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二 第 1a 页 WYG0012-01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经传集解剥复卷十二
宋 林栗 撰
序卦曰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
周易经传集解剥复卷十二
宋 林栗 撰
序卦曰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
卷十二 第 1b 页 WYG0012-0159b.png
之成卦贲之变也自贲之剥上艮不动离变为坤易
其二刚而成剥也夫所以为贲者离与艮也离为火
艮坤为土火熄而为土则尽矣所以为贲者刚与柔
也刚为质柔为文质化而为文则尽矣夫质文之为
言犹本末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然使天下荡然曰
趋于文则末胜而本离矣故夫离之在贲非能亨也
柔来文之故亨艮之在贲非能往也刚上文之故小
利有攸往然则当贲之时末既胜矣况又变而为坤
其二刚而成剥也夫所以为贲者离与艮也离为火
艮坤为土火熄而为土则尽矣所以为贲者刚与柔
也刚为质柔为文质化而为文则尽矣夫质文之为
言犹本末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然使天下荡然曰
趋于文则末胜而本离矣故夫离之在贲非能亨也
柔来文之故亨艮之在贲非能往也刚上文之故小
利有攸往然则当贲之时末既胜矣况又变而为坤
卷十二 第 2a 页 WYG0012-0160a.png
哉是以谓之剥也盖孔子尝自筮得贲焉愀然有不
平之色子张进曰筮得贲吉而愀然何也子曰以其
离在艮下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吾闻丹
漆不文白玉不凋质有馀不受饰故也是以贲之交
爻不言馀色而专言洁白不言华饰而专言粉素盖
将以反其质欤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
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平之色子张进曰筮得贲吉而愀然何也子曰以其
离在艮下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吾闻丹
漆不文白玉不凋质有馀不受饰故也是以贲之交
爻不言馀色而专言洁白不言华饰而专言粉素盖
将以反其质欤
剥不利有攸往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
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卷十二 第 2b 页 WYG0012-0160b.png
下坤上艮成卦曰剥者初为坤二与三亦为坤四为
艮然则剥之四象惟以坤艮言之坤土也艮亦土也
坤为平地而艮则山也草木华实莫不尽落惟有山
在地上耳此卦之所以为剥也故子曰剥剥也柔变
刚也剥不利有攸往何谓也曰方贲之时小利有攸
往而已况于剥乎剥者阴消阳之卦也阳为君子阴
为小人五阳为主而一阴为客君子盛而小人穷矣
故其卦为夬其彖曰利有攸往五阴为主而一阳为
艮然则剥之四象惟以坤艮言之坤土也艮亦土也
坤为平地而艮则山也草木华实莫不尽落惟有山
在地上耳此卦之所以为剥也故子曰剥剥也柔变
刚也剥不利有攸往何谓也曰方贲之时小利有攸
往而已况于剥乎剥者阴消阳之卦也阳为君子阴
为小人五阳为主而一阴为客君子盛而小人穷矣
故其卦为夬其彖曰利有攸往五阴为主而一阳为
卷十二 第 3a 页 WYG0012-0160c.png
客小人盛而君子微矣故其卦为剥其彖曰不利有
攸往凡此皆为君子言之也坤顺也艮止也君子观
此之象是以顺时而止之也故子曰不利有攸往小
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夫子既已释其象又从而
赞之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盖言君子小人如
天之行四时之运一消一息一盈一虚以阳言之则
息于春盈于夏消于秋虚于冬方其消也而欲其息
方其虚也而求其盈不可得也君子是以尚其理而
攸往凡此皆为君子言之也坤顺也艮止也君子观
此之象是以顺时而止之也故子曰不利有攸往小
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夫子既已释其象又从而
赞之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盖言君子小人如
天之行四时之运一消一息一盈一虚以阳言之则
息于春盈于夏消于秋虚于冬方其消也而欲其息
方其虚也而求其盈不可得也君子是以尚其理而
卷十二 第 3b 页 WYG0012-0160d.png
不敢必其道之行也虽然圣人之作易也其于君子
爱之之至也其于小人忧之之深也爱之至则畀其
周身之防忧之深则开其为善之利至于转祸为福
拨乱为治盖圣人之本心也故夫复临泰壮夬者五
阳之序也姤遁否观剥者五阴之序也而易之序则
不然阳先退而后进故自泰而之临自临而之复然
后继之以壮夬者所以成其治也阴先进而后退故
自否而之观自观而之剥然后反之以遁姤者所以
爱之之至也其于小人忧之之深也爱之至则畀其
周身之防忧之深则开其为善之利至于转祸为福
拨乱为治盖圣人之本心也故夫复临泰壮夬者五
阳之序也姤遁否观剥者五阴之序也而易之序则
不然阳先退而后进故自泰而之临自临而之复然
后继之以壮夬者所以成其治也阴先进而后退故
自否而之观自观而之剥然后反之以遁姤者所以
卷十二 第 4a 页 WYG0012-0161a.png
止其乱也以为治乱皆任之自然则人事废矣是故
四卦凡彖与爻吉多而凶少至于否剥犹有吉亨无
不利之辞不亦转祸为福之意欤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者艮也地者坤也山附于地无馀蕴矣君子观此
之象以为草木尽剥而山巍然独存者非以其基厚
故欤山有君之象地有民之象为人上者得不厚下
以为安宅乎
四卦凡彖与爻吉多而凶少至于否剥犹有吉亨无
不利之辞不亦转祸为福之意欤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山者艮也地者坤也山附于地无馀蕴矣君子观此
之象以为草木尽剥而山巍然独存者非以其基厚
故欤山有君之象地有民之象为人上者得不厚下
以为安宅乎
卷十二 第 4b 页 WYG0012-0161b.png
杂卦曰剥烂也
剥之为义多矣草木之落谓之剥八月剥枣是也宫
室之坏谓之剥上九剥庐是也器物之烂谓之剥初
六剥床是也然剥之成卦剥以下反上其所由来渐
矣故取喻于草木之落不若取于宫室之坏取于宫
室之坏不若取于器物之烂是以剥之诸爻皆取剥
床为象至于上九然后系之以硕果剥庐之义焉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剥之为义多矣草木之落谓之剥八月剥枣是也宫
室之坏谓之剥上九剥庐是也器物之烂谓之剥初
六剥床是也然剥之成卦剥以下反上其所由来渐
矣故取喻于草木之落不若取于宫室之坏取于宫
室之坏不若取于器物之烂是以剥之诸爻皆取剥
床为象至于上九然后系之以硕果剥庐之义焉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卷十二 第 5a 页 WYG0012-0161c.png
初六坤也以阴居刚而在一卦之下上无其应而承
于六二二亦坤也故曰剥床以足蔑床上实而下虚
有剥之象初在下为足体坤为虚在剥之时譬之床
烂而其足蔑矣蔑灭也床蔑其足其与几何故曰贞
凶贞正也固也以此为正以此为固凶其宜矣子曰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灭下盖释以足蔑之文读者遂
以蔑连下文失之矣按荀本蔑字并作灭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于六二二亦坤也故曰剥床以足蔑床上实而下虚
有剥之象初在下为足体坤为虚在剥之时譬之床
烂而其足蔑矣蔑灭也床蔑其足其与几何故曰贞
凶贞正也固也以此为正以此为固凶其宜矣子曰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灭下盖释以足蔑之文读者遂
以蔑连下文失之矣按荀本蔑字并作灭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卷十二 第 5b 页 WYG0012-0161d.png
六二坤也以阴居柔而在下卦之中上无其应而承
于六三三亦坤也故曰剥床以辨蔑床箦谓之辨辨
床之中床足分辨之处也烂其床而蔑其辨势已迫
矣贞而不去凶何疑乎故曰贞凶子曰剥床以辨未
有与也未字当读为末末无也凡卦六二吉多而凶
少何也以其居正而得中也然而有与则为正无与
则为邪今剥之二远无所应近无所与陷于群阴之
中是以为剥床之象也若上有九五则为观近有九
于六三三亦坤也故曰剥床以辨蔑床箦谓之辨辨
床之中床足分辨之处也烂其床而蔑其辨势已迫
矣贞而不去凶何疑乎故曰贞凶子曰剥床以辨未
有与也未字当读为末末无也凡卦六二吉多而凶
少何也以其居正而得中也然而有与则为正无与
则为邪今剥之二远无所应近无所与陷于群阴之
中是以为剥床之象也若上有九五则为观近有九
卷十二 第 6a 页 WYG0012-0162a.png
三则为贲何遽凶哉或曰剥至六三有应故六二言
未于义亦通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三上体为坤下体亦为坤以阴居刚而在下卦之
上应乎上九之震故曰剥之无咎自初至五皆剥也
剥之为义凶矣而此言无咎何也曰重坤者天下之
至顺也而应乎震顺以动者也顺以动而谓之剥何
也曰上下皆坤而在群阴之中但见其顺未见其动
未于义亦通
六三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三上体为坤下体亦为坤以阴居刚而在下卦之
上应乎上九之震故曰剥之无咎自初至五皆剥也
剥之为义凶矣而此言无咎何也曰重坤者天下之
至顺也而应乎震顺以动者也顺以动而谓之剥何
也曰上下皆坤而在群阴之中但见其顺未见其动
卷十二 第 6b 页 WYG0012-0162b.png
也虽有顺动之志而当是之时有不可不剥者矣夫
初剥床足二剥床辨至三及其茵荐矣初二皆凶而
三乃无咎何也曰初二以坤遇坤上无其应贞而不
去是以凶也三以坤应震将去之矣虽床之剥又何
咎哉子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上谓六四下谓六二
也三承于四四又艮也苟无其应斯此之矣今以九
在上坤震相与其于六四宜丧其朋无相得之理矣
四不之得而况于二乎三在剥之中既为所剥矣所
初剥床足二剥床辨至三及其茵荐矣初二皆凶而
三乃无咎何也曰初二以坤遇坤上无其应贞而不
去是以凶也三以坤应震将去之矣虽床之剥又何
咎哉子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上谓六四下谓六二
也三承于四四又艮也苟无其应斯此之矣今以九
在上坤震相与其于六四宜丧其朋无相得之理矣
四不之得而况于二乎三在剥之中既为所剥矣所
卷十二 第 7a 页 WYG0012-0162c.png
以无咎者失上下之情而独应上九也吉则未能免
咎而已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四上体为艮下体为坤以阴居柔而在下卦之下
下无其应而承于六五五亦坤也故曰剥床以肤肤
皮肤也坤为剥艮为肤剥床而及其肤去之晚矣况
又安寝而不去乎故不曰贞凶而直言凶也子曰剥
床以肤切近灾也或曰床烂及肤犹寝地也何遽凶
咎而已
六四剥床以肤凶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四上体为艮下体为坤以阴居柔而在下卦之下
下无其应而承于六五五亦坤也故曰剥床以肤肤
皮肤也坤为剥艮为肤剥床而及其肤去之晚矣况
又安寝而不去乎故不曰贞凶而直言凶也子曰剥
床以肤切近灾也或曰床烂及肤犹寝地也何遽凶
卷十二 第 7b 页 WYG0012-0162d.png
乎曰非此之谓也烂于文从火灾亦从火火之熟物
谓之烂火之烬物谓之灾荧荧之火先烂其足次烂
其辨又烂其荐以及其肤然且熟寝而不知觉此其
所以凶也贾谊所谓厝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
然因谓之安斯之谓也剥之下卦自离而变其取诸
火也宜哉故曰为近切之灾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六五坤也以阴居刚而在上卦之中下无其应而承
谓之烂火之烬物谓之灾荧荧之火先烂其足次烂
其辨又烂其荐以及其肤然且熟寝而不知觉此其
所以凶也贾谊所谓厝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
然因谓之安斯之谓也剥之下卦自离而变其取诸
火也宜哉故曰为近切之灾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六五坤也以阴居刚而在上卦之中下无其应而承
卷十二 第 8a 页 WYG0012-0163a.png
于上九之震故曰贯鱼以宫人宠坤为鱼为妇人为
众故有贯鱼宫人之象五阴而一阳贯鱼之象也五
阴顺序鱼贯而进宫人之象也剥至于五凶之极也
圣人有所不忍言也谓其无应而承于震故别设义
以救之五阴鱼贯以承上九上九以宫人之宠宠之
斯为善矣非柔变刚之义也故曰无不利以宫人宠
宠无不被而有尊卑之序也夫岂特宫人为然人君
之于臣下宠之有序贱不妨贵小不加大远不间亲
众故有贯鱼宫人之象五阴而一阳贯鱼之象也五
阴顺序鱼贯而进宫人之象也剥至于五凶之极也
圣人有所不忍言也谓其无应而承于震故别设义
以救之五阴鱼贯以承上九上九以宫人之宠宠之
斯为善矣非柔变刚之义也故曰无不利以宫人宠
宠无不被而有尊卑之序也夫岂特宫人为然人君
之于臣下宠之有序贱不妨贵小不加大远不间亲
卷十二 第 8b 页 WYG0012-0163b.png
新不间旧则民志定矣何不利之有哉故子曰以宫
人宠终无尤也终之为言其上九之谓乎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
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上九震也以阳居柔而在一卦之上应乎六三之坤故
曰硕果上九之艮极反而成震者也艮为果蓏震为反
生五阳尽剥而上九独存故有硕果不食之象剥烂也
硕大也果之枝叶华实莫不尽剥矣而留其硕大者于
人宠终无尤也终之为言其上九之谓乎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
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上九震也以阳居柔而在一卦之上应乎六三之坤故
曰硕果上九之艮极反而成震者也艮为果蓏震为反
生五阳尽剥而上九独存故有硕果不食之象剥烂也
硕大也果之枝叶华实莫不尽剥矣而留其硕大者于
卷十二 第 9a 页 WYG0012-0163c.png
其上室于烂而不食将以复种也坤为土震为动果烂
入土阳气动而复生矣可剥而复之象也故曰君子
得舆小人剥庐舆车也众也庐屋也坤为众为舆艮为
庐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故有得舆剥庐之象六五之
剥极矣有君子焉民之所载也应乎六三之坤得舆之
象也自五以下其象皆坤既见君子则共载之也若
以小人当之则剥其庐矣屋之壁户牖莫不尽剥矣而
飘然茨瓦盖覆其上仅有存耳君子得之则葺理其
入土阳气动而复生矣可剥而复之象也故曰君子
得舆小人剥庐舆车也众也庐屋也坤为众为舆艮为
庐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故有得舆剥庐之象六五之
剥极矣有君子焉民之所载也应乎六三之坤得舆之
象也自五以下其象皆坤既见君子则共载之也若
以小人当之则剥其庐矣屋之壁户牖莫不尽剥矣而
飘然茨瓦盖覆其上仅有存耳君子得之则葺理其
卷十二 第 9b 页 WYG0012-0163d.png
下而居之小人则彻其茨瓦剥庐而后己也故曰君
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汉之光武
唐之肃宗得舆者也汉之灵献唐之僖昭剥庐者也
彼其所用皆小人必至于天下大坏极乱而后止也
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汉之光武
唐之肃宗得舆者也汉之灵献唐之僖昭剥庐者也
彼其所用皆小人必至于天下大坏极乱而后止也
卷十二 第 10a 页 WYG0012-0164a.png
序卦曰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
以复
复之成卦剥之反也自剥之复初上相易而成也物
穷则反理之必至剥之上九穷矣是以反于初九而
成复也剥者阴盛之象复者阳生之象也方岁之寒
草木凋瘁虫兽蛰藏人民庐处山童而川冰可谓剥
矣及夫一阳之生固未盛也而凋瘁者芽蛰藏者奋
庐处者出童者青而冰者泮矣是以谓之复也
以复
复之成卦剥之反也自剥之复初上相易而成也物
穷则反理之必至剥之上九穷矣是以反于初九而
成复也剥者阴盛之象复者阳生之象也方岁之寒
草木凋瘁虫兽蛰藏人民庐处山童而川冰可谓剥
矣及夫一阳之生固未盛也而凋瘁者芽蛰藏者奋
庐处者出童者青而冰者泮矣是以谓之复也
卷十二 第 10b 页 WYG0012-0164b.png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
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
见天地之心乎
下震上坤成卦曰复者初为震自二以往皆为坤也
震动也坤顺也动而顺复之义也震为雷坤为地雷
在地中复之象也夫阴阳之运有如循环方其消而
为剥也阳气几尽于外矣及夫艮反为震而乃出乎
往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
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
见天地之心乎
下震上坤成卦曰复者初为震自二以往皆为坤也
震动也坤顺也动而顺复之义也震为雷坤为地雷
在地中复之象也夫阴阳之运有如循环方其消而
为剥也阳气几尽于外矣及夫艮反为震而乃出乎
卷十二 第 11a 页 WYG0012-0164c.png
地中是以谓之复也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何谓
也曰复反也亨通也阳气反而后通也出者震也入
者艮也初为震而三有艮体故有出入之象疾害也
方剥之时非特不利于出也虽入此室处犹惧不免
焉至此而出入自如莫或害之矣朋众也坤为众自
外为来故有朋来之象方剥之时君子保身之不暇
奚可以得众乎众之所聚祸之所归也至此则朋众
方来而莫或咎之矣朋之来也非以为利也相与反
也曰复反也亨通也阳气反而后通也出者震也入
者艮也初为震而三有艮体故有出入之象疾害也
方剥之时非特不利于出也虽入此室处犹惧不免
焉至此而出入自如莫或害之矣朋众也坤为众自
外为来故有朋来之象方剥之时君子保身之不暇
奚可以得众乎众之所聚祸之所归也至此则朋众
方来而莫或咎之矣朋之来也非以为利也相与反
卷十二 第 11b 页 WYG0012-0164d.png
复其道焉耳初九以阳居刚故诸爻反复无非道者
故子曰复亨刚反也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
来无咎反复其道也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何谓也曰
七曰之义诸家纷然不同大率言自剥至复为七日
皆失之矣而六日七分尤为缪妄惟伊川程氏曰姤
七变而为复临川王氏曰阴阳之往复以日论之可
也以月以岁论之可也今取之夫阴阳之运十二而
周故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分日有十二辰岁有十
故子曰复亨刚反也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
来无咎反复其道也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何谓也曰
七曰之义诸家纷然不同大率言自剥至复为七日
皆失之矣而六日七分尤为缪妄惟伊川程氏曰姤
七变而为复临川王氏曰阴阳之往复以日论之可
也以月以岁论之可也今取之夫阴阳之运十二而
周故天有十二次地有十二分日有十二辰岁有十
卷十二 第 12a 页 WYG0012-0165a.png
二月此其最著者也十二辰为一日有昼夜昏明之
异也十二月为一岁有冬夏寒暑之变也至于十二
月为浃十二岁为纪旡昏明之异无寒暑之变其差
甚微而人弗之觉也易之为书微显阐幽故常言三
日七日以验其近三岁十岁以验其远至于言时月
则绝无而仅有皆𨼆奥其辞不使易而知之耳自子
至午自午至子其数七也自寅至申自申至寅其数
亦七也在易以卦配则自复至姤自姤至复其数皆
异也十二月为一岁有冬夏寒暑之变也至于十二
月为浃十二岁为纪旡昏明之异无寒暑之变其差
甚微而人弗之觉也易之为书微显阐幽故常言三
日七日以验其近三岁十岁以验其远至于言时月
则绝无而仅有皆𨼆奥其辞不使易而知之耳自子
至午自午至子其数七也自寅至申自申至寅其数
亦七也在易以卦配则自复至姤自姤至复其数皆
卷十二 第 12b 页 WYG0012-0165b.png
七也若自复至遁自姤至临则其数八矣夫积十二
辰而以日数之者日之一度也积日三十而以月数
之者月之一周也日阳物也月阴物也七阳数也八
阴数也举日称七故于一阳言之正应乎七数也举
月称八故于二阴言之正应乎八数也圣人因象以
寓辞因辞以寓意八月有凶七日来复盖有喜惧之
辞焉学者不可不知也然而不言于遁而言于临者
此则互文见义相为表里是故系之以月也易卦以
辰而以日数之者日之一度也积日三十而以月数
之者月之一周也日阳物也月阴物也七阳数也八
阴数也举日称七故于一阳言之正应乎七数也举
月称八故于二阴言之正应乎八数也圣人因象以
寓辞因辞以寓意八月有凶七日来复盖有喜惧之
辞焉学者不可不知也然而不言于遁而言于临者
此则互文见义相为表里是故系之以月也易卦以
卷十二 第 13a 页 WYG0012-0165c.png
月系惟此而已诗言一之日二之日与此同意若从
卦气之说则剥后十卦然后为复非但六日七分而
已也故子曰七日来复天行也凡彖曰消长之义夫
子每以天行释之以为必至之理也利有攸往刚长
也言自复之临自临之泰也不利于剥则利于复可
知矣故又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方其未复也天地
闭塞万物摧残贤愚易其位善恶乖其应若无天理
惟人自为耳故老聃氏有天地不仁之说而申包胥
卦气之说则剥后十卦然后为复非但六日七分而
已也故子曰七日来复天行也凡彖曰消长之义夫
子每以天行释之以为必至之理也利有攸往刚长
也言自复之临自临之泰也不利于剥则利于复可
知矣故又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方其未复也天地
闭塞万物摧残贤愚易其位善恶乖其应若无天理
惟人自为耳故老聃氏有天地不仁之说而申包胥
卷十二 第 13b 页 WYG0012-0165d.png
有人众胜天之语方此时也天地之心何自而见哉
及其复也阳气动乎地中一草一木稍有芽蘖之意
其及物也几何而天地之心生成之德已自可见矣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人君者万民之天地也方其剥
也苛政以残之重敛以困之用其所恶弃其所好民
未有不以为厉己也及其复也用一贤去一佞发一
政施一令其利泽曾未几何而人民爱物之心已自
可见矣天下之人必曰吾君仁圣如此但为小人所
及其复也阳气动乎地中一草一木稍有芽蘖之意
其及物也几何而天地之心生成之德已自可见矣
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人君者万民之天地也方其剥
也苛政以残之重敛以困之用其所恶弃其所好民
未有不以为厉己也及其复也用一贤去一佞发一
政施一令其利泽曾未几何而人民爱物之心已自
可见矣天下之人必曰吾君仁圣如此但为小人所
卷十二 第 14a 页 WYG0012-0166a.png
误耳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由是言之凡世人所
谓善恶无报天道难期者皆由否剥之世而论天地
也天地之大德曰生至复而后心可见矣圣人于此
见天地之心而愚于此见圣人之意也不其然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
雷者震也地者坤也雷在地中复而将奋也先儒皆
以复为建子之月愚于临卦既觉其非今以象考之
谓善恶无报天道难期者皆由否剥之世而论天地
也天地之大德曰生至复而后心可见矣圣人于此
见天地之心而愚于此见圣人之意也不其然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
方
雷者震也地者坤也雷在地中复而将奋也先儒皆
以复为建子之月愚于临卦既觉其非今以象考之
卷十二 第 14b 页 WYG0012-0166b.png
所以为复者震也非坎也今夫火生于艮而王于离
归乎乾而绝乎坎是故绝而复生者坎中之阳也水
生于坤而王于坎归乎巽而绝乎离是故绝而复生
者离中之阴也坎中之阳其微若是而以为出入无
疾利有攸往之象不既疏乎是故圣人取诸震坤以
为来复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则建寅之月雷固在地
中也虽在地中而蛰者振矣先王观此之象至于来
复之日而闭关施行者以为岁于是乎更新万物于
归乎乾而绝乎坎是故绝而复生者坎中之阳也水
生于坤而王于坎归乎巽而绝乎离是故绝而复生
者离中之阴也坎中之阳其微若是而以为出入无
疾利有攸往之象不既疏乎是故圣人取诸震坤以
为来复仲春之月雷乃发声则建寅之月雷固在地
中也虽在地中而蛰者振矣先王观此之象至于来
复之日而闭关施行者以为岁于是乎更新万物于
卷十二 第 15a 页 WYG0012-0166c.png
是乎更始诸侯之宾客于是乎告归四方之商旅于
是乎启行巡狩省成于是乎戒事将欲辟之必先翕
之闭关绝行谋始之义也子曰夏殷之礼吾能言之
杞宋不足徵也而况于百世之后乎
杂卦曰复反也
复之成卦以上初反本而成其在诸爻以反于初九
为义反之为言反身之谓也夫剥复消长本以明君
子小人进退之象然一阳之生在乾为勿用虽曰来
是乎启行巡狩省成于是乎戒事将欲辟之必先翕
之闭关绝行谋始之义也子曰夏殷之礼吾能言之
杞宋不足徵也而况于百世之后乎
杂卦曰复反也
复之成卦以上初反本而成其在诸爻以反于初九
为义反之为言反身之谓也夫剥复消长本以明君
子小人进退之象然一阳之生在乾为勿用虽曰来
卷十二 第 15b 页 WYG0012-0166d.png
复有动顺之义方于交泰之初则有间矣故君子于
此出处语默犹在所择焉未可以勇于进也是以六
爻无利用之辞而专明反身之义圣人之旨盖可见
矣或曰然则彖言利有攸往何也曰利有攸往为主
复者言之也复而不往则一阳而胜五阴未见其可
也自复以往则为临为泰为壮为夬谓之利也不亦
宜乎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此出处语默犹在所择焉未可以勇于进也是以六
爻无利用之辞而专明反身之义圣人之旨盖可见
矣或曰然则彖言利有攸往何也曰利有攸往为主
复者言之也复而不往则一阳而胜五阴未见其可
也自复以往则为临为泰为壮为夬谓之利也不亦
宜乎
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卷十二 第 16a 页 WYG0012-0167a.png
初九震也以阳居刚而在一卦之下配在六四而承
于六二二四皆坤也故曰不远复复之初九即剥之
上九也在剥为艮而在复为震震反则为艮艮反则
为震也艮为冬而震为春艮东北而震居东自冬而
徂春自北而之东其顺若循环其易如反掌是以谓
之不远复也或曰然则何取于坤哉曰坤也者地也
艮为果蓏震为反生果之反而生也非地则可乎是
故剥以一阳而入乎地复以一阳而出乎坤是以谓
于六二二四皆坤也故曰不远复复之初九即剥之
上九也在剥为艮而在复为震震反则为艮艮反则
为震也艮为冬而震为春艮东北而震居东自冬而
徂春自北而之东其顺若循环其易如反掌是以谓
之不远复也或曰然则何取于坤哉曰坤也者地也
艮为果蓏震为反生果之反而生也非地则可乎是
故剥以一阳而入乎地复以一阳而出乎坤是以谓
卷十二 第 16b 页 WYG0012-0167b.png
之不远也故曰无祗悔元吉祗至也元善也大也自
剥而复自艮而震以月言之一月也以日言之一日
也以行事言之一事也以思念言之一念也人谁无
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事之过而改之一念之失
而复之无至于悔斯为元吉矣或曰彖言七日来复
而吾子以为一日何其戾哉曰甚矣子之不达也彖
言七日来复自阴始阴阳之往复其数皆七何以为
不远之义乎若夫始之阴自兑而巽则非艮震之比
剥而复自艮而震以月言之一月也以日言之一日
也以行事言之一事也以思念言之一念也人谁无
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事之过而改之一念之失
而复之无至于悔斯为元吉矣或曰彖言七日来复
而吾子以为一日何其戾哉曰甚矣子之不达也彖
言七日来复自阴始阴阳之往复其数皆七何以为
不远之义乎若夫始之阴自兑而巽则非艮震之比
卷十二 第 17a 页 WYG0012-0167c.png
也易有言终朝者有言终日者有言不终者有言三
日者至于七止矣而以为不远之义不已疏乎故顺
而言之也爻言不远复自剥而复言之也夫子曰不
远之复以修身也君子知外物之不可必也以修此
身而已矣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
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其修身之谓乎又曰复德之
本也草木归根而后生君子反身而后行德之本也
又曰复小而辨于物小之言微也五阴而一阳可谓
日者至于七止矣而以为不远之义不已疏乎故顺
而言之也爻言不远复自剥而复言之也夫子曰不
远之复以修身也君子知外物之不可必也以修此
身而已矣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
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其修身之谓乎又曰复德之
本也草木归根而后生君子反身而后行德之本也
又曰复小而辨于物小之言微也五阴而一阳可谓
卷十二 第 17b 页 WYG0012-0167d.png
微小矣阳虽小而阴莫之伤是谓与物辨也又曰复
以自新颜氏之谓也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二坤也以阴居柔而在下卦之中上无其应而乘
乎初九之震故曰休复休休自得之貌一阳为复之
主五阴朋来反复其道者也以坤遇震以六二从初
九阳上行而阴下趋是以其心休休然无入而不自
得也故曰吉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沛然若决江河莫
以自新颜氏之谓也
六二休复吉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二坤也以阴居柔而在下卦之中上无其应而乘
乎初九之震故曰休复休休自得之貌一阳为复之
主五阴朋来反复其道者也以坤遇震以六二从初
九阳上行而阴下趋是以其心休休然无入而不自
得也故曰吉闻一善言见一善行沛然若决江河莫
卷十二 第 18a 页 WYG0012-0168a.png
之能禦斯之谓吉矣子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初在
二下震为木仁也六二可谓亲仁矣不言亲仁而言
下仁者谓其从之也如水之就下矣故曰仁者安仁
初九是也智者利仁六二是也说者乃以六二为自
下于人不亦倒置而言之乎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三上体为坤下体为艮以阴居刚而在下卦之上
上无其应而连于初九之震故曰频复频屡也坤为
二下震为木仁也六二可谓亲仁矣不言亲仁而言
下仁者谓其从之也如水之就下矣故曰仁者安仁
初九是也智者利仁六二是也说者乃以六二为自
下于人不亦倒置而言之乎
六三频复厉无咎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三上体为坤下体为艮以阴居刚而在下卦之上
上无其应而连于初九之震故曰频复频屡也坤为
卷十二 第 18b 页 WYG0012-0168b.png
顺艮为止三不中不正而乘承皆阴将顺复止将止
复顺其失道也屡矣然而天下之动必正乎一当复
之时初九以一阳居下为众所归三虽不正与初同
体虽屡失道终必复焉故曰厉厉危也孟子有言欲
知舜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耳屡失屡复其去蹠
也几希然而犹知复也则与迷复有间矣故曰无咎
圣人常善教人故无弃人危而能反犹可以无咎也
故子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
复顺其失道也屡矣然而天下之动必正乎一当复
之时初九以一阳居下为众所归三虽不正与初同
体虽屡失道终必复焉故曰厉厉危也孟子有言欲
知舜蹠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耳屡失屡复其去蹠
也几希然而犹知复也则与迷复有间矣故曰无咎
圣人常善教人故无弃人危而能反犹可以无咎也
故子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
卷十二 第 19a 页 WYG0012-0168c.png
念作圣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其六三之谓乎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四上体为坤下体亦为坤以阴居柔而在上卦之
下应乎初九之震故曰中行独复凡卦以二五为中
此独以四为中何也记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
中孟子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上下五阴四居其中
群阴未复己独应焉是以谓之中行也或曰六二最
近于初复之最先者也四为独复何哉曰四之复也
六四中行独复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四上体为坤下体亦为坤以阴居柔而在上卦之
下应乎初九之震故曰中行独复凡卦以二五为中
此独以四为中何也记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
中孟子曰执中无权犹执一也上下五阴四居其中
群阴未复己独应焉是以谓之中行也或曰六二最
近于初复之最先者也四为独复何哉曰四之复也
卷十二 第 19b 页 WYG0012-0168d.png
非至是而后应也其复也久矣在剥为六三独应于
上在复为六四独应于初故三失上下之情而四先
群阴之复也剥之上九而无六三何能以顺而止复
之初九而无六四何以能动而顺是知四为最先而
二次之也四言独而二言休玩其辞而知之矣子曰
中行独复以从道也道也者以别于利也四之从初
在剥则然岂为利也哉是故爻辞不系之吉明其心
之所存不以吉凶而从违也
上在复为六四独应于初故三失上下之情而四先
群阴之复也剥之上九而无六三何能以顺而止复
之初九而无六四何以能动而顺是知四为最先而
二次之也四言独而二言休玩其辞而知之矣子曰
中行独复以从道也道也者以别于利也四之从初
在剥则然岂为利也哉是故爻辞不系之吉明其心
之所存不以吉凶而从违也
卷十二 第 20a 页 WYG0012-0169a.png
六五敦复无悔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六五坤也以阴居刚而在上卦之中下无其应而乘
乎六四四亦坤也故曰敦复敦厚也益也艮之九三
既已艮矣上九谓之敦艮者又从而附益之也故临
之六五正应九二则上六为敦临复之六四正应初
九则六五为敦复夫六五下无所应上无所与苟不
附于六四则去复远矣为其居中而得其所附是以
谓之敦复也复之又复新之又新也故曰无悔复至
六五坤也以阴居刚而在上卦之中下无其应而乘
乎六四四亦坤也故曰敦复敦厚也益也艮之九三
既已艮矣上九谓之敦艮者又从而附益之也故临
之六五正应九二则上六为敦临复之六四正应初
九则六五为敦复夫六五下无所应上无所与苟不
附于六四则去复远矣为其居中而得其所附是以
谓之敦复也复之又复新之又新也故曰无悔复至
卷十二 第 20b 页 WYG0012-0169b.png
于五复之道成矣成者成也自明而诚者勉而中思
而得也自初来复至五而成则几于性矣故无悔之
辞与初九同初无只悔尚或有之至五则无复悔矣
故子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考成也君子之所以
成已也何以不成于上六而成于六五为其得中也
反身而诚得其固有之中六五之谓矣或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
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而得也自初来复至五而成则几于性矣故无悔之
辞与初九同初无只悔尚或有之至五则无复悔矣
故子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考成也君子之所以
成已也何以不成于上六而成于六五为其得中也
反身而诚得其固有之中六五之谓矣或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
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卷十二 第 21a 页 WYG0012-0169c.png
上六迷复凶有灾𤯝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坤也以阴居柔而在一卦之上下无其应而乘
乎六五亦坤也故曰迷复迷失道也
六之于初九远矣言应则背言亲则疏言同则
异言因则失矣是以为失道也上六之与四阴同体
乎坤坤为顺四阴之所以吉无咎者以其顺而复于
初也上六虽顺而失其道矣所谓顺非而泽从恶若
于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坤也以阴居柔而在一卦之上下无其应而乘
乎六五亦坤也故曰迷复迷失道也
六之于初九远矣言应则背言亲则疏言同则
异言因则失矣是以为失道也上六之与四阴同体
乎坤坤为顺四阴之所以吉无咎者以其顺而复于
初也上六虽顺而失其道矣所谓顺非而泽从恶若
卷十二 第 21b 页 WYG0012-0169d.png
流者也譬之适越北首之燕南辕疾驰而愈远矣故
曰凶又曰有灾眚以迷为复凶何免乎灾自外至眚
自己作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至于是
也谓之灾则有人为之咎焉谓之眚则有天降之罚
焉虽有圣贤不能为之谋矣凡上六之凶皆剥之凶
也不言于剥而言于复者以为苟能知复虽剥之穷
可以无悔以迷为复凶乃成也保邦而自守犹惧不
免况用之行师乎此所谓自作孽者也故曰终有大
曰凶又曰有灾眚以迷为复凶何免乎灾自外至眚
自己作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至于是
也谓之灾则有人为之咎焉谓之眚则有天降之罚
焉虽有圣贤不能为之谋矣凡上六之凶皆剥之凶
也不言于剥而言于复者以为苟能知复虽剥之穷
可以无悔以迷为复凶乃成也保邦而自守犹惧不
免况用之行师乎此所谓自作孽者也故曰终有大
卷十二 第 22a 页 WYG0012-0170a.png
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桀纣之亡幽厉之
败皆是物也以其国与其君皆凶也易以近言日以
远言年十者数之极也征行也至于十年不克征则
不复可征矣甚之之辞也子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书称有苗昏迷不恭反道败德是也君人之道以贵
下贱以贤下不肖则天下虽乱而可治家国虽亡而
可存初九之所以复也今以六居上阴柔不中顺非
而自圣其于君道不亦反乎圣人之戒可谓深切著
败皆是物也以其国与其君皆凶也易以近言日以
远言年十者数之极也征行也至于十年不克征则
不复可征矣甚之之辞也子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书称有苗昏迷不恭反道败德是也君人之道以贵
下贱以贤下不肖则天下虽乱而可治家国虽亡而
可存初九之所以复也今以六居上阴柔不中顺非
而自圣其于君道不亦反乎圣人之戒可谓深切著
卷十二 第 22b 页 WYG0012-0170b.png
明矣伊尹训大甲思庸无俾世迷畏上六之灾也
周易经传集解卷十二
周易经传集解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