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第 1a 页 WYG0149-028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考卷三
宋 弃梦得 撰
统论
归顺辞也亦易辞也入逆辞也亦难辞也夫顺则易逆
则难其理固相因然亦有顺而难者内有敌也亦有逆
而易者内有主也顺逆理也难易事也春秋虽各据其
实书又有非其实而特书以见义者楚公子比入而灵
春秋考卷三
宋 弃梦得 撰
统论
归顺辞也亦易辞也入逆辞也亦难辞也夫顺则易逆
则难其理固相因然亦有顺而难者内有敌也亦有逆
而易者内有主也顺逆理也难易事也春秋虽各据其
实书又有非其实而特书以见义者楚公子比入而灵
卷三 第 1b 页 WYG0149-0281b.png
王缢于乾溪以弑其君虔书之此宜以逆而书入者也
然比非实弑者以比入而灵王缢因加之弑谓之逆则
不可也故书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而不言入公羊曰
此弑君者其言归何归无恶于弑立也归无恶于弑立
者何灵王为无道公子弃疾胁比而立之也此特书归
以见义者也齐公子阳生长而宜立陈乞迎而立之此
宜以顺而书归者也然荼父命之而已以诈夺之谓之
顺则不可也故书齐阳生入于齐而不言归谷梁曰阳
然比非实弑者以比入而灵王缢因加之弑谓之逆则
不可也故书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而不言入公羊曰
此弑君者其言归何归无恶于弑立也归无恶于弑立
者何灵王为无道公子弃疾胁比而立之也此特书归
以见义者也齐公子阳生长而宜立陈乞迎而立之此
宜以顺而书归者也然荼父命之而已以诈夺之谓之
顺则不可也故书齐阳生入于齐而不言归谷梁曰阳
卷三 第 2a 页 WYG0149-0282a.png
生正荼不正不正则其曰君何也荼虽不正已受命矣
入者内弗受也荼不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
受也此特书入而见义者也言春秋者能知此然后不
以辞害意矣归复归入复入三家为例各不同最为牴
牾左氏曰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
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公羊曰复归者出恶归无
恶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入者出入恶归者出入无恶
榖梁曰归易辞也又曰入者内弗受也又曰复者复中
入者内弗受也荼不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
受也此特书入而见义者也言春秋者能知此然后不
以辞害意矣归复归入复入三家为例各不同最为牴
牾左氏曰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
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公羊曰复归者出恶归无
恶复入者出无恶入有恶入者出入恶归者出入无恶
榖梁曰归易辞也又曰入者内弗受也又曰复者复中
卷三 第 2b 页 WYG0149-0282b.png
国也归者归其所也又曰归为善自某归次之又曰大
夫出奔反以好曰归恶曰入今于经蔡季蔡人召之于
陈此国逆也而不书入卫侯朔入于卫此复其位也而
不书复归赵鞅归于晋未尝为诸侯所纳也而书归则
左氏例不可行矣卫侯归而杀叔武不可谓归无恶而
书复归栾盈不能防闲其母出奔不可谓出无恶而书
复入许叔乘郑乱而复入出入俱不见有恶而书入卫
侯衎见逐于国人归而与弑剽出入皆有恶而书归则
夫出奔反以好曰归恶曰入今于经蔡季蔡人召之于
陈此国逆也而不书入卫侯朔入于卫此复其位也而
不书复归赵鞅归于晋未尝为诸侯所纳也而书归则
左氏例不可行矣卫侯归而杀叔武不可谓归无恶而
书复归栾盈不能防闲其母出奔不可谓出无恶而书
复入许叔乘郑乱而复入出入俱不见有恶而书入卫
侯衎见逐于国人归而与弑剽出入皆有恶而书归则
卷三 第 3a 页 WYG0149-0282c.png
公羊之例不可行矣惟谷梁不为定辞然谓复者复中
国也归者归其所也夫岂有归而不复其中国者乎谓
归为善自某归次之突之归郑安得为善而蔡季自陈
何以见不如突则谷梁之例亦不可行矣大抵归入不
可以一辞定而复不复又君臣不可同辞而三家一之
此所以不免终自相戻近世诸儒虽知其非而不能了
惟刘原甫参取三家各别归入为二义以逆顺难易为
辨而析君臣之位有可复不可复最为近经吾故取之
国也归者归其所也夫岂有归而不复其中国者乎谓
归为善自某归次之突之归郑安得为善而蔡季自陈
何以见不如突则谷梁之例亦不可行矣大抵归入不
可以一辞定而复不复又君臣不可同辞而三家一之
此所以不免终自相戻近世诸儒虽知其非而不能了
惟刘原甫参取三家各别归入为二义以逆顺难易为
辨而析君臣之位有可复不可复最为近经吾故取之
卷三 第 3b 页 WYG0149-0282d.png
其不合者三则从变例也左氏归入例最为牴牾不可
用吾前言之矣而学者又不能尽了或疑之不可不究
其说凡善为左氏附会者莫若杜氏也然二例杜氏委
曲牵合尚不能一更为二三况后学乎且曰凡去其国
国逆而立之曰入杜氏成其说谓之国逆不知左氏之
意通君臣言之乎止为君乎若曰逆而立之此止为君
之辞则许叔入许齐小白入齐国人皆未尝逆之也若
曰通君臣则卫晋之入左氏自以为卫人逆公子晋于
用吾前言之矣而学者又不能尽了或疑之不可不究
其说凡善为左氏附会者莫若杜氏也然二例杜氏委
曲牵合尚不能一更为二三况后学乎且曰凡去其国
国逆而立之曰入杜氏成其说谓之国逆不知左氏之
意通君臣言之乎止为君乎若曰逆而立之此止为君
之辞则许叔入许齐小白入齐国人皆未尝逆之也若
曰通君臣则卫晋之入左氏自以为卫人逆公子晋于
卷三 第 4a 页 WYG0149-0283a.png
邢蔡季之入左氏自以为蔡人召蔡季于陈然皆不书
入也逆者不书入不逆者书入则何以为例乎杜氏注
惟莒去疾入于莒曰国逆而立之齐阳生入于齐曰为
陈乞所逆故书入与左氏合者二而已至于许叔入许
则曰本不去国虽称入非国逆例于郑突入栎则曰未
得国直书入无义例于卫朔入卫则曰朔诸侯所纳以
国逆为文朔以国逆告于小白入齐则曰二公子各有
党小白称入从国逆之文卫侯入夷仪则曰自外入非
入也逆者不书入不逆者书入则何以为例乎杜氏注
惟莒去疾入于莒曰国逆而立之齐阳生入于齐曰为
陈乞所逆故书入与左氏合者二而已至于许叔入许
则曰本不去国虽称入非国逆例于郑突入栎则曰未
得国直书入无义例于卫朔入卫则曰朔诸侯所纳以
国逆为文朔以国逆告于小白入齐则曰二公子各有
党小白称入从国逆之文卫侯入夷仪则曰自外入非
卷三 第 4b 页 WYG0149-0283b.png
国逆之例夫辞一而或曰非国逆例或曰从国逆例或
曰无义例或曰以国逆告则又何以为例乎三家之谬
未有甚于此者其曰诸侯纳之曰归此亦但见自外有
奉者皆书归故云尔不知春秋书归纳不同诸侯纳自
正书纳不书归也以恶曰复入此亦但以鱼石栾盈为
说不知舍此二人如入于某以叛谓之恶而已乎惟复
其位曰复归一语差近然亦未尝别其为君之辞此皆
略闻其意而不尽使诚知复其位为复归则岂不知归
曰无义例或曰以国逆告则又何以为例乎三家之谬
未有甚于此者其曰诸侯纳之曰归此亦但见自外有
奉者皆书归故云尔不知春秋书归纳不同诸侯纳自
正书纳不书归也以恶曰复入此亦但以鱼石栾盈为
说不知舍此二人如入于某以叛谓之恶而已乎惟复
其位曰复归一语差近然亦未尝别其为君之辞此皆
略闻其意而不尽使诚知复其位为复归则岂不知归
卷三 第 5a 页 WYG0149-0283c.png
之为无位亦迷之甚矣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郑
良霄自许入于郑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
以叛五人皆得罪子国而出奔者也及其入也华亥向
宁华定书以叛而二人不书叛至其死也不曰杀其大
夫而曰晋人杀栾盈郑人杀良霄与杀君贼之辞一施
之何也叛之为言自绝于其国而附于人者也至反而
为辞则非止外附于人而已叛不足言也故此五人者
其初皆系国而曰入于晋入于郑入于宋夫为吾臣而
良霄自许入于郑宋华亥向宁华定自陈入于宋南里
以叛五人皆得罪子国而出奔者也及其入也华亥向
宁华定书以叛而二人不书叛至其死也不曰杀其大
夫而曰晋人杀栾盈郑人杀良霄与杀君贼之辞一施
之何也叛之为言自绝于其国而附于人者也至反而
为辞则非止外附于人而已叛不足言也故此五人者
其初皆系国而曰入于晋入于郑入于宋夫为吾臣而
卷三 第 5b 页 WYG0149-0283d.png
以国见别所以外之也然华亥向宁华定之入从曰任
郑翩之谋却华貙以召之将以外求于人而已华亥始
奔向宁欲杀太子亥曰于君而出又杀其子其谁纳我
宁亦不强则二人之志亦可见矣使极其恶不过为邾
庶其莒弁夷尔而栾盈之入也帅曲沃之甲因魏献子
以昼入绛而乘公门栾栾死栾鲂伤而后始遁良霄之
入闻子皮之甲不与攻己乃自墓门之渎入因马师颉
介于襄库以伐旧北门攘国兵而向君所使幸而皆胜
郑翩之谋却华貙以召之将以外求于人而已华亥始
奔向宁欲杀太子亥曰于君而出又杀其子其谁纳我
宁亦不强则二人之志亦可见矣使极其恶不过为邾
庶其莒弁夷尔而栾盈之入也帅曲沃之甲因魏献子
以昼入绛而乘公门栾栾死栾鲂伤而后始遁良霄之
入闻子皮之甲不与攻己乃自墓门之渎入因马师颉
介于襄库以伐旧北门攘国兵而向君所使幸而皆胜
卷三 第 6a 页 WYG0149-0284a.png
则将何为乎其异于齐无知卫州吁者无几矣人臣无
将将而必诛春秋之法也此其所以不嫌与弑者同辞
非特以其位绝不得以大夫见也
日食之说古今莫能为定论历家则主度数儒家则主
灾异二者不能并行为度数则非灾异为灾异则非度
数历家吾所不能知即其说而以理推之日月之行本
异道月阴也其光常为阳所胜故自朔而进去日渐远
则其光每增至望而正相对则无所掩故月于是盈自
将将而必诛春秋之法也此其所以不嫌与弑者同辞
非特以其位绝不得以大夫见也
日食之说古今莫能为定论历家则主度数儒家则主
灾异二者不能并行为度数则非灾异为灾异则非度
数历家吾所不能知即其说而以理推之日月之行本
异道月阴也其光常为阳所胜故自朔而进去日渐远
则其光每增至望而正相对则无所掩故月于是盈自
卷三 第 6b 页 WYG0149-0284b.png
望而进去日渐近则其光亦每减至晦而正相及则无
不掩故月于是亏食者为其相掩日光不得见如月之
旁死魄也周天之数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日行一度
一岁一周天月日行十三度有奇二十九日有馀一周
天日月二道互相交错月月一周半在日道里半在日
道表每月一会于辰次虽异道而体相值阳盛则月不
能侵日故不食阴盛则月随多寡而侵日故食惟春分
之月朔日在角望月在娄娄角天道之中日月俱行中
不掩故月于是亏食者为其相掩日光不得见如月之
旁死魄也周天之数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日行一度
一岁一周天月日行十三度有奇二十九日有馀一周
天日月二道互相交错月月一周半在日道里半在日
道表每月一会于辰次虽异道而体相值阳盛则月不
能侵日故不食阴盛则月随多寡而侵日故食惟春分
之月朔日在角望月在娄娄角天道之中日月俱行中
卷三 第 7a 页 WYG0149-0284c.png
道则体正相掩故谓之同道与冬至之月朔日在斗望
月在井夏至之月朔日在井望月在斗井斗南北昼夜
长短之极冬至月之极长可以掩日夏至不预焉故谓
之相过梓慎以分至食乃体所当然故不为灾左氏载
之然分至亦有食不食何常之有昭七年四月甲辰朔
日有食之左氏言春秋未尝不主周正周之四月夏之
二月则春分也而以为鲁卫恶之何以亦为灾乎先儒
固有知其非者矣此则其说自不能通故杜预亦云春
月在井夏至之月朔日在井望月在斗井斗南北昼夜
长短之极冬至月之极长可以掩日夏至不预焉故谓
之相过梓慎以分至食乃体所当然故不为灾左氏载
之然分至亦有食不食何常之有昭七年四月甲辰朔
日有食之左氏言春秋未尝不主周正周之四月夏之
二月则春分也而以为鲁卫恶之何以亦为灾乎先儒
固有知其非者矣此则其说自不能通故杜预亦云春
卷三 第 7b 页 WYG0149-0284d.png
秋有频月而食者有频年不食者不得一一如算以守
常数此但书其变而不言其故也
三家言日食皆不能了而左氏尤疏故多无文至桓十
七年见其有月朔而无日始发例言官失之盖谓见朔
则日可推也夫既言日官底日岂有朔而不知其日知
其日而不以告乎至有朔无日与有月无日日而俱不
见朔则皆不为说盖不能辨也惟襄二十七年十二月
有朔有日与桓同再发例言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
常数此但书其变而不言其故也
三家言日食皆不能了而左氏尤疏故多无文至桓十
七年见其有月朔而无日始发例言官失之盖谓见朔
则日可推也夫既言日官底日岂有朔而不知其日知
其日而不以告乎至有朔无日与有月无日日而俱不
见朔则皆不为说盖不能辨也惟襄二十七年十二月
有朔有日与桓同再发例言辰在申司历过也再失闰
卷三 第 8a 页 WYG0149-0285a.png
矣杜预从而以长历推之遂迁经十二月为十一月以
为自文十一年至襄二十七年应有二十六闰止见二
十四闰以实再闰之失历吾所不知夫经书十二月为
三失闰而预为迁十一月以应再失闰为经误是预宁
改经而不违传其附会盖可见也古者官有世业周虽
衰历官未至如是之陋历家之常三岁一闰五岁再闰
此非有甚难而不可知者安有文襄相去七十一年之
间更二十六闰失而不悟者乎日官纵失亦必有与之
为自文十一年至襄二十七年应有二十六闰止见二
十四闰以实再闰之失历吾所不知夫经书十二月为
三失闰而预为迁十一月以应再失闰为经误是预宁
改经而不违传其附会盖可见也古者官有世业周虽
衰历官未至如是之陋历家之常三岁一闰五岁再闰
此非有甚难而不可知者安有文襄相去七十一年之
间更二十六闰失而不悟者乎日官纵失亦必有与之
卷三 第 8b 页 WYG0149-0285b.png
正者矣如杜预言斗指申为周之九月而经为十一月
是以九月为十一月更差不已四闰之后四时寒暑遂
更相易乎
日食有月日而无朔与有月而无日与朔吾以为日月
行之差有月朔而无日吾以为史官之失盖春秋所记
惟异耳既不以日月为例则非义之所在阙焉可也有
日月而无朔者或日行疾月行迟而过朔也公羊谓之
或失之前而谷梁以为食既谓食二日也或日行迟月
是以九月为十一月更差不已四闰之后四时寒暑遂
更相易乎
日食有月日而无朔与有月而无日与朔吾以为日月
行之差有月朔而无日吾以为史官之失盖春秋所记
惟异耳既不以日月为例则非义之所在阙焉可也有
日月而无朔者或日行疾月行迟而过朔也公羊谓之
或失之前而谷梁以为食既谓食二日也或日行迟月
卷三 第 9a 页 WYG0149-0285c.png
行疾而不及朔也公羊谓之或失之后谷梁以为夜食
也二氏之言虽未必尽当要之比左氏为近经若月朔
而无日则既当其朔不可谓之差殆史官失而不书以
理推之未有终月不见甲子者若后有甲子则自可逆
推其朔之日而春秋不书此正孔子阙所不知之意也
吾以日食为天下记异而左氏昭二十一二十四年两
记梓慎之言皆区区欲以祸福求合天若是俄然可度
哉二十一年七月食周之七月夏之五月也一阴始萌
也二氏之言虽未必尽当要之比左氏为近经若月朔
而无日则既当其朔不可谓之差殆史官失而不书以
理推之未有终月不见甲子者若后有甲子则自可逆
推其朔之日而春秋不书此正孔子阙所不知之意也
吾以日食为天下记异而左氏昭二十一二十四年两
记梓慎之言皆区区欲以祸福求合天若是俄然可度
哉二十一年七月食周之七月夏之五月也一阴始萌
卷三 第 9b 页 WYG0149-0285d.png
梓慎谓至相过当食不为灾而叔辄死则罪其哭日也
二十四年食梓慎谓将水左氏言八月旱推之叔孙昭
子之言以为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与
梓慎正相反言不为灾而反哭言水而反旱是二者皆
无验也然左氏言旱者亦非是接经雩而得雨则书雩
是岁书八月大雩盖未尝旱也左氏欲附会昭子之言
故益之言旱亦坐不通经云尔由是言之为天下记异
而欲以一国之事缘类而求之者皆妄也
二十四年食梓慎谓将水左氏言八月旱推之叔孙昭
子之言以为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与
梓慎正相反言不为灾而反哭言水而反旱是二者皆
无验也然左氏言旱者亦非是接经雩而得雨则书雩
是岁书八月大雩盖未尝旱也左氏欲附会昭子之言
故益之言旱亦坐不通经云尔由是言之为天下记异
而欲以一国之事缘类而求之者皆妄也
卷三 第 10a 页 WYG0149-0286a.png
或谓昭七年四月朔食在豕韦之末降娄之初为鲁卫
之间士文伯以为鲁卫当受其灾大咎在卫君而鲁当
上卿已而卫襄公季武子连卒则日食岂皆为天下记
异乎亦各系其国也是不然瞽史之言正使其皆验圣
人且不道况不验乎庄十八年三月食为夏正月日当
在娵訾则卫分也文十五年六月食为夏四月日当在
实沈则晋分也成十七年十二月食为夏十月日当在
析木则燕分也襄十四年二月食为夏十二月日当在
之间士文伯以为鲁卫当受其灾大咎在卫君而鲁当
上卿已而卫襄公季武子连卒则日食岂皆为天下记
异乎亦各系其国也是不然瞽史之言正使其皆验圣
人且不道况不验乎庄十八年三月食为夏正月日当
在娵訾则卫分也文十五年六月食为夏四月日当在
实沈则晋分也成十七年十二月食为夏十月日当在
析木则燕分也襄十四年二月食为夏十二月日当在
卷三 第 10b 页 WYG0149-0286b.png
玄枵则齐分也以传考是岁四国皆无灾何鲁卫独然
乎昭公以二国之验而问士文伯对以六物不同民心
不一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不可为常则是说
虽士文伯自不能必也
吾言经不书月食以为常数而略之或者以为非是谓
其夜事而不书也是不然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苟
当记虽星不废况于月乎
日食虽记异然其行既有度其合既有辰以为非数则
乎昭公以二国之验而问士文伯对以六物不同民心
不一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不可为常则是说
虽士文伯自不能必也
吾言经不书月食以为常数而略之或者以为非是谓
其夜事而不书也是不然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苟
当记虽星不废况于月乎
日食虽记异然其行既有度其合既有辰以为非数则
卷三 第 11a 页 WYG0149-0286c.png
不可第圣人不以为法尔将以求其过不及必先定其
晦朔吾尝问之知历者曰春秋日食三十六自古不皆
以周历求其求而不得或以鲁历推之先一日者十三
后一日者三其馀皆不可考是岂可以为正哉僖五年
正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二十四年三月己丑晦文
公元年五月辛酉朔成十八年正月甲申晦襄十九年
五月壬辰晦昭元年十二月甲辰朔二十年二月己丑
朔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七月戊辰晦此与周历合者
晦朔吾尝问之知历者曰春秋日食三十六自古不皆
以周历求其求而不得或以鲁历推之先一日者十三
后一日者三其馀皆不可考是岂可以为正哉僖五年
正月辛亥朔十二月丙子朔二十四年三月己丑晦文
公元年五月辛酉朔成十八年正月甲申晦襄十九年
五月壬辰晦昭元年十二月甲辰朔二十年二月己丑
朔二十三年正月壬寅朔七月戊辰晦此与周历合者
卷三 第 11b 页 WYG0149-0286d.png
也故左氏多记周齐晋事则周之所颁也僖十五年九
月己卯晦十六年正月戊申朔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
襄十八年十月丙寅晦十一月丁卯朔二十六年三月
甲寅朔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此与商历鲁历合者也
故左氏所记宋鲁事与齐晋多不同则非周之所颁也
僖二十二年十二月己巳朔宋楚战于泓周商鲁历皆
先一日此楚人所赴楚历也昭二十年六月丁巳晦卫
侯与北宫喜盟七月戊午朔遂盟国人周商鲁历皆先
月己卯晦十六年正月戊申朔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
襄十八年十月丙寅晦十一月丁卯朔二十六年三月
甲寅朔二十七年六月丁未朔此与商历鲁历合者也
故左氏所记宋鲁事与齐晋多不同则非周之所颁也
僖二十二年十二月己巳朔宋楚战于泓周商鲁历皆
先一日此楚人所赴楚历也昭二十年六月丁巳晦卫
侯与北宫喜盟七月戊午朔遂盟国人周商鲁历皆先
卷三 第 12a 页 WYG0149-0287a.png
二日此卫人所赴卫历也惟庄三十年九月庚午朔襄
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定五年三月辛亥朔三历适合
此非出于一法盖偶然尔而昭十二年十月壬申朔左
氏书原舆人逐原伯绞与周书历皆差一日则非历之
过史官之误也由是言之历既不同晦朔且不得其正
何暇论日食之尝否哉故惟存而不论以为虽有数存
乎其间而其盈缩迟速天道亦不得为无意则书以见
其异者春秋之意也
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定五年三月辛亥朔三历适合
此非出于一法盖偶然尔而昭十二年十月壬申朔左
氏书原舆人逐原伯绞与周书历皆差一日则非历之
过史官之误也由是言之历既不同晦朔且不得其正
何暇论日食之尝否哉故惟存而不论以为虽有数存
乎其间而其盈缩迟速天道亦不得为无意则书以见
其异者春秋之意也
卷三 第 12b 页 WYG0149-0287b.png
日月之行异道月体本无光待日照而光故月之初生
有旁死魄与既望而阙者皆日光之所不及光早照谓
之弦光全照谓之望望为日光所全照反夺其光者谓
之闇虚此历家之说也每望必全照而有食不食者其
行异道或不相接故惟交则食交在望前朔则日食望
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月食朔则日食交正在朔则日
食既前后望不食交正在望则月食既前后朔不食其
食有上下者其行有高低其交而相掩密者二体相近
有旁死魄与既望而阙者皆日光之所不及光早照谓
之弦光全照谓之望望为日光所全照反夺其光者谓
之闇虚此历家之说也每望必全照而有食不食者其
行异道或不相接故惟交则食交在望前朔则日食望
则月食交在望后望则月食朔则日食交正在朔则日
食既前后望不食交正在望则月食既前后朔不食其
食有上下者其行有高低其交而相掩密者二体相近
卷三 第 13a 页 WYG0149-0287c.png
正映其形故日光溢出而中食相掩疏者二体相远日
近而月远自人望之月之所映者广故日光不复见而
食既大率一百七十三日有馀而一交非交则不侵犯
吾不通历学而求诸历家说极于此故载之以正学者
之所疑
日食既有常度可以数求然诗言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又曰日月告凶不用其行以为幽
王之刺盖虽有常度以其有食不食则食者为灾也又
近而月远自人望之月之所映者广故日光不复见而
食既大率一百七十三日有馀而一交非交则不侵犯
吾不通历学而求诸历家说极于此故载之以正学者
之所疑
日食既有常度可以数求然诗言十月之交朔日辛卯
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又曰日月告凶不用其行以为幽
王之刺盖虽有常度以其有食不食则食者为灾也又
卷三 第 13b 页 WYG0149-0287d.png
谓食于正阳之月为灾正阳夏之四月纯阳用事之时
也此皆因其有常度而著为灾不为灾之辨要之阳者
君道阳微而阴得乘之为君道之病故君子丑之而谓
之凶尔此春秋书日食之意诗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曰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言月食
以阳胜阴乃所当微而常者则春秋书日食而不书月
食亦以此而略之也日有食之此四言者其来久矣古
者言必有法若曰日食虽常度而有食不食则不可一
也此皆因其有常度而著为灾不为灾之辨要之阳者
君道阳微而阴得乘之为君道之病故君子丑之而谓
之凶尔此春秋书日食之意诗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曰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言月食
以阳胜阴乃所当微而常者则春秋书日食而不书月
食亦以此而略之也日有食之此四言者其来久矣古
者言必有法若曰日食虽常度而有食不食则不可一
卷三 第 14a 页 WYG0149-0288a.png
于数而废天道是有食之者而莫知其所以然也加缓
辞以终之将以见天道深远非度数所能测故春秋取
焉而先儒乃以之为语辞非义所在其未之思也已
诸侯卒见经者九十五葬者七十皆不书会葬之人独
文葬晋襄公书公子遂如晋宣葬齐惠公书公孙归父
如齐昭葬滕成公书叔弓如滕葬晋平公书叔孙婼如
晋葬宋平公书叔弓如宋葬者五凡葬皆以我往会为
文也夫岂有会葬而不遣人者何独记此五人乎据昭
辞以终之将以见天道深远非度数所能测故春秋取
焉而先儒乃以之为语辞非义所在其未之思也已
诸侯卒见经者九十五葬者七十皆不书会葬之人独
文葬晋襄公书公子遂如晋宣葬齐惠公书公孙归父
如齐昭葬滕成公书叔弓如滕葬晋平公书叔孙婼如
晋葬宋平公书叔弓如宋葬者五凡葬皆以我往会为
文也夫岂有会葬而不遣人者何独记此五人乎据昭
卷三 第 14b 页 WYG0149-0288b.png
三十年晋顷公卒郑游吉吊且送葬晋人诘之曰悼公
之丧子西吊子蟜送葬今吾子无贰何故对曰先王之
制诸侯丧士吊大夫送葬惟嘉好聘享三军之事于是
乎使卿则古者诸侯会葬盖以大夫而此五人者皆卿
故以为失礼而记之也始少姜卒游吉固往会矣梁丙
张趯以为言游吉曰昔文襄之霸君薨大夫吊卿共葬
事夫人士吊大夫共葬事由是言之诸侯以卿会葬盖
自晋文襄为之矣而此五人者正自葬晋襄公始则礼
之丧子西吊子蟜送葬今吾子无贰何故对曰先王之
制诸侯丧士吊大夫送葬惟嘉好聘享三军之事于是
乎使卿则古者诸侯会葬盖以大夫而此五人者皆卿
故以为失礼而记之也始少姜卒游吉固往会矣梁丙
张趯以为言游吉曰昔文襄之霸君薨大夫吊卿共葬
事夫人士吊大夫共葬事由是言之诸侯以卿会葬盖
自晋文襄为之矣而此五人者正自葬晋襄公始则礼
卷三 第 15a 页 WYG0149-0288c.png
之所由失也杜预引左氏记葬秦景公言大夫如秦葬
景公礼也谓公子遂葬晋襄公不言礼秦景公言礼合
先王士吊大夫葬之礼为左氏之微文得之矣然则凡
葬而不书人者皆以大夫得礼而不书也左氏特于秦
景公发之者盖秦自穆公以前未尝与鲁通至康公归
成风之禭其卒始来赴自是共公桓公皆赴于宣之世
而鲁皆未尝往会葬至景公而后葬故因以著其礼而
文襄之命以卿行者诸侯固亦未尝行此所以鲁见者
景公礼也谓公子遂葬晋襄公不言礼秦景公言礼合
先王士吊大夫葬之礼为左氏之微文得之矣然则凡
葬而不书人者皆以大夫得礼而不书也左氏特于秦
景公发之者盖秦自穆公以前未尝与鲁通至康公归
成风之禭其卒始来赴自是共公桓公皆赴于宣之世
而鲁皆未尝往会葬至景公而后葬故因以著其礼而
文襄之命以卿行者诸侯固亦未尝行此所以鲁见者
卷三 第 15b 页 WYG0149-0288d.png
惟五而郑游吉亦以无贰而见诘也
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此为士言也故于士
冠礼言之谓自周以前士犹不列于爵故无谥周虽以
士为爵而亦未有谥檀弓记县贲父之诔以为士之有
诔自此始诔者谥之辞也则以死而谥为今者孔子为
鲁庄公言之尔然则夏商大夫而上皆有谥乎未之闻
也商之君言太甲帝乙仲丙仲壬之类虽君犹以甲乙
第之而不言谥矣君且无谥则大夫而上可知矣盖商
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此为士言也故于士
冠礼言之谓自周以前士犹不列于爵故无谥周虽以
士为爵而亦未有谥檀弓记县贲父之诔以为士之有
诔自此始诔者谥之辞也则以死而谥为今者孔子为
鲁庄公言之尔然则夏商大夫而上皆有谥乎未之闻
也商之君言太甲帝乙仲丙仲壬之类虽君犹以甲乙
第之而不言谥矣君且无谥则大夫而上可知矣盖商
卷三 第 16a 页 WYG0149-0289a.png
之质礼文犹未备故檀弓言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
谥周道也左氏亦言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则讳之士冠
礼之言虽本于士亦槩记古今质文之变是以先言天
下无生而贵者继世以立诸侯象质也以官爵人德之
杀也谓古惟立诸侯而不以官爵人则非止士而已后
世以官爵人又从而加之谥则自周而然欤周官太史
言小丧赐谥而小史言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则郑氏
解太史小丧赐谥指卿大夫而不及诸侯此误以小史
谥周道也左氏亦言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则讳之士冠
礼之言虽本于士亦槩记古今质文之变是以先言天
下无生而贵者继世以立诸侯象质也以官爵人德之
杀也谓古惟立诸侯而不以官爵人则非止士而已后
世以官爵人又从而加之谥则自周而然欤周官太史
言小丧赐谥而小史言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则郑氏
解太史小丧赐谥指卿大夫而不及诸侯此误以小史
卷三 第 16b 页 WYG0149-0289b.png
之言为證也小史斥言卿大夫者谓读诔不谓赐谥也
盖诸侯国自有史则小史但赐谥而不读诔太史先言
大丧遣之日读诔大丧天子之丧也则小丧通诸侯以
下言矣天子以太史读诔卿大夫以小史读诔诸侯自
以其国之史读诔以是为辨尔非谓赐谥不及诸侯也
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惟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
相诔非礼也相诔犹言自为诔而不出于天子由是言
之天子之谥请于天诸侯之谥请于天子大夫之谥请
盖诸侯国自有史则小史但赐谥而不读诔太史先言
大丧遣之日读诔大丧天子之丧也则小丧通诸侯以
下言矣天子以太史读诔卿大夫以小史读诔诸侯自
以其国之史读诔以是为辨尔非谓赐谥不及诸侯也
曾子问贱不诔贵幼不诔长惟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
相诔非礼也相诔犹言自为诔而不出于天子由是言
之天子之谥请于天诸侯之谥请于天子大夫之谥请
卷三 第 17a 页 WYG0149-0289c.png
于诸侯此其节也左氏记楚共王将死命其臣使谥为
灵若厉子囊请谥之共遂谥曰共王郑子家卒郑人讨
幽公之乱斲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
之类则春秋之世诸侯谥未必皆请于天子然孔子槩
书而不辨者盖葬从主人虽欲辨而不可得也惟吴楚
以僭王则宁并废其葬而不书尔
周人以讳事神葬而卒哭卒哭而后讳故卒哭宰夫执
木铎以命于宫中曰舍故而讳新此谥所以必加于将
灵若厉子囊请谥之共遂谥曰共王郑子家卒郑人讨
幽公之乱斲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
之类则春秋之世诸侯谥未必皆请于天子然孔子槩
书而不辨者盖葬从主人虽欲辨而不可得也惟吴楚
以僭王则宁并废其葬而不书尔
周人以讳事神葬而卒哭卒哭而后讳故卒哭宰夫执
木铎以命于宫中曰舍故而讳新此谥所以必加于将
卷三 第 17b 页 WYG0149-0289d.png
葬也若未赐谥则不讳矣始死而复升屋而号曰皋某
复以未讳则不嫌也子蒲卒哭者呼灭灭子蒲之名也
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此非谓其不能讳恶其乱
复也然则诸侯始死而赴以名是在未讳之前犹以人
道事之尔
春秋诸侯卒未有不书名者此乃先王之旧典其不书
名者皆滕薛杞宿秦左氏不知此于滕侯卒发例曰凡
诸侯同盟于是称名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于杞子
复以未讳则不嫌也子蒲卒哭者呼灭灭子蒲之名也
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此非谓其不能讳恶其乱
复也然则诸侯始死而赴以名是在未讳之前犹以人
道事之尔
春秋诸侯卒未有不书名者此乃先王之旧典其不书
名者皆滕薛杞宿秦左氏不知此于滕侯卒发例曰凡
诸侯同盟于是称名薨则赴以名告终称嗣也于杞子
卷三 第 18a 页 WYG0149-0290a.png
卒发例曰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
此皆见有书名不书名自以其意为之辞滕薛宿秦皆
远国小国也杞则用夷礼者也赴而不名小国不知礼
欲尊其君而不知僭天子也而记礼者遂以君赴于他
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而不名盖未尝以春
秋考之也丧服小记曰复与书铭自天子达于士其辞
一也男子称名妇人书姓与伯仲非礼之言也古者始
死升屋而号曰皋某复为其魂魄散而无不之也则名
此皆见有书名不书名自以其意为之辞滕薛宿秦皆
远国小国也杞则用夷礼者也赴而不名小国不知礼
欲尊其君而不知僭天子也而记礼者遂以君赴于他
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而不名盖未尝以春
秋考之也丧服小记曰复与书铭自天子达于士其辞
一也男子称名妇人书姓与伯仲非礼之言也古者始
死升屋而号曰皋某复为其魂魄散而无不之也则名
卷三 第 18b 页 WYG0149-0290b.png
而招之于天然后饭腥而苴熟此谓夫凡死者之言非
天子之言也天子者一人也一人者虽鬼神不疑其贰
也故天子之复不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此
春秋书天王崩诸侯书某侯某卒之辨也
王臣卒见于春秋者三尹氏也王子虎也刘卷也王子
虎传以为叔服王臣何以得外赴天子为赴之也天子
则何为为大夫赴尹氏天王崩天子尝使主我者也叔
服僖公葬天子尝使来会葬者也刘巷召陵盟天子尝
天子之言也天子者一人也一人者虽鬼神不疑其贰
也故天子之复不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此
春秋书天王崩诸侯书某侯某卒之辨也
王臣卒见于春秋者三尹氏也王子虎也刘卷也王子
虎传以为叔服王臣何以得外赴天子为赴之也天子
则何为为大夫赴尹氏天王崩天子尝使主我者也叔
服僖公葬天子尝使来会葬者也刘巷召陵盟天子尝
卷三 第 19a 页 WYG0149-0290c.png
使主会者也盖古者君臣之恩厚诸侯大夫死他国之
君尝与为好者其君必为之赴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
死所以重大夫也虽天子亦然曰吾与同体者也故有
疾君问之无算及其死也三公六卿为之锡衰大夫士
疑衰其首服皆弁绖又使丧祝掌事而敛饰棺至其葬
也则命太史赐谥而易名小史读其诔比葬不食肉比
卒哭不举乐以为其施之以礼者隆则其报之以忠者
尽故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凡卒而赴
君尝与为好者其君必为之赴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
死所以重大夫也虽天子亦然曰吾与同体者也故有
疾君问之无算及其死也三公六卿为之锡衰大夫士
疑衰其首服皆弁绖又使丧祝掌事而敛饰棺至其葬
也则命太史赐谥而易名小史读其诔比葬不食肉比
卒哭不举乐以为其施之以礼者隆则其报之以忠者
尽故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凡卒而赴
卷三 第 19b 页 WYG0149-0290d.png
者必吊且葬礼之称其情者也是故诸侯承赴亦必遣
使吊而会葬又况吾天子之所重者乎此周之盛时以
礼诏天下而周公之为也春秋书变事不书常事凡礼
行而不失其常者春秋不书也不幸废其常而不行苟
有行之春秋必书以见焉久矣天子不行礼于诸侯而
适见于是三人此春秋所以记之也然何以有葬不葬
葬之是也不葬弃礼经而慢天子也君子以是著隐与
文之罪焉尹氏书卒自不碍其为春秋之义所谓道并
使吊而会葬又况吾天子之所重者乎此周之盛时以
礼诏天下而周公之为也春秋书变事不书常事凡礼
行而不失其常者春秋不书也不幸废其常而不行苟
有行之春秋必书以见焉久矣天子不行礼于诸侯而
适见于是三人此春秋所以记之也然何以有葬不葬
葬之是也不葬弃礼经而慢天子也君子以是著隐与
文之罪焉尹氏书卒自不碍其为春秋之义所谓道并
卷三 第 20a 页 WYG0149-0291a.png
行而不相悖也也天子大夫以名氏见而不称爵邑礼
也故三人皆称名氏刘卷独得葬则定公之为也隐与
文不能葬而定能葬意者定得国而不正其犹有畏于
王欤天子寰内诸侯以爵者三曰公曰伯曰子召陵之
盟卷尝以子见大夫三世家臣得称君通曰公与外诸
侯等大夫而后得谥曰刘文公者主人之辞也
尹氏卒崔氏出奔皆举氏以讥世卿此春秋之辞欤当
时之辞欤以吾考之尹氏吉甫最显于宣王之时然诗
也故三人皆称名氏刘卷独得葬则定公之为也隐与
文不能葬而定能葬意者定得国而不正其犹有畏于
王欤天子寰内诸侯以爵者三曰公曰伯曰子召陵之
盟卷尝以子见大夫三世家臣得称君通曰公与外诸
侯等大夫而后得谥曰刘文公者主人之辞也
尹氏卒崔氏出奔皆举氏以讥世卿此春秋之辞欤当
时之辞欤以吾考之尹氏吉甫最显于宣王之时然诗
卷三 第 20b 页 WYG0149-0291b.png
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又曰吉甫作颂穆如清风未尝
不举其名也而节南山称尹氏太师维周之氐此幽王
之诗在吉甫前常武言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与吉甫
同时皆不名则尹氏之族固广矣不止一人诗人有举
其名者有举其氏者岂当时贤者则正名非贤者则但
记其族以见强欤以类而推人情不相远则诸侯大夫
以氏见者宜亦如此古之为礼笃于情而厚于义王臣
与列国之大夫虽不许外交然尝以君命为好则死与
不举其名也而节南山称尹氏太师维周之氐此幽王
之诗在吉甫前常武言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与吉甫
同时皆不名则尹氏之族固广矣不止一人诗人有举
其名者有举其氏者岂当时贤者则正名非贤者则但
记其族以见强欤以类而推人情不相远则诸侯大夫
以氏见者宜亦如此古之为礼笃于情而厚于义王臣
与列国之大夫虽不许外交然尝以君命为好则死与
卷三 第 21a 页 WYG0149-0291c.png
奔王与其君必为之告公羊以尹氏卒为平王之丧尝
主我崔氏奔左氏谓有玉帛之使则告不然则否理宜
有之也故大夫死赴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
某死大夫遣告于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至
其罪而杀亦告所以重杀大夫故卫告杀孔达于诸侯
曰寡君有不令之臣搆我敝邑于大国既伏罪矣敢告
然则尹氏崔氏当时固以其名氏告而春秋特去名见
氏以示贬欤礼有国君不名卿老大夫死君不称其名
主我崔氏奔左氏谓有玉帛之使则告不然则否理宜
有之也故大夫死赴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
某死大夫遣告于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至
其罪而杀亦告所以重杀大夫故卫告杀孔达于诸侯
曰寡君有不令之臣搆我敝邑于大国既伏罪矣敢告
然则尹氏崔氏当时固以其名氏告而春秋特去名见
氏以示贬欤礼有国君不名卿老大夫死君不称其名
卷三 第 21b 页 WYG0149-0291d.png
者非此之谓盖赴告而不名则无以知其何人君子之
言施之各有当也
左氏鲁之史官而世其职或其子孙也古者以左史书
言右史书动故因官以命氏传初但记其为左氏而已
不言为丘明也自司马迁论春秋言鲁君子左丘明惟
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而失其真因孔子史记具论
其语班固从而述之谓孔子思存前世之业以鲁史官
有法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以作春秋口授弟子
言施之各有当也
左氏鲁之史官而世其职或其子孙也古者以左史书
言右史书动故因官以命氏传初但记其为左氏而已
不言为丘明也自司马迁论春秋言鲁君子左丘明惟
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而失其真因孔子史记具论
其语班固从而述之谓孔子思存前世之业以鲁史官
有法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以作春秋口授弟子
卷三 第 22a 页 WYG0149-0292a.png
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
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其说本于司马
迁固以丘明为名则左为氏矣然迁复言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按姓谱有左氏有左氏氏迁以左丘为氏则傅
安得名左氏耶至刘歆附会论语以为亲见孔子好恶
与圣人同此则专门之家欲以辨求胜而非其实也据
迁固自不知为史凡目之体谓左氏创为此传且言为
鲁史官非孔子弟子与孔子相与共成其书今春秋终
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其说本于司马
迁固以丘明为名则左为氏矣然迁复言左丘失明厥
有国语按姓谱有左氏有左氏氏迁以左丘为氏则傅
安得名左氏耶至刘歆附会论语以为亲见孔子好恶
与圣人同此则专门之家欲以辨求胜而非其实也据
迁固自不知为史凡目之体谓左氏创为此传且言为
鲁史官非孔子弟子与孔子相与共成其书今春秋终
卷三 第 22b 页 WYG0149-0292b.png
哀十四年而孔子卒传终二十七年后孔子卒十三年
辞及韩魏知伯赵襄子之事而名鲁悼公楚惠王夫以
春秋为经而续之知孔子者固不敢为是矣以年考之
楚惠王卒去孔子四十七年鲁悼公卒去孔子四十八
年赵襄子卒去孔子五十三年察其辞仅以哀公孙于
越尽其一世之事为经终泛及后事赵襄子为最远而
非止于襄子不知左氏后襄子复几何时岂有与孔子
同时非弟子而如是其久者乎以左氏为丘明自司马
辞及韩魏知伯赵襄子之事而名鲁悼公楚惠王夫以
春秋为经而续之知孔子者固不敢为是矣以年考之
楚惠王卒去孔子四十七年鲁悼公卒去孔子四十八
年赵襄子卒去孔子五十三年察其辞仅以哀公孙于
越尽其一世之事为经终泛及后事赵襄子为最远而
非止于襄子不知左氏后襄子复几何时岂有与孔子
同时非弟子而如是其久者乎以左氏为丘明自司马
卷三 第 23a 页 WYG0149-0292c.png
迁失之也唐赵氏虽疑之而不能必其说今考其书杂
见秦孝公以后事甚多以予观之殆战国周秦之间人
无疑也
吾既言左氏非丘明不可不毕其说以破学者之惑盖
有必不可诬而见之事者官之有庶长不更秦孝公之
所名也祭之有腊以易蜡秦惠公之所名也饮之有酎
礼之所无有而吕不韦月令之所名也今左氏记秦败
麻隧言获不更女父乃见于成之十三年晋败子栎言
见秦孝公以后事甚多以予观之殆战国周秦之间人
无疑也
吾既言左氏非丘明不可不毕其说以破学者之惑盖
有必不可诬而见之事者官之有庶长不更秦孝公之
所名也祭之有腊以易蜡秦惠公之所名也饮之有酎
礼之所无有而吕不韦月令之所名也今左氏记秦败
麻隧言获不更女父乃见于成之十三年晋败子栎言
卷三 第 23b 页 WYG0149-0292d.png
秦庶长帅师乃见于襄之十一年虞公假道伐虢宫之
奇言虞不腊乃见于僖之五年则安得遽先有是名乃
见于襄之二十二年则安得遽先有是名乎哉曰古今
制名沿习各有自未必创起于一时是或然矣然腊祭
也饮酎君臣之盛礼也不应兆于数百年之前而不一
见此三国之史所追书尔何以知之麻隧之败春秋本
不书但言伐秦而已此后之为晋史者增书以自誇之
辞左氏狃其闻见皆信之而弗悟则左氏固出于秦孝
奇言虞不腊乃见于僖之五年则安得遽先有是名乃
见于襄之二十二年则安得遽先有是名乎哉曰古今
制名沿习各有自未必创起于一时是或然矣然腊祭
也饮酎君臣之盛礼也不应兆于数百年之前而不一
见此三国之史所追书尔何以知之麻隧之败春秋本
不书但言伐秦而已此后之为晋史者增书以自誇之
辞左氏狃其闻见皆信之而弗悟则左氏固出于秦孝
卷三 第 24a 页 WYG0149-0293a.png
公惠公吕不韦之后矣非特此也陈敬仲入齐至田和
篡齐去春秋九十馀年而记周史筮敬仲之辞曰子孙
代陈有国必在姜姓见于庄之二十二年晋分列为诸
侯去春秋终百馀年而记毕万始筮仕之辞曰公侯子
孙必复其始见于闵之元年周亡实三十一世七百馀
年而记成王定鼎郏鄏言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占者精
于术数类非后世所能及然天人茫昧之际亦不应逆
得其所代之姓氏所后之子孙与其存亡之年纪世次
篡齐去春秋九十馀年而记周史筮敬仲之辞曰子孙
代陈有国必在姜姓见于庄之二十二年晋分列为诸
侯去春秋终百馀年而记毕万始筮仕之辞曰公侯子
孙必复其始见于闵之元年周亡实三十一世七百馀
年而记成王定鼎郏鄏言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占者精
于术数类非后世所能及然天人茫昧之际亦不应逆
得其所代之姓氏所后之子孙与其存亡之年纪世次
卷三 第 24b 页 WYG0149-0293b.png
若合符契如是者余意此乃周秦之间卜筮家者流欲
自神其艺假前代之言著书以欺后世亦左氏好奇兼
取而载之则左氏或出于周亡之后未可知周公卜洛
不过言惟洛食而已使术数而果精则周公且知之矣
若敬仲毕万之事非卜筮家所记则亦田和以后魏史
所追书者不然陈晋之史何为而记之乎
班固记左氏本出于鲁共王所坏孔子宅壁中然汉初
张苍贾谊皆已传左氏则其前自见于世矣太史公为
自神其艺假前代之言著书以欺后世亦左氏好奇兼
取而载之则左氏或出于周亡之后未可知周公卜洛
不过言惟洛食而已使术数而果精则周公且知之矣
若敬仲毕万之事非卜筮家所记则亦田和以后魏史
所追书者不然陈晋之史何为而记之乎
班固记左氏本出于鲁共王所坏孔子宅壁中然汉初
张苍贾谊皆已传左氏则其前自见于世矣太史公为
卷三 第 25a 页 WYG0149-0293c.png
十二诸侯表序论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
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文辞去其繁重
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该七十子之徒口授耳传指为
有所讥刺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
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
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
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发微赵孝王
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著八篇为虞氏春
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文辞去其繁重
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该七十子之徒口授耳传指为
有所讥刺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
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
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铎椒为楚威王传为王不能
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发微赵孝王
时其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世亦著八篇为虞氏春
卷三 第 25b 页 WYG0149-0293d.png
秋吕不韦者秦庄襄王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
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荀卿孟
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至陆德明
为经典释文序遂授刘向别录以为左丘明授曾申申
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铎椒椒授虞卿卿授荀卿卿
授张苍刘向别录世不复见不知其有无以太史公考
之但言数子各著书尔不言其相授也今观吴起虽学
于曾子其行事绝不相类其书专以论兵尚不及司马
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及荀卿孟
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至陆德明
为经典释文序遂授刘向别录以为左丘明授曾申申
授吴起起授其子期期授铎椒椒授虞卿卿授荀卿卿
授张苍刘向别录世不复见不知其有无以太史公考
之但言数子各著书尔不言其相授也今观吴起虽学
于曾子其行事绝不相类其书专以论兵尚不及司马
卷三 第 26a 页 WYG0149-0294a.png
法何知春秋乎虞卿书传言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八篇
者是也本以讥刺国家得失未有传春秋而志揣摩者
也荀卿书论春秋善胥命于蒲一事本出于公羊谷梁
非左氏意亦固不出于左氏其说自与太史公相戾故
赵氏以为出于近代欲尊孔子者之妄接左氏初无师
张苍贾谊但传其书亦未必尽见其全至鲁共王所得
始备太史公从孔安国得诸侯世家多探其事以世本
相参凡左氏所无者太史公亦多阙故吾疑左氏为鲁
者是也本以讥刺国家得失未有传春秋而志揣摩者
也荀卿书论春秋善胥命于蒲一事本出于公羊谷梁
非左氏意亦固不出于左氏其说自与太史公相戾故
赵氏以为出于近代欲尊孔子者之妄接左氏初无师
张苍贾谊但传其书亦未必尽见其全至鲁共王所得
始备太史公从孔安国得诸侯世家多探其事以世本
相参凡左氏所无者太史公亦多阙故吾疑左氏为鲁
卷三 第 26b 页 WYG0149-0294b.png
史官世守其职者春秋名史列国通用铎椒盖楚史虞
卿盖赵史太史公自不晓也汉初诸儒大抵皆云左氏
不传春秋虽力为之主者亦无所附会故不得已而托
之丘明以为重至范升直以为丘明师徒于传又无其
人可以见虽东汉盛行之时犹不能为之辞贾逵至欲
以谶纬合之而德明乃敢强论其所授固不待攻而自
破也
学者多罪左氏以经从赴告而杜预解经有不通者复
卿盖赵史太史公自不晓也汉初诸儒大抵皆云左氏
不传春秋虽力为之主者亦无所附会故不得已而托
之丘明以为重至范升直以为丘明师徒于传又无其
人可以见虽东汉盛行之时犹不能为之辞贾逵至欲
以谶纬合之而德明乃敢强论其所授固不待攻而自
破也
学者多罪左氏以经从赴告而杜预解经有不通者复
卷三 第 27a 页 WYG0149-0294c.png
多因其说委曲迁就甚有疑经以为误者夫以经从赴
告固非矣若谓皆不从赴告则经何由得其事乎经者
约鲁史而为者也史者承赴告而书者也诸国不赴告
则鲁史不得书鲁史所不书则春秋不得载然赴告未
必皆以实篡杀而立与大夫弑君而更立君者天下之
大恶也必有加之辞而不自言者如左氏记楚麇齐阳
生等实弑而以疟疾赴者是也当时史官知其妄必亦
考其实而后载之策古今人情不能相远则事之是非
告固非矣若谓皆不从赴告则经何由得其事乎经者
约鲁史而为者也史者承赴告而书者也诸国不赴告
则鲁史不得书鲁史所不书则春秋不得载然赴告未
必皆以实篡杀而立与大夫弑君而更立君者天下之
大恶也必有加之辞而不自言者如左氏记楚麇齐阳
生等实弑而以疟疾赴者是也当时史官知其妄必亦
考其实而后载之策古今人情不能相远则事之是非
卷三 第 27b 页 WYG0149-0294d.png
固已定于承告之初也设史官有传闻之谬或怀私意
为之损益孔子知之亦必有为之是正者若但据其文
而不革则何用为经乎一国之史各以记其一国之事
而已他国非来告与过我者皆不书理所宜然也其馀
容有不暇告与有故不通而不来告者是亦告则书不
告则不言也而左氏皆杂取他书参之虽鲁史改葬惠
公公子豫盟于翼京师来告饥之类皆以为实或以公
弗临或以非公命不书为义杜预释京师饥亦以非王
为之损益孔子知之亦必有为之是正者若但据其文
而不革则何用为经乎一国之史各以记其一国之事
而已他国非来告与过我者皆不书理所宜然也其馀
容有不暇告与有故不通而不来告者是亦告则书不
告则不言也而左氏皆杂取他书参之虽鲁史改葬惠
公公子豫盟于翼京师来告饥之类皆以为实或以公
弗临或以非公命不书为义杜预释京师饥亦以非王
卷三 第 28a 页 WYG0149-0295a.png
命附上例三者是非固不可知然即其间言翚与公子
豫左氏同以为请师公不从而专行者也而经见翚伐
郑不见豫盟翼书翚而不书豫则何理乎春秋者别嫌
明微定天下邪正将使乱臣贼子闻之而惧者也今十
室之邑同罪异罚尚不足服其众谓春秋为万世法而
为之其亦不足信矣由是言之三者皆非鲁史左氏妄
益之也推之他国可以类见吾故以为春秋从史史从
赴告赴告之是非已定于初其有不实孔子必有以覈
豫左氏同以为请师公不从而专行者也而经见翚伐
郑不见豫盟翼书翚而不书豫则何理乎春秋者别嫌
明微定天下邪正将使乱臣贼子闻之而惧者也今十
室之邑同罪异罚尚不足服其众谓春秋为万世法而
为之其亦不足信矣由是言之三者皆非鲁史左氏妄
益之也推之他国可以类见吾故以为春秋从史史从
赴告赴告之是非已定于初其有不实孔子必有以覈
卷三 第 28b 页 WYG0149-0295b.png
之可正则正不可正则阙之而已故曰盖有不知而作
之者我无是也
凡左氏载事与经背者不可槩举吾初以为理可妄推
事不可妄为审无是事左氏安敢凿为之说及反复考
之然后知左氏之好诬真无所忌惮犹之六国辩士苟
欲借古事以成其说虽率其意为之不顾也经书郑伯
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据左氏言则郑僖公
为太子与子罕适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适楚亦不礼焉
之者我无是也
凡左氏载事与经背者不可槩举吾初以为理可妄推
事不可妄为审无是事左氏安敢凿为之说及反复考
之然后知左氏之好诬真无所忌惮犹之六国辩士苟
欲借古事以成其说虽率其意为之不顾也经书郑伯
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据左氏言则郑僖公
为太子与子罕适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适楚亦不礼焉
卷三 第 29a 页 WYG0149-0295c.png
及朝晋子丰欲愬于晋废之子罕不可乃止至会于鄬
子驷相又不礼焉侍者諌不入又諌杀之及鄵子驷使
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是以臣弑君而经不
显其实也经书莒人弑其君买朱锄据左氏言莒犁比
公生去疾及既立展舆又废之犁比公虐国人患之展
与率国人以攻莒子弑之是以子弑父而经不正其名
也恶孰大于弑父与君经书云尔而左氏敢特异若据
经言则子驷之事盖全无有犁比之死亦不当以国人
子驷相又不礼焉侍者諌不入又諌杀之及鄵子驷使
贼夜弑僖公而以疟疾赴于诸侯是以臣弑君而经不
显其实也经书莒人弑其君买朱锄据左氏言莒犁比
公生去疾及既立展舆又废之犁比公虐国人患之展
与率国人以攻莒子弑之是以子弑父而经不正其名
也恶孰大于弑父与君经书云尔而左氏敢特异若据
经言则子驷之事盖全无有犁比之死亦不当以国人
卷三 第 29b 页 WYG0149-0295d.png
首恶是可信乎或曰春秋初但据鲁史赴告之辞尔二
事各见于国史经成而后出左氏追附之者也此亦不
然髡顽之弑讳而以疟疾赴谓之非实可也犁比之弑
初不言讳以莒人告既曰展舆率之则实矣罪状昭然
如是其明春秋岂以犁比之虐而后展舆之诛乎
左氏载仲尼曰君子曰两者不同君子即孔子似是其
弟子所记或当时尊之者之传然未必皆实或有所附
会不可尽信如赵盾事仲尼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
事各见于国史经成而后出左氏追附之者也此亦不
然髡顽之弑讳而以疟疾赴谓之非实可也犁比之弑
初不言讳以莒人告既曰展舆率之则实矣罪状昭然
如是其明春秋岂以犁比之虐而后展舆之诛乎
左氏载仲尼曰君子曰两者不同君子即孔子似是其
弟子所记或当时尊之者之传然未必皆实或有所附
会不可尽信如赵盾事仲尼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
卷三 第 30a 页 WYG0149-0296a.png
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此语公羊谷梁不载今谓董狐书法不隐为良史可也
谓赵盾为法受恶方加以弑君便进以良大夫固已不
伦然犹云可也至于越竟乃免则于理为大害夫春秋
论实杀不实弑尔实弑者以法而正书弑非实杀者以
义而加之弑今以盾非实弑责其不讨贼而加之弑则
自不当论免不免纵越竟而反不讨贼亦当加弑矣若
实弑者在国亦诛越竟亦诛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尚何
此语公羊谷梁不载今谓董狐书法不隐为良史可也
谓赵盾为法受恶方加以弑君便进以良大夫固已不
伦然犹云可也至于越竟乃免则于理为大害夫春秋
论实杀不实弑尔实弑者以法而正书弑非实杀者以
义而加之弑今以盾非实弑责其不讨贼而加之弑则
自不当论免不免纵越竟而反不讨贼亦当加弑矣若
实弑者在国亦诛越竟亦诛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尚何
卷三 第 30b 页 WYG0149-0296b.png
以越竟为限乎此乃晋史盾之党为盾辞而假之孔子
左氏不能辨也故其载董狐语略而不全公羊曰人弑
尔君复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榖梁曰反不讨贼则
志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今非子而谁语三家略同
而左氏独略去人弑尔君及志同志重之言直曰亡不
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若此即盾乃与闻乎弑者矣
安得更有为法受恶之事乎以是推之凡左氏称仲尼
君子之言学者要当折之以经参之以理而后可信也
左氏不能辨也故其载董狐语略而不全公羊曰人弑
尔君复国不讨贼此非弑君如何榖梁曰反不讨贼则
志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今非子而谁语三家略同
而左氏独略去人弑尔君及志同志重之言直曰亡不
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若此即盾乃与闻乎弑者矣
安得更有为法受恶之事乎以是推之凡左氏称仲尼
君子之言学者要当折之以经参之以理而后可信也
卷三 第 31a 页 WYG0149-0296c.png
公羊谷梁二书汉初以来皆不见其正所从出自东汉
谶纬之书行妖妄附会之徒始皆假托其言鄙俚不经
之极而后世学者不能尽知其故犹以为惑故言孔子
始作春秋以哀十四年获麟之后因得血书端门之命
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九月而
成始于春终于秋因谓之春秋其说出于所传感精符
考异邮说题辞者大抵如此故又为春秋属商孝经属
参之论以子夏为春秋受学之宗公羊谷梁皆亲受于
谶纬之书行妖妄附会之徒始皆假托其言鄙俚不经
之极而后世学者不能尽知其故犹以为惑故言孔子
始作春秋以哀十四年获麟之后因得血书端门之命
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九月而
成始于春终于秋因谓之春秋其说出于所传感精符
考异邮说题辞者大抵如此故又为春秋属商孝经属
参之论以子夏为春秋受学之宗公羊谷梁皆亲受于
卷三 第 31b 页 WYG0149-0296d.png
子夏以公羊为名高传其子平平传其子地地传其子
敢敢传其子寿汉景帝时寿始传其门人胡母子都与
董仲舒方著于竹帛者戴宏序云也以谷梁为名俶或
曰赤傅孙卿卿传申公申公传江翁其后有荣广汉宣
帝时又传蔡千秋者孝经说云也今见于西汉书者有
胡母生董仲舒荣广其馀皆无闻又谓仲舒弟子眭孟
严彭祖颜安乐阴丰刘向以次相授今西汉书惟见眭
孟颜严刘向范宁记魏晋以后言谷梁者有尹更始糜
敢敢传其子寿汉景帝时寿始传其门人胡母子都与
董仲舒方著于竹帛者戴宏序云也以谷梁为名俶或
曰赤傅孙卿卿传申公申公传江翁其后有荣广汉宣
帝时又传蔡千秋者孝经说云也今见于西汉书者有
胡母生董仲舒荣广其馀皆无闻又谓仲舒弟子眭孟
严彭祖颜安乐阴丰刘向以次相授今西汉书惟见眭
孟颜严刘向范宁记魏晋以后言谷梁者有尹更始糜
卷三 第 32a 页 WYG0149-0297a.png
信江熙徐仲氏徐乾等十家今皆略见于其注所谓集
解者信乎柳子厚言出汗牛马入充栋宇者也然公羊
书成于何休谷梁书聚于范宁其为说虽多而大略可
见谶纬之说未必起于董仲舒然再传而为眭孟则已
全入于阴阳家者流仲舒固有以启之矣不幸何休书
行而后世卒不能夺范宁虽主谷梁知三家之皆不得
正以为传以通经为主传有殊说不得不弃所滞择善
而从盖得之矣然亦谓春秋初成先王之道既宏麟感
解者信乎柳子厚言出汗牛马入充栋宇者也然公羊
书成于何休谷梁书聚于范宁其为说虽多而大略可
见谶纬之说未必起于董仲舒然再传而为眭孟则已
全入于阴阳家者流仲舒固有以启之矣不幸何休书
行而后世卒不能夺范宁虽主谷梁知三家之皆不得
正以为传以通经为主传有殊说不得不弃所滞择善
而从盖得之矣然亦谓春秋初成先王之道既宏麟感
卷三 第 32b 页 WYG0149-0297b.png
化而来应因事备而终篇则亦范宁之言也是以杨士
勋證郑众贾逵之徒谓春秋约以周礼修母致子故独
得麟从隐至哀文武之道协喜瑞来臻呜呼其言亦妖
矣立经之始尚不能正其本况其末乎故吾独取左氏
传序孔子自卫反鲁作春秋至获麟而终者以记礼者
之言考之奠楹之梦孔子自谓明王不作而天下孰能
宗予王者之事孔子盖自任之矣此其为作春秋之意
庶几乎其实而杜预适得之矣公羊谷梁先儒皆以为
勋證郑众贾逵之徒谓春秋约以周礼修母致子故独
得麟从隐至哀文武之道协喜瑞来臻呜呼其言亦妖
矣立经之始尚不能正其本况其末乎故吾独取左氏
传序孔子自卫反鲁作春秋至获麟而终者以记礼者
之言考之奠楹之梦孔子自谓明王不作而天下孰能
宗予王者之事孔子盖自任之矣此其为作春秋之意
庶几乎其实而杜预适得之矣公羊谷梁先儒皆以为
卷三 第 33a 页 WYG0149-0297c.png
子夏门人此固不可考汉初谓公羊为齐学盖其传出
于江公江公齐人谓谷梁为鲁学盖其传出于申公申
公鲁人今二书解经之体大抵皆相类而义亦多同其
所从来者盖不远皆深于左氏而谷梁所得为尤多故
主谷梁者以鲁学为正左氏自以其意为说而不能皆
通意之所不及则不能言也故解经者无几而最疏公
羊谷梁孔门弟子而以次授经者也而未尝见史不得
其事之详间有因经而得事者则著之其不得者不能
于江公江公齐人谓谷梁为鲁学盖其传出于申公申
公鲁人今二书解经之体大抵皆相类而义亦多同其
所从来者盖不远皆深于左氏而谷梁所得为尤多故
主谷梁者以鲁学为正左氏自以其意为说而不能皆
通意之所不及则不能言也故解经者无几而最疏公
羊谷梁孔门弟子而以次授经者也而未尝见史不得
其事之详间有因经而得事者则著之其不得者不能
卷三 第 33b 页 WYG0149-0297d.png
知也故解经之义有不与事合者不免相反左氏于隐
公之始初亦若欲解经者郑伯克段事为最详曰段不
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不言出
奔难之也不书城郎非公命之类不书之例一年间七
发又公子益师卒不与小敛故不书日亦欲以日月为
例然其后不复皆尔间一见之而已以其不尽通故也
则左氏不传经于此可见矣公羊谷梁言作三军或曰
天子六师诸侯一军或曰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皆
公之始初亦若欲解经者郑伯克段事为最详曰段不
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不言出
奔难之也不书城郎非公命之类不书之例一年间七
发又公子益师卒不与小敛故不书日亦欲以日月为
例然其后不复皆尔间一见之而已以其不尽通故也
则左氏不传经于此可见矣公羊谷梁言作三军或曰
天子六师诸侯一军或曰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皆
卷三 第 34a 页 WYG0149-0298a.png
漫为之辞无所坚决盖不知三军本末若此类甚多则
二氏不见史亦可见矣汉兴公羊最先传景帝时已立
博士谷梁至宣帝好之始列于学官而左氏虽传于张
苍贾谊久而不显及王莽受禅而后盛则三家之盛衰
皆出于时君所尚本不以是非为断也
汉兴春秋始见于世者鲁申公传谷梁学于江公而董
仲舒为公羊公孙弘亦本出公羊相与论辑武帝遂尊
公羊以授戾太子而太子复私闻谷梁学而善之故宣
二氏不见史亦可见矣汉兴公羊最先传景帝时已立
博士谷梁至宣帝好之始列于学官而左氏虽传于张
苍贾谊久而不显及王莽受禅而后盛则三家之盛衰
皆出于时君所尚本不以是非为断也
汉兴春秋始见于世者鲁申公传谷梁学于江公而董
仲舒为公羊公孙弘亦本出公羊相与论辑武帝遂尊
公羊以授戾太子而太子复私闻谷梁学而善之故宣
卷三 第 34b 页 WYG0149-0298b.png
帝立复尊谷梁刘向萧望之韦贤夏侯胜等相与左右
谷梁学始盛行以今考之二学本不甚相远同者十八
九异者亦或更相窃取而附益之不知二传当时何以
各为专门如是其严乎汉书艺文志载公羊谷梁传各
十一卷而公羊别出外传五十篇章句三十八篇杂说
八十三篇颜氏记十一篇董仲舒治狱十六篇议奏三
十九篇谷梁别出外传二十篇章句三十三篇今所见
者惟传尔左氏但有发微二篇班固强谓鲁史官以周
谷梁学始盛行以今考之二学本不甚相远同者十八
九异者亦或更相窃取而附益之不知二传当时何以
各为专门如是其严乎汉书艺文志载公羊谷梁传各
十一卷而公羊别出外传五十篇章句三十八篇杂说
八十三篇颜氏记十一篇董仲舒治狱十六篇议奏三
十九篇谷梁别出外传二十篇章句三十三篇今所见
者惟传尔左氏但有发微二篇班固强谓鲁史官以周
卷三 第 35a 页 WYG0149-0298c.png
公礼文备物有法孔子与丘明观史记据行事仍人道
作春秋丘明乃论本事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大
抵因缘太史云此东汉诸儒主左氏者之言也至何休
始为公羊作训詀是时前诸书宜犹在休必择其尤者
著之而其言多本谶纬为张三世新周故宋之论其尽
出于公羊本书不可知而其谲怪不经之端则吾尝谓
董仲舒有以启之矣甘忠可所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等盖谶纬之始未必不自仲舒眭孟李寻等为之左氏
作春秋丘明乃论本事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大
抵因缘太史云此东汉诸儒主左氏者之言也至何休
始为公羊作训詀是时前诸书宜犹在休必择其尤者
著之而其言多本谶纬为张三世新周故宋之论其尽
出于公羊本书不可知而其谲怪不经之端则吾尝谓
董仲舒有以启之矣甘忠可所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等盖谶纬之始未必不自仲舒眭孟李寻等为之左氏
卷三 第 35b 页 WYG0149-0298d.png
自刘歆后郑兴贾逵之徒相传至西晋杜预遂尽集诸
家以为注然预知为左氏而已委曲迁就不择是非惟
传之从其有不合宁谓经误不指传过尚知有经乎惟
范宁晚出致意于谷梁参取一时名士之言折衷其所
未当不专溺其私亦时以斥谷梁之失指其学不广识
不明不能造其极也今不幸学者既乱于三家而何杜
范又从而挠之况近世纷纷不知而作者乎何休作左
氏膏肓谷梁废疾公羊墨守而郑氏又为箴膏肓起废
家以为注然预知为左氏而已委曲迁就不择是非惟
传之从其有不合宁谓经误不指传过尚知有经乎惟
范宁晚出致意于谷梁参取一时名士之言折衷其所
未当不专溺其私亦时以斥谷梁之失指其学不广识
不明不能造其极也今不幸学者既乱于三家而何杜
范又从而挠之况近世纷纷不知而作者乎何休作左
氏膏肓谷梁废疾公羊墨守而郑氏又为箴膏肓起废
卷三 第 36a 页 WYG0149-0299a.png
疾发墨守箴膏肓世犹有全书起废疾亦略于谷梁注
见之惟发墨守无传苟粗知经者观其书可以自知其
得失矣
汉宣帝既主谷梁学甘露中召五经名儒萧望之等大
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公羊家多不
见从乃复召许广王亥议三十馀事萧望之等十一人
各以经谊对多从谷梁由是谷梁学始兴左氏本出孔
子宅谓之古文而未及行但藏于秘府而已太史公书
见之惟发墨守无传苟粗知经者观其书可以自知其
得失矣
汉宣帝既主谷梁学甘露中召五经名儒萧望之等大
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公羊家多不
见从乃复召许广王亥议三十馀事萧望之等十一人
各以经谊对多从谷梁由是谷梁学始兴左氏本出孔
子宅谓之古文而未及行但藏于秘府而已太史公书
卷三 第 36b 页 WYG0149-0299b.png
所以时载左氏事盖从孔安国受书并得之当时为左
氏学者既以其多古字古言传训诂而已故刘歆诋诸
儒亦以其谓左氏不传经至刘歆乃始引传文以解经
转相发明以为章句由是言之西汉诸儒本不以左氏
言经也东汉韩歆欲立左氏博士而范升言出于丘明
师徒不祖孔子者岂得言亲见夫子好恶与圣人同哉
升奏左氏之失及太史公书违戾五经不可录者共四
十五事陈元等谓升等所言皆断截小文媟黩微辞以
氏学者既以其多古字古言传训诂而已故刘歆诋诸
儒亦以其谓左氏不传经至刘歆乃始引传文以解经
转相发明以为章句由是言之西汉诸儒本不以左氏
言经也东汉韩歆欲立左氏博士而范升言出于丘明
师徒不祖孔子者岂得言亲见夫子好恶与圣人同哉
升奏左氏之失及太史公书违戾五经不可录者共四
十五事陈元等谓升等所言皆断截小文媟黩微辞以
卷三 第 37a 页 WYG0149-0299c.png
年数小差掇为巨谬遗脱纤微指为大尤左氏因复得
立则二书兴废但在其党强弱尔贾逵从其父传左氏
条例二十一篇盖出于刘歆如蔡仲纪季伍子胥叔术
之属三十事以为君臣正义父子纲纪其馀同公羊者
十七八或文简小异不害大体为左氏深于君父公羊
多任权变然区区所以求胜者乃以刘氏为尧后左氏
独有明文少昊代黄帝尧为火德亦左氏之言为合图
谶嗟夫孰谓春秋而鄙夫妖妄乃至是乎后世学者溺
立则二书兴废但在其党强弱尔贾逵从其父传左氏
条例二十一篇盖出于刘歆如蔡仲纪季伍子胥叔术
之属三十事以为君臣正义父子纲纪其馀同公羊者
十七八或文简小异不害大体为左氏深于君父公羊
多任权变然区区所以求胜者乃以刘氏为尧后左氏
独有明文少昊代黄帝尧为火德亦左氏之言为合图
谶嗟夫孰谓春秋而鄙夫妖妄乃至是乎后世学者溺
卷三 第 37b 页 WYG0149-0299d.png
其文不究其理至于今惑之无足怪也自范宁为谷梁
合三家以论其失始有尊经之意至唐啖赵出而后三
家始通为一惜乎其为集传者不可得而见陆淳纂例
出于赵氏赵氏发微出于啖氏自两汉以来独此三人
道不终废安知经废千馀载之后乃有能见其端者乎
三家解经蔽于所闻不知其误而因以失之犹云可也
盖有初无是事与是义妄臆取之者焉左始入经未知
经书用兵不言使之例忽见隐四年书翚帅师公辞之
合三家以论其失始有尊经之意至唐啖赵出而后三
家始通为一惜乎其为集传者不可得而见陆淳纂例
出于赵氏赵氏发微出于啖氏自两汉以来独此三人
道不终废安知经废千馀载之后乃有能见其端者乎
三家解经蔽于所闻不知其误而因以失之犹云可也
盖有初无是事与是义妄臆取之者焉左始入经未知
经书用兵不言使之例忽见隐四年书翚帅师公辞之
卷三 第 38a 页 WYG0149-0300a.png
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书曰翚帅师以为
不出公命而翚为之十年再见书翚帅师会齐人郑人
伐宋犹未悟也复为之说以中丘之会为师期羽父先
会盖前见公会齐郑后见翚会齐郑而不见公以为不
待公期而自往会也至庄书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
遂不为义盖自是卿将而师众者皆书帅师不可人人
皆专而非君命即置不论则前为翚之二事岂皆事实
哉此不知其义而妄臆之事者也蔡平公庐卒世子有
不出公命而翚为之十年再见书翚帅师会齐人郑人
伐宋犹未悟也复为之说以中丘之会为师期羽父先
会盖前见公会齐郑后见翚会齐郑而不见公以为不
待公期而自往会也至庄书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
遂不为义盖自是卿将而师众者皆书帅师不可人人
皆专而非君命即置不论则前为翚之二事岂皆事实
哉此不知其义而妄臆之事者也蔡平公庐卒世子有
卷三 第 38b 页 WYG0149-0300b.png
之子朱立费无极取货于隐太子之子东国而逐朱复
立东国左氏云然经故书蔡侯朱出奔楚蔡君盖有朱
又有东国也谷梁传之误以朱为东不知其为二人也
意东国而贬其名则曰东者东国也何为谓之东也王
父诱而杀焉父执而用焉奔而又奔之曰东恶之而贬
之也春秋岂有二名去其一字以为贬者哉此不知其
事而妄为之义者也由是观之以左氏为传事而可据
乎则无其实而附益之有如翚者以谷梁为传义而可
立东国左氏云然经故书蔡侯朱出奔楚蔡君盖有朱
又有东国也谷梁传之误以朱为东不知其为二人也
意东国而贬其名则曰东者东国也何为谓之东也王
父诱而杀焉父执而用焉奔而又奔之曰东恶之而贬
之也春秋岂有二名去其一字以为贬者哉此不知其
事而妄为之义者也由是观之以左氏为传事而可据
乎则无其实而附益之有如翚者以谷梁为传义而可
卷三 第 39a 页 WYG0149-0300c.png
信乎则非其说而臆取之有如东者学者亦可以少警
矣或曰三家既多牴牾则所载之事所释之经类不可
据乎曰不然去孔子久不幸不得亲见若不求之先儒
以考其从来是妄人也近世言经之弊类多屏传注而
私己见使己之学诚可与三家等其去之千馀载尚不
若其近孔子传之者多然三家犹且牴牾今固可无所
传而自谓得之乎孙氏尽屏三家及礼学一以经为主
其为尊经则严矣然经所不见者何自而明而礼所不
矣或曰三家既多牴牾则所载之事所释之经类不可
据乎曰不然去孔子久不幸不得亲见若不求之先儒
以考其从来是妄人也近世言经之弊类多屏传注而
私己见使己之学诚可与三家等其去之千馀载尚不
若其近孔子传之者多然三家犹且牴牾今固可无所
传而自谓得之乎孙氏尽屏三家及礼学一以经为主
其为尊经则严矣然经所不见者何自而明而礼所不
卷三 第 39b 页 WYG0149-0300d.png
可废者将遂乱也欧阳氏排信传之过以赵盾许止皆
为实弑而不用传其为信经则笃矣然弑即为弑杀即
为杀春秋乃记事之书而义例安所寄也吾谓学者但
当虚已以求其是而已耳深不流于凿浅不流于俗博
不溺于迂私不蔽于党异不狃于奇高不纵于诞去此
六者而真理自出其于三家先以可从之心求于义参
之以事而不合焉然后弃而从事先以可信之心资于
事考之以义而不通焉然后弃而从事乃为善学三家
为实弑而不用传其为信经则笃矣然弑即为弑杀即
为杀春秋乃记事之书而义例安所寄也吾谓学者但
当虚已以求其是而已耳深不流于凿浅不流于俗博
不溺于迂私不蔽于党异不狃于奇高不纵于诞去此
六者而真理自出其于三家先以可从之心求于义参
之以事而不合焉然后弃而从事先以可信之心资于
事考之以义而不通焉然后弃而从事乃为善学三家
卷三 第 40a 页 WYG0149-0301a.png
孟子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其论固当然以血流漂杵之
事为證则孟子读武成自亦不审且武成言前徒倒戈
攻于后以北则漂杵之酷乃纣之党自相屠戮岂武王
所为乎乃知读书之难孟子犹不免误学者何可忽也
古者以子称人皆事师之辞非特孔子然也论语载孔
子诸弟子或以名或以字惟曾参有若则曰曾子有子
学者谓二子皆尝继孔子为师以孟子考之有若之事
固有證也公羊谷梁吾不知其所从受然其书谷梁间
事为證则孟子读武成自亦不审且武成言前徒倒戈
攻于后以北则漂杵之酷乃纣之党自相屠戮岂武王
所为乎乃知读书之难孟子犹不免误学者何可忽也
古者以子称人皆事师之辞非特孔子然也论语载孔
子诸弟子或以名或以字惟曾参有若则曰曾子有子
学者谓二子皆尝继孔子为师以孟子考之有若之事
固有證也公羊谷梁吾不知其所从受然其书谷梁间
卷三 第 40b 页 WYG0149-0301b.png
有称尸子沈子公羊称子沈子子北宫子子司马子子
女子鲁子高子等必皆其所受学者也是其渊源皆出
于孔子者耶抑各以其所闻而自相传受者耶然而谷
梁载尸子言初献六羽曰始厉乐矣则非经意也而公
羊载鲁子言晋文公会温为温近而践土远故不言狩
高子言逆妇女于齐为聚乎大夫故略之北宫子言晋
执戎蛮子为辟伯晋而京师楚司马子言齐人伐山戎
为操之急子女子言齐仲孙为吾仲孙其去经意皆远
女子鲁子高子等必皆其所受学者也是其渊源皆出
于孔子者耶抑各以其所闻而自相传受者耶然而谷
梁载尸子言初献六羽曰始厉乐矣则非经意也而公
羊载鲁子言晋文公会温为温近而践土远故不言狩
高子言逆妇女于齐为聚乎大夫故略之北宫子言晋
执戎蛮子为辟伯晋而京师楚司马子言齐人伐山戎
为操之急子女子言齐仲孙为吾仲孙其去经意皆远
卷三 第 41a 页 WYG0149-0301c.png
甚则二氏其亦多门而莫知所从欤使数子皆出乎孔
子或孔子门人必不如是驳矣由是观之二氏不得见
鲁史不知事之实徒以义传之以求合乎事其乖迕既
如此左氏虽得见鲁史而又以他国之书乱之妄自信
其臆决而无所自则事义于三家皆不可尽据吾是以
知非通经者不可以自择乎其间也
子或孔子门人必不如是驳矣由是观之二氏不得见
鲁史不知事之实徒以义传之以求合乎事其乖迕既
如此左氏虽得见鲁史而又以他国之书乱之妄自信
其臆决而无所自则事义于三家皆不可尽据吾是以
知非通经者不可以自择乎其间也
卷三 第 41b 页 WYG0149-0301d.png
春秋考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