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015-0281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二十四   宋 方闻一 编
(震下/坤上)
 伊川先生曰复序卦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
 受之以复物无剥尽之理故剥极则复来(一无/来字)阴极
 则阳生阳剥极于上而复生于下穷上而反下也复
 所以次剥也为卦一阳生五阴之下阴极而阳复也
 岁十月阴盛既极冬至则一阳复生于地中故为复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015-0281d.png
 也阳君子之道阳消极而复反君子之道消极而复
 长也故为反善之义(易/传)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伊川先生曰复亨既复则亨也阳气复生于下渐亨
 盛而生育万物君子之道既复则渐以亨通泽于天
 下故复则有亨盛之理也出入无疾出入谓生长复
 生于内入也长进于外出也先云出语顺耳阳生非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015-0282a.png
 自外也来于内故谓之入物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
 屯艰阳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摧折春阳之发为阴
 寒所折观草木于朝暮则可见矣出入无疾谓微阳
 生长无害之者也既无害之而其类渐进而来则将
 亨盛故无咎也所谓咎在气则为差忒在君子(一有/之道)
 (字/)则为抑塞不得尽其理阳之当复虽使有疾之固
 不能止其复也但为阻碍耳而卦之才有无疾之义
 乃复道之善也一阳始生至微固未能胜群阴而发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015-0282b.png
 生万物必待诸阳之来然后能成生物之功而无差
 忒以朋来而无咎也三阳子丑寅之气生成万物众
 阳之功也若君子之道既消而复岂能便胜于小人
 必待其朋类渐盛则能恊力以胜之也○谓消长之
 道反复迭至阳之消至七日而来复姤阳之始消也
 七变而成复故云七日谓七更也临云八月有凶谓
 阳长至于阴长历八月也阳进则阴退君子道长则
 小人道消故利有攸往也(并易/传)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015-0282c.png
 横渠先生曰言反又言复终则有始循环无穷人指
 其化而裁之耳深其反也几其复也故曰反复其道
 又曰出入无疾(易/说)
 白云郭氏曰乾刚坤柔相为消长阴剥阳尽至复而
 刚反在卦之中其义为大幽微难言故因七日以言
 之则复之义易明非复之义尽于七日而止也阳道
 方复为泰之始故亨疾犹不疾而速之疾阴阳消长
 有渐其出其入任道自运无迟速于其间与天之行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015-0282d.png
 健无以异也方刚长之初独阳未能用必得其类斯
 无咎矣是以朋来则有临有泰而后为复之无咎也
 此皆阴阳刚柔大义微而难言者欲观复道反复无
 若岁功之易明故继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也自夏
 至阳始剥而于卦为姤建亥剥尽建子而一阳来复
 在天之日盖自鹑首以及星纪凡更七舍在人之月
 亦七易矣人之月即月之周天也从天道与日而言
 故云七日犹尧典言日永星火日短星昴诗言一之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015-0283a.png
 日二之日皆是也刚长之初利动而往之时盖自易
 言之不动而往无以致临泰自天地言之不动而往无
 以生万物自圣人言之不动而往无以治天下其利
 有攸往皆一也然阴阳刚柔皆一道自天与气言之
 则曰阴阳自地与形言之则曰刚柔在易之卦丽于
 形矣故六爻以刚柔言而复谓之刚反也(易/说)
彖曰复亨刚反勤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015-0283b.png
天地之心乎
 伊川先生曰复亨谓刚反而亨也阳刚消极而来反
 既来反则渐长盛而亨通矣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
 无疾朋来无咎以卦才言其所以然也下动而上顺
 是动而以顺行也阳刚反而顺动是以得出入无疾
 朋来而无咎也朋之来亦顺动也○其道反复往来
 迭消迭息(一有/也宇)七日而来复者天之运行如是也消
 长相因天之理也阳刚君子之道长故利有攸往一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015-0283c.png
 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静为见天
 地之心盖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
 能识之(并易/传)○人说复其见天地之心皆以谓至静
 能见天地之心非也复之卦下面一画便是动也安
 得谓之静自古儒者皆言静见天地之心唯某言动
 而见天地之心或曰莫是于动上求静否曰固是然
 最难(刘元承/手编)○近取诸身百理皆具屈伸往来之义
 只于鼻息之间见之屈伸往来只是理不必将既屈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015-0283d.png
 之气复为方伸之气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如复言七
 日来复其间元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
 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终(入关/语录)○复其见天地
 之心一言以蔽之天地以生物为心(陈氏/拾遗)○复者反
 本也本有而去之今来复乃见天地之心也乃天理
 也此贤人之事也(大全集/拾遗)○复卦非天地之心复则
 见天地之心圣人无(一作/未尝)复故未尝见其心(语/录)
 横渠先生曰复言天地之心咸恒大壮言天地之情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015-0284a.png
 心内也其原在内时则有形见情则见于事也故可
 得而名状自姤而剥至于上九其数六也剥之与复
 不可容线须臾不复则乾坤之道息也故适尽即生
 更无先后之次也此义最大临卦至于八月有凶此
 言七日来复何也刚长之时豫戒以阴长之事故言
 至于八月有凶若复则不可须臾断故言七日七日
 者昼夜相继元无断续之时也大抵言天地之心者
 天地之大德曰生则以生物为本者乃天地之心也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015-0284b.png
 地雷见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
 德曰生也雷复于地中却是生物彖曰终则有始天
 行也天行何尝有息正以静有何期程此动是静中
 之动静中之动动而不穷人有甚首尾起灭自有天
 地以来以迄于今盖为静而动天则无心无为无所
 主宰常然如此有何休歇人之德性亦与此合乃是
 己有苟心中造作安排而静则安能久然必从此去
 盖静者进德之基也(易/说)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015-0284c.png
 广平游氏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天地之心主于生
 物复之时未有物也而物以阳复而生博爱者圣人
 之心也复礼未有爱也而博爱之实由复礼而出故
 序卦曰复则不妄无妄者天命也先王以此茂对时
 育万物则于博施济众也何有(易/说)
 龟山杨氏曰阴极而阳复复斯亨矣复刚反也震动
 而坤顺动而以顺行也一阳复于下而五阴在上则
 阳微而阴犹盛矣小人众而君子独非一人一日之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015-0284d.png
 力所能胜也动而不以顺行则疾之者至则身之不
 能保尚何朋来之有故动而以顺行而后出入无疾
 出入无疾而后朋来无咎夫阴阳一气之往来也反
 复其道终则有始天行也七日谓自姤至复也姤阴
 始生也阴生则阳消矣故七日而后复夫四时之变
 浸而为寒暑固非一日之积也天且不能暴为之而
 况于人乎故剥以顺止之复以顺而行其道一也当
 是时阳微矣止而不行则刚终不可长也故利有攸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015-0285a.png
 往夫复也者阳始生动之端也知复之道则天地之
 心可以默识矣非尽心知性其孰能见之(易/说)
 兼山郭氏曰复者去此而反其本之谓也凡易之道
 坤息消乾乾息消坤二气往来是以反其本者复也
 易以乾坤言形以天地言气以阴阳言故乾坤之理
 天地之运阴阳之会无不反其始而后行故乾之初
 九复于甲子岁功之出起于冬至之夜半七政之行
 复于牵牛之初以至律历之纪四时之序无不返于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015-0285b.png
 此者所以黄钟为万事本此之谓也复者阳生之初
 动之始也故曰亨震者动也坤者顺也刚反动而以
 顺行是以出入无疾也朋者类也一阳生为复二阳
 生为临方其未复也阴上而消阳柔下而阻刚方是
 时也朋来可乎是以待其阳复则朋来无咎也谓阴
 降而为朋则小往大来盖不得为朋矣然独阳不生
 独阴不成二者相为消息亦无时而已也故阳一升
 而万物生阴一升而万物死其反也其复也各终于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015-0285c.png
 六位而时成是以知七日来复也然则四时之运行
 日月之代明岂物或使之然哉此天行之自然者也
 故孔子谓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夫然后知大德之生
 生刚反动而以顺行而已而说者谓易以静为复天
 地以无心为心观其自古以固存未有不由乎顺行
 周旋之必信者也且卦之二体静以法坤动以象震
 震已复于下雷已复于地中乌在其静而已也然谓
 静之终动之始斯可矣且复言七日临言八月者阴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015-0285d.png
 阳之辞也故言阳以尚消息盈虚之自然言阴亦内
 外使之知惧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先儒谓易以静为复天地以无
 心为心观其自古以固存未有不由乎顺行周旋之
 必信者也且卦之二体静以法坤动以象震震已复
 于下雷已复于地中恶在其静而已也然谓静之终
 动之始斯可矣雍曰复以刚反而亨则天地万物皆
 有待于刚者也刚故动柔故静物久于静不能自动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015-0286a.png
 是所以有待于刚然后动而亨也如此则复主动而
 非静姤主静而非动动静之义系乎刚柔之反也有
 震之动有坤之顺以是行焉则上顺天地之道下顺
 万物之理是以出入行于自然无迟速之异也且刚
 柔反复其运不停自其小者视之四时日月可见也
 故在易之中一阳为复进而为临为泰为大壮为夬
 为乾一阴为姤进而为遁为否为观为剥为坤皆其
 出也阳出则阴入阴出则阳入阴阳出入反复如此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015-0286b.png
 孰为迟速故无疾而有常也朋来之后然后道大亨
 而功成故言无咎天行者自天道以言之七日之复
 是也由七日之复以观则三才万物之复莫不皆然
 复其见天地之心者天地固无心于万物也而万物
 有心于天地因其有心于天地言之故曰天地之心
 然万物资天地以有生故天地于是乎生万物则天
 地之心无它焉生物而已是以系辞言天地之大德
 曰生以有生故有德有德则有心矣复为生物之始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015-0286c.png
 是所以见天地之心也然复之时义大矣而彖不言
 大矣哉者盖复非小道不待言而可知也姤遇之事
 有至小者存焉圣人欲人遗其小而玩其大者故姤
 言大矣哉也○天地无心于阴阳刚柔也穷极而变
 者天地之心也自生万物观之则七日来复以生为
 天地之心矣自它道观之皆然故出入无疾反复其
 道可观天地之心如此况人乎(并易/传)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生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015-0286d.png

 伊川先生曰雷者阴阳相薄而成声当阳之微未能
 发也雷在地中阳始复之时也阳始生于下而甚微
 安静(一作/顺)而后能长先王顺天道当至日阳之始生
 安静以养之故闭关使商旅不得行人君不省视四
 方观复之象而顺天道也在一人之身亦然当安静
 以养其阳也(易/传)○圣人无一事不顺天时故至日闭
 关(陈氏/拾遗)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015-0287a.png
 横渠先生曰物因雷动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故曰
 物与无妄静之动也无休息之期故地雷为卦○凡
 言后者大率谓继体守成之主也复言先王以至日
 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以此校之则后为继承之
 主明矣先王以至日闭关者先王所重于至日以其
 顺阴阳往来闭关者取其静也闭关则商旅不行先
 王无放过事顺时以示法亦以示民后不省方如言
 富庶优暇不甚省事又明是继文之王(并易/说)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015-0287b.png
 龟山杨氏曰雷在地中闭而未发先王不先时而动
 所以事天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坤为静之终复为动之始雷在地中则
 动已萌矣而未奋也然天地万物之理得阳则舒得
 阴则惨故人喜阳之复而畏刚之剥也先王至日闭
 关助阳道也喜阳之复惧其微弱而人泄之以先夺
 阳气则阳愈微而不进是以闭关而固其气以助之
 盖三才一气耳方天地欲动而人争先之是争天地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015-0287c.png
 之动以损天地之气也圣人欲奉天时莫不先天地
 而后人从之是所以闭塞人事以助天地之发也后
 世为月令者于仲冬之月涂阙廷门闾筑囹圄以助
 天地之闭藏盖假此以为义误以至日闭关为天地
 闭藏之时也夫至日日至也天地至复则动而将发
 生先王至日闭关正谓阳气方动而微惧人道分夺
 其气先动以泄之故夺人动发之气是所以助天地
 生发之义也何闭藏之有哉(易/说)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015-0287d.png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伊川先生曰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
 反善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
 不远而复也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唯失之
 不远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祗宜音柢抵也
 玉篇云适也义亦同无祗悔不至于悔也坎卦曰祗
 既平无咎谓至既平也颜子无形显之过夫子谓其
 庶几乃无祗悔也过既未形而改何悔之有既未能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015-0288a.png
 不勉而中所欲不踰矩是有过也然其明而刚故一
 有不善未尝不知既知未尝不遽改故不至于悔乃
 不远复也○不远而复者君子所以修其身之道也
 学问(一无/问字)之道无它也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而已(并易/传)○祗与厎通使厎至也无至于悔(朱公掞/拾遗)
 横渠先生曰祗犹承也受也一云祗悔作神祗之祗
 祗之为义示也效也见也言悔可使亡不可使成而
 形也(易/说)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015-0288b.png
 龟山杨氏曰初九阳始生而未形动之微也吉凶悔
 吝生乎动者也未形而复其复不远矣故不至于悔
 而元吉颜渊之殆庶几其以是欤(易/说)
 白云郭氏曰卦辞言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统复道而
 言之也至于七日来复则指天行而言是复道之一
 也爻象言君子脩身盖亦复也凡易之一卦其义象
 皆不可穷尽圣人卦爻彖象之外不能悉言者多矣
 就其所言之中已具数义学者当触类通之以极广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015-0288c.png
 大而已如乾象为天为马岂能拘于大小之间哉昭
 昭之多与天同一撮土之多与地同一卷之石与山
 岳同一勺之水与河海同道无间于小大故也复之
 初九颜子尽之能不贰过故不远而复于道苟贰过
 则远矣虽然有不善未尝不知则盖尝有过也有过
 则有悔唯不贰过故其悔小而无大悔也凡充有悔
 之极则有大凶充无悔之极则有大吉以其不远复
 故知无祗悔以其无祗悔故终知其元吉也此颜子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015-0288d.png
 克己复礼之道故象言修身也(易/说)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伊川先生曰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志从于
 阳能下仁也复之休美者也复者复于礼也复礼则
 为仁初阳复于仁也二比而下之所以美而吉也○
 为复之休美而吉者以其能下仁也仁者天下之公
 善之本也初复于仁二能亲而下之是以吉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下比于阳故乐行其善(易/说)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015-0289a.png
 龟山杨氏曰过而后有复颜渊不贰过犹有过也而
 未形焉其复不远矣非克己者其孰能之兹其所以
 为仁欤尽斯道者其惟初乎六二柔顺中正无过而
 复休而复者也其复也从初而已故曰以下仁也中
 正而亲仁吉孰加焉(易/说)
 白云郭氏曰孟子称乐正子好善优于天下又曰可
 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休美也充好
 善之实孟子之所以为美尽下仁之道复之所以为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015-0289b.png
 休其义一也不远之复克己者也克己复礼仁也故
 六二之下初九所以为下仁也然古之人脩身者岂
 徒然哉所以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始也圣人之治
 天下仁之而已孟子所谓推恩保四海是也夫欲仁
 天下者必先仁其身是以中庸言脩身以道脩道以
 仁而复以初九脩身六二为下仁不亦宜乎(易/说)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阴躁处动之极复之频数而不能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015-0289c.png
 固者也复贵安固频复频失不安于复也复善而屡
 失危之道也圣人开迁善之道与其复而危其屡失
 故云厉无咎不可以频失而戒其复也频失则为危
 屡复何咎过在失而不在复也○频复频失虽为危
 厉然复善之义则无咎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所处非位非频蹙自危不能无吝(吝一/作咎)
 (易/说)
 龟山杨氏曰柔不当位而居动之极其守不固矣虽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015-0289d.png
 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能不复行者也故频复厉夫
 操存舍亡盖俛仰之间耳其危岂不甚乎然复而频
 是亦善补过者也故虽厉而无咎(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三说者皆以频为频蹙之频失位过
 中不得已而复也独王昭素先生以谓频数之频尝
 试考之礼曰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
 之及其成功一也然不得已而复与勉强而行之无
 以异也不得已而复尚且知复焉何厉之有与夫孔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015-0290a.png
 子所谓义无咎者为不侔矣由是而知频非不得已
 之类亦明矣孔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
 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故唯君于能
 久于其道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况一出焉一入焉
 涂巷之人也故道有至于数失亦有知其数复得失
 之间不能以寸是以危也然而义无咎者知复故也
 是以子夏之徒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
 而乐与夫回之为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015-0290b.png
 而弗失之者固有间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先儒皆以频为频蹙之频不得
 已而复也独王昭素为频数之频频蹙不得已则勉
 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何厉之有与孔子所谓义
 无咎者为不侔矣孔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
 矣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唯君子
 能久于其道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故道有至于数
 失亦有知其数复得失之间不能以寸是以危也然
卷二十四 第 19a 页 WYG0015-0290c.png
 而义无咎者知复故也是以子夏之徒出见纷华盛
 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盖频复也与夫回之为
 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固有
 间矣(易/说)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伊川先生曰此爻之义最宜详玩四行群阴之中而
 独能复自处于正下应于阳刚其志可谓善矣不言
 吉凶者盖四以柔居群阴之间初方甚微不足以相
卷二十四 第 19b 页 WYG0015-0290d.png
 援无可济之理故圣人但称其能独复而不欲言其
 独从道而必凶也曰然则不云无咎何也曰以阴居阴
 柔弱之甚虽有从阳之志终不克济非无咎也○称
 其独复者以其从阳刚君子之善道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柔危之世以中道合正应故不与群爻
 同(易/说)
 龟山杨氏曰居上下四阴之中而独从阳中行独复
 者也阴之从阳性也故谓之从道然柔不中无刚明
卷二十四 第 20a 页 WYG0015-0291a.png
 之才虽欲从道而无受道之质故不言吉与休复之
 下仁异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位不得中而居四阴之中独从初九之
 道而应焉是亦舍其类而独行其志者也故曰中行
 独复七十子于衰周之际从夫子于洙泗之间岂是
 道欤剥之六三与复之六四反对其义相类故在剥
 则取其失上下以应乎阳在复则取其独复以从道
 也(易/说)
卷二十四 第 20b 页 WYG0015-0291b.png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伊川先生曰六五以中顺之德处君位能敦笃于复
 善者也故无悔虽本善戒亦在其中矣阳复方微之
 时以柔居尊下复无助未能致亨吉也能无悔而已
 ○以中道自成也五以阴居尊处中而体顺能敦笃
 其志以中道自成则可以无悔也自成谓成其中顺
 之德(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性顺位中无它应援以敦实自求而已
卷二十四 第 21a 页 WYG0015-0291c.png
 刚长柔危之世能以中道自考故可无悔不然取悔
 必矣(易/说)
 龟山杨氏曰柔得尊位大中而无应于上下无所待
 而复者也其复也诚于善而已故谓之敦复夫诚自
 成也故夫子曰中以自考也初九阳始生动之微者
 也其违末远故其复也不至于悔而已六五无所待
 而复安于复者也故直曰无悔不言吉吉不足以言
 之也(易/说)
卷二十四 第 21b 页 WYG0015-0291d.png
 白云郭氏曰五以阴居尊位在坤之中有厚德之象
 故言敦复中以自考者能以中道自厚而已自厚则
 所以成己者至矣虽未足以尽为君之道亦可以无
 悔矣中庸曰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尽
 成己成物之道则君道尽二帝三王是也六五为一
 卦之主其才有所不足故仅能自成与在下君子脩
 身无以异然初九既无大悔于其初驯致其道则知
 其终为元吉矣六五居尊极之位方同在下之道虽
卷二十四 第 22a 页 WYG0015-0292a.png
 敦复优于不远之复而以时位初终论之是未足以
 致人君之元吉也故特中以自成而已(易/说)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伊川先生曰以阴柔居复之终终迷不复者也迷而
 不复其凶可知有灾眚灾天灾自外来眚已过由自
 作既迷不复善在己则动皆过失灾祸亦自外而至
 盖所招也迷道不复无施而可用以行师则终有大
卷二十四 第 22b 页 WYG0015-0292b.png
 败以之为国则君之凶也十年者数之终至于十年
 不克征谓终不能行既迷于道何时而可行也○复
 则合道既迷于复与道相反也其凶可知以其国君
 凶谓其反君道也人君居上而治众当从天下之善
 乃迷于复反君之道也非止人君凡人迷于复者皆
 反道而凶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君道过亢反常无施而可故天灾人害
 师败君凶久衰而不可振也(易/说)
卷二十四 第 23a 页 WYG0015-0292c.png
 龟山杨氏曰居卦之外与初异其违道远矣迷而后
 复者也故凶苗民逆命七旬乃格是也迷则妄行故
 有灾眚书曰眚灾肆赦眚目病也其为灾眚不明而
 已有可复之道焉故在所肆禹之班师是也豫之时
 雷出地而奋威行于上矣又顺以动故利行师君道
 也复之与豫以二体言之顺动一也而迷复之凶其
 事则异矣故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
 年不克征反君道故也一年数之终十年不克征则
卷二十四 第 23b 页 WYG0015-0292d.png
 终不可用矣禹称有苗曰昏迷不恭反道败德此之
 谓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上六君道知柔知刚上六迷而不知复
 反君道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处复之终迷不知反孔子所谓下愚不
 移者欤夫天道人事皆贵复焉迷不知复则上逆天
 道下乖人事其凶宜矣言有灾眚则得之天得之人
 者其凶非一也迷复无所不失故其凶至亦无不有
卷二十四 第 24a 页 WYG0015-0293a.png
 之况行师用兵之道尤为危事是以自用之则大败
 佐其君以用之则有十年不克之凶十年极矣十年
 不克则自败可知是其国君凶也且复有自复者有
 不能自复而从人者有失而频复者皆复也上六居
 一卦之上有君之道君道以能从人为善坤之六五
 黄裳元吉是也上六自不能复又不能从人之复可
 谓反君道矣或谓迷而后复非也苟能复矣虽述何
 凶太甲是也冥豫成有渝是也(易/说)
卷二十四 第 24b 页 WYG0015-0293b.png
 
 
 
 
 
 
 
 大易粹言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