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211-052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乐书卷一百二十三
宋 陈𤾉 撰
乐图论
雅部
八音(匏之属)
笙 巢笙 和笙
凤笙 大竽 小竽
乐书卷一百二十三
宋 陈𤾉 撰
乐图论
雅部
八音(匏之属)
笙 巢笙 和笙
凤笙 大竽 小竽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211-0525d.png
簧
卷一百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211-0526a.pn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211-0526b.pn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211-0526c.png
万物盈乎天地之间入乎坎则革故而趋新故其音革
而为鼓成乎艮则始作而施生故其音匏而为笙古者
造笙以曲沃之匏汶阳之列管匏中而施簧管端则
美在其中钟而为宫盖所以道达冲气律中太簇立春
之音也故有长短之制焉有六合之和焉故五经析疑
曰笙者法万物始生道达阴阳之气故有长短黄钟为
始法象凤凰盖笙为乐器其形凤翼其声凤鸣其长四
尺大者十九簧谓之巢以众管在匏有凤巢之象也小
而为鼓成乎艮则始作而施生故其音匏而为笙古者
造笙以曲沃之匏汶阳之列管匏中而施簧管端则
美在其中钟而为宫盖所以道达冲气律中太簇立春
之音也故有长短之制焉有六合之和焉故五经析疑
曰笙者法万物始生道达阴阳之气故有长短黄钟为
始法象凤凰盖笙为乐器其形凤翼其声凤鸣其长四
尺大者十九簧谓之巢以众管在匏有凤巢之象也小
卷一百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211-0526d.png
者十三管谓之和以大者唱则小者和也仪礼有之三
笙一和而成声是已大射仪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
西面其南笙钟盖笙艮音也于方为阳钟兑音也于方
为阴周官笙师掌教吹笙共其钟笙之乐以教诫夏书
曰笙镛以间是鼓应笙之钟而笙亦应之也视瞭掌击
笙磬诗曰笙磬同音则磬乾音也与笙同为阳声是击
应笙之磬而笙亦应之也笙磬则异器而同音笙钟则
异音而同乐仪礼有众笙之名而簜在建鼓之间盖众
笙一和而成声是已大射仪乐人宿县于阼阶东笙磬
西面其南笙钟盖笙艮音也于方为阳钟兑音也于方
为阴周官笙师掌教吹笙共其钟笙之乐以教诫夏书
曰笙镛以间是鼓应笙之钟而笙亦应之也视瞭掌击
笙磬诗曰笙磬同音则磬乾音也与笙同为阳声是击
应笙之磬而笙亦应之也笙磬则异器而同音笙钟则
异音而同乐仪礼有众笙之名而簜在建鼓之间盖众
卷一百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211-0527a.png
笙所以备和奏洽百礼岂特应钟磬而已哉鹿鸣所谓
鼓瑟鼓琴吹笙鼓簧应琴瑟之笙也宾之初筵曰籥舞
笙鼓应鼓之笙也檀弓孔子十日而成笙歌仪礼歌鱼
丽笙由庚笙之类应歌之笙也然则笙之为用岂不备
矣哉此帝舜用之所以凤仪子晋吹之所以凤鸣也记
曰女娲之笙簧世本曰随作笙簧庸讵知随非女蜗氏
之臣乎黄帝制律以伦伶造钟以营援则女娲作笙竽
以随不足疑矣圣朝李照作巢笙合二十四声以应律
鼓瑟鼓琴吹笙鼓簧应琴瑟之笙也宾之初筵曰籥舞
笙鼓应鼓之笙也檀弓孔子十日而成笙歌仪礼歌鱼
丽笙由庚笙之类应歌之笙也然则笙之为用岂不备
矣哉此帝舜用之所以凤仪子晋吹之所以凤鸣也记
曰女娲之笙簧世本曰随作笙簧庸讵知随非女蜗氏
之臣乎黄帝制律以伦伶造钟以营援则女娲作笙竽
以随不足疑矣圣朝李照作巢笙合二十四声以应律
卷一百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211-0527b.png
吕正倍之声作和笙应笙竽合清浊之声又自制大笙
上之太乐亦可谓知复古制矣今太常笙浊声十二中
声十二清声十二俗呼为凤笙孟蜀主所进乐工不能
吹虽存而不用比者按习清浊正三倍声皆得相应诚
去四清声吹之虽用之雅乐亦恶在其为不可哉(今巢笙之
制第一管子应钟清声应第二管二中音黄钟正声应中音子三第三管应钟正声应头子第四管南吕
正声应第五子五中吕管无射正声无应六大托管蕤宾浊声应托声七十五管大吕正声无应八大韵管姑
洗浊声有应九第五子南吕清声应第四管十中音子黄钟清应中音十一托声管蕤宾正声应大托十二著
上之太乐亦可谓知复古制矣今太常笙浊声十二中
声十二清声十二俗呼为凤笙孟蜀主所进乐工不能
吹虽存而不用比者按习清浊正三倍声皆得相应诚
去四清声吹之虽用之雅乐亦恶在其为不可哉(今巢笙之
制第一管子应钟清声应第二管二中音黄钟正声应中音子三第三管应钟正声应头子第四管南吕
正声应第五子五中吕管无射正声无应六大托管蕤宾浊声应托声七十五管大吕正声无应八大韵管姑
洗浊声有应九第五子南吕清声应第四管十中音子黄钟清应中音十一托声管蕤宾正声应大托十二著
卷一百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211-0527c.png
声管姑洗正声应韵十三仙吕管夹钟正声无应十四高声管太簇正声十五平调子林钟清声十六平调
管林钟正声十七韵太簇浊声应高声十八义声管夷则正声无应十九托声管仲吕正声无应声)
管林钟正声十七韵太簇浊声应高声十八义声管夷则正声无应十九托声管仲吕正声无应声)
卷一百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211-0527d.pn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211-0528a.pn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211-0528b.png
传曰大笙音声众而高也小者音相和也斯不亦笙
大小之辨乎说文曰笙正月之音十三簧象凤身盖其簧
十二以应十二律也其一以象闰也圣朝登歌用和笙
取其大者倡则小者和非阮逸所谓取其声清和也用
十三簧非阮逸所谓十九簧也巢和若均用十九簧何
以辨小大之器哉阮逸谓竽笙起第四管为黄钟巢笙
起中音管为黄钟和笙起平调为黄钟各十九簧皆有
四清声三浊声十二正声以编钟四清声参验则和笙
大小之辨乎说文曰笙正月之音十三簧象凤身盖其簧
十二以应十二律也其一以象闰也圣朝登歌用和笙
取其大者倡则小者和非阮逸所谓取其声清和也用
十三簧非阮逸所谓十九簧也巢和若均用十九簧何
以辨小大之器哉阮逸谓竽笙起第四管为黄钟巢笙
起中音管为黄钟和笙起平调为黄钟各十九簧皆有
四清声三浊声十二正声以编钟四清声参验则和笙
卷一百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211-0528c.png
平调子是黄钟清也竽笙第五子是太簇清也中吕管
是大吕清也中音子是夹钟清也既已谓之竽矣谓之
笙矣安得合而一之为竽笙邪仪礼所谓三笙一和者
不过四人相为倡和尔孰谓竽和之类邪(蔡邕月令章句曰季秋之
月上丁入学习吹笙所以通气也管箫笙竽皆以吹鸣者也)
是大吕清也中音子是夹钟清也既已谓之竽矣谓之
笙矣安得合而一之为竽笙邪仪礼所谓三笙一和者
不过四人相为倡和尔孰谓竽和之类邪(蔡邕月令章句曰季秋之
月上丁入学习吹笙所以通气也管箫笙竽皆以吹鸣者也)
卷一百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211-0528d.pn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211-0529a.pn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211-0529b.png
卷一百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211-0529c.png
昔女蜗氏使随裁匏竹以为竽其形参差以象鸟翼火
类也火数二其成数则七焉冬至吹黄钟之律而间音
以竽冬则水王而竽以之则水器也水数一其成数则
六焉因六而六之则三十六者竽之簧数也因七而六
之则四十二寸者竽之长数也月令仲夏调笙竽淮南
子谓孟夏吹笙竽盖不知此周官笙师掌教吹竽笙则
竽亦笙类也以笙师教之虽异器同音皆立春之气也
乐记曰圣人作为鼗鼓椌楬埙篪然后为之钟磬竽瑟
类也火数二其成数则七焉冬至吹黄钟之律而间音
以竽冬则水王而竽以之则水器也水数一其成数则
六焉因六而六之则三十六者竽之簧数也因七而六
之则四十二寸者竽之长数也月令仲夏调笙竽淮南
子谓孟夏吹笙竽盖不知此周官笙师掌教吹竽笙则
竽亦笙类也以笙师教之虽异器同音皆立春之气也
乐记曰圣人作为鼗鼓椌楬埙篪然后为之钟磬竽瑟
卷一百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211-0529d.png
以和之是乐之倡始者在鼗鼓椌楬埙篪其所谓钟磬
竽瑟者特其和终者而已韩非子曰竽者五声之长竽
先则钟瑟皆随竽倡则诸乐皆和岂圣人制作之意哉
说文曰竽管三十六簧象笙以竽宫管在中故也后世
所存多二十三管具二均声焉圣朝宋祁曾于乐府得
古竽有管而无簧列管参差及曲颈皆为凤饰乐工皆
以为无用之器惟叶防欲更造使具清正倍三均之声
是不知去二变四清以合乎声律之正也通礼义纂曰
竽瑟者特其和终者而已韩非子曰竽者五声之长竽
先则钟瑟皆随竽倡则诸乐皆和岂圣人制作之意哉
说文曰竽管三十六簧象笙以竽宫管在中故也后世
所存多二十三管具二均声焉圣朝宋祁曾于乐府得
古竽有管而无簧列管参差及曲颈皆为凤饰乐工皆
以为无用之器惟叶防欲更造使具清正倍三均之声
是不知去二变四清以合乎声律之正也通礼义纂曰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211-0530a.png
汉武帝丘仲作竽笙三十六管岂以丘仲作尺四寸之
笛遂误以为竽邪(竽声重浊与巢相和堂下之乐也乐法图曰吹竽有以知法度竽音调则
度数得矣)
簧
易曰天玄而地黄盖天色以玄为正以赤为盛地色以
黑为正以黄为盛在坤之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月
令中央土律中黄钟之宫则乐之有簧以宫管在中也
莫非簧也有笙中之簧有非笙中之簧鹿鸣曰吹笙鼓
笛遂误以为竽邪(竽声重浊与巢相和堂下之乐也乐法图曰吹竽有以知法度竽音调则
度数得矣)
簧
易曰天玄而地黄盖天色以玄为正以赤为盛地色以
黑为正以黄为盛在坤之六五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月
令中央土律中黄钟之宫则乐之有簧以宫管在中也
莫非簧也有笙中之簧有非笙中之簧鹿鸣曰吹笙鼓
卷一百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211-0530b.png
簧庄子言簧鼓笙中之簧也君子阳阳曰左执簧巧言
曰巧言如簧非笙中之簧也传称王遥有五舌竹簧今
民间有铁叶之簧岂非簧之变体欤
乐书卷一百二十三
曰巧言如簧非笙中之簧也传称王遥有五舌竹簧今
民间有铁叶之簧岂非簧之变体欤
乐书卷一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