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015-023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二十   宋 方闻一 编
(坤下/巽上)
 伊川先生曰观序卦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
 之以观观所以次临也凡观视于物则为观(平/声)为观
 于下则为观(去/声)如楼观谓之观者为观于下也人君
 上观天道下观民俗则为观脩德行政为民瞻仰则
 为观风行地上遍触万类周观之象也二阳任上四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015-0237d.png
 阴在下阳刚居尊为群下所观仰观之义也在诸爻
 则唯取观见随时为义也(易/传)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伊川先生曰予闻之胡益之先生曰君子居上为天
 下之(一无/之字)表仪必极其庄敬则下观仰而化也故为
 天下之观当如宗庙之祭始盥之时不可如既荐之
 后则下民尽其至诚颙然瞻仰之矣盥谓祭祀之始
 盥手酌郁鬯于地求神之时也荐谓献腥献熟之时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015-0238a.png
 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尽其精诚严肃之至也至既
 荐之后礼数繁缛则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时
 矣居上者正其表仪以为下民之观当(一作/常)庄严(一/作)
 (敬/)如始盥之初勿使诚意少散如既荐之后则天下
 之人莫不尽其孚诚颙然瞻仰之矣颙仰望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盥求神而荐亵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礼莫重于祭祭莫重于灌盖求鬼神于
 幽阴之时未致其文于此而能致诚以格鬼神则自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015-0238b.png
 灌而往其威仪度数足观矣若不既其实而徒以繁
 文从事何足观乎故孔子尝曰禘目既灌而往者吾
 不欲观之矣盖叹时也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
 礿祭又曰二簋可用享其不贵物而贵诚如此(语/解)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诚意所寓故也古人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本于诚吾意而已诗书所言莫非明
 此者但人自信不及故无其效圣人知其效必本于
 此是以必由也(语/录)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015-0238c.png
 白云郭氏曰鬼神至幽也人至明也声臭之所不能
 交也圣人设为祭祀寓之诚心洋洋乎如在其上如
 在其左右是道也天地鬼神尚且弗违况人乎故盥
 而不荐一示于上则有孚颙若必见于下观而化也
 马氏曰盥者进爵灌地以降神也郊特牲言周人既
 灌然后迎牲祭统曰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祼
 祭必先灌而后荐腥荐熟方灌之时其道一于诚而
 已非若荐之托物也灌者祭之本也荐者祭之末也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015-0238d.png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是为有司可备之礼也故自灌
 而往孔子不观盖君子惟诚之为贵之义也夫诚之
 感人不行而至故方盥之时欲诚于求神初非有意
 于化天下而天下观之者感其诚而颙肃之心自生
 焉惟其不期化而自化此所谓大观之道使圣人有
 意于化民是教以化之非大观之义也记曰明乎郊
 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岂非诚之所
 感天地鬼神不能违况人也哉(易/说)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015-0239a.png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
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
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伊川先生曰五居尊位以刚阳中正之德为下所观
 其德甚大故曰大观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顺而巽
 也五居中正以巽顺中正之德为观于天下也○为
 观之道严敬如始盥之时则下民至诚瞻仰(一作/仰观)
 从化也不荐谓不使诚意少散也○天道至神故曰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015-0239b.png
 神道观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忒则见其神妙圣人
 见天道之神体神道以设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
 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
 莫可名言惟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
 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用
 自然仰观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并/易)
 (传/)
 横渠先生曰内顺外巽示民以顺而外从巽此祭所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015-0239c.png
 以为教之本故盥而不荐中正以观天下又曰大观
 在上皆谓五也凡言观我生亦皆谓五也天不言藏
 其用而四时行神道如盥而不荐之类盥简洁而神
 荐亵近而烦也○有两则须有感然天之感有何思
 虑莫非自然圣人则能用感何谓用感凡教化设施
 皆是用感也作于此化于彼者皆感之道圣人以神
 道设教是也(并易/说)○上天之载有感必通圣人之为
 得为而为之也天不言而四时行圣人神道设教而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015-0239d.png
 天下服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欤成变化行鬼神成
 形阴阳之气而已矣(正/蒙)
 广平游氏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盖天下之
 化非有资于号令之鼓舞也刑赏之惩劝也一于诚
 而已诚至则天下徯其志而从之如恐不及矣故曰
 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先王之化民岂能拂其所有而
 与之以所无哉亦曰顺以巽而已中正民之性也顺
 其性而入之则将沦肌肤而浃骨髓矣下观而化自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015-0240a.png
 然之理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二阳在上居中履正而得尊位下之所
 观也故曰大观在上盥者酌鬯求神之时也祭莫重
 焉贵气臭而不以物诚一而已惟天下至诚为能化
 故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夫其为物不贰其生物不
 测天之神道也而四时不忒以其诚无息而已圣人
 观天之神道而设教亦惟诚而已○天下服君子笃
 恭而天下平意诚心正而天下治率此道也(易/说)○盥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015-0240b.png
 而不荐初未尝致物也威仪度数亦皆未举而已有
 孚颙若其所以交于神明者盖有在矣又云礼莫重
 于祭祭莫重于灌盖求鬼神于幽阴之时未致其文
 于此而能致诚以格鬼神则自灌而往其威仪度数
 足观矣若不既其实而徒以繁文从事何足观乎故
 孔子尝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盖叹时
 也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又曰二簋可用
 享其不贵物而贵诚如此又曰古人所以交神而接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015-0240c.png
 人其道一主于诚初无二也故曰明则有礼乐幽则
 有鬼神幽明夲无二理故所以感之者亦以一理圣
 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所谓神道诚意而已诚意
 大德也(语/录)
 兼山郭氏曰在下而观上谓之观童观窥观观国之
 光是也在上而视下谓之观大观在上观我生观民
 是也故在下者观上之好恶而风知所移在上者不
 求于下至诚以示之而已故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015-0240d.png
 正以观天下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之
 成卦二阳在上四阴在下所谓大观也坤下而巽上
 所谓巽而顺也九五得位而应焉所谓中正以观天
 下也圣人在上无思无为以治天下何事于精神心
 思之所及哉至诚以示之而已故曰可以赞天地之
 化育与天地参况万民乎故垂衣拱手不下衽席之
 上而天下化者诚以先之也故曰诚则形形则著著
 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惟天下至诚为能化也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015-0241a.png
 经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诚之夲也至于荐也备
 物而将之末也且天之神道四时见之矣其升降之
 运本之一气一气之运本之于一诚故八卦之变起
 于中孚非诚则不能也圣人之神道见于教化教化
 之成败见之于风俗风俗之所自出于上之诚信故
 知远之近知风之自则有至于无声无臭者矣彼刑
 名度数曷足以明之故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者予知其声色之于化民末也○夫乾确然示人易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015-0241b.png
 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又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其
 所以为贞观者何乎易简而已矣天之生物也不期
 于生而万物以之生地之成物也不期于成而万物
 以之成孰为之主张孰为之或使莫之令而常自然
 盖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一者诚而已故圣人之
 治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中正以应之而已故曰侯
 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贞则亦诚而已故诚者天之道
 也圣人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者也夫诚之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015-0241c.png
 为道也至矣则何施何为而可以臻于此乎盖君子
 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其所不可及者唯人之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笃恭而天下平也三代之盛时正月之吉布治于邦
 国乃县治象之法使万民观治象浃日而敛之及其
 衰也治象之法未废也而治乱之迹如是之不同何
 也诚与不诚之效也故曰至诚如神鬼神之为德也
 视之而不见听之而弗闻使天下齐明盛服以承其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015-0241d.png
 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故曰神之格思
 不可度思故天之神道圣人之神道推此可得而知
 之也呜呼二帝三王远矣吾于此犹可观焉(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大观在上以巽顺之德居中正之位初
 未尝有心于示人也其诚明之著晬然见于面盎于
 背施于四体有不可掩者焉亦犹圣人有以示之也
 观之者至于不期化而自化是之谓神道神道之谓
 大观且观之天则天亦无所示也特四时不忒而已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015-0242a.png
 因四时不忒而万物自生自化故知四时不忒是为
 天之神道由人言之亦曰天之大观也圣人大观其
 道同天则下观而化也宜矣曰设教者天无教圣人
 主教虽以不教教之亦曰设教可也帝尧之则天孔
 子欲无言皆是道也乾卦言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天
 之神道其及物如此而已然彖因卦辞盥而不荐明
 一卦之全体尽巽顺之道以居中正故曰大观九五
 言一爻之义能巽而已故反诸其身为观民之道也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015-0242b.png
 卦辞彖辞明其大者象与爻抑又次焉是亦取义不
 同也卦之名不曰大观者以上下大小之观无不兼
 统而言故独曰观而彖则首明大观之义也(易/说)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伊川先生曰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由历周览之象
 故先王体之为省方之礼以观民俗而设政教也天
 子巡省四方观视民俗设为政教如奢则约之以俭
 俭则示之以礼是也省方观民也设教为民观也(易/传)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015-0242c.png
 龟山杨氏曰风行地上省方之象也先王之省方无
 非事者所以观民设教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风之为物初不知其生化万物也而风
 行地上万物自生自化犹大观在上下观而化故为
 观之象也省方观民设教伊川谓如奢则示之以俭
 俭则示之以礼是也礼王制言巡狩之礼命大师陈
 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命典礼考
 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此省方观民设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015-0242d.png
 教也彖言神道设教天下不知所以然而然观民设
 教则其迹可见矣所以为王者之事非尽彖之道者
 也(易/说)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伊川先生曰六以阴柔之质居远于阳是以(一作/其)
 见者浅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观阳刚中正在上圣贤
 之君也近之则见其道德之盛所观深远初乃远之
 所见不明如童蒙之观也小人下民也所见昏浅不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015-0243a.png
 能识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谓之过咎若君子而
 如是则可鄙吝也○所观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
 故曰小人道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所观者末小人之道施于君子则吝(易/说)
 广平游氏曰夫先王岂以其术智笼天下之民而愚
 之哉盖道无方也反而观之则无己泛而观之则无
 物虎豹得之而猛噬蛇虺得之而毒螫厚者见之而
 为仁薄者见之而为恶观老子之学变而为申韩则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015-0243b.png
 民不可使知之理可见矣盖其气质或不良而窃窥
 其端倪则适足以逞其不肖之心而已此小人之童
 观所以无咎也(语/解)
 龟山杨氏曰初以阴柔在下而远于阳明不足以视
 远矣童观也童蒙未有知者也君子之所为众人固
 不识乃其常分耳大观在上而小人以童观未有咎
 也君子宜知之者也而以童观则可吝矣(易/说)
 白云郭氏曰在观之初以柔自处未见其有立童观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015-0243c.png
 是也童则蒙而无知小人道也小人能用童观则内
 无刚戾之性外无强暴之行惟知观人而效之者也
 何咎之有君子以设教立道为事反同小人之观不
 亦鄙乎故曰君子吝初六小人之观也六二女子之
 观也三四君子之观也(易/说)
六二窥观利女贞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伊川先生曰二应于五观于五也五刚阳中正之道
 非二阴暗柔弱所能观见也故但如窥觇之观耳窥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015-0243d.png
 觇之观虽少见而不能甚(一作/尽)明也二既不能明见
 刚阳中正之道则利如女子之贞虽见之不能甚明
 而能顺从者女子之道也任女子为贞也二既不能
 明见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顺则不失中正乃为利
 也○君子不能观见刚阳中正之大道而仅(一有/能字)
 觇其彷佛虽能顺从乃同女子之贞亦可羞丑也(并/易)
 (传/)
 横渠先生曰得妇人之道虽正可羞(易/说)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015-0244a.png
 龟山杨氏曰大观在上而二以阴柔之质在下卦之
 内五之宗庙之美室家之好非二之所能见也窥观
 而已夫视不出乎闺门之内为女子之正则利矣居
 大观之时而为女子之正是亦可丑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窥者观之小道也六二柔顺居中女子
 之象也而见应焉故利女贞所谓可丑者非女子之
 丑也君子为窥观则丑也男女吉凶不同故恒卦曰
 妇人贞吉夫子凶则此利女贞者固知为男子之丑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015-0244b.png
 也故初之象言小人道则知君子必吝二之爻言利
 女贞则知男子可丑不然柔顺居中得其正应何丑
 之有(易/说)
六三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伊川先生曰三居非其位处顺之极能顺时以进退
 者也若居当其位则无进退之义也观我生我之所
 生谓动作施为出于己者观其所生而随宜进退所
 以处虽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随时进退求不失道故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015-0244c.png
 无悔咎(一作/吝)以能顺也○观己之生而进退以顺乎
 宜故未至于失道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观上所施而进退虽以阴居阳于道未
 失以其在下卦之体而应于上故曰进退(易/说)
 广平游氏曰观六三观我生进退者省诸己也度德
 以就位量能以任官也九五观我生者验诸民也所
 以审好恶而察治忽也夫如是则兴事造业无过举
 矣故无咎此在上位者与德称而志在民者之所为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015-0244d.png
 也故特称君子以别六三也若夫上九之观其生则
 观其时之施设也此有君子之才而无其位身在畎
 亩而志常在君者之所为故亦称君子而象因其有
 观以知其志未平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九五以中正之德观天下之所宜观也
 六三上应于九而居非其位能量己以进退虽未得
 正未失道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三顺而应上可以进也柔不当位可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015-0245a.png
 以退也观我道之可进而进可退而退则为不失进
 退之道矣虽孔子用舍行藏孟子得志不得志之说
 不过如是而已(易/说)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伊川先生曰观莫明于近五以刚阳中正居尊位圣
 贤之君也四切近之观见其道故云观国之光观见
 国之盛德光辉也不指君之身而云国者在人君而
 言岂止观其行一身乎当观天下之政化则人君之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015-0245b.png
 道德可见矣四虽阴柔而巽体居正切近于五观见
 而能顺从者也利用宾于王夫圣明在上则怀抱才
 德之人皆愿进于朝廷辅戴之以康济天下四既观
 见人君之德国家之治光华盛美所宜宾于王朝效
 其智力上辅于君以施泽天下故云利用宾于王也
 古者有贤德之人则人君宾礼之故士之仕进于王
 朝则谓之宾○君子怀负才业志在乎兼善天下然
 有卷怀自守者盖时无明君莫能用其道不得已也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015-0245c.png
 岂君子之志哉故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
 君子乐之既观见国之盛德光华古人所谓非常之
 遇也(一无/也字)所以志愿登进王朝以行其道故云观国
 之光尚宾也尚谓志尚其志意愿慕宾于王朝也(并/易)
 (传/)
 横渠先生曰体柔巽而以阴居下宾之必无过也故
 利(下一作/阴易说)
 龟山杨氏曰大观在上国之光也而四近之则观国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015-0245d.png
 之光宜宾于王矣盖四大臣之位人主之所尊礼也
 故谓之宾(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四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六三观
 我生进退量力度德而后进也六四以量力度德为
 未尽则又观国之光见其有礼也见其多贤也然后
 利宾于王盖君子难进而易退也如是而说者乃谓
 宾有不纯臣之义舜宾于四门岂皆礼其不纯臣者
 邪盖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则孰无宾之义乎(易/说)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015-0246a.png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古之人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孰
 无宾之义乎雍曰君之光莫光于有德国之光莫光
 于用贤六三远君方且自观其身而图进退四则处
 近君之地己进而观国者也国有光焉非利用宾于
 王之时乎盖无进退之疑也或谓宾有不纯臣之义
 夫忠臣嘉宾贤有德之称也(易/说)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伊川先生曰九五居人君之位时之治乱俗之美恶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015-0246b.png
 系乎己而己观已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是
 己之所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
 子之道则是己之所为政治未善不(一作/未)能免于咎
 也○我生出于己者人君欲观己之施为善否当观
 于民民俗善则政化善也王弼云观民以察己之道
 是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观我所自出者(易/说)
 龟山杨氏曰九五以中正观天下而天下之所观也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015-0246c.png
 故得失验之民而后见欲观我生观诸民而已矣苟
 有失焉其过可补也故君子无咎(易/说)○道虽夲诸身
 得失则验之民而后见故易曰观我生观民也(语/录)
 白云郭氏曰九五尊位大中居大观之位未尝责天
 下以必化惟观我道之何如耳天下入于君子之涂
 我之道得也故无咎是观民所以为观我生也中庸
 曰取人以身修身以道又曰失诸正鹄则反诸其身
 皆九五观民之道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人有士君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015-0246d.png
 子之行皆天下为君子之时也(易/说)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伊川先生曰上九以刚阳之德处于上为下之所观
 而不当位是贤人君子不在于位而道德为天下所
 观仰者也观其生观其所生也谓出于己者德业行
 义也既为天下所观仰故自观其所生若皆君子矣
 则无过咎也苟未君子则何以使人观仰矜式是其
 咎也○虽不在位然以人观其德用为仪法故当自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015-0247a.png
 慎省观其所生常不失于君子则人不失所望而化
 之矣不可以不在于位故安然放意无所事也是其
 志意未得安也故云志未平也平谓安宁也(并易/传)
 上九以刚阳之德居无位之地是贤人君子抱道德
 不居位为众人观仰法式者也虽不当位然为众人
 所观固不得安然放意谓己无与于天下也必观其
 所生君子矣乃得无咎圣人又从而赞之谓志当在
 此固未得安然平定无所事也观圣人教示后贤如是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015-0247b.png
 之深贤者存心如是之仁与夫素隐独善者异矣(语/录)
 横渠先生曰以刚阳极上之德居不臣不任之位以
 观国家之政志有所未平也有君子循理之心则可
 免咎俯视九五之为故曰观其生(易/说)
 龟山杨氏曰居一卦之外贤人无位而为天下之所
 观也能观己之动出而补其过则无咎矣曾子之三
 省是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上九道之己成处观之极不当其任者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015-0247c.png
 非若小人女子之童窥又无进退之疑无宾主之利
 者也故观其生九五之君六三之臣皆在所观也志
 未平者上不能忘君下不能忘民犹有心于观焉故
 君子居之则无咎是以圣人慎于在上之观必观天
 而设教者以此(易/说)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015-0247d.png
 
 
 
 
 
 
 
 大易粹言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