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1a 页 WYG0025-058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易精蕴大义卷三     元 解蒙 撰
上经三(泰至噬嗑/)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先儒曰天尊地卑乾坤之体也其气相交乾坤之用
 也阳来故吉道交故亨
  蒙谓阴阳之气和而上下之情通乃气化人事一
卷三 第 1b 页 WYG0025-0582b.png
  新之会也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
交而其志同也
  以气相感所以为泰和之时以心相孚所以成泰
  和之治气化人事固有相符之理此圣人即天道
  之泰而知人道之泰也
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
小人道消也
卷三 第 2a 页 WYG0025-0583a.png
  观阴阳进退之机明世道亨通之运则知泰之所
  以为泰矣
 先儒曰天地以气交上下以情通天地君臣其位则
 定所交者气与志耳故不言刚柔而言阴阳健顺也
 阴阳以气言也健顺以德言也君子小人以人言也
 内阳外阴天地之道泰也内健外顺乾坤之道泰也
 内君子而外小人国家之道泰也泰之世君子固泰
 矣小人道消亦小人之泰也否泰之赞归宿在君子
卷三 第 2b 页 WYG0025-0583b.png
 小人之消长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
  蒙谓通上下之交所以成世运之亨辨内外之分
  所以知吾道之泰盖上下不交固无以成乎泰然
  不有内外之分又安能久安而长治哉故圣人赞
  易之泰既言阴阳交和又言君子道长阴阳交和
  乃君子之道长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
左右民
卷三 第 3a 页 WYG0025-0583c.png
 先儒曰泰者万物大通之时也上下大通则物失其
 节故裁成而辅相之以左右民天地之道以形气之
 全体而言天地之宜以时势所适而言财成者因其
 全体而裁制其节使不过辅相者随其所至而赞助
 其所不及盖乾坤运于无心故不能无过不及之差
 圣人有心以为之主故无过不及之失所以天地之
 功必有待于圣人也盖泰之反为否否泰相因间不
 容发财成辅相之道一日不行于天地閒则泰将为
卷三 第 3b 页 WYG0025-0583d.png
 否矣
  蒙谓因阴阳和畅之时明世道泰亨之治此圣人
  所以赞化育而参天地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先儒曰乾下坤上卦借象以示交泰也乾皆上征坤
 皆下复六爻辨位以正阴阳也卦言来者谓天气之
 下降爻言征者谓君子之上亨
卷三 第 4a 页 WYG0025-0584a.png
  蒙谓知贤者有并进之象则知贤者有出治之心
  此所以成天下之泰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先儒曰仁足以有容勇足以断制智足以烛幽道足
 以示公然后无过不及之差惟其以光大故能如此
 非光则无以及远非大则不能胜私其能合于九二
 之中行者鲜矣
卷三 第 4b 页 WYG0025-0584b.png
  蒙谓以含容之量施刚果之用有深远之虑而无
  朋比之私以此治泰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先儒曰将近小人故其辞危福谓享其泰和之福际
 谓阴阳消长之际盖阴阳消长当于其际观之平陂
 往复者天运所不能无艰难贞固者人事所当自尽
卷三 第 5a 页 WYG0025-0584c.png
 若诿于天而无预于人事则易可无作矣盖艰难贞
 固则不以时之将陂而怠其志勿恤其孚则不以阴
 之将复而动其心
  蒙谓天运有去留而人事所当尽故圣人深言保
  泰之难而为长治之术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先儒曰阳性固升又必引翼扶持而后进善之难也
卷三 第 5b 页 WYG0025-0584d.png
 若阴性本下不待招麾呼号而相与就下已有不可
 禦之势矣恶之易也
  蒙谓无可资之势而得众心之同以群阴之志趋
  乎下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先儒曰三有治泰之道五成交泰之功至此而尽矣
 泰中四爻互归妹而三四易位亦成归妹故二卦之
卷三 第 6a 页 WYG0025-0585a.png
 五其辞同
  蒙谓顺刚明之贤以成治泰之功由其道通而其
  志同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先儒曰九三言其将然以时尚可为也故能艰贞则
 无咎上六言其己然以时不可为也故不免于吝处
 泰之终而坤体阴柔安得不否处否之终而乾刚体
卷三 第 6b 页 WYG0025-0585b.png
 健安得不泰人事天时未有下相符也自乾坤以后
 始系人道经历六坎险阻备尝内有所畜外有所履
 然后致泰而泰后即否以此知人道立难而丧易国
 家成难而败易天下治难而乱易此序易之深意亦
 天地自然之理也
  蒙谓泰极而为否故戒其力争而教之自守盖圣
  人至此已知其无可柰何而犹侥倖其万一也
(坤下/乾上)
卷三 第 7a 页 WYG0025-0585c.png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先儒曰泰先言小往大来而后言吉亨是以天运推
 之人事否先言匪人不利君子贞而后言大往小来
 是以人事参之天运泰则归之天否则责之人圣人
 之意深矣
  蒙谓人道乱而正道废圣人安得不为世道惜哉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
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
卷三 第 7b 页 WYG0025-0585d.png
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先儒曰彖中唯否泰言阴阳以备乾坤之体也否则
 气藏乎质而不交故又以刚柔言大小言卦才上下
 言卦位内外所以别其体消长所以推其类
  蒙谓气化衰而人道废圣人于否隔之时深为吾
  道惜也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先儒曰当小人得志之时只说君子处否之道可见
卷三 第 8a 页 WYG0025-0586a.png
 一部书全为君子谋天地不交君子顺阳之象而晦
 处穷约也
  蒙谓天地闭而贤人隐吾于否之象见之矣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先儒曰君子难进故泰之初而勉以征小人易邪故
 否之初而戒以贞贞虽为小人谋正所以为君子谋
 也彖言贞之不利所以戒君子也初言贞之吉亨所
卷三 第 8b 页 WYG0025-0586b.png
 以劝小人也
  蒙谓君子之居乱世虽欲全身以伸道未尝不欲
  得君以行道此否之君子虽以汇贞而志常在君
  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先儒曰大人既否矣安得亨然必曰亨者无终否之
 理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穷居不损众人以为否而
卷三 第 9a 页 WYG0025-0586c.png
 君子未尝不亨也彖言不利君子贞象曰君子俭德
 辟难疑若无所容矣而初二两言君子之亨者盖不
 利而辟难者时也然未尝不亨者道也圣贤忧世之
 志乐天之诚吾于此见矣
  蒙谓小人顺上以求济其否君子全身以求伸其
  道盖人品不同而趋向亦异然非六二之质居柔
  正亦不能包承非大人之居中得正又安能不乱
  其群哉
卷三 第 9b 页 WYG0025-0586d.png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先儒曰小人虽能乘时以病君子然适足以为君子
 之羞也
  蒙谓处困穷之际而肆邪僻之心以其阴柔而失
  中正故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卷三 第 10a 页 WYG0025-0587a.png
 先儒曰否九四有命即泰九三无往不复之理然泰
 九三平陂往复皆警戒辞尚冀其艰贞无咎而否九
 四直称有命无咎畴离祉欢欣庆贺溢于言表
  蒙谓当济否之任而无专制之嫌则上下挟持而
  其志固矣故可与其类同进以济天下之否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先儒曰泰复为否者六五柔懦之君当任其咎否终
卷三 第 10b 页 WYG0025-0587b.png
 复泰者九五刚明之君是赖焉
  蒙谓德称其位者虽可以息天下之否而不可忘
  戒备之心否泰之相仍其机固在于此欤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先儒曰否泰之机常相持也其中又有倚伏之机焉
 故否之卦辞与泰相反否之极也而六爻无凶悔吝
 之辞者卦言天地之否而爻言济否之道君子盖有
卷三 第 11a 页 WYG0025-0587c.png
 以处此也五之休否则否犹有存者至于倾否则尽
 矣倾否者人事也否终则倾者天时也否终则倾固
 天道之自然亦须人事以应之若以否泰相仍为一
 定之数则易不必作矣盖君子者国家宗社生民之
 所系否则天下忧之泰则天下喜之忧喜不在君子
 而常在天下也
  蒙谓以刚阳之才居否终之运所以能易否而为
  泰也
卷三 第 11b 页 WYG0025-0587d.png
(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先儒曰天理而已矣故无往而不同也同人否之反
 也故在否则不利君子贞在同人则利君子贞矣
  蒙谓合众心之同济天下之难亦在于公正而已
  耳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
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
卷三 第 12a 页 WYG0025-0588a.png
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先儒曰彖辞卦体多以二五为主而一卦之主在五
 则尤显言之此卦以二为主故彖先主二言然同人
 于野利涉大川则非二所能也故以乾行明之行健
 不以武而以文明用之相应不以邪而以中正应之
 君子正也
  蒙谓圣人即卦体以明大同之道唯当理而无私
  则可以合天德而一人心矣
卷三 第 12b 页 WYG0025-0588b.png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先儒曰水之于地为比火之与天为同人比之以无
 所不比为比同人以有所不同为同盖天火不同而
 性同类族辨物所以审异而致同也
  蒙谓君子观物象有质异而性同故措诸事必审
  异而致同知此则知同人之所以为同矣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卷三 第 13a 页 WYG0025-0588c.png
  蒙谓同人之道在外而无疏昵之偏则虽同而与
  比异矣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先儒曰亲其所亲则疏者隔矣党其所党则远者疑
 矣此爻以卦体言之则有大同之象以爻义言之则
 示阿党之戒不可以一概论也
  蒙谓不能大同而从所私其为同也偏矣
卷三 第 13b 页 WYG0025-0588d.png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先儒曰伏戎以伺五升高以窥二
  蒙谓志虽系乎阴而理不胜乎阳故其情状有如
  此者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先儒曰三四无同人之道故不称同人于此二爻见
卷三 第 14a 页 WYG0025-0589a.png
 天理在人不可泯没
  蒙谓始虽系乎私终能迁于善非以道制欲者不
  能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过言相克也
 先儒曰以刚居上非所以善同乎下而又昵其私非
 同人于野之义是以强弗友之徒尽起而争之夫以
 上而伐下宜若举而措之尔何至动大众而仅能胜
卷三 第 14b 页 WYG0025-0589b.png
 之哉私故也作易者以为失君人大同之道故备言
 私昵之状而以敌国交兵之法言之其训严矣故虽
 克而相遇亦不言吉也
  蒙谓无大同之体而有私比之情虽知其理直犹
  当以力胜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先儒曰彖言同人于野言其所同者远而无形迹之
卷三 第 15a 页 WYG0025-0589c.png
 拘象辞言合异以为同之理爻辞则言人心不同而
 有公私广狭之殊各为一义
  蒙谓始而无所同终而无所异然其大同之志则
  未遂也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先儒曰比以一刚主五柔集大统之初也大有以一
 柔主五刚保大业之时也大有六爻皆善故彖下无
卷三 第 15b 页 WYG0025-0589d.png
 它辞但言元亨而已
  蒙谓能以理御其势斯能成盛大之治矣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曰大有
  君有虚中之德人怀归往之诚此所以为大有之
  世也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人能胜私而烛理故其所行无非天此所以大善
  而亨通也
卷三 第 16a 页 WYG0025-0590a.png
 先儒曰夫众不能治众也善治众者不以众而以寡
 刚不能制刚也善治刚者不以刚而以柔此大有之
 五刚惟一柔居尊者为能有之有大有之资而又有
 大有之德以此顺天理而时行之则其亨也固宜矣
  蒙谓居得致之位而有能致之资所以当大盛之
  时而有大通之道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先儒曰火在天上明无不照善恶皆见也
卷三 第 16b 页 WYG0025-0590b.png
  蒙谓当刚盛之时而思治之之道唯举措得宜则
  能尽人心而合天理矣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蒙谓居大有之初而不至于过盛则能存兢畏之
  心而无骄盈之失矣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卷三 第 17a 页 WYG0025-0590c.png
 先儒曰此爻乃伊尹任重之事
  蒙谓以刚中之才当大有之任斯能任重而道远
  矣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先儒曰居下之上而归五诸侯觐王之象也
  蒙谓为臣之道不私其有而效诸君非有刚正之
  德不能也
卷三 第 17b 页 WYG0025-0590d.png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蒙谓处臣位之极而无偪上之嫌唯明哲以保身
  者能之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蒙谓既有以通上下之情又有以严君臣之分尽
  君道之善者也然此言也亦因五之不足而为之
卷三 第 18a 页 WYG0025-0591a.png
  戒欤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先儒曰能大同然后能大有盖方其同也又有所不
 同至大有则无不同矣六爻一亨二吉三无咎明主
 在上群贤毕用无一败治之小人呜呼盛哉
  蒙谓当大有之时居无位之地乃有大而不盈者
  也故圣人深赞之
卷三 第 18b 页 WYG0025-0591b.png
(艮下/坤上)
谦亨君子有终
 先儒曰一阳五阴之卦其立象也一阳在上下者为
 剥复象阳气之消长也在中为师比象众之所归也
 三四在二体之际故自上退处于下者为谦自下奋
 出于上者为豫此观画立象之本也易六十四卦唯
 谦无凶悔之辞者能下故也彖辞不言吉其吉可知
  蒙谓卑以自牧而有常成德之事也
卷三 第 19a 页 WYG0025-0591c.png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谦有必通之理故圣人即其著于两閒者以发明
  之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
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者人之至行故圣人即自然之理以发明之而
  见其无间乎幽明天地之异其所以示人劝戒之
  意切矣
卷三 第 19b 页 WYG0025-0591d.png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其积也广博而深厚故其发也高大而光明然又
  贵于悠久也
 先儒曰下济光明艮也卑而上行坤也天道谓日月
 阴阳言其气也地道谓川谷山泽言其形也鬼神谓
 灾祥祸福言其理也人道谓予夺进退言其情也四
 者皆自然之理故皆曰道谦尊而光即天道下济而
 光明卑而不可踰即地道卑而上行上以天地之道
卷三 第 20a 页 WYG0025-0592a.png
 言此以人体天地之道而言也
  蒙谓谦有必通之理故其道之寓于物者无不同
  谦无自高之意然其实之著于外者不可掩故圣
  人深赞之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先儒曰卦皆实象惟谦与大畜是假象谦者始盈之
 道故以贵下贱则贵贱平矣以财分人则贫富平矣
 以善教人则贤否平矣盖德盛礼恭君子所以自持
卷三 第 20b 页 WYG0025-0592b.png
 裒多益寡君子所以及物
  蒙谓君子观以卑蕴高而趋于平之象故以之施
  于事亦适平而已耳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先儒曰谦艮体三爻尤吉以其笃实而居下也
  蒙谓已有自卑之意则人有共济之诚圣人以其
  执柔处卑而赞其以谦受益也
卷三 第 21a 页 WYG0025-0592c.png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蒙谓观其德之著于外由其实之积于中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先儒曰谦以九三一阳爻为成卦之主文王卦辞唯
 主九三一爻言不及其它故周公因之惟厚其劳而
 安其吉耳以九居三承坤之重为众所归为君所任
卷三 第 21b 页 WYG0025-0592d.png
 大臣当任者也不极于上而居下体又艮为笃实能
 知止矣以大功而知止安重不迁持以长久其吉宜
 哉
  蒙谓能兴不世之大功又有绝俗之大德故圣人
  极言以赞之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
  蒙谓谦乃人之美德施当其可则虽极而不过矣
卷三 第 22a 页 WYG0025-0593a.png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先儒曰以柔居尊谦可知矣故爻辞独不言谦所以
 防其过也
  蒙谓修文德以怀远人用威武以惩不轨威德并
  用尽君道之宜也
  饶氏曰处谦之至而犹有不服者则可以其邻而
  侵伐之矣如汤之于葛遗之牛羊又使亳众为之
卷三 第 22b 页 WYG0025-0593b.png
  耕可谓谦矣而葛伯又杀其童子则利用侵伐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先儒曰师邑国皆坤象谦之一卦下三爻皆吉而无
 凶上三爻皆利而无害易中吉利未有如是之纯全
 者谦之效固如此
  蒙谓既以阴柔而极谦宜用刚武而自治圣人示
  人刚柔相济之道也
卷三 第 23a 页 WYG0025-0593c.png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
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
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祖考
初六鸣豫凶
卷三 第 23b 页 WYG0025-0593d.png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卷三 第 24a 页 WYG0025-0594a.png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震下/兑上)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
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卷三 第 24b 页 WYG0025-0594b.png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卷三 第 25a 页 WYG0025-0594c.png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巽下/艮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先儒曰器久不用则蛊生人久宴溺则疾生天下久
 安则弊生皆谓之蛊
卷三 第 25b 页 WYG0025-0594d.png
  蒙谓圣人有克乱之才先见之智则先弊可革而
  后利可兴矣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
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

 先儒曰在上者有止而无动在下者有顺而无忤祸
 乱之由也泰言其命乱蛊言天下治其治中生乱乱
 中生治欤乾元用九而天下治以穷而变也蛊元亨
卷三 第 26a 页 WYG0025-0595a.png
 而天下治以弊之饬也利涉大川以下言治蛊之道
 敢犯险难勇往必前乃克有济
  蒙谓既言致蛊之由深明治蛊之道人事尽乎已
  而成功归诸天此圣人赞易之深意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先儒曰体巽风之动以振民则天下之蛊治矣体艮
 山之止以育德则人欲之蛊饬矣于民而振作其气
 使之力于相生相养而无废惰自安之情于己而涵
卷三 第 26b 页 WYG0025-0595b.png
 养其德使之日新又新而无逸豫自止之意君子之
 事无大于此二者然振民育德非两事由已及人自
 是推之耳大学之明德新民中庸之成已成物是也
  蒙谓当有事之时而为其所当为明德新民而已
  耳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蒙谓子能尽诚于父事则可以致其父于无过之
卷三 第 27a 页 WYG0025-0595c.png
  地矣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先儒曰九二内柔应承母之事
  蒙谓以刚中之才承柔弱之事唯将顺从容之为
  贵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卷三 第 27b 页 WYG0025-0595d.png
 先儒曰其事虽拂其理则顺故悔有小而咎非大也
 若视二之得中道则未也
  蒙谓以其处之过刚故不能无小疵然以才之克
  干故亦能无大过圣人欲人尽事亲之道其垂训
  之意严矣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先儒曰六四体艮之止而爻位居柔止则怠柔则懦
卷三 第 28a 页 WYG0025-0596a.png
 持是以往吝之道也安能治蛊盖强以立事为干怠
 而委事为裕以九居三刚之至也故锐而失之过以
 此为臣诤君之臣也以此为子诤父之子也以六居
 四柔之至也故缓而失之不及以此为臣从君于昏
 也以此为子从父之令也故三小有悔而四往见吝
 必不得已宁悔无吝此治乱兴亡之几也
  蒙谓以阴柔而救敝事其能济者鲜矣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卷三 第 28b 页 WYG0025-0596b.png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先儒曰六二以五为母柔居尊也在六五又取子道
 以继世之君言也易之取象何常之有
  蒙谓任刚中之贤以当人君之干则可以为善继
  成令誉也盖二虽有克济之才而任之在乎五故
  圣人交美之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卷三 第 29a 页 WYG0025-0596c.png
 先儒曰君子当蛊之世方事之兴也尽力以干焉操
 巽之权以行其所当行及事之休也洁身以退体艮
 之止而止其所当止故蛊下五爻皆以父子明之者
 家国一理也然父子主恩君臣主义恩无可绝之理
 义有可去之道兹蛊之为卦五爻皆言为子所以有
 干蛊之事上爻独言为臣所以有高尚之志然其志
 尚高洁足以仪蛊坏之风乃所谓不事之事也
  蒙谓众方有为而己独处于无事贤达之高致也
卷三 第 29b 页 WYG0025-0596d.png
  故圣人特取之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先儒曰自临之初爻至遁之二爻在卦经八爻在月
 经八月刚柔皆变是临尽消也
  蒙谓当阳长之卦以其才之能善故其赞之深以
  其时之难常故其戒之早因其所美而美之因其
  当戒而戒之圣人之情见矣
卷三 第 30a 页 WYG0025-0597a.png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

  势虽足以渐盛而理不失于中和刚中而和顺天
  理之本然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于阳刚方长之时即为将变之戒圣人之虑深矣
 先儒曰临遁皆言浸长同一意也说者说其心顺者
 顺其情临民之道也刚而得中非过刚也长大亨以
卷三 第 30b 页 WYG0025-0597b.png
 正之道也彖言天道孔子以人事参之时运亦宜然
 也盖以浸长之刚临浸消之柔严以远之非也说斯
 可矣健以决之非也顺斯可矣浸而长得临上之时
 说而顺得临下之道自临至遁八月尚久而云消不
 久圣人之戒深矣圣人于阴阳消长之机有得其精
 妙明哲作则智照几先故如此若待其已衰后戒则
 无及矣
  蒙谓阳刚渐长之道虽能应乎天而阳刚渐衰之
卷三 第 31a 页 WYG0025-0597c.png
  势不能逃乎时此又知虽喜其所可喜而亦忧其
  所可忧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先儒曰相临之道莫若说顺也临人之道不临之以
 势而说之以心不临之以位而顺之以从理此坤兑
 二体所以有临之象也教思无穷则不止及一时而
 泽及后世矣保民无疆则不止安一国而德被天下
 矣
卷三 第 31b 页 WYG0025-0597d.png
  蒙谓君子观临之象而知化民之理为可久又知
  安民之势为可大则临民之道得矣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先儒曰以卦义言也以大临小者临之道初九九二
 临四阴也以上临下者临之位六四六五临初九九
 二也惟其迭应而阴阳相感故交相为临而谓之咸
 言交相感而交相临也
卷三 第 32a 页 WYG0025-0598a.png
  蒙谓在下而获上唯相感以正则可以行吉道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先儒曰二初象同咸临言吉而初贞二无不利者初
 位卑而不中故取其贞二得中而应君故无不利盖
 下之感上须守其正臣之感君须戒其顺
  蒙谓刚中之德获信任之专由其以至诚相感而
  非顺上之私也
卷三 第 32b 页 WYG0025-0598b.png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先儒曰兑为口舌以甘说临人者也然在多忧之地
 故又能忧之甘临求诸人既忧之求诸己玩既忧之
 无咎五字则知圣人示戒深矣大抵易为忧患而作
 防致寇之患则曰敬顺不败明处泰之道则曰艰贞
 无咎未尝不自戒惧中来曰咎不长又圣人开迁善
 之门而速之入道也
卷三 第 33a 页 WYG0025-0598c.png
  蒙谓以说临人固失其道然知过而能改则复于
  无过矣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先儒曰临道向近比下故为至伊川于象爻发明三
 义盖上得乎君身得其正下得其助临之至也
  蒙谓守正以亲临下民之道得矣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卷三 第 33b 页 WYG0025-0598d.png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先儒曰处于尊位履得其中不忌刚长而能顺之委
 物以能而不犯焉故聪明者竭其观听智力者任其
 谋为不为而成不行而至矣大君之宜如此而已阳
 长之卦凡遇阴柔之君则未尝不顺之故复临泰壮
 六五之爻皆以下顺阳刚而得居上之体作易者以
 此垂训以为君子地也
  蒙谓任天下之贤以临天下之众唯其知之明故
卷三 第 34a 页 WYG0025-0599a.png
  其行之至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先儒曰六五之临知也上六之临仁也坤为厚德故
 曰敦临大抵厚以存心未有不善故敦复无悔敦艮
 吉敦临无咎然亦皆是积累至极处有敦笃之义故
 三卦皆于五上言之六十四卦独谦有吉无凶临次
 之
卷三 第 34b 页 WYG0025-0599b.png
  蒙谓处尊高之地而笃从善之心厚之至也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先儒曰盥而不荐上之观下有孚颙若下之观上也
 盥者事之始不荐者精专致一也盥而不荐在诚而
 不在物也有孚者诚信存乎中颙若者端庄形于外
 有孚颙若在心而不在言也阴长之卦其辞皆危唯
 观不然者盖治中有乱乱中有治观卦体可见矣观
卷三 第 35a 页 WYG0025-0599c.png
 之为卦下坤上巽四阴方长方且巽顺伏于二阳之
 下而履至尊之位操九五之权又巽之象为风风行
 草偃密挠于天地之间有君子在上小人自然巽顺
 之义此神化之妙有不容言者
  蒙谓尽其诚敬之心而一其归向之意此人君之
  所以表仪天下者也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
  位足以尊临乎天下而德足以仪表乎万民所谓
卷三 第 35b 页 WYG0025-0599d.png
  以天德而居天位者也故圣人深赞之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君子笃恭而天下平吾于观之君见之矣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故其功用之
  妙不见其迹而莫知其然也
 先儒曰大观在上以位言顺巽中正以德言有位有
卷三 第 36a 页 WYG0025-0600a.png
 德故足以观天下然其为观之道不以刑罚使物而
 以观感化物也盖天下之所观者圣人也圣人之所
 观者天也圣人何取于天哉以其不言之教见于四
 时而自行无差忒所谓神道也神即诚也体之于心
 谓之诚妙之于物谓之神圣人之设教于人舍天何
 观哉其能使天下观而化则不言之教寓于始盥之
 时此所以为神道也天以神道行四时故生物而不
 见其生之迹圣人体天之神道而设教故化民而不
卷三 第 36b 页 WYG0025-0600b.png
 见其化之迹
  蒙谓以天德而居天位所以正天下之表仪体天
  道以治天民所以成自然之功用圣人治天下之
  道其体用之妙尽于此矣故圣人极论之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先儒曰坤为土为众省方观民象也巽以申命设教
 象也风行地上鼓动万物无所不同先王之省方观
 民也亦然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
卷三 第 37a 页 WYG0025-0600c.png
 如齐务末业则教之以农桑卫多淫风则教之以礼
 别曹奢则示之以俭魏褊则示之以礼无非为民观
 也王制言天子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
 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
 制度衣服正之乃其实也
  蒙谓观之鼓动万物无不周而吾之教化万民随
  其俗非有得于观之象者不能也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卷三 第 37b 页 WYG0025-0600d.png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先儒曰辞虽指小人意却属君子盖小人无咎非无
 咎也不足咎也
  蒙谓阴柔之质而居远于阳宜所见之浅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先儒曰初位阳故为童二位阴故为女童蒙无知女
 子尚有知也
卷三 第 38a 页 WYG0025-0601a.png
  蒙谓既于阳刚之道少见而不甚明则唯以顺为
  正而已耳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先儒曰三五皆曰观我生辞同而义异六三察己以
 从人九五察人以从己
  蒙谓动必求诸己则能随时以从道矣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卷三 第 38b 页 WYG0025-0601b.png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先儒曰道之未足也进退观诸己道之既足也进退
 观乎时六三位不当故观我生进退所谓观诸己者
 也六四位正当故观国之光所谓观乎时者也
  蒙谓观德辉之盛而辅治化之隆贤者之本心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先儒曰五观之主天下之所观仰也时之治乱俗之
卷三 第 39a 页 WYG0025-0601c.png
 美恶民之休戚皆系乎我之所为然人君最难自观
 盖左右前后阿谀迎合蒙蔽之者多也却有验处时
 之污隆道之升降此其不可掩而最可观者也故爻
 辞只说自观象辞从而广之曰观民所以观我也若
 治世无虞习俗归厚民生乐业则知我之施为无愧
 于民斯无咎矣此本诸身徵诸庶民者也抑尝论之
 观之为道可以神求而不可以迹索故在象则为风
 行地上风无形也在祭则为盥而不荐盥无物也在
卷三 第 39b 页 WYG0025-0601d.png
 圣人则为神道设教神无方也盖存于精神心术之
 微而形于轨仪听唱之下莫非自然之妙也然九五
 以中正履帝位不责人之必化而必先于观我不恃
 己之教既尽而尤切于观民是知圣人期使天下无
 一不为君子之归乃能遂其志岂容其有童观之吝
 窥观之丑哉昔者圣人之建极即九五中正以观天
 下者也当时之民其未纯乎中则不协于极不罹于
 咎者有焉其已趋乎中则凡厥庶民以近天子之光
卷三 第 40a 页 WYG0025-0602a.png
 者又有焉圣人莫不皆欲琢磨而成就之与观之设
 教何异哉噫知书之有皇极则知九五之为观矣
  蒙谓王者之治推己以及物观民以察己则德周
  而化洽矣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先儒曰九五上九在四阴卦中皆获无咎以其体巽
 之德有以化服小人之类也下二阳主进为临于阳
卷三 第 40b 页 WYG0025-0602b.png
 道向盛之时圣人已预为之戒至观将为剥既衰而
 后戒则无及矣故示戒宜在临而不在观也圣人致
 谨于消长之几也如此况以九五中正在上群阴仰
 而观之故圣人以为小人观君子之象象虽如此势
 实渐危故在上二爻皆曰无咎谓能如九五之中正
 上九之修省仅可无咎尔不然九五刚健中正以观
 天下虽元吉大亨可也岂止无咎而已哉明二阳之
 消道大而德小也
卷三 第 41a 页 WYG0025-0602c.png
  蒙谓虽居无位之地犹当为下之观故不可忘戒
  惕之心也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
 先儒曰刑罚所以助教化之不及圣人于大观设教
 之后而疑有强梗不服者故次以噬嗑
  蒙谓欲去天下之间必得去间之用而后可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
卷三 第 41b 页 WYG0025-0602d.png
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先儒曰噬嗑刚柔分而柔得中节刚柔分而刚得中
 故于此卦发柔义刚柔分动而不溷乃明雷电并合
 而不乱乃章皆利用狱之义也
  蒙谓威照并用而刚柔得宜则得去间之道矣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先儒曰明罚电象敕法震象明罚所以示人而使之
 知所避敕法所以防民而使之知所畏此先王忠厚
卷三 第 42a 页 WYG0025-0603a.png
 之意也噬嗑先动而致明初未明也故不敢折狱致
 刑丰则先明而后动初已明也故不待刑罚敕法圣
 人观象之意精矣
  蒙谓王者法威明之象而用刑则可以禁民非而
  示民信矣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蒙谓用刑之道能禁恶于初则不进于恶矣
卷三 第 42b 页 WYG0025-0603b.png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先儒曰噬嗑食象故以食物明之
  蒙谓中正虽易以服人然施于明罚则在所痛治
  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先儒曰噬以喻刑人腊以喻不服毒以喻怨生
卷三 第 43a 页 WYG0025-0603c.png
  蒙谓刑施而怨起者以己之失德故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先儒曰以全体言九四为一卦之间则受噬者在四
 以六爻言则受噬者在初上故初上皆受刑四反为
 噬之主卦言其位则梗在其中爻言其才则刚足以
 噬取义固不同也噬嗑惟四五两爻能尽治狱之道
 彖以五为主故利用之吉归之五爻以四为主故贞
卷三 第 43b 页 WYG0025-0603d.png
 吉之言归之四盖四之用柔而五之用刚也柔则仁
 仁为治狱之本刚则威威为治狱之用仁以寓其哀
 矜威以惩其奸慝刚柔迭用畏爱兼施用狱之道得
 矣用狱之道如四五可矣然四五之所处则皆未当
 故贞之戒则一也
  蒙谓噬坚强之间而得刚柔之宜唯敬事而固守
  之则善矣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卷三 第 44a 页 WYG0025-0604a.png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先儒曰刚在四则为直在五又为中五位与二同而
 五能噬乾肉无咎二噬肤而反灭鼻盖二以柔居柔
 五以柔居明五之才胜也五才与三同而五得黄金
 三遇毒三不中而五居中五之位胜也五之才位皆
 胜而不如九四之吉者五之柔又不如四之刚故也
  蒙谓虑危而用刚虽其间之大而其噬易嗑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卷三 第 44b 页 WYG0025-0604b.png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先儒曰噬之用在中故爻辞皆称噬初上受噬者故
 二爻不言噬
  蒙谓严刑于恶终为其昏迷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