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13-007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郭氏传家易说卷三
            宋 郭雍 撰
  上经(噬嗑/大畜) (贲/頣) (剥过复坎无妄/大 离)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
 噬嗑之名有二义合而言之则噬而后合嗑而后亨
 事之序也别而言之则方噬者未合既嗑者不噬噬
卷三 第 1b 页 WYG0013-0079b.png
 为始也嗑为终也终始之义分焉文王之辞兼始终
 故言亨谓嗑之终也言利用狱谓噬之始也噬之始
 立卦之义也嗑之终成卦之义也周公论立卦之始
 故爻辞言噬而不言嗑非无嗑义也举一以明之耳
 孔子于彖从文王盖释文王之辞也于象从周公盖
 释周公之辞也于系辞极其终盖明文王周公之所
 未言也故言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又
 曰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皆以嗑为义而不
卷三 第 2a 页 WYG0013-0080a.png
 及噬也如是则知方立卦之始主于噬而成卦之后
 主于嗑矣主于噬故利用狱嗑亨之时非利用矣是
 以圣人于道德仁义无时不用刑狱虽设而其用有
 时者盖本噬嗑之义故也唐虞之民不犯成周刑措
 不用方是时则不以用狱为利也故知利用特在于
 有间之时易之为辞其旨远哉然颐中有物事之至
 小者也而名卦之义有取于此者盖易之道触类而
 长之虽大而天下莫能载小而物莫能破者其道皆
卷三 第 2b 页 WYG0013-0080b.png
 一也又况颐中至小犹须震之动离之明而后可断
 矧有大于此者乎是以圣人钦慎之而不忽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先人曰噬嗑自否来否乾刚而坤柔初六外而为离
 柔也九五降而为震刚也雍曰刚柔之分盖以乾之
 三刚分一以成震坤之三柔分一以成离也否泰二
 体乾坤之纯故噬嗑与贲皆称分焉噬嗑之彖盖具
卷三 第 3a 页 WYG0013-0080c.png
 三义自已成一体论之合六爻而言有颐中有物之
 象自乾坤之变论之则有刚柔分之义自震离二体
 而言故曰动而明雷动也电明也雷与电合则天威
 于是乎章动而且明则圣人之威于是乎立此圣人
 法天之道而用狱也柔得中六五也上行则法天动
 而必明之意也故虽无刚健之才以当其位亦可为
 噬嗑之主而用狱矣由是知圣人用狱无私情一本
 天道而已然则汉唐之兴卒无三代之治者不明法
卷三 第 3b 页 WYG0013-0080d.png
 天故也其恶之大尤见于用狱之际不知雷电之必
 合以尽动而明之义复蹈秦皇惨毒之政其传祀数
 百年亦已幸矣是以游圣门者羞称之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先人曰噬嗑先动而后明初未明也故不敢折狱致
 刑丰则先明而后动初已明也故不待明罚敕法而
 后用也雍曰二卦先后之象尽于此矣然噬嗑方动
 以期于明必先明其罚敕其法以示天下使天下知
卷三 第 4a 页 WYG0013-0081a.png
 所避然后犯于有司者可以丽其罪若周官大司寇
 垂刑象之法于象魏小司寇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
 国有常刑令群士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至于士师
 又宪禁令于国及郊野此之谓明罚敕法也丰则已
 明而动是已布刑也已令宪也动则丽之刑矣若大
 司寇邦典定之邦法断之邦成弊之小司寇以五刑
 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士
 师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令此之谓
卷三 第 4b 页 WYG0013-0081b.png
 折狱致刑也是皆圣人之政见于有迹者也若其至
 仁内充推恩四海盖不可得而见焉特于圣人之言
 得其大槩而已观舜戒群后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
 哉其戒皋陶曰惟明克允又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
 又曰刑期于无刑而皋陶称舜亦曰好生之德洽于
 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知此则尽噬嗑之用狱矣然
 舜之命皋陶必先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然后曰汝
 作士盖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利用狱之时也由是知
卷三 第 5a 页 WYG0013-0081c.png
 非噬嗑之时圣人未尝以用狱为利也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伊川曰初最下上过尊位皆无位也无位受刑者也
 王弼谓无阴阳之位非也雍曰观辅嗣传文曰无位
 而已伊川谓无阴阳之位者以略例言初上无阴阳
 定位故也易之于爻以二三四五为人道之著初上
 虽为始终然既居六画之内安得谓之无阴阳之位
 若谓非有位用事之象则可也以在噬嗑为受刑之
卷三 第 5b 页 WYG0013-0081d.png
 人夫以圣人仁覆天下于小罪轻刑固宜赦宥而此
 初九屦校灭趾不以为过何哉盖小惩于早所以大
 诫于后使恶不进是为无刑之本此圣人之大仁也
 不然姑息不忍长恶孰甚焉校者械之通名在足之
 屦校之而没其趾大其桎而使之不能行也乃所以
 戒其恶之使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二三四五皆言噬盖用刑除间之爻也肤柔脆之物
卷三 第 6a 页 WYG0013-0082a.png
 易噬也夫以六二柔顺中正之德宜其用刑无过举
 矣今噬肤之易而有灭鼻之深者盖六二以柔乘刚
 患在不及能勉于用刚焉乃能乘刚故此噬深亦无
 咎也古者刑乱国用重典岂非噬肤乘刚之义乎四
 爻必假肤腊胏肉见义者以噬嗑之名本取颐中之
 象故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六二虽乘刚而能噬深者中正故也六三之爻又非
卷三 第 6b 页 WYG0013-0082b.png
 中正其噬难矣而能择乾物之小者噬之犹如治小
 狱决小罪可谓度德而量力者也然其威德终不足
 以服人适足以招怨怼而致悔吝以其刑既小是以
 止于小吝而无大咎也郑氏周官注以小物全乾为
 腊马氏以有骨谓之胏其义最得之毒害也犹人不
 胜其噬而疾作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先人曰胏骨之乾坚强难噬者也噬嗑皆以柔而四
卷三 第 7a 页 WYG0013-0082c.png
 为颐中之间上下二阴三五之所同欲以噬者也故
 在讼则为难听之讼在狱则为难折之狱而九四以
 刚明而听之能得其情者也古者以两造禁民讼以
 两造听之而无所偏受则不直者自反而民讼禁矣
 入束矢于朝不直则入其矢所以惩不直也以两剂
 禁民狱而无偏信则不信者自反而民狱禁矣入钧
 金三日乃致于朝不信则入其金所以惩不信也方
 九四之听讼也既得其矢则不直者自反而服其非
卷三 第 7b 页 WYG0013-0082d.png
 又得其金则不信者自反而服其罪则难折之狱既
 折而得其情矣尚且曰利艰贞吉则人之于狱讼其
 可易言之哉故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死者不可复
 生刑者不可复续言一成而不可变也故于听之始
 也如此之审于其成也则又可知矣雍曰九四有至
 难之噬而得束矢钧金犹曰利艰贞吉者曾子所谓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盖圣人明审钦恤之意也
 虽然刑期于无刑必也使无讼如是则得金矢亦安
卷三 第 8a 页 WYG0013-0083a.png
 足以为圣人之光哉所谓听讼犹人者也帝尧之光
 被四表文王之光于四方其道有大于此者矣故孔
 子之象以九四为未光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先人曰噬嗑之义有审克之断无五过之疵可以明
 于刑之中率乂于民棐彝者也故噬乾肉得黄金亦
 庶几居中之得也又曰六五之贞厉才得当而已较
 之虞芮质厥成其亦未优乎雍曰乾肉之噬易于乾
卷三 第 8b 页 WYG0013-0083b.png
 胏六五柔而用中有可噬之道故得黄金然犹贞厉
 者盖未能尽为君之道故也观舜命皋陶作士而戒
 以无刑孔子予仲由折狱而自任以无讼盖君道无
 事于狱不必有乾肉之噬矣
上九何校灭耳凶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小人不积小善不去小恶终至于不可掩不可解之
 际故有何校灭耳之凶则其聪之不明可知也盖能
 明善恶安危之戒必无是凶矣然初六灭趾六二灭
卷三 第 9a 页 WYG0013-0083c.png
 鼻上九灭耳或以灭为刑而疑之独孔氏以为灭没
 也盖屦校何校则刑也屦校桎其足也桎大而没趾
 也何校械其首也械大而没耳也噬肤之易而深噬
 焉自没其鼻用力之过也此皆没之义也若以灭耳
 为刵灭鼻为劓灭趾为剕则上九复不为凶而初二
 又不为无咎也书注劓刵轻刑也考之吕刑剕辟为
 重故汉重斩趾同于弃市方初六小惩固不当断趾
 上九罪大复不当轻刑以是知三者言灭皆非刑也
卷三 第 9b 页 WYG0013-0083d.png
 初二无咎上九则凶盖戒之于早故终为无咎上九
 已极虽戒亦晚矣然则械其首者安知终不丽于大
 辟乎故为重刑也
(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伊川曰贲饰之道非能增其实也能加之文而已又
 曰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
 彼有质则有文自然之理也一则不立二则为文非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13-0084a.png
 知道者孰能识之凡卦有二体之义及二象成者如
 屯取动乎险中与云雷讼取上刚下险与夫天与水
 违行是也有取一爻者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是也有取二体
 又取消长之义者雷在地中复山附于地剥是也有
 取二象兼取二爻变者风雷益又取损上益下山下
 有泽损又取损下益上是也有以二象成卦又取爻
 义者夬之刚决柔姤之柔遇刚是也有以用成卦者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13-0084b.png
 巽乎水而上水井木上有火鼎是也有以形为象者
 山下有雷颐颐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义也
 如刚上柔下损上益下据成卦而言非谓卦中升降
 也如讼无妄云刚来非谓自上体而来也凡柔居五
 者皆云柔进而上行柔居下者也居尊位是进而上
 行也非谓自下体而上也先儒谓贲本泰卦岂有乾
 坤重而为泰又由泰而变之理乎雍曰贲自泰来虽
 取六二上九之变其实主文明之道者六二而已故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13-0084c.png
 彖释贲亨则曰柔来文刚其文有异于噬嗑所谓刚
 柔分也小利有攸往以上九之变而非主卦之爻是
 以小利而已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先人曰郑康成辈谓离为日天文也艮为石地文也
 天地二文交相饰焉成贲盖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无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13-0084d.png
 一物不相文今才得之二象而已故经曰日月丽乎
 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则凡丽乎天地者无非文也惟
 人则内之于一身外之于庶物因其理而节文之所
 谓文明以止是也故君尊臣卑君南而臣北面父坐
 子立兄先弟后夫唱妇随上行之以为教下化之以
 成俗一本于上下相文自然而止耳故观乎天文则
 日中星鸟宵中星虚而知东作西成之序时变可知
 也观乎人文则二南之道麟趾驺虞之应化成可知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13-0085a.png
 矣故谓水火土石风雨露雷不如刚柔相摩八卦相
 荡之为博也斗振天而进日违天而退不如日往则
 月来寒往则暑来之为约也故君子惟易可以尽心
 焉雍曰王氏有言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
 至五行一失其原巧论弥甚此言卦变不可用也及
 观辅嗣释贲之彖辞则曰坤之上六来居二位柔来
 文刚之义也乾之九二分居上位分刚上而文柔之
 义也如此则贲自泰来乃卦变也故正义曰今谓此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13-0085b.png
 卦本泰卦故也是以随虫噬嗑贲之彖皆以卦变为
 主临川则云艮乾德之所成离坤道之所成如此则
 亦可为旅亦可为诸卦盖诸卦皆自乾坤索而成今
 独言于离下艮上之贲者以自乾下坤上之泰来不
 得与诸卦同也且贲饰也交相饰谓之贲柔来而文
 刚则刚为质而柔为文也以刚为质而柔文之得中
 得正此六二所以亨贲也分刚上而文柔则柔为质
 而刚为文也以柔为质而刚文之又非中正之位可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13-0085c.png
 小事而已此上九所以小利有攸往也然由二卦之
 变论之则以六二上九二爻为主是为乾坤之变文
 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则是地来文天天往文地皆
 以天为主地在其中耳故独曰天文也由一卦之成
 论之则上体为艮下体为离是为艮离之成文也故
 曰文明以止人文也天文主二卦之变人文由一卦
 之成故观乎天文者以察时变观乎人文者能化成
 天下此圣人观贲之卦以用贲之道也以是知乾坤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13-0085d.png
 相文而独归之天盖包牺画乾之道也艮离因变而
 得人文盖文王重卦之道也天人之分见矣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本乎天者亲上火之性也本乎地者亲下山之德也
 山在上而亲下火在下而亲上是又相饰成文之象
 也圣人之德无加于明文明如此故可以明庶政然
 无敢折狱者有其象而无其才故也噬嗑以离明而
 明罚丰以离明而折狱贲之文明是有其象也噬嗑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13-0086a.png
 动而明丰明以动而贲文明以止是无其才也且噬
 嗑与贲均有颐中有物之象而贲无除间之义者盖
 动则间当除而止则不能除间也洪范曰龟筮共违
 于人用静吉用作凶亦犹为间虽一而有动止不同
 之义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趾在下者也徒行贱者之事也皆初之象也君子以
 义为荣而不以徒行为辱舍生取义尚有之况车徒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13-0086b.png
 之间乎是以古之人禄以天下弗顾系马千驷弗受
 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惟义所在而已故
 初九以卑自居舍车而徒所谓穷不失义者矣虽徒
 行也乃以义饰其趾者乎二之虚中犹载我者也舍
 二应四义弗乘也若夫小人不义而乘盗之招也虽
 庆氏之车何有于我哉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孟子曰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
 加焉充舍车而徒之义则义不可胜用然后孔孟之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13-0086c.png
 学可得而至也
六二贲其须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先人曰安定先生谓须待也君子之道不可以躁进
 也盖上下相文之时六二以文明而丽乎下柔顺中
 正无私无应静而有待物必有致饰者雍曰以王辅
 嗣之清谈犹以须为上附之物独安定以为须待然
 后贲之六二可得而言也六二文明之主也有待而
 兴智之事也然其须也乃所以为贲欤与上兴者柔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13-0086d.png
 而无应故须九三刚为之助则可兴于君矣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三以刚德居文明之极其不待致饰而贲于自然者
 故曰贲如也濡如有相与之义二足以饰三而三亦
 所以饰二之须也贲之时上下相文二三既以刚柔
 尽须濡之义得贲之道矣能永保而固守何吉如之
 终孰得而陵之哉相与非其道多致陵此言致饰故
 终莫之陵也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13-0087a.png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象曰六四当位疑
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贲虽刚柔相文然阳道常饶故足以兼人阴道常乏
 故有受饰之理四虽自失矣亦有皤如之质将受物
 之饰犹六二之须丘园之贲皆虚己待物之象也初
 九以刚强之才饰其趾而来翰如之马也马之来所
 以饰四之皤四亦以饰马之白皆有受饰之质而交
 相文也此其所以为贲也凡刚自内进柔必疑之盖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13-0087b.png
 力不足而居上常惧人之寇已也初以刚下柔而来
 应匪寇也婚姻之道也六四虽多惧怀疑终何尤哉
 伊川云翰从之疾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

 六五为贲之主及于丘园所饰远矣非若二三之须
 濡初四之私应也其道岂不广且大哉圣人不遐遗
 之义也远且不遗况迩者乎丘园尚及之况朝廷之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13-0087c.png
 上乎故商之贲也及于耕筑周之贲也及于渔钓贲
 于丘园乃所以饰天下国家非特下饰穷士而已束
 帛戋戋币聘之礼汤聘伊尹文王聘吕望实币帛箱
 篚之意也子夏传云三元二纁象阴阳为束帛或以
 戋戋为多何哉马氏云戋戋委积貌许叔重以戋从
 二戈盖谓有相次不一之意四方聘贤前后相望于
 道如有次非一所也然以币聘贤犹为吝道故孟子
 言仁人不可以货取而在礼不废故贤者至而终吉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13-0087d.png
 也人君与天下之喜莫喜于得贤故君子能长育人
 材则天下喜乐之而诗人于得贤兴贤育材之际未
 尝不以喜乐寿考终之盖六五之吉有喜之义也先
 儒多以贲于丘园为聘士独王氏孔氏以为国之道
 不尚华侈而贵俭约其说不同然书言野无遗贤诗
 有考槃在涧在阿之刺则丘园宜为贤者穷处之地
 必曰贲于丘园盖示无遗贤之意为国之道孰大于
 此孰美于此天下之治孰不本于此故在贲之时为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13-0088a.png
 君道之至广大也在易言于野于郊于陆于陵之类
 皆诚为郊野陆陵何独假丘园以为质素也况质素
 为上九之事六五正当贲之盛大之时言贲之盛大
 无过于得贤及远为国之休光若从王孔二家说云
 贲饰于束帛珍宝则质素之道乃陨落若设饰于丘
 园质素之所则束帛戋戋众多此务在积帛之多即
 管墨喜利之学贪鄙小道岂足以充贲之六五之义
 乎在节之彖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圣人之崇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13-0088b.png
 尚节俭恐伤财害民而已非有望于束帛珍宝之多
 也圣人所宝惟贤苟有意于束帛戋戋之多又安足
 以为圣人之道故非聘贤之君不足以当六五之位
 王氏之言害义孔氏胶于爻象无待士之文丘园之
 义几不复闻矣
上九白贲无咎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先人曰贲之文阴阳上下之相文自然之文也至于
 文明而不以止人为之伪也人为之伪殆不若白贲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13-0088c.png
 之为得也礼有以文为贵者有以素为贵者孔子曰
 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
 无间然矣此之谓也故三代之王忠质相先救时之
 弊也方贲之时文既胜矣白贲无咎其救僿之道欤
 然则人之文也率归之伪可乎诗云绵蛮黄鸟止于
 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为人
 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
 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未有不知止者也知止则诚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13-0088d.png
 而无伪矣雍曰大哉白贲之义也立德之始也治天
 下之本也且以一性言之天命之谓性也圣人惧其
 质而近于禽兽故假贲饰以文之文之不已于是乎
 穷人欲而灭天理是岂人之性也哉知白贲之义则
 知天命之性知天命之性则知率性之道知率性之
 道则知脩道之教此中庸之道所以立也以天下言
 之则忠之弊救以质质之弊救以文文之不已其弊
 僿矣大者骄奢淫泆于其上小者放僻邪侈于其下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13-0089a.png
 是岂圣人之教哉知白贲之道则救僿以忠于以继
 周虽百世可知此三代之治可以复也不然则君臣
 上下沈湎淫泆卿士师师非度从流忘反尚何化成
 天下之有哉故彖言文明以止所以止其初上九言
 白贲无咎所以复其终其义一也方夫贲之时则白
 贲为非既贲之后乃无咎矣此独上九之事故象言
 上得志盖得上九之志也
(坤下/艮上)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13-0089b.png
剥不利有攸往
 剥有二道有民剥君小人剥君子民之剥君不过厚
 百姓以自薄为安宅顺止之道小人剥君子则勿与
 争利藏器待时而已潜龙勿用内文明而外柔顺艰
 贞晦其明俭德辟难遁之时义皆君子遇剥之义也
 剥之卦辞独言不利有攸往者遇剥无他说焉惧君
 子以直道自任与小人校也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13-0089c.png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伊川曰山附于地圯剥之象雍曰剥落也刚过久而
 柔落之卦之所以为剥也自初至五剥五刚而为柔
 剥之极也一阳顺于下而止于上仅足以避害而已
 故不利有攸往然众剥刚其害为难避君子观顺止
 之象而行顺止之道故能处剥之时也消息盈虚天
 道之运君子所尚之道也当阳消阴息进盛而剥是
 为天道自然之运君子何尤焉不过于观象顺止俟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13-0089d.png
 时而已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以刚柔言之则天道盈虚消息所以有剥自卦才言
 之则顺而止之为处剥之道由象言之则山附于地
 者剥也厚下安宅者处剥之道也彖象之义不一而
 足象言上者非独君后也几居上者皆当然也语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是亦厚下之道厚下所以安宅
 也夫知几君子未必至于剥之时也不幸而至是不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13-0090a.png
 过厚下俟时而已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剥自下兴也故初言剥床以足剥以厚下而安床则
 仅可安身亦非厚下之道况剥其足者乎既失厚下
 之道则下已灭矣然剥之初而未甚也所以蔑贞则
 凶言贞固不蔑则无凶矣诗曰载寝之床故处床为
 求安之道剥言床亦见道之无乎不在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13-0090b.png
 伊川曰辨床之干所以分上下也辅嗣谓足之上孔
 氏谓床身之下足之上分辨之处义皆一也剥床以
 辨则其剥进矣未有与者远阳而无应无以止之也
 或近阳而有应有以止之安有蔑贞之凶哉天下之
 患未有不自小至大自微至著苟不能辨之于早未
 有不至于凶者剥之初二有凶之渐而非凶者三以
 应而无咎四则凶矣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13-0090c.png
 剥之时小人道长之极群众剥君子独六三舍其群
 类于上下而应乎阳是舍小人而从君子也所以在
 道为无咎然则六三之失其类乃所以为有得欤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剥床而后及其身及其身自肤始六四上体之下居
 床之上肤之象也初二先剥其所安而后有及身之
 渐不能止之至六四灾及其身故直云凶也系辞言
 穷上反下于此可见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13-0090d.png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六五柔得尊位大中为剥之主能御众阴以承阳者
 也鱼阴类也六五未免其类是以能联而贯之制于
 我也虽制于我而在剥无刚决之义故以宫人宠之
 宫人宫中之人也女子小人皆是也孔子曰惟女子
 与小人为难养也然则女子小人为同类御小人以
 宫人之道宜矣方剥之时小人进长六五知不可决
 而宠之所谓顺剥之时而为止剥之道者也虽然贯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13-0091a.png
 众阴而宠之疑非圣人之道而曰无不利终无尤者
 盖消息盈虚天之所行君子之所尚虽圣人不能违
 时特于其间既顺以从时而又有止之道以救时耳
 非若一于顺而宠之不知济时者也安定先生曰以
 宫人宠但厚之田宅不使窃天下之权则无不利然
 此谓根蒂之难去者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
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13-0091b.png
 果者易食之物也在剥之时君子易伤之象也果之
 硕大易食而不食君子居剥易伤而不伤者以君子
 观剥之象有顺而止之之道足以厚下故终不食也
 且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君子小人盖
 相须也舆所以载君子小人之象庐所以庇小人君
 子之象君子得舆为民所载则有厚下之道故也小
 人之性自下穷上必剥其庐而后已剥其庐则无以
 自庇终失所安之象以见小人不可用于天下国家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13-0091c.png
 也唯其终不可用而遭时未复故以宫人宠之宜矣
 能贯之则可宠而宠之亦可贯所以柔服其心毋使
 为患而已此孔子所以叹其难养也然君子之剥非
 自取也小人剥之也故其剥也有渐小人之性不能
 育物处剥之极必自剥矣是以其亡也忽焉盖自取
 之速也易于小人女子有顺止贯宠之道非达时变
 者不足以知此
(震下/坤上)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13-0091d.png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乾坤刚柔相为消长阴剥阳尽至复而刚反在卦之
 中其义为大幽微难言故因七日以言之则复之义
 易明非复之义尽于七日而止也阳道方复为泰之
 始故亨疾犹不疾而速之疾阴阳消长有渐其出其
 入任道自运无迟速于其间与天之行健无以异也
 方刚长之初独阳未能用必得其类斯无咎矣是以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13-0092a.png
 朋来则有临有泰而后为复之无咎也此皆阴阳刚
 柔大义微而难言者欲观复道反复无若岁功之易
 明故继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也自夏至阳始剥而
 于卦为姤建亥剥尽建子而一阳来复在天之日盖
 自鹑首以及星纪凡更七舍在人之月亦七易矣人
 之月即月之周天也从天道与日而言故云七日犹
 尧典言日永星火日短星昴诗言一之日二之日皆
 是也刚长之初利动而往之时盖自易言之不动而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13-0092b.png
 往无以致临泰自天地言之不动而往无以生万物
 自圣人言之不动而往无以治天下其利有攸往皆
 一也然阴阳刚柔皆一道自天与气言之则曰阴阳
 自地与形言之则曰刚柔在易之卦丽于形矣故六
 爻以刚柔言而复谓之刚反也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
天地之心乎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13-0092c.png
 先人曰先儒谓易以静为复天地以无心为心观其
 自古以固存未有不由乎顺行周旋之必信者也且
 卦之二体静以法坤动以象震震已复于下雷已复
 于地中恶在其静而已也然谓静之终动之始斯可
 矣雍曰复以刚反而亨则天地万物皆有待于刚者
 也刚故动柔故静物久于静不能自动是以有待于
 刚然后动而亨如此则复主动而非静姤主静而非
 动动静之义系乎刚柔之反也有震之动有坤之顺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13-0092d.png
 以是行焉则上顺天地之道下顺万物之理是以出
 入行于自然无迟速之异也且刚柔反复其运不停
 自其小者视之四时日月可见也故在易之中一阳
 为复进而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为乾一阴为姤进
 而为遁为否为观为剥为坤皆其出也阳出则阴入
 阴出则阳入阴阳出入反复如此孰为迟速故无疾
 而有常也朋来之后然后道大亨而成功故言无咎
 天行者自天道以言之七日之复是也由七日之复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13-0093a.png
 以观则三才万物之复莫不皆然其见天地之心者
 天地固无心于万物也而万物有心于天地因其有
 心于天地言之故曰天地之心然万物资天地以有
 生故天地于是乎生万物则天地之心无他焉生物
 而已是以系辞言天地之大德曰生以有生故有德
 有德则有心矣复为生物之始是所以见天地之心
 也然复之时义大矣而彖不言大矣哉者盖复非小
 道不待言而可知也姤遇之事有至小者存焉圣人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13-0093b.png
 欲人遗其小而玩其大者故姤言大矣哉也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坤为静之终复为动之始雷在地中则动已萌矣而
 未奋也然天地万物之理得阳则舒得阴则惨故人
 喜阳之复而畏阴之剥也先王至日闭关助阳道也
 喜阳之复惧其微而人泄之以先夺阳气则阳愈微
 而不进是以闭关而固其气以助之盖三才一气耳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13-0093c.png
 方天地欲动而人争先之是争天地之动以损天地
 之气也圣人欲奉天时莫不先天地而后人从之是
 所以闭塞人事以助天地之𤼵也后世为月令者于
 仲冬之月涂阙庭门闾筑囹圄以助天地之闭藏盖
 假此以为义误以至日闭关为天地闭藏之时也夫
 至日日至也天地至复则动而将𤼵生先王至日闭
 关正为阳气方动而微惧人道分夺其气先动以泄
 之故至日闭关以夺人动𤼵之气是所以助天地生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13-0093d.png
 生之义也何闭藏之有哉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脩身也
 卦辞言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统复道而言之也至于
 七日来复则指天行而言是复道之一也爻象言君
 子脩身盖亦复也凡易之一卦其义象皆不可穷尽
 圣人卦爻彖象之外不能悉言者多矣就其所言之
 中已具数义学者当触类通之以极广大而已如乾
 象为天为马岂能居于大小之间哉故昭昭之多与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13-0094a.png
 天同一撮土之多与地同一卷之石与山岳同一勺
 之水与河海同道无间于小大故观复之初九颜子
 尽之能不贰过故不远而复于道苟贰过则远矣虽
 然有不善未尝不知则盖尝有过也有过则有悔唯
 不贰过故其悔小而无大悔也凡充有悔之极则有
 大凶充无悔之极则有大吉以其不远复故知无祇
 悔以其无祇悔故终知其元吉也此颜子克己复礼
 之道故象言脩身也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13-0094b.png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孟子称乐正子好善优于天下又曰可欲之谓善有
 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休美也充好善之实孟子
 之所以为美尽下仁之道复之所以为休其义一也
 不远之复克己者也克己复礼仁也故六二之下初
 九所以为下仁也然古之人脩身者岂徒然哉所以
 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始也圣人之治天下仁之而
 已孟子所谓推恩保四海是也夫欲仁天下者必先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13-0094c.png
 仁其身是以中庸言脩身以道脩道以仁而复以初
 九脩身六二为下仁不亦宜乎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先人曰先儒皆以频为频蹙之频不得已而复也独
 王昭素谓为频数之频频蹙不得已则勉强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何厉之有与孔子所谓义无咎者为
 不侔矣孔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皆曰
 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唯君子能久于其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13-0094d.png
 道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故道有至于数失亦有知
 其数复得失之间不能一寸是以危也然而义无咎
 者知复故也是以子夏之徒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
 闻夫子之道而乐盖频复也与夫回之为人择乎中
 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固有间矣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位不得中而居四阴之中独从初九之道而应焉是
 以舍其类而独行其志者也故曰中行独复七十子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13-0095a.png
 于衰周之际从夫子于洙泗之间岂是道欤剥之六
 三与复之六四反对其义相类故在剥则取失上下
 以应乎阳在复则取其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五以阴居尊位在坤之中有厚德之象故言敦复中
 以自考者能以中道自厚而已自厚则所以成已者
 至矣虽未足以尽为君之道亦可以无悔矣中庸曰
 诚者非自成已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尽成已成物之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13-0095b.png
 道则君道尽二帝三王是也六五为一卦之主其才
 有所不足故仅能自成与在下君子脩身无以异然
 初九既无大悔于其初驯致其道则知其终为元吉
 矣六五居尊极之位方同在下之道虽敦复优于不
 远之复而以时位初终论之是未足以致人君之元
 吉也故特中以自成而已矣
上六迷复凶有灾𤯝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13-0095c.png
 处复之终迷不知反孔子所谓下愚不移者欤夫天
 道人事皆贵复焉迷不知复则上逆天道下乖人事
 其凶宜矣言有灾𤯝则得之天得之人者其凶非一
 也迷复无所不失故其凶至亦无不有之况行师用
 兵之道尤为危事是以自用之则大败佐其君以用
 之则十年不克之凶十年极矣十年不克则自败可
 知是其国君凶也且复有自复者有不能自复而从
 人者有失而频复者皆复也上六居一卦之上有君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13-0095d.png
 之道君道以能从人为善坤之六五黄裳元吉是也
 上六自不能复又不能从人之复可谓反君道矣或
 谓迷而后复非也苟能复矣虽迷何凶太甲是也冥
 豫成有渝是也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
 自太极函三论之则无有妄无妄之别自三才之判
 论之然后有妄无妄分焉天之于覆地之于载皆无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13-0096a.png
 妄也圣人所以成天地之能者亦无妄也无妄天道
 也尽天道故具元亨利贞也诸卦具四德者各见其
 义无妄则以天道得之也匪正则妄矣妄故招𤯝匪
 正而有𤯝非无妄之灾也灾𤯝之义其说不一以无
 妄观之则自天至者为灾由人自致者为𤯝无妄之
 动贵其止于天道不知所止而往是以穷人欲而灭
 天理也故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13-0096b.png
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𤯝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
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论卦之所以无妄者主于震
 也动而健者动以天不以人也刚中而应九五也大
 亨以正无妄之道也无妄之道天也非人也故言天
 之命与中庸言天命之谓性孟子言有命焉君子不
 谓之性义皆同然止于无妄而不往则天道常存不
 止于无妄而有攸往者是以人而灭天者也故彖之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13-0096c.png
 意以谓舍无妄而往者又何之焉一舍无妄而往则
 为匪正矣是以人灭天以伪丧诚乖于天道此天命
 所以不祐也天非有心于祐不祐之间盖其道不与
 天合天何由而助之故孟子言尽心知性则知天存
 心养性所以事天盖知天事天为天所祐皆必与天
 合德也曰动而健则动而与天合德矣不与天合德
 则与天非其类故非天之所助如是行而有往又何
 之乎盖圣人欲人之著诚去伪而明其天也伊川曰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13-0096d.png
 动以天故无妄动以人欲则妄矣此之谓也辅嗣于
 此卦尤不晓圣人之旨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天运乎上雷行于下无适而非天故为无妄然雷之
 收𤼵有时疑其有妄也盖收𤼵非雷也天之所运是
 雷无妄也物之生死又应乎雷以从天之所运则物
 亦无妄矣故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茂对时育万物
 者圣人以至诚任天道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于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13-0097a.png
 无妄者也其茂对也育物也自然驯致之耳圣人初
 无容心焉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伊川曰卦辞言不利有攸往者谓既无妄则不可复
 往过则妄矣爻言往吉谓以无妄之道而行之吉也
 以是知伊川之得于无妄也深矣盖卦之辞以天下
 之诚未有不以伪丧者故欲守正而不往颜子拳拳
 服膺弗失之义也爻之辞欲以无妄之道见于有行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13-0097b.png
 既尽已之性如是而往其为得志大矣是以吉也言
 于初者初震也震之动以天故也卦爻之言相为终
 始与中庸天命之性率性之道脩道之教及成已成
 物之义皆同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穫未富也
 无妄之卦不利有攸往而六二利有攸往何哉盖尽
 天理而动则利有攸往与无妄往吉之义同其匪正
 则不利有攸往也且耕而穫菑而畬天之理也苟不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13-0097c.png
 耕可穫乎不菑可畬乎以是为思而后动则利有攸
 往矣未富者未能足乎已也诚欲不耕而穫不菑而
 畬是未能成己之事而遂及物非无妄之道也无妄
 与中庸同必先成己而后成物爻象之辞互为𤼵明
 盖非一意礼于坊记称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其辞
 义皆异盖果欲不耕而穫不菑而畬皆妄也故凶既
 云凶矣何利有攸往之有而象亦不当言未富也盖
 不耕穫不菑畬之义自昔难通故当时传授有如是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13-0097d.png
 之疑者然爻辞言利有攸往必曰则利有攸往象不
 曰不富而曰未富观此二者然后得圣人之旨乃知
 不当有凶字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象曰行
人得牛邑人灾也
 关子明曰无妄而灾者灾也有妄而灾则其所也非
 灾之也运数适然非己妄致乃无妄之灾自妄召灾
 所宜也灾亦不能妄近人也子明之言无妄之灾最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13-0098a.png
 近之然曰运数适然又非也无妄无运且无数也辅
 嗣以六三行违谦顺无妄之灾失之矣行既违则非
 无妄况六三有妄乎何则六三非中正之位居震动
 之极不知过于动而求止反欲应于上九妄行穷灾
 之爻是亦妄行之人也匪正有眚之道也然亦有行
 之而无灾者孔子所谓罔之生也幸而免者也爻辞
 因六三有眚之道而无眚因以明无妄无致灾之道
 而有灾也故于无妄之灾之后以系牛行人邑人重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13-0098b.png
 明之行人六三也妄行之人也邑人止其所者也止
 其所者知不利有攸往故也孟子所谓不失赤子之
 心者也六三知初之往吉二之利有攸往而以动为
 利不知初往之吉二往之利盖有无妄之道存诸己
 而六三独欲以妄得之是穷人欲而灭天理小人徼
 倖之道虽得之君子不贵盖其所得不过于物之利
 而已于道无有也殆不若邑人宁灾而其得多矣故
 有或系之牛者为行人之得而邑人受其灾夫行人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13-0098c.png
 得牛则所得者牛而所失者无妄是得于人而失于
 天也邑人之灾则所受者灾而所守者无妄则得失
 一于天矣中庸曰君子居易以俟命邑人也小人行
 险以徼幸行人也行人虽得牛驱而纳诸罟擭陷阱
 之中矣可不戒哉六爻无邑人之象能与行人之道
 相反者皆邑人也故因行人而邑人可明焉然由其
 小者言之则得失一牛耳由其大者言之则尧汤水
 旱皆无妄之灾也与道何损焉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13-0098d.png
九四可贞无咎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四为乾体之下震动之象革矣动革则止止则能
 固守天道而不失是可固有无妄者也于道何咎之
 有孔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颜子拳拳服膺而弗失
 之皆九四之谓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易以乘刚为疾豫之六五是也乘刚之疾自取之也
 非无妄也九五以刚乘刚居中得正无自取之道故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13-0099a.png
 为无妄之疾也人之有疾也或以药石攻去其邪而
 复其正或损益有馀不足以适其平然此治豫之贞
 疾则可治无妄之疾则不可盖疾以无妄而攻我我
 以有妄治之则天理灭矣是所以勿药有喜药者有
 妄之物也而孔子又言不可试者盖深绝之戒其必
 不可用有妄之药也灾与疾其理相类无妄虽有灾
 而有有妄无灾者幸也无妄虽勿药而有有妄勿药
 者亦幸也皆小人之道也凡足以害无妄者皆谓之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13-0099b.png
 疾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上九居卦之极而不知止于是犹欲行焉行则失无
 妄之道所谓无妄之往者也是为有眚之道也何利
 之有初之往吉未过也二之攸利得中也三之行人
 之得幸免也上九有眚穷之灾也穷之灾自取也非
 无妄也
(乾下/艮上)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13-0099c.png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健天德也能止天德其畜大矣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尧之止健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文王之止健也天
 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孔子之止健也能止之
 则畜而有之矣为大利为大贞上合天德内之所畜
 也不家食以养贤外之所畜也外内止健而畜之其
 于济难也何有无妄动以天大畜止天德畜之所以
 能动也而序卦言有无妄而后可畜者是亦无妄言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13-0099d.png
 不利有攸往之义也然则畜之而后能动者又大畜
 言利涉大川之义也二卦相终始而后其道大备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
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卦之才能止健故内能成刚健笃实之德𤼵于事业
 者又辉而日新也刚健笃实犹中庸所谓至诚辉光
 所谓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也日新所谓悠久无疆
 也好刚者常不能下人盖有刚强不挠之才非有德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13-0100a.png
 故也大舜乐取于人以为善所谓有德者也书以玄
 德称之玄德天德也故刚上而尚贤者必止健得天
 德之大正者能之非有天德之大者不能也贤不家
 食禄之也书曰惟贤非后不食盖古之人不仕无禄
 则耕耕而食之家食也仕而得禄以代耕则不耕不
 耕则不家食也至于孟子所谓廪人继粟庖人继肉
 皆养贤大烹之道不必人君蚤暮餔啜之也二五之
 应以艮应乾止乾之健而畜之其于涉大川为馀事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13-0100b.png
 盖有刚德可以涉难尚贤可以涉难大畜兼之故涉
 大川优为之矣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高高在上者天之体也而天道无乎不在其在人亦
 莫不有之皆自失之耳且以山言之一山必不能畜
 天之大也而畜天之道则为有馀在人亦然故君子
 欲多识前圣之言以知天之德如是而可畜也欲多
 识往圣之行以见天之德如是而可畜也是以稽其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13-0100c.png
 言考其行如是而畜之则天德尽在是矣故能畜其
 德也其德者谓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之天德也此所
 以为大畜也欤且识孔子之言曰天何言哉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则知天之德以是而畜之也识唯天为
 大唯尧则之则见天之德以是而可畜也故知帝尧
 孔子之言行如此是为多识前言往行矣所以能畜
 其德也然自其不可名而言之则曰天道自其可名
 而言之则曰天德其实一也畜以德为本故大畜言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13-0100d.png
 畜其德小畜言懿文德能畜天德斯能行天道矣此
 尽性尽人性之说也
初九有厉利已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天道上行今居下焉有难畜之象唯圣人则安而畜
 之贤人则利而畜之中人之才则勉强而畜之必不
 使有失于天德也失天德则纳诸陷阱其危可立而
 待然人虽知危可畏而不知危之为利知危之可畏
 者不知反身脩德之道也知危之为利者盖以危而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13-0101a.png
 脩德则无犯灾之理反所以为己之利也故古之人
 以宴安为酖毒知此则有厉为利己明矣畜德之初
 盖有出于勉强知之而未必好之者故因有厉而畜
 其德也如艮之九三为力止之道则曰厉熏心同意
 若夫圣人则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盖其脩
 德不系乎有厉无厉是以其身常安而国家可保故
 曰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初九不足以与此利己
 者非若利吾身之利盖诚利于治己也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13-0101b.png
九二舆说輹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人心操则存舍则亡古之人必求其放心而后谓之
 学者以不能操其心而止之则不能畜德故也畜之
 初未能力也畜之中则不得不力止之矣故九二有
 舆说輹中无尤之辞焉舆说輹盖必止不行之象止
 而说之则不失其中故无尤不能说而止虽中亦尤
 也孔子绝四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虽孔子之圣亦
 必绝而毋之然后天德可存而孔子乃能配天况众
卷三 第 45a 页 WYG0013-0101c.png
 人乎故贰过迁怒皆放心之小者颜子未尝有焉亦
 可谓庶几畜天德者矣此中庸所以言谨独君子戒
 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然后天命之性可使
 不失不然则物交物而引之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
 中矣至孟子则曰我四十不动心盖亦说輹之道
 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象曰利有攸
往上合志也
卷三 第 45b 页 WYG0013-0101d.png
 能止健而畜德无若九二说輹之道也说輹止健而
 有之夫欲何为哉盖欲施之天下国家非独善其一
 身而已此中庸之道也大畜之健中庸天命之性也
 止健率性之道也九三良马逐脩道之教也故中庸
 言能尽其性则尽说輹之义矣尽其性而尽人物之
 性此良马遂利有攸往之义也良马遂利有攸往盖
 言用道也圣人之畜德确乎不可拔及其用也推而
 放诸四海而准虽有良马逐之象亦未喻其至也至
卷三 第 46a 页 WYG0013-0102a.png
 于何天之衢则放乎四海与天道同矣故良马之逐
 所以上合天衢之志也良马正为乾象言良马则知
 九三畜乾之德至于用九矣然自舆说輹之止至于
 良马逐之用中庸之道已备矣盖参天地赞化育之
 时上合天地之志犹曰利艰贞闲舆卫盖惧有失焉
 此中庸始言戒惧谨独终言不愧于屋漏之义不然
 则汤之慄慄危惧文王小心翼翼诗书何取焉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卷三 第 46b 页 WYG0013-0102b.png
 四在上卦之初盖知早辨而止之于初者止于初则
 天理不失而人伪不萌故能全其天童牛全其天者
 也亦犹人之赤子也自童牛而后角角而充之其狠
 戾斗争之性斯无不至自赤子而充之放其良心亦
 无不至牛岂无童牛之善人岂无赤子之心哉皆以
 其放不知止故人欲日穷而天理日灭也孟子言大
 人不失赤子之心此童牛之牿之象也吉孰大于是
 哉牿牢之也童牛不必牿而牿之君子戒惧乎其所
卷三 第 47a 页 WYG0013-0102c.png
 不睹也赤子之心良心也中庸天命之性也诚是已
六五豮豕之牙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不能止之于初如童牛之牿如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或至于有害当如九二说輹之道故言豮豕之牙也
 牛之所以为害者角也豕之所以为害者牙也童牛
 则止于角未生之初故其止也易豕既有牙斯不可
 止必除其牙则不为害矣是犹君子必尽去人欲然
 后天性良心可得而复也童牛未尝失天性无欲可
卷三 第 47b 页 WYG0013-0102d.png
 去故大人不失赤子之心似之牙豕已有失矣盖已
 陷于人欲者故求其放心之论似之能求其放心是
 以吉而有庆也复之不远复颜子之克己复礼其义
 皆相近有喜者自得于一心而已有庆者喜之广大
 及物之意盖五为君道与四不同能尽己之性以尽
 人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其庆岂不大哉
上九何天之衢亨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孟子曰圣人之于天道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卷三 第 48a 页 WYG0013-0103a.png
 如童牛之牿豮豕之牙如不失赤子之心求其放心
 岂非其性哉能尽是性是以至于天之衢也何天之
 衢圣人止于天道矣止于天道然后万物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是以道大行而亨也以在上言之则荡荡
 乎民无能名之时也以在下言之则仰之弥高钻之
 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之时也方是时博厚配地
 高明配天悠久无疆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
 气莫不尊亲故曰配天其上九之谓欤究观大畜上
卷三 第 48b 页 WYG0013-0103b.png
 下卦三爻各相类童牛之牿则知利己之厉矣豮豕
 之牙则说輹矣良马逐则何天之衢矣盖艮之所止
 者乾之健也乾之健为艮之所止也是以三爻各相
 类特君臣之道不同耳然尚贤之义六爻有之乎曰
 止健与止贤畜德与畜贤其义皆一反求尚贤之义
 于六爻之中亦犹止健畜德之道也特尚贤为大畜
 之一耳止健畜德足以兼之
(震下/艮上)
卷三 第 49a 页 WYG0013-0103c.png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颐之为象上下二阳中含四阴虚中而实外上止下
 动饮食之象也颐养也饮食所以自养也天下之养自
 养生养心养德养人其养虽不一然非如颐之虚
 中则口实无自而致养必有虚以容之斯足以受养
 矣故卦辞祗以观颐口实为言以明颐之道以虚中
 为主故也况饮食之养朝夕有常不可变者如此然
 后尽颐养之道所以必取饮食之象而颐非止于饮
卷三 第 49b 页 WYG0013-0103d.png
 食而已也圣人立象以尽意故言简而理明如此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
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
大矣哉
 人与万物莫不有所养然有养之以正养之非其正
 者养之以正则得所养养之非正则失所养是以养
 正则吉也欲观天下之所养必观口实自养之义则
 得颐之道矣莫非天下之所养也虽大至于天地养
卷三 第 50a 页 WYG0013-0104a.png
 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皆是也以其颐之大者自
 求于口实颐养之中皆得之矣则颐之时非止饮食
 口体而已岂不大矣哉卦言观颐彖称其大皆谓不
 可以饮食小者为尽颐也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山附于地其养物以形也雷动于天其养物以气也
 此天地致养万物之道也在人之养亦无异此故天
 地以形气而养万物而人亦受养于形气之间是以
卷三 第 50b 页 WYG0013-0104b.png
 君子谨言语而节饮食也然颐以虚中为主虽以言
 语饮食为致养之道而为虚中之患者亦言语饮食
 也言语出于虚者也饮食入于虚者也出而为患于
 是谨之入而为患于是节之颐养之道斯为至矣盖
 君子知言语饮食之不能无也使不为养之之患者
 其唯谨而节之乎天下之虚其患皆如是所以去其
 患者亦莫不然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
卷三 第 51a 页 WYG0013-0104c.png

 颐之善者莫善于龟之为物也盖言语饮食人所以
 致养亦所以为颐之患远取诸物独龟不以是而寿
 举颐之患息矣不亦善乎初九在颐之初可求善道
 自养而舍之反观朵颐之患是失其所守之贞者也
 颐之道贞则吉非贞则凶初九之凶自取之也然初
 九于六四为应舍阳求阴舍善求不善是舍君子而
 为小人又何足贵乎颐之取龟亦犹艮之取背
卷三 第 51b 页 WYG0013-0104d.png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天下之理阳足以养阴而阴则受养而已盖阴道不
 足无及人之力也二五相应者也二阴不足而求养
 于五五阴不足无以致养失颐养之道故曰颠颐若
 是则二五又违经常相应之理矣故又曰拂经五艮
 也艮为山而曰于丘颐者山之养物之道不足故也
 是为五之象也必欲征行求养徒凶而已二五类也
 不得其养故言失类先儒谓颐征凶当作于丘颐盖
卷三 第 52a 页 WYG0013-0105a.png
 言丘之所养异乎山也
六三拂颐征凶十年勿用无攸利象曰十年勿用道大
悖也
 二言拂经谓违二五相应之常此言拂颐则违颐之
 道矣故象言其大悖也六二之凶宜矣六三有应而
 凶者盖上止下动为颐之道今居上下之际过于动
 而不知止以动为贞则凶矣是以十年勿用无所利
 也易每以十年然后反常则人之一失必十年而后
卷三 第 52b 页 WYG0013-0105b.png
 复可不畏哉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象曰颠颐之吉
上施光也
 居上而求养于下者亦失养颐之道故谓之颠颐颠
 颐一也所以为颠颐则异也经曰颐养正也又曰养
 正则吉也故知求养正于下者是能养其德也故吉
 不知求养正于下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故凶此其
 所以异也六四所居者正所应者正独得养正之道
卷三 第 53a 页 WYG0013-0105c.png
 故一爻之中具求养自养养内养外之义是以吉且
 无咎而为上施之光也且颠颐求养也虎视眈眈其
 欲逐逐自养也虎视耽耽所以养威容于外又逐逐
 然去其多欲所以养心于内也诗云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故古之人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
 实若虚此颠颐求养之道也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
 视所谓虎视耽耽以养其外者如此颜子克己而非
 礼勿视是也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所谓其欲逐
卷三 第 53b 页 WYG0013-0105d.png
 逐以养其内者如此孔子绝四而毋意毋必是也彖
 曰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观六四
 之所养则颠颐求养是也观六四之自养则虎视养
 其外逐欲养其内是也六四虽无养贤及万民之位
 而其养德之正亦可谓大人之事矣不然则不知养
 正之道而失颠颐之吉其求下也不过上下征利养
 口体而已所谓观我朵颐凶者也若是者外安得有
 可畏之威而内安能无欲哉上施光者易以谦为光
卷三 第 54a 页 WYG0013-0106a.png
 以益为光谦卦曰天道下际而光明又曰谦尊而光
 益卦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六四求下养德亦庶几
 谦益之光者欤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
上也
 五为一卦之主其才不足非徒无以养天下虽六二
 之应亦不能致养非养贤以及万民之道也故亦曰
 拂经苟能以柔道自居守正不失足以自养其身凶
卷三 第 54b 页 WYG0013-0106b.png
 祸亦无自而至是以吉也然柔道不可以有为故不
 可涉大川柔道好从人故顺以从上上九有刚阳之
 才而知止者是以得其所从而成己之吉也六二拂
 经盖违相应之理六五拂经以违大君之道其言虽
 同而各有所辨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豫之由豫以九四之刚德也颐之由颐以上九之刚
 德也初九非不刚也在颐之初未足以自养况养天
卷三 第 55a 页 WYG0013-0106c.png
 下乎此天下之养所以必由于上九也上九居人臣
 之极位以养天下其事危矣知其危而不忘是以吉
 也不知其危而安其位则凶矣利涉大川者由颐之
 才也大有庆者天下得其所养也禹思天下有溺者
 由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伊尹思天下
 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如己推而纳之沟中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由颐之道盖自任天下之
 重者如禹稷伊周为能尽之
卷三 第 55b 页 WYG0013-0106d.png
(巽下/兑上)
大过栋桡利有攸往亨
 颐之虚中虚故受实实则刚刚而后过二卦之象相
 终始也故颐以虚为主而过以刚为义过非人之失
 也过于用刚也过于用刚所以为大者过也当本末
 弱而栋桡之时非过于用刚不可也夫大厦将颠梁
 栋倾桡不可扶持是以必当大过治之也亦犹衰乱
 之世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非圣人大过常道以治
卷三 第 56a 页 WYG0013-0107a.png
 之岂能复治哉利有攸往亨者大过栋桡之时利于
 圣贤大过治之然后亨也由此观之大过之时亦非
 不可治之世特蛊弊之大者耳患无刚过而中之德
 以行大过之事也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
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伊川曰圣贤道德功业大过于人凡事之大过于常
 者皆是也又曰尧舜之禅逊汤武之征伐皆由此道
卷三 第 56b 页 WYG0013-0107b.png
 也又曰立天下之大事兴不世之大功成绝俗之大
 德皆大过之事也雍曰彖言大者过也盖明大过之
 义非言小者之过也栋桡大过之时也大过之时外
 则栋桡故宜用刚内则刚过而中是以其刚可用所
 以成大过之象然刚过而中非刚德过中也乃刚过
 之德又不失中者也刚过之德既不失中又巽而说
 行者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也所谓致天下之大利
 成天下之大顺者也以是而有攸往宁无利亨乎大
卷三 第 57a 页 WYG0013-0107c.png
 过之时大矣非大人孰能当之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泽上而木下灭木之象也灭木泽之过也君子于大
 过之时有二道或进则大有为或退则穷处而已进
 而大有为则反天下之衰弊独立不惧可也退而穷
 处则遁世无闷可也禹之治水伊尹之相汤伯夷之
 谏武王皆大过之事可谓独立不惧者矣孔子反鲁
 而刚诗书系周易作春秋颜子人不堪其忧回不改
卷三 第 57b 页 WYG0013-0107d.png
 其乐亦皆大过之事可谓遁世无闷者矣若接舆荷
 蓧长沮桀溺皆失德之人非遁世之士也遁世无闷
 几于乾道之潜二者盖圣贤出处之大致非止于行
 过恭丧过哀用过俭而已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大过之初未可大有为而初六既柔居下又不可以
 有为者故特可用于过厚而已此藉用白茅之义也
 藉用白茅在初六则无咎二则失之不及矣上六不
卷三 第 58a 页 WYG0013-0108a.png
 知柔道之难济是以凶也
九二枮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象曰老夫女妻
过以相与也
 泽润养木者也木之枯者不可复生其泽之润养至
 于枯杨生稊生华则润之大过可知故二五取以为
 象然则圣贤当栋桡之世其用刚也必如泽之润养
 枮木使之生荣而后可岂不大哉且枮杨不可复生
 犹老夫之不能复妻也今枯杨生稊有实之渐润泽
卷三 第 58b 页 WYG0013-0108b.png
 之力也老夫女妻有子息之理过以相与之致也用
 刚如是何所往而不利哉九二下比初六之柔故有
 女妻之象盖大过之得其道者稊之字他书无见王
 辅嗣曰稊者杨之秀也尔雅云木谓之华草谓之荣
 不荣而实谓之秀如此则秀主草言且杨一木也既
 言其华又不得兼不荣而实之名也虞翻曰稊稚也
 说文云稚幼禾也后世作稚䄺皆同音如虞言则为
 䄺可矣郑氏作荑陆云谓山榆之实如此则尔雅所
卷三 第 59a 页 WYG0013-0108c.png
 谓莁荑榝蘠也益非矣说文又有荑草即诗之柔荑
 亦无稊义独伊川曰稊根也稊字之释终不可明如
 此以爻意推之则老夫女妻有实之象而老妇士夫
 徒华而不实也实则可久华不可久也然稊字之疑
 其来尚矣今从根义
九三栋桡凶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木之所以能任重者刚之材也君子之所以任重者
 刚之德也欲刚必以柔守之是以能成其材与德也
卷三 第 59b 页 WYG0013-0108d.png
 九二之生稊得其女妻有柔以辅之也九三之栋桡
 无柔以辅之也上应上六而无柔以辅之者盖卑不
 能有尊以为辅故也且任重虽在我而辅我之任者
 在人是犹一栋之强不能独任室屋之用必资众材
 之辅焉无以辅之则栋桡矣能无凶乎彖曰刚过而
 中巽而说行是为柔辅刚之义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三之应上六卑不能有尊是以无辅初六之应九
卷三 第 60a 页 WYG0013-0109a.png
 四得居下辅上之义是以九四之栋隆而不挠乎下
 也在大过之时九四非大有为之才仅足小用任重
 不挠其刚而已它用之则吝矣故九四之不能有它
 虽愈于三之不能有辅其于大过之道亦未优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
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三四之应同故皆曰栋而其应有桡隆之异二五之
 道同故皆言枮杨夫妇然五之承上二之乘初尊卑
卷三 第 60b 页 WYG0013-0109b.png
 上下之位不同而老少夫妇之情自异也三下体也
 是以不能有辅五尊位也故得夫妇之道焉然上承
 于阴不如下比之顺也上六之过不如初六之谨也
 二五之辞二为优矣华见于外敷荣而已不若稊之
 可久也老妇之得士夫反婚姻男女之正方之女妻
 为可丑也观象之辞盖言不若初二之相与也无咎
 无誉者仅得无咎幸矣何誉之有二之枮杨谓老夫
 也五之枮杨谓老妇也老夫女妻则刚为主而柔辅
卷三 第 61a 页 WYG0013-0109c.png
 之大过之得者也故无不利老妇士夫则柔为主而
 刚辅之大过之失者也故无誉而象言何可久亦可
 丑之意也然大过之道在臣下为多故彖言独立不
 惧遁世无闷而九五亦不以君道责之亦犹君道之
 无明夷也曰人君亦有大过如此者其义何如曰人
 君大过如此则九五休否之君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上六以柔道居过之极不知以济刚为己任而欲自
卷三 第 61b 页 WYG0013-0109d.png
 同刚德以有为是以有过涉灭顶之象焉其凶自为
 之不可咎于人也易于诸卦言无咎者以百数独大
 过上六无咎先儒之说大相反王辅嗣谓处大过之
 极涉难过甚至于灭顶志在救时不可咎也如是则
 取义于卦之时与震之上六虽凶无咎之义同伊川
 先生曰上六以阴柔处过之极为小人过常越理之
 事履险蹈祸过涉灭顶其凶自为之无所怨咎如是
 则取义于爻之才以其才不足而过涉与节之六五
卷三 第 62a 页 WYG0013-0110a.png
 又谁咎之义同使上六果以救时而灭顶则辅嗣之
 言为得使非救时而自为之则伊川之言当矣且大
 过之时固大矣卦辞言利有攸往象言独立不惧谓
 其救时亦可然未免有不度德量力之失至于六爻
 俱无济时之义独有自为之文而上六乃以阴柔之
 才致过涉之凶故伊川之言由是而𤼵大扺大过六
 爻其义皆难通上六特甚雍于此义诚不能决第考
 诸卦之爻有才不足而自任者如鼎之九四直以折
卷三 第 62b 页 WYG0013-0110b.png
 足而致凶夬之初九直以不胜而往为咎窃意伊川
 先生取义于爻者以此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易中诸卦于卦上无加字者独此称习坎孔氏正义
 云以坎为险难故特加习名王原叔先生引徐氏新
 义谓习坎字上脱卦名一坎字而易中卦名之下亦
 无重言卦者故离卦不曰离重离巽卦不曰巽重巽
卷三 第 63a 页 WYG0013-0110c.png
 其重言卦名者皆孔子彖辞也或者云本无习字缘
 坎卦六画漫灭正如习字故传写者误以漫灭之卦
 画为习字又于上添画一卦是坎字上十二画矣然
 虽以习字漫灭观之仅有六画之象如此则其误在
 𨽻古既出之后而彖象皆已先言习坎则此说又非
 矣大扺坎加习字学者思虑终不能得不可更附会
 穿凿也坎离等六卦卦辞并彖皆只以三画取义坎
 以刚中而实故称有孚心亨有刚中之德者未有不
卷三 第 63b 页 WYG0013-0110d.png
 能济难也故行有尚如颐大过噬嗑中孚之类皆六
 画取象者也坎以三画取义是一卦之中其象再见
 故云习坎岂乾坤不可称习而六子之序始于坎故
 坎独称欤其义则六卦俱有之矣疑当阙之未可深
 辩也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
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
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卷三 第 64a 页 WYG0013-0111a.png
 彖言重险正释习坎二字则习之为重明矣先儒谓
 便习非也水流而不盈者坎之险无穷已也行险而
 不失其信者坎之德有孚也夫以一阳而掩于二阴
 非亨也然终不能陷者刚中也刚中则所守至固虽
 非亨而心亨矣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者也故孔子亦谓枨也欲焉得刚刚中
 之德用以有行何往而非功其本则自于有孚心亨
 之微推而及之天下也君子正心诚意而能治天下
卷三 第 64b 页 WYG0013-0111b.png
 国家者以此故中庸之学不离乎一性之内其失则
 为罟擭陷阱而君子每谨其独所以守刚中之德为
 心亨之道也天非险也而人不可升者岂天之大险
 欤地非险也而山川邱陵岂地之大险欤天地之大
 尚未离乎坎险之道是以王公内则治教政刑外则
 城郭沟池皆所以象天地之险以守其国也故彖又
 曰险之时用大矣哉盖人知用险于小而不知险有
 大人之事孟子所谓王请大之者是亦孔子大矣哉
卷三 第 65a 页 WYG0013-0111c.png
 之意也坎无时险有时故曰险之时用
象曰水荐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坎者水也原泉混混不舍昼夜放乎四海故言荐至
 荐至则其来不已险陷亦不已是为习坎之义也君
 子法之以常德行习教事曰常曰习皆不已之义也
 常德行所以行险而不失其信习教事所以设险而
 固其国造次颠沛必于是斯为常矣国家閒暇及是
 时明其政刑斯为习矣常德行故能有孚维心亨习
卷三 第 65b 页 WYG0013-0111d.png
 教事故能行有尚而往有功二者其可一日废乎亦
 犹君子自强不息以法乾之健者也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习坎重险也初六以阴柔之才居重险之下陷于坎
 险而不能出者也不能出者无刚中之德而失处险
 之道是以凶也若从便习之义则初六不为坎窞之
 凶矣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卷三 第 66a 页 WYG0013-0112a.png
 以一阳掩于二阴之中不能无难也故曰坎有险然
 刚而得中有心亨之道故可以求小得而不至于丧
 其良心也一离乎中则失之矣故象言求小得以其
 未出中也求得之际道之所以失也以九二刚中尚
 且小得而已况无刚中之德者乎是以君子戒惧乎
 不睹不闻之际诚非用心之过也圣人所谓求小得
 不过如明哲保身而已异乎小人之求之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象曰来之坎坎
卷三 第 66b 页 WYG0013-0112b.png
终无功也
 三居重险之中当上下之际进则过险退亦险也又
 履非其位所处亦险矣既无济险之道终陷于坎窞
 而已宜其勿用也又安有行有尚往有功之义哉是
 知其终无功也来之犹来往也进退之象坎之下卦
 言处险之道上卦言用险之道枕言处险之上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象曰樽酒簋贰
刚柔际也
卷三 第 67a 页 WYG0013-0112c.png
 有孚者坎之德君子行险而不失其信所以法其德
 也观乎六四盖可见矣且一樽之酒贰簋之食瓦缶
 之器至微物也苟能虚中尽诚以通交际之道君子
 不以微薄为失礼亦犹自牖纳约其诚已至不必阶
 序行礼之地是以终无咎也坎之六四在上体之下
 与五为比当刚柔交际之地所谓能用有孚之道者
 也傅曰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蕴藻之菜筐
 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
卷三 第 67b 页 WYG0013-0112d.png
 公者无他焉交际之道以诚为主故也春秋之时齐
 侯卫侯胥命于蒲盖申约言而退终二公之世未尝
 相征伐虽二君未贤于当时之君胥命未为得礼亦
 犹自牖纳约之事而圣人有取焉传亦言其近古近
 正者盖其信为有馀也孔子不以人废言况屡盟长
 乱之世有约言近古之事乎是亦不得中行而与狂
 狷之义也由是观之则樽酒簋贰足以尽交际之道
 者主于习坎有孚而已
卷三 第 68a 页 WYG0013-0113a.png
九五坎不盈祇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水之来终不可盈而不失其平者水之常也守其常
 而不变固可以无咎矣然九五以刚中之才而居君
 位当法天地设险以守其国盖思有济险之道以二
 阴见掩无应以助之仅能守常而已非大人之事也
 故象曰中未大也与屯膏小贞之义相类谓虽得中
 而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窴于丛棘三岁不得凶象曰上六失道
卷三 第 68b 页 WYG0013-0113b.png
凶三岁也
 坎之爻以近中为得初与四是也初居重险之下失
 道而凶独四能行其志是以得纳约自牖之道其过
 中而失之也三与上也三处险而不能有功上用险
 之过亦已失矣盖刑法坎险之象而非用坎之道故
 用徽纆丛棘为坎之道者上六之过也虽使三岁之
 久亦将不得其情能无凶乎是上失其道而终凶也
 其道如何有孚维心亨是也以是行之斯有功矣古
卷三 第 69a 页 WYG0013-0113c.png
 之圣人任德不任刑故孔子曰上好信则民莫敢不
 用情上六之失其在兹乎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坎为险为水离为明为火险与明足以见坎离之情
 水与火不足以尽坎离之象而论坎者必先水言离
 者复先明何哉盖坎险难明而水易见由水以知险
 由险以知坎斯得坎之义矣离明易见不必因火而
卷三 第 69b 页 WYG0013-0113d.png
 后知故直言其明也离之道柔中柔中失之无守故
 必利贞而后亨牝牛性顺而从人柔中之道也然其
 强力足以有守复有贞固之象是以吉也离之与坤
 道虽不同而性略相类故坤之牝马自顺而健离之
 牝牛自柔而强马乾象也故坤之黄裳元吉见于六
 五牛坤象也故离之黄离元吉见于六二君臣之辨
 观二五之象斯得之矣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榖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
卷三 第 70a 页 WYG0013-0114a.png
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离附丽也万物莫不有所丽在天之日月在地之百
 谷草木皆是也举日月百谷则万物在天地之中有
 形有象者其丽皆一也推而上之虽天地圣人不能
 不丽乎道而道亦不能不丽乎天地圣人矣离之为
 义亦大矣而彖不言者盖坎险难明而离明易见不
 待言而知也是以坎以险而陷离以丽而明重明丽
 乎正者在卦为二五在人为君臣以明相继是以化
卷三 第 70b 页 WYG0013-0114b.png
 成天下也书曰元首明哉肱股良哉庶事康哉
 则化成天下矣柔谓二五也丽乎中正者贞也贞故
 亨此畜牝牛吉之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先人曰尧曰放勋舜曰重华君臣也而并文王武王
 宣重光奠丽父子也而继此所谓继明雍曰圣人立
 象以尽意意尽而止耳不必同也坎之险难明故象
 言水荐至因水而知险也离之明易见故直言明两
卷三 第 71a 页 WYG0013-0114c.png
 作离盖不必因火而后知其明也大人者与日月合
 其明故论继明必以大人为言大人非必君父也揔
 君臣父子有是明者皆兼言之如乾之二五皆为大
 人是也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先人曰文明之初错然者也不敬何以行之子入太
 庙每事问亦履错之敬欤雍曰履下道也故为离之
 初错然之文过则有弊敬所以救其弊也使文之弊
卷三 第 71b 页 WYG0013-0114d.png
 无自而生焉非辟咎之道欤
六二黄离元吉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离之六爻二五为美五得中而非正柔丽乎中正者
 惟六二尽之经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
 中则黄为中之色而德之至美者也美德在中故能
 畅于四支发于事业极美之至是以元吉也六二之
 美虽未及乎天下而黄中之理有必至焉故言元吉
 其义之美与坤六五相类而其道则中庸之教也
卷三 第 72a 页 WYG0013-0115a.png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象曰日昃
之离何可久也
 先人曰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
 曰其为人也𤼵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
 尔若孔子者又安有大耋之嗟乎雍曰离日也三已
 过中是为日昃之时以人言之则衰矣于斯时也不
 能忘忧而从乐则大耋之嗟至而凶矣众人以歌为
 乐故此爻从众言之血气既衰之时使绝灭众念惟
卷三 第 72b 页 WYG0013-0115b.png
 鼓缶而歌以待终焉则良心可复诚日著而伪日去
 矣是所以逸其老也圣人感人之意深矣然圣贤之
 乐亦岂鼓缶而歌哉孔子不复梦见周公而述作六
 经是圣人之乐也颜子不以簟瓢陋巷为忧而不改
 其乐是贤人之乐也圣贤之乐其心与众人同其所
 以为乐则异故接舆歌而过门林𩔖歌而拾穗庄周
 之鼓盆二子之临尸虽狂荡不法以极其矫枉之心
 终不异于众人日昃之歌矣盖未能安之者也是以
卷三 第 73a 页 WYG0013-0115c.png
 孔氏之门皆无有焉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
所容也
 火性炎上而九四近君当慄慄危惧如临深渊可也
 反肆其刚暴突如其来若火之焚不能自制速死之
 道无踰于斯矣自蹈祸机虽三尺之童亦知其非而
 弃之矣故虽至于死地而人无伤怛之心焉方其突
 然而来烈如猛火人人将望而畏之其有见容者乎
卷三 第 73b 页 WYG0013-0115d.png
 故象曰无所容也古之君子于进也必有渐是以有
 三揖而进一辞而退之义况居近君多惧之地者乎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五虽得中而非正焉又丽乎二刚之间未足以致六
 二之臣以大明德于天下故自伤而出涕以至忧戚
 嗟若也夫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
 己忧方其不得为己忧也岂六五出涕戚嗟之时欤
 天下之急务莫急于斯也人君之明德若明于斯也
卷三 第 74a 页 WYG0013-0116a.png
 其为吉也亦孰大于是焉是为离明之君乃有戚嗟
 之吉圣人虑学者不知戚嗟之明又曰离王公也言
 六五之戚嗟盖王公思欲相丽之意也孟子又言尧
 舜急亲贤所谓亲贤其离王公之义欤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象曰王用出
征以正邦也
 圣人以离明之德继照四方天下无不仰其化成又
 岂争地争城而故威强天下也哉盖有不得已之师
卷三 第 74b 页 WYG0013-0116b.png
 出焉且征者正也各欲正己也谓之出征正己而已
 必不得已而至于战不过折获非其善类者耳如歼
 厥渠魁胁从罔治盖非玉石俱焚之师也谓之有嘉
 在此而已非嘉其胜敌之功也故知舜征有苗启攻
 有扈成王伐淮夷皆非得已之师用以正邦而已惟
 出于不得已故无咎若得已而不已则过矣正邦者
 非利人民土地之师也
 郭氏传家易说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