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经蒙引 卷五上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a 页 WYG0029-015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蒙引卷五上
             明 蔡清 撰
 周易下经
(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
○兑柔在上艮刚在下而交相感应
 此与泰卦乾坤交而二气通同意盖柔本在下刚本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b 页 WYG0029-0154b.png
 在上今刚下而柔上乃所以为交感乾本在上坤本
 在下今乾下而坤上乃所以为通泰
○又艮止则感之专兑说则应之至
 止则不他说则乐从也
○又艮以少男下于兑之少女男先于女得男女之正
 婚姻之时
 其男女之正婚姻之时二句皆从上句内见得盖以
 男下女男女之正也而二少相与又婚姻之时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a 页 WYG0029-0155a.png
 大抵卦体卦德卦象三段意皆归于咸之一字内而
 所谓亨利贞取女吉者义盖从此而出故本意以通
 释卦名卦辞而夫子彖传乃独以属之卦辞者所见
 非不同也命辞之际偶不同耳○文王系此卦之辞
 意谓卦体则柔上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卦德则止
 而悦卦象则男下女夫惟刚柔一感应而感之者专
 应之者至且又得男女之正婚姻之时如此是以亨
 利贞取女吉也云峰胡氏谓卦体释亨卦德释利贞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b 页 WYG0029-0155b.png
 卦象释取女吉此说攴离不可从盖亨是正的亨亦
 惟正则吉所以不可分贴分贴则卦辞意判隔矣○
 柔上刚下止而悦两平意男下女轻重意柔上刚下
 止而悦泛说刚柔感应也男下女则专就男女之感
 应言○咸亨以得正者言也故曰然不以贞则失其
 亨而所为皆凶如恒亨无咎亦以得正者言也故曰
 不正则久非其道矣又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亦以
 得正者言也故曰通天下之志乃为大同不然则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a 页 WYG0029-0155c.png
 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盖下句利贞字
 皆以申明上文之意致丁宁云耳○凡易言吉亨皆
 主正者也可见易以道义配祸福非如纤纬术数之
 书或曰吉与亨亦何分别曰亨是目下通达无碍吉
 是事做得有结果而无破败○取女吉特举感之一
 事意却在贞字上来故云感有必通之理然不以贞
 则失其亨而所为皆凶矣味所为皆凶句意又可见
 取女特其一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b 页 WYG0029-0155d.png
咸感也
 上文本义云咸交感也又曰感有必通之理盖有感
 便有应所应又为感如所谓父慈则感得子愈孝子
 孝则感得父愈慈的道理故为交感也如此安得无
 道理本义云兑柔在上艮刚在下而交相感应又艮
 止则感之专兑悦则应之至盖天下原无无对之物
 感字固是对应字无应亦不为感矣有感斯有应感
 而应则通矣此感应感通之别也二气感应以相与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a 页 WYG0029-0156a.png
 此二气指刚柔兼造化人物言莫非感应也不可专
 指人事说如恒卦雷风相与雷风本造化也亦用以
 释恒义此又可以证刚柔之为泛说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分明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万物化生还是天地之
 感而通处通属天地化气化者也生形化者也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愚谓感人心者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也正蒙曰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b 页 WYG0029-0156b.png
 诚于此动于彼也此意尤切又正蒙第九篇曰能通
 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
 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和平二字要说得接那圣人
 感人心处盖圣人之德既有以感乎人心则人心戴
 之无有不归顺而或乖戾者矣故天下和平○一说
 圣人之感人心不过以人心所同然者而感发之耳
 盖以人生皆善有以感之则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
 天下和平矣此意亦好但更味和平字便觉未切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a 页 WYG0029-0156c.png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依程传观其所感只承上二句言一说只是虚说云
 大凡即其所感处观之天地与万物之情举无所遁
 矣此以观其所萃一处来照看似更为停当○愚谓
 天地感者感也万物化生则通矣圣人感人心者感
 也天下和平则通矣即此而观可见天地万物之情
 无不是这一感通也是先举两件大事项说起而因
 以槩其馀不是指上二句就当见天地万物之情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b 页 WYG0029-0156d.png
 盖在天地自有天地之感通在万物自有万物之感
 通在此一物自有此一物之感通在彼一物自有彼
 一物之感通旧说言天地则圣人在其中言万物则
 万民在其内者不可用○极言感通之理元非有出
 于经文之外盖感通二字即所谓咸亨耳但文王彖
 辞主占故说得不免于狭孔子释彖亦姑以据其义
 之所及者而言之至于其所释之未尽者则必于其
 极言处发之矣○天地万物之情感通处便是情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a 页 WYG0029-0157a.png
 恒久亦其情也萃聚亦其情也
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山上有泽则是以泽之润而感乎山以山之虚而受
 其感咸之象也君子体之则虚其中以受人之感焉
 夫人之心不虚则先入者为主而感应之机窒矣虽
 有至者皆捍而不受矣○不以私意自蔽所谓虚也
 所谓寂然不动者也○受人无工夫虚则能受也本
 义山上有泽以虚而通也或以为此是引起下句以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b 页 WYG0029-0157b.png
 虚受人之意不当以贴上句愚谓君子以虚受人于
 象必有所取岂非以山上有泽以虚而通故邪如师
 卦水不外于地兵不外于民亦与上下文意俱贯通
 ○山以虚故能受泽之润土性燥也君子之心虚方
 能受人之感实则有拒而不能受也此以接物言闻
 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禦也其以
 虚受人为何如哉○受人者受人之感在人之感或
 以事感或以言感惟其虚中则人之以言感者吾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a 页 WYG0029-0157c.png
 以纳其言而酌其是非人之以事感者吾有以承其
 事而裁其当否不然有我之心先据其中人之至吾
 前者一无可入之理矣如心有所忿懥则人之至吾
 前者虽有可喜吾亦不以为喜矣心有所好乐则人
 之至吾前者虽有可憎嫌亦将不以为嫌矣故胸中
 须空空洞洞无一物先实其中乃可所谓虚以待之
 于无为之先○或曰君子固当虚以受人之感倘或
 感以不正亦将虚以受之乎曰愚故尝曰纳其言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b 页 WYG0029-0157d.png
 酌其是非承其事而裁其当否也于此亦可以见咸之
 必利贞处○或又曰以虚受人是主善而当受者言
 故程传云若以量而容之择合而受之非圣人有感
 必通之道也盖夫子既令人虚以受之是必指其所
 当受者言也此说似较自然而亦无得而破所以卦
 辞咸亨是指正者言利贞则便是丁宁以申明之又
 如彖传言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
 和平是皆以感之善者言然则君子以虚受人正谓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a 页 WYG0029-0158a.png
 所当受之感无惑矣○或又疑程传以量而容择合
 而受语意皆只是说受人未说到受人之言与事处
 看来不然然则人之感我果是如何感只到我面前
 便是感邪○程传言中无私主则无感不通此语最
 精切
初六咸其拇
 按感于最下谓感之初其感也浅是感物不是为物
 所感如大象所谓受人之感也此说以九五之不能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b 页 WYG0029-0158b.png
 感物上六之感人以言而定也○人身自项首循次
 而下拇其至末者也故云最下○又按大壮之初曰
 壮于趾今独言拇者拇又其最末者以明所感之浅
 耳甚言其微末也○本义谓感之尚浅欲进未能故
 不言吉凶其不言吉固是其不言凶何也盖初虽未
 遂其进而亦未涉乎害也凡吉凶悔吝生乎动故祸
 或为福所倚福或为祸所伏商山四皓曰驰马高盖
 其忧甚大进未必皆吉也故同人之上九以无同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a 页 WYG0029-0158c.png
 而得无悔大有之初九以无交害也而得匪咎○感
 之尚浅欲进未能盖凡得遂其进者皆非所感之深
 者不能所谓定其交而后求者此也故未信而谏圣
 人不与交浅言深识者非之○咸之初六正如孤寒
 之士疏远之臣势分之接于上者既无相亲之便情
 意之投于上者又无相得之素故感乎人而人未为
 之感虽求其进而未得遂其进也而凡交情之浅者
 皆是○咸其拇词意若曰咸以其拇也诸爻皆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b 页 WYG0029-0158d.png
 本义云此卦虽主于感然六爻皆宜静而不宜动也
 此即以虚受人之理大传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程子曰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周子所谓
 主静朱子所谓鉴空衡平及先儒所谓无心之感者
 皆此义也此一关节最大咸之为道在静以应动如
 初如二如三如上则失之动如五则又胶于静而不
 能动故曰物来而顺应静亦静动亦静○只要以静
 而动所谓感宜静也九四贞吉悔亡正是此理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a 页 WYG0029-0159a.png
志在外也
 谓志已动矣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咸以人身取象初当拇则二当腓故曰二当其处也
 本义二当其处以阴柔不能固守取象咸腓是专就
 六上说中正之德能居其所又并六与二取总是一
 个爻做二样看也以人言之则是其气性躁急而心
 则中正知义顺理者也故象传曰顺不害也盖六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b 页 WYG0029-0159b.png
 有是病而又有是德占者亦随其所处以为吉凶也○
 咸其腓内之则失己而败名丧节外之则失人而招
 尤取羞凶也惟能反之而居其所则内不失己外不
 失人为吉也然则人顾自处何如所谓随所处以为
 吉凶者是也○咸其腓象也凶占也吉本象以著占
 也○所谓居吉者非以不动为吉也以其不妄动而
 吉也若徒以不动为吉则九五之咸其脢何以谓之
 志末也盖无悔与吉不同六二之居吉不妄动者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1a 页 WYG0029-0159c.png
 九五之咸脢无悔不能动者也
顺不害也
 盖六二中正顺德也顺则不妄动以取害矣○一说
 孔子说顺字未是取中正意只是贴居字正当依程
 传守道不先动之说然据顺以听也顺以则也之例
 则未尝不取诸爻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咎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之象也执其随咸其股之义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1b 页 WYG0029-0159d.png
 执之一字陋之之辞也故象传曰所执下也○执其
 随此于爻体无所取只是就位上取咸以人身取象
 九三当股之处故咸其股执其随不可说出过刚不
 中如六二之咸其腓初六之咸其拇九五之咸其脢
 一槩皆以位取○下二爻皆欲动者三亦不能自守
 而随之所谓同乎流俗合乎污世而不克自树者也
 如是而往则业废功隳名败而节丧焉有不吝者一
 说不必论到此只所执也下便是吝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2a 页 WYG0029-0160a.png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下二爻阴躁其动也宜九三阳刚居止之极宜静而
 动可吝之甚也如王莽图篡汉当时贡符献瑞成群
 者固不足怪扬雄以当时名儒乃亦剧秦美新甘为
 莽大夫朱全忠灭唐群下杨师厚刘知俊辈为之效
 力苟图富贵固不足言其张文蔚薛贻矩辈素以文
 行著称乃亦甘为逆贼佐命卒就唐六臣之诛高季
 迪鹤媒诗云嗟尔高洁非凡鸟胡为徇食移此心○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2b 页 WYG0029-0160b.png
 所执下也盖丈夫不能自树而以同俗从众为志良
 可丑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四居股之上脢之下又当三阳之中心之象咸之
 主也既是心便为咸之主二句相承心便是咸之主
 如拇如腓如股如辅颊舌皆心之所役使以感物者
 惟心则为主也心之感物当正而固乃得其理此理
 字与系辞传本义所谓理本无二及皆感应自然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3a 页 WYG0029-0160c.png
 常理理字相同盖理即正理也下文云失其正者失
 其理也正而固者应事接物一视其理之当然爱憎
 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确乎其如是而不移所谓正
 而固也如是则虽不期于人之应而莫不丕应徯志
 矣虽不必于人之从而自信从者众矣何吉之不得
 何悔之不亡○憧憧犹是刺刺屑屑之意正韵曰不
 绝貌亦近之憧憧往来不可谓憧憧于往来之间只
 是憧然而往来语类云是个不好的往来往来自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3b 页 WYG0029-0160d.png
 妨只不合憧憧耳往来正是感应二字日往则月来
 寒往则暑来亦是这个往来朱子曰感应二字有二
 义以感对应而言则彼感而此应专于感而言则感
 又兼应意故此往来二字皆归于所感之一感字累
 于私感则虽著意于感物而所感者能几何此见贞
 吉二字虽圣人之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者亦不过此
 天下之理公大二字相连私小二字亦相连○恩欲
 归己怨使谁当故憧憧往来则朋从尔思而已明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4a 页 WYG0029-0161a.png
 能及远也○憧憧往来欲物之我从也然既有心于
 感物则所感者狭矣故但其朋类从之而其所感之
 不及者不从也是以君子之道莫若廓然而大公物
 来而顺应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所以能上下与
 天地同流○味九四爻象大旨只是一正一反说盖
 贞者虚中无我之谓也憧憧往来反是吉悔亡者感
 无不通也朋从尔思反是此盖霸王之辨也此爻辞
 关涉最大而要分明是心学心法与艮卦彖辞一般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4b 页 WYG0029-0161b.png
贞吉悔亡未感害也
 不正而感则有害是不正之感乃为感害也唯贞吉
 而悔亡则不至于感害矣不正之感如何便有害要与
 朋从尔思处见得盖恩欲归己怨使谁当自当有害
 此不易之定理也害即是悔而不吉
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言私小也与涣九四光大义同一说谓其不能及远
 也申朋从尔思意言于其道未为光大也此说似更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5a 页 WYG0029-0161c.png
 长
九五咸其脢无悔
 本义云脢背肉在心上而相背谓其与心相背也盖
 一人之身众体如拇如腓如股如辅颊舌皆听心而
 动者也独脢不然脢既不能感乃曰咸其脢者正以
 明其不能感也如同人上九无所与同者也乃曰同
 人于郊亦正以明其无所同也二爻一律○此爻如
 一刚介之士廉隅壁立而举世莫与自感道言之固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5b 页 WYG0029-0161d.png
 未为善然终不至于招咎而取尤所谓无咎无誉者
 也无悔者非取之也是乃因贬得褒贬中之褒也
咸其脢志末也
 谓其志如此抑未矣同人上九曰同人于郊志未得
 也
上九咸其辅颊舌
 舌动则辅应而颊随之三者相须用事皆所以言者
 故周公兼举之○本义居说之终以二体言处咸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6a 页 WYG0029-0162a.png
 极以全体言咸其辅颊舌所谓啬夫喋喋利口者也
 ○不言凶咎者不言可知也
(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震刚居上巽柔居下刚柔各得其位理之常也如以
 柔居上以刚居下则刚柔易位非其常也○震雷巽
 风二物相与程传曰雷震则风发二者相须交助其
 势皇极外篇第十九板曰有雷则有电有电则有风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6b 页 WYG0029-0162b.png
 张子曰凡阴气凝聚阳气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
 为雷霆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或曰雷
 震则风发毕竟此理如何愚谓风自火出火炽而风
 自生矣但解得此理则所谓雷风恒者可得而推矣
 火伯璿曰史载风赤如血盖赤阳也阳气极盛而风
 有形异也近世飓风大作则空中火飞火极明处风
 亦极盛盖气之所奋激便有风理必然也口鼻之息
 尚有微风况雷乎雷常有火总是气之发也故电辄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7a 页 WYG0029-0162c.png
 先之皆阳盛也风多有不因雷者不必言矣但雷震
 则便有风此是雷之风也故为常理不然圣人诬矣
 雷风相与圣人认得真而以为常众人不知特强说耳
 盖不知自有雷风相与之风而疑寻常之风不必皆
 有雷也云从龙之云亦与寻常之云不同盖自是龙
 身上蒸湿之气之所为也盛则亦成雨矣皆常理也
 ○巽顺震动为巽而动大凡人之动作必须巽顺不
 顺而动于理固不可于势亦不济故顺而动者乃理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7b 页 WYG0029-0162d.png
 之常也○二体六爻阴阳相应以二体言震刚而巽
 柔一刚一柔之相应也以六爻言初刚而四柔二刚
 而五柔三刚而上柔各一刚一柔之相应也皆为理
 之常也或以二体六爻为二体之六爻如此则本义
 何用二体二字如既济曰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未济
 曰卦之六爻皆失其正噬嗑曰三阴三阳刚柔中半
 皆不曰二体六爻也且此言二体刚柔相应自与上
 句刚上而柔下不同盖上句重在上下二字谓刚居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8a 页 WYG0029-0163a.png
 上柔居下乃理之常也此句重在应字若二体皆刚
 或皆柔便非一阴一阳之常理矣六爻亦然二体六
 爻阴阳相应此论常理不可只就卦爻言当说出一
 步涉事物上去如刚上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例皆
 以人物常理言也○本义其占为能久于其道则亨
 而无咎此久于其道与彖传久于其道语意轻重不
 同彖传重在道字上此本义重在久字上但所久者
 亦道也若非其道何以得亨无咎故如此立言或者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8b 页 WYG0029-0163b.png
 以为天下之道二不仁亦唤做道又曰君子之道小
 人之道皆道也此道且可泛说至下文则乃为得所常久
 之道方谓不失其道所谓贞也不知上文恒亨无咎
 己是指贞者言矣但未说出贞字下句方丁宁出犹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岂有不贞而得为于野乎而
 得亨利涉乎下句利君子贞亦是方丁宁出耳本义
 则乃为得所常久之道道字亦不甚重得字最重守
 贞方为得其道不然则失其道矣得失之分贞不贞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9a 页 WYG0029-0163c.png
 之间也○利贞利有攸往本义云然又必利于贞守
 则乃为得所常久之道盖不贞则非所谓恒矣世固
 有执拗终身者如杨墨之徒所守非不坚正则未也
 故终不可行○利有攸往则亨无咎意利贞则利往
 矣谓利贞为不易之常利往为不已之恒者非也且
 不易不已本非相对不已者乃所以为不易也四时
 变化而能久成是也卦辞此二句只是占○恒卦彖
 辞须以守字对行言有大涵养则有大设施守之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9b 页 WYG0029-0163d.png
 固则其行之也力理固有不可诬者若其守不坚则
 其用不利故精义入神以致用也亦是此理○大凡
 事都须有个把持方有个设施此在人实见得利贞
 以守言利往以行言通书曰守之贵行之利人曰蕴
 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文言曰君子以成德为行又
 曰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皆此理也
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
 彖传久于其道也或认其字太深谓久于其所当久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0a 页 WYG0029-0164a.png
 之道方与前本义得所常久之道相协然则下文所
 谓圣人久于其道者亦欲如此认乎是不必然矣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带上文说来语意若云此天地之道所以恒久而不
 已者也本义倒解欲其明耳○天地以正不著力天
 地自无不正也 又不是以正方能长久谓所长久
 者皆正也如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万古常然皆其理
 之当然者也庸何不正之有如所谓正大而天地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0b 页 WYG0029-0164b.png
 情可见者○天地所以长久者亦以正而已而况人
 乎以此见恒之必利贞也○天地之道此道字与久
 于其道道字轻重不同下文以正而已之正字却是
 本文其道之道字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
 以其静之极而言则曰终以其动之端而言则曰始
 其守不坚则其用不利亦如所谓不专一则不能直
 遂之意故曰终则有始也盖动静不可正训终始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1a 页 WYG0029-0164c.png
 一静一动实为终始也在此则静为终动为始○利
 贞谓所恒者正也只就自家身上说言守得这道理
 有常利往是发施出来故曰终则有始也必如此说
 方得分明○此释卦辞利有攸往言其往之所以利
 者非自能利也盖以其能久于其道而有终终则有
 始而自利有攸往矣此以静为终动为始静体而动
 用也知动之生于静则知利贞之所以利往矣此自
 然之理也故曰以静为主此理关涉最大○按彖辞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1b 页 WYG0029-0164d.png
 利贞利有攸往本是相连句似不可析今彖辞乃析
 言之然却云终则有始也意义自相贯而周浃矣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愚谓日月非天则无所附丽矣能久照乎○依程传
 云顺天之道往来盈缩故能久照而不已得天顺天
 理也盖是言天之行有常运日月趋其运度而行是
 为得天欤然考之天之行一日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四分度之一日之行比于天为不及一度月之行又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2a 页 WYG0029-0165a.png
 不及十三度有奇是天自天日自日月自月不见日
 月之顺天行亲切处似只可说日月附丽乎天以照
 临下土为得天也○正蒙天道篇曰日月得天得其
 自然之理也非苍苍之天也此与程传合盖程张二
 先生当时同会讲易此等处恐俱尝共商量过后学
 似不可更立别说但据本文云日月得天其意若自
 然明白分明一个得天在目前似不消说到往来盈
 缩之顺天理处故虽有程张之说在而愚心终未能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2b 页 WYG0029-0165b.png
 释然也○或曰但本义无解而程传有解者若传既
 有解朱子不以为非故本义不复著也后学便当从
 程传是未然程传之说明明白白的当者本义亦多
 更自说出岂以其既是而不重著乎盖本义则自为一
 全书非为补程传之欠也至于其一二之说得详明而
 不可易者乃曰程传备矣如或说得虽善而或一句
 一字之未切于易之本义者则皆不复云而自为之
 说今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本义未尝云程传备矣学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3a 页 WYG0029-0165c.png
 者斟酌讲论何害也耶
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愚谓久成者成四时也程传谓生成万物盖与上文
 久照相对为例此恐当从程传久照者照万物也久
 成者成万物也但久成不必依程传以为亦本于得
 天盖日月久照以得天也四时之久成以变化也亦
 自然明明白白道理何为又以得天挽入变化来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3b 页 WYG0029-0165d.png
 此中庸所谓久则徵也盖天下化成非勉强行道于
 岁时者所能致也故曰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久于
 其道意重天下化成乃圣人久于其道自然之符应
 也
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天地万物之情皆有恒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
 之道贞明者也动者常动静者常静飞者常飞潜者
 常潜天地万物之情常常是如此而已其或有不如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4a 页 WYG0029-0166a.png
 此者谓之变怪
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雷风说见上立未是恒不易方乃恒也方道之所在
 也立不易方即所谓久于其道也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浚深之也如浚井之浚谓求恒之深也初六知常而
 不知变者也按本义易之大例初便应四是初与四
 为正应本理之常也然此爻则有不然者自初而言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4b 页 WYG0029-0166b.png
 初居下上视乎四势分辽阔未可深有所求也又自
 四而言四震体震动无常也且四又阳阳性上而不
 下其情不下接也况又隔于二三其势亦有所阻也
 是四应初之意有异于常而尤不可深以常理求之
 矣○又云以上本义皆言其不可深求以下则言其
 不知其不可而深求之也○夫初本不可深求于四
 然唯明者能见几而作今初六柔暗不能度势又以
 阴居巽下为巽之主巽之德入也居其最下而为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5a 页 WYG0029-0166c.png
 主入之深者也是其性务入矣故深以常理求之言
 欲其听施欲其报必竭其忠必尽其欢如此非唯不
 塞所望而反逢彼之怒隙由是起怨由是生祻由是
 作矣故贞凶无攸利凶有害也无攸利无益也兼举
 而备言之甚言其不可浚恒也○初之所求于四者
 本理也而其所以不可遂其所求者则势也理势之
 间君子审焉○贞凶无攸利盖求荣而反辱之意○
 或问刘蕡程子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曰然则宜如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5b 页 WYG0029-0166d.png
 何曰尺蠖之屈以求伸也疏逖小臣一旦欲以新间
 旧难矣○东坡曰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用生生之
 不能用于汉文也夫绛灌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
 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年少欲使其一朝之间尽
 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
 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
 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惟吾之所欲为安有
 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6a 页 WYG0029-0167a.png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本义意全象传只是本义在初二字之意
九二悔亡
 程传曰在恒之义居得其正则常道也九阳爻居阴
 位非常理也处非其常本当有悔能恒久于中则不
 失正矣中重于正中则正矣正不必中也○愚谓以
 阳居阴如所处非其位所遭非其时皆是本宜有悔
 也以其久中则虽所处所遭非其时位然能处置调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6b 页 WYG0029-0167b.png
 停得好而守之无失亦终无悔也○按程传居得其
 正则常道也则以阳居阴不必说是所处非其位所
 遇非其时分明是所为有失后来补救得好耳盖悔
 理自内出者如所处所遭非其时位于吾何悔此亦
 精义之法如亚夫将兵致得军中夜惊先儒所谓亦
 未是节制之兵此亦是失常理而有悔处然能静以
 处之坚卧不起故卒定此亦久中悔亡之意○彖传
 曰久于其道而此曰久中者要之道外无中中庸章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7a 页 WYG0029-0167c.png
 句曰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但道字本自以理
 之正言○一说悔字不必拘是理自内出者读到睽
 卦六爻当有疑正字不必解作不偏不倚只是不邪
 之意○在恒之卦而居下体之中即为久中之义○
 九二之以阳居阴亦须是说他人事上处置有乖方
 处却有久中好处来补他所以悔得亡又看得久中
 在人是个厚重而有常德的人其以阳居阴之失特
 其一时一事之过此说久中又与前说不同此说似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7b 页 WYG0029-0167d.png
 胜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本义位虽得正本是有德者然过刚不中志从于上
 心慕富贵利达而不能久于其所是有德而不能恒
 盖初志可观晚节顿改舍大路而趋荆棘舍灵龟而
 观朵颐如汉之华歆本与邴原管宁齐名其后仕曹
 操遂甘为鹰犬至破殿壁出伏后而杀之是可忍也
 孰不可忍今其污名流秽千古何忍如之又如唐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8a 页 WYG0029-0168a.png
 臣曰张文蔚曰苏循曰杨沙曰张策曰薛贻矩曰张
 光逢其始也皆以名行重于当时及朱温篡唐或为
 劝进或为奉玺无不奔走于贼庭是虽竭东海之波
 莫雪其污矣○或者不知其何人之词辱之者众莫
 知为谁○承奉也自送与他不求而至也○本义又
 云言人皆得奉而进之不知其何所自来也此句兼
 或承二字解语意与乱臣贼子人人皆得而讨之者
 同○贞吝者贞而不恒故居贞而无恒以内则终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8b 页 WYG0029-0168b.png
 可以顺乎亲以外则终不可以信乎友以上则终不
 可以得君以下则终不可以得民何所往而可故凶
 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
 之羞此二句就九三本爻言亦即所谓贞吝也下文
 贞吝二字又是申戒占者之辞亦即上文所谓不恒
 其德或承之羞者也言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已足
 以戒占者乃又曰贞吝申戒占者之辞也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9a 页 WYG0029-0168c.png
 言无往而不得辱也如所谓国人皆贱之遍国中无
 与立谈者之意
九四田无禽
 程颐传曰人之所为得其道则久而成功不得其道
 虽久而何益夫恒久固美德也但欲其所当久耳今
 九四以阳居阴久非其位是不当久而久者如此何
 利故其象为田无禽占在象中也此爻之象非专为
 田设也故本义云占者田无所获而凡事亦不得其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29b 页 WYG0029-0168d.png
 所求也若只从田无禽说久非其位意则是久田于
 无禽之地决然不得禽也守株待兔即是久非其位
 安得禽也泛言人事则凡所处非其地所乘非其时
 所为非其方所交非其人皆久而无功凡百人事中
 惟田之于禽所得最大最显人所易见故此以为象
 而一切人事皆在其中矣本义云占者田无所获而
 凡事亦不得其所求姑以田无所获为主而推类以
 尽其馀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0a 页 WYG0029-0169a.png
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此与舍逆取顺失前禽也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同意
 皆理在象中意在言外申爻辞之法当然耳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以柔中而应刚中常久不易正而固矣然非君子经
 常之道也如使以吾之刚应彼之柔而有其常则何
 嫌哉今自身是柔惟顺他人此惟妇人所宜耳故曰
 妇人吉夫子凶正而固矣只在常久不易上说他卦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0b 页 WYG0029-0169b.png
 以柔中而应刚中极是好爻惟此爻为不好者被恒
 字累也夫丈夫岂可以柔顺为常○朱子小注谓要
 看得象占分明恒其德贞象也妇人吉夫子凶占也
 本义曰故其象占如此依此小注则凡云故其象占
 如此亦须有别不可混论
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
 爻象只是妇人吉而象传加一字曰妇人贞吉者妇
 人如是而吉者以妇人之道不再醮也贞即所谓恒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1a 页 WYG0029-0169c.png
 其德也○从一以一人言所谓不二夫也
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从妇则刚柔易位矣牝鸡司晨矣
上六振恒凶
 恒极则不常以全体言震终则过动以上体言总是
 从上字取又阴柔不能固守居上非其所安则兼六
 字取夫阴柔居上非其常也况又不能守斯为振恒
 矣上六便是不恒如何言振恒盖振则非恒恒则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1b 页 WYG0029-0169d.png
 振谓之振恒正所以明其不能恒也犹咸其脢之意
 ○阴躁则不能理性世间事若个不因忙后错了其
 凶固宜○恒极则不常程子曰物理极而必返以近
 明之如人适东东极矣动则西也如升高高极矣动
 则下也既极则动而必反也
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在上二字正是谓其处恒之极极则变矣故曰恒极
 则不常也所以象传特露出在上二字以见此爻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2a 页 WYG0029-0170a.png
 所以为振恒处如牵复在中元吉在上之类其意皆
 然○或者谓当如程传云在上而其动无节及本义
 居上非其所安之说盖幸程传本义有此二句而强
 压为之说耳其谬亦不待深辨○在上只是恒极则
 不常之意不必兼震终则过动说
(艮下/乾上)
遁亨小利贞
 遁者退避也凡动静间一进一退亦谓之退故退字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2b 页 WYG0029-0170b.png
 不足以尽遁字之义须兼避言盖其所以退者正以
 避小人之祸也○为卦二阴浸长阳当退避阴阳是
 活套字在天有天之阴阳在地有地之阴阳在人有
 人之阴阳在物有物之阴阳此阴阳则指人类言也
 阳是君子阴是小人故下文云不可以浸长之故而
 遂浸迫于阳也所指明矣○二阴浸长阳当退避何
 不曰君子小人只曰阴阳盖就卦而言于解卦名之
 义为切如下云九五当位而下以六二应之亦以九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3a 页 WYG0029-0170c.png
 五为君子六二为小人然亦只唤九五六二也○二
 阴浸长阴有伴了小人合交之势○方一阴之生虽
 履霜坚冰之势终亦在所必至但阴犹独而未群也
 故只名姤及二阴成聚则其可危又非姤比矣此时
 直须遁也故为遁一句连上文二阴浸长阳当退避
 为文尤见阴阳二字分明是指人类盖造化无遁惟
 人事则有当遁处○六月之卦也姤五月一阴遁六
 月二阴否七月三阴观八月四阴剥九月五阴坤十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3b 页 WYG0029-0170d.png
 月纯阴○遁亨本义云阳虽当遁然九五当位而下
 有六二之应若犹可以有为言君子之势虽已当退
 避然君子中有九五者有阳刚中正之德而下应柔
 顺中正之六二自是小人中之好者初无不相容之
 意是君子若犹可以有为而不必遽遁也但二阴既
 浸长于下则虽有九五之德六二之应终不能遏小
 人之盛终不能挽君子之衰其势不可不遁故其占
 为君子能遁则身虽退而道自亨苟不知遁则身中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4a 页 WYG0029-0171a.png
 小人之祸而道亦与之俱否矣故惟身遁则道亨其
 道之亨者非亨于天下亨于一身也与困而亨习坎
 之心亨一例○彖传曰刚当位而应当位非以为君
 位亦不得兼位言依爻辞本义云刚阳中正是纯以
 德言言其德之盛又有六二之应诚有非他爻比者
 若兼位言则六二之柔顺中正亦为兼位乎或谓易
 中但言当位俱是言其德之当位如当位以节之类
 若纯以德言则当云刚中而不曰当位矣以为位兼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4b 页 WYG0029-0171b.png
 德之意愚谓如未济刚柔正而位当也亦以为兼德
 位乎看易者安得泥于辞而以为典要须顺其意之
 所指乃得其理○此卦九五只是君子阳也亦是在
 位之君子但此以九五释亨又不涉于位也○身退
 而道亨者得以自伸其志于隐约之中也○小利贞
 承上言君子以小人之浸长固当退避但汝之为小
 人者还须利在守正不可凭尔浸长之势而遂陵轹
 君子安知其不为祸乎盖自古小人之害君子终未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5a 页 WYG0029-0171c.png
 有能独免者圣人非徒为君子计而亦为小人计然
 其所以为小人计者正以为君子计也抑邪辅正以
 立人道所谓所以赞化育而参天地者○小谓阴柔
 小人也即小往大来之小○易所以以阳为大阴为
 小者诚以大人之大也诚以小人之小也此意最可
 以深长思也盖大人是何等器局规模小人是何等
 器局规模大人云为气味是如何小人云为气味是
 如何古人谓之大人谓之小人真有旨哉真精义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5b 页 WYG0029-0171d.png
 所谓君子者亦然君子是王公王公气魄亦自大朱
 子谓刘共父作王龟龄文集序有曰盖尝验之天下
 之人凡其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如青天白日如高山
 大川如雷霆之为威而雨露之为泽如龙虎之为猛
 而麟凤之为祥者必君子也而其依阿淟涊琐细盘
 屈云云者必小人也亨为君子言小利贞为小人言
 ○此卦之占与否之初二两爻相类皆讽君子以避
 小人皆警小人以不可害君子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6a 页 WYG0029-0172a.png
遁亨遁而亨也
 遁亨谓遁而得亨也见不可不遁也
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刚字只当九五字当位兼阳刚中正本义亦云九五
 当位是九五字正当此一刚字也○刚当位而应与
 时行也语录云此所以遁而亨也阴方微为他刚当
 位而应所以能知时而遁若全依此说不惟与本义
 背与理实有未通处以为为其刚当位而能遁可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6b 页 WYG0029-0172b.png
 兼谓以其有六二之应所以能遁则如何可通夫六
 二是阴柔小人但中正为近厚者耳小人岂是能为
 君子谋而勉使遁乎按九五爻辞下朱子小注曰刚
 当位而应是去得恰好时节小人亦未嫌自家只是
 自家合去莫见小人不嫌却与相接而不去便不好
 所以戒约他贞正方得所谓小人未嫌自家者正所
 谓下有六二之应若犹可以有为者也所谓莫见小
 人不嫌却与相接不去者正此所谓二阴浸长于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7a 页 WYG0029-0172c.png
 则其势不可以不遁者也尤见卦象与否之初二两
 爻相类而此当从本义为定矣○以九五一爻释亨
 义犹云以卦体明之指九五也故独言以九五一爻
 其不曰释卦辞而曰释亨义者曰释卦辞则似通释
 卦之辞矣曰释亨义是逐句之义且此大文若非本
 义有以九五一爻释亨义一句则疑于明遁义矣不
 见果是遁而亨意盖卦名遁字只是言其势之当遁
 卦辞本九五之刚当位而应方是言其能遁能遁乃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7b 页 WYG0029-0172d.png
 亨也○因此本义一句尤见得前本义是与此意同
 不是两意盖此既以九五释亨则前本义九五当位
 云云者独非所以释亨乎而彼此一意不容独异者
 昭昭矣又可泥小注之言乎
小利贞浸而长也
 以其进故止之○浸长二字最当细认朱子小注云
 如王允之于董卓谢安之于桓温皆是小人盛极而
 衰时节故制之易若是浸长时将何策以禦之只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8a 页 WYG0029-0173a.png
 退避圣人甚要人知几不然刚当位而应时多少好
 故曰若犹可以有为然大势终是难支了故曰但其
 势不可以不遁所以决是遁去知是无奈他何不如
 早行为嘉故九五为嘉遁○朱子曰王允是算杀了董
 卓谢安是乘桓温之老病又曰他是大臣亦如何可
 去此为在下位有为之兆者则可去大臣任国安危
 君在与在君亡与亡如何可去愚按异姓之卿亦可
 去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8b 页 WYG0029-0173b.png
遁之时义大矣哉
 夫阴方浸长其坚冰之渐剥床之势吾力莫如之何
 所谓处之难也只得见几遁去而已矣失此不去后
 悔何及穆生曰今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者为此矣
 故曰遁时义大矣哉○又曰阴方浸长处之为难一
 说阴尚未大盛此际乃人所苟安而不能决去者也
 故曰处之为难夫子所以叹其时义之大欲人之审
 处而决去也苏子瞻论晁错曰天下之患最不可为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9a 页 WYG0029-0173c.png
 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
 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忽
 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是亦处之为难意司马温公
 曰圣人之虑远故能谋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
 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谋其
 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亦颇是处之为难意此二说
 于姤之时义大矣哉为尤切此说非本文之意本文
 以浸长为盛非以为微也详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39b 页 WYG0029-0173d.png
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天下有山天虽无意于绝山而山自不能以及乎天
 遁之象也遁是相远之义非退避之义也或以为天
 遁山又或以为山遁天者非也据下句君子远小人
 而言则君子如天小人如山此是天远乎山之意君
 子远小人不恶而严不必说君子遁小人只是从天
 下有山取其法象盖君子之于小人决不可不远之
 而使之得近但亦不必恶厉以远之惟严以自守则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0a 页 WYG0029-0174a.png
 一正足以却千邪而小人自不能近矣严则如天然
 不求其远而势自不能近矣信然信然故曰君子如
 天小人如山相绝之义便是如此方得朱子以为亦
 推得好是也○君子自守之常非法不道非礼不动
 然望之俨然听其言也厉则邪正不容以并立彼之
 小人自有不麾而去者矣○小人自不能近非独其
 势不可近有心醉神服而不敢近之意程传曰在乎
 矜庄威严使之敬畏则自然远矣愚谓威如之吉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0b 页 WYG0029-0174b.png
 身之谓也只矜庄威严固亦足以远之然未足以尽严
 字之义也必兼律身素行言若只是容貌辞气间严则
 小人之奸猾者固未易却也恐适以取其侮恶亦未
 专谓恶声厉色凡用心阻拒如令门上莫禀或打禀
 门皂𨽻之类皆是○严者君子自守之常而小人自
 不能近味其语意方知君子之严非专为小人设也
 既不专为远小人设则兼持身之素为是矣况曰自
 守之常岂专在容貌辞气间邪天下有山遁此遁字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1a 页 WYG0029-0174c.png
 亦与卦名之义小异○一说亦指君子避远小人○
 补注曰君子游心高明不与污下者处犹退避也严
 者以礼律身之谓恶则疾之已甚之词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易爻之例以始终言之则下爻为初上爻为终以上
 下言之则上爻在前为先下爻为后此卦是遁此一
 爻独居一卦之下是遁而在后故以为遁之尾也遁
 尾厉危其遁之不早也况可占所往乎晦处静俟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1b 页 WYG0029-0174d.png
 免灾耳晦处静俟即俟也晦处者即今日俭德避难
 韬光全身也静俟者以否运亦有时而过时过则行
 矣且当隐约以待之然静俟亦不在晦处之外晦处
 所以静俟也
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言遁尾之厉是惟不知早遁而尚往耳如不往则何
 灾之有所谓敬慎不败也亦是此例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2a 页 WYG0029-0175a.png
 辞意云固之以黄牛之皮虽欲解之而不胜也胜音
 升然胜字亦不必解作尽字犹云不胜卮酒之胜言
 欲解脱之而不能也况作不能尽脱则亦有被脱者
 矣○执之用是以此固之也此全是六二之象小注
 云此言象而占在其中○本义以中顺自守人莫能
 解盖黄中色牛性顺六顺也二中也就隐遁上说如
 何见是中顺盖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不危言激论不
 矫矫伸节惟知自守而已此之谓中顺只看自守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2b 页 WYG0029-0175b.png
 字莫之胜说总是中顺字内取出是顺而健者也坤
 卦所谓顺而健者当依此例解是顺中之健守得那
 顺坚固便是健处处不著吉凶见占者当如此象云
 耳
固志也
 谓自固其志不可荣以禄也就是莫之胜说意盖执
 用黄牛之革便自莫胜说矣非别一意也
 一说固必也固志谓必遁之志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3a 页 WYG0029-0175c.png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其曰系遁有疾厉是正意又曰畜臣妾吉虽云尚有
 此一吉然益足以见系遁之无所利矣犹咸九五咸
 其脢而曰无悔云耳皆是短中求长因贬得褒其褒
 亦贬也○或曰畜臣妾吉自是一占看来不然分明
 是明系遁之无所利耳○臣妾仆妾也古有云臣妾
 朱子所谓终日在脚手头者也系遁是危邦已不可
 入乱邦已不可居乃顾恋家族妻子及权利之类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3b 页 WYG0029-0175d.png
 隐忍濡滞不能决去如是则名节必为之亏身家反
 为之累此其疾也厉孰甚焉○厉字还须看得与凶
 字有别方是莫说到丧身败家处盖丧身败家则是
 已凶矣非止厉矣厉只是危意危之者危其将至于
 丧身败家也然常验之古今其系遁而终能免于丧
 身败家者亦寡矣○本义下比二阴盖九三阳也本
 是君子○畜臣妾吉言以系遁之道畜臣妾可无疾
 厉耳疾非身之病其行之痹也○以系遁为疾者深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4a 页 WYG0029-0176a.png
 病其当去而不能去似是个魔病然也有鄙薄之之
 意有伤惜之之意○本义盖君子之于小人惟臣妾
 则不必其贤而可畜耳此句须看得有下落盖臣妾
 亦是小人中人系遁之情于小人中只可用于臣妾
 若夫正经奸雄小人远之惟恐不远去之惟恐不速
 况可为之系恋而不能释去哉而凡一切事之大者
 但有所系而不能决便能致厉矣○贤字属畜臣妾
 者但有所系恋便为不贤矣故云惟臣妾则不必其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4b 页 WYG0029-0176b.png
 贤而可畜或说贤字指臣妾见得贤人君子不可得
 以私恩畜也所谓君子不可虚拘者也○一说君子
 小人俱要泛说不可指定做有德之君子既是有德
 如何有恋愚谓还可兼德而言且君子而不仁者有
 矣夫愚故亦曰但有所系恋便为不贤矣
系遁之厉有疾惫也
 系遁则志气终于不振是为疾惫而致危必矣惫只
 是困惫义亦不必说到丧败处贴疾义不贴厉义疾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5a 页 WYG0029-0176c.png
 则厉矣不待言○一说爻曰有疾厉而象曰系遁之
 厉有疾惫也明厉则疾惫疾惫则厉也看来疾与厉
 须有别厉字自有易中凡例此不可独挽以就疾字
 也
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大事不必说外去君子之出处去就便是事之大者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好遁好而能遁也一字为一句然则剥之无咎可以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5b 页 WYG0029-0176d.png
 此例證矣九四与九三正相反○君子吉者君子能
 遁则身虽退而道亨吉也吉不可说大重小人否程
 传读作鄙音想朱子初年亦从其音后来见其不通
 遂改读为缶音耳何以见否塞之义不通盖否字是
 主君子而言若小人否塞何足怜哉故君子道长卦
 谓之泰小人道长卦谓之否否亦谓君子否也不然
 小人道长说作小人泰亦得了然后知易为君子谋
 不为小人谋○依程传读为小人否(音鄙/)则是小人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6a 页 WYG0029-0177a.png
 为诉不幸矣小人无不幸○既曰君子吉何不曰小
 人凶而曰小人否者罪其不能绝所好也使能绝所
 好则亦为君子矣何不吉之有然君子既以好遁而
 吉则小人之不能者凶可知矣上文不特曰君子好
 遁而又必言吉者要其终而言亦所以劝也
九五嘉遁贞吉
 九五是君子下应六二六二阴柔是小人但其柔顺
 中正却是小人中之好者初无害我之意况九五阳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6b 页 WYG0029-0177b.png
 刚中正又是的确人望只是见得自家合去即便决
 去了全身全节不辱不殆所谓嘉遁也此与大人否
 亨之意相类○朱子曰此爻便是刚当位而应处是
 去得恰好时节小人亦未嫌自家只是自家合去依
 此便是彖辞彖辞意同刚阳中正即是刚当位处纯
 以德言与柔顺中正类矣
嘉遁贞吉以正志也
 以能正其志而不苟容也正是活字其他遁字者或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7a 页 WYG0029-0177c.png
 迹涉不安然后遁去如九五在我既无痹在人又不
 我嫌全未见有可去之隙然以将来之势宜早引去
 去得甚好故曰嘉遁若待小人有言然后去不为嘉
 矣嘉遁如俗云去得妙也
上九肥遁无不利
 本义云以刚阳居卦外下无系应盖刚阳则有果断
 之明居外则阴祸未及其身下无系应则无所牵系
 为能得意于远去是遁之远而处之裕者也占者如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7b 页 WYG0029-0177d.png
 是吾见从容自得绰有馀裕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
 友中伤之祸无自而及污浊之世无自而染无不利
 也但其利止于一已而已○九五嘉遁如微子上九
 肥遁如伯夷太公○嘉遁如张子房肥遁如商山四
 皓○一是当在位而遁一是逸民
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无所疑在肥遁字上坦然无碍也可以想见其肥遁
 之意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8a 页 WYG0029-0178a.png
(乾下/震上)
大壮利贞
 大壮利贞盖大壮势也利贞理也大壮而不利贞则
 势有馀而理不足恃壮妄为岂其利哉故利在正固
 也○大壮或失其正或正而不固皆不过是强猛之
 为耳非君子所以自固之道也○或曰四阳盛长为
 大壮若五阳六阳不尤壮乎而以此为大壮何也曰
 盛长者方亨之势也故曰盛长是以大壮若五阳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8b 页 WYG0029-0178b.png
 夬其势近满纯阳之乾则阳势已满如既午之日既
 望之月皆不谓之壮矣人三十曰壮亦是血气方盛
 发而满足之时○大壮而曰利贞者其词危危者使
 平易者使倾易之道也更以夬之彖辞观之益信圣
 人之情可见矣
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
 以卦体言大者壮也固为大壮之义以卦德言乾刚
 震动所以壮也亦为大壮之义释卦名有两义也两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9a 页 WYG0029-0178c.png
 义不相涉○刚以动故壮以字作而字看刚体而动
 用也刚而能动是挟能为之资而又济以必为之志
 则何为而不成何往而不济何坚不可破何难不可
 克所以壮也看所以字见得壮犹在后
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谓大壮利贞云者言大者却要正也不可谓所以大
 者以其正也如此说则非释利贞之义而大字便与
 卦之大字不同却与卦辞异旨矣故不必从○大者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49b 页 WYG0029-0178d.png
 正也与上文大者壮也句法相类然大者却要正也
 语录云所以大者以其正也恐记者之误语录又一
 说云上大字是指阳下正大是说理此说明白可据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到此大字方与上文二
 大字不同此正大二字纯以理言○或云天无私覆
 而无所不覆天之正大也地无私载而无所不载地
 之正大也看来此说于情字尚未尽且未切须兼覆
 载生成言乃可以生成言之气一舒而万物皆生天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0a 页 WYG0029-0179a.png
 地无容私于其间也气一翕而万物皆成天地无容
 私于其间也以至雨露之沾濡风霆之流行日月之
 照临山川之流峙皆无所容私于其间也其正大何
 如哉○天地之正大总是无邪曲难分正是如何大
 又是如何所谓所以大者以其正也安顿在此处却
 无妨故君子谓之大人以其正也为不善者谓之小
 人以其不正也此理诚可玩味○天下之理私者必
 小正者必大盖正则公而大矣同人于野亦以正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0b 页 WYG0029-0179b.png
 大也若于宗则不正亦不大○正大而天地之情可
 见矣切不可泥正大字是人事之正大正大二字且
 虚讲不可就指为天地之正大须于天地之情可见
 处方发挥出天地之正大意○按本义云释利贞之
 义而极言之可见正字尤重大字本是带说而却与
 正字平正则大矣○天地之情不外乎正大而大壮
 其可不利于贞乎
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1a 页 WYG0029-0179c.png
 雷在天上烈烈其声赫赫其威肃群听而起众蛰其
 势壮甚大壮之象也君子体此一毫非礼之事不践
 诸身是不为人欲之私所屈矣何壮如之故曰自胜
 之谓强也中原之戎虏易逐一己之私意难除真所
 谓壮哉○造物以雷在天上为大壮君子以非礼弗
 履为大壮自胜者强不是说自胜则能强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本义云刚阳处下而当壮时以阳刚之资而处于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1b 页 WYG0029-0179d.png
 位则不安于下且又当壮时其力足以锐于进者也
 故为壮于趾之象占者居下而壮于进其凶有孚矣
 ○居下而壮于进则咈于理而忤于势必值裁抑之
 虞反取用穷之灾矣道理与咸拇浚恒同
九二贞吉
 贞吉还须就壮上说参之九四之贞吉则然○本义
 所处得中则犹可因以不失其正中盖指心言正盖
 指其所为之事言夫二以阳居阴已不得其正则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2a 页 WYG0029-0180a.png
 其所为未免恃壮矣所处得中因以不失其宜则是
 由其宅心忠恕不肯为过当之举故能因以戒其恃
 壮之为也○书君牙曰尔身克正罔敢不正民心罔
 中惟尔之中蔡氏传曰正以身言欲其所处无邪行
 也中以心言欲其所存无邪思也据此则中正之辨
 所从来旧矣九二吉字颇难说若以大壮利贞例则
 是不躁于进而终无不遂进者但据九四爻下朱子
 小注云此卦如九二贞吉只是自守而不进九四藩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2b 页 WYG0029-0180b.png
 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却是有可进之象则九二贞
 吉不可以为得遂其进然愚又以为此卦为大壮大
 势阳皆须进惟初九在下而壮于进九三过刚而用
 罔则反取困而不得进若九二既能因中而正不应
 只自守而住了故序卦传曰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
 以晋程子曰物无壮而终止之理但贞则不致困而
 必遂其进矣况九二之因中而正与九四之不极其刚
 若正相类奈何一进而一只自守哉均之为贞吉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3a 页 WYG0029-0180c.png
 九四之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即吉之象也特以
 四前二阴为藩之决藩既决则有大舆壮进之象矣
 故更著此二句今乃以其有此二句而遂疑九二之
 不得与同何也又如上六之艰则吉亦就说得遂其
 进此未敢便以为然姑记之以俟知者大抵爻辞与
 卦辞意同都是恐其恃壮妄进故戒约之不得不严
 然以为终于自守则尚可疑虽初九亦终必进但怪
 他居下急进不能循序而渐进矣若依上注则只说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3b 页 WYG0029-0180d.png
 得悔亡不可为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象也贞厉占也羝羊触藩羸其
 角占之象也○九三过刚不中当壮之时此在小人
 则为用壮在君子则为用罔占者如是虽正亦厉况
 不正乎是用壮者固厉用罔者亦厉也贞厉如何如
 羝羊之触藩而羸其角然盖小人以壮败君子以罔
 困也用壮者血气是尚勇力是凭不复顾理之是非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4a 页
 势之可否者也用罔者蔑视世事藐不为怀旁若无
 人恬不介意者也贞厉意兼用壮用罔言或曰既是
 用壮用罔则岂有得正之理曰亦不必如此拘且如
 王赫斯怒君子岂无用壮时君子有所傲惰岂亦无
 用罔时但此以过刚不中言则皆非其正者耳且其
 辞意若曰虽正亦厉况不正乎非谓此用壮用罔者
 得正也本意只是谓其事虽正但发之过刚则皆不
 免于厉无得许多閒辩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4b 页
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此一爻在小人为用壮在君子则用罔也象传之辞
 只是如此而本义释曰小人以壮败君子以罔困何
 耶盖用壮者必以壮败用罔者必以罔困故象传虽
 不言其困败而理之必至亦有不待言而知者至朱
 子释义恐读者忽之以为象传不及此意也故发之
 云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5a 页
 夫大壮之道所利在贞今九四乃以阳居阴为失其
 贞然惟其以阳居阴则为不极其刚故虽不贞而有
 可转而贞之理故因占设戒曰若能正固而不恃壮
 以进则得其正而吉且悔亡矣况前遇二阴不如三
 前之有四其象如藩之决开而不至羸其角于是壮
 于大舆之輹前进无疑矣○一说其悔亡且谩说出
 得遂其进意出下句方是说出吉悔亡之实象犹九
 三羝羊触藩羸其角为贞厉之象此说稳当无疑○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5b 页
 藩决不羸虽取四前二阴之象然意不重在此源头
 总在以阳居阴不极其刚上此二句自相连说观象
 传云藩决不羸尚往也尚往便当壮于大舆之輹一
 句盖上句是云无所阻于前下句是云进而前也两
 象一义也故本义云亦可进之象也初无所复取而
 蔡氏乃云下乘三刚为壮于大舆之象则是别取一
 象凿矣两象语势实相连即所谓贞吉悔亡者也○
 藩决不羸承上文而言也恐是承上爻如牵复在中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6a 页
 亦不自失也则承上文咸其股亦不处也则亦者因
 前二爻皆欲动而云也今九四空头说个藩决不羸
 非承上爻羝羊触藩羸其角而言则何以哉如乾九
 四或跃在渊亦承初二潜龙见龙言不然则为何物
 跃渊耶彼以其意显而且无他故不解此则为起下
 句三前有四犹有藩焉四前二阴则藩决矣故也○
 四前二阴则藩决矣此意殊轻若必拘拘则九三羝
 羊触藩亦须添入三前有四之象矣而今说者皆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6b 页
 用何也○又如节卦中正以通而本义云又坎为通
 其意亦轻其取义大端总在不极其刚上了○輹程
 传云与辐同车轮之中干也如磨心然车之败常以
 輹折壮于大舆之輹与壮于趾句义同非谓壮过于
 大舆之腹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卦体似兑有羊象焉外柔而内刚者也故皆能抵触
 以进独六五以柔居中夫柔则巽懦不敢进中则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7a 页
 常守分而不能果于进故独不能抵触以进夫卦本
 壮象本羊今乃以柔中而不能进是为忽然失其壮
 矣丧羊于易之象也○虽失其壮然凶害悔吝常由
 壮于进而致如初之征凶三之贞厉上之不能退不
 能遂是也故六五亦可以无悔○疆埸埸字音易(音/亦)
 或作场者误也
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以柔居中也以柔居中如何谓之位不当盖以壮言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7b 页
 之以柔居中失其壮而莫能进也故由其位之不当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上六羝羊但取其用壮故阴爻亦称之程传云然○
 壮终动极志之壮也其质本柔才之弱也○无攸利
 亦象也带连上句故云其象如此其占可知占则亦
 如其象然○或曰然则艰则吉亦当并为象邪曰此
 如咸六二之居吉例盖本爻之象只如上所云然其
 中又有此好处若能变计则尚可以得吉皆本象以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8a 页
 著占也○艰则吉毕竟有可进之理者以其本壮也
 但能善用其壮则终须好○本义然犹幸其不刚不刚
 即是其质本柔质柔则不足以遂其进矣乃曰艰则
 吉何耶盖艰是人事质柔是天资壮终动极根柢是
 壮了于此而艰难以处之则为善用其壮矣故毕竟
 可进若全无壮则如六五之丧羊于易全不能进只
 无悔耳安得吉乎
艰则吉咎不长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8b 页
 咎指前面之不能退不能遂而言
 
 
 
 
 
 
 易经蒙引卷五上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9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蒙引卷五下
             明 蔡清 撰
 周易下经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此卦之象为日出乎地之上是上进也此卦之德为
 顺而丽乎大明之君亦上进也又卦变自观而来为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59b 页
 六四之柔进而上行以至于五亦上进之义也伏羲
 是以名卦为晋也及文王系辞以此卦卦象为日出
 地上是当明盛之时也卦德顺而丽乎大明是有致
 主之德也卦变柔进而上行是又遇虚中纳贤之君
 也当是时有是德而际遇是君其占为康国之侯得
 大君之锡马众多而昼日之间凡三次接见于君也
 其占如此然亦必有是三者乃有是宠也见其占之
 未易当也○明出乎地上以时景言明是实字易多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0a 页
 以明为日如明两作明入地中之类顺而丽乎大明
 以在已之德言重在顺字柔进而上行以所事之君
 言重在柔字○顺而丽乎大明大明指君丽亲辅也
 所谓扳龙鳞附凤翼者也顺以臣言竭股肱之力罄
 忠贞之节主尔忘身国尔忘家所谓顺也在上虽有
 大明之君使吾无是德以丽之则为有是君无是臣
 矣故重在顺字○康侯安国之侯也国是其君之国
 非侯之国也侯有功于国家社稷故君宠之如是如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0b 页
 天王之赐胙于齐桓锡车辂弓矢于晋文但非其君
 耳○或曰使能自安其国不在所宠乎故入其疆田
 野治土地辟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曰此以巡
 狩举行黜陟之典言且如此亦只是能遵守天子之
 令未见其有康国安世之功故康侯惟伊周足以当
 之其次则桓文或又曰明君在上有何不臣而用侯
 以康之邪曰非必拘说君不能自安而侯为之安也
 据卦本义是有是臣以辅是君同心同德共济时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1a 页
 者也愚故曰若桓文则君非其君○用锡马蕃庶不
 言锡他物马于他物尤重也○朱子曰用锡马之用
 只是个虚字愚谓正与王用出征王用享于帝公用
 享于天子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诸用字同虽无所
 指为虚然却非语词也记朱子之言者或未深认此
 邪○用字下可贴个得字○此卦辞二句全是占○
 昼日三接言其接见之无时也频见是亲幸意
君子以自昭明德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1b 页
 格物致知以开其自昭之端诚意正心修身以致其
 自昭之实使吾之明者焕然超出于物欲之表亦犹
 日之出也杲杲乎腾光于九地之上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朱子曰罔孚裕无咎又是解上两句恐贞吉说不明
 故又晓之○程传曰苟上未见信则当安中自守雍
 容宽裕无急于求上之信也苟欲信之心切非汲汲
 以失其守则悻悻以伤于义矣皆有咎也故裕则无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2a 页
 咎君子处进退之道也○愚按程朱之说明且备矣
 若以本义设字亦字为疑而别讨一说亦将不通透
 不如程朱之说有据而理亦长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六二中正本有其德可进也而上无应援莫有汲引
 之者故欲进而愁○愁与摧不同初六应不中正是
 个恶对头在上阻抑我不使得进上无应援则只是
 无同心汲引之助而可愁耳○二贞吉与初贞吉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2b 页
 同初只是不进得免咎耳二则终可进也盖六二中
 正既非初之以柔居下者比上无应援亦未至如初
 之应不中正之不幸六二之吉即下所谓受介福于
 王母者也初之吉只是无咎○六二贞吉受兹介福
 者盖中正之道久而必彰也但当静以俟之耳静以
 俟之所谓贞也则必为上所宠信矣○于其王母亦
 以其本五应也○以其以阴柔居尊故取号王母王
 母大母也自古有王父王母不可说是国母故本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3a 页
 云盖享先妣之吉占若以为国母则不得用之于享
 先妣矣凡高曾祖妣皆先妣也王父王母之称至唐
 宋犹然直至元朝方不许士庶间称王父王母本文
 盖享先妣之吉占而凡以阴居尊者皆其类也此是
 占法盖是疑辞语录亦云恐是如此况又曰凡以阴
 居尊者皆其类则此非占者之活法而何安可就以
 受介福于王母为享先妣之吉占耶本云此二句是
 带上文说申吉字之义也○依此爻之象凡柔德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3b 页
 君皆是王母或幼冲之主亦是此以仕进占得者言
 也○小过六二之遇其妣与此所谓王母俱非指实
 局定说须要知是假象○不可依旧说以锡马蕃庶
 昼日三接为介福盖彼是有安国之功方受此褒宠
 此只言得遂其进以居天位食天禄耳○同一六五
 也以其皆阴且柔无力则曰上无应援以其以阴居
 尊则又曰受福王母易其可以为典要乎据本义云
 占者如是而能守正则吉则全是戒占者之词与上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4a 页
 爻同例不必谓自中正来但所守者即是敛藏此中
 正之德而不急于干进也至象传曰受诸介福以中
 正也则谓其中正之德久而必彰与爻辞实不相悖
 也
六三众允悔亡
 六三不中正而行不见信于人则凡事阻碍宜有悔
 也以其与下二阴皆欲上进是以为众所信而得众
 之助可以有行为能亡其悔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4b 页
志上行也
 专主三言此众之所以信之也盖众人本是欲上进
 者今以其志同故皆信之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九四不中不正以窃高位不中德之亏也不正行之
 邪也而在上体非其宜也窃也窃则危矣盖负乘有
 致寇之理从欲有惟危之道贞厉即解六二所谓虽
 以正得之亦可羞也之意言其位虽得于上之所与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5a 页
 然德之不称终必失之也○冯氏曰鼫诗作硕疑此
 转注从鼠郭景纯云形大如鼠好在田中食粟豆盖
 田鼠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六五以阴居阳其所处未免有失当者宜有悔矣然
 此卦上离下坤六五居离之中是大明在上也坤居
 其下是下皆顺从也大明在上则其德足以得民下
 皆顺从则得道者多助何为不遂故占者于悔可亡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5b 页
 也然当晋之时人情常患于功利之心胜今六五有
 是德固宜无是患矣占者于此若又能去其一切计功
 谋利之心则自无不利矣何也有是德而下皆顺从
 何用计利而后得利盖自有不求而自至者此圣人
 晓人之深意也○本义云然亦必有是德乃应其占
 耳德即所谓大明在上也有是德则自不计失得而
 下之顺从亦有不言而知者故只言有其德而不及
 下之顺从○大明在上而下皆顺从重在大明上使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6a 页
 无大明之德本义亦不专取及下皆顺从矣○一说
 本义云又一切去其计功谋利之心则往吉而无不
 利者盖前面大明在上而下皆顺从只得悔亡耳未
 便得吉且无不利也故又必失得勿恤方吉无不利
 何者以阴居阳而当晋时又大明在上下皆顺从以
 常情计之恐又未必能无计功谋利之心在于汉武
 帝当文景治定功成之后兼有长驾远御之才四海
 皆在其翕受敷施然内不免多欲之私又挟此所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6b 页
 是以毕竟不见有吉且无不利之意大抵此爻所以
 虞其有计利之心者病根都在以阴居阳上本体不
 正故也○依朱子小注则失得勿恤一句轻云但
 有是德则不必恤其失得而自无所不利耳此与本
 义不同○须看本义去其之去字及则往吉之则字
 见得语录果与本义不同○失得勿恤自家却要做
 得是但于得失则不较焉耳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
 其道而不计其功不成只是不计功谋利连已分内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7a 页
 当为的事都抛了故语录云只得尽其所当为者而
 已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夫刚进之极以伐私邑如何虽危而吉且无咎盖若
 以伐大国则任大役重全凭悻悻之刚如何济得事
 惟以伐小邑则以刚行之尚可图克济所谓犹之可
 也然亦不免于危虽危而吉且无咎者私邑固当治
 治邑亦当刚也○伐指征伐伐即所以治之也不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7b 页
 就以治字当伐字然以极刚治小邑虽得其贞亦可
 吝也牛刀割鸡且云焉用治小邑又焉用极其刚严
 哉非惟礼所不当抑亦势所不宜抵可吝耳
(离下/坤上)
明夷利艰贞
 他卦只云利贞在明夷则曰利艰贞盖是时虽守正
 亦有不得直遂其正者故当艰难以守正艰难守正
 只晦其明晦其明亦明夷也所谓与时偕行也易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8a 页
 道大抵在此故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利
 艰贞不知文王果是指六五近上六而言否本义只
 是据彖传及六五爻辞而解之云耳恐文王只是据
 理而言亦不可知孔子彖传之言是圣人之蕴因卦
 以发而今不可以孔子之说遂为文王之说亦未可
 知
明入地中明夷
 明入地中明夷以卦象释卦名内文明而外柔顺以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8b 页
 蒙大难文王以之以卦德释卦义上云释卦名者卦
 之所以名也下云释义者卦中之一义也亦见其为
 明夷也故示曰释卦义○上独为释卦名者大凡如
 蒙山下有险险而止为蒙之义也故曰释卦名义○
 又如屯刚柔始交而难生上已提卦名则下之始交
 而难生即其义也履亦如此故皆为释卦名义盖皆
 隔个一重说话因其名而求其义故有义字○若此
 卦云明入地中明夷临曰刚浸而长则卦之所以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9a 页
 者已显然而无待于推其义矣故只曰释卦名以卦
 德言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亦夷之义也故为
 释卦义○以蒙大难只带外柔顺读此言文王柔顺
 时特以处大难耳文王非纯是外柔顺的人也王赫
 斯怒亦有时乎外刚健矣○文王以之谓昔者文王
 尝用此道也非体法之也○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
 大难是此卦之德文王以之是用此卦德本义云蒙
 大难谓遭纣之乱而见囚也此就文王以之句内取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69b 页
 其实而言也故用个谓字若就以上句做文王事看
 大失经文之旨○下节内难谓为纣近亲在其国内
 如六五之近于上六也亦然○此条不与下条相属
 此属卦名下条属卦辞○内难而能正其志分明是
 指六五近上六为内难然五以柔中居暗地而不失
 其明是能正其志也故云六五一爻之义释卦辞○
 晦其明也此句且虚解利艰贞意至内难而能正其
 志方指著六五之晦其明处言而本义所谓为纣近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0a 页
 亲在其国内(云云/)者亦在箕子以之句内取出○晦
 其明是解艰贞意内难而能正其志又是申解晦其
 明意晦其明则明犹在也但韬晦其明耳所以为箕
 子之明夷所以为明不可息也○文王箕子俱是明
 夷而所处有难易之不同者所居之位有远近之不
 同也故独以箕子之事属之利艰贞○朱子曰文王
 外柔顺是本分自然做底箕子艰贞是他那佯狂意
 思○柔顺容易佯狂甚吃气力又要人人以为真狂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0b 页
 又要自家而国人人都不晓得他是佯狂直到商周
 之事已判那时不狂之实方分明便放出一篇洪范来
 了○元魏广陵王恭好学有志度以元义擅权阳得
 瘖疾尔朱氏之乱薛孝通说尔朱天光奉以为主恐
 其不言使尔朱彦伯潜往胁之恭乃曰天何言哉尔
 朱世隆等大喜乃废旧所立魏主晔而立之邢子才
 为赦文叙敬宗枉杀尔朱荣之状魏主曰永安手剪
 强臣非为失德直以天未厌乱故逢成济之祸耳魏主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1a 页
 闭口八年至是乃言中外欣然以为明主(云云/)是亦
 有艰贞晦明之功者
  (见纲目三十一/卷第二十六叶)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用晦而明此法不以施之他而独以施之莅众者盖
 必有所谓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用晦本非晦也明
 而用晦耳其用晦者不察察以为明也晦字重于明
 字然虽用晦而自有明在是亦不汶汶以为暗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1b 页
 一说依语录云外晦而内必明乃可恐语录又是一
 时议论之言如此则与睽卦语录谓与以同而异正
 相似却下字重矣不切于明夷之象且愚以为用晦
 便非真晦不用下个必字恐夫子之意未然○唐太
 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
 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具释其义以对且
 曰非独匹夫如是帝王内蕴神明外当玄默若位居
 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则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2a 页
  (右见通鉴纲目太宗初即/位年大书置弘文馆下)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
 此卦下三爻明在暗外初一爻去暗主又远故其明
 夷也有如鸟之斯举以飞而垂其翼然飞而垂翼者
 见伤也在占者之君子则当有不见容而于行者而
 其行也仓卒决去不遑顾虑至于三日不得食焉是
 其见伤也且其行也必将有所适也然时乎明夷终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2b 页
 不免于伤虽至其所适之处而所适之主人亦未免
 有言盖时义当然不得而避也总是明夷但犹是明
 夷之浅者○三日不食正如孔子之绝粮于陈○君
 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一串说下○云
 峰曰象为飞占为行为往象为垂其翼占为不食有
 言此说分明却是爻辞正意
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惟义所在故当行而行无所顾虑而至于乏食也此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3a 页
 说则爻辞与象传一意未知是否○一说据爻辞不
 食只是见伤之象本谓迫于势而不得食与垂其翼
 主人有言一类未有义不食之意象传却是夫子以
 义断之言虽不得食然惟义所在虽不食可也发此
 意于象传圣人之意精矣此说为光明脱洒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下三爻俱明在暗外随其远近高下而处之者也六
 二亦以明体而居暗主之下为明夷也其明夷视初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3b 页
 虽为稍近视三四五则犹为远故虽见伤而未切如
 仅伤于左股然非要害处也其象如此占者于此亦
 在乎速救之耳若救之而得马壮便得免矣吉谓终
 免于害○左股程传曰足者所以行也股胫足之上
 于行之用为不甚切左又非便用者手足之用以右
 为便惟蹶张用左不但左字为未切股字亦为未切
 如程传(云云/)是也只对左股看腹与股便自不同故
 常有以手足捍腹心者未有以腹心卫手足者左右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4a 页
 二字亦有议论以体而言则左阳而右阴如东西卯
 酉之序阴阳之定位也今世之所以尚左也欤以用
 而言则右阳而左阴右常用事也动者为阳静者为
 阴也古人之所以以右为尊也欤
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此象传甚不好说若程传及临川吴俱以柔顺中正
 为解然本义全不带及此意今难强入此意了大抵
 是为乘其伤之未切而救之顺也而救之又速则又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4b 页
 为有则矣所以吉也若当救不救便非顺矣若救得
 不速失其机会便是不得法了非有则也如此说似
 尽通○或曰伤而未切而救之便是速如何作两重
 意非也盖伤而未切时也救之速人事也固亦有伤
 而未切可以救而人自缓于救则祸遂及身者自是
 两意也又涣初六用拯马壮吉本义云始涣而拯之
 为力既易又有壮马其吉可知只看既字又字便见
 两段意分明矣而此爻顺以则之义亦昭昭矣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5a 页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九三以刚居刚是有刚正之德者又在明体之上是
 以天下之望而在具瞻之位者而乃屈于至暗之下
 非惟其志有所不展抑亦其心有所不堪正与上六
 暗主为应则又受伤之切者矣此见其德力俱到而
 迫于不得已故举事独克○明夷亦以明见伤也于
 南狩得其大首克其我伤者也亦为天下克之也不
 可疾贞言非出于万不得已不可为也故曰在下者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5b 页
 有汤武之仁而在上者有桀纣之暴则可象传曰南
 狩之志乃大得也此句最宜玩味所谓有伊尹之志
 则可意思○于南狩程传曰南狩谓前进而除害也
 建安丘氏曰南者进而在前之方又升卦本义南升
 前进也只从此说亦稳一说本义分明谓向明除害
 向明二字必不苟下然三与暗主为应进而克之是
 向暗也何谓向明盖彼本暗而吾之除之不以为暗
 也是以明革暗如所谓代虐以宽故云向明除害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6a 页
 不然则为以暴易暴非向明除害之义也夏商之季
 天下被桀纣之酷如蔀屋然汤武一怒而天下便有
 复见天日之意窃谓本义于此爻而著一明字义亦
 有由来矣于南狩只说得其大首便有胁从罔治之
 意○不可疾贞是戒占者不连上文上文是象○本
 义云成汤起于夏台文王兴于羑里正合此爻之义
 不可以为专承爻辞不可疾贞说盖是通证也看此
 爻二字岂只是此一句然不可疾贞亦在其中汤武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6b 页
 之举皆是万不得已而后举也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看志字与乃字然则易非圣人不能赞矣○有汤武
 之志则可盖权者圣人之不得已而用者也乃大得
 也此大字非爻辞大首之大此得字亦非爻辞得其
 之得大有所得也成大功也一戎衣而有天下意○
 或曰权者圣人之大用而凡人皆不可用权只是守
 经此又太拘滞了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岂必皆圣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7a 页
 人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本义窃疑左腹者幽隐之处以六四所处之地言谓
 其居暗地也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者言虽已入暗
 地然以柔居暗地而尚浅故犹可以得意于远去也
 ○一说据本义云言筮而得此者其自处当如是也
 似连入于左腹说故曰幽隐之处谓晦迹于幽隐以
 避祸也看来全不是审如是则当以入于左腹置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7b 页
 于出门庭之下如何既入于幽然后方说出门庭而
 去况下文云六四以柔正居暗地而尚浅故犹可以
 得意于远去初不及去之幽隐之义况又语录最明
 大注小注两有证据不可易也○柔正居暗地而尚
 浅柔正处明夷之道也文王外柔顺亦是此道○左
 腹左字未详程传以为左僻亦未敢据医家云人身
 诸脏腑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然亦未
 见左腹与门庭要分得明左腹暗处也门庭则向明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8a 页
 矣此说近巧看来只从本义远去之说初无向明之
 意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本义居至暗之地近至暗之君地以位言亦近君之
 位也二句兼举耳故九四爻下只曰五以柔中暗地
 而已迫不兼及君在其中矣况就爻言居至暗之地
 坤体也近至暗之君近上六也若就人事言则就近
 暗君便是至暗之地矣○而能正其志者柔中故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8b 页
 已解在六四爻下故不复出耳正志有艰难之意方
 为箕子之明夷○利贞以戒占者箕子之明夷自不
 待言利贞矣箕子贞之至者也
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其明自存但晦其明耳明不可息所以为箕子之贞
 若其明可息则一篇洪范从何处来○爻辞利贞是
 以戒占者而象传乃曰箕子之贞此正与恒六五象
 传妇人贞吉一般彼举象中之贞字以就占此挽占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9a 页
 中之贞字以就象○六五不取君象以上六为暗主
 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上六所以为暗主者以阴居坤之极取其极暗而又
 在诸爻之上也○不明晦本义释云不明其德以至
 于晦此有垂教之意焉言上六本非生成便暗者明
 德人人所固有彼不能自明其明德而甘为欲昏以
 至于晦耳○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两句最可为昏君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79b 页
 之戒始为天子终为匹夫且欲求为匹夫而不可得
 夫非据高位则无由伤人之明然始也伤人终必自
 伤故后入于地惟命不于常可不监哉○三句皆是
 象
初登于天照四国也
 初登于天言其位照四国耳此解初登于天之义
后入于地失则也
 谓失道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0a 页
(离下/巽上)
家人利女贞
 家人者一家之人要不出乎父子兄弟夫妇而已或
 曰若伯叔与姑侄不亦家人乎曰伯叔亦父也故曰
 伯父叔父侄犹子也故曰从子伯父叔父亦谓之从
 父姑则诸母也伯叔母则从母也姊妹则女兄弟也
 故彖传只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尽之矣
 ○此所谓家人奴婢不与焉古制人家无奴婢有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0b 页
 某罪者没入为官奴婢谓之臧获如胥靡之类臧者
 被赃罪而没入者也获者逃亡捕得而奴使之者也
 非人家所得买卖也王莽曾稽古法禁人不得买卖
 奴婢又有奚奴周礼奚三百人郑元注曰古者从坐
 男女没入县官曰奴婢其少有才智者以为奚今时
 侍史官婢是也○卦之九五六二内外各得其正故
 为家人立家之道须内外各正内外各得其正方成
 个家道由此言之凡内外有不正者都不成家○人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1a 页
 而不仁则非人国而不治则不国家而不正则非家
 ○家人者一家之人则父子兄弟夫妇俱在其中及
 彖辞只言利女贞盖非专欲女贞也欲先正乎内也
 内正则外无不正矣故彖传兼男女释之诚知文王
 之辞非专欲女贞也欲先正内耳所以言女正位乎
 内于男正位乎外之先而本义云以卦体九五六二
 释利女贞之义释利女贞而兼九五六二盖先圣后
 圣契钥相授不容少异○莫难化者妇人周子曰家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1b 页
 难而天下易家人离必起于妇人此所以欲先正乎
 内也看先之一字方知男亦在所贞○利女贞本只
 用利贞而乃曰利女贞者示人以先务之所在也○
 女贞如何闺仪必肃馈事必慎必孝舅姑必顺夫主
 必和家众必睦宗姻不生谗妒以间夫之骨肉不预
 外事以贻夫之祸患凡有数端不专指修洁也六二
 无攸遂在中馈贞吉亦所谓利女贞也莫难正者家
 而家莫难正于妇人此亦以难易论耳其实夫为妻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2a 页
 纲刑于寡妻全在丈夫○舜之刑于二女文王之刑
 于寡妻皆女贞之义也自天子至于庶人其道之所
 施虽有远迩之异而正家之道安有二哉○或说利
 女贞且主在内外上未该得父子兄弟谓只读彖传
 至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处便见愚意不然本
 义明解家人为一家之人则岂有不该父子兄弟者
 哉至言内正则外无不正亦从女贞而对言之耳非
 拘拘是一男一女之际也夫父之与母同此内外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2b 页
 兄之与嫂弟之与弟妇亦同此内外也若必以彖传
 第三节为推广言之则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
 妇方为正家而彖辞本义所谓内正则外无不正者
 犹未为家之正乎但辞旨重在内外上耳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
义也
 首提家人二字与诸卦同指卦言也下二句男女正
 位亦指卦之九五六二言一例也○天地之大义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3a 页
 亦犹云阴阳之大义也不曰阴阳而曰天地天阳之
 尊也地阴之尊也归妹亦曰天地之大义也理则一
 盖天地且然况其他乎○一说男正位乎外犹天位
 乎上也女正位乎内犹地位乎下也故曰男女正天
 地之大义也如此是不取阴阳义然则与归妹所云
 大不同乎但是说得好听耳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此家人二字与上同下文父母之谓亦就卦之二五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3b 页
 言正如上文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也○虽就卦
 言然意却誊在人事上说如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之
 类皆就易上说也若说家人卦有严君之象则承父
 母之谓也不来同一二五也或取作男女或取作父
 母易只是个虚象耳又通六爻取五三夫四二妇五
 兄三弟无不可也此易所以卦爻至约而能极天下
 之赜鼓天下之动也○家人有严君语意若云不特
 国与天下有严君家人亦有严君也○必须说出九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4a 页
 五阳刚中正而为主于外六二柔顺中正而为主于
 内方见有尊严之义方见是君长之象若讲男女之
 正位内外处也是此二爻一是阳刚中正一是柔顺
 中正但莫用主字○此节虽说父母亦归于利女贞
 之义下文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亦然何也家人二字所该固广其曰利女贞者亦言
 先自女正起耳其意固欲一家之人俱正也故彖传
 遂及此且及下文其下文家道正与正家之正字即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4b 页
 利女贞之贞及男女正位之正也然后知其为尽利
 女贞之义耳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
 父子以尊卑言上父初子上下阔远父子之分也一
 家之人惟父子之分相去最远况二爻皆阳再取夫
 妇不得而相去远又不得取比肩之义为兄弟之象
 五兄三弟以比肩言五三相近又皆阳五得四三得
 二又为夫妇矣○五上二下此长幼之序友恭之道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5a 页
 便有兄兄弟弟之象矣○上句上父初子则父子之
 各得其位各止其所亦已有父父子子之道矣○五
 三夫四二妇五三刚也夫象四二柔也妇象刚居乎
 上柔居乎下则恒之所谓刚上而柔下乃理之得其
 常者且刚柔各当其位又即所谓内外各得其正者
 正合夫制妇听之义所谓夫夫妇妇也○五三四二
 不得不以两相配两相配则五与四为夫妇三与二
 为夫妇如此然后见其夫夫妇妇处盖各有合也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5b 页
 室之义也又不拘于六二为女正位乎内九五为男
 正位乎外矣若于此而不以相近成配则三四之配
 又颠倒了若不分配则又混而无别了都不见得夫
 夫妇妇之义○本义只云上父初子五三夫四二妇
 五兄三弟以卦画推之又有此象便已见得父父子
 子夫夫妇妇兄兄弟弟之各得其道处了大抵只就
 位上见得盖上在上初在下便见父父而子子五上
 四下三上二下便见夫夫而妇妇五在上三在下便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6a 页
 见兄兄而弟弟○五三既为兄弟又为夫妇初不相
 悖○首节只据二五言内外各正之义以为家道之
 正此又通卦之六爻言其有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
 夫妇妇之象以见家道之无不正理则一而词自不
 重复
正家而天下定矣
 此句不可说作效只带上家道正说彖传意不在效
 正家而天下定此家道之所以贵于正而不可不正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6b 页
 也○或说正家而天下自定了用孟子人人亲其亲
 长其长而天下平为例是不可用彼自有人人字彼
 主在下人之为道者言此主在上之有国有家者言
 周子云治天下有则家之谓也主化言也盖即此传
 之意三节不必用过文相承大抵孔子初只就卦体
 上见二五有男女各正之义遂将来释卦辞既而又
 将二五看出有父母尊严之象既而又通六爻看得
 有父子兄弟夫妇各得其正之象渐次说出要皆不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7a 页
 出乎家人利女贞所该之内耳○细味之首节家道
 之正也二节家道之所以正也三节举家之为父子
 兄弟夫妇者莫不正而治化所由成也正家至此而
 能事毕矣
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火者风之所自出家者风化之所自出故风自火出
 为家人之象也君子于此可不思所以正其家乎而
 家之所以正则在身君子所以于吾身上做起工夫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7b 页
 身之所出言与行二者而已矣○言必有物非虚言
 也行必有恒非但勉强一时而已如是则身修身修
 则家齐而风化之本端矣所谓正家而天下定者○
 风自火出此风亦只是火中之风君子味此可以见
 雷风恒之理
初九闲有家悔亡
 初九家之始也初之时当闲九之刚又能闲是为闲
 有家之象谓之闲有家盖必乘其初心之未放众志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8a 页
 之未流于以明长幼之序慎男女之别笃其恩义使
 不相夷正其伦理使不相凌闲之如是则伦理以正
 必无妇子嘻嘻之吝恩义以笃亦不至有家人嗃嗃
 之厉而悔可亡矣苟不闲之于始则人情流放必至
 有悔失长幼之序乱男女之别伤恩义害伦理无所
 不至非但有家者然有国者亦然○闲有家宜无悔
 也乃只曰悔亡或谓看本义初无本有悔也一句亦
 只是无悔之意不必泥其为本有悔而亡之也愚谓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8b 页
 未然看来是家人嗃嗃悔厉吉之意夫人情乐于纵
 肆而惮于就规矩况有家之初行之能免于悔乎然
 久之父父而子子兄兄而弟弟夫夫而妇妇悔固亡
 矣故本义仍用悔亡字程传曰群居必有悔以能闲
 故亡耳胡氏亦云能闲于初仅可免悔初之不闲悔
 将若何程传说得悔似宽○本义既云初九以刚阳
 处有家之始能防闲之其悔亡矣则所谓闲有家悔
 亡者俱就初九上说而戒占者意全在外故只云戒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9a 页
 占者当如是也○又上九曰有孚威如终吉本义云
 上九以刚居上在卦之终故言正家久远之道露出
 刚字与初九同而末云占者必有诚信威严则终吉
 也亦同此例○或曰今以悔亡终吉为在初九上九
 上说则连悔亡终吉亦为象了似难从曰坤六二不
 习无不利子将以为占乎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初九之闲有家者以此时家人之志犹未变故及是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89b 页
 时而闲之也失此不闲则悔生矣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六二无攸遂者惟在中馈之事而已中馈之外一无
 攸遂也如此则有婉娩贞静之德信乎所谓女之正
 位乎内矣○馈食内事故曰中馈○女不言外爻辞
 故如此立言卦辞所谓女贞彖传所谓女正位乎内
 者亦要傍此意讲说○读六二爻辞方知妇人之所
 以为能者不在于无所不能而在于能其所能而已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0a 页
 盖地道也妻道也
顺以巽也
 柔顺以巽于人也人丈夫也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传曰人之处家在骨肉父子之间大率以情胜礼以
 恩夺义惟刚立之人则能不以私爱失其正理故家
 人之卦大要以刚为善初三上是也○本义不曰过
 刚不中而曰以刚居刚而不中为留过刚字于下用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0b 页
 故上句以刚居刚而不中就爻说下句过乎刚者也
 就治家说○嗃嗃非九三嗃嗃家人嗃嗃也家人所
 以嗃嗃者以九三之治家过刚也治家而过于刚不
 无少伤于恩故必有悔而厉然而家道齐肃人心秪
 畏犹为家之吉也若一于宽而恩胜义致使妇子嘻
 嘻然而笑乐之无节则家声必为之玷而吝终不免
 矣○悔厉吉言一时虽不无悔厉毕竟吉也终吝言
 一时间虽大家欢洽若无害者然终吝也此圣人揆人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1a 页
 情之所必至者盖悔者自凶而趋吉吝者自吉而向
 凶于此观之益见其的○家人嗃嗃悔厉吉者本爻
 之义也妇子嘻嘻终吝者反言之也言若妇子嘻嘻
 则今虽无嗃嗃之悔而终则吝矣于此益可以见家
 人嗃嗃虽悔厉而吉也圣人示人之意深矣○嗃嗃
 言家人至嘻嘻独言妇子犹见其非所宜而可吝也
 圣人警发人之意至矣○朱子曰礼本天下之至严
 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如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1b 页
 嘻终吝都是此理○家人嗃嗃象也悔厉吉占也妇
 子嘻嘻终吝反其象占以为戒也比而观之占者各
 以其德为应也
象曰家人嗃嗃未失也
 对下文观之
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节节制之节所以防其过也
六四富家大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2a 页
 六四以阴居阳既有能致富之资而在上位而挟能
 致富之势此所以为能富其家而占大吉也大吉与
 元吉不同○中溪引礼记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
 家之肥也肥即富也审如是当为元吉矣此与本义
 阴主利之旨不合然礼义生于富足家既富则记之
 所谓肥者亦当可致矣若徒有是富而无记之所谓
 肥此亦何取于富哉说者当论及此或说在上位为
 家之尊长不及前说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2b 页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本义云假至也如假于太庙之假此说既明而或者
 乃以语录所谓到这里方得许多物事为说者非据
 也恐语录是未定之见何也其下文云到这里有妻
 有妾方始成个家然则初之闲有家时都无妻妾耶
 如六二之在中馈非妻妾耶九三曰家人嗃嗃则妻
 妾固在其中矣况又有妇子云然则此语录明与本
 义不合者也不必凭以为说有家犹言有国也此注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3a 页
 只是要解出有字义例非以家为国也若曰有家之
 有即有国之有耳若是以家为国则下文所谓刚健
 中正下应六二之中正与所谓女正位乎内男正位
 乎外者俱不同矣且于所谓盖聘纳后妃之吉占者
 犹为相戾至于象传夫爱其内助妇爱其刑家者愈
 相矛盾矣○按此有家正与初九之有家同今不于
 初解云犹言有国却至此方解出者盖旧日说者皆
 以谓王者至是方有家也朱子不取此说故于上假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3b 页
 字即定云如假于太庙之假其于有家则又定云犹
 言有国也明有字之为虚字与初九同也若初九之
 不先定有家以此为常话云闲有家有家字自无所
 惑不解可也此云王假有家则其有家为王者至是
 方有家故于此方解出耳今朱子小注(云云/)正是旧
 说本义(云云/)正是点破此旧说也又何惑○讲此爻
 当云九五刚健中正下应六二之柔顺中正是在我
 既有是刑家之德而又得内助之贤在王者若以此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4a 页
 而至于其家则两情相与欢洽无间夫得妇为之内
 助而无内顾之忧妇亦得夫以刑家而获终身之托
 不用忧恤而吉可必矣○王假有家勿恤吉通是占
 ○勿恤吉谓自然吉也不期而然也深许其吉也故
 云吉可必○本义王者以是至于其家是以已纳后
 妃在家者言其曰聘纳后妃之吉占者为占者设云
 若欲聘纳后妃而占得此最吉也非谓王假有家方
 始是聘纳后妃至家也○或作以柔顺中正之人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4b 页
 至于吾家此说非且认本义意偏○本义又云而凡
 有是德者遇之皆吉也是谓不必拘拘聘纳后妃也
 凡娶妇者皆是但要有是德耳有是德兼二五言若
 非聘纳之时只属夫妇配偶事亦吉但本义此句承
 后妃字说来见得凡人皆有用此占时也
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王者一至于家但见交相爱耳何不吉之有何用于
 忧恤○补注曰王假有家假有感格之义故象言相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5a 页
 爱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本义云以刚居上在卦之终刚则能正其家居上则
 家之主也在卦之终则其有家也久周公以是特言
 正家久远之道以为其治家能有孚以笃其恩义而
 又能威如以正其伦理夫能笃恩义则既无家人嗃
 嗃之悔能正伦理则又无妇子嘻嘻之吝终吉而无
 凶害也此以上九言占者必有诚信严威则终吉矣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5b 页
 ○或以威如为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
 之盖以威如字为气象形容也似大泥而昧于正
 理矣然则屯如邅如焚如死如之类但俱是形容气
 象耶况象传云反身之谓也反身自治岂区区气象
 而已耶
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孔子恐人只作威厉于人看故如此说其实爻辞威
 如所该固广正衣冠之类亦一事特其浅者耳以正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6a 页
 伦理言似得其大致然正伦理亦未必有不本之于
 身者
(兑下/离上)
睽小事吉
 睽乖异也不独曰异而曰乖异主于情之不合而言
 不徒以迹之不同言也为卦上火下泽性相违异者
 火性炎上泽性润下也中女少女志不同归或曰若
 长女与中女或少女合体独不谓之睽乎曰就巽离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6b 页
 兑之三女别而言之长女应为己嫁者也中女盖将
 及笄矣少女则犹未也故程传曰长则各适所归临
 川吴氏曰长则各有夫家亦是以中少二女为未嫁
 者而以长女为已嫁者矣以卦德言之内说而外明
 当作彖传说而丽乎明言在已有和悦之德又得明
 德之人而附之也内字属已外字属人本义必云内
 外者就卦之内外体说来也此可小事之本也但其
 说似泥○一说内悦而外明只是以一人言内有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7a 页
 悦之德而外又达于事理遇事果断此便是悦而丽
 乎明言其和悦之德与明德相丽也故本义恐人泥
 于彖传说而丽乎明之句而失其旨也乃易其词以
 发之曰内悦外明曰内曰外明其为一人也今考本
 义如蒙之内险外止讼之内险外健谦之止乎内顺
 乎外之类无非以一人言此说长○以卦变言之则
 自离来者柔进居三自中孚来者柔进居五自家人
 来者兼之是皆柔进而上行也柔而得进亦可小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7b 页
 之机也○以卦体言之则六五得中而下应九二之
 刚在我既有是德所应又得其人亦可小事之势也
 ○夫睽则众情乖离本不可有事然卦德卦变卦体
 如是则虽不可大事若小事无甚赖于众力之协同
 者犹可为也○此卦辞当以豫之利建侯行师对看
 豫者人心和乐以应其上也故大事可为睽虽有是
 三者兼之得中应刚然打头一睽字坏了故可小不
 可大也○先儒有以饮食衣服为小事不知彼意云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8a 页
 何愚看来亦不止是饮食衣服凡不待众力协同之
 事皆是先儒又有谓此卦柔为卦主又或谓三者皆
 柔之为故只可小事殆亦非也内说外明亦必以为
 柔德则强遏矣由未察可小事之旨是承睽字来时
 虽睽也有是三者犹可以小事如无是三者则虽小
 事亦不可矣诚以是三者而非当睽之时大事亦容
 有可者矣○一说睽卦虽有是三者然力量终是未
 大故仅可小事向使其动而明刚进而上行刚中而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8b 页
 应则睽有可济之理不但小事吉而已此云小事吉
 是兼睽之时与卦之力量言也且如习坎刚中则行
 有尚矣大过说而巽加以刚中而志行则利有攸往
 亨矣革文明以悦而非主之以柔则大亨以正矣然
 则先儒所谓以柔为主及三者皆柔之为之说亦未
 为全然不是也但以悦而丽乎明亦为柔德则终是
 强遏盖不知是二句柔字出头为之累也○悦而丽
 乎明若是明而丽乎悦更好也○小事吉程传曰虽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9a 页
 不能合天下之睽成天下之大事亦可以小济看来
 小事字意不是说小济止是以事言也
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睽全自卦象取自物而取象则火动而上泽动而下
 也自人而取象则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也○泽动
 而下象传此言谓泽水润下而已而吴氏乃曰流而
 潴于卑下之地者泽也且泽者坎水而塞其下流如
 何谓流而潴于卑下之地恐非所以语泽水也且泽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99b 页
 之动只润下便是对火之炎上而言不必说到流处
 ○二女志不同行只同居之日便然不必谓长而各
 有夫家乃为各有睽也故曰志不同归○补注曰二
 女同形而其志异男女异形而其志通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天地睽也而天施地生则其事
 同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睽也男女交感则其志
 通生生化化万有不齐万物睽也而此感彼应则其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0a 页
 事类所以然者盖天地万物无有独而无对者惟其
 不能以独而无对故二者常相须也盖总是独阳不
 生独阴不成之理此睽之所以未尝有不合者也然
 非始睽而终合也睽者其静合者其动睽者其别合
 者其交也何则一本故也此可以观太极之全体矣
 妙哉○夫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物物皆有睽有合故
 曰事类○盖以形则天地万物无一而不睽者唯以
 理言则天地万物虽睽而不终于睽也○曰事同曰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0b 页
 志同曰事类此皆以其交相为用者言也故曰睽之
 时用大矣哉○夫人但知睽之为睽而不知睽之有
 合夫子是以极言之及此旨哉○大全此条下引朱
 子曰睽者言始异终同之理愚疑此句当是论六爻
 修书者不察只见天地睽而其事同三句有类于是
 遂乘而置之于此不知卦辞何尝有始异终同之意
 仅彖传有此一条又安得谓之皆言其云皆言则所
 指固多矣○睽六爻皆言始异终同之理其到同处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1a 页
 便是睽之济也济睽与济险不同睽至于合则睽济
 矣且如天地睽而其事同岂事同之外别有个济邪
 男女睽而其志通岂志通之外别有个济邪朱子始
 异终同之言未必指此而其理则实有如此者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二卦合体而性不同是于同中有异也君子以同而
 异亦同中之异也○以同而异重在异字不一于同
 也然亦非立异矣要归于理而已此所以不能无异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1b 页
 况此就睽言也○又曰小注所谓理同而事异者则
 分事理而二之所谓理一而分殊者则又以自然之
 理来解人事俱未稳但当就事上说大体皆同而中
 间却自有不同处所谓和而不流群而不党之意刘
 宋谢宏微同不害正可谓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初九当睽时但有合便好无合便不好上无正应睽
 也故悔同德相应则有合矣故悔亡○上无正应如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2a 页
 有是子而无是父有是臣而无是君有是弟而无是
 兄之类皆睽也同德相应盖虽非父子之亲非君臣
 之分非兄弟之义然当睽之时同德相与彼此之间
 各求其合如此则睽不终睽而悔亡矣如刘备之于
 孙氏本非正应然于曹操之南下孙刘皆危于是同
 心戮力以制之是已丧马勿逐自复悔亡之象也○
 非正应而又同德相应总是九四一个人不要别作
 两人看○丧马勿逐自复固是悔亡之象然独以马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2b 页
 言者盖马所用以行者也初间无应而悔者失其所
 以行也及同德相应而悔亡则可以有行矣如羝羊
 触藩羸其角要皆非泛泛取象而已程传语录同此
 意○见恶人无咎承上文而言同德者固与之党非
 同德者来亦不宜拒之也盖此处睽之时然也见者
 遇而勿绝之辞非必有欲见之也丘氏此说最好与
 本义如孔子之于阳货意正合○见恶人以辟咎也
 岂其本心哉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3a 页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二五阴阳相应宜相遇者也然居睽之时阴阳相应
 之道衰而刚柔相戾之意胜乃睽而不合虽然二之
 与五本正应也君臣之义不可废也故为君者虽或
 失于下接而为臣者终不可以自外故必委曲相求
 而得会遇则睽以合而无咎矣○遇主于巷是本爻
 之象盖二五当睽始虽不合然本是正应其理势二
 必委曲以求五而终得遇也本义自二五阴阳正应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3b 页
 以下数句都是解那遇主于巷之象见得是正应而
 不得以相应义岂容已乎自是着委曲以求合且如
 六三说上九猜狠方深(云云/)则难以语委曲求合矣
 故曰本其正应非有邪也明矣○或曰味本义必字
 及乃为字且无一字及爻体恐遇主于巷非九二自
 有之象只是圣人教人如此本义因以为象也不然
 九二之于五终于睽而已乎以九三上九且无初有
 终况二五正应而无嫌隙者乎○程传曰巷者委曲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4a 页
 之途也遇者逢会之谓也当委曲相求期于会遇与
 之合也所谓委曲者以善道宛转将就使合而已非
 枉已屈道也○巷字当得其意勿泥于辞西溪李氏
 谓不必拘于堂陛之常分者似失其旨小象程传云
 当睽之时君心未合贤臣在下至诚以感动之尽力
 以扶持之明义理以致其知杜蔽惑以诚其意如是
 宛转以求合也此正所谓委曲相求之本意○无咎
 程传曰君臣睽离其咎大矣必能合而后无咎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4b 页
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盖求之太殷事之太勤疑于为邪然本其正应非有
 邪也道正道也释巷字之义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见舆曳见犹见群龙无首之见所见之象如此是泛
 言作旁人所见假象之辞也与上九见豕负涂之见
 不同彼是指上九自见也○其牛掣牛所以驾舆者
 牛在舆前而掣之欲援以去也程传曰掣从制从手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5a 页
 执止之义也盖使不得上从上九恐当从此说○其
 人天且劓天去发之刑劓去鼻之刑其人舆中之人
 也盖舆所以载是人牛所以引是舆一项事也○劓
 去声鱼器反应上声
 本义猜狠方深猜疑也狠忿也始猜而狠继之○朱
 子语录又一说曰天合作而剃须也篆文天作更而
 作□盖以为字形相似而误也今本义既定曰髡则
 髡是去发非剃须也且项氏之说与本义合此语录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5b 页
 不用可矣○洪武正韵而作耏从彡者须发属也古
 作而○六三本上九正应乃以居二四二阳之间故
 二从后而曳之求与之合也四则从前而掣之亦欲
 与之合也况当睽之时上九以刚处明极睽极之地
 其猜狠方深故又将其人而髡劓之然邪不胜正毕
 竟妄求者去正应者合也○见舆曳牛掣人则天且
 劓无初也然邪不胜正全无是事者其事必白空有
 是疑者其疑必释故终合而不终于睽后为二所曳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6a 页
 前为四所掣各有是事然六三不之从其实无他也
 上九猜狠方深乃遂疑其有他正所谓见豕负涂载
 鬼一车者也故其人天且劓此之谓全无是事而空
 有是疑也谓无其所疑之事也○本义故其象占如
 此自见舆曳至有终都是象而占在其中盖占则如象也
见舆曳位不当也
 见舆曳一句该其牛掣如包荒得尚于中行王居无
 咎之例位不当正谓其居二阳之间故为二所曳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6b 页
 不该到其人天且劓
无初有终遇刚也
 刚专指上九程传曰不正而合未有久而不离者合
 以正道自无终睽之理故贤者顺理而安行智者知
 几而固守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睽孤谓无应九四是阳不得初六之应是无所合而
 独立也故为睽孤○睽孤且谩说出初九爻只言本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7a 页
 身是阳不得个阴以为之应便是孤矣至下文遇元
 夫字方说出初九来盖言有序自当如此本义解之
 亦云睽孤谓无应遇元夫谓得初九上文只说无应
 下文方说初九语意密矣○睽孤谓下爻不是初六
 遇元夫谓以阳遇阳同德相与也○元夫二字程传
 阳称元善也犹云善士也此说甚当非夫妇之夫○
 睽孤而遇元夫交孚此如许远之与张巡本非统属
 各自孤守一城乃以同心为国彼此推诚戮力捍贼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7b 页
 而相合也○初九言悔亡丧马勿逐自复九四言睽
 孤遇元夫交孚此二爻说得正相齐整○遇元夫而
 与之交孚则睽者合矣然又必危厉而后无咎者盖
 当睽之时难合易离故必以危厉处之乃得终合而
 无咎
交孚无咎志行也
 志行即丧马勿逐自复之义是申无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8a 页
 厥宗噬肤往何咎者申言其所以悔亡也盖六五当
 睽之时以阴居阳所以不正或所据非其地或所为
 乖其方有悔可知然虽有是悔而终得亡其悔何也
 盖六五有柔中之德而下有九二之应夫时之方睽
 既有彼此相求之势而五之柔中又有虚已下贤之
 诚吾见其与二合也直若噬肤之易然以是而往则
 在彼在此各得其所安而无据非其地之灾有行有
 为济以良辅而自无乖方之虞何咎之有信乎其悔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8b 页
 亡矣本义逐句逐字解得似零碎若讲说自当贯意
 不可分悔亡厥宗噬肤两段意也故象传只曰厥宗
 噬肤往有庆也悔亡之义在其中矣且本义既云居
 中得应故能亡之而又云六五为柔中之德故其象
 占如是即此而味之意自昭昭矣大壮九四贞吉悔
 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本义所解意亦类此○
 故其象占如是象字还生于厥宗噬肤厥宗之宗党
 类之义也盖九二是其应与故云○六五正彖传所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9a 页
 谓得中而应乎刚者
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有庆亦就睽上说即爻辞之意申赞之词耳不必说
 开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
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本义睽孤谓六三为二阳所制而已以刚处明极睽
 极之地又自猜狠而乖离也所谓六三为二阳所制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09b 页
 即见舆曳其牛掣也所谓而已以刚处明极睽极之
 地又自猜狠而乖离者即其人天且劓也本义两句
 都归入睽孤之义至于下文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
 张之弧又专是详说上九猜狠之事而不及为二阳
 所制之象者辞为上九系也故独详之申言其所以
 睽孤也○上九以刚处明极睽极之地九刚也以二
 体言则为明之极以全体言则为睽之极夫刚者往
 往果毅有馀而不足于宽详况明极则过察而多疑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10a 页
 睽极则咈戾而难合○夫上九之应六三也六三不
 幸处二四二阳之间欲进与上合则后曳于二前掣
 于四而上九本身以刚处明极睽极之地又自猜狠
 而乖离六三本非污于二阳也而彼则以为污六三
 本无受污之事也而彼则以为有是为睽孤其以为
 污也如见豕之负涂然其以无为有也如见载鬼之
 盈车然于是遂欲去之而不与之偶则先张之弧矣
 然无是事者其事必白空有是疑者其疑必释少间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10b 页
 则说之弧矣盖知其非寇而实亲也由是而往遂得
 相遇合而吉矣○豕负涂或有之言载鬼一车明其
 决无之事也○见豕负涂载鬼一车见字贯连到载
 鬼一车句见豕负涂疑也载鬼一车则疑愈甚矣于
 是遂张之弧既而脱之弧疑稍释也知其匪寇婚媾
 及遇雨则吉则疑尽释矣其疑也以渐而极其释也
 亦以渐而尽往遇雨则吉往上九往也往而就之也
 初间猜疑惟以不见亲就为幸稍前便欲射之此往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11a 页
 字是就应上说来知其匪寇婚媾而后往也○不可
 分本义疑尽释为遇雨睽合为吉看则字且遇雨和
 也和合也
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不必依程传云所以能和者以群疑亡也看孔子只
 释意非推本也
 
 
易经蒙引 卷五上 第 111b 页
 
 
 
 
 
 
 
 易经蒙引卷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