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160-06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或问卷四    元 程端学 撰
   僖公
二年
或问曰城楚丘朴乡谓城邢历序三国者详书也城缘
 陵止书诸侯者略之也城楚丘没诸侯者略之而又
 略也楚丘不如缘陵缘陵不如城邢救灾恤患邻道
 也详书而不杀予之也封诸侯非王法没诸侯而不
卷四 第 1b 页 WYG0160-0604b.png
 书讳之也讳之者夺之也然乎曰不然也三国城邢
 而不再序则若邢之自城与鲁之城之也故再书三
 国焉城缘陵上既列序诸侯故前目后凡而但称诸
 侯也城楚丘者鲁自城之也岂可指元年会柽之诸
 侯城之乎且城邢为救灾恤患城缘陵独非救灾恤
 患乎设如城楚丘为诸侯城之亦非救灾恤患乎何
 为略之又略也夫春秋有自然之书法使城楚丘而
 去诸侯之文以寓予夺之意则晦昧而不可晓岂书
卷四 第 2a 页 WYG0160-0605a.png
 法之自然哉且褒贬凡例抑扬予夺之说春秋之蠹
 也说春秋者自汉及唐自唐及宋能知摆脱俗习者
 朴乡数人而已而其为说犹或如此吾然后知习俗
 之移人虽智者不能免况其馀哉
曰冬十月春王正月夏四月三书不雨先儒皆以馀月
 有雨子何以知不雨与书首月不相蒙也曰以后书
 六月雨而知之也如十一十二与二三五月而有雨
 则六月雨在不书矣惟其书六月雨也然后知左氏
卷四 第 2b 页 WYG0160-0605b.png
 所谓自十月至于五月不雨者为可据也但其下文
 云不曰旱不为灾者为妄说耳曰此不雨书法与文
 二年书自十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十年十三年两
 书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之文异者何也曰文公
 之三不雨有事介乎其间此则无事以间之故所书
 有不同也后世以凡例求之而不得于是为之辞以
 强通之故榖梁有勤而闵雨之说先儒亦有冬十月
 不雨则十一月十二月有雨春正月夏四月不雨则
卷四 第 3a 页 WYG0160-0605c.png
 二三五月有雨之说是皆以不雨与冬十月春正月
 夏四月联属读之而不察之失也愚故离冬十月春
 王正月夏四月自为一时无事书首月之义而以三
 不雨不与之相蒙斯有以合乎左氏之说而经旨自
 明矣曰既书不雨则一时之中有事矣子何以言一
 时无事书首月邪曰此非会盟侵伐郊祷朝聘诸事
 可以月日书者也特记一时之不雨耳而不雨非可
 以月日书也何妨自书首月乎曰冬不雨之下书楚
卷四 第 3b 页 WYG0160-0605d.png
 人侵郑夏不雨之下书徐人取舒矣子何以言一时
 无事耶曰虽有二事而皆无月日又皆在不雨之后
 春秋之法凡正四七十月有无月日之事则但书春
 夏秋冬而不书首月恐其月之乱事也此以不雨间
 之故虽有二事而冬春夏得以书首月也非若文公
 时三书不雨皆有系月日之事介乎其间而不可以
 直书首月也曰其或曰旱或曰不雨何也曰鲁史命
 辞有异同孔子因之而不革奈何必执此例以求彼
卷四 第 4a 页 WYG0160-0606a.png
 同乎
二年
或问曰齐宋江黄会于阳榖先儒以诸侯之师同次陉
 者桓公之正兵又领江黄各守其境案兵不动为八
 国之援者为奇兵然欤曰不然也此见江黄不同伐
 楚而其后江黄伐陈而意之也设使有此则春秋本
 正义明道之书非战国孙吴之术学者固不可移彼
 以论此而况髣髴想像之云乎
卷四 第 4b 页 WYG0160-0606b.png
四年
或问曰八国侵蔡遂伐楚次于陉先儒讥遂为专然乎
 曰无讥也此与公会齐侯于栎公与夫人姜氏遂如
 齐与公会晋齐宋蔡郑陈莒邾秦于温而诸侯遂围
 许与下文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侯围许之遂同
 义盖文法当然讥在一事而非在一字也若公子结
 媵陈人之妇遂及齐侯宋公盟与公子遂如京师遂
 如晋之遂则讥其专耳然亦文法当然意则有轻重
卷四 第 5a 页 WYG0160-0606c.png
 耳非若后世一字褒贬之云特下一遂字以讥之也
 曰次于陉有讥乎曰无讥也与齐宋曹师次于聂北
 救邢与叔孙豹救晋次于雍榆之次不同也彼之所
 谓次者名救而不进耳此之所谓次者纪实事以见
 下文退师盟于召陵之节次耳
曰秋及江人黄人伐陈子何以两存高杜氏之说也曰
 皆可通也皆有疑也以文势观之高氏近理但执涛
 涂在夏及江黄伐陈在秋此又可疑者也若齐与诸
卷四 第 5b 页 WYG0160-0606d.png
 侯及江黄伐之书法自当言诸侯及江人黄人伐陈
 此又不可知者若如杜氏说八国皆伐楚者何为独
 使鲁也哉但孔氏程子诸家皆从杜氏故两存之耳
五年
或问曰公及齐宋陈卫郑许曹会王世子于首止诸侯
 盟于首止张氏诸儒谓再称首止美之大者然乎曰
 不然也会王世子在夏又与世子为会盟诸侯在秋
 又诸侯自为盟会盟既异而又有二三月之差故不
卷四 第 6a 页 WYG0160-0607a.png
 得不再言其地乃书法当然何大美之有夫桓公知
 戴世子之为义而不知要君之非义先儒知桓公之
 有功于王而不知假仁之非义政孟子所谓久假不
 归恶知其非有者也吾何以知其假也古之真有者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桓公内嬖冢嗣不立身死而五
 公子作乱其所以正王之冢适者果自身而推之哉
 圣人安得而虚美之昔汉高帝爱赵王如意欲易太
 子张良造谋使四皓辅太子以朝朱子论之曰良之
卷四 第 6b 页 WYG0160-0607b.png
 为此不惟不暇为高祖爱子计亦不暇为汉家社稷
 计矣其事正相类而首止之事殆又甚焉呜呼权谋
 术数之说起大人格君心之道不复见此孔子所以
 恻然有隐而书欤
八年
或问曰禘于太庙用致夫人先儒之说多矣子独有取
 于赵氏何邪曰用致夫人左氏谓哀姜东莱君举存
 耕诸儒从之榖梁谓成风董子刘向范氏孙氏胡氏
卷四 第 7a 页 WYG0160-0607c.png
 刘氏康侯叶氏张氏朴乡诸儒从之公羊谓齐媵女
 赵氏谓时君之妻声姜高氏又谓五世之夫人莘老
 又谓声姜哀姜成风凡六说独公羊之说其谬易见
 馀五说意略近似然鲁之禘祭文王周公二位而已
 鲁之祫则自周公伯禽以下已毁未毁之主皆祭之
 若僖公致仲子子氏文姜哀姜成风者必用祫祭告
 于群主或特祭告于昭穆之庙今止曰禘则赵氏谓
 时君之妻声姜因其至而特设禘礼以为荣观者近
卷四 第 7b 页 WYG0160-0607d.png
 理矣又惟夫人自至某而告庙可以言致如经书公
 至自某者三传亦以致言也若立仲子成风之妾为
 正夫人与升子氏文姜哀姜于庙经当异其文如跻
 僖公之义不可以致言也况子氏文姜哀姜已祔于
 正庙仲子己别有宫而成风犹未死以此考之则声
 姜之说断不易矣曰经何以不曰夫人姜氏也曰春
 秋本义在于禘以致夫人而不在于声姜之氏姓也
 况失礼在僖公而不在声姜而书姜氏则不成文乎
卷四 第 8a 页 WYG0160-0608a.png
 予于本义已言之矣曰娶声姜何以不书纳币亲迎
 与夫人姜氏至自齐乎曰得礼则为常事而不书独
 此非礼故书之也十二公夫人不书者多矣何独疑
 于此哉
九年
或问曰伯姬卒啖氏谓内女为诸侯夫人书卒许嫁为
 夫人者亦然其为媵及嫁太子公子大夫则不书者
 然乎曰啖氏之说盖常事耳若春秋之法得礼则虽
卷四 第 8b 页 WYG0160-0608b.png
 为诸侯夫人与许嫁者有不书也失礼则虽为媵及
 嫁太子公子大夫悉书之故十二公之女适诸侯与
 许嫁而卒者多矣不皆书也莒庆来逆叔姬叔姬归
 于纪皆为媵与嫁大夫者也则书之曰莘老诸儒亦
 谓以吾君为之服因录之者何也曰此可施之作史
 之常例而不可以入春秋不书常事之旨也
曰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春秋杀未踰年之君四内则
 子般子赤外则齐舍奚齐其三书之如成君奚齐独
卷四 第 9a 页 WYG0160-0608c.png
 称君之子故石氏谓奚齐称子必系于其君以明国
 人不子之也言君而必曰其君之子以明国人不君
 之也国人不子而献公独以为子国人不君而荀息
 独以为君且曰杀而不曰弑春秋以明分之不可乱
 也朴乡亦取其说而子不之从何也曰奚齐非弑逆
 之贼也虽实庶子则固晋君之子也立虽不正则固
 晋人之君也使里克杀之于既立之后岂非弑其君
 哉今书杀其君之子则是未立之辞也且卓与奚齐
卷四 第 9b 页 WYG0160-0608d.png
 皆庶孽也皆国人不君而荀息独以为君皆国人不
 子而献公独以为子者也何独于卓而书弑其君哉
十年
或问曰晋里克弑其君卓朴乡谓卓岂有宜为君之义
 春秋欲著弑逆之罪故成其君臣之名者然乎曰不
 然也卓非弑逆之贼而大夫立之则固里克之君何
 俟欲著弑逆之罪而后成其为君哉卓与奚齐非有
 优劣也杀之者一里克也况卓为荀息所自立今欲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60-0609a.png
 著弑逆之罪独成卓之为君奚齐尝受先君之命矣
 反不成奚齐之为君此其故何哉吾于杀奚齐既言
 之矣
十四年
或问曰诸侯城缘陵先儒皆以详不如城邢略不如城
 楚丘为义为责桓公之浅深然乎曰不然也其原二
 使我之也楚丘本鲁邑而三传谓之封卫缘陵非为
 杞而二传谓之封杞诸儒以凡例乘之见有详略之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60-0609b.png
 不同则论议蜂起矣殊不知城楚丘者鲁自城也与
 书城中丘城郎城小榖之云同故略城邢者三国之
 师也不得言诸侯故详城缘陵者诸侯也前目已见
 于咸之会故后凡不详不略制言之体固如此何必
 相较以为义哉予于城邢既言之矣
曰季姬使鄫子来朝先儒谓鲁公钟爱其女使自择配
 者然乎曰亿度之辞也曰何氏谓季姬许嫁于邾及
 与鄫子遇使鄫子谓己者何也曰此见季姬己字疑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60-0609c.png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文而意之者非有所据也夫女
 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虽未许嫁既笄必有字
 之者矣不可执一而论也
曰沙鹿崩不系国朴乡谓地有不系国者如楚丘不系
 卫缘陵不系杞然乎曰不然也山可以不系国名山
 大川不以封也地不可以不系国古者无不系国之
 邑也愚于楚丘缘陵既言之矣此得以略之
十五年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60-0609d.png
或问曰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先儒谓不书以归
 免秦伯者然乎曰不然也高氏曰不书以晋侯夷吾
 归者以其即复国也
十八年
或问曰宋曹卫邾伐齐左氏谓纳孝公先儒皆缘此立
 论子独两存其说何邪曰若纳孝公经当书曰宋公
 曹伯卫人邾人伐齐纳公子昭如庄九年鲁纳子纠
 之法或书曰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师救齐昭入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60-0610a.png
 于齐如庄六年鲁齐宋陈蔡伐卫王人救卫卫侯朔
 入于卫之法今经但曰四国伐齐而不见纳孝公事
 迹则但当据经议其伐丧之罪与其图伯之迹及桓
 公伯业之浅深耳何得因传废经而为传义哉且宋
 纳孝公则二十三年齐侯何得伐宋围缗乎然齐桓
 八月始葬必其内乱外伐而致缓者也故亦不敢尽
 废传文姑并存之而以经为主焉曰刘氏谓不书纳
 公子昭者昭非正不与纳者何邪曰使宋纳不正之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60-0610b.png
 昭正当书以惩之如朔入于卫者可也何得削之而
 使人不知其故哉凡经之所书皆不与者也如一切
 削之则无春秋矣
曰邢人狄人伐卫朴乡谓狄使书人与荆人徐人江人
 黄人皆著其与中国接者何也曰非此之谓也春秋
 不可书邢狄伐卫也则称邢人矣邢既称人春秋又
 不可书邢人狄伐卫也则称狄人矣然则狄称人者
 便文也非著其接中国也且二十一年狄侵卫何不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60-0610c.png
 人之以著其接中国哉
二十年
或问曰西宫灾董子刘向之言何如曰存耕得之矣其
 言曰仲舒曰僖公立齐媵为夫人而天灾西宫刘向
 曰僖公立妾母为夫人入宗庙故天灾闵宫仲舒则
 牵制于公羊齐媵先至之说向则以用致夫人而为
 之附会者也
二十一年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60-0610d.png
或问曰大旱莘老谓不雨者旱不为灾大雩者旱未为
 灾天旱者旱为灾也然乎曰鲁史记事有详略有轻
 重又非一人之手故不同耳其实不雨即旱旱即不
 雨也安有自某月不雨至于某月而不为灾之理乎
 又安有旱未为灾而先雩之理乎此不待辨而易见
 者也
曰宋楚陈蔡郑许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先儒皆谓楚
 执之子独取陈岳氏之说何邪曰先儒之论承左氏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60-0611a.png
 公羊之弊也陈氏之说本于经者也经不言楚先儒
 求之而不得故有分恶诸侯之说岂知春秋直书其
 事而罪恶自见之旨哉若以为楚子造谋而诸侯从
 之则可也何则当时楚强而诈诸侯衰而愚惟楚令
 之从而不知其不可者也故楚人来献捷是其验矣
 观下文公会诸侯释宋公益知诸侯之与谋矣故诸
 侯有从命之罪而楚有造谋之恶若以诸侯不知而
 楚自为之圣人以其不助宋伐楚而分其恶于诸侯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60-0611b.png
 则诬圣人甚矣
二十三年
或问曰齐侯伐宋围缗先儒多责孝公背立已之恩然
 乎曰此左氏之辞于经则无所考也
二十四年
或问曰晋侯夷吾卒经在二十四年冬传云二十三年
 九月杜氏徐邈之徒皆谓文公定位而后告丧春秋
 从赴而书然乎曰不然也左氏谓诸侯国史择焉不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60-0611c.png
 精考焉不详而遽附于二十三年之间又多为说以
 附会之则既误矣后世求之不得遂指经以为从赴
 夫夷吾卒晋人立怀公是时非有内乱外伐安得不
 告丧而预待文公之至而后告乎借使文公入而后
 告丧必曰先君某以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其鲁史必
 曰某年某月某日晋侯夷吾卒必不于来赴之日书
 曰晋侯夷吾卒此人情事理之常而杜徐之徒信传
 疑经强为此说以求经传之必通而不知其反诬经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60-0611d.png
 而惑世也诸家为说此类甚多不暇悉辨
二十五年
或问曰宋荡伯姬来逆妇刘氏谓伯姬之嫁不见于经
 为内交不敌则不书于策今见于经为公主大夫之
 昏为卑朝廷而慢宗庙者然乎曰不然也伯姬嫁荡
 氏事正以其常事不书也若诸侯大夫不敌而违礼
 则春秋当书之以示戒今反谓不敌而不书则与刘
 氏前所谓常事不书者自相伐矣况经书荡伯姬逆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60-0612a.png
 妇本责以姑逆妇而失亲迎之礼而非公主大夫之
 昏而书也使当时公主大夫以嫁之亦非刘氏可得
 而知也
曰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先儒皆谓一事子独离而二
 之何也曰谓之一事者本于公羊榖梁而成于杜氏
 先儒又从而演之故其说牢不可解独胡氏得其旨
 而辨之甚明愚既录诸本义之间矣请因其说而详
 焉大凡公榖不见国史以意求之而不知其义故其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60-0612b.png
 说多凿左氏尝见国史故其说有据独其自为说则
 往往附会而不可信耳今左氏谓令尹子玉追秦师
 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虽无所发明盖与经不相
 背也杜氏乃自为其事曰顿迫于陈而出奔楚故楚
 围陈以纳顿子不知杜氏何所据而为此言邪盖亿
 度之辞耳先儒解经据经观理可也而舍经以求传
 甚则又舍传而求注则其事愈紊而其义愈乖矣夫
 陈一国也顿亦一国也顿既非陈属邑楚人纳顿子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60-0612c.png
 于顿可也何必围陈哉且陈之见迫于楚久矣楚纳
 顿子陈人曷敢与争必待围陈然后纳之乎不特杜
 氏无所据而求之事理又有不通者也况公羊谓不
 言遂为两之榖梁又谓纳顿子者陈也其说固陋尤
 不可宗吾故断然以为胡氏之得其旨也
二十六年
或问曰楚人灭夔以夔子归先儒以楚夔不名为义何
 也曰以楚不名为义者据卫侯燬灭邢也彼或知燬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60-0612d.png
 为衍文则自无此论矣以夔子不名为义者先儒不
 一其说赵氏谓时未与鲁通莫得知之尔孙氏谓略
 夷狄刘氏又谓黜楚而伸夔夫楚灭夔已赴于鲁矣
 不可谓未与鲁通也齐灭赤狄潞氏以潞子婴儿归
 潞子既名不可谓略夷狄也楚灭同姓其罪显矣夔
 不死社稷而与楚归亦不为无罪也使夔而缩春秋
 伸夔亦不在不名荆败蔡师以蔡侯献舞归蔡侯无
 罪也而卒以名数者皆所不通则吾所谓史有详略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60-0613a.png
 与春秋脱之者近之在来者择焉
二十七年
或问曰公会诸侯盟于宋先儒谓鲁欲解宋围故此盟
 为僖之功何也曰公榖注有解宋围之说先儒不察
 遂以为功耳叶氏之说甚明则既附于本义矣而杜
 氏康侯亦曰公与楚结好故往会盟其地以宋者宋
 方见围无嫌于与盟公之罪亦著矣献可亦曰案左
 氏二十八年楚子使子玉去宋又子玉曰君复卫侯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60-0613b.png
 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以此言之宋围不解也盖公
 不救宋而往会从楚之诸侯为盟于宋故明书以示
 义则其说愈明矣今以经文观之如释宋围经当书
 曰公会诸侯盟于宋释宋围如书公会诸侯盟于薄
 释宋公之法今经但曰盟于宋则非解宋围审矣曰
 张氏谓经曰会诸侯不曰会楚使公从夷狄之罪必
 待考而后见者何也曰诸侯亲者也楚则大夫也经
 曰会诸侯则楚在其中矣何必复生义哉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60-0613c.png
二十八年
或问曰晋侯侵曹晋侯伐卫朴乡谓特出晋爵而不厌
 其辞之繁为予伯之辞然乎曰不然也晋侯侵曹故
 称晋侯既而晋侯又伐卫故亦称晋侯若晋使卿则
 书名氏使微者则书晋人此史氏不易之定法而孔
 子因之者也苟特出晋爵为子伯之辞则晋侯杀其
 世子申生而特出晋爵者亦将予之乎且晋之侵曹
 伐卫将以攻楚师而觊一胜也若王者之师则安用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60-0613d.png
 此术哉圣人亦何所取而予之乎其后城濮之战亦
 以出齐爵晋爵为说亦其旧习之未尽除也
曰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高氏张氏诸儒多谓惧晋
 以杀买者然乎曰予于左氏既辨之矣知左氏之谬
 则诸儒之说不待辨也曰诸儒皆谓公子买知难而
 退为无罪子独不然何欤曰买为鲁之懿亲知势之
 不敌与义之不可而不能谏既已受命而往戍卫矣
 又复畏死而逃归是进退皆无义也恶得无罪哉故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60-0614a.png
 惟吕氏谓买戍卫而不卒戍罪也刺之则过矣为近
 之而义有未尽耳予故因其说而足之非敢自求异
 于众也曰康侯之说何如曰康侯之说虽无甚牴牾
 然不言戍卫之罪仅可施之杀大夫之义耳曰莘老
 谓春秋书刺者二公子偃不书所刺之罪而公子买
 著不卒戍之迹为偃则当刺而买在可恕何也曰不
 书所刺之罪者止讥专杀大夫也书所刺之罪者兼
 讥不当戍卫也故不卒戍不特讥买而多讥鲁此一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60-0614b.png
 事兼二义者也读者特不察耳
曰公朝于王所先儒皆言晋文致天子而公朝之春秋
 婉而成章故不见于践土之盟而见于此然乎曰不
 然也三传惑之而读焉者不察也予于左氏传践土
 之盟已略言之邦衡之说可考也况此不言诸侯而
 但言公朝于王所其事又益明矣今以事理观之晋
 文方假尊周之名以令天下恶有呼天王曰王来吾
 将朝矣岂足以服诸侯哉曰然则晋文何以谓之谲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60-0614c.png
 也曰晋文之为固有谲者矣如侵曹伐卫执曹伯以
 致楚之类是也而非召王之(以下阙文/)
 
曰杞伯姬来先儒谓为鲁莒释怨然乎曰经不言其故
 而传亦无考亿辞也
三十年
或问曰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先儒谓公子瑕未
 闻有罪而杀之元咺立以为君故卫侯忌而杀之也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60-0614d.png
 然不与卫剽同者是瑕能守节不为国人之所恶也
 故经以公子冠瑕而称及然乎曰不然也为此说者
 惑于左氏云元咺归立公子瑕之一语也刘氏固己
 辨其妄矣使公子瑕为元咺所立而不辞恶得为无
 罪哉恶得为守节哉其曰不为国人之所恶亦意之
 之辞耳瑕苟自立则既三年矣使其仁如尧舜孔子
 亦将正名其僣窃之号安得以不为国人所恶而去
 其号特冠以公子哉其称及乃书法当然亦非无罪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60-0615a.png
 而书及也曰高氏谓经书于卫侯未归之前若不罪
 卫侯者盖以二子之祸皆晋文为之也者何也曰二
 子之祸固晋文之为然孔子不过据旧史先后而录
 之非卫侯既入而杀咺与瑕孔子特易其先后以归
 晋文之罪也今观经文事势及左氏事迹乃卫侯杀
 咺与瑕而后入卫侯虽无大罪而义则未尽也曰叶
 氏又谓执卫侯称人不以为伯讨为定晋侯之罪复
 国加之名为定卫侯之罪自晋归以复书为定元咺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60-0615b.png
 之罪立踰年不称君为定瑕之罪何也曰此惑于一
 字褒贬之失也夫四人者固皆有罪矣然卫侯之罪
 轻而瑕之罪不可考读春秋者当于事上观之不可
 于一字求义也春秋执诸侯大夫者皆称人不可谓
 定晋侯之罪曹伯襄无罪复国亦称名不可谓定卫
 侯之罪诸侯大夫归国者多以复书不可谓定元咺
 之罪瑕实不为君故称公子不可谓定瑕之罪四人
 之事昭如日星然不求之大体而求之一字之间则
卷四 第 23a 页 WYG0160-0615c.png
 四人之罪反得以匿矣非学春秋之法也
曰卫侯郑归于卫翼之诸儒谓不书复归而书归者盖
 杀咺与瑕之祸晋文为之故无恶文也莘老诸儒又
 谓不书复为禀命于天王与新封者同也陈洙氏又
 谓不书复为晋文以私憾遂执卫侯故不曰复归以
 原其情也此皆以不书复归为善辞至高氏诸儒则
 谓卫纳玉于晋晋为之请以免卫侯夫委罪人于天
 子而又私释之故不言归自京师又不言复为不与
卷四 第 23b 页 WYG0160-0615d.png
 其复也此以不书复为恶辞也至叶氏诸儒又谓卫
 纳玉得归故不得以京师言为天子之病至存耕诸
 儒则为曹伯负刍书归自京师是加京师以奉贼之
 辞一有王命而归为大顺故书以易辞岂得以不言
 自京师为罪诸说纷纷子一切略之无乃太简乎曰
 春秋命辞固有重轻有繁杀学者当先考春秋之事
 次观春秋比事之意然后察乎命辞轻重繁杀之间
 则圣人之意庶乎可窥其一二矣若但求一字之褒
卷四 第 24a 页 WYG0160-0616a.png
 贬与前后所书之凡例以立论焉吾恐舍其本而究
 其末缌麻之察而三年丧之不务也自晋侯伐卫属
 辞比事至此凡八书而见义故卫侯郑归于卫乃卒
 事也不比事而观王伯之盛衰君臣之相胜为春秋
 之大变乃拘拘于复归与自京师一字之间宜其说
 之纷纷而徒足以乱春秋也夫鲁史有详略则春秋
 亦详略先后事迹有不同则春秋亦不同必欲执彼
 以例此则反泥而不通矣今卫侯之执虽归之京师
卷四 第 24b 页 WYG0160-0616b.png
 当时或晋侯共释之或晋侯使京师释之则鲁史书
 其实孔子亦据其文而录之安得自改之哉吾故曰
 拘拘求之一字之间者乱春秋者也
三十一年
或问曰取济西田孙氏谓复侵地也济田本鲁地高氏
 谓尝为邻国所夺不识所谓邻国者谁也曰以理推
 之知其为复邻国之侵地但前事既远不可得而考
 也唯以为曹田则断不可尔
卷四 第 25a 页 WYG0160-0616c.png
曰四卜郊不从乃免牲犹三望子既取公羊刘氏三卜
 之说矣然高氏则谓郊不过二卜也上辛不吉则卜
 中辛又不吉则不卜而用季辛焉者何也曰古礼既
 废后世记礼者各有所宗而是非卒难立辨然先王
 以义起礼而义者人心之不可泯者也故犹可以义
 断其得失若二卜不吉不卜而用季辛则季辛之日
 能知上帝之必飨乎不能必上帝之飨而祭之则是
 虚文而已曰三卜而得礼则襄七年三卜郊不从乃
卷四 第 25b 页 WYG0160-0616d.png
 免牲春秋何以复书也曰古先圣王之事天也诚义
 兼尽龟筮依人而行岂有不从者哉今三卜而不从
 则神不飨非类断可知矣况鲁不当郊而郊者乎然
 则三卜岂非非常之事乎但比之四卜五卜者为少
 轻耳曰鲁之郊孟献子以为祈农者然乎曰刘氏固
 尝辨其妄矣刘氏曰彼见郊不过三月则以为启蛰
 闻配用后稷则以为祈农事何其陋于礼也曰三望
 之说郑氏有以海岱淮言之矣杜氏刘氏有以分野
卷四 第 26a 页 WYG0160-0617a.png
 之星及境内山川言之矣子独取于公羊之说何也
 曰望者远望而祭之若其境内山川则不曰望矣唯
 鲁僣用天子之郊故用天子之望若郑杜之说乃诸
 侯事宜故孙氏曰据郑杜止祭其封内况海河淮非
 鲁封内又诸侯无祭分野星之事且鲁所僣天子盖
 四方之中祭其大者三耳故惟公羊之说比诸说称
 长然于礼经无考亦不敢质言也曰公羊诸儒多谓
 中礼曰牲伤者曰牛子独取朴乡之说何也曰诗书
卷四 第 26b 页 WYG0160-0617b.png
 礼言祭天者皆曰牛也岂皆伤者乎礼曰帝牲必在
 涤稷牛唯具夫以天下养而祭其祖岂以牛之伤者
 祭之乎又礼曰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则
 亦各有所宜尔夫天与祖对虽有尊卑之殊然主祭
 者之心岂有二哉吾故断然以为非伤者也
三十三年
或问曰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殽刘氏康侯张氏王氏
 皆谓公羊无师字为狄秦者然乎曰不然也一字褒
卷四 第 27a 页 WYG0160-0617c.png
 贬之弊也夫楚秦吴越皆夷狄也春秋尝书楚师败
 绩矣于时楚伐齐围宋岂非夷狄乎而卒言师由是
 观之其为狄之之道在其事而不在师之一字也愚
 于三传辨之矣
 
 
 
 
卷四 第 27b 页 WYG0160-0617d.png
 
 
 
 
 
 
 
 春秋或问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