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96-061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全经释原卷四
           明 柯尚迁 撰
地官司徒第二
 官以地为名象地也地形载万物司徒掌教以安万
 民同也司主也专主一官之事也徒众也谓万民也
 万物附属于地万民附属于司徒宜矣又古文翻后
 为司言有司之道与后王相反君道贵宽大有司之
卷四 第 1b 页 WYG0096-0618b.png
 道宜执守也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民/极)
(以上解/见前)
 释曰邦教即教典佐助也因其所性而道之谓之安
 因其所习而制之谓之扰 何氏曰仁渐义摩使自
 得其性者安之也惇典庸礼使各顺其常者扰之也
 安则无矫拂捍格之忧扰则有优游浸渍之益安而
卷四 第 2a 页 WYG0096-0619a.png
 扰之民自和顺于德义矣
 原曰冢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二官皆天下重任国
 之根本也故以天地名之而四官则各司一事犹天
 地统四时而四时则各司一气也今观治则治王宫
 正百官理财用而教则授民职考夫屋教三物正万
 民也治举于上教施于下真犹天施地生四时辄运
 者也后世政教殊轨以政令刑罚为治以语言诵授
 为教则与古悖矣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又曰
卷四 第 2b 页 WYG0096-0619b.png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夫政刑固所以治民而德礼乃
 所以教民也然皆曰道曰齐则治之亦所以为教也
 但古之教者教之以事而理不外焉君臣父子兄弟
 朋友非民事乎稼穑耕耨徵令贡赋老幼废疾六畜
 车辇非民事行于其间乎舍是而为教抑将何教耶
 离此而有所谓事何事耶故古之教者惟于日用常
 行之中引导而整齐之使之归于道而合于礼则精
 义入神之理即此而在矣故古者谓之教今则谓之
卷四 第 3a 页 WYG0096-0619c.png
 治今之所谓教古亦谓之事也一道一齐用心诚伪
 之间王霸之几判于此能知古人之所以教则大司
 徒之职始可得而言矣
教官之属大司徒卿一人小司徒中大夫二人乡师下
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
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释曰教官大小司徒也属自乡师至旅下士其属六
 十人也六乡则乡师宜六人今只四人者盖司徒教
卷四 第 3b 页 WYG0096-0619d.png
 法通于天下故乡师居司徒之府近掌六乡外及六
 遂都鄙皆禀六乡教法故不分治也
 原曰乡师居司徒之府以治六乡之政令遂师居司
 空之府以治六遂之政令然非乡遂分治也乡师行
 司徒之教法于六乡而六遂都鄙效而法之遂师行
 司空治野之法于六遂而六乡邦国都鄙效而法之
 然治六遂者居司空治六乡者居司徒盖以六遂在
 野故治野之法依之而立六乡在国故教法依之而
卷四 第 4a 页 WYG0096-0620a.png
 立国野虽分而教职事职则无偏废之理矣然乡遂
 之中秉天子刑政之权以治之者惟乡师遂师而已
 都鄙之中则县师也乡遂大夫以下皆民秩也爵位
 虽高不敢与二师抗矣故知贤能位职之辨然后可
 与言周礼也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
 释曰乡老者致事公孤之老乡官之爵最尊者昔成
 王立三公三孤为王者师周礼无其职惟此有乡老
卷四 第 4b 页 WYG0096-0620b.png
 宰夫司士有三公之位盖在朝之公孤受大都百里
 采地者也公侯伯子男又在外诸侯之爵皆为在位
 之选也二乡公一人六乡则三公也 丘氏曰乡大
 夫犹有职掌乡老惟大比兴贤能则与焉在朝称公
 在乡称老侍坐于天子而不为偪与百姓相亲而不
 为亵惟道所在上而论道于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
 为民是以司徒见之也
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党正每党
卷四 第 5a 页 WYG0096-0620c.png
下大夫一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闾胥每闾中士一人
比长五家下士一人
 释曰比者比也相共之义也有长以别之二十五家
 为闾胥有才智之称百家为族师帅也以德行帅人
 者也五百家为党正者为人所取正也二千五百家
 为州长者众人之尊也万二千五百家为乡直以本
 秩名之大夫尊也卿爵也上大夫之称也是故天下
 国家者一家之积也比闾族党州乡者民居多寡之
卷四 第 5b 页 WYG0096-0620d.png
 等也五人之长百人之长千万人之长者德有大小
 故位有崇卑也先王为乡法以总其教为品秩以等
 其爵视其爵位立其家法爵尊则家大使各治其家
 以为下观法焉则贤否才德自见所谓教职者乃在
 于此则贤愚贵贱咸获其所矣王道之本在此哉
 原曰乡遂之法其治天下之大本耶人之生也愚知
 不同才能亦异不有以处之则强凌弱众暴寡上下
 不辨民志不定矣天下何由而治哉圣王于是以自
卷四 第 6a 页 WYG0096-0621a.png
 然之道而经理之自五家之比而至于万二千五百
 家之乡自五家之邻而至于万二千五百之遂自比
 长一下士而至于乡大夫之卿自里宰一下士而至
 于遂大夫皆乡举里选月书季考必其人之德行道
 艺可为五人之长以至万二千五百人之长者为其
 位以处之为其爵以等之则才德各称其位人无慕
 外之心使其志虑不易视听纯一无不在于脩德学
 道以听在上之旌举也圣王御世能使天地万物各
卷四 第 6b 页 WYG0096-0621b.png
 得其所其术如此可谓至简至要矣其法具于此条
 之中更千古莫有能悟之者是以致用无术贤才无
 所而古今远以判也何以明之有官府必有府史胥
 徒无之非官府也今乡老而下自乡大夫至比长皆
 以爵联民居为差等无府史胥徒之设何也此贤者
 之位位焉既定则设官分职皆以维持乎此而已故
 凡周官有府史胥徒皆能者之职惟此与公侯伯子
 男为贤者之位不先定乎位又何以施其职哉曰乡
卷四 第 7a 页 WYG0096-0621c.png
 遂大夫而下皆有职何也曰此教职也夫教者以德
 行帅人也非以语言诵授也其教之具则不外乎三
 物惟其身有乎此然后帅人以此治家有法然后能
 教人以家法不在刑政之末也何官府之有是故天
 下之人虽多不出乎六等天下之家虽众不外乎比
 闾天下之教虽殊不离乎三物有其德则有其位有
 其位则立其家立其家则司其教不明乎位职之辨
 何以知司徒之教法哉
卷四 第 7b 页 WYG0096-0621d.png
封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
十人
 释曰聚土曰封谓壝堳□及小封疆也封人事广故
 其徒多然用之有时也
鼓人中士六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鼓人兼掌金而称鼓人者金以节鼓也不属司
 乐者以金鼓和军旅正田役乡野之事也
舞师下士二人胥四人舞徒四十人
卷四 第 8a 页 WYG0096-0622a.png
 释曰舞师掌教舞蹈徒执役而舞者此官主教舞以
 供野祀司乐之舞则学士为之
牧人下士六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六十人
 释曰主牧六牲以祭祀
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十人徒
二百人
 释曰此官主牧祭牛凡牛堪祭祀者则牛人选入牧
 人牧之临祭之前乃授充人而系养之
卷四 第 8b 页 WYG0096-0622b.png
充人下士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释曰充肥也养系牲肥之
 原曰封人为社稷而设也牧人牛人充人为祭礼而
 设也鼓人舞师为祭乐而设也民为贵社稷次之然
 则司徒盖为民而立社稷礼乐祭祀皆为民而设故
 此六职次于司徒之下可以见民事之所重司徒之
 所先矣故曰为国者先尽礼于神而后致力于民故
 幽明各得其所也
卷四 第 9a 页 WYG0096-0622c.png
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
十人
 释曰郑氏曰载之言事也事民而税之愚按载师掌
 任地之法专司贡法也自国中至乡遂都鄙皆贡助
 并行乡中多贡遂都鄙亦有八等之田其法俱掌于
 载师而辨其轻重之税如后世之均则也
闾师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以其周知闾里之情故曰闾师掌任民力也处
卷四 第 9b 页 WYG0096-0622d.png
 于闾里之间与民相从事使之量其地宜以施九职
 而责其成功也
 原曰地不任则荒人不任则惰地荒则人之衣食何
 资人惰则必弃本业而事末作故先王设载师以尽
 天下之地其法曰民苟有分五亩之宅而不种桑麻
 者必出里布分百亩之田而不耕者亦出屋粟无职
 而不受田者亦出夫税家税何者以地不可荒也又
 设闾师以任天下之人使入于九职以著其地法曰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96-0623a.png
 民必归其职无职者布缕之征不可免也故出夫布
 不耕不树不蚕不绩者各有罚所以振作天下之人
 而使之不惰也地不荒人不惰则衣食有资而恒产
 定矣劳则善心生逸则恶心生劳而不淫则恒心存
 矣有恒产有恒心俗之所以善治之所以成也二职
 之设其可缓哉
县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96-0623b.png
 释曰主都鄙土地人民之事徵野赋贡盖兼载师闾
 师二职而居于都鄙之中至县而止县正则乡官县
 师则命官也故其权与遂师同
 原曰八命赐则受采地曰都鄙天子使史治之者其
 县师也故曰掌稍甸郊里之地域即都鄙之地也辨
 夫家稽畜辇考群吏诏废置即遂师以行于遂者也
 徵野赋贡即载师闾师之事也然则此官盖兼乡师
 遂师载师闾师之职专一邑之刑政者也不为都鄙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96-0623c.png
 之正官乎即后世之知县也
遗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遗音/位)
 释曰遗馈遗之遗掌委积之官虽待六事之用然待
 宾客其要也如今之主驿传者
均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释曰此官主均平土地之征经界之守均地利而入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96-0623d.png
 九职均人力牛马车辇公役之征
 原曰遗人均人之设亦为国至要之务也遗人不设
 则国无委积道路不通宾客无馆凶荒不备行旅何
 能出于其途哉均人不设则赋税不均经界不正地
 职不明而力役公上者亦不均矣三征不均则欺诈
 幸免之俗兴而奸邪悖乱之徒起矣天下不平乃由
 于此故六乡必设遗人均人六遂必设委人土均盖
 以民务莫要于此后世遗人无委积之掌而驿传之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96-0624a.png
 法至于病民之深均人则绝无焉亦以经野之事制
 产之法皆不举行此职无由而施故也
师氏中大夫一人上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十有二
人徒百有二十人
 释曰以道教人曰师世守其官曰氏师氏教王宫以
 德行诏人者
保氏下大夫一人中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六人徒
六十人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96-0624b.png
 释曰保安也以道安人者保氏教国子六艺六仪乃
 王宫小学之师师氏王宫大学之师其职本以诏王
 𡠾与諌王恶则其教自王以下听焉且掌国中失之
 事帅属守门闱则古之教者必付以权其教乃行岂
 在于语言诵授之间耶
 原曰师氏掌以𡠾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保氏掌谏王
 恶而养国子以道皆居虎门之左其制何如王制曰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尚书太傅曰王子八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96-0624c.png
 岁而出就外舍束发而入大学公卿之世子大夫元
 士之适子十有三始入小学十八入大学盖虎门者
 天子路寝之门师氏德行大学之教也保氏艺仪小
 学之教也由是观之则公宫之左必有大小二学可
 知矣王子八岁入小学束发入大学者入学之期也
 国子必十三入小学十八入大学者盖国子与王子
 共学必稍长乃知贵贱之礼上下之分且使王子有
 辅仁之益故其期不同如此然则在郊之大学王子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96-0624d.png
 不入乎曰周制太学在郊者省朝谒之劳专学业也
 天子曰辟廱诸侯曰泮宫辟廱四门四桥东曰东序西
 曰瞽宗南曰成均北曰上庠东序即东胶也上庠即
 虞庠也其师即大司乐也乡遂都鄙宾兴之俊士天
 下侯国岁贡天子之造士国子及倅诸子教成材者
 皆学于此焉但王子之学则在公宫之左涖大学有
 时而与国子齿此记所以有将君我而与我齿让者
 欲其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夫周人之于王子国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96-0625a.png
 子其教之也详其责之也深其养之也至王子之教
 其适将以宗庙社稷属之为天下得人也其庶将以
 有国有家付之为民神之主也可不重欤国子之教
 以其席父兄之势豢宫闱之安不有师道之尊严则
 何以保自然之和禁未萌之欲又有以变化其气质
 涵养其德性也哉此师保之任所以为天下大本也
司谏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谏犹正也此官掌纠万民之德行而巡察乡遂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96-0625b.png
 都鄙之教者丘氏曰即今之提学官将以扶植正学
 维持公论者也
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释曰语曰汝弗能救与此官以礼防人之过纠察人
 之罪恶者也
 原曰先王于王宫之教既有师保矣又以万民之教
 乡遂以下之职或怠废不举苟且以欺上也又设谏
 救二职以劝纠德行而巡察过恶所以辅翼警饬之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96-0625c.png
 者无所不至则为教者岂敢苟且具文而万民岂敢
 怠于为善而肆于为恶乎然后知万民之谏救即王
 宫之师保也
调人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释曰调和合也此官主平成人之相雠杀者
 丘氏曰凡人之情方其有触则怒怒则争争则鼎镬
 在前不顾也及其怨隙已成杀伤被执退省其身已
 无生路追念父母妻子不可复见未始不悔悟而恨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96-0625d.png
 旁人之不我救止也先王灼知人情之隐设调人以
 谐和于始使不至于此忠厚之至也
媒氏下士二人史二人徒十人
 释曰媒之言谋也谋合异类使和成之今齐人曲□
 名曰媒盖酿合之义也
 原曰男女之合人伦之本风化之原也诗首关雎书
 美釐降礼谨大婚人道自是始焉故先王设官以司
 之子生必书其月日与名藏之以立其根然后视其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96-0626a.png
 才质而媒合焉故无怨旷之失无反目之虞政徽俗
 美何莫不由此也
司市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四人史八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释曰司市虽主平市然商贾一项人民皆其所统财
 利盈缩之间而教未始不存也
 叶氏曰先王授民以井田足食也制商以市廛通货
 也食足货通而后教化可成矣是以匠人营国则前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96-0626b.png
 朝而后市内宰建国则佐后而立市市也者所以通
 商贾而阜货财也昔者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此市之所以
 作也而圣人必先之曰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
 民为非曰义母亦曰朝与市有义利之分王与后有
 阴阳之别生财自有大道有国者当以义为利不当
 以利为利者欤
质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96-0626c.png
十人
 释曰质平也主平定物价者
廛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释曰廛民居区域之称郑司农曰廛谓市中之地未
 有肆可居以藏畜货物者孟子曰市廛而不征法而
 不廛谓货物藏贮于市中而不租税也愚谓市宅也
 公家所立为市之宅故有廛布之税而廛人主敛诸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96-0626d.png
 布盖敛市租之官非止管市宅而已司市质人廛人
 三官乃命官胥师以下则给役也
胥师二十肆则一人皆二史贾师二十肆则一人皆二
史司暴十肆则一人司稽五肆则一人胥二肆则一人
肆长每肆则一人(贾音嫁/暴音暴)
 释曰郑氏曰自胥师以及司稽皆司市所自辟除胥
 及肆长市中给繇役者胥师领群胥贾师定物价司
 暴禁暴乱司稽察留连不去者愚谓肆长则主一肆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96-0627a.png
 犹一家也胥师贾师管二十肆司暴十肆司稽五肆
 皆肆长之有才智者为之立市之法以二十肆而止
 与比闾不同
 原曰自肆长而上胥师而下其市之所以成乎以肆
 长为主则为贾而坐肆者也无肆长则无市矣胥与
 司稽司暴固肆长为之贾师平物价胥师掌治讼皆
 巨贾之有才者与之权而统率之犹夫比闾族党之
 法非命官也故乡制则万二千五百家而止市制则二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96-0627b.png
 十肆而止何也义欲其长利欲其短也廛人质人泉
 府则司市之属设官也肆长而上不在乡遂之数不
 𨽻教官以其近利也举选不取以其无教也自胥师
 以下皆无秩明商贾不敢与士君子齿也远郊之内
 有贾田司市与其属之禄也胥师以下无秩则无禄
 矣盖先王之立市也不使杂于闾里惧其乱教也不
 设朝庙之前以利为后也不使士农为之以商贾之
 人持心近薄恐其乱俗也是故设于国之阴而主之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96-0627c.png
 以后祭以阴礼其先义后利之制可见矣夫利平人
 不可亲也恐其溺心也有位不可亲也恐其荡志也
 故令国君夫人世子命夫命妇皆不得过市过则有
 罚其作法之严如此先王之远利何如哉昔者晋之
 富商韦籓木犍以过于朝而曰虽有泽车华服不敢
 与士君子齿则周公之遗化固存什一于千百矣后
 世立市无法士农君子杂而为之是以亿兆之人皆
 骛于利士君子而有商贾之行圣人以道治天下之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96-0627d.png
 意今亡久矣
泉府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八
人贾八人徒八十人
 释曰泉即钱也泉府之官主以征布敛货使商不失
 其本以货而平卖之使官不费其财民有祭祀丧纪
 急用者则赊之不取息以利民也民之贷者以国服
 为息以惩贪也六乡有泉府以泉以货赊贷乡民六
 遂有旅师聚三粟以贷贫民平颁兴积皆先王立通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96-0628a.png
 融之法以行周贫补助之政所以利民非以利国也
 民利则国利矣
 原曰泉府之设圣王立应时取予之法以通天下之
 货以济天下之民乎故货有贵贱时为之也未有贵
 而不贱贱而不贵者泉府以征布敛时所不售之货
 使商不失利所以利商也时之既至必有求买者乃
 从其原抵卖之使官不失利民不从贵所以常平也
 民有丧祭困急则赊之立期取偿而不取息所以济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96-0628b.png
 人于困以广仁也民有愿贷则以其身服役国事为
 息愿以身役可以徵贪不愿不强也夫其取予之间上
 不失时中不失官下不失民是先王所以流通百物
 拯救万民裁成辅相之道也岂若刘歆六干立法安
 石青苗市易堂堂大国皇皇求利者哉
司门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每门下士二人府一
人史二人徒四人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96-0628c.png
 释曰此官主启闭国门讥察不物防寇盗守国固者
 不征商惟犯禁之物则举之
司关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每关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释曰王畿千里于五百里界首面置三关共十二关
 此官主讥察出入防寇盗与门市为联
掌节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96-0628d.png
 释曰节符信也行者所执以为信
 原曰司门司关掌节三官皆掌讥察之官门关主于
 讥察货贿人民掌节所以通乎讥察者夫民之奸伪
 四出有国者不有以讥之则乱不有以通之则滞圣
 王所以遏祸乱之原实在于此乌可忽哉
  地官上
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十有二教以佐王安邦国扰万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96-0629a.png
 释曰此按五官之例而正之者也元本大司徒之职
 之下曰掌建邦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
 扰邦国大司空之职阙焉临川吴氏取孟子舜命契
 五教之目补之续以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
 二教焉丘氏曰观十有二教之施不系于五物则知
 此二句为羡文而司徒安扰邦国者不在于土地之
 图人民之数其为冬官之文错在于此无疑也
 愚按周礼乃成周一代之典及周衰诸侯相吞遂违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96-0629b.png
 周公封国之制孟子曰诸侯恶其害已而皆去其籍
 则周礼孟子时已乱矣至汉其书始出惟存五官河
 间献王尝购以千金莫能得乃以考工记补冬官至
 宋俞庭椿乃谓冬官错于五官之中而有复古之编
 吴临川祖其说而有五十字之补夫司空之职以考
 工记补之者固妄而曰错于五官者亦非也司空之
 职具在无待于补也盖自去籍之后书已错乱遂人
 即小司空也以变小司空之名故续于地官之后而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96-0629c.png
 大司空之职以无所附故并于大司徒之中特去大
 司空之职五字而已岂遂亡哉十二教正司徒之职
 掌也而次于土会五土物生之后以不相续也遂增
 因此五物者民之常二句是司空之职尽入于司徒
 也后儒杂取冬官于五官之中辨职不明各以己意
 移易经文无所證㨿则六官皆乱矣名为复古实乱
 古也窃不自揆更考经文以遂人序官之数与五官
 相同有旅字之别则知遂人以下皆司空之职又以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96-0629d.png
 天官辨职考之教职言安言扰事职言富言养则知
 土地之图封疆之制非司徒之职而十二教与颁职
 事所谓安与扰俱尽之司徒之职又可知矣二职之
 分以经證经断无可疑非逞已见者而司徒司空之
 职皎如日月是周公以全经遗万世者可无憾矣
一曰以祀礼教敬则民不苟二曰以阳礼教让则民不
争三曰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四曰以乐礼教和则民
不乖五曰以仪辨等则民不越六曰以俗教安则民不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96-0630a.png
愉七曰以刑教中则民不暴八曰以誓教恤则民不怠
九曰以度教节则民知足(暴薄/报反)
 释曰安上治民莫先于礼欲民尽五常之道必以礼
 教之祀礼祭祀之礼外祀则州社党禜族酺也内祀
 则祖先之祭礼祈报以教敬追远以教孝孝敬合一
 则自无轻慢苟且之失矣阳礼则冠也射也饮酒则
 相见也教以敬长尚齿贵德尊贤则其心和顺自知
 逊让之道无争竞之失阴礼者婚姻之礼及父子异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96-0630b.png
 宫之类教以男女有别婚姻以时子致情于亲则亲
 爱之心生而怨旷可免矣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礼
 者燕飨祀神庠序皆教以作乐兴舞则民情和洽向
 善而不能已无乖戾之失矣此则仪礼家乡之礼其
 纲在此皆宗伯颁之仪者宫室车旗衣服器用礼节
 各视乡官之秩使贵贱隆杀等级分明则上下以辨
 民志以定无有僣越踰分矣此典命掌之俗即本俗
 六事也教之齐车服兴孝弟尚道义则众心安定民风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96-0630c.png
 淳厚不偷薄矣刑即乡之八刑时有不率教者则有
 弼教之刑其附于五刑者归于士斯无横暴而难制
 者矣誓者纠戒也恤忧也乡中以时读法而纠戒劝
 劳之使之知忧勤而尽职则不敢怠惰矣度品制之
 度分乡官为六秩不使僣踰辨其贤否以别贵贱而
 定其制度如五仪六服六挚之类则民皆率德安分
 而知足止矣
 原曰大矣哉圣人以度教节之意乎盖凡人耳之好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96-0630d.png
 声目之好色鼻之好臭口之好味苟穷其欲虽匹夫
 而拟万乘或未足以厌其心也是圣王既以五仪之
 命等在位之人又以乡遂之秩行民俗之内使之比
 长少别于齐民其宫室衣服饮食宾客闾胥不得以
 胜族师而族师又不得以过党正司徒又以仪等辨
 之不使踰越而辨施舍又严于贵贱之等是故无德
 而富则秩不加有德而贫则禄必益故虽有千金之
 资惟无德则与下户为伍宫室不得侈而衣服不能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96-0631a.png
 华则饱食之馀无所用温煖之外无所求柰之何不
 率德厉行以听人之旌举哉故乡遂之法行仪等之
 辨严所以正人心美风俗行教化之大机也
十曰以世事教能则民不失职十有一曰以贤制爵则
民慎德十有二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
 释曰郑氏曰世事世习其事犹管仲云士农工商各
 专其业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也
 愚谓世事世间才艺之事乡遂治事之吏皆学世事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96-0631b.png
 而有能者使随所长而任职则可谓使能而令之不
 失职矣贤有德行者爵位也乡民之中有德行者进
 以爵秩是以贤制爵也则民孰不勉而脩德哉禄以
 酬功乡吏尽心于庶职以功而诏禄则莫不勉于兴
 功而尽职矣二者尊贤使能之事司徒掌教之大权
 也
 原曰舜命契为司徒教以五典而周礼十二教不及
 五典何也曰五典言其理十二教施其事是故教敬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96-0631c.png
 则亲矣教让则序矣教亲则别矣辨等则义矣教安
 则信矣五典虽举其要孰若司徒所教措之于事周
 详曲折各得其条理哉夫教之道广矣大矣先德礼
 而后刑政教和教中者所以师其进德也教恤教节
 者所以作其忧勤也制爵制禄者所以励其激劝也
 孰非所以扶植五教本乎事而纳之于道也乎故观
 十二教之目则古人所以为教之事可知矣固无待
 于补也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96-0631d.png
颁职事十有二于邦国都鄙使以登万民一曰稼穑二
曰树蓺三曰作材四曰阜蕃五曰饬材六曰通财七曰
化材八曰敛材九曰生财十曰学艺十有一曰世事十
有二曰服事
 释曰颁职本在县法之下今以司徒大政所在故移
 于此颁布也登载也布万民之职事而载于籍焉稼
 穑即三农生九谷也树艺即园圃毓草木也作材即
 虞衡也阜蕃即薮牧也饬材即百工也通财即商贾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96-0632a.png
 也化材即嫔妇也生财随宜以为生固不专于转移
 执事也太宰分职而司徒颁之乃见施行之实也九
 职之外又有学艺谓有道艺如礼乐书数之类致用
 于事功之实也世事如农圃医卜祝史之事艺之小
 者所谓世事教能是也今欲补内六记即学艺是也
 外六记即世事是也服事给公家之役如府史胥徒
 之类是也故九职定其本十二职举其繁天下之人
 虽多岂出于十二职之外哉无职则为浮民游手圣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96-0632b.png
 王不容者也
 原曰天下之治在于民有职天下之乱在于民无职
 故太宰分职矣必司徒颁之乃得其所也由是而司
 空均职乡遂施职闾师任职凡治民之官罔不以民
 职为事诚以民之为生皆上所以与之一技能之微
 一动作之末上皆为之区处至于一德可称一能可
 取必使之待用而不遗民之父母其信然矣后世非
 惟不为民分田制产以为生且民职不分服田亩者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96-0632c.png
 征科百出而敛之若雠民遂厌农亩而不事至无以
 为生乃浮巧逐末任其自生为僧为道为杂技者半
 农人焉而上不之恤驯致大乱何莫而非不颁民职
 之故哉
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
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六曰去讥七曰眚礼八曰杀哀九
曰蕃乐十曰多昏十有一曰索鬼神十有二曰除盗贼
(弛施氏反舍音舍去上声𤯝/音省杀所界反蕃方表反)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96-0632d.png
 释曰施十二教教之颁十二职养之民得其所矣凶
 灾之变不可不防也故以荒政继焉散利发仓廪以
 赈贷之薄征减其赋税也缓刑省其刑罚也弛力宽
 其力役也舍禁山林川泽之利令民不时取之也去
 讥关市之上非惟不征虽讥察亦去之也眚礼凡吉
 礼及宾客之奉皆省之凶荒杀礼也杀哀凶礼葬
 祭不求备也蕃息也止息音乐饮酒不乐也多昏不
 备礼许嫁娶也鬼神能助阴阳为水旱札瘥者必索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96-0633a.png
 而祭之盗贼之起由于凶荒故尽心荒政则盗贼自
 除矣
 原曰水旱尧汤不能免故圣君贤相既修德行政调
 和阴阳无所不用其至矣而司徒亲民之官复以荒
 政为首务何也盖不恃吾有德足以格天而恃吾修
 政足以应天如子之于父母能保其不怒哉要在起
 敬起孝而底豫之也故修政所以修德也然十二荒
 政以散利为先利不散则民不聚虽有𤯝礼蕃乐杀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96-0633b.png
 哀多昏之举行未必有实惠及民也然利苟不备于
 平时则临事将何所散哉周人为荒政之备者详矣
 旅师泉府积三粟与敛不售者平颁兴积而赊贷之
 遗人掌县都委积以待凶荒仓人掌粟入之藏以待
 凶荒而颁之盖以三年耕而馀一年之食九年耕而
 馀三年之食是以天不能灾而人不能害者以备先
 具也不知乎此而欲修德以应天也不亦迂乎
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96-0633c.png
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释曰保安也息生也谓保安其民使之蕃息也丘氏
 曰救荒之政如攻疗保息之政如调理幼者慈爱之
 如产子三人与之母二人与之饩是也老者养赡之
 如七十者赐以粟八十以上者赐以帛是也鳏寡孤
 独皆天民之穷者必有以振救之饥寒匮乏贫不能
 自存者必有以赒给之疾病者宽其力役使得保其
 性命家富者平其赋役书其勤敏使保其常产而不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96-0633d.png
 侵削之行此六者则民皆得其所矣
 原曰岁饥民困灾变不虞民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
 者先王为救荒之政可也至于平时为生宜自力也
 复为是保息之政何哉盖民之困穷固由于凶荒亦
 有不凶荒而困穷者则幼者资人以生老者资人以
 养穷者无所控诉贫者不能自给疾者废于天刑皆
 不可无保安之政也诗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独先王
 既有荒政聚之于灾变之日又有保息养之于无事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96-0634a.png
 之时真所谓如保赤子父母天下之心也
以本俗六安万民一曰𡠾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
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𡠾与/美同)
 释曰本俗者使民风习俗不离于本奢侈相矜强弱
 相胜皆离本者也民不安原于俗之偷弊故本俗所
 以安万民也朴而不坏华而不僣谓之𡠾乡遂比居
 之法以闾巷之形画图使贵贱有等华朴得宜则相
 帅以安分矣族犹类也类其坟墓使祖祢体魄不遗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96-0634b.png
 则莫不敬宗重远而相帅以孝敬矣联合也使之有
 次序不相凌也兄弟手足之爱易于暌违联之使情
 义相得则莫不相帅而逊弟矣师儒有道德者联之
 使先觉觉后觉则莫不向学而尊道贵德矣同师曰
 朋同志曰友联之使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则莫不相
 帅相让以敦信谊矣衣者身之章也等级由之以分
 同之使制度有常上下有等则莫敢诡异而僣越矣
 诚能行此六者则文质彬彬泰和之气象也太宰九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96-0634c.png
 两有宗族师儒朋友则天下之治必以道德孝弟为
 先也可见
 原曰古人有言上行下效谓之风众心安定谓之俗
 风俗之臧否天下治忽随之周公有见为治之大原
 故立本俗之法于司徒诚以俗不正则民不安故𡠾
 宫室以安其生族坟墓以安其死联兄弟以安其情
 联师儒以安其教联朋友以安其业同衣服以安其
 分自其生死之安也而孝敬之俗兴矣自其情分之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96-0634d.png
 安也而逊让之俗兴矣自其师友之安也而道义之
 俗兴矣三者之俗兴则不赏而劝不怒而威迁善远
 罪有不知谁之为者有不在于本俗之六事也哉
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县教象之法于象
魏使万民观教象浃日而敛之
 释曰正月阳和始布之时县教象之法于雉门之两
 观政教之始也布教谓颁布教法之文书县教象谓
 以教法画之于板而县之也邦王畿国侯国也都鄙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96-0635a.png
 王畿侯国皆有之司徒之教通于天下者也
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之各以教其所治民令五家
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旌使之相
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
使之相宾
 释曰施教法即乡法也王畿侯国都鄙之君长各使
 其乡官行教法故曰使之各以教其所治五家则号
 为比比次之义善恶纤微必知使相保任不得为恶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96-0635b.png
 二十五家则号为闾左右为之门以稽出入同巷而
 居良者使相容受恶者毋得相隐百家则号为族有
 同宗合族之义一家或有丧众共助之故曰相葬五
 百家则号为党有相党援之意故患难则合力救援
 二千五百家则为之州州之言周也有无相通赒其
 匮乏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乡向也人所向往上令而
 下从也三岁大比彼有贤能我从而宾之我有贤能
 彼又来宾我此乡遂不独王畿大国三乡三遂次国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96-0635c.png
 二乡二遂小国一乡一遂不成乡遂则为都鄙其教
 法皆同
 原曰天王大一统者也故乡遂之法军伍之制皆通
 之天下无不同焉是以司徒施教司空治野司马制
 军其法皆同皆曰邦国都鄙也曰然则比闾族党在
 国中邻里酂鄙在四郊何也曰国中多君子故教法
 依之而立四郊多野人故治野之法依之而立天下
 莫不有乡遂莫不有都鄙也是故在司徒以掌其教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96-0635d.png
 则有比闾族党州乡之名在司空以掌其野则为邻
 里酂鄙县遂之名在司马以掌其兵则为伍两卒旅
 师军之名均此民也而治法有三先王恐三者之法
 名实相紊也故分其所属而辨其轻重使为治者因
 其宜而制之国中多君子而教法重也则当乡之名
 四郊多野人而治野之法重也则当遂之名都鄙虽
 未成乡遂也而比居之制立教之法田野之事无不
 同也及用军旅之时司马稽其人数更立伍两卒旅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96-0636a.png
 师军之制名虽异而数则同均此民也教法必行于
 遂都鄙治野之法亦行于六乡制军之法乡遂都鄙
 均焉是以各有所属而通于天下自其各有所属也
 而职掌明焉轻重审焉自其通之天下也是以一视
 而同仁并行而并事焉故匹夫为善于千里之外可
 得而知也为恶于千里之远可得而纠也故曰圣人
 之于天下也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96-0636b.png
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释曰以乡者以上文乡法也三物德行艺也宾宾礼
 也兴举也以乡法之三物教天下之民德不足取之
 行行不足取其艺有德行则谓之贤有道艺则谓之
 能乡大夫以乡饮酒之礼举之献贤能之书也德谓道
 得于心知者明睿毕照仁者博爱无私圣者思能通
 微义者处事合宜忠者内外如一和者顺适无乖然
 皆五性之德和者礼之德忠者信之德而圣则兼五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96-0636c.png
 者之德也行者以德而见于行事也孝谓善事父母
 友谓善于兄弟睦谓亲于九族姻谓亲于外亲任谓
 信于朋友恤谓矜悯孤弱然孝者百行之先五者孝
 之推也六者之序人生本于父母罔极之恩也故孝
 居先兄弟与吾同出于亲故友次之九族同出于祖
 宗故睦次之五服异姓之亲骨肉相联故姻次之朋
 友合志同方故任次之邻里乡党相安而居故恤又
 次之艺者习之于事也礼五礼习熟其仪文度数乐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96-0636d.png
 六乐能知其节奏铿锵射以观德御以驰驱书以形
 天下之文数以计天下之物此六者皆道之所存也
 故曰道艺
 原曰三物其尽教之道乎得之于心之谓德行之于
 身之谓行习之于事之谓艺其道则一而已矣分而
 言之德行所以成已道艺所以成物三者皆吾性完
 具而不可一阙焉教者岂能强于性分之外哉但人
 之才质不同故于三者互有长短是故德行道艺俱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96-0637a.png
 全者谓之大贤大能宾兴举之于王以当大用矣司
 諌所谓辨其贤能而可任于国事者是也长于德行
 而略于道艺则谓之贤长于道艺而德行次焉则谓
 之能下文所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
 治之是也上者宾兴于王次者进退其秩此之谓贤
 者在位能者在职苟道艺不足而德行能存者质实
 之人耳德行不足而道艺独长者才艺之士耳以位
 职之小者处之俱无可取则随其位职而废置行焉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96-0637b.png
 此三物之论也传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
 事成而后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有制于天
 下此贤能之别也故天下之人不同而三物之教则
 同天下之才不同而贤能之成就则同先王以贤而
 处位以能而任职二端既明天下可运于掌矣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
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
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乱民之刑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96-0637c.png
 释曰刑以弼教故不从三物之教者则设刑以纠之
 丽五刑者归之士师乡刑亦扑罚而已不弟即不友
 也不言友者兄不友者教之弟不恭者刑之造言谓
 讹言惑众乱民谓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者德艺
 不设刑独于六行有刑者盖德无可见而行有可徵
 有德必有行以行考其德思过半矣艺则人之材有
 不可强者故教以德艺而纠之以行先王之教内外
 兼举如此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96-0637d.png
 原曰刑以弼教其依礼而言者与教者何教以礼也
 六行之教内则曲礼少仪也此三礼者乡之所以为
 教也教之不从然后以刑一之刑必依礼而制者也
 故曰仁与义互为交修礼与刑相为表里刑也者帅
 其由礼也苟不教以礼而徒以刑一之则刑之者不
 知其所由用刑者惟徵之于法是孟子所谓不教而
 杀罔民者也故古者制行必徵之于礼行法者以礼
 而议刑夫是之谓表里之义也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96-0638a.png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
教之和
 释曰礼吉凶宾军嘉也乐六代之乐也伪者心未受
 而强从之谓情与伪对盖流荡纵肆而不可拘检之
 谓中者抑其过引其不及使归于中也和者变化鼓
 舞使之心志融悦以入于道也中和者民之性情也
 教民者必求至于是以为准焉
 原曰先王之于民既以三物教之八刑纠之道教亦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96-0638b.png
 云备矣又以礼乐防之何也夫民力分未及而强施
 之则悖知识未至而强聒之则劳斯皆心未能受者
 也而遽以刑迫之则未免强从于外免而无耻矣故
 名之曰伪礼者圣人本天理缘人情而画为制焉使
 贤知者不得而过愚不肖者亦勉强而企及教之具
 必以此为先焉使其尊卑贵贱日用彝伦皆循是为
 守则民有所据依自率德安教免于伪矣非防伪教
 中之道与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此之谓也夫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96-0638c.png
 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和序人心之本
 也序则相敬和则相亲而情正矣故礼胜则离离则
 情僻情僻则流流则忘返先王惧其离而流也故以
 乐和之凡燕飨祭祀庠序之间必教以歌舞之乐所
 以宣其和而节其流则情无乖戾欢欣和悦以进于
 善体教自不能已矣非防情教和之道与孔子曰有
 耻且格此之谓也则先王之为天下亦奚为哉礼乐
 而已后世以刑政代礼乐治功之盛高不出乎五霸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96-0638d.png
 之间礼乐虽存具文而已欧阳子曰三代而上治出
 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
 为虚文忆斯言也判古今于一言决王伯于万代者
 与
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
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释曰不服教不从而违教法者争贿曰讼争罪曰狱
 地治谓争地而讼者小司徒曰凡民讼以地比正之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96-0639a.png
 地讼以地图正之即此是也士谓乡遂士附丽也司
 徒听讼施乡刑扑作教刑也其有丽于五刑者则归
 之士师使审察而正其罪
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享先王亦如之大宾客令修野
道委积大丧帅六乡之众庶属其六引而治其政令大
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释曰祀五帝谓迎气四郊及大飨帝于明堂奉犹进
 也牛能任载地类也奉牛牲谓荐腥也肆陈体骨也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96-0639b.png
 羞其肆谓荐熟也享先王四时禘祫皆是也亦如之
 奉牲羞肆也大宾客谓诸侯来朝大司徒令遗人于
 野路之上修治途道及委积刍薪米谷以待之也大
 丧王后之丧也六引丧车索也六乡属六引六遂主
 六绋治政令徒庶丧事之戒令也大军旅谓大司马
 九伐之事大田役谓狩田大阅之事旗画熊虎者也
 当用众之时则以此旗致其徒众而治其戒令
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96-0639c.png
大荒大札则令邦国移民通财舍禁弛力薄征缓刑
 释曰大故谓国有寇兵也致民于王门卫天子及备
 询谋也节六节有节乃行防奸细也荒凶年札疫厉
 也移民移其少壮以就食也通财许赊贷不闭籴也
 盖民食之不足移之以就有馀通之以济不足舍禁
 弛力薄征缓刑皆荒政之事
岁终则令教官正治而致事正岁令于教官曰各供尔
职修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96-0639d.png
 释曰正治明处其文书也致事上其计簿也岁终令
 所属计一年之要也改岁教法未颁止令其官属而
 警戒之曰各共其所治之职修其所作之事以听王
 命者以王之诛赏皆依各职所上之功过也不正谓
 不共职而修事者常刑司寇官刑也
 原曰前乎周官舜命契为司徒则曰敬敷五教在宽
 后乎周官则穆王命君牙为司徒而曰弘敷五典式
 和民则司徒之掌教尚矣故成王作周官亦曰司徒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96-0640a.png
 掌邦教五典扰兆民然则司徒之掌教舍五典人伦
 之外无他物今司徒所掌典曰教典职曰教职象曰
 教象法曰教法官曰教官则司徒之掌教夫谁不知
 愚以为天下后世之惑特未知教之所以为教故或
 局于人民土地之粗则以为司徒专掌财赋或厌其
 粗迹而入于高虚则曰司徒只教以亲义别序信者
 师氏保氏不过五六员其馀盖分托焉夫土地人民
 之事乃司空之错简而五典亦岂外于十二教耶盖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96-0640b.png
 先儒徒知五典为亲义别序信不知所以行是五典
 者有不在于十二教颁职事荒政保息本俗与夫三
 物八刑礼乐也哉愚故曰施教颁职恤其凶荒保其
 孤弱正其习俗者教之以事也德行道艺者教之以
 理也以礼乐防其情伪而致于中和者教之功也则
 今司徒之教亦可远稽大舜近质穆王矣孰谓司空
 既亡而司徒专掌财赋哉
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96-0640c.png
夫家九比之数以辨其贵贱老幼废疾凡征役之施舍
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比毗志反/施式氏反)
 释曰小司徒言建邦则大司徒可知矣故依此补之
 也稽考也国中王城之中六乡也四郊六遂也都鄙
 王畿之都鄙不言邦国者小司徒止教王畿之内大
 司徒则及天下也侯国亦建六典有司徒止奉大司
 徒之法以教其国而已一夫一妇为夫家稽之即下
 文稽人民而周知其数也九比之数者即辨其夫家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96-0640d.png
 之众寡与贵贱老幼废疾之等如七人授以上地六
 人授以中地五人授以下地三等大槩言之耳细分
 之上等有三中等亦有三下等亦有三所谓上上中
 中至下下凡九等也故为九比之数后凡言九比者
 仿此辨其施舍者如一家三人二人半二人可任者
 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
 征之是施之也老者贵者贤者能者服公事者幼者
 废疾者皆不征之是舍之也征谓百亩之税役谓力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96-0641a.png
 役之征盖周人每夫受田百亩而取以三征曰粟米
 曰布缕曰力役无职事宅不毛者但有夫家则三征
 不能免也必如老者以下乃免之故挍九比以辨施
 舍司徒之大务祭祀谓州社党禜族酺饮食若乡饮
 酒飨食之类丧纪族相葬埋之法皆有禁令使不失
 礼也
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
辇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徵令及三年则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96-0641b.png
大比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
 释曰比法以九比之数画为成式夫家众寡也六畜
 车辇也稼穑耕耨也勤惰德行也优者为上等次者
 为中等又次者为下等三三而九之以此法颁于六
 乡之大夫使之登载其实以岁之四时入其数司徒
 依此以施其政教谓使之读法纠劝也行徵令谓徵
 召命令莫不有一定施舍之籍大比者勾考三年中
 之消息而颁受之以上中下之地稽其勤惰贤否而
卷四 第 47a 页 WYG0096-0641c.png
 黜陟之贤者能者各有等数上等宾兴次等进秩下
 等降黜莫不以九比之法乘之比要者比法等第之
 簿也六乡内也故入其数邦国外也故受其要侯国
 三年进其要于司徒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
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
以比追胥以令贡赋(卒子/忽反)
 释曰会合也卒百人伍五人盖约伍两卒旅而为名
卷四 第 47b 页 WYG0096-0641d.png
 也比闾之法以家起数卒伍之法以人起数故别其
 名焉作亦起也田大田也役工力之事比有同行共
 作之意追逐寇胥伺盗也令贡赋亦用卒伍之法者
 令其纳粟于官亦以卒伍起之也 丘氏曰司马法
 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是一乘者七十
 五人也约而言之兵车一乘则三两之数四乘则三
 卒之数百乘则三师之所合五百乘则三军之所合
 积而至于千乘则六军聚焉六军之数适足以容千
卷四 第 48a 页 WYG0096-0642a.png
 乘乃天子宿卫之兵其馀六遂都鄙之兵悉天子之
 畿内则为万乘矣诸侯大国则有千乘而三乡则仅止
 五百乘耳以三乡三遂言之故曰千乘之国
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
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
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以其馀
为羡惟田与追胥竭作
 释曰均土地者地有肥硗则以莱与易佐之而分为
卷四 第 48b 页 WYG0096-0642b.png
 上中下之地此遂人之法也又稽人民考其数而知
 其为上中下之家者盖上地家七人馀夫多故受田
 亦多则为上地可任者即馀夫未成家不受廛而受
 里者中地下地亦然皆以馀夫多寡而为受田之多
 寡而分也起徒役无过家一人者优馀夫也盖以正
 当夫家一人为正卒馀夫为羡卒竭尽作行也记曰
 惟为田单出里与寇盗非常之变则正卒羡卒偕行
 不言起军旅者六乡之民止供贡赋卫王室而已夫
卷四 第 49a 页 WYG0096-0642c.png
 正羡更出者所以番休其力正羡并出者所以重讲
 武事
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与其戒禁听其辞讼施其赏罚
诛其犯命者凡国之大事致民大故致馀子
 释曰用众庶谓田役与追胥之类政教以令之戒禁
 以止之皆小司徒所掌有争竞者听其辞讼有功罪
 者施其赏罚有不遵誓戒者则诛责之大事田役军
 旅之类致会集也大故寇盗水火非常之变也馀子
卷四 第 49b 页 WYG0096-0642d.png
 即馀夫羡卒也
 原曰司徒所以详于九比之法者将以授三等之地
 也地有三等之不同而三等之中又有三变焉以地
 之肥硗而分上中下之地者则都鄙不易之地家百
 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遂人上
 地田百亩莱五十亩中地田百亩莱百亩下地田百
 亩莱二百亩是也以壹家受田之多寡而分上中下
 之地者则上地家七人可任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
卷四 第 50a 页 WYG0096-0643a.png
 可任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者家二人是也
 盖家有上中下而廛则一田莱与易有上中下而馀
 夫受田皆如之故知馀夫多则受地多授地多则为
 上地馀夫多则为上家此不易之理也故九比之法
 所以校其人之多寡勤惰而授以三等之田受田之
 后又校其人之多寡而分三等之地也司马令赋又
 有三等之地者以其地之垦辟多寡与人可用之多
 寡而分则㨿成功而言耳其曰上地食者三之二可
卷四 第 50b 页 WYG0096-0643b.png
 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
 者三之一可用者家二人曰食者谓其耕治而可养
 人者耳曰可用者谓其可简稽而为兵者耳故曰以
 地与民制之然后赋之以兵斯不谓以垦辟多寡而
 分三等之地乎愚故谓三等之地有三变苟不然则
 上家授以上地田百亩中家授以中地田二百亩下
 家授以下地田三百亩地有定数而家有定人一恒
 人可辨之小司徒又何察察于九比之稽哉且上家
卷四 第 51a 页 WYG0096-0643c.png
 馀夫多而上地田数少中家人少而下地田数多则
 上家有力无可耕之地下家无力而地多不能耕先
 王经制固如是耶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
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
 释曰井牧固是司空之大务今在司徒者以司徒掌
 六乡井牧之法虽始自六乡然制井之法必有夫畛
 涂道路遂沟洫浍川乃成井牧故司徒只言田之实
卷四 第 51b 页 WYG0096-0643d.png
 数而经制之法则在司空也可耕之地为井可畜之
 地为牧言牧则山林薮泽丘陵原隰皆举之矣遂人
 授田以莱相之莱即牧也 叶氏曰此泛言经土地
 耳夫井牧之制通之天下可也井邑丘甸县都无往
 不同井方一里凡九夫受田九百亩邑方四里三十
 六夫受田三千六百亩丘方十六里百四十四夫受
 田万四千四百亩甸方六十四里五百七十六夫受
 田五万七千六百亩县方二百五十六里三千三百
卷四 第 52a 页 WYG0096-0644a.png
 有四夫受田二十三万四百亩都方一千二十有四
 里九千二百十六夫受田九十二万一千六百亩中
 为公田之数在内经野不殊乎九夫度地不离乎三
 等受田不过乎百亩此井田定制也
 丘氏曰甸方八里旁加一里则方十里为一成积百
 井其中六十四井为田其三十六井则山川城郭县
 方八十里旁加十里则方百里为一同积万井其中
 六千四百井为田而三千六百井为山川城郭以四
卷四 第 52b 页 WYG0096-0644b.png
 数之田之实数司马法以十数之兼山川城池而言
 也丘甸则用之于乡遂及公邑县都则用之于采地
 乡遂公邑非无县都也有县都之制而民受地者特
 一夫之田与夫宅田贾田士田之类未至于县都也
 采地之所受亦非无井邑丘甸也井邑丘甸见于县
 都之中唯卿大夫之所受者或四十里或八十里此
 所以必画为县都之制也但野外之田不无美恶肥
 硗之差岂必尽如指掌之平基盘之画哉唯有井有
卷四 第 53a 页 WYG0096-0644c.png
 牧比折而行乃是井田之活法周礼一书皆通率而
 备言之楚蔿掩所谓画土田度山林鸠薮泽辨京陵
 表淳卤薮疆潦规偃猪町原防牧隰皋井衍沃即成
 周之遗法也所谓井九百亩者非必皆平土上地也
 因地形之所遇而为之计度可以知井田之说矣故
 井田之法始于唐虞以至夏商稍稍葺治而大备于
 成周
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乃分地域而辨其守
卷四 第 53b 页 WYG0096-0644d.png
施其职而平其政(政音/征)
 释曰此主六乡言之任地事者既授之田遂任以耕
 治之事也贡者诗曰中田有庐谓公田百亩内以二
 十亩分八家为庐舍又二亩半在邑于墙下植桑以
 供蚕事因取其布帛以为贡故大府谓之九功也赋
 者贡法地税之中出泉为财赋也税敛之事公田之
 税粟也敛收也谓就公田中所敛也分地域正其经
 界也辨其守定其业也施其职施九职于田事之中
卷四 第 54a 页 WYG0096-0645a.png
 也平其征使之供贡税出车役各有常法而均一之
 无使有轻重也
凡小祭祀奉牛牲羞其肆小宾客令修野道委积大军
旅帅其众庶小军旅巡役治其政令大丧帅邦役治其
政教
 释曰小祭祀王玄冕所祭者小宾客诸侯之使臣也
 此二事大司徒主其大小司徒主其小宜矣大军旅
 则以旗致万民小司徒当帅其众庶以与之大军旅
卷四 第 54b 页 WYG0096-0645b.png
 大田役大司徒治其徒庶之政令小军旅小巡役则
 小司徒当治其政令丧役者正棺引窆复土之事帅
 领六乡众庶以役其事而治其政教
凡建国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凡民讼以地比正之
地讼以地图正之
 释曰建立邦国必设其社稷之坛壝使各有所奉正
 其疆域之界限使各有所守盖社稷疆域国之重事
 故小司徒立之亦可以见司徒掌邦国矣地比即五
卷四 第 55a 页 WYG0096-0645c.png
 家为比之比地图田野及廛宅闾巷之图也民之争
 讼是非则以比邻之人正之民之争疆界地域则以
 所在地图正而断之此小司徒所以听讼而以无讼
 为本也
岁终则考其属官之治成而诛赏令群吏正要会而致

 释曰属官司徒之上中下士也群吏乡中受治职之
 官也治成治事成功之绩也要会群吏所上之计簿
卷四 第 55b 页 WYG0096-0645d.png
 也此一岁之终考治之事其本属之官则责其成功
 以诏诛赏其六乡之吏则考正其计簿上其事于大
 司徒以待冢宰之考绩而行黜陟也
正岁则帅其属而观教法之象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
国有常刑令群吏宪禁令修法纠职以待邦治
 释曰帅属则司徒之僚属群吏则六乡之吏也宪表
 悬之也修法防亏废也纠职防缓散也正岁改岁之
 时教法未颁于天下大司徒乃县之于地官之所小
卷四 第 56a 页 WYG0096-0646a.png
 司徒则帅僚属往观焉木铎之戒戒司徒之属也小
 司徒又令六乡之吏遵司徒之禁令修明教法纠正
 职事以待邦家之政治也
及大比六乡四郊之吏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众
寡六畜兵器以待政令
 释曰六乡四郊之吏谓乡遂中之群吏也言四郊则
 六遂亦以六乡之教法行之可见乡法通之天下矣
 教治读法纠戒之事政事比法讼狱之事夫屋即田
卷四 第 56b 页 WYG0096-0646b.png
 百亩夫一廛也众寡即家七人六人五人也盖三年
 大比之时小司徒则帅六乡六遂之教官平其教治
 之优劣正其政事之得失考其受田之夫廛里之屋
 及家人众寡六畜登耗兵器备乏上于大司徒司徒
 上之冢宰诏王废置诛赏之故曰以待政令
 原曰先王教民之法固已备见于大司徒矣若其法
 之施行则小司徒尽之而小司徒所执以行教法之
 要则九比尽之今观比法不过稽其夫家之众寡也
卷四 第 57a 页 WYG0096-0646c.png
 辨其老幼贵贱废疾也六畜车辇之多少也田器兵
 器之苦良也耕种树艺之勤惰也是数者若甚烦而
 且末上之人宜不足恤也而小司徒之职乃颛颛焉
 从事于此月有要也岁有会也三年有大比也群吏
 之诛赏无不以是也夫以堂堂司徒岂无所事而所
 职乃民间之细务此有故矣夫天下之治在于民得
 其所得其所则治失其所则乱夫民之所急有不在
 于衣食乎是故稽其夫家之众寡将以授三等之田
卷四 第 57b 页 WYG0096-0646d.png
 也辨其老幼贵贱废疾将以行征役之施舍也稽其
 畜器展其治事将以别勤惰行黜陟也自其夫家之
 稽也而生厚焉自其器事之展也而用利焉自其勤
 惰之别也而德正焉德正则俗善用利则民安生厚
 则民富斯三者圣人所以使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也
 虽唐虞雍熙之治亦不出此矣后世乃以为民间之
 细事庙廊之上不一及焉此古今所以判欤
乡师之职各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以国比之法
卷四 第 58a 页 WYG0096-0647a.png
以时稽其夫家众寡辨其老幼贵贱废疾马牛之物辨
其可任者与其施舍者掌其戒令纠禁听其狱讼
 释曰受命朝廷专治六乡者乡师而已虽居司徒属
 首治法只及六乡不及天下以四人而治六乡则亦
 末尝分治也若乡大夫以下皆在民之官无不听命
 于乡师故曰掌其所治乡之教而听其治听谓平察
 之也国比即九比之法制之于王司徒颁之故称国
 焉惟夫家有众寡故必辨其可用与可免也其戒令
卷四 第 58b 页 WYG0096-0647b.png
 纠禁与狱讼皆乡师专掌之是比法乡师所执以治
 乡之大权也乡大夫以下惟考其实上其数于乡师
 乡师校其比而等第之致于司徒大比则执此以行
 废置诛赏其听治之法先之以戒令次之以纠禁终
 之以听讼所以治之而谓之教也
大役则帅民徒而至治其政令既役则受州里之役要
以考司空之辟以逆其役事凡邦事令作秩叙
 释曰此言乡师掌役也大役如筑城造邑之类未至
卷四 第 59a 页 WYG0096-0647c.png
 则帅之既至则治之政令徒役之政教命令也役毕
 则州里之长课其章程于簿致之乡师乡师受之以
 考司空所均之力政必均平然后钩考其所作之役
 事凡邦事小役也秩常也叙次也令乡吏依常作之
 不亲涖也
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大军旅会同正治其徒役与其
輂辇戮其犯命者大丧用役则帅其民而至遂治之及
葬执纛以与匠师御柩而治役及窆执斧以涖匠师(蒩/音)
卷四 第 59b 页 WYG0096-0647d.png
(菹輂九玉反音菊纛桃/报反柩音旧窆音殿)
 释曰此言其丧祭之执事也羞牛牲与司徒奉之也
 茅以缩酒蒩以藉祭此共于甸师及祭入于乡师共
 之也輂辇皆小车輂驾马辇人挽行所以载任器也
 止则以为蕃营大军旅会同稍人作其徒役輂辇帅
 以至乡师则治之而已有犯教令者惟乡师得执而
 戮之者权之所在也大丧则帅民至其所监督其事
 纛羽葆幢也匠师葬事之师也乡师执纛以指麾挽
卷四 第 60a 页 WYG0096-0648a.png
 柩之役柩在路恐有倾覆故与匠师御正其柩而监
 督役人之窆窆葬下棺也及下棺又执斧以临备丰
 碑之用也
凡四时之田前期出田法于州里简其鼓铎旗物兵器
修其卒伍及期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
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巡其前后之屯而戮其犯命
者断其争禽之讼
 释曰此言其司田猎之事也四时之田春蒐夏苗秋
卷四 第 60b 页 WYG0096-0648b.png
 狝冬狩是也田法田猎之法度即所当用之器与当
 用之人也鼓铎旗物兵器则阅之卒伍之法则修治
 之此田之先事也大旗熊虎之旗也致众庶则植旗
 致于其下也陈之者表正其行列也每乡各有旗以
 为号乡师则以旗物分别其乡邑之人使各立于其
 处而听指麾然后治其政令而使之从宪其刑禁而
 使之避也车徒屯聚前后异部巡之所以修正其部
 伍也其有违犯命令者则执而戮之军法尚严也猎
卷四 第 61a 页 WYG0096-0648c.png
 得禽而争则听断之
凡四时之徵令有常者以木铎徇于市朝以岁时巡国
及野而赒万民之艰阨以王命施惠(艰音/艰)
 释曰四时徵令有常如岁时属民正月命修封疆二
 月雷且发声之类皆用木铎徇于市朝以警人知也
 以岁时巡国中之民有不得其所者巡野中之民有
 不足不给者量度以行补助之政知旅师所聚三粟
 春颁而秋敛之如遗人所掌乡里委积皆奉王命而
卷四 第 61b 页 WYG0096-0648d.png
 施惠泽于民此巡省赒民之事也
岁终则考六乡之治以诏废置正岁稽其乡器比共吉
凶二服闾共祭器族共丧器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乡共
吉凶礼乐之器
 释曰乡师教官之考也故四人共掌六乡岁终共相
 参考六乡之吏治以诏王行废置之法焉乡器礼器
 也器有大小及所用之不同则分其民居多寡而共
 之以备行礼之用官又常稽之令民耳闻目见所以
卷四 第 62a 页 WYG0096-0649a.png
 习礼乐之意于平时此成周之治所以礼备乐和粹
 然盛美也郑氏曰吉服祭服也凶服吊服也比长主
 集为之祭器者簠簋笾豆之属闾胥主集为之丧器
 者夷槃素俎揭豆輁轴之属族师主集为之此三者
 民所以相共也射器弓矢幅中之属党正主集为之
 州长或时行礼于此党也宾器者樽俎笙瑟之属州
 长主集为之乡大夫或时宾兴贤能于此州也吉器
 若闾祭器者也凶器若族丧器者也礼乐之器若州
卷四 第 62b 页 WYG0096-0649b.png
 党宾射之器者也乡大夫备集此四者为州党族闾
 有故而不共也愚谓族相葬故共丧器射于州序故
 党共射器宾于乡故州共宾器卑者备为尊者用也
 至于吉凶礼乐全具之大器则非乡大夫莫能备其
 全也
若国大比则考教察辞稽器展事以诏诛赏
 释曰岁终考校正岁稽器三岁大比则考六乡群吏
 之教德行道艺之进与否察吏致事之辞情实与否
卷四 第 63a 页 WYG0096-0649c.png
 稽其礼器兵器田器精良与否展其乡之民事或治
 与否以告于王而行诛赏之法焉
 原曰乡大夫既以卿为之州长又中大夫今乡师乃
 以下大夫而秩居其上何也曰六乡之中受命天子
 秉刑政之权以治之者乡师而已若乡大夫州长其
 秩虽尊一听乡师制治之法也今观一职之中稽夫
 家辨施舍也则曰掌其戒令纠禁听其狱讼大役则
 治其政令邦事令作秩叙则刑禁之事官府常法乡
卷四 第 63b 页 WYG0096-0649d.png
 师掌之矣其于军旅会同田役丧纪皆掌其刑禁戮
 其犯命至于巡郊野赒艰阨给补助大比则考教察
 辞稽器展事以诏王诛赏是乡中大权无不秉于乡
 师也然后知乡遂之师为治乡遂之正官与乡大夫而
 下所掌之纠戒禁令不同矣况党正族师又皆在民
 之官乎宰夫八职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则乡师之
 职可知矣况乡师之下又有上士中士下士皆所以
 治乡大夫以下之人乎苟不明乎在位在职之辨此
卷四 第 64a 页 WYG0096-0650a.png
 品秩之崇卑何以处之
 
 
 
 
 
 
 
卷四 第 64b 页 WYG0096-0650b.png
 
 
 
 
 
 
 
 周礼全经释原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