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129-04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学礼质疑卷二
            鄞县万斯大撰
  东周祖文宗武
祭法言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郑玄牵合孝经宗祀明
堂之文谓祭五帝于堂上以五人帝及文王配之祭五
神于庭中以武王配之祖宗通言耳王肃排之曰古者
祖有功而宗有德祖宗自是不毁之名非谓配食于明
卷二 第 1b 页 WYG0129-0447b.png
堂也宗者尊也周人既祖其庙又尊其祀孰谓祖于明
堂乎长孙无忌据鲁语云禘郊祖宗报五者国之典祀
也既言五者知各是一事非谓祖宗合祀明堂也二说
较郑为优而祖宗二义究无明證惟吴幼清曰祖者始
祖也宗者百世不迁之庙与祖同此解为独得特其于
周谓始祖后稷文武皆宗而记言有失则尚拘于成说
耳盖周之祖文王而宗武王当通虞夏殷言之而后见
虞夏之祖颛顼也殷之祖契也皆始祖也无疑也则周
卷二 第 2a 页 WYG0129-0448a.png
之祖文王也亦始祖也无疑也虞之宗舜也夏之宗禹
也殷之宗汤也皆百世不迁之宗也无疑也则周之宗
武王也亦百世不迁之宗也无疑也难者曰周始祖后
稷也文王武王皆世室也今子云然岂有据乎曰子所
言者周之初制也吾所言者东迁之更制也方周之始
后稷为太祖其庙不迁自馀六庙亲尽迭毁懿王时文
王当祧以其至德也为立世室孝王时武王当祧以其
大功也亦为立世室历厉宣幽王递祧成康昭三庙而
卷二 第 2b 页 WYG0129-0448b.png
后稷文武之庙如故也则其时祖为稷而宗为文王武
王及幽王乱亡平王迁洛不复如其旧制而即仍故有
之文武庙以为祖为宗下自恭王以至幽王增为六世
庙故西周之庙并世室而为九东周之庙合武王而为
八周官作于晚周其列守祧奄也凡八人则其为八庙
无疑矣曰洛何以故有文武庙乎曰洛诰言之矣王在
新邑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不既有文武庙
乎观襄王赐胙小白辞曰天子有事于文武显王赐胙
卷二 第 3a 页 WYG0129-0448c.png
于秦孝也亦言文武文武之为祖为宗又何疑哉展禽
居僖文之代就所见闻以为言而祭法因之故止及东
周之更制耳曰周祖文王岂王季以上遂不祀乎曰东
迁而后王迹熄矣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矣国蹙而财匮
名为天室仅同守府先王之故典存者有几又安知其
远祖之祀与不祀也哉
  兄弟同昭穆
天子七庙固为定制然而处常则易明遇变则难晓何
卷二 第 3b 页 WYG0129-0448d.png
谓常父死子继是也何谓变兄终弟及或以兄继弟以
叔继兄子之类是也经传止道其常而处变者无从考
见唯春秋跻僖公一事三传以祖祢父子为言国语则
直谓异昭穆诸家注疏皆谓闵虽弟先为君僖虽兄尝
为臣臣不可以先君犹子不可以先父故假祖祢昭穆
为喻范宁独不然之胡安国亦以兄亡弟及为易世以
愚观之则诸家为善会傅文而深得乎礼意者也盖尝
思昭穆之为义生于太庙中祫祭位乡(太祖东乡子孙/南北乡南向者)
卷二 第 4a 页 WYG0129-0449a.png
(为昭北乡/者为穆)而子孙因之以定其世次故父子异昭穆而
兄弟则昭穆同如左传所谓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虢
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
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皆一定而不可
易在虞虢管蔡诸子虽生列藩封死亦不得入先王之
庙然而昭穆之称太伯虞仲不闻异于王季也虢仲虢
叔不闻异于文王也管蔡及邘晋而下不闻异于武王
成王也是则身为诸侯且不与天子异昭穆之班而如
卷二 第 4b 页 WYG0129-0449b.png
谓以兄终弟及之故即如父子之易世则设武王无子
立管蔡而下一人成王无子立邘晋而下一人此一人
者反以为天子故而昔为文之昭者今且为武之穆昔
为武之穆者今更为成之昭矣呜呼非父子而以为父
子本兄弟而不以为兄弟如是而以为礼是徒知天下
之足重天子之当尊不知兄弟之伦之不可无也抑何
昧圣经之大义而不稽孔孟之明训也哉康诰曰孟侯
朕其弟春秋书天子之弟佞夫是天子有弟也祭义曰
卷二 第 5a 页 WYG0129-0449c.png
虽诸侯必有兄春秋于内书公弟叔肸于外书齐侯之
弟年郑伯之弟语卫侯之弟鱄卫侯之兄絷是诸侯有
兄弟也夫生时兄弟为臣犹不没其为兄弟岂死后兄
弟为君反不得为兄弟乎昔者夷齐兄弟让国孔子称
之曰古之贤人也求仁而得仁象欲杀舜舜封之孟子
曰仁人之于弟不藏怒宿怨亲爱之而已是知圣人于
兄弟之际天下国家在所可轻而一体无分之至情不
因势位而稍变如谓以兄终弟及之故使生为一父之
卷二 第 5b 页 WYG0129-0449d.png
子没为异世之亲将上何以接高曾祖考之神灵下何
以协子孙臣庶之称谓是昭穆一混而名之不正言之
不顺即随之其害有不可胜言者故曰父子异昭穆兄
弟昭穆同此至当不易之理也至于兄而继弟则弟为
适而兄为庶庶不并适又昔巳为臣故虽兄不得加于
弟叔而继兄子虽本异昭穆亦必进之先庙(谓其/兄庙)始不
至以兄子而子叔以兄而孙弟若夫庙制则一准王制
之言太祖而下其为父死子继之常也则一庙一主三
卷二 第 6a 页 WYG0129-0450a.png
昭三穆而不得少其为兄弟相继之变也则同庙异室
亦三昭三穆而不得多观考工记匠人营国所载世室
明堂皆五室知同庙异室古人或已有通其变者正不
得指之为后人之臆见也得乎此制则位置井然虽如
殷之兄弟四人相继(阳甲盘庚/小辛小乙)亦岂有昭多穆少或昭
少穆多如马端临所谓对偶偏枯之虑哉朱子之图可
以处常而不可以处变故孝王以叔居子列弟处孙行
遂使夷王以穆而居昭厉王以昭而居穆盖亦未酌乎
卷二 第 6b 页 WYG0129-0450b.png
此制也
  宗法一
宗法何昉乎古之时诸侯之适长为世子嗣为诸侯其
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
宗之法经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此百世不迁之大宗
也继祢者为小宗此五世则迁者也夫诸侯世子之兄
弟不分适庶皆称别子特以其为祖为祢不同故大宗
小宗遂因之以异何以知之王制云大夫三庙一昭一
卷二 第 7a 页 WYG0129-0450c.png
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祭法言适士二庙无太祖
郑注王制云大夫太祖别子始爵者大传别子为祖谓
此也据此则诸侯之别子亦必为大夫而后得为后世
之太祖然先王之世使以德爵以功未有无功德而为
大夫者诸侯之别子岂必皆贤其为大夫者则为后世
之太祖故其子孙适长继此祖而为大宗其为士者止
得为祢于其子而不得为太祖于其后世故其子孙适
长继此祢而为小宗太祖庙百世不迁故大宗亦百世
卷二 第 7b 页 WYG0129-0450d.png
不迁祢庙五世递迁故小宗亦五世而迁也虽然大宗
小宗之别渐别于其后非遽别于其初盖别子之及身
为大夫士于公朝有宗道也(大传云公子/有宗道云云)而未实为宗
至其子大夫则立祢庙于中(即后世/太祖庙)士则立祢庙于昭
(士无太祖/一昭一穆)时则有亲兄弟而下宗之以祭者至其孙大
夫增祢庙于昭士增祢庙于穆时则有伯叔父而下宗
之以祭者及于曾孙大夫增祢庙于穆而三庙备士祔
祢于曾祖之昭时则祭三世而宗之者自从祖而下及
卷二 第 8a 页 WYG0129-0451a.png
于玄孙大夫祔祢于曾祖之昭士祔祢于曾祖之穆时
则祭四世而宗之者自族曾祖而下逮玄孙之子士之
祢祔于曾祖而高祖之父已迁大夫之祢祔于曾祖而
高祖之父乃尊为太祖高祖之父迁而宗之者亦迁太
祖之庙尊而宗之者不改由是以观大夫士五世之内
其宗无大小之分宗之有大小之分盖在五世之后也
其谓之大宗者何五世内外凡族人之同吾太祖者尽
宗之所宗者大也谓之小宗者何唯五世之内族人之
卷二 第 8b 页 WYG0129-0451b.png
同高祖者宗之所宗者小也盖凡大宗之世适得祭其
太祖与祢祖曾高而诸子一不得祭其子始得祭诸子
以为祢而其弟宗之其孙其曾亦如之此大宗之下复
有小宗也小宗之世适(指别子为/士之世适)得祭其祢祖曾高而
诸子一不得祭其子始得祭诸子以为祢而其弟宗之
其孙其曾亦如之此小宗之下更有小宗也族人宗小
宗而诸子之小宗复宗世适之小宗(此指无大/宗之小宗)族人宗
小宗而群诸子之小宗相率而宗于大宗经云尊祖故
卷二 第 9a 页 WYG0129-0451c.png
敬宗敬宗故收族又云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
也先王之宗法所以为尽善而无遗也
  宗法二
按大传云庶子不祭明其宗也曲礼亦云支子不祭祭
必告于宗子因是以思知古人之宗法盖专为祭先而
立也然大宗止一而易明小宗有四而难晓孔颖达云
继祢者与亲兄弟为宗继祖者与从兄弟为宗继曾祖
者与再从兄弟为宗继高祖者与三从兄弟为宗斯语
卷二 第 9b 页 WYG0129-0451d.png
一定后世言宗法者皆莫能违之愚为反复经文讨求
宗义窃谓其言之未尽也夫族人何以有大宗大宗者
始祖(即别/子)之正体也族人不得祭始祖而宗别子之世
适以共祭故有继别之大宗族人何以有小宗小宗者
高曾祖祢之正体也庶子不得祭祢而宗祢之正适以
共祭故有继祢之小宗庶子不得祭祖及曾高而宗祖
曾高之世适以共祭故有继祖继曾继高之小宗然其
谓之继祢继祖继曾继高者定于宗之者之身非定于
卷二 第 10a 页 WYG0129-0452a.png
宗子之身何以言之吾身为庶子而宗继祢之适此继
祢之适或为吾之兄弟与或为吾兄弟之子及其孙若
曾与未可必也吾身为庶孙而宗继祖之适此继祖之
适或为吾之伯叔父与或为吾之从兄弟及其子若孙
与未可必也推此而族人不祭曾祖者所宗之子不问
其为吾之祖行父行兄弟若子行皆继曾祖小宗也不
祭高祖者所宗之子不问其为吾之曾祖行祖行父及
兄弟行皆继高祖小宗也故有一人之身而兼四宗者
卷二 第 10b 页 WYG0129-0452b.png
如高祖之子当其兄弟宗之即为继祢也当其兄弟之
子宗之即为继祖也当其兄弟之孙若曾宗之即为继
曾继高也推此而五世之内其兼三宗二宗者盖多有
焉有一人宗一宗而兼四宗者如高祖之庶玄孙当其
宗适以祭祢也则宗为继祢当其宗适以祭祖也则宗
为继祖当其宗适以祭曾高也则宗为继曾继高推此
而五世之内其兼三宗二宗者又多有焉是则小宗虽
有四而宗之者无定故凡礼经唯称宗子而不别言某
卷二 第 11a 页 WYG0129-0452c.png
宗独曾子问载摄主之辞宾有宗兄宗弟宗子之异亦
可见宗之者不唯兄弟而孔疏为未尽也后之君子苟
未信予言观后宗图则瞭然矣
  宗法三
或问曰子谓小宗继祢继祖继曾祖继高祖之称定于
宗之者之身非定于宗子之身然则经云继祢者为小
宗亦非定于宗子之身乎曰一言继祢者为小宗即知
其称因有兄弟宗之而后定者矣按说文云宗尊祖庙
卷二 第 11b 页 WYG0129-0452d.png
也则宗子者族人尊主祭祖庙之子也大传言公子之
宗道有无宗亦莫之宗者谓诸侯之弟止一人无人宗
之故不为立宗推此而言则知宗子之名由族人宗之
而起藉令别子之后世止一子则自祭其祢自祭其祖
自祭其曾高已耳无所为宗子又安有所为继祢继祖
继曾祖继高祖之称哉唯是适子下有支子适子祭而
支子不祭支子虽不祭又不得竟诿之于适子而已即
不与于祭于是而宗法以生于是而宗子之名以立是
卷二 第 12a 页 WYG0129-0453a.png
则祢虽为适子之祢而继祢者为小宗实由支子宗之
而见也且经又云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宗指
族人宗之者言其指宗子言继高祖还就宗之者言犹
曰宗其继我之高祖者云尔然则继祢者为小宗由支
子宗之而见不益明哉所以然者别子为适子之祢实
亦支子之祢特一祭一不祭故支子谓适子为继祢而
已宗之若适子之身固高曾祖祢之正体也一本相代
天然之序何容有继之名而又何容有继祢继祖继曾
卷二 第 12b 页 WYG0129-0453b.png
祖继高祖之称哉故欲知小宗继祢继祖继曾祖继高
祖之称定于宗之者之身非定于宗子之身为设一世
世独子无兄弟者观之而自见矣
卷二 第 13a 页 WYG0129-0453c.png
 
 
 
 
 
 
 
 
卷二 第 13b 页 WYG0129-0453d.png
  公子宗道图说
大传云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无
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
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因
为三图以明之或问宗法之立以宗之而祭祀也公子
不得祢先君则不祭不祭何以有宗曰公子之宗经未
言其何事以义推之专为助祭而立也郊特牲云大夫
不敢祖诸侯公庙之立于私家非礼也故公子不得祭
卷二 第 14a 页 WYG0129-0454a.png
然独不云天下无无父之人乎仪礼少牢特牲大夫士
之祭也主祭者宗子而同姓之兄弟异姓之宾皆执事
于其中等而上之天子之祭也同异姓之邦皆在诸侯
之祭也同异姓之臣皆在然则诸侯之众子相率而助
祭于公不亦宜乎且庙中之事有所统则一无所统则
纷公子之不得祭者限于分也其得助祭以致其诚者
情也亦理也于人各自致之中立之为宗使之有所统
壹先王之有事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者其不以
卷二 第 14b 页 WYG0129-0454b.png
此也哉不宁唯是滕人于鲁曰吾宗国左传鲁以邢凡
蒋茅胙祭为同宗是知周之先文王之诸子以周公为
宗周公之诸子以鲁公为宗然则诸侯尚有宗而何疑
于公子乎特其宗及身而止无与于后世之宗也
卷二 第 15a 页 WYG0129-0454c.png

卷二 第 16a 页 WYG0129-0455a.png
  大宗图说
图冠以诸侯者宗法生于别子别子诸侯之子也别子
而下列为七世者五世之内别子犹为亲庙至六世而
尊为始祖七世而高祖之父迁族人仍宗大宗以祭始
祖自此而八世九世以至百世可得而推也别子自其
子至玄孙不称始祖而称祢祖曾高者人未有不始为
子孙后渐为祢祖曾高称祢祖曾高则见为齐斩之亲
称始祖则疑于疏而无服生人之序一本之亲不因别
卷二 第 16b 页 WYG0129-0455b.png
子而废也支子至玄孙亦称祢祖曾高而不称始祖者
亲同也别子三子一宗二支其子孙系以十干而大宗
不系者尊宗也甲之后恒为甲乙之后恒为乙者便考
也支子系之以祢者支子就其父言祢就其子言以见
继此者之为小宗也支子之支子书法同者人各有子
皆得自祭其祢也支子之宗必书适唯适乃得为宗也
独子无兄弟书适子而不书宗无人宗之不为宗也(丙/行)
(戊/行)别子二支皆二子故适为小宗其适孙曾玄皆无兄
卷二 第 17a 页 WYG0129-0455c.png
弟而称宗(甲行戊行之四世五/世六世己庚辛皆然)同祖曾高者尚宗之也
(甲有丙宗之戊有/己庚辛壬宗之)其玄孙之子(甲行戊/行七世)有兄弟者书宗
(甲冇乙/支宗之)独子者更书适子(戊无人/宗之)祖迁宗易也曾祖父
非宗而子书宗父有支子也(丙行七世/丁支宗之)一身而事五宗
已与高曾祖祢世皆支子也(指壬癸二/行支子)统而观之小宗
各宗其亲而大宗无或不宗故丧服传曰大宗以收族
也于乎备矣
卷二 第 18a 页 WYG0129-0456a.png
 
 
 
 
 
 
 
 
卷二 第 18b 页 WYG0129-0456b.png
 
  小宗图说
图于继别子之小宗书正适而诸支子之小宗则否郑
注庶子不祭祖云凡正体在乎上者视下正犹为庶也
盖谓有祖之适在则祢适为庶故不得祭祖推此则群
支子之适以别子世适视之皆为庶也故书正适以别
之第大宗唯别子设二支而馀世否小宗之正适于六
世亦系以支大宗百世不迁举一世而百世可推小宗
五世而迁不如是则六世七世(正/适)皆独子而不为宗非
卷二 第 19a 页 WYG0129-0456c.png
立图之本意也馀详大宗图说
  宗法四
宗法由别子而生郑康成注小记指别子为诸侯之庶
子注大传则兼言来自他国之臣陈定宇陈可大因大
传注更加起民庶为卿大夫者而为三程叔子吕伯恭
陈器之陈用之吴幼清之说皆同小记注愚取丧服传
而衷之则专指诸侯之子者是也传云诸侯之子称公
子公子不得祢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诸
卷二 第 19b 页 WYG0129-0456d.png
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斯别子之称所自来亦宗法之
所自始乎夫惟公子之皆出于君而近于君也先王惧
其尊卑无别而或至于僣故称别子以严之又惧其散
而无纪故为宗法以统之如曰兼他国始来与起于民
庶者则彼固皆异姓之臣也异姓之臣有何不别而称
之为别子乎虽然君子之于礼有推而进者有放而文
(礼器/文)宗法虽为公子设而异姓之臣得依此而行倘
亦推而进之放而文之之意先王之所不非也至于大
卷二 第 20a 页 WYG0129-0457a.png
宗小宗其说非一谓凡别子之后皆为大宗而大宗之
下乃有小宗者郑注孔疏也谓别子之适子为大宗而
别子即是诸子之祢诸子祭之为小宗者程叔子也因
注疏而立说者吕伯恭陈器之陈用之陈可大陈定宇
也吴幼清谓适公子为大宗庶公子皆为小宗吕与叔
谓君之适长嗣为君次适为别子别子为先君一族大
宗之祖每一君有一大宗适庶兄弟皆宗之而群公子
皆为小宗按大传云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
卷二 第 20b 页 WYG0129-0457b.png
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适者盖谓庶公子之为大夫
士者皆宗其适兄其宗之也但适为大夫则礼如大宗
为士也则礼如小宗宗止于一人故曰有大宗而无小
宗者有小宗而无大宗者公子是也推此而言大夫之
子为大宗士之子为小宗也何疑哉且经既言别子为
祖继别为宗而又曰宗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则
其祖实为始祖而非祖父之祖矣使其为祖父之祖则
何人无祖何人不为祖何独于别子言之且使为祖父
卷二 第 21a 页 WYG0129-0457c.png
之祖则再世之后亲尽递迁又何以云百世不迁也唯
其为始祖故当详考礼经人臣中何人得祭始祖而祭
始祖者为大宗不祭始祖者不得为大宗昭昭可见彼
王制言庙制大夫业有太祖矣(即始/祖)祭法于大夫不亦
言祖考(即始/祖)祭于坛乎郑于大夫太祖则援别子为祖
以释之于别子为祖不取大夫太祖以明之遂指别子
皆为大宗而无大夫士之辨岂知公子之为士大传既
已明言而士之不得祭始祖王制祭法皆显著而无疑
卷二 第 21b 页 WYG0129-0457d.png
乎如谓别子适者为大宗庶者为小宗其弊将至于适
子为士者不应祭祖而祭祖庶子为大夫者当祭祖而
不祭祖彼礼经所载天子诸侯大夫士仪文之降杀详
矣何独于别子而淆之故继别大宗大夫也继祢小宗
士也士祭止及高祖曰继祢者明其渐进于高祖而即
迁也大宗之弟不祭别子至其子得自祭其祢以为小
宗其法与继祢小宗无以异如谓庶子得祭别子以为
祢则庶子不祭祢小记不已为赘词乎然谓一君之子
卷二 第 22a 页 WYG0129-0458a.png
止一大宗适庶兄弟皆宗之此公子及身之宗则可施
之于后世将亲属既竭又孰肯宗之以祭其非所同出
之祖哉愚非敢求异先儒也惧从先儒而戾于经故不
得不辨
  宗法五(大夫士祭高曾祖祢/)
予言宗法谓大夫士皆得祭高曾祖祢人或疑其无据
更历稽经传以明之一徵之于祀典大传云大夫士有
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夫大夫士不得常祫祫
卷二 第 22b 页 WYG0129-0458b.png
而及于高祖则其平时奉祀者必自高祖而下但犆祭
而不祫耳彼天子诸侯之祫皆其常祭之祖苟大夫士
不得祭高祖祫时又何以得及之乎再徵之于祔礼小
记曰大夫士之妾祔于妾祖姑亡则中一以上而祔祔
必以其昭穆夫与已同昭穆者祖也与祖同昭穆者高
祖也中一以上则高祖姑矣祔于高祖姑则高祖有庙
矣无庙不得祀宜也有庙而何以不得祀之乎更徵之
于服制丧服为曾祖齐衰三月注谓高祖服同盖于族
卷二 第 23a 页 WYG0129-0458c.png
祖父母有缌麻之服推而得之其言是也又父为长子
三年为适孙期所以然者以其传重也然则设不幸而
子孙亡适曾玄承重于高曾亦应为之服斩矣以齐斩
之亲死即迁之而不祀是岂礼之所安乎复徵之于庙
制王制曰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夫太
祖之庙以义立而百世不迁则高祖之庙自当以恩立
而亲尽乃毁苟上祭始祖下祭祖祢而不及高曾是为
隆于义而薄于恩且将与知母而不知父者同类而并
卷二 第 23b 页 WYG0129-0458d.png
讥之矣(本程/子)岂圣人之所许乎即还證之于宗法大传
曰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夫唯适玄孙之得祭
高祖而族人之不得祭者悉宗之以祭故有继高祖之
宗苟祭止及于祖祢则惟有继祢继祖之宗而无继曾
祖继高祖之宗矣然则经何以言宗其继高祖者哉且
所谓迁者谓迁庙而不祀也迁庙而始不祀则未迁而
犹祀也又何疑乎先儒泥小记庶子不祭祢不祭祖之
文谓大夫士祭不及高曾唯程子谓天子至士庶五服
卷二 第 24a 页 WYG0129-0459a.png
上至于高祖其庙祭也亦必上及于高祖斯言深合礼
意惜未能明指礼文而见其然耳然则大夫之祭与诸
侯无别乎盖诸侯庙有五而大夫庙止于三则四亲有
专庙合庙之分士之二庙者其昭穆如大夫而无太祖
官师一庙者就中自为昭穆而追其四亲此所谓别同
异也大夫之祫何以不及太祖乎盖祫于太祖则已类
乎君故止及于高祖而太祖唯行犆祭此所谓别嫌疑

卷二 第 24b 页 WYG0129-0459b.png
  宗法六(氏族/)
大传曰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
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郑注云玄孙之
子姓别于高祖孔疏谓小宗六世之后各自为氏吴幼
清更以为小宗至六世十一世皆别立继祢小宗考之
于古公子为卿大夫得赐族(族氏/也)或以字或以谥或以
邑或以官有生而赐者有及子孙而赐者其非卿大夫
而不得赐则子孙自氏其王父字盖姓受之天子(左传/天子)
卷二 第 25a 页 WYG0129-0459c.png
(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族禀之时君(左传诸侯以字与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
(官族邑亦如之谓以/此四者赐大夫之族)姓系于上(如鲁之姬姓/总系于上)而族分于
(如鲁之仲孙叔孙/季孙分族于下)诸侯别子兄弟异族各自为宗是
庶姓已别矣然五世之内犹有相为服之道故宜免(音/问)
不免有司罚之(见文王/世子)至六世而亲属竭是之谓庶姓
别于上而戚单于下也岂谓玄孙之子姓遂别于高祖
哉且古者士无世官五庙之孙祖庙未毁已有贱为庶
人者彼鲁叔孙氏之分为叔仲氏(叔仲惠伯/叔牙之孙)仲孙氏之
卷二 第 25b 页 WYG0129-0459d.png
分为子服氏(子服懿伯/仲孙蔑子)季孙氏之分为公锄氏(公弥季/孙宿子)
公甫氏(公甫穆伯/季孙纥子)叔氏之分为荣氏(荣驾鹅叔/肸曾孙)皆其人
有以自见又已为公臣或时君赐之以氏然正未必皆
玄孙之子且或未必即先王之制其谓高祖为庶姓而
玄孙之子得别姓者果何据而云然乎夫人之始也孰
不为子为孙及其既也孰不为祢为祖玄孙之子于高
祖之父远矣独不有其祖父乎奈何其别姓也然则小
宗六世之后一本相承有迁宗而无易氏而所谓迁宗
卷二 第 26a 页 WYG0129-0460a.png
者亦止是四从无服之亲其三从者之相宗固依然如
昨也如诸儒之说天下岂有无祖之人哉又古者仕无
世官宗法不以世爵故曾子问有宗子为士庶子为大
夫祭于宗子之家者在此大夫之后得尊之为祖而自
为宗而及身不得自祭无他私尊得伸而先祖之正体
不可妄干也世儒不察谓唯世爵可行宗观武王之数
纣曰官人以世春秋之法深讥世卿因知古者宗之大
小虽以有爵无爵而分及其既分则不以爵为拘也古
卷二 第 26b 页 WYG0129-0460b.png
之时人心淳茂各安其分毋或自越故宗法之行也适
子庶子祇事宗子不敢以贵富入其门异居也同其财
祭也牲献其贤宗子而出奔庶子即为大夫祭唯为摄
主其身与其母妻之殁也皆为之齐衰三月虽大夫不
降于乎宗子之重也如此后世人各自私彊凌众暴坏
法乱纪者众遂至小加大少陵长大都耦国嬖子匹适
宗法渐失其初迨后封建亡而其制遂不可问矣于乎
势因时异封建之易为郡县势也亦时也宗子之变为
卷二 第 27a 页 WYG0129-0460c.png
族长势也亦时也然则宗法不可复乎曰唯封建
  宗法七(为人后/)
为人后之礼自古有之盖专为大宗而设所以然者大
宗得祭始祖始祖功德最盛其庙百世不迁大宗无子
而不为立后则始祖不祀将一族之人皆不知尊祖敬
宗或且忘乎得姓受氏之由矣故先王制礼使得立小
宗之子以为之后以承其祀仪礼所谓受重也小宗无
子不立后何则小宗祀及高祖高祖庙以恩立亲尽则
卷二 第 27b 页 WYG0129-0460d.png
迁故仪礼唯曰大宗收族不可以绝则小宗不立后可
见其立后也以支子不以适子传曰何如而可为之后
同宗则可为之后何如而可以为人后支子可也又曰
适子不得后大宗夫其不以适子而以支子者何也大
宗尊之统视小宗之适子亦犹然为庶均之立庶即支
子亦自无嫌若取小宗之适子则适子固小宗之继宗
更当舍适而立庶在大宗仍不免为立庶而已乱小宗
适庶之常君子不夺人之宗亦不可夺宗故不以适子
卷二 第 28a 页 WYG0129-0461a.png
而以支子也唯然故古者非大宗不立后非支子不后
人族人不轻为人后亦不乐为人后惟其序所应立分
莫可辞然后不得已而为之夫是以宗法行而人知尊
祖敬宗各安其分也世运而降宗法既废立后者不分
宗庶为后者唯视货财贫则当后者亦避富则非后者
亦争且不知何人何日忽创为以长继长与夫绝幼不
绝长之说明背圣经济其私欲又其甚者一子而两后
于人一后而两子并立独子而甘为人后无子而预立
卷二 第 28b 页 WYG0129-0461b.png
待生贪戾无耻诡道百端呜呼彼岂不闻矍圃延射与
为人后者(郑曰与犹奇也后人者一人而已既有为者/而往奇之是贪财也此说是也当后而后礼)
(经所许圣/人岂绝之)至与偾军之将亡国之大夫同摈于夫子奈
何忍心灭礼甘蹈此而不顾乎故就后世而言庶绝而
继虽非古礼意不失为忠厚在所可行其馀直谓之无
人道可也他姓螟蛉更不必言
  宗法八 (族谱/) (图说附/)
自宋以来为族谱者首欧阳氏苏氏考欧谱采史记表
卷二 第 29a 页 WYG0129-0461c.png
郑氏诗谱依其上下旁行作为谱图其五世则迁实古
者小宗之法故其图上自高祖下至玄孙而别自为世
苏谱明言从小宗之法故其谱自高祖而下而高祖之
父遂迁两家所本则同而其异者欧谱则别为世者上
承高祖为玄孙下系玄孙为高祖凡世再别而九族之
亲备是其谱世增而不世变苏法凡族人适子易世皆
自为谱同高祖者其谱同迁高祖之父而世存先谱子
孙得合而考之其谱世迁而世变要而观之欧谱合收
卷二 第 29b 页 WYG0129-0461d.png
而易考苏谱散见而难稽故世之为谱者多从欧阳而
不从苏氏愚就两家之学證之于经而考求其义皆有
所未尽也礼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宗
其继别子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
者也大宗无论已小宗五世而迁者谓玄孙之子于高
祖之父亲尽无服其庙迁而不祭不祭则凡此祖之庶
子而下自有其当祭之宗不复宗先时之世适然而世
适玄孙之子递祭其父之曾祖以为高祖其同高祖者
卷二 第 30a 页 WYG0129-0462a.png
复宗之以祭故曰祖迁于上宗易于下也岂谓玄孙之
子迁高祖之父遂并高曾祖考而尽迁之也哉先儒释
经不详斯义而欧阳遂本以作谱凡为玄孙者别自为
世夫人之生无不始为孙曾其后渐为祢祖有递迁而
无顿易顾乃定以某为玄孙使别为世而上承高祖下
系玄孙以合于九族之亲之说其于经意不已疏乎且
所谓五世则迁特不祀之于庙耳乃苏氏谱法因之而
上不及高祖之父虽世存先谱就其见于吾谱者不疑
卷二 第 30b 页 WYG0129-0462b.png
于遗其所自始乎故愚谓宗者统族人以奉祀也祭已
往之祖而收见在之族祖分而祭亦分故一族不止一
宗谱者志族人之世次也追已往之祖而收见在之族
祖分而族不分故一族可同一谱由是以观宗法与谱
法原不相谋而拘拘执宗法以为谱法虽曰师古其如
未尽何故苏法宜舍而欧法宜广也广之奈何欧谱依
史表诗谱为图源流之所自可知子孙之多寡易见此
凡为谱者所宜遵不可易也其必限以五世而五世者
卷二 第 31a 页 WYG0129-0462c.png
上承其高祖下系其玄孙是名为五世而实则四世施
之于蕃宗巨族其世远其人庶卷帙繁重子孙既苦于
增修复难于考索愚谓为谱者特限于纸幅不能多列
世数不得已而后别为世如其可列即十世以外皆可
书之字无取乎过大行不必其过宽人载其名子孙相
继而书止隔一字是即欧法而广之者也得乎此法即
所谓五世则迁之宗与百世不迁之宗皆可于此考见
奚必拘拘五世为哉
卷二 第 32a 页 WYG0129-0463a.png
 
 
 
 
 
 
 
 
卷二 第 32b 页 WYG0129-0463b.png
 
  (附/)万氏族谱
吾二世祖遗言先世在宋皆有显迹家传谱牒兵燬无
存故竹窝公作谱推本于四六府君断自可知者始也
后世修谱皆因之
定远谱
礼四六府君  义五八府君  斌
 (礼义二祖世居定远宁祠不列故别为一谱而我始/祖讳斌生长定远故亦系焉)
宁波谱
卷二 第 33a 页 WYG0129-0463c.png

卷二 第 34a 页 WYG0129-0464a.png
有疑余谱为过简者予曰作谱之意将以志祖宗世系
之源流使子孙不忘所自来也岂以此饰人耳目矜其
族望哉今世故家之谱大编长册非有力者不能修谱
成束之高阁族人莫由得见更多历年族类益繁因循
推诿渐致散逸至有子孙而不知祖父之名字者皆由
于不简乏过也简则易修简则易考易修则子孙人人
乐修而谱存者多易考则子孙人人乐考而知祖者众
此予之意也
卷二 第 34b 页 WYG0129-0464b.png
  (附/)万氏世纪
万氏世居定远礼四六府君值宋末耕读不求闻达义
五八府君其子也承父志从师问学见闻淹博隐居苦
节以终此二世为定远祖五八府君有子国珍字文质
少负奇志不修小节元季扰乱仗剑从明太祖赐名斌
充万户克滁和真三城授显武将军副千户守禦滁州
寻定濠泗洪武建元授武略将军调永平卫从取中原
赐诰世袭五年进征沙漠战死于阿鲁浑河是为吾之
卷二 第 35a 页 WYG0129-0464c.png
始祖子钟字荣禄幼孤痛父殁于王事克自树立精韬
略工骑射初授武毅将军龙骧卫副千户征松州攻施
州蓉美等峒皆先登讨吉安太和叛寇平之十七年奉
命捕倭宁波积功升宁波卫指挥佥事子孙世袭赐第
于鄞因家焉建文改元拒燕师入死于花园二年冬子
武嗣职武字世忠龆年失恃善事继母读书尚气节公
馀日集贤士订质经史苦心研索得诚意正心之旨尝
秋夜见天空云净月光如昼叹曰人心不当如是耶遂
卷二 第 35b 页 WYG0129-0464d.png
以秋月名其轩永乐元年檄讨黄岩巨寇生缚之监司
争功诬以稽迟论戍广右六年从征交趾进兵檀江舍
力战而殁年止二十三无子弟文字世学即世所称射
龙将军也继兄受职率舟师禦倭获其巨舰生擒斩杀
无算夜次桃渚忽双炬渐逼疑贼至𤼵矢落其一乃龙
目也飓风暴起溺焉得年二十二恭人吴氏方娠五阅
月而生子全自将军已上父子祖孙四人相继死国事
将军既死门无男子全方呱呱泣行道兴悲恭人与姑
卷二 第 36a 页 WYG0129-0465a.png
曹姒陈皆弱年誓死以守而将军之女兄义颛亦遂终
身不嫁共保遗孤持门户于是宁人称万氏四忠三节
一义至今如一日焉全既长字惟一念祖父死忠母姑
节义祭尽哀养尽孝作万氏宗谱以明世系性爱竹自
号竹窝入官后一平闽括三破岛夷退食则讲切经史
以诗文自适所著有竹窝稿子禧字天祥别号兰窗恪
共先职其治兵恩威并立好读书稿名兰窗者其诗也
子椿字有年自其先世皆工文事于家学所传服勤无
卷二 第 36b 页 WYG0129-0465b.png
懈究心经史取慎独之义以自省号曰慎庵居官严而
有法称儒将焉遗诗曰友葵吟子一即吾高祖鹿园公
也讳表字民望性至孝少孤奉母王恭人教惟谨母卒
庐墓三年以世职中正德庚辰武进士晋都指挥督运
至淮见饥民满道先赈后报升浙江司阃抑镇守中官
绝其干请迁南京大教场坐营饬营伍宿弊惩魏国悍
弁之干纪者历任漕运参将广西副总兵淮安总兵提
督漕运佥书南京中府都督同知公历漕最久于河漕
卷二 第 37a 页 WYG0129-0465c.png
利病极意兴革诸所奏议具载通考及经济文录中嘉
靖壬子汪直勾倭内犯东南骚然公在告忧怀激切深
究乱原谓必诱斩直寇可平乃荐蒋洲于当事不听公
既没胡总制卒用洲致直东南以宁倭逼杭州适抚臣
巡海仓卒无备方伯就问策公亟选僧兵数百命婿吴
指挥懋宣统以出大破之及佥书中府值苏松寇急公
散家财募兵以进猝遇贼于娄门身中流矢裹创大呼
督战贼溃去抵留都下血斗馀晕绝而苏贻书于子曰
卷二 第 37b 页 WYG0129-0465d.png
我家世以战功死王事我一生持文墨不任兵今晚年
身上增一箭瘢不亦美乎未几复转漕运踰年病卒年
五十九公于学无所不究旁及老佛要以吾儒为归日
与龙溪绪山荆川念庵东郭心齐讲良知之学居官所
至学士大夫来问业者摩肩接迹凡所开𤼵悉本之躬
行心得闻者无不意满著述甚多玩鹿亭稿灼艾集其
尤著也子二庶长谦甫以选贡仕万年主薄方夫人生
我曾祖讳达甫字仲章别号纯初承鹿园公后偕兄厉
卷二 第 38a 页 WYG0129-0466a.png
志于学受业荆川龙溪绪山之门尝得未读书与兄对
坐溪桥递相传阅每尽一纸投之中流归而覆诵不脱
一字已袭职历官广州参将所至皆有政迹军民怀之
莅政之暇唯文史是娱一时名宿如月峰赤水漪园具
区皆服其文行每过从旬日不舍卒年七十三所著曰
皆非集吾祖瑞岩公讳邦孚字汝永黄淑人出由先职
升浙西运总以军法部署漕卒岁漕数十万如期毕集
不失将粒晋山东都司佥书督践更入卫值三殿灾忽
卷二 第 38b 页 WYG0129-0466b.png
中官传旨毁五凤楼保承运库公谓楼国家象魏不可
毁请执其咎乃率所部彻小屋涂大屋两俱无恙倭薄
釜山朝鲜告急廷议谓公南人习舟乃拜游击将军帅
南京龙江营水师克日赴援已檄守鸭绿江转漕辽阳
给食不乏擢温处参将移狼山副总兵军民乐其德政
谋为立祠会改通州城𤼵及冢墓暴骨如莽公恻然语
众捐金置冢佐以祠金众感泣从之晋都督佥事总兵
福建福建故尝为戚少保所守公一禀其约束而修其
卷二 第 39a 页 WYG0129-0466c.png
废坠岛民失风入竟抚军欲掠以为功公审其非寇也
遣之期年以病归与乡先生饮酒雅歌诗名一枝轩草
年七十五卒祖妣夫人张氏继陈氏是生先考于乎由
始祖及瑞岩公九世十人继官戎卫虽号为勋阀而自
定远祖下皆读书明义以忠孝贻谋故世忠公至文趾
万里还书戒其弟守先世图籍留心书史历竹窝兰窗
慎庵三公而益勤至鹿园公而大盛以经济理学称名
臣纯初公瑞岩公皆名诸生起为大将世有文集我先
卷二 第 39b 页 WYG0129-0466d.png
考以乡举起家(崇祯/丙子)文章节义卓卓千古世谓其崛起
将门而不知家学渊源酝酿已三百年之久也先考讳
泰字履安别号悔庵性至孝笃于友谊其为诸生即偕
陆文虎黄梨洲晦木刘瑞当王玄趾诸先生同学于山
阴得闻證人之教复社盛行先考与文虎自甬东破荒
而出娄东云间莫不倒屣接之崇祯时敕行荐举学使
者以名闻固辞让之文虎交满天下汲引后进如恐不
及至解人之纷出人于厄不避万难如脱高中丞玄若
卷二 第 40a 页 WYG0129-0467a.png
李祠部宗海无辜之狱晦木仗义临刃夺而生之朋友
中至今能言其事晚厉名节而风益高世望之为郑思
肖谢皋羽之俦卒年六十著有续骚堂稿先妣闻氏子
斯年斯程斯祯斯昌斯选斯大斯备斯同斯年生言世
培世懋斯程生世德斯昌以兄子世泽为后斯大生子
经斯同生世楷今言已有子承恩世泽有子承伊世懋
有子承周矣噫吾祖宗一适相传中间不绝如线而杰
人踵起照映后先予兄弟椎鲁无闻弗克负荷仰追先
卷二 第 40b 页 WYG0129-0467b.png
德惭悚难安唯是先训所垂诗书之泽不以寒饿废辍
(斯大/)从事礼经窃观祭统云子孙之守宗庙者先祖有
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因思吾先祖善不
胜书取而传于世亦礼之所许故著吾家之谱并略述
先祖行实于后(斯大/)百拜录
  适孙承重一
武林张仲嘉著齐家宝要有云父母之丧长子为主无
则次子或长孙主之予谓当改云无长子则长孙主之
卷二 第 41a 页 WYG0129-0467c.png
此古人重适之意因引公仪仲子舍孙立子孔子曰立
孙为据友人吴秉季谓予曰有次子而以孙主丧恐世
俗难行且子所引乃卿大夫之礼士庶之家不必然予
曰某所言者古今之通义也君之所虑者末俗之私见
也子亦知适孙为主即承重之谓乎曰虽承重犹当次
子主之予曰若是犹未明乎承重之谓矣古人于子无
问众寡为父后者止适长一人是谓适子父老则传重
父没为丧主适子死则父报之故丧服父为长子斩传
卷二 第 41b 页 WYG0129-0467d.png
曰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注云重其当先祖之正
体又以其将代已为宗庙主也此重之义也适子死则
适孙为后丧服传曰有适子者无适孙注云适子在则
皆为庶孙必适子死乃立适孙适孙为祖后也为祖后
则凡适子之事皆适孙承之故祖父卒服斩与子为父
同此承重之义也夫祖非无庶子而必以适孙为后则
知所谓正体之重庶子不得传之矣庶子不得传重则
为丧主者非适孙而谁庶子何以不得传重也小记曰
卷二 第 42a 页 WYG0129-0468a.png
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故也注云尊先祖之正
体不二其统也大传曰庶子不祭明其宗也观此则庶
子不得传重可知矣不得传重而得为丧主乎使庶子
而可为丧主则适孙可无承重矣使适孙而不为丧主
则所谓承重者为何矣今天下丧礼废坏独适孙承重
律令著之通俗行之稍见古人为后之义于此而更忽
之则古意亡矣士君子之所深忧也曰适孙为主庶子
反无所事乎曰非也丧主者丧礼所谓主人也庶子者
卷二 第 42b 页 WYG0129-0468b.png
丧礼所谓众主人也古礼唯擗踊哭泣衰麻苴绖众主
人所同而拜宾送宾及祝辞之称与凡成礼于丧中者
主人所独今世居丧仪节大异古初子孙不分适庶槩
施而无别孰谓其无所事也曰然则庶子于父丧亦各
有所重适孙何以得专主邪曰庶子之均其仪节亦庶
子之不欲自异于适耳谓各有所重何以庶子先父而
死者其子不为祖承重乎观此则庶子无所重而重在
适孙也庶子虽叔父之尊不得以其为兄子而厌之矣
卷二 第 43a 页 WYG0129-0468c.png
曰庶子虽不厌然居丧仪节适庶既均适孙之为主者
于何见之曰势重者难返欲一旦复古礼于今日有所
不能就今言今唯祝辞及名刺之通于外者先适孙而
后庶子存古意什一于千百而已矣曰如适孙复死则
如之何曰今制不有曾玄承重者乎谓之承重则母问
曾玄服斩与孙承重同服同则其为丧主亦无不同次
子亦不得而专之也故次子为丧主者必长子无子或
适孙曾无子不得已而后为之乃可耳古人无子孙者
卷二 第 43b 页 WYG0129-0468d.png
兄弟主之无兄弟族人主之无族则东西家前后家或
里尹主之盖丧有无后无无主圣人尽礼之变而为之
制若言其常礼则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之为丧主
其可得而移易也哉
  适孙承重二
或问适孙主丧之说既然矣其有祖亡于父后而曾祖
尚存孙承重乎且否乎曰以古礼言之重为先祖祭祀
之重曾祖而在重犹在曾祖之身然业有曾孙而为曾
卷二 第 44a 页 WYG0129-0469a.png
祖则既老且衰重遂有已传未传之别何则古人七十
曰老而传八十齐丧之事弗及故丧服父为长子斩传
曰正体于上又乃将所传重也老而传重则重在祖身
祖因得立其长子以为适子长子而没即立长孙以为
适孙如是而祖亡则祖身之重孙即承之矣其或曾祖
未传重则祖在日犹为曾之适子而已未立为适曾孙
逮祖亡而后立祖无重可传孙亦无重可承也然则重
有已传未传之别孙即有承重不承重之殊乎曰据礼
卷二 第 44b 页 WYG0129-0469b.png
经唯言传重无言承重者(为人后者/曰受重)故仪礼于孙主祖
丧止曰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杂记载丧祭祝辞止
曰哀孙皆不言承重后人制礼有承重之称盖以上有
传则下有承义非不当第专施之于孙主祖丧则意实
未该何则重为先祖祭祀之重父死子继岂独非承今
以子死孙承谓主祖丧为承重是重之义专指祖丧矣
亦知孙为祖后而服斩乃代其父为丧主非关承重乎
曰五服莫重于斩唯子为父服之孙为祖本齐今代父
卷二 第 45a 页 WYG0129-0469c.png
服斩以为丧主不谓之承重可乎曰吾不谓祖丧服斩
之非重第言礼必本于经承重之称生于传重传重之
义由乎主祭即安得专指孙主祖丧而言承重也曰先
祀之重虽在曾祖就曾孙言祖父之祭亦重也得不谓
之承重乎曰曾祖尚存则祖祢无庙止得祔食于曾之
祢祖祔食则无尸其祭仅同于厌而未全乎重安得遽
称承重也然则孙主祖丧宜何称曰称之为适孙可也
古人有适子者无适孙称之为适孙即知适子之既亡
卷二 第 45b 页 WYG0129-0469d.png
而孙代为丧主矣且称之为适孙即知先祀之重在其
身不必更言承重矣故苟拘于承重之称则曾祖尚存
者有传重未传重之别而孙居祖丧者因有承重不承
重之疑唯以适孙为称无论曾祖亡而当服斩即曾祖
存而亦当服斩无论曾祖重已传而当服斩即曾祖重
未传而亦当服斩盖服斩者孙代父主丧而致其诚而
重之在曾祖者仍无嫌于身之未承也不既两全而无
失乎曰记谓父不主庶子之丧祖而曾之适子也则曾
卷二 第 46a 页 WYG0129-0470a.png
祖主其丧矣曾孙虽服斩岂得主之乎曰丧礼繁委非
老者能胜故记云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又云七十唯衰
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亲丧且然况子丧乎故必孙
为主无疑也孙既为主可以齐衰将事乎故必服斩无
疑也
  承重妻从服
晋贺循云夫为祖曾祖高祖后者妻从服如舅姑此从
丧服传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斩之文而推之也故家
卷二 第 46b 页 WYG0129-0470b.png
礼及今制妻为夫党服图于凡承重皆云并从夫服而
世俗承重者母在则妻不从其误实始于虞喜孔瑚问
喜曰玄孙为后者其妻从服姑止服缌近轻远重情实
有疑喜荅以有适子者无适孙又若宗子之母在则不
服宗子娄推此知玄孙为后姑在妇犹为庶不得传重
传重之服理当在姑宋庾蔚之更推之曰有适妇无适
孙妇祖服自以姑为适由是世俗相沿姑在妇不从服
迄于今不变愚谓宗子母在而族人不服其妻盖体宗
卷二 第 47a 页 WYG0129-0470c.png
子不死其父之心而尊其所尊且以妇压于姑故不为
之服非以重在姑也夫承重而妻从服为丧礼之内主
也两者义别各不相蒙内则云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
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观此则知宗子母虽存而凡吉
凶内主之重皆其妻承之故丧服传云有适子者无适
孙孙妇亦如之亦如云者就适孙而言无适孙亦无适
孙妇也(此礼主男子立文先儒谓有适妇者无/适孙妇是以妇人为主非也妇人从夫)适子死
而立适孙已娶即为适孙妇于其祖之丧也母在则服
卷二 第 47b 页 WYG0129-0470d.png
妇服之常孙妇主丧者则进服妇为舅姑之服(古礼齐/衰期家)
(礼齐衰三年今/制斩衰三年)各尽其道并行而不悖虞喜之言抑何
据非所据乎且古来吉凶之礼率成于夫妇故国君取
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
稷昏礼父命子亲迎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故凡仪礼
丧祭称为主人者皆宗子也称为主妇者皆宗子之妻
也此之谓夫妇亲之安有宗子既娶妻而母尚主重之
事也哉贾氏不察于宗子母在族人不为其妻服援王
卷二 第 48a 页 WYG0129-0471a.png
制八十齐丧弗及谓宗子母未七十母自与祭不知王
制指男子为言(玩记文/可见)妇人舅没姑老则固不以年计
(辅庆/源说)蔚之又云舅没姑老授祭事于子妇是既知孙
承重者妻承重已乃其云有适妇无适孙妇祖服自以
姑为适何也如其言是一孙妇之身主祭则为适服祖
则为庶义无一定若谓虽主祭亦庶也吾未闻庶孙妇
而可以主祭亦未闻夫既为适孙而妻不得为适孙妇
者也故夫父死母为内主者唯子幼未娶者耳已娶未
卷二 第 48b 页 WYG0129-0471b.png
有不主重者也(指/妻)主重未有不从服者也即玄孙为后
妻主姑存者重在为主不论远近纵姑缌妇服止得其
常岂近轻远重之谓乎若必如虞说将古礼无曾玄妇
服者其夫服斩而妻吉服以为主可乎故曰妇人从夫
  庶子为其母党服
身为庶子于其生母之党欲尊而亲之则嫌于干适将
薄而远之则疑于贱母事处两难据经斯得仪礼丧服
传子为母党之服小功缌麻章明著之(为外祖父母从/母小功为舅舅)
卷二 第 49a 页 WYG0129-0471c.png
(之子从母/昆弟缌麻)即妾子为君母党之服(妾子谓适/母曰君母)小功缌麻
章亦明著之(为君母之父母从母/小功君母之昆弟缌)独不见妾子为其生
母党之服唯丧服记有曰庶子为父后者为其外祖父
(句/)从母(句/)(句/)无服(此指生/母之党)不为后如邦人(不为父/后则服)
(与凡庶/子无异)愚反复思之乃知古者妾子于生母之党一如
适子之于母党无异称无异服也古者妾不得体君(失/尊)
(妾卑不得/为一体)于私家得遂(于父母家/得行其服)故丧服传公妾以及
士妾为其父母期大夫之妾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
卷二 第 49b 页 WYG0129-0471d.png
大功(传曰妾自服其私亲/也郑注非当从旧说)而记又言凡妾为私兄弟如
邦人(言与凡女子嫁者/为其兄弟者同)是妾得服其私亲也妾既得服
其私亲则其子从母而服其私亲不亦宜乎然其为父
后而于外祖父母从母舅无服则何也古人于子无问
众寡以一人为后妾子而立为父后则与尊者为一体
不敢服其私亲此无论于生母党无服即为其生母父
在服期父卒三年者亦降而止于缌也(见缌麻章妾子/为生母父在服)
(期父卒三年不见于经此于齐衰三年章慈母如母推/而见之也慈母如母条传曰妾子之无母者父命妾之)
卷二 第 50a 页 WYG0129-0472a.png
(无子者以为子生养之终其身死则丧之三年如母妾/子子于他妾者服且如此况生母乎丧服不著之者以)
(齐衰三年父卒则为母齐衰期年父在为母内包之也/唯大夫之庶子为生母大功传曰大夫之庶子从乎大)
(夫而降也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縓缘既/葬除之传曰君之所不服子亦不敢服也)呜乎古人
之于妾子以其分虽异而情则同故于其服母党也正
传虽略其文而后记则明其制盖使之得为服者所以
厚私恩使之不得为服者所以尊先统仁之至义之尽
也乃或者疑于所谓外祖父母从母舅者即君母之党
不知君母之党大传所谓徒从也(言非亲属空从/彼而服之也)小记
卷二 第 50b 页 WYG0129-0472b.png
曰徒从者所从亡则已故丧服传曰君母在不敢不从
服君母不在则不服此即为后者亦然故小记又曰为
君母后者(即为父/后者)君母卒则不为君母之党服若夫生
母之党则属从也(骨肉连属以为/亲故从之而服)小记曰属从者所从
虽没也服(母死子犹/服母党)唯为父后则不问母之存否业承
先统不得更顾其私恩故不为之服果若所疑彼妾子
于君母之父母从母已见于小功于君母之昆弟已见
于缌麻此又奚复赘言不为后如邦人也哉要知古人
卷二 第 51a 页 WYG0129-0472c.png
之妾不同有有私家者有无私家者曲礼所谓大夫之
侄娣士之长妾此有家者也所谓买妾不知其姓此无
家者也芜家者已矣有家者未有不为之服也所以然
者天下无无父之人天下亦无无母之人也家礼八母
服图云庶子为父后者为其母缌为其母之父母兄弟
姊妹无服盖本仪礼而文义更明第不言不为后如邦
人然可因之而想见今制唯妾子服母三年妾为其母
服期而无妾母党之服其有私亲者视之如仆𨽻等呜
卷二 第 51b 页 WYG0129-0472d.png
呼妾母之私家自适子异视之可也身为妾子而亦异
视之其何以慰母心哉
  乡饮酒礼席次
古今异宜先王之礼存于今者盖寡独乡饮酒礼郡邑
尚岁行之忆予弱冠时偕兄正符公择弟允诚季野兄
子言观礼于郡庠见悬图一轴书宾主位次其设席如
其图大宾之席(大宾仪/礼曰宾)在西北而向东南二宾之席(二/宾)
(仪礼/曰介)在西南而向东北郡守为主人席于东南而向宾
卷二 第 52a 页 WYG0129-0473a.png
郡丞而下为僎(仪礼/曰遵)丞席东北向二宾通判推官席东
而西向三宾之席在堂西(三宾仪礼/亦曰众宾)予窃心异之谓古
人有忧者侧席而坐乡饮酒嘉礼也胡为其侧席也孔
子平居席不正不坐乡饮酒礼席也胡为其不正也问
之相礼者则曰此见于乡饮酒义古礼实然时予于礼
未深考虽心疑之亦姑信之年来纂集礼说取乡饮酒
义详思之始晓然曰前章云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
南主人坐于东南而坐僎于东北者言其方也后章云
卷二 第 52b 页 WYG0129-0473b.png
宾必南乡介必东乡主人坐于东方者言其乡也后人
行礼信其前而遗其后遂定为侧坐相向垂为令典郡
县诸司以吏治为急于此无过遵行故事孰为审察其
非其相礼执事之人类皆庸碌无知岂能深究行之既
久群视为礼之固然至有忘乎今之失而反致疑于经
者如郝仲舆邃于经学其于宾必南乡介必东乡云此
坐位与前异则亦以前文为侧坐矣呜呼不察经文而
致今之失不可也因今之失而致疑于经益不可也仪
卷二 第 53a 页 WYG0129-0473c.png
礼乡饮酒篇云乃席宾主人介众宾之位皆不属焉不
详其方与乡故乡饮酒义特明之然仪礼献宾时云宾
升席自西方记云主人介升席自北方降自南方则其
席之正而宾南乡介东乡主人西乡皆可得而推之矣
郑注仪礼云宾席牖前南面主人席阼阶上西面介席
西阶上东面众宾席于宾席之西是四面之坐礼经固
明注家未失也又郑云今郡国十月行此饮酒礼则汉
时亦非侧坐也张子云坐位宾主不相对礼不主于敬
卷二 第 53b 页 WYG0129-0473d.png
主欲以尊贤也若相对即主于敬主矣斯言深得布席
之义自馀诸家亦无解为相乡者独方氏云宾面东南
介面东北主人面西北僎面西南岂其因时俗行礼如
此而为是言乎考明会典洪武十六年颁行图式实与
经注同至二十二年更定则如方氏说其非礼不正举
世莫知盖已久矣或曰古之时谋宾介也以齿德今率
贵富人耳古之时献酬交错三揖百拜今皆略矣不责
其大而责其席次之末无乃已疏乎曰吾亦知此礼之
卷二 第 54a 页 WYG0129-0474a.png
名存而实亡然吾甚爱其名之犹在也使其名存实亡
而席次之设悉更从今俗如席地之易为几案笾俎之
易为陶器也吾无责耳矣乃观其设则侧乡也问其由
则曰自古然也呜呼礼随时变古礼之不行于今何害
吾恶其非古而托于古且恐儒者惑于今之失而遂以
之释经也故特为之辨
 
 
卷二 第 54b 页 WYG0129-0474b.png
 
 
 
 
 
 
 
 学礼质疑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