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易精蕴大义 卷十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a 页 WYG0025-06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精蕴大义卷九     元 解蒙 撰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天地不能秘自然之易而易不能外自然之势圣
  人何容心哉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阴阳体健顺之性卦爻定奇耦之画故即阴阳以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b 页 WYG0025-0696b.png
  求易而易道昭然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
化见矣
  理散于万物而其辞则系乎易之占迹著乎两端
  而其理则验乎易之动此易所以与天地准也
 先儒曰此言圣人观天地阴阳有如是之理故作易
 立如是之义类聚以同言群分以异言顺所同则吉
 乖所异则凶此吉凶所由起也吉凶者卦爻之用著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a 页 WYG0025-0697a.png
 也有形有象然后有变化之验类聚群分而吉凶生
 后章所谓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是也成象即下文雷霆风雨日月是也成形即下文
 男女是也变化即下文相摩相荡是也鼓润运行成
 象之变化也成男成女化生万物成形之变化也
  蒙谓盈天地之间无非以阴阳之实而为体定卦
  之象无非道阴阳之理以示人故观天地则见易
  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b 页 WYG0025-0697b.png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数以两而立卦以倍而成此圣人作易之序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
男坤道成女
  运阴阳之二气生人物之万殊其变化之道则备
  于易矣
 先儒曰此因上文变化见而遂言卦以明变化之实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方是说做这卦时此成象之变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a 页 WYG0025-0697c.png
 化也在这卦中成形之变化也在这卦见造化关捩
 子才动那许多物事都出来易只权写他这个盖当
 初易是易天地是天地到未梢来易便是天地天地
 便是易变化之道不可知不可见所可见者形象□
 已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自阴阳之交感为二气
 之推移雷霆阳也风雨阴也日阳而月阴暑阳而寒
 阴也阴阳运于天人物生于地乾道即阳坤道即阴
 也此形象之变化始可得而知可得而见矣盖造化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b 页 WYG0025-0697d.png
 之妙以其运用而已使刚自刚而柔自柔八卦各居
 其方雷霆风雨不相为用日月寒暑不相往来何以
 成造化哉惟其相摩相荡鼓润运行交相为用所以
 生万物也上文言阴阳之实理为立易之本乃对待
 之阴阳也交易之体也此又明易之变化见于阴阳
 者乃流行之阴阳也变易之用也体立用行此易之
 道也抑尝即此一卦而考诸先天之卦矣卦画之初
 以一刚一柔与第二画之刚柔相摩而为四象又以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a 页 WYG0025-0698a.png
 二刚二柔与第三画之刚柔相摩而为八卦既成则
 又各以八悔卦加于八贞卦之上而一卦为八卦八
 卦为六十四卦也震为雷离为电霆即电也
  蒙谓圣人作易既妙乎阴阳之理而易之变化又
  尽乎阴阳之妙吾尝即易而验于实体见之矣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先儒曰此赞乾坤之功虽至溥而无际乾坤之德实
 至要而不繁言知者知而已言能者涉于形器能成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b 页 WYG0025-0698b.png
 物盖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倡阳知其始而享其成
 阴效其法而成其劳然乾以不知而知故其知也速
 坤以不为而为故其成也广乾坤一理非有别焉天
 运流行浑然无体者乾也天道变化见于功用者坤
 也故上文以男女分乾坤而此以形气分乾坤以男
 女分则男乾而女坤以形气而论则一物各具一乾
 坤也
  蒙谓知夫万物形气之异禀原于阴阳健顺之异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a 页 WYG0025-0698c.png
 性则可以言乾坤之德行矣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去一己之私以合天下之公非法健顺之理而合
  内外之道不能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
人之业
  一诸内者所以成乎已兼于外者所以措诸事人
  法乾坤至此则可以为贤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b 页 WYG0025-0698d.png
 先儒曰无险诐之行则易知事得其要则易从有亲
 则终身爱戴而无睽离之患故可久有功则日积月
 累而有增益之渐故可大无亲乌可久无功乌可大
 而已非其至也故为贤人之德业德谓得于已者业
 谓成于事者然为学之道莫先于立志志久则气久
 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曰日新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曰
 可大又曰富有德业不可久不可大不足谓之贤人
 况可谓之圣人乎然必称贤人者以明乾坤之德业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6a 页 WYG0025-0699a.png
 人皆可勉而至也
  蒙谓法健顺之理以合内外之道则美在其中发
  于事业矣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先儒曰贤人法易简之道犹未免有天人之间未与
 乾坤为一也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者盖圣人与乾坤
 之易简凡所以像形天下经纶万物者莫不顺其自
 然而无一毫凿智生事之私焉是以无一物不通其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6b 页 WYG0025-0699b.png
 理无一事不得其理也至此则体道之极功圣人之
 能事可以与天地参矣
  蒙谓圣人与天地合其德能尽人事而参天地
  右第一章
   先儒曰此章专论伏羲体造物以作易之事重
   在乾坤二卦生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盖先天之
   易乾坤终包六十四卦在其中凡阳者乾也凡
   阴者坤也末归结乾之德贤人法之造其极则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7a 页 WYG0025-0699c.png
   圣人能事毕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先儒曰此二句为纲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曰纲
 之总会也刚柔并立为相摩迭为消长为相推
  蒙谓圣人即已著之象而示占盖亦本于阴阳之
  进退而得之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7b 页 WYG0025-0699d.png

 先儒曰变化之于刚柔犹进退之于昼夜昼推而进
 则夜退柔者变而刚也夜推而进则昼退刚者变而
 柔也昼夜之进退无止刚柔之变化无穷动谓变爻
 因上文变化而言也圣人因动爻示人以吉凶使之
 随时进退趋吉避凶参阴阳之运合刚柔之宜以顺
 仁义之施则不遗三极之道矣
  蒙谓观人事之变以参造化之运其事虽殊理则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8a 页 WYG0025-0700a.png
  一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先儒曰居而安指身之所处而言乐而玩指心之所
 好而言序次序也自卦而言则否泰剥复之类自爻
 而言则潜见飞跃之类知其序之有常故居位而安
 乐乐其理也玩习而不厌也辞可以明理知其理之
 无穷故乐而玩爻辞所乐而玩则卦可知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8b 页 WYG0025-0700b.png
  蒙谓学易而能用夫易明理而能契夫易则不迷
  于事不疑于心矣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
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先儒曰辞生于象故观象而后玩辞占生于变故观
 变而后玩占观象玩辞学易也观变玩占用易也学
 易则无所不尽其理用易则惟尽乎一爻之时居既
 尽乎天之理动必合乎天之时故曰自天祐之吉无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9a 页 WYG0025-0700c.png
 不利上言居安乐玩皆是居之事下文以居对动而
 言重在行之事矣
  蒙谓静而穷理既尽夫易之全体动而明理又阐
  夫易之大用如是不遗夫理不厌于心矣
  右第二章
   先儒以此章专论文王周公系辞以明伏羲卦
   象刚柔变化吉凶悔吝凡三极之道皆见辞中
   而君子学易必当合卦象而言之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9b 页 WYG0025-0700d.png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
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
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
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右第三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先儒曰准者适与相当无小过不及其静体动用一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0a 页 WYG0025-0701a.png
 相肖似者也弥者周其全体纶者详其条理惟与天
 地准故凡天地体用之所至无不尽其始终本末而
 得其并行并育之全也一毫有过不及则不能然矣
  蒙谓易具天地之理故深有补于天地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
之情状
 先儒曰以者圣人作易之本意下文皆易中具足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0b 页 WYG0025-0701b.png
 理也天高垂象故言观地卑效法故言察文者交错
 以相成理者性情之必至天文地理亦互言耳幽隐
 而不可见者明显而可见者幽之故生于明明之故
 生于幽隐者复显而显者固隐故即其不能不然者
 也始者明之初终者明之尽明尽则向于幽矣原者
 推其所以然不过未明之前其理已具时至则必来
 如夜之必旦也谓之原始者周流而得其源也反终
 者反之于终其所以终即其所以始者也始必有终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1a 页 WYG0025-0701c.png
 生必有死往来出入一统同条才明彼即晓此才明
 始即知终始终不同而同一当然之理故孔子曰未
 知生焉知死死生非二道也死生之说其为人情之
 好恶莫甚于此者知其说明其理故能无妄无妄故
 生顺死安也圣人即物以明理因有以见无得之则
 自为一贯矣情者实理之必至状者众有之可名也
 精气自无而入有游魂自有而趋无自无而有神之
 情也自有而无鬼之情也自无而有故显而为物自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1b 页 WYG0025-0701d.png
 有而无故隐而为变显而为物者神之状也隐而为
 变者鬼之状也盖鬼静而神动其实一条非二物也
 皆二气之聚散事理之当然也理之所成故似无而
 实有是盖幽明死生之理贯乎幽明死生之中以时
 出入妙其用而尽其事者也然总而言之则不过阴
 阳两端而已盖圣人体造化之理以作易故举天下
 之理不能外于易而圣人用易以穷理也
  蒙谓理不外乎易故即易以穷理斯能达乎阴阳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2a 页 WYG0025-0702a.png
  之变也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先儒曰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此统论圣人之体段知
 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此指知仁与天地相
 似之实处盖尝论之天地者道之全体易者天地之
 全体而圣人又易之全体也知者卦爻之所指而道
 其所行也周万物者表里精粗无不到全体大用无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2b 页 WYG0025-0702b.png
 不明济天下者物物事事皆无憾也知周万物而道济
 天下则心与道合动无非理而物各得其宜非徒名
 为广大周遍而施诸事物则无一可而反为祸害如
 后世异端之学也不过者得其中正利物宜人不徒
 有周物之名也旁行不流物理事势或有出于常经
 之外者易无不备圣人无不应也是皆道之所至时
 中之所在故虽旁行而不至于流荡也至此乃相似
 不违之至也夫然故天地流行无所不该富贵贫贱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3a 页 WYG0025-0702c.png
 死生寿夭夷狄患难或出于非常不意皆天理之所
 在随其所遇所处而皆有预定之酬酢也土者所处
 之地安土者随其所处而安之也仁者天地生物之
 心独得其常经定序大中而人得之以为人者也安
 土则理熟义定生生之心益培益固不安土则私欲
 日生而本然所得于天地者日薄矣此合天地与圣
 人为一而卒归于此太极两仪四象八卦所生岂徒
 然而已哉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3b 页 WYG0025-0702d.png
  蒙谓圣人所以与天地合其德亦惟尽性而已耳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先儒曰范围天地之化合万物为一全体皆不出于
 道之分量内所谓化也不过所谓恰好有过于全体
 病矣曲成万物并包庶类洪纤高下委曲详细无不尽
 其心而竟其事所谓纶也遗不及也有 不及则于
 全体亦非矣昼夜即阴阳通者以一贯二知者立于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4a 页 WYG0025-0703a.png
 一而为之照也其所知即范围曲成之事万物一阴
 阳也通于道则合于一而时出之时阴而阴时阳而
 阳神无方易无体也事物之方体皆一定而天地圣
 人之用无感不应无措不宜万变万化而一以贯之
 也神者能阴能阳见于此而复见于彼故无方易者
 一阴一阳为交易变易初无定形故无体即天地圣
 人时出一贯之道也故曰造化之妙不外乎神易而
 神易之妙独得于圣人学者得此则小德川流大德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4b 页 WYG0025-0703b.png
 敦化无不到矣
  蒙谓仁足以赞化育之功知足以穷造化之理此
  圣人所以妙神易之用也
  右第四章
   此章先儒曰三节虽于穷理尽性之外别有至
   命事但二者工夫至此而知愈精行愈熟矣所谓
   范围曲成者尽人物之性而至于天地参矣所
   谓通昼夜之道而知致穷理之妙而致于穷神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5a 页 WYG0025-0703c.png
   知化也范围曲成乃道济天下安土敦仁之极
   功通昼夜而知即幽明死生之所以然者也故
   以神无方易无体总结上文之意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先儒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就造化流行上说成之
 者性也是就人禀受上说继之者善是就天赋人受
 中间过接处说一阴而复一阳一阳而复一阴即无
 方之神无易之体是所谓道也盖以一贯万一贯二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5b 页 WYG0025-0703d.png
 道无声无臭形象可见可闻但阴阳二者往来屈伸
 以成万物道之为道即此是已朱子解曰继者气之
 方出而未有所成之谓善即理之方行而未有所立
 之名阳之属也诚之源也成则物之已成性则理之
 已立阴之属也诚之立也元亨利贞乾之四德道者
 方出而赋于物善之继也复者各得而藏于已性之成
 也易者交错代换之名卦爻之立由是而已天地之
 间阴阳交错而实理流行一赋一受于其中亦由是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6a 页 WYG0025-0704a.png
 也愚按大传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乾坤二象所言一
 岁之功用是也周子通书以人事释之故言元亨诚
 之通利贞诚之复诚即易所谓道也通即元亨之为
 善者也复即利贞之为性者也善所以阐是道故曰
 继性所以全是道故曰成是以朱子兼释之
  蒙谓理乘乎阴阳之机其所以流行赋于万物者
  皆不外乎此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6b 页 WYG0025-0704b.png
故君子之道鲜矣
 先儒曰人虽同此善性有生气质不能无偏全清浊
 之异盖尝论之道者至理之当然也仁以行之知以
 知之不出此二者而已或务于行而不求所以知之
 则不免贤者之过而道之所以不行也或求于知而
 不知所以行之则不免知者之过而道之所以不明
 也至于习不察而行不著是所谓人莫不饮食鲜能
 知味者也然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焉苟有澄治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7a 页 WYG0025-0704c.png
 功所谓全体者已浑然于所性之中是君子之道岂
 终鲜也故此一节言道之在人自生知安行以下不
 能无偏必如上章穷理乃能尽性至命此学易者之
 极功而作易之本意也
  蒙谓道之全体固无不备而人之所禀鲜有不偏
  所以圣人深有感于斯道也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
矣哉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7b 页 WYG0025-0704d.png
 天地之道显微一机耳阴气生阳自内而外所以鼓
 万物之出机显诸仁也阳气生阴自外而内所以鼓
 万物之入机藏诸用也此机一动其能已乎显仁又
 藏用藏用又显仁此一阴一阳之谓道也曰显曰藏
 不过道之体用而已鼓者发其机缄致其生长正其
 始而遂其终物物性命义理皆已前定天地之用不
 过随其时而鼓动以发之鼓舞以成之而已鼓即藏诸
 用之用其所鼓者常潜行默运而不可见故曰藏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8a 页 WYG0025-0705a.png
 盖显诸仁是已然藏诸用是所以然而道之定体妙
 用吾又于鼓之一字见之仁者庶物露生用者神用
 无迹故在天则生为仁所以生者为用在圣人则发
 者为仁所以发者为知天地不可以智言也知不离
 乎心有心则有忧此天人所以分盖天之为物其生
 其杀因其自然天地不加毫末于其间圣人之忧乐
 以天下故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夫天地之大
 德曰生所以生者用也仁与用乃天地之德业而其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8b 页 WYG0025-0705b.png
 盛大又非圣人所能至者故曰至矣哉此仁字与上
 文仁者见之谓仁仁字不同此纯是理彼已涉气乾
 以元为仁即此
  蒙谓天之于物运乎一气而无心故其功用之妙
  圣人不与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兼载万物而无外者用之广通贯万物而无穷者
  体之常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9a 页 WYG0025-0705c.png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阴阳相禅而无穷其理之见于实体者则有形气
  之异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用易而措诸人事虽不能离乎阴阳之体必有以
  妙乎阴阳之用
 先儒曰富有广大不禦日新悠悠无穷天高地下万
 物散殊其富有之谓与阴阳升降万古一日其日新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19b 页 WYG0025-0705d.png
 之谓欤易者变易不穷故曰生生者易之道也皆造
 化之自然之理象者自无而入有用以见体之初也
 法者未然而已然千古常然不易之定体也象言成
 则法已具而未定法言效则道已尽而无隐乾坤成而易
 则肇乎其先者详此三句则性道太极其体也明矣
 数蓍数也变卦变也物莫逃乎数故极占数可以知
 来物事行事也即占卦变而通之也生生之谓易至
 通变之谓事言易之阴阳也生生之谓易一句为纲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0a 页 WYG0025-0706a.png
 下四句乃目也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此阴阳之
 属乎象者也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此阴阳
 之属乎占事者也阴阳不测之谓神又是总结上文
 之意上章言易无体此言生生之谓易惟其生生所
 以为体上章言神无方此言阴阳不测之谓神惟其
 不测所以无方言易而乾坤继之乾坤毁则无以见
 易书也言神而以占事先之占事则神之所托而显
 者也神易用而变化无穷其实则不越乎两端而已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0b 页 WYG0025-0706b.png
  蒙谓功用莫大于天地而理之见于书者尽无穷
  之变形气体于阴阳而用之见于筮者尽变通之
  利然其所以妙乎其间则又非人之所能说也
  右第五章
   先儒曰此章专明阴阳之道在造化与易书其
   在造化生而为人则有仁知百姓之分生而为
   物则自显仁藏用之后而有鼓万物之妙其在
   易书自生仪象以至生卦成象之谓乾阳之为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1a 页 WYG0025-0706c.png
   效法之谓坤阴之为也此阴阳之在卦者也极七
   八九六之数而占以知来通阴阳老少之变
   而因以作事此阴阳之在蓍者故首云一阴一
   阳之谓道于以见天地之化大易之理莫不各
   具乎阴阳不测之谓神于以见道之体用不离
   乎阴阳而其所以不偏不倚而默运乎二者之
   间则神妙而不可测也其体则谓之道其用则
   谓之神学者岂可浅观哉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1b 页 WYG0025-0706d.png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先儒曰此论书所该之理也广以量言大以质言言
 乎远则其理不以远而穷而其用不可禦言乎迩则
 目击而道存其体无为而正所以见其体之所该者
 大天地有之而易皆有之则无所不备故见其量之
 所容者广
  蒙谓道之全体无不该故其大无外小无内察乎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2a 页 WYG0025-0707a.png
  天地也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先儒曰易之广大皆乾坤之所为也大者专直之所
 为广者翕辟之所为专谓一而不杂直谓纯理而无
 私感而遂通也生于专直而直亦专之所为也专则
 纯乎道之体直则纯乎道之用纯乎道则无不周故
 大翕者所得于乾之静也合也盖未动之先犹保合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2b 页 WYG0025-0707b.png
 之合无有间也辟者时至而出亦感而遂通不可禦
 亦无间之所为也故广皆是道之体用而坤则体乎
 乾也专无杂而翕无间皆小无内直辟以至广大皆
 大无限盖直辟出于专翕而翕又得于专者也抑尝
 论之天地动静以形气分乾坤各有动静于四德见
 之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是也盖动
 基于静只是一理惟专故直惟翕故辟专直以一言
 翕辟以两言其静也专而翕所以静正其动也直而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3a 页 WYG0025-0707c.png
 辟所以不禦大抵乾主健虽静时只一专到动时则
 行之以直坤主顺至静时只翕到动时辟而已故曰
 不专一则不能直遂不翕聚则不能发散
  蒙谓阳以一而施故其质无不包阴以两而承故
  其量无不受是以圣人即其体用之全而极言之
  也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
配至德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3b 页 WYG0025-0707d.png
 先儒曰广配地大配天变通者易穷则变变则通也
 非广大则不能变通非变通则无以成其广大故也
 日昱乎昼月昱乎夜阴阳之气也至德人心极至之
 德也如大学至善之至也广大以体言变通以用言
 阴阳以气言易简以理言
  蒙谓天人之理备于易故易之合乎天道人事者
  如此
  右第六章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4a 页 WYG0025-0708a.png
   先儒曰此章圣人所以赞易之道其极至于广
   大之原先于乾坤之二画末又推以言诸天道
   人事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先儒曰崇德者体道明理之所积广业者全体大用
 之所充知即周乎万物之知崇德者立乎万物之上
 德之全体森然乎其中也礼即广业万物庶政各有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4b 页 WYG0025-0708b.png
 品节度数卑者行乎万事之中散于形下之器皆知
 之流行无在无不在也德业易之至者也德畜乎内
 者也穷理则知益明知超越而无方故崇知崇德亦
 崇也业者著乎外者也循理而礼益恭循序而有别
 故卑礼卑业亦广也圣人践履皆易所以崇德广业
 以此知崇则上极乎高明所以效天礼卑则下极乎
 巽顺所以法地此圣人所以与天地合其德欤
  蒙谓圣人所以深赞夫易者以其极高明而致广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5a 页 WYG0025-0708c.png
  大而能与天地之道参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先儒曰道义之在造化则谓之易易之在人则谓之
 道义设位者一定不移即道体之定而后变化行静
 当为动主也成性者知礼之本性也存而又存有不
 已之功夫莫非性也摘知礼二端而言者取其崇卑
 合体而能有知礼之本性存之又存使之有体如天
 地则道义由此性中出故设天地之位而后易行有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5b 页 WYG0025-0708d.png
 知礼之门而后道义出
  蒙谓体立而用行天人同一理也
  右第七章
   先儒曰此赞易之至圣人所以崇广其德而参
   天地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谓之象
  类万物之情以立一定之卦此圣人作易之意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6a 页 WYG0025-0709a.png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
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因万变之事以立一定之理此圣人命爻之意也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

  圣人作易即夫事物胶扰之中而示以至当之归
  故有以顺人心而合天理如此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6b 页 WYG0025-0709b.png
  天下之理备于易故君子之为无非易然非得于
  观玩之深者不能及也
 先儒曰会者合而不遗通者变而无穷此时也典则有
 序而略礼则有秩而详此所以趋时也趋时有得失
 则吉凶生焉学易者拟其所立之象以出言则言之
 浅深详略必各当其理议其所合之爻以制动则动
 之久速仕止必各当其时故曰以言尚其辞以动尚
 其变此之谓也末章亦有此段其下文亦归于人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7a 页 WYG0025-0709c.png
 诚正与此同
  蒙谓圣人作易定天下之象而冒天下之道此君
  子所当观玩而法行之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天下以真相应者无隐显之异以诚相与者无彼
  此之分吾于中孚九二见之矣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
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7b 页 WYG0025-0709d.png
  远近之势虽殊而感应之理则一故君子必慎其
  所由出也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
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君子于言动知其发于一心为甚微而其格于三
  极为无间故必动以为戒而审其机焉此圣人因
  中孚之二五以至诚相感而极言之也
 先儒曰万化不穷感应二端而已故夫子即中孚九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8a 页 WYG0025-0710a.png
 二爻辞而广之也居室即在阴之义出言即鸣鹤之
 义千里之外应即子和之义特主乎人而言尔感应
 者心之声行者心之迹也言行乃感应之枢机也人
 以善而感应则同乎天矣故曰动天地盖至于动天
 地则所关者大而人之违应又不足以为荣辱矣此
 一爻下六爻之纲领也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言善则
 千里之外应之者也不谨言语以阶祸乱言不善则
 千里之外违之者也就言上说谨慎无咎谦恭存位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8b 页 WYG0025-0710b.png
 行之主乎荣者也高亢者悔负乘致寇行之主乎辱
 者也
  蒙谓至诚无往而不通然君子必谨发动之所由
  也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由其睽合之势殊故其忧乐之情异观于同人之
  五见之矣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9a 页 WYG0025-0710c.png
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君子之同不于其迹而于其心故物莫能间而其
  语有味也
 先儒曰迹异而心同不害其为同心异而迹同相去
 为愈远故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则其迹异也其迹则
 两刚得而间迹虽异而心同也故两刚不得而终间
 夫金至坚也其利断金断之则坚除矣除则合故又
 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兰至馨也而同心之言如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29b 页 WYG0025-0710d.png
 言其相好之无斁也
  蒙谓观其相求之情切明其相与之同心故其始
  若相违而终实无间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以柔居下而能慎则可以保其安而无过此大过
  之用也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0a 页 WYG0025-0711a.png

  即至薄之物以明重慎之心以此而行其无所苟
  矣
 先儒曰物之置于地亦可安矣而又藉之以茅过于
 慎也凡天下之事过则有失唯过于慎为无失故无
 咎
  蒙谓人能常存敬畏之心则可以致天下之事矣
  故夫子即大过之初六而赞之周公譬用白茅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0b 页 WYG0025-0711b.png
  藉以拟议大过初九夫子发其所以拟议之意如
  此
劳谦君子有终吉
  人能不自有其功故能成其功然唯成德之士而
  后行之有常也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
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先儒曰事功曰劳国功曰功人立大功业于天下皆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1a 页 WYG0025-0711c.png
 职分之当为苟不知谦逊以待之而骄矜形于辞色
 则是已之所当为者为分外之举矣岂礼也哉故君
 子虽有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者非欲退逊以要名
 誉凡以循吾之礼致吾之恭以守吾所居之位而已
  蒙谓为其所当为而无矜已之私焉则尊而光矣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
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1b 页 WYG0025-0711d.png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
慎密而不出也
 先儒曰爻义主出处而言此及言语之节者明谨行
 而又推之谨言也且兑有言象故节之初爻重明之
  蒙谓人之所当节者言为甚故夫子于节之初爻
  明之欲人审其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
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2a 页 WYG0025-0712a.png
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蒙谓原横逆之来皆已所自致此圣人设卦以尽
  情伪之一端也
  右第八章
   先儒曰此章七爻皆欲人畏慎也鸣鹤言处隐
   之诚同人言同心之义白茅贵慎有终尚谦亢
   龙恶亢户庭以教密负乘以戒慢皆所以养人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2b 页 WYG0025-0712b.png
   之敬心也若从姚氏说移自天祐之于此则终
   之以信顺之福于义亦不相悖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先儒曰自天一至地十乃天地生成自然之数然易
 言阴阳不言五行者盖五行之理具于阴阳之中成
 变化而行鬼神者皆五行之为也文公曰五行只是
 五而有十个者一个便是两个此义先儒所未发天
 地之间不过阴阳二气而已其所谓奇偶十数如是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3a 页 WYG0025-0712c.png
 不齐者盖数之所生或本于天地消长之运或原于
 万物生成之事然十者之数虽曰不齐总而论之不
 过五者生成而已五行则又本之阴阳奇耦而阴阳
 又同出于一气也故周子曰五殊二实二本则一学
 易者必达乎此而后可以言数自一至五生数之序
 也自六至十成数之序也水火气也金木形也是以先
 气而后形然就气中分之则水之生又在火之先盖
 水生于阳火生于阴也水生尚微而火生已著也就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3b 页 WYG0025-0712d.png
 形中分之则木柔而金刚木生于春而金乃凝于秋
 此四行之序也若夫土虽次五而位实居中乃四者
 所由以生成初非生于四者之后不可以四者之序
 例之也或曰五行同也又有所谓成数之五者何耶
 曰凡物之生莫不具阴阳生于阳必成于阴生于阴
 必成于阳水生于气之阳若不流湿则气必涸火生
 于气之阴若不就燥则火必灭木虽生阳必凝于阴
 而后成实金虽生阴必镕于阳而后成器此生于天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4a 页 WYG0025-0713a.png
 者必资于地而后成生于地者必资于天而后成也
 以此观之则生成岂彊分耶
  蒙谓对待者易之体流行者易之用也此河图奇
  偶生成之数也盖天地者阴阳对待之实体也一
  至十者阴阳流行之次序也然对待非流行不能
  以变化流行非对待不能以自行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
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4b 页 WYG0025-0713b.png
神也
 先儒曰相得而各有合是两个意相得如兄弟则取
 奇偶之相为次序辨其数而不容紊者也相合如夫
 妇则取奇偶之相为生成合其数而不容间者也相
 得有合四字说尽河图之数所为圣人之言也欤天
 数二十有五五其五也地数三十六其五也小衍为
 十两其五也大衍为五十十其五也易之数皆类此
 变化言功鬼神言用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5a 页 WYG0025-0713c.png
  蒙谓观交易之体而见对待之位均考变易之用
  而知嬴乏之数殊其所以生成万物莫非此之功
  用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扐而后挂
 先儒曰数之为用奇则圆而不方偶则方而有定故
 虚其一以为数之体而分二挂一揲四归奇各有所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5b 页 WYG0025-0713d.png
 象奇偶互相交错而其用无穷焉盖尝论之去一者
 非数之数挂者数之所始二者之用四十有八以穷
 天下不穷之数易而专以数取则不过步占之法而
 已是必有以统其数焉以周子之说考之五十去一
 者无极是已四十有九而挂一者太极是已挂一而
 用四十八者生阴生阳是已以四十八之数而宗本
 于一数而总摄于非数之数其旨深矣
  蒙谓举大易之全数而虚其数之一所以藏诸用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6a 页 WYG0025-0714a.png
  推大易之用数而极其功之用因以明其象盖亦
  莫非自然之理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
六十当期之日
  即乾坤之策数合二气之中数盖有适然相符之
  理也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即易中二篇之策而推则盈天地间者不外是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6b 页 WYG0025-0714b.png
 先儒曰天地之数数之体扐之数数之用乾坤之策
 数之中
  蒙谓以易中之数合易外之数皆有适然相当之
  理者诚以岁周于上物生于下莫不有数存焉故
  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
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先儒曰已得三画而八卦之名可见则内卦之为贞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7a 页 WYG0025-0714c.png
 者立矣自是而往引而伸之再得小成之卦一则外
 卦之为悔者备矣六爻成内外备六十四卦之象可
 见然后示其爻之变与不变而触类以长焉则天下
 之事其吉凶悔吝不越乎此矣
  蒙谓圣人用易筮之法原其用功之始要其功用
  之终盖亦莫不有序焉也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先儒曰惟道义显著故理明义精可以酬酢万变而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7b 页 WYG0025-0714d.png
 不差惟德行之神故先后天而默有以助神化矣下
 章云易有圣人之道四焉则道因象辞变占而显矣
 君子将有为有行而受命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
 来物则行以数神酬酢以言人事祐神以赞造化即
 酬酢中合理密有赞造化之功矣惟可与酬酢祐神
 此所以毕天下之能事也
  蒙谓既有以明乎天而妙乎人斯有以应乎人而
  赞乎天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8a 页 WYG0025-0715a.png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先儒曰阳化为阴阴化为阳者变化也所以变化者
 道也道者本然之妙变化者所乘之机故阳变阴化
 而道无不在两在故不测是以曰知变化之道者其
 知神之所为乎
  蒙谓明夫易之功用原夫易之妙用非圣人其孰
  能之
  右第九章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8b 页 WYG0025-0715b.png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先儒曰尚辞则言无所失尚变则动必精义尚象则
 法必致用尚占则谋必知来此四者非神之所为孰
 能与于此此一节与二章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
 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实相表里
  蒙谓圣人之道无一而不具于易故君子之用无
  一而不遵夫易然非得于观玩之深者不足以语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9a 页 WYG0025-0715c.png
  此也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与于此
 先儒曰至精谓是非辨吉凶明
  蒙谓人之用夫易者随取而各足易之资于人者
  有感而必通盖非至明不能察其机故圣人深赞
  之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39b 页 WYG0025-0715d.png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先儒曰错是往来的综是上下的错综其数只是七
 八九六六对九七对八便是东西相错六上生七为
 阳九下生八为阴便是上下为综参伍所以通之其
 治之也简而疏错综所以极之其治之也繁而密
  蒙谓揲至三而参必变其实以考刚柔之进退象
  不一其数必要其终以定卦爻之动静其变无穷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0a 页 WYG0025-0716a.png
  天下莫能加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先儒曰此上四者体之所以立而用之所以行也昜
 指蓍卦无思无为言无心也君子将有行而命蓍求
 卦是人以有心求易也枯茎之蓍定体之卦未尝有
 所施为是易以无心待物也方其未占也蓍藏于椟
 卦在于策寂然不动之时也及其问焉而以言其受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0b 页 WYG0025-0716b.png
 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感而遂通天
 下之故乎寂然者感之体感通者寂之用也盖动而
 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寂而
 能感是静而无静未尝狃于无也感复寂是动而无
 动也未尝滞于有也是以易之蓍卦言而静体动用
 太极之本然也人心之妙亦然也圣人以此洗心退
 藏于密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是圣人通身易也非有
 通身之易何以知全易体用哉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1a 页 WYG0025-0716c.png
  蒙谓易道无心而善应故其体用之妙如此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
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
行而至
 先儒曰极深精乎内也研几穷乎外也志内也辞占
 之道通乎内几外也变象之道成乎外极深静无内
 而大本立研几则皆理而大用行极深而得性命之
 精研几而穷先见之理推众志于一性而不一之志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1b 页 WYG0025-0716d.png
 以之通会万物于理而不穷之务以之成盖深者易
 之至精寂然不动者也而几者易之至变感而遂通
 者也深者理之奥虽隐微必烛故能通天下之志几
 者动之微惟能察于事几之先则事无不成矣若夫
 不待研几之功而得几之深妙者神而已凡有体者
 必疾而速有方者行而必至神无方体故不疾而速
 无所待也不行而至无所在也不疾而速则无所留
 滞通志之事也不行而至则无为而成成务之事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2a 页 WYG0025-0717a.png
  蒙谓易道有以穷夫理之幽而审夫动之端然所
  以妙乎其间则发微不可见而充周不可穷也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先儒曰总结上文
  蒙谓圣人之蕴备于易即所谓辞占象变是也
  右第十章
   先儒曰此章承上章而言易之用有此四者然
   其所以妙乎其问则无非神之所为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2b 页 WYG0025-0717b.png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
  圣人之明易既有以见其用之周又有以见其体
  之备而易道无馀蕴矣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

  此圣人即易以示人趋向之方所以勉其怠而致
  其一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3a 页 WYG0025-0717c.png
 先儒曰开物者知其未然阳之始物也成务者定其
 当然阴之终物也冒天下之道言易之为易不但近
 事之间凡阴阳造化之妙出入起居之常无不包罗
 于其中也是故圣人以其开物而通夫天下之志以
 其成务而定天下之业然天下之人不能皆如圣人
 之极深研几也故理有未通于理之是非不能无疑
 事有未定于是非之当否不能无惑圣人即其开物
 成务之理寓于易使人卜筮以判吉凶而决趋舍所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3b 页 WYG0025-0717d.png
 谓断天下之疑也盖易道开物于几微之先者神也
 成务于变通之后者智也惟其能开物也故圣人用
 之其深足以通天下之志惟其能成务也故圣人用
 之其几足以定天下之业惟其能冒天下之道也故
 圣人用之其神足以断天下之疑
  蒙谓易有致用之理故圣人尽用易之妙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4a 页 WYG0025-0718a.png
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
者夫
 先儒曰此言圣人作易之体以承上文之意圆神故
 能通天下之志方知故能定天下之业易贡故能断
 天下之疑蓍开于无卦之先所以神卦定于有象之
 后所以知六爻之在蓍卦具方圆神知之体故其义
 易以贡圣人以此三者洗濯其心通体浑是此理不
 令一毫私意小知杂于其间又以退藏于密岂非寂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4b 页 WYG0025-0718b.png
 然不动无思无为时也虽然未涉于用而用之理已
 具及其吉凶与民同患则又易之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者也吉凶隐于未形则神以知来吉凶见于已著
 则知以藏往盖洗心以存其神退藏以定其体忧患
 以赞其决故其知几即神之开物也其畜德即知之
 成务也所谓聪明睿知也其断吉凶即神武之决也与
 民同患即不杀之仁也盖卜筮而知吉凶至明于天
 之道以下方是说卜筮始涉于用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5a 页 WYG0025-0718c.png
  蒙谓静而具易之全体动而显易之妙用此圣人
  自然之易无待于外者也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先儒曰上言圣人具神知之德于一已此言圣人寓
 神知之德于蓍龟圣人以易洗心是以明于天之道
 与民同患是以察于民之故则知民用吉凶悔吝之
 难明不可无以开其先也是以作为卜筮以教人非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5b 页 WYG0025-0718d.png
 惟使之必齐必戒然后敢从于蓍龟虽圣人用蓍龟
 以卜筮之亦自齐戒以明其德盖齐戒则湛然肃然
 矣神明则能定能应矣是无思将以有思无为将以
 有为也方其未涉于用此理已具既涉于用其德益
 神可见圣人明其理而不假其物之意其心即神明
 之舍人能洗之而使无一点之累则此心静与神明
 一于揲蓍卦之时能以齐戒存之则此心动与神明
 通心在则神在矣不然则蓍卦特枮茎蠹策耳何以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6a 页 WYG0025-0719a.png
 能神明其德而灵应如响哉蓍龟而谓之神物者以
 为神也则寄于物以为物耶则又神之所寄故谓之
 神物
  蒙谓圣人明其理以阐夫易之大用又敬其事以
  全夫易之妙用盖易之作虽在于圣人而圣人之
  用又不无赖于易也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6b 页 WYG0025-0719b.png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先儒曰阖者阴之静辟者阳之动阖辟者动静之枢
 乾健而动坤顺而静阳一嘘而万物由以出阴一翕
 而万物随以入气由静而动故先坤而后乾乾坤之
 变通以运而言也变者动静之节通者动静之贯夫
 阖既往而辟来辟又往而阖来阴既往而阳来阳既
 往而阴来阖辟循环阴阳相生皆自运行不息而言
 也见象者万物流形之始属乎阳形器者成象之后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7a 页 WYG0025-0719c.png
 属乎阴此自造化而言也法谓法乎象器之体神谓
 神乎象器之用此自圣人修道立教而言也此一节
 论乾坤生成之功圣人裁成经纶之妙然以画卦布
 爻之法言之亦不外此也阖户谓之坤言画偶爻也
 凡偶皆属阴辟户谓之乾言画奇爻也凡奇皆属阳
 一阖一辟谓之变六画既成刚柔相推言成卦往来
 不穷谓之通九六之动交相往来言之卦也按其迹
 而言见于蓍策谓形象于卦爻谓器制而用之谓上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7b 页 WYG0025-0719d.png
 下筮之法究其用言之枯茎败椠而内外静作之用
 皆资其利王公皂𨽻之人皆取其决极深研几其妙
 如此岂非天下之至神乎朱子尝谓此章专论卜筮
 故愚于此推原卜筮之由如此以起下文论易制作
 之本意
  蒙谓以易而明夫天道有对待之体必有流行之
  用以易而通乎人事有当然之体必有自然之用
  盖天人无二道故其体用同一机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8a 页 WYG0025-0720a.png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先儒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太极也故朱子尝谓
 语道体之至极则谓之太极语太极之流行则谓之
 道虽有二名实无两体此之谓也若论其生则其生
 两仪交变之中自有太极之理但言其次序须有这
 实理方有此阴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则先从实理
 说起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8b 页 WYG0025-0720b.png
  蒙谓易不外乎阴阳而其理则肇乎阴阳之先易
  无藉于人事而其用则通乎人事之要此作易自
  然之序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
  盈天地之间者莫非阴阳形气之实体圣人特举
  其大者以见易之不可以小言也
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9a 页 WYG0025-0720c.png
乎圣人
  居其位而有其德所以能成大业也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
者莫大乎蓍龟
  明难明之理以决天下之疑所谓兴神物以前民用也
 先儒曰法谓效法象谓成象赜隐以物象言深远以
 事理言钩谓曲而取之致谓推而极之天下有自然
 之法象非崇高富贵位与天地并何以修道而立教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49b 页 WYG0025-0720d.png
 四时有自然之变通非圣人作易变通尽利何以神
 化而宜民日月之明旁烛幽遐非易之示人本隐之
 显何以开物成务是三言者各有所合也上三言以
 易道之在造化言作易之事也下三言以易道之在
 人事言用易之事也前言吉凶大业此又发明其理
 继之以六莫大之说焉天地日月四时富贵圣人蓍
 龟而易实行乎六者之中必得备物致用之圣人履
 崇高富贵之位然后能以二者之大用四者之大所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0a 页 WYG0025-0721a.png
 谓天生神物圣人则之是圣人有得于蓍龟之大者
 也天地变化圣人效之是圣人有得于变通之大者
 也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是圣人有得于著明之
 大者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圣人有得于法
 象之大者也由是四象所以示系辞所以告吉凶所
 以断无非此理也
  蒙谓易之在造化者有形气之实体然后变化而
  形气著易之在人事有尊位之圣人然后神物兴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0b 页 WYG0025-0721b.png
  而民用彰是皆不可以小言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先儒曰则神物所以卜筮则图书所以作卦畴在天
 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圣人效之而作易故刚柔
 相摩八卦相荡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天垂象见吉凶
 盖日月有亏盈薄蚀之变五星有纾疾伏逆之异故
 圣人象之系辞焉以断其吉凶变化垂象者天地造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1a 页 WYG0025-0721c.png
 化之大运昭然而可考者也圣人效而象之而易道
 以明神物图书者天地一时瑞应之符托物以示数
 者也圣人则之而易法以著自太极至此言圣人制
 作之本然制作之本有三易有太极以下六句言爻
 象之所由生法象莫大乎天地以下六句言形器之
 所由立天生神物以下四句言易书之所由作
  蒙谓易之本在天地惟与天地合其德者为能推
  明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1b 页 WYG0025-0721d.png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
以断也
 先儒曰画象故曰示所以使人有所见有辞故曰告
 所以使人有所知爻有吉凶而定以辞故曰断所以
 使人无所疑上四者言作易取法之源此三者言作
 易示人之意
  蒙谓圣人之作易既有以尽其意犹未能尽于言
  至系之断辞则易之用无馀蕴矣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2a 页 WYG0025-0722a.png
  右第十一章
   先儒曰此章凡八称圣人皆指伏羲只系辞以
   告是文王周公事首揭夫易何为者也一句为
   问辞唤起一章大意而以开物成务以下为答
   辞尽说归卜筮其下六个是故一个是以皆有
   发明卜筮事故本义谓此章专言卜筮而伏羲
   画卦之法其纲领已备见于两图而作易之原
   亦因是而发焉不可不知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2b 页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先儒曰按本义云此释大有上九爻义然在此无所属恐
 是错简宜在第七章之末横渠又谓宜在下系立心
 勿恒凶之下惟节斋独系于上传十一章之末云学
 易之事也示之矣又告之又断之故观象玩辞观变
 玩占吉无不利正与第二章义同而夫子释之又加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3a 页
 详焉节斋之说止此今若先看第二章是以自天祐
 之吉无不利之义则得矣
  蒙谓圣人释大有上九之义而明乎其获福之由
  在乎不违于理也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理有未形而语不能显者圣人重致其意焉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3b 页
  圣人发其精意见于书既皆随事以明理显其大
  用施于事又能神化而宜民此圣人所以有功于
  天下既在于作易而尤在于用易也
 先儒曰象谓仪象作易之始画奇以象阳画偶以象
 阴也然奇偶两画未足以尽必三画六画成卦然后
 阴阳交错远近相取而天下古今之情伪始可得而
 尽矣立象尽意不独见圣人之意自是象上有这意
 设卦以尽情伪非圣人有情又有伪变通者所以尽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4a 页
 卦之意而著其赜也鼓舞者所以尽系辞之言而妙
 其动也象辞卦三者易之体变通鼓舞二者易之用
 变通所谓通其变使民不倦鼓舞所谓神而化之使
 民宜之
  蒙谓义理之无穷也圣人未易以言尽人心之未
  开也圣人恶明而有隐此其始若无言而后实无
  隐也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4b 页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先儒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卦皆阴阳奇偶之所为
 举乾坤则皆知矣成列谓伏羲横图自乾一至坤八
 各以其序而列之也蕴所谓包含者犹胞中胎骨也
 易立其中言卦画里面蕴藏得易之理在其中也乾
 坤毁谓卦画不立无以见易谓卦画不立则易无所
 托而显乾坤息谓易道不明则乾坤变化之用不行
 矣乾坤与易为体虽异其道一也易本无体而与易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5a 页
 为体者乾坤也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盖乾坤有
 体而易无体有体成毁从之故上言成列下言乾坤
 毁易以无体托于乾坤故乾坤毁则无以见易不可
 见则乾坤之道因以息矣夫易之道固不系于书之
 有无而乾坤本不可以成毁言盖易未尝无乾坤亦
 未尝息特以卦画不立无以见其变易之理而并乾
 坤之功用不可得而见尔圣人于此所以明夫易之
 不得不作也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5b 页
  蒙谓易必本于乾坤而后阴阳之体立乾坤必赖
  乎易而后变化之用行此其可相有而不可相无
  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先儒曰形而上者杳然而难知其无声无臭可以心
 见而非耳目之所能及也形而下者炳然而易见盖
 成形成器耳目之所可及也道即所以为事物者行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6a 页
 乎事物之中未始离乎事物即所谓物则是也然事
 物有往来消息而其不易之定体自为不息所以一
 人心而定物理也既曰形乃谓之器又言形而下者
 谓之器何也以象对器象微而器著者也故曰形乃
 谓之器以道对器道升而器降者也故曰形而下者
 谓之器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举而错之皆以道为器
 也盖器道虽不同其变通则一也化而裁之谓一阖
 一辟不可执一也推而行之谓可运行无穷也如是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6b 页
 则举而措之天下矣前言乾坤之变通易道之变通
 也此言道器之变通言圣人用易之变通也曰化而
 裁之推而行之圣人之事也下言卦象爻辞书中卦
 象爻各有变通也其曰化而裁之言用易之卦爻辞
 亦存乎圣人之变通也此一节盖承上文而言易在
 乾坤之中者也言道器谓易既生乾坤则在乾坤矣
 故就乾坤中分别言之所谓道即易器即乾坤也虽
 然形上形下不可判而为二器亦道道亦器也故曰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7a 页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以见则乾坤或几乎息
 矣有则俱有言二者不相离也且以易之道言之自
 奇偶未形以上则谓之太极不可以阴阳名也自奇
 偶既形以下则谓之两仪四象八卦而阴阳之体定
 矣盖形者动而可见之时自此以上无体故以道名
 之自此以下有体故以器名之器有定体体定而变
 化故乾本健也初爻化为入中爻化为丽上爻化为
 兑坤本顺也初爻变为动中爻变为陷上爻变为止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7b 页
 六十四小象皆示人以化裁之变也当其变也顺而
 推之则通违而执之则塞乾之灾变而无首则吉坤
 之伤变而永贞则利此皆教人以推行之通也于以
 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此举而
 措之谓之事业也
  蒙谓理无形而事有体圣人所以尽利而宜民者
  无非以道为器也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8a 页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先儒曰重出以起下文先言夫象者象不易见于是
 设卦观象以穷夫赜爻不易知于是效而系之以辞
 以明夫动
  蒙谓物虽万类而各有定形事虽万变而各有定
  理故圣人作易以著其象而明其义焉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8b 页
  圣人之作易也既有以类万物之情必有以成天
  天下之务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易之道不均于一圣人之用易岂可泥于一此所
  以尽变通之利也曰圣人既有以尽事物之理以
  为易之事必有以极裁成之道以阐易之用此连
  上二句为文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9a 页
  圣人之为易不惟有以造其理又必有以履其事
  则于易彬彬矣
 先儒曰赜以象著故卦立则凡天下之赜皆不可得
 而遁故谓之极动以辞决故吉凶断而人皆趋事赴
 功而不能自己故谓之鼓卦即象也所以见赜而拟
 诸形容是也辞即爻也所谓系辞断其吉凶是也变
 通即上文之变通上言其理以道之在易者言也此
 言其用以易之在人者言也盖卦爻所寓之理若能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59b 页
 化裁而推行之当随时变通不可有所拘泥上文谓
 之变谓之通归重于化裁推行上此存乎变存乎通
 止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言变化之道非人不能明
 明则有以识变通之理神则有以妙变通之用默而
 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者盖默而成之非躬行者
 不能不言而信非心得者不能故曰存乎德行言变
 通在于人然人之所以能神而明之者非实得于心
 实践于身不能以强造也上文五谓字皆圣人作易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60a 页
 之事此六存事乃圣人用易之事前言变通而归之
 事业推易道于民也此言变通而归之德行存易道
 于已也盖圣人不惟欲人随事而用夫易尤欲人于
 身而体夫易也下系言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盖如
 此
  蒙谓动与易俱运而穷理之妙在乎人静与易俱
  会而尽性之实在乎已夫动静一易也故不徒推
  其理与事又将体其理于身此圣人示人用易之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60b 页
  深意故于此极之
  右第十二章
   先儒曰此章有三节一言象卦辞者易之体变
   通鼓舞者易之用二言乾坤与易不可相无形
   上形下有道器之别三重说象卦辞之所以然
   三节之末皆言变通之理乃圣人用易之道也
   盖因象卦辞乃知变通之用因变通然后识易
   所谓神明非人用之不能也人非德行在身不
易精蕴大义 卷十 第 61a 页
   言而信之者不能也一节密似一节至此得意
   忘象易与圣人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