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x 页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摭录
摭录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79H 页

时三道帅臣。皆失众心。督发兵粮。人皆疾视。遇贼皆溃。道内巨族名人与儒生等。承 朝命。倡义而起。则闻者激动。远近应募。虽不得大有克获。人心 国命。赖以维持。湖南金千镒,高敬命。岭南郭再祐。湖西赵宪。最先起义。( 宣庙宝鉴)
六月。湖南义兵将金千镒领兵北上。自三道军溃。畿内全被杀掠。多附贼入都城。金千镒纠义旅数千。 上命授掌隶院判决事兼倡义使。千镒至水原。据秃山古城。搜斩附贼奸民。畿内士民。归附者众。(上同)东方分为三国时。亦能各自富强。盖以善用人材故也。新罗风俗最美。士以进战而死为荣。退北而生为辱。父兄以此训其子弟。国君以此崇其奖与。士死于阵上者。不惜高官大爵追尊之。是故。将勇兵精。所向无敌。卒能变衰微为中兴。合并三韩。功烈甚伟矣。今者。变起仓卒。百城不守。间有死节之臣。阵亡之士。随例沾 恩。或有一命不及者。其 褒嘉之盛。终有愧于新罗。何以劝士之死王事者哉。请命详覈前后死节阵亡之人。加 赠表章。令州县赐祭其家。恤其父母妻子。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79L 页

窃思罗州儒生金君千镒。好学谨行。忠信笃实。去戊辰年。崔颋以献纳。欲朝廷录用。尝陈请于 御榻前。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0H 页

金千镒士重。德学深厚。澹然自守。不求人知。罗牧韩公之报。亦未能尽其实。亦可恨也。(上同)
见全罗监司书状。道内遗逸之士荐举事有 旨书状导良。各官行移访问。罗州牧使韩輹牒呈内。金千镒气质纯粹。力行学问。早丧父母。鞠于外祖母。不离膝下。如事亲母。心丧三年。至于啜粥。闻者莫不敬服云云。上项金千镒学问之笃。见闻所叹服事。启下吏曹。仍 传曰。金千镒等行实。至为可嘉。 褒奖事。令该曹议于大臣。(上同)
四月。司宪府持平金千镒谢病免。千镒为人。精详勤恳。一日入侍。极陈时弊。且请收用贤才。以救世道。辞甚恳切。累千百言。自卯至巳。而 上不答一语。千镒意沮。遂谢病而退。(李栗谷 经筵日记)
李珥将还乡。千镒谓珥曰。我国士大夫受 国厚恩。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0L 页

金千镒。李恒之门人也。行已治民。不负所学。秉彝好德之天。最所全有者也。心知珥善。而一不降辞色于时誉。则潭民借寇之愿。至嘱台官而沮之。(重峰集)高东莱审于料敌。金水原(即先生)长于行师。郭将军提兵岭南。有桓桓之壮气。金提督飞笺湖右。饱烈烈之威光。是皆干时之英材。必有动人之妙术。(上同)
先生讳千镒。字士重。自昌平移居罗州。从一斋李恒学。笃志力行。动以圣贤为则。举遗逸。历内外任。皆称其任。为台官。骨鲠敢言。生貌侵。退然若不胜衣。至勇于为义。虽贲,育莫之夺也。壬辰倭奴入寇。 宣庙西幸。贼陷京城。时先生以前府使。罢官屏居于罗州之田舍。闻报。号痛几绝。既而。奋曰。吾徒哭何为。乃以书驰告于高敬命,朴光玉,崔庆会,郑谌等。义士梁山龙,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1H 页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1L 页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2H 页

壬辰。晋州为倭所陷。倡义使金千镒,兵使崔庆会死。而士人立祠祀之。而 朝家赐额彰烈祠。 肃庙朝。晋州牧使洪景濂。欲修庙宇。请助兵使。兵使不肯。牧使独指挥修庙矣。夜梦诸武将致谢。且曰。公文官而尚念吾辈。彼武官不顾之。当致其罪。及晓。闻兵使暴卒云。可异也。(入域志)一斋先生尝闻南报不吉。谓诸生曰。此亦乱世。不可一任安逸。乃废食五日。以验其筋力。诸生莫有及之者。而先生言语动息。小无倦乏之色。讲读不辍。精彩弥露。惟金公千镒。与先生同之云。(一斋集附录)
先生于覆岩江上。构小斋。扁以克念堂。与诸生讲学。每于夕阳。驰马习射。而亦令门下诸生。肄习戎马之事。自闻边报不吉。夜观天象。谓诸生曰。国家大祸将在朝夕。岂可以安逸自处乎。诸生勉之哉。(李芝峰类说)
壬辰倭变。 乘舆西幸。国内空虚。贼兵充斥。号令不行。几于无国者逾月矣。湖南金千镒,高敬命,湖西赵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2L 页

牛溪先生曰。士重之节。与巡远精忠。并驾齐驱。争光日月。不待文字而传也。(牛溪集)
倡义使顿兵江华。秋义兵将禹性传。尤无见效。俱以病不赴西徵。 上有严峻之教。公启请金千镒起义最先。使八道人心。翕然大回。特兵寡无助。不能有为。性传多病。国人所知。责以观望。大不近情。闻者允公之论。晋州城陷。死者数万。公请 褒赠金千镒,崔庆会等。及 赐吊祭。遍慰义魂。 上欲有所待。而固请行之。中外称快。(尹梧阴集附录)
当板荡之日。其从容就死。不失所操。惟金千镒梁山璹二人而已。当晋州之围。千镒闻急。引兵驰入。此其难也。事急之后。军中以为千镒士人。劝使以兵属副将。驰出城自全。则千镒不听。终守矗石一面。至贼兵登城。犹颜色不变。从容北向再拜而死。若山璹乃是陇亩一布衣。特是千镒参佐之人。虽从死可也。虽不死亦可也。千镒劝出城。毋令同死。则以为既与同事。当与同死。卒从千镒死节。非素履笃实者。能如是乎。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3H 页

城陷之日。节度使崔公庆会。与倡义使金公千镒登矗石楼上。崔公有把酒誓死之句。其诗曰。矗石楼中三壮士。一杯笑指长江水。长江之水流滔滔。波不渴兮魂不死。因赴水而死。(黄武悯实录)
金千镒字士重。彦阳人。居光州。举遗逸为台谏。骨鲠敢言。壬辰乱。以前府使。屏居罗州。闻报。号痛而久曰。徒哭何为。遂举义聚兵。进屯水原。多捕获。 行朝赐号倡义使。遂下晋州。城陷。公在矗石楼。怡然曰。起事之日。吾已断吾死矣。北向拜。与子象乾及幕下梁山璹等。赴楼下潭水而死。(见睫录)
睢阳昔年感二公。晋康今日哀三忠。忠魂毅魄凛如在。为奠椒浆遗庙中。龙蛇间事不忍说。 凤辇迢递龙湾东。辕门不见唾手人。故都月黑妖尘蒙。维时倡义金先生。誓雪国耻输丹衷。湖西节度黄将军。胸中神略黄石公。岭南拥兵崔元帅。手中龙剑如长虹。伊人俱是盖世豪。桓桓意气如罴熊。江淮保障晋之阳。心贞志烈三人同。孤城竟入月晕中。可怜义旅为猿虫。吁嗟一剑化三仁。天理到此还瞢瞢。当时孰非食衣辈。独也不忘 君恩洪。龙亡虎逝岂无迹。立祠城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七 第 83L 页

晦翁有言。方时大变。众溃如川。砥柱屹然。一志如水。实全其天。万世不死。当时一城中。如金千镒,黄进,崔庆会,李宗仁诸人。优足以当此矣。(尤庵集)
壬辰。倭寇克斥。健斋金公起义旅。金直长泰溟。慷慨有大志。而老病不能赴。送二子百英千英。率家僮数十口粮饷若干石。付义幕。(松圃家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