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x 页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3H 页
小学赋
当天造之草昧。立生生之大道。包费隐以溥博。率我性以时措。初鉴空而藏密。浑兆眹之未发。及随感而应用。处当然以中节。然莫能以存存。昧人道兮不自知。开我人者先觉。引聋瞽兮指归。自皇极之有建。因其性而振德。但徒教而无书。民鲜能其心得。故紫阳之学殖。曰明教之我为。辑群言而神会。依前圣而述而。总若干而视规。乃楷模之指南。人当稚而醇悫。要典学而泳涵。赤子之心不失。本然之性能全。开明屯郁之地。操存未琢之天。漱六艺而发蒙。保四德而养性。顾言行于慥慥。得诚敬于惺惺。收已放兮入身来。儆伤虎兮知孝悌。本诸身兮静以真。触事机兮动以礼。固肌肤与筋骸。每日用其当循。随鞭辟而向里。遂厥初而诚身。由洒扫与应对。可管摄而申申。优游三千之仪。涵养四端之绪。行素履而周旋。讵动静之龃龉。袭群贤之善行。众妄退听兮害马去。成于乐而蹈舞。消融渣滓兮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3L 页
尘秽除。发泰宇之天光。心有主而中虚。勖循循而不舍。遵彝则而允蹈。研穷道理之精微。辨析礼仪之节度。尽忠孝而止止。裁事物而正正。基大学之根本。便可到夫作圣。然稛载而垂橐。汩末流而丧真。睫在眼而不见。岂斯人之自新。赫圣明之当宁。执教民之枢纽。明理一而分殊。凿混沌而开牖。蒙以养正。年七八而入学。携无曰益。喻固有之懿德。人皆至于性成。揖孔孟而抠衣。此考亭之所以演绎此书。金鎞而刮膜。诏后之学者。而尽人道之大经。天理之合义者也。何世衰而道微。复邪说之纷霏。慨蒙养之不端。丧天伦于胠箧。则不远于伐柯。人自远而莫察。虽有为之间生。笑蜀越之雪日。投辖含杯为道。慇勤奉公为俗。悠悠兮风尘。入鬼域兮甘自弃。情既炽而益荡。性又凿而近死。若土木而面墙。又薄俗之为燬。既名检之扫地。况礼义之可论。孝或陷父。忠或贼君。仁流姑息。敬坠阿谀。蠢然而动。血气之躯。梦幻人世。尘芥六合。寥寥千载。毁礼已极。余生赘疣于黄苞。迷不知其所向。幸哜胾于此篇。训昭昭如指掌。纳遐情于方寸。欣植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4H 页
内而有获。不若是则非人。宜服膺而准则。然知之而行难。顾余心而夕惕。庶收功于掘井。咏丰芑之教育。与夫子而同归。明大同之日月。
真儒赋
当风气之初开。曰道源兮沕穆。然有体而无用。但鸢鱼之飞跃。天乃生乎睿知。俾斯道而有托。爰性之而克全。亘经德而秉哲。文不丧兮道不坠。寔参天之硕儒。冠章甫之峨峨。顾名实之允孚。被礼义之法服。循绳墨之大度。渊渊天命之性。浩浩率性之道。随所用而毕陈。俨无偏而无侧。仁不苟于呴呴。义不假于孑孑。行已极于慥慥。言亦贵于讷讷。理已贯乎精粗。事必明于本末。酝藉经纶之绪。涵畜礼义之端。守诚敬于惺惺。迪文思于安安。既直内而方外。又闲邪而存诚。人欲无隙其可入。天理皦乎其惟明。学不欺乎阿世。德亦造于罔觉。动而天下为道。言而天下为则。扶持宇宙之栋梁。奠安生民之柱石。此所以名世之真儒。龙德正中者也。穷而潜然勿用。身独善而自靖。达而笙镛治道。焕事业之彬彬。禹稷皋陶之励翼。伊傅周召之恭寅。寓攸效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4L 页
于善治。浴群生于膏泽。孔颜思孟之相传。咸以正而罔缺。剔道绪于冯冯。明天理于草草。然有德而无位。言虽切而何补。嗟圣远而言湮。士奔趋于卤莽。徒言尧而行蹠。纷蛙鸣而蝉噪。彼汉唐之董韩。何少醇而多疵。幸濂洛之有绪。接馀波于洙泗。扫清异说之荆榛。开明正学之日月。由是以及家国。道纯粹而精一。自此以降。真儒不出。吹箫贩缯。有称豪杰。屠狗椎埋。人曰巨擘。昏昏贸贸。含糊碌碌。寂寞千载。坏乱已极。余生世之无赖。迷不知其所向。拟沿伊洛而不知其津涯。航断潢兮波滉瀁。咀嚼道腴而不哜其胾。犹隔靴而爬痒。羲皇邈邈然无及。孔孟无形响可追。叹千载之无儒。悲吾道之焉依。
佩玉赋
温温恭人。聿修厥身。寓物内观。以直求真。有玱者玉。乃德之符。在璞蕴美。就琢尤粹。锵锵厥音。莹莹其色。润如温如。可为人则。于以佩之。于彼厥躬。惺惺警心。肃肃有容。爰洁其道。爰清其质。和而不涅。刚柔醇悫。耀我其德。光我其服。信检身之指南。庸玉汝于成也。彼山辉而泽媚。我含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5H 页
章而可贞。彼内朗而外润。我面背之盎睟。宁斯须而去身。真丽泽之益友。故礼服之襜如。备珩瑀与琚璜。随鹭班而鏦鏦。入清庙而琅琅。铿佩心而周旋。岂余玉之同珷。振已赞夫孔圣。琢又咏乎卫武。瑶作公刘之舟。琏成子贡之器。何楚国之白珩。谩见侮于简子。哀怙侈之一荡。徒玩目而丧志。孰存心而反省。争剖身而藏之。既谬佩于弋凫。故锵鸣于孟姜。照车十二兮。逢威见笑。价敌连城兮。祟秦祸赵。况鸿门之一举。又欲毙夫天授之龙颜。悲润身之天珍。反玩愒而珊珊。幸余佩之陆离。念修身之不可忘。乱曰。我衣之华。我佩之光。一片灵台。惟玉是若。我非玉视。惟玉其德。
亲耕赋
农为政本。食为民天。肆先后之立极。总林林于八埏。知小民之攸依。允艰难于稼穑。察璿玑兮齐七政。授人时而不忒。当丰祥之新正。蔼春熙之载阳。命礼官而整仪。择吉日兮辰良。玉辂兮晓发。和銮兮玲珑。千官兮影从。寖威兮盛容。俨扫尘于黄道。弥清跸于东郊。躬秉耟于大田。修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5L 页
命籍于千亩。班贵贱而有序。推或五而或九。下分劳于苍生。兴农桑之盛务。上致孝于宗祧。奉烝尝与礿祀。此历代帝王之所务。而仁政之所自始也。曰昔邃古之初。民咸困于生息。既食果而饮血。夫孰知为耕凿。皇矣炎帝。始制耒耟。倬彼甫田。或耘或耔。思文后稷。教民播谷。自三代启文以来。莫不有事乎原隰。周宣堕千亩之礼。虢公纳谏而胥匡。汉文缺三推之法。贾生置言于明堂。然坠典之仅举。何古风之凉凉。彼春田之有耕。徒玩游于未央。吁嗟乎哲王之未作。慨民事之不察。河清海东。圣人御极。复百王之废礼。绍三代之坠政。念民食之当勤。益嗟嗟乎臣工。向翠华于郊田。御騑騑之六龙。垂青纮于冕旒。屈五推于圣躬。将以阴阳交泰。乾清坤穆。甘雨祈祈。祥风习习。黍苗芃芃。结实离离。擢颖扬芒。翠英金枝。备粢盛之蠲洁。昭精诚于白日。此则恭承神祇。而俨奉宗稷者也。上屈序而躬耕。下反本而去末。苦早耕而暑耘。忘沾体而涂足。罗纨饼饵四望。无旷土之讥。茨梁坻京千畴。有多稼之诗。此则顾閒民之举无。而睹西成之穰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6H 页
穰者也。懿致孝而富民。超隆平于虞唐。何幸目睹盛际。聊作诗而赞扬。
外宁必有内忧赋
邈余生此下都。早筮仕于魏阙。徒窃禄而冒位。昧保始之良法。奉山公之吁谟。欣余志之有获。伊乾坤幅员之博大。纷万国之错列。君代天而中立。抚神器而御极。扫群盗之猖獗。虚漠南之王庭。清玉关之风尘。致边塞之数宁。嗟坚凝之为难。志易盈于小成。谩矜己而喜功。又骄奢而纵逸。尸天位而莫察。致内忧之孔棘。此所以无敌国外患。而邦疹瘁以恒亡者也。跨万古之逆旅。懵倚伏之无常。秦筑城而自限。振长策而虎视。胡未至而内溃。不二世而颠踬。武穷黩而拓土。致海内之虚竭。晋吞吴而志骄。速五胡之乱作。隋平陈而纵欲。竟身屠而宗灭。鼎沸云扰之秋。五胡辽金之日。总是内无可畏之方。未曾不祸起于萧墙。仰圣王之心法。一无怠而无荒。念负重于春冰。戒益切于盘水。纵外城之宁谧。恒惕若而自祇。舞干羽而服苗。舜日克其吁咈。征十一而无敌。汤不弛其警敕。何昏庸之器小。逞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6L 页
骄意而趢趗。俄内忧之已至。徒外宁兮何益。吁嘻木腐蠹生。醢酸蚋集。骄生于意。凶源外发。自满招损。纵意不克。承此外宁。誇诩侨佶。切忧内至。百祸丛集。邦随扤捏。已矣谁恤。吾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才赋
惟至道之兆眹。极浑沦而沕穆。寓自然于鸿濛。但窈窈而屯郁。及剖一而生两。浑涵三而有托。道随三而默运。三倚道而有立。奠确隤而健顺。行简易而资始。应刚柔而神用。运阴阳而普施。人两间而鼎立。尽我性之仁义。配高明与博厚。俨中立而不倚。彼变化之无端。我神妙而莫测。彼至诚之健行。我自彊而不息。虽大小之以殊。理贯一而吻合。然天地之大道。待我人而后行。彼元亨与利贞。随一心而无停。故大圣之建极。妙渊泉而溥博。推元化之功用。致中和而赞育。位乾坤而顺序。物自遂而生生。可见天地之大造。赖圣人以有成。何圣远而道丧。邈与天而隔绝。无一理之流行。有三位之相错。纷二殊而五异。乃失序而不若。孰尽性而顺承。协二才而合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7H 页
德。重曰。汝首圆。汝知然兮。汝足方。汝行然兮。才所以立。在我之天。道不外心。才寓心里。能尽其心。可建天地。乘气动静。心之理兮。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诗
  
读小学(七岁作)
持身祇是孝而悌。立志要当信与忠。若使人人知此道。则何亡国败家有。
奉和李晦斋(晦斋时宰仁同)
观物从来自有真。雨馀湖水净无尘。弦歌百里君为主。烟月一区我作宾。可想螺鬟罗远岫。最怜沙鹭恼幽人。十年聚散都如梦。青眼休辞举目频。
羊汀同年会。次李梅村(翎)韵。(同年诸贤有唱酬诗。见附录。)
昔日曲江只擅名。羊汀岂料聚群英。红尘几忆春天树。青眼真成淡水情。沙鹭不渝兰臭约。林莺莫唤楚人醒。明朝云散还离恨。主倅也应促管声。
题清心楼(楼在盈德)
清心增画舸。妆景(二字缺)君。风细宜徐棹。岩奇亦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7L 页
助文。兴酣临净镜。愁趁望孤云。邂逅成佳会。离筵故待曛。
挽聋岩李相公(贤辅○二首)
昭代挺生间世英。德星相对寿星明。八州制锦牛刀试。一道褰帷范辔清。玉树绿连琼岛秀。绣衣红耀故山荣。老人昨夜昏南极。恤典颁宣轸 圣情。
食德辞荣九十春。骊珠仪凤总是珍。红云捧日丹心老。绿墅开堂白发新。鸾诰金章千载事。田园松菊百年身。青山遽远音容杳。空望龙头倍惨神。
绍修书院。次李退溪板上韵。
(缺)道于今道再兴。藏修杰阁涌千层。清冷境界今安(缺)。萧洒源流见未曾。丈室每寻黄卷圣。平台遥看白云腾。心神日(缺)恬虚地。可使襟怀澹似冰。
翠寒台。次退溪韵。
苍崖斗起似飞骞。登陟令人气豁然。矗矗群峦笼翠霭。森森丛竹拂寒烟。经营已得藏修地。游泳终看活泼天。希圣希天知不远。立基当自士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8H 页
希贤。
题草台精舍
新开精舍好山川。境阒堪凭一榻眠。远近峰峦笼翠霭。高低杨柳拂青烟。平芜牧笛苍波外。遥渚渔歌白鹭边。多少奇观侔赤壁。却疑身自挟飞仙。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启辞
  
引嫌辞职 启(乙巳八月执义时。与司谏朴光佑,掌令郑希登,李彦忱,献纳白仁杰,持平金䃴,闵起文,正言柳希春,金鸾祥等联名。)
伏以大司宪闵齐仁,大司谏金光准。欲论 启尹任,柳灌,柳仁淑等三人。昨日与臣等会议中学。臣等以为三人虽有可论之事。当此主少国疑之时。奸细之徒。胥动浮言。论 启大臣。甚非其时。适以陷奸计而增士祸。议不一而罢。今见李芑等所 启。其论愈出愈新。有难以口舌争者。臣等职在言地。不能易意从顺。请亟递臣等。以一朝论。
请黜尹元衡 启(乙巳八月)
当今国步艰危。人心淆薄。尹元衡以国之元舅。秉握朝权。主张国论。不能引君于义。辄怀逞憾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8L 页
之计。密奉 慈旨。戕害忠良。传播外朝。惑乱人听。其用心之凶险极矣。此而不正其罪。明示天讨。将无以扶植公论。慰答舆望。(以下缺)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策
  
灾异策
 
 王若曰。予以否德。叨守丕基。日夜兢惕。思惟奉顺天心。抚绥群生。庶几和气之应。而即阼以来。夏涝秋雹。冬雷地震。岛夷构衅而边圉靡宁。岁不登稔而民患饥疫。朝无雍穆之风。士多浮薄之习。天灾时变。乃至于此。岂无所召而然欤。其变灾异致祥瑞。化弊俗为忠悫之道。子大夫素讲之矣。其各悉著于篇。以副予虚伫之意。
臣对。臣闻坚吾心之一实而销天下之百妄。主吾心之一实而去天下之百虚。然蕴实德而发实政。则在乎立大本而致和万物。在乎谨大几而运行万化也。不立大本而修在我之天。则无以应在天之和。不察大几而致维新之治。则无以弭未形之患。然则大本也大几也。岂非人君为治之实乎。恭惟 主上殿下以成王之德。缵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9H 页
文武之统。 慈圣补治于内而兴宣仁之功烈。大臣燮辅于外而效司马之相业。宜其天变尽销而和气弸鬯。人心还厚而朝野丕变。奈之何寒暑不平。六气不顺。天灾地怪。警予之叹方剧。朝廷之上。纲维不振。士多浮议。雍穆之风如扫。以贻 圣上之惕虑也。臣以疏迂左见。虽不能对扬休命。忧国之发犹白。报君之心如丹。则奉策呜咽。诚悃自激。罄竭九皋之音。冀彻三清之远。试垂 乙览焉。臣伏读 圣策。曰予以否德。叨守丕基。(止)化弊俗为忠悫之道。臣有以见 殿下回天意斡人心之盛德也。臣闻君心即天也。雨旸者天也。而变雨而旸者。吾君之一念也。吾心之彗孛消。则天无彗孛之变。吾心之雨旸若。则天有雨旸之顺。察天审己。不必察之于璿玑。占天以人。不必占之于卜筮。尧之眷命。舜之申休。武王之受祜。皆实吾一念之天。而应在天之降祥。仰焉七政齐。潜焉万物遂。内焉而朝野和。外焉而远人格。岂有求之于在彼之天。而慢吾修敬之实德乎。今 殿下无不尽心于恤民隐。而民不得遂其生乐其业。中谷赋有蓷之诗。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99L 页
闾阎歌鸿雁之曲。戾气荐臻。民多夭札。则岂非圣政之一大累乎。 殿下无不尽心于绥远人。而岛夷梗化。往来飘忽。日窥我虚实而欲逞陆梁之心者。无时不已也。此固 圣上之轸虑。而庙堂之却顾长思者也。然桑谷共生。治道复兴。淮夷不靖。兆民底绥。则人主之所忧者。不在天不在民。不在敌国外患。而隐于无形也。何也。 殿下忧天灾之变也。则不责于苍苍之天。而治吾方寸之地。侧身修行而恐惧乎云汉遇灾之日。惟时惟几而戒敕乎景星庆云之朝。求言罪己。非虚文之具。而有鹤鸣子和之应。诚心惕虑。不以顷刻而自安。随事检防。不以毫发而自恕。精神心术之运。无一之非实。则人君之一身。无往非天。语默有天之变化。动静有天之晦明。号令有风雷之鼓舞。德教有雨露之润泽。刑威有霜雪之严肃。则玉烛可调。而天地位万物育矣。岛夷虽自构衅。筹谋帷幄。决胜之良谋已定。笑谈樽俎。折冲之妙算已熟。则何虑乎远夷哉。生民虽曰艰食。 殿下推爱民之诚心。施济民之实政。痒疴休戚。摩抚吹呴。则仰事俯育。岂不得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0H 页
遂其生生之天哉。然则怀山襄陵。天自有水耳。含哺鼓腹。尧民不知有水。桑林不雨。天自不雨耳。兆民允殖。汤民不知有旱。憬彼淮夷。怀我好音。岂累周宣之治哉。当今之最当忧者。藏于冥然杳然之间。则立天下之本。执天下之机者。固当观其机会。审倚伏之势。转理乱之枢。振肃纲维。变化时习乎。臣窃观今之风俗日颓。士习日卑。众正虽升。阴邪牵魄。如脂如韦。媚灶媚奥。言浮行慝。以撼镇定之朝。患得患失。以逞狗苟之态。使 殿下仰屋窃叹。使大臣焦思煎虑。此愚臣之所以怀贾生之忧者也。臣闻君子天地间一凤凰也。出则应天下之瑞。入则孤天下之望。小人天地间一狐鼠蜂虿也。去则为朝廷之福。返则为朝廷之祸。是以人君之开泰也。内君子而外小人。使浮薄之习潜消于冥冥之中。邪枉之类不容于明明之列也。禹皋与共驩杂处。使帝舜无知人之明。则共驩之罪。其谁正之。周召与管蔡同朝。使成王无黜陟之明。则管蔡之戮。其谁决之。今也宽两叔之诛。示三苗之窜。固仁人放流之事也。浮议犹腾。邪论不止。此何等风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0L 页
耶。上以致上天之怒而灾害并生。下以贻 圣明之忧而朝廷动摇。国民由是以未安。边境由是以未宁。臣故曰人主之所忧者。不在天不在民不在夷也。臣闻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思其难而为己之省。则多难者乃所以安 殿下也。观其忧而为己之责。则殷忧者乃所以保 殿下也。臣闻众贤和于朝。万物和于下。孔子答为邦。以礼让为先。又曰能以礼让。于为国乎何有。今也使朝廷敦敬逊之义。兴礼让之风。则朝廷和而百官和。百官和而万民和。万民和而天地之和应矣。尧之于变时雍。汤之协和万邦。皆此道也。然则敬逊为和之本。而和乃弭灾化俗之一机也。臣闻和之为气也。天得之以为元。时得之以为春。人得之以为仁。薰为至和。酿灵产瑞。在天而庆云烂。在地而醴泉出。在兽而麟之趾振振。在鸟而凤之鸣嗈嗈。在人而吉士之蔼蔼然。物之瑞只足以表一时之盛。而人之瑞能使国家灵长。开太平于万世者也。臣愿 殿下勿以物之瑞为贵。以人之瑞为宝。回太平之春。为太平之主。则臣亦欲鸣于太平之时。以效仓庚自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1H 页
鸣于春风和气之中也。 圣策之终。抑有献焉。 殿下英姿天成。迈成轶昭。动皆中礼。真大有为之君也。虽然美质易得。至道难闻。臣闻天有明月之珠夜光之璧。畀之于人君。人君受之而置之于虚明精一之地。光照六合者。三五之圣也。置之于泥沙溷浊之中。掩蔽光明者。汉唐之君也。臣不知 殿下受天与之宝。置之于光明乎。置之于溷浊乎。若典于学则圣敬日跻。如日出旸谷。万象俱新。若倦于学则宝鉴尘生。如日入昧谷。天地蒙暗。臣愿 殿下日御 经筵。尊礼大臣。亲近正士。讲磨治道。览虞书则知尧舜精一之学。览周书则知文武缉熙之学。以此学而新厥德。以此学而正厥事。大本立定而发号施令。无一不出于正。大几夬断而进退人才。无一不出于公。固可以炉锤万物。陶铸唐虞矣。彼弭灾化俗之方。特一细微耳。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臣谨对。
婚姻丧祭宫室衣服饮食策
对。弊关风俗。害及民物。布衣之士。素有忧危之念。今承明问若是其郑重。则敢不悉心以对。窃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1L 页
谓先王致治之本非一。而惟礼之用为重。夫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治身者斯须忘礼。则侈丽之气作。治国者一朝失礼。则奢靡之习起。是以圣人之制礼。必以俭为本。于婚姻则致其谨而已。于丧祭则致其诚而已。至于宫室衣服饮食。亦莫不有节。则俭之道。可以遏侈丽之气矣。可以防奢靡之习矣。今欲矫五者之弊而不以俭则不可也。欲为俭而不以礼之中则不可也。然则礼必得中。然后俭之道行而奢之弊去矣。请因明问所及而陈之。夫人之性。有男女居室之情。有哀死思远之情。故为制婚姻丧祭之礼。而有贵贱礼杀之不同焉。巢居穴处。衣鸟兽之皮。污尊坏饮。故为制宫室衣服饮食。而有尊卑高下之不一焉。此五者皆圣人因人之所不能无者。制为礼法而以俭为本者也。故隆古盛时。五者之礼。皆得其中而行之无弊矣。奈何至于今日。五者之礼。皆不得其中而俭变为奢乎。婚姻之家。以服饰相尚。以车马相高。一有有馀则自以为荣。一有不足则自以为羞。士而僭大夫。大夫而僭卿相。弊习至此。朝野成风。甚者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2H 页
倾财破产。恬不为念。一经婚姻。家徒四壁。故男女有失时之叹而夫妇之道苦矣。丧祭之际。以礼厚为孝。以华靡为诚。重棺椁衣衾之美。务俎豆礼数之烦。士而僭大夫。大夫而僭卿相。四方观望以为当然。踰越礼分。曾不为异。殡葬失时。烝尝无节。无哀戚诚敬之容。直为观美。一经丧祭。家道萧然。昧乎圣人称家有无之说矣。至于宫室之制失其礼。则庶人之家高于卿士。公卿邸宅侈于宫禁。山节藻棁。朱粉丹雘。务为宏丽以相誇美。百金万钱。不能作一阁矣。衣服之盛失其礼。则以恶衣服为可耻之甚。而衣弊缊袍者。摈不见齿。绣衣丝履。锦袍纨裤。然后得行于闾里。故大夫服王公之服。庶人衣罗縠之衣。而竞尚华好。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矣。至于饮食则以恶饮食为可耻之甚。食前方丈。日费万钱。犹不足下箸。极水陆之羞。尽八珍之味。礼食崇饮。然后得呼乡党。故大夫得以僭五鼎之食。庶人至有僭三鼎之食。而糜费无度。百人耕之。不能养一人矣。噫。婚姻丧祭之失其礼而流于奢也如是。宫室衣服饮食之失其礼而入于奢也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2L 页
如是。五者时弊之大者。所当先救者也。愚请得以僭言其救之之术也。窃观婚姻丧祭之失。则不得于礼之中而然也。宫室衣服饮食之失。则亦不得于礼之中而然也。然则在今日挽回世道。转移风俗之机。岂在于礼之中之外乎。礼得其中则俭之道从而得其实。奢侈之弊。自不能行于其间矣。虽然风化之流行。习俗之趋向。无非在上之人鼓动陶铸之力。则今日之以俭去奢。以礼为国之道。其在在上之人乎。夫婚姻之礼。以合二姓之好嗣宗庙之祀为重者也。故古者天子造舟。诸侯百两。以至卿大夫士。莫不有制。丧祭之礼。以慎终之道追远之义为重者也。古者葬用死者之爵。祭用生者之禄。上自天子。下至士庶人。亦莫不有制。此皆礼之本于俭而得其中者也。当今之时。在上之人。于婚姻丧祭之际。遵先王之制。不相僭踰渎乱。则下之人自然观感。俭之道行而礼得其中矣。奢侈之弊。何患不可革乎。至于宫室则非但居处所以明分。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檐庑之广狭。间架之多少。随其贵贱。自有等级。衣服则非但文身。所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3H 页
以章德。故自天子。至于庶人。锦绣之服。皂绨之衣。以其尊卑。自有品秩。以至饮食。莫不有礼。故古者惟辟玉食。臣无有玉食。则其有节至矣。此皆礼之本于俭而得其中者也。当今之时。在上之人。于此三者。遵先王之礼。为其所当为。而不为其所不当为。则下之人自然观感。俭之道行而礼得其中矣。奢侈之弊。何患不可革乎。呜乎。今之人心。亦古之人心。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五者之礼。即行于古。则岂不可行于今。既可行于上。则岂不可行于下乎。今此五者之弊。上自公卿。皆僭礼踰分。以奢失俭。而下至闾巷。俱遵一辙。先王制礼之本意。毁败尽矣。夫在上之人。以奢之风倡之于上。民之从之也如彼。风俗之化之也如彼。则其以俭约务去奢侈之弊。而民之从之也。风俗之转移也。必有易于今日之背俭从奢也。何者。寒极则变而为热。热极则变而为寒者。天理之必然也。俭久则变而为奢。奢久则变而为俭者。人事之当然也。由今之俗。观今之习。则奢之弊久且极。未有甚于此时者也。今欲行先王之治。化流俗之弊。变奢入俭。则何啻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3L 页
水之就下。火之就燥乎。孟子曰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此之谓也。执事之问。愚既略陈。而又为之说曰。礼之为用。岂不大哉。以之治身则侈丽之气去。以之治国则奢靡之习绝。此则礼之得其中者为然也。夫礼之中者。文质得其中之谓也。而俭者质之过也。奢者文之过也。二者皆非礼之中。虽然从奢而至礼。比如却步而图前。不可得也。从俭而至礼。比如行远自迩。终必可到。故孔子曰与其奢也宁俭。此非以俭为礼之中者也。特以救礼之失于奢也。然则今日救五者之弊。宜莫如俭也。然为礼而一于俭。则其弊至于质过而不备也。君子之志于道也。岂可安于小成而止哉。要必尽善尽美。礼得其中。然后俭得其实。而奢侈之习去矣。先儒曰礼贵得中。岂不信哉。谨对。
政策
 问。政不可一日无也。而独运则未免夫始炀。下移则自堕于元成。与人而无独运之失。公共而无多门之弊。何以得其可。愿闻其说。
对。驭马者必持其纲。始无泛驾之忧。移舟者必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4H 页
持其柁。始无沈溺之患。岂惟物哉。为政亦犹是。而秉其枢执其要。于为国乎何有。今执事先生当泰宁之时。举政柄之失其机。思欲矫其弊。大哉问也。其为国经世之意乎。敢不敷心腹肾肠。以补明问之万一乎。窃谓大者在君道。小者在臣道。是故人主之为政也。举其要而执之。知操而亦知其纵。知收而亦知其散。知翕而亦知其张。则政之权所以立。而焕乎其大号矣。然则能委人以大权而权不下移。揽天下之权而无吝权者。在于执枢机而主威立。尊大臣而朝廷重。振纪纲而体统正也。故宰执秉持而不敢失。台阁补察而无所私。人主又以大公至正之心。恭己于上而总其理。是以政无挠败。而主威未尝不立。朝廷未尝不重。纪纲未尝不振也。不善者反是。不知执要而庶政丛脞。或柔懦牵制而纪纲日毁。治日常少。乱日常多也。请因明问而白之。为天下国家。在于礼乐法度之具。而所以行之者。特在于政令而已。是以善观人国者。不视其势之盛衰。先察其政之弛张。有以究其所以然而处其事。虑其将然而为之防。发之不妄。行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4L 页
之以信。则普天之下。莫不倾耳承听。此圣王之所以鼓舞万民之术也。书所谓德惟善政。易所谓顺天休命者。不其然乎。然而政之权虽在于君。权亦不可以不属于下也。夫以任总百揆者。与一职之守不同。尊临大位者。与百揆之佐不同。盖尊领其要。卑主其议也。是以鍊覈小事。揆察细务。此有司之政也。维持大纲。众目咸举。此大臣之政也。执要任人。务于包容。不示威而人畏之如雷霆。不用明而人仰之如日月。此人主之政也。以卑而僭用尊道则职废于下。以尊而降代卑职则德丧乎上。上下之际。可不慎耶。曰若稽古。九臣各掌其事。而唐尧承其功以帝天下。十乱各效其能。而周武总其理以王天下。此所以为政之美。卓千古而蔼如也。迤至叔季。有如始炀者。乃以一人之听览。而总无穷宇宙之变态。谋吞众略。有轻待人臣之心。思周万几。有独驭区宇之意。为政细碎而颇僻。此愚所谓知操而不知纵。知翕而不知张。国势之所以岌岌乎堕地者也。愚谓元成者。柔懦姑息。政多恩贷。驭委其辔。马骀其衔。不知政令之堕于奸宄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5H 页
掌握。而渺然孤立于上。此愚所谓知纵而不知操。知张而不知翕。国势之所以鱼烂土崩而莫之救也。戴溪氏曰庸暗之君。多失于优游。明察之君。多伤于辩给。岂不信欤。恭惟 圣上以乾刚中正之道。当大有为之时。奋发英断。顿整纲维。发谋施令。罔有不臧。宜其端冕凝旒于清穆之上。垂衣拱手于无为之地。奈之何治不加进。而朝廷阙遗之多耶。莅政图治之际。不探其本。而徒措其末欤。不先其难。而姑就其易欤。毛举国家之细故。而营营驰骋于事为利害之末流欤。何其宜见至治之盛而久不成也。斯乃有识之士长虑却顾。而愚生之所以齼齘而寒心者也。揣当今之事而究其所以然。则由于政之不一也。政令有不一。故破碎丛脞。未免大伤治体。其故何欤。宰臣之权不重。而无以公道总政要。政出多门。体统不正。纪纲不立。朝廷不正也。宰相者人主之腹心。而所与谋大政出大令也。辛苦燥湿。欲其调剂。震撼击撞。欲其镇定。可不重宰相。而委之深任之密。以立纪纲。以重朝廷耶。政令不出于中书。谓之弊政。唐太宗使天下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5L 页
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宋仁宗使中书造命。门下审覈。尚书奉行。宫府之事。无一不统于宰相。此二君知理势之当然而体统之宜尔也。惟我国家疑大臣之权重。政柄不在三公而专委六卿。固已失其朝廷之大体矣。今也不在于三公。不在于六卿。而宰相之权日轻。宰相之位不尊。是以政之权无所倚立而移于台阁。呜乎。台阁之职。绳愆纠缪。格其非心而已。今不徒曰此是此非。而收宰相之权。行朝廷之政。加以新进之士。飞扬论政。政无恒信。旬翻而月异。撑东而西倾。治之形。常浮于乱之意。愚未见其纪纲之立也。体统之正也。苏子曰近世之君。抗然乎上。而使宰相渺然于下。百官汎汎于下。天子恂恂于上。此岂清明之时事也。一人誉之则用之。一人毁之则舍之。宰相避嫌畏讥之且不暇。何暇尽心力以忧社稷乎。愚未见宰相之尊也。朝廷之重也。如是而望其政治之美庶绩之凝。何异凿冰而求火也。今之形势。如将倾之屋。轮奂丹雘。虽未败于外。而材木之心。皆已蠹折也。今不持支。不可复救。使贾生见今之事。不但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6H 页
痛哭而已。风涛浩荡。舟中之人不知惧。而舟外之人为之惧。酣醉怒骂。席上之人不知惧。而席外之人为之惧。山林草茅之士。慷慨切切于时事。而在廷之臣。不知其惧。不知其忧。窃为朝廷危也。愚诚疏陋。不达事机。若不以周官之制。救今之弊。则未得其可也。按周制。三公论道经邦。三孤寅亮天地。冢宰掌邦治而均四海。司徒掌邦教而扰兆民。宗伯掌邦礼而和上下。司马也司空也。各掌其政。或平邦国。或平暴乱。六卿分职。各率其属。犹臂之使指。心之运手足。故关雎麟趾之政行。而大臣尊也。朝廷重也。纲纪振也。今也背周官之法度。而循光武之责课于公卿可乎。必也使今之台府。止于论是非补过失。而尊宰相之位。重宰相之权。总理政事。如周三公也三孤也六卿也。则陟罚臧否之柄。常在于廊庙而不出于私门。如此而主威不立。朝廷不重。纲纪不立。体统不正者。未之有也。朱子曰人主以重宰相为职。宰相以正君为职。二者各得其职。然后体统正而朝廷尊。天下之政。必出于一而无多门之弊。愚敢以此为当今医病之药石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6L 页
也。于篇终复陈。君比之则心也。宰相比之则情也。心统其情。以提万事之纲。情听命于心。以应事物之感。使四肢百骸各得其安。心不得其主。情不得其正。则意绪匆匆。方寸扰扰矣。人主得君之道。以领政要。宰相得臣之道。以修政事。夫如是则九经之治。成周之政。可指日而期矣。多门之弊。独运之失。即不论也哉。然立政施令。慎于所与而已。与君子为政。则钦乃攸司。慎乃出令。而敏于蒲芦矣。与小人为政。则紊乱乾纲。下陵上替。恐有负而逃之者矣。是以书曰立政。其勿以憸人。其惟吉士。然则人君之为政。能辨君子小人而已。今往何鉴。不在于周官乎。今往何惩。不在于秦汉乎。克知三有宅心。灼见三有俊心。与之为政而交修其不逮。则政何以不厖。治何以不休乎。谨对。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书
  
寄从子师颐
近者閒居。与汝有切磋之乐。晚年事足矣。自伽倻归后。累日不见。恋郁恋郁。第道履增重。吾与陶山一会之约久矣。而往年小白之行。余以长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7H 页
沙之疾再发未果。前年清凉之会。以斯老升资留京。又未果。今闻斯老三辞解职。买舟东归云。到泊后。更与之相通约会。欲与汝并辔而往。风乎清凉。浴乎濯缨。优游费日。酬尽平生景仰之债以归。汝亦有此意而从我耶。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论
  
狄仁杰论
论曰。大易屯之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初九曰盘桓。利居贞。又曰虽盘桓。志行正也。吾于是见君子之道也。当屯难之时而解其乱。利艰贞而能正其志。固君子之道也。而能尽其道者鲜矣。然遇非常之变。处非常之事。立非常之功者。无经纶之道。罔以济。非居贞之志。无攸利矣。昔者武后以妇居尊位。非常之变。亦不可言也。固仁人君子为能出身。为天下起经纶解大乱。以行其志之正也。苟非运经纶正其志。虽有功烈。何足观哉。吾观狄仁杰以姑侄之说。纳约自牖。以办取日之功。可谓遇非常之变。立非常之功者也。然此以功论人。非善论人者也。善论人者。先观其志而已。何也。仁杰之说武后。有两段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7L 页
志也。后信我重任我密。言听而计从。则杰之志以为使后听我之言。还帝以复正位。他日帝之立。我之功也。厥或不听。后之任我如旧。则亦不失为保全宠位。此杰之志也。非以经纶之道而济险艰者也。何以知其然也。后虽稍悟于姑侄之说。欲尽摘黄台菰之心。犹未消也。欲废唐为周之志。犹未息也。然则反正而复唐。亦未可必也。杰知其然。而亦未尝奋大义。经纶布置。以济屯难。于此见杰之无经纶之才。其志亦可知也已。后听杰之言。召立帝者。出于幸也。设使后谩不听悟。移唐室于武。吾知杰亦不能以大义数武之罪而致其讨也。何者。固已血食绐之于先。亦不肯以罪讨之于后也。故曰狄公无以经纶之道。济云雷之屯。志亦未有以行其正也。虽然废周为唐。而神尧之天下再安者。狄公之忠也。诛吕安刘。而高皇之旧物复收者。平勃之力也。然则狄公与平勃。孰优而孰劣也。曰平勃顺邪谋之颐指。谓王诸吕无所不可。杰每劝太后召庐陵王。杰固贤于平勃优矣。然亦有间于王陵矣。前贤云人臣之义。当以王陵为正。杰之志不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8H 页
能行其正。则亦不知义之正也。是以君子贵夫大居正也。
陈蕃窦武论
论曰。易传曰蛊者事也。既蛊而治之亦事也。干蛊而能堪其事者才也。有济否之才。必能知时识势。乃可以利涉险艰而济矣。彖曰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不知观时以援济之义。冒险以进而急于求济。乃所以濡尾而不能济矣。古之治蛊而谋大者。不惟有济用之才。亦必知几能权。从宜适变也。吾观陈蕃当屯难之时。欲济时之屯而谋诛中宦。事未成而旋见被戮。人皆悲之而不知其所以致败也。何者。知决去小人而不揣其时势。事所不济也。否之九四曰有命无咎。灵帝以昏弱。同未在位。不可与有为也。谋大事而命不出于君。可以济乎。蛊之九二曰干母之蛊。不可贞。女后以柔暗临朝。未明祸乱之原。遽然以刚阳之道。欲清君侧之恶。后之不听固也。况宦者盘错根据。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势未易图也。乞宣臣章。以示宦者。固已几不密矣。岂不至害成失身乎。于此见陈窦之才。不堪其事。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8L 页
不揣其时势。濡其尾也。程子曰。当阴长之时。不可大贞而小利贞。盖群阴方盛。不可显然以正道决之。故渐图消之之道。终可以大有为也。陈窦乃不尔。而虑浅事近。谋欲速决而事终不济。不知所以治阴邪之道也。呜乎。人有怀济世之才。得其时不偶。陈窦得其时而不得有为也。何也。曰窦后之立也。蕃有力焉。故及后临朝。尊信蕃而委之深任之密。武元舅也。与蕃总政要。当时帝幼冲。不与于政。后听政。任二公如此其专也。可与有为之时也。遁之彖曰。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使二公含晦俟时。随时用权。事出于慎重而不轻发。傍招群英。萃于朝廷。我之植根固而无动摇之势。则彼宦者之权。虽横如豮豕之牙矣。不可以乘其机而有为也。经纶布置。共起而图之。有几而不泄。施之有道。行之有序。奉辞而诛之。诛天诛也。非吾诛也。武等植根未固。事出于轻发而欲骤正之。安有济也。故曰得可为之时而未得有为也。
五百义士从田横论
论曰。士之所贵者义于死。而死之尤可贵者。亦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9H 页
在乎义之尽而已。夫义也者。事之干也。当所事之地而能致其身者。以义为之干而无一事之不正。然后其死也。有出于一个是而无少歉矣。若以一朝之决死。谓足以报吾主成吾义。而不知其平昔之所以事吾主者。果出于致身匡救之义。则其死也虽曰为其主也。亦何益于其主之存亡。而只以决一朝之命。为报主之义也。则其死也果出于义之尽乎。义不尽于所死之地。而徒取义士之名者。吾于五百之士。见之矣。夫五百之士。故齐王田横之徒也。当是时也。国亡无托。惧汉之诛。以沧波渺然之一岛。为从横寄生之所。则势甚蹙矣。及闻横死而争相接刃于颈。以为地下旧主之报。则其死也死于主也。孰不谓之义也。然义也者。行而宜之之谓也。平日之行事。必出于得其宜。而有死生致身之道。有匡救善处之谋。而使其主不陷于有过之地。然后可谓之尽于义也。可谓之善报主也。今观五百之士。所以事横者何道也。所以报横者何事也。大抵食人之食者。当任人之事。衣人之衣者。当分人之忧也。五百之士。衣于横食于横者。不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09L 页
知曾几何日月。而寂未闻设一谋画一策而有辅于其主者。则任人之事。分人之忧者。果如是乎。当时之天下。其事势何如也。泽蛇中断。天下分裂。英雄之起事者。已满于江之西山之东。则此正诛无道兴王业之大机也。横也齐之旧公子。而有可为之才。则可辅以定关中令天下者。尚有反掌之易。五百人中。曾有一人之念及于此乎。况夫密弑江中楚猴负天地罔贷之恶。义帝抱千古不泄之冤。则此亦举司马九伐之法。以行天讨之时也。而缟素之说。反为董公之所先。而乃以弹丸一小岛。为吾主窜伏之所。则所谓义士者。亦如是乎。且夫天命必归于一。而神器不可以妄干。则当求其血先祀保社稷之计而已。咸阳隆准。实天授之真人。而为天人之所归。则为五百人者。固当劝横以抱祭器归周之义。求为一丸泥之封。则先祖之祀。未必遽至于危亡。而乃倚残贼之一冠猴。以为图存之计。固非谋国之善者。而何无一言之及耶。社稷既墟。而无一足可寄之地。则半洋一岛。独非五百人保主复业之所耶。既至于此岛。则当谋其保主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10H 页
复业之事。而事或不济。亦当甘心为海中之枯骨矣。今乃使其主眩于大王小侯之说。而得为洛阳之孤鬼。则是可谓导其主于义者耶。嗟乎。五百人之于横也。其所辅而导之者。是何事也。瞻前而顾后。既无一事之有辅于其主。而徒以一从死为报主之义焉。噫。其所以报主者。果可以一从死当之乎。一从死不足以当报主之义焉。则其死也是亦匹夫匹妇之死于沟渎而已。想其心以为吾所事者既亡。则吾从死于所事者。乃是尽报主之义。而不知其尽报主之义。乃在于平昔之辅导而不在于从死之日也。则五百人之从死。其可谓真义士乎。不食周粟而义士之名。凛凛于千载。义不帝秦而天下士之称。无愧于当时。则愚不知五百人之从死也。果可谓名副其实者乎。无义士之实而得义士之名于后世。使后世之人称义士者。必归于五百之士。而可以死可以无死。死者世未尝绝焉。故表而出之。以为士君子律身之戒焉。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箴
  
仁者必有勇箴(并小序)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10L 页
余天质狷狂。徒希黝贲之勇。昧行仁之大方。览一部鲁论。叹仁者之有勇。惕虑省愆。庶冀收功。然恐有始无终。半途而自弃。因箴以自警。
眇然一身。万理具备。勇发于仁。配道与义。彼昏不知。抚釰疾视。先勇后仁。矫矫强戾。余嗟若是。励志深笃。孟氏养直。宣尼不惑。进德修业。自彊不息。内省不疚。外邪焉掣。尘扫镜空。神明泂澈。由仁义行。诸妄不作。浩然天地。俯仰无怍。然后大勇。盖庶几兮。噫微夫子。吾谁与归。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祭文
  
祭杏亭都先生(衡)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七月二十四日。通政大夫行大邱府使宋希奎。敬奠于宣务郎成均馆典籍都公之灵。惟灵性钟和粹。气禀精醇。临事侃侃。处心肫肫。行己有道。步履不颇。满腔服膺。孝外匪他。生养死事。式礼莫愆。至诚恳到。人无间然。一朝高荐。青云路阔。方期移忠。伫看事业。清流祸起。分甘穷寂。卅载婆娑。竹林丘壑。屡空澹如。卒岁以嬉。积善有庆。食报何迟。三凤垂誉。难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11H 页
弟难兄。玉郎鸿渐。万里鹏程。将享三牲。遽婴二竖。仙游遘疠。兰摧谁护。为善获祸。为恶得福。天何漠漠。舜蹠一窖。呜乎哀哉。如愚无状。丱角趍学。期我致远。私我益切。叩尽两端。谆谆启发。文以提撕。行以诱掖。丁宁诲谕。不到灭裂。一身行步。秋毫皆德。追思立扬。如天莫报。筑室无因。縻职难遂。义虽愧古。情何有穷。一炷香穗。痛切南丰。呜乎尚飨。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碑
  
嘉善大夫行善山府使企村宋公遗爱碑铭(并序)
公讳纯。新平人。来莅于善山府。治令务在安民。恶赫赫之名。流恺悌之政。理事如治乱绳。不扰如烹小鲜。不劳剸烦而庶务自备。不费游刃而髋髀自解。吏畏而奸自灭。民悦而生自遂。属岁连歉。裕措救策。使阖境无一夫流(缺)。及公之移病也。民皆流涕。若乳儿之失慈母也。噫。感之诚于中者深。故爱之流于人者。自不能忘。愈久而愈不忘者。惟在于人心之铭。而示来世垂无穷者。必刻石而后可也。(缺)石志爱。以光耀于后世。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11L 页
使目当日之碑而心当日之心。仰抚爱之志而起今日之爱也。谨拜铭曰。
政本悃愊。恩威并施。如风之动。惟草惟靡。蟹筐蚕缕。是谁之使。岁且荐饥。民将流离。抚摩得宜。阖境熙熙。忽赋归欤。民失怙恃。公虽往矣。爱实在此。群情念切。于碑是志。堕泪千年。今复仰止。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遗事
  
从祖叔父讷斋先生遗事
窃惟人之生于勋戚而绝意仕宦。长于畿辅而忘情荣利。超然远引。自附于古逸民之林者。是诚有见乎见几色举不俟终日之义焉。则又非林情野性果于忘世者流。其惟以遁君子之既明且哲者。而惟我从祖叔父讷翁先生。殆庶几其人也。先生姓宋。讳硕忠字元老。父号龟城病物。龟之隐君子也。本贯岭之冶炉县。高丽穆显时。有中大夫门下左谏议讳孟英。兴于冶之九政里。建仕树勋。食采冶城。其后连世皆显职。九传而京畿伯讳构。徙于星之松川里。坐数谏见递四资。宣德中特命复爵。是生冶城君讳吉昌。有忠孝行。是生判典农讳千祐。是为曾王考。以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12H 页
上皆由正科起。王考宣教县监讳守谦号素园翁。受室于右议政谥文景敬斋权公轸之门。有五男。族胤以蕃。考通训县令讳纶叙。外舅甥于关东伯 赠领议政清川府院君观水亭韩公昌。仍家于王城之好贤坊。号京山子。又号清溪翁。先生生以景泰五年五月戊寅午时。幼有英表。京山公曰。是能立扬。以显亲者。锡小字曰孝男。及长聪颖异等。敏而好学。伯舅议政公曰。是必成吾宅相者。及就傅。谒佔毕斋金先生。得闻学则。脚跟始大有定。求为为己之学。劬勤剧于嗜炙。尝论伊夷惠三子曰。任固未易学。学和亦未易。惟清或可庶几焉。金先生曰。此子异日必有清名矣。事父母处姊妹。孝弟笃至。丁酉中生员。名闻籍甚。时相有固要一见。而终莫能致之。天资敦厚刚洁。谨讷有守。安贫乐道。不求闻达。雅有识鉴。不喜交结。所与友海内人。誉有道术者若干人。潜心性理。律身以礼。如寒暄堂金宏弼。信古好义。学务践履。如一蠹斋郑汝昌。简亢少许可。如金濯缨驲孙。英杰奇伟。如崔锦阳溥。慷慨磊落。如南秋江孝温。气节自守。如李忘轩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12L 页
胄,权睡轩五福。不求人知。如李藏六鳖,朴灵川聃孙。不见是而无闷。如申嵩阳希演,孔仁斋仁达。皆有名一代。许以心知者。一蠹称其孝仁。濯缨称其清苦。秋江称其刚正。忘轩称其固穷。寒暄,锦阳称其邦无道足以容。夫以暄翁之醇正。锦翁之闳博。朴公之好德乐善。申公之清高寡与。其志尚何如。取友何如。而四君子者。与先生友善。结为道义之契。深相推诩。情若金石。则先生之道其正可知矣。执亲之丧。戚易俱到。情文无缺。人咸以善居称之。丧祭一遵朱先生家礼。竭力自尽。自后益无意进取。以时贤关之游。亦不屑也。间与锦阳诸公。会于寒暄第。语及时事。诫以色举。暄翁曰祸已兆矣。不可为也。未几祸作谪熙川。啧啧称其炳几之见。先生亦恨其不能使之早为之所。以勇退者。遂引疾南归。隐于小白之南刚州之东。因妇乡旧寓也。杜门尸居。邑邑不怡。承凶后辄为悼文。向方吊之。仍并与平日著述而畀炎。终不以人间事萦于怀。时与家僮里叟。但说桑麻菽麦而已。嘉靖三年正月七日。终于禾川里第。享年七十一。葬于州南平
倻溪先生文集卷之一 第 113H 页
恩驿东冈。以治命不求挽不徵铭。略载志行子姓。以志于幽。李桃隐秀亨为诗哭之曰。允矣讷言子。兢兢守以愚。父师京毕老。交友蠹暄徒。修道介于石。蕴才器也瑚。一生移病尽。心迹足长吁。配宜人沃川全氏。管城君侑之后。生进武护军希哲之女。妇行甚茂。克媲君子。先生既托疾。不顾家务。而宜人内助外检。奉接之道。咸得其宜。训子女慈严并至。孝父母之诚。不以已嫁而少衰。后先生四年以生卒。寿亦七十一。祔左为双墓。有子男四人。伯俨仲仪叔侃季称。克世家训。恂恂有退让之风。女三人。长从李峻根。次适安配坤。幼归权五纪正科左通礼。呜乎。以先生之德之道。谦谦韬晦。不食其报而终于林泉。宜其诸子姓各有男女。振振蕃硕。以受其委后之祉也。希奎不敏。不足以揄扬辉光。而深惧夫行义之久而沈没也。谨次其有徵而不可不传者如右。以为讷翁先生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