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x 页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序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4H 页
性经序
人有不齐之禀。而无不同之性。矫其异而反其同。人皆可以为尧舜。故古圣贤千言万语。要使人复其性。性非道之原而学之本乎。于是作性经。或曰西山氏作心经。子仿而拟之僭矣。曰杨雄以自作而拟经。今我所稡。皆古训也。独不可为西山徒乎。曰心性一也。言心而性在其中。心性而有两经。不既架叠欤。曰一而二二而一。周子于阴阳圈上。说出不杂底太极。此义也。曰心是活物。故精一操存之工。皆从心上说。性本无形。何处下手。曰存心所以养性。邹书之存天理。中庸之立大本。濂洛诸贤。开口便说涵养。非性上工夫乎。曰性命之说。初学者未易领会。夫子之所罕言。而至于著为成书则过矣。曰知其名义。有所向望。吕东莱已于近思录篇首言之。且类聚言仁。程子已许之。独不可类聚言性乎。曰是则然矣。然程篁墩于心经末段。归重于尊德性。李先生至作后论以驳之。归重且不可。况自为一书乎。曰彼自染禅。我自尊性。此李先生意也。何疑之有。虽然愚陋未尝实用力于此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4L 页
学。而遽有意于著述。非僭则妄。客之疑固当。遂记其语以自省。
节要类选序
昔退陶夫子。酷嗜朱书。既自以为发端启要之资。又思所以嘉惠后学。就大全中。撮其知旧门人往还书札之尤关于问学切于受用者。为节要。夫以先生之学于全书也。若烛照掌瞭。安用是为。特以学者精力有限。骤以语大全。若涉大洋迷津筏。漭漭乎无所泊。此节要所以作也。其去就详略之间。莫非妙道精义之所寓。与夫及门诸子。往复辨论。务归至当。诚百世不刊之书也。然人之力量有小大。用工有浅深。则约于彼者。反有不约于此。今之视节要。与古之视全书。其浩穰一也。余末学有志于是。读之十数年。这样人耳。才短力浅。掩辄遗忘。遂妄有钞节。以私自省览。性理部一。学问部一。治道部一。纲总条列。各有分类。书成名之曰节要类选。以其便于考阅也。非有所取舍从违于其间也。呜呼。余所以汲汲于是者。其志甚苦。夫人居閒守静。前有父兄师友之助。傍有书册浸灌之益。苟有意作好人。犹可有所恃。不为大谬之归。若学未成而涉世路。声色势利。诱于外而动其中。目之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5H 页
所接。耳之所听。四肢之所安逸。浸浸然日与之化。于是乎发箧而视。吾书无恙。试一开卷而讽诵之。所以感发其善心。翻然而悟。戚然而悔者。此书与有助焉。岂独一部近思。为古人袖中物哉。览者宜恕其僭而怜其志之苦也夫。
洛川集序
南方学者。最盛于退溪,南冥两先正之世。蚤定脚跟。卓然自拔于流俗。不问可知为雷龙门下士。而恂恂涂辙。不矫不徇。兼有得于陶山风旨。若洛川先生裴公是已。于乎。闻望徵于时。著述徵于后。今去先生累百年。遗文燹逸。百不一二。然一脔全鼎。独不可诵其诗读其书而知其人乎。况诸贤叙述。若旅老,眉翁之信笔。卢苏斋,许草堂之荐引推重。吴德溪,李黄江,申松溪之从游讲劘。尤可以观其世也。盖先生生而禀异姿。慨然以古道自期。未尝屑屑为章句之学。又尝就正于两先生。审几谨独。穷理践实。不空言谈道。不遗世果忘。暂膺朝命。诚心训蒙。出处之审。门路之正。操履之确。行义之笃。已为一世之所艳服。而郭存斋之仗义殉忠。朴大庵之守死善道。俱出于门下。渊源授受。的有可据。于乎岂不韪哉。今其咳唾之寄在断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5L 页
烂。若诗赋杂著。信手拈写。自成机杼。皆可诵也。然若只以是而求先生则毋或寂寥甚欤。虽然不可以无传也。惜乎。后承零替。未即剞劂。近始编成两𢎥。附以挽讄行录疏章。为不朽图。要余纂次之。余辞不获。略加丁乙。因书所感于心者弁其首。以塞慈孙之请。兼寓景行之思云。
竹轩集序
退陶后德业最盛。无如我文穆公。吾乡遂为君子之鲁。而竹轩先生崔公为最著。以其居最近。登门最蚤。薰炙最久也。惜乎。有德必有言。而始熸于岛燹。再荡于家燬。断烂巾箧。尚未之梓。岁丁卯。本孙某甫。裒成誊本。诗文附录才二𢎥。请余雠校。余盥玩而敬复曰嗟乎。先生之道。得之泗上。容貌气像。不问可知之文定弟子也。言议见解。相与问难之西山父子也。当乱而负子路之米。媾和而守仲连之义。送子赴阵。为师刱院。七十年勤勤恳恳。洵不出于生三事一之义。本立而道生。学修而行备。更何庸文为哉。况文与道一。道在文中。片羽一脔。又曷可小之哉。余非知道者。而于先生之文。不敢以文而视之。只书所感于平昔者。为竹轩先生文集序。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6H 页
鹳峰集序
一室而乔梓相传。埙篪迭唱。如西山之节斋,九峰。文定之致堂,五峰。间世而仅一二有焉。惟我竹轩先生崔公。以冈门高弟。有二子并称水下三贤。其伯曰鹳峰先生。生有异质。于父母言。未或有违。壬辰岛讧窜山谷。时公年才十岁。奉六十老祖母。一饭不敢先。未尝呼饥于亲侧。及长随先公受学于师门。甚见推诩。与季氏梅窝公。友爱尤笃。同床共被。终身如一。癸酉联中司马。人皆以金昆玉季称之。丙子南城之变。受先公命。赴高灵义阵。旋以讲和而罢归。吟诗以见志。自是日陪先公于鳌岩亭。遗外世虑。专务讲学。家庭唱喏。兄弟征迈。服习父师之训。到老弥勤。呜呼。若先生之一室三贤。真无愧于西山之蔡崇安之胡。而惜乎时丁不幸。卷怀林泉。兵燹之熸。并与其所著述而无传焉。收拾于咳唾之馀者。只诗集一卷而已。然以诗论诗。亦可以观性情之正。非风花题品役心声病者比也。又曷可少之哉。诸崔氏将付剞劂。要余丁乙。余以乡里后生。不敢以老洫辞。略书芜语于卷首。
投岩集序
人生于三。事之如一。苟能随所在而尽其道。必恔于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6L 页
心而后已。是真无负于受中之生。而其所以能致此者。亦必有学问之力以扶植之。若投岩先生蔡公庶几焉。呜呼。公委巷士也。主世道者。未尝谋及藿食。而凛然有持斧之风。集中三疏。惓惓乎学校之政军国之谟。虽被激触而不恤焉。使先生而仕者。必不肯骪骳以徇时好也。若夫事师如父。殚诚于终事之地。阐扬垂示。期欲十分无遗憾。往复證正。斤斤而不知止。观于书尺问目。可知其苦心。呜呼其难矣哉。盖其内行之笃。一本于孝。郑先生至拊其背曰千里负榇。此背可贵。龙洲公铭其墓。至引欧阳子之言曰孝非一家之行也。所以移于事君而忠。仁于宗族而睦。交于朋友而信。始于一乡。推之四海。噫若是者。果真无愧于事一之义。而发于言见于事。无一非这个义也。概公生质之美。必有得于有所不为之狷。人之生也之直。为仁之本之孝。而蚤亲有道。加之以学问之力。薰炙悦服七十年如一日。大贤炉鞴。因其材而笃焉。吁其美矣。惜乎。遗文散佚。幸存于断烂之馀者。廑一二𢎥。七世孙国烈甫。辛勤稡蒐。将付剞劂。属余以丁乙。又谬责以弁首之文。余辞不获。受而卒业。别有所感服于诗文之外。遂撮其生三事一之为先生大节者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7H 页
而表著之。以窃附古人先行后文之义云。
知分轩集序
古者。论人必本之父兄师友。论文必本之道德仁义。持二本而秤衡之。鲜有违焉。余读知分轩张先生集。三复感叹。尽乎其本之有在也。公以竹亭为祖。㝏翁为父。胚胎前光。濡染义方。姿质之美。志行之笃。已有以大过人者。而又得寒旅两先生为依归。六十年优游林下。从事斯文。才一升庠。无慕乎外。于以绍家学而尊师道。是以其发于言语文字之间者。类皆敦本实而刊浮华。洵不离于道德仁义之说。观于所自为知分轩记。尤可验焉。夫所谓分者。受于天曰性分。修于人曰职分。即公之学之所本。而诚敬谨慎。又本之本。公之得于父师者如此。于乎。此岂但以言语文字为哉。岁丁巳。追配公于㝏翁祠。公之诸孙。又将刊遗文而寿其传。谬嘱以弁首之文。余尝状公之行。特以朱夫子俛焉以尽其力之训。致意于末段。今何庸外是而为说。遂推本其渊源根柢之所在以归之。
暮轩集序
荣木叹将老也。九歌悲岁晏也。然古人之事业名节。多在于晚暮。若暮轩先生河公。其亦善收桑榆者欤。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7L 页
公去文孝公世不远。方其少也。赫舄联阀。若可以驰名誉拾青紫。而乃素志不屑。谢绝芬华。自京而乡。已高人一等矣。及中身以后。不幸遭㓒齿之讧。值金墉之变。则忧愁困厄龃龉抹摋。义旅之幕。督邮之檄。不足以展其志。于是乎卷怀郊庄。葆我灵龟。晚暮事业。不出于读书求志敦宗报本之外。人之仰之。若岁暮之芝兰。天寒之松柏。岂不伟哉。公之诸孙。收拾遗文。将谋剞劂。托余以玄晏。余惟公之世。今已数百年矣。断烂裒稡。无异泰山之毫芒。欲知先生者。求之师友记述足矣。不佞何敢赘一辞。只表出其名轩之义。以著公之志云。
虎溪集序
士之仕于朝。不在其位。则无所事于言。故唐虞师师之世。虽有执艺之谏。而吁咈之外无闻焉。降而后世。汉而有梁太傅流涕之疏。宋而有郑监门流民之图。此可以知其人。亦可以观其世矣。嗟乎。士生斯世。抱负经奇。而肉食齽齘。㓒室忧慨。出位之言。岂士之所乐为。而亦岂人人之所可能哉。余读虎溪先生吕公十三条疏。未尝不三复而敛衽。公尝策名立朝。文学材望。谁之不若。而栖迟冗散。官不过郎潜郡寄。时当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8H 页
改纪之后。两乱之馀。民生殿屎。国计啙窳。庙堂之所玩愒。台阁之所袖如。而前衔投匦。不避越俎。爬梳众瘼。罗列倾倒。皆有可措之策。又读其哀江都赋。忠愤慷慨。直与郑文简全恩之劄。同一腔血。至若览物寓怀之什。俊逸豪爽。𨓏𨓏有歌筑之声。于可以观性情。于可以表忠直。于可以验经纶。惜乎。潦倒下位。不得展布其万一。此固当日主世道者责。而不朽之实。尽入于灰烬。后承零替。无以嗣述。玆又曷故焉。嗟乎。公以圆亭之孙。游寒旅之门。立朝可纪之绩。盖自学问中来。平日讲授。亦必有文字可传。而无所概见。此尤重可惜也。余于公为外裔。而集中有私稿小识。燹馀誊本。出自吾两先祖狮画之传。事契有不偶然者。谨为之丁乙而叙其卷。以寓其感慨之私云。
东山实记序
㓒齿之难。嵬勋卓节。多出于草泽倡义。而有官守者。非衄则窜。幸州露梁外。罕有闻焉。无或奋义者动人听。有官者职耳故欤。近始得东山金公遗迹而击节焉。呜呼。先乎乱而辟金文忠公从事。东槎日录。上经乙览。至锡弓马而选银台者文也。当乎乱而受二州之寄。西南贼冲。孤城无援而能内抚外捍者武也。如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8L 页
公真文武全材。 圣朝其知臣。文忠公其知人乎。然以若勋业。生而慕大树之风。殁而经回禄之灾。家藏所弆。只一等勋券及如干诗文而止。后世畏垒之享。虽出于舆议。而公之名尚在于显晦之间。岂不可慨乎哉。后孙宗镒。持实记一𢎥来示曰。近始收拾断烂。将刊行于世。请余作玄晏。诸金氏追远之诚。于是乎无憾矣。不获辞。书此而归之。
养直堂集序
孟子论配道义塞天地之气。而其养之之节度。不过曰直而已。敬义夹持。是学者最吃紧处。而直方之训。为开卷第一义。若养直先生都公。其真有得于易邹书之旨欤。及读公遗事。自少笃志向上。周旋于寒冈,乐斋两门。日用茶饭。寻常吟弄。洵不离乎道德学问之实。七十年如一日。本之以二字座右之铭。博之以五经体用之图。先生之学之正可知。而其著于事行。又皆光明俊伟。不挫不挠。为师门而效尊卫之诚。为先正而抗辨诬之章。为国家奋忠则赞画于义旅。为天下秉义则托意于惠好。若先生者。非擎跽曲谨块然自守底人。而所养之直。居可知矣。惜乎。其沈沦殁世。无甚著显。而其遗文又阨于燹也。然苟其言足以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9H 页
补世教而明道术。少固不足为歉。幸而著于编。如传受吟复初赋。求之先辈集中。亦不多见。如非中晚饱饫之工有所承受。而所学之正所养之直。真个从事于易邹书之旨。乌能及是哉。余故表而出之。以为后世操觚絺绘者戒。
梅隐集序
朱夫子尝曰学者最难得有精神而醇者。盖务讲学者多流于口耳。躬质行者或欠于修辞。若梅隐先生赵公。以精深之见。加醇笃之工。殆朱先生所称难得者欤。余弱冠赘公门。受大学章句。音读指授之间。已觉其历落分明。其后读朱书贡疑条。答如指掌。余蚤骛于世。不能卒业。而一知半解。得于公为多。时因阃仪庭训而嘿识之。见其动作施为。一是古道。非直诵说而已。公既崎嵚落托。终老韦布。而天又厄之以十年贞痼之疾。使不得久秉儒拂。以幸斯文何哉。公殁后发其箧。所著述皆义理渊薮。象数䕺荟。后生辈无以窥其梱域。胤公尝积费心力。爬栉而抄录之。要余会雠于萧寺。猥加删节。为卷数十。属余尹东都时。倩吏手重誊。始成中本。盥手翻阅。尤见其渊乎博哉。顾余年迈志退。不敢望朱门之直卿而发挥遗文。为昌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59L 页
黎之李汉则或庶几焉。故于玄晏之托。不以不文辞。然丝毛精核之论。菽粟𢢽到之辞。诗文杂著之不为空言藻绘。后必有知者。无待余言。只书其平日出入承受之实。以自悼其无所成。终负远大之戒云。
平岩遗稿序
千古文苑。称王子安为奇材。以童子时。能作落霞秋水之句也。然惜乎其未闻道。竟不免为浮薄之一文人。若夫侍易箦之时。而指华皖之失。将阙党之命而受速成之戒者。是果何等人品。而惜乎其姓名泯没。无以验其究竟成就。余尝盱衡乎二者。而叹古今人材之难完也。今读平岩裴处士遗稿。自不觉瞠然而惊。洒然而服。忾然而叹也。处士以童子时。学于心远堂,讱庵二公之门。因上书请业于郑先生。先生亟称曰此儿不凡。今其集中有空中楼阁上梁文。乃其十四岁作也。其文之隽逸豪壮。可谓奇材。踔厉掉鞅。下可以得志公车。上可以驰誉词林。而乃不屑焉。决然舍去。竱意自好。出入于溪塘桧坛之间。诚心服事。终身不离于执烛之列将命之筵。而一言一动。洵是学问中人。嗟乎岂不贤哉。即其行录所记。孝而斮指泣血。致禽兽之异。忠而雪涕露宿。寓风泉之思。在师门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0H 页
而致事一之诚。处邻里而施待火之惠。恂恂乎笃行君子。文华之彪炳。特其馀事耳。然试就其诗文而评泊之。绮丽而布帛。楂梨而菽粟。庀材于萧选。借辞于经笺。翩翩乎笔花乱坠。咳珠散落。无一点陈腐骫骳之态。而虽闲漫应酬之作。无一不本于儒门讲授之旨。其文奇其辞正。尤岂不贤乎哉。惜乎其姓名之传。才登于乡道之状。而尚未能表章之。遗集二𢎥。收拾藏弆。廑为箧中之论衡。嗟乎。以处士而比诸前所称二者。不可不谓之幸。而太玄之遇后世子云亦难矣。余故于其来孙道铉之请弁文。不辞而书之。以寓其慨惜之意云。
明心宝鉴序
是书皆古人格言。茶饭裘褐。多于行处用力。而曰明心何也。心为一身主宰。不明乎心。行不著习不察。此书之所以名也。心体本明。而物交则昏。故晦翁诗取媲于鉴塘之清。夫鉴空之体。在我方寸。反省而磨治焉。则书中所载。无非明心之要也。秋文宪公当丽代荒厖之辰。能自明于心。以心为师。于以刱贤馆而崇儒教。述而不作。以遗后人。其视寄耳目而腾口舌者。不其贤欤。其裔孙将登诸梓。请余雠校。余览之敛衽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0L 页
曰言行一致。而今人尚言。古人尚行。此书之有补于世不鲜。遂略叙数语于后。篇目类例。有许性斋序。不复赘。
川观集序
川观李公。与余居邻闬。方余沾沾学涂鹅。公已颀然老成。治博士业。从而扣经训一二疑涩。答之如响。及后先释褐而游于洛。诸名胜之会。未尝不与之偕。今其集中唱酬或附见焉。余故知公非今世经生比也。诸生以音训句读。公以文理旨趣。庸是帖括搦管自憙。文取达意。诗取抒情。未尝用意刿鉥。力追古作者阶径。而娴于适用。敏于副急。尝自名其录曰探閒。概不欲以文人自居也。于乎。公始而窠臼中而禄仕。晚而敛退。居家而笃孝友。莅官而励廉洁。处乡䣊诚信忠悫。雌黄不到于口。畛域不设于心。亦尝出入于先辈长德之门。视世之急进取事干谒若浼焉。若只以诗文论公。浅之为知也。其胤宇埈蒐葺散稿。改录为集。川观其晚年自号也。知公本末莫如我。今于玄晏之托。不敢以老洫辞。遂书腷臆而归之。
恋美亭逸稿序
昔王伟元痛父非命。至废蓼莪之诗。而未得为吉翂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1H 页
之白冤。夏侯令女以夫家夷灭。割耳自誓。而不能致曹娥之投江。信乎孝烈之难并而时势之难值也。余在京时。见海南张童子琪远。抱状泣诉。深知其冤。每为之恻然动心。及其伸理而归。又爽然快之。而犹未知透天之孝。凌霜之烈。并萃于其家。有以感 圣明之心而回覆盆之照者也。日琪远袖其考状迹及诗文一卷来谒。余使儿曹读而听之。辄老泪交颐。悲不自禁。槩其家祸始于宿憾。成于罗织。以至妻孥配绝岛。岛俗犷悍。凌孤寡逼辱甚。其祖母裴氏洁身投海。而未笄女殉而全节。越三日母女尸相抱而浮出。死之夜。有陨星之异。岁仍有飓风之灾。烈孝双全。已足以立天经扶人纪。而恋美君以覆巢之卵。漂寄绝屿。佣赁为资。以其暇自力学书。终能积著涵肆。为他日雪冤之基。屡致危辱而能自全。生子甫成童。辄使之入洛吁 跸。期必伸乃已。历八年不懈益勤。卒伸六十载幽郁。既蒙 宥忽感疾。临殁亟命启母姊茔。使之奉归故山。今读其寄儿书祭母文。明白恳切。悽惋委曲。若可以想见其为人。呜呼。非此母之烈。不能生此人。非此人之孝。不能成此事。况又有姊而承其烈。有子而述其孝。虽谓之千古罕伦可也。亦 我朝敦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1L 页
伦尚节之教。有以扶植之也。当散配之际。 贞纯圣母。特命全聚于一岛。使之相依。 哲庙在宥。屡垂哀矜。至使量移于近邑。盖以大贤之世。深轸审理之政也。独惜夫有司者不以孝烈继闻。续录于三纲行实中。然有此编在。亦足以徵其实矣。吾闻孝子之门。必有忠臣。而女之烈男之忠。其理一也。琪远乎益念 圣朝罔极之恩。世笃忠贞。以毋忝孝烈之世焉。
星山世稿序
古者论人必以世。然以德不以文。自夫三不朽之说行。而骛名者多归重于言。𨓏𨓏雕绘批抹。以文灭质。知道者盖不之贵也。然犹扬乌无闻于后世。韩昶取讥于金车。文之世之之难有如是矣。岂可以一艺而少之哉。吾李肇自丽。赫世簪绂。根深源远。而文献不甚传于世。无或厚于德而略于文。如石氏家躬行欤。逮至中叶。三派寔繁。文章经术。稍稍槩见。而大阳氏之族。尤以儒学显。有若阳溪公。以直道阨于时。絺绣黼黻。虽未能鸣国家之盛。而其家学渊源。有以绳先美而启后承。则固裒然展拓门户矣。余读其遗集。窃有执鞭之慕。近于其诸孙。又得其所谓星山世稿者。上自阳峰公。下暨处士公。七世十二人。各有所著诗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2H 页
若文。咸稡于一𢎥之中。而跋之者镐而京。又其家后进之秀也。方日读古人书。踔然有步趣。余于是瞠然曰吾宗文脉。尽萃于大阳氏之族也。就其中虽或有工拙浅深之不同。而均之为丹穴之凤毛。甓社之蚌胎。呜呼其盛矣。虽然文固美矣。而本之则在。余闻三峰公以阳峰为父。阳溪为子。独不以文学自居。而乃能秉阳秋之义。矢肥遁之志。卓然有树立。家庭授受之旨。必有在于言语文字之外。世稿之所不载。而亦世稿之所未始不载也。余所谓以德不以文者。其在斯欤。其在斯欤。而京请余序。余不敢以芜拙辞。书所感于心者而归之。
汉湖遗稿序
世称吾族多文士。即无论种绩涵肆。高步艺苑。虽于功令乎。亦得画家三昧。庸是缀名莲桂。踵武相接。时吾先君子主文事。炉鞴陶镕。至今为后生式。然比之作室。雕窗绘壁。殖殖哙哙。人但见其轮奂之美。而不知其开基之勤筑室之苦可乎。先君子幼少时。从族祖汉湖公学。同时受业者数十人。独以先君子为可教。铺摊倾倒。穷昼夜不厌。及其长而业益进。遍交当世。不专一师。则其发挥展拓之功。未必不为入室之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2L 页
戈。而发端启要。实自公始。于乎。不有以倡之。孰能以继之。闻公生有异质。不欲趢趢于窠臼。弱冠从申青泉维翰游。好为古文词。诵左马沧弇如掇蜩。旋以家贫亲老。屈首治举业。出试场屋。每一篇出。人皆传诵。竟不得一第。坎壈以终。于乎惜哉。然公既积学于躬。裒然为一门倡。俾后之人。得以传袭绪馀。趾美箕裘。则其功顾不伟欤。其诗文杂著。必多有可传于世。而散失遗亡。百不存一。裒辑断烂。不过是游戏翰墨之馀。寻常应副之作。而淋漓浩漫。一笔直下。往往有作者轨则。但恨其豕亥丁乙。未及梳洗。使读之者。有遗恨也。伯胤上舍公。命余以弁首之文。余藐然后生。何敢当是役。而顾先君子之所尝留意而未遂者。不忍终辞。遂抆泪而书之。
寒皋遗稿序
呜呼。此吾先伯氏遗稿也。伯氏长余才二岁。如子瞻之于卯君。髧而同学。不烦教督。日诵数百言。余好模拟。伯氏好蒐猎。步趣相上下。及习为程文。同砚十数人。环而视。余方精思缔搆。而伯氏篇已就。纡馀赡富。人皆瞠乎后。余倖而一举中第。伯氏竟蹇滞。七解而才小成。伯氏喟曰吾岂以是名者耶。遂不复举。𢾅门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3H 页
以书史自娱。视名利泊如也。独喜延揽输写。每山寺里塾。佳辰胜节。杖屦文墨。逍遥泉石。又尝与余南登汉挐。西渡浿东极鸡林海云。所游历。辄有记行诗文。盖性疏坦无惉懘。与物无竞。读书洞见道原。而不屑屑于章句训诂。为文章遇境抒思。笔从手顺。而未尝用意刿鉥。异乎人之雕琢而求巧。故短于资材者。骤见其舂容钜篇。成于卒乍。而惘乎若望洋。拘于字句者。或以为雅正之方奏。而陈冗之间出。然二者皆非深知吾伯氏者也。伯氏平生无一毫求名之念。欲上人之心。持身则任真。待人则撝谦。发于咳唾者。类皆寻常应副。初不以著述自居。己之工不工。人之知不知。何关焉。呜呼。余与伯氏。家庭而知己七十年。日征月迈。埙唱篪和。今焉已矣。从子辈收拾散稿。裒成二𢎥。余不可无一言。抆泪泚毫。书于卷端。亡琴之恸。不但后死之悲而已。呜呼。
李义士家乘序
卒伍而死于国。千古惟唐卫十一人而已。死于国犹难。况死于天下乎。当是时而死者。上而学士大夫。下则长平之坑耳。若义士者。属国一炮手。口不讲春秋义。身不沾 皇朝恩。五诱七胁。终不挠以死。义士果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3L 页
何人哉。噫虏焰爇天。爱我兵而肘腋之。发一丸则赏千金。乃一不丸而诱之。再不丸而胁之。三不丸而竟死之。义士之死。不死于临阵之日而死于官庭箕踞之时。死若是容易。而惟心之所欲为哉。唐卫士目见逆臣之造变。君上之阽危。翻然勃然之间。一死可办。而义士之死。藏凛烈于隐忍。判直截于从容。又岂不难乎难哉。鲁仲连不过蹈海一言而称天下士。若义士其真天下士欤非欤。天下而有山海城头之刻。国而有 列朝恩教。若史若传若祠记墓碑。已赫晢于世。更安用家乘为也。然后承而欲著存焉。则裒稡为一𢎥书。亦礼之所许也。其孙奎礼请余撰次之。余不辞而略檃括焉。
莲桂所合案序
士自乡而国。以胶横为所。然所于国而不能所于乡。于是列郡有所谓司马斋。古者乡大夫家居则掌其邑之教事。自夫序塾废而无所于归。乃与司马合而曰莲桂。揆诸古昔盛时三物八刑之制。可谓朴樕无稽。而亦所以合乡邻之好。济济绅佩。暇日觞咏。于以读吕约而修王契。则未必非衣冠胜事。此会又曷可少哉。吾州之有是所。亦始以司马刱。岁戊戌。始合莲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4H 页
桂。而案中枳而归重于莲。戊子议复发。佥可而案复焉。各家先讳。匪敢以追录为嫌。而戊戌以前推不上。今亦援是例。以生存为断。致郑重也。翌年冬。余始以旧榜而管是所设岁会。就考斋中旧迹。斋旧在州学之傍。岿然一空屋。礼俗问遗。岁时宴会之费。无所于出。伊时三数长老。慨然斥是屋为本。鸠合营度。买田略干亩。以赡其用。我先君子实与其事。而记叙也节目也。一开卷而遗墨灿然。岁甲戌。始设主所于西郭外。自校而移案。而我本生大人又主其事。我家之于是所。实有堂搆之责。而余不能托名莲榜。几乎为案外之人。幸以窃一第。久而得附书焉。是案之离而合。尤于余有私荣焉耳。抑因是而愿有谂也。古者论人。必世其先德。教之孝也。凡我一州人士。若莲若桂。皆兢兢乎先业之是继。毋徒以侥冒倖叨为事。禔躬种学。于以焕皇猷振儒铎。踵武箕裘。又以是教诏后人。世济其美。则此所谓孝之道。而自家而乡。自乡而国。一以是心行之。古者三物八刑之教。亦未尝外此而他求。其于保守先案。兴起后学之方。可庶几焉。敢书此以俟。
星山学契案序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4L 页
癸丑夏。设讲会于渊院。会者几数百人。凡四日而罢。费出于育英社塾两所。佥曰于此地讲此事。始举于百年响寝之馀。吾乡其庶几矣。然财不敷则会难继。盍思所以继之。遂各出若干钱。合百馀缗。轮递拮据之。出其羡以为春秋供馈之费。他乡儒士。亦多闻风而愿入者。遂各书名于案。名曰学契。别成节目。以为永久遵行之道。嗟呼。如余老洫。何能为诸贤倡。而好学向善之心。人人之所固有。故不待劝而乐成之。如影响焉。周旋于两先正之院。讲明乎两先正之道。未必不为吾乡再造之机。莫曰倡之非其人。而各尽其固有之心。合乡井之好。讲湖湘之规。奖率后进。毋坠旧典。深有望于吾党佥君子云。
东洛学契案序
古者庠塾设而人无不学。后世易之以书院。而志学者始许入焉。及乎教弛而俗渝。入院之士。未必皆鼓箧而视简。则于是乎别设一所。名之曰讲学。而书名于籍。此世道之三变而学契之所以有案也。于乎其可无也与。亦不可无也与。然学亦有三等。有儒者之学。有词章之学。有功令之学。功令所以应举而世方𢬵死生以赴之。词章所以适用而驰骛驳杂。君子病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5H 页
之。独儒者之学。即古者庠塾教人之遗法。而朱张诸贤所尝惓惓于白鹿衡岳诸生者也。余未知今日之学之契。于斯三者奚出焉。呜乎。是契也。不于山亭水榭。而必于是院。院即我旅轩文康公俎豆之所也。文康公以儒学教于乡而需于世。至今仁之士。多彬彬焉。况若善若㓒若鄙州数邑之士。稍知自好。皆汲汲以托名是案为荣。岂不以慕贤向道之心。出于彝性之所同然也耶。然则是契之成。真若无愧于学之名。而是案也真若不可无矣。因念余无似。始以业公车。中而攻文辞。晚始留意此学。冀得与同志之士。抱负坟典。相从于寂寞之滨。以收桑榆之功。而徘徊歧路。尚未能自信。向尝一赴院。速汎舟不知岩下。观诸生白战终日。酣鬯甚乐。而但恨是会也。不以讲讨而以校艺。今于诸君子之请。郑重而不敢言。姑发端以谂于后。
咸阳朴氏宗契案序
自夫世禄废而宗法坏。好礼之家。廑廑复古。吾岭多世室巨阀。𨓏𨓏因不祧而席遗荫。与世禄等。诸族共宗之。搢绅大夫。慕而效之。宗子所居之地。必有世传之宅。虽衰替不振。而合力而典守之礼也。朴氏之贯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5L 页
咸阳。以新罗王子为继别之宗。赫叶蝉联。至吏郎公始奠居于醴泉之金谷。历几世不幸宗嗣中绝。典宅而货于人且十馀年。诸宗倡议立嗣而赎其址。货者难之。按使金公学性闻而命亟还焉。盖嘉其俗之美而礼之古也。于是朴氏之宗契立。拮据财谷。讲成规制。以卒承贤刺史嘉惠。谋所以传之久远。问序于余。余朴氏之自出也。不敢辞。谨拱而复曰事有纯于天理之公而一直而无间断则私不能干。前之货屋而不即赎。理之间断也。今之立契而传于后。理之接续也。理在人为礼。而礼尤切于身。故夫子不曰复理。而曰复礼。朴氏之于礼。既有所据守。倘以天理而接续焉。则理各在当人之身。尊祖敬宗之心。自不待于加勉。责于己而不责于人。人虽欲干以私得乎。敢以是谂于诸朴氏。
秋溪家乘序
氏谍志以古远为贵。秋氏之世。不详其所肇起。中州而宋而皇明。东国而丽而我朝。乍出乍入。不常厥居。其或慕圣人而居九夷。随父师而徵八教。又或有辛有之先见。子长之好游。未可知也。然历世既久。名德相承。七贤磊落。勋业烜耀。虽崔卢赫阀。罕有其比。于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6H 页
乎其盛矣。七贤中如露堂公之重修圣庙。刱绝学于金革堂狱之中。直与禹祭酒,安文成同其功。洗心公之受命东援。奋敌忾于矢石戎马之场。既膊既鞣。不让于李忠武,郭忘忧诸公。又岂不卓乎奇哉。不幸后嗣零替。文不表章于儒林。武不参盟于带砺。屡百年之后。始因子孙吁冤。既参坛享之班。又齿衿绅之列。事若有待而理不终泯如此。后孙世文应龄。将裒稡而寿诸梓。要余丁乙。遗事碑表及呈褒儒状。墓讼颠末。建院事实。随事随录。各成一𢎥。诸名硕所叙述。亦随而异名。登梓之际。类例不可不归一。遂合而名之曰秋溪家乘。记其概。俾书于卷空。露堂公所编明心宝鉴。自为一书。不入于录中。
送李寝郎丈游永平金水亭序
山水与仕宦异涂。不可以兼有。故昌黎氏序盘谷。至以遇不遇分言之。夫山水之胜。多在于穷荒僻远之邦。而人之求之者。必遗弃世故。超然物外而后。方可以搜奇剔胜。取为己有。彼仕于朝者。有王务家私之累。声色势利之娱。非徒不能。亦有所不暇焉。或有处荣途而慕高致者。欲力致而兼有之。园林钟鼓楼台花石。自以为极山水之乐。而燕子杨花。毕竟做不得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6L 页
风雩气像。又何足多乎哉。虽然遗弃世故。长往而不返。与夫沈酣豢养。钟鸣漏尽而不知止者。二者盖均失焉。然则置身于二者之间。而外不取果忘之讥。内不失优游之乐。于是乎可以得所欲矣。呜呼。仕者将以行道。而我无可行之道。与有道而不可行。则位愈高而心愈愧。圭组轩冕。特不过束缚羁縻之具耳。仕于今世者。惟一荫途可以安而无愧。夫以无愧之心。而又无束缚之具。则其与夫处山林遗世故者。何以异哉。穆斋郎李丈。素有山水癖。所居在洛之上流。不出庭户之间。而已饱饫泉石。晚而筮仕。 七陵又近京一名胜也。斋居阒静。烧香读书。偃仰舒息。不离于泉声岳色之中。不知袍笏之在身。吾知公入而处乎家。出而仕于朝。无往而非山水也。乌在其异涂而不可兼也。又以暇日。将往游于永平之金水亭。要余偕行。余方絷身于簪笔役。与裙屐少年。逐逐于班联。何能得半日逍遥游耶。于是乎不贺公之游。而贺公之仕得其所。
送冬至正使丰安柳公序
祚尝伏读 正庙御制。见所题柳文忠公家藏 皇朝人书帖。若曰与可语者语。非可人人得也。于乎。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7H 页
圣人一言。尽之矣。夫以文忠先生德望勋业闻天下。雕齿狂猘。艰关羁靮。所值之不幸也。然时圣天子方开明堂而抚夷夏。东征将士若文若武。皆礼乐衣冠之选。忠义谟画。交相讲勉。纻缟之契。无愧于皇华盛时所遇。未必非幸也。矧惟先生之学。瓒享于陶门。而一以尊朱子为心。少日观周之行。毅然斥陈王而主文清。幸得与吴仲周者。发正论于禅陆怀襄之日。于乎韪矣哉。相公文忠先生孙也。今于数百年之后。得以玉帛皮币。有事上国。其行即文忠公当日之行。而所遇之时。不幸不得与文忠公同。沿途望美之怀。必有抚釰而嘘唏者矣。当时帖中诸将士。亦必有遗胤在毡裘左衽。孔李之好。又何足道哉。吁其可慨也已。然道之在天下。未尝华丰而夷啬。倘于儒掖中。复得如吴仲周者。语以朱门嫡嫡相承之统。在我东土。即尊朱子。所以大一统也。尊攘扶辟之功。可以一举而两得。于是乎相公无愧为文忠孙也。敢以是谂于从者。
送楚山府伯定斋柳公序
古道之不行于今久矣。仕于朝者未必志于道。虽有志动辄絓掣。故官愈高而志愈愧。惟仕于州县。得少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7L 页
行其志。盖操纵伸缩。一半分在我以也。然自重外轻内之俗成。而符绶为射利之的。得之甚难。以其难也。故有志者又不屑焉。呜呼。州县安得不病而民安得不倒悬也。朘削而至于瘠。剥割而滨于死。往往使华扁却走。概以为无术可救。然直患不志于道耳。苟志于道。惟今时则易然。道者何也。仁义其粱肉也。法令其刀圭也。以是心行是政。无古今之异。而特调剂之宜。不得不有术焉。道与术并用。而变呻为谣。起死回生。特一转移事耳。永嘉柳令公。立朝四十年。难进易退。纯用古道。人皆以不合于今疑之。今年西路大饥。朝廷始起公而牧楚山。余观今世之号能吏者。盖未尝不识时务而优吏干。其究至于瘠民而病县何也。用术而不用道也。况楚之为州。羯夷犷悍。号称难治。而莅之者又不以齐鲁待。武者齽齘。柔者疾蹙。今公之去也。民将翘首𨀣足。洽然倾向。若避乳虎而瞻威凤。服化孚教。惟令之从。于是乎始信古道之必可行于今。其术不足言也。余敢以讲服于平素者。谂于从者。以质于后。
送全社令弃官归乡序
士之辞爵禄有数涂。卿禄万钟而不屑廉也。见几而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8H 页
作。不俟终日明也。高尚其志。不事王侯高也。三者虽有所就之不同。然制行之苦。见理之明。卓乎非庸众人所可及也。今有人焉。发身常调。非长往也。官卑禄薄。非滥冒也。遭遇明时。又无可去之义。而一朝弃官归。君子以为难何哉。于乎。此足以观世变矣。余观古人之仕也。上者为道。其次为禄。得则进不得则退。进退行休。惟义之所安。而未尝以必去为难。世愈降而躁进成习。毋论职高卑。皆以得失为心。低徊濡恋。钟漏夜行。于是乎以去官为一件大事。人有行之者。必以难之名归焉。于乎。此非可以观世变乎。太壝令永阳全丈。留京未数月。辄解官归山。洛之士大夫咸歌诗以美之。余于长者。尤有所可愧者。记昔辛未。余以摄记注来也。长者以殿中去。今又因事而来也。长者以社令去。前后余凡再来而长者辄再去。余未知长者今日之去。果能无愧于前所称三者之义。而其视我辈人则诚难乎难矣。遂拜而为之赞曰。来去者迹。其来其去者心。心异而迹同。则终南为捷径。迹异而心同则城市亦山林。吾知公之去。不在于买舟南下之日。而在于弹冠结绶之时。其来亦去。其去亦去。有不信者。更證吾诗。诗曰我再来时公再去。不同其去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8L 页
每同来。来去都归荣辱外。本无机事到灵台。
送尹城之(宗燮)表叔观海序
东人类皆局趣无远想。方羊于蚁磨之域。而老死于方丈之室。此局于地也。藐玆一域。不能居天下十分之一。而特环海为国。近扶桑出日之乡。故语国中瑰钜之观。必以海为最。然余尝闻诸观海者。不能形容其万一。而直曰无涯而已。夫无涯足以尽海。然眼之所穷。即海之涯也。曷尝见其无涯也哉。此局于形也。故以有涯而观无涯。则虽陟泰山之顶。乘博望之槎。莽苍步武之间。皆有障碍。以无涯而观有涯。则八荒之外六合之内。尽入吾方寸之中。而森罗于眼前。知此则可以不出户而知天下矣。更安有形与地之可局也。今吾子之行也。将涉沧海观日出。慨然有子长氏之志。欲助发其文气。信乎其大矣。其视局于地。不能适数百里外者。为何如也。愿子之观海也。以心而不以目。真见其所谓无涯者。而其将乘灏气御冷风。周流于广漠之乡。归而胠其箧。有浩然而不可穷者然后。信吾言之不妄也。
送金侯(在献)由归序
星古名邑而弊于近。籴枵税愆。殆无以架补。光山金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9H 页
侯自湖而来莅。莅未几将请由而归。民恐恐然群聚。拚辕而留之。余未知金侯以未几之莅。何以能致民如是哉。咸曰自侯之来。钤束铃下。未尝放蛇虎于通衢。听民自纳。民不见石壕之吏。教条之朌。又皆凿凿中窾也。余曰唯。然政之施于外。不若心之孚于中。余观今世为吏者。即无论政之臧否。大率以归为难。即此难之之心。乃为弊之之根。莅钜州而不难于归。则是心足以孚于民矣。噫此可与人人道哉。余尝再承明府颜色。一则踰断发路金刚。邂逅于松桂林中也。一则伽倻之海印寺。烟雨满山。饮酒而赋诗也。伊时交未久而契已深。槩知非今世之俗吏。自莅玆州。窃听舆人之诵。简驺率约厨传。自奉甚俭。民其庶几乎。此岂区区于施措之末。要誉于民者所可得哉。余州民也。以明府之忧为忧。方明府之未莅也。民与吏相角。至诉于京。龂龂不止。氓俗之不淳。宜明府之厌薄而不屑也。然此不过一二于千百。慈惠以摩之。威重以镇之。如斯而已。勿迟疑于断事。勿拘牵于讆言。以鉴衡至公之体。行锱铢不遗之政。则即此欲归之心。未必不为矫弊理棼之根本田地矣。明府读书人也。学优而仕。治己治民。未始差殊观。民之所望于明府。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69L 页
尤有在于簿书期会之外。故敢以是谂于从者曰毋以公归。以卒其惠。
赠柳德粹(致教)
柳君德粹。志大意广。有漭荡远游之思。常咄咄言曰吾不幸生晚。虽擗摘老白首。糟粕煨烬。沿袭涂辙。非夫也。余或以陈言规之。则辄以藩篱之笑。噤不得哆一喙。其归也始复申之曰嗟乎德粹。自夫聪睿代作。众艺棼兴。今欲为创物之鸡口。已不可得矣。若以空言而自大。虽穷高极微。彻九昊洞重泉。人适以怪迂目之矣。而又何益乎哉。子今行矣。吾请语子以游。余少有累祖癖。问路于九达之歧。以为邹鲁人所共逌也。鸿宝枕中。有群玉路志。濯足天汉之波。躧履云锦之石。与修文诸公。翱翔艺苑。是吾愿也。及其中途气倦。踉跄而归。始乃回辕改路。匍匐膝行。求得为洛闽之堠卒而未能焉。今子低徊踯躅。未离跬步。而徒诩诩然曰天地我户阈。九州我步武。日月我车。章亥我御。况舍康庄而就崎岖。日入于荆莽榛棘之中而不自知。殆而殆而。归乎德粹。试以愚言告之于庭。其必有一副行程历。以待子今日之所需。于是治车饬舆。决意勇往。毋欲速毋迟留。启程之日。赠我以一策。余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0H 页
虽跛躄。尚能为子先后之矣。
谈命赠柳季好序
余尝在京。闻有𥌒自北来。以星命占人甚神。李令季愚,金令元若与余。偕往而试叩之。指李金两令曰位至绯玉。过此则未知。指余曰前程甚远。为公为卿。不难也。时李令方赫舄荣选。朝夕升迁。金令亦平步瀛楼。晋途方亨。后竟如其言。才顶玉而止。余独岿然在世。寿八耋而位正卿。异矣哉。人生果有定命。而爵位亦不可以人力求也。苟知其如此则躁竞者可以息。而人苦不知命。每欲以干谒躐取之。于是乎进不以擗摘为耻。退反以恬静为迂。驯致风渝俗坏。滔滔者皆是。岂不悯哉。柳令季好。居今世而行古道。释褐数十年。一不迹城闉。躬耕读书。退然若忘世。今年戊辰。以 东朝回甲特加一资。归山之路。过余而宿焉。余冁然迎笑曰子之升资。天欤人欤。往年入瀛选。先荫也。今年升绯玉。 国恩也。不由践历而居然为下大夫。又即寻遂初。浩然而归。此世之殁身营营。经年屑屑者。不啻如醒者之于醉。觉者之于梦。其贤乎哉。虽由此而为公为卿。人孰尼之。星命非儒家所尚。而义有所守。命有前定。知义知命。其斯为君子。余于季好。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0L 页
心诚爱敬。故乃以身亲经验者。作谭命说。以贺其归。
送金校理季镇(宗泰)
昔嬴皇帝焚书销兵而天下乱。书不焚则兵自销。两皆袪之。其计诚愚矣。我国不幸与岛夷邻。三浦始养虎而至龙蛇毒螫。几乎无民。羁縻而官饩之。其费以钜万计。尚懔懔犹恐或失其意。谋国者忧之。近闻其国亦崇儒术。有主经主训诂两样学。互相訾毁。而甚则戈戟焉。嗜战乐死之心。自销于懦弱之中。无或壤近而闻我国之风耶。夷而儒则易制。是殆夷之衰而我之幸也。金学士季镇承 命接倭使。季镇 经幄儒也。到莱馆购得两样论学文字。兼得徐福行时未焚书以复我。真善觇国矣。于其行。不暇劳问原隰。抒素蕴于中以赠言。
东川讲会录序
孔门教人。先行而后言。自夫六经分裂。火于秦。专门于汉。说梦于隋唐。至宋而又以佛旨骨董之。程朱氏出。始辨其淆而返之正。不得不讲说而明之。龙门之勇撤皋比。鹅湖之请升讲座是已。其后我东诸儒贤尤是之重。月朔之规。传为兴励之具。殆数百年于玆。而声名功利日趋污下。此规已寥寥矣。近又异学炽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1H 页
染。自朝廷大加锄讨。而州里之间。𨓏𨓏有讹误者。余为是惧。昨年春。从县道猥进𥌒说。以朔讲乡约。申明旧制为言。盖本乡两院之曾所私行。而乞得公家令饬也。余时忝达城之东川堂长。崔都正稚善要余一会。余蹶然而应。卜日设讲。本乡及邻邑儒士。闻风而来者近百员。相与讲会传。人多费广。才一日而罢。不能极意论辨。是可恨也。然衿绅济济。音读琅琅。升降有序。叩问如流。是岂今日之所易得哉。稚善甫收得诸儒讲义。合成一录。追后寄送。而并有书后文字。余适有西行参 贺班。数朔而归。搜之箱箧间。自不觉惺心开目。而耄年精力。周罗不得。略有批回。反愧其自误误人也。然言语文字之学。终不免文具而止。惟我百弗庵先生平生以笃实为学。居家而行感神明。处乡而惠及闾井。真得孔门先行后言之旨。故嗣其后者能守其旧规。不混于流俗。今日吾辈登是堂讲是学。盍相与观感而师法哉。
达城乡饮酒礼序
大学之序。自身而家而国而天下。而乡居四者之中。为政教之所自始。故先王致治之术。莫盛于周。而三物宾兴之教。必先于乡。周公作仪礼。特揭乡饮酒礼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1L 页
于编首者此也。盖千五百家人众不为不多。合众而非酒则无以导其和。群饮而无礼则不能止其乱。古圣人导世牖俗之方。其意甚美。其制甚备。历代相传。式遵而谨行之。每岁乡大夫与州刺史主其事。贤贤贵贵老老而王道备矣。其后国无善治。乡无善俗。废而不行。殆数千百载。汉之李忠。唐之裴耀卿。宋之田锡外无闻焉。此可以观世级也。洪惟 我朝。动法三古。具载仪式于五礼仪。颁行郡国。 正庙朝并乡饮乡约而汇成条例。亲制纶音。揭板于营邑视事之堂。猗欤盛哉。夫子所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者。不其在玆欤。大岭以南。名贤辈出。庠塾之间。𨓏𨓏私行是礼。而主风教者莫之省焉。岁丁卯。按使尹公尝一行之。今年乙丑。按使龙仁李公慨然于是。乃以秋七月丁亥。会乡人士。行饮礼于营下。宿不佞以宾。顾老洫何敢当此席。然悼末俗之渐讹。叹古礼之难行。遂逡巡而不终辞。伛偻拜俯。登降献酬。礼成执爵祝曰我 冲王嗣玆新服。重修旧阙。祈天諴民。迓续休命。简拔贤俊。付以宣化。乃于弭节之初。留心古道。首行是礼。为政而知所先后如此。是日又流虹圣节。积潦才退。痒稼复勃。转灾为祥。群情胥悦。万亿年其始自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2H 页
今。老臣敢为国贺。谨北面上千千寿。既又举觯而谂于众曰。不佞向以朔讲乡约。申明旧典。陈章仰请。至蒙自一州及一路。俾有实效之 恩教。而上焉而簿书期会是急。下焉而时文功令是竞。乍行旋撤。愧无以奉承 朝令。今幸得贤刺史。修举阙典。为列邑倡。继此而振励之。已有为之兆。重为山南人士贺。按使公犁然曰敢不勉焉。遂叙其语。以备营中古事。
乡约朔讲节目序
古者乡大夫退老于家。掌其邑之教事。成周盛制也。鄙人少而徇俗。无学优始仕之实。老而引年。有不学便衰之叹。桑榆填补之工。何足以推善及人。而幸因一初新政。猥陈四要𥌒说。 宸情开纳。 恩批郑重。继而有朔讲乡约先试一州。次行八路之 教。臣是何人。敢当此非常之隆卑哉。惶怖怔营。不知所以措躬。第伏念朔讲也乡约也。非愚臣所刱请。即 列圣朝已行之令典。中废不举已百馀年。仍其旧而申明之。敬德諴民。风行草偃。殆有为之兆。猗欤休哉。敢不揆僭猥。与乡内诸士友。议成节目。以毋负我 圣朝导俗兴学之美意。今老且病。未必及见其德化之成。惟愿佥君子相与讲明。使吾百年诗礼之乡。为列邑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2L 页
倡。永有辞于后世焉。
月峰亭讲会条约序
惟我月峰先祖。早游冈门。得闻为己之学。而不幸天不假年。未充其中晚饱饫之工。呜呼惜哉。追当日未究之业。转相讲授。以不坠故家文献。其责在后人。肆惟我先父兄设为门讲之规。每月朔望。会族中子弟。鼓箧而施赏罚焉。其时条制颇详。可以行之永久。不幸中废。今年秋。月峰亭成。亭我先祖遗躅也。凡为我先祖子孙者。莫不奔走效劳。用迄于成。佥曰此吾宗修废举坠之一大机会也。登先祖之堂。讲先祖之学。以卒我先父兄之志之事可乎。于是议复门讲。又虑夫乍行而旋废如前之为。以余猥当直月之任。使之草成节目。以为久远遵行之图。余乃略加讲定。凡十馀条。其取法也简。立法也严。简则易行。严则难犯。参今日讲会之约者。孰不改心易虑。期有实效。而若其久则怠怠则废。又各在当人之自勉。非节目之所可知也。余抑因此而愿有说焉。吾宗少辈。不无姿资之美才调之富。而导率无方。习尚浮薄。读书则卤莽粗率。全欠讨论思索之工。而于敦厚礼让长少恭敬之节。尤宜加勉。故讲规则以文义为主。礼序则以年齿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3H 页
为定。此诸君之所不可不知也。至若居家处乡。持身行己。节目之所不能尽者。又在于白鹿洞规之中。苟能体而行之。其于趾美先休。启牖后人之道。方为无慊矣。诸君以为如何。
石假山砚滴诗序
物贵真而恶假。假者物之贼也。故古者伪物不鬻于市。后世好怪之风炽。而以假衒者骎骎焉。甚则至毫发锱铢不爽而真凿矣。然物不自假而人假之。咎在人。物何与焉。画中之物皆假也。人不以为慊者。文而已。巧者乃塼斲剪镂而为之质。而人之乐而玩之。有浮于真。所好不其异欤。虽然物有可假之形而后巧施焉。故天下有假山无假水。物亦自取之也。有人赠余以石假山砚滴曰。愿以侈文房具。余复曰吾居未尝无山。何以假为。且山非房闼物。斲而小之。为点滴用。得其形而没其实。人与物俱有责也。敢辞。既而曰噫不思矣。天下假者。岂独是欤。余特其尤者耳。行不逮古人而开口便说道德性命。此假言也。藻绘之且不能而曰吾左吾史与汉。此假文也。无实以副之而得此声于相爱之口。此假名也。以假言述假文而盗假名。此假人也。有是四假。奚暇尤物。然人之假在我。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3L 页
物之假在人。在我者可改。而在人者不可改。余所以重悲物之不幸也。遂诗以谢之。
海槎日记序
余尝渡耽罗海。到中洋天水相拍。四无涯际。超然有博望牛斗之想。东望日域最近。云霞点点。乍隐乍现。可揽而有。思得一帆风。踵徐福古道。涉夷亶之洲。登日光之山。以快我心目而不可得。至今仙仙若两腋风也。日全生中极袖其先祖斗岩公海槎日记。请余弁其首。噫公以蓬蒿一布衣。不惮鲸鳄之险。能佐大鸟而为逍遥游。其视九万里而下。方羊于蚁磨之室者。直醯鸡之不若矣。况公抱绝艺。凌驾颜柳。飒飒万纸。直与扶桑争曜。又得东溟钜匠为知己。使海外殊俗。知东国有人。其事奇其迹伟。公可谓不虚生此世矣。噫尝闻蛮舶到中原。以千金购米元章书。外国之爱惜人材如此。而东俗隘甚。虽使公出而游公卿间。不过为韩景洪辈颜行。公乃一下碇。即长揖而归。敛就环堵。被服儒素。益敦家庭绪业。耻以一艺名。此尤公之高也。况又却币投银。懔乎有古人节。若使公幸而生中国。随使节穷河源。必弗以邛笮冉駹奇珍异物。导上侈而开边隙。乃公不幸而生偏邦。所蹑只涅
凝窝先生文集卷之十三 第 274H 页
齿境。所守者只子罕之宝。惜哉。日记本二册。皆公手笔。而逸其半。其必有神物护持。竟归归氏。而今姑不可得以见。遂摩挲感叹而书之。
银台诗轴序
同年友沈君永孝。翘然当世之文英。始余遇于湖中。夜深灯促。𨓏𨓏语出入古今。余时弱冠。操寸筳于万石之钟。无足以发其音。辛未夏。充簪笔役。入直银台之堂后。与永孝为僚。甚乐也。院中清暇。拈近体七律三十五韵邀和。永孝嘻曰子其阨我矣。时午鼓鼕鼕声未已。诗已就。笔脱于腕。类皆天成。无一字疵颣。四座传看。皆啧啧称不可及。知申洪公批之曰七步八叉。亲见于今。吁其盛矣。今其诗具在。合为一轴。混珷玞于珠璧之联。余实愧焉。然犹藏而待他日相聚。续举诗令。各出一通。以验其别后进否也。其时诸承宣皆唱酬。又成一帖。略之者余二人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