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鹫山录(文)○书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29H 页
答郑子文书
仆与兄。有葭莩之谊。一面之旧耳。如仆忧愁故思旧。困厄故怀人。其悬悬于兄。固也。兄乃百里专使。枉以华札。副以珍茶。即其所施。不啻加于仆之于兄者。盖以悯仆之忧愁困厄而然。此仁人之用心也。然岂惟此哉。始相见时。兄既误有所问。仆又妄为之陈其所知。非直接言貌叙寒暄而已。至今所以不能相忘者欤。虽然。仆窃愧其尝强所不知以为知者久矣。兄今又盛称引。谓将秣驹远来。以徵仆南海时所得。殆若以仆为驾风云鞭蛟龙。周游忽荒之区。历览玄妙之境。仰而摘千年一熟之桃。大如瓜之枣。与凡灵药之类。俯而拾夜光之璧。明月之珠。璀璨磊落之宝物。充之箱箧。待兄之来。出而罗列于前。以听其所择焉。而其实仆无是矣。前既强其不知。今何敢以无为有而重其妄耶。抑仆以兄之问仆者。还问于兄。以所徵者徵之。然后其必有所得矣。谕以切磋加勉于苦心拂虑中。诚感诚喜。惟此为仆所愿闻。而兄之见施。其亦不误矣。日暖当扫榻而候。来人促答。千万不尽。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鹫山录(文)○序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29L 页
诸子通选序
求明珠美玉者。必之乎合浦昆冈。信矣。今夫湛然之渊。崒然之山。其有荣光起而灵气动。或宝物之所藏也。而亦惟择焉而已。士生于圣贤之后。不能不因辞以求理。六经,语,孟。尚矣。下焉而惟出于濂洛关闽数先生者。其为理之所在。岂非珠玉之合浦昆冈哉。惟天下之理一。而古今之辞甚多。其于理。或得或不得。不得者亡论已。其得焉者。又不能如数先生之纯且全。斯其大较也。然亦可于其湛然崒然之间。望见荣光灵气之动。而惟零珠琐玉是择焉。即有瑕颣。岂便弃掷。余持是说盖久。会谪居临陂。顾陋乡无书籍。间从吾友苏堤宋伯纯氏。借所谓百家类纂者读之。书即明人沈津氏所编也。其类凡八。曰儒曰道曰法曰名曰墨曰纵横曰杂曰兵。而编凡四十。即所谓古今之辞多者也。沈之所为。类盖仿古艺文经籍等例。非专用己私也。而以余观之。其所谓儒者。姑置荀,扬诸人。即如广川,汾亭。颇为洛闽所称。而即亦所谓不能纯且全者也。余以谓其儒者。既所宜择。而他亦或难尽废。是又所谓求珠玉于瑕颣者也。今于其儒者。得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0H 页
晏子春秋,新语,荀子,新书,春秋繁露,韩诗外传,新序,说苑,盐铁论,法言,潜夫论,昌言,申鉴,中论,文中子。于法者得管子。于杂者得吕览,淮南子,白虎通。于兵者得三略。而其他或虽近理。既以不类。故不取。其与理远者。则择无所施。而于所择十九家之中。又各采其英而拔其秀。其略仅四卷而止。仍不揆蒙拙。各为题评。引之于每首。又谓其儒与诸家。殊无相远。而不复从类例。惟次以时代。于是书成。则命之曰诸子通选。沈氏有知。其以为何如。然与其繁而徒辞。孰若略而以理。与其类而无甚别。孰若通而会其归。是余之志也。既还原书于伯纯。又以通选者。授伯纯子为吾甥者正相焉。伯纯氏学有渊源。其于辞理之辨。审矣。其必曰惟濂洛关闽而已。恶用是恶用是云尔。则正其为余对曰。即何敢不之乎合浦昆冈。然旁采遗宝于湛然崒然之间者。天下之理一故也。岁庚寅仲冬。灵鹫山人。书于汲古斋。
郑橹字子修序
橹之于舟。若不及帆。而要皆有用。则其为舟之所不可无。一也。无风则橹。有风而顺且疾则帆。徐则既帆而亦橹。所以各效其用。一视夫风。此理之常。而余因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0L 页
往来耽罗。特详舟事如此也。然耽罗海路九百里。须风疾可达。故帆之用为多。至于江河之津渡与逆流而行者。专事于橹。信乎橹之不可无于舟也。夫水。至险也。其以犯风波之冲。历蛟龙之窟而卒能有济者。惟舟耳。则舟之机械。如橹者。其重又曷可胜道哉。且风者。在乎天。波涛者。在乎水。舟与舟之机械者。在乎人。人惟为其在乎人者。而彼在乎天者随之。是故善操舟者。无他焉。必先治其机械而已。嗟夫。凡在乎人而所当为者。岂独舟也。抑有甚重者焉。古之君子。盖夭寿不贰。脩身以俟之。夫夭寿。譬则风之顺否。波涛之险易。而为舟行之安危者也。身譬则舟也。脩之譬则所谓治其机械。以善操舟也。然则不疑于彼。惟自修其在我者而有以俟焉。君子与操舟者。何以异也。故友郑重汝之子。名橹。远来拜余。余宜有所教之而未能也。姑因其名。命之以字曰子修。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鹫山录(文)○录
  
庚寅涉海录
庚寅七月二十三日。余在济州谪所。义禁府罗将。持移配关文下来。余以闰七月初六日。出次别浦。将乘济州船。沙工即李金。而余欲审于候风。乃令老沙工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1H 页
李云与李金。共其占候。遂以本月十一日。自别浦发船。前一日。云等请与余奴共祭海神。又请余作祭文。余谓沙工辈。自为祭。则非吾所可知。而余之奴。何敢祭于海。无已则罗将乎。遂草祭文曰。年月日。义禁府罗将赵石同。谨率都沙工李云,沙工李金。祭于南海之神。今承 王命。来押济州罪人。移配临陂县。伏愿明神快助顺风。俾一行利涉重溟。而令州吏掌船事者读之。夜祭而早发。则风甚顺。未朝炊。过火脱岛。未午炊。过蛇鼠岛。已而。东北风甚劲而涛浪如山。船在风浪相搏之间。帆竿如弯弓。船欹侧若将覆。而浪从船左。跳入不止。势甚急。李金尽力操柁而无人色。余念我之不敢祭神。与向者我奴何异。然事急矣。祭之或无不可乎。遂口占祭文曰。年月日。 国之定配罪人金春泽。谨具酒一杯饭一盂乾鱼三头。以布一匹为币。而祭于南海之神曰。春泽自济州。移配临陂。去绝荒而赴近地。脱炎疠而就清凉。 圣主之恩。与海无极。今者乘舟过海。猝遇风浪。樯倾楫摧。舟师失色。漂溺之患。急在目前。嗟乎明神。尚可忍此耶。神人一理。有所感通。请以人事言之。凡前后欲杀春泽者。皆奸凶之党也。至今特移近土。俾不为海外羁鬼者。是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1L 页
我 圣主也。使神无知则已。苟有知。当知善恶之分。宜必勉护春泽之行。令其去危即安。以承 圣主嘉惠。岂可肆为残酷。快奸凶欲杀之心。而神亦自为恶神乎。春泽本万死一生之人也。生不能报 君亲之恩。死何敢惜蝼蚁之命。而独尝以谓世之所难必者人。惟神则可以理相感。故妄为善恶之说如此。伏乞明神思所择焉。占罢。方索纸笔。适会风浪少息。向则船之左右前后。如千兵万马。欢呼腾踔。其帆竿所植及诸材木交会处。霹雳之声相续。至是。其声皆稍缓。李金亦色定。余不果祭。遂到楸子岛。余欲入泊。李金不听。其实风犹劲难泊故也。过楸子。乃入内洋。日已夕。风渐息。余与室人俱。而室人得水疾。昏不知船之几危。至是。余始言作文拟祭之事。盖如痛定而思痛焉。过甫吉广鹅等岛。陆之诸山。皆可指点。余乃出坐柁楼上命酌。李金欲酒。余曰。恐汝醉不能事事。待余下陆。重赏汝也。乘月而行。或卸帆摇橹。稳如也。已而。船忽触于岩石。其声砉然甚大。船中人苍黄。幸无事。遂行。夜到摩尼岛前下碇。三更。大风暴雨雷电。晓稍霁。即举帆而风犹劲。不能泊馆头甑岛等处。惟周流洋中。至日出。始余以他船载。一奴及马。使随余船而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2H 页
中相失。至是始随来。遂皆因潮水。进泊于珍岛之碧波津。一行登岸。朝炊于三济院中。出布米赏李金等。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鹫山录(文)○祭文
  
祭外舅李公文
维岁次庚寅八月癸亥朔二十八日庚寅。女婿光山金春泽。方在临陂谪所。使弟廷泽。谨以薄具。祭告于外舅礼曹参判李公之灵。呜呼。顷余在岛。闻公病剧。适时蒙 恩。将去海国。余慰余妇。庶其勿药。尔行不日。可省颜色。下舟之初。讣来斯亟。传之不忍。不传不得。东西亦涕。我心如灼。余本凶险。万事荡析。自身而推。莫其妻若。乃令抱恨。穹壤无极。岂伊生人。可想冥漠。携持抵配。又送而北。皇皇以趋。惟柩是觌。公灵有知。不其重戚。凡皆余故。愧负平昔。嗟余小子。少入公门。今焉发白。惟公始终。暨厥心迹。人未必知。余悉目击。本之则有。孝友修饬。出为时需。英才敏识。虽疏远以。自处尚忧。爱之忱赤。或欲避于。党色实辨。奸而嫉恶。孤立自守。不随不激。所以致位。未充乎德。是宜有述。后承之敕。顾余罪衅。敢当斯责。而况危喘。莫保朝夕。此事恐已。既惭且惕。姑摅今日。所深悲恻。聊为告诀。亦出余臆。呜呼哀哉尚飨。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2L 页
祭郑重汝文
乌川郑重汝。以庚寅十月。病殁于昌平之家。其友金春泽方谪在临陂。莫得往哭。而翌年正月。重汝之宗人洎来访于其归。略付钱财。俾具鸡酒。奠于重汝之灵而告以文曰。嗟哉重汝。子实可异。子于求友。本有资地。而不病狂。不妄不诈。南北之士。所共知者。子顾于余。特输以心。合惟胶漆。利则断金。余何为者。诚一怪物。不罪则谤。山重海溢。众所忌避。惟子乃尔。昌歜可嗜。逐臭奚以。东津之上。楞山在侧。余昔流迁。子为留息。龙江沁府。寄寓盘桓。子辄从余。从则尽欢。戌岁之事。梦魂馀怛。额额鼎镬。我命一发。忽焉翻出。幸非始期。我问我弟。故旧有谁。曰惟重汝。朝夕狱门。余谓我友。岂其不然。子先已南。余流于济。子书踵至。一字一涕。余为复语。譬子松柏。两襟相照。万里一席。然犹所恨。大洋间之。比余蒙 恩。去济而陂。有来扣门。谓必重汝。一月二月。相望几许。戏谓重汝。其必死夫。苟其不死。何不余趋。呜呼重汝。果闻其死。余言之谶。盖不待是。余尝谓子。古人古人。夫既古人。岂在今辰。子已脱屣。宜无可悲。然惟后死。纷有涕洟。惟余所惜。所不可得。子如有灵。当知余臆。从游之乐。可期泉下。姑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3H 页
为此辞。侑子一斝。尚飨。
祭吴兴叔文
维年月日。光山金春泽。在临陂谪所。谨遣儒生李世荣。以清酌果脯之奠。祭于亡友万顷县令吴君兴叔之灵。呜呼兴叔。万里旅宦。以一棺归。老亲在堂。而孤儿孑然以奔丧。是诚人事之至憯。而行路所为赍咨。矧余于君。情义之笃。二十馀年于玆。昔余先子。谪居耽罗。而君实奋于鸟言皮服之中。挟策以进。曰惟吾师。余方在侍。君不谓其不肖求以为友而不疑。盖诸生之同堂讲习者。常十数人。而先子特嘉君才敏之出等夷。君亦荣其知遇。所以服事之愈谨。而其于余。情义可知。余既乐奉严训。又喜得君于荒陋而与之。切偲以晨昏之馀。间每联翩而追随。清风之台。嘉乐之洞。临沧海而舒啸。坐竹林而赋诗。嗟人世之往来聚散与夫吉凶翻覆。何异水逝而云移。余之窜岛。累然持衰。君来更叩东泉之扉。握手一恸。慨惋继之。君登大科。扬于 天墀。余仍穷厄。五载三危。去岁 恩宥。得湖之陂。君宰傍县。此又一时。时惟百变也。事惟万迁也。而惟二人之相值。辄若有所相期。君故三来见余。而来必有携。欲使余而无渴饥。道语畴曩。未尝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3L 页
不同其感欷。君勉余以素患自得。余勖君以岁寒后凋。非直二人相与。实惟先子是追。岁之将除。书问乍阻。余忽为讶。果以讣来。云病数日而不治。余闻惊号。泪落于衣。呜呼兴叔。其至于斯耶。恨余桎梏。不能匍匐以往。而凡今哭君之人。宜莫如余悲。呜呼兴叔。君既自幽谷而乔木。而官不尽其才。其欲立身以显亲。君志则然。而卒贻戚于无涯。士固有不幸。而可悲如此。余岂特为故旧之私。呜呼兴叔。君死可悲。而余生有何可乐。徒积忧愁与病衰。且当同于烂漫。而区区于亟迟。念君归矣。岂其恋顾而蹰踟。惟有平生之情。庶鉴余永诀之辞。尚飨。
祭从祖父西浦先生迁葬文
维岁次辛卯八月初一日戊午。从孙春泽。在临陂配所。遥具果脯之奠。使弟普泽。敬祭于从祖父西浦先生之灵而告以文曰。呜呼。始先生旅榇之归自南海。小子因省觐济州而归而遇诸涂也。归葬芦山。实与我皇祖同冈。而先父后又葬焉。小子之瞻依封域。盖期以久长也。向小子谪于先父所尝谪之济州。今而量移。适与所遇旅榇处近。而闻先生之卜吉新阡也。惟神道有去故之变。在生人重为永诀之际。而无由
北轩居士集卷之十七 第 234H 页
奔往执绋而临穴。俯仰今昔。恶能不悲且自恨也。呜呼。小子之悲恨。有大于此。顾虽愚昧无知。而其出于秉彝者。亦或不泯也。每见古之贤人君子抱枉受屈。虽在千载之上。辄为之慨然。至于废书而泣也。况以先生之孤忠大节。生则南海。没犹屈而不伸。虽鞶带见还与方栫棘时。奚甚异。虽被旌孝之典。孰知夫推孝以为忠者又大也。先生之没。今二十年。安知更千百岁。不有人之为先生慨然如小子之于古人也。夫惟旷世而相感。流涕于陈编。孰如亲则祖孙。义则师弟。而其事则目见之也。然且不能呼号讼辨于时。徒默默以终身。而独其郁结于中者。可知也。呜呼。传所云人乐有贤父兄。盖谓子弟虽甚不肖。父兄者不忍不教。其教之尤勤。而即如小子之有先生。是也。然先生不以为不肖。猥加奖进。其以古人为期。恐如今人而止者。至于棘中所赐手书而弥勤且切也。乃小子无状。夙罹罪衅。辗转及此。既弃于人。仍遂自弃。甘为僇人小夫。顾其本末。何往非罪。而惟负先生之义。伤先生之明者。其罪则甚也。故每忧遑愧惕。中夜不寐。恐终无以自效而自赎。则此其为悲且恨者。宜复如何也。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