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117-054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集说卷二十七    宋 卫湜 撰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郑氏曰此夏制也明堂位曰夏后氏官百举成数也
 孔氏曰此一经论夏天子设公卿大夫元士之数王
 制之文郑皆以为殷法此独云夏制者以明堂位殷
 官二百与此百二十数不相当周官又三百六十
 长乐陈氏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始动于子参之于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117-0542d.png
 丑得三又参之于寅得九又参之于卯得二十七又
 参之于辰得八十一凡此天数也故曰天之数始于
 一终天之数得八十一先王之建官外则三公九卿
 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内则三夫人九嫔二十七
 世妇八十一御妻则天数故也大玄以一玄象一辟
 三方象三公九州象九卿二十七部象二十七大夫
 八十一家象八十一元士少则制众无则制有盖太
 玄取诸太极而已故其数如此老子之书终于八十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117-0543a.png
 一难经亦止于八十一皆此意与
 严陵方氏曰三公之数则取阳数而成也九卿则倍
 公而三之也二十七大夫则又倍卿而三之也八十
 一元士则又倍大夫而三之也天子理阳道于建官
 之数每准于阳焉后治阴德亦以是为数者特从夫
 而已夫位尊者其事约而总位卑者其事详而分故
 官之法位愈卑而数愈倍焉以周官言之大宰上士
 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则中下之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117-0543b.png
 士互相倍可知而此不言者以阳数穷于九九故止
 八十一元士终焉若黄钟律终于八十一数
 马氏曰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
 成数言之盖百也此唐虞之制也书曰唐虞稽古建
 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又夏殷之官则倍于唐虞
 之制而郑氏则以此为夏制其说盖误也天子六卿
 而二卿一公故有三公天子六卿之中又有三孤焉
 故天子有九卿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117-0543c.png
 山阴陆氏曰周官三百六十则夏殷宜二百四十唐
 虞宜百二十而书曰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举成
 数也所谓天子建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
 士凡百有二十唐虞三代所不变自馀虽多称事为
 之非其正也故经所言其数止此而已
 延平周氏曰三方三公皆天道者也九州九卿皆地
 道者也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之与大夫元士皆人道
 而已矣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117-0543d.png
 庐陵胡氏曰郑以为夏制以周官三百六十此百二
 十而明堂位殷官二百故云夏制然以明堂位夏后
 氏之官百则比此官数为少以书夏商官倍是为二
 百则比此官数为多是夏之官数与此亦不合郑何
 据也且王制郑皆以为殷此独云夏首末己自舛戾
 况又数不合乎可疑也
 刘氏(孟冶/)曰职之隆者事益简职之卑者事益众故
 三公所以论道经邦佐天子理万几调万化国有大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117-0544a.png
 事而有大兴作大利害则有卿焉等而下之或典礼
 乐或任簿书此九卿则三倍于公大夫又三倍于卿
 元士又三倍于大夫也然与明堂位不同者盖上古
 之时事简则官亦简后世事日益多官日益众王制
 杂举三代之制亦有不同明堂位特举成数而言之
 耳
 讲义曰官之因革不槩见于世也孔子闻郯子之言
 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孟子荅北宫锜之问谓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117-0544b.png
 其详不可得闻诸侯恶其害己皆去其籍然则此经
 所载及书之周官与明堂位所载建官之数其不同
 者亦各举其略不必切切然求合也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
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
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
二十七人
 郑氏曰命于天子者天子选用之如今诏书除吏是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117-0544c.png
 矣小国亦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此文
 似误脱耳或者欲见畿内之国二卿与
 孔氏曰此一节论夏天子命诸侯之国卿大夫及士
 之数前云夏官此亦夏礼卿大夫士数五等之国悉
 同但大国三卿并受命于天子耳夏之大国谓公与
 侯殷周大国并公也次国者夏则伯殷则侯周则侯
 伯也小国者殷谓伯夏周同子男也郑注或者是又
 为一说谓畿内之国唯置二卿并是其君自命之今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117-0544d.png
 记者或欲因子男此又以见畿内之法故舍去子男
 一卿命于王者而不言也案崔氏曰大国三卿者依
 周制而言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宗伯之
 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故左传云季孙为司徒叔孙
 为司马孟孙为司空此是三卿也以此推之故知诸
 侯不立冢宰宗伯司寇之官也三卿命于天子则大
 夫以下皆其君自命之也三卿则上中下三品而含
 上下今云下大夫五人者取卿为言耳知大夫有上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117-0545a.png
 下者前云次国之下卿当大国之上大夫是也何以
 五人谓司徒之下置小卿二人一是小宰一是小司
 徒司空之下亦置二小卿一是小司寇一是小司空
 是也司马之下唯置一小卿小司马也故何休注公
 羊云古者诸侯有司徒司空上卿各一下卿各二司
 马事省上下卿各一又冢宰云施典于邦国设其参
 傅其伍郑云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五人
 石林叶氏曰说者谓立司徒兼冢宰之事立司马兼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117-0545b.png
 宗伯之事立司空兼司寇之事是谓三卿以理考之
 诸侯南面之君莫不有天道也嫌于上逼天子则不
 可以立天官知节则令自己出谨度则礼皆上制故
 不可以立礼官君有道变法而臣以死守法不可以
 立刑官虽然富而后教教而后刑先王不易之法也
 司徒所主者地道既有以教之则礼在其中矣司马
 所主者国政既有以正之则刑在其中矣司空所主
 者国事既有以富之则教在其中矣三卿足以具六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117-0545c.png
 官如此而鲁作三军者三卿也季氏三分公室而各
 有其一叔孙氏臣其子弟孟氏取其半季氏尽征之
 此三军所作非归于公室而归于陪臣则春秋之所
 讥也至于小国则所治者寡而其臣属不备故止立
 二卿岂有司徒司马而无司空者与
 长乐陈氏曰方伯之国必立之三监诸侯之卿必命
 于天子者以其专征于一方知节于一国不可不防
 之也周官邦国设其参皆三卿也此小国则二卿盖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117-0545d.png
 非周制与下言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周官则小
 国之卿再命大夫一命皆非周制故也管仲平戎于
 王王以上卿之礼享之辞曰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
 受下卿之礼而还则国高命于天子者也籍谈曰巩
 伯非命卿也则巩伯非命于天子者也大国三卿皆
 命于天子者也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
 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以其强弱之势异故也
 三等之国卿数不同大夫士之数则同者卿则合治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117-0546a.png
 大夫士则分职故卿数与禄以国之大小为差大夫
 士之数与禄则同焉而已于大夫言下大夫则知卿
 之为上大夫也于士言上士则知其中下也
 严陵方氏曰受命于天子者为隆受命于其君者为
 杀此隆杀之别也不言中下之士则以各居其上之
 三分见之
 庐陵胡氏曰郑氏谓此皆夏制今案周礼凡三等国
 卿大夫士之数悉与此同又春秋周法也鲁季孙司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117-0546b.png
 徒叔孙司马孟孙司空三卿也曾子问亦明周法而
 云国家五官则五大夫又冢宰施典于邦国设其参
 傅其伍参谓三卿伍谓伍大夫也则此乃周制郑氏
 必以为夏官何哉
 李氏曰周官大宰职施典于邦国设其参傅其伍陈
 其殷置其辅施则于都鄙立其两参即三卿也伍大
 夫也殷上士也辅庶人在官者也两贰卿也司马职
 曰凡制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皆命卿为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117-0546c.png
 之则知虽畿外之小国犹一卿命于天子也二卿皆
 命于其君者畿内之国也盖六命司官则得以自命
 卿矣畿外举大国次国以见小国畿内举公卿以见
 大夫理或然也书曰鲁人三郊三遂盖鲁大国也故
 得三军然则春秋何以书作三军盖讥其益一大夫
 也
 山阴陆氏曰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此非脱误著畿
 内之国二卿尔上言畿外下言畿内亦互相挟盖言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117-0546d.png
 之法多如此案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
 皆命卿则小国亦三卿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
 君可知一命不言不过亦言之法
 延平周氏曰一国之事皆委于诸侯而其卿必命于
 天子者有微意存焉国有大小而下大夫上士之数
 皆同何也国虽有大小其六职之属各有条目而不
 可阙此大夫与士之数所以同也皋陶谟于有家言
 三德于有邦言六德于天下言九德是有邦虽殊而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117-0547a.png
 用六德之人则一也周官小国之士不命此于小国
 亦言上士者虽不命而其等亦有三也
 东莱吕氏曰周家封国八百固是小大相维本末相
 制有道而王室尊安虽无道亦便未能兼并得其中
 自有总摄处如上卿命于天子如贡财于天府如此
 非一故易控制自东迁之后此法渐渐不存矣
 永嘉徐氏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圣人观地上有水
 之象为之非其不得已也中畿千里环列五服选贤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117-0547b.png
 建德与之共理其维之有法其御之有道圣人所以
 与天下为公而非私其力以为己也试观其内诸侯
 禄外诸侯嗣内外非有轻重而又更出迭入为之诸
 侯不得以久其权也列国之卿命于天子王臣布在
 诸侯之国而诸侯每岁贡士实在王都诸侯又不得
 私其人也圣人封建之大权其内外相维可见于此
 矣且大国三卿命于天子则朝廷所自命者也小国
 二卿命于其君则君命之者也夫国之大者宜专其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117-0547c.png
 命国之小者宜自上出也命其大不命其小圣人控
 制大邦优假小国之意深矣自周之东上失其柄而
 权纲不收诸侯擅自废置无复王制之旧既僭用三
 卿矣而复制左右以拟三公是实备王官之制也其
 后齐鲁郑三国皆有三卿考之周礼大国之卿司徒
 司马司空是也是虽天子所命之卿而春秋之时诸
 侯自命不请于王者多也惟鲁之单伯郑之祭仲说
 者以为命大夫也齐高国管仲所谓天子之二守国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117-0547d.png
 高在是为天子所命之卿外是私自立者相环也至
 于晋其僭王制甚矣晋为伯主多置群官而天子之
 命卿其名仅存耳卿以军将为名而三军之制一军
 有二卿其将若佐皆卿也邲之战实备六卿至于司
 马司空反位大夫之列不复卿官矣故鲁侯赐服而
 三帅以三命而司空仅与军尉侯奄均受一命尔是
 六卿皆三命也则晋僭王制而废命卿岂不大可诛
 乎命卿不出于王而战国之世周王乃命韩赵魏三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117-0548a.png
 卿为诸侯然则非晋之坏王制乃天子自坏之也汉
 初藩国大者其官制至同汉朝亦甚无别然二千石
 以上汉自为置而国事皆𨽻于傅相侯王不得私自
 置也文帝之世贾谊方忧之曰汉之傅相方握其事
 数年之后各遍置私人谊可谓善识封建者矣当文
 帝时淮南厉王逐汉所置二千石而请置帝实许之
 母乃坏其法乎其后七国之叛衡山淮南之乱大抵
 皆私自置官也自武帝后得仕京师而诸侯自私其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117-0548b.png
 人矣大非古昔天子命诸侯贡士之意也唐藩镇之
 乱亦以节度留后皆得以辟置如乌重胤之罗致石
 温二生董晋之辟韩退之严武之辟杜少陵其贤者
 既归之而怙强负固者又得以私奸党而终成藩镇
 之乱若唐亦不识内外之势矣国初收藩镇之权而
 置转运使通判使主诸道钱榖虽所以制其财而实
 察之也其可谓善审天下之势矣
 刘氏(孟冶/)曰孔子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117-0548c.png
 大国之诸侯其富贵足以埒天子其制度足以拟天
 子骄奢易萌僭侈易生傥使权柄一出其手则驯致
 于陵其上者未必皆诸侯之罪亦上之人无有维持
 之也故京城不度所以启叔段之不义下堂而见所
 以见周室之不竞故知田氏六卿不服则齐晋无不
 亡之理三子不臣则鲁无可治之理王者之制于大
 国则必致其详于小国则必致其略盖以此也大国
 三卿若可命矣而必出于天子小国之卿宜出于天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117-0548d.png
 子之命矣而听于君何者盖小国之势其权其力可
 以潜削而默制之而大国之君则当杜其兆而塞其
 源也是以五等虽同而大国则一受命于天子也
 金华邵氏曰大国欲其权不侔上故三卿皆命于天
 子小国欲其权足以制下故二卿皆命于其君次国
 则处乎大国小国之间故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
 其君言下大夫而不言上大夫者以上大夫即卿如
 前所谓诸侯之上大夫卿是也言上士而不及下士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117-0549a.png
 者以中下之士有时而阙如前所谓其有中士下士
 者数各居其上之三分是也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
 郑氏曰使佐方伯领诸侯
 孔氏曰此一节论天子遣大夫往监方伯之国州别
 各置三人之事每一州三人三八二十四人案崔氏
 曰此谓殷之方伯皆有三人以辅之佐其伯谓监所
 领之诸侯也周则于牧下置二伯亦或因殷使大夫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117-0549b.png
 为三监故燕礼云设诸公之坐郑云公孤也大国孤
 公一人而云诸公者容牧有三监然则天子于州牧
 之国别置三大夫以辅之其尊卑之差则下文其禄
 视诸侯之卿其爵视次国之君其禄视诸侯之卿者
 谓公之孤也故燕礼谓之诸公与公孤同也尚书使
 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者为武庚也与此别也
 严陵方氏曰方伯专征于一方其权实重焉天子不
 可不大为之防每国三人故谓之三监必以三人为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117-0549c.png
 率者则与三公同义不使卿为之止使大夫为之以
 见天子之尊虽使其大夫固足制于方伯故也若书
 所谓三监名义虽同其人则异焉
 马氏曰周官曰天子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
 监牧之下又立监所谓三监者是也于方伯之国国
 三人八州八国总而为二十四人所以佐方伯统领
 诸侯之治也三监之禄则视诸侯之卿其爵则视次
 国之君其禄则取之于方伯之地为方伯之佐也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117-0549d.png
 山阴陆氏曰武王立武庚于邶以管叔蔡叔监之谓
 三监所谓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也管蔡二人而已
 则三监盖不必备然管叔受鄘蔡叔受卫所谓其禄
 取之于方伯之地者此之类也周官曰建其牧立其
 监然则武庚二王后其上公与盖九命作伯者也知
 然者以微子之命曰庸建尔于上公尹兹东夏知之
 也郑氏谓二王之后不为牧不知何所据而言尔
 延平周氏曰方伯专征伐者也监以大夫有微意存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117-0550a.png
 焉
 刘氏(孟冶/)曰天子之于大国诸侯何其拳拳不释焉
 三卿之命诸侯不得而专皆出于天子矣又使其大
 夫为三监监其国盖天下之患当制其始始之不制
 终将若何故堤防益密法度愈详不如是则不足分
 其权也不惟此也诸侯之征伐固所以捍外患而禦
 外陵必天子赐之弓矢然后敢征诸侯之生杀固所
 以助天子之赏善罚恶必天子赐之鈇钺然后敢杀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117-0550b.png
 今也诸侯之贵而大夫有以制之有以见天子之重
 矣
 金华应氏曰方伯者天子所任以总乎外者也又有
 监以临之盖方伯权重则易专大夫位卑则不敢肆
 此大小相维内外相统之微意也黄帝设左右太监
 则总察天下不过二监耳其所谓二监即唐虞四岳
 商二伯之任也周太宰之职曰建其牧立其监大槩
 可见者如此而条画之详无所考先儒以三公之孤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117-0550c.png
 四命者当之要亦一人耳大国三卿而其二命于天
 子故管仲曰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孤者王朝之所
 遣二卿则大国之所置而必出于王朝谓之二守亦
 曰助天子之耳目耳是所以为三人与若管蔡霍为
 三监虽以监殷意其亦仍旧而置耳武庚既诛殷民
 又迁则无复可监矣然康叔犹以司寇受封而嗣为
 是职曰王启监厥乱为民又曰自古王若兹监其所
 从来也盖古而非今矣司寇王朝之臣也而被命以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117-0550d.png
 监临则为诸侯之长故黎侯于卫而责其不能脩方
 伯连率之职是时周衰卫弱黎人犹以是望之则此
 制长存人自不能举耳推此则为监者不必专遣大
 夫诸侯之尝为王臣者亦可就兼之诸侯为监则他
 国亦必听命而方伯连率又不必特置与然则邦国
 之建牧立监政谓在邦国之中尔
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
 郑氏曰选贤置之于位其国之禄如诸侯不得位外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117-0551a.png
 诸侯有功乃封之使之世也冠礼记曰继世以立诸
 侯象贤也
 孔氏曰此一经论天子县内食采邑诸侯得禄不得
 继世及外诸侯父死嗣位之事畿内公卿大夫之子
 父死得食父之故国采邑之地不得继父为公卿大
 夫故直云禄也有罪乃夺之公羊榖梁说云卿大夫
 世则权并一姓妨塞贤路经讥尹氏崔氏是也此父
 死子禄者不在九十三国之数言县内夏法也殷周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117-0551b.png
 亦然畿内诸侯父死视元士若有贤德乃复父位若
 畿外诸侯父死未赐爵亦视元士除服则袭父位故
 下文云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畿内不世爵而畿
 外得世者以畿内诸侯则公卿大夫辅佐于王非贤
 不可故不世也畿外诸侯尝有大功报其劳效又在
 外少事故得世也
 严陵方氏曰内诸侯则公卿大夫士是也外诸侯则
 公侯伯子男是也夫禄所以养其人嗣所以传其国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117-0551c.png
 内诸侯臣道也止养其人而己外诸侯君道也故传
 其国焉经亦曰诸侯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盖谓是
 矣
 马氏曰天子之县内所以待有德也有德者必有以
 食之而食之则不可以不继世而必有世禄之法也
 外诸侯嗣也所以报有功可以继而有世爵之法也
 天子县内植旧德之臣不可继故尹氏世卿而春秋
 讥之也外诸侯所以报有功可以继唯寓公则不继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117-0551d.png
 世然而天子之县内而谓之诸侯禄者盖天子三公
 之田则视公侯卿则视伯大夫则视子男元士则视
 附庸而有德可以使之出而为诸侯若韩宣子之类
 是也外诸侯嗣也而有功者可以使之入而为公卿
 若郑武公之类是也
 长乐陈氏曰卿大夫之于采邑犹诸侯之于国故采
 邑亦可谓之国上言县内九十三国是也采邑可以
 谓之国则卿大夫亦可谓诸侯此言县内诸侯是也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117-0552a.png
 礼卿大夫出封加一等诸侯入臣或降一等郑武公
 以伯爵入为司徒则是七命而降之以六命也命之
 升降不同以其势之屈伸异故也世之禄嗣不同以
 其功之厚薄异故也盖外则有功之所封不世嗣不
 足以崇其德内则佐王而己不世禄不足以称其功故
 外者必嗣不绝功臣之世也内则必禄不弃贤者之
 后也礼曰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
 子孙言国则嗣可知言采则禄而已然卿大夫固有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117-0552b.png
 常数而采地固有常地使其身死而继之不绝何采
 地之可食邪
 李氏曰古者生财有道用财有礼故仕者世禄而有
 馀也虽然未尝不教之使尽其材致其美以见于事
 业唯其有禄也所以异于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
 唯其有放黜也所以异于官人以世者也
 石林叶氏曰内之公卿大夫其受田视公侯伯子男
 固亦通称为诸侯也内以世禄为主而有贤者亦得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117-0552c.png
 世爵外以世爵为主而不贤亦止于世禄然则诸侯
 之子自非大恶犹得袭位而公卿大夫之子必贤而
 后爵岂轻内而重外乎盖古者公卿大夫有功德则
 出封为诸侯是在外之世爵者乃内之世禄世臣也
 至诸侯有功德亦必入而为公卿是在内之世禄者
 或在外之世爵诸侯也内外更易而轻重所以均者
 此先王之仁政也
 永嘉徐氏曰古者寰内诸侯世其禄而不嗣与寰外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117-0552d.png
 诸侯异者何哉先王为官择人不以私害公功不可
 忘报故世其禄以报功官不可以非贤故不世其位
 为官择人公卿大夫选命贤者为之不以父兄故而
 私授之也以父兄故而世其官则非公选矣有虞之
 时赏延于世所以报功至于殛鲧兴禹亦不以父之
 恶而废其贤唯其功而己矣三代之际皆以世禄夏
 之县内诸侯不世爵而外诸侯则世爵内诸侯何以
 不世非贤不任也外诸侯何以世盖继世以象贤传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117-0553a.png
 国以报功也殷人贵富说者谓臣能世禄曰富以见
 殷之大夫亦世禄也自纣官人以世不问贤否皆嗣
 其位而不易先王之官始坏矣周之兴也文王治岐
 仕者世禄而诗言凡周之士不显亦世盖忠厚之化
 虽周王皆世禄也裳裳者华之诗作弃贤者之类绝
 功臣之世而世禄亡矣然周之制畿内之地有功者
 与之不令世有至于畿外之地则容或世嗣矣温畿
 内之邑也成王尝以封苏忿生矣襄王又以赐晋文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117-0553b.png
 矣晋复以与狐氏阳氏而后及郤氏盖王官之大邑
 畿内之采地亦不使无功者得以世守也至于诸侯
 之大夫其有功者得世其禄官有世官则有世族是
 也无功则夺之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是也若有功
 则不夺之矣春秋之时卿以世袭不复计功矣然其
 初犹为近古故无骇与侠皆书其名不书其世以其
 未赐族也自后官不择人世执其柄春秋于周书尹
 氏武氏仍叔之子于鲁书季友仲遂盖讥世卿也卿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117-0553c.png
 既世袭权移于下驯至三家专鲁六卿分晋则内诸
 侯不世官之制先王防微杜渐之意深矣汉之封国
 有山河之誓诸王列侯袭父故爵外诸侯得以嗣守
 而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子一人为
 郎然不以德选至哀帝时始除其令亦谓其官以世
 不以贤而不得私爱害公选也唐大宗尝欲功臣并
 世袭刺史使后嗣长为藩翰而长孙无忌固辞而遂
 止时于志宁亦奏古今异时非久安计马周论宗室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117-0553d.png
 功臣悉藩国世守其政若令有不肖子袭封嗣职正
 欲绝之则子文之治犹在正欲存之则栾黡之恶己
 暴盖时世异变虽外诸侯亦不可使世其官也天宝
 以后地分于将领而藩镇得以世袭遂使自辟其人
 自强其兵唐卒以此召亡太祖皇帝惩五季之变遂
 与赵普议削藩镇之权而制其钱榖收其精兵自李
 彝兴冯晖折御卿之外馀皆不使之世袭盖深识时
 变者矣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117-0554a.png
 刘氏(孟冶/)曰封土有定法故先王严内外之辨本强
 则国安故先王有禄嗣之别畿内而封诸侯以嗣则
 天子之公卿大夫何以禄养畿外而不封诸侯则藩
 宣屏翰焉得其人故内之诸侯则惟食采地外之诸
 侯则得以世其爵也
 武夷胡氏曰隐公三年书尹氏卒尹氏天子大夫世
 执朝权为周乱阶家父所刺秉国之均不平谓何者
 是也以氏书者志世卿非礼为后世鉴也或曰世卿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117-0554b.png
 非礼裳裳者华何以作乎曰功臣之世世其禄世卿
 之官嗣其位禄以报功也故其世可延位以尊贤也
 故其官当择官不择人世授之柄党与既众威福下
 移大奸根据而莫除人主孤立而无助国不亡幸尔
 春秋于周书尹氏武氏仍叔之子于鲁书季友仲遂
 皆志其非礼也
 方氏曰自畿以内皆天子所有也岂人臣之所专凡
 内之受国者止于食土之毛而已而不得世有其地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117-0554c.png
 自畿之外固诸侯所共也岂天子之所私故凡外之
 受国者非特食其地之所出而又得以世嗣焉其固
 先王轻其内而重其外哉以为内之诸侯使之有其
 地则无以统于一而强天子之势矣外之诸侯不使
 之专其国则孰能勤于王而相与以安天下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次国之君不
过七命小国之君不过五命
 郑氏曰卷俗读也其通则曰衮三公八命矣复加一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117-0554d.png
 命则服龙衮与王者之后同多于此则赐非命服也
 虞夏之制天子服有日月星辰周礼曰诸公之服自
 衮冕而下如王之服
 孔氏曰此一经论王制三公以下次国小国之君爵
 命之数制谓王者制度三公八命身著鷩冕若加一
 命则为上公而著衮冕故云一命卷九命卷龙之外
 依制不合有其服若有加益者是君之特赐非礼法
 之常则杂记谓之褒衣也此则礼纬九赐之衣服与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117-0555a.png
 宗伯再命受服不同此篇皆王者之制于此特言制
 者以三公位尊又加一命其事极重故记者特云制
 也卷字周礼及觐礼皆作衮郑注虞夏之制天子服
 有日月星辰者皋陶谟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
 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是也日
 一月二星辰三山四龙五华虫六此六者皆画于衣
 宗彝七藻八火九粉米十黼十一黻十二此六者皆
 绣于裳至周则日月星辰画于旌旗又登龙于山取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117-0555b.png
 其神登火于宗彝取其明尊神明也而冕服九章一
 曰龙二曰山三曰华虫四曰火五曰宗彝皆画以为
 缋六曰藻七曰粉米八曰黼九曰黻皆絺以为绣则
 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鷩之衣三章裳四章凡
 七也毳之衣三章裳二章凡五也希之衣一章裳二
 章凡三也玄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是以谓之玄焉
 衣法天故章数奇裳法地故章数耦引周礼司服文
 云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117-0555c.png
 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
 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郑引此者
 證三公一命衮也然则此经三公一命卷谓周制也
 周以前则山在衮上不得云一命衮也
 长乐陈氏曰星五星也辰十二次也华虫雉也宗彝
 虎彝蜼彝也粉粟米米聚米也黼白黑文也黻黑青
 文也盖日月星辰在天成象者也山龙华虫虎蜼藻
 火粉米黼黻在地成形者也在天成象者道之运乎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117-0555d.png
 上在地成形者道之散乎下道固始终于东北故山
 龙而降始山终黻莫不有序何则山居东北冬春交
 也龙春也华虫夏也虎秋也蜼冬也周而复始则藻
 春也火夏也粉米中央也黼秋冬交也黻冬春交也
 龙与华虫阳之阳也故绘而在衣虎与蜼阳之阴也
 故绣而在裳然则古者合三辰以在服备十二章以
 则天数故章与四时相顺后世判三辰以在旗而服
 止九章以法阳数故章与四时相变观周礼称衮冕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117-0556a.png
 礼记称天子龙衮又曰龙卷以祭上服言龙衮而不
 言山则升龙于山可知也司服五章之服则毳冕毳
 毛物毛物虎蜼也五章言毳冕而不言藻则升火于
 宗彝可知也升春物于冬春交之上升夏物于春之
 前则章与四时相变可知也(礼书/)
 严陵方氏曰王之三公在朝则八命而服七章之鷩
 冕及其出封加一等乃赐之以九章之衮冕衮虽三
 公可服非有加则不赐也凡以有制存焉尔故曰制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117-0556b.png
 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诗言衮职有阙维仲山
 甫补之盖谓是矣以八命而加一命则九命矣故曰
 不过九命不过九命则典命所谓以九为节者也不
 过七命则典命所谓以七为节者也不过五命则典
 命所谓以五为节者也
 马氏曰加之以卷者言人臣之极也赐可以加而命
 不可以加周官所谓唯赐无常是也然则天子龙衮
 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而三公亦得以服衮者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117-0556c.png
 盖其服衮则同而其旒数则异也故三公有降龙而
 无升龙
 山阴陆氏曰侯伯七命若加一命则为州牧又加一
 命是为州伯牧亦伯也皆九州之长知然者以周官
 乃施典于邦国曰建其牧立其监而王制云天子之
 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知之也牧八命
 也九命则谓之伯伯正名其为长盖上公一命卷者
 也然入天子之国亦曰牧避二伯也牧八命而冕服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117-0556d.png
 七章常七旒犹三公八命服鷩冕卿六命服毳冕牧
 虽八命即为方伯犹赐秬鬯秬鬯九命之赐也故王
 季为州伯诗曰瑟彼玉瓒黄流在中传以谓九命然
 后锡以圭瓒文侯之命平王锡之秬鬯圭瓒孔安国
 谓平王命为侯伯
 李氏曰阳中则动以变故易于震为龙阴极则静以
 止故易于艮为山龙取其变也山取其止也臣体常
 者也三公入于王朝则全于臣故服衮冕八章而其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117-0557a.png
 章以山为首诗曰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是
 也君制变者也上公出封于外则全于君故服衮冕
 九章而其章以龙为首周官曰公之服自衮冕而下
 如王之服是也三公衮以山挚以璧上公衮以龙挚
 以圭其义一也卷龙衮也以其能见能跃能飞其伸
 也其屈也皆不可知故曰卷犹云门谓之大卷也
 石林叶氏曰莫非制也于衮而特言之者以衣服制
 之显者盖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之在天者以日月为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117-0557b.png
 之运星辰为之纪其施于人则仁而已无为而仁者
 山也仁而不可知者龙也仁藏于不可知而显于可
 知者礼也礼者文而已其文可知者华虫也凡此皆
 以象天德也天德者阳也故作绘而在上宗彝者虎
 虽之彝也何以知其然以礼谓之毳而郑氏谓之虎
 蜼郑氏必有所受之是以知其然也虎者义也蜼者
 智也蜼能以尾室鼻而禦雨患是能达于体用趋时
 能变此所以为智也为虎又象之于宗彝者以其奉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117-0557c.png
 宗庙为大事也其清足以自洁而可荐者藻也其明
 足以烛物而可以烹饪者火也米养人者也粉之则
 其利散而均于养人而已不足以为道必有以裁制
 之斧者所以为裁断也施裁断不可以无辨黼者辨
 物之谓也其位在东北阴阳于是辨焉凡此所以象
 人德人德阴也故絺绣而在下五帝之德同乎帝则
 具乎天德故三辰为上而龙以仁次于山火以明次
 于藻三王之德应乎人则具乎人德日月星辰既登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117-0557d.png
 于旗则冕服不可不法乎天道故龙以变化不可知
 而登于山火以明而有功则登于宗彝然则舜之冕
 服尽于十二周之冕服止于九章而此言三公一命
 卷者其人在内八命而出封加一等则从九章而衮
 冕也盖三公近于天子而爵位盛大其德无私其仁
 足以长人而藏于不可知故衮冕自龙而下九章如
 王之服卿在内则六命其出为侯伯之君则从七命
 而鷩冕卿虽爵位次于公而为诸侯伯则其仁亦足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117-0558a.png
 以长人以其显于可知故鷩冕自蜼而下七章如公
 之服大夫在内则四命其出为子男之君则从五命
 而毳冕大夫虽帅人以智而进退以义故毳冕自藻
 火而下五章如侯伯之服凡此诸侯之冕不纯乎臣
 道则以衣之在上者为主若大国之卿三命而已其
 道苟足以养人则可以辅国故絺冕自粉米以下三
 章如子男之服小国之卿一命而已其德苟足以辨
 善恶则无枉己而仕故玄冕自黼而下如卿之服凡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117-0558b.png
 此诸臣之冕皆纯乎臣道则以裳之在下者为主衣
 在上所以象乎阳其色用玄玄则赤而兼黑阳以阴
 杂之也裳在下所以象乎阴其色用纁纁则黄而兼
 赤阴以阳杂之也玄者北方之属天道在北则寂然
 不动而纁者南方之属地道在南则有为以与万物
 相见形而上者寂然不动而出于无为故衣用玄所
 以尊道形而下者有为与万物相见而代有终者地
 道故裳用纁所以下功诸侯有时而在人上则主乎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117-0558c.png
 道而体天唯其在内嫌于外逼天子故其命以八以
 六以四则从阴之数至于在外者有君人之道故其
 命以九以七以五则从阳之数诸臣无时而不在人
 下则主乎功而法地唯其法地故在内而言阳数则
 无嫌于天子在外而言阴数则亦无疑于其君无嫌
 疑者以其位卑也故下曰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
 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然周官言公之孤四
 命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117-0558d.png
 命与此异同何也盖古者孤卿大夫虽有常名而其
 职固有相通者矣以其相通有孤而兼卿大夫为之
 者周官详于其职故举上以及于下王制略其兼官
 故举下而见于上犹之孟子之言卿大夫元士受地
 视公侯伯子男其制为略王制则兼三公附庸而言
 之其制为详不害其意同也
 永嘉徐氏曰古者设官之制其爵以五其命以三自
 上公九命至于子男五命品级异等而不可乱自上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117-0559a.png
 公衮冕侯伯鷩冕至于子男毳冕仪章异数而不可
 越周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五等之命司服自
 公之服至子男之服所衣之服必从其命其命不差
 则其服不僭先王所以正名分而章服采也故尝论
 衣服之制自黄帝尧舜取诸乾坤以为衣裳盖法天
 地以制为上下之服非私自创立之也虞夏之制天
 子祭服自日月以下十有二章盖会天地万物于一
 身以照临百官文采物色靡一不傋而皋陶谟所载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117-0559b.png
 五服五章以命有德谓之天命自天子十二章至卿
 大夫之三章其别为五如天造地设不可紊也公之
 衮冕其章数同于王而其旒数则异故上公之衮无
 升龙而旒则以九固自有等杀也岂曰公之服与王
 同而得纯用之无所等伦于其间哉自成王命鲁公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而禘祀用衮冕为鲁礼之
 常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东迁之始晋武公之
 大夫请命于周而无衣之诗作始曰无衣七兮次曰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117-0559c.png
 无衣六兮虽晋侯国岂无七章之衣而固不敢上视
 侯国庶几于六命之服而列于天子之卿犹愈乎否
 也其犹知存王制也其后晋文之伯周之策命为侯
 伯而赐之大辂鷩冕之服则是犹出于王命而不轻
 以礼假人也当鲁僖公之时尚存诸侯命有三等之
 制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于是有以
 衮敛盖子男加二等则服上公衮冕之服是出于上
 之特恩而诸侯不敢私僭也岂非西周之泽未远而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117-0559d.png
 制度犹未泯乎
 三山林氏曰黄帝始备衣裳之制舜观古人之象绘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于衣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于裳以
 法乾坤以昭象物所以彰天子之盛德能备十二物
 也使服其服者当须有是盛德焉绘以三辰所以则
 天之明尤为君德之光自黄帝以来历代之制莫不
 然也周人特备以斿缫之数耳周礼乃无十二章之
 文司服惟有衮冕至玄冕说者谓周登三辰于旗服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117-0560a.png
 惟冕九章呜呼何说之异也自尧舜至三代文物日
 以盛名分日以严仪章日以著夫子于四代礼乐特
 曰服周之冕取其文之备尊卑之有辨也何得至周
 反去三辰之饰盖不过据左氏三辰旂旗之文左氏
 谓旗有三辰何尝谓衣无三辰邪岂有王者象三辰
 之明历代皆饰于衣周人特饰于旗有何意乎况又
 谓上公九章而王服亦九章将何所别周公制礼防
 乱万世乃至于无别郊特牲云祭之日王被衮以象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117-0560b.png
 天则十二章备郑氏谓有日月星辰之章此鲁礼也
 夫被衮以象天周制固然也何鲁之足云岂有周制
 以九鲁乃加以十二之理乎
 秦溪杨氏曰详玩司服经文则知有虞作服十二章
 周亦十二章昭然甚明公之服自衮冕而下侯伯之
 服自鷩冕而下鷩冕七章衮冕九章推而上之则天
 子之服十二章可知享先王则衮冕衮冕者绘衮龙
 于服而冕也享先公飨射则鷩冕者绘华虫于服而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117-0560c.png
 冕也盖服有六而冕则一先郑谓六服周冕是也祀
 昊天上帝之服备十二章则绘三辰于服而冕可知
 也今不曰三辰而冕而曰大裘而冕果何与盖享先
 王先公之礼备乎文则以衮鷩之文明之祀昊天上
 帝之服尚乎质则以大裘之质名之与牲用犊席用
 槁秸器用陶匏之意同所以尊天也祀昊天上帝之
 服虽不言三辰然服备十二章则三辰不待言而可
 见矣郑氏乃谓有虞十二章至周而以日月星辰画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117-0560d.png
 于旌旗冕服惟有九章然公自衮冕而下王又自衮
 冕而下君臣同冕略无区别必无是理贾公彦云郑
 氏九章此无正文郑并以意解之则疏家已知其非
 而不信之矣惟其并以意解故后世尊用其说始有
 悟其上下之无等尊卑之失次者魏明帝以公卿衮
 衣黼黻之制拟于至尊遂制天子服绣衣公卿服织
 文矣唐长孙无忌以帝祭日月服元冕旒三章而三
 公亚献服衮孤卿服毳鷩贵贱无分而天子遂止于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117-0561a.png
 服衮他冕尽废者矣先王制礼必本于天理人情之
 公自上古至于周天子仰则天数路十二就常十二
 斿马十二闲圭尺二寸缫十二就而冕服之章莫不
 皆然郑氏谓周以日月星辰画于旗而冕止九章不
 知龙登于旗山登于俎黼登于扆九章亦可损乎前
 乎康成如汉明帝用欧阳说义天子备十二章三公
 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其说犹用
 周制也自郑氏以意解经九章之说于是乎始故行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117-0561b.png
 之后世卒有不厌于人心并与古制而去之者可胜
 叹哉
 讲义曰周官典命曰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
 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郑氏谓大夫为子男卿
 为侯伯然则三公九命次国七命小国五命可知矣
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

 郑氏曰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大国之下互明之此卿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117-0561c.png
 命则异大夫皆同周礼公侯伯之卿三命其大夫再
 命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
 孔氏曰此一节论大国小国卿大夫命数多少不同
 之事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则知次国之卿不过再命
 大国下卿再命则知次国下卿一命故郑云互明之
 大国上卿三命下卿再命次国上卿再命下卿一命
 小国上下卿并皆一命故云卿命则异大夫则大国
 次国小国皆同一命以大国下卿再命差之明大夫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117-0561d.png
 一命又小国大夫一命则次国亦可知矣是大夫皆
 同也此夏殷制案周礼公国之孤四命与馀卿不同
 则知此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亦谓孤也大国下卿再
 命者谓除孤以外之卿就再命之中分为中卿下卿
 也故前文云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是也次国
 之卿再命亦谓上卿执政者若鲁之季孙下卿一命
 亦分为中下二等故前文云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
 夫是也小国之卿虽同一命亦分为三等故前文云
卷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117-0562a.png
 小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
 其下大夫其大国次国小国大夫虽同一命当皆分
 为上下二等文已具于上今总云下大夫者对卿言
 之
 严陵方氏曰大国对下卿言卿指上中可知小国特
 言卿则兼三等之卿可知言下大夫则不及上中者
 盖诸侯无中大夫而卿即上大夫故也前言上中下
 之所当而与此不同者位虽视其命不能无详略之
卷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117-0562b.png
 异故也典命著诸臣之命又与此不同者此非周制
 故也故此命不及于士焉盖爵出于命至周始列士
 于爵故也夫命者礼仪之等数受制于天子之名也
 以贵贱有常数厚薄有定分犹天命焉是以谓之命
 也
 山阴陆氏曰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
 卿与下大夫一命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命数与大国
 同而典命所谓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是也然则
卷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117-0562c.png
 周官子男之卿再命今此云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
 命者盖言畿内小国之卿如此与上小国二卿皆命
 于其君同义郑氏谓或者欲见畿内之国二卿与是
 也
 李氏曰周官典命职曰公之孤四命其卿三命其大
 夫再命其士一命侯伯之卿大夫亦如之子男之卿
 再命其大夫一命士不命其大国所谓诸侯之国而
 其小国则所谓庶方小侯之国与
卷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0117-0562d.png
 讲义曰以卿考之大国次国小国之卿皆有上中下
 三等之别其大夫皆有上下二等之别至于命数之
 多寡则三命再命一命是也故记者举其略曰大国
 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由是推之则大国之上卿三命中卿下卿皆再命次
 国之上卿再命中卿下卿皆一命小国之卿与上国
 次国小国之大夫皆一命可不言而喻也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
卷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0117-0563a.png
定然后禄之
 郑氏曰论谓考其德行道艺辨谓考问得其定也易
 曰问以辨之爵谓正其秩次禄与之以常食
 孔氏曰此一节论择贤材任以爵禄之事官其人必
 先论量考问事已分辨得其定实故云辨虽考问知
 其实未明其干能故任以事事又干了然后正其秩
 次除授位定然后与之以禄
 严陵方氏曰民之有材犹木之材也欲授之以官可
卷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0117-0563b.png
 不随其人材而用之乎然一人之知识固不足以尽
 其大小之论也可不与众而公言之乎故必先论之
 后又言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后爵之者盖辨之然
 后定使之者不必官之任官者不止于任事皆重轻
 之别也此特言民材而已然则进士之贤者焉其言
 所以不同
 马氏曰凡民之材有大小之不同其德则有知仁圣
 义中和其行则有孝友睦姻任恤其艺则有礼乐射
卷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0117-0563c.png
 御书数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之者论其德行道艺
 之实而视其材之所有也论之已辨然后使之任其
 事也才足以充公卿之任则使之为公卿才足以充
 大夫士之任则使之为大夫士故任事然后爵之爵
 有高下则禄有厚薄位者视其爵禄之高下而禄者
 称其爵之等差也故曰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
 之凡此皆所以官民之材也下又曰司马辨论官材
 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至位定然后禄
卷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0117-0563d.png
 之亦与此同意也周官曰以德诏爵以能诏事所谓
 德者即贤之谓以能诏事者乃任事者也盖司马辨
 论官材论国中之士也凡官民材者兼万民而言之
 也养国中之士与养万民之士盖有以异也论国中
 之士其法则致详故考校于中年论万民之士其法
 则致略故三年然后论之虽其考校之法有异而其
 论辨之意则同也
 长乐陈氏曰先王之官民材论之出于众使之出于
卷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0117-0564a.png
 独任事然后爵之则以爵称材位定然后禄之则以
 禄称爵论使尽其实则在下者无妄进之滥爵禄适
 其宜则在上者无妄施之失下言论定然后官之任
 官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与此不同者任事然后
 爵之能者也任官然后爵之贤者也此言官民材下
 言论进士之贤者则贤能之辨可知
 石林叶氏曰人之材或成其为贤或成其为能必论
 其所长而使之论所长而既别矣入而使之长民而
卷二十七 第 44b 页 WYG0117-0564b.png
 民化出而使之治民而民安则可以任事矣既任事
 而后爵之以公侯伯子男之位大夫士之位位既定
 而后禄之以百里七十里之田虽然不可不与士共
 之故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
 察之古之君子审克如此而必与士共之者以士上
 足以兼大夫而下至国人者也
 延平周氏曰使之故任以事爵之故其位定使之则
 固有稍食而所谓禄之者言采邑也
卷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0117-0564c.png
 庐陵胡氏曰论谓物论自古用人必采公论以辨别
 当否任事然后爵之所谓试可位定谓材称其位公
 论翕然定矣然后禄之末世位不定而尸禄者滔滔
 皆是
 
 
 
 
卷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0117-0564d.png
 
 
 
 
 
 
 
 礼记集说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