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a 页 WYG0020-024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传义附录卷四下   宋 董楷 撰
上经
(坤下/巽上)
  傅观序卦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观所以次临也凡观视于物则为观(平/声)为观于下
  则为观(去/声)如楼观谓之观者为观于下也人君上
  观上道下观民俗则为观脩德行政为民瞻仰则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b 页 WYG0020-0242b.png
  为观风行地上遍触万类周观之象也二阳在上
  四阴在下阳刚居尊为群下所观仰观之义也在
  诸爻则唯取观见随时为义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观官唤反/盥音管)
  传予闻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为天下之(一/无)
  (之/字)表仪必极其庄敬则下观仰而化也故为天下
  之观当如宗庙之祭始盥之时不可如既荐之后
  则下民尽其至诚颙然瞻仰之矣盥谓祭祀之始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a 页 WYG0020-0242c.png
  盥手酌郁鬯于地求神之时也荐谓献腥献熟之
  时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尽其精诚严肃之至也
  至既荐之后礼数繁缛则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
  盥之时矣居上者正其表仪以为下民之观当(一/作)
  (常/)庄严(一作/敬)如始盥之初勿使诚意少散如既荐
  之后则天下之人莫不尽其孚诚颙然瞻仰之矣
  颙仰望也
  本义观者有以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b 页 WYG0020-0242d.png
  阴仰之又内顺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
  为观盥将祭而洁手也荐奉酒食以祭也颙然尊
  严之貌言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则其孚信在中
  而颙然可仰戒占者宜如是也或曰有孚颙若谓
  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阴长而二阳消正
  为八月之卦而名卦系辞更取他义亦扶阳抑阴
  之意
   朱氏附录问盥而不荐曰这犹譬喻相似盖无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a 页 WYG0020-0243a.png
   这事且如祭祀才盥便必荐那有不荐㡳但取
   其洁之义耳○问伊川以为灌鬯之初诚敬犹
   存至荐羞之后精意懈怠本义以为致其洁清
   而不轻自用其义不同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
   鬯伊川承先儒之误若云荐羞之后诚意懈怠
   则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犹有诚意及荐羞
   之后皆不成礼矣问若尔则是圣人在上视听
   言动皆当为天下法而不敢轻亦犹祭祀之时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b 页 WYG0020-0243b.png
   致其洁清而不敢轻用否曰然○这盥自与灌
   不同灌自是以秬鬯之酒灌地以降神这盥只
   是洗手凡祭祀数数盥手一拜则掌拊地便又
   著洗伊川云人君正其表仪以为下民之观当
   庄严如始盥之初勿使诚意少散如既荐之后
   某看观卦意思不是如此观义自说圣人至德
   出治天下自然而化更不待用力而下莫不观
   感而化故取义于盥意谓积诚信之至但是盥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a 页 WYG0020-0243c.png
   涤而不待乎荐享有孚己自颙若故曰下观而
   化也蔡季通因云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言其理
   也下观而化述其德也○问有孚颙若承上文
   盥而不荐盖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则孚信在
   中而颙然可仰一说下之人信而仰之二说孰
   长曰从后说则合得彖辞下观而化之义或曰
   前说似好曰当以彖辞为定○问观卦四阴长
   而二阳消正八月之卦而名卦系辞不取此义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b 页 WYG0020-0243d.png
   何也曰只为九五中正以观示天下事都别了
   以此见易不可执一看所谓不可为典要惟变
   所适也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大观之观官/唤反以观之)
 (观一/音官)
  传五居尊位以刚阳中正之德为下所观其德甚
  大故曰大观在上下坤而上巽是能顺而巽也五
  居中正以巽顺中正之德为观于天下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a 页 WYG0020-0244a.png
  本义以卦体卦德释卦名义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传为观之道严敬如始盥之时则下民至诚瞻仰
  (一作/仰观)而从化也不荐谓不使诚意少散也
  本义释卦辞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
 服矣
  传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观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b 页 WYG0020-0244b.png
  忒则见其神妙圣人见天道之神体神道以设教
  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
  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唯圣人默契
  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
  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用自然仰观而戴服
  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本义极言观之道也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也
  神道设教圣人之所以为观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6a 页 WYG0020-0244c.png
   朱氏附录盥本谓荐而不荐是欲蓄其诚意以
   观示民使民观感而化之义有孚颙若便是那
   下观而化郤不是说人君身上事圣人以神道
   设教是圣人不犯手做㡳即是盥而不荐之义
   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谓以此观示之也○观
   天之神道只是自然运行㡳道理四时自然不
   忒圣人神道亦是说他有教人自然观感处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地上观之/观官唤反)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6b 页 WYG0020-0244d.png
 (省悉/井反)
  传风行地上周及庶物为由历周览之象故先王
  体之为省方之礼以观民俗而设政教也天子巡
  省四方观视民俗设为政教如奢则约之以俭俭
  则示之以礼是也省方观民也设教为民观也
  本义省方以观民设教以为观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傅六以阴柔之质居远于阳是以(一作/其)观见者浅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7a 页 WYG0020-0245a.png
  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观阳刚中正在上圣贤之君
  也近之则见其道德之盛所观深远初乃远之所
  见不明如童蒙之观也小人下民也所见昏浅不
  能识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足谓之过咎若君子
  而如是则可鄙吝也
  本义卦以观示为义据九五为主也爻以观瞻为
  义皆观乎九五也初六阴柔在下不能远见童观
  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则无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7b 页 WYG0020-0245b.png
  咎君子得之则可羞也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传所观不明如童稚乃小人之分故曰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窥苦/规反)
  传二应于五观于五也五刚阳中正之道非二阴
  暗柔弱所能观见也故但如窥觇之观耳窥觇之
  观虽少见而不能甚(一作/尽)明也二既不能明见刚
  阳中正之道则利如女子之贞虽见之不能甚明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8a 页 WYG0020-0245c.png
  而能顺从者女子之道也在女子为贞也二既不
  能明见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顺从则不失中正
  乃为利也
  本义阴柔居内而观乎外窥观之象女子之正也
  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则非所利矣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传君子不能观见刚阳中正之大道而仅(一有/能字)
  觇其彷佛虽能顺从乃同女子之贞亦可羞丑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8b 页 WYG0020-0245d.png
  本义在丈夫则为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传三居非其位处顺之极能顺时以进退者也若
  居当其位则无进退之义也观我生我之所生谓
  动作施为出于已者观其所生而随宜进退所以
  处虽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随时进退求不失道故
  无悔咎(一作/吝)以能顺也
  本义六三居下之上可进可退故不观九五而独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9a 页 WYG0020-0246a.png
  观已所行之通塞以为进退占者宜自审也
   朱氏附录问六三观我生进退不观九五而观
   已所行通塞以为进退否曰看来合是观九五
   大率观卦二阳在上四阴仰之九五为主六三
   观我生进退者观九五如何而为进退也初六
   六二以去五之远观贵于近所观不明不大六
   四郤见得亲切故有观光利用之象六三处二
   四之閒固当观九五以为进退也子善遂问如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9b 页 WYG0020-0246b.png
   此则我字乃是指九而言易中亦有此例如颐
   之初九曰舍尔灵龟观我朵颐是也曰此我乃
   是假外而言耳(此说与本义不同然问者即本/义之说而先生所荅如此姑存)
   (以备/参考)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传观已之生而进退以顺乎宜故未至于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传观莫明于近五以刚阳中正居尊位圣贤之君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0a 页 WYG0020-0246c.png
  也四切近之观见其道故云观国之光观见国之
  盛德光辉也不指君之身而云国者在人君而言
  岂止观其行一身乎当观天下之政化则人君之
  道德可见矣四虽阴柔而巽体居正切近于五观
  见而能顺从者也利用宾于王夫圣明在上则怀
  抱才德之人皆愿进于朝廷辅戴之以康济天下
  四既观见人君之德国家之治光华盛美所宜宾
  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辅于君以施泽天下故云利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0b 页 WYG0020-0246d.png
  用宾于王也古者有贤德之人则人君宾礼之故
  士之仕进于王朝则谓之宾
  本义六四最近于五故有此象其占为利于朝觐
  仕进也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传君子怀负才业志在乎兼善天下然有卷怀自
  守者盖时无明君莫能用其道不得已也岂君子
  之志哉故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1a 页 WYG0020-0247a.png
  乐之既观见国之盛德光华古人所谓非常之遇
  也(一无/也字)所以志愿登进王朝以行其道故云观国
  之光尚宾也尚谓志尚其志意愿慕宾于王朝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传九五居人君之位时之治乱俗之美恶系乎已
  而已观已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则是已之
  所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
  之道则是已之所为政治未善不(一作/未)能免于咎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1b 页 WYG0020-0247b.png
  也
  本义九五阳刚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阴仰而观
  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当观已所
  行必其阳刚中正亦如是焉则得无咎也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传我生出于己者人君欲观已之施为善否当观
  于民民俗善则政化善也王弼云观民以察已之
  道是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2a 页 WYG0020-0247c.png
  本义此夫子以义言之明人君观己所行不但一
  身之得失又当观民德之善否以自省察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传上九以刚阳之德处于上为下之所观而不当
  位是贤人君子不在于位而道德为天下所观仰
  者也观其生观其所生也谓出于己者德业行义
  也既为天下所观仰故自观其所生若皆君子矣
  则无过咎也苟未君子则何以使人观仰矜式是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2b 页 WYG0020-0247d.png
  其咎也
  本义上九阳刚居尊位之上虽不当事任而亦为
  下所观故其戒辞略与五同但以我为其小有主
  宾之异耳
   朱氏附录其生谓言行事为之见于外者既有
   所省便是未得安然无事○观我生如月受日
   光观其生只是日光○观我是自观如视履考
   祥㡳语势观其亦是自观郤从别人说易中其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3a 页 WYG0020-0248a.png
   字不说别人只是自家如乘其墉之类○问观
   我生观其生之别曰我者彼我对待之言是以
   彼观此其生是以此自观六三之观我生进退
   者事君则观其言听计从治民则观其政教可
   行膏泽可下可以见自家所施之当否而为进
   退九五之观我生如观风俗之美恶臣民之从
   违可以见自家所施之善恶上九之观其生则
   是就自家视听言动应事接物处自观九五上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3b 页 WYG0020-0248b.png
   九君子无咎盖为君子有刚阳之德故无咎小
   人无此德自当不得此爻如初六童观小人之
   道也君子则吝小人自是如此故无咎此二爻
   君子小人正相对说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传虽不在位然以人观其德用为仪法故当自慎
  省观其所生常不失于君子则人不失所望而化
  之矣不可以不在于位故安然放意无所事也是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4a 页 WYG0020-0248c.png
  其志意未得安也故云志未平也平谓安宁也
   程氏附录在易观之上九曰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上九以刚阳之德居无
   位之地是贤人君子抱道德而不居位为众人
   仰观法式者也虽不当位然为众人所观固不
   得安然放意谓无与于天下也必观其所生君
   子矣乃得无咎圣人又从而赞之谓志当在此
   固未得安然平定无所虑也观圣人教示后贤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4b 页 WYG0020-0248d.png
   如是之深贤者存心如是之仁与夫索隐行怪
   独善其身者异矣
  本义志未平言虽不得位未可忘戒惧也
   朱氏附录问观观之义曰自上示下曰观(去/声)
   下观上曰观(平/声)故卦名之观去声而六爻之观
   皆平声○问观六爻一爻胜似一爻岂所据之
   位愈高则所见愈大邪曰上二爻意思自别下
   四爻是以所据之位愈近则所见愈亲㡳意思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5a 页 WYG0020-0249a.png
   ○问观卦阴盛而不言凶咎曰此卦取义不同
   盖阴虽盛于下而九五之君乃当正位故只取
   为观于下之义而不取阴盛之象也
(震下/离上)
  传噬嗑序卦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
  者合也既有可观然后有来合之者也噬嗑所以
  次观也噬齧也嗑合也口中有物閒之齧而后合
  之也卦上下二刚爻而中柔外刚中虚人颐口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5b 页 WYG0020-0249b.png
  象也中虚之中又一刚爻为颐中有物之象口中
  有物则隔其上下不得嗑必齧之则得嗑故为噬
  嗑圣人以卦之象推之于天下之事在口则为有
  物隔而不得合在天下则为有强梗或谗邪閒隔
  于其间故天下之事不得合也(一无/也字)当用刑法小
  则惩诫大则诛戮以除去之然后天下之治得成
  矣凡天下至于一国一家至于万事所以不和合
  者皆由有閒也无閒则合矣以至天地之生万物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6a 页 WYG0020-0249c.png
  之成皆合而后能遂凡未合者皆为閒也若君臣
  父子亲戚朋友之閒有离贰怨隙者盖谗邪閒于
  其閒也除去之则和合矣故閒隔者天下之大害
  也圣人观噬嗑(一作/齧合)之象推之于天下万事皆使
  去其閒隔而合之则无不和且治(一作/洽)矣噬嗑者
  治天下之大用也去天下之閒在任刑罚故卦取
  用刑为义在二体明照而威震乃用刑之象也
噬嗑亨利用狱(噬市制反/嗑胡腊反)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6b 页 WYG0020-0249d.png
  传噬嗑亨卦自有亨义也天下之事所以不得亨
  者以有閒也噬而嗑之则亨通矣利用狱噬而嗑
  之之道宜用刑狱也天下之閒非刑狱何以(一作/不可)
  (以/)去之不云利用刑而云利用(一无利/用字)狱者卦有
  明照之象利于察狱也狱者所以究察情伪得其
  情则知为閒之道然后可以设防与致刑也
  本义噬齧也嗑合也物有閒者齧而合之也为卦
  上下两阳而中虚颐口之象九四一阳閒于其中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7a 页 WYG0020-0250a.png
  必齧之而后合故为噬嗑其占当得亨通者有閒
  故不通齧之而合则亨通矣又三阴三阳刚柔中
  半下动上明下雷上电本自益卦六四之柔上行
  以至于五而得其中是以以阴居阳虽不当位而
  利用狱盖治狱之道惟威与明而得其中之为贵
  故筮得之者有其德则应其占也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
  传颐中有物故为噬嗑有物閒于颐中则为害噬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7b 页 WYG0020-0250b.png
  而嗑之则其害亡乃亨通也故云噬嗑而亨
 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
  传以卦才言也刚爻与柔爻相閒刚柔分而不相
  杂为明辨之象明辨察狱之本也动而明下震上
  离其动而明也雷电合而章雷震而电耀相须并
  见合而章也照与威并行用狱之道也能照则无
  所隐情有威则莫敢不畏上既以二象言其动而
  明故复言威照并用之意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8a 页 WYG0020-0250c.png
 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上时/掌反)
  傅六五以柔居中为用柔得中之义上行谓居尊
  位虽不当位谓以柔居五为不当而利于用狱者
  治狱之道全刚则伤于严暴过柔则失于宽纵五
  为用狱之主以柔处刚而得中得用狱之宜也以
  柔居刚为利用狱以刚居柔为利否曰刚柔质也
  居用也用柔非治狱之宜也
  本义颐中有物曰噬嗑以卦体释卦名义噬嗑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8b 页 WYG0020-0250d.png
  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
  不当位利用狱也又以卦名卦体卦德二象卦变
  释卦辞
   朱氏附录彖辞中刚柔分以下都掉了颐中有
   物只说利用狱爻亦各自取义不说噬嗑颐中
   之物○问易彖传刚柔分者二噬嗑节也何以
   言刚柔分曰据某观之只是三阴三阳谓之刚
   柔分分犹均也问易中三阴三阳之卦多独二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9a 页 WYG0020-0251a.png
   卦言之何也曰偶于此二卦言之馀卦别有义
   刚柔分语意与日夜分同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传象无倒置者疑此文互也雷电相须并见之物
  亦有嗑象电明而雷威先王观雷电之象法其明
  与威以明其刑罚饬其法令法者明事理而为之
  防者也
  本义雷电当作电雷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19b 页 WYG0020-0251b.png
   朱氏附录问诸卦象皆顺说独雷电噬嗑倒说
   何邪曰先儒皆以为倒写二字二字相似疑是
   如此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校爻教反一/音教象同)
  传九居初最在下无位者也下民之象为受刑之
  人当用刑之始罪小而刑轻校木械也其过小故
  屦之于足以灭伤其趾人有小过校而灭其趾则
  当惩惧不敢进于恶矣故得无咎系辞云小惩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0a 页 WYG0020-0251c.png
  大诫此小人之福也言惩之于小与初故(一有/后字)
  无咎也初与上无位为受刑之人馀四爻皆为用
  刑之人初居最下无位者也上处尊位之上过于
  尊位亦无位者也王弼以为无阴阳之位阴阳系
  于奇偶岂容无也然诸卦初上不言当位不当位
  者(一作不言位/当不当者)盖初终之义为大临之初九则以
  位为正若需上六云不当位乾上九云无位爵位
  之位非阴阳之位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0b 页 WYG0020-0251d.png
  本义初上无位为受刑之象中四爻为用刑之象
  初在卦始罪薄过小又在卦下故为屦校灭趾之
  象止恶于初故得无咎占者小伤而无咎也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传屦校而灭伤其趾则知惩诫而不敢长其恶故
  云不行也古人制刑有小罪则校其趾盖取禁止
  其行使不进于恶也
  本义灭趾又有不进于恶之象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1a 页 WYG0020-0252a.png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传二应五之位用刑者也四爻皆取噬为义二居
  中得正是用刑得其中正也用刑得其中正则罪
  恶者易服故取噬肤为象噬齧人之肌肤为易入
  也灭没也深入至没其鼻也二以中正之道其刑
  易服然乘初刚是用刑于刚强之人刑刚强之人
  必须深痛故至灭鼻而无咎也中正之道易以服
  人与严刑以待刚强义不相妨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1b 页 WYG0020-0252b.png
  本义祭有肤鼎盖肉之柔脆噬而易嗑者六二中
  正故其所治如噬肤之易然以柔乘刚故虽甚易
  亦不免于伤灭其鼻亦小伤而无咎之占也
   朱氏附录噬肤灭鼻肤腹瘦拖泥处灭浸没也
   谓因噬肤而没其鼻于器中也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传深至灭鼻者乘刚故也乘刚乃用刑于刚强之
  人不得不深严也深严则得宜乃所谓中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2a 页 WYG0020-0252c.png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腊音/昔)
  传三居下之上用刑者也六居三处不当位自处
  不得其当而刑于人则人不服而怨怼悖犯之如
  噬齧乾腊坚韧之物而遇毒恶之味反伤于口也
  用刑而人不服反致怨伤是可鄙吝也然当噬嗑
  之时大要噬閒而嗑之虽其身处位不当而强梗
  难服至于遇毒然用刑非为不当也故虽可吝而
  (一无/而字)亦小噬而嗑之非有咎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2b 页 WYG0020-0252d.png
  本义腊肉谓兽腊全体骨而为之者坚韧之物也
  阴柔不中正治人而人不服为噬腊遇毒之象占
  虽小吝然时当噬嗑于义为无咎也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传六三(一无/三字)以阴居阳处位不当自处不当故所
  刑者难服而反毒之也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乾音干胏/缁美反)
  传九四居近君之位当噬嗑之任者也四已过中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3a 页 WYG0020-0253a.png
  是其閒愈大而用刑愈深也故云噬乾胏胏肉之
  有联(一无/联字)骨者乾肉而兼骨至坚难噬者也噬至
  坚而得金矢金取刚矢取直九四阳德刚直为得
  刚直之道虽用刚直之道利在克艰其事而贞固
  其守则吉也九(一无/九字)四刚而明体阳而居柔刚明
  则伤于果故戒以知难居柔则守不固故戒以坚
  贞刚而不贞者有矣凡失刚者皆不贞也在噬嗑
  四最为善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3b 页 WYG0020-0253b.png
  本义胏肉之带骨者与胾通周礼狱讼入钧金束
  矢而后听之九四以刚居柔得用刑之道故有此
  象言所噬愈坚而得听讼之宜也然必利于艰难
  正固则吉戒占者宜如是也
   朱氏附录问得金矢不知古人狱讼要钧金束
   矢之意如何曰这不见得想是词讼时便令他
   纳此教他无切要之事不敢妄来又问如此则
   不问曲直一例出此则实有冤枉者亦惧而不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4a 页 WYG0020-0253c.png
   敢诉矣曰这个须是大切要㡳事古人如平常
   事又别有所在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传凡言未光其道未光大也戒于(一作/以)利艰贞盖
  其所不足也不得中正故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传五在卦愈上而为噬乾肉反易于四之乾胏者
  五居尊位乘在上之势以刑于下其势易也在卦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4b 页 WYG0020-0253d.png
  将极矣其为閒甚大非易嗑也故为噬乾肉也得
  黄金黄中色金刚物五居中为得中道处刚而四
  辅以刚得黄金也五无应而四居大臣之位得其
  助也贞厉无咎六五虽处中刚然实柔体故戒以
  必正固而怀危厉则得无咎也以柔居尊而当噬
  嗑(一作/坚)之时岂可不贞固而怀危惧哉(一作忘/危惧也)
  本义噬乾肉难于肤而易于腊胏者也黄中色金
  亦谓钧金六五柔顺而中以居尊位用刑于人人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5a 页 WYG0020-0254a.png
  无不服故有此象然必贞厉乃得无咎亦戒占者
  之辞也
   朱氏附录问九四利艰贞六五贞厉皆有艰难
   贞固危惧之意故皆为戒占者之辞曰亦是爻
   中元自有此道理大抵才是治人彼必为敌不
   是易事故虽时位卦德得用刑之宜亦须以艰
   难贞固处之至于六三噬腊肉遇毒则是所噬
   者坚韧难合六三以阴柔不中正而遇此所以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5b 页 WYG0020-0254b.png
   遇毒而小吝然此亦是合当治者但难治耳治
   之虽小吝终无咎也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传所以能无咎者以所为得其当也所谓当居中
  用刚而能守正虑危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何何可/反象同)
  传上过乎尊位无位者也故为受刑者居卦之终
  是其閒大噬之极也系辞所谓恶积而不可掩罪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6a 页 WYG0020-0254c.png
  大而不可解者也故何校而灭其耳凶可知矣何
  负也谓在颈也
  本义何负也过极之阳在卦之上恶极罪大凶之
  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传人之聋暗不悟积其罪恶以至于极古人制法
  罪之大者何之以校为其无所闻知积成其恶故
  以校而灭伤(一无/伤字)其耳诫聪之不明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6b 页 WYG0020-0254d.png
  本义灭耳盖罪其听之不聪也若能审听而早图
  之则无此凶矣
(离下/艮上)
  传贲序卦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舍而已故受之
  以贲贲者饰也物之合则必有文文乃饰也如人
  之合聚则有威仪上下物之合聚则有次序行列
  合则必有文也贲所以次噬嗑也为卦山下有火
  山者草木百物所聚也下有火则照见其上草木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7a 页 WYG0020-0255a.png
  品汇皆被其光彩有贲饰之象故为贲也
贲亨小利有攸往(贲彼伪反/卦内同)
  传物有饰而后能亨故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
  实而加饰则可以亨矣文饰之道可增其光彩故
  能小利于进也
  本义贲饰也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二刚自
  二上而文三自既济而来者柔自上来而文五刚
  自五上而文上又内离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7b 页 WYG0020-0255b.png
  分之象故为贲占者以其柔来文刚阳得阴助而
  离明于内故为亨以其刚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
  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
 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上时/掌反)
  传卦为贲饰之象以上下二体刚柔交相(一作/相交)
  文饰也下体本乾柔来文其中而为离上体本坤
  刚往文其上而为艮乃为山下有火止于文明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8a 页 WYG0020-0255c.png
  成贲也天下之事无饰不行故贲则能亨也柔来
  而文刚故亨柔来文于刚而成文明之象文明所
  以为贲也贲之道能致亨实由饰而能亨也分刚
  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分乾之中爻往文于艮
  之上也事由饰而加盛由饰而能行故小利有攸
  往夫往而能利者以有本也贲饰之道非能增其
  实也但加之文彩耳事由文而显盛故为小利有
  攸往亨者亨通也往者加进也二卦之变共成贲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8b 页 WYG0020-0255d.png
  义而彖分言(一无/言字)上下各主一事者盖离明足以
  致亨文柔又能小进也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此承上文言阴阳刚柔相文者天之文也止于文
  明者人之文也止谓处于文明也质必有文自然
  之理理必有对待生生之本也有上则有下有此
  则(一作/必字)有彼有质则有文一不独立二则为文非
  知道者孰能识之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
  本义贲亨亨字疑衍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9a 页 WYG0020-0256a.png
  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以卦变释卦辞刚柔
  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
  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又以卦
  德言之止谓各得其分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传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
  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29b 页 WYG0020-0256b.png
  传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一无/天字)
  下(一无/下字)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贲之象取
  山下有火又取卦变柔来文刚刚上文柔凡卦有
  以二体之义及二象而(一无/而字)成者如屯取动乎险
  中与云雷讼取上刚下险与天水违行是也有取
  一爻者成卦之由也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是也有取二
  体又取消长之义者雷在地中复山附于地剥是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0a 页 WYG0020-0256c.png
  也有取二象兼取二爻交变为义者风雷益兼取
  损上益下山下有泽损兼取损下益上是也有既
  以二象成卦复取爻之义者夬之刚决柔姤之柔
  遇刚是也有以用成卦者巽乎水而上水井木上
  有火鼎是也鼎又以卦形为象有以形为象者山
  下有雷颐颐中有物曰噬嗑是也此成卦之义也
  如刚上柔下损上益下谓刚居上柔在下损于上
  益于下据成卦而言非谓就卦中升降也如讼无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0b 页 WYG0020-0256d.png
  妄云刚来岂自上体而来也凡以柔居五者皆云
  柔进而上行柔居下者也乃居尊位是进而上也
  非谓自下体而上也卦之变皆自乾坤先儒不达
  故谓贲本是泰卦岂有乾坤重而为泰又由泰而
  变之理下离本乾中爻变而成离上艮本坤上爻
  变而成艮离在内故云柔来艮在上故云刚上非
  自下体而上也乾坤变而为六子八卦重而为六
  十四皆由乾坤之变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1a 页 WYG0020-0257a.png
  本义极言贲道之大也
   朱氏附录或问近略考卦变以彖辞考之说卦
   变者凡十九卦盖言成卦之由凡彖辞不取成
   卦之由则不言所变之爻程子专以乾坤言变
   卦然只是上下两体皆变者可通若只一体变
   者则不通两体变者凡七卦随蛊贲咸恒渐涣
   是也一体变者两卦讼无妄是也七卦中取刚
   来下柔刚上柔下之类者可通至一体变者则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1b 页 WYG0020-0257b.png
   以来为自外来故说得有碍大凡卦变须观两
   体上下为变方知其所由以成之卦先生曰便
   是此处说得有碍且程传贲卦所云岂有乾卦
   重而为泰又自泰而变为贲之理若其说果然
   则所谓乾坤变而为六子八卦重而为六十四
   皆由乾坤而变者其说不得而通矣盖有则俱
   有自一画而二二而四四而八而八卦成八而
   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而重卦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2a 页 WYG0020-0257c.png
   备故有八卦则有六十四矣此康节所谓先天
   者也若震一索而得男以下乃是已有此卦了
   就此卦生出此义皆所谓后天之学今所谓卦
   变者亦是有卦之后圣人见得有此象故发于
   彖辞安得谓之乾坤重而为是卦则更不可变
   而为他卦邪若论先天一卦亦无既画之后乾
   一兑二离三震四至坤居末又安有乾坤变而
   为六子之理凡今易中所言皆是后天之易耳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2b 页 WYG0020-0257d.png
   以此见得康节先天后天之说最为有功○伊
   川不取卦变之说至柔来而文刚刚自外来而
   为主于内诸处皆牵强说了王辅嗣卦变又变
   得不自然某之说却觉得有自然气象只是换
   了一爻非是圣人合下作卦如此自是卦成了
   自然有此象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折之/舌反)
  传山者草木百物之(一无/之字)所聚生也火在其(一无/其字)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3a 页 WYG0020-0258a.png
  下而上照庶类皆被其光明为贲饰之象也君子
  观山下有火明照之象以脩明其庶政成文明之
  治而无敢果于折狱也折狱者人君之所致慎也
  岂可恃其(一无/其字)明而轻自用乎乃圣人之用心也
  为戒深矣象之所取唯以山下有火明照庶物以
  用明为戒而贲亦自有无敢折狱之义折狱者专
  用情实有文饰则没其情矣故无敢用文以折狱
  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3b 页 WYG0020-0258b.png
  本义山下有火明不及远明庶政事之小者折狱
  事之大者内离明而外艮止故取象如此
   朱氏附录问本义云明庶政是明之小者无折
   狱是明之大者此专是就象取义伊川说此则
   又就贲饰上说不知二说可相备否曰明庶政
   是就离上说无折狱是就艮上说离明在内艮
   止在外则是事之小者可以用明折狱是大事
   一折便了有止之义明在内不能及它故止而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4a 页 WYG0020-0258c.png
   不敢折也○山下有火贲(离下/艮上)内明外止虽然
   内明是个止杀㡳明所以不敢用其明以折狱
   此与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正相似而相反贲内明外止旅外明内止(艮下/离上)
   其象不同如此问苟明见其情罪之是非亦何
   难于折狱曰是它自有个象如此遇著此象㡳
   便用如此然狱亦自有十三八棒便了㡳亦有
   须待囚讯鞫勘录问结證而后了底书曰要囚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4b 页 WYG0020-0258d.png
   服念五六日至于旬时丕蔽要囚周礼秋官亦
   有此数句便是有合如此者若狱未是而决之
   是所谓敢折狱也若狱已具而留之不决是所
   谓留狱也不留狱者谓囚讯结證己毕而即决
   之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舍音舍/象同)
  传初九以刚阳居明体而处下君子有刚明之德
  而在下者也君子在无位之地无所施于天下唯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5a 页 WYG0020-0259a.png
  自贲饰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子
  脩饰之道正其所行守节处义其行不苟义或不
  当则舍车舆而宁徒行众人之所羞而君子以为
  贲也舍车而徒之义兼于比应取之初比二而应
  四应四正也与二非正也九之刚明守义不近与
  于二而远应于四舍易而从难如舍车而徒行也
  守节义君子之贲也是故君子所贲世俗所羞世
  俗所贵(一作/贲)君子所贱以车徒为言者因趾与行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5b 页 WYG0020-0259b.png
  为义也
  本义刚德明体自贲于下为舍非道之车而安于
  徒步之象占者自处当如是也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传舍车而徒行者于义不可以乘也初应四正也
  从二非正也近舍二之易而从四之难舍车而徒
  行也君子之贲守其义而已
  本义君子之取舍决于义而已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6a 页 WYG0020-0259c.png
六二贲其须
  传卦之为贲虽由两爻之变而文明之义为重二
  实贲之主也故主言贲之道饰于物者不能大变
  其质也因其质而加饰耳故取须义须随颐而动
  者也动止唯系于(一无/于字)所附犹善恶不由于贲也
  二之文明唯为贲饰善恶则系其质也
  本义二以阴柔居中正三以阳刚而得正皆无应
  与故二附三而动有贲须之象占者宜从上之阳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6b 页 WYG0020-0259d.png
  刚而动也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传以须为象者谓其与上同兴也随上而动动止
  唯系所附也犹加饰于物因其质而贲之善恶在
  其质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传三处文明之极与二四二阴閒处相贲贲之盛
  者也故云贲如如辞助也贲饰之盛光彩润泽故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7a 页 WYG0020-0260a.png
  云濡如光彩之盛则有润泽诗云麀鹿濯濯永贞
  吉三与二四非正应相比而成相贲故戒以常永
  贞正贲者饰也贲(一作/修)饰之事难乎常也故永贞
  则吉三与四相贲又下比于二二柔文一刚上下
  交贲为贲之盛也
  本义一阳居二阴之閒得其贲而润泽者也然不
  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贞之戒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7b 页 WYG0020-0260b.png
  传饰而不常且非正(一有/则字)人所陵侮也故戒能永
  正则吉也其贲既常而正谁能陵之乎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皤白波反翰户/旦反又寒案反)
  传四与初为正应相贲者也本当贲如而为三所
  隔故不获相贲而皤如皤白也未获贲也马在下
  而动者也未获相贲故云白马其从正应之志如
  飞故云翰如匪为九三之寇雠所隔则婚媾遂其
  相亲矣己之所乘与动于下者马之象也初四正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8a 页 WYG0020-0260c.png
  应终必获亲第始为其间隔耳
  本义皤白也马人所乘人白则马亦白矣四与初
  相贲者乃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而其往
  求之心如飞翰之疾也然九三刚正非为寇者也
  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
   朱氏附录白马翰如言此爻无所贲饰其马亦
   白也言无饰之象如此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8b 页 WYG0020-0260d.png
  传四与初相远而三介于其间是所当之位为(一/无)
  (为/字)可疑也虽为三寇雠所隔未得亲其婚媾然其
  正应理直义胜终必得合故云终无尤也尤怨也
  终得相贲故无怨尤也
  本义当位疑谓所当之位可疑也终无尤谓若守
  正而不与亦无他患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戋在千反/又音笺)
  传六五以阴柔之质密比于上九刚阳之贤阴比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9a 页 WYG0020-0261a.png
  于阳复无所系应从之者也受贲于上九也自古
  设险守国故城垒多依丘坂丘谓在外而近且高
  者园圃之地最近城邑亦在外而近者丘园谓在
  外而近者指上九也六五虽居君位而阴柔之才
  不足自守与上之刚阳相比而志从焉获贲于外
  比之贤贲于丘园也若能受贲于上九受(一作/随)
  裁制如束帛而(一无/而字)戋戋则虽其柔弱不能自为
  为可吝少然能从于人成贲之功终获其吉也戋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39b 页 WYG0020-0261b.png
  戋剪裁纷裂之状帛未用则束之故谓之束帛及
  其制为衣服必裁剪纷裂戋戋然束帛喻六五本
  质戋戋谓受人裁制而成用也其资于人与蒙同
  而蒙不言吝者盖童蒙而赖于人乃其宜也非童
  幼而资贲于人为可吝耳然享其功终为吉也
  本义六五柔中为贲之主敦本尚实得贲之道故
  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束
  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人而如此虽可羞吝然礼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0a 页 WYG0020-0261c.png
  奢宁俭故得终吉
   朱氏附录问贲于丘园是在艮体故安止于丘
   园而不复有外贲之象曰虽是止体亦是上比
   于九渐渐到极处若一向贲饰去亦自不好须
   是收敛方得问敦本务实莫是反朴还淳之义
   曰贲取贲饰之义他今郤来贲田园为农圃之
   事当贲之时若是鄙吝然终得吉吉则有喜故
   象云有喜也○贲于丘园束帛戋戋是个务农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0b 页 WYG0020-0261d.png
   尚俭戋戋是狭小不足之意以义考之从水则
   为浅从贝则为贱从金则为钱如所谓束帛戋
   戋六居尊位却如此敦本尚俭便似吝啬如卫
   文公汉文帝虽是吝却终吉此在贲卦有反本
   之义到上九便白贲和束帛之类都没了又曰
   戋戋者浅小之义凡浅字笺字皆从戋或问浅
   小是俭之义否曰然所以下文云吝终吉吝者
   虽不好看然终却吉○贲于丘园是个务实底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1a 页 WYG0020-0262a.png
   束帛戋戋是贲得不甚大所以说吝两句是两
   意○问伊川解贲于丘园指上九而言看来似
   好盖贲三阴皆受贲于阳不应此又独异而作
   敦本务实说也曰如何丘园便能贲人束帛戋
   戋他解作裁剪之象尤艰曲说不出这八字只
   平白在这里若如所说则曲折多意思远旧说
   指上九作高尚隐于丘园之贤而用束帛之礼
   聘召之若不用某说则说又近他将丘园作上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1b 页 WYG0020-0262b.png
   九之象束帛戋戋作裁剪纷裂之象则与象意
   大故相远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喜如字又许意反/无妄大畜卦放此)
  传能从人以成贲之功享其吉美是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传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唯能质
  白其贲则无过饰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失其
  本真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2a 页 WYG0020-0262c.png
  本义贲极反本复于无色善补过矣故其象占如
  此
   朱氏附录问白贲无咎曰贲饰之事太盛则有
   咎所以处太盛之终则归于白贲势当然也○
   或曰如本义说六五上九两爻却是贲极反本
   之意曰六五已有反本之渐故曰丘园又束帛
   戋戋至上九白贲则反本而复于无饰矣盖皆
   贲极之象也○白贲无咎据刚上文柔是不当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2b 页 WYG0020-0262d.png
   说自然而卦之取象不恁地拘各自说一义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传白贲无咎以其在上而得志也上九为得志者
  在上而文柔成贲之功六五之君又受其贲故虽
  居无位之地而实尸贲之功为得志也与它卦居
  极者异矣既在上而得志处贲之极将有华伪失
  实之咎故戒以质素则无咎饰不可过也
   朱氏附录问何谓得志曰居卦之上在事之外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3a 页 WYG0020-0263a.png
   不假文饰而有自然之文便是优游自得也
(坤下/艮上)
  传剥序卦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
  以剥夫物至于文饰亨之极也极则必反故贲终
  则剥也卦五阴而一阳阴始自下生渐长至于盛
  极群阴消剥于阳故为剥也以二体言之山附于
  地山高起地上而反附著于地颓剥之象也
剥不利有攸往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3b 页 WYG0020-0263b.png
  传剥者群阴长盛消剥于(一作/一)阳之时众小人剥
  丧于(一无/于字)君子故君子不利有所往唯当巽言晦
  迹随时消息以免小人之害也
  本义剥落也五阴在下而方生一阳在上而将尽
  阴盛长而阳消落九月之卦也阴盛阳衰小人壮
  而君子病又内坤外艮有顺时而止之象故占得
  之者不可以有所往也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长丁/丈反)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4a 页 WYG0020-0263c.png
  传剥剥也谓剥落也柔变刚也柔长而刚剥也夏
  至一阴生而渐长一阴长则一阳消至于(一无/于字)
  戌则极而成剥是阴柔变刚阳也阴小人之道方
  长盛而剥消于(一作/刚)阳故君子不利有所往也
 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传君子当剥之时知不可有所往顺时而止乃能
  观剥之象也卦有顺止之象乃处剥之道君子当
  观而体之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君子存心消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4b 页 WYG0020-0263d.png
  息盈虚之理而能顺之乃合乎天行也理有消衰
  有息长有盈满有虚损顺之则吉逆之则凶君子
  随时敦尚所以事天也
  本义剥剥也柔变刚也以卦体释卦名义言柔进
  于阳变刚为柔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
  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以卦体卦德
  释卦辞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5a 页 WYG0020-0264a.png
  传艮重于坤山附于地也山高起于地而反附著
  于地圮剥之象也上谓人君与居人上者观剥之
  象而厚固其下以安其居也下者上之本未有基
  本固而能剥者也故上(一作/山)之剥必自下下剥则
  上危矣为人上者知理之如是则安养人民以厚
  其本乃所以安其居也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朱氏附录问上以厚下安宅安宅者安于礼义
   而不迁否曰非也厚下者乃所以安宅如山附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5b 页 WYG0020-0264b.png
   于地惟其地厚所以山安其居而不摇人君厚
   下以得民则位亦安而不摇犹所谓本固邦宁
   也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传阴之剥阳自下而上以床为象者取身之所处
  也自下而剥渐至于身也剥床以足剥床之足也
  剥始自下故为剥足阴自下进渐消蔑于(一无/于字)
  正凶之道也蔑无也谓消亡于正道也(一作消亡/正道也一)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6a 页 WYG0020-0264c.png
  (作消亡/于正也)阴剥阳柔变刚是邪侵正小人消君子其
  凶可知
  本义剥自下起灭正则凶故其占如此蔑灭也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传取床足为象者以阴侵没阳于下也灭没也侵
  灭正道自下而上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传辨分隔上下者床之干也阴渐进而上剥至于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6b 页 WYG0020-0264d.png
  辨愈蔑于正也凶益甚矣
  本义辨床干也进而上矣
   朱氏附录问初与二蔑贞凶是以阴蔑阳以小
   人蔑君子之正道凶之象也不知只是阳与君
   子当之则凶为复阴与小人亦自为凶曰自古
   小人灭害君子终亦有凶但此爻象只是说阳
   与君子之凶也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7a 页 WYG0020-0265a.png
  传阴之侵剥于(一作/刚)阳得以益盛至于剥辨者以
  阳未有应与故也小人侵剥君子若君子有与则
  可以胜小人不能为害矣唯其无与所以被蔑而
  凶当消剥之时而无徒与岂能自存也言未有与
  剥之未盛有与犹可胜也示人之意深矣
  本义言未大盛
六三剥之无咎
  传众阴剥阳之时而三独居刚应刚与上下之阴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7b 页 WYG0020-0265b.png
  异矣志从于正在剥之时为无咎者也三之为可
  谓善矣不言吉何也曰方群阴剥阳众小人害君
  子三虽从正其势孤弱所应在无位之地于斯时
  也难乎免矣安得吉也其义为无咎耳言其无咎
  所以劝也
  本义众阴方剥阳而已独应之去其党而从正无
  咎之道也占者如是则得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8a 页 WYG0020-0265c.png
  传三居剥而无咎者其所处与上下诸阴不同是
  与其同类相失于处剥之道为无咎如东汉之吕
  强是也
  本义上下谓四阴
   朱氏附录夬之九三虽应上六然曰君子夬夬
   则非不决小人也但圣人以壮于頄为戒耳剥
   之六三虽处群阴之中然象以失上下明之而
   程传又以吕强当其事则其心迹亦不相违矣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8b 页 WYG0020-0265d.png
   盖心迹无可判之理程书言之详矣吾徒所宜
   深考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传始剥于床足渐至于肤肤身之外也将灭其身
  矣其凶可知阴长已盛阳剥已甚贞道已消故更
  不言蔑贞直言凶也
  本义阴祸切身故不复言蔑贞而直言凶也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近如字一/巨靳反)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9a 页 WYG0020-0266a.png
  传五为君位剥已及四在人则剥其肤矣剥及其
  肤身垂于亡矣切近于灾祸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贯古乱反/一音官)
  传剥及君位剥之极也其凶可知故更不言剥而
  别设义以开小人迁善之门五群阴之主也鱼阴
  物故以为象五能使群阴顺序如贯鱼然反获宠
  爱于在上之阳如宫人则无所不利也宫人宫中
  之人妻妾侍使也以阴言且取获宠(一作/亲)爱之义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49b 页 WYG0020-0266b.png
  以一阳在上众阴有顺从之道故发此义
  本义鱼阴物宫人阴之美而受制于阳者也五为
  众阴之长当率其类受制于阳故有此象而占者
  如是则无不利也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传群阴消(一无/消字)剥于(一无/于字)阳以至于极六五若能
  长率群阴骈首顺序反获宠爱于阳则终无过尤
  也于剥之将终复发此义圣人劝迁善之意深切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0a 页 WYG0020-0266c.png
  之至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传诸阳消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
  果不见食将有复生之理上九亦(一作一/一作己)变则纯
  阴矣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閒可
  容息也圣人发明此理以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
  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
  月则坤当十月以气消息言则阳剥(一有/尽字)为坤阳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0b 页 WYG0020-0266d.png
  (一有/复字)来为复(一有/然字)阳未尝尽也剥尽于上则复生
  于下矣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无阳也阴亦然
  圣人不言耳阴道盛极之时其乱可知乱极则自
  当思治故众心愿载于君子君子得舆也诗匪风
  下泉所以居变风之终也理既如是在卦亦众阴
  宗阳为共载之象小人剥庐若小人则当剥之极
  剥其庐矣无所容其身也更不论爻之阴阳但言
  小人处剥极则及其庐矣庐取在上之象或曰阴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1a 页 WYG0020-0267a.png
  阳之消(一作/交)必待尽而后复生于下此在上便有
  复生之义何也夬之上六何以言终有凶曰上九
  居剥之极止有一阳阳无可尽之理故明其有复
  生之义见君子之道不可亡也夬者阳消阴阴小
  人之道也故但言其消亡耳何用更言却有复生
  之理乎
   程氏附录问十月何以谓之阳月曰十月谓之
   阳月者阳尽恐疑于无阳也故谓之阳月也然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1b 页 WYG0020-0267b.png
   何时无阳如日有光之类盖阴阳之气有常存
   而不移者有消长而无穷者
  本义一阳在上剥未尽而能复生君子在上则为
  众阴所载小人居之则剥极于上自失所覆而无
  复硕果得舆之象矣取象既明而君子小人其占
  不同圣人之情益可见矣
   朱氏附录一阳在上如硕大之果人不及食而
   独留于其上如君子在上而小人皆载于下则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2a 页 WYG0020-0267c.png
   是君子之得舆也然小人虽载君子而乃欲自
   下而剥之则是自剥其庐耳盖唯君子乃能覆
   盖小人小人必赖君子以保其身今小人欲剥
   君子则君子亡而小人亦无所容其身如自剥
   其庐也且看自古小人欲害君子则害得尽后
   国破家亡其小人曾有存活得者否故圣人象
   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若人占得此爻则为君子之所为者必吉而为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2b 页 WYG0020-0267d.png
   小人之所为者必凶矣○硕果不食只不食便
   有复生之意○或问硕果不食伊川谓阳无可
   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閒可容息也变于
   上则生于下乃剥复相因之理毕竟须经由坤
   坤卦纯阴无阳如此阳有断灭也何以能生于
   复曰凡阴阳之生一爻当一月须是满三十日
   方满得那腔子做得一画成今坤卦非是无阳
   始生甚微未满那腔子做一画未成非是坤卦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3a 页 WYG0020-0268a.png
   纯阴便无阳也然此亦不是甚深奥事但伊川
   当时解不曾分明道与人故令人做一件大事
   看○自观至剥三十日剥方尽自剥至坤三十
   日方成坤三十日阳渐长至冬至方是一阳第
   二阳方从此生去阴剥每日剥三十分之一一
   月方剥得尽阳长每日长三十分之一一月方
   长成一阳阴剥时一日十二刻亦每刻中渐渐
   剥全一日方剥得三十分之一阳长之渐亦如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3b 页 WYG0020-0268b.png
   此长○九月阴极则阳已下生○问十月何以
   为阳月曰剥尽为坤复则一阳生也复之一阳
   不是顿然便生乃是自坤卦中积来且一月三
   十日以复之一阳分作三十分从小雪后便一
   日生一分上面䟎得一分下面便生一分到十
   一月半一阳始成以此便见得天地无休息处
   (一云这一阳不是忽地生出才交立冬便萌芽/下面有些气象了上面剥一分下面便萌芽一)
   (分上面剥二分下面便萌芽二分三日便三分/四日便四分积累到那复处方成一阳坤初六)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4a 页 WYG0020-0268c.png
   (便是阳/己萌了) 天运流行本无一息閒断岂解一月
   无阳且如木之黄落才落时萌芽已生了不特
   如此木之冬青者必先生萌芽而后旧叶方落
   ○或问伊川所谓阴亦然圣人不言者何如曰
   前日刘复之说蔡季通以为不然某以为分明
   是如此但圣人所以不言者便是一个参赞裁
   成之道盖抑阴而进阳长善而消恶用君子而
   退小人这便可见此理自是恁地虽尧舜之世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4b 页 WYG0020-0268d.png
   岂无小人但有圣人压在上面不容他出而有
   为耳岂能使之无邪(蔡季通云阴不可以抗阳/犹地之不足以配天此固)
   (然之理也而伊川乃谓阴亦然圣/人不言耳元定不敢以为然也)○问阴何以
   比小人曰有时如此平看则都好以类言之则
   有不好然亦只是皮不好骨子却好大抵发生
   都则是一个阳气只是有消长阳长一分下面
   阴生一分又不是讨个阴来即是阳消处便是
   阴故阳来谓之复复者是本来物事阴来谓之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5a 页 WYG0020-0269a.png
   姤姤是偶然相遇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传正道消剥既极则人复思治故阳刚君子为民
  所承载也若小人处剥之极则小人之穷耳终不
  可用也非谓九为小人但言剥极之时小人如是
  也
   朱氏附录小人剥庐一句旧见二十家叔说(□/字)
   (公/立)庐如周礼秦无庐之庐音卢盖戟柄也谓小
周易传义附录 卷四下 第 55b 页 WYG0020-0269b.png
   人自剥削其戟削其戟柄仅留其铁而已果何
   所用如此说方见得小象小人剥庐终不可用
   一句意亦自好(此说与本义不/同附见于此)
 
 
 
 
 周易传义附录卷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