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a 页 WYG0062-02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书蔡氏传旁通卷四上  元 陈师凯 撰
   泰誓上
周文王国号后武王因以为有天下之号
 史记后稷封于邰公刘子庆节国于豳古公亶父止
 于岐下徐广曰山在扶风美阳县西北其南有周原
 皇甫谧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国曰周愚按周室王业
 之兴始于太王大于文王成于武王故蔡氏截自文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b 页 WYG0062-0290b.png
 王言之耳古公即太王也诗言太王实始剪商是也
 邰在今凤翔府扶风县豳在今邠州岐山在今凤翔
 府岐山县史记云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
 县西北即太王城也武功今属乾州又按文王作丰
 邑自岐下徙都丰武王徙都镐在今奉元路鄠县奉
 元古京兆也
伏生二十八篇本无泰誓武帝时伪泰誓出与伏生今
文书合为二十九篇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a 页 WYG0062-0290c.png
 释文序录云汉宣帝本始中河内女子得泰誓一
 篇献之此云武帝时者据注疏云司马迁在武帝
 之世已见泰誓云宣帝时女子所得不可信故蔡
 氏不从之疏又云宣帝泰和元年河内有女子坏
 老子屋得古泰誓三篇然宣帝无泰和年号恐本
 始之误
十三年者武王即位之十三年也
 或问伯夷叩马之谏有父死不葬爰及干戈之说则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b 页 WYG0062-0290d.png
 于蔡传不能无疑岂有十三年而不葬其父者乎愚
 曰不然太史公之妄耳伯夷闻西伯善养老久与太
 公同归之圣人遂事不说伯夷独不能谏之于平日
 而乃卒然发于事不可已之时乎孟津之会文王之
 葬久矣故知叩马之谏必无此事也
汉孔氏言虞芮质成为文王受命改元之年
 疏云诗云虞芮质厥成毛传称天下闻虞芮之讼息
 归周者四十馀国故知周自虞芮质成诸侯并附以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a 页 WYG0062-0291a.png
 为受命之年
合为十有三年
 疏云知此十一年非武王即位之年者大戴礼云文
 王十五而生武王则武王少文王十四岁也礼记文
 王世子云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计其
 终年文王崩时武王已八十三矣八十四即位而九
 十三崩适满十年不得以十三年伐纣知此十一年
 者据文王受命而数之必继文王年者为其卒父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b 页 WYG0062-0291b.png
 故也
夫改正朔不改月数于太甲辨之详矣而四时改易尤
为无艺
 三代有正朔有正月正月皆以寅起数是为孟春之
 月百王之不易者也正朔者又谓之正岁商用十二
 月即建丑月也周用十一月即建子月也前此诸儒
 分别未明故有纷纷之论然谓之不改月数谓之改
 月数则皆有据且所以證改月者如左氏僖五年正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a 页 WYG0062-0291c.png
 月辛亥朔日南至昭二十年二月己丑日南至夫南
 至即建子月也而左氏见之正月二月孟子言七八
 月之间旱则苗槁矣朱子谓周七八月夏五六月也
 又礼记云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
 以有事于祖凡此皆足以为改月数之验其不改者
 则如蔡氏之所引然七月篇云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曰为改岁朱子引东莱吕氏云三正之通于民俗尚
 矣周特举而迭用之故朱子每随文解之于改月不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b 页 WYG0062-0291d.png
 改月迄无定说惟蔡氏立说甚确又按古周书周月
 篇云维一月既南至日短极是月斗柄建子又云四
 时成岁岁有春秋冬夏各有孟仲季以名十有二月
 又云夏数得天百王所同愚谓正月则以寅起数所
 谓百王所同也其正朔则各不同惟朝觐会同用之
 其农事自依夏正也考之经传又似东周以来始有
 以子月起数者恐末世国异政之所为在东周之前
 固无之读是书者自当以蔡传为正不必为他书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a 页 WYG0062-0292a.png
 惑也
同力度德同德度义意古者兵志之词
 辑纂引林氏云凡胜负之理力同则有德者胜德同
 则有义者胜度德挍善恶也度义挍曲直也
百万曰亿
 辑纂引余氏云此谓百万曰亿洛诰训十万曰亿新
 安陈氏曰韦昭注楚语云十万曰亿古数也秦改以
 万万为亿今解尚书合主十万为亿之说百万为亿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b 页 WYG0062-0292b.png
 未见所本
贯通盈满也
 唐孔氏曰纣之恶如绳贯物其贯已满
冢土太社也祭社曰宜
 冢训太社土神也故知冢土为太社孙炎尔雅注云
 宜者宜求见福佑也
   泰誓中
次止徇循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a 页 WYG0062-0292c.png
 疏云左氏庄三年传云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
 信为次此次字直取止舍之义非左氏三日之例也
 何则商郊去河四百馀里戊午渡河甲子杀纣相去
 六日耳是今日次讫又誓明日誓讫即行不容三日
 止于河旁也徇者说文云徇疾也循行也徇是疾行
 之意故以徇为循也一说取抚循师旅之义
戊午以武成考之是一月二十八日
 一月武成传是建寅月所以知戊午为二十八日者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b 页 WYG0062-0292d.png
 以武成云惟一月壬辰旁死魄旁死魄为初二日则
 此月朔辛卯也数至戊午可知
周都丰镐其地在西
 韵会云丰在京兆杜陵西南镐在上林苑中丰东二
 十五里今并在陜西奉元路
古者去国为丧
 朱子云丧失位去国也
元良微子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a 页 WYG0062-0293a.png
 知为微子者以殷王元子长且贤而又去之周也
谏辅比干也
 知为比干者以剖心为贼虐之事也
知伐商而必胜之
 辑纂引胡氏曰按蔡传言伐商以伐训戎谓以兵戎
 伐之也林氏曰戎大也如曰殪戎殷曰燮伐大商愚
 按康诰传云乃大命文王殪灭大殷是以戎训大也
 而此训伐者盖本孔传云以兵诛纣必克之占疏云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b 页 WYG0062-0293b.png
 训戎为兵是以兵诛纣也
乱臣十人
 据孔疏云谓先儒郑元等皆云然
文母邑姜
 文母文王正妃是为太姒邑姜武王后也
武王吊民伐罪于汤之心为益明白于天下也
 于汤有光此先字属成汤非武王尤光于成汤也故
 蔡传云汤之心为益明白又云汤之心验之武而益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a 页 WYG0062-0293c.png
 显武王吊伐所以有光于汤者盖言成汤公天下之
 心经六百年其惭未解至武王而始得明白如云在
 今日为他发潜德之幽光耳非武王之夸辞也
   泰誓下
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是时武王未备六军牧誓叙三卿
可见此曰六师者史臣之词也
 周礼云万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
 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b 页 WYG0062-0293d.png
 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
 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
 伍皆有长愚按天子之国六乡出正军七万五千人
 六遂出副军亦七万五千人司马法十井八十家共
 出车一乘一乘计七十五人内甲士三人步卒七十
 二人万井八万家合出车千乘甲士三千人步卒七
 万二千人其时武王未立六乡六遂之制不应先为
 六军且孟子言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亦不合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a 页 WYG0062-0294a.png
 六军兵车之数牧誓止言司徒司马司空每一卿为
 一军将合三万七千五百人该车五百乘孟子止言
 三百两者盖兵士虽有三军之数而其兵车尚阙二
 百乘以见圣人之不恃力也如此然此经文言大巡
 六师周礼以二千五百人为师则是六师共一万五
 千人蔡氏不以此训者明知一万五千人上不合大
 国三军之数下不合小国一军之文文王武王相继
 为西伯今日大举必不止一万五千人也故直以六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b 页 WYG0062-0294b.png
 师为六军武王虽敌纣其时未备天子之制不应有
 六军且有牧誓三卿为质故以为史臣之词也以三
 百计之为二万二千五百人孔疏不计甲士三人只
 得二万一千六百人也
天有至显之理其义类甚明至显之理即典常之理也
 典常之理即仁义礼智信也此皆天理之自然人心
 之固有谓之显道犹言明命也天以此命之于人其
 义类甚明如父子有亲仁也君臣有义义也夫妇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a 页 WYG0062-0294c.png
 别智也长幼有序礼也朋友有信信也以五性而合
 之五品之伦义各有当所谓厥类惟彰也斯理斯类
 出于天而备于人纣乃狎侮荒怠而弗敬焉所以自
 绝于天而结怨于民也
正士箕子也
 知正士为箕子者经言囚奴正士即箕子为之奴也
郊所以祭天
 古者天子于国之南郊筑圜丘之坛冬日至而祭天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b 页 WYG0062-0294d.png
 之主宰者是为昊天上帝于郊故谓之郊
社所以祭地
 社土神古天子诸侯于公宫之右为坛以祭之
淫巧为过度之巧
 淫训过淫巧过于巧者也
祝断也
 公羊传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天祝予何休云祝断
 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a 页 WYG0062-0295a.png
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见左氏传宣二年
商周之不敌
 见左氏传桓十一年
   牧誓
牧地名在朝歌南即今卫州治之南也
 卫州今卫辉路也属河东山西道云在朝歌南又云
 州治之南者非朝歌即州治盖州治正牧野地武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b 页 WYG0062-0295b.png
 陈兵在其少南相去不远而纣都朝歌则在州之东
 北七十三里是州治在朝歌之南而陈兵又在州治
 之南也
甲子二月四日也
 以一月为辛卯朔大尽则二月当辛酉朔而甲子在
 初四
王无自用钺之理
 古注云左手杖钺示无事于诛右手把旄示有事于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2a 页 WYG0062-0295c.png
 教疏引太公六韬云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蔡氏
 云王无自用钺之理者以史记言武王以黄钺斩纣
 头此事必非圣人所为而徒为武王万世之累故特
 于此因左杖之文直书曰王无自用钺之理以破司
 马迁之诬况经无其事乎
司徒司马司空三卿也武王是时尚为诸侯故未备六

 司徒掌教司马掌兵司空掌事如冢宰宗伯司寇虽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2b 页 WYG0062-0295d.png
 无其人事不可废盖三卿兼摄之而不备官也
司徒主民治徒庶之政令司马主兵治军旅之誓戒司
空主土治垒壁以营军
 此据注疏盖专主从军而言大司徒职曰大军旅大
 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大司马职曰
 群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不用命者斩
 之周官篇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其治垒壁
 亦匠人之职也愚按蔡氏以此三卿即为三军之将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3a 页 WYG0062-0296a.png
 而孔疏所释又各掌一事非若军将之所为何也盖
 天子六乡大国三乡每乡卿一人统一万二千五百
 家大军旅则即以为军将所谓军将皆命卿者也蔡
 氏于甘誓言之详矣盖大国三乡其三卿率其三军
 之众而总属于大司马大司马自与司徒司空总治
 三军之事故司徒治徒庶司马治誓戒司空治营垒
 如疏所云也所谓军将在亚旅之中矣
师氏以兵守门者犹周礼师氏王举则从者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3b 页 WYG0062-0296b.png
 周礼师氏云凡祭祀宾客会同丧纪军旅王举则从
 使其属帅四夷之隶各以其兵服守王之门外且跸
 朝在野外则守内列愚按此师氏即周礼师氏故古
 注及疏皆引以为说而蔡氏乃曰犹周礼师氏则是
 本不同何也盖周礼乃天子制度武王此时未宜有
 此虽设师氏亦未尽如周礼之制故蔡氏以犹字言
 之所以著当时之实迹发后世之新义有功于名教
 者皆若此然论师氏之职则文武时已有之后来周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4a 页 WYG0062-0296c.png
 公修六典始备天子之制也
千夫长统千人之帅
 周之军制无专统千人者惟有二千五百人为师师
 帅皆中大夫故古注以千夫长为师帅
百夫长统百人之帅
 周礼云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蔡氏不据之者以周
 礼为天子之制恐不同耳然六军三军虽不同而各
 军之制自军将以下至五人为伍则皆同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4b 页 WYG0062-0296d.png
庸濮在江汉之南
 寰宇记云房州竹山县本汉上庸县古之庸国也今
 为襄阳路支郡罗氏路史国名记云濮熊姓在峡外
 为楚害楚灭之杜预云建宁郡南濮夷地建故县今
 为镇隶石首以多曰百濮
羌在西蜀
 诗疏云氐羌之种汉世犹存在秦陇之西愚按今之
 西和州即故岷州其地亦古西羌地属巩昌便宜都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5a 页 WYG0062-0297a.png
 总帅府韵会云后汉光武纪注羌有百五十四种在
 西蜀者疏云羌在蜀西故云西蜀苏氏注云羌先零
 䍐开之属
髳微在巴蜀
 疏云巴在蜀之东偏汉巴郡所治也愚按巴郡今重
 庆忠州合州涪州万州等处皆是诸家皆未能详髳
 微之所在路史国名记微在扶风合阳今岐之郿县
 有郿乡即微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5b 页 WYG0062-0297b.png
卢彭在西北
 疏云在东蜀之西北也苏氏注卢即左传罗与卢戎
 两军之之卢寰宇记襄阳郡中庐县春秋卢戎之国
 县今废舆地要览云襄阳路周谷邓鄾卢罗鄀之地
 也苏氏又云彭今属武阳有彭山愚按即今眉州彭
 山县也八国惟蜀地后世甚明故古注据以为向馀
 皆难考故蔡氏亦因古注成文解之
牝鸡而晨则阴阳反常是为妖孽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6a 页 WYG0062-0297c.png
 疏云以牝鸡之鸣喻妇人知外事
妇妲己也
 疏引晋语云殷辛伐有苏氏以妲己女焉
昆弟先王之胤也纣以昏乱弃其王父母弟而不以道
遇之
 古注云王父祖之昆弟母弟同母弟愚按纣有同祖
 之弟又有同母亲弟故经言王父母弟同一弟字省
 文也蔡氏言先王之胤则包之矣疏引尔雅云父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6b 页 WYG0062-0297d.png
 考为王父则王父是祖也春秋之例母弟称弟母弟
 谓同母弟也
告之以坐作进退之法
 坐作进退大司马文也车徒皆坐车徒皆作作起也
 进车骤徒趋也退鸣铙且郤也
告之以攻杀击刺之法
 如车三发徒三刺之类
   武成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7a 页 WYG0062-0298a.png
死魄朔也
 汉律历志文也朔日日月相会二象合沓阳上阴下
 月体不明故谓之死魄然又谓之朔者朔之为言苏
 也有死而复苏之机也正义曰此月辛卯朔朔是死
 魄故二日近死魄旁近也朔后明生而魄死望后明
 死而魄生
翼明也
 辑纂引王氏云翼辅也以此日为主则明日为辅翼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7b 页 WYG0062-0298b.png
 此日者故以明日为翼日
周镐京也
 时武王已迁都于此
即今长安县昆明池北镐陂是也
 三辅黄图云镐池在昆明池之北即周之故都也周
 匝二十一里盖地三十三顷长安县今属奉元路即
 安西路古京兆也
丰文王旧都即今长安县西北灵台丰水之上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8a 页 WYG0062-0298c.png
 三辅黄图云周文王灵台在长安西北四十里高二
 丈周回百二十步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渭
桃林今华阴县潼关也
 华阴今属陜西华州寰宇记云潼关即左传晋侯使
 詹嘉守桃林之塞是也按潼关是自函谷至于潼关
 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
华山之阳
 太华山在华阴县南八里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8b 页 WYG0062-0298d.png

 许靳反与衅同
豆木豆笾竹豆
 笾豆形制一同名以竹木而分也
生魄望后也
 十六日为哉生魄此言既生魄未知的为何日故止
 以望后言之辑纂引陈氏曰诸家多谓生魄望后也
 而不察既字以望与既望例之则哉生魄十六日既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9a 页 WYG0062-0299a.png
 生魄十七日也其实十七日受命十九日丁未祀周
 庙简倒耳
先王后稷武王追尊之也
 追尊为一代之始祖郊祀则以配天故谓为先王无
 谥有谥者自文王起然亲庙追尊为王者止三世文
 王父也王季祖也太王曾祖也自组绀以上仍称公
 故中庸曰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父加谥因称文王
 祖无谥不容单称王故以字配之以取别然字不可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9b 页 WYG0062-0299b.png
 加于爵上故称王季曾祖亦无谥为愈尊加太字称
 太王也王业自太王起故追王始太王也
后稷始封于邰
 寰宇记云武功县古有邰国尧封后稷之地故𣀗(与/邰)
 (同/)城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前汉为𣀗县后汉省入武
 功武功县今属乾州乾州即唐奉天属陜西奉元路
太王古公亶父也避狄去邠居岐
 邠与豳同地志云扶风栒邑县有豳乡公刘所都今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0a 页 WYG0062-0299c.png
 有邠州属陜西道岐今凤翔府岐山县也
诗曰居岐之阳实始剪商
 诗鲁颂閟宫之辞朱子云剪断也太王自邠徙居岐
 阳四方之民咸归往之于是王迹始著盖有剪商之
 渐矣
至于文王克成厥功大受天命以抚安方夏自为西伯
专征而威德益著于天下凡九年崩
 朱子语录云问文王不称王之说曰此事更要考说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0b 页 WYG0062-0299d.png
 文王不称王固好但书中不合有惟九年大统未集
 一句不知所谓九年者自甚时数起若谓文王固守
 臣节不称王则三分天下有其二亦为不可又书言
 太王肇基王迹则到太王时周家已自强盛矣今史
 记于梁惠王三十七年书襄王元年而竹书纪年以
 为后元年想得当时文王之事亦类此故先儒皆以
 为自虞芮质厥成之后为受命之元年也又云周自
 积累以来其势日大又当商家无道之时天下趋周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1a 页 WYG0062-0300a.png
 其势自尔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孔
 子乃称其至德若非文王亦须取了孔子称至德只
 二人皆可为而不为者也又云文王之事惟孟子识
 之今按孟子集注云商纣之世文王三分天下有其
 二以服事殷至武王十三年乃伐纣而有天下张敬
 夫曰此事閒不容发一日之閒天命未绝则是君臣
 当日命绝则为独夫然命之绝否何以知之人情而
 已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武王安得而止之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1b 页 WYG0062-0300b.png
后土社也勾龙为后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蔡墨曰土正曰后土又曰共工
 氏有子曰勾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疏云即类于上帝
 宜于冢土故云后土社也
太祝云王过大山川则用事
 周礼注云用事亦用祭事告行也
自相屠戮遂至血流漂杵
 朱子书说云血流漂杵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2a 页 WYG0062-0300c.png
 者只缘当时恁地战斗残戮恐当时人以此为口实
 故说此然看上文自说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不是
 武王杀他乃纣之人自蹂践相杀荀子云所以杀之
 者非周人也商人也
封比干墓
 寰宇记在汲县北十里后魏孝文太和中亲幸其坟
 刊石曰殷大夫比干之墓薛尚功古文法帖云唐开
 元四年游子武于偃师耕耘获一铜盘上有文云左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2b 页 WYG0062-0300d.png
 林右泉后冈前道万世之宁兹焉是宝人以为武王
 时物也考之即比干之墓
商容商之贤人
 疏引帝王世纪云商容及殷民观周军之入见毕公
 至殷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见太公至民曰是
 吾新君也容曰非也见周公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
 曰非也见武王至民曰是吾新君也容曰然圣人为
 海内讨恶见恶不怒见善不喜颜色相副是以知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3a 页 WYG0062-0301a.png
式车前横木有所敬则俯而凭之
 疏云男子立乘有所敬则俯而凭式遂以式为敬名
赉予也武王赈穷赒乏
 疏云纣所积之府仓名曰鹿台钜桥其义未闻寰宇
 记云鹿台在卫州卫县西二十里帝王世纪云纣造
 饰以美玉七年而成大三里高千仞馀址宛然卫县
 今废
列爵惟五公侯伯子男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3b 页 WYG0062-0301b.png
 愚按此列于邦国之爵也若朝廷之爵则公孤卿大
 夫士亦五等也
分土惟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之三等也
 愚按此亦颁于邦国之地也孟子云天子之卿受地
 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亦三等也谓
 之内诸侯王制曰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又尝考
 之孟子论诸侯地方之制虽诸家之通论而周礼大
 司徒独异焉曰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4a 页 WYG0062-0301c.png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伯之地
 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
 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
 四之一郑司农云其食者半所食租税得其半耳其
 半皆附庸小国也属天子参之一亦然故鲁颂曰锡
 之山川土田附庸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论
 语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
 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此非百里之所能容然则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4b 页 WYG0062-0301d.png
 方五百里四百里合于鲁颂论语之言诸男食者四
 之一适方五十里独此与诸家说合耳愚按周礼成
 于武王崩后恐周公具此制度而未见之于施行也
 孟子又言周公之封于鲁也为方百里也伯禽既为
 侯爵合受百里费誓亦言鲁人三郊三遂计七万五
 千家合百里万井之数然以理推之方里而井井占
 八家百里万井占八万家岂鲁国百里之地皆为田
 井而略无山川城郭陂池园囿之所侵乎如以三分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5a 页 WYG0062-0302a.png
 去一除之则又不满万井之数而无以容三郊三遂
 之民而况可容泰山龟蒙之大乎其实田与地不同
 田则以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为限而地之封域则当
 如大司徒之制也王制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
 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是专以田为率夫田
 非有千百里之地如棋枰之可布也但以田井计之
 耳八家共一井而为方一里为田九百亩也八百家
 共百井而为方十里为田九万亩也八万家共万井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5b 页 WYG0062-0302b.png
 而为方百里为田九百万亩也十井八十家出车一
 乘百井出车十乘千井出车百乘万井出车千乘故
 公侯皆谓之千乘之国是盖百里之田提封万井也
 大国三军三乡三遂三乡为正军三遂为副军每乡
 万二千五百家家出一人故一军万二千五百人也
 其次国二军小国一军皆仿此愚故谓蔡氏所释分
 土惟三者以田论也论其疆域所包者不止此也
五教君臣父子夫妇兄弟长幼五典之教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6a 页 WYG0062-0302c.png
 愚按长幼即兄弟误重书而遗朋友当改正
丧以送死祭以追远
 中庸云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
 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
 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此武王周公
 之事而重民丧祭之验也
按刘氏王氏程子皆有改正次序
 刘氏原父贡父王氏介甫朱子语录云问先生近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6b 页 WYG0062-0302d.png
 武成新本先生曰前辈定本更差一节王若曰一段
 或接于征伐商之下以为誓师之辞或连受命于周
 之下以为命诸侯之辞以为誓师固是错以为命诸
 侯之辞者此去祭日只争一两日无缘有先诰命之
 理某看却诸侯来便教他助祭此是祭毕临遣之辞
 当在大告武成之下比前辈只差此一节辑纂云近
 岁括苍鲍氏复有定本谓古竹简一行十有三字偶
 当句断处差互四月至丰一节掇王若曰至万姓悦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7a 页 WYG0062-0303a.png
 服在厥四月哉生明之前或以为然愚按此说甚善
 惜先儒不及见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7b 页 WYG0062-0303b.png
 
 
 
 
 
 
 
 书蔡氏传旁通卷四上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8a 页 WYG0062-030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书蔡氏传旁通卷四中  元 陈师凯 撰
   洪范
商曰祀周曰年此曰祀者因箕子之辞也箕子尝言商
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史记亦载箕子陈洪范之后武王
封于朝鲜而不臣也盖箕子不可臣武王亦遂其志而
不臣之也
 唐孔氏曰此经文旨非直问荅而已不是史官叙述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8b 页 WYG0062-0303d.png
 必是箕子既对武王之问退而自撰其事故孔传特
 云箕子作之又云商曰祀周曰年此周书也泰誓称
 年此独称祀此篇盖箕子所作箕子商人故传记引
 此篇书皆云商书是箕子所作明矣愚按左传襄二
 年云商书曰无偏无党意夫子未定百篇之前此篇
 杂商书中自经夫子之手然后定为周书以继武成
 之后欤今观箕子有不可臣之实预言罔为臣仆一
 也纪周之年而称祀二也对武王不称王而曰而曰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9a 页 WYG0062-0304a.png
 汝三也特以斯道之在己舍武王无可传者不得已
 而授之此武王之问固难其辞而箕子之荅尤难其
 辞也武王之访即孟子所谓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
 就之者新安陈氏曰箕子不臣周所以正万世君臣
 之大法其陈洪范所以传万世天人之大法也欤
朝鲜
 汉乐浪郡故朝鲜国也周秦时与中国绝武帝元封
 三年始开寰宇记云平州卢龙县有朝鲜废城即殷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29b 页 WYG0062-0304b.png
 箕子受封之地今平滦路卢龙县也
彝常伦理也所谓秉彝人伦也
 朱子诗传云秉执也彝常也言天生众民有是物必
 有是则盖自百骸九窍五脏达之君臣父子夫妇长
 幼朋友无非物也而莫不有法焉如视之明听之聪
 貌之恭言之顺君臣有义父子有亲之类是也是乃
 民所执之常性也愚按武王所问箕子所对其指彝
 伦盖合一本万殊之理言之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0a 页 WYG0062-0304c.png
 义近而五常之性散而万事万物之所以然与其所
 当然者皆在其中矣盖五行五纪在天之彝伦也五
 事八政三德在人之彝伦也皇极在君在民之彝伦
 也稽疑在事在物之彝伦也庶徵福极天人感应之
 彝伦也推之而弥满六合卷之而退藏于密达之而
 亘古亘今一散为万万会于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体用兼该显微无间此其所以为常理此其所以为
 洪范欤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0b 页 WYG0062-0304d.png
盖曰洪范九畴原出于天鲧逆水性汨陈五行故帝震
怒不以与之此彝伦之所以败也
 鲧治水九载不能顺水之性而疏导之乃以土塞其
 下流夫水性润下不得其性则必横流逆决而为害
 甚矣夫五行之序水居其首而土居其终当鲧之施
 工而水土堙塞是汨陈其五行也盖水得其性地平
 天成然后木火相生金土呈露而稼穑以成焉今五
 行既乱则万物失宜民生不遂举凡彝伦之当然者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1a 页 WYG0062-0305a.png
 皆斁败而不叙矣夫以鲧之方命圯族斁败彝伦得
 罪于天宜上帝之震怒也羽山之殛舜固诛之然舜
 之诛之也可怒在彼己何与焉故鲧之殛理之所当
 怒也理之当怒即上帝之所怒也然观箕子之论谓
 之彝伦攸斁可言也谓之帝乃震怒亦可言也孰从
 而知九畴之将畀而不畀哉盖于禹而后知之也禹
 使水火金木土榖惟修而畀九畴则汨陈五行者之
 不得畀从可知矣虽然当陶唐之盛于变时雍之际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1b 页 WYG0062-0305b.png
 又何彝伦之斁哉此无他非言朝廷也盖言水患之
 甚为民害也五行既汨九功未叙兽蹄鸟迹之道交
 于中国尧甚忧之此彝伦之所以斁也岂必纲常绝
 灭而后谓之斁哉
禹顺水之性地平天成故天出书于洛禹别之以为洪
范九畴此彝伦之所以叙也彝伦之叙即九畴之所叙
者也
 孟子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2a 页 WYG0062-0305c.png
 无有不下故君子以人治人则治水者亦当顺水之
 性也先天之位山泽通气凡天下之水皆出于山而
 天下之山皆起于西北盖艮居西北而兑居东南则
 天下之水必源发于西北之山而委趋于东南之泽
 者是水之性也天地定位去古未远神圣继作财成
 未备是以水之在地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
 当唐尧之际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泛
 滥衍溢怀山襄陵四海一壑仁人之所恶而帝尧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2b 页 WYG0062-0305d.png
 所忧也舜使禹治之禹知水势所激在龙门吕梁之
 间乃先经始壶口等处以杀下流之势然后治梁及
 岐凿龙门疏底柱使大河西来盘束于山峡间千数
 百里不致横流逆决然后迤逦东行各循其道河水
 既定馀川尚多禹之施工皆自下流疏瀹其壅遏分
 别其枝𣲖故自冀而兖而青而徐此自北而之东也
 自徐而扬荆由东而南也自荆而豫由南而至于中
 土也自豫而梁雍又由中土而后至西北也盖天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3a 页 WYG0062-0306a.png
 地势西北至高东南至下芒芒禹迹必先经理其下
 流而后浚涤其泉源此所谓顺水之性也岂若鲧之
 堙塞汨乱之为哉禹也能行其所无事以盖前人之
 愆善莫大焉且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
 资生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惟能生覆而不能成
 载故盈天地之间者必丽乎土昔也洪水为患莫不
 昏垫今也水患既去地势已平而天之所生者可以
 成遂矣如六府孔修三事允治皆是也莫大于天地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3b 页 WYG0062-0306b.png
 使天不成而地不平天地亦无如之何也一禹之功
 上极乎天而天已成下蟠乎地而地已平穷高极远
 而深厚莫测推而放诸四海而四海准垂之万世而
 永有所赖是则功侔造化道通神明固能使天不爱
 道地不爱宝穹示效灵而川岳贡珍者也昔者伏羲
 在御龙马已尝负图出河矣伏羲因之而画八卦禹
 之功业充塞天地而垂诸无穷者如此宁不有感而
 致盛时之嘉瑞乎故洛水之涯天地之中也阴阳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4a 页 WYG0062-0306c.png
 交也风雨之会也有神龟焉乃能于此负书而出许
 氏说文云书者如也又云著也盖天地之理与数著
 见于此而又克如禹之志也伏羲仰观俯察不待河
 图而画八卦而龙马出河之数自合于先天之图故
 谓之河图大禹地平天成不待洛书而叙九畴而神
 龟出洛之数自合于洪范之书故谓之洛书箕子乃
 言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夫既非人力之可致也则不
 曰天锡而谓之何哉洪范之训是为大法彝伦之训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4b 页 WYG0062-0306d.png
 是曰常理禹之所以为大法者其存神过化亦已久
 矣于今而有睹于龟背之数自一至九是何神也天
 不言岂有世人之字以为书哉特所具者数而已数
 之所存理之所寓也圣人以常理寓诸法天以常理
 寓诸数理同则道无不合矣是故禹也别龟之数叙
 吾之范龟有九数范有九类九类既彰万理咸备故
 曰彝伦之叙即九畴之所叙者也九畴叙于圣人九
 数阐于洛龟伦既叙于畴而数壹寓于书故后世即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5a 页 WYG0062-0307a.png
 谓九畴六十五字为洛书本文也吁是岂可以易言
 哉
世传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即洛书
之数也
 此据龟体记之戴九九数近首也履尾也近尾有一
 数也左三右七三近左胁七近右胁也二四为肩二
 近前右足四近前左足也六八为足六近右后足八
 近左后足也又有五数居正背此当补五数居中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5b 页 WYG0062-0307b.png
 句始备本数尝详言之自一至九而五数居中五者
 数之宗也一者其始而九者其究也龟背之文分居
 九位而五为之宗则五九者龟书之大数也自一至
 九积而计之凡四十有五则为五者九为九者五也
 然则九者九畴之所以分而五者又九畴之所宗也
 五不著则九不叙故汨陈五行则彝伦攸斁也何以
 言之道之大原出于天彝伦者天命之所付也天道
 之运莫过于五行五行者造化功用之原也在洛书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6a 页 WYG0062-0307c.png
 具五行之全数在洪范贯五行之宗旨其一六者水
 也二七者火也三八木也四九金也五居中土也此
 具五行之全数也一五行五气运于天而五材生于
 地也二五事五行之发于人也五皇极五数之御于
 君也稽疑卜五事物吉凶之先见也八庶徵天人休
 咎之感应也此贯五行之宗旨也洪范九畴而贯五
 行者五位焉故初一曰五行而不言用无所往而不
 用也是孰有大于五行哉且九数之位崇阳抑阴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6b 页 WYG0062-0307d.png
 为阳之始故居下九为阳之极故居上五为阳之中
 故居中三在五前为阳中之阳故居左七在五后为
 阴中之阳故居右一三者水木之生数自北而东阳
 生于子诚之通也九七者金火之成数自南而西阴
 生于午诚之复也二四六八是为阴偶分居四隅不
 敢抗阳也六居一西八居三北四居九东二居七南
 阴随阳后各从其类也水一加火二为三三加木三
 为六六加金四为十十加土五为十五十五则无以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7a 页 WYG0062-0308a.png
 复加矣故洛书一二三四五之积为十五羲画以太
 极两仪四象八卦合之亦十五然洛书之十五阳之
 积也羲画之十五阴之积也阳则周流而无穷阴则
 一定而不易故洛书纵横错综皆十五而为十五者
 有九以横计之二九四四九二各为十五一也七五
 三三五七各为十五二也六一八八一六各为十五
 三也以纵计之二七六六七二各为十五四也九五
 一一五九各为十五五也四三八八三四各为十五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7b 页 WYG0062-0308b.png
 六也以斜计之二五八八五二各为十五七也四五
 六六五四各为十五八也以错计之正之一三隅之
 二四以及中五又虚中而七跨八九跨六各为十五
 九也愚故曰五九者龟书之大数也虽然十五之数
 虽有九而其参五数者止五位其二九四六一八二
 七六四三八则未尝有五岂土居于中而不及四围
 乎曰不然一与四自为五二与三亦为五土固无所
 不在也一六为水数六退五即生一加五即成矣是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8a 页 WYG0062-0308c.png
 水之生成不离乎土也二七为火数七退五即生二
 加五即成矣是火之生成不离乎土也三八为木数
 八退五即生三加五即成矣是木之生成不离乎土
 也四九为金数九退五即生四加五即成矣是金之
 生成不离乎土也土得一四亦生二三亦生合一二
 三四为十而后成也水火金木生于土之先成于土
 之后土生于四者之后成于四者之先所谓土得一
 四亦生二三亦生者一四合五金生水而金枯也二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8b 页 WYG0062-0308d.png
 三合五木生火而木烬也金枯木烬皆为土矣洛书
 无十数一二三四之积是为十不待更著十也此洛
 书所以具五行之全数而洪范所以贯五行之宗旨
 也朱子易学启蒙云河图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
 处其方盖揭其全以示人而道其常数之体也洛书
 以四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所盖主于阳以统阴
 而肇其变数之用也其皆以五居中者何也曰凡数
 之始一阴一阳而已矣阳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9a 页 WYG0062-0309a.png
 阴之象方方者径一而围四围三者以一为一故参
 其一阳而为三围四者以二为一故两其一阴而为
 二是所谓参天两地者也三二之合则为五矣此河
 图洛书之数所以皆以五居中也又云洛书以奇数
 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奇数之象焉其
 下一点天一之象也其左一点天三之象也其中一
 点天五之象也其右一点天七之象也其上一点天
 九之象也又云洛书之运行则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39b 页 WYG0062-0309b.png
 木木克土右旋一周而土复克水也又云洛书之纵
 横十五而七八九六迭为消长盈虚五分十而一含
 九二含八三含七四含六参伍错综无适而不遇其
 合焉此变化无穷之所以为妙也又云圣人则河图
 者虚其中则洛书者总其实洛书之实其一为五行
 其二为五事其三为八政其四为五纪其五为皇极
 其六为三德其七为稽疑其八为庶徵其九为福极
 其位与数尤晓然矣又云洛书而虚其中五则亦太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0a 页 WYG0062-0309c.png
 极也奇偶各居二十则亦两仪也一二三四含九八
 七六纵横十五而互为七八九六则亦四象也四方
 之正以为乾坤离坎四隅之偏以为兑震巽艮则亦
 八卦也河图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
 金五十为土则固洪范之五行而五十五者又九畴
 之子目也是则洛书固可以为易而河图亦可以为
 范矣又安知图之不为书书之不为图也是其时虽
 有先后数虽有多寡然其为理则一而已但易乃伏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0b 页 WYG0062-0309d.png
 羲之所先得乎图而初无待于书范则大禹之所独
 得乎书而未必追考于图尔且以河图而虚十则洛
 书四十五之数也虚五则大衍五十之数也积五与
 十则洛书纵横十五之数也以五乘十以十乘五则
 又皆大衍之数也洛书之五又自含五则得十而通
 为大衍之数也积五与十则得十五而通为河图之
 数矣苟明乎此则横斜曲直无所不通而河图洛书
 又岂有彼此先后之閒哉西山蔡氏云古今传记自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1a 页 WYG0062-0310a.png
 孔安国刘向父子班固皆以为河图授羲洛书锡禹
 关子明邵康节皆以十为河图九为洛书盖大传既
 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洪范又明言天乃锡禹洪范
 九畴而九宫之数戴九履一正龟背之象也惟刘牧
 意见以九为河图十为洛书托言出于希夷既与诸
 儒不合并无明验汉书刘歆云禹治洪水赐洛书法
 而陈之九畴是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
 为表里关子明云洛书之文九前一后三左七右四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1b 页 WYG0062-0310b.png
 前左二前右八后左六后右邵子曰方者土也画州
 井地之法其放于此乎方者洛书之文禹箕叙之而
 作范也愚又按蔡氏撰皇极内篇数为一书以为易
 更四圣而象已著范锡神禹而数不传于是有范数
 图八十一章章八十一变共六千五百六十一变曰
 洛书者数之原也余读洪范而有感焉上稽天文下
 察地理中参人物古今之变穷义理之精微究兴亡
 之徵兆微显阐幽彝伦所叙秩然有天地万物各得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2a 页 WYG0062-0310c.png
 其所之妙
此九畴之纲也
 朱子语录云此是个大纲目天下之事其大者大槩
 备于此矣又云此是人君为治之心法周礼一书只
 是个八政而已又云洛书本文只有四十五点班固
 云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古字画恐自有模样但今
 无所考汉儒说此未是恐只是以义起之不是数如
 此盖皆以天道人事参互言之五行最急故第一五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2b 页 WYG0062-0310d.png
 事又参之于身故第二一身既修可推之于政故八
 政次之政既成又验之于天道故五纪次之又继之
 以皇极居五盖能推五行敬五事厚八政修五纪乃
 所以建极也六三德乃是权衡此皇极者也德既修
 矣稽疑庶徵继之者著其验也又继之以福极其善
 恶之效至是不可加矣又云初一次二此读(豆/)也全
 读是以一二为次第不见洛书本文又不见圣人法
 象之义故后人至以此章总为洛书本文皆为句读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3a 页 WYG0062-0311a.png
 不明也王太古见易云范畴有九合乎河图之纲数
 (王氏以九/数为河图)范之子目五十五合乎洛书之目数(王氏/以十)
 (数为/洛书)五行有五事有五政有八纪有五皇极居一德
 有三卜五占二休徵五咎徵五福极共十一总五十
 有五畴有九而五行不言用虚一者体犹太极也目
 五十五而皇极不言数虚一者理犹太极也昔禹之
 谟九功其六府以水火金木土榖为序自上克下河
 图九宫之文也及叙九畴其五行以水火木金土为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3b 页 WYG0062-0311b.png
 序依天一地二之次洛书五位之文也其序禹贡又
 准洛书以北东南中西相生为序先冀州于北次兖
 青徐于东水生木也又次扬荆于南木生火也又次
 豫于中火生土也又次梁雍于西土生金也若此者
 非规规求以合之也合乎理故合乎图合乎书无往
 而不合也
在天惟五行在人惟五事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
 辑纂引真氏曰五行者天之所生以善乎人者也其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4a 页 WYG0062-0311c.png
 气运于天而不息其材用于世而不匮其理则赋于
 人而为五常以天道言莫大于此故居九畴之首五
 事天之所赋而具于人者貌之恭言之从视之明听
 之聪思之睿皆形色中天性之本然也必以敬用之
 则能保其本然之性不以敬用之则貌必慢言必悖
 视听则昏且塞思虑则粗且浅而本然之性丧矣五
 者治心治身之要以人事言莫切于此故居五行之
 次愚按以五事参五行者言人之貌言视听思正与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4b 页 WYG0062-0311d.png
 天之水火木金土相配合也详见本畴
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天
 一曰食主于稼穑必因春之发生夏之长茂秋之成
 遂顺天时而施人力然后稼穑可成焉二曰货以五
 金为富必因天地之所产而人取以为货焉三曰祀
 必因天地鬼神为物之体而不可违故祭祀以报其
 本焉四曰司空主平水土必因天时地利而使四民
 各得其所焉五曰司徒教以人伦必因天叙天秩而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5a 页 WYG0062-0312a.png
 教民明善以复其初焉六曰司寇掌邦禁必因天讨
 有罪而施刑焉七曰宾必因天地之蕃毓而后嘉会
 以合礼焉八曰师必恭行天罚以诛锄暴乱焉此所
 谓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天也民以食为天故以食
 为首而又曰农用焉
五纪者天之所以示乎人
 天之为象以日司昼以月司夜以星辰司位次南北
 二极示人以枢机东西升没示人以运动日月之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5b 页 WYG0062-0312b.png
 示人以晦朔昼夜长短示人以寒暑周匝示人以期
 岁中星之移示人以躔度斗杓之指示人以月建天
 之所以示人者可谓至矣在乎人之所以推测而合
 之耳故圣人制为历数之书详步占之法以求其所
 以合乎天者焉故曰五纪曰恊所以合天也
皇极者君之所以建极也
 皇者君也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也人君中天下
 而立定四海之民则当以一身为四海之标准无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6a 页 WYG0062-0312c.png
 不用其极使民皆仰望而取则焉故皇极曰建所以
 立极也
三德者治之所以应变也
 圣人之德有常凡民之德则无常也无常则为变惟
 圣人为能随其变而应之必至于治而后止故曰三
 德曰乂所以治民也
稽疑者以人而听于天也
 人心不能无惑惟天可以为人心之准天者理之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6b 页 WYG0062-0312d.png
 由出也理明则惑祛矣然天不言理无迹圣人必假
 蓍龟以前民用而使民听命焉以为之准故曰稽疑
 曰明所以辨惑也
庶徵者推天而徵之人也
 雨旸燠寒风五者皆天之所为也人君必因而反之
 于己以省吾所以感召之者如何盖圣人无一时而
 不戒无一事而不戒天人感应之机必有攸在也故
 曰庶徵曰念所以省验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7a 页 WYG0062-0313a.png
福极者人感而天应也
 五福者人之所向也故因以为劝六极者人之所畏
 也故因以为惩人君而能建其有极则保佑命之自
 天申之凡民而能锡汝保极则惟天惠民惟辟奉天
 天人之閒有感必有应者如此夫
本之以五行敬之以五事厚之以八政恊之以五纪皇
极之所以建也乂之以三德明之以稽疑验之以庶徵
劝惩之以福极皇极之所以行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7b 页 WYG0062-0313b.png
 本之以五行则承天意以从事敬之以五事则身修
 而道立厚之以八政则万事得其宜恊之以五纪则
 四时得其序此皇极以之而立也乂之以三德则俗
 化日以厚明之以稽疑则事理日以著验之以庶徵
 则戒惧日以谨劝惩之以福极则善恶之效不可诬
 矣皇极之行其备于此矣
水火木金土者五行之生序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
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8a 页 WYG0062-0313c.png
 太古王氏曰五行之生成以奇偶为天地也以先后
 为一二也太极浑然初无象数因气成质先后可纪
 生之类水最先故曰一数奇而阳故曰天火之生次
 水故曰二数偶而阴故曰地木金土又次之故曰天
 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语其生则土最后盖有
 水火木金而后土有以为质语其成则土才具而四
 者皆因以成土又因四者之生以为成本无六七八
 九十之序也原其生则有是先后之序耳生之者奇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8b 页 WYG0062-0313d.png
 则成之者偶生之者偶则成之者奇盖独阳独阴不
 能以生成也夫所谓水最先者物静而动气以潜润
 呵而雨啖而涎悲而泣愧而汗牝牡之交感果实之
 包含其初皆水也湿之气郁于阴则热故火次之热
 与湿相搏持则凝故木次之俄而坚强不挠故金又
 次之四者俱备相与冲和故土居其中故曰一水二
 火三木四金五土也水火木金非土不能以有成故
 生成之数水之一加于土五则为六火之二加于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9a 页 WYG0062-0314a.png
 五则为七木之三加于土五则为八金之四加于土
 五则为九土之五不待加五也以土加土如涂附涂
 吾知其必不然矣然则土之成数曷为而成十哉全
 水火木金之生即土之成数盖一二三四之积即十
 数也愚按此论甚精可以发明九宫无十数也又蔡
 传引疏文微著为次之说亦可与此互相发也
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
 东斋集传云润下润湿而下流炎上炎热而上升曲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49b 页 WYG0062-0314b.png
 直谓生而曲与直从革谓可因可革种曰稼敛曰穑
作为也咸苦酸辛甘者五行之味也
 辑纂引夏氏云五味必言作者水之发源未尝咸也
 流而至海凝结既久而咸之味成则咸者润下之所
 作火之始然未尝苦也炎炎不已焦灼既久而苦之
 味成则苦者炎上之所作木之初生金之初矿土之
 始稼穑亦然
五行有声色气味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0a 页 WYG0062-0314c.png
 五行之声水羽火徵木角金商土宫也五行之色水
 黑火赤木青金白土黄也五行之气水朽火焦木膻
 金腥土香也
以性言也以德言也
 润下炎上曲直从革而谓之性者是就水火木金之
 体而言盖四者形而后有此气质之性也稼穑而谓
 之德者稼穑本言五榖五榖乃养人之具非言土之
 为体于土而有五榖之可稼可穑焉是土有此养人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0b 页 WYG0062-0314d.png
 之德也故不可以为性也
貌言视听思者五事之叙也
 其次叙与五行同动容貌发言语视色听声思其所
 思皆人事也故谓之五事
貌泽水也言扬火也
 精之润泽者为貌如水之浸润故属水气之发扬者
 为言如火之炎上故属火又貌者精之荣也故为水
 言者心之声也故为火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1a 页 WYG0062-0315a.png
视散木也听收金也
 目内实而精散于色故属木色之华彩者莫如木也
 耳内虚而气接于声故属金声之远闻者莫如金也
 故木实则色茂眼实则视广金虚则声扬耳虚则听
 收
思通土也
 心者一身之主宰万事之本根也心者思之体思者
 心之用五事之有思犹五行之有土也水火木金皆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1b 页 WYG0062-0315b.png
 不可无土貌言视听皆不可无思故论语云貌思恭
 言思忠视思明听思聪思于貌言视听无所不在故
 土于水火木金亦无所不有故以思属土也勉斋黄
 氏云水貌雨太阴火言旸太阳木视燠少阳金听寒
 少阴土思风也通乎四者而不同焉
恭从明聪睿者五事之德也
 德者所得之理所谓有物必有则也貌自得恭之理
 言自得从之理目自得明之理耳自得聪之理思自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2a 页 WYG0062-0315c.png
 得睿之理皆天性之本然人事之当然也
肃乂哲谋圣五德之用也
 恭从明聪睿本得于天故为德之体由是作肃作乂
 作哲作谋作圣则德之用也盖貌本具恭之德而乃
 不能作肃是有体而无用也用不行则体亦无自而
 立苟貌而作肃言而作乂视而作哲听而作谋思而
 作圣则恭从明聪睿五者之德无不备于我而为有
 德之人矣顾在所以作之如何耳作字是用之行处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2b 页 WYG0062-0315d.png
 又按五事貌居其首盖貌总一身其德主敬是敬又
 为五德之原也故曰敬用五事如下文农用八政以
 食为首故曰农用
食者民之所急货者民之所资故食为首而货次之
 愚按八政皆为民而设故五事指名三事指官而不
 及冢宰宗伯司马民莫急于食货故首列之在周礼
 则食货掌于天官祀掌于宗伯此分言食货则不及
 统率百官之事独言祀则不及朝廷礼乐之事司空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3a 页 WYG0062-0316a.png
 安居四民司徒教民五典司寇禁民奸慝皆切近民
 事者宾如乡饮乡射之类周礼大行人掌大宾之礼
 本属司寇今析言之则不及朝觐会同之事师如五
 人为伍守望相助之类不言司马则不及陈师鞠旅
 之事盖民生日用食货既足然后修祀事定居室教
 以孝悌禁其奸慝会宾友尚往来然后能亲其上死
 其长也治民之序固如是若主朝廷布政之职则有
 不尽于此者礼乐大事而不举焉愚固以八政皆为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3b 页 WYG0062-0316b.png
 民而设也注疏亦云如郑王之说自可皆举官名何
 独三事举官也盖八政主农而言非谓公家之事耳
岁者序四时也
 岁者天时之一周故正其岁在于序四时四时得其
 序而后岁功可成也
月者定晦朔也
 岁统时时统月时有三月故三月为天道小变之莭
 不可差也在于定晦朔而已晦为前月之终朔为后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4a 页 WYG0062-0316c.png
 月之始每于日月所会之辰定之则十有二月不差
 矣
日者正躔度也
 在天为度在岁为日躔者日行于度也天有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
 一日行每与月会则为一月一会之期二十九日四
 百九十九分十二会而成一岁则日行之度尚馀十
 日八百二十七分谓之闰馀积之三岁则置闰月以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4b 页 WYG0062-0316d.png
 贮之故日行惟在于正躔度躔度既正则日月之会
 无先后之差而馀分之积免失闰之谬由是曰月曰
 岁皆可协矣
星经星纬星
 经星贴天不动凡内官外官二十八舍皆是也纬星
 丽天而行如杼之纬帛水火木金土五星是也夜则
 仰观而识之后倚北极前定昏旦二中伺察五纬晨
 夕迟疾顺逆伏见彗孛流陨皆谨视之以奉天戒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5a 页 WYG0062-0317a.png
辰日月所会十二次也
 自玄枵至娵訾各有界限夜考中星知日月之行度
 以追计其所会而定晦朔弦望必于辰推之则岁月
 日皆可定矣详见尧典
历数者占步之法所以纪岁月日星辰也
 史记太史公曰神农以前尚矣盖黄帝考定星历建
 立五行起消息正闰馀是谓五官各司其序颛顼受
 之乃命南正重司天北正黎司地尧立羲和之官明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5b 页 WYG0062-0317b.png
 时正度年耆禅舜申戒文祖云天之历数在尔躬舜
 亦以命禹由是观之王者所重也夏正以正月殷正
 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
 返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
 侯愚按占步之法历代不同三代不可考矣后世作
 者莫善于唐一行大衍历法其详具载唐史今之授
 时尤精焉
皇君建立也极犹北极之极至极之义标准之名中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6a 页 WYG0062-0317c.png
而四方之所取正焉者也
 朱子皇极辨曰洛书九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
 极居五故自孔氏传训皇极为大中而诸儒皆祖其
 说余独以经之文义语脉求之而有以知其不然也
 盖皇者君之称也极者至极之义标准之名常在物
 之中央而四外望之以取正焉者也故以极为在中
 之准的则可而便训极为中则不可若北辰之为天
 极脊栋之为屋极皆然而礼所谓民极诗所谓四方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6b 页 WYG0062-0317d.png
 之极者于皇极之义为尤近顾今之说者既误于此
 而并失于彼是以其说展转迷谬而终不能以自明
 也即如旧说姑亦无问其他即经文而但读皇为大
 读极为中则夫所谓惟大作中大则受之为何等语
 乎今以余说推之则人君以眇然之身履至尊之位
 四方辐辏面内而环观之自东而望者不过此而西
 也自南而望者不过此而北也此天下之至中者也
 既居天下之至中则必有天下之绝德而后可以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7a 页 WYG0062-0318a.png
 至极之标准故必顺五行敬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
 恊五纪以齐其政然后至极之标准卓然有以立乎
 天下之至中使夫面内而环观者莫不于是而取则
 焉语其仁则极天下之仁而天下之为仁者莫能加
 也语其孝则极天下之孝而天下之为孝者莫能尚
 也是则所谓皇极者也由是而权之以三德审之以
 卜筮验其休咎于天考其祸福于人如挈裘领岂有
 一毛之不顺哉此洛书之数所以虽始于一终于九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7b 页 WYG0062-0318b.png
 而必以五居其中洪范之畴所以虽本于五行究于
 福极而必以皇极为之主也
极者福之本福者极之效极之所建福之所集也人君
集福于上非厚其身而已用敷其福以与庶民使人人
观感而化所谓敷锡也
 朱子又云人君能建其极则为五福之所聚而又有
 以使民观感而化焉则是又能布此福以与其民也
 愚按极本于理福原于气极建则福集者盖理顺而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8a 页 WYG0062-0318c.png
 气亦顺耳记曰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人君以
 皇极为训而庶民行之则庶民亦受其福矣君人者
 岂他有所谓福以付畀之哉
庶民与有位之人而无淫朋比德者惟人君为之极而
使之有所取正耳
 下文言有猷有为有守此庶民之无淫朋者有能有
 为此正人之无比德者人民二字分言甚明诸说要
 以蔡传为正新安陈氏曰作有扶植振起之意建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8b 页 WYG0062-0318d.png
 作兴大略相似不建不作则斯道废坠矣
帝念哉之念
 言人君于有猷有为有守之人念之而不忘当如帝
 舜之念皋陶也
归斯受之之受
 言民有未合于善不陷于恶人君所当受之盖如孟
 子所谓逃杨墨而归儒者有可与为善之机也故归
 斯受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9a 页 WYG0062-0319a.png
见于外而有安和之色发于中而有好德之言汝于是
则锡之以福而是人斯其惟皇之极矣
 朱子又云夫人之有能革面从君而以好德自名则
 虽未必出于中心之实人君亦当因其自名而与之
 以善则是人者亦得以君为极而勉其实也新安陈
 氏曰而康而色传辨皆作民言孔氏谓汝当安汝颜
 色以谦下人两而字皆指武王言假容色以俯就诱
 掖人则人心感发无隐于君曰我所好在德君则尤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59b 页 WYG0062-0319b.png
 当迎其善意而锡之福也盖攸好德为五福之一实
 福之本也愚按此说尽善而朱蔡并不从孔者盖经
 文此一节本说庶民有此三等所当念之者是中人
 以上有可见之德者也所当受之者中人之资可与
 进德者也彼安和其色自谓好德者中人以下者也
 朱子所谓革面从君者谓如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
 庄者乎汝则锡之福者与其过而弃之宁若过而与
 之人君于此三等或念之而不忘或受之而不拒或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0a 页 WYG0062-0319c.png
 锡之而不吝则时人斯其惟皇之极而无不勉为善
 矣如孔氏之意止言念之受之两等总以谦下之而
 锡之福也如此则中人以下之资皆弃于圣人陶冶
 之外矣下文尚言无虐茕独况于革面而知以好德
 自名者乎此朱蔡不从孔氏之旨也
茕独庶民之至微者也高明有位之尊显者也各指其
甚者而言
 茕独微贱无善可录又出于上文三等之下人之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0b 页 WYG0062-0319d.png
 易忽者也高明尊显闻望久著又出于有能有为之
 上人之所易畏者也于此无虐而无畏焉则抑扬予
 夺之閒其必有道矣在三德之畴惟辟作福惟辟作
 威是也此一节兼言民人又以茕独为庶民之微者
 故以结上章之末高明为有位之尊者故以冠下章
 之首也朱子辨中并下文至而邦其昌解之谓君之
 与民一视同仁凡有才能使皆进善则人才众多而
 国赖以兴也与蔡传不同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1a 页 WYG0062-0320a.png
此言有位者也
 此亦分三段者第一段言在位而又有才智施设使
 羞其行则是嘉其已善而益进其后效也第二段言
 富则方榖贫则陷罪是中人而在位者必养其恒心
 而后责其善行也第三段言无德而锡福者是谓用
 咎盖爵罔及恶德之义也诚以列于庶位之人善恶
 有未易先知者必考其实而黜陟之也详此民人两
 章各分三节其论人君升降予夺之权既明且严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1b 页 WYG0062-0320b.png
 以居上御下威福在己一失其道则下不得所其将
 何以建其有极而使民人皆锡汝保极哉又按其作
 汝用咎朱子谓至于无好德之心而后始欲教之以
 脩身劝之以求福则已无及于事而其起以报汝惟
 有恶而无善矣蔡氏谓则为汝用咎恶之人愚谓作
 起也咎归怨也如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之意谓于
 无德之人若锡之福禄则人皆起而归怨于汝矣
此章盖诗之体所以使人吟咏而得其情性者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2a 页 WYG0062-0321a.png
 性字下当补之正二字性与气杂情与欲流未必皆
 正故皇极之君以彝理为训惟欲使人得其情性之
 正耳愚又按此章有戒辞有劝辞上六句用无字者
 所谓戒之以私而惩创其邪思也下六句用王字者
 所谓训之以极而感发其善性也前言无偏陂好恶
 禁止之意重后言无偏党反侧禁止之意轻盖人欲
 之萌能遏之于心则及其既发自然中节而无事禁
 止之严矣方会其有极也必指其所当行者故曰遵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2b 页 WYG0062-0321b.png
 义遵道遵路遵而不失则自忘其倾邪狭小之念矣
 及归其有极也莫不识其正大之体故曰荡荡平平
 正直如行者之赴家而自达于公平广大之域矣始
 而行道终而造道皆以人君为标准而自求至极之
 理于吾心也故在君曰建其有极在民曰会其有极
 归其有极所有者各有其有耳非人有之而己独无
 也又非得他人之所有以为己有也合而来也各有
 其有来而至也同有其有此皇极君民所以相与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3a 页 WYG0062-0321c.png
 盛欤
与周礼太师教以六诗者同一机而尤要者也
 春官太师云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愚按太师教诗而本
 之以六德是固可以融会性情而兴起志意然三百
 篇之多一言之要在思无邪而已曷若皇极之敷言
 是彝是训使人讽诵之閒恍然而悟油然而得者故
 比之六诗虽同一机括而尤为切要者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3b 页 WYG0062-0321d.png
曰者民之辞也谓之父母者指其恩育而言亲之之意
谓之王者指其君长而言尊之之意
 凡民之所以有生者父母也父母有我合天地之气
 以成形具天地之理以成性然父母之所以恩育我
 者其初惟能保此天地之气而使形体之长茂尔其
 贤不肖固未可必之于后日也有圣人焉继天立极
 是彝是训能使天下之民皆有以明天地之理以全
 其固有之性则其教诲式榖有父母之所不能备者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4a 页 WYG0062-0322a.png
 于是时也服膺皇极之训亲近天子之光皆曰生我
 者父母也而能备教育之恩者吾君又为一父母也
 则其欢欣爱戴之私不极其归往之辞不止也故曰
 以为天下王夫自古未尝一日无王也而得民之尊
 己者为难惟以德行仁者而后天下以为王也盖生
 我者一家之父母也而建其有极者天下之父母也
 为天下之父母则天下之赤子皆往归之不谓之王
 而谓之何哉箕子之为是言以天下之公义而推望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4b 页 WYG0062-0322b.png
 于武王者深矣
正直刚柔三德也
 三德一畴须分君民之别然后义明
正者无邪直者无曲刚克柔克者威福予夺抑扬进退
之用也
 此三德之在君者所谓为政以德德者出治之本也
 人君道全德备刚柔正直各臻其极随所遇而应之
 尔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5a 页 WYG0062-0322c.png
彊弗友者彊梗弗顺者也燮友者和柔委顺者也沉潜
者沉深潜退不及中者也高明者高亢明爽过乎中者
也盖习俗之偏气禀之过者也
 此三德之在民者并正直为三德人君能建其有极
 故三德皆吉凡民有气禀之殊习俗之异故正直之
 德甚少而刚柔过不及之德甚多皇极之化所以抑
 扬进退者皆欲过不及者之归于正直也
故平康正直无所事乎矫拂无为而治是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5b 页 WYG0062-0322d.png
 正直即前所谓王道正直是也平康即前所谓无反
 无侧后所谓家用平康是也在下者无反侧在上者
 惟正直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
正直之用一刚柔之用四也
 正直用之于平康刚柔用之于习俗之偏气禀之过
 者也习俗之偏言习于彊而偏于刚习于燮而偏于
 柔气禀之过谓所禀沉潜而过于柔所禀高明而过
 于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6a 页 WYG0062-0323a.png
圣人抚世酬物因时制宜
 平康强梗委弱有举世而然有一家一国而然有一
 身一时而然圣人抑扬进退威福予夺所谓酬物制
 宜者也
三德乂用阳以舒之阴以敛之
 三德在君皆主于治民在民各从君所治民所习者
 刚或所禀者柔则君皆以刚克之民所习者柔或所
 禀者刚则君皆以柔克之阳以舒之者言燮友柔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6b 页 WYG0062-0323b.png
 沉潜刚克皆人君之所予也阴以敛之者言彊弗友
 刚克高明柔克者皆人君之所抑也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所以纳天下民俗于皇极者盖
如此
 两端用中皆借说圣人禀中和之气三德备具其为
 治也全体立于此而大用行于彼如鉴之照物妍媸
 在彼随物应之而已或以刚克或以柔克抑其过而
 引其不及而卒化天下于平康所谓用其中于民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7a 页 WYG0062-0323c.png
 两端言刚柔也中言正直也圣人岂不欲天下之人
 皆正直而无所事乎矫拂哉不可必得故尽其抚世
 酬物因时制宜之妙会极归极而终得以归于圣人
 之天也故曰三德者治之所以应变也
福威者上之所以御下玉食者下之所以奉上
 前皇极传云作好作恶好恶加人之意也此云作福
 作威亦以威福加人之意如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
 生可杀之类孔传云玉食美食也释文云珍食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7b 页 WYG0062-0323d.png
臣无有者戒其臣不可上僭也
 礼始诸饮食盖饮食乃日用之切身者凡臣下僭上
 威福之外未有不玉食者故以切近者为戒
颇不平也
 颇普多反与无偏无陂同训不平旧本作无偏无颇
 唐玄宗以颇不恊义字韵诏改为陂事见郭忠恕佩
 觿
大夫必害于而家诸侯必凶于而国有位者固侧颇僻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8a 页 WYG0062-0324a.png
而不安其分小民亦僭忒而踰越其常
 而家而国与皇极畴而邦其昌好于而家同而字皆
 训汝彼而邦指周言此国字指侯国言大夫之家诸
 侯之国而谓之而家而国者盖王者一统天下诸侯
 大夫不敢有其室虽寄治于诸侯大夫其实无非天
 子之家国也天子不能作福作威而使权移于下是
 自害汝家自凶汝国耳鲁用天子之礼乐其流之弊
 遂使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彻陪臣执国命是其验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8b 页 WYG0062-0324b.png
 也
龟曰卜蓍曰筮
 辑纂引东斋集传云龟岁久则灵蓍生百年一本百
 茎亦物之神灵者卜筮实问鬼神以蓍龟神灵之物
 故假之以验其卦兆卜法以明火爇柴灼龟为兆筮
 法以四十九蓍分挂揲扐凡十有八变而成卦又西
 山蔡氏云皇极之君以人谋未免乎有心有心未免
 乎有私此所以洗心斋戒以听天命而无所容其心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9a 页 WYG0062-0324c.png
 也择建立卜筮人者非其人则不可非其职则不专
 必得其人而立之然后乃可命之卜筮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非细事也
两者如雨其兆为水霁者开霁其兆为火蒙者蒙昧其
兆为木驿者络绎不属其兆为金克者交错有相胜之
意其兆为土
 此五者虽无一二之次然立言自合五行之生序盖
 龟兆随时而见不如五事有先后之伦也络绎孔氏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69b 页 WYG0062-0324d.png
 作落驿疏云希疏之意愚按五兆蔡氏与孔氏所释
 大同但孔氏不知为五行之兆耳又疏云今之用龟
 其兆横者为土立者为木斜向径者为金背径者为
 火因兆而细曲者为水不知与此五者同异如何又
 史记龟策传其兆有首仰首俛足开足肣(音琴/敛也)横吉
 之类是汉太卜法其文虽存而今之学者亦罕通之
 又周礼太卜掌三兆之法其经兆之体皆百有二十
 其颂皆千有二百疏云体者谓龟之金木水火土五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0a 页 WYG0062-0325a.png
 兆之体经兆之体者名体为经也占人云凡卜筮君
 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注云体兆象也色
 兆气也墨兆广也坼兆亹也体有吉凶色有善恶墨
 有大小坼有微明尊者视兆象卑者以次详其馀也
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朱子语录云贞训正事方正如此悔吝皆是事过后
 方有内卦之占是事正如此外卦之占是已如此二
 字有终始之意一贞八悔如重乾泽天夬火天大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0b 页 WYG0062-0325b.png
 雷天大壮风天小畜水天需山天大畜地天泰内体
 是乾是一贞外体八卦是八悔馀仿此
左传蛊之贞风其悔山是也
 疏云僖十五年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蛊
 卦巽下艮上说卦云巽为风艮为山其占蛊之贞风
 也其悔山也是内卦为贞外卦为悔也筮法爻从下
 起故以下体为内上体为外下体为本因而重之故
 以下卦为贞贞正也言下体是其正郑元云悔之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1a 页 WYG0062-0325c.png
 晦晦犹终也晦是月之终故以为终言上体是其终
 也下体言正以见上体不正上体言终以见下体为
 始二名互相明也
又有以遇卦为贞之卦为悔国语贞屯悔豫皆八是也
 晋语云公子亲筮之曰尚有晋国(韦昭云命/筮之辞也)得贞屯
 悔豫皆八也(韦昭云内曰贞外日悔震在屯为贞在/豫为悔八为震两阴爻在贞在悔皆不)
 (利/)朱子启蒙云三爻变则占本卦之彖辞而以本卦
 为贞之卦为悔沙随程氏曰晋公子重耳筮得国遇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1b 页 WYG0062-0325d.png
 贞屯悔豫皆八盖初与四五凡三爻变也初与五用
 九变四用六变其不变者二三上在两卦皆为八故
 云皆八而司空季子曰皆利建侯
旧说卜有玉兆瓦兆原兆筮有连山归藏周易者非是
 疏云言三人占是占此卜筮法当有三人周礼太卜
 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掌三易
 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三法并卜法有
 一人故三人也又周礼疏云其形可占者其象似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2a 页 WYG0062-0326a.png
 瓦田之璺罅谓破而不相离也原原田也杜子春云
 玉兆帝颛顼之兆瓦兆帝尧之兆原兆有周之兆又
 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元云夏曰连山殷曰归藏
 皇甫谧云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归藏
 西山蔡氏曰恐非是禹叙洛书之时未有原兆与周
 易也
人一从而龟筮不违者亦吉
 卜筮有六条第一是大同最吉第二是君从第三卿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2b 页 WYG0062-0326b.png
 士从第四庶民从此皆人一从而龟筮不违者为次
 吉
龟从筮逆则可作内不可作外
 是第五条为次凶
龟筮共违则可静不可作
 是第六条最凶
然有龟从筮逆而无筮从龟逆者龟尤圣人所重也故
礼记大事卜小事筮传谓筮短龟长是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3a 页 WYG0062-0326c.png
 僖公四年左传云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
 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杜
 预注云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龟
 象筮数故象长数短又朱子语录云易占不用龟而
 每言蓍龟皆具此理也筮短龟长者谓龟惟钻灼之
 易而筮有扐揲之烦龟之兆一灼便成亦有自然之
 易
雨属水旸属火燠属木寒属金风属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3b 页 WYG0062-0326d.png
 按朱子太极图解水阴盛故为雨火阳盛故为旸木
 阳稚故为燠金阴稚故为寒土冲气故为风此序亦
 与五行生序同
汉志引狐突金寒之言
 五行志貌之不恭时则有服妖引左传闵公二年晋
 献公使太子申生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
 叹曰尨凉冬杀金寒玦离胡可恃也师古曰金行在
 西是谓之寒辑纂引新安陈氏曰雨旸燠寒吴氏引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4a 页 WYG0062-0327a.png
 證其属水火木金甚当风之属土独缺其證当如庄
 子风生于土囊之口及大块噫气其名为风證之风
 为土气岂不章章明矣乎又孔氏疏云风土气也凡
 气非风不行犹金木水火非土不处故土气为风葵
 初王氏曰吴斗南以雨旸燠寒风属水火木金土引
 證甚明但风土无所證今以孔氏陈氏之说补之极
 合造化愚按五事思曰睿睿作圣休徵曰圣时风若
 盖思无不通曰睿有八风宣畅之象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4b 页 WYG0062-0327b.png
五行乃生数自然之序五事则本于五行庶徵则本于
五事其条理次第相为贯通
 一曰水在事为貌在徵为雨二曰火在事为言在徵
 为旸三曰木在事为视在徵为燠四曰金在事为听
 在徵为寒五曰土在事为思在徵为风皆自然之合
 也
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五事修则休徵各以类应之
五事失则咎徵各以类应之自然之应也然必曰某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5a 页 WYG0062-0327c.png
得则某休徵应某事失则某咎徵应则亦胶固不通而
不足与语造化之妙矣
 愚按蔡氏既曰五事修则休徵各以类应五事失则
 咎徵各以类应是其失得感应之条绪有不可紊者
 矣然又以胶固不通而不足与语造化之妙者是何
 言之相反也此无他盖言理不可爽事不可泥以深
 惩汉儒穿凿之弊以解后世之惑耳前言自然之应
 者以其理有不可爽故也后言胶固不通者以其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5b 页 WYG0062-0327d.png
 有不可泥故也且经文明言念用庶徵又曰王省惟
 岁且以五事之得失详著其效验如此是固人君之
 所必当省念而克谨天戒者岂妄为虚文以厚诬天
 人哉朱子语录云今人读书粗心大胆如何看得古
 人意思如说八庶徵这若不细心体识如何会见得
 肃时雨若肃是恭肃便自有滋润底意思所以便说
 时两顺应之乂时旸若乂是整治便自有开明底意
 思所以便说时旸顺应之哲时燠若哲是昭融便自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6a 页 WYG0062-0328a.png
 有和暖底意思所以便说时燠顺应之谋时寒若谋
 是藏密便自有寒结底意思所以便说时寒顺应之
 圣时风若圣是通明便自有爽快底意思所以便说
 时风顺应之愚按汉儒以五行论灾异正为不知五
 行五事皆有自然之序而恣为穿凿之说其言曰田
 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
 木不曲直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
 炎上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6b 页 WYG0062-0328b.png
 不成好攻战轻百姓饰城郭侵边境则金不从革简
 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貌之不恭
 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时
 则有龟孽时则有鸡祸时则有下体生上之疴时则
 有青眚青祥唯金沴木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僭
 厥罚恒旸厥极忧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
 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疴时则有白眚白祥惟木
 沴金视之不明是谓不哲厥咎舒厥罚恒燠厥极疾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7a 页 WYG0062-0328c.png
 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
 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听之不聪是谓不
 谋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鱼孽时则
 有豕祸时则有耳疴时则有黑眚黑祥惟火沴水思
 心之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雾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
 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
 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
 皇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7b 页 WYG0062-0328d.png
 有射妖时则有龙蛇之孽时则有马祸时则有下人
 伐上之疴时则有日月乱行星辰逆行唐孔氏曰洪
 范本体与人主作法皆据人主为说五行传曰貌属
 木言属金视属火听属水思属土五行传伏生之书
 也汉书五行志云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章相
 为表里昔殷道弛文王演周易周道敝孔子述春秋
 则乾坤之阴阳效洪范之咎徵天人之道粲然著矣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景武之世董仲舒治公羊春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8a 页 WYG0062-0329a.png
 始推阴阳为儒者宗宣元之后刘向治谷梁春秋数
 其祸福传以洪范与仲舒错至向子歆治左氏传其
 于春秋意亦已乖矣言五行传又颇不同是以与仲
 舒别向歆传载眭孟夏侯胜京房谷永李寻之徒所
 陈行事迄于王莽举十二世以传春秋著于篇朱子
 语录云伯谟云老苏著洪范论不取五行传而东坡
 以为汉儒五行传不可废此亦自是既废则后世有
 忽天之心先生曰汉儒也穿凿如五事一事错则皆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8b 页 WYG0062-0329b.png
 错如何却云听之不聪则某事应貌之不恭则某事
 应西山蔡氏云君即五者之应以察吾五事之得失
 一事得则五事从休徵无不应矣一事失则五事违
 咎徵无不应矣鲧堙洪水水失其性尔而五行为之
 汨陈以是理也汉儒不得其意而事为之说验之于
 古则凿而不经推之将来则胶而不应又以福极强
 配五行而以弱配皇之不极非凿欤复斋董氏曰仲
 舒刘向五行传以五行五事皇极庶徵福极五者牵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9a 页 WYG0062-0329c.png
 合相从至于庶徵分配五福而六极衍其一则于咎
 徵各增其一曰皇之不极厥咎眊厥罚常阴厥极弱
 此则于箕文之外别立此以迁就其说其失箕子之
 意远矣愚谓洪范九章五行居首而其相贯者五事
 庶徵而已汉儒分析六极甚无谓也蔡氏知其牵合
 穿凿泥于灾异将以防人君之失而适以启世主之
 惑故深辟之而又以其理有不可爽者故以自然之
 应论之可谓深切著明者矣今以经之成文事之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79b 页 WYG0062-0329d.png
 理系其感应约为条绪遵蔡氏之旨正汉儒之谬曰
 天有五行散为五气顺则时若逆则恒若人有五事
 具为五德修则徵休过则徵咎天人相应理气存焉
 大君受命钦若昊天建其有极惟谨厥德反躬克念
 休咎靡忒天一生水水性润下在事为貌在气为雨
 貌德为恭貌泽为水恭而作肃时雨顺之弗念而狂
 恒雨顺之地二生火火性炎上在事为言在气为旸
 言德惟从言扬为火从而作乂时旸顺之弗念而僭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0a 页 WYG0062-0330a.png
 恒旸顺之天三生木木性曲直在事为视在气为燠
 视德惟明视散为木明而作哲时燠顺之弗念而豫
 恒燠顺之地四生金金性从革在事为听在气为寒
 听德惟聪听收为金聪而作谋时寒顺之弗念而急
 恒寒顺之天五生土土德稼穑在事为思在气为风
 思德惟睿思通为土睿而作圣时风顺之弗念而蒙
 恒风顺之人主一身示天下准财成辅相惟明克允
 匪曰一动厥咎易彰匪曰一言厥休永臧诚之于思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0b 页 WYG0062-0330b.png
 视听无违念兹庶徵内外两持惟德惟至惟义惟极
 居中御外孰曰罔克敛兹五福以锡万邦永孚于休
 外顺内昌上帝降监保兹皇极于万斯年为民之式
王者之失得其徵以岁卿士之失得其徵以月师尹之
失得其徵以日
 王者统卿士卿士统师尹如岁统月月统日故王者
 之省念以岁计之卿士以月计之师尹以日计之职
 任愈卑则省念愈详师尹上之于卿士卿士上之于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1a 页 WYG0062-0330c.png
 天子天子反躬自省视吾之五事失得如何或有大
 旱淫雨愆阳伏阴之灾关一岁之利害者王曰是吾
 之咎也一月之閒阴阳不和卿士则曰是吾之咎也
 未及一月以日计之而亦为灾害者师尹则曰是吾
 之咎也盖灾害之大者则上属于君其次则系于大
 臣其次则系于群臣上下之间交相儆戒不敢有一
 豪忽天之心则必和气致祥休庆軿集岁月日时无
 所变易而稼穑治功人才家国无不各顺其宜矣其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1b 页 WYG0062-0330d.png
 或玩月愒日昏迷天象灾眚荐至若罔闻知自下至
 上互为欺蔽积日至月积月成岁师尹不致其忧卿
 士不疚其心天子不能反躬修德遂使日月至岁变
 其时若百度皆废休咎所致有如此者可不谨哉
好风者箕星好雨者毕星汉志言轸星亦好雨(此雨字/误汉志)
(作/风)
 汉天文志云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及巽在东南为
 风风阳中之阴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2a 页 WYG0062-0331a.png
 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
 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
 矣言多雨也晋志亦言轸主风
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也北至东井去极近南至牵牛
去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日极南至于牵牛则为
冬至极北至于东井则为夏至南北中东至角西至娄
则为春秋分
 此皆据汉志文愚谓天体至圆非有界限为日月五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2b 页 WYG0062-0331b.png
 星之道路也惟有经星缀天不动可借之以志界限
 于是记取日所经历之处周围有二十八星名曰二
 十八舍又记取日行之路名曰黄道黄道贯穿二十
 八舍之閒斜绕天腹一日行一周而不及天少许盖
 天亦动日亦动皆自东而西天至健一昼夜一周而
 过一度初不知其为一度也则见日行于内一昼夜
 恰一周而不及天所搀过者积三百六十五日四分
 日之一而日行恰退过一周遂即其所志二十八舍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3a 页 WYG0062-0331c.png
 分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盖以日一日不及
 天少许之处为一度地位也其黄道既斜绕天腹则
 去北极自有远近所谓北至东井去极近南至牵牛
 去极远者北至者夏至之时也南至者冬至之时也
 东井本在南方朱鸟七宿中牵牛本在北方玄武七
 宿中今以夏至日行在人间天北井度近于北极冬
 至日行在人间天南牛度远于北极故曰北至东井
 去极近南至牵牛去极远也东至角为秋分日行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3b 页 WYG0062-0331d.png
 退之处西至娄为春分日行所退之处此云东西者
 则按天图言之角在东方七宿娄在西方七宿也又
 非人间之东西也日至牵牛而为冬至在东井而为
 夏至在娄为春分在角为秋分此皆汉历然也天运
 于外日行于内每岁有差至八十馀年则差一度唐
 一行谓尧时冬至日在虚一度及开元甲子却差三
 十六度自开元至于今又不同矣今则北至井四南
 至斗初东至轸二西至壁九与汉不同汉历亦与周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4a 页 WYG0062-0332a.png
 初不同也而蔡氏引之者亦示人以历法大槩使学
 者知日月之行所以有冬有夏者如此耳
月有九行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
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并黄道为九行也
立春春分从青道立秋秋分从白道立冬冬至从黑道
立夏夏至从赤道
 此亦据汉志文又按大衍历云凡合朔所交冬在阴
 历夏在阳历月行青道(冬至夏至后青道半交在春/分之宿当黄道东立冬立夏)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4b 页 WYG0062-0332b.png
 (后青道半交在立春之宿当黄/道东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冬在阳历夏在阴历
 月行白道(冬至夏至后白道半交在秋分之宿当黄/道西立冬立夏后白道半交在立秋之宿)
 (当黄道西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春在阳历秋在阴历月行朱道(春/分)
 (秋分后朱道半交在夏至之宿当黄道南立春立秋/后朱道半交在立夏之宿当黄道西南至所冲之宿)
 (亦如/之)春在阴历秋在阳历月行黑道(春分秋分后黑/道半交在冬至)
 (之宿当黄道北立春立秋后黑道半交在立/冬之宿当黄道东北至所冲之宿亦如之)四序离
 为八节至阴阳之所交皆与黄道相会故月有九行
 其去黄道六度凡日以赤道内为阴外为阳月以黄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5a 页 WYG0062-0332c.png
 道内为阴外为阳愚尝思之月有九行合洛书九宫
 之数分为八节合洛书八方之数每一节四十五日
 合洛书之目数五日为一候九候为一节合洛书九
 数皆以五为宗也故五九四十五日也一节四十五
 日八节各三百六十日为一期之数也洛书纵横十
 五故月十五日而望也一六配黑道三八配青道四
 九配朱道二七配白道五配黄道六为老阴一合五
 亦为六在北为立冬冬至八为少阴三合五亦为八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5b 页 WYG0062-0332d.png
 在东为立春春分九为老阳四合五亦为九在南为
 立夏夏至七为少阳二合五亦为七在西为立秋秋
 分
月行东北入于箕则多风月行西南入于毕则多雨(南/字)
(衍丈汉志/无南字)
 朱子语录云问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曰箕是簸箕以
 其簸扬而鼓风故月宿之则风古语云月宿箕风扬
 沙毕是叉网漉鱼底叉子亦谓之毕漉鱼则其汁水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6a 页 WYG0062-0333a.png
 淋漓而下若雨然毕星名义盖取此今毕星上有一
 柄下开两叉形象亦类毕故月宿之则雨汉书谓月
 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风者轸是东南方属巽
 为风所以好风恐未必然
五福六极在君则系于极之建不建在民则由于训之
行不行感应之理微矣
 人君建其有极而民人会极归极者所谓理一也福
 有五而极有六者所谓分殊也夫死生祸福贫富寿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6b 页 WYG0062-0333b.png
 夭得于有生之初各有一定之分而不可移者今而
 向用五福所以劝善威用六极所以惩恶然则福极
 果出于人力而不谓命哉曰不然皇极之理与天为
 一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天之道也天者理之所自
 出也皇极既建是训是行此天之所培也向用五福
 固有可致之理也背道灭德自暴自弃此天之所覆
 也威用六极固有可召之机其福极之本皆原于气
 寿得气之长富得气之厚康宁得气之安攸好德得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7a 页 WYG0062-0333c.png
 气之纯考终命得气之正凶得气之暴短折得气之
 促疾得气之疵忧得气之郁贫得气之薄恶得气之
 沴弱得气之衰无非气禀之所为者然气非理无所
 主理无不善有生之后气拘物蔽在乎善返其初与
 否耳理顺则气顺顺则为福盖理之所至气亦随之
 而化故曰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皇极之君德盛仁
 熟敛福于身推以为训而与民由之所谓锡福也其
 或自外于圣人之天而无攸好德之实则鲜不陷于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7b 页 WYG0062-0333d.png
 六极矣虽然有常有变为善致福为恶致祸此常也
 盗蹠之寿颜渊之夭此变也君子语常而不语变盍
 惟于吾心之天求之辑纂董氏曰自初一曰五行至
 威用六极禹之本文九畴之经也自一五行至篇终
 箕子之叙论九畴之传也先经以明其纲后传以详
 其目洪范可得而读矣盖天地之所以为造化者阴
 阳五行而已圣人不能违也天地以其气生育民物
 而理行乎其中圣人以其理修己治人而气参乎上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8a 页 WYG0062-0334a.png
 大抵一二三四皆经常之畴法天以治乎人者也六
 七八九皆权变之畴即人以验诸天者也而五皇极
 一畴则守常制变之主与天为徒为民之则者也洪
 范法之大不出九畴外则彝伦道之常即在九畴中
 矣舍是何以叙彝伦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8b 页 WYG0062-0334b.png
 
 
 
 
 
 
 
 书蔡氏传旁通卷四中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9a 页 WYG0062-033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书蔡氏传旁通卷四下  元 陈师凯 撰
   旅獒
九夷八蛮多之称也职方言四夷八蛮尔雅言九夷八
蛮但言其非一而已
 周礼注云东方曰夷南方曰蛮四八周之所服国数
 也尔雅注疏云东夷有九种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
 曰高骊四曰蒲饰五曰凫臾六曰索豕七曰东屠八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89b 页 WYG0062-0334d.png
 曰倭人九曰天鄙八蛮者李巡云一曰天竺二曰咳
 首三曰僬侥四曰跛踵五曰穿胸六曰儋耳七曰狗
 轵八曰旁舂
武王克商之后威德广被九州之外蛮夷戎狄莫不梯
山航海而至
 按汲冢周书王会篇所载蛮夷戎狄所献有曰稷慎
 文璧曰秽人前儿曰良夷在子曰扬州禺鱼曰𤼵人
 鹿人曰俞人虽马曰青丘狐九尾曰周头抵辉曰黑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0a 页 WYG0062-0335a.png
 齿白鹿白马曰白民黄乘曰东越海曰瓯人蝉蛇
 曰于越纳曰姑妹珍曰且瓯文蜃曰共人元贝曰海
 阳大蟹曰自深桂曰会稽𪓽曰义渠兹白曰央林尊
 耳曰唐戎闾曰渠叟䶂犬曰楼烦星施曰卜卢以牛
 曰区阳鳖封曰规矩麟曰西申凤鸟曰氐羌鸾鸟曰
 巴人比翼鸟曰方炀皇鸟曰蜀人文翰曰方人孔鸟
 曰卜人丹砂曰夷閵木曰康民桴苡曰州靡费费曰
 都郭生生欺羽曰奇干善芳曰高夷嗛羊曰独鹿邛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0b 页 WYG0062-0335b.png
 邛距虚曰孤竹距虚曰不令支元貘曰不屠何青熊
 曰东胡黄罴曰山戎戎菽曰般吾白虎曰屠州黑豹
 曰禺氏騊駼曰大夏兹白牛曰犬戎古皇之乘曰楚
 数每牛曰丐奴狡曰权扶玉自曰白州比闾曰禽人
 管曰路人大竹曰长沙鳖曰鱼复鼓钟钟牛曰蛮杨
 之翟曰仓吾翡翠正义所谓王会备焉者此也
犬高四尺曰獒
 据尔雅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1a 页 WYG0062-0335c.png
公羊传曰晋灵公欲杀赵盾盾躇阶而走
 见宣公六年躇丑略反何休注云躇犹超遽不暇以
 次
太保召公奭也史记云与周同姓姬氏
 史记注谯周云周之支族食邑于召索隐云召者畿
 内采地或者谓文王取岐周故墟召地分爵二公故
 诗有周召二南言皆在岐山之阳故言南也后武王
 封之北燕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至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1b 页 WYG0062-0335d.png
 宣王时邵康公虎其后也
谨德盖一篇之纲领
 新安陈氏云一篇皆自明王慎德一句推广之曰昭
 德之致曰惟德其物曰德盛不狎悔曰玩人丧德曰
 终累大德德之一辞谆谆焉惟慎德所以自能致贡
 物惟所贡无异物所以见其慎德若奇玩之物非所
 当献亦非所当受一受之则荒怠之心生而慎德之
 意失矣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2a 页 WYG0062-0336a.png
其所贡献惟服食器用而已无异物也
 正义云玄纁絺纻供服也橘柚菁茅供食也羽毛齿
 革瑶琨筱簜供器用也
如分陈以肃慎氏之矢
 鲁语云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
 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
 问之仲尼曰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氏之矢也昔武
 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物来贡使无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2b 页 WYG0062-0336b.png
 忘职业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先王
 欲昭其令德之致远也以示后人使永监焉故铭其
 楛曰肃慎氏之贡矢以分太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
 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
 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氏之贡君若使有司求
 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之得之金椟如之
分鲁以夏后氏之璜之类
 左定四年卫子鱼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3a 页 WYG0062-0336c.png
 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
 鲁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
 分康叔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分唐
 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甲名/也)沽洗怀姓九宗职官
 五正
不役于耳目之所好
 不为声色所役也心箴云心为形役乃兽乃禽
周穆王得白狐白鹿而荒服因以不至(狐当/作狼)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3b 页 WYG0062-0336d.png
 史记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王遂征之得四白
 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以武王之圣召公所以警戒之者如此
 董氏曰圣人不以细行而不谨大臣不以细过而不
 谏此古之所以君明臣良而后世鲜俪也汉文帝无
 太保之训而却千里马其贤矣哉
   金縢
藏于金縢之匮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4a 页 WYG0062-0337a.png
 王日休曰縢缄也以金缄封若金锁然郑氏曰凡藏
 秘书皆然非始周公
筑土曰坛除地曰墠
 筑土封土也除地平地也郑元云时为坛墠于丰坛
 墠之处犹存焉
诗言圭璧既卒
 云汉之辞既卒既尽用也
周礼祼圭以祀先王先公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4b 页 WYG0062-0337b.png
 冬官玉人云祼圭尺有二寸有瓒以祀庙瓒如盘其
 柄为圭也林氏云植璧于坛秉圭于手愚案祼圭有
 瓒非所秉者所秉于手者乃桓圭信圭躬圭耳当如
 云汉总为礼神之玉若为所秉于手者则非祼圭也
 故孔注以为周公秉桓圭以为贽蔡氏虽以为祼圭
 而遂不容解秉字要之周公当时亦无酌酒降神之
 事当依古注为是
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责于天盖武王为天元子三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5a 页 WYG0062-0337c.png
当任其保护之责于天不可令其死也于天之下疑有
阙文旧说谓天责取武王者非是
 新安陈氏曰蔡氏谓任保护之责于天未然惟不用
 师说所以疑于天之下有缺文朱子语录云此一段
 先儒都解错了只有晁以道说得好他解丕子之责
 如史传中责其侍子之责盖云上帝责三王之侍子
 侍子指武王也上帝责其来服事左右故周公乞代
 其死言三王若有侍子之责于天则不如以我代之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5b 页 WYG0062-0337d.png
 我多材多艺能事上帝武王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
 事鬼神不如且留他在世上定你之子孙与四方之
 民文意如此
周公忠诚切至欲代其死以输危急
 林氏曰旦多材艺元孙之死不若旦之死元孙能畏
 服四方则旦之生不若元孙之生
习重也谓三龟之兆一同开籥见卜兆之书乃并是吉
 蔡氏及古注皆不明指是字为何物所并者何兆愚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6a 页 WYG0062-0338a.png
 窃谓以三龟卜之见两兆皆吉故云一习吉及启籥
 见书乃云并此兆亦吉也
体兆之体也
 薛氏曰体与诗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之体同周礼占
 人云凡卜君占体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拆然證
 以诗之语则卜看兆体亦可通上下言之
翼日公归之明日也瘳愈也
 林氏曰请代武王之死者周公之本心也王瘳而公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6b 页 WYG0062-0338b.png
 不死者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孺子成王也
 按稽古录武王克商七年而崩子成王诵立成王年
 十三周公为冢宰摄行天子事据此则武王克商二
 年病时成王仅八岁故不知卜事至此十三岁而即
 位闻流言周公居东二年则成王已十五岁所谓五
 尺童子也故称孺子冲子自成王即位至周公复辟
 时凡七年而成王二十岁所谓六尺之孤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7a 页 WYG0062-0338c.png
流言无根之言如水之流自彼而至此也
 诗疏云流谓水流造作虚言使人传之如水之流然
辟读为避郑氏诗传言周公以管蔡流言辟居东都是

 见七月诗序下诗疏云居东者出处东国待罪以需
 王之察已是说避居之意也周公避居东都史传更
 无其事古者避辟(扶亦/反)譬僻皆作辟字而借声为义
 郑读辟为避故为此说○朱子与蔡仲默书云弗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7b 页 WYG0062-0338d.png
 之说只从郑氏为是向董叔重得书亦辨此一条一
 时信笔答之谓当从古注说后来思之不然是时三
 叔方流言于国周公处兄弟骨肉之间岂应以片言
 半语便遽然兴师以诛之圣人气象大不如此又成
 王方疑周公周公固不应不请而自诛之若请于王
 王亦未必见从则当时事势亦未必然虽曰圣人之
 心公平正大区区嫌疑似不必避但舜避尧之子于
 南河之南禹避舜之子于阳城自是合如此若居尧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8a 页 WYG0062-0339a.png
 之宫逼尧之子即为篡矣又谓成王疑周公故周公
 居东不幸成王终不悟不知周公如何处愚谓周公
 亦惟尽其忠诚而已
鸱鸮恶鸟也以其破巢取卵比武庚之败管蔡及王室

 严氏诗缉云鸱鸮恶声之鸷鸟喜破鸟巢而食其子
 托为鸟之爱其巢者呼鸱鸮而告之曰汝先已取我
 子食之矣无更毁我巢也喻为恶者既陷管蔡于罪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8b 页 WYG0062-0339b.png
 矣无更谋危王室也恩爱勤劳鬻养此子诚可伤悯
 今既取之其毒甚矣况又毁我巢乎程子曰鸱鸮谓
 为恶者子喻管蔡室喻王室吕氏曰殷民流言中伤
 周公谋危王室故周公白管蔡亲也尔既以恶污染
 使陷于罪是害我兄弟矣又欲谋危王室则不可也
诮让也
 让责也吕氏曰王欲诮公而未敢所谓未敢则悔过
 之根本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9a 页 WYG0062-0339c.png
新当作亲
 案陆氏释文云新逆马本作亲逆
   大诰
三叔惧遂与武庚叛
 东斋陈氏曰武王以公义封武庚而不虞其怨以亲
 爱用三叔而不料其反仁人之过也使舍武庚而立
 微子三监虽欲叛而不从舍三叔而任他人武庚虽
 欲反而不敢朱子语录云当初纣之暴虐天下之人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99b 页 WYG0062-0339d.png
 胥怨无不欲诛之及武王既奉天下之心以诛纣于
 是天下之怨皆解而归德于周矣然商之遗民及与
 纣同事之臣一旦见故主遭人戮宗社为墟宁不动
 心兹固叛心之所由生也盖始于苦纣之暴而欲其
 亡固人之心及纣既死则怨已解而人心复有所不
 忍亦事势人情之必然者又况商之流风善政毕竟
 尚有在人心者及其顽民感商恩意之深此其所以
 叛也后来乐毅伐齐亦如此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0a 页 WYG0062-0340a.png
绍介天明以定吉凶
 韵会云绍介行也谓行人之副也书疏云天道玄远
 龟是神灵能传天意以示吉凶故疑则卜之以继天
 明道林氏曰天之吉凶示人甚明然其道幽冥无介
 绍以传其意惟卜之以龟则天之明晓可见
反鄙邑我周邦
 左传宣十四年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
 我亡也杜预云以我比其边鄙是与亡国同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0b 页 WYG0062-0340b.png
   微子之命
成王既杀武庚封微子于宋以奉汤祀
 林氏曰不曰宋公之命而曰微子之命盖周以宾待
 之非欲臣之也吴氏曰武王克殷封武庚于殷墟封
 微子于宋乐记曰武王下车投殷后于宋是也及武
 庚叛成王杀之始即微子已封之宋国建之为上公
 以奉汤祀盖申命之书非先未封至此始封也史记
 世家言周公既承王命诛武庚乃命微子代殷后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1a 页 WYG0062-0340c.png
 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其说为是且武王犹封箕
 子于朝鲜岂有舍微子不封待成王而后封乎新安
 陈氏曰杀武庚始命微子奉汤祀者盖纣以嫡子立
 为天子武庚纣子实为大宗子微子不过支子耳武
 庚在为殷后奉汤祀者武庚也微子不得与也武庚
 死殷命黜微子始得代之为殷后欤
微子帝乙之长子纣之庶兄也
 正义曰吕氏春秋仲冬纪云纣之母生微子启与仲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1b 页 WYG0062-0340d.png
 衍尚为妾已而为妻后生纣纣父欲立启为太子太
 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故纣为
 后郑云微子启纣同母庶兄也
宋亳在东故曰东夏
 自丰镐言之则宋在东宋国即隋之宋州唐之睢阳
 郡宋升应天府今为归德府属河南即高辛氏阏伯
 所居商丘也有微子墓
服命上公服命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2a 页 WYG0062-0341a.png
 周礼典命云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
 礼仪皆以九为节司服云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
 之服
   康诰
武王诰命为卫侯
 朱子语录云五峰胡氏于皇王大纪考究得康诰非
 周公成王时乃武王时盖有朕其弟之语若成王则
 康叔为叔父矣又首尾只称文考成王周公必不只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2b 页 WYG0062-0341b.png
 称文考又有寡兄之语亦是武王自称无疑如今人
 称劣兄之类又唐叔得禾传记所载成王先封唐叔
 后封康叔无侄先叔之理
武王分封之时年已九十
 武王年九十三而终克商后七年而崩则克商时已
 八十六岁及至分封则近九十矣
卫康叔封布兹
 徐广曰兹者籍席之名诸侯病曰负兹索隐曰兹一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3a 页 WYG0062-0341c.png
 作苙公明草也言兹举成器言苙见洁草也
三月周公摄政七年之三月也始生魄十六日也苏氏
曰此洛诰之文当在周公拜手稽首之上
 新安陈氏曰初基定基址也镐在西洛在东故曰东
 国洛见士朝见而趋事也民大和会人心本自和也
 播民和因人心之和而播敷宣畅其和也悦以使民
 民忘其劳公不忘民之劳而勤劳之所以得民心也
 以召诰考之周公以三月十二日乙卯至洛先观召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3b 页 WYG0062-0341d.png
 公营洛规模十四日丁巳行郊礼十五日戊午行社
 礼十六日己未初基作洛继此五日内号召齐集计
 度区画分配科𣲖至二十一日甲子朝乃用书命庶
 殷诸侯丕作召诰所谓用书命丕作即此所谓洪大
 诰治也如召诰传中引春秋传云云之类参以召诰
 日月吻合洛诰冠以此九句方有头绪强附之此全
 不相应其为洛诰脱简何可疑者诸家阿附牵强解
 之非矣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4a 页 WYG0062-0342a.png
孟长也言为诸侯之长
 吴氏曰诗序言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康叔之为
 方伯无疑
明德慎罚一篇之纲领
 林氏曰案苏忿生以温为司寇立政司寇苏公是也
 又定四年云武王之母弟八人康叔为司寇则康叔
 以卫侯入继苏公为之故并以诘奸刑暴之事告之
臬法也为准限之义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4b 页 WYG0062-0342b.png
 东斋陈氏曰臬门梱也有限准之义故以训法犹谓
 法为律也愚案律即黄钟十二律也毫釐不可差刑
 法亦然故称法为律
吕氏曰外事卫国事也史记言康叔为周司寇职任内
事故以卫国对言为外事云云异时成王或举以任司
寇之职而此未必然也
 新安陈氏曰左传定公四年有曰武王之母弟八人
 周公为大宰康叔为司寇则康叔以诸侯入为王朝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5a 页 WYG0062-0342c.png
 之卿明矣为司寇与即卫封两不相妨往来乎朝廷
 邦国之閒何往不可吕氏内事外事之说极当蔡氏
 何必疑之而乃添出异时成王或举以任司寇之职
 一句适以助后世成王封康叔之说何也权用殷罚
 有伦者正是初得天下初分封时事若是后来何必
 师用殷罚为哉味此语愈见得此为武王之书也
要囚狱辞之要者也
 东斋陈氏曰要者结罪之辞要囚谓结定其囚之罪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5b 页 WYG0062-0342d.png
 也蔽要囚谓断其所结定之囚犹今世引断也今世
 大辟囚已结罪后犹有审覆经年者
颠越人
 疏云谓不死而伤
戛法也
 新安陈氏曰蔡训戛为法未见所本愚案释诘以典
 彝法则律戛皆训常郭注云皆谓常法耳疏引不率
 大戛蔡氏盖据此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6a 页 WYG0062-0343a.png
   酒诰
妹邦即诗所谓沬乡
 孔氏曰妹地纣所都朝歌以北是薛氏曰妹古沬字
 水名因水名地愚案古文水名多从女如妫水姜水
 是也毛诗传云沬卫邑也
穆敬也诗曰穆穆文王是也或曰文王世次为穆亦通
 新安陈氏曰案昭穆之穆与左传合不易之论以穆
 考为穆穆之穆则诗称武王曰率见昭考此昭字又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6b 页 WYG0062-0343b.png
 如何训耶穆穆之證非也
天始令民作酒
 疏云世本云仪狄造酒又云杜康造酒本人以意为
 之今言天降命盖人为亦天之所使也
酒之祸人也而以为天降威者祸乱之成是亦天耳
 新安陈氏曰天降命与天降威当对观设酒之初意
 本为祭祀乃天之降命也酒之流生祸亦天之降威
 也酒一而已用以祀者此酒也丧德丧邦者亦此酒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7a 页 WYG0062-0343c.png
 也天理人欲同行异情人之于酒知其祭祀而本于
 降命之天又能于燕饮而凛然知有降威之天则天
 理行而人欲窒方无酒祸矣史氏渐曰吾切喜卫人
 何其服酒诰之训世守于无穷也始也商俗淫湎武
 王以酒诰戒之逮幽王之世上下沈湎卫武公作宾
 之初筵以见卫人非特一时闻训不敢自越于禁防
 又能以其所以为禁防者傅为子孙法焉
肇敏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7b 页 WYG0062-0343d.png
 葵初王氏曰肇训敏未可晓愚案释言云肇敏也郭
 云肇牵车牛蔡氏正据此而葵初妄讥甚矣学不可
 不博
汝当用力戒谨殷之贤臣与邻国之侯甸男卫使之不
湎于酒
 林氏曰康叔为诸侯长故劼毖及侯甸男卫
太史掌六典八法八则内史掌八柄之法
 太史内史在周官为宗伯属而六典八法八则则冢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8a 页 WYG0062-0344a.png
 宰所建以治百官而太史又建六典以为王逆邦国
 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太宰
 既以八柄诏王内史又居中贰之以诏王治六典治
 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也八法官属官职官联
 官常官成官法官刑官计也八则祭祀法则废置禄
 位赋贡礼俗刑赏田役也八柄曰爵曰禄曰予曰置
 曰生曰夺曰废曰诛也薛氏曰二史掌邦法在王朝
 则贰冢宰在侯国则居宾友之地陈氏傅良曰诸侯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8b 页 WYG0062-0344b.png
 有太史无内史内史惟天子有之内史是商之故臣
 康叔所当亲之为友者也愚案此章冠之以汝劼毖
 殷献臣当如陈氏说
位三卿者
 大国三卿也
圻父政官司马也主封圻
 圻诗作祈毛云祈父司马也职掌封圻之兵甲释文
 云封圻当作畿古作祈圻畿同大司马云制畿封国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9a 页 WYG0062-0344c.png
 以正邦国
农父教官司徒也主农
 大司徒云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以土宜之法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
 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制
 天下之地征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凡此皆农事
 既富而后教先王之政也
宏父事官司空也主廓地居民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09b 页 WYG0062-0344d.png
 周官云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正义云诸侯三
 卿以上有司马司徒故知宏父是司空宏大也言大
 父者以营造为广大国家之父
群饮盖亦当时之法其详不可得而闻矣
 史记注云汉律三人已上无故群饮罚金故赐酺得
 会聚饮食酒诰群饮之执其类此欤
   梓材
大家孔氏曰卿大夫及都家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0a 页 WYG0062-0345a.png
 正义云卿大夫在朝者都家亦卿大夫所得邑也又
 公邑而大夫所治亦是也愚案定四年云分康叔殷
 民七族陶氏施氏繁(音/婆)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即
 卫之大家也
律所谓知情藏匿赀给
 三者皆因罪人所历过或知情或藏匿或赀给之赀
 当作资以赀资之也
汉律所谓疻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0b 页 WYG0062-0345b.png
 疻说文云殴伤也诸氏切
此章文多未详
 新安胡氏曰蔡传仅训字而云多未详信当缺之愚
 以意解之云汝若常言及曰我固有官师为师三卿
 及正官之长及众大夫然必自曰我不可厉虐杀人
 亦以为人上者当率先恭敬劳来故在下者无往而
 不恭敬劳来矣惟其有钦恤之心劳来之意其用刑
 也故于往日为奸为宄或杀人或历人皆宥之故亦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1a 页 WYG0062-0345c.png
 于见其君事而有毁伤人者亦宥之往日纣在时也
 见厥君事亦纣事也盖商纣之时其民多有为恶者
 康叔于此不当追咎于既往而与之更新可也
康叔所封亦受畿内之民当时亦谓之监
 受纣也非授受之受东斋陈氏曰康叔孟侯故称之
 为监
敷菑广去草棘也
 敷广也尔雅云田一岁曰菑郭璞云江东呼初耕地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1b 页 WYG0062-0345d.png
 反草为菑
畎通水渠也
 周礼匠人为沟洫广尺深尺曰畎
涂塈泥饰也
 说文云塈仰涂也
茨盖也
 谷梁传注云茨谓茅盖屋也
梓良材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2a 页 WYG0062-0346a.png
 梓木名
雘采色之名
 正义云雘是采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郑玄引
 山海经云青丘之山多有青雘此经知是朱者与丹
 连文故也
朴斲以喻制度
 陈东斋云具粗曰朴致巧曰斲
肆今也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2b 页 WYG0062-0346b.png
 新安陈氏曰蔡氏训肆为今未安愚案释诂云肆故
 今也郭云肆既为故又为今今亦为故故亦为今蔡
 氏正据此陈氏未考耳
监视也此人臣祈君永命之辞也案梓材有自古王若
兹监罔攸辟之语而编书误以监为句读而烂简适有
已若兹监之语以为意类合为一篇而不知其句读之
本不同文义之本不类也
 新安陈氏曰已若兹监与自古王若兹监相似而实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3a 页
 不同上文之监平声三监之监此之监去声监观之
 监已乎君其监观于兹臣所祈于君惟曰欲自今至
 于万年当为天下王王之子子孙孙永保民而已其
 人臣祈君永命忠爱无穷之心欤
 
 
 
 
书蔡氏传旁通 卷四上 第 113b 页
 
 
 
 
 
 
 
 书蔡氏传旁通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