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51-040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丰川易说卷一
             鄠县王心敬撰
  上经
乾䷀(乾下/乾上)
 文王演易变夏商易序而独首乎乾何也曰万物生
 于天地而乾尤乘坤而为天地万物之祖气无天地
 则万物不能自生无乾即坤之孤阴亦不能独生易
卷一 第 1b 页 WYG0051-0409b.png
 生生之道也故首乾也
乾元亨利贞(乾渠/焉反)
 文王之彖乾以元亨利贞何也曰乾于二气为阳德
 而重乾更为纯阳是上天于穆不己之命而自具刚
 健中正纯粹精之至德者也乾原统贯七德以为体
 故非七德统贯不足尽其蕴而七德自具四善以为
 用故非四善兼该不足尽其占也然曰乾元亨利贞
 则文王使人知体乾之德者斯能善乾之用获乾之
卷一 第 2a 页 WYG0051-0409c.png
 吉而占者从可知矣后仿此
初九潜龙勿用(潜捷/言反)
 周公之象乾以龙何也曰乾不可象而象之天天亦
 难象而象之龙若曰秉阳之精具阳之变而飞潜惕
 跃神化不测者龙也故不言乾不言天并不言阳而
 象之以龙也
 周公之象乾初九以潜龙而占取勿用何也曰初九
 为地下始生之一阳故为象取地下蛰藏之潜龙也
卷一 第 2b 页 WYG0051-0409d.png
 微阳在下尚未能有出地之用故戒潜龙值初亦未
 可冒昧思用也然曰潜龙勿用则凡体乾者遇此时
 居此位皆当推此象而得其意以免躁动之咎斯为
 当耳而占者亦从可知矣馀爻仿此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龙之见贤遍反/卦内见龙并同)
 周公之象乾九二以见龙在田而占取利见大人何
 也曰九二为出地之二阳故象取在田之见龙也阳
 出地则必品物流形龙在田则必行云沛雨行云沛
卷一 第 3a 页 WYG0051-0410a.png
 雨者见龙之所以利见万物亦万物之所以利见见
 龙见龙在田者大人之所以利见当世亦当世之所
 以利见大人故占取利见大人也然曰见龙在田利
 见大人则凡体乾者德已成乎见龙但当勉于谨信
 闲存而无急于利见之心斯为元亨利贞即凡为大
 人者知世有在田之见龙即当拔茅连茹以为王国
 之光斯为元亨利贞也不然处士而系情干进大臣
 而不知明扬皆所谓亢龙之悔失九二正中之旨矣
卷一 第 3b 页 WYG0051-0410b.png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公之象乾九三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而占以
 厉无咎何也曰中二爻人位君子之象也九三下乾
 终而上乾交乾乾终日夕惕若之象也九阳质三阳
 位上下重乾承乘皆刚故占有厉象也纯刚处此乾
 乾惕若有虽厉无咎之象也然曰君子终日乾乾夕
 惕若厉无咎则亦可见乾惕者人生自免咎戾之道
 世之履危蹈险不知自勉而辄怨境遇之险阻者举
卷一 第 4a 页 WYG0051-0410c.png
 自暴自弃之借口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跃羊/灼反)
 周公之象乾九四以或跃在渊而占以无咎何也曰
 居下卦之上而升乎天位惟龙能之不言龙者蒙上
 之文也近乎五有跃象也尚在上乾之下故象渊又
 有与初相应之义故象在渊也下上之间有审于进
 退达可而行之义故占为或跃而审于出或在而未
 忘处无咎之象也然曰或跃在渊无咎则知锐于进
卷一 第 4b 页 WYG0051-0410d.png
 取而不知度时泥于隐退而不知行义皆自取咎戾
 之道矣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周公之象乾九五以飞龙在天而占为利见大人何
 也曰五天位故九五在天之飞龙象也五居天位具
 天德以临天下故占有九五大人利见天下之象亦
 有天下利见九五大人之象也然九二曰利见大人
 九五亦曰利见大人九二曰见龙九五日飞龙则其
卷一 第 5a 页 WYG0051-0411a.png
 所以飞之天者即其所以修之田而九五之王道利
 见皆九二之天德利见耳不然者五之飞龙便近亢
 龙咎且不免尚何利见之与有
上九亢龙有悔(亢苦/浪反)
 周公之象乾上九以亢龙而占为有悔何也曰阳亢
 也而又踞乎诸阳之上天位之表亢之象也亢龙则
 有首而失乎天则矣故又有悔之象而占为有悔也
 然曰亢龙有悔则可知龙本无悔而悔生于亢亢龙
卷一 第 5b 页 WYG0051-0411b.png
 惟不能潜见跃飞之时宜故并异于群龙之利见无
 咎而群龙若不能自安潜见跃飞之天则则亦同于
 有悔之亢龙君子进退出处立身行已顾可忘朝乾
 夕惕之功昧孔子知几存义之训乎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百九十二阳爻不发用九之例而于乾独发之且独
 明其为见群龙无首而吉何也曰乾卦为六十四卦
 之首乾九即百九十二用九之首发用九之旨于乾
卷一 第 6a 页 WYG0051-0411c.png
 乃所以例百九十二阳爻也群龙有利见无咎之吉
 者为其无首也上九以亢龙而悔者为其有首也盖
 用九即是用此乾刚悔所易招而更不以柔道济之
 凶且立至何独有悔乎故又戒于用九以能见得群
 龙无首而吉也然观于逐爻用九之道无非贵于因
 时为用而至此又总明用九之道吉于见群龙无首
 则易道乃教人随时用中之道亦从可知矣甚矣圣
 人之忧患天下后世至深也
卷一 第 6b 页 WYG0051-0411d.png
 群龙以不见其首为天则故用九以见群龙无首为
 吉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彖吐乱反/施始䜴反)
(卦内/皆同)
 孔子传彖之元亨利贞出于文王所言之外何也曰
 文王之彖系原括孔子之义孔子之传彖只以申明
卷一 第 7a 页 WYG0051-0412a.png
 文王之旨也且使文王即先孔子而再演亦当不异
 孔子之说又使孔子即继此而更衍亦终不能出文
 王原旨之外也今试思文王不言元之资物统天而
 元之资物统天曾能出于文王系元之旨乎文王不
 言亨之行施形物而亨之行施形物能出于文王系
 亨之旨乎其实文王原括孔子之意以立言而孔子
 实推文王之旨以尽义也且传所以传经未发之本
 旨而令畅也经果已畅尚何以传乎今如以传之所
卷一 第 7b 页 WYG0051-0412b.png
 言疑经之未言而谓孔子之传出于文周之外则大
 学圣经之诚意不言好善恶恶平天下不言好恶同
 民而传言之为曾子之传出于孔子之经也可乎不
 可故凡诸儒谓羲文周孔各自为易者皆执于言诠
 者也
 孔子又申以圣人法天体乾之义何也曰易本造化
 推人事明天之道正所以责人之道也天道人尽可
 法而非圣人则法之不尽乾义人尽宜体而非圣人
卷一 第 8a 页 WYG0051-0412c.png
 则体之不至故援圣人以实体乾之人也又圣为人
 类之主犹乾冠诸卦之首王为万邦之宗犹天为万
 物之祖故孔子系乾之元亨利贞以圣人之元亨利
 贞足之正明易乃羲文周孔四圣人所以借天道明
 人道之旨耳
 言乾元之资始统天又言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何也
 曰此言乾之元亨也天之为天惟是元气周流故万
 物之生皆资元气为始而元气周流原是终始不息
卷一 第 8b 页 WYG0051-0412d.png
 故乾元以统天而大也云行雨施是元气之亨通品
 物流形是万物之亨通然究之元气万物实终始亨
 通于大哉之乾元耳故曰资始统天也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何也曰此言
 圣人之元亨所以实元亨之象于人耳盖天地之间
 只此一元之理消息因时亨通无碍惟至圣聪明睿
 智为能大明独照终始洞彻随时乘运御天而行如
 天之元亨也匪是则有愧天道之元亨矣
卷一 第 9a 页 WYG0051-0413a.png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何也曰此言
 乾之利贞也乾道变化万物使之生理各得至于生
 意收敛包裹完固洪纤高下元气不泄此乾之所为
 利贞也然所谓性命各正即乾元之变化保合太和
 即保合此乾元之太和总之是乾元之资始而统天
 耳故乾之元亨利贞四德实一德之自为变化故曰
 乾元亨利贞也盖至此而乾之四德其旨乃畅矣文
 王之旨岂不足而孔子之言岂有馀乎
卷一 第 9b 页 WYG0051-0413b.png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何也曰此言圣人之利贞所以
 实利贞之象于人耳所以然者圣人在上抱天德乘
 天位因天时兴道致治使万国民物各得其所是即
 乾之利贞也不然则有愧天道之利贞已此夫子传
 彖之元亨利贞而更实以体乾之圣人也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卦象有彖而大旨已具且小象周公有系矣何为孔
 子又总括一卦之象而复实以君子体备之道乎且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51-0413c.png
 不曰乾而曰天行不曰乾行健而曰天行健前言圣
 人大明终始后言大人合德天地圣人知进退存亡
 而于诸卦总象独明君子体易之旨何也曰正孔子
 以易道责人体备之旨也文彖虽寓责人体备之义
 而未尝明责之人小象虽无非责人之旨而未尝直
 责人以体备故孔于总括一卦全象之旨而申明君
 子体易之道也其不曰乾而曰天行不曰乾行健而
 曰天行健者乾不可名而天可象天体浑然而天行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51-0413d.png
 甚健故曰天行也就天之性情而言则曰乾就天之
 运行而言则止可曰健故不曰乾行乾而曰天行健
 也前言圣人后言大人圣人而象下括之君子者圣
 人大人与天为一与乾合德君子则人而法天行而
 效乾之人也世之与天合一与乾合德者万不得一
 但得法天效乾之人即可免悔吝咎厉之凶而得元
 亨利贞之吉矣故卦卦明君子体易之道实卦卦望
 君子以体易之道也此诸卦大象责成君子之义也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51-0414a.png
 其曰君子以自彊不息者君子以天行之健反求诸
 身谨信闲存忠信立诚忧勤惕厉念念不忘则至诚
 不息而天行之健在我又何有于凶悔咎吝之至哉
 然曰自彊不息自彊孰不可能不息孰不可勉则夫
 子责备斯人之意为深切矣其馀六十三卦之象义
 皆同此
 观君子之以自彊不息而君子崇效天之道可以类
 推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51-0414b.png
 八卦始画取象天地风雷山泽水火重为六十四亦
 只是八卦摩荡之旨自夫子作大象申明重卦之义
 而后知六十四卦之用皆不远人即三百八十四爻
 之用亦无不可以类推学易者始识指归易道至孔
 子真如揭日中天光明洞达而后世犹有纬稗占候
 象数卜蓍纷纷乱经之说抑独何耶六十四卦大象
 无一不实以君子体易之道四圣人作易无非教人
 寡过之旨于是昭然明白读易但尊孔子便如瞽之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51-0414c.png
 得相不至重堕坑壑则虽谓十翼为羲画文彖周象
 之眼目可也谓孔子集易道之大成可也
 易是即造化明人事之书于孔子之大象益信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周公之小象孔子亦传之何也曰伏义之心精寓于
 卦画得文王之系彖而卦旨明得周公之系象而爻
 义明故文王之心精即在卦彖周公之心精即在爻
 象文周乃孔子奉为愿学之人彖象即孔子奉以寡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51-0414d.png
 过之书故韦编三绝之间观玩有得既按卦传文彖
 又逐爻传周象也
 其传初九以潜龙勿用阳在下何也曰言初九阳在
 地下尚未可用故占戒以勿用也至于乾坤初爻提
 出阴阳两字则易道之要领已透出矣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其传九二以见龙在田德施普何也曰九二阳出地
 上德施己普故占为利见大人也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51-0415a.png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复芳服反/本亦作覆)
 其传九三以终日乾乾反复道何也曰九三下乾终
 而上乾始往来反复皆不离道故占为虽厉无咎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其传九四以或跃在渊进无咎何也曰九四质阳处
 阴出处不苟故进为无咎而占亦无咎也
飞龙在天大人造也(造徂/早反)
 其传九五飞龙在天大人造何也曰九五阳德当位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51-0415b.png
 大中至正乃圣人之跻乎天位者耳故占为利见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其传上九以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何也曰言上九极
 刚处上盈满极而亏所必至是乃不可长久之道故
 占为有悔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其传用九以天德不可为首何也曰好刚则为首为
 首即非天德故不可为首也呜呼周公之象夫子之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51-0415c.png
 赞盖莫非教也占卜不能外要岂独供人占卜之用
 乎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
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
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
元亨利贞(长丁丈反下长/人同干古旦反)
 文王元亨利贞之彖孔子已传之矣又申以文言何
 也曰韦编三绝之间味之而愈深推之而愈出觉前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51-0415d.png
 之传彖者尚不尽意耳盖前之传彖者特以明在天
 之元亨利贞而至此又见得人心自有元亨利贞仅
 以天道明之固不可御天时乘圣人之体乾而至此
 又见得效天法乾君子亦有元亨利贞仅以圣人明
 之亦不得也然要之即申上文之未尽故曰文言也
 其曰元者善之长也者谓此元在乾为资物之始在
 人即众善之长而所谓统四端兼万善之仁也亨者
 嘉之会也者谓此亨在乾为行施流形之运在人即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51-0416a.png
 嘉会之礼也利者义之和也者谓此利在乾为各正
 之性命在人即此义之和也谓贞者事之干也者谓
 此贞在乾为保合之太和在人即事为之桢干也故
 君子诚能体乾之元宅心居仁则无物不在所爱之
 中而足以长人矣能动协臧嘉则周旋酬酢无不中
 度而足以合礼矣以公溥之利及物使物各得其所
 利则上下公私之义正而和矣以安贞之意处事则
 信以成之知而弗去而干理自固矣君子行此四德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51-0416b.png
 自彊不息是即天行之健尔故曰乾元亨利贞也
 即孔子乾彖之文言观之可见此理此心无分在天
 在人圣人学者总是此物此志易道范围天地而不
 过曲成万物而不遗之大旨已槩见于此圣言真朗
 如日月经天而学者每以穿凿附会隐深不经之说
 解之何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
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51-0416c.png
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乐音洛/苦学反)
 孔子又申明六爻象传之义何也曰亦犹文言申彖
 之旨也盖孔子当韦编三绝之下不惟见得文王之
 彖味之而愈长推之而愈出即周公之象亦非一说
 之可尽一义之可终故象已传而重申以传耳然此
 尚属申传之义耳仔细推详孔子之意则谓易原为
 人事设故必须申明以身自占之旨使学者知随时
 从道之实义然后易可体而用过可因而寡易之为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51-0416d.png
 道乃真不可远而体之者步步元亨利贞矣故易之
 作乃圣人忧患天下之至意也且如不易乎世云云
 君子处隐之道庸言庸行云云君子正中之德终日
 乾乾云云君子进德修业之事上下无常云云君子
 审时之哲同声云云大人过化存神之业高而无位
 云云君子动悔之戒皆何与于占而孔子一一申之
 象传之下其意固曰天地间无处非易故善体易者
 无往不占且学者但能随时随地反身自占即随时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51-0417a.png
 随地利用无咎彼蓍以决疑特一时事一处占耳全
 占固视吾心之变易从道何如也呜呼孔子谆切之
 意明白反覆如此吾辈读易者读孔子之言学寡过
 之道亦可以观象玩占而悟用易之道矣
 初九之曰潜龙勿用何谓也者谓言君子所以体周
 公乾初爻义何如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者谓德已
 成乎龙德而当隐处之地者也不易乎世者守其道
 不随世变也不成乎名者晦其行不求人知也遁世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51-0417b.png
 无闷者穷不改乐也不见是而无闷者人不知不愠
 也乐则行之者得志与民由也忧则违之者不得志
 独行其道也如此乎其确不可拔乃潜龙之德而君
 子体乾处潜之道也
 初潜地下而亦曰龙德者即能见能惕能跃能飞之
 龙正当其潜耳故曰龙德也君子方其在潜之时而
 亦曰龙德者则学已成德己就无不可进而利见之
 君子大人故曰龙德而隐者也然则处潜者非真有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51-0417c.png
 确乎不拔之守便无得于潜龙勿用之旨而虽潜而
 不能抱乐行忧违之具亦无当于勿用之潜龙也总
 之真龙德则必能勿用本自能用而特以隐勿用乃
 为真潜龙乃为真潜龙勿用耳自占者尚其以此求
 之其于用乾之九也思过半矣其于用三百八十四
 爻也思过半矣
 不忘忧乐是其一体之弘仁乐行忧违是其出处之
 正义若乐行而不能不拔躁进之流无闷而亦不知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51-0417d.png
 忧亦属枯木死灰之流元阳之气不存者也
 确乎不拔即乾之贞可见元未尝不贞故曰利贞者
 性情也
 四德分之各自为性情合之正一性情故确乎不拔
 者必能乐则行之君子但真能体乾之元即亨利贞
 俱在是矣元而不贞必非真元也
 贞下起元潜龙惟其有不易不成忧乐无闷之德自
 然能飞跃利见此乾之六龙只一潜龙为之也故以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51-0418a.png
 六龙作六种人看固得即以六爻作一人看亦得耳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
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行下孟反/邪以嗟反)
 九二之言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者谓君子之
 所以体周公乾二爻义何如也龙德而正中言九二
 履中得正是龙德之正中者也信庸言谨庸行闲邪
 存诚者言行闲存之是凛正是其内外显微体乾之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51-0418b.png
 实学实德也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者谓善成一世
 而心不伐已德广博而人自化正是大人正已而物
 正之盛德也德至于此虽未得为君而君德已备故
 爻辞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而君子体乾处
 见之道可概见矣
 细玩九二之德只平平实实一乾天常运之德所谓
 依乎中庸也
 九二实尽下学乾诚之功而以为君德君德乃九五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51-0418c.png
 飞龙上造之德而以九二诚意正心之实功当之可
 见王道本于天德
 九二乾体得中君子之依乎中庸者也依乎中庸则
 时中之君子矣惟其时中则自能遁世不见知而不
 悔故龙德必能潜则自能用其中于民故龙德必能
 跃能飞是九二一爻之德实乾爻中达天尽性允执
 其中之圣德也有此圣德安往不元亨利贞乎体乾
 者亦于此加之意可也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51-0418d.png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
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
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
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
无咎矣(几音/机)
 九三之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者
 谓君子所以体周公乾三爻义何如也君子进德修
 业谓九二乃君德之已成君业之可就九三则尚在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51-0419a.png
 人位是乾乾进德修业之君子也忠信进德修辞居
 业者处以德为学故当其处则德欲进而内主忠信
 不二不欺无诈无虞所以进德也处以业为用故当
 未用则业欲修而修辞立诚使真可廷献真足致用
 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者知其至极而必求
 至之此始条理者智之事可与于知几其神也知终
 之可与存义者谓知终必求终之此终条理者圣之
 事可与于存达行之义者也是故居上位惟知以进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51-0419b.png
 修为事而不骄居下位惟知以进修为事而不忧总
 是以乾乾惕若当上下之交故虽危无咎也
 忠信进德修辞立诚亦只是学九二信谨存诚之德
 与几存义亦只学九二善世至博之德不骄不忧亦
 仍是学九二不伐而化之德可见真正龙德之学只
 是学真可以飞龙上治之君德故处曰隐居求志而
 出即为行义达道也大学之不外明新亦即此义呜
 呼后世谈学术亦可知所从事矣修辞如何却是立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51-0419c.png
 诚修辞立诚如何为所以居业盖辞而浮华无实则
 不足以经世固非可居之实业即标榜前言不由心
 得亦非立诚之道故必以自得于心者由衷而出平
 日之坐而言者真可作而行乃为修辞立诚乃为所
 以居业也盖这业即飞龙上造之业其居之也非可以
 无用虚词不诚伪词当之故惟孔孟伊尹足当此义
 九三明君子之学乃六龙之根柢有此学斯无往不
 宜故忠信进德即进九二之德居下不忧即进初九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51-0419d.png
 潜龙之德知几因时即进九四之德居上不骄即九
 五之德乾乾因时而惕即戒上九亢龙之悔一贯相
 因故易为责备人道作而于乾六爻尤以人道克修
 为义呜呼易道从可知矣
 终日乾乾之君子即大象体天行健之君子故群龙
 之心学备于九三一爻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
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51-0420a.png
(离去/声)
 九四之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者谓君子体周公
 乾四爻义何如也上下无常云云者谓君子之出处
 时而已一于跃而不知退是为干进而为邪泥于渊
 而不知进是为忘世而离群君子进德修业欲其及
 时故或跃而上或在渊而下初不执于一辙所谓进
 以礼退以义者耳何咎之有
 阳刚好进故圣人以忧疑为戒所以豫消上九之亢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51-0420b.png
 悔也
 四尚在人位故进修与三同功及时之义圣人之责
 备人道也
 观或跃在渊为欲及时进德修业可见人生仕止行
 藏非特出处之遇正是进修之时而且属验我学修
 之地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
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51-0420c.png
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九五之曰飞龙利见何谓也者谓体周公乾五爻义
 何如也同声云云者谓乾自初来而功德懋矣此直
 赞其业以释爻辞利见之义也盖人之于圣类也五
 本九二成龙之君德以首出庶物自然如天道有利
 物不言行施饱满性命各正保合太和之弘用由是
 以所信见为言则民莫不信以所谨见为行则民莫
 不悦以立诚者尽人物之性即天地赖以参赞其善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51-0420d.png
 世者虽不伐而世自赖其善其以博德正诸已而物
 自无不化而何有同声之类不相应同气之类不相
 求乎流湿就燥云龙风虎皆圣人作而万物自睹之
 实理亦本天亲上本地亲下各从其类之顺应耳
 圣人作而万物睹固是言圣人盛德大业物自共睹
 如所谓善世不伐而德博自化之义实是圣人体乾
 元亨利贞之德用为仁义礼智之施如尊贤使能市
 廛不征等实德实政作睹于上故能得天下仕者愿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51-0421a.png
 立其朝耕者愿耕其野之应而凡有血气莫不尊亲
 耳非圣人才作而万物即睹也实义须体中庸至圣
 章孟子尊贤使能章切实取之乃不落于空虚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
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上九之曰亢龙有悔何谓也者谓体乾者于周公系
 上九爻义如何为戒也曰贵而无位者五居中为君
 上居五上不应君上复有君故上无位也无位则无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51-0421b.png
 民无辅安得不动而有悔乎呜呼易真圣人忧患天
 下后世而作学易者必反身自占乃不负圣人垂戒
 之旨不然不能不动动辄得悔虽穷尽易家义疏说
 他人药方耳于己无益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
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舍音舍/治去声)
 爻义一传再传矣又申以三传四传五传何也盖韦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51-0421c.png
 编三绝之际觉前言犹为未尽故犹不能已于三传
 四传五传耳而此传则程子谓就乾之时而发义也
 下也者以潜龙尚在地下未可用也时舍者以在田
 尚未飞则是时尚属舍宜随时而止也行事者终日
 乾乾行此进德修业之事也自试者或进或退随时
 自试也上治者得位而行上治之时也穷之灾者性
 阳刚而处又上穷极而灾斯至也天下治者圣人用
 九之道即用乾元亨利贞之道则万国咸宁也其于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51-0421d.png
 前传又推出一层矣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
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
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此传则程子谓就乾之义而发明也阳气潜藏者谓
 初方阳微潜藏之时自当晦隐所以申言潜龙之宜
 藏而未可用也天下文明者谓二龙德见于地上天
 下见其文明之化所以申言九二虽时不用其道大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51-0422a.png
 明也与时偕行者谓地处两乾之交故乾乾随时而
 进所以申明九三有事勿忘也乾道乃革者谓四离
 下乾而升上乾故或跃在渊所以申言九四自试也
 位乎天德者谓五正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所以申
 言天德居天位所以上治也然不曰位乎天位而曰
 位乎天德则九五之利见者岂曰渊默无为而万物
 自睹乎亦曰正位乎天上实正位乎天德耳与时偕
 极谓上九阳已极而时位亦且偕极所以申言上九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51-0422b.png
 时极不止所以灾也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则谓乾元
 之用以无首见天则也然曰乃见天则则于亲切指
 示忧患天下后世之意至谆至恳其于前传更推出
 一层矣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
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
下平也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51-0422c.png
 彖传再系矣更申之以文言何也盖所以明乾德虽
 有元亨利贞四名而其实一理且以明乾虽六位而
 乘之只是随时君子之进退亦惟随时处中也乾元
 始而亨云云者谓乾元始则必亨而利贞固即其性
 情非截然四项也试观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是亨
 利实即乾元自具之性情而不言所利是贞又即乾
 元性情之自有乾原兼综统贯四德而无遗不亦可
 见其大乎盖此乾道者其性情原至刚至健至中至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51-0422d.png
 正至纯粹精者也其性情既七德统贯而无馀故其
 义蕴必六爻旁通而始尽亦非局局执一爻之性情
 所能发挥也故圣人之时乘六龙以御天者亦非渊
 默无为遂能上治而天下即平必体此美利利天下
 之义发政施仁如乾道之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然后
 尽飞龙上治之旨耳
 看来前传发挥圣人之乘龙御天而终于万国咸宁
 虽已终圣人体乾之旨然曰万国咸宁则是天下平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51-0423a.png
 己岂虚虚体乾曾无体乾发育之实政实施而天下
 遂平乎故至此补足圣人之乘时御天必如乾之发
 育恢弘然后天下乃平耳非一无所为而万国自宁
 也圣人论理周密圆满固如此其于文王彖旨阐发
 愈益详密矣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行并去声未/见之见音现)
 象传凡四系矣五申之以文言何也盖韦编三绝之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51-0423b.png
 间又看出此旨故又随爻申传以足乾爻责重人事
 之义也君子成德云云者君子进德修业原欲其成
 德以日可见之行耳方其潜时则身方隐而位未见
 苟无其位虽有其德其能行所学而著其业乎是以
 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君子学以聚之云云者谓君子虽已见而尚未飞惟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51-0423c.png
 实下学聚问辩明善之功宽居仁行诚身之学则道
 明德立修身见世君德已著则以此利见大人固有
 其具耳此易传九二之所谓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
 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而惕虽危无咎矣(重平声/下同)
 九三重刚云云者谓九三重刚不中上不在天下不
 在田而当人之位其责甚重危惧之道也故能因时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51-0423d.png
 顺处乾乾兢惕以防危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重刚云云者谓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
 不在田中并不在人所谓当乾之革进而欲飞又处
 地之柔退而思潜故疑之耳能疑则审时知几而无
 咎矣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51-0424a.png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
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夫音扶先/后并去声)
 大人与天云云者谓九五处乾之盛得天应时动无
 不合人神响应所以成大人之业为时中之至也然
 曰与天地合德则其生成之仁自当独至与日月合
 明则其照临之智自当独至与四时合序则其秩序
 之礼自当独至与鬼神合吉凶则其赏罚之义自当
 独至而以此先天则天不违以此后天则为奉时而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51-0424b.png
 天且弗违耳则是此节发挥大人时中之大业而大
 人之实德实行固已言外透露毕出也中庸所谓君
 子之道本诸身故徵庶民与夫考建质俟之无一不
 恊即此义耳
 先天者如命讨之类天不能违圣人后天者如秩序
 之类圣人不能违天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51-0424c.png
人乎(丧去/声)
 亢之为言云云者谓亢之所以必悔者以其一味好
 刚上人全不知进退存亡得丧之几耳故处亢无别
 法免悔无他道只在时时抑其贵时时损其高时时
 虚心下贤以求自辅耳然此义却至微至深至易至
 难不可以责之中材下士其唯圣人而后能之乎故
 结篇重言感叹正所以见戒亢知几之难而又以见
 周公谆谆象上九以亢龙有悔乃所以教人损过就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51-0424d.png
 中随时知戒之义也而四圣人系易之旨亦即透露
 于言下矣
 看来天地间好刚必折矜高必堕故周公发亢龙之
 悔而孔子再四申明其义则谓易之为书是教人随
 时就中之书实是教人随时损过之书可也读易不
 知损过就中之义真如食不知味
 以乾卦纯阳之德尚有亢龙之悔故九卦履为德基
 谦为德柄而特发籍用白茅之旨于大过初爻乾卦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51-0425a.png
 六爻处下不厌喜中忌上总之是发明一天德不可
 为首之旨天德不可首则是乾之为德原以兼坤为
 中故尧之允恭克让舜之温恭允塞文王之徽柔懿
 恭孔子之温良恭俭皆以体坤为乾德而君子效天
 法地之学亦从可知
 智崇礼卑之旨孔子虽于系发之其实大旨已备于
 乾之六爻而尤莫明于亢龙有悔天德不可为首二
 语盖乾而不亢乃为阴阳合德而智崇礼卑亦始能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51-0425b.png
 元亨利贞而德崇业广故易之为书无非教人崇效
 天卑法地之事而其实只是教人智宜崇礼宜卑之
 道也善读易者能于乾爻之全体味之而更能于周
 孔上九一爻之象传味之而得其旨归即学易可得
 要领
坤䷁(坤下/坤上)
 乾而继之以坤何也曰乾坤合而后万物生序卦传
 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易生道故乾而受之以坤也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51-0425c.png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
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牝频忍反/丧去声)
 文王之彖坤云云何也曰坤承乾而同体坤之元亨
 即乾之元亨惟乾之占象为利贞而坤之占象则利
 牝马之贞盖论象则马阳物健而能顺所以象坤牝
 马阴类其象为地故坤象特取利牝马之贞论义则
 坤以从乾承行为贞故坤道无成惟以从阳得正为
 贞如牝马之从牡然也坤既有柔顺利贞之象故占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51-0425d.png
 即为君子之攸行象阳倡阴随先所以倡后所以随
 故又为阴倡则迷主阴随则得主而利象又地势四
 方故占为西南则阴乡而得其朋东北则阳方而丧
 朋象坤为地为顺有安贞之义故占为安贞吉象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孔子之传坤彖至哉坤元云云何也曰乾始坤生乾
 大而坤与之齐故乾曰大而坤曰至也然其实非坤
 别有元天之始生即地之始生故乾施气坤即承气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51-0426a.png
 以生万物之形乃所以顺承天也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疆居良/反下同)
 其传彖坤厚载物云云何也曰坤以厚德载物配合
 乾大无有疆界其承而受之也则静翕而含藏弘廓
 其布而散之也则动辟而光显博大普天之下品物
 无不亨道于地所以行乾之大德而顺承天也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其傅彖牝马地类云云何也曰牝马从牡如地从天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51-0426b.png
 故曰牝马地类也坤承天而行之无疆如牝马行地
 之无疆此坤之所以为柔顺得利贞者也君子居坤
 位体坤德行牝马之行而已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明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
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先迷云云何也曰先所以倡乃阳道而非阴道故先
 迷则失坤道也后所以随乃坤道之常故后则顺而
 得常道也西南阴方乃阴之朋类故曰西南得朋东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51-0426c.png
 北阳方虽非阴类然阳有必施坤有必承阴从阳则
 必有庆故曰乃终有庆也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者则
 言牝马之行乃体地安贞之吉应地道之无疆斯则
 君子体乾之攸行也
 文王只言东北丧朋而孔子足以乃终有庆则正示
 以从阳安贞之吉而凡恶而迁善邪而反正小人而
 归向君子其终之有庆俱可类推于此即凡臣道子
 道妻道之顺从而有庆又可于此概见噫嘻深哉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51-0426d.png
 乾道主知故乾以知言坤道主行故坤以行言
 即坤之彖与传可知居下之道亦便可知事上之宜
 可知坤道承乾之义亦便可知君子体坤之学坤之
 资生无疆只是承乾之资始无疆可知浩然之气配
 道义而塞天地只是持志集义之学得主脑耳
 地道只以承乾为得主犹之耳目之官以心官为大
 本也故类行无主而自先必迷丧朋居后则得主而
 不失其常又可知六二之义以方外亦只是其敬以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51-0427a.png
 直内之道能贯内外尔
 及以知而守以仁善欲明而守欲固即坤道承天安
 贞之义故君子体坤之学只是善于体乾之学然其
 实坤之全义早已备于乾之利贞耳故乾元曰资始
 统天又曰利贞者性情也
 阴阳耦和而成乾坤犹男女耦和而成夫妇乾坤虽
 有动静而只属一气犹夫妇虽分男女而只成一体
 故君子之学必以明诚并懋知行合一为心学亦只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51-0427b.png
 以易知简能效天法地为学易体易之要义也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之系坤大象云云何也曰天主生象以行明阳
 之动直也地主成象以势明阴之动辟也君子观于
 地势之载物无疆而反占于身亦以博厚之德载乎
 万物如地势之坤也呜呼观君子之以厚德载物君
 子卑法地之旨又可以类推矣
 卦积六阴有厚象六阴相累而上有载象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51-0427c.png
 君子体坤之德而万物载之度内自不须言至于体
 坤之载物而器宇敦笃以凝天下之理心志端悫以
 荷天下之事善占坤者正无不可用坤之势以培养
 厚德为载物之地也故读易莫妙于反身自占反身
 自占又莫妙于穷理集义知读易而不知反身自占
 何取乎读易欲观象反身自占而不能穷理集义亦
 必不能推类自尽故孔子于系发神明默成之义又
 发穷理尽性至命之义也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51-0427d.png
初六履霜坚冰至
 周公之象坤初六云云何也初六始凝之阴有履霜
 象五阴侵来有坚冰象盖已深寓戒之之义矣
 易卦皆自下生至上故圣人于乾坤初爻皆发惕戒
 之旨所以明谨初之易为力也而于坤尤甚者则以
 遏恶防奸尤宜自微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凝鱼陵/反驯似)
(遵/反)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51-0428a.png
 孔子之传坤初六云云何也曰易彰往察来明阴之
 始凝即驯致而至坚冰不难耳然曰驯致其道则其
 教人于驯致之时当致防闲之道已在言外矣又其
 于百九十二阴爻之始透出阴字则又以明易之要
 领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周公之象坤六二云云何也曰坤体承天安贞二又
 以阴居阴当地之位故坤德莫盛于二是地之上也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51-0428b.png
 乾施即生更无壅阏何直如之生长成就无有偏亏
 何方如之乾之所覆至大而兼收并载配合无疆何
 大如之而皆不待习而后利是真六二之至德也故
 象占云云
 初六发坚冰之惧六二则阴寖盛渐成冰矣而反有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之吉者六二正居地中其直方
 大正是善于承天顺行之道善于承天即阴道消悔
 之几顺行其道即处阴安贞之利所谓吉凶以情迁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51-0428c.png
 而忧悔吝者存乎介也吁学易者能于此着眼亦可
 知寡过之旨变易从道之义矣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孔子之传坤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总是承乾而
 动故其动即承乾之动直而将之以方承天顺行又
 何待习而后利乎此乃地道之含弘光大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周公之象坤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以阴居阳处下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51-0428d.png
 坤之终有含章可贞之象终下坤而接上坤有或从
 王事象然坤以承乾顺行贞吉三居坤终正坤实尽
 人事之地故又有无专成功代乾以终之象也坤六
 三阴而处阳与乾九四阳而居阴皆有不正之象故
 或之考疑之也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知音/智)
 孔子传坤六三云云何也曰有章而含之非不发也
 可贞则贞发必以时也或从王事无成而有终者乃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51-0429a.png
 臣道之正正其知之光显而博大也
 观孔子以无成代终为光大之智人臣可以知从王
 事之道然劝戒深切矣呜呼作易者其当商周之末
 世乎
 光大之智郭汾阳庶几近之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括古活反誉/音馀又音预)
 周公之象坤六四云云何也曰四近君然以阴处柔
 括囊象故其占象为无咎无誉也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51-0429b.png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孔子之传坤六四云云何也曰谓括囊无咎者言能
 克慎其口则可得无咎而不害耳然此孔子发周公
 系象之义云然人臣纵不为名起见苟一味以括囊
 为明哲之保身慎则慎矣其如吾君何其如吾学何
 亦足羞也
 君子处无道之世遇无道之人值权不已属之事自
 当以其身为六四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51-0429c.png
六五黄裳元吉
 周公之象坤六五以黄裳元吉何也曰五居上卦之
 中柔顺得中而含笃实温文之德故其象为黄裳以
 此居位致用则承天代终自有元吉之庆故其占为
 无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孔子之传坤六五云云何也曰谓黄裳之所以元吉
 者以六阴居五阳之位文实在中而终不可掩道德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51-0429d.png
 文章直合内外而备美坤德之至盛者也
 黄裳吉以文之在中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人臣
 之道有功而不居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周公之象坤上六云云何也曰阴从阳者也上六阴
 盛而至于穷极则必抗而争故有龙战于野之象与
 阳争必伤故有其血玄黄之象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51-0430a.png
 孔子之传坤上六云云何也曰谓阴而至于战野见
 血盖其阴盛至于穷极也呜呼乾之亢龙必悔坤之
 上六致战君子亦可以知戒满处盈之道矣上六龙
 战于野一爻之象以居阴论则吕雉武瞾当之以阴
 居乾下论则自古奸邪之蓄异志者皆是也未有不
 战而血玄黄者
用六利永贞
 坤终又发用六之义何也曰所以为百九十二阴爻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51-0430b.png
 之例也利永贞谓地道以永贞为正也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孔子传坤用六云云何也曰阴以承乾之大代终无
 疆为正道故阴之终即乾之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
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坤彖有传矣复文言之何也曰所谓探之愈深推之
 愈出者匪独乾然也即坤亦然盖皆韦编三绝之际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51-0430c.png
 日玩日新不能已于再言耳然他卦无文言惟乾坤
 独有而坤又不若乾之谆复者坤特配乾以生六子
 坤之义已于乾备之总之天地间万有不齐之物生
 成于阴阳而阴之变化皆阳之变化故三百八十四
 爻虽曰分统于阴阳其实只一元阳之变化耳
 坤彖文言之至柔云云何也曰坤道至柔而其动则
 刚盖坤之动即承乾而动也坤体至静而其德则方
 盖坤即终乾元亨之德而不变也不倡而后则得主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51-0430d.png
 而有常资生载物则厚德含物而化光坤道其顺矣
 乎惟承天而时行已耳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
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坤六爻皆有象传矣而亦文言之何也曰前传兼明
 造化此传申明人事亦犹乾文言重重释彖之旨也
 然乾初止戒以勿用而坤初直惕以殃恶弑逆之祸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51-0431a.png
 者乾本无恶而初则又阳之微原属无恶故但戒以
 微阳之当养坤虽本善而初则已落于形气之不善
 故直惕以微阴之当防盖圣人爱护阳善而防闲阴
 恶之至意也然其实积善之家不特本身有庆而且
 及于子孙而有馀庆积恶之家不特本身得殃且及
 于子孙而有馀殃积之原非一朝一夕之故庆殃亦
 岂一朝一夕之馀此几自当于几之初动辨之至若
 古今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这样滔天大恶亦岂一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51-0431b.png
 朝一夕之故哉其所由来者亦良有渐皆由辨之不
 早以至此耳故易之所谓履霜坚冰至者乃顺致之
 自然非过为之防也
 积善馀庆积恶馀殃乃天道之自然而发之坤者坤
 顺天而时行也且人生祸福皆因于行而行之善恶
 皆辨诸微又坤阴类初六微阴亦原多恶少善此处
 正须辨之于早故特于坤初发之
 易道在辨之于早者谓能早辨虽恶而可变为善积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51-0431c.png
 之以至于庆及子孙不则本善而寖习乎恶积之直
 可使殃及子孙故辨之于早一道人世千庆万庆皆
 积于此辨之不早一语人世千殃万殃皆积于此
 积善一节防微杜渐之旨至明且切一部易旨尽露
 于此至于辨之于早一语不特庆殃关头即大学致
 知诚意之旨中庸明善诚身之旨俱该于此学易寡
 过之道真莫此为要
 天下之事造于逆者易知造于顺者难知圣人发顺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51-0431d.png
 渐之义示人最切最广积善积不善弑父与君特一
 象耳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孔子之重传坤六二象义云云者何也曰此言君子
 体坤六二为行之旨也象之所谓直者言其正也方
 者言其义也君子平日敬以直乎内犹坤之承乾而
 直遂也盖敬原所以直内不使有偏曲放佚之道君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51-0432a.png
 子以之则志专而内直矣平日义以方乎外犹之坤
 之代天而德方也盖义原所以方外不使有履蹈错
 乱之道君子以之则事有裁制而外方矣敬义夹持
 则自然道合内外而德不孤时措咸宜而行不疑矣
 象之所谓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即在君子之行者此
 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51-0432b.png
 孔子之重传坤六三云云何也曰言六三自处之道
 虽有美亦宜含之而不露其以从王事而弗敢成则
 是言阴之弗敢自成乃是地道承天顺行之道正犹
 妻之宜顺承夫臣之宜顺承君也所以然者正以地
 道原无专成之义而以代乾之终为正耳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孔子之重传坤六四云云何也曰六四重阴冱寒之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51-0432c.png
 位当之者如值无道之时天地不交否塞壅闭正君
 子所宜俭德避难之秋此时咎所不有即誉亦所不
 有乃为谨之之至而明哲保身之道也呜呼其当文
 王与纣之时乎外此则宜脱身而去不宜居四近君
 之位矣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美之至也
 孔子之重传坤六五云云何也曰谓黄裳元吉者不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51-0432d.png
 特文在其中实是君子敬义交修深造自得胸中太
 和之气周流贯彻亦复停蓄凝聚所谓通理而正位
 居体也由是以其在中之美而生色也则晬面盎背
 畅于四体其经猷也则彪炳辉煌发于事业坤道至
 此真德合无疆而为盛之至极者乎故曰元吉也
 看来五居上坤之中有黄中象上下六爻皆阴之虚
 中条达有通理象居五得中有正位居体象阴虚无
 所不透彻发越有畅于四支发于事业象六爻皆坤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51-0433a.png
 偶之相错则又至美之象也
 六二明坤承天之学业六五明坤顺天之德业德业
 由于学业故六二君子即六五君子学修之日学业
 必发为事业故六五君子乃六二君子展布之时道
 德事功文章原同体共贯亦内外体用相因也呜呼
 即此可以见圣贤之道脉学脉矣
 坤阴质代天而动难保其不变人生吉凶之关君子
 小人之界皆系于此故圣人忧患独深示戒最严初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51-0433b.png
 六即教以审几之旨而至引馀庆馀殃弑父弑君为
 戒以明辨之不可不早上六又发龙战于野其血玄
 黄之义以明祸至于此正由其辨之不早皆所以申
 明履霜坚冰之必至而防闲不可不严之意也噫圣
 人之虑阴深防阴严而教阴亦至矣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为/于)
(伪反离力智/反夫音扶)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51-0433c.png
 孔子之重传坤上六云云何也曰坤而居上数位两
 极是无主自先疑于阳者也疑于阳则必与阳战然
 阴非龙而六称龙者则谓其嫌于专主独行目中全
 若无阳也故称龙焉然其实原是阴质犹未离类也
 故称血焉究之阴而战阳阴伤无疑阳为阴战阳亦
 带伤诚以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今曰其
 血玄黄不可知阴阳俱伤乎
 阴疑于阳则两败俱伤然阳固伤矣即阴容何利乎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51-0433d.png
 周公孔子系辞至此戒阳之纵阴切儆阴之凌阳亦
 深矣
 乾坤以天地之体段言则天覆地载以天地之生成
 言则天生地成以在人之名分言则君令臣行以在
 人之性情言则志帅体充总之乾主知主刚明坤主
 行主柔顺乾以兼坤为贵坤以顺乾为正乾不可过
 刚坤不可先迷任他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错综
 变化无非发挥此义无不根本此义体易者于此二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51-0434a.png
 卦反身实占即易道过半读易者于此反身实证于
 读易亦思过半矣
 阴阳异情而合德异情故于乾中四爻皆有动象而
 发精明奋发之义坤中四爻皆有静象而发收敛安
 静之义合德故易首乾即次以坤而乾初九为阳始
 生坤初六为阴始生九二乾德之盛六二坤德之盛
 九三将出而忧惕六三将出而含章九四初出遇重
 刚而或之六四初出遇重阴而括囊九五居尊利见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51-0434b.png
 六五正位元吉上九阳亢而悔上六阴极而战学易
 者能明得乾坤之所以异并明得乾坤之所以合即
 于易引伸触类曲畅旁通而不难矣
 仔细看来易道易旨易学已尽于乾坤二卦读易能
 于二卦看得明白即其馀可以类推然若是善读即
 谓六十四卦之义已尽乾卦一卦亦可盖乾卦六爻
 已尽人生阅历之变已详人生趋吉避凶之道耳故
 易以乾坤作首而尤以乾冠坤也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51-0434c.png
 学者知扩充善念而遏绝恶念知亲近君子而远却
 小人便是知得体易乾坤之旨明得反身二卦之旨
 即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可引而伸也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51-0434d.png
 
 
 
 
 
 
 
 丰川易说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