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篝灯约旨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a 页 WYG0048-10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函书别集卷十三  礼部侍郎胡煦撰
篝灯约旨
诸儒
孔子之一字何等尊贵曾子之明字何等确切子思之
中字何等浑沦孟子之浩字何等扩大
孔子犹天颜曾思孟日月也诸儒星也试以学庸两书
较后世诸儒之所得其浅深高下当自豁然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b 页 WYG0048-1007b.png
颜子之乐不易到且学孟子集义之慊孟子之义不易
集且学孔子时习之悦学圣人之学固当以孔颜思孟
为准的然孔之美富犹天之不可阶而升矣曾之切实
犹觉太简思之深邃犹觉高华可以身体力行者惟孟
之集义养浩四端充扩之语近而易求孟子曰人皆可
以为尧舜期许不嫌太高致功必先有据吾窃有以私
淑之矣后儒之论说有能如孟子之亲切著明愚虽不
敏亦当以瓣香奉之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a 页 WYG0048-1007c.png
邵子之易盖亦极精极微矣然皆图象中领悟得来者
也故于经文未有注释或亦有不足者存乎至其发明
往来二字亦有讹误后人引之以为注释学者泥而不
达亦能使周易之实理不大显露至其有取于扬子则非
张子天分极高但取资于六经而有无隐显交关处实
能见到活泼泼地此岂中人以下所可能乎至其诠释
经书或亦有未当者存然而长处不可掩也
荀子性恶之说愤词也欲其勤学以修礼立政归诸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b 页 WYG0048-1007d.png
人之参赞耳去扬子伪学远矣恐以气质言性者反不
免有纯驳之辨
陆子天分极高见地极超后人信耳韪朱而贬陆皆未
尝即二子之论而考其实也
后人读书知有功名已耳及语以圣人之学则又高谈
阔论褒贬古人逮徵诸实见不过然人所然否人所否
胸中绝无确实把柄要亦信耳者也夫学圣学者尝数
百年不一见即如陆王亦可为聪明卓绝者矣乃今之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a 页 WYG0048-1008a.png
学者薄之其薄陆王者又皆急功名趋势利但学时文
者也岂陆王之不子若乎何不揣之甚也须知朱程陆
王悉皆孔孟之徒特其姿性有高明沉潜之别耳设此
数人同生春秋时要皆宫墙中人未易轩轾者也夫高
明况潜两不相能亦易辨矣必务争之曰某者胜某者
负某者是某者非即此必争之心便非孔圣及门所有
但当辨别精粗各存其是而可耳
汉儒至董子而圣学始倡即道之大原出于天一语其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b 页 WYG0048-1008b.png
原本出于中庸而宋儒遵之悉莫能外今观天人三策
及繁露一书尽有极精极微非后儒所能及者窃忆独
创之难不似后儒共和之易也今之议董子者大约据
天人三策而论之至于繁露未有轻置一语者岂其未
尝寓目也恐未能尽悉董子之意也然而周子固开宋
儒之始而董子于群言惑乱之时独倡为天人合一之
说董子之功伟矣哉
董子曰道者所由以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4a 页 WYG0048-1008c.png
也又曰设诚于内而致行之又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
其道不计其功此皆扶持正学极有见地者也然其本
领尽在繁露一书
董子择语 天积众精以自刚圣人积众贤以自强天
序日月星辰以自光圣人序爵禄以自明 阴道尚形
而贵精阳道无端而贵神 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
致贤者必卑谦其身 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予为义
人不被其泽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孝子之行忠臣之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4b 页 WYG0048-1008d.png
义皆法于地 刑反德而顺于德 天显经隐权前德
而后刑 匿病者不得良医羞问者圣人去之 民无
所好君无以权也民无所恶君无以畏也
扬子好奇而妄作者耳徒以奇字奇解惑乱天下所以
有太玄之作究其实际全无用处岂知周易小用之而
趋避之道在精用之而性命之道在大用之而位育之
道在乎太玄亦言吉凶毕竟是不可试验之吉凶即其
卦起中孚毕竟非天根月窟之正理自其依傍周易另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5a 页 WYG0048-1009a.png
作一种法套出来遂使后来好名之士不顾道理之合
不合皆人人擅作者之埸矣岂知天下无二道周易之
外不容更有周易非以周易大中至正之道衡之不可
得而辨也杨墨充塞仁义孟子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
之徒也太玄乱易甚于杨墨学孔孟之学者宜何如摈
斥也
玄之拟易中说之拟论语拟其辞之似耳衡以大道则
索然无味然论语之中有克复之仁有一贯之道而彼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5b 页 WYG0048-1009b.png
何有乎徒见其不知量耳学者欲明至道详味六经熟
参四子书而已足矣
马融王通郑康成虞仲翔荀慈明皆传经者也王肃之
兼义虽未能尽合而略例一书则周易之大意已在其
中盖见其概而未见其精也
圣学至唐亦已微矣韩子之原性原道虽未尽醇然而
矫矫铮铮固亦未可诬也
司马公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6a 页 WYG0048-1009c.png
仁宗国嗣未立人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司马先
生继之疏三上帝感悟曰送中书先生见韩公等曰诸
公不及今议定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
天下莫敢违皆拱手曰敢不尽力于是遂立英宗为皇
(煦)按此皆预养于宫中者也其非预养者当又不同后
人援以为兴献王之例未当
罗从彦
罗先生教学者静坐中看喜怒哀乐之未发作何气象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6b 页 WYG0048-1009d.png
朱子曰罗先生说终恐做病如明道亦说静坐可以为
学谢上蔡亦言多着静不妨此说终是小偏才偏便做
病道理自有动时自有静时(煦)按辟静字非也人到纷
扰时何能体到精微其敬字则动与静之工夫也但只
说敬则已在心之发处了
李延平
延平李先生曰若说静处有而动处无则非矣
又曰唯求静于未始有动之先而性之静可见矣求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7a 页 WYG0048-1010a.png
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
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
所谓未发以前气象亦止要见得本体湛然如明镜止
水而已明镜无尘止水不波心体之静似之
蔡季通
朱子曰康节之书固自甚好而季通推得来又甚缜密
若见于用不知果如何恐当绝胜诸家也(煦)按康节之
书有用而季通之书果何所用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7b 页 WYG0048-1010b.png
整庵欲为书传未及为遂以属先生洪范数学久失其
传季通独心得之然未及论著曰成吾书沉也(煦)按在
易而言数学己非周易本旨至于洪范而为数学抑谁
氏之言乎
九峰先生序书曰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
道本于心得其心则治与道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
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商汤文武相传之
心法也(煦)按书序皆不可易之至论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8a 页 WYG0048-1010c.png
序洪范曰体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纪天地之撰者范之
数然则易无数乎何其悖也
又曰有理斯有气有气斯有形形生气化而生生之理
无穷焉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煦)
此皆易理也皆由阴阳既合而生非范数孤阳独行之
理也
又曰顺数则知物之所始逆数则知物之所终(煦)按顺
逆说倒了仍是邵子之说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8b 页 WYG0048-1010d.png
薛敬轩
薛敬轩曰静虚者正也义也太极之体以立动直者中
也仁也太极之用以行(煦)按亦不宜分说动静乾之文
言君子体仁四句动乎静乎又按周子主静朱子主敬
窃意敬字说在静时亦不能无弊何也朱子之注明德
也固曰天之所赋于我者虚灵不昩既曰虚灵可知匪
灵不虚匪虚不灵矣今要将一个敬字就中填实必无
以存虚灵之体是己着在用边成动而不静者矣夫孔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9a 页 WYG0048-1011a.png
子之言敬固皆说在有事一边者也其樊迟问仁则曰
居处恭执事敬矣夫居处之恭是专欲此身之无偏邪
倚倾也身也而非心也彼清虚之在中者固自若也至
于执事乃始言敬非在作用边乎其于仲弓固曰出门
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夫出门使民非作用边乎即
在中庸说出戒慎不睹恐惧不闻亦是惧睹闻之搀和
不能如未发之中虚灵不昩耳今将一敬字凭空填实
彼虚灵不昩者曷在乎大本之不存奚为而有达道固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9b 页 WYG0048-1011b.png
知主敬之说不若主静立人极之说为足亘千百世而
无弊也
又曰孔子言太极是指理言周子言无极是指此理无
形而言(煦)按此竟视孔子所言之太极为有形者矣若
说无极二字只是发明太极中无声无臭之妙如此则
用作太极之注脚可也亦不宜加于太极之上
胡敬斋
胡敬斋曰工夫宁下而勿高宁沉而勿浮贵博而不贵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0a 页 WYG0048-1011c.png
杂贵精而不贵悬又曰敬该动静兼内外又曰程子曰
欲息思虑便是不息思虑有意于坐忘即是坐弛敬则
自无此患
曹月川
曹月川曰周子所谓无极而太极者盖谓无形象无方
所极谓至极理之别名也太者太无以加之谓(煦)谓如
此以言太极方是真太极切不可竟作图看又曰以通
行而言则曰道以至极而言则曰极以不杂而言则曰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0b 页 WYG0048-1011d.png
(煦)按此方是道字正解
王阳明
阳明曰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意之动知善
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一时学者心仪口诵而
艳称之不知此四言大有语病夫以无善无恶而言心
体仍是周子无极之说恐与顽空何异孔子释乾之四
德皆属天道一边事其于元之既亨而利贞也便曰各
正性命保合太和既有保合之太和有乎无乎不待辨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1a 页 WYG0048-1012a.png
而明矣文言首两节全言性之未发故次节曰足以足
以云云足以而仍未发则其所蕴可知矣其言元曰长
善亨曰嘉会嘉美也亦美其善也利曰和义和即太和
之充也贞曰事干犹云作事之主脑皆未发之义也有
乎无乎不待辨而明矣或以太和指气而言夫气固未
有离理者也只缘为学之初外袭之念不能不杂故无
善无恶者欲其心之虚耳以此为心之体则大非也故
以为无恶犹可兼无善而言失性善之旨则断断乎不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1b 页 WYG0048-1012b.png
可其曰有善有恶者意之动亦大非也夫意之动而有
恶也是有知有识之后由耳闻目见而入藏匿于中而
渐次发生者也今观一月二月之婴孩便知亲母彼其
意中亦有何念可以恶言乎其必兼善恶而言意始于
周子几善恶一语此缘周子未明几字之妙又误信汉
儒于吉之先见一语添出凶字遂至贻误后人此皆未
明几字之妙也夫几者动之微也非两岐之名也周子
本太极而言其所发则不得不以两岐之说求合乎阴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2a 页 WYG0048-1012c.png
阳之义然周子已知此处善恶二字原有语病故于后
面补说刚柔二义谓刚有善恶柔有善恶也然既别为
刚柔又于刚柔之中而别为善恶则已在四象之列而
不可以言几不知几者止是动之微耳太和之发由长
善而出有何恶之可言故孔子止言吉之先见而不复
杂以凶字非无故也盖本天而动则全是太和赤子之
良知可徵也孔子曰体仁足以长人体此天也子思曰
发而皆中动于天也孟子之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皆于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2b 页 WYG0048-1012d.png
端倪呈露处言意之方动遂确乎以为性善云耳此际
又安得有恶之可言而以为有也夫动而有恶皆耳闻
目见缘感而入者故孔子之教颜渊也曰非礼勿视非
礼勿听防之于将睹将闻之际子思之作中庸也亦曰
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防之于未睹未闻之先惧泥沙之
搀和清源朱绿之污染素质也孟子曰非由外铄盖诚
知外铄不必尽善也安得谓意之动而便有恶乎子思
曰发而中节发即意之动也发而有恶矣犹可以中节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3a 页 WYG0048-1013a.png
言乎颜子不远之复复谓本然之天远谓后来之杂也
若说意动便有恶则颜子之复亦可云复于恶乎若说
本然之天无善则亦可云复于无善乎至以良知说在
格物之先似与大学先致知后格物不相类矣不知大
学之知乃极致之知是由格物而得之者也阳明之良
知是赤子之知审别物类分辨好丑虽至愚极陋莫不
皆有者也此阳明之卓识也
阳明之语属员也曰缘此数病良知之所本无只因良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3b 页 WYG0048-1013b.png
知昏昩蔽塞而后有若良知一提醒时即如白日一出
魍魉自消此语便是性善确证试问昏昩蔽塞者外之
袭乎抑中夲有者乎如知非中本有则不辨自明而意
之动而有恶可知非确论矣
阳明之传唯王时槐最得圣道之精时槐刘文敏之弟
子也罢官后反身实证始悟造化生生之几不随念虑
起灭其论性曰孟子性善之说决不可易使性中本无
仁义恻隐羞恶何从而生且人应事接物如是则安不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4a 页 WYG0048-1013c.png
如是则不安非善而何(煦)按此则知时槐之见地确矣
故凡不知性善之说者(煦)皆不敢以为知道
许孚远亦阳明之传也其言曰以性无不善故知无不

孔子之门亲得圣人以为之师而得闻一贯者仅曾子
一人阳明生数千年之后而得闻一贯者也宜乎知阳
明者之鲜也
周子发周易之精开宋儒之始较朱子之集成者难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4b 页 WYG0048-1013d.png
而无极一图实有以发太极之秘传圣道之精自是以
后不达周易而漫言性理者皆学也而非道也然亦不
能无误
陈白沙矜慎自持与朱子相似大约闽广学者多是如
此至其作用恐不逮阳明远甚夫圣人之学明体达用
经纶参赞皆分内事不徒作自了汉也孔子之栖栖孟
子之皇皇皆是如此若白沙者自治则有馀者矣
元之学者人多美静修而薄鲁齐是未察孔子之于春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5a 页 WYG0048-1014a.png
秋为何如时也不遇盘根错节不足以别利器人果以
圣贤之学自命负焉所往而不可
不尽阅各家之书尽得各家之意旨辄闻人之所闻恣
为褒贬是犹隔纸窗而睹人形自谓己确不知止属影
响耳佛老固有差别陆王固有短长然必尽观其书知
其差别在甚处短长在甚处然后持论始可以服人之
心孔子之于老子犹适周问礼焉不闻有薄之辟之之
一语周子之太极邵子之理数传授之者始于希夷希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5b 页 WYG0048-1014b.png
夷固老氏之亚也不闻并太极理数之说而俱非也顾
乃不满于后儒之心窃虞其量狭而多忌矣亦胡不思
之甚耶天覆于上地载于下六合之内何所不容岂以
其精也粹也而收之粗也恶也而屏之乎择术而进随
人之材分然广博之物非广博之器则承受难矣
朱陆阴阳形器之辨
乾坤者阴阳之物也卦爻不离阴阳故卦爻不离时位乾以神用流行而不息故圣人法之以徵时坤以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6a 页 WYG0048-1014c.png
形用有定而不移故圣人体之以徵位阴阳者太极亨动之灵机凡气之流行不息体之一定不移非是莫为之宰是固方出于太极全具太极之神能物物而不物于物者也周子之诚太极也几两仪也于诚几之中添一神字便为其能不物于物也张子曰神者太虚妙应之目便是说在灵动一边非太极浑沦之时矣朱子执为形器则是有形有体之物乃得具此两仪而流行之气徵于天运运于无形者皆不得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6b 页 WYG0048-1014d.png
而有之矣陆子辨之取始终晦明奇偶上下尊卑之属皆无形之阴阳而时之与位形之与神乾之与坤兼有之矣今取朱陆往来之书以辨证于左
朱子曰大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
道象山曰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朱子答曰大传既
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岂真以
阴阳为形而上者哉正所以见一阴一阳虽属形器然
其所以一阴而一阳者则道体之所为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7a 页 WYG0048-1015a.png
(煦)按太极阴阳非有二也阴阳即太极之既动能亨太极之大用者也太极者主宰之阴阳阴阳者运行之太极也特因太极无形主宰于中不可言说故第从太极之动处说起孔子之言道也既说出一字便是太极而又必说到贯便是此一之流行处道也者天命之大用充塞昭著于天地间者也故子思遂称为达道大本则性也而非道也周易本言性道之书因太极之精切天命之蕴含非可言说故多说在大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7b 页 WYG0048-1015b.png
用一边如先天图之两仪文王之乾坤周公之九六孔子之分而为二以象两皆是从阴阳说起而阴阳之所从来俱从而置之非图可画非言可说也既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字说在用边形字说在迹象一边皆太极之动一元之亨著见流行之会特未至成形成器耳若形器已成则形器也而非道也器则有质在重浊一边故曰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庸之言性也虽从大本说到天命毕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8a 页 WYG0048-1015c.png
未发之时无可言说故但指其位而证之谓为中焉而止耳以所性之中非阴阳之所可言也今既有阴阳可指故止说在道字一边而又以为形上之事也今曰所以一阴一阳则道体之所为是将道字为本阴阳为用阴阳与道打成两截不唯非夫子一阴一阳为道之本义并非一以贯之之旨矣岂知阴阳方由太极而来原在两仪之地此后所成之四象八卦犹不可以形器论况阴阳乎盖阴阳方出于太极流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8b 页 WYG0048-1015d.png
行于形器之中无体而有用故直以为道也道也者非形器可得而拘故又曰形而下者斯谓之器也
象山复之曰始终晦明奇偶之属何适而非阴阳是以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陆子引天道二语最确盖天道但有阴阳可言非有形器者也今顾以一阴一阳为非道而直谓为形器为昩于道器之分则孔子一阴一阳之谓道此语非乎朱之显背于孔莫此为甚第证以孔子之言可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9a 页 WYG0048-1016a.png
总由认阴阳为形器而不知阴阳全是太极方出之大用全以神行故能兼无形之气有形之器胥能合体而初非有两观陆子所用四十字如先后始终动静晦明上下进退往来阖辟盈虚消长尊卑贵贱表里隐显向背顺逆存亡得丧出入行藏皆无形无器之阴阳则阴阳之分位断可识矣
朱子答曰若以阴阳为形而上者则形而下者复是何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19b 页 WYG0048-1016b.png
凡有形器者皆物也非阴阳也阴阳特具于其中耳
凡有形有象者皆器也其所以为是器之理者皆道也
此曰有形有象者皆器是误看形上之形为形器之形矣乌知此形字即乾彖中流行之行即中庸形著明动之形不可以迹拘者也若形下之形乃始谓之为器此形字亦在动用显著一边亦不可以形器也盖形上形下二形字虽皆阴阳之所形而形则不同形上之形是形之至轻清者无形之形也形下之形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0a 页 WYG0048-1016c.png
是形之最重浊者有形之形也有形之形可以体求无形之形不可以迹拘故孔子遂有道器之分若以形上之形便谓为器则下句为赘言矣当知阴阳之妙资气以动故可以形而上又可以形而下也上文犹说道体至此则直谓之道不独将道器打成两截并将道字分际亦错看了盖道止在大用一边原与大本一边无涉故子思曰率性之谓道性大本也道大用也故子思遂以达道说在已发之后今既以阴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0b 页 WYG0048-1016d.png
阳为形下之器又曰有形有象者皆器则是认阴阳为有形有象之器矣请问始终晦明朝夕尊卑上下等是阴阳乎非阴阳乎为有器者乎为有象者乎此不待辨而自明者也
来书所谓始终晦明奇偶之属皆阴阳所以谓之器
始终晦明何器可言此中惟奇偶二字由大衍之数而成见蓍之有形遂谓为器耳然蓍之所揲虽有奇偶之数而蓍中所蕴则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其义固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1a 页 WYG0048-1017a.png
有四种非直画一奇偶而遂可以使卦体之成也即卦之既成画出重交单拆乃始有象其卦究何象乎不过象阴阳之太少耳然奇偶止有二象将谓奇偶为少阴少阳而已缺却太阴太阳将谓奇偶为太阴太阳而已缺却少阴少阳乌能成卦夫太阴太阳少阴少阳见于蓍中者有何形器可象即圣人拟为重交单拆亦但分别动静想像其道理合当如此即后世圣人拟为连断之形亦非有形器之可拘也予尝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1b 页 WYG0048-1017b.png
谓易中卦爻皆是先天正谓蓍中之阴阳老少原不当以形迹求也
独其所以为是器之理如目之明耳之聪父之慈子之
孝乃为道耳
既以聪明慈孝为道聪明由既用而见慈孝由有作而见者也谓为道也诚当然聪明慈孝必有所由以聪明慈孝者予诚不知又将何者为所由以聪明慈孝者也今既以道为形器之所以然又以聪明慈孝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2a 页 WYG0048-1017c.png
为道然则聪明慈孝即形器之所以然乎且止论阴阳而牵入聪明慈孝与阴阳何涉言耳目而不言心性宜乎其执阴阳为形器也太极之与阴阳一理而分体用者耳性与道一心而分未发已发者耳太极者天地之性性也者人身之太极也人知发而为达道不可以形器相求乃顾以太极之动谓为有形有象何欤子思不曰性之谓道而曰率性之谓道盖性之与道一事而分体用者也性不可以明言子思但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2b 页 WYG0048-1017d.png
谓之为中至于发而中节然后谓为达道则是道之为言全在大用一边明矣朱子谓形象皆器道为器之理将谓阴阳以道为本乎如谓阴阳以道为本则子思亦当以达道为本而未发之中又置之何地乎不知阴阳即太极之动道则吾性之发阴阳之鼓荡而充斤者也竟将道字占却性字地位则未知性为本而道为用矣然而孔子固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矣谓天地间有形无形之充周皆此阴阳之流溢故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3a 页 WYG0048-1018a.png
谓阴阳为道而不谓为形器此断不可误解者也子思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是从大用之中见出不可思维的道理正如说阴阳之中便含有太极相似然阴阳不可以形求即流行之太极发育之大道故也若以太极比之道与阴阳皆在发用一边阴阳之不同于太极者太极静而阴阳动太极为主而阴阳为使静而为主者隐而不可知动而为用者显而易见因阴阳能发太极之用故尊而重之谓之为道所以说一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3b 页 WYG0048-1018b.png
阴一阳之谓道盖凡言道者皆充周弥纶参赞位育中事也(煦)按太极体也即大本之性也形器用也即达道之道也其中斡旋妙用全属阴阳形上形下之形指用而言也太极之譬若匠形器之譬若房室庐舍也其斡旋妙用则斧凿之力也指阴阳为形器亦可指斧凿为房室庐舍乎太极之譬若豆形器之譬若腐其发散凝聚则膏浆之力也指阴阳为形器亦可遂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4a 页 WYG0048-1018c.png
指膏浆为腐乎夫果粒之布于土也而生机勃然此一粒便是太极其后开花结实便是形器而其间之生长滋息所以能如此者则阴阳之为也阴阳而果形器也则所以能如此者何不取出一观太极浑浑沦沦全无形质万物则纯乎气质乃万物则实由太极而生中间斡旋妙用全是阴阳此处地位分别不清则全部周易所言皆懵懂或问朱子错在甚处曰夫子形而上者谓之道与一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4b 页 WYG0048-1018d.png
阴一阳之谓道此二语皆是言道而所以为道者只在形上形下两形字发明阴阳之神用耳其道与器莫非阴阳之用特器为顽质而道体虚灵故遂以上下分之竟以道与有形之器相对今将道字与阴阳对看便遗了形上二字且以阴阳作形器又侵了形下之器一语此朱子之所以见屈于陆子也阴阳者出于无形之中运于有形之内中庸之言鬼神是也谓鬼神不灵则又体物而不可离谓鬼神有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5a 页 WYG0048-1019a.png
形则又即物以为体然而盈天地间皆鬼神实则盈天地间皆阴阳而已阴阳是太极之动即是充塞天地物事何尝止在有形有器一边故断不可认为有形有器滞而不灵者也周易中卦爻图蓍四种俱从阴阳而始孔子之系从天尊地卑说起此处从阴阳说起皆是两仪中事曾无一处说着太极以阴阳从出之地不可得而言也然又不可认阴阳为形器者阴阳止太极之动而善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5b 页 WYG0048-1019b.png
运者也故能充塞天地而不可以迹求也阴阳者本于太极之动而旋用于四象八卦者也能发太极之大用最灵最妙者无踰于阴阳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不可以形求阴阳即太极之动配之于乾则元之亨也圣人之释亨也曰品物流形是端倪呈露之始即形则著之形也非有体质何有形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此形字便是端倪呈露意思道也者阴阳之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6a 页 WYG0048-1019c.png
大用充塞乎宇宙者也器则滞而不通乌能充塞乎伏羲先天图皆阴阳之妙阴阳始于震巽配则风雷全以气用者也终于艮兑配则山泽始以形成矣坎离居中有形而无质是半气半形者也是八卦之中始于无形之形终于有形之形莫非阴阳之为也问无极之真与未发之中同否朱子曰无极之真是包动静而言未发之中只以静言(煦)按动静本在阴阳一边是乾元之既亨太极之既生时也今以未发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6b 页 WYG0048-1019d.png
之中为静然则人之为主于身中者竟无有太极诚不知子思之所谓中又何所指也如以中为太极包动静者为无极则又分无极太极而二之矣如以包动静者为太极则动静循环止说得流行一边之事而所谓无极之无又无处安著故以动静互根而言太极本通书之误而此言则尤谬者也何也既言包动静则太极之内不可以言无矣问伊川言静中须有物始得毕竟此物云何朱子曰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7a 页 WYG0048-1020a.png
只太极也(煦)按既以静时为太极诚不知包动静者又是何物若知动静只在流行一边则静字必说不得中字中也者动静之未形者也道为充塞天地物事而其所以然者则隐而不可知也充塞天地则用之广也其不可知者则体之微也孔子一以贯之正体用一如之说子思曰君子之道费则充塞天地者也隐则不可知者也下曰语大莫载语小莫破正充塞之大用而其所以然者则隐而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7b 页 WYG0048-1020b.png
不可知也子贡曰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盖言隐也孟子浩然之气配义与道正与子思费字同旨正谓道之充塞难量而吾身之气克与之配也今谓阴阳为形器以道为形器之所以然则是道字占却隐字地位无以见道用之充塞而费矣如谓道为充塞之物为形器之所以然而道之隐处又另有所以然则是床上安床屋上架屋矣亦不得专以费处为用隐处为体夫圣人一贯之道尽在四书六经离四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8a 页 WYG0048-1020c.png
书六经而言圣道皆非圣道也太极者道之大本也两仪四象八卦由此而渐分者道之大用也其中妙用全属两仪而两仪紧靠太极又在四象八卦之先又能充于四象八卦之内故直以为形上之事其但从两仪起者太极之中一无所有而其出不穷不可名言不可图画者也其必由两仪四象八卦而后始达于用者明大用之实出于大本而大本之实发为大用也文王开为六十四卦无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8b 页 WYG0048-1020d.png
有一卦之往来不是说图中之妙无有一卦之内外不是说先天之旨故曰周易为传道之书也今说一阴一阳止是两仪边事如何可作形器论两仪者太极之神非形所可拘也唯神也故能兼有形无形而入之今有形之器固有阴阳而昼夜昏明尊卑上下始终动静何非阴阳抑何形之可器乎太极浑沦静涵不可得而言也故伏羲文王周公之易俱从两仪而始伏羲之图自两仪画起者也两仪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9a 页 WYG0048-1021a.png
之前不可画也文王之易自乾坤说起者也乾坤之前不可知也周公之爻自九六说起者也初爻之所自来不可得而言也孔子之大衍自分而为二说起者也分二之前不可得而知也故后此无穷之大用总归阴阳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若不可知者安可象乎或疑除一独无所象故谓除一为象太极夫天下有象之物乃始可象无象之太极亦何可象乎既曰分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29b 页 WYG0048-1021b.png
而为二矣一动一静独非分乎一虚一实独非分乎如必欲于大衍之中求所以象太极者不若以五十未分之策取而象之犹庶几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下不言太极便曰分而为二以象两也以太极为阴阳形器之主宰非形所可象非数所可纪也凡物之有形可象有数可纪皆两仪之事非太极之事也夫既有蓍之可见则有形矣有五十之可言则有数矣故孔子之言道器遂皆说在形边曰形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0a 页 WYG0048-1021c.png
而上形而下自来不谙形器体用之分故于大衍之用数补出除一以象太极之语此似是而实非者也不知孔子开口便从象两说起初无取象太极之说以其既有蓍数全然属在形边故也或曰既称为两焉得非数曰两非数也是匹对之称也独阴独阳不可以资生故坤必得乾然后谓为得朋故两也者相资有助之称如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对举而互徵皆两之义也盖天地有敦化之太极有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0b 页 WYG0048-1021d.png
流行之太极而流行之太极非两不成故孔子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絪缊则男女之太极也男女搆精万物化生搆精则万物之太极也天地男女皆两也化醇搆精浑两而为一皆太极也天地以前原不可以意识解说如但以流行而论絪缊者固在两前搆精者固在两后也此等境界辨别不精皆不达周易正理如上所论则两仪为形下之器矣而又非也两仪者太极亨动之灵机变化时物之主宰也故时有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1a 页 WYG0048-1022a.png
四两无四物有万两无万因时而见因时而变不离物而存不执物而有是形形不可以形拘始数而不可以数衍者也孔子释乾之亨谓为品物流形是诚则形之形非形体之形也形言其才露端倪而已故即其亨动之机而谓之为流象其形之动也比之于人则天命之命即保合太和之事故不可以形拘也独立之物不以数衍故周公之命爻也于两仪初得之爻但名为初而不名为一是不可以数纪者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1b 页 WYG0048-1022b.png
朱陆此论原因辨无极而起朱子主张无极为最妙(煦)按后之学者原不能轻置六经自为一学孔子系易固曰易有太极矣太极之中果有无极孔子何惮而不为之开谕来学乎伏羲画卦从太极始文王释乾从元始孔子系易从太极始学者当以六经为主六经以外(煦)固不之从也即如朱子所论以无极为足发太极之妙则是太极中原自具有此理又何必詹詹形诸论辨乎二先生于此亦少竞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2a 页 WYG0048-1022c.png
朱子曰周子言无极而太极方见有无浑合之妙又曰无极者无形体无声臭周子之语既以无极之下赘以而太极三字则是朱子之意竟以孔子之谓太极者为有而言之乎大误大误故予曰不如存孔子之旨也朱子曰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因其极至故名曰太极此语却是无弊此即大本发为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2b 页 WYG0048-1022d.png
达道不可谓达道中便无本也然物之一事亦不可于太极言之盖物物而不物于物也朱子又曰太极便是性动静阴阳是心金木水火土是仁义礼智信化生万物是万事此以动静阴阳为心只言其性之动耳是谓心为妙于运动之物只配得中庸发字然不若止言发与孟子止言性情为当周易之卦以乾坤居首便在两仪之中便属有形有象之后所以系传直谓为阳物阴物而孔子于乾坤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3a 页 WYG0048-1023a.png
两卦亦遂著有象传然虽有形有象却又不可直谓为形器盖乾坤生物之物也器则有体而物于物矣今观揲蓍求卦之际拟为重交单拆之形则有象矣然谓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为实有形体则又不可此朱子所以见屈于陆子也太极之真虚灵之妙原不可以有无言也如以为有而两仪未形之先必不能确指其所由以形之故如以为无而两仪四象实由此生故孔子但以为太极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3b 页 WYG0048-1023b.png
太也者尊上之称极也者指其无以复加之妙而言也此孔子会三圣之妙言两仪未生以前其理之尊上无加实有如此止如解释乾元无可称说但用大哉二字赞之而已后人把做图看已非其旨乃周子特加无极二字于前又复立而为图或因当时流传竟指太极实有此阴阳之蕴故周子病之加出无极二字于上其下紧连而太极三字总以象太极中虚而能灵之妙耳然无之一字不可轻用者为其言无则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4a 页 WYG0048-1023c.png
必与有为对也况其上既言无极其下忽摆出而太极三字则已俨然与无极相对是指太极为有而命之矣况无下用一极字太下又用一极字是二极矣极之至理岂有二乎朱子主张无极二字之妙不惮繁言与陆子辨之者谓无极之说足以发太极中无形质无声臭无方体之妙其下合而太极三字共为一句因谓此语得有无混合之妙不知太极之体必不可以有无言也如使可以言有言无则孔子当已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4b 页 WYG0048-1023d.png
言之何俟后人之哓哓哉意谓无极而太极五字周子合为一句正以无之一字发明太极之体为至虚者耳果如此则谓周子之图是有无混合为不当矣如谓前说无极其后方说出太极则不应太极之前又有无极一层是打成两截矣如谓太极之体为有而虚故以无极二字发明至虚之妙则又目太极为有是则合无极太极而论之分无极太极而论之皆不可也况有两极之分宜陆子不肯屈服也大约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5a 页 WYG0048-1024a.png
人之论止宜存圣人之旨不必添说意见可也太极之说虽出于孔子然不自孔子始也伏羲之先天一图已圜而虚其中矣文王之于乾卦已称其元矣周公之九六已称其初矣是皆欲人从阴阳既形之后因而上溯之以默识其意而已矣故太极之上必不能有丝毫增加太极之中必不能容丝毫言说如其可以言说自伏羲至孔子经四圣之阐扬宜可以无微不悉岂犹有未尽之义可言而不之言俟诸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5b 页 WYG0048-1024b.png
后儒之增设耶此如一以贯之只此一字圣人不之解说曾子亦不之解说可以观矣又如两仪四象伏羲原本河洛二图尽情画出而太极则不可图画者也又云分而为二以象两也后人添除一以象太极六字便非孔子之旨何也太极之真何等尊贵心思想不到语言说不出而顾可以有形有数之物从而象之乎若其既已有蓍则有形矣既曰五十则有数矣有形有数之物又乌可以象太极乎孔子止以分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6a 页 WYG0048-1024c.png
二象两言之亦如伏羲画图止自两仪始文王立卦止自乾坤始周公立爻止以九六为初而两仪之所由生乾坤之所由立九六之所以有初皆不能实证其所以然俟诸一以贯之者之自领焉耳此圣人传心之最精最密者也言有无岂四圣人之旨哉学者读孔孟之书学孔孟之学先须识得大纲正其主脑到得集学既成全是一团冲粹和平之气故能呴育万物经纶天地成绝代之品语孟俱在可以观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6b 页 WYG0048-1024d.png
矣论语一书莫详于言仁是冲粹和平之本也孟子虽具泰山岩岩气象要亦集义不动心之后持身之正自然如此观其酬对学者应接同侪祗敬君长曾有一焉不冲粹和平而訾人指摘者乎盖人皆可以为尧舜为其性善而已性命于天乾元初亨便属太和之保合继善成性便为长人之善孔子谆谆言仁政从性功上指出端倪故与颜子论仁止谓之复礼而已复也者指其固有者而言之也学者取法孔孟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7a 页 WYG0048-1025a.png
必先变化气质使暴戾全消冲粹可睹斯为得力今观朱陆往来之书陆称朱为尊兄朱称陆为老兄则已不能有相下之情矣一以为理有未明一以为昩于道器之分其为争竞不已甚乎陆子二书之后不复有言知其亢高不肯相下虽百千万言无益也夫学者之所急无若格物致知宜格之物无若子臣弟友宜致之知无若孝弟忠信此最切近而易求者也无极太极与一贯相似纵极力分疏难为未尝入室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7b 页 WYG0048-1025b.png
者道矣今顾哓哓不休者诚不知羲文周孔何以绝无一言指明无极而孔子系传亦止标太极之说而曾无一辞赘于其后以为深造自得俟诸其人果得能唯之曾子自当有妙契也今观无极之说即诚如朱子所言无形迹无声臭无方体而太字之下用一极字无字之下又添一极字为两极乎为一极乎谓无极二字本止解说太极之妙则以无之一字作太极之注解系于太极之后犹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8a 页 WYG0048-1025c.png
之可也今顾加于太极之上太极而谓为极矣无下所用之极不蛇足乎若谓此极字不须着意理会则又安用此极乎且于此处直谓为无吾不知后此之生生不息者又资何地以立其始也况其中用而字一转已将无极太极打成两截不若止存太极之说实足以混有无该动静浑沦蕴藉犹有不可思议不可言说者存也今单指出无字不已偏乎即其指阴阳为形器而阴阳则实非形器指道为阴阳之所以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8b 页 WYG0048-1025d.png
然而道实非阴阳之所以然此亦不足深辨但当以孔子之言证之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夫既形而始为道岂其未形而遂谓为道乎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谓道为阴阳之用也岂其未有阴阳而先有道乎学人不精察其论说不深究其得失徒道听而涂说匪唯两人之是非不明恐圣人之学亦终无阐明之候矣(煦)于髫稚时便乐玩太极图及先儒言道理之书今四五十年矣似于此理微有一见统俟高明正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9a 页 WYG0048-1026a.png


卷十三篝灯约旨 第 39b 页 WYG0048-1026b.png
周易函书别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