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吴园周易解 附录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a 页 WYG0009-0569a.png
吴园周易解附录
  序论一
 生生不穷故谓之易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盖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
 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曰浑沦视
 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循之不可得故曰易
  序论二
 圣人取夫阴阳变化之理而寓之卦以著吉凶悔吝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b 页 WYG0009-0569b.png
 利害成败之说虽非道之妙而所以微显阐幽为教
 之法舍是则亦不可得而见矣故曰乾坤毁则无以
 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此言阴阳之理
 待易而后明易亦待阴阳而后显也君子所以修身
 为家为国为天下得是而穷之知夫变化之所自然
 后趣时乘理应对酬酢无所凝滞人苟不明乎此是
 未免乎胶柱调瑟刻舟求剑之比也易之为名为义
 可不察哉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2a 页 WYG0009-0569c.png
  序论三
 为天下国家与夫修身皆人事也其吉凶悔吝利害
 成败何与乎阴阳之说而圣人取是以明之何也曰
 修身也齐家也治国也平天下也其事不一其时不
 齐所谓吉凶悔吝利害成败不可以偏举而又不可
 以概论则将示训于天下备垂教于后世无定法而
 可乎虽不可无定法而万事万物之变今昔异宜一
 日万几祸福倚伏又不可以言尽此圣人所以体夫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2b 页 WYG0009-0569d.png
 天地万物之象推刚柔变化之说而寓其意于爻以
 示吉凶悔吝利害成败之大法使天下后世可考焉
 中才学之可以守身可以有家可以持国可以保天
 下智者引而伸之触𩔖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故
 曰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书不尽言言不
 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乎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而终之以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此易
 之为道所以唯变所适而异乎诗书礼乐不可为典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3a 页 WYG0009-0570a.png
 要非中人以上焉足以与此呜呼学易而不知通变
 之义不尽鼓舞之能是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舟而求
 剑岂知夫易之所以为易者哉故曰易穷则变变则
 通通则久此黄帝尧舜所以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
 化之使民宜之者也三代之书或曰连山或曰归藏
 或曰周易而易之名莫之或改岂非变通之义不可
 易欤由是观之易之为教也象而已矣而所以为教
 在意不在象舍象则无以见意此八卦所以为易之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3b 页 WYG0009-0570b.png
 本而三代同之也昔虞翻好易遇饮三之梦而不得
 其说猥曰易道在天三爻足之矣岂真知易者哉管
 公明有云善易者不论易可谓知言矣惜乎其效止
 于占相而未能闳圣人之阃奥是以君子不多焉
  序论四
 易者象也则无适而非象今独以八卦为易之本岂
 非天下之象备于此欤曰然易不云乎八卦成列象
 在其中矣然则易之象八卦而已而曰易有四象所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4a 页 WYG0009-0570c.png
 以示也何曰此先儒所以纷纷而莫之或一也考诸
 圣人之辞而观其立言之序其得失可见矣其曰易
 有四象所以示也继之系辞焉所以告也则所谓四
 象者卦爻之谓尔果以为卦爻则非生八卦之四象
 可知矣非生八卦之四象则非金木水火与七九六
 八之数又可知矣既曰易有四象则易中之象焉果
 易中之象则非蓍龟河图之𩔖可知矣有四象然后
 系辞焉以告则非所谓得失忧虞进退昼夜之象又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4b 页 WYG0009-0570d.png
 可知矣然则果何为而四耶曰亦索诸卦爻而已奇
 耦之画一也八卦二也六十四卦三也三百八十四
 爻四也有奇耦之画然后八卦成八卦成然后六十
 四卦立六十四卦立然后三百八十四爻显易之象
 于是乎备矣奇耦者阴阳之象也八卦者天地雷风
 水火山泽之象也六十四卦者天下至赜之象也三
 百八十四爻者天下至动之象也阴阳之变而至于
 天下之至动则所谓为天下国家与夫修身吉凶悔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5a 页 WYG0009-0571a.png
 吝成败利害之理具矣圣人之意于是尽矣易之为
 教于是宜矣故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不其然乎然
 则圣人以此继夫天生神物与夫河图洛书之后岂
 无意耶曰恶得无意此意所以明作易取象垂教之
 所由也岂苟然哉盖生覆者天之职形载者地之职
 教化者圣人之职万物失其理则天地之过也万民
 失其性则谁之过欤故圣人效天地变化而欲作为
 书以示教以为言不切则不能动人故又取则蓍龟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5b 页 WYG0009-0571b.png
 而告人以吉凶祸福之理然言不能尽意也故又法
 天之垂象使其如日月星辰烂然人皆观而自得焉
 然天下之象众矣悉备之则不胜其烦而特言之则
 又恐不足以尽意故又法河图洛书之文而画卦于
 是四象立而吉凶之理著矣四象者所以法图书之
 文而象日月之著也系辞焉所以则神物之告人也
 定吉凶所以效天地之变化既成万物也故曰易有
 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6a 页 WYG0009-0571c.png
 凶吉凶生大业所谓大业者是圣人变通鼓舞以尽
 易之妙效天地变化之极致也故曰法象莫大乎天
 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垂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
 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用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
 人探赜索𨼆钩深致远莫大乎蓍龟此言圣人据崇
 高之势而能法象则效成器致用利天下以尽变通
 鼓舞之事业也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则取诸离下
 结绳而为纲罟之类作为耒耜衣裳舟楫弓矢臼杵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6b 页 WYG0009-0571d.png
 之器虽然苟有其位而无其德虽欲有为不能也苟
 有其德而无其位虽欲有为不可也故古之帝王多
 矣而能通其变神而化之者几何耶仲尼以大圣之
 才不得绍三王之业也然圣人之心曷尝一日而忘
 天下哉故历聘七十二君无所用老矣退而修易作
 系辞焉然后易道彰明无馀蕴矣此其功所以与伏
 羲文王同而其泽百世不斩也是以言崇高富贵必
 继之以圣人而论蓍龟之功独在圣人之后也然则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7a 页 WYG0009-0572a.png
 不及图书何耶曰首言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则
 图书之功见矣此圣人立言之深旨不可不考也
  序论五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图书之功著则八卦果
 图书之成法而四象果金木水火与六七八九之数
 欤曰若是则伏羲不足谓之圣而五行先于天地也
 盖伏羲之作易也深探阴阳之本而究太极两仪四
 象之旨矣而未得所以显之之方俯仰以观远近以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7b 页 WYG0009-0572b.png
 取尽类天下之象矣而未得所以𩔖之之体于是则
 图书之文有奇耦相生之义而作画卦之法焉然后
 神明之德可以通而万物之情有以𩔖故曰河出图
 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言揆其大法
 以为卦爻云尔所谓金木水火之象与夫六九七八
 之数皆后儒之妄也然则所谓两仪四象果何物耶
 曰易变为一是谓太极此道之所以包括天地五行
 之枢要而气之母也一气初判阴阳始分轻清者上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8a 页 WYG0009-0572c.png
 浮重浊者下聚故谓之二气二气不交变化不成一
 腾一降或左或右更进迭退斯有老少故谓之象仪
 者阴阳之体而象者阴阳之用也此天地五行所资
 以生化万物而不穷者也是谓神明之德此八卦之
 所由别也然两仪四象其数六矣而卦八皆成于三
 者何也岂非所谓三极之象欤曰易固备三才之道
 矣然方画卦之始取则于阴阳之道未兴也及夫三
 画既列然后人道存乎其中尔取则于阴阳而独以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8b 页 WYG0009-0572d.png
 三何也曰经不云乎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
 阳卦奇阴卦耦盖阴阳不并立刚柔不并行独立亦
 不能以自生独行亦不能以自成是故二仪以为主
 四象以为辅合而为乾坤布而为六子乾也者纯乎
 阳者也坤也者纯乎阴者也阳用事则为艮为震为
 坎阴用事则为巽为离为兑此乾坎艮震所以处乎
 东北也而坤兑巽离所以处乎东南也各从其𩔖也
 然则八卦皆始于一立于两而成于三此三才之象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9a 页 WYG0009-0573a.png
 所以形乎圣人必言于重卦后者盖易至于重卦而
 后人道见故也虽至于重卦而后人道见然三画之
 中三才之道已具矣何则两仪者阴阳之合而四象
 者阴阳之分也自形名以观之阴阳之分不同自太
 极以观之则阴阳又合有冲气是故少阳者阴中之
 阳也老阳者阳中之阳也少阴者阳中之阴也老阴
 者阴中之阴也而所谓两仪阴阳之冲气也惟冲气
 然后可以生万物此八卦所以两仪为主而四象辅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9b 页 WYG0009-0573b.png
 之而已犹人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然皆负阴而抱
 阳冲气以为和由是观之所谓卦皆具三才之道岂
 不然乎至于重卦然后两仪四象之体全而所谓阴
 阳也刚柔也仁义也随所取而自足夫是之谓三才
 之道备呜呼冲气者天地五行之本欤万物之祖欤
 此三才所以谓之三极而太极所以为三才之主也
  杂说
 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此而已何谓也言易之所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0a 页 WYG0009-0573c.png
 以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以天地之道而已易无体
 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
 天下之疑何则万物皆不离乎数故也蓍之德圆而
 神知来也卦之德方以知藏往也圣人以卦藏往预
 言天下之吉凶以蓍知来以开天下之惑其开天下
 之惑如何亦以六爻之辞而已圣人以此洗心退藏
 待其来而应之而已其孰能与于此古之聪明睿知
 神武而不杀者何也非聪明睿知固不足以藏往而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0b 页 WYG0009-0573d.png
 知来是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天下
 服从而听顺之不知所以然是以谓之神武也是以
 明于天之道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夫惟
 有聪明睿知之才神武之德是以明于天之道察于
 民之故而且以蓍预言而以前民用也盖不明于天
 道则不知蓍之可用不察于民之故则不知蓍之不
 可不用兴神物前民用则圣人虽不出户庭知天下
 之利害矣虽千万世之后圣人不作民亦有所考矣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1a 页 WYG0009-0574a.png
 故曰圣人以此齐戒而为后世法夫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至民咸用之谓之神何谓
 也此言六十四卦所以与民同患而民由之而不知
 者也其本皆出于乾坤而已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
 仪何谓也此言六十四卦所以生生之本也是故法
 象莫大乎天地此所以数也变通莫大乎四时此所
 以象也所谓天地变化圣人则之也垂象著明莫大
 乎日月此八卦之所象也故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1b 页 WYG0009-0574b.png
 象之崇高莫大乎圣人此惟圣人有处崇高之势然
 后为此利天下事也莫大乎此兴功以利民用也故
 曰河图洛书圣人则之
  泰论
 论曰易本为乾坤而六十四卦惟泰为君臣道合此
 古人所以谓之千载一时而治世不数得也盖有君
 而无臣有臣而无君或有君臣而其志不相同或志
 虽同而施为不合于天道皆不足致天下于太平此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2a 页 WYG0009-0574c.png
 唐虞三代之盛所以后世不可跂及者也何则观夫
 卦象爻彖之辞而其说可知夫圣人所以为教之意
 亦可见矣其在卦曰小往大来吉亨其在彖曰君子
 道长小人道消也其在象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辅
 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其在九二曰包荒用凭河不
 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其在六五曰中以行愿此其
 大略前圣后圣互相发明以为万世君臣之戒庙堂
 之上不能鉴此以为治而欲反天下于否塞措天下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2b 页 WYG0009-0574d.png
 于泰和者未之有也其要乃在乎皇极而已矣请先
 明泰之说然后论人事以合之老子曰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盖独阴不生独阳不成阴阳合而后万物得此天地
 交所以为泰其在四时则春是已圣人观乎此是以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刚不过猛柔不过宽喜不
 过予怒不过夺施为注措以至一谈一笑无不循大
 中之道而以偏党已甚为戒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3a 页 WYG0009-0575a.png
 生祸乱不作五刑不用兵革不试方其时也天不爱
 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甘露降醴泉涌山出
 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在郊薮何哉本于人和而
 已盖政和则人和人和则气和气和则形和形和则
 声和声和则发于言动兴于嗟叹形于歌诗见于鼓
 舞无非政和也是以能感格天地之和气此之谓裁
 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夫是之谓小
 往大来不然此其施为亦少贬矣君子小人可不辨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3b 页 WYG0009-0575b.png
 乎夫君子小人之所以为异正在夫中不中之间而
 已矣是以皇建其有极则能敛时五福用敷锡厥庶
 民而小人反是则六极从之而天下受其殃矣故庶
 徵曰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繁庑一极备凶一极
 无凶五者来备非中和之谓欤一极备一极无非过
 不及之谓欤由是观之则六五之君非中以行愿不
 能以祉元吉九二之臣非包荒用凭河不遐遗朋亡
 不足以尚于中行何则人主之道不可以自为也择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4a 页 WYG0009-0575c.png
 一相而已得一相而谦虚退听礼貌而体下之委任
 而责成功一相不能独治也择百官而任用授之以
 政而已其所与共政者皆贤则政日治其所用或一
 不肖则政日乱此统百官均四海所以责之冢宰而
 一相之职莫大于进贤退不肖也自非虚其心平其
 意扩其度大其志本之以忠恕而无作好恶于其间
 又安能包荒用凭河不遐遗朋亡耶不能如是则所
 进者未必皆贤则所谓贤者有不进所退者未必皆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4b 页 WYG0009-0575d.png
 不肖则所谓不肖者有未退夫如是故谠言正论不
 闻而阿谀顺旨是信则举措施设安能合于大中之
 道耶故所因者或非善所革者或非恶利者或损之
 害者或益之如是而欲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莫可得
 也此愁怨之所以日深而水旱疾疠之所以不息此
 不肖之所由致也是以古之建官尊者谓之公谓之
 孤而其职则曰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寅亮天地所谓
 论道者非是之谓极耶故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5a 页 WYG0009-0576a.png
 育焉治至于此则君享其功臣获其报民受其利社
 稷日安邦家益固此之谓天下盛福岂不伟欤故先
 圣赞之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此与诗南山
 有台嘉乐得贤之诗言邦家之光同意然则圣人之
 教岂不了然明白欤而后世一切欲徇一己之私不
 恤天下之公道而欲驯致于泰其可得欤夫以圣贤
 相遇秉持中道犹有无平不陂城复于隍之戒况不
 恤天下之公道而欲常保其福禄不可得也呜呼制
吴园周易解 附录 第 15b 页 WYG0009-0576b.png
 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周公于制礼作乐之后由敕
 在位之臣曰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盖圣人之意深矣
 故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
 此之不恤而区区唐虞是袭此古人之所以有天下
 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之叹非大人孰能膺千载之
 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