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x 页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题跋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8H 页
题俞(命岳)(梦相)金刚录后
金刚我国之山也。然称难见。既见。又称难诗。所言来远矣。今人始闻金刚有瑰奇壮幻之观。则莫不以大心倾之。又莫不以大事营之。故即事鲜办。盖自生其难而未必金刚之为难。仅乃一得造焉。则以彼动摇之心。卒当不暇之接。目将莹焉。口将胠焉。气且瞀焉。意且阏焉。求所以敌其雄奇而竟未能奇。则益枵然而归矣。斯所谓神之不胜也。余故于金刚游者再矣。诗则无一焉。岂壮于举趾而弱于骋口者耶。亦居乎二难而得其半矣。方其登天逸濯万瀑。泓峥乎有盈耳目。自喻适志。至白首不可朽。今而未十年。而暧然者过半矣。况且愁忧悲哀之荐。与衰并至。东略之不知。则尤悔无记久明远者。如少文所为娱老。而亦无奈何。岂不为至今大恨。而乃者得俞,李二君所酬唱金刚者而读之。漻然若川之出谷也。勃然若云之兴岫也。遵势而去。初未见求工之迹。而即其沦涟庆霱之文。鲜不与境妙合。俄窥其中磊磊乎天骨磈砢。绝一尘焉。寔可谓大称金刚矣。嗟乎壮矣。且二子始为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8L 页
是役也。决策于一曙行。不以饘橐随身。人皆笑其易举。而然其自为。则特以金刚为跬步一拳大。而未见其在天也。神之欲行。身随以凌历搜躐之且尽。其诗之壮。焉得不若此。余于是乎乃知金刚非不可诗之物也。异日者如获成三之游。则庶几贾子之勇。驱除向之为难。而独恐此诗之后。其幽蕴之见遗。无甚剩焉。余又将蒿目愁吟。求脱乎二子之外而莫之能焉。始乃为三见金刚而徒归者矣。向也之难金刚而已耳。今而后。二子之见难于我。又甚于金刚。吾之畏可谓无穷。而然二子之难。人孰不谓哉。
泽斋遗唾跋
呜呼。此吾亡弟之碎金也。寂寥如此。而不忍遗弃者。诚不忍其志之湮晦也。呜呼。吾弟之于诗。其殆用志不分者乎。平日所资乎埙篪尚浅。乃其钻透而自得者为深。而既知风雅之事有所源来。则慨然于大东之无诗。而落落乎有以自振黄钟瓦缶之别。尝以此扼腕而号于众也。至其扬搉之精诣绝穷微。则世所谓一切名家在所姑舍。方将揽辔直上。绝迹千里。而独不知其无年之为不可。呜呼。所可惜者。岂非其志也欤。今玆箧衍之留。未足为邓林一芽。而乃二三同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9H 页
门。谋所以印布。来强乎余。彼岂以是为果能寿吾弟也。良以悲生平之志切于不朽而卒之未遂焉耳。嗟乎。知吾弟者。实二三子也。然而使吾弟而知此。则长逝者魂魄。必且自视缺然。是其志量之难足。自生平固有然者矣。在今吾与二三子之寄悼于无穷者。舍是则无焉。抑亦有世之大雅借寓目焉。迹其步骤而曰。为汗血之驭。则是固不朽之也。呜呼。余何忍禁而不为也。
题吴忠烈公遗帖后
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其人矣。又不可不诵其诗读其书也。余以先祖清阴公后于南汉事。忼慨有源。爰及吴忠烈公之伦。盖尝壮其节而论其世曰。吾先祖之所与为三仁者乎。中心慨慕。思求其精神所在以挹耿光。则未知其文字之存否。为郁郁。乃者公之孙遂一氏辄先以遗帖见示曰。以子为清阴孙也。余则急手擎读。如渴得饮。阅未终篇。则泪迸而眦几裂也。呜呼。公之著述。诚亦少矣。南汉以前。文有儿时讨虏书与立朝斥和疏两篇。南汉以后。诗有沈阳道中寄家四篇。而公之始末。于此尽矣。若论其词源笔势。则并其他杂诗文。莫不英发遒迈气为之主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09L 页
耳。夫其壮浪金石之声。决裂雷风之势。望之而人竦其发。徐就而反复焉。毋论其大义所在。虽寻常言句。一皆直截明亮。如劲松之不蔓。光日之无氛。不如是。其何以见刚肠烈肝之所流出哉。终之所成立。自其所以乃者欤。世多以人伦文鉴为两段事。故邪正刚懦之辨。与工拙高下之评。泾渭不互明。盍亦求一于辞气心术之串哉。闻其人曰刚正。而考之于言。多如右矣。且就其所谓高且工者。而乃或绵丽而少骨。优游而不断。若是者其可与立乎。其文则然。其人可知。其人可知。亦不待论其世而可掩其书也。况又有厚颜簧言。摇舌笔尖。务以作弄态色媚人。人亦被其幻眩。往往悦其腴而忘其膻者有矣。而君子则否。呜呼。今之读公文者。其亦以彼相形之哉。余以无状后生。文又至拙。而令孙之勤属。未忍以遗帖虚还也。敢辄以寂寥句语。申其慨慕之素。而于公寄家四篇。感泪尤滋。故遂为遍步其韵云尔。
蛰窝遗稿跋
呜呼。仁甫之志大矣。天人性命之际。古今王霸之别。学问诚明之致。乃其所存所急。而寻常于閒言语。有所未暇。不惟不屑为也。道充然后必将有蔼然仁义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0H 页
之发。而奄其死矣。文与质两无著焉。身后事可谓没没矣。仁甫自幼玄通。遇物善思。使之为钩深致远之学。乃为不枉其才分。而始之欲以诗鸣。实为吾卓尔所鼓发。盖相与铿锵磨切。有事于重泽之社。不寂寥也。其为诗。仁甫周于思致。卓尔长于气格。而若论其志想。则并欲凌高厉远。以期夫炳烺长夜。是则同焉。噫。卓尔而不幸。仁甫之风味可知。孰为为之。孰令听之。因其断弦之感。遂有改轨之图。况其神明意用。初不欲局于艺者乎。方且谢华文苑。玩心高明。以进乎所谓太上者。而天又重其不幸焉。其重者志业未究。其轻者咳唾堇遗。惟此若干收裒。行之而使览焉者。谓可以尽仁甫。弃之而使悼焉者。无所像夫仁甫。此吾与俞,鱼两君。久所商量。而毕竟归于印行。则乃我辈之情胜。非所以待仁甫也。仁甫之生。后卓尔一年。其死则后十年焉。其尝悼卓尔也。则恨不十年之假。而怜其遗稿之小曰。茫茫万世。孰论其志。其语绝悲痛矣。而曾不料其竟为自道也。今以两稿对较。则其多少亦无甚焉。仁甫之十年所进。其浅深阔狭。又孰知之哉。仁甫居恒孤廓。多悽苦之悰。其辞之出。又多以倦应。神不俱来。故丰丽之藻。每似未饶。而渊博之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0L 页
蕴。又若爱而不出。即文而论。不啻不如其人也。然其中书有韩苏辨。诗则管云诸咏。其开阖吞吐。稍见其思致所在。敢告览者其披拣焉可也。崇祯纪元后七十三年庚辰仲春。从舅三渊子题。
题李一源海岳图后
  金城披襟亭
枫岳出入之滨。何可无此亭哉。翠樾澄川。好风有自。凡其流憩而荫映者。太半是逸士韵衲。则披襟而当之。岂太守之所可私也哉。
  通沟暮雨
峡江清驶。参错以疏树欹石。白雨一边。烟店微茫。历历唤渡。岂枫岳寻仙之驭耶。
  断发岭望金刚山
姑射冰雪之容。能使神尧丧天下。登玆岭而断其发。亦奚异是哉。
  长安寺
祗园布金之广。梵殿参云之杰。总为一桥所压。其飞虹偃月之势。危乎人在半空。王乔之所控鹤。应真之所飞锡。其皆由是而出入矣。
  正阳寺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1H 页
楼拓敞轩。台挺高杉。若有拱向而不见其处。阿堵中可想其无限奇观。丹青所苦心。其在此乎。
  碧霞潭
金台之耸。普德之悬。其间太峻隘。仅通杖屦。若使朱子品题。得无与越水闽山等贬乎。碧霞始快意。众香之倒影尤奇。斯亦难得也已。
  金刚内山总图
山分内外。一以神秀。一以宏博。合之为万玉圃窟。大抵远观胜近观。再游胜始游。所以回翔往复。乃至六七度理筇者。如此翁是已。
  
佛顶台望十二瀑
观瀑之快。不如隐身而梯空迥立。犹有石梁韵致。鹤巢欹矣。松摧朽骨。四仙消息。搔首问青天可矣。
  百川桥出山
送者僧以舆返。候者马向溪嘶。桥东桥西。其虎溪鲸海之畛乎。兴有馀驮。诗未盈囊。仙仙乎十洲在前矣。
  海山亭
天下壮观。人知有岳阳楼也。然因其所小而小之。则洞庭为蹄涔。君山为培塿耳。独不见夫屏障蓬莱。轩槛扶桑。灏气所输纳。亭浮万象之表乎。不恨生东国。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1L 页
赖有此亭矣夫。
  三日湖
六六峰外。十洲淼矣。潋滟平湖。宛在中央。此四仙亭之为妙也。游三日不厌。留六字不灭。岂凡情可容题品。
  高城门岩观日出
金鸡唱耶。人上高顶。目力所及。红涨万顷。迢迢其望。杲杲犹迟。幻轮频呈。翔阳始跻。陆离上下之际。变态在玆矣。
  瓮迁
大略侧岸瓮立。如截刚铁。疏凿所未施。石栈萦线。人行凛凛。雪浪荡过马腹。亦傍海之伟观也。
  通川门岩
海滨故多奇石。独此劲瘦嵌空。戴松而对峙。一何苍峭。飒飒风帆之过。骑驴者兴亦活矣。
  丛石亭
横竖欹整。石皆六棱。何法象也。意者太阴玄精。流注于巨鳌之背而为此倚薄乎。付之溟涬可矣。四柱屹然。鲸涛所莫撼。劣哉砥柱之捍河也。
  侍中台中秋泛月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2H 页
溶溶漾漾。藏湖于浅山之内。其胜于轩豁呈露者多矣。台之得势。真于中秋玩月为宜。船如鸦轧。人如吟啸。来往南北垞之间。画哉画哉。
  龙贡寺洞口
云木苍苍。涧道多曲折。意有佳寺而不知所从入。窅哉。
  入山图
昔苏老泉率二子东游。留名于所过山川。阔焉千古。乃有此竞爽耶。试看其舆马联翩。鹤发松迈。杖及于飞虹桥上。奇哉奇哉。堪画堪画。彩服之傍。挟一虎头。盖有意思。斯固露顶翁之弄影自奇者耶。
  禾积渊
巉岩其屹。栖鹘之壁。湾环其黑。伏龙之泽。伟哉造化。融结费力。祷旱则应。云辄触石。东州之原。秋稼山积。
  三釜渊
巨壁玄潭。三级成瀑。龙蛰于下。士栖于上。庶同其德。而终窃其号而已耶。
  花江柏田
松耶柏耶。郁然成林。来往其下。自为古今。陈陶之事。有慨于心。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2L 页
花江县斋
鹤啄讼庭。凫泳官池。阒然槐柳之荫。帘阁若无人。非勾漏则旌阳。盖仙吏所在也。
  唐浦观鱼
莽苍陂陀间。烟户渔浦之点缀。如许小铺叙。乃与枫岳同帖耶。楂梨橘柚。取其各有味亦可。
  舍人岩
谷云釜渊之侧。自谓杖鞋殆遍。而犹漏此境耶。窈然烟霞之窟中。作雷雪久矣。犹存舍人之号。发其悭而摸其胜。今之康乐。在花江矣。
  
水泰寺洞口
密林重霭。遮掩琳宫。可知是夏月景象。而如将幻入雪天。皓然薝葍林也。则乍洒粉沈而就矣。更著一叟与懒残对炉试一喝。百渊洞主胡为乎五圣山中。
  亭子渊
丹青善幻。固能摸奇称真。而亦或转丑为妍。按图而澄潭翠壁。安知非乌石黄流乎。且取游目意足。不须问某丘某亭也。
  谷云笼水亭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此先生所尝爱诵。而自家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3H 页
冥寂之意。殆与希夷同梦矣。至于笼水之建。则又将以喧遣喧。盖各有妙理焉。后之来游者。其亦会么。
  松风亭
华阴岩洞之贲。极于松风亭而无加矣。快哉架虚。无与同赏矣。此先生之所尝欣慨。而不敏者永抱恨焉。自今以往。日供洒扫于轩槛。庶乎蹑清尘而承下风矣。
  叠石台
谷云九曲。此为源头。水鸣锵然。石如重璧。自花溪溯洄而上凡十馀里。先生之杖屦未尝示疲矣。
  
七仙洞
九曲之中。何所不蕴。而犹视七仙为外府者。岂不以各擅其胜。难为长弟而然耶。继述有责。吾将作亭于其间。
蕉窗集跋
余族弟盛后仲裕一生攻诗。以蕉窗名于世。蕉窗诗凡累千首。余汰十而存一矣。其胤时敏又要余跋其尾。督至百回而不怠。余虽欲终默得乎。蕉窗于诗可谓癖矣。自七情之郁于中。以至四时推敚。景色物态之相代乎前。凡所感会者。皆于诗发之矣。就所居窄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3L 页
院小庭。种莲盆池。环以绿莎翠篁。杂英众药。与之纷葩。宛有云林幽致。此又吟哦之所取料也。客至。毋问老少疏密。辄嘻笑扫榻以迎之曰。子欲诗乎。遒以授简。助以呼杯。烂漫其酬唱。洪君道长。乃其居右者也。又与伯氏佚老堂埙篪络绎。以此乐而忘老。夫六十光阴。不为少矣。而太半以诗为日。不如是则何以谓之癖哉。君之才格。实胚胎于月沙公家。所自来者华敏也。尝以此战艺场屋。蔚有声誉矣。及其磨砻日久。推敲功深。又不欲以华敏自安也。其于声病逆顺之势。殆锱铢不苟。则言情款密。使事惬当。骈俪称而呼吸调。庶几乎达变识次。余尝评之曰。诗而至此。可谓老鍊矣。更进一步。知有所谓玲珑透彻。如水月镜花者乎。从事夫选古唐律。图所以空色相而脱言诠则几矣。君固点头焉。而堂奥既固更张为难。又所共笔砚者。例多誇多斗靡。与相薰染。虽余与道长逢场所誇示。亦不免排比勾回。而无复正始之唤发。亦安能转君津筏而超登彼岸乎。此则分谤焉可矣。及君之殁。删定遗稿。权在余手。汰削似太苛。看时敏色。颇似顼顼。以生推死。岂亦有未契者乎。畴昔四友之堂。剪烛促膝。阅君篇什。一一评摘。其某律胜某绝劣。彼可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4H 页
去而此可入。君或怫然拒之。旋又欣纳曰是了是了。栩栩其鼻卢胡而笑。以是为快适。实平素之事。今虽幽明阂矣。其必有冥亮。以余不广收。为执夫水月镜花之旧案而依然欣纳焉。则庶乎太苛之吾免。于是抚卷欷歔。继之以潸涕矣。
尹玄洲三绝帖跋
士趋之蹉乎乡原。朝论之乖乎调停。忧之者孟朱子也。今之士大夫鲜能讲此。则世道之日卑可知。若乃处乎盛际而睹微发慨。若恫之在己。谆谆乎家人父子间者。非哲识而能之乎。孙婿尹万东。以厥祖文穆公手迹示余。意盖如右。而纵横奋翰。老筠劲松如也。敛衽读之。实激懦衷。阅至下端。联著以自笔诗画及唐绝数首。都为一帖。以见公本末华实之该。其亦盛矣。然在后人可不知所择乎。唐有郑虔。宋有松雪。咸擅三绝而见唾乎千古者。未能如公先讲第一义故也。岁丙申。安东金昌翕谨跋。
题洪道陈(重畴)所藏韩石峰书帖后
神宗皇帝于我朝鲜。有再造罔极之恩。盖尝以一纸诏书。宣谕于本国君臣者。委曲费 圣虑。呜呼至矣。朝鲜有善书者韩濩。乃于兵戈飘转中。誊留一本。传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4L 页
与子孙。自以甚得意也。濩书见称于中州。王弇州至比之老猊决石渴骥奔泉。以此笔写此诏。若有所使为者。允矣天下之宝。为道陈所有。道陈其珍藏之。勿遽示人。一为悬揭乎大报坛上可矣。崇祯纪元后八十九年丙申七月既。陪臣金昌翕拜手书。
题郑长源(荐)所藏尤庵书帖后
郑友长源。童侍尤翁于华阳。愿得手迹。以九思四勿为请。犹厥祖松江公之于听松也。尤翁欣然挥洒以与之。长源藏弆以为宝者四十馀年。慕至必展。展必怆涕。甚矣。其尚德也。尤翁之笔固奇矣。然非取其艺。惟德翳物。自其慕者而言之。盖如此。方尤翁之山斗望全也。沓然趋附。望其德辉。在野满野。在都满都。一睹为快。如见大圣于泗州。及得其赫蹄片墨。则詑以为荣。有未入手。或争割其纸而去。由是尤翁之笔与其碑板。遍走四裔而殆家家有也。一朝时移势变。拳踢加于尊讳。昔之珍藏以千金者。今将投诸水火而不欲久于世也。然则长源之笃于所好。藏之愈固。岂不难哉。盖长源之先君子太白山人。悦服尤翁。若季通之于晦庵。韵味攸同。相命以采薇高顶而超乎尘世之表。及悼其不幸。尤翁之视长源以仲默固也。惟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5H 页
此四十馀字。等閒看来。似寻常授受。而安知非单传密符。不同夫虞书箕畴之托乎。长源勉旃。思所以承当至意。毋徒毫楮之摩挲焉可矣。
题玄参奉所藏先人简牍后
右先人简牍凡四十馀纸。并仲父二简。留在竹林亭者。自其胤钦甫妆䌙为帖。至孙守中。保守惟勤。己巳后二十九年。不肖孤昌翕重到亭中抆血而披之览讫谓守中曰。呜呼。宾主千里。缱绻相与之厚。祖孙三世。珍藏毋怠之善。都见于此矣。尚何更著语哉。
题先人诗帖后
先人平日。罕为临池之戏。至于自写其诗文。精楷如此帖者。虽子孙未之有得也。子孙之所未得而他人有之。岂不贵哉。始则求之之勤。终焉守之之固。是其所用意。足见贯沧桑而超劫火矣。寻常岁寒之托。岂足为喻哉。
题朴彝仲遗稿后
湖南之朗州。其山曰月出。山下有鸠林巨村。实人士之渊薮。其中有秀民。曰朴君弼宪。小名特达。字彝仲。好学而文。不幸早夭矣。昔岁乙卯余随家大人。窜居于鸠林。与彝仲家接邻。彝仲父吉夫氏。固余朝夕追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5L 页
随。而彝仲与我季卓尔同龄同队。嬉戏上下。或携到我内室。观其秀目哆口。气度轩豁。余呼以特达谓有步骤。可一日千里也。北还十馀年。不复接面。而间遇南士。多称其学进才达。隐然竹箭之声。其价日高。而俄闻其暴折。则余实悼惜。窃怪夫月岳炳灵。若是其促促也。彝仲既无年。又无嗣子。一女为李氏妇者。怀其遗稿而之京。泣诉于厥宗士宾甫。要余一言以发挥。余辞之不忍。试阅其稿。诗文并六十馀首。自其句语蔚有古意。文则简健善往复。虽驰骤横轶而自合于范度。往往杰思妙解。令人心醉。至论太极。其分合道器在毫忽间者。虽老师宿儒。例不免逡巡含糊。而方且恣意剖判。有若利斧斫去。实有开阖精神。确然为名理。如非学邃识透。笔力均称。则其何能若是哉。余读至此。不觉敛衽。重为之嗟惜。又复释然发笑曰。人生于世。一言之几乎道难矣。寿如彭祖。贵如赵孟。自志士论之。亦不欲以彼易此。则彝仲虽无年。一措大足可自得于泉下。而悼彝仲者。亦可以忘悲矣。彝仲尝受知于林沧溪德涵。于其没也。跋其卷尾。深致嗟悼之意。硕儒一言。足令不朽。亦何待余之赘辞。而窃亦有畴昔之感。方彝仲与吾季翱翔乎月岳之下。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6H 页
炯若双璧。两家之所冀待。岂有既哉。卒之俱从短运。生死略先后。而身后所遗。只一卷稿耳。论其可哀。又可同传。是固不容忘言。而又无奈令女诚孝与士宾意气之俱至。前后督文。百十造不怠。其不可以更因循矣。遂忘拙而叙之。余怀则殚。亦何能增益于沧溪数言外哉。
题 肃庙御制伯氏画像赞后
此乃臣伯兄昌集像赞也。癸巳夏。 肃宗大王命画师秦再奚写真以赐。越七年庚子六月。 仙驭上宾。于是 大妣命下 御制诗文若干而此篇在焉。呜呼。 宠命绘像。事既旷绝。而烂然 奎藻。赞以惟肖。自色笑毛发。以至难描之心。而并被发挥。是将使数尺绢素。重于九鼎大吕。猗欤盛哉。古未有也。彼麟阁颂美。出自词臣之手。未闻以云汉贲之。则知其不足珍也矣。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说
  
殪獍说
余自外归。则庭有悬焉。问谁获焉。则奴举金从傍对曰。小人刈茅于谷。适是兽乘至。迎而击之。殪其一。请待他日尽刘之。余闻之色动。即其皮而坐之。顾谓家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6L 页
人曰。是所谓獍也。与枭齐恶。枭食母。獍食父。枭昼伏夜行。獍昼夜行。是皆凶沴所钟。而天理之所不宜有者也。余尝有疑于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矣。夫以其纯粹至善。而及至所化育也。蛇蝎产焉。虎豹育焉。犹以为不足。又生枭与獍也。害其敌以及其父母。胡可使一日有也。天道至仁。是亦不可以已乎。余于是乎有憾。然闻黄帝之为君也。山川祀事。尽用此肉。要以绝种于天下。是其为心。殆贤于天矣。抑天之初意。主于生生。鼓摩荡轧。自其橐籥难住。游气之所纷糅。不觉混善恶而并生焉。既而患其难处也。辄以整领之权。畀诸君牧。使之区处。黄帝知化图。所以善继述。而力不能举化源而洗发也。于是不得已于斯举。然其诛恶之法。万世赫然。舜之烈山泽。周公之驱猛兽。由此其选也。此义不讲。今则久矣。凶毒如此类纵横于世。卵育其子孙而莫之禁焉。罗罟刃挺则反及于麟凤。呜呼。何其戾也。举金在奴辈。最愚騃。愚乃近真。故知可杀而杀之。初不以机巧设心。所以得黄帝之心。有谓彼其兽狡捷难捕。捕之或反噬。且焉得以尽诛之。此与于凶逆之甚者也。于是以黄帝命。赏举金一大白。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7H 页
寤斋说
阴阳开阖之理。合天人而一者也。天不能常昼而无夜。故人不可常动而无息。于是因其冥昭之限。裁为兴寝之节。易之则怪。壹之则病。君子之向晦入息。其取义于泽雷者然矣。余友赵定而独得不睡之疾。年久不瘳。自述其耿耿苦状。不可胜听。余则戏呼以寤斋先生。将作一说以解之。久未成也。前后面恳与书督。不知几阅岁而愈不懈。则甚矣。吾文之淹。而定而之久于寤也。盖余于定而之疾。始则闷焉。中则疑焉。终以为大喜焉。原定而之言。病似在甲戌年间。荐遭其内外钜创。与同气零落。凡六七丧。毋论其摧剥。乾肝焦肺。所埤益于一身。若含敛葬祭之忧。竭神拮据诚。亦不遑于息。斯其疾祟之。或有根柢。而俄又丧其贤配。情挚故悼深。固所谓鳏也。宜其疾之转甚也。余与定而情同骨肉。骨肉有疾。可不谓闷乎。按医书曰。过三更不睡。则血不归心。夫一宵之失。犹令面黄而神荒儳焉。如不终日。今定而之寤。阅几年矣。况其所历仕。皆剧邑闹曹。众所谓白日欲睡者。独能刃有馀地。案无留牍。以其间谈谐与吟哦迭作。一日累十篇词源洋溢。观其色。两颧渥然。须鬓郁郁漆黑。曾谓数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7L 页
十年血不归心者。能若是乎。于是亲友间。颇疑其寤之诈。往往腾嘲。余窃叹定而言不见信。是何人情之太薄。而然以其形證之相左也。虽余之笃于相怜。而犹未洞然于斯。虽谓之有疑可也。然更思之。大有不然者。夫无能而衒以能。不才而矜其才。固有得誉之利也。病非好物。亦焉用以无为有哉。然则定而之寤。寤则寤矣。殆天之奉以美疢。使进乎长惺惺之域也。夫以昼夜冥昭与动息寤寐。对而言之。谓不可有阳而无阴者然矣。若以天理人欲大有分界。而判之以阴阳。则君子之体道。固欲昭昭者之胜冥冥也。故虽在其居常动息之间。而不厌阳分之占多。亦有妙义。诗不云乎。明发不寐。有怀二人。若昧爽丕显。坐而待朝。成汤之所以日跻也。思兼三王。夜以继日。周公之所以夕惕也。凡此皆唤醒此心。不为昏气所乘。要见其赫然明命。常在目前。所寤者在乎道义。而盖亦阳明之助为多。夫人难清者气。易倦者志。志被气诱。便至颓然。以故提撕之费力。偏在于终日动作之馀疢。如定而其殆邻于昭旷乎。何其久执而神愈王也。今万室瞌睡。一人推枕。独占乎无限夜气。顾视其榻外众鼾昏冥罔两。唤不应搅不转。无异于沉沦鬼趣。则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8H 页
便生悲闷之意。益见独觉之为尊。此亦寤斋翁之超然处。试更转眼而大观之。千古名利之场。作一黑坑。多少英雄。大抵迷倒乎其中。徇于得丧而不知有廉耻。蔽于利害而不知有仁义。唤亦不应。搅亦不转。其为醉生梦死。真有可悲者。夫惟大觉。可以免此。如定而之寤。亦可谓多占阳分矣。一夕之积。以至十年。将至于百年矣。犹有未达者。耿耿与惺惺之间耳。果能因明而遂明之。转其气血之寤。为是道义之觉。则所谓万世大圣。与为朝暮遇者。其在是矣。余之为定而喜也。不亦大乎。壬辰仲春日。永矢庵独寐翁述。
论智字说
云峰之所引朱子之说。朱子本以训知。非训智也。训智自云峰始。而其失有两重焉。道器之有上下。而降体为用。固不可也。于其用之中。定理与明觉。经纬有别。而又复浑而一之。毕竟以觉为性。则上下与经纬。其分俱紊焉。然究其所差于眇忽。则经纬之先错。而上下随堕矣。农岩于此。悯其心性之混。不得已于析言之曰。智是五性之一。知是一心之用。是盖道器二物之辨。非五性间架之争也。若以间架言之。则五性之中。智则主知。无可疑虑。农岩亦尝说智者别之理。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8L 页
别之于知十与二五之间耳。曷尝有智不管知之意乎。合体用通理事而言之。不惑之谓智。分明见得之谓智。固已见之献陵也。智不管知。何管之有。然则知有两般乎。曰然。心也者。妙性情而为言者也。寂然而含具五性。感通而运出四端。皆心之为也。而其知觉之妙。虚圆无迹。乃疑于性。心性之难分也久矣。然其实则心乃气之精爽。寻其为何气则又属诸火。此其所以光明发散。靡不照烛。而五性之流行。待是而显焉。譬如七曜之纬天。天度以之昭著。又如人之出入以烛。烛举而路陌随分。若其本然之条理。各具之苗脉。则非待是而始有也。且如仁之理。发而为恻隐。恻隐非觉则不能。而觉非恻隐也。礼之理。发而为恭敬。恭敬非觉则不能。而觉非恭敬也。义之理。发而为羞恶。羞恶非觉则不能。而觉非羞恶也。智之理。发而为是非。是非非觉则不能。而觉非是非也。盖五性之用。乘乎一觉者。自恻隐以至是非。而知是知非。其称亦知。则以知乘知。易为混并者势也。然其浑融之中。各有所还。炳然灵妙者。还于心之用。判然贞固者。还于智之用。心性情分合之妙。正在于此。盖由心之有未发已发而性情分焉。即知之有炳然判然而心情析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9H 页
焉。性情之分也则其势一串。心情之判也则势有横直。然则性情之界。上下也。非经纬也。心情之际。经纬也。非上下也。性情之分。言之似易。而心情之析。勘得较难。惟朱子分明劈画曰。所以是非者性也。知是非而是非之者情也。觉其为是非者心也。夫知是非而是非之者。所以是非者之仍也。其辞则直而条理之意存焉。觉其为是非者。所以是非者之即也。其辞则急而敏妙之味形焉。即此两下对说。而经纬之势。几乎八字打开矣。然又错而言之。则知是情之知也。觉是心之觉也。而知觉之称。例属乎心者。以其有照力也。知是非。情之是非也。觉是非。心之是非也。而是非之极。必归乎情者。以其有定体也。故有真是真非。而未尝或易其则者。有能是能非而未可一任其灵者。此炳然判然者名之所以对立。而虽谓之曰知有两般。亦无不可。若农岩所谓知者。可知其非所谓判然也。对其为神明妙宰之说者曰。是乃一心之用。语势则然。彼昭昭灵灵者。虽已还诸心矣。智之直绪。自有亭亭当当者存焉。知在乎斯。不至忧智无所管也。虽然。之二者。亦岂截然哉。盖尝经纬周旋而成就知之事焉。合而观之。一知而已矣。析之精而详正其名。合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19L 页
之该而通论其事。亦不妨为一而二二而一也。然则炳然与判然。合为知矣。既合焉。何以拣其各一体段乎。曰是固难言。求之于彷佛而已。若在开眼察物之际。邂逅鸢天游而鱼渊跃。瞥然触机。心影炯发。恍乎其朗悟。此之谓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而心之为才。可用于是非者。灵且妙如此。至于上下之位。飞跃之品。在物其历历。而自我而上之下之。飞之跃之。又上下而飞跃之。又上不是下。飞不是跃。又上下自是上下。飞跃自是飞跃。种种差别。判然于指顾间者。自令头有俯仰。眼出皂白。有不容混且易焉。此则是非之天。确乎其真者也。因其路陌分张。宛见智体呈露。庶几于此。觑著其直下端绪乎。是其一乘一运。泯然无际。而犹有体段之可别者。形比而互见如此。亦观其相为周旋也。判然者固不能暂卸炳然。而炳然之行。或不能尽如其矩。以其太灵也。盖炳然之妙。以照为能。故称之则曰明。判然之实。以定为则。故称之则曰贞。贞者智之本色也。物至而知。事过而藏。今日之藏。又为明日之知。知仁知礼知义。乃其所藏之该者也。是以三端之发。智未尝不为之先焉。物待是而定准。事得是而成干。若是而称其贞固。知其方来。藏其既往。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0H 页
若是而称其有终始万物之象焉。盖自别之理。降本流末而决然是非之派别。自是非之端。摄用归体而渊然退藏于一源。自是坎流冬藏之符。其不可与炳然灵妙者。烂漫于火之属也晢矣。原其二用之界。间不容毫。而亦既微细剔刮。其判也可使为一南一北。良以缝罅之可寻。意味之有别也。易大传所谓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吾欲以取譬心智二用。周子所谓无极之真。发知之神。吾欲以取释心性二体。今之论者颇不如此。大抵有见乎圆而神。而未见乎方以知。徒知灵妙之为知。而不知贞固之为知。始则舍贞固而取灵妙。所以论其用者。心也非智也。终乃以神明之称。猥加冲漠之尊。所以形其体者。心也非性也。性则冲漠而已。曷尝有许多事乎。夫既以神明妙宰。举归之智。则智之为物。间架则虚而作用甚实。所谓心者。亦让其伎俩。无复有管矣。然则所谓该贮此智。运用此知。只是徒举成文耳。岂有实著落乎。始忧于智无所主。终令心也反失其所管。亦见其未安也。从而为骑墙之说曰。智神明。心亦神明。则不亦杂乎。若夫邵子所谓心为太极。自有意思。万物各一太极。而欲观其全。则独存乎人。人之百骸七窍。莫非太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0L 页
极。而欲观其全。则独存乎方寸神明。是之谓心为太极。盖万理总会之谓耳。实匪谓心即太极也。果是心即太极。则邵子又岂有郛郭之说乎。漫引其辞而不覈其旨。此道器之所以未别者也。所谓知仁知礼者。不过谓判然之发焉而知斯二者耳。知是能二者。是所而已。冲漠体上。曷尝有能知来。至于以理实理。是殆见四块之物。磊磈其间。又以一块倚薄之也。非所以语夫浑然一真也。一真而诸理自实。以之者谁。而谁受其以者耶。夫著于言诠。随语生解。此体用之所以未别者也。所谓称智为神通明哲之类。多是说智人智事耳。未必对心而形容智体也。以此證性之为神明。神明之可混于冲漠。何以异于见仁民仁妻子之说。听莹于程子所云仁是性孝悌是用也。精粗总别。语各有势。而今一之。此理事之所以未别者也。盖道器不别。则有精爽与无声臭杂矣。体用不别。则有运用与无造作乱矣。理事不别。则论德行与论性情累矣。凡此差失。可论甚多。而要之神明二字为祟于初。而转辗至此尔。朱子曰。性是太极。心是阴阳。又尝曰。所以是非者性也。知是非而是非之者情也。觉其为是非者心也。此等训释。于心性情界分。最为昭晢。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1H 页
欲辨朔南者。须于此端确认定而后。庶有归著。如云峰之说。无论说病与见差。自不免为迷错经纬搅翻层位。而救之者又拖合泥水。胥溺于心性一合坑子。不曾回看大体。而东边拾得一智字知字。西边掇得一神字明字。所为凑合而弥缝之。毕竟无补于点铁成金。而其于道理大处。漫境界而伤体面。不为些少。岂不惜哉。且智者。心之神明。妙众理而宰万物。总其言而求其意味曰当于心乎。当于性乎。知者。一心之用。亦寻其语势曰其炳然者乎。其判然者乎。如是则可也。
后天图说
后天之图。何为者耶。自古治方术者。能用其法而不得其解。自朱子亦未免听莹。其答袁机仲书。极论先天之妙。发挥无馀。独于此图。以为尝究其理而未得其说云。若是则在后学。只当阙之。不宜穿凿。而抑尝因邵子之说乾坤坎离所尝交济者而反复细绎。粗得可通之一说。乾坤之交也。再转而乾就西北。坤就西南。坎离之交也。再转而离交乾宫。坎交坤位。巽艮之转而移交震兑之位者。巽之反兑故也。艮之反震故也。离者火也。火则炎上。故其变在上。坎者水也。水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1L 页
则润下。故其变在下。坎离之交也。以离之上爻。博坎之下爻。离为震而坎为泽。盖相摩而成者也。故乾坤之于巽艮。夺位者也。坎离之于乾坤。代位者也。兑震之为巽艮。翻身者也。坎离之为震兑。换面者也。如是释来。其所转变。似有根由而安顿。一皆得所。未知文王本旨。果皆如此。而使邵朱子见之。不呵其杜撰乎否。
 记昔己未冬。余在三渊之上。始读启蒙。略费旬月工夫。既无师授。全然卤莽。偶于此一款。窥其彷佛。为说如右。伊后三十馀年。置不复思者久矣。时复䌷绎。则未有他说可以易此。今者诸贤方讲此图。有所质难。自顾这些活计外。无他可应。又安可閟而不呈。以避弹驳。若琉璃瓶子乎。一笑。
落齿说
岁戊戌。余年六十六矣。板齿一个无故脱落。便觉唇颓语讹。面势歪蹙。揽镜视之。骇若别人。殆欲汪然出涕。更细思之。人自堕地。以至耆老。其间修促。固多节次矣。孩而死则齿未生也。六七岁而死则齿未龀也。八岁以及乎六七十而死则龀而后也。更至耄期以外则齿又齯也。计吾所得年数。几占四分之三。而齿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2H 页
之为寿。亦周一甲。则未可谓夭也。且今年大杀。累累归泉壤者。不知其数。其能为落齿鬼者。有几人哉。持以自宽。又何戚焉。然可闷则有之。人之所待以养体力者。莫如饮食。饮食所由。齿为要路。一朝豁焉。叉牙颠倒。饮渗而饭硬。间欲齧肥。辄遇毒焉。对案有难处之愁。将无以扶摄衰躯矣。其将蝉腹而龟肠乎。是则可闷也。然犹曰事关口腹。可以忘置。余自幼好诵书。书未上口者尚多。只拟以桑榆光景。涧阿晨夕。伊吾以卒业。庶乎昏烛之照路。不迷其源也。今一呿口声如破钟。疾徐靡节。清浊乖调。七音之莫辨。八风之未会。始欲琅琅。终成艾艾。于是怅然而辍诵。德性懈矣。无可以维持是心。是为可哀之大者也。昧昧又思之矣。余既年侵而轻健则有之。步屣登山。终日鞍马乎长途。或踰千里。而未觉其脚酸背垫。视诸年同者。罕有及之者。以是颇自快。由其自快也。忘其既衰而以为犹壮也。遇事妄动。牵兴远适。必至大倦而归散漫莫收拾。则自矢以敛迹息影。终年不出门为念。而苟焉因循。暮悔而朝复然。盖未有崭然衰盛之限。可以立防故也。今突尔形坏。丑态呈露。持以向人。莫不骇且悲。则余虽欲一刻忘老而不可得矣。自今始可以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2L 页
老人自处矣。先王之制。六十者杖于乡。不服戎不亲学。吾尝读礼而不讲此义。所以有无限妄作。今乃大觉其非。庶可以向晦入息。是则齿之警乎余多矣。朱子因目盲而专于存养。却恨盲废之不早。以此言之。余之齿落。其亦晚矣。夫形之坏也。可以就静。语之讹也。可以守默。齧肥之不善。可以茹淡。诵经之不畅。可以观心。就静则神恬。守默则过寡。茹淡则福全。观心则道凝。较其损益得便。顾不多乎。盖忘老者妄。叹老者卑。不妄不卑。其惟安老乎。安之为言。休也适也。怡然处和。沛然乘化。游乎形骸之外。不以夭寿贰心。其庶几乐天而不忧者乎。遂歌曰。
齿乎齿乎。尔寿何长。一甲之周。百味备尝。功成则退。报尽则谢。吾于吾齿。可以观化。如星之灿。陨为丑石。如木之茂。得霜则落。自是常事。无闷无戚。寥寥敛迹。默默守中。一榻之安。万缘斯空。饱不须肉。▣不须童。是惺惺者。惟主人公。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赞
  
李延平先生赞
豪勇之资。道则中庸。讱言立本。德邵容融。颓然野老。确乎潜龙。水竹生涯。冰月心胸。
仙源先生画像赞
睟乎满面之阳和。浚乎双眸之凝静。挹其色。蔼然可掬。窥其际。穆尔有定。于是知熊鱼乎仓卒。羽化乎烈焰之中。亶其由平日之从容。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3H 页
左史诸赞
  石碏
始诸进忠。义方之明。终能割爱。天讨以行。强哉其烈。百代寡仇。庶可合传。惟汉秺侯。
  臧僖伯
隐之矢鱼。臧彄不悦。矫拂其欲。将纳轨物。富哉言乎。古训是列。瞑眩不入。乃自称疾。不苟于随。可谓有立。
  臧哀伯
鲁无令君。臧氏有儿。畜君如何。昭德塞违。灿然其述。文物声明。所以著丑。郜赂之章。嗟嗟痈君。竟未回听。
  颖考叔
为仁有本。推乃不匮。舍肉因几。阙地解誓。孝乎忠乎。其仁其智。挟辀之颠。争非君子。
  师服
晋穆命子。昧祸之基。侃侃师服。独烛几微。严陈本末。存戒觊觎。听我藐藐。终见阋墙。实沈之墟。龙血玄黄。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3L 页
季梁
强邻之畏。小邦有人。厥有忠言。先民后神。何以免罪。修政协亲。及其临敌。料变如神。谋适不用。少师在焉。竖子言中。后图之云。
  管子
管子治国。定民成事。士农工商。勿使杂处。隐令寄政。参国伍鄙。三军之鼓。伍属之听。咸有统领。守固战强。以屏周室。以震岳滨。规模则然。所假者仁。包茅之徵。楚亦有言。子华之退。会盟乃尊。末俗攘攘。何限罪人。
  曹刿
草莽有臣。谓肉食鄙。昂然入见。问战所以。小哉惠信。忠可一战。长勺三鼓。敌情可见。仗我朝气。蹙彼辙乱。知彼知己。万师之杰。
  鬻拳
义理无穷。亦有经权。鬻拳之权。权而悖伦。刖有馀悔。乃殉以身。绖皇之(缺)。亦愧谀臣。
  杜原款
哀哉原款。临命从容。顾勉孺子。将以成恭。守情悦父。杀身成志。死亦无害。言止于此。有谓必辨。非我知己。
  宫之奇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4H 页
国之将亡。未尝无贤。百里之默。之奇乃言。依惟辅车。馨非黍稷。反复不听。走以其族。蓐收在庙。谁救其灭。
  申生
子之孝亲。处顺则易。骊妖献昏。终古罕值。事有千变。恭惟一字。立以待烹。乃定父子。虞舜之后。其孰与二。
  子鱼
玆父之让。子鱼称仁。退而克让。尤见其贤。左师之政。足以安民。泓战决机。其智如神。假仁非仁。让胜受败。愚弟之立。宜宋不霸。
  董因
被发之川。辛有忧戎。沉璧于河。董因迎公。家学之传。测星明蓍。辰出参入。小往大来赞其弘济。其莹也哉。
  姜氏
齐桓有女。亦自英雄。慷慨肝胆。开拓心胸。去矣公子。燕婉莫留。桑妾被杀。子犯与谋。送以醉乡。成是建侯。返锁空闺。皬然白头。
  僖负羁妻
大宾之过。一国皆盲。赤芾三百。焉用盈廷。有妇人焉。藻鉴孤明。认龙于蚖。谓非凡鳞。荐诚寸璧。乃侈盘飧。惜也无报。害生于恩。不斩魏犨。曷慰其魂。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4L 页
子犯
伟哉子犯。足以佐霸。仁亲为宝。不以国利。拜天受块。知命攸在。尊周攘荆。功亦弘大。惜乎要君。临河请罪。
  烛之武
函陵围重。郑知其急。佚狐言之。烛武是索。如牵老骥。出于破枥。缒至秦军。辩若河决。转危为安。在一掉舌。
  蹇叔
皤皤蹇叔。老于量敌。壮夫谋浅。主听乃惑。风雨之陵。送子以哭。未拱原木。三帅面缚。其后也悔。秦誓攸作。
  弦高
先王馀泽。四民无别。郑商弦高。忠于肉食。韦藩木揵。曾无天禄。回易之智。用于弭敌。乘韦先牛。乃宁郑国。
  狼瞫
君子之勇。狼瞫有之。勇有所用。害上非义。不登明堂。早宜黜右。彭衙之役。乃得死所。
  宁武子
宁武之愚。见称宣尼。欲观其智。何从以知。其聘于鲁。达礼知乐。湛露彤弓。不辞不答。盛矣其智。亦自难及。
  臾骈
克怨不行。臾骈庶几。不介赵宠。逞报夷蒐。三善之全。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5H 页
以公奋私。河曲深垒。其智亦奇。
  邾文公
迁则君殆。不迁民危。邾子知命。取舍于斯。归养跻民。短长忘私。乃迁于绎。帝乡之归。翛然体逝。其君也哉。
  惠伯
呜呼惠伯。既忠且厚。穆襄之阋。被发以救。卫身不足。乃葬马矢。错莫倚伏。使余歔欷。
  灵辄
翳桑之饿。若无气力。忽为牛虎。公庭倒戟。箪食物微。老老恩重。推孝而忠。非直也勇。
  
锄麑
不忘恭敬。宣子之德。欲全忠信。锄麑之节。人生实难。死亦可惜。触槐而殒。呜呼其烈。
  司马侯
能与叔向。与为终始。登台之对。陈述德义。如司马侯。可谓君子。抚孤而泣。同夤之谊。
  里革
泗渊之滥。里革断罟。刺今之阙。乃引前古。春讲罛罶。以助宣气。夏槁鱼鳖。乃助生阜。时方别孕。戒其无艺。一语匡君。藏罟有司。司存之言。其亦旨哉。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5L 页
孔达
忠矣孔达。体国忘身。坚守约言。亢讨强邻。知死不避。待变饰巾。国以免伐。社稷之臣。
  伯宗
伯宗好直。阳子之俦。其妻则哲。预以为忧。求士毕阳。慭庇其儿。遥遥荆蛮。得其所归。
  范文子
至公无私。有范文子。忧存三郤。愿留一楚。得胜不喜。径自祈死。天听其愿。晏然体逝。
  子罕
邑中之黔。不干民事。匪惟分谤。亦以止诅。乃如之人。其心孔仁。却玉存宝。利己利人。
  臧坚
嗟来之死。沟渎之经。亦各守慬。未可偏轻。鲁有臧坚。能耻苟生。刑馀之辱。乃抉其伤。
  祈奚
举雠举子。盖出于公。夫惟无私。言出君从。十世犹宥。谓叔向贤。乘驲急难。如救头燃。既释而归。若相忘焉。
  叔向母
簪珥之杰。是母眼明。炳乎几兆。徵于色声。忧存龙蛇。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6H 页
恨非螽斯。屈意生虎。昧者何知。及堂闻声。亦莹未来。
  弃疾
君臣父子。轻重有权。弃疾处义。胡为其然。等是一死。死宜在先。李漼所遭。亦有相似。总是可哀。令我抆涕。
  申叔豫
再为令尹。子冯骄逞。三困于朝。申子谋长。不作观起。车裂是避。八人之退。门无系驷。公私两平。宾主俱利。冯乎申乎。盛矣其智。
  子鲜
子鲜之出。有憾卫君。无信无刑。乃远其身。盟以白水。处乎木门。刀锯不及。轩冕浮云。税服而终。亦在彼昏。
  杜泄
忠于穆叔。不畏竖牛。犯锋而入。葬以路车。不由西门。辩折季孙。忍复告殡。以毁中军。全节而遁。祸不及身。
  孟僖子
僖子之楚。不能相仪。归而讲礼。蚤夜孳孳。临死顾言。托子宣尼。补过之善。百世可师。
  芋尹无宇
断其王旌。执人于宫。辞王之爵。慷慨进忠。言古之制。莫非王臣。十日十等。达乎天人。荒阅仆区。当法两文。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6L 页
毋则殷纣。逋逃薮渊。辞之直矣。能悟暴君。
  屠蒯
股肱之丧。聪明失官。二御失责。司味存焉。容非其物。志不定言。均饮其罚。屠蒯悟君。
  荀吴
师徒不勤。可以得城。荀吴不欲。恶奸之盈。安不贾贰。邑不贾怠。好恶不愆。民知义所。犹有食色。顿兵不取。待其力尽。始乃克鼓。
  白公子张
白公骤谏。引古刺今。反复勤恳。炳炳其心。不畏殇宫。惟进德音。肯以良规。瑱于王耳。归而杜门。括囊无咎。
  子皮
一介休休。子皮有焉。授政子产。视若一身。制锦之规。能拜昌言。不惟举国。将以家听。优哉好善。国享其宁。
  伍举
章华之台。伍举从王。乃陈匏居。俭德之光。是讲军实。是望氛祥。崇高彤镂。无取观美。事不烦官。日不废务。地以隙占。时以暇成。今反所为。瘠民敛利。胡不戒哉。台美楚殆。
  公冶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7H 页
辞君冕服。还邑季氏。公冶所执。可谓介矣。没不附身。非德之赏。无使夙也。来临其圹。
  绛县老
绛县之老。秘其年岁。凡所听莹。满朝皆骇。史赵布算。文伯屈指。赵孟敬之。官以复陶。鲁知所归。朝多君子。
  夙沙釐
所事者君。不事乎土。君实迁矣。何赖于鼓。委质策士。不二其心。遂使荀吴。喟然起钦。乃相旧君。奄有河阴。
  莒妇人
莒有烈妇。思报夫雠。处心之久。至老不衰。纺纑度城。以缒晋师。怨毒大矣。可不戒哉。
  厨人濮
先人之心。壮于扬徽。裹首而走。其计益奇。宋无斯人。几丧元公。新里之捷。堪论首功。
  公孙青
卫君之困。齐臣致恭。将事死鸟。致币良马。执铎以掫。明燎终夜。何齐何卫。一视以君。归饮赏爵。上下同欢。
  子家羁
昭公之臣。有子家羁。忠则盛矣。识势知时。非畏季氏。恶夫倾危。好亡恶定。郈孙之为。平阴之困。乃歌式微。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7L 页
千社非荣。劝君舍齐。君聋不听。鸲鹆之悲。
  叔孙婼
立于竖牛。反以义讨。不牵于私。大哉其孝。还至自阚。君弃其邦。凛辞责季。密谋纳公。孤忠莫遂。一死是祈。存顺没宁。其亦庶几。
  叶公子高
子高之烈。终始白公。其入也忧。炳几之忠。其乱也戡。靖社之功。举国之望。脱冑犯锋。勋立身退。其智犹龙。彼哉掩袂。亶不聪弓。
  市南宜僚
白公造乱。伐二卿士。五百人敌。有市南子。剑承其喉。不动如山。威不能惕。其节乃全。
  伯乐
晋阳垒培。尹铎往增。赵简将杀。昭雠是憎。不有伯乐。谁解其怒。陈其世德。亹亹训告。谓夫委土。可作师保。一语转圜。尹铎受赏。归禄则辞。怨如畴曩。
  楚昭王
赤云夹日。兆当王身。禜移令尹。不听史言。谓河有祟。祭不越望。昭哉楚王。心广言爽。华衮之褒。得于孔圣。
  奋阳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8H 页
奉君之命。杀君之子。不忍故释。其敢惜死。身归司败。语壮奉初。虽君之恶。亦免于诛。
  王孙由于
云中遇盗。戈及王体。由于翼蔽。受之以背。仆而徐苏。终执羁绁。能有大者。功莫与匹。陋矣子西。致咎脾泄。
  季芉
平王之女。其宫居兑。遇乱托体。钟建之背。一负视醮。矢心不改。所守者贞。何有卑贵。可以无愧。帝乙归妹。
  荣成伯
君死于逊。返自乾侯。甚矣季氏。于阚为沟。斥其不忠。成伯差强。又止其谥。孰如其刚。
  公子结
急难之义。逃王为王。割心以盟。王不顾兄。
  陈寅
乐祈有宰。可谓智者。立后而行。俾知难也。杨楯之献。戒其贾祸。言皆中窾。计无不可。
  弊无存
临战辞室。奋然北首。舍命霤下。视若死牖。君求厥尸。乃三襚之。犀轩直盖。亲推其輀。臣勇君仁。播烈东齐。
  司马牛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8L 页
以谁为兄。人之无良。既忧且惧。师友商量。广己之论。无赖卜商。致邑与圭。出而彷徨。于齐于吴。致底迷方。寂寥鲁国。丘舆之藏。君子式之。哀此白杨。
  沈尹戍
除谗义正。克服子常。毁舟谋奇。沮于史皇。雍澨之拒。三战皆伤。托首句卑。刭干布裳。忠有本末。厥嗣用昌。
  公为
乾侯之逊。咎归公为。逆如季氏。谋去亦宜。执戈卫国。其事尤奇。勇有所贾。殉者童踦。
  蹶由
犒师而来。衅鼓是迫。谈笑一死。不动毫发。王问如何。答以卜吉。所为来观。王怒徐疾。驩焉好逆。滋怠敝邑。虐则知备。师可以息。国之守龟。何事不卜。城濮之兆。其报在邲。辞壮理直。楚不能怵。由不畏死。死亦得脱。
  闵子马
以不悦学。知周必乱。旨哉言乎。可谓知本。小人之说。以学为病。大人惑焉。以苟为政。如谷不殖。何以为命。原之落矣。周亦沦丧。
  郤宛
郤宛直和。忠著楚国。不袭吴乱。招祟罔极。巧哉谗人。
三渊集卷之二十五 第 529H 页
成罪门甲。国人之怜。投菅不爇。天道好还。费亦沉族。
  张柳朔
公哉王生。忘雠荐人。柳朔感分。不惮杀身。身死柏人。儿从范氏。木非鸟择。义则熊取。
  正常
季氏之圉。乃有正常。奉其顾命。炳然刻肠。南儿之出。抱以临廷。肥也诈退。谁欺欺天。未全其孤。迈迈其奔。
  季文子
吴剡始成。文子兴叹。所叹者何。华不胜蛮。被衽之忧。老成之言。知惧者鲜。行父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