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一中
[一中序]
(公为学。不事讲讨。不喜著述。唯一意存省。内自修而不求知于人。此编亦手抄洛闽切要之训。晨夕观省。未尝去乎者而多录古书全文。鲜有自己论撰。本不必尽上于集中。而公平生为学之实。全在于此。故兹不加删节。一依本编入录。一中则公所自名此编者。似取精一执中之义也。)
一中
[一中序]
(公为学。不事讲讨。不喜著述。唯一意存省。内自修而不求知于人。此编亦手抄洛闽切要之训。晨夕观省。未尝去乎者而多录古书全文。鲜有自己论撰。本不必尽上于集中。而公平生为学之实。全在于此。故兹不加删节。一依本编入录。一中则公所自名此编者。似取精一执中之义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6H 页
通书
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
静而所存者一。人欲消尽故虚。虚则生明而能通天下之理。
动直则公。公则溥。
动而所存者一。天理流行故直。直则大公而能周天下之务。
明通公溥。圣庶几乎。
学者深玩而力行之。则有以知无极之真。两仪四象之本。皆不外乎此心。而日用间自无别用力处矣。
敬斋箴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静无违)
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动无违)
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
静而所存者一。人欲消尽故虚。虚则生明而能通天下之理。
动直则公。公则溥。
动而所存者一。天理流行故直。直则大公而能周天下之务。
明通公溥。圣庶几乎。
学者深玩而力行之。则有以知无极之真。两仪四象之本。皆不外乎此心。而日用间自无别用力处矣。
敬斋箴
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潜心以居。对越上帝。(静无违)
足容必重。手容必恭。择地而蹈。折旋蚁封。(动无违)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6L 页
出门如宾。承事如祭。战战兢兢。罔敢或易。(表之正)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里之正)
不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他其适。(心之正而达于事)
不贰以二。不参以三。惟心惟一。万变是监。(事之主一而本于心)
从事于斯。是曰持敬。动静不违。表里交正。(总前六章)
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心不能无适之病)
毫釐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事不能主一之病)
于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敢告灵台。(总结一篇)
持敬工夫。周且悉矣。
与何叔京书
持敬之说甚善。但如所喻则须是天资尽高底人。不甚假修为之力。方能如此。若颜曾以下。尤须就视听言动容貌辞气上做工夫。盖人心无形。出入不定。须就规矩绳墨上守定。便自内外帖然。岂曰放僻邪侈于内。而姑正容谨节于外乎。且放僻邪侈。正与庄整齐肃相反。诚能庄整齐肃则放僻邪侈。决知其无所容矣。此日用工夫至要约处。亦不能多谈。但请尊兄以一事验之。俨然端庄执事恭恪时此心如何。怠惰颓靡涣然不收时此心如何。试于此审之则知内外未始相离。而所谓庄整齐肃者。正所以存其心也。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洞洞属属。罔敢或轻。(里之正)
不东以西。不南以北。当事而存。靡他其适。(心之正而达于事)
不贰以二。不参以三。惟心惟一。万变是监。(事之主一而本于心)
从事于斯。是曰持敬。动静不违。表里交正。(总前六章)
须臾有间。私欲万端。不火而热。不冰而寒。(心不能无适之病)
毫釐有差。天壤易处。三纲既沦。九法亦斁。(事不能主一之病)
于乎小子。念哉敬哉。墨卿司戒。敢告灵台。(总结一篇)
持敬工夫。周且悉矣。
与何叔京书
持敬之说甚善。但如所喻则须是天资尽高底人。不甚假修为之力。方能如此。若颜曾以下。尤须就视听言动容貌辞气上做工夫。盖人心无形。出入不定。须就规矩绳墨上守定。便自内外帖然。岂曰放僻邪侈于内。而姑正容谨节于外乎。且放僻邪侈。正与庄整齐肃相反。诚能庄整齐肃则放僻邪侈。决知其无所容矣。此日用工夫至要约处。亦不能多谈。但请尊兄以一事验之。俨然端庄执事恭恪时此心如何。怠惰颓靡涣然不收时此心如何。试于此审之则知内外未始相离。而所谓庄整齐肃者。正所以存其心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7H 页
近思录
今且只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为心。日自求于问学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此是博文约礼下学上达。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长。(横渠语)
尊者崇尚敬持之意。道由也。由学问而惟恐背违。崇德性而惟恐懈怠。以此自省。积之岁月。则内外兼进矣。尊德性则是约礼上达之事。道问学则是博文下学之事。
每日须求多少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此德性上之益。
学者日省其身。所以增益其不知者何如。所以改治其不善者何如。以是存心则德日新矣。
读书求义理。编书须理会有所归着。勿徒写过。又多识前言往行。此问学上益也。
读书者。必穷其义理。不徒事章句训诰之末。编书者。必求其旨归。不徒务博洽记录之功。多识前哲之言行。以广所知则学日进矣。
勿使有俄顷闲度。逐日似此。三年庶几有进。
君子之学。一日间断则此心外驰。德性日隳。问学日废矣。
今且只将尊德性而道问学为心。日自求于问学者有所背否。于德性有所懈否。此是博文约礼下学上达。以此警策一年。安得不长。(横渠语)
尊者崇尚敬持之意。道由也。由学问而惟恐背违。崇德性而惟恐懈怠。以此自省。积之岁月。则内外兼进矣。尊德性则是约礼上达之事。道问学则是博文下学之事。
每日须求多少为。益知所亡。改得少不善。此德性上之益。
学者日省其身。所以增益其不知者何如。所以改治其不善者何如。以是存心则德日新矣。
读书求义理。编书须理会有所归着。勿徒写过。又多识前言往行。此问学上益也。
读书者。必穷其义理。不徒事章句训诰之末。编书者。必求其旨归。不徒务博洽记录之功。多识前哲之言行。以广所知则学日进矣。
勿使有俄顷闲度。逐日似此。三年庶几有进。
君子之学。一日间断则此心外驰。德性日隳。问学日废矣。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7L 页
问忠信进德之事。固可勉强。然致知甚难。
忠信进德。力行也。谓行可以强而进。知不可以强而至。
伊川先生曰。学者固当勉强。然须是知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觑却尧。学他行事。无尧许多聪明睿智。怎生得如他动容周旋中礼。
学者当以致知为明。苟明有所不至。徒规规然学尧之行事。其可得乎。
如子所言。是笃信而固守之。非固有之也。
固守者。勉强而坚执。固有者。从容而自得。
未致知。便欲诚意。是躐等也。勉强行者。安能持久。
忠信即诚意之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有未至。而勉强以为忠信。其能久乎。
除非烛理明。自然乐循理。性本善。循理而行。是顺理事。本亦不难。但为人不知。旋安排着。便道难也。
见理明则真知而实信之。自然乐于循理。盖人性本善。顺理而行。宜无待于勉强。惟于理有未知。或知有未尽。临事布置。故觉其难。
知有多少般数。煞有深浅。学者须是真知。才知得。是便泰然行将去也。
忠信进德。力行也。谓行可以强而进。知不可以强而至。
伊川先生曰。学者固当勉强。然须是知了。方行得。若不知。只是觑却尧。学他行事。无尧许多聪明睿智。怎生得如他动容周旋中礼。
学者当以致知为明。苟明有所不至。徒规规然学尧之行事。其可得乎。
如子所言。是笃信而固守之。非固有之也。
固守者。勉强而坚执。固有者。从容而自得。
未致知。便欲诚意。是躐等也。勉强行者。安能持久。
忠信即诚意之事。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有未至。而勉强以为忠信。其能久乎。
除非烛理明。自然乐循理。性本善。循理而行。是顺理事。本亦不难。但为人不知。旋安排着。便道难也。
见理明则真知而实信之。自然乐于循理。盖人性本善。顺理而行。宜无待于勉强。惟于理有未知。或知有未尽。临事布置。故觉其难。
知有多少般数。煞有深浅。学者须是真知。才知得。是便泰然行将去也。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8H 页
真知者。知之至也。真知其是则顺而行之。莫能遏矣。
某年二十时。解释经义。与今无异。然思今日觉得意味。与少时自别。
此可见先生致知之功进德之实。而圣经之旨要。必玩味积久。乃能真知。而亦不徒在于解释文义而已。
先生二十时。已解释经义。是甚生资质。十四五岁时。便脱然欲学圣人则亦无怪矣。
朱子曰思无邪。是心正意诚。毋不敬。是正心诚意。(小注)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个翻车。流转动摇。无须臾停。所感万端。若不做一个主。怎生奈何。张天祺昔尝言自约数年。自上着床。便不得思量事。不思量事。须强把他这心来制缚。亦须寄寓在一个形象。皆非自然。君实自谓吾得术矣。只管念个中字。此又为中所系缚。且中亦何形象。(伊川语)
张天祺欲强绝思虑。然心无安顿处。司马温公欲寓此心于中字。亦未免有所系着。朱子曰譬如人家不自作主。却请别人来作主。
有人胸中常若有两人焉。欲为善。如有恶以为之间。
某年二十时。解释经义。与今无异。然思今日觉得意味。与少时自别。
此可见先生致知之功进德之实。而圣经之旨要。必玩味积久。乃能真知。而亦不徒在于解释文义而已。
先生二十时。已解释经义。是甚生资质。十四五岁时。便脱然欲学圣人则亦无怪矣。
朱子曰思无邪。是心正意诚。毋不敬。是正心诚意。(小注)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个翻车。流转动摇。无须臾停。所感万端。若不做一个主。怎生奈何。张天祺昔尝言自约数年。自上着床。便不得思量事。不思量事。须强把他这心来制缚。亦须寄寓在一个形象。皆非自然。君实自谓吾得术矣。只管念个中字。此又为中所系缚。且中亦何形象。(伊川语)
张天祺欲强绝思虑。然心无安顿处。司马温公欲寓此心于中字。亦未免有所系着。朱子曰譬如人家不自作主。却请别人来作主。
有人胸中常若有两人焉。欲为善。如有恶以为之间。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8L 页
欲为不善。又若有羞恶之心者。本无二人。此正交战之验也。持其志。使气不能乱。此大可验。要之圣贤必不害心疾。
此言应事处。有善恶交战之患。亦是心无所主故也。苟能持守其志。不为气所胜。则所主者定。何有纷纭。
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己。后虽向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己立后自能了当得天下万物。(明道语)
蒙卦六三爻辞。己未能自立则心无所主。虽为善事。犹为逐物而动。若能自立则应酬在我。物皆听命。何挠之有。
人又要得刚。太柔则入于不立。亦有人生无喜怒者则又要得刚。刚则守得定不回。进道勇敢。载则比他人自是勇处多。(横渠语)
刚则守之固行之决。故足以进于道。柔懦委靡。必不能有立矣。
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朱子曰由乎中而应乎外。谓视听言动。乃此心之
此言应事处。有善恶交战之患。亦是心无所主故也。苟能持守其志。不为气所胜。则所主者定。何有纷纭。
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己。后虽向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己立后自能了当得天下万物。(明道语)
蒙卦六三爻辞。己未能自立则心无所主。虽为善事。犹为逐物而动。若能自立则应酬在我。物皆听命。何挠之有。
人又要得刚。太柔则入于不立。亦有人生无喜怒者则又要得刚。刚则守得定不回。进道勇敢。载则比他人自是勇处多。(横渠语)
刚则守之固行之决。故足以进于道。柔懦委靡。必不能有立矣。
伊川先生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
朱子曰由乎中而应乎外。谓视听言动。乃此心之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9H 页
形见处。制乎外。所以养其中。谓就视听言动上克治也。上二句言其理。下二句是工夫。
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或问明知其不当视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当听而自接乎耳。则将如何。朱子曰视与见异。听与闻异。非礼之色。虽过乎目。在我不可有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虽过乎耳。在我不可有听之之心。
复之初九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此屏山三字符)
学问之道。无他也。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晋之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内自治也小注)厉。吉无咎。贞。吝。
传曰人之自治刚极则守道愈固。进极则迁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则虽伤于厉而吉且无咎也。严厉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则有功也。虽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德。所以贞正之道。为可吝也。
明道先生曰人不能祛思虑。只是吝。吝故无浩然之气。
吝则为私意小智所缠绕。而无浩然正大之气。
饥食渴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废天职。
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或问明知其不当视而自接乎目。明知其不当听而自接乎耳。则将如何。朱子曰视与见异。听与闻异。非礼之色。虽过乎目。在我不可有视之之心。非礼之声。虽过乎耳。在我不可有听之之心。
复之初九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此屏山三字符)
学问之道。无他也。惟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而已。
晋之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内自治也小注)厉。吉无咎。贞。吝。
传曰人之自治刚极则守道愈固。进极则迁善愈速。如上九者。以之自治则虽伤于厉而吉且无咎也。严厉非安和之道。而于自治则有功也。虽自治有功。然非中和之德。所以贞正之道。为可吝也。
明道先生曰人不能祛思虑。只是吝。吝故无浩然之气。
吝则为私意小智所缠绕。而无浩然正大之气。
饥食渴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废天职。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79L 页
饮食衣服。各有当然之则。是天赋之职分也。有一毫私己贪吝之意。即是废天职。
人之视最先。非礼而视则所谓开目便错了。次听次言次动。有先后之序。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伊川语)
身心无私欲之累。自然安舒。俯仰无所愧怍。自然悦乐。少有间断则自视欿然矣。朱子曰此数语极有味。又曰当初亦知是好语。漫录于此。今看来直是恁他好。
有潜心于道。忽忽为他虑引去者。此气也。旧习缠绕。未能脱洒。毕竟无益。但乐于旧习耳。(横渠论语说)
旧习未除。志不胜气。则心虑纷杂。
古人欲得朋友与琴瑟简编。常使心在于此。惟圣人知朋友之取益为多。故乐得朋友之来。
朋友有讲习责善之益。琴瑟有调适情性之用。简编有前言往行之识。朝夕于是则心有所养。而习俗放僻之念不作矣。然三者之中。朋友之益尤多。故有朋自远方来。所以乐也。
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故曰贲其趾。舍车而徒。(伊川易传)
人之视最先。非礼而视则所谓开目便错了。次听次言次动。有先后之序。人能克己则心广体胖。仰不愧俯不怍。其乐可知。有息则馁矣。(伊川语)
身心无私欲之累。自然安舒。俯仰无所愧怍。自然悦乐。少有间断则自视欿然矣。朱子曰此数语极有味。又曰当初亦知是好语。漫录于此。今看来直是恁他好。
有潜心于道。忽忽为他虑引去者。此气也。旧习缠绕。未能脱洒。毕竟无益。但乐于旧习耳。(横渠论语说)
旧习未除。志不胜气。则心虑纷杂。
古人欲得朋友与琴瑟简编。常使心在于此。惟圣人知朋友之取益为多。故乐得朋友之来。
朋友有讲习责善之益。琴瑟有调适情性之用。简编有前言往行之识。朝夕于是则心有所养。而习俗放僻之念不作矣。然三者之中。朋友之益尤多。故有朋自远方来。所以乐也。
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俗所贵。君子所贱。故曰贲其趾。舍车而徒。(伊川易传)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0H 页
君子所贲者行义也。世俗所贵者势位也。贲之初九。所贲在下。故为趾为徒行。世俗以失势位为羞。君子以得行谊为荣。
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于所不安。何止一日。须臾不能。如曾子易箦。须要如此。乃安。
朱子曰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
人不能若此者。只为不见实理。实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
朱子曰实理与实见不同。恐记录漏字。愚谓本以人心见处而言。惟实见是非之理。然后为实理。盖理无不实。但见有未实耳。
凡实理。得之于心自别。若耳闻口道者。心实不见。若见得。必不肯安于所不安。人之一身。尽有所不肯为。及至他事。又不然。若士者。虽杀之使为穿窬。必不为。其他事未必然。至如执卷者。莫不知说礼义。又如王公大人。皆能言轩冕外物。及其临利害则不知就义理。却就富贵。如此者。只是说得不实见。及其蹈水火则人皆避之。是实见得。须是有见不善如探汤之心
人苟有朝闻道夕死可矣之志。则不肯一日安于所不安。何止一日。须臾不能。如曾子易箦。须要如此。乃安。
朱子曰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
人不能若此者。只为不见实理。实理者。实见得是。实见得非。
朱子曰实理与实见不同。恐记录漏字。愚谓本以人心见处而言。惟实见是非之理。然后为实理。盖理无不实。但见有未实耳。
凡实理。得之于心自别。若耳闻口道者。心实不见。若见得。必不肯安于所不安。人之一身。尽有所不肯为。及至他事。又不然。若士者。虽杀之使为穿窬。必不为。其他事未必然。至如执卷者。莫不知说礼义。又如王公大人。皆能言轩冕外物。及其临利害则不知就义理。却就富贵。如此者。只是说得不实见。及其蹈水火则人皆避之。是实见得。须是有见不善如探汤之心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0L 页
则自然别。昔曾经伤于虎者。他人语虎则虽三尺童子。皆知虎之可畏。终不似曾经伤者神色慑惧。至诚畏之。是实见得也。
此一节。反覆推明实见之理。最为亲切。学者要亦察理之明。立志之刚。知行并进。豁然有悟。然后所见为实见。充其所见。死生利害。皆不足以移之矣。
得之于心。是谓有德。不待勉强。然学者则须勉强。古人有捐躯陨命者。若不实见得则乌能如此。须是实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故有杀身成仁。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心有实见而后谓之有德。此则不待勉强。学者实见有所未尽。则亦勉而行之可也。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须是诚知义理之乐于利欲。也乃能。(横渠语)
朱子曰人须是读书洞见义理。知得不求富贵只是本分。求着便是罪过。不惟不可有求之之迹。亦不可萌求之之心。愚谓真知义理之可乐。然后富贵不足动其心。
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伊川易传)
此一节。反覆推明实见之理。最为亲切。学者要亦察理之明。立志之刚。知行并进。豁然有悟。然后所见为实见。充其所见。死生利害。皆不足以移之矣。
得之于心。是谓有德。不待勉强。然学者则须勉强。古人有捐躯陨命者。若不实见得则乌能如此。须是实见得生不重于义。生不安于死也。故有杀身成仁。只是成就一个是而已。
心有实见而后谓之有德。此则不待勉强。学者实见有所未尽。则亦勉而行之可也。
人多言安于贫贱。其实只是计穷力屈才短。不能营画耳。若稍动得。恐未肯安之。须是诚知义理之乐于利欲。也乃能。(横渠语)
朱子曰人须是读书洞见义理。知得不求富贵只是本分。求着便是罪过。不惟不可有求之之迹。亦不可萌求之之心。愚谓真知义理之可乐。然后富贵不足动其心。
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也。(伊川易传)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1H 页
心诚则气专。气专则声应。不诚而能应乎。(伊川先生上疏注)大有九三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不克。
传曰三当大有之时。居诸侯之位。有其富盛。必用亨通于天子。谓以其有。为天子之有也。乃人臣之义也。若小人处之则专其富有以为私。不知公已奉上之道。故曰小人不克。(伊川易传)
随之初九。出门而交则有功也。
遁之九三曰。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传曰系恋之私恩。怀小人女子之道也。以畜养臣妾则吉。(九三下乘六二。有系恋之心。则失宜遁之时矣。故有灾厄。然君子用是道。以畜养其臣妾则可以固结其欲遁之心。)然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御下之道。苟所当去。亦不可以系恋而姑息也。)
损之九二曰不损。益之。
传曰不自损其刚贞则能益其上。乃益之也。若失其刚贞而用柔悦。适足以损之而已。世之愚者。有虽无邪心。而惟知竭力顺上之为忠者。盖不知不损益之之义也。
明道先生。与吴师礼论介甫之学错处。谓师礼曰为我尽达诸介甫。我亦未敢自以为是。如有说。愿往复。此天下公理。无彼我。果能明卞。不有益于介甫则必
传曰三当大有之时。居诸侯之位。有其富盛。必用亨通于天子。谓以其有。为天子之有也。乃人臣之义也。若小人处之则专其富有以为私。不知公已奉上之道。故曰小人不克。(伊川易传)
随之初九。出门而交则有功也。
遁之九三曰。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传曰系恋之私恩。怀小人女子之道也。以畜养臣妾则吉。(九三下乘六二。有系恋之心。则失宜遁之时矣。故有灾厄。然君子用是道。以畜养其臣妾则可以固结其欲遁之心。)然君子之待小人。亦不如是也。(御下之道。苟所当去。亦不可以系恋而姑息也。)
损之九二曰不损。益之。
传曰不自损其刚贞则能益其上。乃益之也。若失其刚贞而用柔悦。适足以损之而已。世之愚者。有虽无邪心。而惟知竭力顺上之为忠者。盖不知不损益之之义也。
明道先生。与吴师礼论介甫之学错处。谓师礼曰为我尽达诸介甫。我亦未敢自以为是。如有说。愿往复。此天下公理。无彼我。果能明卞。不有益于介甫则必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1L 页
有益于我。
克勤小物最难。
不忽于小。谨之至也。
伊川先生曰人恶多事。或人悯之。世事虽多。尽是人事。人事不教人做。更责谁做。
人事虽多。皆人所当为者。苟有厌事之意。则应之必不尽其理。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
濂溪先生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
朱子曰气禀刚柔。固阴阳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善恶之分焉。恶者固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中也。
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
朱子曰此以得性之正而言也。然其以和为中。与中庸不合。盖就已发无过不及者而言之。如书所谓允执厥中者也。
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克勤小物最难。
不忽于小。谨之至也。
伊川先生曰人恶多事。或人悯之。世事虽多。尽是人事。人事不教人做。更责谁做。
人事虽多。皆人所当为者。苟有厌事之意。则应之必不尽其理。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天下事。譬如一家。非我为则彼为。非甲为则乙为。
濂溪先生曰刚善为义为直为断。为严毅为干固。恶为猛为隘为强梁。柔善为慈为顺为巽。恶为懦弱为无断为邪佞。
朱子曰气禀刚柔。固阴阳之大分。而其中又各有善恶之分焉。恶者固为非正。而善者亦未必皆得乎中也。
惟中也者。和也。中节也。天下之达道也。圣人之事也。
朱子曰此以得性之正而言也。然其以和为中。与中庸不合。盖就已发无过不及者而言之。如书所谓允执厥中者也。
故圣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2H 页
朱子曰易其恶则刚柔皆善。有严毅慈顺之德。而无强梁懦弱之病矣。至其中则其或为严毅或为慈顺也。又皆中节而无太过不及之偏矣。
人有养。便方定志于学。(近思录本注)
学记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三患○横渠礼记说)
其安其诚其材。皆谓受教者。
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
此言进而不顾其安。徒使人生此节目。盖三患实相因。而然皆凌节躐等。不当其可而施之也。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圣人之教。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馀地。无全牛矣。
此言教人必尽其材。圣人随材施教。各当其可。如庖丁解牛。洞见间隙。无全牛矣。
人之才足以有为。但以其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材。若曰勉率而为之。则岂有由诚哉。
此言使人不由其诚。勉强为之。而无诚意。虽材所可为者。亦不能尽之矣。朱子曰尝见横渠简与人。
人有养。便方定志于学。(近思录本注)
学记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三患○横渠礼记说)
其安其诚其材。皆谓受教者。
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
此言进而不顾其安。徒使人生此节目。盖三患实相因。而然皆凌节躐等。不当其可而施之也。
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圣人之教。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馀地。无全牛矣。
此言教人必尽其材。圣人随材施教。各当其可。如庖丁解牛。洞见间隙。无全牛矣。
人之才足以有为。但以其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材。若曰勉率而为之。则岂有由诚哉。
此言使人不由其诚。勉强为之。而无诚意。虽材所可为者。亦不能尽之矣。朱子曰尝见横渠简与人。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2L 页
谓其子日来诵书不熟。宜教他熟诵。尽其诚与材。
刘质夫曰频复不已。必至迷复。
频复频失而不止。久则玩溺而不能复。必至上九之迷复。
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着他。庄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此言却最是。(明道语)
志乱气昏而天理微。
疑病者。未有事至时。先有疑端在心。周罗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治心者必去其端○伊川语)
周罗。俚语。犹兜揽也。事未至而有好疑喜事之端。则事至之时。有不当疑而疑。不当揽而揽者矣。
孟子言反经。特于乡原之后者。以乡原大者不先立。心中初无作。惟是左右看顺人情。不欲违。一生如此。(横渠孟子说)
经。常也。古今不易之常道也。是是非非。必有定理。而好善恶恶。必有定见。今乡原浮沈頫仰。无所可否。盖其义理不立。中无所主。惟务悦人。以是终身。是乱常之尤者。君子反经则是非昭然。而乡原之伪言伪行。不得以惑之矣。
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横渠正蒙)
刘质夫曰频复不已。必至迷复。
频复频失而不止。久则玩溺而不能复。必至上九之迷复。
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着他。庄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此言却最是。(明道语)
志乱气昏而天理微。
疑病者。未有事至时。先有疑端在心。周罗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治心者必去其端○伊川语)
周罗。俚语。犹兜揽也。事未至而有好疑喜事之端。则事至之时。有不当疑而疑。不当揽而揽者矣。
孟子言反经。特于乡原之后者。以乡原大者不先立。心中初无作。惟是左右看顺人情。不欲违。一生如此。(横渠孟子说)
经。常也。古今不易之常道也。是是非非。必有定理。而好善恶恶。必有定见。今乡原浮沈頫仰。无所可否。盖其义理不立。中无所主。惟务悦人。以是终身。是乱常之尤者。君子反经则是非昭然。而乡原之伪言伪行。不得以惑之矣。
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横渠正蒙)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3H 页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盖阴阳之运。其所以然者道也。体用相因。精粗罔间。不可以有无分。后世异端见道不明。始以道为无。以器为有。有者为幻妄为土苴。无者为玄妙为真空。析有无而二之。皆诸子之陋也。
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通书附录)
孔经父祭文云。公年壮盛。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皆倾。
濂溪先生为南安军司理参军时。程公珦摄通守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也。因与为友。且使其二子受学焉。而程氏遗书有言。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明道学于濂溪者。虽得其大意。然其博求精察。益充其所闻。以抵于成者。尤多自得之功。
知尽性知命。必本于孝悌。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明道行状)
乐记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通乎礼则知万化散殊之迹。通乎乐则穷神化同流之妙。此言明乎天。实本
周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其为政精密严恕。务尽道理。(通书附录)
孔经父祭文云。公年壮盛。玉色金声。从容和毅。一府皆倾。
濂溪先生为南安军司理参军时。程公珦摄通守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也。因与为友。且使其二子受学焉。而程氏遗书有言。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明道学于濂溪者。虽得其大意。然其博求精察。益充其所闻。以抵于成者。尤多自得之功。
知尽性知命。必本于孝悌。穷神知化。由通于礼乐。(明道行状)
乐记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通乎礼则知万化散殊之迹。通乎乐则穷神化同流之妙。此言明乎天。实本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3L 页
于人也。
明道先生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本注六子厚观驴鸣。亦谓如此。)
天地生意。流行发育。惟仁者生生之意。充满胸中。故观之有会于心者。
明道似颜子。伊川似孟子。
横渠先生曰二程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
朱子曰伊川好学论十八时作。明道二十及第。出去做官。一向长进。定性书是二十三时作。是时游山诸诗皆好。
思曰睿。睿作圣。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伊川语)
习坎心亨。(第三卷横渠语)
存养实贯乎知行。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极也。(横渠语)
撙。趋也。谓趋就乎节约也。
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此先立其大者。
易有太极。
夫子所谓无体之易。
明道先生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去。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本注六子厚观驴鸣。亦谓如此。)
天地生意。流行发育。惟仁者生生之意。充满胸中。故观之有会于心者。
明道似颜子。伊川似孟子。
横渠先生曰二程从十四五时。便脱然欲学圣人。
朱子曰伊川好学论十八时作。明道二十及第。出去做官。一向长进。定性书是二十三时作。是时游山诸诗皆好。
思曰睿。睿作圣。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伊川语)
习坎心亨。(第三卷横渠语)
存养实贯乎知行。
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极也。(横渠语)
撙。趋也。谓趋就乎节约也。
知性善以忠信为本。此先立其大者。
易有太极。
夫子所谓无体之易。
久堂先生集卷之十七 第 384H 页
无极而太极。
盖亦言其无体之易而有至极之理。或以为周子妄加者。谬也。
未知道者。如醉人。方其醉时。无所不至。及其醒也。莫不愧耻。人之未知学者。自视以为无缺。及既知学。反思前日所为则骇且惧矣。(伊川语)
盖亦言其无体之易而有至极之理。或以为周子妄加者。谬也。
未知道者。如醉人。方其醉时。无所不至。及其醒也。莫不愧耻。人之未知学者。自视以为无缺。及既知学。反思前日所为则骇且惧矣。(伊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