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六
卷九十六 第 1a 页 WYG0119-0108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九十六    宋 卫湜 撰
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
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
以君子贱之也
 郑氏曰广谓声缓狭谓声急感动也动人条畅之善
 气使失其所
 孔氏曰朋淫于家是慢易以犯礼节淫酗肆虐是流
卷九十六 第 1b 页 WYG0119-0108d.png
 湎以忘根本广谓节奏疏缓多有奸淫之声狭谓音
 促则感人思其情欲条远也畅舒也贱谓弃而不用
 也
 长乐陈氏曰礼慝不足以善物乐淫不足以化俗故
 其声哀矣外貌为之不庄其声乐矣中心为之不安
 或慢易以简节反以犯其节或流湎以逐末反以忘
 其本广则啴缓而容奸以乱正狭则急数而思欲以
 害道如此则感动条畅之顺气而殄灭和平之至德
卷九十六 第 2a 页 WYG0119-0109a.png
 其何以动四气之和奋至德之光乎是以君子贱之
 也盖同异相济为和高下一致为平诗曰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易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乐书/)
 严陵方氏曰此广言淫乐之事关睢之乐非不哀也
 然所以哀者窈窕之难求是乃所以为庄非不乐也
 然所以乐者淑女之为配是乃所以为安今哀而不
 庄故慢易以犯节乐而不安故流湎以忘本慢则无
 所敬易则无所戒故犯节流则不知止湎则有所溺
卷九十六 第 2b 页 WYG0119-0109b.png
 故忘本广固足以有容所容者奸声感人则逆气应
 之矣狭固足以有思所思者乐得其欲则以欲忘道
 矣平则条而有理和则畅而能通
 山阴陆氏曰广失之无法狭失之不通感动之微也
 诗云无感我帨兮或言感或言灭相备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
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
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
卷九十六 第 3a 页 WYG0119-0109c.png
 郑氏曰成象者谓人乐习焉
 孔氏曰自此至赠诸侯也为乐象之科从此至行其
 义明乐有奸声正声以类相感君子当去淫声用正
 声也逆气谓回逆之气即奸邪之气奸声感动于人
 而逆气来应二者相合而成象淫乐遂兴纣作靡靡
 之乐是也正声感动于人而顺气来应二者相合而
 成象则和乐兴若周室太平颂声作也声感人是倡
 也气应之是和也善倡则善和恶倡则恶和是倡和
卷九十六 第 3b 页 WYG0119-0109d.png
 有应也回谓乖违邪谓邪僻言乖违邪僻曲之与直
 各归其善恶之分限言善归善分恶归恶分也既善
 恶各归其分是万物之情理各以类自相感动也
 长乐陈氏曰声乐之象也其发而感人不能无奸正
 气体之充也其出而应声不能无逆顺盖乐者天地
 之和正声之所止也而奸声则乖此人者天地之委和
 顺气之所钟也而逆气则反此然气合于无象见于
 有相感而文生文之所生则象之所见也象之所见
卷九十六 第 4a 页 WYG0119-0110a.png
 则乐之所形也逆气成象而淫乐兴则新乐之𤼵非
 治世之音也顺气成象而和乐兴则古乐之𤼵非乱
 世之音也夫命有正有不正性有善有不善道有君
 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然则声有奸正气有顺逆乐
 有淫和不亦感应自然之符耶声之邪正既异其所
 倡则气之逆顺亦异其所和可谓倡和有应矣逆气
 而淫乐兴顺气而和乐兴可谓回邪曲直各归其分
 矣凡此非特人为然万物亦莫不各以气类相感动
卷九十六 第 4b 页 WYG0119-0110b.png
 也古之人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
 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𤼵荣
 当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雪霜交下川池暴冱及冬
 而叩徵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终岁命宫
 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醴泉涌以至瓠
 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师旷奏角而云行雨施邹衍吹
 律而寒谷黍滋岂非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乐书/)
 严陵方氏曰声之感人自外而入气之应声由中而
卷九十六 第 5a 页 WYG0119-0110c.png
 出气之作也不可得而见及其成也乃形见于乐而
 已然由其所感者异故其所应者异所应者异故所
 兴者亦异此君子慎其所以感之者夫声无非乐也
 乐亦无非声也然单出为声比音而乐之然后为乐
 言声感于上而乐兴于下又以见上有好者下必甚
 焉言回则知其有庄言邪则知其有正又或曲或直
 焉此言其声之别如此夫顺气则成顺象逆气则成
 逆象此以类相动也以类相动其理然也故曰万物
卷九十六 第 5b 页 WYG0119-0110d.png
 之理各以其类相动也
 (阙/)氏曰周礼大司乐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
 声昔颜渊问为邦孔子对云乐则韶舞放郑声之淫
 者盖乐声有四慢则不肃不若凶之不善凶则不善
 不若过之不中过则不中不若淫之不正为邦以礼
 乐为急乐以放郑声为先故建国所禁之声其序如
 此此言淫乐和乐淫乐则多哇之郑也和乐则中正
 之雅也先王建国不先禁淫乐测郑声得以乱雅矣
卷九十六 第 6a 页 WYG0119-0111a.png
 古之人将欲扬善必先遏恶将欲存诚必先闲邪意
 亦类此然礼乐之道同归故曲礼论安民以无不敬
 为先周官论建国之乐以禁四声为先
 马氏曰象者见乃谓之象也然声亦可谓之象故曰
 声者乐之象倡和有应故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
 物之理皆以类相动也
 庆源辅氏曰由是观之先王之乐固非一日之积也
 而乐之和与淫亦岂一人之所能为哉自声之感气
卷九十六 第 6b 页 WYG0119-0111b.png
 气之成象然后乐兴焉先王因其自然之象而写之
 于八音固不能有所加损于其间也至纣为靡靡之
 乐亦其逆气自然之象耳唐太宗时张文收请改正
 乐帝不许曰朕闻人和则乐和隋末丧乱虽改音律
 而乐不和若百姓安乐金石自谐矣其说未尽善然
 得其大义矣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即上所
 言是也至万物又言其不特在乐而已泛推物理亦
 莫不然也
卷九十六 第 7a 页 WYG0119-0111c.png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
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
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郑氏曰反犹本也术犹道也
 孔氏曰反去淫溺之情理以调和其善志比拟善类
 以成己身之美行不留聪明不留停于耳目也不接
 心术谓心不存念也设谓设施由从也
 张氏曰君子人君也民下所习既从于君故君宜本
卷九十六 第 7b 页 WYG0119-0111d.png
 情不使流宕以自安和其志万物之理以类相动故
 君子比于正类以成其行也诸行率由顺正以行其
 德美化其天下也
 长乐陈氏曰天下之情以正声感之则和以奸声感
 之则荡天下之行以非类成之则恶以正类成之则
 善能反情以和其志则好滥之音莫能淫燕女之音
 莫能溺其心一于和而已能比类以成其行则以道
 制欲而不以欲忘道其迹一于善而已行归于善则
卷九十六 第 8a 页 WYG0119-0112a.png
 德全矣奸声可以为淫乐而淫乐不止于奸声乱色
 可以为慝礼而慝礼不止于乱色奸声乱色其入人
 也浅不能累吾聪明于其外淫乐慝礼其入人也深
 不能蔽吾心术于其内夫然则惰慢邪辟之气不设
 于身体百体所由无逆而非顺无邪而非正以行吾
 义而已(乐书/)
 严陵方氏曰情者性之欲反情所以复其性类者善
 恶之分比类所以别其等反情于内故足以和其志
卷九十六 第 8b 页 WYG0119-0112b.png
 比类于外故足以成其行郑卫则为奸声红紫则为
 乱色聪明外也故于声色言之心术内也故于礼乐
 言之留则来而止之接则与之交焉此又内外深浅
 之别也以慝礼不接心术故惰慢不设于身体以淫
 乐不接心术故邪辟不设于身体盖心术之动则气
 有所袭故也义者宜也由乎顺正则所行无不宜矣
 山阴陆氏曰反情以和其志情所谓可有否焉是之
 谓反情以和其志故曰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比
卷九十六 第 9a 页 WYG0119-0112c.png
 类以成其行若德不足以比太王则虽效死勿去可
 也若纪侯大去其国是不知比类以成其行之过也
 义义也顺正命也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又曰
 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目之于色也四肢之于安
 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李氏曰反情以和其志以内修内者也比类以成其
 行以外治外者也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
 接心术以外治内也惰慢邪辟之气不设身体以内
卷九十六 第 9b 页 WYG0119-0112d.png
 治外也夫如是则耳之綦声目之綦色鼻之綦臭心
 知百体之綦佚莫不顺而无逆正而无邪矣故曰耳
 目鼻口皆由顺正
 建安真氏曰君子之所以自养者无他内外交致其
 功而已故曰奸声乱色不留聪明者所以养其外也
 淫乐慝礼不接心术者所以养其内也外无声色之
 诱则内亦正矣内无淫慝之惑则外亦正矣惰慢之
 气自内出者也邪辟之气自外入者也二者不得设
卷九十六 第 10a 页 WYG0119-0113a.png
 于身体如是则外而耳目鼻口四肢百体内而心知
 皆由顺正以行其义自养之功毕矣颜子四勿之功
 可以庶几也
 庆源辅氏曰反其情之所自𤼵也人情亦无不善及
 其流则有恶者矣故反情之所自𤼵以和其志情出
 于性志存于心类肖也伊川解诗克明克类曰非徒
 能明又能类今能知之而不克践之者明及之而行
 弗克类也此义亦然君子以成德为行言比类其德
卷九十六 第 10b 页 WYG0119-0113b.png
 以成其行也不留不接不设制于外所以养于内也
 内得其养则𤼵于外者无不中节矣故五官百体皆
 由顺正以行其义顺则不逆正则不邪所由者顺正
 而所行者又不失其宜也凡此者皆所以自养之道
 已得其养则乐之本立矣故下言作乐以奋𤼵其德
 不曰耳目而曰聪明聪明耳目之德也耳不可使之
 不闻目不可使之不见但不留于聪明可也
然后𤼵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
卷九十六 第 11a 页 WYG0119-0113c.png
箫管奋至德之光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
 郑氏曰奋犹动也动至德之光谓降天神出地祗假
 祖考著犹成也
 孔氏曰前经明君子去奸声行正声自此至皆宁明
 正声之道论大乐之德可以移风易俗安天下也此
 谓动𤼵心志以声音文饰声音以琴瑟振动形体以
 干戚装饰乐具以羽旄随从诸乐以箫管用以奋动
 天地至极之德光明谓神明来降也感动四时使气
卷九十六 第 11b 页 WYG0119-0113d.png
 序和平故能著万物之理谓风雨顺寒暑时鬼神降
 其福万物得其所也
 马氏曰反情以和其志者和于内也比类以成其行
 者善其外也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此言耳目之无所
 蔽也淫乐慝礼不接心术此言心之官无不善也其
 详至于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则乐之实备然后𤼵以声音而至于著万物之理乐
 出于心而后形于声音故𤼵以声音𤼵声音而后舞
卷九十六 第 12a 页 WYG0119-0114a.png
 动其容故动以干戚独声不足以为乐故𤼵以声音
 文以琴瑟干戚非备乐也故动以干戚而又饰以羽
 旄在已则奋至德之光在天则动四气之和在地则
 著万物之理盖乐有本有末故其所至者如此
 长乐陈氏曰𤼵以声音而为德音之音文以琴瑟而
 为德音之器动以干戚而为武德之容饰以羽旄而
 为文德之容从以箫管而为备成之乐则性术之变
 尽矣此诗所以有箫管备举之说欤以书推之戛击
卷九十六 第 12b 页 WYG0119-0114b.png
 鸣球搏拊琴瑟以咏为堂上之乐下管鼗鼓至箫韶
 九成为堂下之乐则𤼵以声音文以琴瑟堂上之乐
 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堂下之乐也德自
 此显足以奋至德之光气自此调足以动四气之和
 夫然则可以赞化育而与天地参矣万物之理何微
 而不著乎(乐书/)
 严陵方氏曰如上所言然后可以作乐故此极言作
 乐之事声音者心所生故言𤼵琴瑟者乐之器故言
卷九十六 第 13a 页 WYG0119-0114c.png
 文干戚所以为武故言动羽旄所以为文故言饰箫
 管作于堂下故言从至德者天地阴阳之德也至阴
 之德肃肃出于天至阳之德赫赫𤼵乎地上下各有
 所至故曰至德夫相合以为光相济以为和以义固
 相合矣田乐之德辉有以奋之故其光不灭四时先
 后以相济由乐之德音有以动之故其和不乖
 庆源辅氏曰有诸内必形诸外故𤼵之以声音者则
 声之成文者也写之琴瑟则其文益显矣咏歌不足
卷九十六 第 13b 页 WYG0119-0114d.png
 则至于手舞足蹈故动以干戚饰以羽旄动谓𤼵扬
 蹈厉𤼵扬蹈厉则有干戚之舞然又不可无饰故饰
 以羽旄乐既形于音容又从之以堂下之乐上举琴
 瑟下举管籥则其馀者可知矣奋至德之光明犹大
 章章之也之类奋与豫卦雷出地奋同故彼亦言作
 乐崇德也动四气之和谓感召四时之和气著万物
 之理即所谓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
 乐也故曰乐通伦理者也
卷九十六 第 14a 页 WYG0119-0115a.png
 山阴陆氏曰奋犹𤼵也至德之光以乐而奋四气之
 和以乐而动万物之理以乐而著若大章所以𤼵尧
 德之光大韶所以𤼵舜德之光
 金华应氏曰在已则奋至德之光在天则动四气之
 和在地则著万物之理
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五
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
大相成终始相生唱和清浊迭相为经
卷九十六 第 14b 页 WYG0119-0115b.png
 郑氏曰清明谓人声也广大谓钟鼓也周还谓舞者
 五色五行也八风从律应节至也百度百刻也言日
 月昼夜不失正也清谓蕤宾至应钟浊谓黄钟至中
 吕
 孔氏曰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天钟鼓铿锵宽广
 壮大以象地终于羽始于宫象四时变化终而复始
 也舞者周匝回还象风雨之回复五行之色谓五行
 之声宫商角徵羽相应成文如青黄相杂故曰五色
卷九十六 第 15a 页 WYG0119-0115c.png
 也八风八方之风律谓十二月之律乐音象八风乐
 得其度故八风十二月律应八节而至不为奸慝也
 八风者白虎通云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次明庶
 风次清明风次景风次凉风次阊阖风次不周风次
 广莫风皆閒四十五日而至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
 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百度谓昼夜百刻度数有常
 也小大相成谓十二月律互为宫羽而相成也终始
 相生谓五行宫商迭相用为终始倡和清浊谓十二
卷九十六 第 15b 页 WYG0119-0115d.png
 月律先𤼵声为倡后应声为和律长者浊短者清迭
 相为经谓十二月之律还相为宫是乐之常也
 长乐刘氏曰清明象天言合乐之声清亮而高远也
 广大象地言宫县之位广大而含容也小大不类而
 义实相成也终始不断而理实相生也是以倡和清
 浊迭相经纪以成天地之化
 长乐陈氏曰天职气覆而清明地职形载而广大运
 行天地之閒一变一通而终则有始者其四时乎一
卷九十六 第 16a 页 WYG0119-0116a.png
 散一润而周则复还者其风雨乎乐之道本末具举
 情文兼尽其声清而不可溷明而不可掩者以象天
 也非特人声而已其体广而不可极大而不可围者
 以象地也非特钟鼓而已六舞终于大武始于云门
 八音终于革木始于金石六律终于无射始于黄钟
 六同终于夹钟始于大吕皆象四时也非特宫羽而
 已五声六律十二管还相为宫舞动其容以要钟鼓
 俯会之节千变万化唯意所适皆象风雨也非特舞
卷九十六 第 16b 页 WYG0119-0116b.png
 之一端而已五声之节奏合为文采莫不杂比成文
 而不乱则宫为君足以御臣商为臣足以治民角为
 民足以兴事徵为事足以成物羽为物足以致用夫
 然则各得其所不相陵犯而无惉懘之音矣不言五
 声而言五色者为声成文而言也八风象八卦也其
 所以拟而逐之者八音所以节而行之者八佾之舞
 而已盖主朔易者坎也故其音革其风广莫为果蓏
 者艮也故其音匏其风融震为竹故其音竹其风明
卷九十六 第 17a 页 WYG0119-0116c.png
 庶巽为木故其音木其风清明兑为金故其音金其
 风阊阖乾为玉故其音石其风不周瓦土器也故坤
 音瓦而风凉蚕火精也故离音丝而风景是正北之
 风从黄钟之律而黄钟冬至之气也东北之风从大
 吕太蔟之律而大吕太蔟大寒启蛰之气也正东之
 风从夹钟之律而夹钟春分之气也东南之风从姑
 洗仲吕之律而姑洗仲吕榖雨小满之气也正南之
 风从蕤宾之律而蕤宾夏至之气也西南之风从林
卷九十六 第 17b 页 WYG0119-0116d.png
 钟夷则之律而林钟夷则大暑处暑之气也正西之
 风从南吕之律而南吕秋分之气也西北之风从无
 射应钟之律而无射应钟霜降小雪之气也八方之
 风周于十二律如此则顺气应之而和乐兴而正声
 格矣尚何奸声之有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
 六舞大合乐凡六乐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大
 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
 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以是求
卷九十六 第 18a 页 WYG0119-0117a.png
 之五色成文而不乱文之以五声之和也八风从律
 而不奸播之以八音之谐也百度得数而有常节之
 以十二律之度也吴季札观乐于鲁而曰五声和八
 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五色成文而不
 乱五声和之谓也八风从律而不奸八风平之谓也
 百度得数而有常节有度守有序之谓也五声在天
 为五星在地为五行在人为五常以五声可益而为
 七音然则五星之于天五行之于地五常之于人亦
卷九十六 第 18b 页 WYG0119-0117b.png
 可得而益之乎十有二律以应十有二月之气以十
 二律可益而为六十律六十律可益而为三百六十
 律然则十二月之于一岁亦可得而益之乎刘焯以
 京房为妄田琦以何妥为当可谓知礼矣先王因天
 地阴阳之气辨十有二辰即十有二辰生十有二律
 其长短有度其多寡有数而天下之度数出焉要之
 皆黄钟以本之也百度得数而有常岂不原于十二
 律邪说者以百刻为百度何其误也声音律吕𤼵越
卷九十六 第 19a 页 WYG0119-0117c.png
 于乐县之间其体有小大不相废而相成其用有终
 始不相戾而相生一唱一和一清一浊迭相为经而
 其常未始有穷也盖音莫不有适太清则志危太浊
 则志下皆非所谓适也一清一浊迭相为经要合清
 浊之中而已安往而不适哉百度得数而有常有常
 之常也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无常之常也有常以为
 体无常以为用非知真常者孰能究此郑氏谓蕤宾
 至应钟为清黄钟至中吕为浊岂迭相为经之意邪
卷九十六 第 19b 页 WYG0119-0117d.png
 (乐书/)
 严陵方氏曰清明者乐之声故象天广大者乐之体
 故象地终始者乐之序故象四时周旋者乐之节故
 象风雨合之以柷乐之始也止之以敔乐之终也既
 备乃奏乐之周也以反为文乐之还也五色即五行
 也五行则言其道五色则言其质非有其质则文无
 所附方言其成文故以其质言之五行播于四时故
 天地之文作于春夏而成于秋冬相生所以相成相
卷九十六 第 20a 页 WYG0119-0118a.png
 尅所以相治故曰成文而不乱律十有二宫以应岁
 十有二月合而为四时四时分而为八节八节行之
 以八风故八风在天则应乎八节在地则位于八方
 在易则画于八卦在乐则播于八音其所以从律则
 一也律述气者也风则天地之气也风从律之所述
 则应期而不奸矣百度者昼夜之刻数也阳长则阴
 消则昼得数为多夜得数为少阴长则阳消则昼得
 数为少夜得数为多得数多者其晷长得数少者其
卷九十六 第 20b 页 WYG0119-0118b.png
 晷短长短者度之所起也故谓之度阴阳一消一长
 昼夜一短一长虽小变而不失其大常故曰得数而
 有常小者阴也大者阳也成虽阴之事然非阳以生
 之则阴无自而成故曰相成终者阴也始者阳也生
 虽阳之事然非阴以成之则阳亦无自而生故曰相
 生倡者为先和者为后清者为升浊者为降倡和者
 阴阳之气先后之序也清浊者阴阳之气升降之体
 也方其倡之得位则倡者为经和者为纬矣及和之
卷九十六 第 21a 页 WYG0119-0118c.png
 得位亦若是也清之得位则清者为经浊者为纬矣
 及浊之得位亦若是也虽然此特其大槩耳至于播
 之于乐则五音六律其声亦莫不有倡有和有清有
 浊焉迭相为经亦若是而已
 马氏曰清明象天象天之德也广大象地象地之体
 也终始象四时之所行也周还象风雨之回合也声
 成文谓之音五色成文而不乱者声之和也八风从
 律而不奸者律之和也君子之于乐也小大精粗皆
卷九十六 第 21b 页 WYG0119-0118d.png
 有数故天之中数五而因之以为五声地之中数六
 而因之以为六律至于乐之始则柷柷之数其方二
 尺四寸此三八之数也其深一尺八寸此二九之数
 也九胜八阳胜阴也此乐之所以作也至于乐之终
 则有敔而敔之数其锄铻二十七此三九之数也其
 长尺此十之数也十胜九阴胜阳也此乐之所以止
 也凡此皆百度得数有常而不变也言百者亦举其
 成数尔小大相成此释其清明象天广大象地也终
卷九十六 第 22a 页 WYG0119-0119a.png
 始相生此释其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雨也倡和清
 浊迭相为经此释其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
 不奸也
 山阴陆氏曰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盖有不可以
 意言传者郑氏释之如此是徒见形表而已而遗其
 精神也周还象风雨乐出于虚而复于虚也若春行
 秋令猋风暴雨总至则五色不成文八风不循律矣
 百度得数而有常者若度长短者不失毫釐量多少
卷九十六 第 22b 页 WYG0119-0119b.png
 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是也
 (阙/)氏曰周乎天地之间者五行也播五行于四时者
 十二律也自春徂夏阳以动土为功乐则始作翕如
 非象春夏之始乎自秋徂冬阴以作成为事乐则绎
 如以成非象秋冬之终乎非特此也变化齐一不主
 故常以象四时之变通行流散徙不主常声以象四
 时之周流乐之迭相为经四时之迭起是也乐之还
 相为宫四时之无穷是也以至分律而序之终于无
卷九十六 第 23a 页 WYG0119-0119c.png
 射始于黄钟分同而序之终于夹钟始于大吕分舞
 而序之终于大武始于云门 又曰其丝多者其声
 浊其丝少者其声清故宫以八十一而最浊羽以四
 十八而最清此五声之清浊也其管长者其声浊其
 管短者其声清故自黄钟至中吕为浊从蕤宾至应
 钟为清此十二律之清浊也
 庐陵胡氏曰如诗歌清庙维清言乐与德皆清明也
 如诗奏文武乐与德皆广大也
卷九十六 第 23b 页 WYG0119-0119d.png
 金华应氏曰自反情和志以下即乐以养其内而谨
 其所感于外也自𤼵以声音以下备乐以形于外而
 𤼵其所养于内也清明者天之气乐之皦如者象之
 广大者地之体乐之翕如者象之终始周还者四时
 风雨之变乐之纯如绎如者象之合之则象两仪分
 之则象四时增以中央土则为五行分以四隅则为
 八方五声配乎五行之色故各成文而不乱八音配
 乎八卦之风故各从律而不奸自是衍之而至于百
卷九十六 第 24a 页 WYG0119-0120a.png
 则百度各得其数犹八卦至于六十四而其变无穷
 也大而日月星辰之度小而百工器物之度各有数
 焉不止昼夜之百刻也曰不乱不奸以至有常言其
 常而不紊也曰相成相生以至迭相为经言其变而
 不穷也顺其常则能极其变矣
 庆源辅氏曰上既言乐作矣故此言乐之理乐之清
 明则象天乐之广大则象地此可以默识而不可以
 言传始终终始则象四时周还回复则象风雨风雨
卷九十六 第 24b 页 WYG0119-0120b.png
 之生物不一而止故乐之周旋回复似之不曰始终
 而曰终始以见相生无穷也此其所以象四时色疑
 声字文误也五声成文而不乱言在乐者也八风从
 律而不奸言在天地者也百度得数而有常言在人
 者也终又杂举在乐者言之度量衡皆生于黄钟之
 宫
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

卷九十六 第 25a 页 WYG0119-0120c.png
 郑氏曰言乐用则正人理和阴阳也伦谓人道也
 孔氏曰乐行而伦类清美矣人听之则耳目聪明血
 气和平变移敝恶之风改革昏乱之俗而天下皆安
 矣
 张氏曰正乐既行故人伦之道清不视听奸乱故视
 听聪明口鼻心知百体皆由顺正故血气和平风移
 俗革移是移徙之名易是改易之称文王之国自有
 文王之风桀纣之邦亦有桀纣之风桀纣之后文王
卷九十六 第 25b 页 WYG0119-0120d.png
 之风被于纣民易前之恶俗从今之善俗上行谓之
 风下习谓之俗
 长乐刘氏曰乐之道行而人伦清矣非礼勿听则耳
 聪非礼勿视则目明非礼勿言则气平非礼勿动则
 体畅移风易俗而天下皆宁
 严陵方氏曰乐行言乐化之行也伦清言人伦之清
 也盖乐行则天下和而不乖人伦不为淫风所动污
 俗所染故清下文所言皆其事也耳聪则是非可以
卷九十六 第 26a 页 WYG0119-0121a.png
 审目明则真伪不能蔽血和则忧乐无所乖气平则
 喜怒不妄作自一人之身达之天下国家则伦清之
 至也
 马氏曰伦者理也言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
 见于乐故乐行而伦清言其莫不和亲莫不和顺莫
 不和敬也耳目聪明言不为外物所诱也血气和平
 言不为外物所触也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此乐之效
 也
卷九十六 第 26b 页 WYG0119-0121b.png
 长乐陈氏曰不杂则清莫动则平乐行而伦清则八
 音克谐无相夺伦确乎郑卫之音莫能入而杂之也
 以之行乎一身耳目聪明于其外血气和平于其内
 则中国虽大若出乎一人矣以之行乎天下移风易
 俗于其始天下皆宁于其终则天下虽广若出乎一
 家矣国语曰乐必听和而视正听和则聪视正则明
 其耳目聪明之谓乎傅曰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
 精神而和正其心其血气和平之谓乎昔王豹处淇
卷九十六 第 27a 页 WYG0119-0121c.png
 而河西善讴绵驹处高唐而齐右善歌夫以一匹夫
 之歌且能感人深如此又况人君擅天下利势而以
 先王之乐感人未有不移风易俗者矣太伯之于吴
 率以仁义化以道德而风俗移易举欣欣然迁善远
 罪而不自知一国尚尔况天下乎楚越以好勇之风
 成轻死之俗而有蹈水赴火之歌郑卫以好淫之风
 成轻荡之俗而有桑閒濮上之曲奸声尚尔况和乐
 乎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信矣荀卿言乐行而
卷九十六 第 27b 页 WYG0119-0121d.png
 志清自人言之也此言乐行而伦清自乐言之也(乐/书)
 庆源辅氏曰上既极言乐之理故此下言乐之功效
 以结之伦理也清明也伦清言人之伦理清明而无
 暧昧纷乱之患自一人之身言之则耳目聪明血气
 和平自天下之大言之则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乐之
 功效至此极矣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
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
卷九十六 第 28a 页 WYG0119-0122a.png
 郑氏曰道谓仁义欲谓淫邪也
 孔氏曰前经言正乐感人此经明君子小人各有所
 乐故因上起下之辞所以名乐者是人之所欢乐也
 君子所乐在于道得其道则欢乐也小人所乐在于
 欲得其欲则欢乐也若君子在上以道制欲则意得
 欢乐而不有昏乱若小人在上以欲忘道则志虑迷
 惑而不得欢乐
 张氏曰引旧语乐名广證前事因其人所乐而名为
卷九十六 第 28b 页 WYG0119-0122b.png
 乐人心不同故所乐有异而名通故皆名乐君子在
 上小人在下君子乐用仁义以制小人之欲则天下
 安乐不敢为乱小人在上君子在下则小人肆纵其
 欲忘于正道天下从化皆为乱惑不能安乐
 河南程氏曰人虽不能无欲然当有以制之无以制
 之而惟欲从之则人道废而入于禽兽矣
 马氏曰君子小人为乐则同所以为乐则异君子者
 从其大体者也故乐得其道小人者从其小体者也
卷九十六 第 29a 页 WYG0119-0122c.png
 故乐得其欲道者出于天下之公欲者出于一人之
 私君子以心导耳故以道制欲乐而不乱小人以耳
 导心故以欲忘道惑而不乐
 长乐刘氏曰乐者乐其礼之盛行也不曰乐得其道
 乎小人由之以享五福不曰乐得其欲乎
 严陵方氏曰君子能知乐之情故由情足以得其道
 小人徒见乐之文徇文止能得其欲道与欲所得皆
 乐也然道有义故足以制欲欲既制则其乐不流而
卷九十六 第 29b 页 WYG0119-0122d.png
 治生欲无穷故至于忘道道既忘则其惑不解而忧
 生
 延平黄氏曰乐由中出不可以伪为乐得其道而正
 乐兴焉乐之由中出者也乐得其欲而淫乐兴焉乐
 之由伪作者也均是乐也而乐有内外在外之乐无
 常其欲无已无常之乐不赴无已之欲则忧至焉物
 累其心又虑其乐之去则惑而已矣
 庆源辅氏曰此又总言乐之义而君子小人所乐不
卷九十六 第 30a 页 WYG0119-0123a.png
 同以见上所言者君子之乐也乐得其道则和平恬
 愉此乐之真也乐得其欲则沈湎淫佚此乐之流也
 乐本于道则欲不行故和平恬愉而不乱乐本于欲
 则不复有道故至于耽惑而已岂真可乐哉
 庐陵胡氏曰以道制欲易所谓窒欲以欲忘道曲礼
 所谓从欲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
方可以观德矣
卷九十六 第 30b 页 WYG0119-0123b.png
 郑氏曰方犹道也
 孔氏曰前经明君子小人所乐不同自此至为伪明
 君子敦行善乐也反己多欲之情以谐和德义之志
 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政教之事正乐兴行民皆向
 仁义之道人君如此可以观其德行矣
 长乐陈氏曰反情以和其志则是志以道宁而其仁
 足以成己广乐以成其教则是以乐教和而其智足
 以成物乐教行于上而民乡方于下则上所广之教
卷九十六 第 31a 页 WYG0119-0123c.png
 无非德教下所乡之方莫不背伪而趋德岂不可以
 观之哉(乐书/)
 延平黄氏曰反情以和其志则以道制己之欲广乐
 以成其教则以道制人之欲
 严陵方氏曰君子所以反其情和其志岂他术哉亦
 以乐而己且情出乎性性则得之天者志生乎心心
 则存乎人者反其在天者然后可以和其在人者前
 则继之以比类以成其行者学之事此则继之以广
卷九十六 第 31b 页 WYG0119-0123d.png
 乐以成其教者教之事
 马氏曰反其一己之私情而和其在内之志则足以
 成己而未见其足以成物故广乐以成其教所以和
 人心而有以成物也则乐行而民向方矣其效至于
 民向方君子之德斯可见矣
 山阴陆氏曰反去淫溺之情而调和其志比拟善类
 以成己之行不接心术心不存念也反情于内则不
 以欲忘道故足以和其志比类于外则必资人成己
卷九十六 第 32a 页 WYG0119-0124a.png
 故足以成其行
 庆源辅氏曰反情以和其志养其在内之乐也广乐
 以成其教推夫在外之乐也自内而达诸外则乐行
 矣乐行而民知向方则君子之德著矣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
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
乐气从之
 郑氏曰三者本志也声也客也言无此本于内则不
卷九十六 第 32b 页 WYG0119-0124b.png
 能为乐也
 孔氏曰德在于内乐所以𤼵扬其德故乐为德之光
 华也非器无以成乐故金石丝竹为乐之器也诗谓
 言辞说其志歌谓音曲以歌咏其言辞之声哀乐在
 内必形于外故以舞振动其容乐之体有此三者诗
 序云诗者志之所之是诗言志也言之不足故嗟叹
 之嗟叹之不足则歌咏之是歌咏其声也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是舞动其容也容从声生声从志起志从
卷九十六 第 33a 页 WYG0119-0124c.png
 心𤼵三者相因原本于心先心而后志先志而后声
 先声而后舞声须合于宫商舞须应于节奏乃成于
 乐故曰乐气从之
 张氏曰乐气诗歌舞也君子先有三德为本于心后
 乃诗歌舞可观故曰然后乐气从之
 长乐陈氏曰先王作乐以崇德奏之于诗为德言咏
 之于歌为德音形之于舞为德容故尧之大章舜之
 大韶禹之大夏汤之大濩岂皆足以既德之实邪不
卷九十六 第 33b 页 WYG0119-0124d.png
 过形容其英华而已乐出于虚寓于实寓于实则八
 音丽于器故凡物之盈于天地之间若坚若脆若劲
 若韧若实若虚若沈若浮皆得效其响焉记论八音
 多矣举其始言之不过曰施之金石要其终言之不
 过曰匏竹在下兼始中终言之则曰金石丝竹乐之
 器也在心为志𤼵言为诗诗也者言之合于法度而
 志至焉者也喜则咏歌歌也者志之所形也乐则舞
 蹈舞也者蹈厉有节而容成焉者也盖诗为乐之章
卷九十六 第 34a 页 WYG0119-0125a.png
 必待歌之抗坠端折然后其声足以合奏歌为乐之
 音必待舞之周旋诎信然后其容足以中节古之教
 六诗者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以六德为本
 故自乐器推而上之及于德者性之端乐者德之华
 也以六律为音故自乐器推而下之及于歌咏其声
 舞动其容也由是观之圣人非恶歌也恶其酣尔非
 恶舞也恶其屡尔故酣歌常舞商书儆之屡舞跹跹
 周诗刺之三者皆本于心心合于气故本于心而乐
卷九十六 第 34b 页 WYG0119-0125b.png
 气从之(乐/书)
 严陵方氏曰五常性之所有也非德无以得五音德
 所寓也非乐无以𤼵𤼵而为华然后散而为器然器
 不止于金石丝竹特举此以该之有言有咏有动皆
 气之所使也所以使气者心而已故曰本于心然后
 乐气从之忧气亦本于心然乐以乐为主故特言乐
 气而已
 马氏曰德者出于天命之性而非人之力也故曰性
卷九十六 第 35a 页 WYG0119-0125c.png
 之端
 庆源辅氏曰端犹孟子所谓四端也华即下文所谓
 英华也德出于性故德者性之端也乐以章德故乐
 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又乐之形而下者也此总言
 乐之始终又言乐之本于心诗言心之志歌咏心之
 声舞动心之容与诗大序所言同意乐之气谓和气
 也乐由阳来岂无气乎
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𤼵外
卷九十六 第 35b 页 WYG0119-0125d.png
唯乐不可以为伪
 孔氏曰情深谓思虑深远文明谓情由言显志意蕴
 积在中故气盛内志既盛则外感动于物故变化神
 通也气盛谓手舞足蹈是也化神谓动天地感鬼神
 也和顺积于心中言辞声音𤼵见是英华𤼵外也此
 据正乐若善事积于中则善声见于外恶事积于中
 则恶声见于外若心恶而望声之善不可得也故云
 唯乐不可以为伪伪谓虚伪
卷九十六 第 36a 页 WYG0119-0126a.png
 长乐陈氏曰情形于言而为诗则情深而文明者诗
 之不可以为伪也嗟叹不足而为歌则气盛而化神
 者歌之不可以为伪也内乐而外应之为舞则和顺
 积中英华𤼵外者舞之不可以为伪也三者一本于
 诚心而已诚则明明则能变诚则形形则神神则能
 化变化代兴之谓天德盖文者理之所谓而情出焉
 者也形者神之所舍而化出焉者也情显于文故情
 不深则文不明气合于神故气不盛则化不神情深
卷九十六 第 36b 页 WYG0119-0126b.png
 而文明是以诚心阐幽也气盛而化神是以诚心微
 显也然舞之和顺积中英华𤼵外而天道兼焉岂非
 诚心积而为变化之天德欤
 严陵方氏曰乐有情则有文有气则有化其情深然
 后其文明其气盛然后其化神盖中外之理然也情
 深气盛则乐之和顺积于中文明化神则乐之英华
 𤼵于外所积者和顺则知所𤼵者无乖无逆所𤼵者
 英华则知所积者有本有根矣是皆有诸中然后形
卷九十六 第 37a 页 WYG0119-0126c.png
 诸外故言不可以为伪也
 庆源辅氏曰情深故文明气盛故化神文明谓亲疏
 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有是心则有是声
 有是声则有是乐纣作靡靡之乐彼岂不知为鄙邪
 故曰唯乐不可以为伪武之未尽善亦以是故也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
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郑氏曰文采乐之威仪也
卷九十六 第 37b 页 WYG0119-0126d.png
 孔氏曰前经论志声容三者自此至始也广明舞之
 义理与声音相应之事心动而有声声成而为乐是
 乐由心动而成也乐本无体由声而见是声为乐之
 形象声无曲折则大质素故以文采节奏而饰之动
 其本则心之动也乐其象则亦乐之象也治其饰则
 亦声之饰也以此三者结上三事
 长乐陈氏曰心静于自然而乐动于使然故曰心之
 动乐之本则隐而其声则见故曰乐之象声之单出
卷九十六 第 38a 页 WYG0119-0127a.png
 则质必待文采节奏为之饰也 又乐书曰容从声
 生声从志起志从心𤼵是知诗与歌舞合而为乐皆
 本于心焉故曰乐者心之动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形于声则声寓于器而非器
 犹为之象而已故曰声者乐之象也青与赤谓之文
 五色备谓之采则文于采为略采于文为备止乐谓
 之节作乐谓之奏则奏于乐为始节于乐为终要皆
 非声之质也声之饰而已故曰文采节奏声之饰也
卷九十六 第 38b 页 WYG0119-0127b.png
 君子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动其
 本之谓也施于金石越于声音乐其象之谓也省其
 文采广其节奏治其饰之谓也
 庐陵胡氏曰前论舞于声心相应故此又言乐之心
 见于舞
 庆源辅氏曰此足以见乐之不可为伪也见乃谓之
 象有是声则乐之象见矣乐有是象故因以文采节
 奏饰之而为乐动其本犹言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也
卷九十六 第 39a 页 WYG0119-0127c.png
 
 
 
 
 
 
 
 
卷九十六 第 39b 页 WYG0119-0127d.png
 
 
 
 
 
 
 
 礼记集说卷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