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0025-072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精蕴大义卷十 元 解蒙 撰
系辞下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考三画之卦以定刚柔之体备六爻之画以效天
下之动此势之不容已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因阴阳之进退以示无穷之变因人事之得失以
易精蕴大义卷十 元 解蒙 撰
系辞下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考三画之卦以定刚柔之体备六爻之画以效天
下之动此势之不容已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因阴阳之进退以示无穷之变因人事之得失以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0025-0722d.png
系所值之占观变玩易道无馀蕴矣
先儒曰八卦所用者在象故曰象六十四卦所用者
在爻故曰爻刚柔者爻之体相推谓刚推柔柔推刚
也变则本卦变作他卦惟其相推故能成其变辞谓
爻象之辞即其变而命之也即其变而系其辞以命
吉凶而占者所值当动之爻象亦不出乎此矣上篇
始以乾坤之成卦终以易简之德业下篇始以八卦
成列终以乾坤示人易简其道虽相类然上篇所未
先儒曰八卦所用者在象故曰象六十四卦所用者
在爻故曰爻刚柔者爻之体相推谓刚推柔柔推刚
也变则本卦变作他卦惟其相推故能成其变辞谓
爻象之辞即其变而命之也即其变而系其辞以命
吉凶而占者所值当动之爻象亦不出乎此矣上篇
始以乾坤之成卦终以易简之德业下篇始以八卦
成列终以乾坤示人易简其道虽相类然上篇所未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0025-0723a.png
尽者则见于下篇是为终始之道也
蒙谓观易卦之小成而又有以备其体因奇耦之
变化而又有以显其用此圣人作易自然之序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考夫易之占辞原夫易之变体此圣人赞易事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观阴阳有对待之势而后知阴阳有消长之机
先儒曰文王卦辞但言吉凶周公爻辞方有吉凶悔
蒙谓观易卦之小成而又有以备其体因奇耦之
变化而又有以显其用此圣人作易自然之序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考夫易之占辞原夫易之变体此圣人赞易事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观阴阳有对待之势而后知阴阳有消长之机
先儒曰文王卦辞但言吉凶周公爻辞方有吉凶悔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0025-0723b.png
吝四者凡所谓皆指动爻而言也通书所引乃断章
取义刚柔者变通之本变通者刚柔之时用刚柔立
本言始揲所画之卦或刚或柔各有定体也变通者
趣时言卦既画矣若遇老阳则变而为柔遇老阴则
变而为刚自此趣彼以从时立本统指一卦言趣时
专指所变之爻而言下章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
相杂唯其时物也意亦如此先言变动而后独言吉
凶悔吝生乎动者以动详于变故也又先言吉凶悔
取义刚柔者变通之本变通者刚柔之时用刚柔立
本言始揲所画之卦或刚或柔各有定体也变通者
趣时言卦既画矣若遇老阳则变而为柔遇老阴则
变而为刚自此趣彼以从时立本统指一卦言趣时
专指所变之爻而言下章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
相杂唯其时物也意亦如此先言变动而后独言吉
凶悔吝生乎动者以动详于变故也又先言吉凶悔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0025-0723c.png
吝生乎动而后止言吉凶者以吉凶者悔吝之积故
也
蒙谓静无而动有然其辞则系于未占之先体立
而用行故其变则见于有象之后易之为旨尽在
是矣
吉凶者贞胜者也
既明淑慝之分必无两立之异此所以常胜而不
已也
也
蒙谓静无而动有然其辞则系于未占之先体立
而用行故其变则见于有象之后易之为旨尽在
是矣
吉凶者贞胜者也
既明淑慝之分必无两立之异此所以常胜而不
已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0025-0723d.png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
夫一者也
造化有常久之道天下无二致之理故圣人赞易
发明之
先儒曰吉凶贞胜言易所论吉凶常相胜而不已天
地之情以其正大故所以示人者亘古今而常存日
月之运以其有常故所以照物无毫发之不烛天下
之动虽万变不齐然其正而胜者亦一理耳前言易
夫一者也
造化有常久之道天下无二致之理故圣人赞易
发明之
先儒曰吉凶贞胜言易所论吉凶常相胜而不已天
地之情以其正大故所以示人者亘古今而常存日
月之运以其有常故所以照物无毫发之不烛天下
之动虽万变不齐然其正而胜者亦一理耳前言易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0025-0724a.png
道有变通而此又言其理之常者以示人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天地之所以无隐于尔者一健顺之理而已耳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先儒曰效乾坤之变化以分六爻象乾坤之虚实以
为奇耦
蒙谓天地不能秘自然之易而圣人不能外自然
之理盖圣人之易一天地之易也天地以其自然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天地之所以无隐于尔者一健顺之理而已耳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先儒曰效乾坤之变化以分六爻象乾坤之虚实以
为奇耦
蒙谓天地不能秘自然之易而圣人不能外自然
之理盖圣人之易一天地之易也天地以其自然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0025-0724b.png
者而显诸仁此天地所以为天地圣人则以其自
然者而寄之易此圣人所以为圣人天地圣人一
而二二而一者也以人事而参诸造化既知其理
之有常由造化而验诸人事又知其理之无二始
之以人事终之以人事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
辞
先儒曰内外犹言先后微显阴阳老少分揲命卦之
然者而寄之易此圣人所以为圣人天地圣人一
而二二而一者也以人事而参诸造化既知其理
之有常由造化而验诸人事又知其理之无二始
之以人事终之以人事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
辞
先儒曰内外犹言先后微显阴阳老少分揲命卦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0025-0724c.png
时而吉凶乃见于成卦之后用其道故观其动乎内
之变以成功业究其微故考其见乎外之辞以见圣
人之情能事毕矣盖动乎内者理也见于外者事也
变者爻象之变辞者吉凶之辞功业见乎理情也而
见乎辞皆内外相为而不可相无也
蒙谓卦之未定必将观变卦之既成然后考其占
其所以制事而明理皆不外乎此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之变以成功业究其微故考其见乎外之辞以见圣
人之情能事毕矣盖动乎内者理也见于外者事也
变者爻象之变辞者吉凶之辞功业见乎理情也而
见乎辞皆内外相为而不可相无也
蒙谓卦之未定必将观变卦之既成然后考其占
其所以制事而明理皆不外乎此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0025-0724d.png
天地溥覆载之功无非妙一元之运圣人履崇高
之位必有以得天下之心
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圣人之得民心固必因其利以厚天下圣人之定
民志尤必制其欲以宜天下圣人之于天下不过
因所利而利之亦未尝以为利也徒知因天下之
利以合天下故能使之无违心不知得天下之义
以坊天下尤当使之无非心吾恐知所聚而不知
之位必有以得天下之心
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圣人之得民心固必因其利以厚天下圣人之定
民志尤必制其欲以宜天下圣人之于天下不过
因所利而利之亦未尝以为利也徒知因天下之
利以合天下故能使之无违心不知得天下之义
以坊天下尤当使之无非心吾恐知所聚而不知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0025-0725a.png
所以聚之道则斯民之聚岂区区之利所能维持
耶
先儒曰天地有大德以其生生不已也圣人有宝位
所以配天地而遂其生物之心也有圣人之位又有
圣人之德位曰宝位不亦宜乎守位聚人承上文而
言何以守与民共守之何以聚有财以聚之财者百物
之总名皆民之所利也正辞谓殊贵贱使有度明取
予使有义辨名实使有信诚以利之所在不可不道
耶
先儒曰天地有大德以其生生不已也圣人有宝位
所以配天地而遂其生物之心也有圣人之位又有
圣人之德位曰宝位不亦宜乎守位聚人承上文而
言何以守与民共守之何以聚有财以聚之财者百物
之总名皆民之所利也正辞谓殊贵贱使有度明取
予使有义辨名实使有信诚以利之所在不可不道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0025-0725b.png
之使知义也禁民为非谓宪禁令致刑罚以齐其不
率道者也盖理财以富之正辞以教之禁民为非以
齐之富之而后教教之而后齐虽其理之正之禁之
无适而非义然圣人不忍之政则尽此三者矣理财
则易之备物致用也正辞则易之辨物正言也禁民
为非则易之断吉凶明得失外内使知惧也易之事
业尽于此三者也
蒙谓天地以生物为心圣人尽裁成之道故其履
率道者也盖理财以富之正辞以教之禁民为非以
齐之富之而后教教之而后齐虽其理之正之禁之
无适而非义然圣人不忍之政则尽此三者矣理财
则易之备物致用也正辞则易之辨物正言也禁民
为非则易之断吉凶明得失外内使知惧也易之事
业尽于此三者也
蒙谓天地以生物为心圣人尽裁成之道故其履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0025-0725c.png
尊位合人心者不惟有以厚乎民而又有以齐乎
民也
右第一章
先儒曰此章先言象变辞占而及天地造化再
言象变辞占而及圣人功业以明易与天地准
而日月天地之道如此也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民也
右第一章
先儒曰此章先言象变辞占而及天地造化再
言象变辞占而及圣人功业以明易与天地准
而日月天地之道如此也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
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0025-0725d.png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先儒曰象以气言属阳法以形言属阴鸟兽之文谓
天产之物飞阳而走阴也与地之宜谓地产之物木
阳而草阴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无适而非阴阳也
盖易有太极之理不可见形而为物者可见圣人遍
观乎物得易全体而后作卦也故其所画之卦精可
以通神明之德粗可以类万物之情神明之德不可
见也故曰通万物之情可见者也故曰类八卦者道
先儒曰象以气言属阳法以形言属阴鸟兽之文谓
天产之物飞阳而走阴也与地之宜谓地产之物木
阳而草阴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无适而非阴阳也
盖易有太极之理不可见形而为物者可见圣人遍
观乎物得易全体而后作卦也故其所画之卦精可
以通神明之德粗可以类万物之情神明之德不可
见也故曰通万物之情可见者也故曰类八卦者道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0025-0726a.png
之全体也作之所以明道于万世也圣人运时用道
以利天下趣时者也圣人不能独尽天下之时故亦
不能尽用天下之道是以圣人明大全之道于万世
而其遭时所立不过一二而已故明与不明系乎圣
人而用与不用又系乎时焉虽圣人不能必也然其
制是器之时当时之人知其制是器适用而已不知
有所取也孔子以易道观之然后知其有取于卦故
曰盖取诸其卦也
以利天下趣时者也圣人不能独尽天下之时故亦
不能尽用天下之道是以圣人明大全之道于万世
而其遭时所立不过一二而已故明与不明系乎圣
人而用与不用又系乎时焉虽圣人不能必也然其
制是器之时当时之人知其制是器适用而已不知
有所取也孔子以易道观之然后知其有取于卦故
曰盖取诸其卦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0025-0726b.png
蒙谓圣人尽万物之理而寓诸易故其功用之妙
无间于隐显也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先儒曰离体中虚两目相承而物丽之网罟之象
蒙谓虚其中以丽乎物虽圣人之神智亦自然之
法象也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无间于隐显也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先儒曰离体中虚两目相承而物丽之网罟之象
蒙谓虚其中以丽乎物虽圣人之神智亦自然之
法象也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
教天下盖取诸益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9a 页
先儒曰制器尚象无非利天下然或不言利者盖网
罟非不为利也然待杵臼耒耜然后能裕万民之食
则是网罟之利不足言而耒耜杵臼之利大矣交易
非不为利也然待牛马舟楫而后能备四方之货则
交易之利不足言舟楫牛马之利大矣门柝非不利
也然门柝能保内使暴客不能入而已弧矢则又能
威其外使暴客不能至则是门柝之利不足言弧矢
之利大矣此或言利或不言利之意也然独于牛马
罟非不为利也然待杵臼耒耜然后能裕万民之食
则是网罟之利不足言而耒耜杵臼之利大矣交易
非不为利也然待牛马舟楫而后能备四方之货则
交易之利不足言舟楫牛马之利大矣门柝非不利
也然门柝能保内使暴客不能入而已弧矢则又能
威其外使暴客不能至则是门柝之利不足言弧矢
之利大矣此或言利或不言利之意也然独于牛马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9b 页
舟楫曰利天下者牛马舟楫无所不通可以周天下
故也有曰教天下则其利有待于教而后成也有曰
利天下则其物备器成直为天下利耳有曰威天下
则其利有待于威而后保此又立言之旨也
蒙谓器用利而农事备其为益也大矣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大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盖取诸噬嗑
先儒曰上离下震离为日震为大涂故有日中为市
故也有曰教天下则其利有待于教而后成也有曰
利天下则其物备器成直为天下利耳有曰威天下
则其利有待于威而后保此又立言之旨也
蒙谓器用利而农事备其为益也大矣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大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
所盖取诸噬嗑
先儒曰上离下震离为日震为大涂故有日中为市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0a 页
之象天下之民不同业天下之货不同用致而聚者
噬而嗑之之义也
蒙谓通天下之则以顺民心之欲所以聚其散而
合其离也盖当明盛之时以通有无之利则彼无
适市之欺而此无折阅之贾也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
圣人迭兴以当世道一新之会既有以致天下之
噬而嗑之之义也
蒙谓通天下之则以顺民心之欲所以聚其散而
合其离也盖当明盛之时以通有无之利则彼无
适市之欺而此无折阅之贾也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
圣人迭兴以当世道一新之会既有以致天下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0b 页
勤必有以妙民生之用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之运世不息故知其妙者无不利圣人体大易
不息之理知极其用者无终穷故圣人之妙用即
易之功用也连上文通其变至此通则变为义既
终而始要之而不见其终既始而终原之而莫知
其始此大易之道所以常久而不已也专释此三
句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之运世不息故知其妙者无不利圣人体大易
不息之理知极其用者无终穷故圣人之妙用即
易之功用也连上文通其变至此通则变为义既
终而始要之而不见其终既始而终原之而莫知
其始此大易之道所以常久而不已也专释此三
句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1a 页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有变化之机无终穷之理易之道亦天之道其用
无二致也人能尽易之道以合天心斯能获天之
助矣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圣人制万变而无为造化溥万物而无心圣人之
道即天地之道也
先儒曰包牺神农聚人以财能富民者也黄帝尧舜
有变化之机无终穷之理易之道亦天之道其用
无二致也人能尽易之道以合天心斯能获天之
助矣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圣人制万变而无为造化溥万物而无心圣人之
道即天地之道也
先儒曰包牺神农聚人以财能富民者也黄帝尧舜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1b 页
则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教民者也十三卦制器尚象
皆通变宜民之事独于黄帝尧舜言之者盖羲农之
时人害虽消而人文未著衣食虽足而礼义未兴至
于黄帝尧舜则世道一新之会黎民于变之机也神
化宜民谓制作精妙如神化使民利用出入不知其
所以然者盖时异则世异于是乎有变惟圣人能通
其变则民不困于事是不倦也故虽圣人神道设教
在乎宜民宜民则非有高远难行之事矣盖其变化
皆通变宜民之事独于黄帝尧舜言之者盖羲农之
时人害虽消而人文未著衣食虽足而礼义未兴至
于黄帝尧舜则世道一新之会黎民于变之机也神
化宜民谓制作精妙如神化使民利用出入不知其
所以然者盖时异则世异于是乎有变惟圣人能通
其变则民不困于事是不倦也故虽圣人神道设教
在乎宜民宜民则非有高远难行之事矣盖其变化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2a 页
循理而无为故乾上坤下有垂衣裳而治之义
蒙谓圣人鼓舞群动而莫测其民亦蒸蒸向化而
不倦虽易之道亦天之道也故观天地则见圣人
矣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
下盖取诸涣
先儒曰木在水上舟楫之象通所不通济涣之意
蒙谓以乘木之功济涉险之用圣人盖有取卦之
蒙谓圣人鼓舞群动而莫测其民亦蒸蒸向化而
不倦虽易之道亦天之道也故观天地则见圣人
矣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
下盖取诸涣
先儒曰木在水上舟楫之象通所不通济涣之意
蒙谓以乘木之功济涉险之用圣人盖有取卦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2b 页
象也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先儒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因植物之材而川通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因动物之性而途通矣牛以顺
为道故服而驯之以引重马以行为事故乘而驾之
以致远牛非不可以致远于引重为力而已马非不
可以引重于致远为敏而已引以有所进为义致以
有所至为义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先儒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因植物之材而川通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因动物之性而途通矣牛以顺
为道故服而驯之以引重马以行为事故乘而驾之
以致远牛非不可以致远于引重为力而已马非不
可以引重于致远为敏而已引以有所进为义致以
有所至为义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3a 页
蒙谓因物之法以为天下利固非圣人之自为也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先儒曰川有舟楫陆有牛马虽良民资之而暴客亦
可致也制重门以禦之所以为寇者不能攻击柝以警
之所以为盗者不能窃内坤阖户互艮为门之象震
属木为动为鸣木动而鸣击柝之象二阴在外暴客
之象一阳禦之待之之象豫备之象非一独于此者
黄帝尧舜之世惟有此耳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先儒曰川有舟楫陆有牛马虽良民资之而暴客亦
可致也制重门以禦之所以为寇者不能攻击柝以警
之所以为盗者不能窃内坤阖户互艮为门之象震
属木为动为鸣木动而鸣击柝之象二阴在外暴客
之象一阳禦之待之之象豫备之象非一独于此者
黄帝尧舜之世惟有此耳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3b 页
蒙谓圣人虑患深而防患早此豫备之象有取于
此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先儒曰暴客不至而居者安可养矣上震为木下艮
为土互兑为金震木而兑金制之断木之象艮土而
兑金止之掘地之象震木上动艮土下止杵臼别米
之象
蒙谓圣人之欲利用以厚生亦必尚象而利器此
此也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先儒曰暴客不至而居者安可养矣上震为木下艮
为土互兑为金震木而兑金制之断木之象艮土而
兑金止之掘地之象震木上动艮土下止杵臼别米
之象
蒙谓圣人之欲利用以厚生亦必尚象而利器此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4a 页
杵臼之制有取于上动下止之象也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先儒曰外有门柝以防暴客内有杵臼以治其粒食
而无以威不轨则虽有险而不能守有粟而不能食
此弧矢之利不可缓也盖利天下者仁也威天下者
义也盖并行而不相悖矣睽无弧矢之象而弧矢取
诸睽者亦为物睽争而弧矢足以威之耳弧矢之用
以睽而𤼵也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先儒曰外有门柝以防暴客内有杵臼以治其粒食
而无以威不轨则虽有险而不能守有粟而不能食
此弧矢之利不可缓也盖利天下者仁也威天下者
义也盖并行而不相悖矣睽无弧矢之象而弧矢取
诸睽者亦为物睽争而弧矢足以威之耳弧矢之用
以睽而𤼵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4b 页
蒙谓修武备以威不轨此圣人合睽之用也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先儒曰睽乖远则可以安其居矣冬穴居夏野处栋
直承而上故曰上栋宇两垂而下故曰下宇
蒙谓圣人既虑民居之不安于古斯奠民之居使
得所于后此大壮之义所以有取于大易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
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先儒曰睽乖远则可以安其居矣冬穴居夏野处栋
直承而上故曰上栋宇两垂而下故曰下宇
蒙谓圣人既虑民居之不安于古斯奠民之居使
得所于后此大壮之义所以有取于大易也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5a 页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先儒曰上古之事难明十三卦圣人据闻见而言可
得而知者牺农黄帝尧舜耳如以宫室易穴居棺椁
易衣薪书契代结绳已不知其谁氏但曰后世圣人
夫子述上古之事其意如此
蒙谓圣人欲人长其亲爱之思故当尽送终之大
事不为太古之无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先儒曰上古之事难明十三卦圣人据闻见而言可
得而知者牺农黄帝尧舜耳如以宫室易穴居棺椁
易衣薪书契代结绳已不知其谁氏但曰后世圣人
夫子述上古之事其意如此
蒙谓圣人欲人长其亲爱之思故当尽送终之大
事不为太古之无事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5b 页
以察盖取诸夬
先儒曰言有不能记者则造书以记之事有不能信者
则造契以信之取明决之义也夫治至于养生送死
之无憾则其道备矣其法有以贻后者于是有书契
焉书以记久而明远契以结信而正诬故百官之事
虽烦以此治万民之情虽隐以此察盖夬之成卦五
刚决一柔是去小人之乱而归之治决小人之蔽而归
之明睽以至治夬以明决文武并用圣人之道也
先儒曰言有不能记者则造书以记之事有不能信者
则造契以信之取明决之义也夫治至于养生送死
之无憾则其道备矣其法有以贻后者于是有书契
焉书以记久而明远契以结信而正诬故百官之事
虽烦以此治万民之情虽隐以此察盖夬之成卦五
刚决一柔是去小人之乱而归之治决小人之蔽而归
之明睽以至治夬以明决文武并用圣人之道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6a 页
蒙谓世道既不如太古之无事治道安得不因时
而制宜以夬之义有取于决也
右第二章
先儒曰此章乃圣人尚象制器之事所以为此
养生送死禦暴防奸之道可谓尽矣始而包牺
之鲜食而继以神农之粒粟二者不可兼得于
是乎贸迁有无之法所以致民聚货而使之各
得其所欲也其求得欲从而心意广器利用便
而制宜以夬之义有取于决也
右第二章
先儒曰此章乃圣人尚象制器之事所以为此
养生送死禦暴防奸之道可谓尽矣始而包牺
之鲜食而继以神农之粒粟二者不可兼得于
是乎贸迁有无之法所以致民聚货而使之各
得其所欲也其求得欲从而心意广器利用便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6b 页
而巧诈生强弱相凌而攘夺作圣人于是为之
通其所穷而使之无厌倦之意防其奸暴而使
之有以遂其相生相保于无穷粒食足矣而为
杵臼穴居足矣而为宫室邻近相贸迁可也而
为之舟楫牛马以致其远衣薪不封可也而为
之衣衾棺椁犹以为未也重门击柝所以禦暴
剡木弦弧所以威寇则强者不得凌弱矣夫既
有以养生而送死而又有防奸而禦暴圣人犹
通其所穷而使之无厌倦之意防其奸暴而使
之有以遂其相生相保于无穷粒食足矣而为
杵臼穴居足矣而为宫室邻近相贸迁可也而
为之舟楫牛马以致其远衣薪不封可也而为
之衣衾棺椁犹以为未也重门击柝所以禦暴
剡木弦弧所以威寇则强者不得凌弱矣夫既
有以养生而送死而又有防奸而禦暴圣人犹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7a 页
以未足以遍天下及后世也于是又作书契以
记之祸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其所以忧
天下抑何深而虑抑何详耶非特此也因木上
有水之象而为井因以木巽火之象而为鼎触
类而长之天下无一物而非易矣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
圣人之作是也既象物之宜以著其体必明卦之
象以尽其明
记之祸至而为之备患生而为之防其所以忧
天下抑何深而虑抑何详耶非特此也因木上
有水之象而为井因以木巽火之象而为鼎触
类而长之天下无一物而非易矣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
圣人之作是也既象物之宜以著其体必明卦之
象以尽其明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7b 页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观易爻之变化其用为至广考人事之得失而知
其机为甚微则可以尽易之理而达事之变也
先儒曰象者全卦之体下文所谓阳卦奇阴卦偶是
也彖者卦下之辞所以𤼵明一卦之才德阳如君子
阴如小人健顺动止陷说之类下文所谓一君二民
二君一民君子小民之道是也爻者效天下之动下
文诸爻皆效乎动之事也易之为书卦象莫知先后
观易爻之变化其用为至广考人事之得失而知
其机为甚微则可以尽易之理而达事之变也
先儒曰象者全卦之体下文所谓阳卦奇阴卦偶是
也彖者卦下之辞所以𤼵明一卦之才德阳如君子
阴如小人健顺动止陷说之类下文所谓一君二民
二君一民君子小民之道是也爻者效天下之动下
文诸爻皆效乎动之事也易之为书卦象莫知先后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8a 页
虽圣人观象以设卦卦立而义复见于后彖所以明
一卦之才爻所以效天下之动爻立而后吉凶生而
悔吝著此成易之序之情系辞以尽人事之变此前
圣所以不能秘于书而后圣所以不能已于言也
右第三章
先儒曰此章言卦象彖爻辞乃明人事吉凶生
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一卦之才爻所以效天下之动爻立而后吉凶生而
悔吝著此成易之序之情系辞以尽人事之变此前
圣所以不能秘于书而后圣所以不能已于言也
右第三章
先儒曰此章言卦象彖爻辞乃明人事吉凶生
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8b 页
圣人之赞易始若疑于阳阴之不以类行终则信
夫阴阳之各有定体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
民小人之道也
一为众所宗于以见阳德之盛寡以多为主于以
见世道之衰此圣人以易而验诸人事者如此也
先儒曰阳宜多阳阴宜多阴今则反是何耶盖凡阳
卦皆五画其数奇阴卦皆四画其数偶然阴阳之卦
夫阴阳之各有定体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
民小人之道也
一为众所宗于以见阳德之盛寡以多为主于以
见世道之衰此圣人以易而验诸人事者如此也
先儒曰阳宜多阳阴宜多阴今则反是何耶盖凡阳
卦皆五画其数奇阴卦皆四画其数偶然阴阳之卦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9a 页
虽不同而皆以阳为君一君而二民其道顺故为君
子二君而一民其道逆故为小人又一说阳卦二阴
故奇者为之主阴卦二阳故偶者为之主何则少者
多所宗一者众所归此以卦之成卦言之也若论德
行则不然何则以奇为君以偶为民则阴阳之理顺
故阴阳之卦皆以偶为民奇为君而以寡统众者为
君子之道此亦以大槩而言之也震坎艮不皆君子
巽离兑不皆小人
子二君而一民其道逆故为小人又一说阳卦二阴
故奇者为之主阴卦二阳故偶者为之主何则少者
多所宗一者众所归此以卦之成卦言之也若论德
行则不然何则以奇为君以偶为民则阴阳之理顺
故阴阳之卦皆以偶为民奇为君而以寡统众者为
君子之道此亦以大槩而言之也震坎艮不皆君子
巽离兑不皆小人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19b 页
蒙谓圣人以阴阳不从其类也既有以见刚柔之
虚实又有以验世道之盛衰此赞易之旨也
右第四章
先儒曰此章专以阴阳八卦画数分君子小人
之道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蒙谓吾之感人以已之私心则人之应己非天下
之公心故圣人即咸九四以明之
虚实又有以验世道之盛衰此赞易之旨也
右第四章
先儒曰此章专以阴阳八卦画数分君子小人
之道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蒙谓吾之感人以已之私心则人之应己非天下
之公心故圣人即咸九四以明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0a 页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
下何思何虑
先儒曰事绪万端不过一理涂虽殊而归则同往来
自不容无而加之憧憧则私矣虑虽百而致则一思
亦人心所当有而局于朋从则狭矣但当自然贞节
守之不必自为纷也
蒙谓人心不虑乎物则天下之事可一贯之而无
疑矣
下何思何虑
先儒曰事绪万端不过一理涂虽殊而归则同往来
自不容无而加之憧憧则私矣虑虽百而致则一思
亦人心所当有而局于朋从则狭矣但当自然贞节
守之不必自为纷也
蒙谓人心不虑乎物则天下之事可一贯之而无
疑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0b 页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
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
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先儒曰日月必相推而后明生寒暑必相推而后岁
成然则来固来也而往亦所以为来又何必憧憧然
用其知虑以系于一人著于一事惟恐其往而不来
必欲其来而不往也此以造化明往来之理屈信相
感而利生感以诚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杂以伪也
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
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先儒曰日月必相推而后明生寒暑必相推而后岁
成然则来固来也而往亦所以为来又何必憧憧然
用其知虑以系于一人著于一事惟恐其往而不来
必欲其来而不往也此以造化明往来之理屈信相
感而利生感以诚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杂以伪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1a 页
此立言之旨也
蒙谓气尚迭运既知其始而终者有定序理尚默
运当知其终而始者无定机盖其功用亦莫非感
应之自然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
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先儒曰此又因造化之往来以明物理之屈信与君
子之学也尺蠖之屈然后能信龙蛇之蛰然后能奋
蒙谓气尚迭运既知其始而终者有定序理尚默
运当知其终而始者无定机盖其功用亦莫非感
应之自然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
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先儒曰此又因造化之往来以明物理之屈信与君
子之学也尺蠖之屈然后能信龙蛇之蛰然后能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1b 页
必屈而后信蛰然后生然则今日之屈所以为后日
之信又何必憧憧然恶屈以求信也此即物理之明
验也精义入神言凡天下之事莫不同究其义理之
当然至于精研入神则泛应酬酢无不曲当而用自
可致矣利用安身者言日用之间无物不顺身之所
处随遇而安则此心不愧不怍慊快充足而德日崇
矣夫精义入神用心于内屈之至也而用自致于外
则是由屈而信也利用安身收功于外信之极也而
之信又何必憧憧然恶屈以求信也此即物理之明
验也精义入神言凡天下之事莫不同究其义理之
当然至于精研入神则泛应酬酢无不曲当而用自
可致矣利用安身者言日用之间无物不顺身之所
处随遇而安则此心不愧不怍慊快充足而德日崇
矣夫精义入神用心于内屈之至也而用自致于外
则是由屈而信也利用安身收功于外信之极也而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2a 页
德自崇于内是自信而屈也盖穷理而深造乎理故
应诸外者无不足应物而不役于物故养诸内者为
有馀此君子之学贵乎内外之交养也
蒙谓观物理之微其信必在于既屈之馀知君子
之学其效常在于用功之后是感应自然之机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先儒曰神妙万物而无方化运万物而无迹此天地
之屈信也穷神则有以参造化之妙知化则有以穷
应诸外者无不足应物而不役于物故养诸内者为
有馀此君子之学贵乎内外之交养也
蒙谓观物理之微其信必在于既屈之馀知君子
之学其效常在于用功之后是感应自然之机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先儒曰神妙万物而无方化运万物而无迹此天地
之屈信也穷神则有以参造化之妙知化则有以穷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2b 页
化育之功至此乃德盛仁熟而自致夫岂思虑智力
之所能及哉苟不能涵养以俟其自化而有欲速之
心则是不能免憧憧往来之病矣安能深造于高明
盛大之机哉
蒙谓用力而至于无可为之地穷理而至于不可
知之天是殆难以思勉及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之所能及哉苟不能涵养以俟其自化而有欲速之
心则是不能免憧憧往来之病矣安能深造于高明
盛大之机哉
蒙谓用力而至于无可为之地穷理而至于不可
知之天是殆难以思勉及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
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3a 页
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蒙谓既有所困之道其至于辱身而亡家也宜矣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蒙谓圣人去害之道固在于有其备尤在于得其
人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
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
成器而动者也
蒙谓既有所困之道其至于辱身而亡家也宜矣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蒙谓圣人去害之道固在于有其备尤在于得其
人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
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
成器而动者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3b 页
先儒曰君子道存于己而用于外在时是以藏器于
身犹有待也括结也结则有阂凡无其道则括非其
道则括动而不括然后出而有获此盖语成器而后
可动动亦有其时焉故也藏器于身有其道也高墉
之上则其时也
蒙谓知君子审可为之几有所𤼵而必中当知君
子备能为之才期于中而后发盖机所以图天下
之事而才者所以应天下之机也
身犹有待也括结也结则有阂凡无其道则括非其
道则括动而不括然后出而有获此盖语成器而后
可动动亦有其时焉故也藏器于身有其道也高墉
之上则其时也
蒙谓知君子审可为之几有所𤼵而必中当知君
子备能为之才期于中而后发盖机所以图天下
之事而才者所以应天下之机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4a 页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
谓也
蒙谓小人之为恶虽尚微君子之禁贵乎早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
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
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先儒曰小人之为不善其始岂欲甚其恶以自取祸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
谓也
蒙谓小人之为恶虽尚微君子之禁贵乎早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
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
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先儒曰小人之为不善其始岂欲甚其恶以自取祸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4b 页
哉积渐而成有不觉耳及其恶积罪大虽欲自悔不
可得矣小人之为恶初无畏耻之心而劝惩之道明
则在夫上之人耳大傅于噬嗑六爻中独摘初上二爻
以明用刑之小惩所以大诫也又推而至于此其所
以劝善惩恶盖兼举矣岂惟可以警发小人畏耻之
心亦所以示万世人道之龟鉴也
蒙谓小人之为恶也既莫辨之于早必痛惩之于
终
可得矣小人之为恶初无畏耻之心而劝惩之道明
则在夫上之人耳大傅于噬嗑六爻中独摘初上二爻
以明用刑之小惩所以大诫也又推而至于此其所
以劝善惩恶盖兼举矣岂惟可以警发小人畏耻之
心亦所以示万世人道之龟鉴也
蒙谓小人之为恶也既莫辨之于早必痛惩之于
终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5a 页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
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蒙谓惟其防患之意深故其保治之本固圣人于
否之九五深明之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先儒曰否九五著其亡之戒使后之为君者常存存
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蒙谓惟其防患之意深故其保治之本固圣人于
否之九五深明之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先儒曰否九五著其亡之戒使后之为君者常存存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5b 页
不忘亡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之心而后常存常安常
治矣鼎之九四示覆餗之戒使后之为臣者知德薄
而不敢居尊位知小而不敢谋大为力小而不敢当
重任则无致败人家国事矣大傅举此二卦以示万
世为君臣者各知其义则知为君尽君道知为臣尽
臣道不亦善乎
蒙谓取柔弱之才以胜重大之寄其不至于废事
而丧身者寡矣
治矣鼎之九四示覆餗之戒使后之为臣者知德薄
而不敢居尊位知小而不敢谋大为力小而不敢当
重任则无致败人家国事矣大傅举此二卦以示万
世为君臣者各知其义则知为君尽君道知为臣尽
臣道不亦善乎
蒙谓取柔弱之才以胜重大之寄其不至于废事
而丧身者寡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6a 页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其知几乎
圣人所以深赞乎几者以其审夫事之将然而不
溺于事之已然也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君子以见夫善之端必有以致其行之果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
矣
守之坚行之果此夫子赞豫六二之旨也
圣人所以深赞乎几者以其审夫事之将然而不
溺于事之已然也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君子以见夫善之端必有以致其行之果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
矣
守之坚行之果此夫子赞豫六二之旨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6b 页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理无不明诚无不格此几之所以为神也
先儒曰豫六二惟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而夫子以
知几教人盖介有几义神解谓至微细者深为得之
盖豫卦诸爻皆溺于豫惟六二居中得正有介然不
易之操所以能察于方动之微故能见几而作也几
者象见未形者也形则涉乎明不待神而后知也君
子知道则知几由诚则通夫道天下之事物未有逃
理无不明诚无不格此几之所以为神也
先儒曰豫六二惟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而夫子以
知几教人盖介有几义神解谓至微细者深为得之
盖豫卦诸爻皆溺于豫惟六二居中得正有介然不
易之操所以能察于方动之微故能见几而作也几
者象见未形者也形则涉乎明不待神而后知也君
子知道则知几由诚则通夫道天下之事物未有逃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7a 页
乎此者是以祸福善恶必先知之自君子观之谓之
知几自众人言之谓之前知易曰知几其神中庸则
曰至诚前知夫介于石者守素定也守之定故见之
明见之明故断之果惟见之明是以炳照几先由微
而知著自柔而知刚惟断之果是以当行则行不俟
终日此君子以一身之进退而为天下之仪表也微
彰以事言自其事端之方萌而知其异时必至于昌
炽柔刚以物言坤初履霜坚冰至姤初羸豕孚蹢躅
知几自众人言之谓之前知易曰知几其神中庸则
曰至诚前知夫介于石者守素定也守之定故见之
明见之明故断之果惟见之明是以炳照几先由微
而知著自柔而知刚惟断之果是以当行则行不俟
终日此君子以一身之进退而为天下之仪表也微
彰以事言自其事端之方萌而知其异时必至于昌
炽柔刚以物言坤初履霜坚冰至姤初羸豕孚蹢躅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7b 页
是也大抵人惟所守之坚然后不耽乐逸豫不谄渎
求容而见几之速也
蒙谓几妙于万事之先故不溺于豫善形于一念
之初故能致其果然非守之坚而识之明不足以
语此也故圣人深赞之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先儒曰有不善未尝不知即上文先见者也知之未
求容而见几之速也
蒙谓几妙于万事之先故不溺于豫善形于一念
之初故能致其果然非守之坚而识之明不足以
语此也故圣人深赞之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
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先儒曰有不善未尝不知即上文先见者也知之未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8a 页
尝复行而今不复耳非谓过惟在心而不复𤼵于言
行之间也曰颜子无形显之过若是则几之己形而
悔之已著矣又得谓之无祇悔乎
蒙谓明足察其几而健足以致决颜子之于圣未
达一间耳故夫子即复初九𤼵明之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
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先儒曰损下体本乾上体本坤缘三与上交而后为
行之间也曰颜子无形显之过若是则几之己形而
悔之已著矣又得谓之无祇悔乎
蒙谓明足察其几而健足以致决颜子之于圣未
达一间耳故夫子即复初九𤼵明之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
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先儒曰损下体本乾上体本坤缘三与上交而后为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8b 页
损故有天地絪缊之象盖意不专则交不密交不密
则象不凝此言万物之气化者也盖天地之合以气
故以絪缊言精合于气者也序卦所谓有天地然后
有万物是也损上卦艮下卦兑少男与少女交故有
男女构精之象构精亦是相与专固之意惟相与专
固然后能成孕育之功万物化生形化者也盖男女
之感以形故以构精言形生于精者也序卦有男女
然后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是也盖阴阳两相与则专
则象不凝此言万物之气化者也盖天地之合以气
故以絪缊言精合于气者也序卦所谓有天地然后
有万物是也损上卦艮下卦兑少男与少女交故有
男女构精之象构精亦是相与专固之意惟相与专
固然后能成孕育之功万物化生形化者也盖男女
之感以形故以构精言形生于精者也序卦有男女
然后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是也盖阴阳两相与则专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9a 页
三则杂致一之道也此释损六三爻义言人之相与
不可不专也
蒙谓阴阳妙合而气化男女交感而形生盖对待
乃物之常理损有馀而益不足则两相与而专矣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先儒曰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非立心有恒者不能
也然立心有恒者须事事固密缺一便不谓全
不可不专也
蒙谓阴阳妙合而气化男女交感而形生盖对待
乃物之常理损有馀而益不足则两相与而专矣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
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先儒曰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非立心有恒者不能
也然立心有恒者须事事固密缺一便不谓全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29b 页
蒙谓人于言行交际慎始而虑终其无所失矣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
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
立心勿恒凶
先儒曰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则其律诸身者可以
无憾矣既不苟合又不妄求而其所以接待物者又
极其至焉君子苟能如此则其所以处内外人已之
间者无不各尽其道故谓之全也上三句正言之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
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
立心勿恒凶
先儒曰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则其律诸身者可以
无憾矣既不苟合又不妄求而其所以接待物者又
极其至焉君子苟能如此则其所以处内外人已之
间者无不各尽其道故谓之全也上三句正言之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0a 页
此三句反言之也而要其应以戒其人言贪利而反
害也上与字是党与之与下与字是取与之与
蒙谓不务诚身而求动乎物则求利未得而害己
随也
右第五章
先儒曰此章示人以拟议之方也夫子于上系
释七卦下系释十一卦共十八爻之义示人行
事自精至粗深切著明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害也上与字是党与之与下与字是取与之与
蒙谓不务诚身而求动乎物则求利未得而害己
随也
右第五章
先儒曰此章示人以拟议之方也夫子于上系
释七卦下系释十一卦共十八爻之义示人行
事自精至粗深切著明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0b 页
四爻中特取此十八者盖发其端耳他卦可触
类而求之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先儒曰阳画为乾阴画为坤门犹阖户辟户之义为
易之门其变不穷皆二物也阴阳合德谓二物交错
而相得有合如乾以阳往交于坤之阴而为震坎艮
坤以阴往交于乾之阳而为巽离兑然后见诸爻有
类而求之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
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先儒曰阳画为乾阴画为坤门犹阖户辟户之义为
易之门其变不穷皆二物也阴阳合德谓二物交错
而相得有合如乾以阳往交于坤之阴而为震坎艮
坤以阴往交于乾之阳而为巽离兑然后见诸爻有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1a 页
刚柔之体阴阳主全卦而言刚柔主一爻而言故说
卦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𤼵挥于刚柔而生爻是也
刚柔有质故以体言阴阳无形故以德言天地之撰
阴阳造化之迹也有形可拟故曰体体天地之撰言
圣人作易皆以体法造化之事而效其至著者也神
明之德阴阳健顺之性也有理可推故曰通通神明
之德言易书既作又以通知造化之理而极于至著
者也
卦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𤼵挥于刚柔而生爻是也
刚柔有质故以体言阴阳无形故以德言天地之撰
阴阳造化之迹也有形可拟故曰体体天地之撰言
圣人作易皆以体法造化之事而效其至著者也神
明之德阴阳健顺之性也有理可推故曰通通神明
之德言易书既作又以通知造化之理而极于至著
者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1b 页
蒙谓圣人作易观阖辟之机以定奇耦之象则可
以阐造化之迹而明健顺之性矣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先儒曰易中卦爻之称名物虽杂出多端而实不外
于阴阳刚柔两端而已今欲稽考易中所称之名又
当即其物类而求之盖阴有阴类阳有阳类是也然
其所以反覆丁宁者盖为衰世易道不明之故也
蒙谓观其言之切而知其意之远且深因辞以知
以阐造化之迹而明健顺之性矣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先儒曰易中卦爻之称名物虽杂出多端而实不外
于阴阳刚柔两端而已今欲稽考易中所称之名又
当即其物类而求之盖阴有阴类阳有阳类是也然
其所以反覆丁宁者盖为衰世易道不明之故也
蒙谓观其言之切而知其意之远且深因辞以知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2a 页
意非圣人其能若是乎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
辞则备矣
先儒曰往谓阴阳消长刚柔变化卦爻所藏者易皆
著明之故曰彰往来谓吉凶未定事之方来者占筮
中所告可以前知故曰察来显者微之使求其源故
曰微显幽者阐之使见其端故曰阐幽当名谓父子
君臣之分贵贱上下之等各当其位也辨物乾马坤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
辞则备矣
先儒曰往谓阴阳消长刚柔变化卦爻所藏者易皆
著明之故曰彰往来谓吉凶未定事之方来者占筮
中所告可以前知故曰察来显者微之使求其源故
曰微显幽者阐之使见其端故曰阐幽当名谓父子
君臣之分贵贱上下之等各当其位也辨物乾马坤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2b 页
牛离火坎水硕果苋陆之类悉当其物也正言谓直
方大元亨利贞之辞正其言以晓人也断辞谓利涉
大川可小事不可大事之类所以决其疑
蒙谓考易之理无不该由易之辞无不备也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即物之微以象阴阳之变此之谓易之道也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圣人之情可见其辞固明以告乎人大易之教若
方大元亨利贞之辞正其言以晓人也断辞谓利涉
大川可小事不可大事之类所以决其疑
蒙谓考易之理无不该由易之辞无不备也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
即物之微以象阴阳之变此之谓易之道也
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圣人之情可见其辞固明以告乎人大易之教若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3a 页
易知其理则难以示人微显而阐幽此之谓易之
道也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成天下之务而断天下之疑此之谓易之道也
先儒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此因上文当名辨
物而言如牛马之健顺可以类于乾坤也括囊射隼
事名之小者也茅棘豕雉物名之小者也而取类皆
于阴阳而易之命辞则文章粲然足以𤼵明其言曲
道也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成天下之务而断天下之疑此之谓易之道也
先儒曰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此因上文当名辨
物而言如牛马之健顺可以类于乾坤也括囊射隼
事名之小者也茅棘豕雉物名之小者也而取类皆
于阴阳而易之命辞则文章粲然足以𤼵明其言曲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3b 页
而中此因正言句而云易虽所言甚委曲而无不切
中于理其事肆而隐此因显微句而言言易所述之
事虽显在目前而含隐微之理也因贰以济民行以
明得失之报此因断辞句而言因民疑贰莫知适从
而为之断辞以决其所趋也盖行有得失则报有吉
凶福善祸淫必然之理人其可不知所决择乎
蒙谓易言不拘于一圣人既详其蕴以示天下人
心未协于一圣人斯推其蕴以善天下故曰圣人
中于理其事肆而隐此因显微句而言言易所述之
事虽显在目前而含隐微之理也因贰以济民行以
明得失之报此因断辞句而言因民疑贰莫知适从
而为之断辞以决其所趋也盖行有得失则报有吉
凶福善祸淫必然之理人其可不知所决择乎
蒙谓易言不拘于一圣人既详其蕴以示天下人
心未协于一圣人斯推其蕴以善天下故曰圣人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4a 页
之蕴因卦以𤼵
右第六章
先儒曰此章专论乾坤为易之门而六十四卦
之所从出乃易之关键也其究无非所以断民
疑明吉凶之报耳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先儒曰仁者不忧此言作易者其有忧患须要知得
用处各别也
右第六章
先儒曰此章专论乾坤为易之门而六十四卦
之所从出乃易之关键也其究无非所以断民
疑明吉凶之报耳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先儒曰仁者不忧此言作易者其有忧患须要知得
用处各别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4b 页
蒙谓圣人虽幸易道之始备于今而实忧世道之
未纯乎古其原前圣作易之心所感者深矣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
行已笃实而礼卑巽则本立而道生矣
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
既能反于善又能率以常二者实相须也
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
既能寡欲以养心又能改过以长善乃克己复礼
未纯乎古其原前圣作易之心所感者深矣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
行已笃实而礼卑巽则本立而道生矣
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
既能反于善又能率以常二者实相须也
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
既能寡欲以养心又能改过以长善乃克己复礼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5a 页
之功也
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人能不以外物失其介贞则守经行权各尽其道
矣
先儒曰九卦皆反身修德以处忧患之事也履德之
基也上天下泽定分不易必实践乎此然后吾之德
有所依而立如筑室先立基址也谦者自卑而尊人
柄者居物之后能持守乎物者也言人之有德必当
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人能不以外物失其介贞则守经行权各尽其道
矣
先儒曰九卦皆反身修德以处忧患之事也履德之
基也上天下泽定分不易必实践乎此然后吾之德
有所依而立如筑室先立基址也谦者自卑而尊人
柄者居物之后能持守乎物者也言人之有德必当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5b 页
谦逊以自持不然骄且吝则才之美不足观矣复者
阳之反以人心言之善端之复萌也人心之德其本
无不善也虽或诱于外物而失之苟能积累践履涵
养之功则其本心由是以复矣故曰德之本履与谦
以身之所得者而言复以人心之反善而言恒德之
固也谓虽复矣苟不能加常守之功则内之所以不
常固其德皆由忿欲有以害之过失有以累之耳苟
能如此加之功则德之在我者有成而无亏有进而
阳之反以人心言之善端之复萌也人心之德其本
无不善也虽或诱于外物而失之苟能积累践履涵
养之功则其本心由是以复矣故曰德之本履与谦
以身之所得者而言复以人心之反善而言恒德之
固也谓虽复矣苟不能加常守之功则内之所以不
常固其德皆由忿欲有以害之过失有以累之耳苟
能如此加之功则德之在我者有成而无亏有进而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6a 页
无退自履至益所以修诸己者至矣困则其所遇也
因其所遇以验其所存所守固则困而亨所守不固
则穷斯滥平日所养验于此矣故曰德之辨也井不
可改乃人之守道而不变者也地者其所居之位巽
者随时顺理可以制裁事变故谓之制井者所以体
常也巽者所以尽变也此承上文困德之辨而言人
惟所守既固不为得丧祸福所动是以临事从容以
之体常以之尽变酬酢泛应无适而不宜矣
因其所遇以验其所存所守固则困而亨所守不固
则穷斯滥平日所养验于此矣故曰德之辨也井不
可改乃人之守道而不变者也地者其所居之位巽
者随时顺理可以制裁事变故谓之制井者所以体
常也巽者所以尽变也此承上文困德之辨而言人
惟所守既固不为得丧祸福所动是以临事从容以
之体常以之尽变酬酢泛应无适而不宜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6b 页
蒙谓行礼而能自卑复礼而能有守则可以修身
而固穷体常而尽变矣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
和而有其节卑而不可踰乃处忧患之要道也
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
善端始复而甚明事机每变而不乱非知几而守
常者不能也
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
而固穷体常而尽变矣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
和而有其节卑而不可踰乃处忧患之要道也
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
善端始复而甚明事机每变而不乱非知几而守
常者不能也
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7a 页
始加克治之功终有自得之妙德修而业崇也
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惟其无入而不自得故不动以及物而能存体而
应用也
先儒曰此一节句法如书之九德履非强世然理皆
至极未尝苟且循物以立法也谦虽自处卑逊然自
下而人高之自后而人先之所以为人所推而德益
光显也复小而辨于物言一阳虽微而群阴不能乱
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惟其无入而不自得故不动以及物而能存体而
应用也
先儒曰此一节句法如书之九德履非强世然理皆
至极未尝苟且循物以立法也谦虽自处卑逊然自
下而人高之自后而人先之所以为人所推而德益
光显也复小而辨于物言一阳虽微而群阴不能乱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7b 页
一念之正而群邪不能干也恒执一不变盖投之杂
乱胶扰之中而此初无厌倦之意此所以能有恒也
损欲先难习熟则易求益之道当使其从容自得而
不可有欲速即化之心困穷而通谓身虽困而道则
通井者定体而不动故功可以及物如人能守道而
不移所以能济物也巽有优游巽入之义如人遇事
变之来低心下意将心入事里去顺他道理故能称
物而酌其宜处事而得其当亦未尝动声色犯乎势
乱胶扰之中而此初无厌倦之意此所以能有恒也
损欲先难习熟则易求益之道当使其从容自得而
不可有欲速即化之心困穷而通谓身虽困而道则
通井者定体而不动故功可以及物如人能守道而
不移所以能济物也巽有优游巽入之义如人遇事
变之来低心下意将心入事里去顺他道理故能称
物而酌其宜处事而得其当亦未尝动声色犯乎势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8a 页
而从容顺适与物无忤故曰称而隐
蒙谓天下之理无一不具于易故圣人之用无一
而不资于易其处忧患乎何有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
行而可乐无非天理之自然卑以自牧必尽人事
之当然乃善于用义者也
复以自知恒以一德
反善之机固在于知之明行之力尤在乎守之固
蒙谓天下之理无一不具于易故圣人之用无一
而不资于易其处忧患乎何有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
行而可乐无非天理之自然卑以自牧必尽人事
之当然乃善于用义者也
复以自知恒以一德
反善之机固在于知之明行之力尤在乎守之固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8b 页
此乃知行并进之道也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
人能损人欲以复天理则于忧患之来处之裕如也
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静以处之故能通乎事之宜顺以入之故能制乎
事之变非善于易者不能也
先儒曰行非礼则不能无过不及故和于履礼自卑
而尊人故制于谦复以阳反于内故自知恒以终始
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
人能损人欲以复天理则于忧患之来处之裕如也
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静以处之故能通乎事之宜顺以入之故能制乎
事之变非善于易者不能也
先儒曰行非礼则不能无过不及故和于履礼自卑
而尊人故制于谦复以阳反于内故自知恒以终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9a 页
如一故一德人欲日损故远害天理日进故兴利困
通则寡怨井迁故辨义巽隐故行权
蒙谓君子之行乐之深而知之密知之明而守之
固则体常应变无往而不尽道也
右第七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先儒曰章首二句言书与道乃一章纲领言易之卦
通则寡怨井迁故辨义巽隐故行权
蒙谓君子之行乐之深而知之密知之明而守之
固则体常应变无往而不尽道也
右第七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先儒曰章首二句言书与道乃一章纲领言易之卦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39b 页
爻所以示人者皆切于日用而不可须臾离也变动
不居以下六句先释上文屡迁之意虽有六位而刚
柔未定故谓之虚上下指爻或自上卦而降下卦而
升或柔自上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是也典常也要
约也谓预定也言刚柔变易无常不可预定也
蒙谓道之所以屡迁无常者以其书无定体随时
而在也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
不居以下六句先释上文屡迁之意虽有六位而刚
柔未定故谓之虚上下指爻或自上卦而降下卦而
升或柔自上来而文刚刚上而文柔是也典常也要
约也谓预定也言刚柔变易无常不可预定也
蒙谓道之所以屡迁无常者以其书无定体随时
而在也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0a 页
如临父母
先儒曰自此至章末释上文不可远之意本义云此
句未详大指不过言出入内外之间无不设为法度
典礼以警戒人耳有度知惧律之以法也又明忧患
则有以处之于后明其所以致忧患之故则有以防
之于初夫易之示人不徒示之以法而又论之以理
故天下之人皆知易道之不可离虽无师保之告戒
惧常如临父母侧也
先儒曰自此至章末释上文不可远之意本义云此
句未详大指不过言出入内外之间无不设为法度
典礼以警戒人耳有度知惧律之以法也又明忧患
则有以处之于后明其所以致忧患之故则有以防
之于初夫易之示人不徒示之以法而又论之以理
故天下之人皆知易道之不可离虽无师保之告戒
惧常如临父母侧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0b 页
蒙谓易之资于人者随处而各在以明夫得失事
物之情故能警其戒惧之心也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先儒曰此五句所以结上文书与道之意上文求卦
之始其道屡迁虽不可为典要然所变既定而率循
其所值卦爻之辞以揆度其当行之方然后得其一
定不易之法故曰既有典常然典常之理在圣人虽
能言之于书而不能必天下之皆行学者虽能明于
物之情故能警其戒惧之心也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先儒曰此五句所以结上文书与道之意上文求卦
之始其道屡迁虽不可为典要然所变既定而率循
其所值卦爻之辞以揆度其当行之方然后得其一
定不易之法故曰既有典常然典常之理在圣人虽
能言之于书而不能必天下之皆行学者虽能明于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1a 页
易之理而未必其身之能行然则易虽不可远又安
保人之不远于易乎此圣人所以深致意于道不虚
行之一语也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蒙谓由辞以度其意既知其理之有常明易而妙
其用又在其人之有德故以是终言之
右第八章
先儒曰此章专论观变于学易之事而深有望
于其人也
保人之不远于易乎此圣人所以深致意于道不虚
行之一语也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蒙谓由辞以度其意既知其理之有常明易而妙
其用又在其人之有德故以是终言之
右第八章
先儒曰此章专论观变于学易之事而深有望
于其人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1b 页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
也
先儒曰易之为书也在上章乃明易之道而此章则
总论圣人作易立卦生爻之义下文逐爻分说而申
明之也质谓卦体时物谓阴阳二物原其始要其终
以为一卦之体质卦有六爻刚柔错杂通其时物言
卦虽有全体而爻实无定用也
蒙谓君子之于易欲得其体之常又尽其用之变
也
先儒曰易之为书也在上章乃明易之道而此章则
总论圣人作易立卦生爻之义下文逐爻分说而申
明之也质谓卦体时物谓阴阳二物原其始要其终
以为一卦之体质卦有六爻刚柔错杂通其时物言
卦虽有全体而爻实无定用也
蒙谓君子之于易欲得其体之常又尽其用之变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2a 页
舍卦爻其何以哉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
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
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先儒曰初爻就卦言事之本本则其质未明故难知
上爻究及其末则易知所以然者盖初爻之辞但虚
拟其理必及上爻终其事乃见得失之成也所云杂
物撰德者杂阴阳二物以为德也辨是与非其德之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
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
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先儒曰初爻就卦言事之本本则其质未明故难知
上爻究及其末则易知所以然者盖初爻之辞但虚
拟其理必及上爻终其事乃见得失之成也所云杂
物撰德者杂阴阳二物以为德也辨是与非其德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2b 页
是非也此示人者看六爻体统乾初戒潜龙终戒亢
龙中爻则备乾之德坤初戒履霜终戒龙战中爻则
备坤之德此所以虽考初上而其德必得中爻而后
备也又一说物谓内外卦阴阳二物杂而互之又成
两卦之德是非者当位中不中正不正也内外卦既
显以示人矣复自互体而辨之则于是是非非益可
见矣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大抵所归不出乎存亡吉
凶之所在观彖辞盖所要愈约则所知愈易矣
龙中爻则备乾之德坤初戒履霜终戒龙战中爻则
备坤之德此所以虽考初上而其德必得中爻而后
备也又一说物谓内外卦阴阳二物杂而互之又成
两卦之德是非者当位中不中正不正也内外卦既
显以示人矣复自互体而辨之则于是是非非益可
见矣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大抵所归不出乎存亡吉
凶之所在观彖辞盖所要愈约则所知愈易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3a 页
蒙谓观六爻之旨固所以知夫难易之得失总全
卦之义又可以得夫义理之统会如此则无馀蕴
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
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
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先儒曰功事任也二四同功为处臣职同居阴位三
五同功谓同处在上子民之职同其阳位
卦之义又可以得夫义理之统会如此则无馀蕴
矣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
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
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先儒曰功事任也二四同功为处臣职同居阴位三
五同功谓同处在上子民之职同其阳位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3b 页
蒙谓观卦爻有事同而势异者亦惟以得中当位
之为贵耳
右第九章
先儒曰此章示人读易之法先观初上之难易
以辨中爻之是非盖中爻统称一卦之义又观
彖辞总论卦爻之缊则得易之大纲矣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也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之为贵耳
右第九章
先儒曰此章示人读易之法先观初上之难易
以辨中爻之是非盖中爻统称一卦之义又观
彖辞总论卦爻之缊则得易之大纲矣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也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4a 页
始画八卦而三才各一其体既重六爻而三才之
道各两其性此易之所以无不备欤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
当故吉凶生焉
道不一其体而爻有贵贱之殊位不一其势而事
有得失之异
蒙谓易道无不该吾于卦爻而得其体之备与其
用之全矣
道各两其性此易之所以无不备欤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
当故吉凶生焉
道不一其体而爻有贵贱之殊位不一其势而事
有得失之异
蒙谓易道无不该吾于卦爻而得其体之备与其
用之全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4b 页
右第十章
先儒曰此章论卦画有天地人之道具焉惟其
有是道所以变动不居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先儒曰纣慢易文王忧患故文王系辞其辞多述忧
危之事危者使平文王也易者使倾纣也然此言文
先儒曰此章论卦画有天地人之道具焉惟其
有是道所以变动不居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
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
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先儒曰纣慢易文王忧患故文王系辞其辞多述忧
危之事危者使平文王也易者使倾纣也然此言文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5a 页
王与纣之事寔为天下后世法恐惧者可使安平慢
易者必至倾覆故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倾然使非有
使之也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
者覆之亦自然之理也即易论之乾乾夕惕虽危无
咎灾在外而敬慎不败此危之所以能使之平也泰
之上六不知戒惧而有城复于隍之忧大壮之六五
不知戒惧而有丧羊于易之虑此易之所以能使倾
也讼之谋始终凶比之无首而无终是也八章言其
易者必至倾覆故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倾然使非有
使之也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
者覆之亦自然之理也即易论之乾乾夕惕虽危无
咎灾在外而敬慎不败此危之所以能使之平也泰
之上六不知戒惧而有城复于隍之忧大壮之六五
不知戒惧而有丧羊于易之虑此易之所以能使倾
也讼之谋始终凶比之无首而无终是也八章言其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5b 页
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此云惧以终始言出入外内
终始之间无所不知其戒圣人所以虑夫事可谓周
矣
蒙谓圣人之于易也玩其词而论其世有以见其
理之无不该然所以约人心于无过之地则一言
之外无馀蕴矣
右第十一章
先儒曰此章论作易者之有忧患而欲人之善
终始之间无所不知其戒圣人所以虑夫事可谓周
矣
蒙谓圣人之于易也玩其词而论其世有以见其
理之无不该然所以约人心于无过之地则一言
之外无馀蕴矣
右第十一章
先儒曰此章论作易者之有忧患而欲人之善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6a 页
补过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先儒曰易而能知险简而能知阻则其于遇事处物
之际皆知所戒惧而不敢以轻易简略处之也如以
乾之健而能用九则不至于高亢是知险也以坤之
顺而能用六则有以贞固其所守是知阻也惟能知
险阻则其遇忧患也操心危而虑患深所以能危惧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
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先儒曰易而能知险简而能知阻则其于遇事处物
之际皆知所戒惧而不敢以轻易简略处之也如以
乾之健而能用九则不至于高亢是知险也以坤之
顺而能用六则有以贞固其所守是知阻也惟能知
险阻则其遇忧患也操心危而虑患深所以能危惧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6b 页
而无易者之倾也
蒙谓即易为其性情若于天下之事无所难即易
而处乎忧患实于天下之事不敢易此易之所以
为圣人也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
亹者
先儒曰说心故能定其吉凶研虑故能成其亹亹说
诸心乾德之事研诸虑坤德之事也定吉凶乾坤之
蒙谓即易为其性情若于天下之事无所难即易
而处乎忧患实于天下之事不敢易此易之所以
为圣人也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
亹者
先儒曰说心故能定其吉凶研虑故能成其亹亹说
诸心乾德之事研诸虑坤德之事也定吉凶乾坤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7a 页
事也盖乾则易直而沛然坤则凝重而有守
蒙谓理之浃于心者有以精其知行之成于思者
又能加于行盖皆本于乾坤之德行也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先儒曰变化阴阳之所为云为人事之所作吉者事
之著祥者吉之瑞兆吉事有祥谓吉事自有祥兆见
之明也惟其变化云为故象事可以知器盖象理之
方兆恍惚未定之时器者日用饮食形而下者之事
蒙谓理之浃于心者有以精其知行之成于思者
又能加于行盖皆本于乾坤之德行也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先儒曰变化阴阳之所为云为人事之所作吉者事
之著祥者吉之瑞兆吉事有祥谓吉事自有祥兆见
之明也惟其变化云为故象事可以知器盖象理之
方兆恍惚未定之时器者日用饮食形而下者之事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7b 页
也盖人之云为既能尽变化而无间所以恍惚未定
之时而能知事物当然之则也惟能于吉事而知其
祥故占事可以知来盖易之占辞虽告人以吉凶必
能察微之几而后能预断其未定之吉凶而无差也
不然则虽从事于占而未必应也象事知器明事理
之已然也占事知来知吉凶于将来也盖上二句是
说理下二句是说徵验
蒙谓道无定体而兆于未形之先事有定迹而验
之时而能知事物当然之则也惟能于吉事而知其
祥故占事可以知来盖易之占辞虽告人以吉凶必
能察微之几而后能预断其未定之吉凶而无差也
不然则虽从事于占而未必应也象事知器明事理
之已然也占事知来知吉凶于将来也盖上二句是
说理下二句是说徵验
蒙谓道无定体而兆于未形之先事有定迹而验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8a 页
于既形之后盖天下道备于易故人得即其道而
由其事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先儒曰两间之位定而易之理行乎其中矣然天地
不能以此理而语诸人必得圣人作易卜筮以成天
地之能使天下将有为将有行之际既集群议而谋
诸人又考占筮而谋诸鬼百姓至愚无所知识亦得
以考吉凶而成亹亹虽圣人所能为者彼亦得以与
由其事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先儒曰两间之位定而易之理行乎其中矣然天地
不能以此理而语诸人必得圣人作易卜筮以成天
地之能使天下将有为将有行之际既集群议而谋
诸人又考占筮而谋诸鬼百姓至愚无所知识亦得
以考吉凶而成亹亹虽圣人所能为者彼亦得以与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8b 页
其能也
蒙谓圣人有参天地之德故能赞天地之功圣人
必兼天下之智故能资天下之用盖天下一理耳
而易之作所以为天地心立人极也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先儒曰八卦以象告有象之可观爻彖以情言有辞
之可玩刚柔相杂而吉凶可见百姓观象玩辞占事
知来所以与能也
蒙谓圣人有参天地之德故能赞天地之功圣人
必兼天下之智故能资天下之用盖天下一理耳
而易之作所以为天地心立人极也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先儒曰八卦以象告有象之可观爻彖以情言有辞
之可玩刚柔相杂而吉凶可见百姓观象玩辞占事
知来所以与能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9a 页
蒙谓观象玩辞既知其理之有常观变玩占又知
其用之不一盖有常者易之理而不一者易之事
也即天理之常而通乎事之变易道无馀蕴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
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
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先儒曰变动即上文爻有变动是也以利言者变动
本皆教人趋吉避凶而归于利耳然不免吉凶殊分
其用之不一盖有常者易之理而不一者易之事
也即天理之常而通乎事之变易道无馀蕴矣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
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
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先儒曰变动即上文爻有变动是也以利言者变动
本皆教人趋吉避凶而归于利耳然不免吉凶殊分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49b 页
者由情而迁也情有善则迁乎吉有恶则迁乎凶是
不能皆归于利矣爱恶远近情伪也相攻相取相感
迁之由也吉凶悔吝利害总名之曰吉凶也爱恶相
攻如讼九四不克讼以与初相爱也同人九三伏戎
于莽恶九五也九五大师克相遇恶三四也远近相
取姤九五以杞包瓜远取初六也豫六三盱豫近取
九四也情伪相感如中孚九二以情感五也屯六四求
婚媾以情感初也
不能皆归于利矣爱恶远近情伪也相攻相取相感
迁之由也吉凶悔吝利害总名之曰吉凶也爱恶相
攻如讼九四不克讼以与初相爱也同人九三伏戎
于莽恶九五也九五大师克相遇恶三四也远近相
取姤九五以杞包瓜远取初六也豫六三盱豫近取
九四也情伪相感如中孚九二以情感五也屯六四求
婚媾以情感初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50a 页
蒙谓蒙六三见金夫以伪感二也渐九三夫征不
复妇孕不育以伪感四也凡此皆情迁者也爱恶
相攻因于远近相取远近相取因于情伪相感相
感者情始交利害之开端也相取者远迩之已著
悔吝之途分也相攻则事之已极吉凶之不可移
也此三者言吉凶以情迁之事凡易之情以下独
举近者总言之道之运行无不善故易之所示欲
人皆善心之趋向有不同故辞之所命不能以强
复妇孕不育以伪感四也凡此皆情迁者也爱恶
相攻因于远近相取远近相取因于情伪相感相
感者情始交利害之开端也相取者远迩之已著
悔吝之途分也相攻则事之已极吉凶之不可移
也此三者言吉凶以情迁之事凡易之情以下独
举近者总言之道之运行无不善故易之所示欲
人皆善心之趋向有不同故辞之所命不能以强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50b 页
同盖欲人之皆善者圣人之本心其有不善者岂
圣人之得己耶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先儒曰变动以利言言命爻之义将叛者以下言系
辞之法将叛正理其中有慊则发于辞自然惭愧也
疑者可否不决其辞不直裁成两岐也诬善者言语
不实如物在水上浮游不定也失其守者见理不明
圣人之得己耶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
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先儒曰变动以利言言命爻之义将叛者以下言系
辞之法将叛正理其中有慊则发于辞自然惭愧也
疑者可否不决其辞不直裁成两岐也诬善者言语
不实如物在水上浮游不定也失其守者见理不明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51a 页
无所操执其辞多屈而不伸也叛疑吉躁诬善失守
六者之情不同故惭枝寡多游屈六种之辞亦异作
易者因是情系是辞义使人因是辞以得易之情也
将叛者其辞惭渐之九三是也中心疑者其辞枝如睽
之六三是也吉人之辞寡蒙六五是也躁人之辞多
如大壮九三是也诬善之人其辞游如无妄六三是
也失其守者其辞屈如讼六三是也夫子特举其凡
它可类推矣至孟子答公孙丑之问曰诐辞知其所
六者之情不同故惭枝寡多游屈六种之辞亦异作
易者因是情系是辞义使人因是辞以得易之情也
将叛者其辞惭渐之九三是也中心疑者其辞枝如睽
之六三是也吉人之辞寡蒙六五是也躁人之辞多
如大壮九三是也诬善之人其辞游如无妄六三是
也失其守者其辞屈如讼六三是也夫子特举其凡
它可类推矣至孟子答公孙丑之问曰诐辞知其所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51b 页
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邪
辞离即将叛之辞也遁辞穷即失守之辞也易因情而
命辞者也孟子因辞而知心者也盖善学易者莫如
孟子
蒙谓人之存于心者有邪正之殊故𤼵于言者有
善恶之异而易所命亦犹是也
右第十二章
先儒曰此章承上章危者使平而言乾坤之德
辞离即将叛之辞也遁辞穷即失守之辞也易因情而
命辞者也孟子因辞而知心者也盖善学易者莫如
孟子
蒙谓人之存于心者有邪正之殊故𤼵于言者有
善恶之异而易所命亦犹是也
右第十二章
先儒曰此章承上章危者使平而言乾坤之德
易精蕴大义 卷十一 第 52a 页
行虽易简而知险知阻乃圣人所以处忧患之
道继言易之功用之在人者如此其著而圣人
作易之功实与天地参矣终言命爻系辞之旨
乃圣人成能百姓与能之实也言此以终下系
上章之意欤
道继言易之功用之在人者如此其著而圣人
作易之功实与天地参矣终言命爻系辞之旨
乃圣人成能百姓与能之实也言此以终下系
上章之意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