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卷四 第 1a 页 WYG0015-008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粹言卷四     宋 方闻一 编
(坎下/艮上)
 伊川先生曰蒙序卦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
 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屯者物之
 始生物始生稚小蒙昧未发蒙所以次屯也为卦艮
 上坎下艮为山为止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遇险而
 止莫知所之蒙之象也水必行之物始出未有所之
卷四 第 1b 页 WYG0015-0082d.png
 故为蒙及其进则为亨义(易/传)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伊川先生曰蒙有开发之理亨之义也卦才时中乃
 致亨之道六五为蒙之主而九二发蒙者也我谓二
 也二非蒙主五既顺巽于二二乃发蒙者也故主二
 而言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五居尊位有柔顺之德
 而方在童蒙与二为正应而中德又同能用二之道
卷四 第 2a 页 WYG0015-0083a.png
 以发其蒙也二以刚中之德在下为君所信向当以
 道自守待君至诚求已而后应之则能用其道匪我
 求于童蒙乃童蒙来求于我也筮占决也初筮告谓
 至诚一意以求己则告之再三则渎慢矣故不告也
 发蒙之道利以贞正又二虽刚中然居阴故宜有戒
 (易/传)
 横渠先生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来学者就道义而
 学之往教者致其人而取教也童蒙求我匪我求童
卷四 第 2b 页 WYG0015-0083b.png
 蒙是也○教人当以次守得定不妄施初筮告再三
 渎渎则不告是刚中之德也(并易/说)
 白云郭氏曰屯之所以为屯者险而动也蒙之所以
 为蒙者险而止也屯者物之始生生而后稚卦之序
 也物稚有必亨之理圣人发蒙有致亨之道此蒙之
 所以亨也童蒙处蒙者也我所以发蒙者也一德以
 筮之则我一德以告之彼二三其德是以不能告也
 蒙之时行此为利贞耳筮者问而决之也蓍之称筮
卷四 第 3a 页 WYG0015-0083c.png
 义盖同此(易/说)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
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
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伊川先生曰山下有险内险不可处外止莫能进未
 知所为故为昏蒙之义蒙亨以亨行时中也蒙之能
 亨以亨道行也所谓亨道时中也时谓得君之应中
 谓处得其中得中则(一有/得字)时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
卷四 第 3b 页 WYG0015-0083d.png
 我志应也二以(一无/以字)刚明之贤处于下五以童蒙居
 上非是二求于五盖五之志应于二也贤者在下岂
 可自进以求于君苟自求之必无能信用之理古之
 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尽礼而后往者非欲自为尊
 大盖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初筮谓
 诚一而来求决其蒙则当以刚中之道告而开发之
 再三烦数也来筮之意烦数不能诚一则渎慢矣不
 当告也告之必不能信受徒为烦渎故曰渎蒙也求
卷四 第 4a 页 WYG0015-0084a.png
 者告者皆烦渎矣○卦辞曰利贞彖复伸其义以明
 不止为戒于二实养蒙之道也未发之谓蒙以纯一
 未发之蒙而养其正乃作圣之功也发而后禁则捍
 格而难胜养正于蒙学之至善也蒙之六爻二阳为
 治蒙者也四阴皆处蒙者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险而止蒙夫于不当止而止是险也如
 告子之不动心必以义为外是险而止也蒙险在内
 是蒙昧之义蒙方始务求学而得之始是得所止也
卷四 第 4b 页 WYG0015-0084b.png
 若蹇则是险在外者也(易说/后)○险而止蒙蒙亨以亨
 行者时中也夫险而不止则入于坎入于蹇不止则
 是安其危之类也以其知险而止也故成蒙之义方
 以有求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以蒙而求故能时中
 所以亨也○时(一有/中字)之义甚大如蒙亨以亨行时中
 也者蒙何尝有亨以九二之亨行蒙者之时中故蒙
 所以得亨也蒙无遽亨之理以九二循循行时中之
 亨也蒙卦之义主之者全在九二彖之所论皆二之
卷四 第 5a 页 WYG0015-0084c.png
 义教者但观蒙者时之所及则道之此是亨行时(一/有)
 (中/字)也此时也正所谓如时雨化之如既引之中道而
 不使之通则是教者之过当时而道之使不失其正
 则是教者之功(一有蒙以养正/圣功也是以字)养其蒙使正者圣人
 之功也(并易/说)○非礼之礼非义之义但非时中者皆
 是也大率时措之宜者即中也时中非易得谓非时
 中而行礼义为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又不可一槩如
 此如孔子丧出母子思不丧出母不可以子思为非
卷四 第 5b 页 WYG0015-0084d.png
 也又如制礼者小功不税使曾子制礼又不知如何
 以此不可易言时中之宜甚大须精义入神始得观
 其会通行其典礼此方是真义理也行其典礼而不
 达会通则有非时中者矣今学者须是执礼盖礼亦
 是自会通制之者然言不足以尽天下之事守礼亦
 未为失但大人见之则为非礼非义不时中也君子
 要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者以其看得前言往行
 熟则自能比物丑类亦能见得时中(语/解)○蒙以养正
卷四 第 6a 页 WYG0015-0085a.png
 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尽其道其惟圣人
 乎(正/蒙)
 广平游氏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抱一不离此蒙以
 养正之谓也夫唯抱一不离故智虽落天地而不自
 虑能虽穷海内而不自为付百职于众贤而我无为
 焉其致功也吾不尸其事其成功也吾不处其名此
 圣人之功也○筮者占以决疑也占以决疑无不致
 诚故易于致诚以谋亦以筮言之非假布策也蒙之
卷四 第 6b 页 WYG0015-0085b.png
 初筮者致一以有求比之原筮者再思以有择若夫
 假尔泰筮则不可以有原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险在前往斯陷险矣见险而能止蹇之
 所以为智也险在下往斯出险矣险而止卦之所以
 为蒙也物生必蒙则生而未失赤子之心也有亨之
 道焉以亨之道行则时中矣中也者喜怒哀乐未发
 之谓也居蒙之时有刚明之材唯九二而已蒙所资
 以为明者也六五柔顺而得中童蒙之能求我者也
卷四 第 7a 页 WYG0015-0085c.png
 古者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故汤之于伊尹学
 焉而后臣之伊尹非有求于汤也而汤实求之故曰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盖志不应则尊德乐
 义之心不至尊德乐义之心不至则虽有谋焉而就
 之犹不告也况可召之乎故又曰初筮告再三渎渎
 则不告初筮诚一也再三诚不一也诚不一而告之
 则上下皆渎矣渎滋蒙也筮谓占决也○蒙以养正
 圣功也者正以蒙养之则不失赤子之心矣作圣之
卷四 第 7b 页 WYG0015-0085d.png
 功也(并易/说)
 兼山郭氏曰山下有险险而止蒙有不知而止者童
 蒙是也有无所事于知而安之者圣之事也诗曰帝
 谓文王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
 则其养正之谓乎志应也者非体应也诚应也彼一
 德而筮之则一德而告之彼二三其德是以不能告
 也故蒙之辞皆有二义(易/说)
 白云郭氏曰险而止蒙畏而止之者童蒙也安而止
卷四 第 8a 页 WYG0015-0086a.png
 之者圣人也童言物之稚也物稚则求亨求亨有亨
 之道患不以亨之道行耳九二处得其中应得其时
 是亨之道也我有治蒙之志童蒙有求我之志故云
 志应初筮告者刚中之性无二三也再三不告盖以
 渎我而亦所以渎蒙也渎则愈惑是以窒者不复通
 晦者不复光非所以治蒙也蒙之道养正则不惑而
 不取于二三养正不已终成圣功是以不失赤子之
 心为大人养正犹孟子言以直养而无害盖正直皆
卷四 第 8b 页 WYG0015-0086b.png
 谓天之所命也(易/说)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伊川先生曰山下出泉出而遇险未有所之蒙之象
 也若人蒙稚未知所适也君子观蒙之象以果行育
 德观其出而未能通行则以果决其所行观其始出
 未有所向则以养育其明德也(易/传)
 广平游氏曰山下出泉其一未散其势未达观其势
 之未达则果行观其一之未散则育德(易/说)
卷四 第 9a 页 WYG0015-0086c.png
 龟山杨氏曰山下出泉泉之始达也万折必东避碍
 而通诸海果行者取之盈科而进不舍昼夜育德者
 取之(易/说)
 兼山郭氏曰蒙之为蒙可以达材可以成己是或一
 道也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
 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鲛
 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是以导之可以达材蓄之可
 以成己诗曰如山之苞如川之流其果行育德之谓
卷四 第 9b 页 WYG0015-0086d.png
 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有言蒙之为蒙可以达材可以成
 己也雍曰山下出泉行之所以果行止之所以育德
 非以泉行而山止也盖山下之泉必养其源然后决
 而为江河君子必育德深厚然后可以果行也其所
 以生利万物者所谓达材欤(易/说)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
以正法也
卷四 第 10a 页 WYG0015-0087a.png
 伊川先生曰初以阴闇居下下民之蒙(一作/象)也爻言
 发之之道发下民之蒙当明刑禁以示之使之知畏
 然后从而教导之自古圣王为治设刑罚以齐其众
 明教化以善其俗刑罚立而后教化行虽圣人尚德
 而不尚刑未尝偏废也故为政之始立法居先治蒙
 之初威之以刑者所以说去其昏蒙之桎梏谓拘束
 也不去其昏蒙之桎梏则善教无由而入既以刑禁
 率之虽使心未能喻亦当畏威以从不敢肆其昏蒙
卷四 第 10b 页 WYG0015-0087b.png
 之欲然后渐能知善道而革其(一无/其字)非心则可以移
 风易俗矣苟专用刑以为治则蒙虽畏而终不能发苟
 免而无耻治化不可得而成也故以往则可吝○治
 蒙之始立其防限明其罪罚正其法也使之由渐至
 于化也或疑发蒙之初遽用刑人无乃不教而诛乎
 不知立法制刑乃所以教也盖后之论刑者不复知
 教化在其中矣(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以柔下贤居于坎陷然无私系用心存
卷四 第 11a 页 WYG0015-0087c.png
 公虽不能谕人于道以辨曲直正法可也善行法者
 多说于任刑道非弘矣故以往吝故君子哀矜而勿
 喜也(易/说)
 广平游氏曰蒙之初六发蒙而利用刑人何也盖民
 之迷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若以物蒙其首也今欲
 发其蒙而示之以好恶则彼且不见利不劝不威不
 惩诰令所不能加行义所不能率必欲以利诱之耶
 则爵无德而禄无功愈非所以劝也故当小惩而大
卷四 第 11b 页 WYG0015-0087d.png
 戒罚一以警百然后蒙者畏刑之将至相与从上之
 所好而避其所恶故其蒙可得而发也虽然有发蒙
 之志则刑人而为利矣苟恶其蒙而刑之不几于不
 教而诛乎故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正法云者示之
 以好恶之谓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蒙无知也告之而弗喻引之而弗达非
 威之以刑莫之能从也故发蒙之初利用刑人盖威
 之使从也用说桎梏纵之以往则吝矣桎梏者所以
卷四 第 12a 页 WYG0015-0088a.png
 禁切之使无妄适也吝则不复自新矣昔成王以商
 之馀民封康叔则告以敬明乃罚为先商之馀民顽
 民也蒙而无知者也故所先如此至康王毕公保釐
 东郊则世变风移矣故命之曰唯德唯义时乃大训
 成王之诰康叔盖利用刑人之意先王之施德刑非
 异也因时而已矣(易/说)
 兼山郭氏曰初六人之生不知学问之可成不知罟
 擭陷阱之可避凡以蒙故也故初则发之利用刑人
卷四 第 12b 页 WYG0015-0088b.png
 乃所以为说桎梏之道也不能发之于初至于过而
 后击之不亦晚乎谓以往者过也说者谓脱之则吝
 是一罹于刑终身不可弛也岂其然乎(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人之生不知学问之可成不知
 罟擭陷阱之可避凡以蒙故也雍曰初六发蒙是使
 之知学问之可成也利用刑人是使之知陷阱之可
 避也圣人惧民性之易迁故欲辩之于初也虽舜之
 刑期无刑不过于此岂非说桎梏之道哉不知此道
卷四 第 13a 页 WYG0015-0088c.png
 而以往能无吝乎或以用刑为发蒙之道疑圣人先
 刑后教非也发蒙所以教之也用刑所以辅教也此
 舜戒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之意圣人岂有先刑
 罚而后教化之理哉(易/说)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伊川先生曰包含容也二居蒙之世有刚明之才而
 与六五之君相应中德又同当时之任者也必广其
 含容哀矜昏愚则能发天下之蒙成治蒙之功其道
卷四 第 13b 页 WYG0015-0088d.png
 广其施博如是则吉也卦唯二阳爻上九刚而过唯
 九二有刚中之德而应于五用于时而独明者也苟
 恃其明专于自任则其德不弘故虽妇人之柔闇尚
 当纳其所善则其明广矣又以诸爻皆阴故云妇尧
 舜之圣天下所莫及也尚曰清问下民取人为善也
 二能包纳则克济其君之事犹子能治其家也五既
 阴柔故发蒙之功皆在于二以家言之五父也二子
 也二能主蒙之功乃人子克治其家也○子而克治
卷四 第 14a 页 WYG0015-0089a.png
 其家者父之信任专也二能主蒙之功者五之信任
 专也二与五刚柔之情相接故得行其刚中之道成
 发蒙之功苟非上下之情相接则二虽刚中安能尸
 其事乎(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九二以刚居中故能包蒙而吉○择妇
 而纳之则吉○九二以下卦之中主卦德故曰子克
 家以子任家必刚柔得中乃济不可严厉也(并易/说)
 龟山杨氏曰无忿疾于顽包蒙也苟以是心至斯受
卷四 第 14b 页 WYG0015-0089b.png
 之矣纳妇也九二以刚中之才居发蒙之任群蒙资
 之以为明者也顽而疾之已甚则乱顺而拒之迁善
 者沮非所以治蒙也故包蒙纳妇吉妇者顺而从我
 者也臣之任国事与子之治其家其道一也舜之父
 顽母嚚象傲日以杀舜为事舜则负罪引慝而已彼
 以爱兄之道来则诚信而喜之此舜之所以包蒙纳
 妇而克家也使舜伪而为之则诚信不孚诚信不孚
 则刚柔不接以是而处顽傲之间欲其不格奸难矣
卷四 第 15a 页 WYG0015-0089c.png
 (易/说)
 白云郭氏曰九二以刚中之德为治蒙之主所谓尊
 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者也故虽昏愚之蒙包而
 容之柔道之善取而纳之长幼之节不废而君臣之
 伦不乱是虽为治蒙之主而上下之分严矣是以吉
 也然包蒙者包众蒙而为之主以阴阳言之九夫道
 也六妇道也以尊卑言之五父道也二子道也包蒙
 纳妇必子克家而后吉苟无子道独能包而纳之是
卷四 第 15b 页 WYG0015-0089d.png
 为强僣不制之臣矣故二者皆以克家为吉包蒙纳
 妇刚克也子克家柔克也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
 其九二之谓乎刚柔接者谓二之刚中上接于柔五
 之巽顺下接于刚也(易/说)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
行不顺也
 伊川先生曰三以阴柔处蒙闇不中不正女之妄动
 者也正应在上不能远从近见九二为群蒙所归得
卷四 第 16a 页 WYG0015-0090a.png
 时之盛故舍其正应而从之是女之见金夫也女之
 从人当由正礼乃见人之多金说而从之不能保有
 其身者也无所往而利矣○女之如此其行邪僻不
 顺不可取也(并易/传)○不有躬无攸利不立已后虽向
 好事犹为化物不得以天下万物挠己巳立后自能
 了当得天下万物(语/录)
 横渠先生曰金夫二也不有躬履非正则不能固于
 一也(易/说)
卷四 第 16b 页 WYG0015-0090b.png
 龟山杨氏曰六三阴柔而不中正不从正应而下从
 九二见金夫不有躬者也见金而悦从行不顺矣妇
 人以顺为正行不顺则父母国人皆贱之二虽纳妇
 非顺而从之也何利之有(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三舍应从二行不顺也见利忘身不
 可取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六三不正之女舍应从二见利忘身与
 贞不字者异矣何所利哉易于有应言妇无应言女
卷四 第 17a 页 WYG0015-0090c.png
 三舍应从二行不顺矣称女可也(易/说)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伊川先生曰四以阴柔而蒙闇无刚明之亲援无由
 自发其蒙困于昏蒙者也其可吝甚矣吝不足也谓
 可少也○蒙之时阳刚为发蒙者四阴柔而最远于
 刚乃愚蒙之人而不比近贤者无由得明矣故困于
 蒙可羞吝者以其独远于贤明之人也不能亲贤以
 致困可吝之甚也实谓阳刚也(并易/傅)
卷四 第 17b 页 WYG0015-0090d.png
 龟山杨氏曰阴资阳以为明六四之困蒙远于阳故
 也阳实而阴虚实谓阳也不能亲贤以发其蒙其困
 吝宜矣(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四上下远于二刚无所资焉谓之困
 蒙是以君子慎其独也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没世
 不忘也困蒙何有焉(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上下远于二刚无所资焉谓之
 困蒙是以君子慎其独也雍曰远于二刚无所发蒙
卷四 第 18a 页 WYG0015-0091a.png
 则困阳实而阴虚故称远实孟子曰夫苟好善则人
 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何困之有夫苟不好善则
 訑訑之声音颜色拒人于千里之外是其所以困也
 故以此而居上则失道而寡助以此务学则孤陋而
 寡闻然则困蒙抑亦自取之欤伊川以吝为不足谓
 可少之也然有啬而可鄙之意(易/说)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伊川先生曰五以柔顺居君位下应于二以柔中之
卷四 第 18b 页 WYG0015-0091b.png
 德任刚明之才足以治天下之蒙故吉也童取未发
 而资于人也为人君者苟能至诚任贤以成其功何
 异乎出于已也○舍己从人顺从也降志下求卑巽
 也能如是优于天下矣(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不愿不信蒙之失正者也故蒙正如童
 吉与夫彖之义同(易/说)
 龟山杨氏曰五居尊位而下求九二之臣不挟贵也
 以童蒙自居不挟长挟贤也苟有求焉有所挟则皆
卷四 第 19a 页 WYG0015-0091c.png
 在所不告自天子至于庶人君子所以俟之一也故
 唯童蒙乃吉夫汤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皆学然
 后臣之由斯道也(易/说)
 兼山郭氏曰六五夫是道也岂独受学事师为然其
 微乃在于成德之序也顺也者顺于理也巽也者入
 于道也孔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夫然后知颜氏之子殆庶几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柔顺居尊下应九二学焉而后臣此童
卷四 第 19b 页 WYG0015-0091d.png
 蒙之吉也太甲之于伊尹高宗之于傅说是也太甲
 克终允德高宗克迈乃训皆顺以巽之义(易/说)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顺也
 伊川先生曰九居蒙之终是当蒙极之时人之愚蒙
 既极如苗民之不率为乱者当击伐之然九居上刚
 极而不中故戒不利为寇治人之蒙乃禦寇也肆为
 刚暴乃为寇也若舜之征有苗周公之诛三监禦寇
 也秦皇汉武穷兵诛伐为寇也○利用禦寇上下皆
卷四 第 20a 页 WYG0015-0092a.png
 得其顺也上不为过暴下得击去其蒙禦寇之义也
 (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蒙暗犯寇禦之可也以刚明极显而寇
 蒙暗则伤义而众不率也(易/说)
 广平游氏曰蒙之上九击蒙若齐之伐燕利其土地
 重器所谓为寇也若葛伯仇饷而汤往征之所谓禦
 寇也(易/说)
 龟山杨氏曰上九蒙之极也以刚之才处之故至于
卷四 第 20b 页 WYG0015-0092b.png
 击蒙也然击之以正其罪则禦寇也已甚而至于残
 民则为寇也故戒之曰不利为寇利禦寇若有苗之
 昏迷而舜征之击蒙而禦寇也孟子谓燕可伐而齐
 王伐之诛其君而吊其民则是亦禦寇也而齐王迁
 其重器系累其子弟是乃为寇耳故诸侯将谋救之
 上下不顺故也何利之有(易/说)
 兼山郭氏曰上九下愚之不可移怙终之不可戒是
 以不得已而至于击也师之毒天下犹曰民从之吉
卷四 第 21a 页 WYG0015-0092c.png
 况于蒙乎故知其为上下顺也不利为寇利禦寇彼
 我宾主之辞非有时而利为寇也易为君子谋不为
 小人谋斯言至矣上下皆蒙故戒之如此上九非刚
 中之德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先人曰不利为寇利禦寇彼我宾主之
 辞非有时而利为寇也雍曰既利禦寇则彼来寇者
 不利明矣夫不能戒之于早终至于过而后击之亦
 非特教之不至也盖有积恶不移之质如何校灭耳
卷四 第 21b 页 WYG0015-0092d.png
 者也上九刚过之才发蒙则暴包蒙则不能容以之
 禦寇则利矣能禦寇亦去众蒙之害上下得不顺之
 乎(易/说)
 
 
 
 
 大易粹言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