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十二
卷九十二 第 1a 页 WYG0713-007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九十二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备规制
   历象之法(上/)
易贲之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程颐曰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
卷九十二 第 1b 页 WYG0713-0072b.png
 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臣按日月星辰象之悬于天者也寒暑阴阳气之
  运于天者也日月星辰寒暑阴阳虽若有常也然
  亦有时而不常虽若齐一也然亦有时而不一故
  圣人既运其心目之力以察其随时之变又创为
  历象之器以定其变动之时
革之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程颐曰水火相息为革革变也君子观变革之象推
卷九十二 第 2a 页 WYG0713-0072c.png
 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治历数明四时之序也夫变易
 之道事之至大理之至明迹之至著莫如四时观四时
 而顺变革则天地合其序矣
 朱熹曰四时之变革之大者又曰泽中有火水能灭
 火此只是阴盛阳衰火盛则克水水盛则克火此是
 泽中有火之象便有那四时改革的意思君子观这
 象便去治历明时
 欧阳脩曰革之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卷九十二 第 2b 页 WYG0713-0072d.png
 天下之事可革者多矣而圣人必以历言者盖事在
 天下其最易差者莫如历而不可不脩者亦莫如历
  臣按治历明时为治之要务自昔圣帝明王莫不
  以此为先焉盖时行于天而有自然之运历为于
  人而有已然之法然天之运惟其有常也故一日
  之间则有昼夜一月之间则有朔望一年之间则
  有分至然昼不常昼昼革而为夜夜不常夜夜革
  而为昼以至于朔望分至莫不皆然治历者随其
卷九十二 第 3a 页 WYG0713-0073a.png
  常而顺其变即历数以推之顺时气以察之则千
  岁之曰至可坐而致者皆可以明之矣
大传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胡一桂曰象谓日月星辰循度失度
  臣按天之道不言而信其于人也有一气感通之
  理故其于人君也恒仁爱之而有告戒之道焉然
  其所以告之者岂谆谆命之哉垂象以示之而已
  象之循度则有吉之兆象之失度则有凶之形圣
卷九十二 第 3b 页 WYG0713-0073b.png
  人者心与天通目睹乎天所见之象心悟夫天所
  示之意因天之象而象之非特以之脩于身敏德
  而迁善繇是而形之天下国家使之趋吉而避凶
  去恶而从善无非因天之象以神道而设教者也
书乃命羲和钦若(顺/也)(广大/之意)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

 朱熹曰羲氏和氏主历象授时之官历所以纪数之
 书象所以观天之器日阳精一日而绕地一周月阴
卷九十二 第 4a 页 WYG0713-0073c.png
 精一月而与日一会星二十八宿众星为经金木水
 火土五星为纬辰以日月所会分周天之度为十二
 次也人时谓耕穫之候凡民事早晚之所关也
  臣按先儒谓事之最大最先在推测天道治历明
  时万事莫不本于此盖为治之道在岁周于上而
  天道以明统正于下而人纪以立苟天道不明则
  时序错乱岁月无纪官府脩为失其先后之序田
  里耕作悖其次第之宜所以帝世之命官必先于
卷九十二 第 4b 页 WYG0713-0073d.png
  羲和而羲和之职掌必先于历数有历以纪其数
  有象以观其运则日月之运行星辰之次舍运于
  天者有常行验于人者有常法则官政民庸无不
  循其序而得其理天下岂有不治者乎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
时成岁
 朱熹曰期犹周也岁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
 十者一岁之常数也故日与天会而多五日九百四
卷九十二 第 5a 页 WYG0713-0074a.png
 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为气盈月与日会而少五
 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五百九十二者为朔虚合气盈
 朔虚而闰生焉故三岁一闰五岁再闰十有九岁七
 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也
  臣按先儒谓岁无定日闰有定法期闰岁三字为
  此一节之大要期者一岁之足日也岁者一岁之
  省日也闰者补三岁之省日凑为三岁之足日也
  盖无闰则时不定时不定则岁不成三年不闰则
卷九十二 第 5b 页 WYG0713-0074b.png
  差一月而以正月为二月九年不闰则差三月而
  以春时为夏时寒暑反易岁序不成矣此治历之
  法所以以定闰为先也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专省德政故/历政修明)
 朱熹曰在察也美珠谓之璿玑机也以璿饰机所以
 象天体之转运也衡横也谓横箫也以玉为管横而
 设之所以窥玑而齐七政之运行犹今之浑天仪也
 七政日月五星也七者运行于天有迟有速有顺有
卷九十二 第 6a 页 WYG0713-0074c.png
 逆犹人君之有政事也舜初摄位首察玑衡以齐七
 政盖历象授时所当先也
  臣按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日月星辰运行于
  天所谓天文也然其行也有迟有速有顺有逆岂
  非其变乎然其变之不齐非有器以察之不可得
  而知也不可得而知则亦不可得而齐也是以帝
  世有玑衡之设焉以璿为机而用以运转是之谓
  玑以玉为管而横置其中是之谓衡运其机轴而
卷九十二 第 6b 页 WYG0713-0074d.png
  使之转动窥其箫管而用以测度则天文之齐不
  齐者可得而知矣是故曰月皆循其轨五星不失
  其次则吾德政之脩于此可见矣日月之或有薄
  蚀五星之或有变动则吾德政之阙于此可见矣
  因在器之天而观在天之天因在天之天而循在
  人之天则天人合一七政不在天而在人矣
洪范四曰恊用五纪
四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
卷九十二 第 7a 页 WYG0713-0075a.png
 孔颖达曰五者为天之经纪也
 蔡沈曰五纪曰恊所以合天也岁者序四时也月者
 定晦朔也日者正缠度也星经星纬星也辰者日月
 所会十二次也历数者占步之法所以纪岁月日星
 辰也
 唐仲友曰恊用五纪所以钦天道而治人事者也人
 不天不成岁月日时星辰天之所为而人所不能违
 也天不人不因历数人之所推而天所不能违也天
卷九十二 第 7b 页 WYG0713-0075b.png
 与人合而五纪可得而用矣故曰恊用五纪一寒一
 暑以为岁春夏秋冬之四时统乎岁者也一盈一亏
 以为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统乎月者也一昼一夜
 以为日朝夕昼夜之四时统乎日者也一经一纬以
 为星辰寒暑之所繇推迁日月之所繇交会也合是
 四者而推步其数以为历则圣人之所以治人事也
 盖圣人之恊用五纪有三义焉步其数以授时观其
 文以察变法其序以分职三者备则恊用五纪之道
卷九十二 第 8a 页 WYG0713-0075c.png
 尽矣尧典之历象授时之事也周官之冯相实掌之
 舜典之玑衡察变之事也周官之保章实掌之洪范
 之庶徵分职之事也周官之司会实掌之故曰圣人
 作则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
 为纪五纪之谓也乾坤之策所当卦气之所直五纪
 之数该于易矣贲观天文以察时变革以治历明时
 五纪之义易备之矣夫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
 时惟大人能之则恊用五纪岂可忽哉
卷九十二 第 8b 页 WYG0713-0075d.png
 吴澄曰岁自冬至至来岁冬至凡三百六十五日四
 分日之一日行天一周也以分至启闭定岁之四时
 是为一岁之纪月自合朔至来月合朔凡二十九日
 六辰有奇月与日一会也以晦朔弦望定月之大小
 是为一月之纪日自日出至来日日出历十二辰日
 绕地一匝也以晨昏出没定昼夜长短是为一日之
 纪星谓二十八宿众经星辰谓天之壤因日月所会
 分经星之度为十二次观象测候以验天之体也是
卷九十二 第 9a 页 WYG0713-0076a.png
 为星辰之纪历谓日月五纬所历之度数谓一二三
 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七政行度各有盈缩疾徐
 立数推算以步天之用也是为历数之纪
  臣按先儒谓五纪即尧典羲和所掌者纪者如纲
  之有纪天时所以相维者也五者之纪其中四者
  皆系于天最后一者乃成乎人盖所谓历者岁月
  日星辰所历者皆于此乎稽所谓数者岁月日星
  辰所行者皆于此乎算使四时以定而岁无不成
卷九十二 第 9b 页 WYG0713-0076b.png
  晦朔以辩而月无或亏甲乙以审而日无不正经
  纬以彰而星辰无或紊是历与数又所以纪岁月
  日星辰以人而合于天者也谓之曰恊用五纪者
  则天运于上人为于下皆有以合而一之矣
诗小雅十月之交其首章曰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
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

 朱熹曰十月以夏正言之建亥之月也交月日交会
卷九十二 第 10a 页 WYG0713-0076c.png
 谓晦朔之间也历法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一左旋于地一昼一夜则其行一周而又过一度日
 月皆右行于天一昼一夜则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
 十九分度之七故日一岁而一周天月二十九日有
 奇而一周天又逐及于日而与之会一岁凡十二会
 方会则月光都尽而为晦已会则月光复苏而为朔
 朔后晦前各十五日日月相对则月光正满而为望
 晦朔而日月之合东西同度南北同道则月掩日而
卷九十二 第 10b 页 WYG0713-0076d.png
 日为之食望而日月之对同度同道则月亢日而月
 为之食是皆有常度矣然王者脩德行政用贤去奸
 能使阳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行虽
 或当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下必有参差而不
 正相合不正相对者所以当食而不食也若国无政
 不用善使臣子背君父妾妇乘其夫小人陵君子夷
 狄侵中国则阴盛阳微当食必食虽曰行有常度而
 实为非常之变矣
卷九十二 第 11a 页 WYG0713-0077a.png
  臣按历数之作所以纪日月星辰之行也然行有
  常度其间有差忒无繇知之惟于日月之食验焉
  星官纪日月之食分秒不差时刻不忒则知其历
  数之纪无不当矣苟书之于历者如此及仰于天
  而验其象则有不如此者则可以知其失职矣今
  观朱熹解诗谓王者脩德行政用贤去奸能使阳
  盛足以胜阴阴衰不能侵阳则日月之食虽或当
  食而月常避日故其迟速高下必有参差而不正
卷九十二 第 11b 页 WYG0713-0077b.png
  相合不正相对者所以当食而不食焉若国无政
  不用善使臣子背君父妾妇乘其夫小人陵君子
  夷狄侵中国则阴盛阳微当食必食虽曰行有常
  度而实为非常之变矣其为说深切著明后世人
  主所当服膺儆省者也然臣于此窃有见焉自古
  明睿之君正身脩德虽无变异而所以兢惕者固
  未尝敢有所怠忽也惟中才之主适已自文遇有
  变异一切委之天数而于日月薄蚀尤慢忽焉诿
卷九十二 第 12a 页 WYG0713-0077c.png
  曰此天数一定之常数于我何预焉未食之前星
  官固已预奏其期时刻秒忽必具既而颁之天下
  俾至其日行礼救护一有不应则御史劾之坐以
  旷职之罪何以见其当食不食哉当食不食安知
  非推算者之差哉世主所以不信而生其慢忽之
  心者往往以此臣尝窃观日者之推禄命而有取
  焉推禄命者谓灾眚之来人能脩德即可变灾为
  祥有国者遇日月之薄蚀亦犹有身者遇禄命之
卷九十二 第 12b 页 WYG0713-0077d.png
  弗顺也因天运必然之数尽人道当然之理一遇
  日食之变则预思所以脩德而正事任贤而去奸
  使臣子不至背君父妾妇不至乘其夫小人不至
  陵君子夷狄不至侵中国则吾之阳盛而天之阳
  亦从而盛矣尚何阴盛阳微之足虑乎是则先儒
  之论欲销变于未然而臣为此说欲应变于将然
  销未然之变非上知不能应将然之变虽中才可
  勉也程子曰日食有定数圣人于春秋必书者欲
卷九十二 第 13a 页 WYG0713-0078a.png
  人君因此恐惧脩省者其此意欤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
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
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郑玄曰土圭所以致四时日月之景也凡日景于地
 十里而差一寸
 贾公彦曰案土人职云土圭尺有五寸周公欲求土
 中以营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测土之深谓日
卷九十二 第 13b 页 WYG0713-0078b.png
 景长短之深也正日景者夏曰至昼漏半表北得尺
 五寸景正与土圭等即地中故云正日景以求地中
 也昔者周公度日景之时置五表五表者于颍川阳
 城置一表为中表中表南千里又置一表中表北千
 里又置一表中表东千里又置一表中表西千里又
 置一表
  臣按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以正日景专以
  求地中也而冯相氏致日以辨四时之叙始专以
卷九十二 第 14a 页 WYG0713-0078c.png
  考天象焉大抵天道运行如环无端治历者苟不
  即其阴消阳息之际以为立法之始则何从而见
  其消息之机乎惟于其日晷进退之际而候之则
  其机将有不可遁者矣候之之法在植表测景以
  究其气之始至而用以合其所布之算两无差异
  则历之本立矣夫自周立表于阳城汉人造历必
  先定东西立晷仪唐诏太史测天下之晷凡十三
  处宋测景则于浚仪之岳台元人测景之所二十
卷九十二 第 14b 页 WYG0713-0078d.png
  有七旧说表八尺长夏至之景尺有五寸千里而
  差一寸唐一行已尝駮议八尺之表表痹景促古
  今承用未之或革元郭守敬所谓表五倍其旧悬
  施横梁每至日中以符窍夹测横梁之景折取中
  数又随所至之处而立表测景考北极出地高下
  夏至晷景长短昼夜刻数多寡然后用之以推验
  其法可谓精密矣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
卷九十二 第 15a 页 WYG0713-0079a.png
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
辨四时之序
 郑玄曰冯乘也相视也言登高台以视天文之次序
 也
 吴澄曰岁谓岁星所在寅曰摄提格卯曰单阏辰曰
 执徐巳曰大荒落午曰敦牂未曰恊洽申曰涒滩酉
 曰作噩戌曰掩茂亥曰大渊献子曰困敦丑曰赤奋
 若岁星左行于地凡历十二舍而为一纪则有十二
卷九十二 第 15b 页 WYG0713-0079b.png
 岁之位月谓斗柄所建自正月建寅至十二月建丑
 凡历十二朔而为一岁则有十二月之位辰谓日月
 所会子曰玄枵亥曰娵訾戌曰降娄酉曰大梁申曰
 实沈未曰鹑首午曰鹑火巳曰鹑尾辰曰寿星卯曰
 大火寅曰析木丑曰星纪为十二辰之位自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日之位东方角亢氐房心尾
 箕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西方奎娄胃卯毕觜参北
 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为二十八宿之位盖天象有定
卷九十二 第 16a 页 WYG0713-0079c.png
 位则人事有定序辨其叙事而会之者如仲春之月
 平秩东作厥民析则知月之建卯日月会于降娄而
 为奎娄之次仲夏之月平秩南讹厥民因则知其月
 之建午日月会于鹑首而为井鬼之次仲秋之月平
 秩西成厥民夷则知其月之建酉日月会于寿星而
 为角亢之次仲冬之月平在朔易厥民隩则知其月
 之建子日月会于星纪而为斗牛之次以至十有二
 岁十有二月所会天位皆仿乎此冬夏致日春秋致
卷九十二 第 16b 页 WYG0713-0079d.png
 月者盖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丈有三尺夏至日在东
 井景长尺有五寸此长短之极极则气至冬无愆阳
 夏无伏阴所以致日春分日在娄月上弦于东井下
 弦于牵牛秋分日在角月上弦于牵牛下弦于东井
 此长短之中所以致月然致日必于冬夏致月必于
 春秋何也天度一月易一位一时易一方推之日月
 所经正在分至为天度之中分至之气正则四时之
 序亦正矣
卷九十二 第 17a 页 WYG0713-0080a.png
  臣按吴氏谓分至之气正则四时之序亦正时序
  正于上则人事定于下此为治必先治历明时也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记/也)(谓五/星)(谓二十八宿/为十二次也)日月之
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谓变/动)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
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
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色/也)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
象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
(事/也)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卷九十二 第 17b 页 WYG0713-0080b.png
 郑玄曰保守也世守天文之变
 吴澄曰天星天文星度也步占之法以星为主故曰
 天星十有二辰经天左旋常度不移不足以见吉凶
 惟日月五星行乎十二辰之次纬天右转而日有薄
 (蚀不/朔望)(蚀在/朔望)(日旁/气)(形点/黑也)之变月有亏盈朓(晦而/月见)
 (西/方)(朔而月/见东方)之变五星有赢(早出/为赢)(晚出/为缩)(有围/绕者)
 (生芒/角)之变故总言日月星辰之变动变动即所谓迁
 也顺则为吉逆则为凶以天象言则为变动以人事
卷九十二 第 18a 页 WYG0713-0080c.png
 言则为迁二者相参辨之矣(以上解天星以志日月/星辰变动至辨其吉凶)
 星土十二土也合而言之曰九州九州星土之书虽
 亡所考者十二国之分载诸传记灾祥所应亦皆可
 證昭十年有星出于嫠女郑裨灶曰今兹岁在颛顼
 之墟姜氏任氏实守其地此玄枵为齐之分星而青
 州之星土也昭三十二年吴伐越晋史墨曰越得岁
 而吴伐之必受其凶释者曰岁在星纪此星纪为越
 之分星而扬州之星土也昭元年郑子产曰成王灭
卷九十二 第 18b 页 WYG0713-0080d.png
 唐而封弟叔焉故参为晋星实沈为参神此实沈为
 晋之分星而并州之星土也襄九年晋士弱曰陶唐
 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此大
 火为宋之分星而豫州之星土也昭十七年星孛及
 汉申须曰汉水祥也卫颛顼之墟故为帝丘其星为
 大水此娵訾为卫之分星而冀州之星土也郑语周
 史曰楚重黎之后也黎为高辛氏火正此鹑尾为楚
 之分星而荆州之星土也尔雅曰析木为之津释者
卷九十二 第 19a 页 WYG0713-0081a.png
 谓天汉之津梁为燕此析木为燕之分星而幽州之
 星土也以至周之鹑火秦之鹑首赵之大梁鲁之降
 娄无非以其州之星土而为其国之分星以星土而
 占灾祥其应有可徵矣(以上解以星土辨九/州之地至以观妖祥)岁星在
 木则水为相之类五星顺度为祥流逆失度为妖襄
 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是谓蛇乘龙梓慎
 以为宋郑必饥则言其所属裨灶以为周楚所恶则
 言其所冲其岁星乖次之应乎昭三十二年岁在星
卷九十二 第 19b 页 WYG0713-0081b.png
 纪而吴伐越史墨谓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以岁
 星十二年一周存亡之数不过三纪非岁星顺次之
 应乎以类求之则岁星太岁皆可参决妖祥之事(以/上)
 (解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物色也视日旁云气之色与视祲
 十煇同义左氏所谓凡至分启闭必书云物占法青
 为虫赤为兵荒白为丧黄为丰黑为水既言辨吉凶
 水旱又言降丰荒之祲象则亦视祲叙降之意盖水
 旱之降为荒年荒年之降为丰年其叙如此(以上解/以五云)
卷九十二 第 20a 页 WYG0713-0081c.png
 (至丰荒/之祲象)十二风者艮为条风从大吕太蔟之律震为
 明庶风从夹钟之律巽为清明风从姑洗仲吕之律
 离为景风从蕤宾之律坤为凉风从林钟夷则之律
 兑为阊阖风从南吕之律乾为不周风从无射应钟
 之律坎为广莫风从黄钟之律传所谓八风从律是
 也又法于缇室之中因逐月律管入地之浅深月气
 至则葭灰飞以此察天地之和气然左氏载师旷歌
 北风又歌南风而知晋楚之胜负妖祥之应可决于
卷九十二 第 20b 页 WYG0713-0081d.png
 此乖则异别则离此天地之不和而为妖祥也故命
 之使知所趋避(以上解以十二风/至乖别之妖祥)上文五事即救政
 叙事之所从出也政者国之本诏救政于上则人君
 知脩省之道事者有司之常职访叙事于下则人臣
 知戒警之意君臣交脩厥德政事举而天降祥矣(以/上)
 (解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叙事)
  臣按所谓五物者日月星辰之变动也星土辨九
  州也十有二岁也五云之物也十有二风也保章
卷九十二 第 21a 页 WYG0713-0082a.png
  氏之职用此五物以测阴阳之和否察天地之逆
  顺上以诏之人君使其因灾咎而救其政事之乖
  别下以访之臣下使其叙宜事而知其缓急之次
  第吴氏论之详矣凡世之星官所推步占验者皆
  具于是焉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
辰之行宿离不贷(忒/)母失经纪以初为常
 郑玄曰经纪谓天文进退度数
卷九十二 第 21b 页 WYG0713-0082b.png
 方悫曰在人之六典八法在天之日月星辰莫不存
 乎书故以命太史日循星以进退者也月应日以死
 生者也星者日所舍辰者星所次宿言宿于此离言
 离于彼日月星辰之宿离有定数不可忒忒则司天
 者之过矣
 吴澄曰宿谓所居离谓所丽日月所居所丽在何辰
 何星之第几度推算不可差忒毋令失其所躔次之
 经纪初谓初始常谓不变当依初始以求算历之法
卷九十二 第 22a 页 WYG0713-0082c.png
 而不改变也
  臣按太史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即尧典所谓历象
  日月星辰也历象有一定之法当夫国家创业之
  初已为之定制常法然每岁日月星辰之行则不
  能无变动焉然其变动也或宿或离其躔次亦不
  甚相远而不能出始初常法之外是以先王之世
  每遇岁事更端之初即申命太史考其行之宿离
  或进或退皆不可失其常而必合于初焉后世惟
卷九十二 第 22b 页 WYG0713-0082d.png
  听司历者之所自为而孟春乃命之制不复讲矣
  此亦一阙典也
春秋隐公三年春王正月己巳日有食之
 胡安国曰经书日食三十六去之千有馀岁而精历
 算者所能考也其行有常度矣然每食必书示后世
 治历明时之法也有常度则灾而非异矣每食必书
 示后世遇灾而惧之意也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
 而有食之灾咎象也克谨天戒则虽有其象而无其
卷九十二 第 23a 页 WYG0713-0083a.png
 应弗克畏天灾咎之来必矣凡经所书者或妾妇乘
 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权在臣下或夷狄侵中国
 皆阳微阴盛之證也是故十月之交诗人以刺日有
 食之春秋必书戒人君不可忽天象也
  臣按先儒谓日有食之有食之者也太阳君也而
  被侵食君道所忌也噫天上之日月有以食之则
  天下之君亦将有以灾之者矣是故人君遇此变
  也则反诸已乃自咎曰吾德毋乃有失欤吾行毋
卷九十二 第 23b 页 WYG0713-0083b.png
  乃有亏欤吾之左右毋乃有窃威柄者欤吾之臣
  子毋乃有背君父者欤或者盗贼无乃将于此而
  窃发欤夷狄无乃将于此而侵陵欤有一于此皆
  思所以反其事而顺于道寻其绪而折其萌究其
  归而闭其途使之必不至于如此也夫然则其过
  也人皆仰之如日月之复明矣
桓公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胡安国曰榖梁曰既尽也言日言朔日正朔也言朔
卷九十二 第 24a 页 WYG0713-0083c.png
 不言日食既朔也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不言日不
 言朔夜食也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象而有食之既
 则其为变大矣
左传文公元年曰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
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
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不悖
 杜预曰于历法闰当在僖公末年误于今年三月置
 闰故曰非礼也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期之日三
卷九十二 第 24b 页 WYG0713-0083d.png
 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迟速而必分为十二
 月举中气以正月有馀日则归之于终积而为闰故
 言归馀于终斗建不失其次寒暑不失其常故无疑
 惑四时得所则事无悖礼
 孔颖达曰闰后之月中气在朔则斗柄月初已指所
 建之辰闰前之月中气在晦则斗柄月末方指所建
 之辰故月之正在于中气则斗柄常不失其所指之
 次如是乃得寒暑不失其常
卷九十二 第 25a 页 WYG0713-0084a.png
  臣按古今论置闰之法不出乎此履端于始举正
  于中归馀于终三言
六年闰月不告朔非礼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
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不告闰朔弃时政也何以为民
 杜预曰四时渐差则置闰以正之顺时命事事不失
 时则年丰
  臣按四时渐差则置闰以正之斯言也治历明时
  之要闰正则寒暑不失而民知耕艺之候而有有
卷九十二 第 25b 页 WYG0713-0084b.png
  秋之望矣食者民之天民得其食则生养遂而祸
  乱不作矣生民之道岂外是哉
昭公七年晋平公曰何谓六物伯瑕对曰岁时日月星
辰是谓也公曰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日月
之会是谓辰故以配日
 孔颖达曰尔雅释天云载岁也夏曰岁周曰年李巡
 曰载一岁莫不覆载也孙琰曰四时一终曰岁取岁
 星行一次也年取年榖一熟是年岁即年也时谓四
卷九十二 第 26a 页 WYG0713-0084c.png
 时春夏秋冬也日谓十日从甲至癸也月从正月至
 十二月也星二十八宿也辰谓日月所会一岁十二
 会从子至亥也配日言辰无常所分在十二以十干
 配之明非一所也
  臣按历象所推步者不过此六物而已
   以上历象之法(上/)
 
 
卷九十二 第 26b 页 WYG0713-0084d.png
 
 
 
 
 
 
 
 大学衍义补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