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1168-071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北溪大全集卷二十八

  宋 陈淳 撰

  书

  答陈伯澡

  所喻三礼图受冠受服升数乃仪礼间传之文此固有
轻重节次然古人有织此等布以供丧升数不容有分
毫僭差在今世论之升数不可得而考矣若何而为三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1168-0718d.png
升六升若何而为七升八升如考之果明则从古岂不
甚善惟其未可的知难以想像裁决所以温公仪及家
礼必直至小祥除首绖亦本间传之文非臆断也所并
去者辟领负版及衰三者而巳其衰裳固自在朔望会
哭及馈祭等须服之非尽除去此大贤随时损益之精
义所云用练麻头巾自是合如此若欲用练麻上项衫
系以索而去其衰裳腰绖则只为服期何可也温公于
既葬家居非馈祭见宾客服白布襕衫白布四脚巾白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1168-0719a.png
布带麻屦此亦以已葬后哀情减杀在閒居中可服此
至馈祭见宾则须仍旧衰裳世俗以百日为卒哭乃本
开元礼之失卒哭本三虞后祭名以亡者已安厝其情
可少杀故卒了无时之哭然犹朝夕哭今丧柩在堂未
有所归正皇皇伤切之时遽为之卒哭服黪衣出谢宾
是割哀自杀而忘其情矣夫黪者淡墨之色似白非白
似黑非黑乃襌制中服色已非丧初所宜而乡里近年
来士夫又都变作深皂色甚可怪与吉服全无异且出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1168-0719b.png
入无禁不特以谢宾而已凡吊贺饯谒聚会无所往而
不之岂丧中不贰事之谓乎若谢宾一节温公仪家礼
俱不载非忘之意者其出世俗吉礼之属欤如必欲行
之须迟之既葬之后丧中惟为丧事而出则可其出有
适人家者丧服人所忌不可以入人家必不得巳须暂
假黪衣行之亦须白布背不可以纯黪在春秋晋公已
用墨衰即戎今当知其为变礼何可安之为常仪己卯
春某也自中都回经建阳拉文公婿范九哥同访朱寺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1168-0719c.png
正不知范几时丁母艰出相见乃用麻布巾麻布上项
衫遂以同造朱宅彼此俱无讳忌今汀赣客人有服者
来往多是虔布上项衫非学南俗无理之甚也所遭二
丧相继斩衰已在身不容更制齐衰只从重服服之可
矣然杂记曰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
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则是两制丧服矣今不再制
以重可包轻然亦不可全无辨恐宜于首更增一绖本
在右及布缨腰更增一绖五寸馀及布带杖更加桐与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1168-0719d.png
竹束之相并如何温公仪家礼皆于期日易练服然后
行小祥祭于再期日易禫服然后行大祥祭然士虞礼
卒哭祭竟宾出主人拜送稽颡然后脱绖带于庙门外
以此例推之恐小祥大祥亦当先行祭然后除服服制
令曰二十五月大祥除衰去绖杖今宜于先小祥日行
祭毕去首左绖绳缨未服练冠俟后小祥日祭毕去右
绖布缨然后练冠先大祥日行祭毕缝斩为衰去腰小
绖布带断桐杖然后并服禫服其请神主入祀堂彻灵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1168-0720a.png
座亦各随先后行之方庶几于情文相称耶东林穴欲
于春开验则定葬想是秋后事甲戌生人在术家来年
正是大利之年八月与十二月又是大利之月葬大事
一而不可再不必欲速亦不可自任后生一偏之见须
谋之老成历练俟既端的审确然后下手庶可以免后
悔穴向未定此亦不难坐穴只看左右前后环密就平
匀相称不高不低恰好处所向则术家从来内向要合
本山阴阳用针法不可分毫差外向须看朝对端正及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1168-0720b.png
四畔俱匀虽然此皆外面有形势可凭据处不难于预
定最是穴中美恶煞多端未可预必须开凿到底而后
见有山高而穴中却土薄水浅者有山势甚好而穴中
土色不佳如枯死状无生活意者有到中间忽遇石块
者如块不甚大可以掘取去之则无害如至大盘据不
可去辄就其上则易引润又须度左右前后而改移之
有遇山脉成条小石卵相枕横贯穴中而泉行其间者
须少迁而避之有浑是金沙者此色甚好但有乾松者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1168-0720c.png
有带润意者若带润意则又防见湿不可深有土成五
色甚鲜明者有腻如粉者有莹如切脂者此等皆是极
好之色为难得也外既山势聚内又土色好无他阻而
所处于中者又尽善周至则决为万世固无疑矣人子
之心至是岂不甚惬乎哉石灰仙乡既有则家礼之式
可按但上盖薄版断不任重须用厚椁之制椁木不必
求完每边用杉枋二三片相接亦不妨但双柩合葬或
当一兆而并室或当一室而并位更在审处之为善如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1168-0720d.png
或石灰难得当富羡不用家礼三物之制则只如乡俗
用坚塼并结双室上用厚石灰盖之中央一壁塼用横
下庶厚壮耐承石版双头四外以炭末厚二寸包一周
匝而中亦用椁之内用沥清填实棺四旁亦为坚致安
稳但如此用椁则不必过厚亦可或只如灰隔样可承
沥清亦不妨大抵穴中所最患者泉水地风虫蚁木根
上面环密无缺陷无风门则无地风之变凿穴时土色
好则无泉水之虞而又为此沥清炭末之制则虫蚁木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1168-0721a.png
根皆无虑矣更在斟酌裁之前书所答挽歌乃按温公
仪所论挽柩索而歌者随官品有人数多寡为失哀乐
之节不可用若士夫挽章一节却无害但出乡闾亲戚
知契自形追慕之诚则可贵今世俗都是刻行状送有
官及文士求之编列纸碑辇之为从葬之仪此却是求名
耀俗虚文无益在名德之士一言犹可为重若世俗常
人之显秩厚誉者虽获绮言锦语亦何足为泉壤之光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1168-0721b.png
  与陈伯澡论李公晦往复书

  泉人寄吾友与李公晦往复书三复为之慨叹平昔于
吾友所以切磨讲贯不拘粗粗细细是说几多话矣而
吾友所以钻研考究为之勤勤恳恳是用几多功矣而
此书乃茫然无定主何耶默而不言则无以救其偏言
而不白则无以释其疑欲意之白又不免费辞且廖丈
病学者妄谈高远无圣贤切巳工夫遂令其须将语孟
卑近平实处身体心验以求受用此教人循序著实是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1168-0721c.png
发明一义然圣人之道不离卑近平实者为是亦至论
也愚以学者散漫无统纪遂令其入德之始先就穷格
下功而必须真知此为人发蒙进步又是发明一义然
非臆见杜撰实按大学节目亦至论也二义虽若不同
合而言之在廖丈所谓卑近平实者亦岂不必真知而
可体之以受用而愚之所谓穷格必真知者亦岂穷高
骛远之谓大要亦不外乎切巳人事之近如为臣真知
止于敬为子真知止于孝之类虽天地万物皆有理乃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1168-0721d.png
人事通贯后馀力之及亦姑以参订吾之理而已而非
其本也所谓理义精微须重重入细做工夫者亦岂求
玄求妙于离形绝物之表亦不过即切巳人事之近者
而密察之如敬里面多少事岂一致恭足以为敬孝里
面多少事岂一致爱足以为孝是则二义之实固未尝
相反也然愚之所谓真能知则真能行行之不力非行
之罪由知之不真切者乃就穷格一节说个尽头兼与
行相关之效云耳非是只教人专务致知而不必力行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1168-0722a.png
而吾友领去反认以为必待知至后方去力行又以为
只要知得便自能行得若然则大学从诚意而下许多
节目都只束之高阁不用著工夫可谓大失其旨矣不
知吾友平时所孜孜穷格求真知者知何事耶即面前
至近至切意不知著功夫使之诚心不知著功夫使之
正身不知著功夫使之脩家不知著功夫使之齐是大
昏瞑者更以何事为真知耶壬申五月之书丙子六月
之书及严陵用功节目讲义与贯斋记所以谆谆属意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1168-0722b.png
于知行两节亦已苦口矣何荒忽莫之省耶大抵圣学
以力行为主而致知以副之以力行为主则日日皆是
行底事以致知为副日间讲究皆是所以达其行彻首
尾无容丝发间要之以极至而论知与行其实只是一
事不是两事凡以知行为两事或分轻重缓急者皆是
未曾切已真下功夫徒猎皮肤之故耳真切巳下致知
功夫者念念每与行相顾知得如是而行不去便就步
头思所以窒碍如何而求必通之故则知益精细而所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1168-0722c.png
行益缜密真切已下力行功夫者步步每与知相照应
行得如是而不知其理之所以然节目必疏率不合圣
贤之成法须知其理昭昭在前面则行去便无碍而所
知益清澄知始终副行行始终靠知正如行路目足相
应目顾足足步目无顷刻可偏废处乾九三发明知至
至之与知终终之二节示人以进德居业始终条理之
方然合而观之知至知终皆致知之属至之终之皆力
行之属今于始条理以知至为主而必继以至之于终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1168-0722d.png
条理以终之为主而必继于知终之下知与行终始常
相依而不能相离则圣人精密之意可见矣丙子六月
书譬瞽者不用目视而专靠足履则寸步决不能前跛
者不用足履而专靠目视则又空劳望想决无可至之
处其意亦可谓精切与易非有异旨而忘之何耶至病
理义重重入细真知之为难未得以力行乃欲据见成
明白无可疑者且把来做身心受用得尺守尺得寸守
寸渐立一定家计恐纸上钻研终无所依据是何于理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1168-0723a.png
求玄妙之过在已失疏阔之甚为差误之至此耶即此
便是蹉过多少难得底日月空缺多少合做底工夫宁
不半间半界若有若亡如在风波汹涌中流耶其读语
孟之法廖文令先看集义诸家之说各有落著方将集
注玩味谓文公亦是从诸说中淘来做集注然此盖未
成集注时读书之法也文公本先觉大才又早于儒宗
传心正统得之有素故可从诸家说中淘来做集注兹
可以常法论今幸巳有集注为学者准程何可放缓作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1168-0723b.png
閒物且复循旧辙责常情以先觉之事世恐必有明睿
之才可以如文公之法但愚未之见只据愚以鲁钝之
质言之决不敢若是之泛先须专从事集注为一定标
准果于是复熟餍饫胸中已有定见然后方可将集义
诸家说来相参较仍以或问之书订之方识破诸家是
非得失瞭无遁情而益见得集注明洁亲切辞约而理
富义精而味长信为万世不刋之书非是禁人绝不要
看集义与或问之书也故凡以读集注为可缓及虑其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1168-0723c.png
枯涩无浃洽意者皆是未得集注中趣味而然使果得
其中趣味日夜不能去手矣若吾友向来于集注微言
至论却草率过了而集义诸家之偏旁閒慢者却苦思
研究不休实枉工夫为可惜何为不自省觉反以切磋
之言为讶之有真学问须有真切磋有真切磋然后真
理义出焉真德业成焉若与点一段议论又难与初学
者道且点意见极高明而实不外乎日用人事之近非
洞见道体不至此而其所以然者惟程夫子识得破而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1168-0723d.png
文公发得出甚醒学者眼且廖丈说涵养后事而谓涵
养之理在里许不可分前后作两截不是徒含糊作此
大言以包之而实于曾点程朱旨趣根原未能洒落融
彻学者若未晓此则姑涵泳以俟他日何可强钻之不
得反过以为疑乎所谓别寻一个光辉底物为收藏之
说此正文公摘出异端心腹隐疾以警学者而世儒多
不免此凡其穷高极远求玄语妙者皆是坐此病吾儒
所谓高远实不外乎人事卑近非穷诸天地万物之表所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1168-0724a.png
谓玄妙实不离乎日用常行非求诸空无不可涯之中
故精义妙道须从千条万绪中串过来方为精妙之实
盛德至善须从百穷九死中磨出来方为盛至之实观
六经语孟所载何尝有一悬虚之说考孔颜曾孟相传
何尝有一过分之事语其所以为教则循循有序下学
上达然亦非谓专务下学便自能上达亦非谓只务下
学而上达便在里许盖其始须从下学工夫至到然后
可以上达于是而著上达工夫则冰融冻释自不劳馀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1168-0724b.png
力至是方真知上达只在下学中而下学真所以为上
达之地彻上下本末真为一贯者是则下学之功不可
缓而上达之志不必急下学之事未易致而上达之境
不难造但学者自信不过不肯安心循序用功耳如吾
友此全书之旨首以廖说卑近为厌既又以专就人事
理会为隘以道体渊微为念以天命于穆为叹以理义
愈穷愈深安有尽期为患以原头未莹为恐所谓须穷
究其根原之大端又恐不能即得其根原之大端所谓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1168-0724c.png
要向上深去理会所谓上达工夫急切不能放下所谓
此心大有迟疑而不知所据凡此等云云却是求高远
玄妙之意多而平实用功之意少驰心上达之意急而
循序下学之意缓愚不知其果为何也今请平心放下
审思平日讲贯意旨之正脉为何如而就实用功以副
之勿支勿离则尚庶几其复之不远而不堕于迷复凶
矣凡言语须活看自古圣贤有就一节说话方发端而
未竟者遽从而偏执之则必至于差伊川初谓心指已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1168-0724d.png
发而言及与叔反覆问难有此固未当之说而兼明体
用之全至此巳说得圆而尽矣后来五峰不知何为又
反错认心指巳发一句乃专以性动为心门徒复从而实
之不肯改其失旨之害可胜叹哉至若公晦所答似矣
然不审人发言本指而遽立说以取胜岂平心当理之
论乎如谓廖文之说重于行而轻于知则是厌卑近而
骛高远以沮学者之就实谓愚之说重于知而轻于行
则是恶真切而事鹘突以沮学者之进步皆是未曾切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1168-0725a.png
已真著致知力行功夫只见知行为两事而不见其相
关系之密处谓圣贤之言不必著意扶撑著意于左则
偏于右著意于右则偏于左然此说流弊必至使学者
于所当为之事不敢深著十分功夫只于中骑墙即这
边五分又那边著五分都要平匀无偏然后为得也缘
渠质软弱以骑墙为便在泉幕正遇真侯乐善而好受
尽言乃反讲学务骑墙而不必是非之太白论事务骑
墙而不必义利之太分行政务骑墙而不必诛赏之太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1168-0725b.png
明与人交务骑墙而不必善恶之太察熟此一线路而
不自知其为病痛之不小也其读书谓廖丈先集义而
后集注为得先师之遗训且如先于一说随其意之所
在以验其通塞复于众说求其理之所安以攻其是非
此乃先师教人于文义有疑而众说纷错者其法当如
此读何尝指说须先读集义而后读集注也果如其说
则于集义将以何为准若何而可以判通塞决是非乎
请愚专看集注为准的之说乃为精力记识之弗强与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1168-0725c.png
夫夺于事而鲜馀力者言之然则精力记识有馀而又
有暇日者只得迂从诸家之泛览而不必太快于正逵
直道之适乎谓先考诸家而折衷于集注犹手挈天下
之物而取正于规矩准绳然未识规矩准绳为何物乃
欲挈天下之物而取正之吾恐必错认方者为规圆者
为矩平者为绳直者为准矣若何而可得其正所谓规
矩准绳与所取正之物岂不作一场没理会乎盖先读
集注而后考集义为先约而后博然博学详说将以反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1168-0725d.png
说约也之两言又岂非先于约中巳有定准故可博学
详说不为之流因得以观其会而复反来归之约乎末
说世儒窃禅师之绪馀以为别有一物光明迥超物表
者固当麾之门墙之外凡吾徒之略于事而亟于闻性
天道者亦不可不戒然渠门下乐与缁黄来往而又好
观楞严经解则恐其看他必不破必亦未能脱此圈槛
也有如论明明德至莫非天命流行一节及末梢论见
虚见实二条则却平正无病有补于学者亦不可以不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1168-0726a.png
知也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1168-0726b.png








  北溪大全集卷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