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x 页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祭文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29H 页
皇朝指挥使吴公宗道祭文
维 万历二十一年岁次癸巳九月壬子朔越十日壬戌。监督南北诸道并督朝鲜兵马经略兵部参谋军事武举指挥使吴宗道。谨以柔毛刚鬣之奠。致祭于朝鲜国倡义使金将军之灵柩前。凡人之在天地间。有死而犹生者。有生而犹死者。生而犹死者。滔滔天下皆是也。若夫死而犹生者。吾于倡义使金将军而有感焉。夫将军。当海寇狂逞。 君后草莽。一国八路。几无坚城。惟将军揭竿斩木。奋臂一呼。豪杰响应。得仗义之士千馀人。相与屯守于汉江之浒。誓不与此贼共生。而将军之名。烜赫中外。不佞乃于王事之暇而揖之。一识荆州焉。惓惓若故知也。时倭奴方以贡请。将军辄扼腕不平。每欲灭此而后朝食。其志虽不售。而将军之名。由之益振也。故不佞常私计。以宋事方今之事。武穆不死。和议不成。将军不死。贡约不决。而倭之朝夕持筹。惟以必杀将军为事。及其以散亡馀卒守晋州。适崔君庆会亦在焉。而崔君者亦倭奴夙昔所惮者也。由是。倭奴以重兵压之。围之数重。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29L 页
鸟雀不能度。必欲杀得二公而后已。斯时也。不佞受命来戍全罗。因途间霖雨。止宿竹山。倏忽间大风震雷。扬沙拔木。若促予行之状。不佞乃冒雨前进。信宿至南原。而飞报晋州以矢尽食竭。城陷若干日矣。将军父子及崔君。皆骂贼而亡。不佞始悟竹山之霖。乃将军父子之泪。大风震雷者。其将军不平之气耶。于戏。将军何泪为。将军之名。千载不朽矣。将军其不死也。视夫谋国不臧。而致 君父之蒙尘。拥兵不救。而使城邑为灰烬。乃腼然面目。而荐绅其衣冠者。虽生。曷若将军之死耶。呜呼。昊天不佑兮。父子云亡。节义成双兮。植我纲常。幽明隔绝兮。梦寐羹墙。良朋永别兮。歆我一觞。
  再祭文
   后八年庚子。吴公统浙营水兵。防汛巨济。旋师过晋州。怆然曰。此乃倡义使金将军死节地也。折银具措。亲恸哭以祭。
眷玆林葱。孰无知能。至于死生。犹觉婴情。惟公英毅。所见分明。贼锋南犯。倡起义兵。众寡不敌。誓不俱生。父子全节。气贯青冥。昔曾识面。寤寐公灵。劻勷东事。幸扫鲵鲸。今统浙师。凯奏明廷。弛张阖辟。阴护无垠。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0H 页
临风流泪。五内酸辛。菁江吊义。肆奠将忱。公灵如在。来格来歆。
忠勇将金公德龄祭文(万历甲午十月日)
呜呼痛哉。视天茫茫。俯地蹙蹙。一片战场。万古义域。拭泪奠椒。沥血陈辞。干戈生变。何代无之。嗟我震方。宁有今日。凶锋所至。滔滔巾帼。金汤不固。函谷未闭。矧是晋阳。百万合势。投戈曳甲。无意保障。曰我壮士。思报休养。同声同气。不啻五百。为必死计。战日滋贼。人有巡远。城有睢阳。山川动色。日月含光。呜呼。龙凤力尽。奈此犬羊。蚁子绝外。四顾贺兰。无急襄樊。谁解邯郸。虐焰忽浮。日月已昏。夫复何言。玉石俱焚。瞻彼长江。鲁连东海。为臣为子。何罪何辜。呜呼痛哉。古有新安。亦有长平。起而诈歼。羽而暴坑。虽云可哀。等一邱土。岂若玆城。忠义渊薮。高山战骨。总是殉国。惨露风霜。凄照星月。生既烈烈。死岂啾啾。如归得地。何处松楸。呜呼痛哉。浃辰相搏。鼓衰气竭。城虽见陷。贼亦褫魄。势挫长驱。金瓯不缺。其与睢阳。前后功一。 朝廷 赐祭。非独慰死。金鼎竹帛。勋业无愧。德龄才非国士。猥膺推毂。招众激仰。驻玆一曲。兴言起坐。斫地长吁。尚负忠魂。可腼丈夫。聊修菲薄。敢冀萃格。空使英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0L 页
雄。冤泪满臆。呜呼痛哉。可白其骨。难泯其灵。应为厉鬼。其作阴兵。或下金石。或上雷霆。其克默佑。荡扫丑窟。魂兮归来。始瞑其目。呜呼痛哉。晋山峨峨。晋水洋洋。悠悠此恨。山高水长。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祝文
  
祠堂重建奉安祝文
猗休显祖。德崇勋壮。学究性理。士林山仰。岁值龙蛇。誓天卫社。仗剑呼号。义旅络野。一门忠孝。同时勇贾。颜卿勤王。葛瞻从父。要害失守。雨堞瓦坏。虏势猖狂。矢尽弦解。矗石孤月。父子悬名。竹山风雨。不平者鸣。生未杀贼。死欲为厉。气作山河。精列星彗。爰宜食报。百世不祧。天其或者。理也难料。贤后凌迟。血属零替。权奉外裔。历几年计。行路兴吁。族党沾胸。处非其所。曷若还宗。佥谋询协。以傍承统。纵昭穆差。寔祀事用。礼部从长。式定题主。义同螟孙。体继贤祖。 恩纶焕章。事必归正。永辞尔戚。奉还吾姓。眷玆罗乡。杖屦攸憩。某邱某水。宛然盈睇。揆以人情。咸曰是可。其在神理。矧无宁妥。俯仰今古。姶怆终喜。玆用告由。荐此尊旨。
旌烈祠奉安祝文(睡隐姜沆)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1H 页
世或有清修之士。饱澹肥贞。善于自治。而于人国家。无甚有赖者。又或有慷慨之士。临难忘身。勇于授命。而考其平生。无甚可录者。是二人者虽美。惟一节之足称。伟哉先生。俨然端士。闻张良之智勇。其貌反若妇人。禀广平之肝肠。所守有同铁石。学就有道。口无择言。立脚之初。确乎不拔。濯缨而起。到处有声。义之所存。如饥之必食。渴之必饮。忠无与二思。国耳忘家。公耳忘私。虽摧折之万般。乃夷险之一致。属西路之避谤。值东贼之飞烽。朝廷养兵二百年。正为缓急之用。国步连营数千里。何无蚍蜉之婴。八道浃旬而土崩。列将捧头而鼠窜。公虽白面。独张空拳。非忠无君。非孝无亲。生甚轻而义甚重。救月之弓。救日之矢。力不足而志不衰。登坛大呼。发指眦裂。上马恸哭。雨喟风呻。珍山锦山。已为贼薮。而公不顾家。霁峰重峰。连以身殉。而公不沮色。孤军单卒。勇往直前。驻劄江都。进捣畿甸。通上津之路。国赖薛景仙之功。奏间道之书。上问颜真卿之状。 行朝命令。始用得达于湖圻。京洛人民。乃知自拔于贼窟。鱼龙受职。草木知名。加以军声一闻。士气百倍。望顺昌之旗帜。贼必敛锋。诵凤翔之檄文。人皆饮泣。武士争道愧死。章甫不惜捐生。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1L 页
以义为名。随处皆是。不有倡者。孰能和之。尤觉中与第一之勋。高出南宫四七之上。及倭奴之潮退。踰鸟岭而蜂屯。肃清神都。民喜汉官之重睹。祗谒 寝庙。士传涧水之复流。宜击牛而待君。遽策马而追虏。岂意枭阳声益恶。虿毒滋生。方兔窟于岭南。拟蛇食于湖甸。睢阳。江淮之保障。失睢阳则失江淮。汉中。巴蜀之咽喉。无汉中则无巴蜀。玆营矗石之守。以为诸将之先。三里城兮数重围。一羽轻兮九鼎重。易子食折骸爨。奈兵来之日增。裹疮战饮血登。痛营关而月近。拥兵不救。谁灭北海之贺兰。与城俱亡。岂效东青之申坦。卞成阳之忠孝。萃于一门。张中丞与雷南。死于同日。懦夫有立志。俱怀取义之心。乱世识诚臣。争恨知公之晚。人共悲乎莫赎。公实得其所安。事具申 朝。上为动色。爰升贰公之峻秩。用奖九地之毅魂。然庙貌之不遑。恨风声之未树。至今十年之久。尚郁多士之怀。生等幸生郑公之乡。早薰晋鄙之德。立门外之白雪。虽未束脩而为师生。游幕中之红莲。猥尝投袂而叨参佐。想公之不忍负国。犹我之不可负公。未作东郡之陈容。窃愧宣城之裨惠。九原可作。随武子之与归。千载犹生。蔺相如之不泯。玆播告于同志。用营缮夫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2H 页
新宫。达于岩廊。事则州牧。洛阳城下。思乡之梦已来。吉水祠中。 赐额之命初到。良辰吉日。揭虔妥灵。月井峰兮万仞高。先生之节。配其峻极。荣山江兮千丈绿。先生之风。并其汪洋。四肢发毛。一世同腐。两字华裘。千古耿光。羡青史之昭昭。愧黄粱之草草。呜呼哀哉。仁者必勇。圣人岂欺后生。死而有知。英灵庶感哀荐。永永勿替。世世其歆。
旌烈祠常享祝文
笃信守死。扶植人纪。尚义载烈。永世禋祀。
彰烈祠奉安祝文
倡义婴城。协谋筹兵。拜罢投水。一死分明。卞壶父子。巡远弟兄。玆用牲醴。陈此微诚。
花山书院常享祝文
移孝为忠。舍生取义。泽留一邦。血享千祀。
鹤亭书院奉安祝文(司谏崔攸之)
天地正气。郁乎磅礡。钟之于人。惟公是得。冰玉其姿。松柏其质。早从师友。沈潜问学。法乎圣贤。源溯濂洛。晚应 徵辟。激扬风概。玄默御世。鲸鬣掀海。八路鱼肉。 六龙播越。主辱已极。鸿毛何惜。奋剑一呼。义旅如云。扬兵金岭。漆齿败奔。奏捷 行殿。重瞳感涕。锡
健斋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二 第 32L 页
命倡义。一军增气。保聚都人。髫白来集。痛哭 太庙。风云悲咽。 天将建瓴。倚公掎角。凶徒缩颈。残兵捲甲。屹屹晋城。岭湖咽喉。二三同志。张许其俦。裹疮奋拳。饮血誓天。事无可奈。公独怡然。北向稽首。视死如归。江流有惨。天日无辉。名存忠烈。义著纲伦。康祠锦社。并享苾芬。念玆一方。惠泽攸被。南阳遗爱。岘岫堕泪。人服其义。我怀其仁。眷彼鹤亭。德有其邻。四贤一堂。于千万春。庶几来格。享此精禋。
鹤亭书院常享祝文
宿德懿行。成仁取义。永世不谖。歆此祀事。
祠堂移安祝文
一门双节。万古伦常。名高日星。功在 宗祊。世代寝邈。庙貌重光。庶几格思。旨酒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