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81-033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三正考卷一
            工部主事吴鼐撰
  造历之初建子
史记索隐黄帝建子
   鼐按黄帝命大挠作甲子以四甲子为历元则
   是建子无疑也若建寅则四甲子乃在癸亥岁
   之十一月
卷一 第 1b 页 WYG0181-0331b.png
  唐虞建寅
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
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鼐按仲春建卯仲夏建午仲秋建酉仲冬建子
   则知尧正之建寅也舜巡守二月东五月南八
   月西十一月北四仲各依其方则知舜正之建
   寅也郑康成谓尧正建子舜正建丑高堂隆谓
   舜更尧历首岁以子尧同少昊首岁以亥都无
卷一 第 2a 页 WYG0181-0331c.png
   据
  夏正建寅
逸周书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顺天革命改正
朔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
授民时巡守祭享犹自夏焉张氏以宁曰黄帝始造
甲子而建子至颛顼始建寅而唐虞夏因之逮于商复
建丑周复建子月既为正而时亦随之以为春然商周
之春天施地化之义也若夫人事之纪则当以夏时之
卷一 第 2b 页 WYG0181-0331d.png
春为正农事之耕耘收藏田政之蒐苗狝狩祭典之祠
礿烝尝皆不能不以夏时何也麦稻之荐鱼鲔之献与
夫膏豚之行膏香之膳四时不同必以时物故也所谓
巡守祭享犹自夏焉者也
论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 朱子曰夏时谓以
斗柄初昏建寅之月为岁首也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
生于寅故斗柄建此三辰之月皆可以为岁首而三代
迭用之夏以寅为人正商以丑为地正周以子为天正
卷一 第 3a 页 WYG0181-0332a.png
也然时以作事则岁月自当以人为纪故孔子尝曰吾
得夏时焉而说者以为夏小正之属盖取其时之正与
其令之善也
   鼐按时者春夏秋冬也周之时以子月为春不
   如夏之时以寅月为春也言时则月在其中矣
  商正建丑
汉书律历志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 张氏以宁曰
冬至在十二月则以为夏正十二月不可也盖商正十
卷一 第 3b 页 WYG0181-0332b.png
二月也
   鼐按据前汉书商自改丑月为正月不曰日南
   至曰冬至者后世之辞也
后汉书陈宠传丑月阳气上通地以为正殷以为春
   鼐按据后汉书商自改丑月为孟春
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
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冢宰 序曰成
汤既没太甲元年 孔传曰此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奠
卷一 第 4a 页 WYG0181-0332c.png
殡而告也 孔疏曰殷家犹质踰月即改元年以明世
异不待正月以为首也 朱氏鹤龄曰汤崩而太甲即
位改元此古注也蔡傅引苏氏说以崩年改元为乱世
事然商人尚质安见必无欧阳永叔云人君即位称元
年常事耳古不以为重也凡记事先后远近莫不以岁
月一二数之其谓一为元亦未尝有意吴渊颖亦云王
者始得天下闻改正朔未闻改元伊训称元祀春秋书
元年直史官纪述之常体耳将以志人君在位之久近
卷一 第 4b 页 WYG0181-0332d.png
也非王者以是为重事也据此则子瞻所云不必引矣
十有二月孔氏以为商王之建丑月是也
   鼐按据注疏未尝以伊训之十有二月为岁首
   也
太甲中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
亳 孔传汤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月三年服
阕 张氏敷言曰后世嗣王冕服考之顾命固有常仪
何待正月而放桐之事又人臣大变朝而自怨夕当复
卷一 第 5a 页 WYG0181-0333a.png
辟尤无待于正月也 蔡氏德晋曰时汤崩至此已二
十五月当行祥祭商尚质是月丧毕当除服故即以冕
服迎归且明年四祀正月朔当有朝正见群臣诸大事
桐在亳都外若必俟正月朔始迎归必有所不及故先
于岁终月朔迎归亦理势当然而非商以十二月为岁
首也
   鼐按据注疏未尝以太甲中之十有二月为岁
   首也 又按胡传既误引两十二月以證其不
卷一 第 5b 页 WYG0181-0333b.png
   改月之说赵东山又误驳古文尚书以申其改
   月之说两失之矣 按日知录惟元祀十有二
   月乙丑元祀者太甲之元年十有二月者建子
   之月盖汤之崩必以前年之十二月也殷练而
   袝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袝汤于庙
   也先君袝庙而后嗣子即位故成之为王而伊
   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也若自桐归
   亳以三祀之十二月者则适当其时而非有所
卷一 第 6a 页 WYG0181-0333c.png
   取尔此说亦似是而非孟子谓伊尹放之于桐
   三年如顾氏说则已四年矣倘终丧而未克变
   则太甲中不应没其文也盖惑于苏氏之驳而
   迁就其说以从之耳非有所据也
  周正建子
春秋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左传元年春王周正月
杜注言周以别夏殷 公羊何注曰二月三月皆有王
者二月殷之正月三月夏之正月也 王氏守仁曰周
卷一 第 6b 页 WYG0181-0333d.png
不改月与时春秋必不书春王正月春秋书春王正月
则其改月与时又何疑焉 顾氏炎武曰左传春王周
正月此古人解经之善后人辨之累数百千言而未明
者传以一字尽之矣
   鼐按三代改时改月之说晋唐以前诸儒无异
   论自伊川先生发其端胡氏据之以释春秋蔡
   氏据之以释书后之依声附和者家氏铉翁程
   氏端学尤为害理夫左氏说经固有出入然以
卷一 第 7a 页 WYG0181-0334a.png
   周人记周正有何疑误而家氏程氏苦为攻击
   亦见其惑矣
  三代改时之證
左传昭十七年夏六月朔日有食之太史曰今六月当
夏四月是谓孟夏
   鼐按此言周之季夏夏之孟夏也此为改时之
   明證
  三代改月之證
卷一 第 7b 页 WYG0181-0334b.png
左传昭十七年梓慎曰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
于周为五月 僖五年正月辛丑朔日南至 家语辨
物篇季康子问于孔子曰今周十二月夏之十月
   鼐按此为改月之明證
  冬不可为春辨
后汉书陈宠奏曰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
兰射干芸荔之应时令曰诸生荡安形体天以为正周
以为春十二月阳气上通雉雊鸡乳地以为正殷以为
卷一 第 8a 页 WYG0181-0334c.png
春十三月阳气已至天地已交万物皆出蛰虫始振人
以为正夏以为春三微成著以通三统 张氏以宁曰
自子丑以至戌亥月行之所会其在天者有恒度斗杓
之所建其在地以应乎天者有定分此万古不易者也
若其始于春而终于冬始于正而终于十二者在天固
未尝先有如是之名与数也亦在乎受命改物者从而
命之数之耳且以春之义言之春者蠢也言阳气之蠢
而动也子丑寅三阳之月也故三代迭用之以为春非
卷一 第 8b 页 WYG0181-0334d.png
若建亥纯阴之月不可以为春也 王氏守仁曰阳生
于子而极于己午阴生于午而极于亥子阳生而春始
尽于寅而犹夏之春也阴生而秋始尽于申而犹夏之
秋也自一阳之复以极于六阳之乾而为春夏自一阴
之姤以极于六阴之坤而为秋冬此文王之所演而周
公之所系也
   鼐按文王系乾曰元亨利贞元者于时为春于
   月为子为丑为寅于律为黄钟为大吕为大蔟
卷一 第 9a 页 WYG0181-0335a.png
   于卦气为复为临为泰亨者于时为夏于月为
   卯为辰为巳于律为夹钟为姑洗为中吕于卦
   气为大壮为夬为乾利者于时为秋于月为午
   为未为申于律为蕤宾为林钟为夷则于卦气
   为姤为遁为否贞者于时为冬于月为酉为戌
   为亥于律为南吕为无射为应钟于卦气为观
   为剥为坤此文王之所演而武周本之以制礼
   也
卷一 第 9b 页 WYG0181-0335b.png
  商周分至不系时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仲夏之月日长至仲秋之
月日夜分仲冬之月日短至 蔡氏德晋曰子月一阳
生而周以为春午月一阴生而周以为秋于理无不合
惟二分二至夏正皆以四时系之而商周皆不系时左
传于冬至则曰日南至于春秋分则曰日中礼记于夏
至则曰日长至于冬至则曰日短至于二分则曰日夜
分盖二至以日行长短之极得名二分以日夜适中得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81-0335c.png
名原无关于春夏与秋冬也
   鼐按月令本据夏正此云二分二至夏正皆以
   四时系之亦后世之辞也 按家则堂曰以子
   丑寅为春午未申为秋四序纷错中节皆紊建
   子月立春则建丑月可得为春分乎建午月立
   秋则建未月可得为秋分乎春秋分者本谓昼
   夜等寒暑中今以穷冬盛夏为春秋分昼夜可
   得而均乎寒暑可得而中乎余应之曰惟不可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81-0335d.png
   得为春秋分故曰日夜分
  三正通于民俗
夏书怠弃三正 马氏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
蔡注曰三正子丑寅之三正也怠弃不用夏之正朔也
此见三正迭建其来久矣子丑之正唐虞之前当已有
之 陈氏廷敬曰有扈氏不畏天不恤人故虽颁寅正
而兼言三正者所以深责之也 吕氏祖谦曰豳诗陈
先公风化而载其言曰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81-0336a.png
则三正之通于民俗尚矣商周特举而迭用之耳 蔡
氏德晋曰三正之见于六经者参错不一惟春秋纯用
周正以史官记事当用王朝正朔也周礼纯用夏正以
夏数得天百王所同故周之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
夏焉周礼正授时祭享之书也其正岁即正月而凌人
掌冰政之政不应改为正也论语用夏正莫春者春服
既成是也孟子用周正七八月旱则苗槁及徒杠舆梁
成于十一月十二月是也周易临彖八月有凶用周正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81-0336b.png
也说卦传兑正秋也则用夏正也书唐虞夏皆夏正商
用商正周用周正而甘誓言怠弃三正是夏并用三正
也盘庚乃亦有秋是商兼用夏正也金縢秋大熟君牙
夏暑雨冬祁寒是周亦兼用夏正也诗皆用夏正而豳
风言民俗在夏商之交乃有一之日至四之日及十月
改岁之语是亦兼用周正也左传叙事用周正而僖五
年晋卜偃以童谣推虢之亡谓在九月十月之交是亦
用夏正也礼记月令用夏正而季秋为来岁受朔日亦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81-0336c.png
用周正也盖因制近者于十二月颁朔远者于十一月
颁之也杂记引孟献子言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
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亦用周正也若是其参错不
一何哉九峰书甘誓之传曰三正迭建其来久矣子丑
之建唐虞之前当已有之东莱诗豳风之纪曰三正通
于民俗尚矣二说固然抑又有说焉先王立一代之法
于前代典章兼存不废其焦蓟英六祝陈杞宋之封皆
所以使其子孙各修先代之礼物至于朝野所奉行则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81-0336d.png
祭祀备六代之舞养老具三代之礼士丧兼三代之祝
鲁用四代之服器官盖圣人以德化民惟欲纳之于至
善初不必废弃禁绝前代之典章以自伸也故三代时
自伏羲甲历以至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之历
具存而可考观于秦政坑焚操懿兵燹而杜预所见十
历自黄帝颛顼以及三代之历犹在则其前可知也夫
黄帝调历建子伏羲颛顼之历建寅若神农少昊诸历
今虽不可考当必有建丑者郑康成谓尧正建丑舜正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81-0337a.png
建子纵未可信然唐虞前已有三正之建无疑也三正
既为历代所迭用复为本朝所兼存故诰誓臣民并言
之而不以为杂秉笔之史臣临文之学士随意书之而
亦不以为倍也此六经之言三正所以参错不一律也
欤 顾氏炎武曰三正之名见于甘誓苏氏以为自舜
以前必有以建子建丑为正者其来尚矣微子之命曰
统承先王修其礼物则知杞用夏正宋用殷正若朝觐
会同则用周之正朔其于本国自用其先王之正朔也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81-0337b.png
惟晋为姬姓之国而用夏正则不可解 三正之所以
异者疑古之分国各有所受故公刘当夏后之世而一
之日二之日已用建子为纪晋之用寅其亦承唐人之
旧欤 杜预春秋后序曰晋太康中汲县人发其界内
旧冢得古书皆简编科斗文字记晋国起自殇叔次文
侯昭侯以至曲沃庄伯庄伯之十一年十一月鲁隐公
之元年正月也皆用夏正建寅之月为岁首今考春秋
僖公五年晋侯杀其世子申生经书春而传在上年之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81-0337c.png
十二月十年里克弑其君卓经书正月而传在上年之
十一月十一年晋杀其大夫丕郑父经书春而传在上
年之冬十五年晋侯及秦伯战于韩获晋侯经书十有
一月壬戌而传则为九月壬戌经传之文或从夏正或
从周正所以错互如此与史记汉元年冬十月五星聚
东井乃秋七月之误正同僖公五年十二月丙子朔虢
公丑奔京师而卜偃对献公以为九月十月之交襄公
三十年绛县老人言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以长历推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81-0337d.png
之为鲁文公十一年三月甲子朔此又晋人用夏正之
见于传者也 僖公二十四年冬晋侯夷吾卒杜氏注
文公定位而后告夫不告文公之入而告惠公之薨以
上年之事为今年之事新君入国之日反为旧君即世
之年非人情也疑此经乃错简当在二十三年之冬传
曰九月晋惠公卒晋之九月周之冬也 隐公六年冬
宋人取长葛傅作秋刘原父曰左氏日月与经不同者
邱明作书杂取当时诸侯史策之文其用三正参差不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81-0338a.png
一往往而迷故经所云冬传谓之秋也考宋用殷正则
建酉之月周以为冬宋以为秋矣 桓公七年夏谷伯
绥来朝传作春刘原父曰传所据者以夏正纪时也
文公十六年齐公子商人弑其君舍经在九月传作七
月隐公三年夏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
周之禾若以为周正则麦禾皆未熟四年秋诸侯之师
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亦在九月之上是夏正六月禾
亦未熟注云取者盖芟践之终是可疑按传中杂取三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81-0338b.png
正多有错误左氏虽𤼵其例于隐之元年曰春王周正
月而间有失于改定者文多事繁固著书之君子所不
能免也
   鼐按此数条之说可以破纷纭纠葛之疑
  秦正建亥
顾氏炎武曰胡氏引秦人以亥为正不改时月为证则
不然汉书高帝纪春正月注师古曰凡此诸月号皆太
初正历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也以十月为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81-0338c.png
岁首即谓十月为正月今此真正月当时谓之四月耳
他皆类此叔孙通传诸侯群臣朝十月师古曰汉时尚
以十月为正月故行朝岁之朝史家追书十月 汉元
年冬十月五星聚东井当是建申之月刘攽曰按历太
白辰星去日率不过一两次今十月而从岁星于东井
无是理也然则五星以秦之十月聚东井耳秦之十月
今七月日当在鹑尾故太白辰星得从岁星也按此足
明记事之文皆是追改惟此一事失于追改遂以秦之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81-0338d.png
十月为汉之十月耳夫以七月误为十月正足以为秦
人改月之证胡氏失之
   鼐按先儒主改时改月之说者动云此秦自为
   一代之制殊不足以折胡传之谬夫商周之改
   时改月既确有可證矣自夏迄秦历千馀年间
   无复夏时之事而秦忽远从夏之冬十月以为
   岁首乎此不可解也得顾氏说始豁然于秦之
   建亥未始不改时月也真足破千载不决之疑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81-0339a.png
   矣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81-0339b.png
 
 
 
 
 
 
 
 三正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