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十五
卷六十五 第 1a 页 WYG0015-062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六十五   宋 方闻一 编
系辞上一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柔断矣
 伊川先生曰天尊地卑尊卑之位定而乾坤之义明
 矣高卑既别贵贱之位分矣阳动阴静各有其常则
 刚柔判矣(经/说)○问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何也曰
卷六十五 第 1b 页 WYG0015-0620d.png
 鬼神只是一个造化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鼓之以雷
 霆润之以风雨是也(语/录)
 横渠先生曰先分天地之位乾坤立则方见易故其
 事无非易也所以先言天地乾坤易之门户也不言
 高卑而曰卑高者亦有义高以下为基亦是人先见
 卑处然后见高也○动静阴阳性也刚柔其体未必
 形○静专动直不为物累则其动静有常不牵制于
 物也然则乾为刚果断然不疑矣○天地动静之理
卷六十五 第 2a 页 WYG0015-0621a.png
 天圆则须动地方则须安静(并易/说)龟山杨氏曰天尊
 地卑乾坤定矣乾坤夲无体天地之位定则乾坤斯
 定不有天地乾坤何辨(语/录)
 兼山郭氏曰孔子曰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其动以
 动为常静以静为常则动静之机或几乎息也是故
 动存乎静静存乎动动静不穷是其所谓常也(中庸/解)
 白云郭氏曰系辞首一章之义当先辨天地非乾坤
 乾坤非天地及明道之乾坤易之乾坤三才之天地
卷六十五 第 2b 页 WYG0015-0621b.png
 卦中之天地然后其义可明若直以天地尊卑便为
 乾坤孰不知天地尊卑之理如此则于道于易于卦
 皆无意义若非圣人之言也圣人之言岂苟然哉此
 章盖明作易圣人首画乾坤二卦之义此谓易之乾
 坤卦中天地之象也且无形者道有形者物乾坤道
 也天地物也故道有乾坤而无天地物有天地而无
 乾坤及乎触类而长之然后乾为天坤为地非夲无
 分也此乾坤天地之辨也无象则道也有象则卦也
卷六十五 第 3a 页 WYG0015-0621c.png
 道之乾坤无象也有其道而未见于书也易之乾坤
 有象也画而为卦见之于书者也三才之天地天地
 也卦中之天地上下二卦又三才之象也孔子系辞
 系周易也周易以乾坤六画为首故首言天尊地卑
 乾坤定矣盖言文王重卦得天尊地卑之象而后乾
 坤之卦定也若论乾坤之道则乾坤定而后天尊地
 卑其义不同故包牺之画在上为天尊道也文王之
 重在下为地卑道也尊包牺而自卑之是为得天尊
卷六十五 第 3b 页 WYG0015-0621d.png
 地卑之道矣天尊地卑然后卦象形六位著刚柔分
 其始则乾坤二卦先定故曰乾坤其易之门邪○卑
 高以陈卑地也高天也天地高卑以陈则人位乎两
 间而人道著矣贵贱人道也天地纯一故一高一卑
 人道不齐则或贵或贱而位有分焉此六位之所由
 以立也有六位而后刚柔生焉故位为一定之体而
 刚柔则变矣○动静有常乾阳也阳为动坤阴也阴
 为静(爻之变夲乎动静观动静常理则六爻刚柔断/然可知动以变为常静以不变为常易称刚柔)
卷六十五 第 4a 页 WYG0015-0622a.png
 (皆谓九/六也)上言乾坤定者由上下二卦也贵贱位者六
 位也此言刚柔断者六爻也(并易/说)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
化见矣
 伊川先生曰事则有类形则有群善恶分而吉凶生
 矣象见于天形成于地变化之迹见矣(经/说)
 横渠先生曰阴之性常顺然而地体重浊不能随则
 不能顺则有变矣有则有象如乾健坤顺有此气则
卷六十五 第 4b 页 WYG0015-0622b.png
 有此象可得而言若无则直无而已谓之何而可是
 无可得名故形而上者得词斯得象但于不形中得
 以措词者已是得象可状也今雷风有动之象须谓
 天为健虽未尝见然而成象故以天道言及其发则
 是效也著则是成形成形则是道也若以耳目所及
 求理则安得尽如言寂然湛然亦须有此象有气方
 有象虽未形不害象在其中○有形有象然后知变
 化之验(并易/说)
卷六十五 第 5a 页 WYG0015-0622c.png
 广平游氏曰在天成象则鸟与火虚与昴四时迭见
 者天道之变也在地成形则作而长敛而藏四时异
 形者地道之变也至于成象者莫测其进退之机成
 形者莫见其生成之迹则天地之化也体化而裁之
 则无骇于变矣此变化之辨也(中庸/解)
 龟山杨氏曰或问天地则轻清重浊之气升降否曰
 然天地乾坤亦是异名同体其夲一物变生则名立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亦此物也但因变化出来故千
卷六十五 第 5b 页 WYG0015-0622d.png
 态万变各自陈露故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
 矣变化神之所为也其所以变化孰从而见之因其
 成象于天成形于地然后变化可得而见焉因云旧
 常解此义云无象无形则神之所为隐矣有象有形
 变化于是乎著(语/录)
 白云郭氏曰乾坤画卦之始夲无吉凶因人而生也
 方所也物以方而聚言其大致也复以群而分言乎
 其微也类聚群分皆在物也物动则有吉凶而其几
卷六十五 第 6a 页 WYG0015-0623a.png
 则见于易故易之吉凶因物之类聚群分而生初未
 之有也易之所有者卦与爻位而已前三者是也因
 三才而生见者吉凶变化也论乾坤卦位六爻吉凶
 变化如此则诸卦可知○此章论乾坤先言卦位生
 爻以尽设卦之道继言吉凶生变化见以见乾坤之
 致用变化之道至微难见因在天成象以见乾之
 变化因在地成形以见坤之变化故曰变化见矣(并/易)
 (说/)
卷六十五 第 6b 页 WYG0015-0623b.png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
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伊川先生曰阴阳之交相摩轧八方之气相推荡雷
 霆以动之风雨以润之日月运行寒暑相推而成造
 化之功得乾者成男得坤者成女(经/说)
 横渠先生曰以人言之喘息是刚柔相摩气一出一
 入上下相摩错也于鼻息见之人自鼻息相摩以荡
 于腹中物既消烁气复升腾(易/说)
卷六十五 第 7a 页 WYG0015-0623c.png
 白云郭氏曰变化之见在易则见于刚柔八卦在天
 地之间则见于雷霆风雨日月寒暑在人则见于男
 女皆乾坤变化之道也刚柔者六爻之九六也乾坤
 九六刚柔相摩而变故八卦因之相荡而六十四卦
 生焉此见于易者也雷霆风雨之鼓润日月寒暑之
 运行皆八卦变化之象见于天地之间者也雷霆风
 雨鼓润万物者也日月运行寒暑者也乾道成男在
 易则震坎艮是也在人则男也坤道成女在易则巽
卷六十五 第 7b 页 WYG0015-0623d.png
 离兑是也在人则女也(易/说)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
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
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
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明道先生曰坤作成物是积学处乾知大始是成德
 处(李吁/所录)
 伊川先生曰乾当始物坤为成物乾坤之道易简而
卷六十五 第 8a 页 WYG0015-0624a.png
 已乾始物之道易坤成物之能简平易故人易知简
 直故人易从易知则可亲就而奉顺易从则可取法
 而成功亲合则可以常久成事则可以广大圣贤德
 业久大得易简之道也天下之理易简而已有理而
 后有象成位乎其中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天地虽一物理须从分别大始者语物
 之始乾全体之而不遗故无不知也知之先者盖莫
 如乾成物者物既形矣故言作已入于形气也初未
卷六十五 第 8b 页 WYG0015-0624b.png
 未尝有地而乾渐形不谓知作谓之何㦲然而乾以
 不求知而知故其知也速坤以不为而为故其成也
 广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
 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
 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
 乎其中矣此皆言人体天地之德然也可久者以久
 远推行可大者其得体也大凡语道理之徒道达不
 已竟亦何所求推行及民故以贤人措诸事业而言
卷六十五 第 9a 页 WYG0015-0624c.png
 易简理得而成乎天地之中盖尽人道并立乎天地
 以成三才则是与天地参矣但尽人道理自当耳不
 必受命仲尼之道岂不可以参天地○坤至柔而动
 也刚积大势成而然尔乾至健无体为感速故易知
 坤至顺不烦其施普故简能○言知者知而已言能
 者涉于形气能能成物也易则易知易知则有亲今
 夫虎豹之为物豢之虽驯人亦不敢遂以亲狎为其
 难测惟其平易则易知易信信则人任焉以其可信
卷六十五 第 9b 页 WYG0015-0624d.png
 人斯委任故易以有功矣道体至广所以有言易有
 言小有言大无乎不在○志大则才大事业大故曰
 可大又曰富有志久则气久德性久故曰可久又曰
 日新德业不可久不可大不足谓之贤况可谓之圣
 乎○易简理得则知几知几然后经可正天下达道
 五其生民之大经乎经正则道前定事豫立不疑其
 所行利用安身之要莫先焉○成位乎其中与天地
 合其德(并易/说)○易简然后能知险阻易简理得然后
卷六十五 第 10a 页 WYG0015-0625a.png
 一以贯天下之道(正/蒙)○天资美不足为功惟矫恶为
 善矫惰为勤方是为功人必不能便无是心须使思
 虑但使常游心于义理之间立夲处以易简为是接
 物处以时中为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时中则要博
 学素备(语/录)
 龟山杨氏曰解经大抵须得理会而语简旧常解易
 简而天下之理得云行其所无事不亦易乎一以贯
 之不亦简乎如是则天下之理得矣又言行其所无
卷六十五 第 10b 页 WYG0015-0625b.png
 事一以贯之只是一个自然之理(语/录)
 白云郭氏曰自天尊地卑言乾坤之设卦卑高以陈
 言乾坤之六位动静有常言乾坤六爻之刚柔继言
 因方物而吉凶生因象形而变化见则乾坤之义略
 备矣继又明变化之见有见于易者有见于天地之
 间及人道者虽各不同而其象一也自乾知太始坤
 作成物之下大明乾坤之德而终之以圣人法乾坤
 之道则乾坤之义毕矣系易之义莫大于此莫先于
卷六十五 第 11a 页 WYG0015-0625c.png
 此故以是首章也且自易言之则易始于乾坤而乾
 又为坤之始是为太始也自物言之则万物始于坤
 坤始于乾是为太始也太始以气言乾为天天知始
 物而已非生也坤为地地成形则生而作成之也此
 地道之代终也然乾之太始以易而知知始而已亦
 非生也坤之成物以简而能能则作成之义也非易
 则不知非简则不能乾坤之道不过于此况人乎是
 以圣人之道无它焉法乾坤易简而已○乾道易故
卷六十五 第 11b 页 WYG0015-0625d.png
 人亦易知坤道简故人亦易从人能法乾坤之易简
 者以易知易从而已以易知之道接物故物辅而相
 亲以易从之道有为故人归而有功有亲乐其易也
 易则可久之道也有功成于简也简则可大之道也
 且乾以无不覆为易坤以无不载为简人思无不覆
 之道则天下万物不能外其亲此其所以可久也思
 无不载之道则天下万物不能外其功此其所以可
 大也法乾坤之易简至于可久可大则贤人之德业
卷六十五 第 12a 页 WYG0015-0626a.png
 至矣原始要终虽天下之理不同皆以易简而得之
 此所谓知其所夲者也天下之理得则与天地合德
 是以成位乎其中而参天地且乾以易知天亦易也
 坤以简能地亦简也圣贤之德业以易简而成天下
 之理以易简而得天地与人其德一归之易简非合
 德参天地而何此章前言设卦之道而后言贤人可
 久可大之德业则知易不徒设也将以其道用于天
 下耳昧者未之知故务为艰险以去其易务为繁苛
卷六十五 第 12b 页 WYG0015-0626b.png
 以去其简苟目前之利而不顾方来之弊则德于是
 乎不可久作聪明穷奢欲矜权术滋法令则业于是
 乎不可大天下之理既不能得于是上下乖离而天
 下始乱矣汉唐之弊是也安能知成位乎其中夲于
 至简至易之道哉圣人忧患后世不知君人之有道
 此文王之易所以作而孔子复系辞以明之之意也
 然乾坤易简与人道易简夲非二道故孔子论易简
 自乾坤终以人道相驯而致无少间也此章始自天
卷六十五 第 13a 页 WYG0015-0626c.png
 尊地卑终于易简乾坤之义毕矣(并易/说)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伊川先生曰圣人既设卦而系之以辞明其吉凶之
 理以刚柔相推而知变化之道吉凶之生由失得也
 悔吝者可忧虞也进退消长所以成变化也刚柔相
卷六十五 第 13b 页 WYG0015-0626d.png
 易而成昼夜观昼夜则知刚柔之道矣三极上中下
 也极中也皆其时中也三才以物言也三极以位言
 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吉凶者失得之著也变化者进退之著
 也设卦系辞所以示其著也○吉凶变化悔吝刚柔
 易之四象欤悔吝由羸不足而生亦两而已○变化
 进退之象云者进退之动也微必验之于变化之著
 故察进退之理为难察变化之象为易○六爻尽利
卷六十五 第 14a 页 WYG0015-0627a.png
 而动所以顺阴阳刚柔仁义性命之理也故曰六爻
 之动三极之道也(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此章明圣人设卦之道卦所以观天下
 之象象在彼者也圣人像之于卦故观于此而可得
 也有画而无辞则吉凶不可得而知系之以辞所以
 明吉凶也刚柔不相推则止于乾坤而已变化无自
 而生变化不生则六十四卦不能成也然吉凶变化
 虽各有所主究其实亦皆象也易以象为主而象为
卷六十五 第 14b 页 WYG0015-0627b.png
 难明故复详言之彼有失得则卦以吉凶象之彼有
 忧虞则卦以悔吝象之彼有进退则卦以变化象之
 彼有昼夜则卦以刚柔象之彼所有之象圣人莫不
 观而象之于此此作易之道也六爻之动动则变所
 以象三极变化之道也既象进退又象三极者进退
 特人事耳由卦全体而言天地人之道皆具岂独人
 事而已哉曰明吉凶则悔吝可知然刚柔变化自为
 易之二道相因而生故各有象独辞无象故不言也
卷六十五 第 15a 页 WYG0015-0627c.png
 刚之极则柔昼之极则夜所以刚柔象昼夜也(易/说)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
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伊川先生曰六爻之动以位为义乃其序也得其序
 则安矣辞所以明义玩其辞义则知其可乐也观象
 玩辞而能通意观变玩占而能顺其时动不违于天
 矣(经/说)○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未有不得于辞而
卷六十五 第 15b 页 WYG0015-0627d.png
 能通其意者也(易传/序)
 横渠先生曰序犹言分也易之中有贵有贱有吉有
 凶皆其自然之分也所居皆安之君子安分也○所
 乐而玩者爻之辞言君子未尝须臾学不在易玩玩
 习也每读则每有益所以可乐○占非卜筮之谓但
 事在外可以占验也观乎事变斯可以占矣盖居则
 观其象而玩其辞此所以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也
 (并易/说)
卷六十五 第 16a 页 WYG0015-0628a.png
 白云郭氏曰上言圣人谓作易之圣人也此言君子
 谓玩易之君子也有圣人作易如彼故君子玩之如
 此非独明作易之道亦所以垂玩易之法又以见非
 圣人不能作易而君子之成德玩易之所致也然玩
 易有二道一则所居而安者易之序所乐而玩者爻
 之辞是也一则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
 而玩其占是也易之序者卦之序也序有时在其中
 故君子居其时而安之者得其序也如居否之时则
卷六十五 第 16b 页 WYG0015-0628b.png
 俭德辟难居既济之时则思患豫防之是以安也爻
 之辞所以明道也道非乐玩其辞则不可得而见故
 因介于石而有得于知几之神因鸣鹤在阴而有得
 于枢机之慎举爻辞尚乐而玩则卦辞为可知矣此
 其一也其二则圣人又明居处动作之有异不可以
 一涂尽其道方居之时无所营为故观易之象以明
 时玩易之辞以探道及动之后悔吝攸生故观其变
 以知善恶玩其占以明吉凶是以君子常吉而天祐
卷六十五 第 17a 页 WYG0015-0628c.png
 之者盖于所居所乐一动一静之际莫非以易道自
 处非天私君子而祐之实自致也占不独蓍龟也凡
 极数知来皆占也谓占于易之道也前章终于天下
 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谓在上尊位之圣人也不曰
 圣人而曰贤人谓能法乾坤易简非独圣人可得天
 下之理贤者亦可修而得也此章终于君子玩易盖
 兼上下穷通之君子其玩易皆一也称君子兼圣贤
 言之(易/说)
卷六十五 第 17b 页 WYG0015-0628d.png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伊川先生曰彖言卦之象爻随时之变因失得而有
 吉凶能如是则得无咎谓补过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象谓一卦之质(易/说)
 白云郭氏曰前章言卦之象备矣此章又明其辞也
 彖之辞所以言一卦之象也象非为天为地而已八
 卦之义变动不居皆其象也爻之辞所以言一卦之
卷六十五 第 18a 页 WYG0015-0629a.png
 变也卦由爻以变爻之辞又明其变之所以也吉凶
 言其失得之大悔吝言其所失之小无咎称其善补
 过此五者皆易辞之道也君子乐玩在此而已(易/说)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伊川先生曰位有贵贱之分卦兼小大之义吉凶之
 道于辞可见以悔吝为防则存意于微小震惧而得
 无咎者以能悔也(经/说)
卷六十五 第 18b 页 WYG0015-0629b.png
 横渠先生曰齐小大者存乎卦卦有称名至小而与
 诸卦均齐者各著其义也盖称名小而取类大也○
 辨吉凶者存乎辞欲见小疵者必存乎辞○忧悔吝者
 存乎介欲观易象之小疵宜存志静知(一作/志)所动之
 几微也○悔吝吉凶之萌惟介于石者能见几而作
 ○震无咎者存乎悔凡言无咎者必求其始皆有悔
 今能改之也有咎而免者善震而补也(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上而贵下而贱系乎六爻故曰存乎位
卷六十五 第 19a 页 WYG0015-0629c.png
 乾坤之大井鼎之小皆卦也故言齐小大系辞焉而
 明吉凶是存乎辞也忧悔吝者方悔吝未至之时先
 明于几微则无疵故存乎介亦由思患而豫防之也
 知畏过咎常自震悔则可补过故存乎悔亦由恐惧
 脩省者也人有贵贱而位列之人小大不齐而卦齐
 之介虽所以忧悔吝而悔又以震无咎也能知辞之
 所言如彼又知理之所存如此乐而玩之是其所以
 为君子也(易/说)
卷六十五 第 19b 页 WYG0015-0629d.png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伊川先生曰卦有小大于时之中有小大也有小大
 则辞之险易殊矣辞各随其事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辞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也指之所趋
 时尽利顺性命之理臻三极之道也能从之则不陷
 于凶悔矣(正/蒙)
 白云郭氏曰观卦之象而卦有小大之异君子所居
 不可同玩卦之辞而辞有险易之辨君子所乐不能
卷六十五 第 20a 页 WYG0015-0630a.png
 一各指其所之者之于常则其辞易之于变则其辞
 险是非辞无以示其所之也(易/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伊川先生曰圣人作易以准则天地之道易之义天
 地之道也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弥遍也纶理也在事
 为伦治丝为纶弥纶遍理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易与天地准此言易之书也易行乎其
 中造化之谓也言弥纶范围此语必夫子所造弥者
卷六十五 第 20b 页 WYG0015-0630b.png
 弥缝补缀之义纶者往来经营之义易之为书与天
 地准易即天道独入于爻位系之以辞者此则归于人
 事盖卦夲天道三阴三阳一升一降而变成八卦错
 综为六十四分而有三百八十四爻也因爻有吉凶
 动静故系之以辞存乎教诫使人动则观其变而玩
 其占其出入以度内外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
 有师保如临父母圣人与人撰出一法律之书使人
 知所向避易之义也(易/说)
卷六十五 第 21a 页 WYG0015-0630c.png
 广平游氏曰弥之使不亏其体则覆焘者统元气持
 载者统元形阳敷而能生阴肃而能成夫是之谓弥
 纶之使无失其叙则日月代明寒暑迭运将来者进
 成功者退夫是之谓纶(易/说)
 白云郭氏曰自此别为一章至鬼神之情状且天地
 至大也人居其中则备三才易之为书三才之道也是
 以一卦之中皆备三才之象故与天地准准则其道弥纶
 周满天地而无有馀不足之差故天地人鬼无或不知
卷六十五 第 21b 页 WYG0015-0630d.png
 者以不能外乎此故也言天地则人在其中矣(易/说)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伊川先生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验之著见之迹故
 能知幽明之故在理为幽成象为明知幽明之故知
 理与物之所以然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天文地理皆因明而知之非明则皆幽
 也此所以知幽明之故万物相见乎离非离不相见
 也见者由明而不见非无物也乃是天之至处彼异
卷六十五 第 22a 页 WYG0015-0631a.png
 学则皆归之空虚盖徒知乎明而已不察夫幽所见
 一边耳○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
 不得施而无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谓之有方其散也
 安得遽谓之无故圣人仰观俯察但云知幽明之故
 不云知有无之故○盈天地之间者法象而已文理
 之察非离不相睹也方其形也有以知幽之故方其
 不形也有以知明之故(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由易之道仰观俯察则天地幽明之故
卷六十五 第 22b 页 WYG0015-0631b.png
 无不知幽则天地之道其隐者也明则天地之道其
 显者也(易/说)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伊川先生曰原究其始要考其终则可以见死生之
 理(经/说)○原始则足以知其终反终则足以知其始死生
 之说如是而已矣故以春为始而原之其必有冬以
 冬为终而反之其必有春死生者其与是类也(畅潜/道录)
 ○原始要终知得死生之说人能原始知得生理便
卷六十五 第 23a 页 WYG0015-0631c.png
 能要终知得死理若不明得便虽千万般安排着亦
 不济事(刘元承/手编)○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但穷得
 则自知死生之说不须将死生便做一个道理求(入/关)
 (语/录)○夫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知生则知死矣能原始
 则能要终矣(荅谢若/雨疑难)
 横渠先生曰海水凝则冰浮则沤然冰之才沤之性
 其存其亡海不得而与焉推是足以䆒死生之说○
 易谓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者谓原始而知生则
卷六十五 第 23b 页 WYG0015-0631d.png
 求其终而知死必矣此夫子所以直季路之问而不
 隐也(并正/蒙)
 白云郭氏曰在人则原形气之始反形气之终其死
 生之说尤为易知故(谓幽明/之故)者以事理言至死生则
 可说者也(易/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伊川先生曰聚为精气散为游魂聚则为物散则为
 变观聚散则见鬼神之情状万物始终聚散而已鬼
卷六十五 第 24a 页 WYG0015-0632a.png
 神造化之功也(经/说)○问世言鬼神之事虽知其无然
 不能无疑惧何也曰此只是自疑尔曰如何可以晓
 悟其理曰理会得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与原始要终
 之说便能知也须是于原字上用工夫或曰游魂为
 变是变化之变否曰既是变则存者亡坚者腐更无
 物也鬼神之道只恁说与贤虽会得亦信不过须是
 自得也(刘元承/手编)○问易言知鬼神情状果有情状否
 曰有之又问既有情状必有鬼神矣曰易说鬼神便
卷六十五 第 24b 页 WYG0015-0632b.png
 是造化也(唐棣/杂录)
 横渠先生曰动物夲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
 夲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物之初生气日至
 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之谓神以其申
 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易/说)○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
 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形聚为物形
 溃反原反原者其游魂为变与所谓变者对聚散存
 亡为文非如萤雀之化指前后身而为说也(正/蒙)
卷六十五 第 25a 页 WYG0015-0632c.png
 龟山杨氏曰先王报夲反始之义与夫观盥不荐涣
 萃假有庙之象则圣人所以自尽其心者于是为至
 非深知鬼神之情状其孰能知之(中庸/解)
 白云郭氏曰万物出于天地者也人与万物皆一也
 由天地至精之气钟而为物物散而变则复于天地
 是鬼神之情状虽极幽隐不过于人物聚散而已盖
 可得而知也故文王之易于卦具天地而爻具人位
 是人由天地精气而生虽有参天地之道而无同天
卷六十五 第 25b 页 WYG0015-0632d.png
 地之体也卦已用事而终穷穷而变亦犹鬼神也故
 人鬼之象与卦一也上言幽明之故天地也死生之
 说人也精气游魂鬼神也辨天地人鬼之理宜其同
 章先儒别鬼神于下章未详其旨(易/说)○易称精气为
 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夫鬼神之情状不可
 得而知也圣人自无入有以观之则所以为物者如
 此所以为变者亦如此也是鬼神之情状可得而知
 也(中庸/解)
卷六十五 第 26a 页 WYG0015-0633a.png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伊川先生曰以幽明之故死生之理鬼神之情状观
 之则可以见天地之道易之义与天地之道相似故
 无差违相似谓同也(经/说)
 横渠先生曰如天地无私则于道不离然遗物而独
 化又过乎大中之表也故下文曰范围天地之化而
 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易/说)
 白云郭氏曰自此别为一章论圣人之道至无方无
卷六十五 第 26b 页 WYG0015-0633b.png
 体而终且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故与天地相似天且
 弗违而况于人乎是以天地无违于圣人圣人亦无
 违于天地也或谓易与天地相似易非特相似而已
 相似者谓人道也(易/说)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伊川先生曰义之所包知也其义周尽万物之理其
 道足以济天下故无过差(经/说)○今语道则须待要寂
 灭湛静形使如槁木心使为死灰岂有直做墙壁木
卷六十五 第 27a 页 WYG0015-0633c.png
 石而谓之道所贵乎智周天地万物而不遗又几时
 要如死灰所贵乎动(吕与叔/东见录)
 横渠先生曰未能周万物则必有过过失也君子立
 法必其智周天下之利害而其道又足以济天下然
 后不过过失也知周万物道济天下然后不错若不
 如此或得于彼则或失于此也天惟运动一气鼓万
 物而生无心以恤物圣人则有忧患不得似天天地
 设位圣人成能圣人主天地之物又智周乎万物而
卷六十五 第 27b 页 WYG0015-0633d.png
 道济天下必也为之经营不可以有爱付之无忧(易/说)
 ○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
 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
 者也(正/蒙)○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
 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也(经学/理窟)
 白云郭氏曰圣人以周物为知以济天下为道未尝
 私一身而周济之也故能与天地相似其道虽大而
卷六十五 第 28a 页 WYG0015-0634a.png
 不为过者以此上言与天地相似犹中庸所谓参天
 地也此言智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犹中庸所谓非
 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易/说)
旁行而不流
 伊川先生曰旁通远及而不流失正理(经/说)
 横渠先生曰旁行而不流圆成不倚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圣人应天下之变一以易道而已故虽
 委曲旁通而未尝逐物流移适则用之过则弃之而
卷六十五 第 28b 页 WYG0015-0634b.png
 已所以和而不流也盖亦曲能有诚之义(易/说)
乐天知命故不忧
 明道先生曰乐天知命通上下而言之也圣人乐天
 则不须言知命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者尔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是矣命者所以辅义一循于义则何庸
 断之以命哉若夫圣人之知天命则异于此(吕与叔/东见录)
 ○仁者不忧乐天者也(刘绚/师训)○仁者在己何忧之有
 凡不在已逐物在外皆忧也乐天知命故不忧此之
卷六十五 第 29a 页 WYG0015-0634c.png
 谓也若颜子箪瓢在它人则忧而颜子独乐者仁而
 已(朱公掞问/学拾遗)
 伊川先生曰顺乎理乐天也安其分知命也顺理安
 分故无所忧(经/说)
 横渠先生曰圣人乐天故合内外而诚其仁(正/蒙)
 白云郭氏曰圣人不能无忧而此言不忧者盖圣人
 之忧在道而其所不忧者在身乐天则无伪知命则
 无欲忧者伪欲之所生无伪无欲无适而非天则忧
卷六十五 第 29b 页 WYG0015-0634d.png
 无自而至也此言天者孟子所谓知性则知天之天
 也此言命者孟子所谓有命焉之命也中庸言天命
 之谓性亦是道也故此言乐天知命说卦言穷理尽
 性至于命及中庸孟子之言其道皆一致中说窃圣
 人之言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其言
 似也其道非也且言乐天知命吾何忧虽未大失然其
 意以穷通为命矣至言穷理尽性其失远矣夫穷理尽
 性圣人之事非特去疑而已其与乐天知命相为终始
卷六十五 第 30a 页 WYG0015-0635a.png
 未易以忧疑为辨也语曰知者不惑不惑则无疑矣
 况穷理尽性圣之事乎圣人之无疑久矣至于尽己
 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又岂无疑而已哉文中子
 不明此务为心迹之说反覆其言不过于一身忧疑
 而止耳盖不知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以穷尽性
 之说者也故区区于心迹之间终不能遗一身而观
 之是之谓不知道(易/说)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卷六十五 第 30b 页 WYG0015-0635b.png
 伊川先生曰安土安所止也敦乎仁存乎同也是以
 能爱(经/说)
 横渠先生曰安土乐其所自生忠厚之道也(易/说)○安
 所遇而敦仁故其爱有常心有常心则物被常爱也
 ○乐天安土所居而安不累于物也(并正/蒙)
 白云郭氏曰安土常人之情圣人之治因之而已固
 不能从己之欲也能因其所安而安之而后可以敦
 乎仁敦乎仁则爱道广矣所谓仁者爱人也爱者好
卷六十五 第 31a 页 WYG0015-0635c.png
 生之德也(易/说)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明道先生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者模范出一天
 地尔非在外也如此曲成万物岂有遗哉○冬寒夏
 暑阴阳也所以运动变化者神也神无方故易无体
 若如或者别立一天谓人不可以包天则有方矣是
 二夲也(并刘绚/师训)
卷六十五 第 31b 页 WYG0015-0635d.png
 伊川先生曰范围俗语谓之模量模量天地之运化
 而不过差委曲成就万物之理而无遗失通昼夜阖
 辟屈伸之道而知其所以然如此则得天地之妙用
 知道德之夲源所以见至神之妙无有方所而易之
 准道无有形体(经/说)○范围天地之化天夲廓然无穷
 但人以目力所及见其寒暑之序日月之行立此规
 模以窥测它天地之化不是天地之化其体有如城
 郭之类都盛其气假使言日升降于三万里不可道
卷六十五 第 32a 页 WYG0015-0636a.png
 三万里外更无物又如言天地升降于八万里中不
 可道八万里外天地尽学者要默体天地之化如此
 言之甚与天地不相似其卒必有窒碍(入关/语录)○通乎
 昼夜之道而知昼夜死生之道也(畅潜/道录)
 横渠先生曰过则溺于空沦于静既不能存其神又
 不能知夫化矣大抵过则不是着有则是着无圣人
 自不言有无诸子乃以有无为说说有无斯言之陋
 也在易则惟曰神神则可以兼统○通乎昼夜之道
卷六十五 第 32b 页 WYG0015-0636b.png
 而知不偏滞于昼夜之道故曰通知○神无方而易
 无体系辞言易大槩是语易书制作之意其言易无
 体之类则是天易也神易虽是一事方与体虽是一
 义以其不测故言无方以其生生故言无体然则易
 近于化(并易/说)○母意必固我然后范围天地之化○
 大人者有容物无去物有爱物无徇物天之道然天
 以直养万物代天而理物者曲成而不害其直斯尽
 道矣○义入神动一静也仁敦化静一动也仁敦化
卷六十五 第 33a 页 WYG0015-0636c.png
 则无体义入神则无方○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
 推而岁成神易无方体一阴一阳阴阳不测皆所谓
 通乎昼夜之道也○不知来物不足以利用不通昼
 夜未足以乐天○体不偏滞乃可谓无方无体偏滞
 于昼夜阴阳者物也若道则兼体而无累也以其兼
 体故曰一阴一阳又曰阴阳不测又曰一阖一辟又
 曰通乎昼夜语其推行故曰道语其不测故曰神语
 其生生故曰易其实一物指事异名尔○大率知昼
卷六十五 第 33b 页 WYG0015-0636d.png
 夜阴阳则能一性命能知性命则能知圣人知鬼神
 彼欲直语太虚不以昼夜阴阳累其心则是未始见
 易未始见易则虽欲免阴阳昼夜之累末由也已易
 且不见又乌能更语真际舍真际而谈鬼神妄也○
 昼夜者天之一息乎寒暑者天之昼夜乎天道春秋
 分而气易犹人一寤寐而魂交魂交成梦百感纷纭
 对寤而言一身之昼夜也气交为春万物糅错对秋
 而言天之昼夜也○神无方易无体大且一而已尔
卷六十五 第 34a 页 WYG0015-0637a.png
 (并正/蒙)
 广平游氏曰范之使有常则日月无薄食陵谷无迁
 易四时常若风雨常均若此者范之者也围之使无
 踰则春无凄风秋无苦雨冬无愆阳夏无伏阴若此
 者围之者也○或曰伊川序易曰随时变易以从道
 然则易与道为二乎曰神无方而易无体易者道之
 用也既已涉于用矣且得无从乎惟其变易而不离
 于道斯可名于无体矣若春作夏长秋敛冬藏皆神
卷六十五 第 34b 页 WYG0015-0637b.png
 之所为也神之所为异于人为者以其从道而已此
 四时之所以不忒也老子曰道法自然亦即人所见
 以明道也先生之意正欲使学易者知变易之必从
 道则用不诡于易矣(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则人鬼死生当源
 源自见初无二致也故问事鬼告以事人问死告以
 知生所以发子路之问而不隐也盖圣人之言常近
 矣探索之则赜隐存焉(语/解)○中以形道之体和以显
卷六十五 第 35a 页 WYG0015-0637c.png
 道之用致中则范围而不过致和则曲成而不遗(中/庸)
 (解/)
 白云郭氏曰圣人以一人之身固不能范围天地之
 化然所谓范围者为之有制而已天地之化有时而
 过者在彼圣人范围之制无伤财害民之失则所过
 在彼而制其过者在圣人是犹泰所谓财成天地之
 道也曲成万物而不遗者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生成
 而无夭伤无所遗焉所谓辅相天地之宜也易言昼
卷六十五 第 35b 页 WYG0015-0637d.png
 夜之道最为难明夫幽明隐显也昼夜之道非幽明
 之故也昏极则生昼明极则生夜犹阴之生阳柔之
 变刚动极而静皆有道以运之而变于是乎生变者
 有象运者无形由有象则可以知无形由昼夜阴阳
 刚柔动静则可以知道故曰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通
 乎昼夜则阴阳刚柔其类举可知也以人事言之则
 盛襄治乱进退存亡得丧孰非昼夜之道乎故有范
 围之道以参天地有曲成之道以育万物通乎昼夜
卷六十五 第 36a 页 WYG0015-0638a.png
 之道则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矣非圣人极
 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先儒或以范围为犯违
 误矣○经言神易道圣人凡有四者之异且神无自
 神其在道则道之神也在易则易之神也在圣人则
 圣人之神也神寓于道易圣人而道易圣人各有其
 名不谓之神此神所以无方也易之有体者书也书
 之为体者卦象也书以卦象为体卦象未立而是道
 具有及其既立则曰卦也曰象也不得复谓之易如
卷六十五 第 36b 页 WYG0015-0638b.png
 此则易为无体矣然圣人范围曲成通乎昼夜岂无
 自而能然哉盖用易无体之道以尽无方之神而后
 能之也如是则神也易也托圣人以为方体耳故以
 是终之(并易/说)
 
 
 
 大易粹言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