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
卷十 第 210416b 页
卷十 第 1a 页 0662-026.png
黄帝素问灵枢集注卷之十(十一/同卷)业九
   病本第二十五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
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
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热者治其本先泄而
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
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有客气有同
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病
发而有馀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
卷十 第 1b 页 0662-027.png
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
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
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杂病第二十六
厥挟脊而痛者至顶头沉沉然目𥉂𥉂然腰
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
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
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
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𣹬𣹬便溲难取足
太阴嗌乾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膝中痛取
卷十 第 2a 页 0662-028.png
犊鼻以圆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氂刺膝无
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疟
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
明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
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
明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阳衃血取手大
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腰痛痛
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
以俯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
血络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大阴怒而
卷十 第 2b 页 0662-029.png
多言刺足少阳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
出血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
手太阳也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
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腹满大便不利腹
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腹满
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心痛
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心痛腹胀啬啬然大
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
阴不已取手少阳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常
处便溲难刺足厥阴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
卷十 第 3a 页 0662-030.png
刺手太阴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
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顑痛刺足阳明
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腹痛刺脐
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
按之立已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
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哕以草刺鼻
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
可已
 向(音/响)𣹬(音/斛)
卷十 第 3b 页 0662-031.png
    周痹第二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
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
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
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
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岐伯
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黄帝曰愿闻众痹
岐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
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黄帝曰善刺之奈何岐伯对曰刺此者痛虽
卷十 第 4a 页 0662-032.png
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帝曰善愿闻周痹
何如岐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
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曰
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
以过(一作遏/下同)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
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黄帝
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曰风寒
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
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
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
卷十 第 4b 页 0662-033.png
则他痹发发则如是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
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
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
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
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
瘛坚转引而行之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
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
之病也
 慉(虚六/切)
    口问第二十八
卷十 第 5a 页 0662-034.png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
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
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
传也黄帝曰愿闻口传岐伯答曰夫百病之
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
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
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
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
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
卷十 第 5b 页 0662-035.png
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
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
寤矣写足少阴补足太阳黄帝曰人之哕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
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
手太阴写足少阴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
然岐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
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写
卷十 第 6a 页 0662-036.png
足少阴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
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
寒慄补诸阳黄帝曰人之噫者伺气使然岐
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
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黄帝
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阳气和利满
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
眉上也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岐伯曰
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
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因其所
卷十 第 6b 页 0662-037.png
在补分肉间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伺
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藏六府之主也目者
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
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六府
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
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
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
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夺精补
天柱经挟颈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
卷十 第 7a 页 0662-038.png
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
少阳留之也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
岐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热则虫动
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
阴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
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
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
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黄帝曰人之自啮舌
者何气使然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
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
卷十 第 7b 页 0662-039.png
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凡此十二邪者皆
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
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
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补足
外踝下溜之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肾主
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
唏者阴与阳绝故补足太阳写足少阴振寒
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
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
卷十 第 8a 页 0662-040.png
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
主足少阳溜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
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
者则补之曰眩头倾补足外踝下溜之痿厥
心悗刺足大指间上二寸溜之一曰足外踝
下溜之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十
卷十 第 8b 页 0662-0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