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a 页 WYG0806-042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象图说外篇卷下
元 张理 撰
易象图说外篇卷下
元 张理 撰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a 页 WYG0806-0424a.png
右周天历象气节之图
革之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四时变化
革之大者治历数者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明四时
之序而于泽中有火言之何也说卦离为火为日兑
为泽为水而邵子经世书以兑为月离为星(星者日/之馀也)
由是言之则离兑二卦有日月星三辰之象焉故彖
曰水火相息水为月火为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水
为寒火为暑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夫悬象著明莫大
革之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四时变化
革之大者治历数者推日月星辰之迁易以明四时
之序而于泽中有火言之何也说卦离为火为日兑
为泽为水而邵子经世书以兑为月离为星(星者日/之馀也)
由是言之则离兑二卦有日月星三辰之象焉故彖
曰水火相息水为月火为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水
为寒火为暑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夫悬象著明莫大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b 页 WYG0806-0424b.png
乎日月天垂象而圣人象之观周岁日月之行所会
为辰辰十有二(前代之历更革不一今据授时历孟/春之月日月会于玄枵仲春会于陬)
(訾季春会于降娄孟夏会于大梁仲夏会于实沈季/夏会于鹑首孟秋会于鹑火仲秋会于鹑尾季秋会)
(于寿星孟冬会于大火仲冬会于析木季冬会于星/纪凡十有二辰案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斗建在)
(寅故寅与亥合仲春之月日在降娄斗建在卯故卯/与戌合馀月次第推之今日月行度既有差移建辰)
(不复相合而欲依古候气/造律或者有所不侔矣)所次为舍舍二十有八(东/方)
(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
(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是为二十八宿)所历为度度三百六十有五度
为辰辰十有二(前代之历更革不一今据授时历孟/春之月日月会于玄枵仲春会于陬)
(訾季春会于降娄孟夏会于大梁仲夏会于实沈季/夏会于鹑首孟秋会于鹑火仲秋会于鹑尾季秋会)
(于寿星孟冬会于大火仲冬会于析木季冬会于星/纪凡十有二辰案月令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斗建在)
(寅故寅与亥合仲春之月日在降娄斗建在卯故卯/与戌合馀月次第推之今日月行度既有差移建辰)
(不复相合而欲依古候气/造律或者有所不侔矣)所次为舍舍二十有八(东/方)
(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
(鸟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是为二十八宿)所历为度度三百六十有五度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3a 页 WYG0806-0424c.png
四分度之一(天本无度因日之行而有度其二十八/宿宿度多寡之不同又以日行有浅深)
(东方七宿凡七十五度北方七宿凡九十八度西方/七宿凡八十度南方七宿凡百一十二度合之为三)
(百六十/五度)由是叙之为四时正之为八节建之为十二
月分之为二十四气定之为七十二候期之为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一岁周矣夫易者范围天
地之化而不过者也易有四象以应四时(少阳为春/太阳为夏)
(少阴为秋/太阴为冬)易有八卦以应八节(立春为艮春分为震/立夏为巽夏至为离)
(立秋为坤秋分为兑立冬为/乾冬至为坎八卦以应八节)卦有十二辟以应十二
(东方七宿凡七十五度北方七宿凡九十八度西方/七宿凡八十度南方七宿凡百一十二度合之为三)
(百六十/五度)由是叙之为四时正之为八节建之为十二
月分之为二十四气定之为七十二候期之为三百
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一岁周矣夫易者范围天
地之化而不过者也易有四象以应四时(少阳为春/太阳为夏)
(少阴为秋/太阴为冬)易有八卦以应八节(立春为艮春分为震/立夏为巽夏至为离)
(立秋为坤秋分为兑立冬为/乾冬至为坎八卦以应八节)卦有十二辟以应十二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3b 页 WYG0806-0424d.png
辰(复十一月临十二月泰正月大壮二月夬三月乾/四月姤五月遁六月否七月观八月剥九月坤十)
(月为十/二辟卦)八卦二十四爻以应二十四气辟卦七十二
爻以应七十二候反易之卦二十有八以应二十八
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当期之日以应周天三
百六十五度是故履端于始表正于中归馀于终合
气朔虚盈而闰生焉
传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洪范曰日月之行则有冬
有夏冬至日行北陆而寒夏至日行南陆而暑春行
(月为十/二辟卦)八卦二十四爻以应二十四气辟卦七十二
爻以应七十二候反易之卦二十有八以应二十八
舍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当期之日以应周天三
百六十五度是故履端于始表正于中归馀于终合
气朔虚盈而闰生焉
传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洪范曰日月之行则有冬
有夏冬至日行北陆而寒夏至日行南陆而暑春行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4a 页 WYG0806-0425a.png
西陆秋行东陆而昼夜平温凉均是故冯相氏冬夏
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致日之法树八尺之
杙于地四维四中引八绳以正之夏至景长一尺五
寸而日极长冬至景长一丈三尺而日极短极长极
短之间相距一丈一尺五寸冬至后日渐长至春分
则景减五尺七寸半而昼夜等又减至夏至而景正
一尺五寸夏至后日渐短至秋分则景比夏至而长
五尺七寸半而昼夜平又长至冬至而仍得一丈三
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致日之法树八尺之
杙于地四维四中引八绳以正之夏至景长一尺五
寸而日极长冬至景长一丈三尺而日极短极长极
短之间相距一丈一尺五寸冬至后日渐长至春分
则景减五尺七寸半而昼夜等又减至夏至而景正
一尺五寸夏至后日渐短至秋分则景比夏至而长
五尺七寸半而昼夜平又长至冬至而仍得一丈三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4b 页 WYG0806-0425b.png
尺其晷为如度而岁美人和晷不如度者岁恶人伪
晷进则水晷退则旱进尺二寸则月食退尺二寸则
日食日行出黄道外则晷长长则阴胜故水日行入
黄道内则晷短短则阳胜故旱进尺二寸则月食者
月以十二为数以势言之宜为月食退尺二寸则为
日食者日之数备于十晷进为盈退为缩故为日食
致月之法案天文志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黄道北赤
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
晷进则水晷退则旱进尺二寸则月食退尺二寸则
日食日行出黄道外则晷长长则阴胜故水日行入
黄道内则晷短短则阳胜故旱进尺二寸则月食者
月以十二为数以势言之宜为月食退尺二寸则为
日食者日之数备于十晷进为盈退为缩故为日食
致月之法案天文志月有九行黑道二出黄道北赤
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5a 页 WYG0806-0425c.png
赤青出阳道白黑出阴道月失节度行出阳道则旱
风出阴道则雨云九行者通黄道而数之也夏时月
在黄道南谓之赤道进入黄道北谓之黑道春时月
行黄道东谓之青道进入黄道西谓之白道冬时月
行黄道北谓之黑道进入黄道南谓之赤道秋时月
行黄道西谓之白道进入黄道东谓之青道此皆不
得其正故曰出阳道则旱出阴道则雨若行黄道则
是其正也郑康成云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角而月
风出阴道则雨云九行者通黄道而数之也夏时月
在黄道南谓之赤道进入黄道北谓之黑道春时月
行黄道东谓之青道进入黄道西谓之白道冬时月
行黄道北谓之黑道进入黄道南谓之赤道秋时月
行黄道西谓之白道进入黄道东谓之青道此皆不
得其正故曰出阳道则旱出阴道则雨若行黄道则
是其正也郑康成云春分日在娄秋分日在角而月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5b 页 WYG0806-0425d.png
弦于牵牛东井亦以其景知气至不通卦验云夫八
卦气验常不在望以入月八日(上/弦)不尽八日(下/弦)候诸
卦气阴气得正而平以此而言则致月景亦用此日
矣谓如春分日在娄则月上弦于东井下弦于牵牛
秋分日在角上弦于牵牛下弦于东井盖春分娄星
昏在酉秋分角星昏在酉以是推之而月令中星皆
可知矣今春分日在壁秋分日在轸则月弦于参井
箕斗之间为不同者岁差然也(案授时历冬至日在/箕八度出辰初一刻)
卦气验常不在望以入月八日(上/弦)不尽八日(下/弦)候诸
卦气阴气得正而平以此而言则致月景亦用此日
矣谓如春分日在娄则月上弦于东井下弦于牵牛
秋分日在角上弦于牵牛下弦于东井盖春分娄星
昏在酉秋分角星昏在酉以是推之而月令中星皆
可知矣今春分日在壁秋分日在轸则月弦于参井
箕斗之间为不同者岁差然也(案授时历冬至日在/箕八度出辰初一刻)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6a 页 WYG0806-0426a.png
(入申正三刻小寒日在斗十四度出辰初初入申正/四大寒日在女初度出卯正四入酉初初立春日在)
(虚五度出卯正三入酉初一雨水日在危十度出卯/正二入酉初二惊蛰日在室十一度出卯正一入酉)
(初三春分日在壁八度出卯初四入酉正初清明日/在奎十四度出卯初三入酉正一榖雨日在娄十度)
(出卯初二入酉正二立夏日在胃十二度出卯初一/入酉正四小满日在毕一度出寅正四入戌初初芒)
(种日在毕十五度出寅正三入戌初初夏至日在井/三度出寅正三入戌初一小暑日在井十八度出寅)
(正四入戌初初大暑日在柳初度出卯初初入酉正/四立秋日在星一度出卯初一入酉正三处署日在)
(张九度出卯初二入酉正二白露日在翼七度出卯/初三入酉正一秋分日在轸一度出卯初四入酉正)
(初寒露日在轸十七度出卯正一入酉初三霜降日/在亢二度出卯正二入酉初二立冬日在氐七度出)
(虚五度出卯正三入酉初一雨水日在危十度出卯/正二入酉初二惊蛰日在室十一度出卯正一入酉)
(初三春分日在壁八度出卯初四入酉正初清明日/在奎十四度出卯初三入酉正一榖雨日在娄十度)
(出卯初二入酉正二立夏日在胃十二度出卯初一/入酉正四小满日在毕一度出寅正四入戌初初芒)
(种日在毕十五度出寅正三入戌初初夏至日在井/三度出寅正三入戌初一小暑日在井十八度出寅)
(正四入戌初初大暑日在柳初度出卯初初入酉正/四立秋日在星一度出卯初一入酉正三处署日在)
(张九度出卯初二入酉正二白露日在翼七度出卯/初三入酉正一秋分日在轸一度出卯初四入酉正)
(初寒露日在轸十七度出卯正一入酉初三霜降日/在亢二度出卯正二入酉初二立冬日在氐七度出)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6b 页 WYG0806-0426b.png
(卯正三入酉初一小雪日在心初度出辰初初入申/正四大雪日在尾十度出辰初一入申正三此昼夜)
(长短刻/数也)天地之气周流六合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
来前图圆方二象中建八卦八卦左右相错(一顺/一逆)阴
阳相推(一往/一来)阳为昼为温为热阴为夜为凉为寒昼
夜相感而万物生寒暑相代而四时成是故五日谓
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一岁二
十四气故八卦二十四爻爻直一气下体八卦为贞
上体八卦为悔其爻初与四为应二与五为应三与
(长短刻/数也)天地之气周流六合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
来前图圆方二象中建八卦八卦左右相错(一顺/一逆)阴
阳相推(一往/一来)阳为昼为温为热阴为夜为凉为寒昼
夜相感而万物生寒暑相代而四时成是故五日谓
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一岁二
十四气故八卦二十四爻爻直一气下体八卦为贞
上体八卦为悔其爻初与四为应二与五为应三与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7a 页 WYG0806-0426c.png
上为应冬至始于复之初九䷗(震下/坤上)一阳动于重
阴之下阴盛而阳微以前后十分约之一阳而九阴
(以前后各二气并看之始冬至则兼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并本位凡五气共十爻约之馀气)故夜
长昼短天气至是而极寒六二六三爻应皆阴小寒
大寒阴冱重极而春气应立春始于贲之初九䷕
(离下/艮上)以前后十分约之三阳而七阴故气渐温六二
九三雨水惊蛰春分中于节之初九䷻(兑下/坎上)阴阳
均齐以前后十分约之五阳而五阴天气至是而和
阴之下阴盛而阳微以前后十分约之一阳而九阴
(以前后各二气并看之始冬至则兼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并本位凡五气共十爻约之馀气)故夜
长昼短天气至是而极寒六二六三爻应皆阴小寒
大寒阴冱重极而春气应立春始于贲之初九䷕
(离下/艮上)以前后十分约之三阳而七阴故气渐温六二
九三雨水惊蛰春分中于节之初九䷻(兑下/坎上)阴阳
均齐以前后十分约之五阳而五阴天气至是而和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7b 页 WYG0806-0426d.png
煦昼夜平分九二六三清明谷雨积温生热而夏气
应立夏起于小畜之初九䷈(乾下/巽上)以前后十分约
之七阳而三阴气候向暑九二九三小满芒种天气
盛热夏至至于姤之初六䷫(巽下/乾上)一阴生于重阳
之下阳多阴少以前后十分约之一阴而九阳故昼
长夜短天气至是而大热九二九三爻应皆刚小暑
大暑热盛郁变而秋气应立秋起于困之初六䷮
(坎下/兑上)以前后十分约之三阴而七阳天气渐凉九二
应立夏起于小畜之初九䷈(乾下/巽上)以前后十分约
之七阳而三阴气候向暑九二九三小满芒种天气
盛热夏至至于姤之初六䷫(巽下/乾上)一阴生于重阳
之下阳多阴少以前后十分约之一阴而九阳故昼
长夜短天气至是而大热九二九三爻应皆刚小暑
大暑热盛郁变而秋气应立秋起于困之初六䷮
(坎下/兑上)以前后十分约之三阴而七阳天气渐凉九二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8a 页 WYG0806-0427a.png
六三处暑白露秋分中于旅之初六䷷(艮下/离上)刚柔
中分以前后十分约之五阴而五阳天气至是而清
凉昼夜平均六二九三寒露霜降清极为寒而冬气
应立冬起于豫之初六䷏(坤下/震上)以前后十分约之
七阴而三阳天气向寒六二六三小雪大雪阴气盛
极而一阳复生于下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由是八卦
相荡一贞而八悔八八六十四卦圜转周流而天度
毕矣(六十四卦圆/图见内篇)
中分以前后十分约之五阴而五阳天气至是而清
凉昼夜平均六二九三寒露霜降清极为寒而冬气
应立冬起于豫之初六䷏(坤下/震上)以前后十分约之
七阴而三阳天气向寒六二六三小雪大雪阴气盛
极而一阳复生于下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由是八卦
相荡一贞而八悔八八六十四卦圜转周流而天度
毕矣(六十四卦圆/图见内篇)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8b 页 WYG0806-0427b.png
案复姤节旅贲小畜困豫在八卦宫变皆为一世之
卦复姤当二至乾坤以初爻变也节旅当二分坎离
以初爻变也贲当立春艮以初爻变也小畜当立夏
巽以初爻变也困当立秋兑以初爻变也豫当立冬
震以初爻变也二至二分以乾坤坎离变者四正不
易之卦也四立以艮巽兑震变者四隅反易之卦也
又易中惟此八卦初四阴阳相应而二五三六爻皆
不应是以岁有二十四气而节仅止于八也
卦复姤当二至乾坤以初爻变也节旅当二分坎离
以初爻变也贲当立春艮以初爻变也小畜当立夏
巽以初爻变也困当立秋兑以初爻变也豫当立冬
震以初爻变也二至二分以乾坤坎离变者四正不
易之卦也四立以艮巽兑震变者四隅反易之卦也
又易中惟此八卦初四阴阳相应而二五三六爻皆
不应是以岁有二十四气而节仅止于八也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9a 页 WYG0806-0427c.png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0a 页 WYG0806-0428a.png
右地方万里封建之图
比之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王者
疆理天下封建邦国以藩卫王室亲诸侯所以比天
下也夏殷之制盖不可考矣今因周礼辨方正位体
国经野之文而图次王畿千里乡遂都鄙甸稍县疆
之制而诸侯分封大小侯甸男采卫要夷镇藩九服
远近因以并见焉疏太平之世土广万里中国七千
中平之世通夷狄七千中国五千衰末之世通夷狄
比之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王者
疆理天下封建邦国以藩卫王室亲诸侯所以比天
下也夏殷之制盖不可考矣今因周礼辨方正位体
国经野之文而图次王畿千里乡遂都鄙甸稍县疆
之制而诸侯分封大小侯甸男采卫要夷镇藩九服
远近因以并见焉疏太平之世土广万里中国七千
中平之世通夷狄七千中国五千衰末之世通夷狄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0b 页 WYG0806-0428b.png
五千中国三千故孟子谓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公
侯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分土三等盖夏
殷之制而周初因之至周公相成王斥大九州增封
有功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之地方四百里诸伯
之地方三百里诸子之地方二百里诸男之地不能
百里而附于诸侯者为附庸王制云州建二百一十
国八州千六百八十国则大较言之耳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
侯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分土三等盖夏
殷之制而周初因之至周公相成王斥大九州增封
有功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之地方四百里诸伯
之地方三百里诸子之地方二百里诸男之地不能
百里而附于诸侯者为附庸王制云州建二百一十
国八州千六百八十国则大较言之耳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1a 页 WYG0806-0428c.png
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
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
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右言度地中建王国之制土圭以玉为之长一尺五
寸测土深度日景长短之深也昔周公度土中于颍
川阳城立八尺之表以夏至之日昼刻半表北得景
长一尺五寸与土圭等求得地中以为中表中表南
西则景朝多阴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
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右言度地中建王国之制土圭以玉为之长一尺五
寸测土深度日景长短之深也昔周公度土中于颍
川阳城立八尺之表以夏至之日昼刻半表北得景
长一尺五寸与土圭等求得地中以为中表中表南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1b 页 WYG0806-0428d.png
千里又置一表为南表夏至昼刻半表北景长一尺
四寸不及一寸为景短其地多暑中表北又置一表
为北表夏至昼刻半表北景长一尺六寸过一寸为景
长其地多寒中表东千里又置一表为东表其地近
日夏至昼漏半已得夕景故多风中表西千里又置
一表其地远日夏至昼漏半始得朝景故多阴如是
则寒暑阴风偏而不和惟阳城土中阴阳风雨和会
为得中也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者案三光考灵
四寸不及一寸为景短其地多暑中表北又置一表
为北表夏至昼刻半表北景长一尺六寸过一寸为景
长其地多寒中表东千里又置一表为东表其地近
日夏至昼漏半已得夕景故多风中表西千里又置
一表其地远日夏至昼漏半始得朝景故多阴如是
则寒暑阴风偏而不和惟阳城土中阴阳风雨和会
为得中也日景于地千里而差一寸者案三光考灵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2a 页 WYG0806-0429a.png
耀云四游升降于三万里之中日至之景尺有五寸
为地中则是半三万里而万五千里与土圭等是千
里而差一寸也算法亦然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𣙗以县视以景识日出之景与
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营
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右言建国正位之法水地以县者于建国之处四角
为地中则是半三万里而万五千里与土圭等是千
里而差一寸也算法亦然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𣙗以县视以景识日出之景与
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营
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右言建国正位之法水地以县者于建国之处四角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2b 页 WYG0806-0429b.png
立柱而悬之以水准平其地之高下也置𣙗以县视
其景者𣙗臬也古字通立八尺之臬于地中于臬之
四角四中县八引而垂之其引皆附于柱则柱正矣
然后于日出日入之时视柱之景而识其端则东西
正矣又昼参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则南北亦正而
朝夕正矣此辨方之法也方里而井九井则九里之
地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九经而九纬之则
四旁各三门凡十二门以通十二子经纬之涂皆容
其景者𣙗臬也古字通立八尺之臬于地中于臬之
四角四中县八引而垂之其引皆附于柱则柱正矣
然后于日出日入之时视柱之景而识其端则东西
正矣又昼参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则南北亦正而
朝夕正矣此辨方之法也方里而井九井则九里之
地南北之道为经东西之道为纬九经而九纬之则
四旁各三门凡十二门以通十二子经纬之涂皆容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3a 页 WYG0806-0429c.png
九轨轨辙广也乘车六尺六寸两傍各加七寸凡八
尺是为彻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广十二步也
门有三涂男子由左女子由右车从中央左祖右社
在中门之左右宗庙是阳故在左社稷是阴故在右
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处阳故在前三市皆是竞利
行刑之处阴故在后市朝一夫百亩之地此正位之
法也
载师掌任土之法以廛里任中国之地以场圃任园地
尺是为彻广九轨积七十二尺则此涂广十二步也
门有三涂男子由左女子由右车从中央左祖右社
在中门之左右宗庙是阳故在左社稷是阴故在右
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处阳故在前三市皆是竞利
行刑之处阴故在后市朝一夫百亩之地此正位之
法也
载师掌任土之法以廛里任中国之地以场圃任园地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3b 页 WYG0806-0429d.png
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以宫田牛田赏田牧田
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右言畿内乡遂都鄙之制王畿之内地方千里中置
国城四面至畺各五百里百里为一节五十里为近
郊百里之内为远郊郊地四同中置六乡七万五千
家其馀地以任九等之田(郊地四同周有万井三万/家四同当有十二万家今)
(以七万五千家为六乡其馀/则四万五千家任九等之田)远郊之外为甸甸地十
任远郊之地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
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右言畿内乡遂都鄙之制王畿之内地方千里中置
国城四面至畺各五百里百里为一节五十里为近
郊百里之内为远郊郊地四同中置六乡七万五千
家其馀地以任九等之田(郊地四同周有万井三万/家四同当有十二万家今)
(以七万五千家为六乡其馀/则四万五千家任九等之田)远郊之外为甸甸地十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4a 页 WYG0806-0430a.png
二同中置六遂七万五千家其馀地以任公邑之田
田有沟洫遂人掌之(甸地十二同当有三十六万家/今以七万五千家为六遂其馀)
(则二十八万五千/家任公邑之田)甸外为稍稍地二十同以任家邑
之田稍外为县县地二十八同以任小都之田县外
为畺畺地三十六同以任大都之田田有井牧小司
徒经之司马法曰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
里为野四百里为县五百里为都
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与人民之数辨其邦国都鄙令
田有沟洫遂人掌之(甸地十二同当有三十六万家/今以七万五千家为六遂其馀)
(则二十八万五千/家任公邑之田)甸外为稍稍地二十同以任家邑
之田稍外为县县地二十八同以任小都之田县外
为畺畺地三十六同以任大都之田田有井牧小司
徒经之司马法曰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
里为野四百里为县五百里为都
大司徒掌建邦之土地与人民之数辨其邦国都鄙令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4b 页 WYG0806-0430b.png
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
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
为乡使之相宾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
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也其制三等公在大
都采地方百里卿在小都采地方五十里大夫在家
邑采地方二十五里亲王子弟与公同次疏者与卿
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
为乡使之相宾
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
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
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之采地也其制三等公在大
都采地方百里卿在小都采地方五十里大夫在家
邑采地方二十五里亲王子弟与公同次疏者与卿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5a 页 WYG0806-0430c.png
同次更疏者与大夫同
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
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
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
六军之士出自六乡六乡之内有比闾族党州乡五
家为比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故五人为伍五比为闾
闾二十五家故二十五人为两四闾为族族百家故
百人为卒五族为党党五百家故五百人为旅五党
小司徒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
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
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
六军之士出自六乡六乡之内有比闾族党州乡五
家为比凡起徒役无过家一人故五人为伍五比为闾
闾二十五家故二十五人为两四闾为族族百家故
百人为卒五族为党党五百家故五百人为旅五党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5b 页 WYG0806-0430d.png
为州州二千五百家故二千五百人为师五州为乡
乡万二千五百家故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也以起军
旅谓征伐也以作田役谓田猎役作也以比追胥追
谓逐寇胥谓伺捕盗贼以令贡赋贡谓九谷山泽之
材赋谓出车徒给繇役也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
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
乡万二千五百家故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也以起军
旅谓征伐也以作田役谓田猎役作也以比追胥追
谓逐寇胥谓伺捕盗贼以令贡赋贡谓九谷山泽之
材赋谓出车徒给繇役也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
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以岁时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6a 页 WYG0806-0431a.png
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
野谓甸稍县都之野案大司徒云比闾族党州师即
此名邻里酂鄙县遂也故郑注遂之军法如六乡乡
之田制如六遂亦谓其相通也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
百亩菜五十亩馀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菜百
亩馀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二百亩馀夫亦
如之
野谓甸稍县都之野案大司徒云比闾族党州师即
此名邻里酂鄙县遂也故郑注遂之军法如六乡乡
之田制如六遂亦谓其相通也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
百亩菜五十亩馀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菜百
亩馀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二百亩馀夫亦
如之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6b 页 WYG0806-0431b.png
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五十亩据大司徒不易之地
家百亩无菜田五十亩盖菜者休不耕之地也一易
之地家二百亩则耕者百亩休不耕者百亩休一年
而后耕故谓之一易再易之地家三百亩则耕者百
亩休不耕者二百亩休二年而复耕故谓之再易上
地则无休不耕者故也
家百亩无菜田五十亩盖菜者休不耕之地也一易
之地家二百亩则耕者百亩休不耕者百亩休一年
而后耕故谓之一易再易之地家三百亩则耕者百
亩休不耕者二百亩休二年而复耕故谓之再易上
地则无休不耕者故也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7a 页 WYG0806-0431c.png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7b 页 WYG0806-0431d.png
右万夫之地地方三十三里少半里此图一方当百
夫百夫有洫一行当千夫千夫有浍九浍而川周其
外若以百夫之图观之则一方为一夫夫间有遂(以/洫)
(作遂/观之)一行为十夫十夫有沟(以浍为/沟观之)亦九沟而达于
洫(以川为/洫观之)其沟浍广深郑注与井田相准但井田法
沟浍稀少而此沟洫法沟浍稠多此川广深当亦倍
浍与自然之川异彼则百里之间一大川耳
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
夫百夫有洫一行当千夫千夫有浍九浍而川周其
外若以百夫之图观之则一方为一夫夫间有遂(以/洫)
(作遂/观之)一行为十夫十夫有沟(以浍为/沟观之)亦九沟而达于
洫(以川为/洫观之)其沟浍广深郑注与井田相准但井田法
沟浍稀少而此沟洫法沟浍稠多此川广深当亦倍
浍与自然之川异彼则百里之间一大川耳
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8a 页 WYG0806-0432a.png
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
路以达于畿
十夫二邻之田百夫一酂之田千夫二鄙之田万夫
四县之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径畛涂道
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
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万夫者方三十三
里少半里九万夫而方一同以南亩图之则遂纵沟
横洫纵浍横九浍四川周其外焉
路以达于畿
十夫二邻之田百夫一酂之田千夫二鄙之田万夫
四县之田遂沟洫浍皆所以通水于川也径畛涂道
路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
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万夫者方三十三
里少半里九万夫而方一同以南亩图之则遂纵沟
横洫纵浍横九浍四川周其外焉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8b 页 WYG0806-0432b.png
师之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夫水不外
乎地兵不外乎农畜众养民之道必都鄙有章闾井
有伍田有封洫孟子谓仁政必自经界始故因地中
有水之象兼考周官之说而图叙井田之法以附大
易之义云
乎地兵不外乎农畜众养民之道必都鄙有章闾井
有伍田有封洫孟子谓仁政必自经界始故因地中
有水之象兼考周官之说而图叙井田之法以附大
易之义云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19a 页 WYG0806-0432c.png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0a 页 WYG0806-0433a.png
右地方十里为田一成若以为一同百里之地观之
则以邑作甸以丘作县以甸作都以沟为浍以洫为
川也案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
广尺深尺谓之𤰝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
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闾广二
寻深二仞谓之浍
𤰝纵遂横沟纵洫横浍纵自然之川横
则以邑作甸以丘作县以甸作都以沟为浍以洫为
川也案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
广尺深尺谓之𤰝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
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闾广二
寻深二仞谓之浍
𤰝纵遂横沟纵洫横浍纵自然之川横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0b 页 WYG0806-0433b.png
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
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此谓造都鄙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衍沃之地为井
隰皋之地为牧(九夫为牧率二/牧而当一井)地方一里画为九区
区各百亩一夫受百亩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邑方
二里四邑为丘丘方四里四丘为甸甸方八里四旁
加一里则十里为一成积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
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
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此谓造都鄙采地制井田异于乡遂衍沃之地为井
隰皋之地为牧(九夫为牧率二/牧而当一井)地方一里画为九区
区各百亩一夫受百亩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邑方
二里四邑为丘丘方四里四丘为甸甸方八里四旁
加一里则十里为一成积百井九百夫其中六十四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1a 页 WYG0806-0433c.png
井五百七十六夫出田税旁三十六井三百二十四
夫治洫四成为县(经作四甸据一成之中而/言此通四旁而以甸为成)县方二
十里四县为都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
里乃得方百里为一同积万井九万夫其中六千四
百井五万六千七百夫出田税三千六百井三万二
千四百夫治浍井田之法备于一同今止于都者采
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国凡四都一都
税入于王五十里之国凡四县一县税入于王二十
夫治洫四成为县(经作四甸据一成之中而/言此通四旁而以甸为成)县方二
十里四县为都都方四十里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
里乃得方百里为一同积万井九万夫其中六千四
百井五万六千七百夫出田税三千六百井三万二
千四百夫治浍井田之法备于一同今止于都者采
地食者皆四之一其制三等百里之国凡四都一都
税入于王五十里之国凡四县一县税入于王二十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1b 页 WYG0806-0433d.png
五里之国凡四甸一甸税入于王也司马法田六尺
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
为通(据一成之内一里一截纵横各/十截为一行一行十井为一通)通三十家通为
匹马士一人徒二人(通冇九十夫言三十家者宫室/涂巷三分去唯有六十夫而地)
(有不易一易再易之异通率三夫受六夫之地则六/十夫地当止有三十家使出马一匹士一人徒二人)
通十为成成方十里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
徒二十人成十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
人徒二百人终十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革车
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十
为通(据一成之内一里一截纵横各/十截为一行一行十井为一通)通三十家通为
匹马士一人徒二人(通冇九十夫言三十家者宫室/涂巷三分去唯有六十夫而地)
(有不易一易再易之异通率三夫受六夫之地则六/十夫地当止有三十家使出马一匹士一人徒二人)
通十为成成方十里百井三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
徒二十人成十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
人徒二百人终十为同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革车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2a 页 WYG0806-0434a.png
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同十为封封十万井井三十
万家革车千乘士万人徒二万人封十为畿畿方千
里百万井三百万家革车万乘士十万人徒二十万
人鲁颂公车千乘公徒三万兼士而言也
万家革车千乘士万人徒二万人封十为畿畿方千
里百万井三百万家革车万乘士十万人徒二十万
人鲁颂公车千乘公徒三万兼士而言也
易象图说 外篇卷下 第 22b 页 WYG0806-0434b.png
易象图说外篇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