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51-04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丰川易说卷四
            鄠县王心敬撰
  上经
随䷐(震下/兑上)
 豫而受之以随何也序卦传曰豫必有随故受之以
 随
随元亨利贞无咎
卷四 第 1b 页 WYG0051-0482b.png
 文王之彖随云云何也曰随以乾之上刚来下坤之
 初柔下动上说故为随随有大通顺正而无咎义故
 占有元亨利贞而无咎象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
时随时之义大矣哉(下遐嫁反/说音悦)
 孔子之传随彖云云何也言卦之所以为随者以刚
 自上来而下于柔雷动于下而泽说乎上动而说故
 为随也大亨贞无咎者随既以动说为义是乃天下
卷四 第 2a 页 WYG0051-0483a.png
 万事万物随时从宜之正道在圣人则为从容中道
 在君子则为随时处中微之为日用饮食之随时大
 则为仕止久速之随时随时之义真包天尽地所不
 能穷不亦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晏息
 孔子之传随大象云云何也曰言为卦泽中有雷为
 随君子体此以向晦入晏息如雷之息于泽中也盖
 向明而治向晦而息随时之正理惟君子神明识时
卷四 第 2b 页 WYG0051-0483b.png
 故惟君子出入随时所谓动静不失其时也然向晦
 入晏息特取象于泽雷耳若推广随时之义则凡动
 而合时者皆随时之义即皆向晦入晏息之类泽中
 有雷之象也呜呼象者像也即一象而可通于千百
 者也是在善读易者矣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周公之象随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自乾上而下柔
 为成随之主又为长子有官象随以随时从宜为义
卷四 第 3a 页 WYG0051-0483c.png
 故以官有渝为得正而吉象与二相比既有近随乎
 二之义而渝初即二又有出门即交而有功象大抵
 随以相近即从为义故诸爻皆不拘正应而论亲比
 呜呼圣人之取象各自随宜观象者固可执一论耶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孔子之传随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守官而渝者阳来
 下柔所从得正故吉也出门交有功者以初随二近
 而随时专一无失也
卷四 第 3b 页 WYG0051-0483d.png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周公之象随六二云云何也曰二与五乃正应然五
 远而初近故有近系小子而远失丈夫象小子指初
 丈夫指五盖五尊而初小也然随非其正爻虽不言
 悔吝而悔吝从可知矣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孔子之传随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其系小子者系于
 所私比之初不能兼与耳
卷四 第 4a 页 WYG0051-0484a.png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周公之象随六三云云何也曰三近系四而失于初
 有系丈夫失小子象与四亲比而随岂有不得之理
 故随有求得象然以柔居刚又非正应当有不正而
 为邪媚之嫌故占又取居贞为象也象皆本义义即
 寓戒圣人之忧患后世真不啻父之于子师之于弟
 矣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卷四 第 4b 页 WYG0051-0484b.png
 孔子之传随六三云云何也曰言系丈夫者为其志
 不系于初而志舍下耳然则随固以近而得宜为贞
 耳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周公之象随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以刚居柔与
 五同德而为三所随故占为随有获象夫四近君之
 位而随而有获虽正亦凶矣故有贞凶象然处柔不
 失之过刚又居下亲五是明于君臣大义忠顺自尽
卷四 第 5a 页 WYG0051-0484c.png
 者也如此则五孚之矣虽获何咎乎有有孚在道以
 明何咎象
 郝氏曰四以刚承刚为下所随所谓挟震主之威冒
 独揽之行者故虽以正守然危疑之凶所不免矣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孔子之传随九四云云何也曰言随有获而虽正亦
 凶者四逼近于君其义凶也有孚在道以明何咎者
 谓四功而不居五孚其心而明其功也呜呼人臣遇
卷四 第 5b 页 WYG0051-0484d.png
 人心随顺之功非自处于有孚在道之地已非悦以
 动君一不动而悦即其获皆致凶之媒耳咎何从无
 乎当随之任者其尚知所以自处可也
九五孚于嘉吉
 周公之象随九五云云何也曰言九五履中处正为
 悦主而下与四比是君而随有孚在道之大臣也是
 为孚于嘉象人君如此是为能孚大臣之盛美亦即
 是自己信贤之盛美安有不吉者故占有吉象
卷四 第 6a 页 WYG0051-0485a.png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孔子之传随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孚于嘉吉者以其
 当随之时比四之贤而位居悦中大中至正其德如
 是其吉断可识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享音见大有/卦后升卦同)
 周公之象随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居随之终而处
 柔不中是本无可随而犹欲从而随之其象则为欲
 随人而拘系维絷以随之者也如此之随其惟文王
卷四 第 6b 页 WYG0051-0485b.png
 之享纣于西山乎盖纣恶已极人心尽离而文王当
 三分有二之时臣节愈笃犹欲从而维系以随之故
 古之人有言曰随者文王之所以事殷也呜呼非甚
 盛德孰能如此此所以为随之至极而无以复加者
 乎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孔子之传随上六云云何也曰言拘系之者以上六
 孤阴处高而无民之地理穷数尽故必拘系维絷而
卷四 第 7a 页 WYG0051-0485c.png
 后可随也噫古今孰有如此之随乎信非文王之事
 纣不足当之
蛊䷑(巽下/艮上)
 随而受之以蛊何也序卦传曰以喜随人者必有事
 故受之以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先息荐反/后胡豆反)
 文王之彖蛊云云何也曰为卦以乾刚上坤柔为艮
 坤柔下乾刚为巽下巽懦而上艮止此蛊之所由成
卷四 第 7b 页 WYG0051-0485d.png
 也坏必有事有事则坏者仍成故占有元亨象原其
 所以元亨者以事坏于因循而振于勤动故占又为
 利涉大川象然要之蛊之成与干固人事之感召亦
 天道循环之自然如先甲三日则至甲而终必且后
 甲三日自甲而始盖天下事皆因始以成终则亦无
 有终而不始系人事事不事事耳故又有先甲三日
 后甲三日象也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
卷四 第 8a 页 WYG0051-0486a.png
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

 孔子之传蛊彖云云何也曰言蛊之所以成者以乾
 刚上坤成止坤柔下乾成巽上下不通又为下巽上
 止全不事事故蛊遂成也元亨而天下治者穷则思
 变变则必通以此而治天下则父乱而子治先乱而
 后治者也又言利涉大川者言治蛊之道以往而有
 事为贵盖以不事事蛊即以能事事治也而所谓先
卷四 第 8b 页 WYG0051-0486b.png
 甲三日后甲三日则以终必有始乃天道运行之自
 然也呜呼观文王之彖与孔子之传皆取于治蛊必
 亨之义初与卦象山风之义无涉则知凡卦爻之以
 义取象者固多也互变错综舍切近求虚远恐不其
 然
 孔子以往有事释利涉大川以终则有始释先甲后
 甲意旨已至明至彻而后儒尚纷于利涉大川之象
 先甲后甲之日何异画蛇添足
卷四 第 9a 页 WYG0051-0486c.png
 观蛊以艮巽相合成可见天下百事之败坏皆由于
 因循怠惰故善救败者在鼓之以振励果行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孔子之传蛊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山下有风是乃蛊
 之象也君子体此振民之德使如巽之风行草偃育
 民之德使如山之广厚生物也盖天下之所以颓敝
 由于上无纲纪故君子必以礼乐政刑振作乎民民
 之不知兴行由于上无教化故君子必以劳来匡直
卷四 第 9b 页 WYG0051-0486d.png
 涵育其德是乃所谓元亨而天下治者乎象与彖固
 互相表里也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周公之象蛊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蛊初是人子嗣
 服方始先绪未振赖以干之者也有干父之蛊象有
 子如此厥考乃可无咎虽厉所不免然败绪重立必
 得终吉有考无咎厉终吉象
 卦是蛊而六爻皆以干蛊取义者盖圣人之意只是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51-0487a.png
 教人知所以治乱救败之道败乱之情形固不必道
 也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孔子之传蛊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干父之蛊所以善
 承考意乃人子继述之孝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周公之象蛊九二云云何也曰二居巽中初事为父
 入事即母又二居柔应五故有干母之蛊象九二阳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51-0487b.png
 刚虑其过直妇人之事安得求备故占又有不可贞
 象呜呼圣人之明于人情善于救败固如此乎非精
 义入神其孰与此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孔子之传蛊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干母之蛊以不可
 贞乃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周公之象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以刚处刚在蛊之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51-0487c.png
 时改父之行者也故占为小有悔然父蛊得干既败
 复振所失小而所全大有无大咎象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孔子之传蛊九三云云何也曰言干父之蛊是人子
 之善于继述终自无咎小失不足道也呜呼人子固
 以干父母之蛊为孝乎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周公之象蛊六四云云何也曰四止体而以阴居柔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51-0487d.png
 柔懦退缩前蛊之一不能干而日以益蛊者也以此而
 往吝能免乎故占有往见吝象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孔子之传蛊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裕父之蛊则坏
 者益坏即自己亦前途尽滞矣往能得志乎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周公之象蛊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柔履刚履中
 得正兼下有初二之应干父之蛊而能成其德天下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51-0488a.png
 亦归其孝者也故占有干父蛊用誉象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孔子之传蛊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干父之蛊而用誉
 者能承考志以成其德也
 初二三五皆以干蛊终吉得中无咎用誉独四以裕
 蛊往吝呜呼人子处父母之蛊亦可以知自尽矣此
 大禹之盖愆武周之继述为千古之大孝达孝夫
 五爻皆言人子干蛊之事而人臣之于君从可知也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51-0488b.png
 随卦明忠至六而极文王之所以为忠臣也蛊卦明
 孝至五而极武王之所以为孝子也呜呼商周之间
 圣人难言故托之卦爻以显义乎然赖此而千古之
 之臣道子道示象于此矣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志
 周公之象蛊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蛊已终而止已
 极又贵而无位高而无民之位也当蛊之时而居如
 此其不事王侯高尚其志者乎故象以不事王侯高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51-0488c.png
 尚其志不言吉凶悔吝者地至五而蛊已干上九处
 乎事之外履乎蛊之表不惟无悔吝之凶即贞吉二
 字亦无所置喙矣求之古人其伊尹太公未遇之年
 而巢许严庞终身之尚乎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孔子之传蛊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之不事王侯
 虽无干蛊之功然视世之无才无德徒事人事而裕
 父之蛊者志自可法耳则如闻夷齐之风者顽廉懦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51-0488d.png
 立桐江一丝系汉九鼎亦可见也
临䷒(兑下/坤上)
 蛊而受之以临何也序卦傅曰有事而后可大故受
 之以临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文王之彖临云云何也曰临者二阳浸长而临众阴
 之义为卦下说上顺二刚中与五柔中应有元亨利
 贞象然今日之盛大即将来之消歇一旦理穷数极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51-0489a.png
 至于八月则亦必有凶矣盖方喜其盛即虑其衰方
 庆其进即忧其退圣人示天下以几先之哲每每如
 此而所以教之使知豫防即在其中矣八月以程传
 阳生之八月为正盖阳生于复自复及遁则八月而
 二阴渐长阳浸消也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长丁交反/说音悦)
 孔子之传彖云云何也曰言临者二阳刚健而浸长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51-0489b.png
 临阴下说而上顺九二刚中而六五顺应自有大亨
 以正之义然亦天道则然盖天道循环阳亨则必至
 于成乾故阳之浸长既顺而乾终则又必生姤故阳
 之消歇亦且不久所谓至于八月有凶者抑言乎说
 顺之自然耳善持大者正当于方盛时持之不然则
 其消亦顺而至此虽欲持无及矣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思去/声)
 孔子之传临云云何也曰言卦是泽上有地乃地临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51-0489c.png
 乎泽故义取于临君子体此以教思无穷如泽之说
 物容保民无疆如坤之育物也然据此而君子诲人
 不倦之心仁民育物之德可想见矣
初九咸临贞吉
 周公之象临初九云云何也曰临初二两爻以阳临
 阴又为说体而应四故初九即有咸临象以其刚而
 得正故占有贞吉象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51-0489d.png
 孔子之传临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初之咸临贞吉者
 处刚得正志与行皆正也呜呼志行皆正则吉临民
 临事者曷于志行图之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周公之象临九二云云何也曰二与初咸以刚临柔
 二又上有柔中正应之六五其临自吉无不利耳有
 咸临吉无不利象
 程子曰吉者已然如是无不利者将然无不利也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51-0490a.png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孔子之传临九二云云何也曰程子以未顺命为二
 以刚中应五是以诚相感非由顺上之命其义亦自
 可通然终觉圣人必不应下此可疑之辞吾其从朱
 子未详之例乎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周公之象临六三云云何也曰三为说体兑口而以
 阴居柔无刚正临人之道而徒以甘言说人而临者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51-0490b.png
 也说人无实德而徒以言语甘说临之其能大亨以
 正乎虽往无利矣然三以柔处刚亦有知忧之象知
 忧则穷而能变亦自可以无咎也盖能知口舌之不
 可感人而实感以德自是无咎之道耳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孔子之传临六三云云何也曰言甘临无攸利者以
 其位不当故行不中而无利耳若能既忧之则过而
 知改自处以诚咎自可免不终长也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51-0490c.png
六四至临无咎
 周公之象临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处顺履柔下应
 初九初以诚感四以诚应下说上顺临之至者也咎
 何有乎故占有至临无咎象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孔子之传临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之至临无咎
 者以其位正当也位当则德当安有不免咎者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知音/智)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51-0490d.png
 周公之象临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处顺居尊得中
 应二所谓聪明睿知之足以有临者乎故象占有知
 临大君之宜吉象盖自用者小用人者大人君诚能
 不自用而知用人乃可称曰大君而其道真为大君
 之时宜矣步步得吉又何疑乎舜之不自用而取诸
 人孔子称其为大知孟子称其为有大其即此义乎
 呜呼为君者何为而自用欤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51-0491a.png
 孔子之传临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大君之宜谓
 六五行得中正之谓也呜呼大君之不自用殆即大
 君之中正乎
上六敦临吉无咎
 周公之象临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上六居坤之终处坤
 之极地势敦厚则临泽愈平是温恭允塞敦厚以临人
 者也有敦临象敦临则吉又何咎矣故占有吉无咎象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51-0491b.png
 孔子之传上六云云何也曰言敦临之吉者其志在
 内之泽说也盖在下之二阳则为泽临于地在上之
 四阴则为地临乎泽故皆取临义
观䷓(坤下/巽上)
 临而受之以观何也序卦传曰物大然后可观故受
 之以观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观官奂反下大观以观/之观大象观字并同)
 文王之彖观云云何也曰观风上地下二阳居高以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51-0491c.png
 观下四阴四阴亦仰而上观乎上五下顺上巽上五
 皆居中履正与下四阴相应有洁诚自将而下皆孚
 信之义故取盥而不进有孚颙若象盖未荐方盥正
 诚意颙若之时上观以此孚下而下观以此孚上是
 为不言而信相观以神也合论语之为政以德而天
 下化临之以庄则敬其身正不令而行尊其瞻视则
 民望而畏之数条可以默会其旨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51-0491d.png
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
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观如字下观天大象观/民之观六爻观字并同)
 孔子之传彖云云何也曰言观卦二阳居五上有大观
 在上象下坤上巽有顺而巽象上五刚中居正以观天下
 而为天下所仰观故彖取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
 化之象然推其极则若天道之以神运而四时自不差忒
 圣人之以神道设教而天下自服亦即盥而不荐有孚颙
 若之旨呜呼易象也举一象而无象不可类推即孔子诸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51-0492a.png
 卦之引伸触类正自可以明其大义若如世儒之执
 象论义即孔子之彖传多属溢格之论矣岂其可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省悉/并反)
 孔子之传观大象云云何也曰观以风行地上无所不遍
 而成先王体此以省方观民随宜设教亦如风行地上
 也呜呼观先王之省方皆为观民设教可见古圣主无
 无事之游又必观民而后教以设可见先王亦无不宜
 民而泛设之教圣人之言真字字理到事到无一泛设也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51-0492b.png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周公之象观初六云云何也曰卦以观示为义据上五
 二爻为主也爻以观瞻为义皆仰观乎上五二爻也初
 六阴柔在下不能远见于观属童观于人属小人故
 象取童观而占象在小人则为无咎君子则为吝耳
 观彖以大观在上明观则知下四阴之仰观者必以
 兼上五二爻为确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51-0492c.png
 孔子之传观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之象为童观
 此乃小人浅识不能远见之道故占为小人无咎也
 童观为矮人之观场不能尽见但略观其形耳略观其
 形岂能得其真乎故占象在小人亦不为咎而在君子
 则吝而可羞也呜呼观人不得其心观理不得其精徒
 见皮肤而无视远之明皆童观类耳君子岂宜出此乎
六二窥观利女贞
 周公之象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以阴柔居内卦之中而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51-0492d.png
 仰观外卦之上五有窥观象观不能如四之亲观其光
 而但知窥观则亦利于女之贞耳故占为利女贞盖六
 二居阴原有女象处坤之中原有贞象故占又取之耳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孔子之传六二云云何也曰言窥观乃女之正在君
 子则亦可羞耳故为君子吝也盖学士大夫须具域
 外之观若徒窥一域而不睹其大全则亦妇人之窥
 观耳岂非至可丑者乎
卷四 第 22a 页 WYG0051-0493a.png
 童观则为君子吝窥观则为君子丑君子之观固以
 得正得真为贵乎影响约略之见曾何足道
六三观我生进退
 周公之象观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居坤之终而上与
 巽接于观为观我生进退之地也故象取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孔子之传观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之观我生进退
 亦未失道耳盖人生之进退自有正规能观则自不至
卷四 第 22b 页 WYG0051-0493b.png
 于大错也呜呼君子出处进退其不可苟且类如是夫
 传是言观吾生出处之进退善读易者正当反而自
 观吾学之进退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周公之传观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进坤处巽居近
 君之位且有巽而善入之义于爻义为观国之光利
 用宾于王象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卷四 第 23a 页 WYG0051-0493c.png
 孔子之传观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六四居得其地原
 有观光尚宾之义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周公之象观九五云云何也曰五正所谓大观在上为
 下四阴之所观仰者有君子象以一身观乎下而为下
 之所仰观是君子之生即下四阴之身也故必自观其
 生为正为不正为中为不中则所以为中正以观天下
 者在是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者亦在是是乃君子修己
卷四 第 23b 页 WYG0051-0493d.png
 以敬安人安百姓之正道耳故有观我生君子无咎象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孔子之传观九五云云何也曰是言我生之敬肆即
 下民之安危而下民之安危本我生之敬肆故观我
 生乃所以观民也盖孔子虑读易者以九五居君子
 大观在上之地而徒以自观其生为遗民故特于传
 明之爻象犹孔子答子路君子修己以敬之旨爻传
 犹孔子再答子路修己安人安百姓之旨
卷四 第 24a 页 WYG0051-0494a.png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周公之象观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与九五同为君
 子大观之在上其德原与九五同故象仍取于观其
 生君子无咎也然变观我生为其生则似更就大观
 居心之至虚至殷言耳故传中发志犹未平之旨以
 终中正观天下之义也
 观上九之象辞可知初二之所为观乎上者统以上
 五二爻为大观之主似不专指九五一爻
卷四 第 24b 页 WYG0051-0494b.png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孔子之传观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九五已以观我生
 为观民矣而上九仍观其生者谓其以观我为观民
 之志未能平满如孔子答子路尧舜犹病之旨耳盖
 孔子又虑读易者以观其生为仍与九五象同即义
 仍与之同而更无所取故又发志未平之旨以明君
 于观生观民无自满假之心所为观之至也
噬嗑䷔(震下/离上)
卷四 第 25a 页 WYG0051-0494c.png
 观而受之以噬嗑何也序卦传曰可观而后有所合
 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噬嗑亨利用狱(噬市利反/嗑胡腊反)
 文王之彖噬嗑云云何也曰天下之事所以不得亨
 者以有间也噬而嗑之则可亨通矣故有噬嗑亨象
 盖王者以刑罚揉强事虽非吉而以之去其间则自
 有可亨之道也为卦上明下断故占为利用狱象以
 用狱固非明非断不利也
卷四 第 25b 页 WYG0051-0494d.png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上时/掌反)
 孔子之传噬嗑云云何也曰言卦之所以名噬嗑者以
 卦上下二刚爻而中柔有上下唇齿之象中虚之中又
 间一刚爻为颐中有物之象口中有物则隔其上下令
 不得合矣必齧而合之乃得嗑故为噬嗑也呜呼天下
 凡事之不得合者皆以有间故耳必去其间而乃合类
 如斯矣其曰噬嗑而亨者言有物间于颐中则必为害噬
卷四 第 26a 页 WYG0051-0495a.png
 而嗑之则其害亡而可得亨通故云噬嗑亨也又以卦
 才言则上下之刚柔分下震上离为动而明雷震电耀
 相须并见为合而章且六五以柔居上卦之中虽不当
 位然治狱之道过柔则失于宽纵全刚亦伤于暴戾而
 五以柔居刚为用狱之主是为得中上行则亦得用狱
 之宜也呜呼狱之情隐而曲险而健纯柔不可用纯刚
 亦岂可用乎用狱者亦于噬嗑之象与傅细味而可矣
 口中之间噬之而后合嗜好情欲皆吾仁之间也无
卷四 第 26b 页 WYG0051-0495b.png
 以克之何从而合乎昔孔子以克已复礼为仁语颜
 子而朱子注以非至明无以察其几非至健无以致
 其决正雷动火明以成噬嗑之旨耳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孔子之传噬嗑大象云云何也曰雷先掣而雷后应
 雷以从电故曰雷电噬嗑先王体此以制狱决讼用电
 之明以罚罪用雷之动以敕法盖决狱所以察情非明
 不当𠡠法所以齐众非断不行故必以雷电之合明
卷四 第 27a 页 WYG0051-0495c.png
 罚敕法则狱情得真而国法得振庶几狱无冤滥耳
 观噬嗑之象可知断狱必赖明决之人而后狱无冤
 民不然不明不决即自以为无冤而不知其冤抑已
 甚矣国家庸何利乎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音/教)
 周公之象噬嗑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以刚居初为
 颔颏之象颔颏乃所以噬物之具故象刑具著罪人
 也又震为足动居初趾象在初犹轻刑故为两足著
卷四 第 27b 页 WYG0051-0495d.png
 械遮没其趾象罪在初犯而即以刑械禁之则自足
 以惩恶使不得行故又有无咎象也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孔子之传噬嗑初九云云何也曰言屦校灭趾者趾
 为初动灭趾以遏其行也不行尚何咎乎
 昔一友问余无咎为罪人言为用刑者言余曰为罪人
 言而言外则为用刑者言矣友问其说余曰据文言小人
 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戒
卷四 第 28a 页 WYG0051-0496a.png
 此小人之福之旨则知戒小人正小人之福故于无咎
 贴小人为正然噬嗑一卦皆明明罚敕法之义故义取
 噬嗑用狱者惩小人之初犯即能不姑息养奸以长其
 恶而使之怙终难赦则在上之过亦免矣不然一时小
 不忍以容奸他日致蹈于刑戮岂非为上之过乎由此
 以观则此无咎二字言外责重用狱者之义亦自明耳
 郝氏曰初象罪人何也罪人冤滞不达故在下恶由
 小积故在初事发先觉故为狱始然以刚象罪人何
卷四 第 28b 页 WYG0051-0496b.png
 也凶暴之徒未有不刚者初上强梁噬人刚恶也老
 氏曰强梁者死之徒易戒于过刚也此亦中理之说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周公之象噬嗑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下乘罪人象
 狱初讯二本震体阴柔中正威而不猛是为断狱无
 枉深得其情者故象为噬肤灭鼻盖肤乃肉之无骨
 最易噬者灭鼻则言无事考掠而强梗自能输情耳
 以此断狱何咎之有故占为无咎象
卷四 第 29a 页 WYG0051-0496c.png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孔子之传噬嗑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噬肤灭鼻者二
 乘初九罪人本刚而一讯即得其情耳故曰无咎也
 呜呼其片言折狱之子路乎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腊音/昔)
 周公之象噬嗑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以柔居刚处
 非其正如无定见之人断牵连之讼故为噬腊肉之
 象以六居三之刚为遇毒之象处非其当本无决狱
卷四 第 29b 页 WYG0051-0496d.png
 之才进又遇毒而值难决之讼小吝岂能免乎然三
 居动终进与明接又三乃在颐之物终有噬而必合之
 理亦自无咎戾也故占为无咎象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孔子之传噬嗑六三云云何也曰言三以阴处阳处
 位不当也处位不当故所刑者不易服而如遇毒耳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乾音千胏/缁美反)
 周公之象噬嗑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以刚居上下
卷四 第 30a 页 WYG0051-0497a.png
 之间合离震之分当噬嗑之时为执法之象盖罪人
 所畏服而二三所待裁者也又肤自二自三已为腊
 肉至四则为乾胏最坚难噬者矣金取刚矢取直九
 四以刚居明为得刚直之道盖所谓执法者既刚且
 明则虽狱之至难决者皆可决之而得正故为噬乾
 胏得金矢象然刚则伤果明则易刻居柔乂易涉于
 守之不固故占又取乎利艰贞则吉而尽善也
 程子曰刚而不贞者有矣凡失刚者皆不贞也在噬
卷四 第 30b 页 WYG0051-0497b.png
 嗑九四最为善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孔子之传噬嗑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之所以利
 艰贞吉者处非其中其道未光大也
 九四正在上下之交所谓颐中之间象不取于间而
 反取于去间得金矢之吉者盖噬嗑是噬而合之义
 噬而合则必以去其间为要领又四才刚居明足以
 噬嗑故不主为间而利去间象固不可执一论也然
卷四 第 31a 页 WYG0051-0497c.png
 益见去间之必以刚明为尚而用狱之必以刚明为
 吉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周公之象噬嗑六五云云何也曰五居明体之中为
 颐中之物而处柔得中是亦执法断狱而得其情者
 有噬乾肉象又离中明体而在颐中有噬得黄金象
 居中履刚有贞厉象断狱而能居中用刚守正虑危
 咎自可无矣故占又有无咎象也
卷四 第 31b 页 WYG0051-0497d.png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当去/声)
 孔子之传噬嗑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所以贞
 厉无咎者以其位之得当故其行之得当而自能无
 咎也噫观于孔子以得当释六五之贞厉无咎益可
 见象义以取于本卦本爻为当正不必互变错综之
 自取凌乱矣或曰六五何得有黄金象且文明在中
 外柔内刚何得有厉象乎余则又以为五在离中以
 中言黄而系金以言固无不可即以五之刚为金亦
卷四 第 32a 页 WYG0051-0498a.png
 无不可居柔言厉以示教固无不可以柔履五之刚
 义取于厉亦无不可也总之前人溺于执象为象之
 意而未思即义为象之旨故凡论象不得必欲援互
 变错综之旨务实其象以明之不知正不如近取诸
 义之为切而有据也顾不知海内明易君子以为何
 如也
 九四六五居离之明皆刚柔相济自可断狱无枉而
 皆取于贞厉者盖狱乃斯人之生死所关王法之是
卷四 第 32b 页 WYG0051-0498b.png
 非所系恃其聪明必且有偏执不平之害故圣人于
 四五二爻反覆戒之善读易者亦可以识易旨与用
 狱之法矣
上九何校灭耳凶(何何/可反)
 周公之象噬嗑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刚居上为
 唇吻噬物象亦以象凶人始屦校而终何校为怙终
 不赦之象又上以一爻横踞五爻之顶是何校灭耳
 象也上当噬嗑之终而所处如此是四五平反再三
卷四 第 33a 页 WYG0051-0498c.png
 而上终无可赦之理真自蹈于大狱而不可救援者
 矣故占为凶象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孔子之传噬嗑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之至于何
 校灭耳者以上九刚躁无前聋顽不可化诲故积成
 其衅至于罪大恶极自陷法网耳是其何校之所以
 灭耳乃由其聪之不明以至此也
 观于孔子传上九爻义可知世之喜闻善言者尚可
卷四 第 33b 页 WYG0051-0498d.png
 救药而自恃刚果耻于闻过者皆自取刑祸耳呜呼
 亦可戒也哉
贲䷕(离下/艮上)
 噬嗑而受之以贲何也序卦传曰物不可以苟合而
 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
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彼/伪反)
 文王之彖贲云云何也曰贲之为卦山下有火山者
 百物草木之所聚而下有火以照则其上之草木品
卷四 第 34a 页 WYG0051-0499a.png
 汇自被其光彩有贲饰象下体离故象取于亨上体
 艮故象取于小利有攸往伊川先生曰天下事无本
 不立无文不行有质而加饰则可以亨文饰之道可
 增其光彩故能小利于进也愚谓伊川先生注彖于
 贲亨利往之旨分疏明白然其实彖义隐自孔子彖传
 尽发之而彖辞乃可以解耳则由斯以观易旨向非
 孔子十翼显明即文王周公彖象原旨且埋没而不
 可考证者几半矣解易读易亦只据孔子十翼诠解
卷四 第 34b 页 WYG0051-0499b.png
 即易道如日中天正无容穿凿附会欲求隐深而反
 失正旨也必如孔子之言亦无由明其来历则博考
 诸传注可耳然传注亦只以会归孔子之十翼为当
 如更不得会归则援朱子未详之例作阙疑一案留
 之宇宙尚无甚失也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
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卷四 第 35a 页 WYG0051-0499c.png
 孔子之传贲彖云云何也曰言贲有亨道而贲之所
 以亨者则以刚柔相杂而后成贲犹文质相杂而后
 成贲也为卦下体本乾上坤分一柔以来文其中而
 为离上体本坤下乾分一刚以文其上而为艮乃为
 山下有火止于文明而成贲故贲刚能亨也然其自
 柔来而文刚故亨者言柔来文于刚而乃成文明之
 象成文明乃能饰以成贲成贲乃能由饰而亨也其
 曰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者言分乾之中爻
卷四 第 35b 页 WYG0051-0499d.png
 往文于艮之上爻事由饰而加盛加盛则能行也二
 卦之象共成贲义而传彖分言上下各主一事者盖
 离明足以致亨文柔又能小进也其曰天文也文明
 以止人文也者盖承上文言阴阳刚柔相文者天之
 文也止于文明者人之文也其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则又推广天文人文之义
 以明圣人体贲用贲之道所谓味之而愈深推之而
 愈出也盖古圣人观于天文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
卷四 第 36a 页 WYG0051-0500a.png
 阴阳之代变以察四时之迁改而敬授人时观于人
 伦之秩序庶物之品汇教化天下使成其礼俗以宠
 绥帝命皆善用此贲亨之义以经世宜民耳则由此
 以推系辞所谓伏羲仰观俯察远观近取以通神明
 之德类万物之情者亦可想见一斑易道非神而明
 之真虚行天地间也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孔子之传贲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山聚百物而火在
卷四 第 36b 页 WYG0051-0500b.png
 其下庶类皆被照耀之光为贲饰之象也君子体此
 以修明其庶政而无敢果于折狱焉盖庶政小者近
 而易见故明如山下之火可以照见而修明折狱则
 贵用情实徒文必掩没其情且身立堂上然后见堂
 下之是非真伪以区区山下之火而用之察至隐之
 狱情能无误乎故无敢折狱圣人观象论理称情而
 合理如此亦可见其精义入神之妙也明庶政者离
 之明无敢折狱者艮之止
卷四 第 37a 页 WYG0051-0500c.png
 观于贲之无敢折狱可见粉饰增益折狱所忌汉人
 所以最恶于煅炼周纳也然又曰无敢则圣人慎于
 用狱之意亦昭然言下矣读易者于诸象识圣人神
 明变化之妙又于圣人识谨几慎微之心即易道思
 过半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舍音/舍)
 周公之象贲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以阳刚居明处
 下贤人君子有刚明之德而在下者也在下则无位
卷四 第 37b 页 WYG0051-0500d.png
 无位则无所施于天下惟自贲饰其所行守节处义
 不肯苟合以待正应而已有贲其趾舍车而徒象盖
 趾取在下正所以行君子以义为质义所不当宁
 以舍车而徒为自贲其行耳古人安步当车令闻广
 誉施于身不愿人之文绣义盖类此而乐正子之从
 子敖来其失又可类推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孔子之传贲初九云云何也曰言舍车而徒行者于
卷四 第 38a 页 WYG0051-0501a.png
 义不可以乘也义不可乘而弗乘虽流俗之所迂于
 君子宁非最贲者乎象无义字而孔子系传发出此
 旨其为千古辞受进退者示以所由之正则乎故曰
 易明道之书实示人以寡过徙义之书也
六二贲其须
 周公之象贲六二云云何也曰卦之为贲由两爻之
 变而文明之义为重二为贲主故言贲之饰于物不
 能大变其质特因其质而加饰如须之随颐而动耳
卷四 第 38b 页 WYG0051-0501b.png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孔子之传贲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以贲为象者
 谓其与上同兴动止惟系所附犹加饰于物因其质
 而贲之善恶固在质耳然则天下凡事凡物之必须
 于贲而后能利往亦必慎用其贲无太掩其质而乃
 可致亨抑又明甚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周公之象贲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三处文明之极才
卷四 第 39a 页 WYG0051-0501c.png
 刚居刚又能贲者有贲如濡如光彩润泽象然贲忌
 文饰太盛踰正失常九三以刚处刚前与止接能贲
 而亦尚能得正得常者也则亦有吉道焉故象占如
 此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孔子之传贲九三云云何也曰言贲之盛而又能得
 常得正天下孰能尚之乎然则贲而不常不正乃取
 陵之道也
卷四 第 39b 页 WYG0051-0501d.png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皤白/波反)
 周公之象贲六四云云何也曰四与初本正应而为
 三所隔故不获相贲而皤如其白然初欲从正应之
 志则如白马之翰如而不可遏止三终不得为寇而
 初四之婚媾终必遂耳马在下而乘以动者未获贲
 则为白翰如亦白而疾飞之义三间初四似寇正应
 终合象婚媾也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卷四 第 40a 页 WYG0051-0502a.png
 孔子之传贲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四与初正应而三
 介于其间是所当之位为可疑也然正应理直义胜
 终必得合则亦终无尤耳盖四初既为正应而又处
 贲之中亦有得所贲之义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戋在千反/又音笺)
 周公之象贲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柔居艮中而
 处艮上一阳之下是贤人君子隐居丘园而好士尚
 文之主停车山下系马门前奉束帛而升堂致礼者
卷四 第 40b 页 WYG0051-0502b.png
 故象取于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大贤在国弗与共天
 位治天职而徒以束帛自文其好士之礼斯六五之吝
 道矣然亦尚知好贤以成礼贤下士之盛节故占有
 吝终吉象观史孔僖对汉主之言亦可明此爻终吉
 之旨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孔子之传贲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吝而终吉
 者以其见贤而徒以束帛自是吝道以其尚知贲于
卷四 第 41a 页 WYG0051-0502c.png
 丘园则亦心喜礼士足为盛世之光华也
上九白贲无咎
 周公之象贲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刚居止是明
 而知止之君子也有遗世独立纤尘不染之象故其
 象为白贲贲而尚白虽与世异尚然清白可以励污
 俗故占又有无咎象也
 贲为增饰之义然并而不已则必止乃天之道也上
 以一阳艮止于诸爻之上当贲之终是以不受贲为
卷四 第 41b 页 WYG0051-0502d.png
 贲者故为白贲然以其不加雕饰可以矫繁缛之习
 培质素之风而励士大夫高尚之节则其隐助盛世
 之醇风亦多矣以不贲贲故曰白贲呜呼世知贲之
 为贲矣亦知白贲之为贲乎知贲之为亨矣亦知白
 贲之无咎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孔子之传贲上九云云何也曰言白贲无咎者上九
 自尚其志素履自信自得志也
卷四 第 42a 页 WYG0051-0503a.png
 贲之下卦三爻皆言贲离有文明之义也上卦三爻
 皆有贲不离质之义艮有止而坚确之义也然已寓
 致饰亨则尽矣之义矣读易者宜于此识圣人戒盈
 恶满之旨亦宜于此识易道穷变通久之旨
剥䷖(坤下/艮上)
 贲而受之以剥何也序卦传曰致饰然后亨则尽矣
 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
剥不利有攸往
卷四 第 42b 页 WYG0051-0503b.png
 文王之彖剥云云何也曰剥之为卦五阴在下而正
 生一阳在上而将尽阴盛长而阳消落于人事则为
 众小人剥丧君子之时又内卦坤顺而外卦艮止亦
 有顺止之义故占为不利有攸往象也呜呼文王之
 为攸往者虑亦深矣故曰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其当
 商之末世乎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长丁/丈反)
卷四 第 43a 页 WYG0051-0503c.png
 孔子之传剥彖云云何也曰剥者言乎其剥落之义
 也谓五阴变易五阳而柔长刚变也其曰不利有攸
 往者则以小人已长盛至此其势不剥尽此阳不止
 君子自宜随时晦迹以免小人之害尚何宜往乎又
 卦下坤上艮本有顺止之象君子见理既明目睹群
 小之剥阳象已显著自当顺时知止以免剥落之凶
 故亦不敢自违天行而昧夫消息盈虚之尚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卷四 第 43b 页 WYG0051-0503d.png
 孔子之传剥大象云云何也曰以山之高厚而止于
 地上有山附于地之象为人上者体此知上以下为
 基剥民肥已适以自削其基而令之薄耳乃一意损
 上益下以厚固其下为自安其宅也呜呼百姓足君
 孰与不足其厚下安宅之义乎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周公之象剥初六云云何也曰阴之剥阳自下而上
 以床为象者取身之所处也又以一阳横亘五阴之
卷四 第 44a 页 WYG0051-0504a.png
 上有床象于卦初为足故剥初取剥床以足象当初
 即剥是阴自下已消灭乎一阳而失其正矣凶之道
 也故占有蔑贞凶象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孔子之传剥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初六取床足为象
 者以阴侵没阳于下也呜呼履霜坚冰即从此始矣
 凶何如乎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辨音/办)
卷四 第 44b 页 WYG0051-0504b.png
 周公之象剥六二云云何也曰六二于床为上下之
 辨二阴渐进而上剥至此愈蔑于正矣凶不亦甚乎
 故象占取此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孔子之传剥六二云云何也曰言阴之剥阳得以益
 盛而至于辨者以阳未有应与故也呜呼六五二之
 正应以阴应阴又为同气相求正所谓与也而曰未
 有与者盖五自处柔止故虽应二而实不足以援二
卷四 第 45a 页 WYG0051-0504c.png
 此爻其萧望之之谓乎然下者上之宅听其剥而无
 能援岂徒望之之凶亦汉元之凶也夫故六二之凶
 当于二五两爻当之
六三剥之无咎
 周公之象剥六三云云何也曰众阴剥阳之时三独
 处刚应上去其党而从上在剥之时独得无咎者也
 故象占为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卷四 第 45b 页 WYG0051-0504d.png
 孔子之传剥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在剥之时而
 独得无咎以其在上下五阴之中独能失其上下之
 党而与阳应是众小人中之君子也呜呼伊川先生
 以为汉之吕强斯为得之乎
六四剥床以肤凶
 周公之象剥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剥床已至足辨
 之上渐至于肤之位也剥而至肤将灭其身矣其凶
 又何待言乎盖自此而阴长阳消皆已至极贞道不
卷四 第 46a 页 WYG0051-0505a.png
 可言矣故更不言蔑贞但直言凶也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孔子之传剥六四云云何也曰言剥床以肤则割肉
 至身切近乎灾而凶无可避矣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周公之象剥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处剥之极五阴
 盛不可言然位近于上九之阳则亦有后妃率宫人
 进御于大君之义且卦象原有众阴鱼贯以进而五
卷四 第 46b 页 WYG0051-0505b.png
 率以近上状故象占以为此爻之义惟如鱼贯之以
 宫人受宠于君乃无不利耳非是则不利也呜呼五
 阴皆以剥阳致凶惟三与阳应则无咎五以顺止乎
 阳则无不利然则阳复固阴之吉道也为小人者亦
 何苦喜剥君子乎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孔子之传剥六五云云何也曰言以宫人宠是虽当
 剥阳之位而能顺止乎阳之下则亦终无尤耳
卷四 第 47a 页 WYG0051-0505c.png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周公之象剥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以一阳踞乎众
 阴之上有硕果不食象卦象一阳得五阴以承载
 有君子得舆象众阴将剥一阳而成坤有小人剥庐
 象不言吉凶者硕果不食尚为君子之幸而亦小人
 之吉仅留一不食之硕果则君子之吝而亦小人之
 凶若君子得舆则无不利在君子小人剥庐则蔑贞
 凶即在小人矣互有得失故不暇一一言也
卷四 第 47b 页 WYG0051-0505d.png
 观上九一爻以一阳止于其上象取硕果不食一阳
 乘五阴象取君子得舆以五阴剥一阳象取小人剥
 庐可见象义无方拘执不得若读易者能于象识义
 则可与论象更能于义推象则更可以通象并可以
 得义忘象矣
 观剥之上九一爻并取三象可见置象无以见易执
 象亦非所以论易必象义双显易道乃活泼泼如在
 目前耳
卷四 第 48a 页 WYG0051-0506a.png
 观剥上九之一阳在上而即承以复一阳随转而在
 下可见阴阳无终尽之理所谓互根也世儒谓阳尽
 生阴阴尽生阳如是则剥复之间当更有坤矣何得
 剥下即受以复乎且观夬姤之间亦不续乾更自可
 见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孔子之传剥上九云云何也曰言君子得舆者谓一
 阳独居于上五阴重承于下阴象民是为民所载也
卷四 第 48b 页 WYG0051-0506b.png
 小人剥庐者阴为小人所恃一阳以为庇如人之有
 庐若阴再进而剥此上九则纯坤无阳而失其所庇
 矣终何所用乎
 上九一爻同以一阳上五阴而在君子则为民所承
 载在小人则为剥庐而终不可用者非故意扶君子
 而抑小人也盖惟君子有拨乱之才有正固之守以
 安万民而为万民所共载若小人则无才无守时危
 力诎徒悼瞻乌爰止于谁之屋耳岂能久庇其宇下
卷四 第 49a 页 WYG0051-0506c.png
 乎圣人所言自实理实象千古不易也然则为小人
 者亦幸无轻乘一时之势必欲剥尽君子以自失所
 庇乎然观此一爻而易之教戒小人提醒小人亦至
 矣孰谓易不为小人谋也
 
 
 
 
卷四 第 49b 页 WYG0051-0506d.png
 
 
 
 
 
 
 
 丰川易说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