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66-005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稗疏卷三
             岳州王夫之撰
  商书汤诰
商 亳 自契至汤号商而八迁都亳其名实淆乱傅
注不能有画一之说乃所谓商者有二一曰商今陜西
之商州舜封契之地也故诗曰帝立子生商而郑康成
云商在太华之阳是已一曰商邱则今为县𨽻归德府
卷三 第 1b 页 WYG0066-0052b.png
尧迁阏伯于此至武王克殷乃以其地封微子故郑氏
诗谱云武王伐纣乃以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封纣兄
微子为宋公而子产所言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犹言
唐人是因故参为晋星商宋也唐晋也此皆自周室分
封而言非谓殷周以前也其曰以服事夏商者则专言
唐而不言商且谓服夏商先代之祀事非云在夏而有
此侯服也杜预泥于文句因有汤先相土封商邱之说
史记亦惑焉不知商在微子以前实未尝一日立国于
卷三 第 2a 页 WYG0066-0053a.png
归德之商邱盖商雒之商去归雎远殆千里而诗称相
土烈烈亦止颂其入为王官出长侯伯未尝如公刘亶
父有迁国之事此以徵相土无自商徙商邱之实矣按
竹书仲康七年世子相出居于商邱缘太康失河北仲
康居斟鄩使世子处于商邱渐西以图夏邑乃出土于
文相近遂讹出为土而云相土封商邱不知商之为商
自契已然何待相土而始受封耶竹书攒钉失实又惑
于帝相十五年立商侯相迁于商邱之文夫商邱既为
卷三 第 2b 页 WYG0066-0053b.png
帝相之都矣则相土又安得据天子之都而迁之或即
郑氏所谓入为王官者当帝相之世相土盖尝官于商
邱而其国则固在太华之阳也八迁之地既不可考以
地𫝑度之则亦西起武关东尽成皋北讫偃师南极卢
氏要为雒表之国不能东北远至雎归也若所谓亳者
固有三亳北亳考城也南亳亳州也西亳偃师也春秋
会楚子于薄南亳也知然者以在盂与鹿上之南也考
城直亳州之北故曰北亳若汤所都则西亳也故椒举
卷三 第 3a 页 WYG0066-0053c.png
曰汤有景亳之命李善文选注云景山在缑氏县西南
七里杜预亦云巩县西南有汤亭汤之居偃师也无疑
而或以为汤都在济阴之亳县今曹州去考城为近则
是以北亳为汤都又汉书注以景亳在蒙县杜预亦云
薄县有汤冢抑以南亳为汤都其误均矣诗云景员维
河夏商之世黄河北出不合于济蒙县安得有维河之
景亳哉皇览云偃师有汤亭汤庙而伊尹自夏归商会
女鸠女方于北门使汤居南北二亳则伊尹之归当自
卷三 第 3b 页 WYG0066-0053d.png
西而不自北矣汤之征也尝伐有雒灭过矣温直偃师
之北有雒直偃师之南盖远交近攻必然之𫝑特孟子
有亳与葛邻之说而后人误以宁陵为不祀之葛因疑
考城宁陵之相接壤不知宁陵之葛乃春秋同邾牟觐
鲁之葛人周之葛而非夏之葛也然则与亳为邻之葛
盖亦温与有雒之俦与以实求之契封于商州八迁而
汤居偃师迨后仲丁迁嚣嚣敖也河阴之敖仓也皆在
河南河亶甲渡河以北而居相相彰德也祖乙迁耿耿
卷三 第 4a 页 WYG0066-0054a.png
河津之耿乡也祖辛迁庇庇弼也汲县之弼城也皆在
河北南庚渡河以南而迁奄奄曲阜也当殷之世黄河
循禹故道自大伾北流则曲阜固在河南而或自东平
南决则奄亦被水害故盘庚复渡河以北而迁殷殷淇
县也河在大伾以西合济东流则亦与今河大同而淇
殷固在河北故盘庚云惟涉河以民迁南涉而北非北
涉而南也自盘庚以后至于纣而未尝复迁于河南至
殷之亡宋始受封于商邱此自契至纣商邑所都之大
卷三 第 4b 页 WYG0066-0054b.png
略总未尝一日立国于南北二亳北亳固帝喾之都而
非汤都南亳于商周之际则淮夷之壤也北亳自帝喾
以后为阏伯之封至周而后为微子所有南亳至春秋
为吴楚之争地一曰城父西亳则在周为王畿井然自
有其不易昧于三亳之分以乱二商之辨又以周之葛
为夏之葛(不祀之葛疑即长/葛或繻葛或郑地)相沿积讹岂有艾哉
  伊训
祠于先王祇见厥祖 孔氏以太甲元年汤崩逾月太
卷三 第 5a 页 WYG0066-0054c.png
甲即位奠殡而告为祠居位主丧为见祖其失也蔡氏
辨之详矣而朱子徒守皇极经世之所纪以为无外丙
仲壬嗣立之事故于孟子注杂用程徽庵之说以證太
甲之嗣汤而非嗣仲壬今按程氏之说其谬实甚商道
亲亲故立弟檀弓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春秋宋公
之舍子立弟亦不一而足则外丙仲壬虽幼而殷礼不
可乱犹成王幼冲而周道尊尊必不可舍子而立弟也
皇极经世用虞邝不验之历随意伸缩以就尧元年之
卷三 第 5b 页 WYG0066-0054d.png
为甲辰自不如竹书以丙子定尧元年之合于胤征国
语竹书所纪外丙元年乙亥仲壬元年丁丑太甲元年
辛巳合于日月五星之历数昭然可据而汤寿百岁亦
无既崩而有二岁四岁之子盖男子八八六十四而天
壬竭故古者六十而闭房后世虽有耆艾生子之事要
君子之养性凝命者自其不尔而谓武王九十而生成
王者亦小戴徵梦之驳说实则武王未必有九十三龄
之事也蔡氏废邵朱而从岐乡其于理合矣且在礼三
卷三 第 6a 页 WYG0066-0055a.png
年丧毕祔于庙而后父称考大父称祖故丧礼卜葬命
龟之词称父某甫虞祔皆称尔称父称尔而不称考为
不忍亡之之词则亦知大父方殁嫡孙为丧主亦当称
大父而不得称祖矣此曰祇见厥祖知在成汤祔庙之
后三年丧毕之馀矣三年之丧不祭者盖推父为嫡子
服三年之义以体祖考之心仁慈其子孙之死亦不忍
闻乐而食旨所谓事亡如事存也陈大猷云不以凶服
入宗庙盖亦未达礼意今此仲壬之丧未及小祥而祠
卷三 第 6b 页 WYG0066-0055b.png
于先王者则以仲壬非嫡长于汤之恩为杀而殷道亲
亲兄终弟及既为常典则与周之嫡长嗣绝其弟与从
子以小宗继大宗为人后者为之子其义不同而礼亦
别故太甲虽继仲壬以为君实不嗣仲壬而为后故居
忧之制虽从其隆而不废吉祭亦自别有其义不得引
周礼以證商制也若太甲果以为人后者为之子之服
服仲壬则不特亲祭不可而尹之摄行亦未为得矣经
文曰祠于先王奉太甲祇见厥祖同系于乙丑之日则
卷三 第 7a 页 WYG0066-0055c.png
因祭而奉甲以见亦太甲之主祭而摄云乎哉
伊尹 旧说伊尹名挚不知所出蔡氏云伊姓尹字则
尤不典尹之言于太甲者一则曰尹躬再则曰尹躬岂
人臣而以其字称于君前乎生而字死而谥自是周礼
商以前无之然一人而或有异名若吕尚之为太公望
皋陶之或为庭坚是也则曰挚曰尹要皆名耳屈大夫
名平而抑曰名予以正则亦此𩔖也要不可以后人一
定之名字为古人分限
卷三 第 7b 页 WYG0066-0055d.png
造攻自鸣条 孔氏曰始攻桀伐无道我始修德于亳
朱子用之以注孟子而蔡氏乃云造可攻之衅者由桀
积恶于鸣条夫上云皇天降灾假手于我有命则已言
汤而不言桀矣假手于汤故汤伸天诛而往攻造往也
自当音七到反自于也往攻于鸣条天假之手也若朕
哉自亳则以起下文惟我商王而别为一意言我之始
受天命于亳则惟汤之昭圣武而怀兆民也孟子偶断
章取义孔蔡遂联为一节则文义隔塞不谐且上已云
卷三 第 8a 页 WYG0066-0056a.png
子孙弗率不当复及于桀之造衅也若孙莘老所云造
为攻伐自放鸣条则尤不通鸣条在安邑夏之都也使
桀终老鸣条固巳保其国都矣而何云放哉
  太甲上
桐 桐宫密迩先王之墓而远于亳今偃师县有汤陵
盖非也使汤墓在偃师则太甲未尝一日去亳但可云
自野归庭不得言归亳矣成汤之墓实在山西荣河县
元癸未岁沦于河今祀汤陵犹于此而不于偃师汤所
卷三 第 8b 页 WYG0066-0056b.png
以远葬于彼者以汤既克夏夏之王畿不以分封而仍
为商千里之邦畿伊尹葬汤于彼亦以镇抚夏民即周
公营雒之意故后祖乙因之以迁耿而太甲所徂之桐
则在今闻喜县与荣河接壤傅注未为之考固失之疏
而杜预以南亳有汤冢尤为差忒
  盘庚
迁于殷 殷在盘庚以前称商而不称殷殷者盘庚以
所迁之邑为号也殷墟之在淇县见于经史者班班可
卷三 第 9a 页 WYG0066-0056c.png
攻虽以姚馥老羌亦知朝歌之为殷而朱子曰殷者亳
之别名蔡氏曰殷在河南偃师何其疏而不察耶殷之
为字本或作郼音于机反古者因依声近转借为殷其
地之在河北沬水之滨罗长源考之已确朱蔡不审涉
河以民迁之文误以涉河而北为涉河而南盖惑于书
序祖乙圯于耿连属盘庚五迁之上乃不知有祖辛迁
庇南庚迁奄之事而盘庚所云我王来者谓南庚来奄
而非谓祖乙来耿也大河在商至大伾而北流奄在河
卷三 第 9b 页 WYG0066-0056d.png
南使盘庚迁亳无事涉河矣序云盘庚五迁倘无奄庇
二都不足五迁之数孔氏以汤居亳我往居亳当五迁
之二则汤固居亳不得云迁而盘庚誓众之日尚未迁
之于新邑亦不得云于今五邦缘祖辛南庚虽迁而无
诰众之书故书序略而不纪孔氏泥于序而屈经五邦
之明文以从之其亦陋矣蔡氏亦疑盘庚之前当有五
迁而以史记祖乙迁邢当之乃其以汤所旧居之亳为
一迁则弊与孔同若书序谓之亳殷者或亦承讹而自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66-0057a.png
盘庚迁殷之后既未尝有再迁沬都之事直至于纣终
始称殷则纣所居武王所克之殷即盘庚所迁之殷可
知己且经之称述先王以警臣民者不一而足使返居
汤之故都则当昌言此为兴王之地烈祖缔造之艰难
宜在先复以为饬正浮言之大义何乃幽质鬼神而不
一述旧德先畴也哉况汤居亳而号商盘庚反亳而践
汤之迹固不宜革故号以作民疑惟殷本为郼而地在
沬邑故可就新邑以立新名而示更始则殷在河南之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66-0057b.png
说其误明矣
  说命上
说筑傅岩之野 孔传谓傅氏之岩有涧水坏道常使
胥靡筑护之说代胥靡筑以供食按自周以前无有刑
人筑作之法舜典所谓流宥五刑金作赎刑者流止于
徒赎止于金迨周穆王而未有改也周礼之被刑者亦
但使守而不使作以刑人充作役则汉城旦鬼薪之律
耳且当高宗之世商法未骪信令刑人操筑亦不当使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66-0057c.png
得雇人代作且说既贤者纵令乏食自可就佣民间何
至辱身毁体代罪人以求食乎是知孔说之妄也但孟
子固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而蔡氏以筑为卜筑则似
过为说护困乏之短而失其实矣筑非居也今人言卜
筑者亦谓作室之始非言固居之也赵岐曰傅说筑傅
岩亦谓亲操畚筑所以孟子云劳其筋骨盖说方贫处
操筑室之事适与武丁往求之人相遇固不知其为自
筑或为人佣筑或旧为营筑之匠而要其舍畚杵而应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66-0057d.png
弓旌则同此一日之事也若史记胥靡之说则子长好
奇之过与孔氏同其失也又傅说之说本当如字读或
读作悦者非悦非美德古人不以命名唐张说字道济
取傅说济川之义而亦作失爇切其可證也
  说命中
大夫师长 王制月令昏义皆有九卿之文郑氏以为
夏殷之制甘誓称六卿贾公彦云六卿并三孤而为九
卿白虎通曰内爵公卿大夫不变质文内者为本不改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66-0058a.png
内也是殷之有卿明矣殷有卿而此不言卿云承以大
夫者盖天子之卿或以诸侯入为之或受地视侯而有
百里之邦则统谓之君公而不谓之卿也若诸侯之卿
自上大夫耳不得称卿后王有天下君公有国大夫有
邑有天下国者建之邦有邑者设之都卿或上视诸侯
而有邦或下视大夫而有都卿为虚位而无定禄职守
在廷之法纪而不亲民事故此言建邦设都以乱民皆
为有定土者言上不及卿而下不及士也师者官师秩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66-0058b.png
亚于上士而为有邦者治下邑者也长室老也秩亚于
中士而为有都者宰私邑者也大小相承总为亲民分
土之官则士之仕于廷者宜不得与卿虽贵而亦可略
而不举也此与虞书所言有邦有家之义同而非泛叙
群爵古人义例精严盖如此
  说命下
遁于荒野入宅于河自河徂亳 河云入当是河内亳
云徂亦以见小乙武丁之都于沬土故居亳言往而不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66-0058c.png
言来也高宗之所以遁者以殷礼立弟自祖丁之后诸
弟子争相代立比九世乱盘庚崩弟小辛立小辛崩弟
小乙立小乙崩子武丁立以殷立弟以及嫡长子之序
正之则当立者盘庚之子而非武丁也所不当立而嫌
于得立故其在小乙存之时不能安于国而必出遁以
远嫌也入宅于河则渐逼矣自河徂亳则据先王之故
都而植之固矣故小乙崩得有所奉以入继而废盘庚
之子以立焉无逸曰旧劳于外爰暨小人作其即位即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66-0058d.png
位而言作者非所必承作起而践大位也故与祖甲之
不义惟王旧为小人同词而非但如孔颖达所云其父
欲使知民之艰苦盖亦分义与时𫝑所迫如汉孝宣唐
宣宗之事矣小乙终废殷法舍其兄之子而立其子是
谓私恩若高宗所承之大宗则终宜以盘庚为正乃高
宗过隆其父居丧则亮阴典祀则丰昵其亦顾私恩而
违公议雉雊之变实为之应故祖乙亟以为不正而亦
有难于显言者特戒之曰罔非天胤则推崇盘庚以折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66-0059a.png
高宗之邪心亦可谓婉而至矣高宗之颠末见于书者
极为详覈要其遁于荒野则小乙之始念束于家法与
公议且亦如宋缪公属国于与夷而使其子冯出居于
郑特渐引之以入而又树之于故都则其父子之密谋
有不可掩者矣竹书称小乙命世子武丁居于河亦纪
之失实武丁固不得有世子之称也而高宗于此追述
巳事虽以自叹其失学而殊有追憾巳往欣幸今日之
意且其在野在河在亳密谋汲汲而无暇日亦可想见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66-0059b.png
其窥伺天位之实则卜相而先佯为不言又托之梦以
服众要亦其巧心之熟试也周公以之与太戊祖甲并
称而易讥之惫高宗非三代之令主也夫
惟贤非后不食 食旧皆以为食禄之食今按高宗即
非令主然何至以富贵骄人而慢士如此食之为言用
也举也举而起收用之如六博之食子也亦犹茹之释
度羞之释进也后须贤以治贤待后而羞其行故相须
之急焉不然代食维好贤者其忧终馁而以口腹累人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66-0059c.png

  西伯戡黎
西伯 吕伯恭诸儒皆以西伯为武王朱蔡以为不然
顾未有确证其非武王者竹书记周之伐黎在殷纣四
十四年为武王嗣位之三年与史记异顾经编戡黎于
微子一篇之前而祖巳所指陈纣之失德亦未若微箕
所云之甚使在文王既没之后纣在位已久恶已贯盈
而焚炙忠良斮胫剖心之事已习于毒祖伊其能尽言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66-0059d.png
不讳而免于祸乎且祖伊于纣末年而尚存则武王克
商访箕子式商容而何不一及于伊耶则祖伊已先殷
亡而□非乘黎奔告之后周师即至于牧野之西矣况
使武王因乘黎之𫝑而师遂东则下上党出王屋径按
河北又何迂道而渡孟津则竹书之不足信审矣史以
文王脱羑里专征伐之后纣用费仲恶来诸侯益疏纣
归周西伯乃大举戡黎在比干未死之先而比干死于
文王未薨之日于书之次序为合盖纣已释文王赐之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66-0060a.png
弓矢鈇钺既置文王于膜外而因诸侯归周则又有忌
周之心故序曰殷始咎周而文王之伐黎则以塞殷西
向之路使不得由汾晋而窥河右盖亦以自固而非以
为取商之奇术则亦不害其为至德矣必谓文王不宜
有伐黎之事则密崇之役亦非敌国不相征之义又将
何以曲为之讳哉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66-0060b.png
 
 
 
 
 
 
 
 尚书稗疏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