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六
卷六十六 第 1a 页 WYG0015-063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六十六   宋 方闻一 编
系辞上二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
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
道鲜矣
 明道先生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一
 阴一阳道也如一阖一辟谓之变(谢显/道录)○天只是以
卷六十六 第 1b 页 WYG0015-0639b.png
 生为道继此生理者即是善也善便有一个元底意
 思元者善之长万物皆有春意便是继之者善也成
 之者性也成却待他万物自成其(一作/甚)性须得○这
 个义理仁者又看做仁了也知者又看做知了也百
 姓又日用而不知此所以君子之道鲜矣此个亦不
 少亦不剩只是人看他不见(并吕与叔/东见录)○一阴一阳
 之谓道自然之道也继之者善也出道则有用元者
 善之长也成之者却只是性各正性命者也故曰仁
卷六十六 第 2a 页 WYG0015-0640a.png
 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
 君子之道鲜矣如此则亦无始亦无终亦无因甚有亦
 无因甚无亦无有处有亦无无处无(刘绚/所录)○凡人说性
 只是说继之者善也孟子言人性善是也夫所谓继之
 者善也者犹水流而就下也皆水也有流而至海终无
 所污此何烦人力之为也有流而未远固已渐浊有
 出而甚远方有所浊有浊之多者有浊之少者清浊虽
 不同然不可以浊者不为水也如此则人不可以不加
卷六十六 第 2b 页 WYG0015-0640b.png
 澄治之功故用力敏勇则疾清用力缓怠则迟清及
 其清也则却只是元初水也亦不是将清来换却浊
 亦不是取出浊来置在一隅也水之清则性善之谓
 也故不是善与恶在性中为两物相对各自出来此
 理天命也顺而循之则道也循此而脩之各得其分
 则教也自天命以至于教我无加损焉(李吁/所录)
 伊川先生曰道者一阴一阳也动静无端阴阳无始
 非知道者孰能识之动静相因而成变化顺继此道
卷六十六 第 3a 页 WYG0015-0640c.png
 则为善也成之在人则谓之性也在众人则不能识
 随其所知故仁者谓之仁知者谓之知百姓则由之
 而不知故君子之道人鲜克知也(经/说)○一阴一阳之
 谓道此理则固深说则无可说所以阴阳者道既曰
 气则便是(一作/有)二言开阖便是感既二则便有感所
 以开阖者道开阖便是阴阳老氏言虚而生气非也
 阴阳开阖夲无先后不可道今日有阴明日有阳如
 人言形影盖形影一时不可言今日有形明日有影
卷六十六 第 3b 页 WYG0015-0640d.png
 有便齐有○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止于至
 善不明乎善此言善者义理之精微无可得名且以
 至善目之继之者善此言善却言得轻但谓继斯道
 者莫非善也不可谓恶(并入关/语录)
 横渠先生曰一阴一阳是道也能继继体此而不已
 者善也善之犹言能继此者也其成就之者则必俟
 见性是之谓圣仁者不已其仁始谓之仁知者不已
卷六十六 第 4a 页 WYG0015-0641a.png
 其知方谓之知此是致曲曲能有诚也诚则有变化
 必仁智会合乃为圣人也前谓圣者于一节上成性
 也夷惠所以亦得称圣人然行在一节而已百姓日
 用而不知盖所用莫非在道饮食男女皆性也但己
 不自察由旦至暮凡百举动莫非感而不之知今夫
 心又不求感又不求所以醉而生梦而死者众也○
 言继继不已者善也其成就者性也仁智各以成性
 犹仁礼以成性○勉勉而不息可谓善成而存存在
卷六十六 第 4b 页 WYG0015-0641b.png
 乎性仁知见之所谓曲能有诚者也不能见道其仁
 知终非性之有也○性未成则善恶混故亹亹而继
 善者斯为善矣恶尽去则善因以亡故舍曰善而曰
 成之者性○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长顺
 焉可也存虚名久至德顺变化达时中仁之至义之
 尽也知微知彰不舍而继其善然后可以成之性矣
 (并易/说)○所谓勉勉者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
 继不已乃善而能至于成性也(经学/理窟)○闻见不足以
卷六十六 第 5a 页 WYG0015-0641c.png
 为己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心各有
 本性始为己有苟未见性须当勉勉今学者既知趋
 向殊不费力何谓不勉勉○百姓日用而不知溺于
 流也(并易/说)
 广平游氏曰孔子之言性有以其本言之者若继之
 者善成之者性是也有以人所见言之者若性相近
 习相远是也孟子亦然其道性善深探其本也其曰孺
 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乃若其情则可以为
卷六十六 第 5b 页 WYG0015-0641d.png
 善矣姑㩀人所见而语之也是以当时学者不能无
 疑夫道未始有名感于物而出则善之名立矣托于
 物而生则性之名立矣善者性之德故庄子曰物得
 以生谓之德性者善之资也故庄子曰形体保神谓
 之性盖道之在天地则播五行于四时百物生焉无
 非善者也无恶也故曰继之者善也道之在人则出作
 而入息渴饮而饥食无非性者无妄也苟得其性之
 本然反身而诚则天地万物之理得而道自我成矣
卷六十六 第 6a 页 WYG0015-0642a.png
 故曰成之者性也惟其同出于一气而气之所值有
 全有偏有邪有正有粹有驳有厚有薄然后有上知
 下愚中人之不同也(语/解)
 龟山杨氏曰仲素问横渠云气质之性如何曰人所
 资禀固有不同者若论其本则无不善盖一阴一阳
 之谓道阴阳无不善而人则受之以生故也然而善
 者其常也亦有时而恶矣犹人之生也气得其和则
 为安乐人其有疾也以气不和而然也然气不和非
卷六十六 第 6b 页 WYG0015-0642b.png
 其常治之而使其和则反常矣其常者性也此孟子
 所以言性善也横渠说气质之性亦云人之性有刚
 柔缓急强弱昏明而已非谓天地之性然也今夫水
 清者其常然也至于湛浊则沙泥混之矣沙泥既去
 其清者自若也是故君子于气质之性必有以变之
 其澄浊而水清之义欤○横渠言性未成则善恶混
 亹亹而继善者斯为善矣恶尽去则善因以亡故舍
 曰善而曰成之者性伯思疑此以问公曰不知横渠
卷六十六 第 7a 页 WYG0015-0642c.png
 因何如此说据此说于易之文亦自不通却令伯思
 说伯思言善与信皆当就人言继之为说如子继父
 成乃无所亏之名矣若非人即不能继而成之曰不
 独指人言万物得阴阳而生皆可言继之者善亦有
 多般如乾之四德有仁义礼智之不同后人以配四
 时若如四时则春固不可为秋冬固不可为夏其实
 皆善也元者特善之长也固出于道故曰继之者善
 性则具足圆成夲无亏欠要成此道除是性也今或
卷六十六 第 7b 页 WYG0015-0642d.png
 以万物之性为不足以成之盖不知万物所以赋得
 偏者自其气禀之异非性之偏也孔子曰天地之性
 人为贵人之性特贵于万物耳何尝与物是两般性
 (并语/录)○道者民所日用故可使由之以其日用而不
 知故不可使知之世儒以谓民可使由之而已不可
 使知之务为智术笼天下之愚而役之失其旨矣(语/解)
 白云郭氏曰系辞言道此章为甚著盖唯道兼统三
 才三才不过二象阴阳是也天地人皆具阴阳故六
卷六十六 第 8a 页 WYG0015-0643a.png
 是之谓一阴一阳之道也继之者有自然之善成之
 者有在人之性大其性者于此成其大小其性者于
 此成其小仁者见其仁而得之谓道为仁知者见其
 知而得之谓道为知故自古圣贤虽各有得而未尝
 同者其性之所成异故也然谓仁知非道则不可也
 特非道之大全耳仁知犹有见而得之斯民之愚又
 日用而不知矣凡日用而顺成者皆道也百姓不知
 有道故性之所成者鲜此圣人所以明之也明之则
卷六十六 第 8b 页 WYG0015-0643b.png
 天下后世皆知一阴一阳为具三才之道继之者有
 善而成之在人使仁知不为独见之异百姓用而知
 之此圣人明道之意也然则圣人何如其明也包牺
 以八卦文王以六十四孔子以彖象击辞是已故易
 之为书所以明易之道也易之道三才之道也三才
 之道一阴一阳之道也一阴一阳之道道之大全也
 道之大全天得之而天地得之而地人得之而人至
 人又成于性者有仁知圣贤之异道尽于斯矣然经
卷六十六 第 9a 页 WYG0015-0643c.png
 自成之者性之后主人事而言其言继之者善则与
 道同体不独在人之善矣经所谓易简之善配至德
 之善也能充孟子性善之说则可以明此为善恶论
 者不知有此也此善天道也天道无不诚故至善存
 焉中庸论诚首言天命之谓性孟子良心赤子之心
 与性善之说虽夲诸此又加详焉(易/说)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明道先生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人也故
卷六十六 第 9b 页 WYG0015-0643d.png
 不得无忧天则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者也(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曰运行之迹生育之功显诸仁也神妙无
 方变化无迹藏诸用也天地不与圣人同忧天地不
 宰圣人有心也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经/说)○和靖云见王信伯云昔时问鼓万物而不与圣
 人同忧之意于张思叔思叔对曰尧舜其犹病诸后
 因侍伊川伊川问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如何说
 则对以思叔之语伊川曰不然天地以无心故不忧
卷六十六 第 10a 页 WYG0015-0644a.png
 圣人致有为之事故忧(吕坚中记/尹和靖语)○鼓万物而不与
 圣人同忧圣人有为之功天地不宰之功(游氏/拾遗)○鼓
 舞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此天与人异处圣人有不
 能为天之所为处(吕与叔/东见录)○天理鼓动万物如此圣
 人循天理而欲万物同之所以有忧患(游定夫/所录)
 横渠先生曰非神不能显诸仁非知不能藏诸用○
 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是也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此则异矣圣人岂有不仁所患者不
卷六十六 第 10b 页 WYG0015-0644b.png
 仁也天地则何意于仁鼓万物而已圣人则仁耳此
 其为能弘道也○天不能皆生善人政以天无意也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圣人之于天下法则无不
 善也然古者治世多而后世不治何也人徒见文字
 所记自唐虞以上几治几乱须归之运数有大运有
 小运故孟子曰天之生民久矣一治一乱○系之为
 言或说易书或说天或说人卒归一道盖不异术故
 其参错而理则同也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则于
卷六十六 第 11a 页 WYG0015-0644c.png
 是分出人之道不可混天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此
 言天德之至也与天同忧乐垂法于后世虽是圣人
 之事亦犹圣人之末流耳○神则不屈无复回易鼓
 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此直谓天也天则无心神
 故可以不诎圣人则岂忘思虑忧患虽圣亦人耳焉
 得遂欲如天之神庸不害于其事圣人苟不用思虑
 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天治自足矣○圣人所以
 有忧者圣人之仁也不可以忧言者天也盖圣人成
卷六十六 第 11b 页 WYG0015-0644d.png
 能所以异于天地(并易/说)○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天道也圣不可知也无心之妙非有心所及也(正/蒙)
 白云郭氏曰此章明易与圣人之同用且易之道无
 体故隐显无常当用则显诸仁已用则藏诸用显也
 藏也皆有所托故知易之无体也方其用也虽鼓动
 万物使之化育而无道不行之忧是不与圣人同忧
 矣(易/说)
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卷六十六 第 12a 页 WYG0015-0645a.png
 伊川先生曰天地圣人之盛德大业可谓至矣富有
 溥博也日新无穷也(经/说)○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
 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唯圣
 人之道无所进退以其所造者极也(畅潜/道录)○问日新
 有进意抑只是无弊意曰有进意学者求有益须是
 日新(杨遵/道录)○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阴阳不测
 之谓神要思得之(刘绚/师训)
 横渠先生曰富有广大不禦之盛欤日新悠久无疆
卷六十六 第 12b 页 WYG0015-0645b.png
 之道欤富有者大无外也日新者久无穷也显其聚
 也隐其散也显且隐幽明所以存乎象聚且散推荡
 所以妙乎神日新之谓盛德过而不有不凝滞于心
 知之细也非盛德日新惟日新是谓盛德义理一贯
 然后日新(易/说)
 白云郭氏曰易有盛德大业圣人用易之道亦见于
 德业故盛德大业不独主圣人言之易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此易之盛德也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卷六十六 第 13a 页 WYG0015-0645c.png
 此易之大业也然富有则无外无外大之至也圣人
 用此故有可大之业日新则无穷无穷则久圣人用
 此故有可久之德也前言易道之不与圣人同忧者
 此言其所同者德业也(易/说)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
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明道先生曰生生之谓易生生之用则神也(刘绚/师训)
 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岂可只以今
卷六十六 第 13b 页 WYG0015-0645d.png
 之易书为易乎○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
 其中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乾坤或几乎息
 矣易毕竟是甚又指而言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
 密圣人示人之意至此深且明矣终无人理会易也
 此也密也是甚物人能至此深思当自得之(并刘绚/所录)
 伊川先生曰生生相续变易而不穷也乾始物而有
 象坤成物而体备法象著矣推数可以知来物通变
 不穷事之理也天下有不离乎阴阳惟神也莫知其
卷六十六 第 14a 页 WYG0015-0646a.png
 乡不测其为刚柔动静也(经/说)○天地阴阳其势高下
 甚相背然必相须而为用也有阴便有阳有阳便有
 阴有一复有二才有一二便有一二之间便是三已
 往更无穷老子亦言三生万物此是生生之谓易理
 自然如此(附刘元/承手编)○生生之谓易是天之所以为道
 也天只是以生为道(吕与叔/东见录)○游定夫问伊川阴阳
 不测之谓神伊川曰贤是疑了问是拣难厎问(晁氏/客语)
 仲尼于论语中未尝说神字只于易中不得已言数
卷六十六 第 14b 页 WYG0015-0646b.png
 处而已(入关/语录)
 横渠先生曰生生犹言进进也○极数知来前知也
 前知其变有道术以通之君子所以措于民者远矣
 能通其变而措于民圣人之事业也(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此章先明易与乾坤体用后言圣人之
 效法且自易而生乾坤自乾坤生八卦八卦生六十
 四而后二篇之策当万物之数所谓生生之谓易也
 自易之生乾为成象之始坤则效法于乾此乾坤之
卷六十六 第 15a 页 WYG0015-0646c.png
 义也能尽天下之数以前知者易之占也通其变而
 周流无穷者易之事也惟神无方无乎不在故以阴
 阳不测言之此论易与乾坤之体以及于不可知之
 神皆体也自此而下易与乾坤之用也(易/说)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伊川先生曰易道广大推远则无穷近言则安静而
 正天地之间万物之理无有不同(易/说)
卷六十六 第 15b 页 WYG0015-0646d.png
 白云郭氏曰易道广大弥纶天地故远不可禦而无
 不及近无所遗皆静而正天地之间或道或事在人
 在物无不备于斯此易道之用也(易/说)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明道先生曰乾阳也不动则不刚其静也专(专/一)其动
 也直(直/遂)不专一则不能直逐坤阴也不静则躁其静
 也翕(翕/聚)其动也辟(发/散)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刘绚/师训)
卷六十六 第 16a 页 WYG0015-0647a.png
 伊川先生曰乾静也专动也直专专一直直易惟其
 专直故其生物之功大坤静翕动辟坤体动则开应
 乾开阖而广生万物(经/说)
 白云郭氏曰乾为阳主动坤为阴主静一于动则不
 能生大无其体也一于静则不能生广无其用也大
 哉乾元万物资始静专也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动直
 也坤之含弘静翕也光大动辟也故又曰坤至柔而
 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此广大所由以生也(易/说)
卷六十六 第 16b 页 WYG0015-0647b.png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
配至德
 伊川先生曰广大天地之功也变通四时之运也一
 阴一阳日月之行也乾坤易简之功乃至善之德也
 (经/说)
 横渠先生曰循天下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
 德故曰易简之善配至德(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坤之广大足以配天地其变通足以
卷六十六 第 17a 页 WYG0015-0647c.png
 配四时其为阴阳之义足以配日月其易简之善足
 以配至德至德主圣人中庸之德而言尽中庸人道
 之至德则可久之德可大之业皆至德也配者非乾
 坤不足于是四者而曰配也以言乾坤之一足以配
 其全德则天地四时日月至德皆为乾坤之一象耳
 是以乾坤以广大之一道足以尽天地而天地不足
 以尽乾坤者此也(易/说)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卷六十六 第 17b 页 WYG0015-0647d.png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义之门
 明道先生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乾坤毁则
 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易是个甚
 易又不只是这一部书是易之道也不要将易又是
 一个事即是尽天理便是易也○成性存存道义之
 门亦是万物各有成性存存亦是生生不已之意天
 只是以生为道(并吕与叔/东见录)○且涣做中若以四方之
卷六十六 第 18a 页 WYG0015-0648a.png
 中为中则四边无中乎若以中外之中为中则外面
 无中乎如生生之谓易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岂
 可只以今之易书为易乎中者且谓之中不可捉一
 个中来为中○成性存存便是道义之门(并刘/绚录)○天
 位乎上地位乎下中无人则无以见天地书曰惟天
 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易曰天地设位而易行
 乎其中○天地设位而易行其中何不言人行其中
 盖人亦物也若言神行乎其中则人只于鬼神上求
卷六十六 第 18b 页 WYG0015-0648b.png
 矣若言理言诚亦可也而特言易者欲使人默识而
 自得之也(并刘绚/师训)
 伊川先生曰易之道其至矣乎圣人以易之道崇犬
 其德业也知则崇高礼则卑下高卑顺理合天地之
 道也高卑之位设则易在其中矣斯理也成之在人
 则为性(成之者/性也)人心存乎此理之所存乃道义之门
 也(经/说)○崇厎便是知卑厎便是礼(游氏/拾遗)○天地设位
 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则无间断体物而不可
卷六十六 第 19a 页 WYG0015-0648c.png
 遗者诚敬而已矣不诚则无物也诗曰维天之命于
 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纯则不已纯则无
 间断矣○天地只是设位易行乎其中者神也○成
 性存存道义之门道无体义有方也(并刘绚/师训)
 横渠先生曰崇天也形而上也通昼夜之道而知其
 知崇矣知及之而不以礼性之非己有也故知礼成
 性而道出如天地位而易行天地位定而易行其中
 知礼成而道义出夫易圣人所以崇德广业以知为
卷六十六 第 19b 页 WYG0015-0648d.png
 德以礼为业也盖知崇则德崇矣此论易书之道而
 圣人亦以教人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比下文成
 性存存道义之门而言也天地设位故易行乎其中
 知礼成性则道义自此而出也道义之门者由仁义
 行也圣人亦必知礼成性然后道义从此出譬之天
 地设位则造化行乎其中知则务崇礼则惟欲乎卑
 成性须是知礼存存则是长存知礼亦如天地设位
 ○非知德不崇非礼业不广○知崇礼卑叩其两端
卷六十六 第 20a 页 WYG0015-0649a.png
 而竭也崇既效天卑必法地○何以致不息成性则
 不息诚成也诚为能成性也仁人孝子所以成身柳
 下惠不息其和也伯夷不息其清也于清和以成其
 性故亦得为圣人也然清和犹是一端不得完正不
 若知礼以成性即道义从此出○智极其高故效天
 礼着实处故法地人必礼以立失礼则孰为道天地
 设位而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得知礼以
 成性性乃存然后道义从此出○学不能自信而明
卷六十六 第 20b 页 WYG0015-0649b.png
 者患在不勉耳当守道不回如川之流源泉混混不
 舍昼夜无复回却则自明自得之也易曰继之者善
 也惟能相继而不已者道之善也至于成性则不勉
 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矣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
 门(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道之峻极于天道之至也无礼以范围
 之则荡而无止而天地之化或过矣礼仪三百威仪
 三千所以体道而范围之也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
卷六十六 第 21a 页 WYG0015-0649c.png
 凝焉所谓至德者礼其是乎夫礼天所秩也先王之
 礼述天理而已后世或以为忠信之薄或以为伪或
 以为戏事皆不知天者也故曰待其人然后行盖道
 非礼不止礼非道不行二者常相资也苟非其人而
 梏于仪章器数之末则愚不肖者之不及也尚何至
 道之凝哉易曰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
 而易行乎其中矣此之谓也(中庸/解)
 白云郭氏曰前言易与乾坤之义故此复叹美易之
卷六十六 第 21b 页 WYG0015-0649d.png
 至而言圣人用其道以崇德广业也崇德故德盛广
 业故业大盛德大业非用易之道则不能至故圣人
 先叹美易之至而后言法效也至谓前所言易与乾
 坤之事也○易之广大备于天地之间故举天下之
 事莫不皆有易之道凡具天地之象者易已在其中
 矣故圣人无适而不用易非独崇德广业而已也且
 知以崇高而后明礼以卑逊而后恭知崇礼卑宜无
 与于易矣然崇者天之道卑者地之德知崇效天礼
卷六十六 第 22a 页 WYG0015-0650a.png
 卑法地则天地之位已设矣天地之位已设则易已
 行乎知礼之中此圣人所以大而德业小而言行至
 于天地人鬼之变无适而不用易者此也惟成之以
 性存存不忘则脩身齐家治国治天下其道义之要
 皆由此涂出故易为道义之门也法乾坤简易以崇
 德广业特其大者耳故此又言知崇礼卑以见其小
 者也(并易/说)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
卷六十六 第 22b 页 WYG0015-0650b.png
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
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
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伊川先生曰圣人见天下深远之事赜深远也而比
 拟其形容体象其事类故谓之象天下之动无穷也
 必观其会通会通纲要也乃以行其典礼典礼法度
 也物之则也系之辞以断其吉凶者爻也言天下之
卷六十六 第 23a 页 WYG0015-0650c.png
 深远难知也而理之所有不可厌也言天下之动无
 穷也而物有其方不可紊也拟度而设其辞商议以
 察其动拟议以成其变化也变化爻之时义拟议议
 而言之也举鸣鹤在阴以下七爻拟议而言者馀爻
 皆然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易语天地阴阳情伪至隐赜而不可恶
 也诸子驰骋说辞穷高极幽而知德者厌其言故言
 为非艰使君子乐取之为贵○易之为书有君子小
卷六十六 第 23b 页 WYG0015-0650d.png
 人之杂道有阴阳爻有吉凶之戒使人先事决疑避
 凶就吉○几一言动是非可不可随之而生所以要
 慎言动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不越求是而已○
 自此以下皆著爻象之词所以成变化之道拟议以教
 人也凡有一迹出则便有无限人议论处至如天之
 生物亦甚有不齐处然天则无心不恤此所以要慎
 易曰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只是要求是也(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此章明拟议爻象之道至盗之招也而
卷六十六 第 24a 页 WYG0015-0651a.png
 终且赜者天下之至隐不可得而见也圣人或拟其
 形容或象其物宜易于是乎有象矣天下之动变所
 由生观时会通以行典礼则爻之动为观时之要也
 系之以辞断其吉凶则爻之辞吉凶之證也谓之爻
 者如此二者盖作易圣人立爻象之初意也象为天
 下之至赜勿遂恶其赜而忽之也爻为天下之至动
 盖因时有宜而不可乱也所以然者君子于一言一
 动必以爻象拟议之而后能成变化之道则所乐而
卷六十六 第 24b 页 WYG0015-0651b.png
 玩者极其至矣上言圣人立爻象之本意下言君子
 拟议爻象而后言动亦犹前言圣人设卦观象终之
 以君子观象玩辞之说也能明此故知爻象之用是
 以君子玩易必拟其象而议其辞可也(易/说)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
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
卷六十六 第 25a 页 WYG0015-0651c.png
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伊川先生曰有孚于中物无不应诚同故也至诚无
 远近幽深之间故系辞云善则千里之外应不善则
 千里之外违之诚通也至诚感通之理知道者为能
 识之○中诚所同出处语默无不同天下莫能间也
 同者一也一不可分分乃二也一可以通金石冒水
卷六十六 第 25b 页 WYG0015-0651d.png
 火无所不能入故云其利断金其理至微故圣人赞
 之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谓其言意味深长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又于出处语
 默之际获与人同则其志决然利可断金惟仁者能
 听尽言已不欲为善则已苟欲为善惟恐人之不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夫一人固自明矣又有一人言
 而同心其为利也知金铁之可断○义理必至于出
 处语默之不可易如此其同也已固自信又得一人
卷六十六 第 26a 页 WYG0015-0652a.png
 与之同故利可断金(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明则诚矣未有诚而不动动而不变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非动乎曲能有诚诚在一曲也
 明则诚矣无物不诚也(中庸/解)○褚遂良修起居注唐
 太宗曰朕有不善亦当记之乎或为之言曰借使遂
 良不记天下亦当记之曰此语亦善但人主好名则
 可以动之耳未尽也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
 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故言行君
卷六十六 第 26b 页 WYG0015-0652b.png
 子之枢机不可不慎纵使史官不记而民之应违如
 此虽欲自掩其不善其可得乎(语/录)
 白云郭氏曰自此以下皆言拟议爻象之道也且鸣
 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初非有及
 于言行也圣人拟议之则见言行之不可不慎既得
 其道则言行之间所以成其变化也同人先号咷而
 后笑初非有及于出处语默也圣人拟议之则见其
 同心之利同言之臭既得其道则出处语默之际所
卷六十六 第 27a 页 WYG0015-0652c.png
 以成其变化也圣人忧患后世不知爻象之用故明
 拟议之道如此而已(易/说)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
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
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
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
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卷六十六 第 27b 页 WYG0015-0652d.png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
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
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
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
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伊川先生曰茅之为物虽薄而用可重者以用之能
 成敬慎之道也慎守斯术而行岂有失乎大过之用
卷六十六 第 28a 页 WYG0015-0653a.png
 也系辞云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
 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
 其无所失矣言敬慎之至也茅虽至薄之物然用之
 可甚重以之藉荐则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
 过于敬慎为之非难而可以保其安而无过苟能慎
 斯道推而行之于事其无所失矣○有劳而不自矜
 伐有功而不以为德是其德弘厚之至也言以其功
 劳而自谦以下于人也德言盛礼言恭以其德言之
卷六十六 第 28b 页 WYG0015-0653b.png
 则至盛以其自处之礼言之则至恭此所谓谦也夫
 谦也者谓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存守也致其恭巽以
 守其位故高而不危满而不溢是以能终吉也夫君
 子履谦乃其常行非为保其位而为之也而言存其
 位者盖能致恭所以能存其位言谦之道如此如言
 为善有令名君子岂为令名而为善哉亦言有令名
 者为善之故也○亢龙有悔九居上而不当尊位是
 以无民无辅动则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系辞所
卷六十六 第 29a 页 WYG0015-0653c.png
 解独以言者在人所节惟言与行节于言则行可知
 言当在先也○圣人于系辞明其致寇之道曰作易
 者其知道乎盗者乘衅而至苟无衅隙则盗安能犯
 负者小人之事乘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乘君子之
 器非其所能安也故盗乘衅而夺之小人而居君子
 之位非其所能堪也故满假而陵慢其上侵暴其下
 盗则乘其过恶而伐之矣伐者声其罪也盗横暴而
 至者也货财而轻慢其藏是教语乎盗使取之也女
卷六十六 第 29b 页 WYG0015-0653d.png
 子而夭冶其容是教语淫者使暴之也小人而乘君
 子之器是招盗使夺之也皆取之之谓也(并易/传)
 白云郭氏曰此五者当与鸣鹤在阴同居爻象拟议
 之终盖皆拟议之道也或别为一章非也拟议者圣
 人用易之道盖观象玩辞所以反诸其身也然不曰
 用而曰拟议者爻象必先拟议而后可用方拟诸形
 容象其物宜必从其事物象类以探作易圣人之意
 是以必至于拟议而后可也古之君子以拟议为学
卷六十六 第 30a 页 WYG0015-0654a.png
 易之要务而世多略而不言或言之复失拟议之道
 是以易终不用于世也且玩易之辞有曰藉用白茅
 无咎则知无所失之慎有曰劳谦君子有终吉则知
 以功下人之恭有曰亢龙有悔则知贵高不可以无
 辅有曰不出户庭无咎则知言语不可以不密有曰
 负且乘致寇至则知非所乘而招盗是皆拟议而知
 其变化也五者之下各系以孔子之言盖孔子拟议
 之辞所谓拟之而后言者也能触类而长之则三百
卷六十六 第 30b 页 WYG0015-0654b.png
 八十四爻能事毕矣天地之间备矣圣人存其大法
 得此七者已足用盖难尽为之言也圣人初已尽言
 于彖象文言以谓拟议之学未明故复系于此其忧
 后世所以垂教至矣尽矣后世欲务空言誇世则不必
 深明其说苟欲为力行之学归于君子之儒则拟议
 之道宜先尽心焉其言作易者其知盗乎者盖圣人
 叹易之道无不备也盗之情不必知也宜其无所见
 于易也尚且深明于此则天地之间举无遗矣拟议
卷六十六 第 31a 页 WYG0015-0654c.png
 之道其可忽乎故惊而叹之有是言也观此则知崇
 礼卑又无足疑者系辞自天尊地卑之后至此章终
 凡言重卦设卦易道易辞爻位彖象乾坤神圣及圣
 贤之所法则君子之所观玩与夫学者拟议之道略
 尽于斯其所未言者数所未详者变化之道故继之
 于后也(易/说)
 
 
卷六十六 第 31b 页 WYG0015-0654d.png
 
 
 
 
 
 
 
 大易粹言卷六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