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052-09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大易择言卷三十四
上元程廷祚撰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变化见矣
(正义)颍川韩氏曰乾坤其易之门户先明天尊地卑以定
大易择言卷三十四
上元程廷祚撰
系辞上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
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变化见矣
(正义)颍川韩氏曰乾坤其易之门户先明天尊地卑以定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052-0933b.png
乾坤之体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贵贱
之位明矣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
之分著矣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
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趋则凶故吉凶生矣象况
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转以成昏明
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见矣
紫阳朱子曰天地者阴阳形气之实体乾坤者易中
纯阴纯阳之卦名也卑高者天地万物上下之位
之位明矣刚动而柔止也动止得其常体则刚柔
之分著矣方有类物有群则有同有异有聚有分
顺其所同则吉乖其所趋则凶故吉凶生矣象况
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也悬象运转以成昏明
山泽通气而云行雨施故变化见矣
紫阳朱子曰天地者阴阳形气之实体乾坤者易中
纯阴纯阳之卦名也卑高者天地万物上下之位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052-0934a.png
贵贱者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动者阳之常静者
阴之常刚柔者易中卦爻阴阳之称也方谓事情
所向言事物善恶各以类分而吉凶者易中卦爻
占决之辞也象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山川动植
之属变化者易中蓍策卦爻阴变为阳阳化为阴
者也此言圣人作易因阴阳之实体为卦爻之法
象庄周所谓易以道阴阳此之谓也
又曰论其初则圣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著之于书
阴之常刚柔者易中卦爻阴阳之称也方谓事情
所向言事物善恶各以类分而吉凶者易中卦爻
占决之辞也象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山川动植
之属变化者易中蓍策卦爻阴变为阳阳化为阴
者也此言圣人作易因阴阳之实体为卦爻之法
象庄周所谓易以道阴阳此之谓也
又曰论其初则圣人是因天理之自然而著之于书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052-0934b.png
此是后来人说话又是见天地之实体而知易之
书如此
又曰天尊地卑上一截皆说面前道理下一截是说
易书圣人作易与天地准处如此如今看面前天
地便是乾坤卑高便是贵贱若把下面一句说作
未画之易也不妨然圣人是从那有易后说来
愚案易之全体不过乾坤贵贱刚柔吉凶变化数大
端而皆本于天地自然之道天地如是易亦如是
书如此
又曰天尊地卑上一截皆说面前道理下一截是说
易书圣人作易与天地准处如此如今看面前天
地便是乾坤卑高便是贵贱若把下面一句说作
未画之易也不妨然圣人是从那有易后说来
愚案易之全体不过乾坤贵贱刚柔吉凶变化数大
端而皆本于天地自然之道天地如是易亦如是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052-0934c.png
也系辞传首章教人欲知易先观天地意中则上
下截俱有易言下则俱属天地之道而初无上下
截之分也韩氏说较朱子为浑融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
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正义)颍川韩氏曰相切摩言阴阳之交感相推荡言运化
之推移
衡水孔氏曰重明上文变化见矣之事八卦既相推
下截俱有易言下则俱属天地之道而初无上下
截之分也韩氏说较朱子为浑融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
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正义)颍川韩氏曰相切摩言阴阳之交感相推荡言运化
之推移
衡水孔氏曰重明上文变化见矣之事八卦既相推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052-0934d.png
荡各有功之所用也鼓动之以震雷离电滋润之
以巽风坎雨离日坎月运动而行一节为寒一节
为暑不言乾坤艮兑者乾坤上下备言雷电风雨
亦出山泽也
紫阳朱子曰摩是那两个物事相摩戛荡是圜转推
荡将出来摩是八卦以前事荡是八卦以后为六
十四卦底事荡是有那八卦了团旋推荡那六十
四卦出来
以巽风坎雨离日坎月运动而行一节为寒一节
为暑不言乾坤艮兑者乾坤上下备言雷电风雨
亦出山泽也
紫阳朱子曰摩是那两个物事相摩戛荡是圜转推
荡将出来摩是八卦以前事荡是八卦以后为六
十四卦底事荡是有那八卦了团旋推荡那六十
四卦出来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052-0935a.png
又曰雷霆风雨日月变化之成象者成男成女变化
之成形者此又明易之见于实体者与上文相发
明也
愚案此节亦合易与天地而言非专指易书也盖天
地之道莫大于变化而变化皆刚柔之所为故大
传由刚柔而及八卦之相荡如雷霆至男女所云
则象形无一不备而变化见矣孔氏以为重明上
节末段者是也
之成形者此又明易之见于实体者与上文相发
明也
愚案此节亦合易与天地而言非专指易书也盖天
地之道莫大于变化而变化皆刚柔之所为故大
传由刚柔而及八卦之相荡如雷霆至男女所云
则象形无一不备而变化见矣孔氏以为重明上
节末段者是也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052-0935b.png
(存异)草庐吴氏曰离为日坎为月艮山在西北严凝之方
为寒兑泽在东南温热之方为暑左离次以兑者
日之运行而为暑也右坎次以艮者月之运行而
为寒也邵子曰日为暑月为寒书曰日月之行有
冬有夏
愚案天之寒暑乃日行之远近为之故周礼云日南
则景短多暑(谓夏至以后)日北则景长多寒(谓冬至以后)此
云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与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
为寒兑泽在东南温热之方为暑左离次以兑者
日之运行而为暑也右坎次以艮者月之运行而
为寒也邵子曰日为暑月为寒书曰日月之行有
冬有夏
愚案天之寒暑乃日行之远近为之故周礼云日南
则景短多暑(谓夏至以后)日北则景长多寒(谓冬至以后)此
云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与洪范日月之行则有冬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052-0935c.png
有夏大指皆同以日为重而因及于月耳自古无
以日为暑月为寒如邵子之说也至若山未尝皆
在西北而为严凝泽未尝皆在东南而为温热草
庐学识过于群儒乃舍造化自然之理而溺于先
天卦位以立言图之误人如此○大传既云八卦
相荡而语中若遗艮兑者或云在地成形者以人
为贵成男成女即指六子之象而艮兑在其中其
说甚为有理若谓必当以山泽之象与雷风等配
以日为暑月为寒如邵子之说也至若山未尝皆
在西北而为严凝泽未尝皆在东南而为温热草
庐学识过于群儒乃舍造化自然之理而溺于先
天卦位以立言图之误人如此○大传既云八卦
相荡而语中若遗艮兑者或云在地成形者以人
为贵成男成女即指六子之象而艮兑在其中其
说甚为有理若谓必当以山泽之象与雷风等配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052-0935d.png
则固矣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正义)颍川韩氏曰天地之道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故
曰易简
衡水孔氏曰初始无形未有营作故但云知也已成
之物事可营为故云作也易谓易略无所造为以
此为知故曰乾以易知简谓简省不须繁劳以此
为能故曰坤以简能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正义)颍川韩氏曰天地之道不为而善始不劳而善成故
曰易简
衡水孔氏曰初始无形未有营作故但云知也已成
之物事可营为故云作也易谓易略无所造为以
此为知故曰乾以易知简谓简省不须繁劳以此
为能故曰坤以简能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052-0936a.png
安定胡氏曰乾言知坤言作者盖乾之生物起于无
形未有营作坤能承于天气已成之物事可营为
故乾言知而坤言作也
紫阳朱子曰知犹主也乾主始物而坤作成之承上
文男女而言乾坤之理盖凡物之属乎阴阳者莫
不如此大抵阳先阴后阳施阴受阳之轻清未形
而阴之重浊有迹也
又曰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难故为
形未有营作坤能承于天气已成之物事可营为
故乾言知而坤言作也
紫阳朱子曰知犹主也乾主始物而坤作成之承上
文男女而言乾坤之理盖凡物之属乎阴阳者莫
不如此大抵阳先阴后阳施阴受阳之轻清未形
而阴之重浊有迹也
又曰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难故为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052-0936b.png
以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
不自作故为以简而能成物
草庐吴氏曰易简者以乾坤之理言始物者乾之所
知然乾之性健其知也宰物而不劳心故易而不
难成物者坤之所作然坤之性顺其作也从阳而
不造事故简而不繁此乾坤皆指天地而易之乾
坤二卦象之者也
张氏彦陵曰乾知大始似乎甚难矣坤作成物似乎
不自作故为以简而能成物
草庐吴氏曰易简者以乾坤之理言始物者乾之所
知然乾之性健其知也宰物而不劳心故易而不
难成物者坤之所作然坤之性顺其作也从阳而
不造事故简而不繁此乾坤皆指天地而易之乾
坤二卦象之者也
张氏彦陵曰乾知大始似乎甚难矣坤作成物似乎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052-0936c.png
甚烦矣乃乾坤则以易知以简能耳所谓天地无
心而成化也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
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正义)蜀才范氏曰以其易知故物亲而附之以其易从故
物法而有功也
衡水孔氏曰易知则有亲者性意易知心无险难则
心而成化也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
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正义)蜀才范氏曰以其易知故物亲而附之以其易从故
物法而有功也
衡水孔氏曰易知则有亲者性意易知心无险难则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052-0936d.png
相和亲易从则有功者于事易从不有繁劳其功
易就有亲则可久者物既和亲无相残害故可久
也有功则可大者事业有功则积渐可大可久则
贤人之德者使物长久是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
之业者功业既大则是贤人事业
又曰圣人能行天地易简之化则天下万事之理并
得其宜矣
紫阳朱子曰人之所为如乾之易则其心明白而人
易就有亲则可久者物既和亲无相残害故可久
也有功则可大者事业有功则积渐可大可久则
贤人之德者使物长久是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
之业者功业既大则是贤人事业
又曰圣人能行天地易简之化则天下万事之理并
得其宜矣
紫阳朱子曰人之所为如乾之易则其心明白而人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052-0937a.png
易知如坤之简则其事要约而人易从易知则与
之同心者多故有亲易从则与之协力者众故有
功有亲则一于内故可久有功则兼于外故可大
德谓得于己者业谓成于事者上言乾坤之德不
同此言人法乾坤之道至此则可以为贤矣
又曰成位谓成人之位其中谓天地之中至此则体
道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可以与天地参矣
愚案乾言易知坤言简能而易知易从遂为贤人之
之同心者多故有亲易从则与之协力者众故有
功有亲则一于内故可久有功则兼于外故可大
德谓得于己者业谓成于事者上言乾坤之德不
同此言人法乾坤之道至此则可以为贤矣
又曰成位谓成人之位其中谓天地之中至此则体
道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可以与天地参矣
愚案乾言易知坤言简能而易知易从遂为贤人之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052-0937b.png
德业是易简者三才之性命也天下之理莫非性
命之理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易简之重如此
而先儒未有能发其蕴者亦反复求之于易而已
(通论)紫阳朱子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以上是言乾坤之
德易则易知以下是就人而言言人兼体乾坤之
德也乾以易知者乾健不息唯主于生物都无许
多艰深险阻故能以易而知大始坤顺承天惟以
成物都无许多繁扰作为故能以简而作成物大
命之理故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易简之重如此
而先儒未有能发其蕴者亦反复求之于易而已
(通论)紫阳朱子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以上是言乾坤之
德易则易知以下是就人而言言人兼体乾坤之
德也乾以易知者乾健不息唯主于生物都无许
多艰深险阻故能以易而知大始坤顺承天惟以
成物都无许多繁扰作为故能以简而作成物大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052-0937c.png
抵阳施阴受乾之生物如瓶施水其道至易坤唯
承天以成物别无作为故其理至简其在人则无
艰阻而白直故人易知顺理而不繁扰故人易从
易知则人皆同心亲之易从则人皆协力而有功
矣有亲可久则为贤人之德是就存主处言有功
可大则为贤人之业是就作事处言盖自乾以易
知便是指存主处坤以简能便是指作事处
(馀论)蒙斋李氏曰因尊卑以定乾坤于是天下之理不在
承天以成物别无作为故其理至简其在人则无
艰阻而白直故人易知顺理而不繁扰故人易从
易知则人皆同心亲之易从则人皆协力而有功
矣有亲可久则为贤人之德是就存主处言有功
可大则为贤人之业是就作事处言盖自乾以易
知便是指存主处坤以简能便是指作事处
(馀论)蒙斋李氏曰因尊卑以定乾坤于是天下之理不在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052-0937d.png
天地而在易因乾坤而得易简于是天下之理不
在易而在圣人
愚案此章发明全易之统体而归重于乾坤又由乾
坤而归重于易简后章屡举易简及易与天地准
易冒天下之道与崇德广业诸语皆根于此通章
若言易若不言易而易之为书无馀蕴焉所以为
圣人之文也
右第一章
在易而在圣人
愚案此章发明全易之统体而归重于乾坤又由乾
坤而归重于易简后章屡举易简及易与天地准
易冒天下之道与崇德广业诸语皆根于此通章
若言易若不言易而易之为书无馀蕴焉所以为
圣人之文也
右第一章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052-0938a.png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也
(正义)衡水孔氏曰设之卦象则有吉有凶故下文云吉凶
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变化者进退之象
刚柔者昼夜之象是施设其卦有此诸象也此设
卦观象总为下而言卦象爻象有吉有凶若不系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
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
也
(正义)衡水孔氏曰设之卦象则有吉有凶故下文云吉凶
者失得之象悔吝者忧虞之象变化者进退之象
刚柔者昼夜之象是施设其卦有此诸象也此设
卦观象总为下而言卦象爻象有吉有凶若不系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052-0938b.png
辞其理未显故系属吉凶之文辞于卦爻之下而
显明此卦爻吉凶也案吉凶之外犹有悔吝忧虞
举吉凶则包之
又曰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
之道
汉上朱氏曰圣人设卦本以观象自伏羲至于文王
一也圣人忧患后世惧观者智不足以知此于是
系之卦辞又系之爻辞以吉凶明告之
显明此卦爻吉凶也案吉凶之外犹有悔吝忧虞
举吉凶则包之
又曰六爻递相推动而生变化是天地人三才至极
之道
汉上朱氏曰圣人设卦本以观象自伏羲至于文王
一也圣人忧患后世惧观者智不足以知此于是
系之卦辞又系之爻辞以吉凶明告之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052-0938c.png
紫阳朱子曰象者物之似也此言圣人作易观卦爻
之象而系以辞也
又曰吉凶悔吝者易之辞也失得忧虞者事之变也
得则吉失则凶忧虞虽未至凶然已足以致悔而
取羞矣盖吉凶相对而悔吝居其中问悔自凶而
趋吉吝自吉而向凶也故圣人观卦爻之中或有
此象则系之以此辞也
秋山王氏曰八卦既设而象寓焉及八重而六十四
之象而系以辞也
又曰吉凶悔吝者易之辞也失得忧虞者事之变也
得则吉失则凶忧虞虽未至凶然已足以致悔而
取羞矣盖吉凶相对而悔吝居其中问悔自凶而
趋吉吝自吉而向凶也故圣人观卦爻之中或有
此象则系之以此辞也
秋山王氏曰八卦既设而象寓焉及八重而六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052-0938d.png
圣人又观是卦有如是之象则系之以如是之辞
盖卦以象而立象又以卦而见也明吉凶者有是
象而吉凶之理已具系之辞而吉凶之象始明也
阴阳奇耦相交相错顺则吉逆则凶当则吉否则
凶因其顺逆当否而系之辞吉凶明矣
草庐吴氏曰吉凶悔吝象人事之失得忧虞变化刚
柔象天地阴阳之昼夜进退是六爻兼有天地人
之道也
盖卦以象而立象又以卦而见也明吉凶者有是
象而吉凶之理已具系之辞而吉凶之象始明也
阴阳奇耦相交相错顺则吉逆则凶当则吉否则
凶因其顺逆当否而系之辞吉凶明矣
草庐吴氏曰吉凶悔吝象人事之失得忧虞变化刚
柔象天地阴阳之昼夜进退是六爻兼有天地人
之道也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052-0939a.png
张氏彦陵曰刚柔相推之中或当位或失位而吉凶
悔吝之源正起于此圣人之所观观此也圣人之
所明明此也盖吉凶悔吝虽系于辞而其源实起
于变
何氏元子曰吉凶悔吝以卦辞言失得忧虞以人事
言上文所谓观象系辞以明吉凶者此也
愚案变化即指上文之吉凶悔吝也变化乃刚柔进
退之所为然刚进而柔退则吉与悔之数多柔进
悔吝之源正起于此圣人之所观观此也圣人之
所明明此也盖吉凶悔吝虽系于辞而其源实起
于变
何氏元子曰吉凶悔吝以卦辞言失得忧虞以人事
言上文所谓观象系辞以明吉凶者此也
愚案变化即指上文之吉凶悔吝也变化乃刚柔进
退之所为然刚进而柔退则吉与悔之数多柔进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052-0939b.png
而刚退则凶与吝之数多明乎此则大易之蕴昭
然矣
(辨正)愚案得失忧虞人事之象各四故吉凶悔吝系辞之
目亦四由诸儒之说则忧虞相去不远谓之一者
可矣案虞于古亦训宴安之意犹中孚初爻虞吉
之虞也在此则言人虽不能无过于前而能知悔
则可以图救于后而所处亦少安矣于令升曰悔
亡则虞有小吝则忧忧虞未至于失得悔吝不入
然矣
(辨正)愚案得失忧虞人事之象各四故吉凶悔吝系辞之
目亦四由诸儒之说则忧虞相去不远谓之一者
可矣案虞于古亦训宴安之意犹中孚初爻虞吉
之虞也在此则言人虽不能无过于前而能知悔
则可以图救于后而所处亦少安矣于令升曰悔
亡则虞有小吝则忧忧虞未至于失得悔吝不入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052-0939c.png
于吉凶似得其解
(存异)紫阳朱子曰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化而
趋于柔者进极而退也
又曰五行成数去其地十之土而不用则七八九六
而已阳奇阴耦故七九为阳六八为阴阳进阴退
故九六为老七八为少然阳极于九则退八而为
阴阴极于六则进七而为阳一进一退循环无端
此揲蓍之法所以用九六而不用七八盖取其变
(存异)紫阳朱子曰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化而
趋于柔者进极而退也
又曰五行成数去其地十之土而不用则七八九六
而已阳奇阴耦故七九为阳六八为阴阳进阴退
故九六为老七八为少然阳极于九则退八而为
阴阴极于六则进七而为阳一进一退循环无端
此揲蓍之法所以用九六而不用七八盖取其变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052-0939d.png
也
愚案变化言卦象爻位之不一进退则指万物之消
长往来故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在易则为进退
为变化俱不越刚柔二端故上文曰刚柔相推而
生变化相推犹后章日月相推寒暑相推之义卦
爻中或刚在初柔在上或柔在二刚在五六十四
卦之中无一同者所谓相推所谓变化其说尽于
此矣至若刚柔各有其性相为用而不闻其相为
愚案变化言卦象爻位之不一进退则指万物之消
长往来故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在易则为进退
为变化俱不越刚柔二端故上文曰刚柔相推而
生变化相推犹后章日月相推寒暑相推之义卦
爻中或刚在初柔在上或柔在二刚在五六十四
卦之中无一同者所谓相推所谓变化其说尽于
此矣至若刚柔各有其性相为用而不闻其相为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052-0940a.png
变也今朱子之说如此将谓日进之极则退而化
为月日退之极则进而变为日于理亦可乎大传
固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不云刚柔互相变化也
至于蓍法之变本主卦中之一爻而言圣人用九
六而不用七八者自有深义若谓阳有时而退为
八阴有时而进为七则七八亦在进退变化之列
又何以言独用九六为取其变邪盖朱子唯欲以
卜筮言易而不顾其立言之有弊如此
为月日退之极则进而变为日于理亦可乎大传
固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不云刚柔互相变化也
至于蓍法之变本主卦中之一爻而言圣人用九
六而不用七八者自有深义若谓阳有时而退为
八阴有时而进为七则七八亦在进退变化之列
又何以言独用九六为取其变邪盖朱子唯欲以
卜筮言易而不顾其立言之有弊如此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052-0940b.png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
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正义)会稽虞氏曰以动者尚其变占事知来故玩其占也
衡水孔氏曰若居在乾之初九而安在勿用若居在
乾之九三而安在乾乾是以所居而安者由观易
位之次序也
紫阳朱子曰易之序谓卦爻所著事理当然之次第
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
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正义)会稽虞氏曰以动者尚其变占事知来故玩其占也
衡水孔氏曰若居在乾之初九而安在勿用若居在
乾之九三而安在乾乾是以所居而安者由观易
位之次序也
紫阳朱子曰易之序谓卦爻所著事理当然之次第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052-0940c.png
玩者观之详
节斋蔡氏曰观象玩辞学易也观变玩占用易也学
易则无所不尽其理用易则唯尽乎一爻之时居
既尽乎天之理动必合乎天之道故曰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也
秋山王氏曰平居无事观卦爻之象而玩其辞则可
以察吉凶悔吝之故及动而应事观卦之变而玩
其占则可以决吉凶悔吝之几故有不动动无不
节斋蔡氏曰观象玩辞学易也观变玩占用易也学
易则无所不尽其理用易则唯尽乎一爻之时居
既尽乎天之理动必合乎天之道故曰自天祐之
吉无不利也
秋山王氏曰平居无事观卦爻之象而玩其辞则可
以察吉凶悔吝之故及动而应事观卦之变而玩
其占则可以决吉凶悔吝之几故有不动动无不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052-0940d.png
吉也
石涧俞氏曰居以位言安谓安其分也乐以心言玩
谓绎之而不厌也君子观易之序而循是理故安
观爻之辞而达是理故乐
右第二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正义)会稽虞氏曰八卦以象告故言乎象也爻有六画九
石涧俞氏曰居以位言安谓安其分也乐以心言玩
谓绎之而不厌也君子观易之序而循是理故安
观爻之辞而达是理故乐
右第二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
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正义)会稽虞氏曰八卦以象告故言乎象也爻有六画九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052-0941a.png
六变化故言乎变者也
紫阳朱子曰象指全体而言变指一节而言
节斋蔡氏曰吉凶悔吝无咎即卦与爻之断辞也失
得者事之已成著者也小疵者事之得失未分而
能致得失者也善补过者先本有咎修之则可免
咎也
平庵项氏曰彖辞所言之象即下文所谓卦也爻辞
所言之变即下文所谓位也(案下文虽以卦言实则专指爻辞项氏此)
紫阳朱子曰象指全体而言变指一节而言
节斋蔡氏曰吉凶悔吝无咎即卦与爻之断辞也失
得者事之已成著者也小疵者事之得失未分而
能致得失者也善补过者先本有咎修之则可免
咎也
平庵项氏曰彖辞所言之象即下文所谓卦也爻辞
所言之变即下文所谓位也(案下文虽以卦言实则专指爻辞项氏此)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052-0941b.png
(说似是而非)
张氏彦陵曰易有实理而无实事故谓之象卦立而
象形易有定理而无定用故谓之变爻立而变著
(辨正)番阳董氏曰易中所谓彖乃是象之全体亦犹禘郊
之全烝故彖字与象字相似而字皆从豕易中所
谓爻乃是象之分体亦犹燕飨之殽烝后人加肉
于爻下而为肴字盖别于易也诸说惟东坡苏氏
曰爻折俎也实得古人称爻之义
张氏彦陵曰易有实理而无实事故谓之象卦立而
象形易有定理而无定用故谓之变爻立而变著
(辨正)番阳董氏曰易中所谓彖乃是象之全体亦犹禘郊
之全烝故彖字与象字相似而字皆从豕易中所
谓爻乃是象之分体亦犹燕飨之殽烝后人加肉
于爻下而为肴字盖别于易也诸说惟东坡苏氏
曰爻折俎也实得古人称爻之义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052-0941c.png
(通论)云峰胡氏曰前章言卦爻中吉凶悔吝之辞未尝及
无咎之辞此章方及之大抵不贵无过而贵改过
无咎者善补过也圣人许人自新之意切矣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
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正义)会稽虞氏曰震动也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
行无咎者善补过故存乎悔也
无咎之辞此章方及之大抵不贵无过而贵改过
无咎者善补过也圣人许人自新之意切矣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
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
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正义)会稽虞氏曰震动也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
行无咎者善补过故存乎悔也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052-0941d.png
紫岩张氏曰卦之所设本乎阴阳阴小阳大体固不
同而各以所遇之时为正阳得位则阳用事阴得
位则阴用事小大之理至卦而齐
紫阳朱子曰位谓六爻之位齐犹定也小谓阴大谓
阳
又曰介谓辨别之端盖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也于
此忧之则不至于悔吝矣震动也知悔则有以动
其补过之心而可以无咎矣
同而各以所遇之时为正阳得位则阳用事阴得
位则阴用事小大之理至卦而齐
紫阳朱子曰位谓六爻之位齐犹定也小谓阴大谓
阳
又曰介谓辨别之端盖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也于
此忧之则不至于悔吝矣震动也知悔则有以动
其补过之心而可以无咎矣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052-0942a.png
虚斋蔡氏曰据本章通例看此条卦字辞字皆兼爻
说(蔡氏盖不知专指爻也)
愚案小谓柔爻大谓刚爻易中惟乾坤纯刚纯柔馀
卦则刚柔交错而成齐小大者存乎卦言刚柔散
布六爻或上或下不比六位之贵贱森然也然刚
柔之得失又一视乎位而不可易险者凶吝之谓
易者吉与无咎之谓吉与无咎多于中正遇之此
易中系辞之例因爻位有中正与否而刚柔之值
说(蔡氏盖不知专指爻也)
愚案小谓柔爻大谓刚爻易中惟乾坤纯刚纯柔馀
卦则刚柔交错而成齐小大者存乎卦言刚柔散
布六爻或上或下不比六位之贵贱森然也然刚
柔之得失又一视乎位而不可易险者凶吝之谓
易者吉与无咎之谓吉与无咎多于中正遇之此
易中系辞之例因爻位有中正与否而刚柔之值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052-0942b.png
此者得失分焉故又曰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谓小
大之所之也
(通论)草庐吴氏曰列贵贱者存乎位覆说爻者言乎变齐
小大者存乎卦覆说彖者言乎象分辨吉凶存乎
彖爻之辞覆说言乎其失得也悔吝介乎吉凶之
间忧其介则趋于吉不趋于凶矣覆说言乎小疵
也震者动心戒惧之谓有咎而能戒惧则能改悔
所为而可以无咎覆说善补过也
大之所之也
(通论)草庐吴氏曰列贵贱者存乎位覆说爻者言乎变齐
小大者存乎卦覆说彖者言乎象分辨吉凶存乎
彖爻之辞覆说言乎其失得也悔吝介乎吉凶之
间忧其介则趋于吉不趋于凶矣覆说言乎小疵
也震者动心戒惧之谓有咎而能戒惧则能改悔
所为而可以无咎覆说善补过也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052-0942c.png
汪氏砥之曰易凡言悔吝即寓介之意言无咎即寓
悔之意忧盱豫之悔存乎迟速之介也忧即鹿之
吝存乎往舍之介也震甘临之无咎存乎忧而悔
也震频复之无咎存乎厉而悔也
(存异)紫阳朱子曰二四则四贵而二贱
又曰卦有小大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
便是小如复如泰如大有如夬之类尽是好底卦
如睽如困如小过之类尽是不好底所以谓卦有
悔之意忧盱豫之悔存乎迟速之介也忧即鹿之
吝存乎往舍之介也震甘临之无咎存乎忧而悔
也震频复之无咎存乎厉而悔也
(存异)紫阳朱子曰二四则四贵而二贱
又曰卦有小大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
便是小如复如泰如大有如夬之类尽是好底卦
如睽如困如小过之类尽是不好底所以谓卦有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052-0942d.png
小大辞有险易大卦辞易小卦辞险即此可见
愚案四为上卦之下又为六位中之偏而不正者朱
子谓之曰贵岂泥于四为大臣之说邪二为下卦
之中爻位之贵次于五者而谓之贱此大传所无
也小大谓爻之刚柔而不指卦前说已明朱子此
论又自与本义抵捂矣
右第三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愚案四为上卦之下又为六位中之偏而不正者朱
子谓之曰贵岂泥于四为大臣之说邪二为下卦
之中爻位之贵次于五者而谓之贱此大传所无
也小大谓爻之刚柔而不指卦前说已明朱子此
论又自与本义抵捂矣
右第三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052-0943a.png
(正义)紫阳朱子曰易书卦爻具有天地之道与之齐准弥
如弥缝之弥有终竟联合之意纶有选择条理之
意
云峰胡氏曰此易字指易书而言书之中具有天地
之道本自与天地相等故于天地之道弥之则是
合万为一浑然无欠纶之则一实万分粲然有伦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
如弥缝之弥有终竟联合之意纶有选择条理之
意
云峰胡氏曰此易字指易书而言书之中具有天地
之道本自与天地相等故于天地之道弥之则是
合万为一浑然无欠纶之则一实万分粲然有伦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
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052-0943b.png
之情状
(正义)横渠张子曰精气者自无而有神之情也游魂者自
有而无鬼之情也自无而有故显而为物神之状
也自有而无故隐而为变鬼之状也
伊川程子曰原始则足以知其终反终则足以知其
始死生之说如是而已矣
紫阳朱子曰此穷理之事以者圣人以易之书也易
者阴阳而已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之
(正义)横渠张子曰精气者自无而有神之情也游魂者自
有而无鬼之情也自无而有故显而为物神之状
也自有而无故隐而为变鬼之状也
伊川程子曰原始则足以知其终反终则足以知其
始死生之说如是而已矣
紫阳朱子曰此穷理之事以者圣人以易之书也易
者阴阳而已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之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052-0943c.png
道也天文则有昼夜上下地理则有南北高深原
者推之于前反者要之于后阴精阳气聚而成物
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
愚案章首言易与天地准以见非与天地合德之圣
人不能作也故以下皆言作易之人之能事若谓
仰观俯察为圣人以易之书则下文有不可通者
矣
(馀论)西山真氏曰人之生精与气合精属阴气属阳精则
者推之于前反者要之于后阴精阳气聚而成物
神之伸也魂游魄降散而为变鬼之归也
愚案章首言易与天地准以见非与天地合德之圣
人不能作也故以下皆言作易之人之能事若谓
仰观俯察为圣人以易之书则下文有不可通者
矣
(馀论)西山真氏曰人之生精与气合精属阴气属阳精则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052-0943d.png
魄也目之所以明耳之所以聪气充乎体凡人心
之能思虑知识身之能举动勇决此之谓魂神指
魂而言鬼指魄而言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正义)颍川韩氏曰德合天地故曰相似
侯氏(行果)曰应变旁行周被万物而不流淫也
紫阳朱子曰此圣人尽性之事也天地之道知仁而
之能思虑知识身之能举动勇决此之谓魂神指
魂而言鬼指魄而言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正义)颍川韩氏曰德合天地故曰相似
侯氏(行果)曰应变旁行周被万物而不流淫也
紫阳朱子曰此圣人尽性之事也天地之道知仁而
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052-0944a.png
已知周万物者天也道济天下者地也知且仁则
知而不过矣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
仁也既乐天理而又知天命故能无忧而其知益
深随处皆安而无一息之不仁故能不忘其济物
之心而仁益笃盖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故其
相为表里如此
折中曰知周万物义之精也然所知者皆济天下之道
而不过义合于仁也旁行汎应仁之熟也然所行者
知而不过矣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
仁也既乐天理而又知天命故能无忧而其知益
深随处皆安而无一息之不仁故能不忘其济物
之心而仁益笃盖仁者爱之理爱者仁之用故其
相为表里如此
折中曰知周万物义之精也然所知者皆济天下之道
而不过义合于仁也旁行汎应仁之熟也然所行者
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052-0944b.png
皆合中正之则而不流仁合于义也乐玩天理故所
知者益深达乎命而不忧安于所处故所行者益笃
根于性而能爱所谓乐天之志忧世之诚并行不悖
者乃仁义合德之至也若以旁行为知亦可但恐于
行字稍碍
愚案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折中主此立论视本义
更为精备并载以相发明○一说旁行而不流宜
属上句读所以申不过之意也盖知周乎万物而
知者益深达乎命而不忧安于所处故所行者益笃
根于性而能爱所谓乐天之志忧世之诚并行不悖
者乃仁义合德之至也若以旁行为知亦可但恐于
行字稍碍
愚案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折中主此立论视本义
更为精备并载以相发明○一说旁行而不流宜
属上句读所以申不过之意也盖知周乎万物而
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052-0944c.png
惟以正道济天下此不过其则也有时旁行以通
道之所穷而不失之流则终不过其则矣似亦有
理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正义)颍川韩氏曰方体者皆系于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
测易则惟变所适不可以一方一体明
康节邵子曰神者易之主也所以无方易者神之用
道之所穷而不失之流则终不过其则矣似亦有
理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
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正义)颍川韩氏曰方体者皆系于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
测易则惟变所适不可以一方一体明
康节邵子曰神者易之主也所以无方易者神之用
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052-0944d.png
也所以无体
紫阳朱子曰此圣人至命之事也范如铸金之有模
范围匡郭也天地之化无穷而圣人为之范围不
使过于中道所谓裁成者也通犹兼也昼夜即幽
明死生鬼神之谓如此然后可见至神之妙无有
方所易之变化无有形体也
凤阿姜氏曰昼夜之道乃幽明死生鬼神之所以然
圣人通知之而有以深彻乎其蕴又不但知有其
紫阳朱子曰此圣人至命之事也范如铸金之有模
范围匡郭也天地之化无穷而圣人为之范围不
使过于中道所谓裁成者也通犹兼也昼夜即幽
明死生鬼神之谓如此然后可见至神之妙无有
方所易之变化无有形体也
凤阿姜氏曰昼夜之道乃幽明死生鬼神之所以然
圣人通知之而有以深彻乎其蕴又不但知有其
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052-0945a.png
故知有其说知有其情状而已也
绿萝江氏曰上说道济天下敦仁能爱此则万物尽
属其曲成上说知幽明死生鬼神此则昼夜尽属
其通知
右第四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正义)紫阳朱子曰造化所以发育万物者为继之者善各
正其性命者为成之者性
绿萝江氏曰上说道济天下敦仁能爱此则万物尽
属其曲成上说知幽明死生鬼神此则昼夜尽属
其通知
右第四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正义)紫阳朱子曰造化所以发育万物者为继之者善各
正其性命者为成之者性
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052-0945b.png
又曰继是接续不息之意成是凝成有主之意
(通论)
折中曰圣人用继字最精确不可忽过此继字犹人子
所谓继体所谓继志盖人者天地之子也天地之理
全付于人而人受之犹孝经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
母者是也但谓之付则主于天地而言谓之受则主
于人而言惟谓之继则见得天人承接之意而付与
受两义皆在其中矣天付于人而人受之其理既无
(通论)
折中曰圣人用继字最精确不可忽过此继字犹人子
所谓继体所谓继志盖人者天地之子也天地之理
全付于人而人受之犹孝经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
母者是也但谓之付则主于天地而言谓之受则主
于人而言惟谓之继则见得天人承接之意而付与
受两义皆在其中矣天付于人而人受之其理既无
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052-0945c.png
不善则人之所以为性者亦岂有不善哉故孟子之
道性善者本此也然是理既具于人物之身则其根
原虽无不善而其末流区以别矣如下文所云仁知
百姓者皆局于所受之偏而不能完其所付之全故
程朱之言气质者亦本此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
可得而闻也惟系传此语为言性与天道之至后之
论性者折中于夫子则可以息诸子之棼棼矣
(存异)伊川程子曰离了阴阳便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道性善者本此也然是理既具于人物之身则其根
原虽无不善而其末流区以别矣如下文所云仁知
百姓者皆局于所受之偏而不能完其所付之全故
程朱之言气质者亦本此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
可得而闻也惟系传此语为言性与天道之至后之
论性者折中于夫子则可以息诸子之棼棼矣
(存异)伊川程子曰离了阴阳便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
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052-0945d.png
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
紫阳朱子曰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
又曰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继言其发也善谓化育之
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
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周子程子之书
言之备矣
愚案阴阳二物其大者生天生地而成天下一切之
形象其精者为上天之载于穆之命其显者为日
紫阳朱子曰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
又曰道具于阴而行乎阳继言其发也善谓化育之
功阳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谓物之所受言物生
则有性而各具是道也阴之事也周子程子之书
言之备矣
愚案阴阳二物其大者生天生地而成天下一切之
形象其精者为上天之载于穆之命其显者为日
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052-0946a.png
星河岳鬼神之变化其降于人也为易知简能仁
义之性盖天下之可知可见与无形无迹者无非
二物之所为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犹路也谓
之道者言道乃阴阳所行之路且下文善性仁知
盛德大业以及不测之神莫不统于此语则阴阳
之外无所谓道可知矣三代以下谈术数者假于
五行之生克星宿之吉凶以惑世诬民谓之阴阳
儒者言理言道昧其本原而于阴阳则惟以寒暑
义之性盖天下之可知可见与无形无迹者无非
二物之所为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犹路也谓
之道者言道乃阴阳所行之路且下文善性仁知
盛德大业以及不测之神莫不统于此语则阴阳
之外无所谓道可知矣三代以下谈术数者假于
五行之生克星宿之吉凶以惑世诬民谓之阴阳
儒者言理言道昧其本原而于阴阳则惟以寒暑
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052-0946b.png
昼夜之粗迹当之盖阴阳之说晦而不明久矣若
程子谓阴阳是形而下者朱子谓阴阳迭运者气
也其理则所谓道此皆显与大传违悖不可不知
○继善成性孟子之言性善实出于此本义以继
善为阳成性为阴盖即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之意然此论亦自周程以后始发不可谓孔子便
有是言也且善性既皆得谓之阴阳则阴阳又不
得为形而下者矣此说何以取信于学者乎
程子谓阴阳是形而下者朱子谓阴阳迭运者气
也其理则所谓道此皆显与大传违悖不可不知
○继善成性孟子之言性善实出于此本义以继
善为阳成性为阴盖即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之意然此论亦自周程以后始发不可谓孔子便
有是言也且善性既皆得谓之阴阳则阴阳又不
得为形而下者矣此说何以取信于学者乎
卷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052-0946c.png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正义)颍川韩氏曰君子体道以为用仁知则滞于所见百
姓则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乎
紫阳朱子曰仁阳知阴各得是道之一隅故随其所
见而目为全体也日用不知则莫不饮食鲜能知
味者又其每下者也然亦莫不有是道焉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
故君子之道鲜矣
(正义)颍川韩氏曰君子体道以为用仁知则滞于所见百
姓则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乎
紫阳朱子曰仁阳知阴各得是道之一隅故随其所
见而目为全体也日用不知则莫不饮食鲜能知
味者又其每下者也然亦莫不有是道焉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
卷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052-0946d.png
矣哉
(正义)衡水孔氏曰显诸仁者显见仁功衣被万物藏诸用
者潜藏功用不使物知
王氏(凯冲)曰万物皆成仁功著也不见所为藏诸用
也
康节邵子曰若日月之照临四时之成岁是显诸仁
也不知其所以然是藏诸用也
紫阳朱子曰显自内而外也仁谓造化之功德之发
(正义)衡水孔氏曰显诸仁者显见仁功衣被万物藏诸用
者潜藏功用不使物知
王氏(凯冲)曰万物皆成仁功著也不见所为藏诸用
也
康节邵子曰若日月之照临四时之成岁是显诸仁
也不知其所以然是藏诸用也
紫阳朱子曰显自内而外也仁谓造化之功德之发
卷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052-0947a.png
也藏自外而内也用谓机缄之妙业之本也程子
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愚案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盖天既生圣人委
以裁成辅相故天得以自任其覆载生成之事而
不必与之同忧此德业所以为至也于此益见阴
阳之大而足以尽道之全量矣
(馀论)紫阳朱子曰显诸仁德之所以盛藏诸用业之所以
成譬如一树一根生许多枝叶花实此是显诸仁
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愚案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盖天既生圣人委
以裁成辅相故天得以自任其覆载生成之事而
不必与之同忧此德业所以为至也于此益见阴
阳之大而足以尽道之全量矣
(馀论)紫阳朱子曰显诸仁德之所以盛藏诸用业之所以
成譬如一树一根生许多枝叶花实此是显诸仁
卷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052-0947b.png
处及至结实一核成一种子此是藏诸用处生生
不已所谓日新也万物无不具此理所谓富有也
石涧俞氏曰仁本藏于内者也显诸仁则自内而外
如春夏之发生所以显秋冬所藏之仁也用本显
于外者也藏诸用则自外而内如秋冬之收成所
以藏春夏所显之用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
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
不已所谓日新也万物无不具此理所谓富有也
石涧俞氏曰仁本藏于内者也显诸仁则自内而外
如春夏之发生所以显秋冬所藏之仁也用本显
于外者也藏诸用则自外而内如秋冬之收成所
以藏春夏所显之用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
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
卷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052-0947c.png
测之谓神
(正义)王氏(凯冲)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
新
横渠张子曰富有者大而无外日新者久而无穷
紫阳朱子曰效呈也法谓造化之详密而可见者
节斋蔡氏曰乾主气故曰成象坤主形故曰效法
张氏彦陵曰成象二条本生生之谓易来举乾坤见
天地间无物而非阴阳之生生举占事见日用间
(正义)王氏(凯冲)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
新
横渠张子曰富有者大而无外日新者久而无穷
紫阳朱子曰效呈也法谓造化之详密而可见者
节斋蔡氏曰乾主气故曰成象坤主形故曰效法
张氏彦陵曰成象二条本生生之谓易来举乾坤见
天地间无物而非阴阳之生生举占事见日用间
卷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052-0947d.png
无事而非阴阳之生生
寒泉徐氏曰一阴一阳无时而不生生是之谓易成
此一阴一阳生生之象是之谓乾效此一阴一阳
生生之法是之谓坤极一阴一阳生生之数而知
来是之谓占通一阴一阳生生之变是之谓事
(通论)建安邱氏曰上章言易无体此言生生之谓易唯其
生生所以无体上章言神无方此言阴阳不测之
谓神唯其不测所以无方言易而以乾坤继之乾
寒泉徐氏曰一阴一阳无时而不生生是之谓易成
此一阴一阳生生之象是之谓乾效此一阴一阳
生生之法是之谓坤极一阴一阳生生之数而知
来是之谓占通一阴一阳生生之变是之谓事
(通论)建安邱氏曰上章言易无体此言生生之谓易唯其
生生所以无体上章言神无方此言阴阳不测之
谓神唯其不测所以无方言易而以乾坤继之乾
卷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052-0948a.png
坤毁则无以见易也
右第五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正义)紫阳朱子曰不禦言无尽静而正言即物而理存备
言无所不有
愚案远与迩皆以广言备以大言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右第五章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正义)紫阳朱子曰不禦言无尽静而正言即物而理存备
言无所不有
愚案远与迩皆以广言备以大言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卷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052-0948b.png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正义)衡水孔氏曰若气不发动则静而专一故云其静也
专若其运转则四时不忒寒暑无差刚而得正故
云其动也直以其动静如此故能大生焉闭藏翕
敛故其静也翕动则开生万物故其动也辟以其
如此故能广生于物焉
紫阳朱子曰乾坤各有动静于其四德见之静体而
动用静别而动交也乾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
(正义)衡水孔氏曰若气不发动则静而专一故云其静也
专若其运转则四时不忒寒暑无差刚而得正故
云其动也直以其动静如此故能大生焉闭藏翕
敛故其静也翕动则开生万物故其动也辟以其
如此故能广生于物焉
紫阳朱子曰乾坤各有动静于其四德见之静体而
动用静别而动交也乾一而实故以质言而曰大
卷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0052-0948c.png
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盖天之形虽包于地
之外而其气常行乎地之中也易之所以广大者
以此
云峰胡氏曰乾惟健故一以施坤惟顺故两而承静
专一者之存动直一者之达静翕两者之合动辟
两者之分一之达所以行乎坤之两故以质言而
曰大两之分所以承乎乾之一故以量言而曰广
愚案此节则阴阳各有动静固非动而生阳静而生
之外而其气常行乎地之中也易之所以广大者
以此
云峰胡氏曰乾惟健故一以施坤惟顺故两而承静
专一者之存动直一者之达静翕两者之合动辟
两者之分一之达所以行乎坤之两故以质言而
曰大两之分所以承乎乾之一故以量言而曰广
愚案此节则阴阳各有动静固非动而生阳静而生
卷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0052-0948d.png
阴亦非阳一于动而无静阴一于静而无动也自
后儒不能深信夫子之言于是以静为纯坤而主
静之说出矣此儒老之辨究心于学术者其察之
(通论)
折中曰此节是承上节广矣大矣而推言天地所以广
大者一由于易简故下节遂言易之广大配天地而
结归于易简也静专动直是毫无私曲形容易字最
尽静翕动辟是毫无作为形容简字最尽易在直处
后儒不能深信夫子之言于是以静为纯坤而主
静之说出矣此儒老之辨究心于学术者其察之
(通论)
折中曰此节是承上节广矣大矣而推言天地所以广
大者一由于易简故下节遂言易之广大配天地而
结归于易简也静专动直是毫无私曲形容易字最
尽静翕动辟是毫无作为形容简字最尽易在直处
卷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0052-0949a.png
见坦白而无艰险之谓也其本则从专中来简在辟
处见开通而无阻塞之谓也其本则从翕中来
(馀论)颍川韩氏曰乾统天首物为变化之元通乎形外者
也坤则顺以承阳功尽于已用止乎形者也
紫阳朱子曰乾静专动直而大生坤静翕动辟而广
生这说阴阳体性如此卦画也髣髴似恁地乾画
奇便见得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坤画耦便见得其
静也翕其动也辟
处见开通而无阻塞之谓也其本则从翕中来
(馀论)颍川韩氏曰乾统天首物为变化之元通乎形外者
也坤则顺以承阳功尽于已用止乎形者也
紫阳朱子曰乾静专动直而大生坤静翕动辟而广
生这说阴阳体性如此卦画也髣髴似恁地乾画
奇便见得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坤画耦便见得其
静也翕其动也辟
卷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0052-0949b.png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
配至德
(正义)草庐吴氏曰易书广大之中有变通焉有阴阳之义
焉亦犹天地之有四时日月也四时日月即天地
犹易之六子即乾坤也易之广大变通阴阳皆易
简之善为之主宰而天地之至德亦此易简之善
而已是易书易简之善配乎天地之至德也
(通论)衡水孔氏曰初章易为贤人之德简为贤人之业今
配至德
(正义)草庐吴氏曰易书广大之中有变通焉有阴阳之义
焉亦犹天地之有四时日月也四时日月即天地
犹易之六子即乾坤也易之广大变通阴阳皆易
简之善为之主宰而天地之至德亦此易简之善
而已是易书易简之善配乎天地之至德也
(通论)衡水孔氏曰初章易为贤人之德简为贤人之业今
卷三十四 第 33a 页 WYG0052-0949c.png
总云至德者对则德业别散则业由德而来俱为
德也
右第六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义之门
(正义)颍川韩氏曰极知之崇象天高而统物备礼之用象
地广而载物也
德也
右第六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
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
存存道义之门
(正义)颍川韩氏曰极知之崇象天高而统物备礼之用象
地广而载物也
卷三十四 第 33b 页 WYG0052-0949d.png
衡水孔氏曰言易道至极圣人用之以增崇其德广
大其业
草庐吴氏曰崇德者立心之易而所得日进日新也
广业者行事之简而所就日充日富也德之进而
新由所知之崇高明如天业之充而富由所履之
卑平实如地
张氏彦陵曰知即德之虚明炯于中者礼即业之矩
矱成于外者天运于万物之上而圣心之知亦独
大其业
草庐吴氏曰崇德者立心之易而所得日进日新也
广业者行事之简而所就日充日富也德之进而
新由所知之崇高明如天业之充而富由所履之
卑平实如地
张氏彦陵曰知即德之虚明炯于中者礼即业之矩
矱成于外者天运于万物之上而圣心之知亦独
卷三十四 第 34a 页 WYG0052-0950a.png
超于万象之表故曰崇效天地包细微不遗一物
而圣人之礼亦不忽于纤悉细微之际故曰卑法
地
愚案易知简能人性所固有乃道义所从出而德业
之本也人能以易简之性存之又存则道生而德
日以崇义立而业日以广矣
(馀论)紫阳朱子曰知识贵乎高明践履贵乎著实知既高
明须放低著实作去
而圣人之礼亦不忽于纤悉细微之际故曰卑法
地
愚案易知简能人性所固有乃道义所从出而德业
之本也人能以易简之性存之又存则道生而德
日以崇义立而业日以广矣
(馀论)紫阳朱子曰知识贵乎高明践履贵乎著实知既高
明须放低著实作去
卷三十四 第 34b 页 WYG0052-0950b.png
又曰知崇者德之所以崇礼卑者业之所以广盖礼
才有些不到处便有所欠阙业便不广矣惟极卑
无所欠阙所以广
又曰识见高于上所行实于下中间便生生而不穷
故说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平庵项氏曰此章言圣人体易于身也知穷万理之
原则乾之始万物也礼循万理之则则坤之成万
物也道者义之体智之所知也义者道之用礼之
才有些不到处便有所欠阙业便不广矣惟极卑
无所欠阙所以广
又曰识见高于上所行实于下中间便生生而不穷
故说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平庵项氏曰此章言圣人体易于身也知穷万理之
原则乾之始万物也礼循万理之则则坤之成万
物也道者义之体智之所知也义者道之用礼之
卷三十四 第 35a 页 WYG0052-0950c.png
所行也
石涧俞氏曰人之性浑然天成盖无有不善者更加
以涵养功夫存之又存则无所往而非道无所往
而非义矣
右第七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
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
石涧俞氏曰人之性浑然天成盖无有不善者更加
以涵养功夫存之又存则无所往而非道无所往
而非义矣
右第七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
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
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
卷三十四 第 35b 页 WYG0052-0950d.png
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
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正义)颍川韩氏曰典礼适时之所用
又曰拟议以动则尽变化之道(以尽字释成字)
童溪王氏曰拟之而后言拟是象而言也拟是而言
则言有物矣议之而后动议是爻而动也议是而
动则动惟厥时矣
紫阳朱子曰会谓理之所聚而不可遗处通谓理之
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正义)颍川韩氏曰典礼适时之所用
又曰拟议以动则尽变化之道(以尽字释成字)
童溪王氏曰拟之而后言拟是象而言也拟是而言
则言有物矣议之而后动议是爻而动也议是而
动则动惟厥时矣
紫阳朱子曰会谓理之所聚而不可遗处通谓理之
卷三十四 第 36a 页 WYG0052-0951a.png
可行而无所碍处如庖丁解牛会则其族而通则
其虚也
又曰会而不通便窒塞而不可行通而不会便不知
许多曲直错杂处
草庐吴氏曰会通谓大中至正之理非一偏一曲有
所拘碍者也圣人见天下不一之动而观其极善
之理以行其事见理精审则行事允当也以处事
之法为辞系于各爻之下使筮而遇此爻者如此
其虚也
又曰会而不通便窒塞而不可行通而不会便不知
许多曲直错杂处
草庐吴氏曰会通谓大中至正之理非一偏一曲有
所拘碍者也圣人见天下不一之动而观其极善
之理以行其事见理精审则行事允当也以处事
之法为辞系于各爻之下使筮而遇此爻者如此
卷三十四 第 36b 页 WYG0052-0951b.png
处事则吉不如此处事则凶也
又曰六十四卦之义所以章显天下至幽之义而名
言宜称人所易知则自不至厌恶其赜矣三百八
十四爻之辞所以该载天下至多之事而处决精
当人所易从则自不至棼乱其动矣
愚案赜谓事物之散殊动谓时位之各异拟其形容
如屯有屯之形容蒙有蒙之形容是也如是则谓
之象像其赜也观其会通言自初至上其所适之
又曰六十四卦之义所以章显天下至幽之义而名
言宜称人所易知则自不至厌恶其赜矣三百八
十四爻之辞所以该载天下至多之事而处决精
当人所易从则自不至棼乱其动矣
愚案赜谓事物之散殊动谓时位之各异拟其形容
如屯有屯之形容蒙有蒙之形容是也如是则谓
之象像其赜也观其会通言自初至上其所适之
卷三十四 第 37a 页 WYG0052-0951c.png
涂不一也行其典礼言自初至上各有当行之道
也其中有吉有凶而系辞以断之如是则谓之爻
效其动也又言天下之事物虽至赜而人不可恶
恶之则昩其物宜矣天下之时位虽至动而人不
可乱乱之则违其典礼矣不可恶故必拟之而后
言不可乱故必议之而后动变化谓至赜至动也
(辨正)紫阳朱子曰赜杂乱也古无此字只是啧字今从臣
亦是口之义与左传啧有繁言之啧同是口里说
也其中有吉有凶而系辞以断之如是则谓之爻
效其动也又言天下之事物虽至赜而人不可恶
恶之则昩其物宜矣天下之时位虽至动而人不
可乱乱之则违其典礼矣不可恶故必拟之而后
言不可乱故必议之而后动变化谓至赜至动也
(辨正)紫阳朱子曰赜杂乱也古无此字只是啧字今从臣
亦是口之义与左传啧有繁言之啧同是口里说
卷三十四 第 37b 页 WYG0052-0951d.png
话多杂乱底意思所以下文说不可恶先儒多以
赜为至妙之意若如此说何以谓之不可恶
(馀论)草庐吴氏曰不以彖对爻言而以象对爻言者文王
未系彖辞之先重卦之名谓之象象先于彖言象
则彖在其中
(存异)龟山杨氏曰形容者乾为圜坤为大舆之类是也物
宜者乾称龙坤称牝马之类是也非圣人有以见
天下之赜其孰能拟象之乎
赜为至妙之意若如此说何以谓之不可恶
(馀论)草庐吴氏曰不以彖对爻言而以象对爻言者文王
未系彖辞之先重卦之名谓之象象先于彖言象
则彖在其中
(存异)龟山杨氏曰形容者乾为圜坤为大舆之类是也物
宜者乾称龙坤称牝马之类是也非圣人有以见
天下之赜其孰能拟象之乎
卷三十四 第 38a 页 WYG0052-0952a.png
愚案天下之赜谓人事之错杂而不齐也形容物宜
如屯则拟其动乎险中之形容象其利建侯之物
宜蒙则拟其险而止之形容象其童蒙求我之物
宜卦卦皆然以明得失而定吉凶此易之所以为
教至切者也杨氏之说不必论其浅陋然以此解
易恐误后学矣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如屯则拟其动乎险中之形容象其利建侯之物
宜蒙则拟其险而止之形容象其童蒙求我之物
宜卦卦皆然以明得失而定吉凶此易之所以为
教至切者也杨氏之说不必论其浅陋然以此解
易恐误后学矣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
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
卷三十四 第 38b 页 WYG0052-0952b.png
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
身加乎名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
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正义)颍川韩氏曰鹤鸣于阴气同则和出言户庭千里或
应出言犹然况其大者乎千里或应况其迩者乎
故夫忧悔吝者存乎纤介定失得者慎于枢机是
以君子拟议以动慎其微也
节斋蔡氏曰居其室即在阴之义出其言即鸣之义
身加乎名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
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正义)颍川韩氏曰鹤鸣于阴气同则和出言户庭千里或
应出言犹然况其大者乎千里或应况其迩者乎
故夫忧悔吝者存乎纤介定失得者慎于枢机是
以君子拟议以动慎其微也
节斋蔡氏曰居其室即在阴之义出其言即鸣之义
卷三十四 第 39a 页 WYG0052-0952c.png
千里之外应之即和之之义感应者心也言者心
之声行者心之迹言行乃感应之枢机也
汪氏砥之曰居室照在阴看中孚者诚积于中在阴
居室正当慎独以修言行而进于诚也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正义)颍川韩氏曰君子出处默语不违其中其迹虽异道
同则应
之声行者心之迹言行乃感应之枢机也
汪氏砥之曰居室照在阴看中孚者诚积于中在阴
居室正当慎独以修言行而进于诚也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正义)颍川韩氏曰君子出处默语不违其中其迹虽异道
同则应
卷三十四 第 39b 页 WYG0052-0952d.png
紫阳朱子曰言君子之道初若不同而后实无间断
金如兰言物莫能间而其言有味也
愚案此节言天下无二道故人之出处语默迹可不
同而心不可不同断金之利其心之刚同也如兰
之臭其心之正同也如是则迹之不同可勿论矣
出处语默之不同先号咷也断金如兰后笑也旧
多谓初若不同而后始无问此以二五相应而三
四间之立论无甚义理
金如兰言物莫能间而其言有味也
愚案此节言天下无二道故人之出处语默迹可不
同而心不可不同断金之利其心之刚同也如兰
之臭其心之正同也如是则迹之不同可勿论矣
出处语默之不同先号咷也断金如兰后笑也旧
多谓初若不同而后始无问此以二五相应而三
四间之立论无甚义理
卷三十四 第 40a 页 WYG0052-0953a.png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正义)程氏(敬承)曰天下事成于慎而败于忽况当大过之
时时事艰难慎心不到便有所失故有取于慎之
至言宁过于畏慎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
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
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正义)程氏(敬承)曰天下事成于慎而败于忽况当大过之
时时事艰难慎心不到便有所失故有取于慎之
至言宁过于畏慎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
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
卷三十四 第 40b 页 WYG0052-0953b.png
存其位者也
(馀论)诚斋杨氏曰人之谦与傲系其德之厚与薄德厚者
无盈色德薄者无卑辞如钟磬焉愈厚者声愈缓
薄者反是故有劳有功而不伐不德唯至厚者能
之其德愈盛则其礼愈恭矣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
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通论)童溪王氏曰知圣人深予乎谦之九三则知圣人深
(馀论)诚斋杨氏曰人之谦与傲系其德之厚与薄德厚者
无盈色德薄者无卑辞如钟磬焉愈厚者声愈缓
薄者反是故有劳有功而不伐不德唯至厚者能
之其德愈盛则其礼愈恭矣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
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通论)童溪王氏曰知圣人深予乎谦之九三则知圣人深
卷三十四 第 41a 页 WYG0052-0953c.png
戒乎乾之上九何也亢者谦之反也九三致恭存
位上九则贵而无位九三万民服上九则高而无
民九三能以功下人上九则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此九三所以谦而有终上九所以亢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
慎密而不出也
(正义)节斋蔡氏曰不言则是非不形人之招祸惟言为甚
位上九则贵而无位九三万民服上九则高而无
民九三能以功下人上九则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此九三所以谦而有终上九所以亢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
慎密而不出也
(正义)节斋蔡氏曰不言则是非不形人之招祸惟言为甚
卷三十四 第 41b 页 WYG0052-0953d.png
故言所当节也密于言语即不出户庭之义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
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
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正义)安定胡氏曰小人居君子之位不惟盗之所夺抑亦
为盗之所侵伐矣盖在上之人不能选贤任能遂
使小人乘时得势而至于高位非小人之致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
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
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正义)安定胡氏曰小人居君子之位不惟盗之所夺抑亦
为盗之所侵伐矣盖在上之人不能选贤任能遂
使小人乘时得势而至于高位非小人之致也
卷三十四 第 42a 页 WYG0052-0954a.png
紫峰陈氏曰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则处非其据而盗
思夺之矣且小人在位则慢上暴下人所不堪而
盗思伐之矣
折中曰慢暴如陈氏说亦通然以慢字对下文慢藏观
之则当为上亵慢其名器而在下之小人得肆其残
暴之义方与伐字相应盖夺者祸止其身也伐者祸
及国家也慢藏诲盗以喻上慢下暴盗思伐之冶容
诲淫以喻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
思夺之矣且小人在位则慢上暴下人所不堪而
盗思伐之矣
折中曰慢暴如陈氏说亦通然以慢字对下文慢藏观
之则当为上亵慢其名器而在下之小人得肆其残
暴之义方与伐字相应盖夺者祸止其身也伐者祸
及国家也慢藏诲盗以喻上慢下暴盗思伐之冶容
诲淫以喻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
卷三十四 第 42b 页 WYG0052-0954b.png
愚案盗思夺之以上数语正释解三爻辞也上慢下
暴至冶容诲淫则以爻辞所无引而伸之以明凡
盗之害皆人所致末复引易而咏叹之宜如此看
慢暴方不难解古人之文亦多如是者学者以前
三说参考之可也
(通论)
折中曰此上二章申君子所居而安者一节之义得易
理于心之谓德成易理于事之谓业圣人犹然况学
暴至冶容诲淫则以爻辞所无引而伸之以明凡
盗之害皆人所致末复引易而咏叹之宜如此看
慢暴方不难解古人之文亦多如是者学者以前
三说参考之可也
(通论)
折中曰此上二章申君子所居而安者一节之义得易
理于心之谓德成易理于事之谓业圣人犹然况学
卷三十四 第 43a 页 WYG0052-0954c.png
者乎是故不可以至赜而恶也不可以至动而乱也
拟之于至赜之中得圣人所谓拟诸形容者则沛然
无疑而可以言矣议之于至动之际得圣人所谓观
其会通者则确然不易而可以动矣知礼成性不待
拟议而变化出焉者圣人之事也精义利用拟议以
成其变化者学者之功也中孚以下七爻举例言之
右第八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
拟之于至赜之中得圣人所谓拟诸形容者则沛然
无疑而可以言矣议之于至动之际得圣人所谓观
其会通者则确然不易而可以动矣知礼成性不待
拟议而变化出焉者圣人之事也精义利用拟议以
成其变化者学者之功也中孚以下七爻举例言之
右第八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
卷三十四 第 43b 页 WYG0052-0954d.png
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
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
也
(正义)衡水孔氏曰自天一至地十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
耦之数也
又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此言阳奇阴耦之数
成就其变化而宣行鬼神之用
(辨正)白云郭氏曰汉书言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
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
也
(正义)衡水孔氏曰自天一至地十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
耦之数也
又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此言阳奇阴耦之数
成就其变化而宣行鬼神之用
(辨正)白云郭氏曰汉书言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
卷三十四 第 44a 页 WYG0052-0955a.png
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故或谓天一至
五为五行生数地六至十为五行成数虽有此五
行之说而于易无所见故五行之说出于历数之
学非易之道也
紫阳朱子曰天一至地十此简本在第十章之首程
子曰宜在此今从之
又曰自天数五至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简本
在大衍之后今按宜在此
五为五行生数地六至十为五行成数虽有此五
行之说而于易无所见故五行之说出于历数之
学非易之道也
紫阳朱子曰天一至地十此简本在第十章之首程
子曰宜在此今从之
又曰自天数五至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简本
在大衍之后今按宜在此
卷三十四 第 44b 页 WYG0052-0955b.png
平庵项氏曰姚大老云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班固
律历志及卫元嵩元包运蓍篇皆在天数五地数
五之上
草庐吴氏曰案汉书律历志引此章天一地二至行
鬼神也六十四字相连则是班固时此简犹未错
也
愚案白云所见在朱子之上或谓一三五七九天之
数五二四六八十地之数五奇归于天偶归于地
律历志及卫元嵩元包运蓍篇皆在天数五地数
五之上
草庐吴氏曰案汉书律历志引此章天一地二至行
鬼神也六十四字相连则是班固时此简犹未错
也
愚案白云所见在朱子之上或谓一三五七九天之
数五二四六八十地之数五奇归于天偶归于地
卷三十四 第 45a 页 WYG0052-0955c.png
是五位相得也而各有合天之五奇合而为二十
有五地之五偶合而为三十也此不用五行生成
之说而于文义自顺○天一至地十二十字旧本
俱置于第十章之首以致解天数五二句者必倒
引以明之旧本又以天数五以下四十四字置于
大衍之后夫大衍已著揲蓍之数则象闰之下自
宜直接乾坤之策而反举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文
义殊觉不顺宋人各为移置极是况又有汉书律
有五地之五偶合而为三十也此不用五行生成
之说而于文义自顺○天一至地十二十字旧本
俱置于第十章之首以致解天数五二句者必倒
引以明之旧本又以天数五以下四十四字置于
大衍之后夫大衍已著揲蓍之数则象闰之下自
宜直接乾坤之策而反举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文
义殊觉不顺宋人各为移置极是况又有汉书律
卷三十四 第 45b 页 WYG0052-0955d.png
历志可据而近日蠡吾李氏等犹深信旧本而非
宋人何也
(存疑)紫阳朱子曰天一至地十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耦
即所谓河图者也其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
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就此章而言之则中五
为衍母次十为衍子次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次
六七八九为四象之数二老位于西北二少位于
东南其数则各以其类交错于外也
宋人何也
(存疑)紫阳朱子曰天一至地十此言天地之数阳奇阴耦
即所谓河图者也其位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
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就此章而言之则中五
为衍母次十为衍子次一二三四为四象之位次
六七八九为四象之数二老位于西北二少位于
东南其数则各以其类交错于外也
卷三十四 第 46a 页 WYG0052-0956a.png
又曰相得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
各以奇耦为类而自相得有合谓一与六二与七
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两相合变化谓一变生
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变成之三变生木
而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九变成之五变生土而
十化成之
愚案自天一至地十孔氏以为奇耦自然之数最为
得之然诸数各有义蕴以及先后次第之故明乎
各以奇耦为类而自相得有合谓一与六二与七
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两相合变化谓一变生
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变成之三变生木
而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九变成之五变生土而
十化成之
愚案自天一至地十孔氏以为奇耦自然之数最为
得之然诸数各有义蕴以及先后次第之故明乎
卷三十四 第 46b 页 WYG0052-0956b.png
此然后蓍法之用九六而不取七八其理可得而
言汉后诸儒并以五行生成立论可谓鄙陋其以
为河图之数者自宋陈希夷始而朱子笃信之然
河图来历未明何可据以解易且其为说亦未见
有以胜汉儒而终不离于五行之生成也自时以
后论说滋多益复深锢昔朱子不欲以孔子之易
为伏羲文王之易后人亦安敢以朱子之易为孔
子之易也今姑存其疑云尔○案本义以一与二
言汉后诸儒并以五行生成立论可谓鄙陋其以
为河图之数者自宋陈希夷始而朱子笃信之然
河图来历未明何可据以解易且其为说亦未见
有以胜汉儒而终不离于五行之生成也自时以
后论说滋多益复深锢昔朱子不欲以孔子之易
为伏羲文王之易后人亦安敢以朱子之易为孔
子之易也今姑存其疑云尔○案本义以一与二
卷三十四 第 47a 页 WYG0052-0956c.png
等为相得语无著落故 折中载龚氏焕说辨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
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
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
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
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扐而后挂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
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
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
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
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
卷三十四 第 47b 页 WYG0052-0956d.png
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正义)颍川荀氏曰阳爻之策三十有六乾六爻皆阳三六
一百八十六六三十六合二百一十有六也阴爻
之策二十有四坤六爻皆阴二六一百二十四六
二十四合一百四十有四也
吴郡陆氏曰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
二营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三营也归奇于扐以
象闰四营也
(正义)颍川荀氏曰阳爻之策三十有六乾六爻皆阳三六
一百八十六六三十六合二百一十有六也阴爻
之策二十有四坤六爻皆阴二六一百二十四六
二十四合一百四十有四也
吴郡陆氏曰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
二营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三营也归奇于扐以
象闰四营也
卷三十四 第 48a 页 WYG0052-0957a.png
颍川韩氏曰王弼曰演天地之数者五十也其用四
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
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自宋以后皆宗此说)
又曰变化之道不为而自然故知变化之道者则知
神之所为
衡水孔氏曰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以四十九分而为
二以象两仪也挂一以象三者就两仪之间于天
数之中分挂其一以象三才也揲之以四以象四
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
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自宋以后皆宗此说)
又曰变化之道不为而自然故知变化之道者则知
神之所为
衡水孔氏曰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以四十九分而为
二以象两仪也挂一以象三者就两仪之间于天
数之中分挂其一以象三才也揲之以四以象四
卷三十四 第 48b 页 WYG0052-0957b.png
时者分揲其蓍皆以四四为数以象四时归奇于
扐以象闰者谓四揲之馀归此残奇于扐而成数
以象天道归残聚馀分而成闰也五岁再闰者凡
前闰后闰相去大略三十二月在五岁之中故五
岁再闰
又曰乾之少阳一爻有二十八策六爻则有一百六
十八策此经据老阳之策也若坤之少阴一爻有
三十二六爻则有一百九十二此经据坤之老阴
扐以象闰者谓四揲之馀归此残奇于扐而成数
以象天道归残聚馀分而成闰也五岁再闰者凡
前闰后闰相去大略三十二月在五岁之中故五
岁再闰
又曰乾之少阳一爻有二十八策六爻则有一百六
十八策此经据老阳之策也若坤之少阴一爻有
三十二六爻则有一百九十二此经据坤之老阴
卷三十四 第 49a 页 WYG0052-0957c.png
故百四十有四也
又曰营谓经营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也
每一爻有三变谓初一揲不五则九是一变也第
二揲不四则八是二变也第三揲亦不四则八是
三变也若三者俱多为老阴谓初得九第二第三
俱得八也若三者俱少为老阳谓初得五第二第
三俱得四也若两少一多为少阴谓初与二三之
间或有四有五而有八或有二四而有一九也其
又曰营谓经营谓四度经营蓍策乃成易之一变也
每一爻有三变谓初一揲不五则九是一变也第
二揲不四则八是二变也第三揲亦不四则八是
三变也若三者俱多为老阴谓初得九第二第三
俱得八也若三者俱少为老阳谓初得五第二第
三俱得四也若两少一多为少阴谓初与二三之
间或有四有五而有八或有二四而有一九也其
卷三十四 第 49b 页 WYG0052-0957d.png
两多一少为少阳谓三揲之间或有一九一八而
有一四或为二八而有一五也三变既毕乃定一
爻六爻则十有八变乃始成卦也八卦而小成象
天地雷风日月山泽是易道小成引而伸之者谓
引长八卦为六十四卦也
侯氏(行果)曰六十四卦合三百八十四爻阳爻一百
九十二每爻三十六策合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
爻亦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策合四千六百八
有一四或为二八而有一五也三变既毕乃定一
爻六爻则十有八变乃始成卦也八卦而小成象
天地雷风日月山泽是易道小成引而伸之者谓
引长八卦为六十四卦也
侯氏(行果)曰六十四卦合三百八十四爻阳爻一百
九十二每爻三十六策合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
爻亦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策合四千六百八
卷三十四 第 50a 页 WYG0052-0958a.png
策则二篇之策合万一千五百二十也
横渠张子曰显道者危使平易使倾惧以终始其要
无咎之道也神德行者寂然不动冥会于万化之
感而莫知为之者也受命如响故可与酬酢曲尽
鬼谋故可与祐神显道神德行此言蓍龟之德也
紫阳朱子曰挂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揲间而
数之也奇所揲四数之馀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
之两间也五岁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
横渠张子曰显道者危使平易使倾惧以终始其要
无咎之道也神德行者寂然不动冥会于万化之
感而莫知为之者也受命如响故可与酬酢曲尽
鬼谋故可与祐神显道神德行此言蓍龟之德也
紫阳朱子曰挂悬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揲间而
数之也奇所揲四数之馀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
之两间也五岁再闰然后别起积分如一挂之后
卷三十四 第 50b 页 WYG0052-0958b.png
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后
别起一挂也
又曰道因辞显行以数神酬酢谓应对祐神谓助神
化之功
云峰胡氏曰挂扐象月之闰过揲之数象岁之周盖
揲之以四已合四时之象故总过揲之数又合四
时成岁之象也
(辨止)兼山郭氏曰奇者所挂之一也扐者左右两揲之馀
别起一挂也
又曰道因辞显行以数神酬酢谓应对祐神谓助神
化之功
云峰胡氏曰挂扐象月之闰过揲之数象岁之周盖
揲之以四已合四时之象故总过揲之数又合四
时成岁之象也
(辨止)兼山郭氏曰奇者所挂之一也扐者左右两揲之馀
卷三十四 第 51a 页 WYG0052-0958c.png
也得左右两揲之馀寘于前以奇归之也归奇象
闰也五岁再闰非以再扐象再闰也盖闰之后有
再岁故归奇之后亦有再扐也再扐而后复挂挂
而复归则五岁再闰之义矣自唐初以来以奇为
扐故揲法多误至横渠先生而后奇扐复分○又
曰扐者数之馀也如礼言祭用数之扐是也或谓
指间为扐者非系辞言归奇于扐则奇与扐为二
事也又言再扐而后挂则扐与奇亦二事也由是
闰也五岁再闰非以再扐象再闰也盖闰之后有
再岁故归奇之后亦有再扐也再扐而后复挂挂
而复归则五岁再闰之义矣自唐初以来以奇为
扐故揲法多误至横渠先生而后奇扐复分○又
曰扐者数之馀也如礼言祭用数之扐是也或谓
指间为扐者非系辞言归奇于扐则奇与扐为二
事也又言再扐而后挂则扐与奇亦二事也由是
卷三十四 第 51b 页 WYG0052-0958d.png
知正义误以奇为扐又误以左右手揲为再扐如
曰最末之馀归之合于扐挂之一处其说自相抵
捂莫知所从惟当从横渠先生之说为正○又曰
系辞以两扐一挂为三变而成一爻是有三岁一
闰之象正义以每一揲左右两手之馀即为再扐
是一变之中再扐一挂则一岁一闰之象也凡揲
蓍第一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所馀皆得
五也惟挂一则所馀非五即九故能变第二第三
曰最末之馀归之合于扐挂之一处其说自相抵
捂莫知所从惟当从横渠先生之说为正○又曰
系辞以两扐一挂为三变而成一爻是有三岁一
闰之象正义以每一揲左右两手之馀即为再扐
是一变之中再扐一挂则一岁一闰之象也凡揲
蓍第一变必挂一者谓不挂一则无变所馀皆得
五也惟挂一则所馀非五即九故能变第二第三
卷三十四 第 52a 页 WYG0052-0959a.png
揲虽不挂亦有四八之变盖不必挂也故圣人必
再扐后挂者以此
折中曰郭雍本其先人郭忠孝之说以为蓍说引张子
之言为据朱子与之往复辨论今附录于后以备参
考大约孔疏本义则以左右揲馀为奇而即以再扐
象再闰张子郭氏则以先挂一者为奇而归之于扐
以象闰其说谓惟初变挂一而后二变不挂故初岁
有闰又须更越二岁如初变有挂又须更越二变以
再扐后挂者以此
折中曰郭雍本其先人郭忠孝之说以为蓍说引张子
之言为据朱子与之往复辨论今附录于后以备参
考大约孔疏本义则以左右揲馀为奇而即以再扐
象再闰张子郭氏则以先挂一者为奇而归之于扐
以象闰其说谓惟初变挂一而后二变不挂故初岁
有闰又须更越二岁如初变有挂又须更越二变以
卷三十四 第 52b 页 WYG0052-0959b.png
应再扐后挂之文也如郭氏说则再闰再扐两再字
各异义而不相应故须以朱子之论为确然以归奇
为归挂一之奇则自虞翻已为此说且玩经文语气
归奇于扐奇与扐自是两物而并归一处尔此义则
郭氏之说可从盖疏义之意是以扐象闰也张郭之
意是以挂象闰也今折其中则挂扐皆当并以象闰
以天道论之气盈朔虚必并为一法以筮仪论之挂
与扐必并在一处以经文考之曰归奇于扐又曰再
各异义而不相应故须以朱子之论为确然以归奇
为归挂一之奇则自虞翻已为此说且玩经文语气
归奇于扐奇与扐自是两物而并归一处尔此义则
郭氏之说可从盖疏义之意是以扐象闰也张郭之
意是以挂象闰也今折其中则挂扐皆当并以象闰
以天道论之气盈朔虚必并为一法以筮仪论之挂
与扐必并在一处以经文考之曰归奇于扐又曰再
卷三十四 第 53a 页 WYG0052-0959c.png
扐后挂则象闰者当并挂与扐明矣
愚案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大衍忽去其五者此必有
故孔疏谓义有多家未知孰是朱子以为乘河图
中宫之五与十而得之亦未可信至五十又去其
一但用四十九策朱子云合同未分是象太一也
太一即韩氏所谓太极也夫同一一也未分以前
既舍之以象太极既分以后复挂之以象三虽所
用不同然一时而有两一是圣人示天下以疑矣
愚案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大衍忽去其五者此必有
故孔疏谓义有多家未知孰是朱子以为乘河图
中宫之五与十而得之亦未可信至五十又去其
一但用四十九策朱子云合同未分是象太一也
太一即韩氏所谓太极也夫同一一也未分以前
既舍之以象太极既分以后复挂之以象三虽所
用不同然一时而有两一是圣人示天下以疑矣
卷三十四 第 53b 页 WYG0052-0959d.png
学者于此不能无惑或曰天地之数出于自然无
可增减大衍之数亦五十有五也有五二字因有
脱失而后起多家之说然则何以其用止于四十
有九古注载姚德祐董季直皆云天地之数五十
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
资州李氏亦云其用四十有九者更减一以并五
备设六爻之位蓍卦两兼终极天地五十五之数
也案有卦而后有策五十五数之中先设六爻之
可增减大衍之数亦五十有五也有五二字因有
脱失而后起多家之说然则何以其用止于四十
有九古注载姚德祐董季直皆云天地之数五十
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
资州李氏亦云其用四十有九者更减一以并五
备设六爻之位蓍卦两兼终极天地五十五之数
也案有卦而后有策五十五数之中先设六爻之
卷三十四 第 54a 页 WYG0052-0960a.png
位而后用蓍所以尊卦也疑古注理长故两存之
(存异)紫阳朱子曰引伸触类谓已成六爻而视其爻之变
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以
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
愚案上云八卦而小成则引伸触类但当如孔氏说
引为六十四卦而止左氏占法出于春秋之末多
乖经义不当据以解易又案大全载朱子曰引伸
触类是占得这一卦则就上而推看如乾则推其
(存异)紫阳朱子曰引伸触类谓已成六爻而视其爻之变
与不变以为动静则一卦可变而为六十四卦以
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
愚案上云八卦而小成则引伸触类但当如孔氏说
引为六十四卦而止左氏占法出于春秋之末多
乖经义不当据以解易又案大全载朱子曰引伸
触类是占得这一卦则就上而推看如乾则推其
卷三十四 第 54b 页 WYG0052-0960b.png
为圜为君为父之类是朱子亦无定说矣
右第九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正义)伊川程子曰言所以述理以言者尚其辞谓以言求
理者则存意于辞也以动者尚其变动则变也顺
变而动乃合道也制器作事当体乎象卜筮吉凶
当考乎占
右第九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
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正义)伊川程子曰言所以述理以言者尚其辞谓以言求
理者则存意于辞也以动者尚其变动则变也顺
变而动乃合道也制器作事当体乎象卜筮吉凶
当考乎占
卷三十四 第 55a 页 WYG0052-0960c.png
虚斋蔡氏曰言动制器卜筮不必俱以筮易言君子
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亦可用易也动则观其变
而玩其占亦可用易也
(馀论)赵国荀子曰善为易者不占
愚案举圣人之道四而末乃言卜筮者恐天下以易
为卜筮之书也荀卿去孔子未远其必有得于大
传之指矣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亦可用易也动则观其变
而玩其占亦可用易也
(馀论)赵国荀子曰善为易者不占
愚案举圣人之道四而末乃言卜筮者恐天下以易
为卜筮之书也荀卿去孔子未远其必有得于大
传之指矣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
卷三十四 第 55b 页 WYG0052-0960d.png
如向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
与于此
(正义)虚斋蔡氏曰行之于身是有为措之事业是有行
折中曰此节是释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之意又起下
章所谓蓍之德也蓍以知来故曰遂知来物至精者
虚明鉴照如水镜之无纤翳也
(馀论)紫阳朱子曰问焉而以言以上下文推之以言却是
命筮之辞古人亦大段重这命筮之辞
与于此
(正义)虚斋蔡氏曰行之于身是有为措之事业是有行
折中曰此节是释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之意又起下
章所谓蓍之德也蓍以知来故曰遂知来物至精者
虚明鉴照如水镜之无纤翳也
(馀论)紫阳朱子曰问焉而以言以上下文推之以言却是
命筮之辞古人亦大段重这命筮之辞
卷三十四 第 56a 页 WYG0052-0961a.png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正义)会稽虞氏曰观变阴阳始立卦故成天地之文物相
杂故曰文也数六画之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故
定天下吉凶之象也
衡水孔氏曰参伍以变者参三也伍五也或三或五
以相参合以相改变略举三五诸数皆然也错综
其数者错谓交错综谓总聚
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正义)会稽虞氏曰观变阴阳始立卦故成天地之文物相
杂故曰文也数六画之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故
定天下吉凶之象也
衡水孔氏曰参伍以变者参三也伍五也或三或五
以相参合以相改变略举三五诸数皆然也错综
其数者错谓交错综谓总聚
卷三十四 第 56b 页 WYG0052-0961b.png
折中曰此节是释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之意又起下
章所谓卦之德六爻之义也卦爻以藏往故曰遂
成天地之文遂定天下之象成文谓八卦也雷风水
火山泽之象具而天地之文成矣定象谓六爻也内
外上下贵贱之位立而天下之象定矣参伍错综亦
是互文总以见卦爻阴阳互相错综尔至变者变动
周流如云物之无定质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章所谓卦之德六爻之义也卦爻以藏往故曰遂
成天地之文遂定天下之象成文谓八卦也雷风水
火山泽之象具而天地之文成矣定象谓六爻也内
外上下贵贱之位立而天下之象定矣参伍错综亦
是互文总以见卦爻阴阳互相错综尔至变者变动
周流如云物之无定质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
卷三十四 第 57a 页 WYG0052-0961c.png
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正义)衡水孔氏曰既无思无为故寂然不动有感必应万
事皆通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言易理神功不
测
次崖林氏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即是上文遂成天
地之文遂定天下之象受命如响遂知来物之意
盖即上文而再誊说以归于至神也
折中曰此节是总蓍卦爻之德而赞之遂通天下之故
(正义)衡水孔氏曰既无思无为故寂然不动有感必应万
事皆通是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也言易理神功不
测
次崖林氏曰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即是上文遂成天
地之文遂定天下之象受命如响遂知来物之意
盖即上文而再誊说以归于至神也
折中曰此节是总蓍卦爻之德而赞之遂通天下之故
卷三十四 第 57b 页 WYG0052-0961d.png
即上文遂知来物遂成天地之文而此谓之至神者
以其皆感通于寂然不动之中其知来物非出于思
其成文定象非出于为也神不在精变之外其即精
变之自然而然者欤
(馀论)紫阳朱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与穷理
尽性以至于命本是说易不是说人诸家皆是借
来就人上说亦通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
以其皆感通于寂然不动之中其知来物非出于思
其成文定象非出于为也神不在精变之外其即精
变之自然而然者欤
(馀论)紫阳朱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与穷理
尽性以至于命本是说易不是说人诸家皆是借
来就人上说亦通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
卷三十四 第 58a 页 WYG0052-0962a.png
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
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正义)颍川韩氏曰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
几
衡水孔氏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者圣人用易
道以极深故圣人德深也能通天下之志意即是
受命如响遂知来物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者
圣人用易道以研几故能知事之几微通其变遂
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正义)颍川韩氏曰极未形之理则曰深适动微之会则曰
几
衡水孔氏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者圣人用易
道以极深故圣人德深也能通天下之志意即是
受命如响遂知来物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者
圣人用易道以研几故能知事之几微通其变遂
卷三十四 第 58b 页 WYG0052-0962b.png
成天地之文是也
紫岩张氏曰精之所烛来物遂知天下之志于此而
可通变之所该万象以定天下之务于此而可成
紫阳朱子曰研犹审也几微也所以极深者至精也
所以研几者至变也所以通志而成务者神之所
为也
石涧俞氏曰深蕴奥而难见也几细微而未著也极
深谓以易之至精穷天下之至精研几谓以易之
紫岩张氏曰精之所烛来物遂知天下之志于此而
可通变之所该万象以定天下之务于此而可成
紫阳朱子曰研犹审也几微也所以极深者至精也
所以研几者至变也所以通志而成务者神之所
为也
石涧俞氏曰深蕴奥而难见也几细微而未著也极
深谓以易之至精穷天下之至精研几谓以易之
卷三十四 第 59a 页 WYG0052-0962c.png
至变察天下之至变
(通论)虚斋蔡氏曰上章四营而成易至显道神德行则辞
变象占四者俱有但未及枚举而明言之耳故此
章详之
折中曰本义以至精为尚辞尚占之事至变为尚象尚
变之事而易说以至精为变占至变为象辞盖本第
二章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而来此与下章
蓍之德卦之德既相应而第二章观玩之义亦因以
(通论)虚斋蔡氏曰上章四营而成易至显道神德行则辞
变象占四者俱有但未及枚举而明言之耳故此
章详之
折中曰本义以至精为尚辞尚占之事至变为尚象尚
变之事而易说以至精为变占至变为象辞盖本第
二章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而来此与下章
蓍之德卦之德既相应而第二章观玩之义亦因以
卷三十四 第 59b 页 WYG0052-0962d.png
明当从此说
右第十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
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
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
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
右第十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
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
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
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
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
卷三十四 第 60a 页 WYG0052-0963a.png
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正义)颍川韩氏曰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唯变所
适无数不周故曰圆卦列爻分各有其体故曰方
又曰表吉凶之象以同民所忧患之事故曰吉凶与
民同患也
又曰洗心曰斋防患曰戒
崔氏(憬)曰蓍之数七七四十九象阳圆其为用变通
不定因之以知来物是蓍之德圆而神也卦之数
(正义)颍川韩氏曰圆者运而不穷方者止而有分唯变所
适无数不周故曰圆卦列爻分各有其体故曰方
又曰表吉凶之象以同民所忧患之事故曰吉凶与
民同患也
又曰洗心曰斋防患曰戒
崔氏(憬)曰蓍之数七七四十九象阳圆其为用变通
不定因之以知来物是蓍之德圆而神也卦之数
卷三十四 第 60b 页 WYG0052-0963b.png
八八六十四象阴方其为用也爻位有分因之以
藏知往事是卦之德方以知也
横渠张子曰圆神故能通天下之志方知故能定天
下之业易贡故能断天下之疑
括苍龚氏曰圆者其体动而不穷神者其用虚而善
应卦者象也象则示之以定体爻者变也变则其
义不可为典要以此洗心者所以无思也以此退
藏于密者所以无为也以此吉凶与民同患者感
藏知往事是卦之德方以知也
横渠张子曰圆神故能通天下之志方知故能定天
下之业易贡故能断天下之疑
括苍龚氏曰圆者其体动而不穷神者其用虚而善
应卦者象也象则示之以定体爻者变也变则其
义不可为典要以此洗心者所以无思也以此退
藏于密者所以无为也以此吉凶与民同患者感
卷三十四 第 61a 页 WYG0052-0963c.png
而遂通天下之故也
紫阳朱子曰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
以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
尘之累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
之用随感而应所谓无卜筮而知吉凶也神武不
杀得其理而不假其物之谓
泉峰龚氏曰通志以开物言定业以成务言断疑以
冒天下之道言惟其能冒天下之道所以能断天
紫阳朱子曰圆神谓变化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
以贡谓变易以告人圣人体具三者之德而无一
尘之累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有事则神知
之用随感而应所谓无卜筮而知吉凶也神武不
杀得其理而不假其物之谓
泉峰龚氏曰通志以开物言定业以成务言断疑以
冒天下之道言惟其能冒天下之道所以能断天
卷三十四 第 61b 页 WYG0052-0963d.png
下之疑苟其道有不备又何足以断天下之疑也
哉
何氏元子曰吉凶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
来吉凶之理见在于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
折中曰以此洗心者圣人体易之事也在学者则居而
观象玩辞亦必如圣人之洗心然后可以得其理以
此斋戒者圣人用易之事也在学者则动而观变玩
占亦必如圣人之斋戒然后可以见其几言圣人以
哉
何氏元子曰吉凶之几兆端已发将至而未至者曰
来吉凶之理见在于此一定而可知者曰往
折中曰以此洗心者圣人体易之事也在学者则居而
观象玩辞亦必如圣人之洗心然后可以得其理以
此斋戒者圣人用易之事也在学者则动而观变玩
占亦必如圣人之斋戒然后可以见其几言圣人以
卷三十四 第 62a 页 WYG0052-0964a.png
为君子之楷则也
愚案聪明睿知言圣人耳目心思皆与天通也天德
至健故曰神武好生故曰不杀惟圣人身具此德
故能天道人事一以贯之而作易以神明天下之
德神物即谓易也以为专指蓍龟卜筮则偏矣
(馀论)紫阳朱子曰古时民淳俗朴风气未开于天下事全
未知识故圣人立龟与之卜作易与之筮使人趋
吉避害以成天下之事故曰开物成务物是人物
愚案聪明睿知言圣人耳目心思皆与天通也天德
至健故曰神武好生故曰不杀惟圣人身具此德
故能天道人事一以贯之而作易以神明天下之
德神物即谓易也以为专指蓍龟卜筮则偏矣
(馀论)紫阳朱子曰古时民淳俗朴风气未开于天下事全
未知识故圣人立龟与之卜作易与之筮使人趋
吉避害以成天下之事故曰开物成务物是人物
卷三十四 第 62b 页 WYG0052-0964b.png
务是事务冒是罩得天下许多道理在里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正义)吴郡陆氏曰圣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遗故曰利
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来故谓之神也
紫阳朱子曰阖辟动静之机也先言坤者由静而动
也乾坤变通者化育之功也见形象器者生物之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
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
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正义)吴郡陆氏曰圣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遗故曰利
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来故谓之神也
紫阳朱子曰阖辟动静之机也先言坤者由静而动
也乾坤变通者化育之功也见形象器者生物之
卷三十四 第 63a 页 WYG0052-0964c.png
序也法者圣人修道之所为而神者百姓自然之
日用也
问阖户谓之坤一段只是这一个物以其阖谓之坤
以其辟谓之乾以其阖辟谓之变以其不穷谓之
通以其发见而未成形谓之象以其成形则谓之
器圣人修明以立教则谓之法百姓日用则谓之
神朱子曰是如此
愚案此节是言易于形上形下无所不包以推言冒
日用也
问阖户谓之坤一段只是这一个物以其阖谓之坤
以其辟谓之乾以其阖辟谓之变以其不穷谓之
通以其发见而未成形谓之象以其成形则谓之
器圣人修明以立教则谓之法百姓日用则谓之
神朱子曰是如此
愚案此节是言易于形上形下无所不包以推言冒
卷三十四 第 63b 页 WYG0052-0964d.png
天下之意乾坤分主阖辟文势顺衍而下不得不
先从坤起非由静而动之谓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正义)
折中曰圣人作易准天之道故阴阳互变而定为八卦
之象形效民之故故制为典礼而推之生民之利用
(存疑)紫阳朱子曰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阴阳之变
先从坤起非由静而动之谓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正义)
折中曰圣人作易准天之道故阴阳互变而定为八卦
之象形效民之故故制为典礼而推之生民之利用
(存疑)紫阳朱子曰一每生二自然之理也易者阴阳之变
卷三十四 第 64a 页 WYG0052-0965a.png
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四象
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八卦者次为三画而三才
之象始备此数言者实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
不假丝毫智力而成者画卦揲蓍其序皆然详见
序例启蒙
又曰太极十全是具一个善
又曰若说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但言其
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
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八卦者次为三画而三才
之象始备此数言者实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有
不假丝毫智力而成者画卦揲蓍其序皆然详见
序例启蒙
又曰太极十全是具一个善
又曰若说其生则俱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但言其
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
卷三十四 第 64b 页 WYG0052-0965b.png
又曰太极是无形之极故周子曰无极而太极
愚案圣经之言太极止此一见而此节因言作易之
次第推原及之则所谓太极非他经之所谓中所
谓一可知矣何也所谓中所谓一者非所以生两
仪四象八卦者也然则太极何物也解经者当以
经解之第五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说前
已略析之矣然则太极即阴阳而已矣三代以下
人皆以阴阳之粗迹为阴阳而不知其精粗巨细
愚案圣经之言太极止此一见而此节因言作易之
次第推原及之则所谓太极非他经之所谓中所
谓一可知矣何也所谓中所谓一者非所以生两
仪四象八卦者也然则太极何物也解经者当以
经解之第五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说前
已略析之矣然则太极即阴阳而已矣三代以下
人皆以阴阳之粗迹为阴阳而不知其精粗巨细
卷三十四 第 65a 页 WYG0052-0965c.png
无所不统故朱子云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乃所
谓道至此章变文言太极则以为此乃理之至者
而不若阴阳之屑屑于形气矣实则太极固理之
极至而阴阳亦道之极至也至此章变文言太极
者因其下即云是生两仪岂可云易有阴阳是生
两仪乎且犹有故所谓两仪者易中之奇耦二画
也已有形象矣若阴阳之在天地则无形无象圣
人以奇耦二画寔生于无形象之阴阳而亦若阴
谓道至此章变文言太极则以为此乃理之至者
而不若阴阳之屑屑于形气矣实则太极固理之
极至而阴阳亦道之极至也至此章变文言太极
者因其下即云是生两仪岂可云易有阴阳是生
两仪乎且犹有故所谓两仪者易中之奇耦二画
也已有形象矣若阴阳之在天地则无形无象圣
人以奇耦二画寔生于无形象之阴阳而亦若阴
卷三十四 第 65b 页 WYG0052-0965d.png
阳之无所不统故有下文所云也其所以分则太
极者目天地之阴阳两仪者指书中之奇耦也若
不察变文之故而概以一理字解太极以之论学
可也恐非此经之指矣且详玩经文此节与上节
相配上节是言易之在天地者此节是言易之在
书册者上节不言阖辟以前更有何物则此节之
太极即言未画之乾坤较然甚明岂可于阴阳之
上别生端绪乎至太极一图出于陈希夷非先圣
极者目天地之阴阳两仪者指书中之奇耦也若
不察变文之故而概以一理字解太极以之论学
可也恐非此经之指矣且详玩经文此节与上节
相配上节是言易之在天地者此节是言易之在
书册者上节不言阖辟以前更有何物则此节之
太极即言未画之乾坤较然甚明岂可于阴阳之
上别生端绪乎至太极一图出于陈希夷非先圣
卷三十四 第 66a 页 WYG0052-0966a.png
手授有宋大儒揭之以为学宗群儒攻辩之论甚
多兹不暇及○ 折中载郑维岳一说以乾为太
极盖亦不足于前人之论者○两仪者奇耦各一
画也四象者三画之卦也乾坤纯奇纯耦为二象
震坎艮一奇二耦巽离兑二耦一奇为四象近世
此解甚确后章易有四象与此同先儒以为金木
水火及七八九六者皆非若阴阳太少则出康节
一人之说易未尝有二画之卦也○八卦谓重卦
多兹不暇及○ 折中载郑维岳一说以乾为太
极盖亦不足于前人之论者○两仪者奇耦各一
画也四象者三画之卦也乾坤纯奇纯耦为二象
震坎艮一奇二耦巽离兑二耦一奇为四象近世
此解甚确后章易有四象与此同先儒以为金木
水火及七八九六者皆非若阴阳太少则出康节
一人之说易未尝有二画之卦也○八卦谓重卦
卷三十四 第 66b 页 WYG0052-0966b.png
六十有四也何以知之以下文定吉凶知之本义
解俱误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
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正义)侯氏(行果)曰亹亹勉也夫幽隐深远之情吉凶未兆
之事物皆勉勉然愿知之然不能也及蓍成卦龟
解俱误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
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
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
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正义)侯氏(行果)曰亹亹勉也夫幽隐深远之情吉凶未兆
之事物皆勉勉然愿知之然不能也及蓍成卦龟
卷三十四 第 67a 页 WYG0052-0966c.png
成兆也虽神道之幽密未来之吉凶坐可观也是
蓍龟成天下之勉勉也
石涧俞氏曰赜谓杂乱探者抽而出之也隐谓隐僻
索者寻而得之也深谓不可测钩者曲而取之也
远谓难至致者推而极之也
折中曰此节是合上文造化易书而通赞之
(馀论)问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朱子曰人到疑
而不能决处便放倒了不肯向前动有疑阻既知
蓍龟成天下之勉勉也
石涧俞氏曰赜谓杂乱探者抽而出之也隐谓隐僻
索者寻而得之也深谓不可测钩者曲而取之也
远谓难至致者推而极之也
折中曰此节是合上文造化易书而通赞之
(馀论)问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朱子曰人到疑
而不能决处便放倒了不肯向前动有疑阻既知
卷三十四 第 67b 页 WYG0052-0966d.png
其吉凶自然勉勉住不得则其所以亹亹者卜筮
成之也
愚案易之吉凶与术家不同术家惟决事之利钝而
不问其事之当为不当为若易之为书以刚柔变
化象人事之纷赜以贵贱六位拟时境之殊异卦
有夷险而处之贵得其正爻有美恶而用之惟归
于中其所谓吉凶者即是非而已邪正而已其事
已是己正而或稍有疑似之情者则为决之非与
成之也
愚案易之吉凶与术家不同术家惟决事之利钝而
不问其事之当为不当为若易之为书以刚柔变
化象人事之纷赜以贵贱六位拟时境之殊异卦
有夷险而处之贵得其正爻有美恶而用之惟归
于中其所谓吉凶者即是非而已邪正而已其事
已是己正而或稍有疑似之情者则为决之非与
卷三十四 第 68a 页 WYG0052-0967a.png
邪者不与焉此易与术家之悬隔天地者也夫子
言定吉凶成亹亹大意在此至古者礼乐未兴六
经未作而圣人先为卜筮以教人周易之作又因
于卜筮故大传屡言蓍龟之重若尧舜以来迄于
孔孟教人之书备矣其在今日直可云定吉凶成
亹亹者莫大乎六经矣故三代以下六经出而卜
筮微亦其明證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言定吉凶成亹亹大意在此至古者礼乐未兴六
经未作而圣人先为卜筮以教人周易之作又因
于卜筮故大传屡言蓍龟之重若尧舜以来迄于
孔孟教人之书备矣其在今日直可云定吉凶成
亹亹者莫大乎六经矣故三代以下六经出而卜
筮微亦其明證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
卷三十四 第 68b 页 WYG0052-0967b.png
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正义)云峰胡氏曰四者言圣人作易之由而易之所以作
由于卜筮故以天生神物始焉
(辨正)衡水孔氏曰河出图洛出书如郑康成之义则春秋
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
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
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
汴水赵氏曰圣人不过曰河出图洛出书初未尝明
(正义)云峰胡氏曰四者言圣人作易之由而易之所以作
由于卜筮故以天生神物始焉
(辨正)衡水孔氏曰河出图洛出书如郑康成之义则春秋
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
发洛龟书感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
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
汴水赵氏曰圣人不过曰河出图洛出书初未尝明
卷三十四 第 69a 页 WYG0052-0967c.png
著其文汉儒乃指为画卦序畴之原刘歆谓洪范
自五行至六极凡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是洛书
不为数也扬雄明一六二七之数凿度述一九三
七之叙不闻有图书之名是数不为图书也独孔
安国谓神龟负文于背有数至九则以洛书为数
矣后之学者念图书之名习安国之说而数不可
见遂以扬雄凿度之数强合之而图书之为图书
始断断乎为数矣十为河图九为洛书至刘牧互
自五行至六极凡六十五字皆洛书本文是洛书
不为数也扬雄明一六二七之数凿度述一九三
七之叙不闻有图书之名是数不为图书也独孔
安国谓神龟负文于背有数至九则以洛书为数
矣后之学者念图书之名习安国之说而数不可
见遂以扬雄凿度之数强合之而图书之为图书
始断断乎为数矣十为河图九为洛书至刘牧互
卷三十四 第 69b 页 WYG0052-0967d.png
易其名朱子虽复其旧迨今学者所主犹未一呜
呼河图洛书古必有是倘形制湮泯正可阙疑何
至依缘髣髴以一时臆见而断千古之疑邪若夫
图或为书书或为图其无所取證于圣人则均也
(案尚书孔传亦系伪作)
万氏季野曰图书之亡久矣自汉迄唐或言图书为
篇册或言图即八卦书即九畴然并无言亲见河
图洛书者与见图书为一圈点之物者宋道士陈
呼河图洛书古必有是倘形制湮泯正可阙疑何
至依缘髣髴以一时臆见而断千古之疑邪若夫
图或为书书或为图其无所取證于圣人则均也
(案尚书孔传亦系伪作)
万氏季野曰图书之亡久矣自汉迄唐或言图书为
篇册或言图即八卦书即九畴然并无言亲见河
图洛书者与见图书为一圈点之物者宋道士陈
卷三十四 第 70a 页 WYG0052-0968a.png
搏忽出河图洛书刘牧传之以四十五点为河图
五十五点为洛书阮逸又反之以五十五点为图
四十五点为书而朱子宗焉
恕谷李氏曰观大传天生神物与仰则观象于天二
段则伏羲作易无物不察即当日真河图洛书亦
仅与天生神物鸟兽之文同为感触之一端耳今
不玩易而但观蓍龟鸟兽即尽易乎溺于图书者
何以异是
五十五点为洛书阮逸又反之以五十五点为图
四十五点为书而朱子宗焉
恕谷李氏曰观大传天生神物与仰则观象于天二
段则伏羲作易无物不察即当日真河图洛书亦
仅与天生神物鸟兽之文同为感触之一端耳今
不玩易而但观蓍龟鸟兽即尽易乎溺于图书者
何以异是
卷三十四 第 70b 页 WYG0052-0968b.png
一斋晏氏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言象天也河
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言法地也天之垂象天文
也河之图洛之书地理也后儒舍天垂象见吉凶
圣人象之三句于不问而惟取河出图洛出书以
为先有图书之象而后因以画卦设蓍谬也不知
天之垂象凡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月星行乎其
间日奇数九四其九而得三百六月偶数六二其
六而得一十二以日纪月则三其十以月纪年则
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言法地也天之垂象天文
也河之图洛之书地理也后儒舍天垂象见吉凶
圣人象之三句于不问而惟取河出图洛出书以
为先有图书之象而后因以画卦设蓍谬也不知
天之垂象凡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日月星行乎其
间日奇数九四其九而得三百六月偶数六二其
六而得一十二以日纪月则三其十以月纪年则
卷三十四 第 71a 页 WYG0052-0968c.png
二其六至躔宿之二十八则四其七气之二十四
则三其八莫非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之文也岂得
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独为河洛之文哉且
河之有图洛之有书想亦略具奇耦之文理尔岂
真整整齐齐如今所传之图哉
愚案大传言图书与神物等同为圣人所则此皆言
作易之由也则以图书分画卦序畴者汉儒之误
明矣
则三其八莫非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之文也岂得
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独为河洛之文哉且
河之有图洛之有书想亦略具奇耦之文理尔岂
真整整齐齐如今所传之图哉
愚案大传言图书与神物等同为圣人所则此皆言
作易之由也则以图书分画卦序畴者汉儒之误
明矣
卷三十四 第 71b 页 WYG0052-0968d.png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
以断也
(辨正)愚案四象指八卦而六十四卦在其中以此示人以
物宜所谓卦之德方以知也系辞以告所谓六爻
之义易以贡也定吉凶而疑可断所谓蓍之德圆
而神也由是而通志定业此其所以冒天下之道
也总结通章之意
右第十一章
以断也
(辨正)愚案四象指八卦而六十四卦在其中以此示人以
物宜所谓卦之德方以知也系辞以告所谓六爻
之义易以贡也定吉凶而疑可断所谓蓍之德圆
而神也由是而通志定业此其所以冒天下之道
也总结通章之意
右第十一章
卷三十四 第 72a 页 WYG0052-0969a.png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辨正)侯氏(行果)曰此引大有上九辞以證之也大有上九
履信思顺自天祐之言人能依四象所示系辞所
告则天及人皆共祐之吉无不利者也
紫阳朱子曰此无所属或恐是错简疑在第八章之
末
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
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辨正)侯氏(行果)曰此引大有上九辞以證之也大有上九
履信思顺自天祐之言人能依四象所示系辞所
告则天及人皆共祐之吉无不利者也
紫阳朱子曰此无所属或恐是错简疑在第八章之
末
卷三十四 第 72b 页 WYG0052-0969b.png
何氏元子曰取大有上九爻辞以结上文居则观象
而玩辞动则变化而玩占则孜孜尚贤之意也是
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与第二章天祐之语遥
应非错简也
愚案此章朱子以为错简侯氏何氏皆以为前章结
语先儒又谓此与第八章数节皆诸卦之文言今
未能定故别为一章
右第十二章
而玩辞动则变化而玩占则孜孜尚贤之意也是
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与第二章天祐之语遥
应非错简也
愚案此章朱子以为错简侯氏何氏皆以为前章结
语先儒又谓此与第八章数节皆诸卦之文言今
未能定故别为一章
右第十二章
卷三十四 第 73a 页 WYG0052-0969c.png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正义)崔氏(憬)曰言伏羲仰观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尽其
意设卦谓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情伪尽在其中
矣作卦爻之辞以系伏羲立卦之象象既尽意故
辞亦尽言也
草庐吴氏曰立象谓羲皇之画卦所以示者也尽意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
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正义)崔氏(憬)曰言伏羲仰观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尽其
意设卦谓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情伪尽在其中
矣作卦爻之辞以系伏羲立卦之象象既尽意故
辞亦尽言也
草庐吴氏曰立象谓羲皇之画卦所以示者也尽意
卷三十四 第 73b 页 WYG0052-0969d.png
谓虽无言而与民同患之意悉具于其中设卦谓
文王设立重卦之名尽情伪谓六十四名足以尽
天下事物之情辞谓文王周公之彖爻所以告者
也羲皇之卦画足以尽意矣文王又因卦之象设
卦之名以尽情伪然卦虽有名而未有辞也又系
彖辞则足以尽其言矣设卦一句在立象之后系
辞之前盖竟尽意之绪启尽言之端也
钱氏尔卓曰圣人之意不能以言尽而尽于立象此
文王设立重卦之名尽情伪谓六十四名足以尽
天下事物之情辞谓文王周公之彖爻所以告者
也羲皇之卦画足以尽意矣文王又因卦之象设
卦之名以尽情伪然卦虽有名而未有辞也又系
彖辞则足以尽其言矣设卦一句在立象之后系
辞之前盖竟尽意之绪启尽言之端也
钱氏尔卓曰圣人之意不能以言尽而尽于立象此
卷三十四 第 74a 页 WYG0052-0970a.png
圣人以象为言也因而系辞凡圣人所欲言者又
未常不尽于此
折中曰立象朱子谓指奇耦二画崔氏吴氏则谓是八
卦之象似为得之崔氏说又较明也变通鼓舞语类
俱著占筮说然须知象辞之中便已具变通鼓舞之
妙特因占而用尔故下文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
之存乎通皆是指象辞中之理有变有通非专为七
八九六之变也鼓舞即是下文鼓天下之动意
未常不尽于此
折中曰立象朱子谓指奇耦二画崔氏吴氏则谓是八
卦之象似为得之崔氏说又较明也变通鼓舞语类
俱著占筮说然须知象辞之中便已具变通鼓舞之
妙特因占而用尔故下文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
之存乎通皆是指象辞中之理有变有通非专为七
八九六之变也鼓舞即是下文鼓天下之动意
卷三十四 第 74b 页 WYG0052-0970b.png
愚案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二句盖古语也此节折
中取崔氏之说又有谓象者刚柔八卦重卦皆是
也设卦以尽情伪即所谓立象以尽意者也变通
鼓舞即所谓系辞以尽言者也盖谓圣人以意难
尽是以立象而象之立足以尽意者因六十四卦
之设足以尽情伪也圣人以言难尽是以系辞而
辞之系足以尽言者因辞中之变通鼓舞足以尽
利尽神也此似较诸说尤确至此节正欲学易者
中取崔氏之说又有谓象者刚柔八卦重卦皆是
也设卦以尽情伪即所谓立象以尽意者也变通
鼓舞即所谓系辞以尽言者也盖谓圣人以意难
尽是以立象而象之立足以尽意者因六十四卦
之设足以尽情伪也圣人以言难尽是以系辞而
辞之系足以尽言者因辞中之变通鼓舞足以尽
利尽神也此似较诸说尤确至此节正欲学易者
卷三十四 第 75a 页 WYG0052-0970c.png
以观象玩辞为先与占筮无涉宜 折中辨之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辨正)愚案上节言圣人立象系辞于意与言无不尽矣然
学者岂可泛而求之不知精缊之所在乎故此节
特指言乾坤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
之理得故曰乾坤成列而易道立矣如人于易简
不能用是乾坤毁也易简不能用则卦爻中所谓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
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辨正)愚案上节言圣人立象系辞于意与言无不尽矣然
学者岂可泛而求之不知精缊之所在乎故此节
特指言乾坤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
之理得故曰乾坤成列而易道立矣如人于易简
不能用是乾坤毁也易简不能用则卦爻中所谓
卷三十四 第 75b 页 WYG0052-0970d.png
中与正者皆茫然莫识其指归是无以见易也易
不可见则所谓易知简能亦无由而得故曰乾坤
或几乎息矣言易之精缊惟在乾坤而学者当于
此求之孔子示人观象玩辞之要如此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正义)童溪王氏曰道也者无方无体所以妙是器也器也
者有方有体所以显是道也道外无器器外无道
不可见则所谓易知简能亦无由而得故曰乾坤
或几乎息矣言易之精缊惟在乾坤而学者当于
此求之孔子示人观象玩辞之要如此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
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正义)童溪王氏曰道也者无方无体所以妙是器也器也
者有方有体所以显是道也道外无器器外无道
卷三十四 第 76a 页 WYG0052-0971a.png
其本一也故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皆谓之形化
而裁之则是器有所指引而名体各异故谓之变
推而行之则是变无所凝滞而运用不穷故谓之
通举是变通之用而措之天下之民使之各尽其
所以相生相养之道故谓之事业
(馀论)问形而上下如何以形言朱子曰此言最的当设若
以有形无形言之便是物与理相间断了所以谓
截得分明者只是上下之间分别得一个界止分
而裁之则是器有所指引而名体各异故谓之变
推而行之则是变无所凝滞而运用不穷故谓之
通举是变通之用而措之天下之民使之各尽其
所以相生相养之道故谓之事业
(馀论)问形而上下如何以形言朱子曰此言最的当设若
以有形无形言之便是物与理相间断了所以谓
截得分明者只是上下之间分别得一个界止分
卷三十四 第 76b 页 WYG0052-0971b.png
明器亦道道亦器有分别而不相离也
愚案形而上下即谓乾坤形而上形而下也卦象以
前为形上之乾坤卦象以后为形下之乾坤可见
与不可见无非乾坤者此其所以为易之缊明乎
此则知一阴一阳洵不可以不谓之道而易有太
极即指卦象以前形上之乾坤亦暸然矣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愚案形而上下即谓乾坤形而上形而下也卦象以
前为形上之乾坤卦象以后为形下之乾坤可见
与不可见无非乾坤者此其所以为易之缊明乎
此则知一阴一阳洵不可以不谓之道而易有太
极即指卦象以前形上之乾坤亦暸然矣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
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
卷三十四 第 77a 页 WYG0052-0971c.png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
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
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
(正义)吴郡陆氏曰此明说立象尽意设卦尽情伪之意也
紫阳朱子曰卦爻所以变通者在人人之所以能神
而明之者在德
石涧俞氏曰赜以象著卦有象则穷天下之至杂至
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
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
言而信存乎德行
(正义)吴郡陆氏曰此明说立象尽意设卦尽情伪之意也
紫阳朱子曰卦爻所以变通者在人人之所以能神
而明之者在德
石涧俞氏曰赜以象著卦有象则穷天下之至杂至
卷三十四 第 77b 页 WYG0052-0971d.png
乱无有遗者故曰极动以辞决使天下乐于趋事
赴功者手舞足蹈而不能自已故曰鼓
(通论)程氏(敬承)曰上系末章归重德行下系末章亦首揭
出德行此之德行即所谓乾坤易简者乎
愚案谓德行指乾坤甚是正所以教人求易之缊而
有得于象与言之本原则立象系辞一以贯之矣
右第十三章
大易择言卷三十四
赴功者手舞足蹈而不能自已故曰鼓
(通论)程氏(敬承)曰上系末章归重德行下系末章亦首揭
出德行此之德行即所谓乾坤易简者乎
愚案谓德行指乾坤甚是正所以教人求易之缊而
有得于象与言之本原则立象系辞一以贯之矣
右第十三章
大易择言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