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七
卷六十七 第 1a 页 WYG0712-076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学衍义补卷六十七
             明 丘浚 撰
 治国平天下之要
  崇教化
   总论教化之道
易临之大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
无疆(广大无/疆限也)
卷六十七 第 1b 页 WYG0712-0761b.png
 程颐曰物之相临与含容无若水之在地故泽上有
 地为临也君子观亲临之象则教思无穷亲临于民
 则有教导之意思也无穷至诚无斁也
  臣按临之为卦有上临下之象上之临下果何所
  事哉曰保之将欲保之以何为先曰教之教之之
  道驱迫之不可也操切之不可也徒事乎法不可
  也必刻以期不可也必也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优
  而游之使自休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如江河之
卷六十七 第 2a 页 WYG0712-0761c.png
  润如湖海之浸是之谓教思焉举一世而甄陶之
  合万邦而协和之由无息而至于悠远由动变而
  至于能化无一人而不化无一地而不到无一日
  而或间岂有穷尽也哉如是则凡形气有生之类
  皆在吾度量包容之中有相生相长之乐无此疆
  彼界之殊矣彼徒临之以威齐之以政者其意思
  浅且促矣既浅且促则寔不能容之矣岂能保民
  而至于无疆哉
卷六十七 第 2b 页 WYG0712-0761d.png
观之象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
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程颐曰为观之道严敬如始盥之时则下民至诚瞻
 仰而从化也不荐谓不使诚意少散也天道至神故
 曰神道观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忒则见其神妙圣
 人见天道之神体神道以设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
 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
 道莫可名言惟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
卷六十七 第 3a 页 WYG0712-0762a.png
 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
 用自然仰观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朱熹曰观天之神道只是自然运行道理四时自然
 不忒圣人神道亦是说有教人自然观感处
  臣按圣人观天之神道以设教谓如天之春而夏
  而秋而冬当煖而煖当寒而寒无一时之差忒不
  见其有所作为自然而然所谓神也圣人体之以
  设为政教故下人观之如见春而知其必煖见冬
卷六十七 第 3b 页 WYG0712-0762b.png
  而知其必寒其煖其寒皆其所自然下民观视而
  感之于心不待有所设施措注自然化服所谓以
  神道设教也如此非谓别有一种玄妙幻化之术
  也后世俗儒不知此义乃以河图洛书为神道设
  教谓圣人画卦演畴皆以人力为之而假托神明
  以为幻化之术遂启时君矫诬妄诞之端吁经旨
  一言之差流祸至于如此可不戒哉可不戒哉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卷六十七 第 4a 页 WYG0712-0762c.png
 程颐曰风行地上周及万物为由历周览之象故先
 王体之为省方之礼以观民俗而设政教也天子巡
 省四方观视民俗设为政教如奢则约之以俭俭则
 示之以礼是也
 朱熹曰省方以观民设教以为观
  臣按刘彝谓观民设教如齐之末业而教以农桑
  卫之淫风而教以礼别奢如曹则示之以俭俭如
  魏则示之以礼之类是也盖四方之俗不同而各
卷六十七 第 4b 页 WYG0712-0762d.png
  有所偏尚因其所偏约而归之于正则四方之俗
  皆得其中而无过不及矣此三代盛王所以必省
  方而观民观民而设教也欤后世巡守之礼不行
  采诗之官不设朝廷施之以一切之政不复因其
  民而观之吁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俗之不一俗之
  习也约其所太过勉其所不及使之一归于礼而
  不偏圣人所以观民之俗而设教也如此后世则
  一听民俗之所为而不复观之矣
卷六十七 第 5a 页 WYG0712-0763a.png
贲之彖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程颐曰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
 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
 之迁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
 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吴澄曰文明者文采著明在人五典之叙五礼之秩
 粲然有文而各安其所止故曰人文也时变谓四时
 寒暑代谢之变化谓旧者化新成谓久而成俗
卷六十七 第 5b 页 WYG0712-0763b.png
  臣按天有天之文人有人之文人君上察天文以
  审察天时之变下观人文以化成天下之俗是故
  天有日月也有星辰也有四时也有六气也其形
  象之昭然其气运之错然皆有文而可观也日月
  有朔望星辰有次舍四时有运行六气有流布吾
  于是乎审察之体其不息者以自彊因其失次者
  以自儆随其时而授之以耕作之候顺其气而教
  之以豫备之方此无他察于天而省于己也人有
卷六十七 第 6a 页 WYG0712-0763c.png
  三纲也有六纪也有礼节也有法度也其彝伦之
  秩然其典则之粲然皆有文而可观也三纲在所
  当正六纪在所当脩礼节不可失法度不可斁吾
  于是乎化导之因其自然者加之品节顺其当然
  者为之导达引其性而纳之道义之中矫其偏而
  归之中正之域此无他化其人而成其俗也噫大
  易人文化成天下一语诚自古帝王继天立极之
  大纲大本也化之以人文而使天下成其俗唐虞
卷六十七 第 6b 页 WYG0712-0763d.png
  雍熙泰和之治不外是矣
离之彖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
 程颐曰上下皆离重明也五二皆处中正丽乎正也
 君臣上下皆有明德而处中正可以化天下成文明
 之俗也
 丘富国曰上下皆离故曰重明君臣上下重明而其
 丽乎正则可以成天下文明之化矣
  臣按贲之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君观之以一
卷六十七 第 7a 页 WYG0712-0764a.png
  己之独也离之重明丽正以化成天下人君资之
  以臣下之同也是故人君欲以人文而成天下之
  化又在乎君臣相得皆存虚灵不昧之天而处乎
  中正不偏之地同心同德相附离以相成也吁有
  是君而无是臣有是臣而君不能用用之而其臣
  不足以负荷而欲成天下文明之化难矣哉
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相亲/睦也)五品不逊(顺/也)汝作司徒
(掌教/之官)敬敷(布/也)五教在宽
卷六十七 第 7b 页 WYG0712-0764b.png
 朱熹曰五品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五者之名位
 等级也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序朋友有信以五者当然之理而为教令也敬敬其
 事也圣贤之于事虽无所不敬而此又事之大者故
 特以敬言之宽裕以待之也盖五者之理出于人心
 之本然非有强而后能者自其拘于气质之偏溺于
 物欲之蔽始有昩于其理而不相亲爱不相逊顺者
 于是申命契仍为司徒使之敬以敷教而又宽裕以
卷六十七 第 8a 页 WYG0712-0764c.png
 待之使之优游浸渍以渐而入则其天性之真自然
 呈露不能自已而无无耻之患矣
  臣按此万世帝王为教之始然所以为教者不过
  人伦而已人伦之道人莫不有而不能皆有以尽
  之所以立其教者君也敷其教者臣也是五伦之
  道非独民有之而君与臣亦皆有焉必在上者无
  一之不备然后敷而教之使天下之人无一之不
  全然其所以立教之本则在乎敬以宽焉敬以持
卷六十七 第 8b 页 WYG0712-0764d.png
  乎巳则整齐严肃而不失于怠忽宽以施于人则
  从容渐次而不失于迫切先儒谓此二字千万世
  掌教者不能易也后世人君惟急于财赋兵刑之
  事其于教也特慕其名而应故事耳所谓宽者往
  往流于纵弛求其能留心于此事者固已鲜矣况
  敬乎敬者圣学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未有不能
  敬以处已而能敬以教人者是则立教之君敷教
  之臣皆当以敬为主
卷六十七 第 9a 页 WYG0712-0765a.png
武成曰重民五教惟食丧祭
 蔡沈曰五教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典之教也
 食以养生丧以送死祭以追远五教三事所以立人
 纪而厚风俗圣人之所以甚重焉者
 陈栎曰所重教食丧祭四者證以尧曰可见重五教
 而次以食则斯民日用饮食遍为尔德否则君不君
 臣不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食足矣即继以慎终之
 丧报本之祭皆所以感发斯民之良心而维持天下
卷六十七 第 9b 页 WYG0712-0765b.png
 之教化也
  臣按舜命契之教其民曰敬敷五教武王之功成
  治定亦惟重民之五教焉可见圣帝明王之治必
  本于教而教之所以为教皆不外乎五伦而已
洛诰曰听朕教汝于棐民彝汝乃是不蘉乃时惟不永
哉笃叙乃正父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汝往敬哉
 朱熹曰周公戒成王使听我教汝以辅民常性之道
 若汝不勉则不能永保天命也然则所以辅民常性
卷六十七 第 10a 页 WYG0712-0765c.png
 者惟在乎勉而已笃叙汝武王之所行无不如予之
 所以厚叙者
 蔡沈曰此教养万民之道也听我教汝所以辅民常
 性之道汝于是而不勉焉则民彝泯乱非所以长久
 之道矣正父武王也犹今称先正云者笃者笃厚而
 不忘叙者先后之不紊言笃叙武王之道无不如我
 则人不敢废命矣
  臣按武成曰重民五教则武王辅民常性之道在
卷六十七 第 10b 页 WYG0712-0765d.png
  此也武王得天下既以是为自勉使彝伦攸叙而
  益厚所以为子孙祈天永命之本成王诚能听周
  公之教勉乎乃考重民五教之道以辅翼乎民笃
  之而不忘叙之而不紊亦如我之所以笃叙武王
  者然则人不敢废乃命矣大抵人君为治教道之
  废兴系天命之去留教道兴则天理明而民彝叙
  民知尊君亲上而不生背畔之心不然则智者欲
  欺愚强者欲陵弱令之而不从治之而不服而至
卷六十七 第 11a 页 WYG0712-0766a.png
  于用刑罚动干戈而国祚不能以久长矣创业之
  君惟知其然故拳拳以教化为先而继体者诚能
  勉焉以笃叙前人之道而敬行之非独以厚民彝
  盖将以永天命也是则敬之之言在昔帝舜以是
  而勉契是君勉臣也今周公以是而勉成王是臣
  勉君也大哉敬乎其万世君臣立教之本乎
周官曰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
 蔡沈曰地官卿主国教化敷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
卷六十七 第 11b 页 WYG0712-0766b.png
 友五者之教以驯扰兆民之不顺者而使之顺也唐
 虞司徒之官固已职掌如此
 吕祖谦曰扰者驯习而熟之拊摩而入之畜养而宽
 之之谓
  臣按五典乃人人所有家家所备者人君因而申
  明其义也虞周命掌教之官皆以敷五典为言敷
  之为言布也要必因其本然之理而著为当然之
  则敷而布之天下使之是效是行以调摄其不平
卷六十七 第 12a 页 WYG0712-0766c.png
  之气驯伏其不顺之心不责效于旦暮之间不从
  事乎督责之令成周之扰即有虞之宽可见教道
  之施千古如一日百圣同一心也
君牙曰弘敷五典式和民则尔身克正罔敢弗正民心
罔中惟尔之中
 蔡沈曰弘敷者大而布之也式和者敬而和之也则
 有物有则之则君臣之义父子之仁夫妇之别长幼
 之序朋友之信是也典以设教言故曰弘敷则以民
卷六十七 第 12b 页 WYG0712-0766d.png
 彝言故曰式和此司徒之教也然教之本则在君牙
 之身正也中也民则之体而人之所同然也正以身
 言欲其所处无邪行也中以心言欲其所存无邪思
 也
  臣按为教之道不过即人身心之所有者而训诲
  引导之云耳然是道也非独人有之而我亦有之
  有之未必皆中正也然必在我者无不正无不中
  然后推吾所以中所以正者以倡率乎人人使人
卷六十七 第 13a 页 WYG0712-0767a.png
  人皆中皆正焉不然源浊而欲流之清形枉而欲
  影之直岂有是理哉
周礼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
邦国
 吴澄曰舜命契以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
 宽敬敷以宽则优游巽顺而其教易成也夫是之谓
 民极六官皆言为民极而司徒之教实主安扰万国
 无非和顺于道德则五品逊者宜哉
卷六十七 第 13b 页 WYG0712-0767b.png
  臣按周官立天官掌邦治地官掌邦教盖以上天
  下地而人处乎中人之所以为人者理与气而已
  气以成形无以治之则不能安其生理以成性无
  以教之则不能明其道是以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而以治民之职归之天教民之职归之地以见人
  君治教皆出于天地所以设为之官者虽曰为民
  立极而实所以代天化地施也
大司徒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一曰以
卷六十七 第 14a 页 WYG0712-0767c.png
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争三曰
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不乖五
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偷七曰
以刑教中则民不暴(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九曰
以度教节则民知足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
有一曰以贤制爵则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
兴功
 吴澄曰唐虞司徒所敷者五教而周司徒施十二教
卷六十七 第 14b 页 WYG0712-0767d.png
 五教举其纲十二教则详其目五教在于端其本十
 二教则兼举其末其教敬让亲和辨等是德礼之属
 也教安中恤节能与制爵制禄是政刑之属也祀礼
 者祭祀之礼追养致孝示民以敬所以不苟且阳礼
 者饮射之礼敬老齿让导民以顺所以不斗争阴礼
 者婚姻之礼男女合好至亲所在所以不怨旷乐礼
 者燕飨作乐之礼尊卑齿位至和所在所以不乖离
 以仪辨等者有君臣上下之仪有父子长幼之仪隆
卷六十七 第 15a 页 WYG0712-0768a.png
 杀有等而民志自定所以不踰越以俗教安者有宫
 室坟墓衣服之俗有兄弟师儒朋友之俗安于本俗
 人伦自厚所以不偷薄以刑教中者如乡之八刑以
 弼教而归于中所以不暴乱以誓教恤者如军旅之
 誓使之忧患相救而恤其事所以不怠惰以度教节
 者冠婚丧祭之度各有等杀以节其欲所以自知止
 足以世事教能者士农工贾世传厥习以精其能所
 以不失职十者皆谓之教教之常也而圣人不徒教
卷六十七 第 15b 页 WYG0712-0768b.png
 也以贤制爵则不贤者莫不谨于德以庸制禄则无
 功者莫不兴于功是二者圣人奔走天下之权而人
 心之激劝所系故不言教而列于后
  臣按圣人之所谓教者不但敷五典而已而凡礼
  乐刑政之施仪则等威之制爵禄誓戒之事世业
  士俗之常莫不有教存焉一事之行而有一教之
  寓此三代盛时邦国都鄙比闾族党之间禁令之
  所施行耳目之所渐染日用之所见闻何者而非
卷六十七 第 16a 页 WYG0712-0768c.png
  轨民之法则囿民之教条哉后世之所谓教者止
  有教之名无复教之实况又有非所教而教者哉
以五礼(吉凶军/宾嘉)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云门咸/池大韶)
(犬夏大/濩大武)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
  臣按天子建中和之极以为礼乐所以防民之情
  伪而教之中和使行皆中正而心无乖戾也
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平/声)教象之法于
象魏(雉门/两观)使万民观教象浃日(一旬/为浃)而敛之乃施教法
卷六十七 第 16b 页 WYG0712-0768d.png
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
 朱申曰建子之月朔日始调和十二教以下之事而
 颁布此教职文书于邦国都鄙以地官之教法画之
 为象而悬于两观使万民观教法而仪则之浃一旬
 乃收敛使远近皆知之乃施教民之法于外之邦国
 内之都鄙使邦国诸侯教邦国之民都鄙大夫教都
 鄙之民
岁终则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岁令于教官曰各共尔
卷六十七 第 17a 页 WYG0712-0769a.png
职修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
 贾公彦曰周礼凡言正岁者夏建寅之月也直言正
 月者周建子之月也
 吴澄曰正治脩其文书致事上其计簿
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与
其戒禁
 朱申曰政以正之教以导之戒以饬其怠忽禁以使
 之勿为
卷六十七 第 17b 页 WYG0712-0769b.png
  臣按先王布教于民非一日也然犹必每岁之首
  调和之恐其所行者或有所乖戾也颁布之恐其
  所施者或有所沮格也既颁之以文书复悬之于
  象魏则凡有目者所共睹有耳者所共闻不至于
  消沮闭藏矣至于岁终又俾脩其文书上其计簿
  使有所稽考焉噫圣人之治以教为先而所以颁
  布其教者一岁之间凡三致意委曲详细丁宁谆
  切如此此其教化所以大行日新而无穷也欤
卷六十七 第 18a 页 WYG0712-0769c.png
礼记王制曰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
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
以逮(及/也)不足上贤以崇德简(差/择)不肖以绌恶
 吴澄曰此言司徒之所以教即舜之命契者也人之
 性禀或殊使民由于礼则过者不得过不及者不得
 不及所谓节之也人伦之德民所同得使之能知其
 教则莫不感发奋起而兴于善所谓兴之也为人欲
 所溺之谓淫八政有所禁戒如防之堤水所谓防之
卷六十七 第 18b 页 WYG0712-0769d.png
 也道德一则俗之习尚不各道其所道以为道不各
 德其所德以为德所谓同之也耆老所当孝养上之
 人养其老则民皆知致其孝矣孤独有所不足者上
 之人恤孤独则民皆知逮其不足矣
六礼冠婚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
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方悫曰冠婚嘉礼也丧凶礼也祭吉礼也乡饮酒士
 相见宾礼也
卷六十七 第 19a 页 WYG0712-0770a.png
 陈浩曰六礼七教八政皆司徒所掌礼节民性教兴
 民德脩则不坏明则不渝然非齐八政以防淫则亦
 礼教之害也事为者百工之技艺有正有邪异别者
 五方之器械有同有异度量则不使有长短小大之
 殊数制则不使有多寡广狭之异若夫饮食衣服尤
 民生日用之不可阙者所以居八政之首齐之则不
 使有僭儗诡异之端矣
  臣按舜典与周官皆云五教而此又云七教其教
卷六十七 第 19b 页 WYG0712-0770b.png
  之目比书所载加二焉所谓五教者父子君臣夫
  妇长幼朋友而此加之以兄弟宾客为七所谓长
  幼者即兄弟之谓也今分而为二则是兄弟者天
  合而有先后者也长幼者人合而有先后者也朋
  友亲相与者也宾客泛相遇者也然五教之在书
  则谓之敷敷布之也七教之在礼则谓之明明昭
  之也而皆在司徒之所掌敷者颁之于天下明者
  讲之于学校也
卷六十七 第 20a 页 WYG0712-0770c.png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
(去/声)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脩其教不易其俗齐
其政不易其宜
 吴澄曰教即七教是也脩谓其教皆明无所废阙政
 即八政是也齐谓其政并举无所参差以广谷大川
 而言则地产有异而其习尚之所安各异其俗故虽
 导之以教然亦不改易其所安之俗使之各得以安
 其所安也以刚柔轻重迟速而言则天禀有异而其
卷六十七 第 20b 页 WYG0712-0770d.png
 身口之所便各异其宜故虽正之以政然亦不改易
 其所便之宜使之各得以宜其所宜也
  臣按民禀天地之性以生无不同也然其所居之
  地水陆川谷之土俗各异所禀之气刚柔迟速之
  剂量各殊先王脩其教齐其政固欲复其天地本
  然之性而归之同也然土俗处处别气禀人人殊
  则有未易变易然者苟不至于反常而逆理则亦
  不强之使同焉
卷六十七 第 21a 页 WYG0712-0771a.png
大学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
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
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
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
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覆败/也)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
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
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
卷六十七 第 21b 页 WYG0712-0771b.png
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晓/也)诸人者未
之有也
 朱熹曰身脩则家可教矣孝弟慈所以脩身而教于
 家者也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
 此此所以家齐于上而教成于下也康诰周书引书
 而释之又明立教之本不假强为在识其端而推广
 之耳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此言教成于国之
 效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
卷六十七 第 22a 页 WYG0712-0771c.png
 人之善无恶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己以及
 人所谓恕也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
  臣按大学脩身以上皆是学之事齐家治国方是
  教之事一家之中有父母有兄长有子孙仆𨽻我
  于其间为子则孝为弟则弟为家长则慈曰孝曰
  弟曰慈既有诸己则是能脩身而教于家矣由是
  一家之中人人皆孝皆弟皆慈而无一人不可教
  者由是即所以立于身行于家者而教于人孝以
卷六十七 第 22b 页 WYG0712-0771d.png
  为忠弟以为顺慈以为爱人之仁夫如是则仁让
  之善积于一家而仁让之化形于一国所谓不出
  家而教成于国也苟或贪而不让戾而不仁恶念
  生于一人则一国便有作乱之事所谓其家不可
  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也虽然为善则难为恶则易
  而其善恶难易之机由于君之一身而机者何弩
  之牙也矢之发动由乎弩机一发动焉则势有不
  可遏者以身示教者可不谨其机乎所谓机者在
卷六十七 第 23a 页 WYG0712-0772a.png
  于君身则其心之意也心之发动是之为意人君
  欲广其教于天下不假强为在识其善念端倪之
  初处动其机以发之从此推广去耳嗟乎一念之
  善与恶乃尧舜桀纣之所以分尧舜之君而有唐
  虞治世之民其身既脩其家可教有诸己而求诸
  人其所令之善即其所好者也桀纣之君而有夏
  商末世之民其身不脩其家不可教而无诸己而
  求诸人其所令非不善而非所好者也
卷六十七 第 23b 页 WYG0712-0772b.png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
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朱熹曰庶而不富则民生不遂故制田里薄赋敛以
 富之富而不教则近于禽兽故必立学校明礼义以
 教之
 胡寅曰天生斯民立之司牧而寄以三事然自三代
 之后能举此职者百无一二汉之文明唐之太宗亦
 云庶且富矣西京之教无闻焉明帝尊师重傅临雍
卷六十七 第 24a 页 WYG0712-0772c.png
 拜老宗戚子弟莫不受学唐太宗大召名儒增广生
 员教亦至矣然而未知所以教也三代之教天子公
 卿躬行于上言行政事皆可师法彼二君者其能然
 乎
  臣按曰庶曰富曰教三者自尧舜以来为治之大
  节目大纲领也盖天生斯民而立一人以为之司
  牧付之以庶富教之三事人君承上天之付托为
  万民之父母必当尽治教养之三事养之以至于
卷六十七 第 24b 页 WYG0712-0772d.png
  繁庶治之以至于富足教之以至于仁厚则尽乎
  父母斯民之责而无负乎上天付托之重矣苟为
  不然而惟知以天下而奉巳适乎己而不恤乎人
  生齿日至于衰耗田里日至于贫窘民俗日至于
  靡荡如是非但民不安其生而君亦不能安其位
  矣就三者之中论之庶富者君之事也教者师之
  事也三代以来尽君道者间或有之兼尽师之道
  者盖亦鲜矣
卷六十七 第 25a 页 WYG0712-0773a.png
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
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
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
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朱熹曰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彝之性也然无教则
 亦放逸怠惰而失之故圣人设官而教以人伦亦因
 其固有者而道之耳书曰天叙五典敕我五典五惇
 哉此之谓也放勋本史臣赞尧之辞孟子因以为尧
卷六十七 第 25b 页 WYG0712-0773b.png
 号也德犹惠也尧言劳者劳之来者来之邪者正之
 枉者直之辅以立之翼以行之使自得其性矣又从
 而提撕警觉以加惠焉不使其放逸怠惰而或失之
 盖命契之辞也
  臣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秉彝之性也
  有其性而或以气禀之偏或为物欲之蔽遂去禽
  兽也几希圣人先得秉彝之全者也视吾人有秉
  彝之性而不能全乃至去禽兽也不远谁之责欤
卷六十七 第 26a 页 WYG0712-0773c.png
  吾为人之君而不能尽君人之责使人不远于禽
  兽则凡吾所治者皆獝狘之物也吾何以为治哉
  非徒负斯人之仰戴而实负上天之付托也宁能
  不忧于心乎忧之而脩为之教命臣以掌其事立
  法以为之制必使蚩蚩蠢蠢之民皆率其秉彝之
  性然后吾之责塞而吾之忧释矣后世人主知忧
  此者盖鲜矣忧之一言唐虞圣帝所以战兢惕厉
  而致雍熙泰和之治其本在此欤
卷六十七 第 26b 页 WYG0712-0773d.png
汉书食货志曰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
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乡万二千五百户也邻长位下
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级至乡而为卿也于里有序而乡
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礼而视(读为/示)化焉春令民毕出
在壄冬则毕入于邑所以顺阴阳备寇贼习礼文也春
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
归夕亦如之入者必持薪樵轻重相分斑白不提挈冬
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必
卷六十七 第 27a 页 WYG0712-0774a.png
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男女有不
得其所者因相与歌咏各言其伤(怨刺/之诗)是月馀者亦在
于序室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此先王制土处民富
而教之之大略也
  臣按成周盛时其富而教之其规条之详如此当
  是之时男有教女有业而无外慕出位之思非礼
  犯分之为此乖争陵犯之风所以不作也
汉贾谊言于文帝曰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卷六十七 第 27b 页 WYG0712-0774b.png
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己然之后是敌法
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至难知也礼云礼云者贵绝
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𦕈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

  臣按为治大要二礼与法也礼也者教化之所从
  出者也谊所谓绝恶于未萌起教于微𦕈使民日
  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者是则礼之所以禁于将然
  者也法之为法禁于已然者则反是禁于将然则
卷六十七 第 28a 页 WYG0712-0774c.png
  不肃而成不严而治而天下咸囿于孝弟忠信礼
  义廉耻之中矣
董仲舒曰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
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
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
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
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
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
卷六十七 第 28b 页 WYG0712-0774d.png
习俗美也圣王之继乱世也扫除其迹而悉去之复脩
教化而崇起之教化已明习俗已成子孙循之行五六
百岁尚未败也
  臣按董子所谓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是
  三言者是诚自古帝王脩教立化之本也所谓治
  天下之大务生民习之以为风俗子孙循之以为
  治道虽百世可也岂但行之五六百岁而不败哉
    以上总论教化之道
卷六十七 第 29a 页 WYG0712-0775a.png
 
 
 
 
 
 
 
 
卷六十七 第 29b 页 WYG0712-0775b.png
 
 
 
 
 
 
 
 大学衍义补卷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