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64-022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日记卷一      明 王樵 撰
 虞书
  尧典
书自禹贡以后每篇各记一事独典谟所载不伦而五
篇体制相似盖出于一人之手唐虞夏虽曰异代实相
去不远舜史记尧事禹史记舜事不应皆曰稽古以理
考之纪载出于虞史而绪成于夏启以后史臣之手稽
卷一 第 1b 页 WYG0064-0224d.png
古等语夏史所加也春秋传多引为夏书据所成也孔
子定为虞书原所作也且曰虞则上可以该尧下可以
该禹三圣相授受之渊源于是备矣○古无舜典合于
尧典以尧该舜尧典谓之虞书以虞该唐○尧说者曰
陶唐氏号按尧舜禹皆名也古者世质生无号死无谥
虽天子亦名之而已○典从册在丌上皆象形字以丌
尊阁册为典为两体会意以可常法而训为常是就音
假借此字今备六书三体○古者大事书之于册小事
卷一 第 2a 页 WYG0064-0225a.png
书之于方又小书之于简单执一册曰简方版也版广
于简连编诸简乃名为册其文象编简之形此载尧事
故名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至格于上下古人发端之语例
皆郑重如曰若稽古曰若古有训皆发语之辞曰与粤
通史记称尧舜禹皆云粤若稽古用古文也孔氏尚书
始作曰若稽古自汉以来书序篇名与经文连读之故
说者因误以曰为史氏之言若稽古为顺考古道若然
卷一 第 2b 页 WYG0064-0225b.png
则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岂蚩尤亦能顺考古道而
行之者邪刘安世曰自昔在帝尧至作尧典序文也尧
典二字古篇目也曰若发语辞也○粤与越同史汉越
皆作粤周书越若来亦粤若之例也○自洪荒以来羲
农黄帝数圣人作皆有功于生民而尧之功为尤大故
曰放勋盖自古极治之盛莫过于尧前乎此者有未至
后乎此者莫能加○马融云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
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德纯备谓之思汉志亦
卷一 第 3a 页 WYG0064-0225c.png
曰内曰恭外曰钦其说非是钦果属外则帝曰钦哉岂
属外乎朱子曰恭主容敬主事恭见乎外敬主乎中于
此又合之曰钦恭敬也尽钦之义尽圣人之德矣其曰
敬体而明用此圣学传心之秘亦自程朱始发之程子
曰君子脩已以敬聪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飨帝
朱子曰人之所以不聪不明者止缘身心惰嫚便昏塞
了其解太极图说曰敬则欲寡而理明呜呼此所以为
敬体而明用也与盖心学之要也感兴诗曰放勋始钦
卷一 第 3b 页 WYG0064-0225d.png
明南面亦恭已大哉精一传万世立人纪猗与叹日跻
穆穆歌敬止戒獒光武烈待旦起周礼恭惟千载心秋
月照寒水鲁叟何常师删述存圣轨○明通明也圣人
无欲则清明在躬若照临四方乃明之用也程子曰圣
人斋戒敬也以神明其德○敬明对言尧典是也敬义
对言坤六二文言与太公丹书是也敬恕对言孔子之
答仲弓问仁是也敬简对言仲弓之论子桑伯子是也
而敬常为体○天地之经纬庶事之条理灿然于吾心
卷一 第 4a 页 WYG0064-0226a.png
此圣人德性之文也○自一身动静威仪之则以至区
处万事莫不有文皆道心所达也○文者思之著见思
之见于事而灿然条理者文也此条理皆由心之文理
密察中出是思也文理密蔡自深远而非浅近○马融
云虑深通敏谓之思深也通也敏也思字具三义○允
恭所谓动容周旋中礼盛德之至也德愈盛而心愈下
故克让○金氏曰恭让钦之接于人者也○真氏曰尧
之德以钦为首而其行以恭为先学者之学圣人此其
卷一 第 4b 页 WYG0064-0226b.png
准的也○举圣人行实尽于恭让二言何也中庸曰笃
恭而天下平论语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平天下只
一恭字办却为国以礼只一让字办却恭之所包者广
凡衣冠瞻视容貌辞气之无不尊严也事天飨帝社稷
宗庙之无不祗肃也亲亲尊贤使臣莅民之无不有体
也深宫大廷出入起居之无不端庄也皆恭也让字亦
不指一事唐虞之时君则揖让而治也臣则济济相让
也黎献则谁敢不让也虞宾则群后德让也凡服人之
卷一 第 5a 页 WYG0064-0226c.png
善让善于人逊利于人割欲于己皆让也凡人所以强
为恭而不实欲为让而不能者梏于有我之私而不知
天地万物同体之义其不恭不逊之根有未去故也○
允恭而为尧象恭而为共工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
哉尧至诚无息共工静言庸违此其所以相远也○光
被四表格于上下杨敬仲曰尧未尝推而大之天地万
物皆在尧一性中动之斯应分内事也
克明俊德至黎民于变时雍此数句与舜慎徽五典五
卷一 第 5b 页 WYG0064-0226d.png
典克从孔子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语意一类皆圣人作
用神速处尧之功大而无所不至于此可以见其实夫
圣人所谓功者身脩家齐国治天下平而已矣汉唐之
君外身心而求事业其所规为建立于世者方自以为
掀天揭地而不知自圣贤处之百官万务金革百万之
众与饮水曲肱乐在其中万变皆在人其实无一事盖
得此义理在此甚事不尽自是天来大事处以此理曾
何足论也○圣人之德固无积累之渐然其功化之及
卷一 第 6a 页 WYG0064-0227a.png
物则未尝不自近以及远故订传云此言尧推其德自
身而家而国而天下所谓放勋者也下个推字非谓尧
亦待于推已及人推此及彼也乃曾子固所谓克明俊
德有诸身故能求诸家有诸家故能求诸国有诸国故
能求诸天下之意○上备举尧之众德而首以钦之一
言此总挈尧之盛德而蔽以明之一言大哉君德之贵
于明乎明则圣昏则愚明则治昏则乱明则在己之理
欲判然在人之邪正别白昏则是非之了然者且不省
卷一 第 6b 页 WYG0064-0227b.png
利害之在迩者且不察大哉君德之贵于明乎尧为万
古明君之首语其本曰钦而已敬则明肆则昏圣人之
心小心翼翼昭事上帝是以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而其
功及于家国天下程子所谓唯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
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此体信达顺之
道以此事天飨帝者也○正义曰此经三事相类古史
交互立文以亲言既睦平章言昭明协和言时雍睦即
亲也章即明也雍即和也各自变文以类相对○按于
卷一 第 7a 页 WYG0064-0227c.png
九族曰亲曰睦于百姓曰章曰明于万邦曰和曰雍随
地立文其实睦者亦明明者亦和和者明亦在其中矣
但九族则宜云亲睦亲睦则恩义笃伦理正即九族之
昭明也百姓天子所自涖作之君师施之政教其视外
为详故特曰昭明谓皆能自明其德也万邦至广故曰
协和于是黎民莫不风动一变其旧而和焉至是万邦
亦昭明矣能使万邦之人皆能自明其德呜呼盛哉大
学曰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惟尧以之大学言
卷一 第 7b 页 WYG0064-0227d.png
其理尧典记其实事○九族孔氏云高祖玄孙之亲陆
氏释文云九族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马郑同正
义曰夏侯欧阳等谓九族者父族四(本族一姊姑之夫/家二 妹之夫)
(家三家女子/之夫 四)母族三(母之本族一之母之母/族二 姨母 家三)妻族二(妻/之)
(本族一二妻/之母族)白虎通母族三母之父母母之昆弟母之
昆弟子父族妻族与前说同许氏(谦/)曰母之父母昆弟
及昆弟子止是本姓一族不可谓三族也母有母之族
而父反无之二家皆言妻之母族是又厚于妻而薄于
卷一 第 8a 页 WYG0064-0228a.png
父也今但自高祖至玄孙而一以服断之则上下旁杀
之馀外姓凡有服之亲皆该在其中亲疏毕举轻重适
当而无前说之失矣○百姓孔传解为百官正义曰经
传之言百姓或指天下百姓此下句乃有黎民故知百
姓即百官也百官谓之百姓者隐八年左传云天子建
德因生以赐姓谓建立有德以为公卿因其所生之地
而赐之以为其姓令其收敛族亲自为宗主明王者任
贤不任亲故以百姓言之今按平章百姓百姓不亲百
卷一 第 8b 页 WYG0064-0228b.png
姓如丧考妣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皆指民言且下黎
民属万邦则此百姓是畿内自不为复先国治而后天
下平正合于大学之序蔡传精矣注疏非也
乃命羲和至敬授人时纪尧德化之后首及于命羲和
者程子曰事之最大最先在推测天道治历明时万事
莫不本于此修齐治平治之道也顺时作历创制立度
治之法也圣人治天下惟此两端而已朱子曰历是古
时一件大事故炎帝以鸟名官首曰凤鸟氏历正也岁
卷一 第 9a 页 WYG0064-0228c.png
月日时既定则百工之事可考其成○乃者继事之辞
盖史家记事之体说一事了又及一事则以乃字起之
非谓尧之治至于万邦时雍始有事于命羲和也○春
秋传曰乃者难辞王安石曰乃者继事之辞今按乃命
羲和与箕子乃言曰俱当从难辞之例○孔氏曰重黎
之后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命之使敬顺
昊天历象其分节敬天时以授人此举其目下别序之
○正义曰马融郑玄皆以此命羲和者命为天地之官
卷一 第 9b 页 WYG0064-0228d.png
下云分命申命分为四时之职天地之与四时于周则
冢宰司徒之属六卿是也孔言此举其目下别序之则
惟命四人无六官也释天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
旻天冬为上天毛诗传云尊而君之则称皇天元气广
大则称昊天仁覆闵下则称旻天自上降监则称上天
据远视之苍苍然则称苍天尔雅四时异名诗传即随
事立称六籍之中诸称天者以情所求言之尔星二十
八宿布在四方随天转运辰日月所会也日行迟月行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64-0229a.png
疾每月之朔月行及日而与之会会必在宿分二十八
宿是日月所会之处举其人目所见以星言之论其日
月所会以辰言之其实一物也日月与星天之三光四
时变化以此为政故命羲和以算术推步累历其所行
法象其所在具有分数节候敬记此天时以为历而授
人也○金氏曰历纪数之书也言天者所谓尧历也象
者观天之器后篇玑衡之属是也言天者谓浑天仪始
于此朱子曰羲和即是下四子或云有羲伯和伯共六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64-0229b.png
人未必是履祥按尚书大传舜巡四岳祀泰山霍山皆
奏羲伯之乐华山弘山奏和伯之乐其方与时与二氏
所掌者合则羲伯和伯当有其人盖四子分职必有二
伯以总之不然历法无所统矣
 附录黄氏曰天体圆地体方圆者动方者静天包地
 地依天天体周围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径一
 百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三凡一度为百分四分度之
 一即百分中二十五分也四分度之三即百分中七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64-0229c.png
 十五分也天左旋东出地上西入地下动而不息一
 昼一夜行三百六十六度四分度之一(缘日东行一/度故天左旋)
 (三百六十六度然后/日复出于东方也)地体径二十四度其厚半之势
 倾东南其西北之高不过一度邵雍谓水火土石合
 而为地今所谓径二十四度者乃土石之体尔土石
 之外水接于天皆为地体地之径亦得一百二十一
 度四分度之三也两极南北上下枢是也北高而南
 下自地上观之北极出地上三十五度有馀南极入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64-0229d.png
 地下亦三十五度有馀两极之中皆去九十一度三
 分度之一谓之赤道横络天腹以纪二十八宿相距
 之度大抵两极正居南北之中是为天心中气存焉
 其动有常不疾不徐昼夜循环斡旋天运自东而西
 分为四时寒暑所以平阴阳所以和也日太阳之精
 主生养恩德人君之象也人君有道则日五色失道
 则日露其慝谴告人主而儆戒之如史志所载日有
 食之日中乌见日中黑子日色赤日无光或变为孛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64-0230a.png
 星夜见中天光芒四溢之类是也日体径一度半自
 西而东一日行一度一岁一周天所行之路谓之黄
 道与赤道相交半出赤道外半入赤道内冬至之日
 黄道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去北极最远日出辰日入
 申故时寒昼短而夜长夏至之日黄道入赤道内二
 十四度去北极最近日出寅日入戌故时暑昼长而
 夜短春分秋分黄道与赤道相交当两极之中日出
 卯日入酉故时和而昼夜均焉月太阴之精主刑罚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64-0230b.png
 威权大臣之象大臣有德能尽辅相之道则月行常
 度或大臣擅权贵戚宦官用事则月露其慝而变异
 生焉如史志所载月有食之月掩五星五星入月月
 光昼见或变为彗星陵犯紫宫侵扫列舍之类是也
 月体径一度半一日行十三度百分度之三十七二
 十九日有馀一周天所行之路谓之白道与黄道相
 交半出黄道外半入黄道内出入不过六度如黄道
 出入赤道二十四度也阳精犹火阴精犹水火则有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64-0230c.png
 光水则含影故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
 不照当日则光明就日则光尽与日同度谓之朔(月/行)
 (潜于日下/与日会也)迩一遐三谓之弦(分天体为四分谓初八/日及二十三日月行近)
 (日一分谓之迩一远日三分谓之遐三迩日一分受/日光之半故半明半魄如弓张弦上弦昏见故光在)
 (西下弦旦见/故光在东也)衡分天中谓之望(谓十五日之昏口入/西月出东东西相望)
 (光满而/魄死也)光尽体伏谓之晦(谓三十日月行近于/日光体皆不见也)月行
 于白道与黄道正交之处在朔则日食在望则月食
 日食者月体掩日光也月食者月入暗虚不受日光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64-0230d.png
 也(暗虚者日/正对照处)经星三垣二十八舍中外官星是也讣
 二百八十三官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其星不动三垣
 紫微太微天市垣也二十八舍东方七宿角亢氐房
 心尾箕为苍龙之体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为
 灵龟之体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之体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之体中外官星
 在朝象官如三台诸侯九卿骑官羽林之类是也在
 野象物如鸡狗狼鱼龟鳖之类是也在人象事如离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64-0231a.png
 宫阁道华盖五车之类是也其馀因义制名观其名
 则可知其义也经星皆守常位随天运转譬如百官
 万民各守其职业而听命于七政七政之行至其所
 居之次或有进退不常变异失序则灾祥之应如影
 响然可占而知也纬星五行之精木曰岁星火曰荧
 惑土曰填星金曰太白水曰辰星并日月而言谓之
 七政皆丽于天天行速七政行迟迟为速所带故与
 天俱东出西入也五星辅佐日月斡旋五气如六官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64-0231b.png
 分职而治号令天下利害安危由斯而出至治之世
 人事有常则各守其常度而行其或君侵臣职臣专
 君权政令错缪风教陵迟乖气所感则变化多端非
 复常理如史志所载荧惑入于匏瓜一夕不见匏瓜
 在黄道北三十馀度或勾已而行光芒震耀如五斗
 器太白忽犯狼星狼星在黄道南四十馀度或昼见
 经天与日争明甚者变为妖星岁星之精变为欃枪
 荧惑之精变为蚩尤之旗填星之精变为天贼太白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64-0231c.png
 之精变为天狗辰星之精变为枉矢之类如日之精
 变为孛月之精变为彗政教失于此变异见于彼故
 为政者尤谨候焉天汉四渎之精也起于鹑火经西
 方之宿而过北方至于箕尾而入地下二十四气本
 一气也以一岁言之则一气尔以四时言之则一气
 分而为四气以十二月言之则一气分而为六气故
 六阴六阳为十二气又于六阴六阳之中每一气分
 其初终则又裂而为二十四气二十四气之中每一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64-0231d.png
 气有三应故又分而为三候是为七十二候原其本
 始实一气尔自一而为四自四而为十二自十二而
 为二十四自二十四而为七十二皆一气之节也十
 二辰乃十二月斗纲所指之地也斗纲所指之辰即
 一月元气所在正月指寅二月指卯三月指辰四月
 指巳五月指午六月指未七月指申八月指酉九月
 指戌十月指亥十一月指子十二月指丑谓之月建
 天之元气无形可见观斗纲所建之辰即可知矣斗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64-0232a.png
 有七星第一星曰魁第五星曰衡第七星曰杓此三
 星谓之斗纲假如建寅之月昏则杓指寅夜半衡指
 寅平旦魁指寅他月放此十二次乃日月所会之处
 凡日月一岁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建子之月次名玄
 枵建丑之月次名星纪建寅之月次名析木建卯之
 月次名大火建辰之月次名寿星建巳之月次名鹑
 尾建午之月次名鹑火建未之月次名鹑首建申之
 月次名实沈建酉之月次名大梁建戌之月次名降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64-0232b.png
 娄建亥之月次名陬訾十二分野即辰次所临之地
 也在天为十二辰十二次在地为十二国十二州凡
 日月之交食星辰之变异以所临分野占之或吉或
 凶各有当之者矣
分命羲仲至鸟兽鹬毛正义曰此言分命者上云乃命
羲和总举其目就乃命之内分其职掌使羲主春夏和
主秋冬分一岁而别掌之故言分命就羲和之内又重
分之故于夏变言申命既命仲而复命叔是其重命之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64-0232c.png
也○正义曰孔氏意以羲和非是卿官别掌天地但天
地行于四时四时位在四方平秩四时之人因主方岳
之事(孔氏以四岳/即羲和四子)犹自别有卿官分掌诸职左传称少
昊氏以鸟名官五鸠氏即周世之卿官也五鸠之外别
有凤鸟氏历正也班在五鸠之上是上代以来皆重历
数故知尧于卿官之外别命羲和掌天地也于时羲和
似尊于诸卿后世以来稍益卑贱周礼太史掌正岁年
以序事即古羲和之任也○程子曰古之时分羲和以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64-0232d.png
职天道以正四时遂司其方主其时政在尧谓之四岳
周乃六卿之任统天下之治者也后世学其法者不复
知其道故星历为一技之事而与政分矣○朱子曰羲
和主历象授时而已非是各行其方之事○金氏曰宅
度也蔡邕石经作度历法以日行起度以日出入方隅
定晷刻气候宅嵎夷南交西朔方出纳敬致皆所以定
卯酉子午之中推日出入之方候朝夕之景及致日中
之景寅敬宾饯谨其事也永短中星皆自是推然候中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64-0233a.png
星又所以定日度也日宵永短与中星连言者初昏而
候中星以星之初见为书夜之分又分摺四中以得日
度之的以日宵之中立二分以永短之极立二至○苏
氏曰禹贡嵎夷在青州又曰旸谷则其地近日而光明
当在东方海上以此推之则昩谷当在西极朔方幽都
当在幽州而南交为交趾明矣春曰宅嵎夷夏曰宅南
交冬曰宅朔方而秋独曰宅西徐广曰西今天水之西
县也羲和之任亦重矣尧都于冀而其所重任之臣乃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64-0233b.png
在四极万里之外理必不然当是致日景以定分至然
后历可起也故使往验之于四极非常宅也○许氏曰
三方皆寅敬于日而北方不言于文势亦少一句非缺
文也盖岁与方与昼夜各以类从故春之中于东方朝
时宾日秋则西方昏时饯之夏则南方午时致之冬则
北方宜于夜半非礼日之时而地去日远非所经地故
北方无祭日之文○又曰仲叔专候天以验历以日景
验一也以中星验二也既仰观而又俯察于人事三也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64-0233c.png
析因夷隩皆人性不谋而同者又虑人为或相习而成
则又远取诸物四也盖鸟兽无知而囿于气其动出于
自然故也验之详如此所以正历正历则专为使民趋
作讹成易之时体天虽圣人之事亦凡以为民也○又
曰四方之职皆互文而见宅西则嵎夷为东可知朔言
方则三方可知北曰幽都则南明都可知言南交则朔
方为北可知举春日中则宵中可知秋宵中则日中可
知日永短则宵永短可知春中星全举七宿言鸟则夏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64-0233d.png
秋冬之为龙虎玄武可知夏独举大火一辰则春鹑火
秋玄枵冬大梁可知秋冬独言一宿则春星宿夏房宿
可知至于分申殷正又是明互者虞廷史官皆大贤不
惟纪事之精其文章之妙亦不可及○出日纳日之日
日月之日也日中永短之日日夜之日也○元授时历
议曰天道运行如环无端治历者必就阴消阳息之际
以为立法之始阴阳消息之机何从而见之惟候其日
晷进退则其机将无所遁候之之法不过植表测景以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64-0234a.png
究其气至之始○又曰择地平衍设水准绳墨植表其
中以度其中晷○又曰虽晷景长短所在不同而其景
长为冬至景短为夏至则一也惟是气至时刻考求不
易盖至日气正则一岁气节从而正矣○致日之致谓
度其景至否以知其行得失也○附土圭之法朱子曰
大司徒以土圭求地中今人都不识土圭郑康成解亦
误圭只是量表影底尺长一尺五寸以玉为之夏至后
立表视表影长短以玉圭量之若表影恰长一尺五寸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64-0234b.png
此便是地之中(晷长则表影短晷短则表影长/冬至后表影长一丈三尺馀)今之地
中与古已不同汉时阳城是地之中本朝岳台是地之
中已自差许多问地何故有差曰想是天运有差地随
天转而差今坐于此但知地之不动尔安知天运于外
而地不随之以转邪天运之差如古今昏旦中星之不
同是也○又曰周礼注云土圭一寸折一千里天地四
游升降不过三万里土圭之影尺有五寸折一万五千
里以其在地之中故南北东西相去各三万里问何谓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64-0234c.png
四游曰谓地之四游升降不过三万里非谓天地中间
相去止三万里也又曰然则冬夏昼夜之长短非日晷
出没之所为乃地之游转四方而然尔○又曰土圭之
法立八尺之表以尺五寸之圭横于地下日中则影蔽
于圭此乃地中为然如浚仪是也今又不知浚仪果为
地中否问何故以八尺为表曰此须用勾股法算之南
北无定中必以日中为中北极则万古不易者也○正
义曰一岁之中在东则耕作在南则化育在西则成熟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64-0234d.png
在北则改易故以方名配岁事为文言顺天时以劝课
人务也○平秩句错于宾日日中之间与上下不相因
非谓寅宾了即平秩也馀放此○陈氏曰日之行也斗
建寅则出乙而渐北斗建午则出艮而渐南渐北则春
既分而昼加长渐南则秋既分而昼加短长短不过百
刻○蔡氏曰天体北高而南下地体平著乎其中日近
北则去地远而出早入迟故昼长日近南则去地近而
出迟入早故昼短日分十二时者岁月日时之定数日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64-0235a.png
分百刻者古历日分之用数○日出为昼日入为夜昼
夜一周共为百刻以十二辰分之每辰得八刻三分刻
之一无间南北所在皆同一昼夜平分各五十刻长不
过六十刻短不过四十刻地中以南长有不及六十刻
者短有不止四十刻者地中以北长有不止六十刻者
短有不及四十刻者○正义曰曲礼说军陈象天之行
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雀即鸟也武谓龟甲捍
禦故变文言武焉此经举宿为文不类春言星鸟总举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64-0235b.png
七宿夏言星火独指房心虚昴惟举一宿文不同者互
相通也天道左旋日体右行故星见之方与四时相逆
春则南方见夏则东方见秋则北方见冬则西方见书
纬言春夏相与交秋冬相与互谓之母成子子助母斯
假妄之谈尔○陈氏曰书之所言皆昏星也书于仲夏
举房心(火房心也正义曰七宿房在其中但房心连体/火统其名左传言火中火见诗称七月流火皆)
(指房心/为火)而月令举亢书于仲秋举虚而月令举牛书于
仲冬举昴而月令举壁则书之中星常在后而月令中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64-0235c.png
星常在前盖月令举月本书举月中也○郑氏曰二十
八宿环列于四方随天而西转东方七宿自角至箕是
为苍龙以次舍而言则房心为大火之中南方七宿自
井至轸是为鹑鸟以形而言则有朱鸟之象虚者北方
七宿之中星也昴者西方七宿之中星也星本不移附
天而移天体北倾故北极居天之中二十八宿半隐半
见隐见各有时必于南方考之仲春之月星火在东星
鸟在南星昴在西星虚在北至仲夏则鸟转而西火转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64-0235d.png
而南虚转而东昴转而北至仲秋则火转而西虚转而
南昴转而东鸟转而北至仲冬则虚转而西昴转而南
鸟转而东火转而北来岁仲春则鸟又转而南矣循环
无穷尧典考中星以正四时甚简而明异乎吕令之星
举月本也○林氏曰鸟火虚昴皆是分至之昏见于南
方直正午之中星而孔氏谓七星毕见不以为中星王
肃觉其非遂谓宅嵎夷孟月也日中日永宵中仲月也
鸟火虚昴季月也此说并与天象偶合然分孟仲季非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64-0236a.png
书之意盖不知历家有岁差之法以月令日在某宿而
求之所以不合按历家自北齐向子信始知岁差之法
以故历推之凡八十馀年差一度月令日在某宿比之
尧时则已差矣故唐一行云日在虚一则星火星昴皆
以仲月昏中而沈存中亦云尧典日短星昴今乃日短
星东壁以此知岁差之法乃历家之所通知特先儒未
之思尔盖仲春之月日在昴入于酉地则初昏之时鹑
火之星见于南方正午之位当是时也昼五十刻夜五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64-0236b.png
十刻是为春分之气故曰日中星鸟以殷仲春仲夏之
月日在星入于酉地初昏之时大火之星见于南方正
午之位当是时也昼长夜短昼六十刻夜四十刻是为
夏至之气故曰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仲秋之月日在心
入于酉地则初昏之时虚之星见于南方正午之位当
是时也昼夜分昼五十刻夜五十刻是为秋分之气故
曰宵中星虚以殷仲秋仲冬之月日在虚入于酉地初
昏之时昴星见于南方正午之位当是时也昼短夜长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64-0236c.png
昼四十刻夜六十刻是为冬至之气故曰日短星昴以
正仲冬分至之气既定则十二月之气无不定矣春曰
日中秋曰宵中盖互文以见日夜之分也春曰星鸟夏
曰星火秋曰星虚冬曰星昴盖四方躔度之星以名言
之自角亢氐房心尾箕至于井鬼柳星张翼轸凡二十
有八以日月所会言之则訾陬降娄大梁实沈鹑鸟鹑
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凡一十有二以物象
言之则青龙玄武白虎朱雀凡四作典者欲备见故互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64-0236d.png
言之春秋言殷冬夏言正者亦犹春秋谓之分冬夏谓
之至也分至定则十二月之中气无不定矣○朱子曰
中星或以象言或以次言或以星言者盖星适当昏中
则以星言如星虚星昴是也星不当中而适当其次者
则以次言如星火是也次不当中而适界于两次之间
者则以象言如星鸟是也圣人作历推考参验以识四
时中星其立言之法详密如此又按尧时冬至日在虚
昏中昴今日在斗昏中壁中星古今不同者盖天有三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64-0237a.png
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岁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
之一天度四分之一而有馀岁日四分之一而不足故
天度常平运而舒日道常内转而缩天渐差而西岁渐
差而东此岁差之由唐一行所谓岁差者日与黄道俱
差是也古历简易未立差法但随时占候脩改以与天
合至东晋虞喜始以天为天以岁为岁乃立差法以追
其变约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以为太过乃倍其年
而又反不及至隋刘焯取二家中数七十五年为近之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64-0237b.png
然亦未为精密也又曰中星自尧时至今已差五十度
○初昏者日已落星初明凡测星辰俱用此时测日景
则用日中中星者当南方之正直午位之中者也星随
天西转无刻不有中星但考验之法以初昏为候○古
今历凡几改一历之改广集众见思无遗智法无遗术
宜其永久不变然历代长于历者不数岁而辄差杜预
曰阴阳之运随动而差差而不已遂与历错欧阳公曰
事在天下其易差者莫如历夫所以差者由天周有馀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64-0237c.png
日周不是也天日之差恒于中星验之○殷即是分字
正即是至字以者以是日中星鸟而验夫阳之中为仲
春焉盖仲春之气节正转以推季孟则可知矣馀放此
○又曰析因夷隩乃是验之于人以审气候之寒温与
下句验之于物以审时物之变迁语意相似若谓此句
为定农事之早晚则下句为欲定何事耶大抵命此四
官皆考天时以作历之事历正则可以授民时治百官
而农桑田役之务饮食居处之宜无不得其序矣不必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64-0237d.png
于此遽指一事而言也○今按以析因等句为定农事
之早晚是林氏之说○正义曰在见物之察也三时有
事当次序之故言平秩冬则物皆藏入事毕更新须省
察之故异其文○许氏曰易改易也仲冬建子之月新
旧承续之交是除旧易新之时疏谓人三时在野冬入
隩室物则三时生长冬入囷仓是人与物皆改易也谨
约盖藏循行积聚曰为改岁入此室处故在察其政以
顺天常○订传云既命羲和造历制器而又分方与时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64-0238a.png
使各验其实以审夫推步之差圣人之敬天勤民其谨
如是是以术不违天而政不失时也此重结钦若敬授
之意术不违天所谓钦若也政不失时所谓敬授也作
讹成易以上分方日宵永短以下分时所以必分方与
时者欲其专于一则精而审也
帝曰咨汝羲暨和至庶绩咸熙天体至圆周围三百六
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四分度之一谓周天全度外其零/度介一度四分中之一分也以对)
(周岁全日外其零日亦有四分/中之一分所谓四分日之一也)绕地左旋常一日一周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64-0238b.png
而过一度(朱子曰天行健这个物事极是转得速且如/今日与月星都在这度上明日旋一转天却)
(过了/一度)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日亦绕地一周而在天
为不及一度(天之过处便是日之退处横渠云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日非退)
(也以天之进而见其退尔历家谓日月皆右旋以此盖/不计天之进而但以日之退为右旋以背而为面也)
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与
天会(天日进而日日退积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则天所进过之数又恰周得本数而日所退之)
(度亦恰退尽本数遂与天会而成一年○凡云九百四/十分者是一日之分数九百四十分为一日其二百三)
(十五分即四分日之一○以气朔有不/尽之数难分故每举以表奇□之数)是一岁日行之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64-0238c.png
数也(日之所行在天/成度在历成日)月丽天而又迟一日常不及天十
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十九分度之七者以月行第十四/度分为十九分而月又行及其七)
(分也每分该四十九分五釐则/七分约得三百四十六分零)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
分日之四百九十九(六时零/三刻弱)而与日会十二会得全日
三百四十八(乃十二个二十九日○/全日净日也对馀分言)馀分之积又五千
九百八十八(乃十二个四/百九十九分)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如算/日之)
(法以九百四/十分为一日)得六(凡得/六日)不尽三百四十八(将馀分五千/九百八十八)
(除之六日外/犹馀此数)通计得日三百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64-0238d.png
之三百四十八是一岁月行之数也(一岁三百六十日/而月行少五日又)
(五百九/十二分)岁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三百六十者一岁之
常数也故日与天会而多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
三十五为气盈月与日会而少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
五百九十二者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故一岁
闰率则十日有奇(口之八百/二十七)三岁一闰率则三十二日
有奇(日之六/百单一)五岁再闰则五十四日有奇(日之三百/七十五)
有九岁七闰则气朔分齐是为一章也○许氏曰闰法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64-0239a.png
十九岁气朔分齐为一章此亦大略也盖十九岁犹有
馀分未尽若整齐则须十一月甲子朔子时半冬至为
历元而十九年为章二十七章为会(五百一/十三年)三会为统
(一千五百/三十九年)三统为元积四千六百一十七年则日月皆
无馀分而又得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而又为历元
矣○春秋文公元年左氏曰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
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正义曰日月
转运于天犹如人之行步故推历谓之步历步历之始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64-0239b.png
以为术之端首谓历之上元必以日月全数为始于前
更无馀分以此日为术之端首故言西端于始也期之
日三百六十有六日谓从冬至至冬至必满此数乃周
天也一岁为十二月犹有十一日有馀未得周也分一
周之日为十二月则每月常三十日馀计月及日为一
月则每月唯二十九日馀前朔后朔相去二十九日馀
前气后气相去三十日馀每月参差气渐不正但观中
气所在以为此月之正取中气以正月故言举正于中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64-0239c.png
也月朔之与月节每月剩一日有馀所有馀日归之于
终积成一月则置之为闰故言归馀于终又曰闰后之
月中气在朔则斗柄月初已指所建之辰闰前之月中
气在晦则斗柄月末方指所建之辰故举月之正在于
中气则斗柄常不失其所指之次如是乃得寒暑不失
其常○闰无中气斗指两辰之间此所以异于它月也
○张子曰闰馀生于朔不尽周天之气朱子曰周天之
气谓二十四气也月有大小朔不得尽此气而一岁日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64-0239d.png
子足矣故置闰又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而今一岁
三百五十四日者积朔空馀分以为闰朔空者六小月
也馀分者五日四分日之一也○朱子曰历家以进数
难算只以退数算之此是捷法故谓之右行乃云日行
迟月行疾此错说也历家若顺算则箕着那相去处度
数多季通云西域有九执历是顺算○又曰横渠少迟
则反右之说极精如以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在内
大轮转急小轮转慢虽都是左转只有急有慢便觉日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64-0240a.png
月似右转了礼记月令疏云日月循天左行日一日一
夜一周天而天一周之外更行一度其说可證也○又
曰日月左旋之说恐人不晓故诗传只载旧说○行之
健者莫如天次于天者莫如日天之行一日绕地一周
而过一度日之行一日亦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
度则天之过乃日之退也日非退也以天之过而见其
退尔天日进而日日退各尽本数而其过与退之初度
适相值焉则天与日会而气之为时序节候者于是乎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64-0240b.png
一周所谓期也期之日为三百以旬计又六旬举奇零
之成数又六日焉是所以成人间岁月日时之候而人
事之所凭以为节者也分一周之日为十二月则每月
常三十日馀计月及日为一月则每月惟二十九日馀
前朔后朔相去二十九日馀前气后气相去三十日馀
每月参差气渐不正宁无所以处之乎此闰月之所由
生也○天周有馀日周不足此岁差之由日行所多月
行所少此闰法之由○本文期字闰字岁字是三个眼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64-0240c.png
目天有四时分为二十四气一月二气皆朔气在前中
气在后节气有入前月法中气无入前月法朔气匝为
年中气匝为岁中朔不齐正之以闰而四时乃定岁功
乃成○岁是人间所用期是天气一周此期与岁之别
也若有期无岁则如外域但以草木开落为春冬又有
年无月但以月盈亏为时候此便是荒远之俗彼以射
猎为生不知耕稼生养之道在中国则有人伦有政事
故岁月日时必有纪以次人事先后之宜以尽裁成辅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64-0240d.png
相之道故有岁则必有月有春夏秋冬则必有晦朔弦
望皆不容有差此定四时成岁所以为庶务之先而闰
法之所由起也○按允釐百工庶绩咸熙即朱子所谓
岁月日时既定则百工之事可考其成也圣人治历明
时即人事一时修举人与天常相应四时行焉百物生
焉天之所以示乎人也水火金木土榖惟修正德利用
厚生惟和人之所以因乎天也羲和明而颁之九官奉
而行之其事一而已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64-0241a.png
宜以左右民此之谓也尧典记命羲和而允釐百工庶
绩咸熙九官之治在其中矣舜典记命九官而钦哉惟
时亮天功羲和所明在其中矣盖互相备也马端临谓
陶唐氏以前之官所治者天事以后之官所治者民事
太皞勾芒数圣人者生则知四时之事殁则为四时之
神成周六官系以天地四时盖于民事之中犹寓以治
天事之意所论太皞成周得之至谓天事民事古今之
官有异治则不知天人合一之理也略于天事自后世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64-0241b.png
不知财成辅相之道而失之尔程子谓星历为一技之
事而与政分是也尧时羲和与四岳九官皆以圣哲之
材居之未始有精粗道艺之间及成法既具有司守之
则畴人子弟可以专其业而世其事故夏合羲和为一
其职已略左氏曰日官居卿以底日言中古犹知尊其
职也然周太史正岁年以序事以下大夫为之冯相氏
掌日月星辰以中士为之已不居卿迨周衰以后其职
始益轻故司马迁谓文史星历介乎卜祝之间盖其与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64-0241c.png
政分也久矣○朱子曰今之造历者无定法只是赶趁
天之行度以求合或过则损不及则益所以多差因言
古之钟律纽算寸分毫釐丝忽皆是定法如合符契皆
自然而然莫知所起古之圣人其心思如是之巧然皆
非私意撰为之也意古之历书亦必有一定之法而今
亡矣三代而下造历者莫有定议愈精愈密而愈多差
由不得古人一定之法也季通言天之运无常日月星
辰积气皆动物也其行度疾徐或过不及自是不齐使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64-0241d.png
我之法能运乎天而不为天之所运则其疏密迟速或
过不及之间不出乎我此虚宽之大数纵有差忒皆可
推而不失矣何者以我法之有定而律彼之无定自无
差也季通言非是天运无定乃其行度如此其行之差
处亦是常度但后之造历者为数窄狭而不足以包之
尔○正义曰古时真历遭战国及秦而亡汉存六历虽
详于五纪之论皆秦汉之际假托为之○刘洪曰历不
差不改不验不用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知其是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64-0242a.png
失然后改之是然后用之李文简以为至论○推步之
差正谓天运之差盖久而有差自是天运自然如此朱
子谓行之差处亦是常度是也故逐年考验随时修改
以与天合元历志云天有不齐之运而历为一定之法
所以既久而不能不差既差则不可不改也盖天无差
也因人之法有时与天相左而谓之差尔所以考验者
审其推步之常法恐久而有与天相左处也订传云历
既成而分职以颁布且考验之恐其推步之或差也此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64-0242b.png
言分职以颁布分职以考验尔自是两事俱为掌历之
事颁布于历成之后考验于未成之先今年之所颁布
昨年之所考验也今年之所考验来年之所颁布也必
已考验无差然后可据以为信历而颁之故承之曰允
釐百工庶绩咸熙若谓既成而方验其所颁是历官先
未能自信何以为允釐耶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至九载绩用弗成正义云言帝实
知人而朝无贤臣致使水害未除待舜乃治此经三言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64-0242c.png
求人未必一时之事但历言朝臣不贤为求舜张本故
也○许氏曰篇中六咨字下民其咨之咨训嗟愁怨之
意馀五字孔例训嗟蔡在帝曰下者则训嗟在畴下者
训访问说文曰谋事曰咨五咨皆谋访之意恐不必作
两训但从访问之意看自有意况古文皆作资○正义
曰唐尧明圣之主应任贤哲放齐圣朝之臣当非庸品
人有善恶无容不知称嚚讼以为启明何哉将以知人
不易人不易知密意深心固难照察胤子矫饰容貌但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64-0242d.png
以惑人放齐内少鉴明未能圆备故承意举之以帝尧
之圣乃知其嚚讼之事放齐所不知也○愚按朱以圣
人之子启明之材则其资必有过人者矣而卒归于不
肖者其受病之源曰傲而已禹曰无若丹朱傲傲则自
是傲则欲上人自是欲上人之心交于中此所以形而
为嚚讼也长恶不已遂至昼夜额额朋淫于家用殄厥
世尧盖先见其微逆知其终矣夫尧钦明而允恭克让
朱启明而嚚讼傲虐圣愚之所以分敬胜怠义胜欲与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64-0243a.png
不胜之际而已矣学者可以观哉可以戒哉○正义曰
舜典命垂作共工知共工是官称以其人先祖居此官
故以官氏计称人对帝不应举先世官名孔直云官称
则其人于时居此官也僝然见之状叹共工方聚见其
功言可用也静言庸违言是而行非也象恭貌恭而心
狠也行与言违貌恭心反乃大佞之人不可任用也○
又曰驩兜志不在公私相朋党共工行背其言心反于
貌其罪并深俱被流放其意异于放齐举胤子也○四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64-0243b.png
岳官名一人而总方岳诸侯之事者也二帝每举必咨
四岳其人意必当时旧德故尧欲禅位而亦先之四岳
也圯毁也族类也圯与圮不同楚人谓桥为圯音怡从
已矣之已圮毁之圮从人己之已楚辞言鲧以悻直亡
身是其方命圮族之證也○正义曰鲧既无功早应黜
废而待九年无成始退之者水为灾而百官谓鲧能治
及遣往治非无小益下人见其有益谓鲧实能治之日
复一日以终三考三考无成众人乃服然后退之祭法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64-0243c.png
云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然则禹之大功固
亦因鲧是治水有益之验但不能成功故诛尔○程子
曰治水天下之大任也非其至公之心能舍己从人尽
天下之议则不能成其功岂方命圯族者所能哉鲧虽
九年功弗成然其所治固非他人所及也惟其功有绪
故其自任益强咈戾圯族益甚公议隔而人心离是以
其恶愈显而功卒不可成也○金氏曰周汉以来多称
尧有九年之水今考自洪水方割即举鲧俾乂九载无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64-0243d.png
成而后举舜舜举禹禹八年于外而后成功前后几二
十年曰九年者以鲧九载言之尔洪水盖如后世岁有
河决之患鲧于其间多为堤防以障之而患日甚然待
九载无功始易之何也九载之间非尽无功但无成尔
方命圯族帝已知之但为天下择人天下之公也是时
舜禹未兴廷议推鲧群臣之材固无出鲧之右者帝将
戒其所短以用其所长则曰钦哉以勉之以鲧之材加
之敬谨何患无成乃轻事愎言卒溃于成是帝固将全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64-0244a.png
鲧之材而鲧则弃帝之命矣天下之以材自负忽不知
戒以取败者皆是也宁独鲧哉又按经称鲧湮洪水传
称鲧障洪水国语又称其堕高堙卑经称禹决九川孟
子称禹疏九河瀹泲漯而注之海然则鲧之治水也障
之禹之治水也导之也其成败之由以此然则禹何以
不諌其父曰禹必尝諌鲧必不从舜之知禹亦以此也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至嫔于虞帝曰钦哉凡泛
咨有独对者有佥对者咨若时放齐对咨若采驩兜对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64-0244b.png
此独对者也咨若予工咨若予上下草木鸟兽则佥对
者也咨四岳则皆佥对咨治水佥举鲧咨百揆佥举禹
此二者大事也大任也咨典礼佥举伯夷重事神也惟
禅位四岳独对者以帝先之四岳故也至举舜则师锡
帝者以为天下得人其事之大尤非治水百揆比也四
岳宣通内外之任故大事必咨焉此处佥曰传以为所
领诸侯同辞而对百揆亦然至举垂举益与伯夷则恐
止是朝臣未必有诸侯也○载年也唐虞曰载夏曰岁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64-0244c.png
商曰祀周曰年李巡曰各自纪事示不相袭也孙炎曰
岁取岁星行一次也祀取四时祭祀一讫也年取禾榖
一熟也载取万物终而更始也○孔氏曰尧年十六以
唐侯升为天子在位七十年则时年八十六老将求代
○正义曰遍检书传无尧即位之年孔氏博考群书作
为此传言尧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必当有据○孔
氏曰尧知子不肖有禅位之志故明举明人在侧陋者
广求贤也按明明之说当从订传当时在显位者固皆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64-0244d.png
尧之所已知恐在侧陋者容有人焉而未知故欲广明
扬之道令毋拘明与侧陋有则举之故四岳承之而曰
有鳏在下曰虞舜正与上相应处帝曰予闻则已尝知
之特未有人举之及得其详尔此一段叙事曲折如画
○否不通谓二字通用非训否为不通也○古经文字
真不可及舜之履历只数字间尽其曲折是鳏夫是瞽
子父母兄弟各以一字见其所处之难克谐以孝又以
一字尽其善处之道妙不容言语简意详在他人不费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64-0245a.png
辞不能达意纵有奇古亦不脱史家风无此典重也此
玩经与阅史之法也○正义曰王肃云虞地名皇甫谧
曰尧以二女妻舜封之于虞今河东太阳山西虞地是
也然则舜居虞地以虞为氏尧封之虞为诸侯及有天
下遂以为号虞与妫汭一也妫水在河东虞乡县历山
西西流至蒲阪县南入于河舜居其旁周武王赐陈胡
公之姓为妫以舜居妫水故也○又曰按世本尧是黄
帝玄孙舜是黄帝八代孙尧女于舜之曾祖为四从姊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64-0245b.png
妹以之为妻于义不可世本之言未可遽信○金氏曰
尧舜之不同出于黄帝以书决之书无明文以尧之妻
舜决之也○又曰予闻者已知其人也如何者更详其
实也以舜之玄德年二十而闻于天下以尧之明思天
下固无遗照也然闻之而不自举之盖为天下得人必
尽天下之议圣人目大心平大公无我气象可以想见
○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左氏
解此二字亦非后人所及虽有恶人于人情不能甚相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64-0245c.png
远也惟心不则乎德义之经则好恶失其正喜怒无其
常爱憎将倒置此后母傲弟之谗言所以得入也观一
嚚字则后世后母之情状举在焉象介母之爱而不克
恭厥兄傲之一字是其本根凡此三言而舜家庭所遭
之变不烦详述而可以意知○问舜非致曲而至于圣
人何为以孝闻张子曰不幸舜之父母异于人之父母
故以孝著也○按舜处顽嚚之间非可以諌诤回父母
之心非可以言语谕父母于道加之傲弟又岂声音笑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64-0245d.png
貌可以得其欢心哉克谐以孝而已矣克谐中有象而
总曰以孝者周书曰惟孝友于兄弟是孝可以该友也
语曰舜业业日致其孝此业业而日致之不已故彼烝
烝而日变之有渐至诚充积之效也舜无他尽其在我
而已矣○苏子由古史曰孟子曰尧将举舜妻以二女
瞽瞍不顺不告而娶既而犹欲杀舜而分其室舜终不
以为怨余考之书四岳之荐舜曰烝烝乂不格奸益之
称舜曰夔夔斋慄瞽亦允若则舜之为庶人既已能顺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64-0246a.png
其亲使不至于奸矣按孟子因流俗所传而发明圣人
之心以垂教若曰使其有是则圣人所以处之者如此
尔而其事之有无固不足辨也书之所载则事实也○
正义曰我其试哉郑玄云试以为臣之事王肃云试之
以官郑王皆以舜典合于此篇故指历试之事充此试
哉之言按我其试哉尧言欲授之以事以试其治天下
也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又言将以女事之以观其所
以仪刑之者何如也二句似各一意订传以妻之二女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64-0246b.png
即为试之之事实本孔传及周子舜可禅乎吾兹试矣
之意以文义观之尧既闻舜之贤于平时今又得其践
履之详于四岳舜之为人固已了然于尧之心而不待
试矣次第便当言徵用之意我其试哉正欲用之也历
试诸艰试字正本之此亦玩夫舜典所谓询事考言乃
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者乎尧初于四岳也曰汝能
庸命巽朕位即欲以位授之及举舜也何乃三载之久
而后使之陟帝位乎实试之也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64-0246c.png
正与我其试哉意相始终而语相照应盖古文舜典合
于尧典则慎徽五典以下正为试之之事郑王之说已
然今以分为二篇而尧典止言釐降嫔虞之事故先儒
偏重之而不知试之为历试也然则所谓观厥刑于二
女者亦岂无试之之意乎曰夫妇之间隐微之际正始
之道所系尤重于此可以观人而益见其贤非谓于此
可以试人而才见其实也○古次女有从行之礼不用
二女同居志不同行之说○嫔于虞者使为舜妇于虞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64-0246d.png
氏之家执妇道以事舅姑盖二女不在京师观釐降则
曰于妫汭可见后人泥不告而娶之文以为舜受室于
京师则大非事之实矣经文字字分明言言垂教非深
玩不能见也○釐降二女于妫汭孔氏谓舜于二女能
以义理下其心使行妇道帝曰钦哉孔氏谓叹舜能修
已行敬以安人蔡氏以釐降为治装下嫁钦哉为戒二
女之辞惬人心合经理不解亦自分明○帝女下嫁不
足书因禅位而见钦哉戒女之辞亦常事不必书因嫔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64-0247a.png
虞而录
罗文庄公曰尧典有知人之道四嚚讼一也静言庸违
象恭二也方命圯族三也皆所以知小人克谐以孝四
也所以知君子嚚讼圯族刚恶也静言庸违象恭柔恶
也小人之情状固不止此然即此三者亦足以槩之孝
乃百行之首汉去古未远犹以孝廉取士然能使顽父
嚚母傲弟相与感化而不格奸则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矣非甚盛德其孰能之尧典所载历象授时外惟此四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64-0247b.png
事乃其举措之大者所举若此所措若彼非万世君天
下之法乎苟能取法于斯虽欲无治不可得已○薛文
清公曰书载尧舜之事皆先德行而后事功事功之大
者莫大于用人之一事○按尧为天下得舜而舜为尧
得禹得皋陶舜之明尧之明舜之仁尧之仁也故此篇
只言不用丹朱共鲧与举舜之事而尧之全德足以具
见盖尧知四族之奸而其恶未形不欲遽治之也惟举
舜而四族之治付之于舜矣尧欲尽用天下之贤而莫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64-0247c.png
先于舜也举舜而禹稷皋陶之任用付之于舜矣张子
曰以知人为难故不轻去未彰之罪以安民为难故不
轻变未厌之君尧君德故得以厚吾终舜臣道故不敢
不虔其始此最说得好最得尧舜心事左氏以举十六
相去四凶为舜之大功二十至云尧所不能举而去者
待舜乃举之去之由不知尧典之义也舜典流放盖承
尧之意终尧之事而已二典相起毕盖使人自得之曾
子固谓秉笔者皆皋夔之流并其深微之意而传之此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64-0247d.png
类可见也
 
 
 
 
 
 
 尚书日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