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劄录]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6H 页
劄录(上○此编。亦公于平日读书之际。随手劄记者。而或有所感发则识。或欲作警省则录。初无次序。无可删节。故依一中例全编入录。)
朱子曰。未发之前。气不用事。所以有善而无恶也。(乙酉)
定性字。当作定心看。
心无不敬则四体自然收敛。不待着意安排。而四体亦自舒适矣。着意安排则难久而病生矣。(丙戌)
谢上蔡云去却不合做底事则于用敬有功。
放去收来顷刻间。只一操字。已是多了。
朱子答任行甫书。尘中汩没。坠堕了人。须是忙里早晚提撕。时以书册灌溉。勿令断绝。为庶几尔。(止)居今之世。惟有一味退后。勿求人知为上策。官卑禄薄。虽不快意。然比之一介寒士区区敩学。仰食于人者则已为泰矣。
答何叔京。仕州县者。迁就于法令之中。犹或可以行所志之一二。仕于朝者。又不复有此。
存神内照者。亦随时随处可下工夫。未必无益于养病也。
许多纷纷。都从十二咏首篇中一我字生出来。此字真是百病之根。若斫不到。触处作灾怪。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6L 页
吕侍讲曰为人子者。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未尝顷刻离亲也。事亲如天。顷刻离亲则有时而违天。天不得而违也。 余著久堂说。已适披阅伊洛渊源录。吕侍讲原明此语。有会于心故记之。(戊子)
晦翁谓李方子曰。宽大中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此语可诵也。
李弘斋诵古语曰分之所定。一毫跻攀不上。善处者退一步耳。 旨哉言乎。
明道年数岁。赋酌贪泉诗曰。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已可见其平生之志。
张季遇每言邵尧夫之学。亦是禅底而不说禅。与二先生相好。只是象山大拍头胡叫唤。故为朱夫子所抵。至今岐而为二云。此言必有所见。
延平先生曰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嘿坐澄心体认。天理若见。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久久用力于此。庶几渐明。讲学始有力耳。
夫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先儒以为心平气和则能言。易系辞曰易其心然后语。谓平易其心而后语也。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告子云不得于言。勿求于心。孟子以为不可。(此泛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7H 页
言与人交际之道)记曰子事父母。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此事亲事长之道也)适以此意。奉闻大略。然此等事。更留意体察。勤加镌治为妙。(止)孟子之意。以言有不顺。理不自得处。即是心有不顺。理不自得处。故不得于言。须求之于心。就心上理会也。心气和则言顺理矣。然亦须就言上做工夫始得。伊川曰发禁躁妄。内斯静专是也。内外表里。照管无少空阙。始得相应。试如此用工夫如何。 右朱书第四卷中答刘平父书也。偶读及此。爱其指意备实。乃表而出之。盖欲试如此用工。而自叹资质之本凡而难拔也。辛卯三月十九日。
答何叔京书云。熹近日因事方有少省发处。如鸢飞鱼跃。明道以为与必有事焉勿正之意同者。今乃晓然无疑。日用之间。观此流行之体。初无间断处。有下工夫处。乃知日前自诳诳人之罪。盖不可胜赎也。此与守书册泥言语。全无交涉。幸于日用间察之。知此则知仁矣。 当与与石子重书参考。
朱书第五卷答吕子约书云。今日极难说话。而在疏远为尤难看得。且只收敛得人主心念。不至大段走作。是第一义。其他道理。非不可说。只恐说得。未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7L 页
必应急救病耳。 此语实无古今之异。
又云所论必有事焉。鸢飞鱼跃意亦甚当。孔子只说个先难后获一句。便是这话。后来子思,孟子,程子为人之意转切。故其语转险。直说到活泼泼地处耳。 此语尽当潜玩。
朱第六卷答周舜弼书。所谕敬字工夫。于应事处。用力为难。此亦常理。但看圣贤说行笃敬执事敬。则敬字本不为默然无为时设。须向难处力加持守。庶几动静如一耳。克己亦别无巧法。譬如孤军猝遇强敌。只得尽力舍死向前而已。尚何问哉。 此语的当亲切。极有警省处。
朱书第七卷答吴宜之书。承书知已为入都。计今想已到矣。但熹身在闲远。岂能为人宛转求馆求试。若能如此则亲戚间如黄直卿辈。当先图得矣。兼平生为学。只学固穷守道一事。朋友所以远来相问。亦正为此。今若曲徇宜之之意。相为经营。则是生师之间。去仁义而怀利以相接矣。岂相寻问学之本意耶。 辛卯六月初七日。偶阅及此。有会于心故书之。
答赵昌甫书。斯远殊可念。吾人当此境界。只有固穷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8H 页
两字是着力处。如其不然。即堕坑落堑。无有是处矣。尤是文士巧于言语。为人所说。易入邪径。如近世陈无己之不见章雷州。吕居仁之不答梁师成。盖绝无而仅有之。为可贵也。 此言皆好。
答余大雅正叔书。前日三诗。亦未见践言之效。只成虚说。尤犯圣门大禁。 此语似为会说而不行者发药也。六月晦日书。
答赵恭父书云。今已是不得已而从宦。惟有韬晦静默。勿太近前。为可免于斯世。一或不幸为人所知。便不是好消息。
朱书第九卷答曾三异无疑第四书云。须见得天下义理。表里通透。则此孝悌忠恕。方是活物。如其不然。便只是个死底孝悌忠恕。虽能持守终身。不致失坠。亦不免但为乡曲之常人。妇女之捡押而已。何足道哉。 是岁七月初四日。偶读至此。窃有感焉。忽改朱子观书绝句数字。反其意而唫曰。向来不费推移力。何日中流自在行。亦足一浩叹也。
答曾光祖(兴宗)书云。大纲且得。以敬自守。而就其间讲论省察。便见致知。知得一分。便有一分功夫。节节进去。自见欲罢不能。不待刻苦加励而后得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8L 页
 盖光祖问以念欲刻苦加励而又恐遂成助长之患。而致知之功。亦非朝夕可冀云。故先生答之以此。
读书讲义。宁略毋详。宁疏毋密。(详故碎。密故拘。)
答张元德书。至有两年看一部易传。都不记得紧要处者。虽其根钝使然。亦是不肯用力。 此言尽有警发人处。
朱节第五卷答林择之第五书云。心则通贯乎已发未发之间。乃大易生生流行一动一静之全体也。
朱节第五卷答吴伯起书云。今人戚戚不能信命者。固无足道。然谓付之造物。亦非极挚之语。此处尽要见得分明。便不动心。不可只靠一言半句。海上单方。便以为足。恐事变之来。抵当不去。恐成好笑也。 两恐字恐误。此语亦未知何谓。而付之造物亦非极挚之语等处。极有警发人者。
朱书与刘子澄云。居官无脩业之益。若以俗学言之。诚是如此。若论圣门所谓德业者。却初不在日用之外。只押文字。便是进德脩业地头。不必编缀异闻。乃为脩业也。 此言真有警发人处。
孔子赞易。自太极以下。未尝言无极而周子言之。陆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9H 页
子静曰大传明言易有太极。今乃言无何耶。朱子反覆辨论。可考而知也。
易者。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此亦已带得无字意思者耶。所谓欲讲而无从也。
朱书第九卷余国秀问目。窃惟古人多处贫困而不以累其心。不知何道。今值穷困。若一切不问则理势不容已。若欲办集则未免有屈志腼颜之事。朱子答云穷须是忍。忍到熟处。自无戚戚之念矣。韩退之盛山诗序说。玩而忘之以文辞也云云。文辞浅事。苟能玩而乐之。尚可以忘仕进之穷通。况吾日诵圣贤之言。探索高远。如此而临事全不得力。此亦足以见其玩之未深矣。 辛卯九月廿三日。痛齿叫苦。才得少歇。偶阅至此。此味殊胜于未痛时事来挠我也。信笔记之。
黄勉斋撰朱子行状曰。先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其存之也虚而静。其发之也果而确。其用之也应事接物而不穷。其守之也历变履险而不易。至其养深积厚。矜持者纯熟。严厉者和平。心不待操而存。义不待索而精。犹以为义理无穷。岁月有限。常慊然有不足之意。从游之士。诵习质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89L 页
疑。务学笃则喜见于言。进道难则忧形于色。然为己务实。卞别义利。毋自欺谨其独之戒。未尝不三致意焉。 观此行状。全篇浩穰。难于遍究。删节一款。添附于心经分注者。不啻十分之一。而其实修己之要。教人之方。悉备于此。故表出而书之。(壬辰)
真西山曰惟平居庄敬自持。察一念之所从起。知其为声色臭味而发则用力克治。不使之滋长。知其为仁义礼智而发则一意持守。不使之变迁。夫如是则理义常存。物欲退听。 十三日朝。书以自警。
王柏所谓原字自外推入。知其本有。故曰微。生字感物而动。知其本无。故曰危。正字私字。皆见于外者。故人心不可谓之人欲。 语意似未莹。当深思之。
朱子曰古人瞽史诵诗之类。是规戒警诲之意。无时不然。被他恁地聒后。自住不得。 观此则深有愧于古人矣。非惟废箴儆于左右。身在终日乱聒之中。何可望其有得乎。至月十四日书。
伊川之言敬。未若周子之主静。(静中须有物始得)
周子之管说几字。尽可深玩。但此话头高。卒难凑泊。与李延平体认大本意。同一关捩也。
谢氏惺惺法。易以染禅。此程门高弟之所以多入禅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0H 页
去者也。吾儒唤醒此心。欲他照管许多道理。佛氏则空唤醒在此。此实毫釐之差。千里之谬处。
张子之于道。强探力取之意多。涵泳完养之功少。盖其气质如此。
明道先生曰子路亦百世之师。亦字之下似有意。
观明道暮归喜猎章。窃有所感。余年十六七时。爱骑骡子。家人承奉吾意。至卖妆奁。以重价求之。取一青骡。骑之数年病毙。自此以后常谓已无此好。而时于途上逢着骑骡者。不觉有喜心。愧余无随遇加察之功。故聊书以识之。
程子曰敬即是礼。无己可克。始则须绝四。 此始字未知为始学之始耶。以子绝四见之则圣人之德。无以尚之。程子始则须绝四云者。未能解见。
洪范五事曰貌言视听思。而颜子四勿。思不与焉。然勿字正指心而言也。
延平李氏与朱子书曰。某曩时从罗先生学问。终日相对静坐。某时未有知。退入室中。亦只静坐而已。先生令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未发作何气像。此意不惟于进学有力。兼亦是养心之要。元晦偶有心恙。不可思索。更于此句内求之。静坐看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0L 页
如何。往往不能无补也。 是月之望书。
温公答刘元城以诚字。元城力行七年而后成其学。亦可谓我师矣。朱子剔出中庸之至诚大学之诚意而论之。非朱子此言则谁知温公与元城之诚字。与中庸有别也。
沩山禅师云某参禅几年。至今不会断得流注想。此即荀子所谓偷则自行之心也。
朱子曰诚意是人鬼关。过此一关。方会进。嗟呼。凡今之人。谁是过此关者。又引云峰胡氏语。过不得此关。犹是小人。嗟呼。过不得而蕲免为小人之归者。犹却步而求前也。
吕东莱曰喜事则方寸不凝定。故择义不精。卫生不谨。 当喜而择义固也。并及卫生之说。盖心不凝定则为气所流故也。十一月既望书。
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真氏曰庄谓严而重。肃谓静而恭。)
朱子曰某平生不会懒。故虽甚病亦一心欲向前做事。今人所以懒。未必真个怯弱。自是先有畏事之心。才见一事。便料其难而不为。所以习成怯弱。不能有所为也。 此语其警懒者至矣。
许鲁斋所云千万人中常知有己。此持敬之大要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1H 页
 余每爱此句语甚精。时或试之。与谢氏惺惺法意合。是月十八日书。末端以学又先要穷理结之。其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
张子六有。最是要法。而心经附注。不取叶氏注似欠。
朱子云无事时敬在里面。有事时敬在事上。 此论敬贯动静。
许顺之与朱子书云。欲栖心淡泊。与世少求。玩圣贤之言。以资吾神养吾真者。与朱子所谓儒者借彼修行之目之意同。可知顺之之是禅也。
延平先生不曾著书。充养得极好。凡为学。不过是恁地涵养将去。初无异义。只是先生睟面盎背是不可及。 观朱子此语。亦可以知延平用功之深也。
每以放心为走作。盖以孟子鸡犬放则知求一句话看了。今以朱子才昏睡去。也即是放之语观之。始知放心非惟走作为然也。
张南轩云义也者。无所为而然者也。朱子以为扩前圣之未发。而同于性善养气之功。 学者当痛加警省。
谢氏于器用之类。置之只为合用。更无健羡底心者。乃在于打透此关十馀年之后。则今不一日加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1L 页
而谓于外物泊然无所好者。妄矣。
周子一者无欲之说。虽甚高矣。由孟子之寡欲则可以尽周子之无欲云者是矣。
徽庵程氏曰。学圣贤所知之道。无他。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已。其反躬也。必以无欲为敬。以无息为诚。以日新为德。以富有为业。以一民一物不被其泽为己任。以天下后世不传此道为己忧。而此心此道之全体妙用。皆在其中矣。龟山所谓以圣人为师。犹学射而立的者此也。所谓学圣贤之所为。必欲闻圣贤所得之道者此也。程子曰言学便以道为志。言人便以圣为志。自非体之以身。从容默会而有深功。验之以心。超然自得而有馀味者。能之乎。(徽庵氏族。当考性理大全。)
梅蕊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此朱子注易之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者。而万汇中元亨利贞。岂特梅花。而为此说者。必有以也。
坤六五黄裳元吉。程传下诸家注解当细观之。癸巳正月十八日书。
需卦需于郊象传。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有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2H 页
须。而恬然若将终身焉。乃能用常也。
李方子之言曰吾于问学。虽不能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心常觉泰然。不为物欲所渍尔。
程子曰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若以天道揆之。则今夫天亦有制于外者乎。天地无心而人有欲故也。十月初三日。偶书以记之。
克忮害伐骄矜怨忿恨欲贪欲。我于是四者。何者为重。十月初三日书。
人不能祛思虑。只是吝。吝故无浩然之气。 旨哉言乎。若使古人遭此境。则思虑必不至如我之不能祛也。十月初三日书。
退溪集。跋金景严(戣)所求七君子赞及箴铭朱文公栖息讲道处帖。 先生初居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屏山之下潭溪之上。所谓忆住潭溪四十年好峰无数列窗前者也。乾道六年庚寅。先生年四十一。作晦庵于建阳芦峰之颠云谷之中。在崇安西南八十馀里。往来栖息而非恒处。皆闽中地也。淳熙六年己亥。先生年五十。始以知南康军赴任。兴建白鹿书院。三年秩满而归。自是不复至白鹿洞。盖南康属江东。距闽中绝远。当在任日。请于朝愿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2L 页
为洞主而不报。则固无缘再至矣。十年癸卯。先生年五十四。又作武夷精舍。韩元吉精舍记。元晦居于五夫。去武夷一舍而近。若其外圃。暇则游焉云。至光宗绍熙二年。先生年六十二。归自漳州。寓建阳之同由桥。始筑室考亭。自五夫而迁居。竹林精舍于是作焉。盖迁居后九年而先生易箦。享年七十一矣。今平康县宰金君景严。以空帖求余书七君子赞及箴铭等。其下又欲书朱先生栖息讲道如云谷等处诗文事迹之类。以资兴慕。此意甚好。余既从而书之矣。然而先生晚自五夫迁居考亭。惟竹林精舍在考亭所居之傍。其他若云谷,武夷。就名山而为藏修之室也。白鹿以守令而兴国庠也。其地之远近。时之先后。皆不可不知。故于此复略叙首末如右。庶以便于观省云耳。嘉靖甲子踏青日。真城李某谨书。 朱子平生栖息之地。虽于大全书中时有翻阅。而实不知地之远近时之先后。未尝不以为歉。然偶阅退翁集。见有此跋。一览之际。不胜深幸。聊复拈出而书之。十月初八日。
退集答柳希范别纸。前书自叙学无定脚。欲闻圣贤所言治心行己之要。彻上彻下可以终身行之者。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3H 页
此问甚切。顾某老谬无状。自不知入德门路。尚何能为公谋耶。然平生所愿学而未能者则有之。论语所记圣门论学。无非彻上彻下语也。而其答樊迟之问仁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又答其问曰先事后得。非崇德欤。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脩慝欤。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欤。此两条尤为深切恳到。推而极之。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事业。更觉于衰卤愚滞之质。为对病之药。俛焉从事于此。久未得力。恒自悼惧。因公虚己之问。而不敢有隐焉。以庶几有助于致思力行之地。幸相与勖之。 观此别纸。窃有所感发处。故表出而书之。十月初九日书。
大风吹倒亭子。却似是天公会事发。彼洛阳亭馆。又何足深羡也。同父为人豪纵不捡。无心地精一工夫。故未免心累于外物。(前书葺治园亭甚盛等语可见)是时其家亭子为大风吹倒。来书言及其事。因又称羡旧日西京(宋都汴京以洛阳为西京)士大夫亭馆之盛。而自叹其不如。故先生之答。反其意而讽之曰亭子为风吹倒。非君之不幸也。却是天意适会事几而发此戏剧。以警君。君当因以自省。不须叹恨。况彼洛阳亭馆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3L 页
竞尚奢华。非君子之高致。又何足羡慕耶。办得此心。即更掀却卧房。亦且露地睡。似此方是真正大英雄人。此心即上文勿视巍巍之心也。言人能办得如此壁立万仞心志气槩。则或更有大风掀破自家寝卧之房屋。亦不为之动心陨穫。方且恬然露地而睡。如此方为真正大英雄人。又岂为风倒一亭而屑屑叹恨耶。 每阅朱书答陈同父书。而不知所指。未尝不致意也。今见退集。开释明快。始知朱子之意如许宏阔。故书之。同日书。
退书卷之十答卢伊斋书云云。公之所遭。谓之非名之累则不可。然向非绝人逃世。同群鸟兽。其至于此。其亦末如之何矣。惟当不以自外至者入于灵台。而益俛焉孳孳。以庶几终果无愧于名可也。今以二亲之故云云。此固人情之极。而所不能堪者矣。亦所不忍言者矣。虽然谓缘此不能复有意学问事。则虽知其出于痛恨之馀。非实语也。而犹不能无疑也。盖尝思夫蛇至匿迹之时。其事如何。其心如何。何尝以是掩抑摧陨。忘其操守。而以酒自废乎。李延平之言曰如有大段排遣不去。只思古人所遭有不可堪处。持以自比则亦少安矣云云。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4H 页
 观此答书。有感于余心者多矣。第余从前无此伎俩。卒然遭此境界。何能不以自外至者入于灵台。而有俛焉孳孳之益乎。缘有亲而不能复有意学问事者。真可谓先获我心者矣。为之三复叹慨而已。且蛇至匿迹等语。有所未解。而李延平之语则曾所体味者也。又觉一倍真切。宜佩服以自警也。十月十一日书。
是日灯下。偶阅退集答赵士敬书有云。日用间一动一静得宜。则无害浩气。才一有慊则与天地不相似。便是有害于浩气之养。虽造孟子不动心底地位。其初必自此些子地始下工夫。 此言真是警发人处。读来令人面发赤。故书以为观省之资尔。
退集诗有云花发岩厓春寂寂。鸟鸣涧树水潺潺。偶从山后携童冠。闲到山前问考槃。其门人以为浴沂气像。先生辞之云。
赵士敬诗曰。归来十里江村路。宿鸟趋林只自知云云。退翁以为以诗人趣味论之。亦甚得意。然以学问意思看来。正恐病处在此句上。何者。以其太早计也云。 详味此语。警省多矣。
退老与郑子中书云。君子之言行。岂视时世而有所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4L 页
变易。然其行于世也。凡吾之显晦语默。不可不随时消息以善身也。故以朱子之刚立不挠。晚年所以应世者。与乾道淳熙间所为大不同。非志变也。时不得不然也。 朱子之应世不同处。无乃指如遇遁焚藁事而言耶。
又答郑子中书云。今日人主前得一奖。明日宰相处得一誉。因而自失者多矣。 此切至之论。其要归在于因而自失四字。
朱答敬夫论中和第六书云。至如来教所谓要须察夫动以见静之所存。静以涵动之所本。动静相须。体用不离而后。为无渗漏也。此数句。卓然意语俱到。谨以书之座右。出入观省。
朱书答伯恭云。子澄去就从容可喜。昨闻周子充辞郡得请。今又睹此。益知辞受由人而不在于时。岂彼能之而我不能哉。 观此语。乃知古人辞受之节。不过尽在我之义而已。今则左右牵掣。毕竟所就只流徇苟且而止耳。岂不有愧于斯言耶。
又承喻整顿收敛则入于着力。从容游泳。又堕于悠悠。此正学者之通患。然程子尝论之曰亦须自此去。到德盛后自然左右逢其源。今亦当且就整顿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5H 页
收敛处着力。但不可用意安排。即成病耳。
朱子与胡籍溪书曰。救其本根之术。不过视天下人望之所属者。举而用之。使其举措用舍。必当于人心。则天下之心。翕然聚于朝廷之上。其气力易以鼓动。如羸病之人。针药所不能及。焫其丹田气海则气血萃于本根而耳目手足利矣。 详味此语。真所谓食芹而美甚。欲献之吾君者也。
朱书云近见东坡晚年所作小词云。新恩虽可冀。旧学终难改之句。每讽咏之。亦足令人慨然也。
朱书答黄㽦(音匀)云。病中不宜思虑。凡百可且一切放下。专以存心养气为务。但加趺静坐。目视鼻端。注心脐腹之下。久自温暖。即渐见功效矣。 今欲依此下工夫。而心下千头万绪。驱去不得。恐无得力处也。
朱子答苏溱书曰示及自警诗甚善。然颇觉有安排辏合之意。要须只就日用分明要切处。操存省察。而此意油然自生乃佳云。 观乎此则乃知前此或有得于吟咏之间者。非出于存省油然。而皆是安排辏合之作。亦可愧惕尔。
到此已及一个月矣。悬鞍不出。闭户默坐。闲将朱书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5L 页
退集。时以遮眼。而随手披阅。只自消遣时日而已。顿无功力可以及于修辞居业。以故全没刍豢悦口之味。加以心下千头万绪。所以憧憧往来者。无非母子相望之至情。而十二时中驱去复然。虽欲胸中空荡荡地。寻理古昔圣贤居敬穷理之学。而如觉有交战之心。默念而不上于文字。声诵则羞涩不已。盖涪州一行。怎么气力。固不可望其藩篱也。黄丞相之受尚书。犹有夏侯在耳。然不啻独学无助之叹而已也。旅窗闻雨。不堪愁寂。聊此书以识之。
朱子答储行之书曰。偶有自江西来者。得东坡与何人手简墨刻。适与意会。今往一通。可铭左右也。 东坡帖云示及数书。皆有远别惘然之意。虽兄之爱我厚。然仆本以铁心石肠。望公何乃尔耶。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为邑邑。则与不学道者。不大相远矣。兄造道深至。中必不尔。出于相好之笃而已。然朋友之义。全务规谏。故辄以狂言广兄意耳。兄虽坎壈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6H 页
看讫便可火之。不知者以为诟病也。某惶恐。 晦翁于学术邪正之卞则攻斥苏氏不遗馀力。盖以义裁之。不少假借之意。而至其文章气节取与之际。则虽数字片简。见之尊仰爱慕。传看不已。使铭坐右。可谓会意。非虚言也。寻常见此两帖。所以激懦者至矣。到此更觉真有意味。故表出以书之。然其所谓铁心石肠等语。非所可企及也。
朱子与赵昌甫书。酒固当止。诗亦戒之。可想古人为学。亦不暇及于诗也。所谓昌甫。号漳泉。
程子所谓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才说性时。便已不是性也者。与才思即是已发之言同意。
近思录明道先生人之为学忌先立其标准之言。与龟山以圣人为师。犹学射而立的。不立之的。以何为准之语。似若有异。而忌立标准者。如必有事焉而勿正之谓。戒学者以好高躐等之病。学圣人而立的者。以射者之立的为比。意各有在。亦可参观。(遣辞未莹。后当更思。)
近思录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注。以知行言。(十二月初四日)
近思录云读书只此便是法。如读论语。旧时未读。是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6L 页
这个人。及读了后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曾读。 今之读近思。亦未免不曾读之归也必矣。是日夜分。偶读至此而书之。
朱子曰有得一二句喜者。这一二句喜处。便是入头处。 此言好。
诗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使人读之。自然兴感。
读伊川易传序。可与灏咢之书相表里。此宋朝有四大文字者也。于春秋传序亦云。欲并与太极图西铭而书出览观者也。
数日间不如顷日之读书不忘。方信横渠之言一时放下。一时德性有懈者也。
周子一者无欲之言太高。实难凑泊。而用功于太极图说则几矣。
心清时少乱时多。横渠语也。天下之治日常少乱日常多者。求其端则未尝不由乎此也。且人生无喜怒者则又要得刚。此语尤觉警省。
明道先生曰舍己从人。最为难事。己者我之所有。虽痛舍之。犹惧守己者固而从人者轻也。 朱子曰此程子为学者言。若圣人分上则不如此也。 此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7H 页
注当详味之。
九德最好章注。唐虞之际。论德已如是之密云。 盖唐虞。比之上古。时已晚矣。学问之功。详备于十有六言。而九德之论又如此。
程子曰。所欲不必沈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以此言之则人之自谓欲之分数少者皆误矣。但孟子,周子寡欲无欲之说。有浅深不同之旨。当深味之。
矫轻警惰。轻者必惰。虽二病而实相因。 此言当深味之。
读至坎维心亨一段。颇觉有味。但中心亨通而无所疑惧。真不易事。聊此表出以书之。(甲午)
濂溪刚善为义一段下朱子注。以和为中。与中庸不合。如书所谓允执厥中者也。
伊川先生曰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德踰于禄则虽盛而非满。自古隆盛。未有不失道而丧败者也。(泰九三传)叶氏注云德胜于禄则所享者虽厚而不为过。禄过其德则所享者虽薄。且不能胜。况于隆盛乎。隆盛之丧败。必自无德者致之也。 程传及叶注。旧看是好语。到今观之。尤觉有味。
读至学问骄人章而叹曰。博学审问之谓学问。以此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7L 页
骄人则岂古人所谓学问者耶。人而若此则是假真售伪之尤者也。乌足道哉。
嗜欲多则志乱气昏而天理微矣。二者常相为消长。 叶氏之言亦好。
明道辟异端极尽底蕴。可谓孟子后一人。而程门高弟多入禅去。此其故何哉。后世并与异学而无其人。噫嘻亦甚矣。我未之见也。
伊川所撰明道行状许多文字。大要则内主于敬而行之以恕也。叶氏注敬主于身而恕及于物。敬则其本正而一。恕则其用公而溥云者。亦极详备。当熟玩之。
忠信者。纳约之本。 此言当深味之。
伊川所谓为己为亲。只是一事。若不得。其如命何一段。可移为今日处旅看。其上志不胜气之语。尤有味。
明道先生曰若不能存养。只是说话。叶氏解之曰徒事问辨而不加存养。口耳之学也。 然则问辨亦不能事者。口耳之学。岂可望乎。终于不学而已矣。
一云闲邪则实自存。一云实存则邪自闲。所谓一而二二而一者耶。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8H 页
人心常要活之活字。得叶氏注下得存字然后始可见矣。
明道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则无间断云。 尝以为敬字只属人。而天地之敬。乃指有主宰而言也。得朱子注解而终之以不实无物。然后始乃明备。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何以谓之仁。当思而得之。
敬则自虚静注朱子曰。周子说主静。正是要人静定其心。自作主宰。程子又恐只管求静。遂与事物不交涉。却说个敬云云。 此说完备。敬则刊落枝叶。故虚静。此所谓奇功收一源者也。
舜孳孳为善。若未接物时。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敬字岂于舜时已拈出耶。以危微精一十六字验之则可见矣。且恭己。非敬之见于外者耶。
心以静而定。理以静而明。可与天光云影诗参看。 亦有人生无喜怒者则又要得刚。 此横渠之言。更可深味。
思曰睿睿作圣下叶注云。由思而生睿。与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一章参看可也。
朱书云病中不宜思虑。凡百可且一切放下。专以存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8L 页
心养气为务。但加趺静坐。目视鼻端。注心脐腹之下。久自温暖。即渐见功效矣。此言可作静里工夫之指南。但加趺静坐。何以类拈锤竖拂样子耶。
横渠云读书则此心常在。 以余验之则虽或读书。不过为消日之资而已。此心非书所可维持。未知何药可治。然亦非读书。难以持此心也。
性非可定之物。横渠所问必在早年。而明道之答。首尾皆就发而为情处说破。
非不得已而言则作文亦害事。 观于伊川答朱长文书可知矣。
以知之必好之之语验之。则余之不至于好之。其不知之可知矣。况何望求而得之乎。读至此章而记之。
退答金惇叙。(卷二十八)大抵人之为学。勿论有事无事。有意无意。惟当敬以为主。而动静不失。则当其思虑未萌也。心体虚明。本领深纯。及其思虑已发也。义理昭著。物欲退听。纷扰之患。渐减分数。积而至于有成。此为要法。
邵康节诗云真乐攻心不奈何。晦庵尝讥之曰若是真乐。安有攻心。窃恐此康节之所以为康节。而有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9H 页
异于程朱处也。(详见退集三十二答禹景善近思问目)
邵子诗安乐窝中好打乖。未详打乖之义。或云打去乖角。亦恐未莹如何。退先生答云打犹为也。谓为乖异事。邵子非作乖异底人。而自号为打乖者。如无名公传所述等事。自以为乖。亦是玩世自嘲之意也。(详见退集三十三许美问目)
世人以梅月之被缁为不足观。愚意以为梅月遁世一节。固未合于中庸之道。然而身中清废中权。如此看则何如。先生答云梅月则是一种异人。近于索隐行怪之徒。而所值之世适然。遂成其高节耳。观其与柳襄阳书,金鳌新话之类。恐不可太以高见远识许之。
朱子之言。有曰伯夷微似老子。又云拙赋似黄老殊未详。退先生答云恐才到难处便脱去。此伯夷似老子处。然其叩马而谏。老子未必为而伯夷为之。故曰微似耶。欲以拙朴无为率天下。黄老之道为然。而濂溪赋云云。故朱子之言如此。(卷同上) 此两条后当有考。故兹记之。
胡文定教子以明道,希文自期待。亦希颜志尹之意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399L 页
也欤。
有人说无心下叶注。苟欲无心则必一切绝灭思虑。槁木死灰而后可。岂理也哉。 欲无心之欲字。其有心也甚矣。其与坐驰者何异。所谓无心一句。与内外两忘。澄然无事之书参看。则无邪心之义可知矣。
或以四端为情。或以七情为情。情者性之发也。既以七为情则所谓四者。果何为耶。人之情。有二致欤。答云情之发。或主于气。或主于理。气之发。七情是也。理之发。四端是也。安有二致而然耶。
退集李宏仲问目。(卷三十六)既谓之七情四端。而又谓之人心道心者何也。答云人心七情是也。道心四端是也。非有两个道理也。馀详见答奇明彦问目。 右两段当考于栗集。
理本无形。若无是气则奚有独发之理乎。答云天下无无理之气。无无气之理。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理而无气之随则做出来不成。气而无理之乘则陷利欲而为禽兽。此不易之定理。若浑沦言之则以未发之中为大本。以七情为大用而四端在其中。如好学论中庸首章是也。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0H 页
子四端章则专以理言之而气亦未尝不行乎其间也。 此问甚精。吾欲云云。而茫然不知可叹。欲觊有小进耳。
退集三十七卷答柳希范书。人情于己不占一善。而责人必欲全备云者。真可服膺而知警也。
西铭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之功。是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之谓也欤。
横渠云不知疑者。只是不便实作。 此言真有警发人处。 心不忘乎学。亦岂易事。
太极是荷珠相似。(合而言之万物统体一太极。分而言之一物各具一太极。)此话头太浪当。当改。
周子太极图说。特以无极而太极。发明易有太极之义。其所谓无极而太极者。盖亦言其无体之易而有至极之理也。以无体之易而有至极之理九字看。则纷纷异论。庶可觑破也。
忠信所以进德章。孟子去其中之去字。非去之之意。意似于字入字也。○器亦道道亦器。犹言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子思说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则已带气说。不是子舆始说浩气也。○器亦道道亦器。与性即气气即性。同耶异耶。 此章极可玩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0L 页
味。
人生而静以上。是人物未生时。只可谓之理。未可名为性。所谓在天曰命。(朱子说)然则理先于气耶。叶注人之有生。气聚成形。理因具焉。是之谓性。然则气先于理耶。又曰性与气。本不相离也。然则理气不可分先后耶。
人面之不同。原于气禀之杂揉。心之私则万殊。信乎气之使然也。此亦系乎几善恶之分也。
此来梦寐。无论善恶。一槩无徵。皆心志不定。操存不固而致之也。亦何以卜自家所学之浅深也。
不必云者。无益之辞。岂非朱子之言乎。近取诸身。百理皆具章内。不必将既屈之气复为方伸之气云者何也。释氏轮回之说。下不必二字故书之。
夫子以爱言仁。特为樊迟而发。则是所谓教亦多术也。答颜渊之问以克己复礼。可见矣。至河南夫子接孟氏不传之绪而后。仁之性情之说备矣。然学者求仁。不知不觉驰骛于虚荡之域。此所以程门高弟多入禅去者也。此朱子所以有反不如以爱字看却之为愈之言也。
凡言善恶。皆先善而后恶。伊川之说也。苦先而乐后。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1H 页
俭先而奢后之意。亦在其中矣。
四端不言信。配四时而言也。盖土分旺于四时之季。则信已立于四端之中。此于五伦。朋友所以辅仁。而仁包四者者也。五常言信。配五行而言。
十有六言下朱子注。微妙而难见之妙字。似是眇字之意。人心流而为人欲。似不可谓人心即人欲也。当考朱子之说。
无极翁管说几字。至程子拈出敬之一字。而太极图所谓主静立人极云者。亦带了敬字意思。且程先生教人。专令敬以直内。所以易入禅去者耶。
无贰无虞之虞字。第未知何意也。 谛观龟山之言。能无不敬然后可以对越之意也。非若字之意也。
吴草庐之学。世称陆学。而以思无邪章诚意而正心。其等岂可躐哉之说观之。则议论亦似不然。故姑记之。
所主者敬则施之于事者无不义。然亦居敬所以精义云者。五峰之说。精当可味之也。
瑞庵僧。每日间常自问主人翁惺惺否。自答曰惺惺云云。而叹今时学者却不能如此者。盖甚之之辞。
天知地知。只是一个知。似指神之格思而言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1L 页
周子之说几。乃中庸慎独之谓也。至程氏始拈出敬字。
心经脩身章下。恐惧忧患一段。圣人处之恬然之恬字。或是怡字之误耶。当考。○见得道理分明无此患云者。谓无恐惧忧患也。○仁山金履祥之言曰无所喜怒忧惧而归于寂灭。固非心之正体。有所喜怒忧惧而失之滞固。亦非心之正用。惟事至而随应。物去而不留一段极好看。
乐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一段。乐之效极于天则神。礼之效极于严威。虽终之以乐极和礼极顺。而似不无先后轻重之别。
致字训深审。与宋儒异。郑氏不知何代人。又善心生则寡于利欲。寡于利欲则乐矣。 此句最好。
乐记所谓以道制欲云者。道心常为之主则人心每听命焉者欤。
四端乃孔子所未发而孟子始发之。盖亦时使然也。
前日思虑纷扰。今要虚静。其极欲得如槁木死灰。皆是一偏。程先生之言闲邪存诚。敬以直内。皆所以救其偏也。
仁。人心也一段下注朱子曰。专做诗文底人。他说底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2H 页
都是圣贤说话。且如说廉。他会说得好。说义。他会说得好。待他身上处。只自不廉。只自不义。缘将许多话。只就纸上说。廉是题目上合说廉。义是题目上合说义。都不关自家身上些子事。 嗟乎。朱子示人意甚痛切。
朝起读书。方有味乎。张子湛一气之本。攻取气之欲一段。而适有馈美味者。不觉有喜心。心之为物所诱也甚矣。
陆子静义利说。朱子深赞之。至云说得来痛快。而朱子答陈芝问文字。尤吃紧可深味也。
谢上蔡称今日于器用之类。置之只为合用。更无健羡底心。某亦尝试之。健羡底心不可谓无。而亦不可谓有矣。
烝民第六章衮职有阙注曰。盖惟大人然后能格君心之非。未有不能自举其德。而能补君之阙者也。 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本文) 此注尽当深味之。(乙未)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捡。不须穷索。若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之有。理有未得。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2L 页
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此道与物无对。大不足以名之。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孟子言万物皆备于我。须反身而诚。乃为大乐。若反身未诚则犹是二物有对。以己合彼。终未有之。(一本下更有未有之三字)又安得乐。證顽意思。乃备言此体。以此意存之。更有何事。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未尝致纤毫之力。此其存之之道。若存得便合有得。盖良知良能。元不丧失。以昔日习心未除。却须存习此心。久则可夺旧习。此理至约。惟患不能守。既能体之而乐。亦不患不能守也。 此明道语一段。朱子所谓卒难得入者也。
伊川语云今之为学者。如登山麓。方其迤逦。莫不阔步。及到峻处便止。须是要强决果敢以进。注朱子云为学须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且如发愤忘食。乐而忘忧。是什么精神什么骨肋。 初不登麓者。既阙阔步。何由望到峻处。以孔子之圣而犹愤且乐。则为人而悠悠不济事者。岂人耶。书以示儿辈。(己亥)
周子论几字。如复之初九。善几也。姤之初六。恶几也。善几不可不充。恶几不可不绝。朱子所谓近则公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3H 页
私邪正。远则废兴存亡。只于此处看破。便干转了。此实治己治人之至要也。 薛文清读书续录中语。
不能动人。只是诚不至。于事厌倦。皆是无诚处。注云诚实恳至则人无不感。遇事有一毫厌倦之意则是不诚。 偶阅近思录。有所感。故书以识之。
示喻读书遗忘。此士友之通病。无药可医。只有少读深思。令其意味浃洽。当稍见功耳。 此一款。可警儿辈故记之。
近看孟子见人即道性善称尧舜。此是第一义。若于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若信不及。孟子又说个第二节功夫。又只引成覵公明仪颜渊三段说话。教人如此发愤勇猛向前。日用之间。不得存留一毫人欲之私在这里。此外更无别法。若于此有个奋迅兴起处。方有田地可下工夫。不然即是画脂镂冰。无实得力处也。近日见得如此。自觉颇得力。与前日不同。故此奉报。可以呈几道也。 偶阅此书示儿曹。盖有感发处故尔。(庚子)
  心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八 第 403L 页
程篁墩按范氏此图。可与朱子所證赵氏诚几图参观。
  愚以为舜蹠图。可与仁山注作图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