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a 页 WYG0045-01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六
          头等侍卫纳喇性德编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
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伊川先生曰坤道至柔而其动则刚坤体至静而其
 德则方动刚故应乾不违德方故生物有常阴之道
 不唱而和故居后为得而主利成万物坤之常也含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b 页 WYG0045-0119b.png
 容万类其功化光大也主字下脱利字坤道其顺乎
 承天而时行承天之施行不违时赞坤道之顺也(易/传)
 ○禹不矜不伐至柔也然乃见刚德○至大至刚以
 直此三者不可阙一阙一便不是浩然之气如坤所
 谓直方大是也但坤卦不可言刚言刚则害坤体然
 孔子于文言又曰坤至柔而动也刚方即刚也门人
 因问见李吁录明道语中却与先生说别解至刚处
 云刚则不屈则是至刚已带却直意又曰以直道顺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a 页 WYG0045-0119c.png
 理而养之则是以直字连下句在学者著工夫处说
 却先生曰先兄无此言便不讲论到此旧尝令学者
 不要如此编录才听得转动便别旧曾看只有李吁
 一本无错编者它人多只依说时不敢改动或脱忘
 一两字便大别李吁却得其意不拘言语往往录得
 却是不知尚有此语只刚则不屈亦未稳当(杨遵/道录)
 横渠先生曰屈信动静终始各自别今以刚柔言之
 刚何当无静柔何尝无动坤至柔而动也刚则柔亦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b 页 WYG0045-0119d.png
 有刚静亦有动但举一体则有屈信动静终始乾行
 不妄则坤顺必时也○效法故光(并易/传)
  白云郭氏曰坤虽以柔静为主苟无方刚之德不
  足以含弘光大后得主而有常矣含万物含弘也
  化光光大也所谓其静也翕其动也辟也然而要
  坤之至以顺承天而行以时而已此重明卦彖之
  意(易/说)
  汉上朱氏曰至柔至静者坤之体也动而刚方者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a 页 WYG0045-0120a.png
  坤之用也方亦刚也以其不可易言之谓之方其
  体则坤用则随乾观其所动而坤之顺德见矣含
  万物而生之者阴含阳也玄曰天郁化精地隐魄
  荣隐所谓含万物也及其化生品物咸章保厥昭
  阳坤道乃光坤之光即乾之光大也玄曰天炫炫
  出于无畛熿熿出于无垠炫炫熿熿所谓化光也
  坤道至矣一言可尽其顺矣乎天动地随其行有
  时故承天而时行(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b 页 WYG0045-0120b.png
  新安朱氏曰坤至柔刚方释牝马之贞也方谓生
  物有常后得主而有常程传曰主下当有利字含
  万物而化光复明亨义坤道其顺乎复明顺承天
  之义此以上申彖传之意(本/义)○问坤至柔而动也
  刚至静而德方程传云坤道至柔而动则刚坤体
  至静而德则方柔与刚相反静与方疑相似何也
  先生曰静无形方有体方谓生物有常言其德方
  正一定确然不易而生物有常也静言其体则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4a 页 WYG0045-0120c.png
  可得见方言其德则是其著也○坤至柔而动也
  刚坤只是承天如一气之施坤则尽能发生承载
  非刚安能如此○未有乾行而坤止此说是且如
  乾施而坤不应则不能生物既会生物便是动若
  不是它健后如何配乾只是健得来顺坤以简能
  坤最省事更无劳攘也即承受那乾底生将出来
  它生将物出来便见得是动阴若只是一个顺如
  何配阳而生物(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4b 页 WYG0045-0120d.png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
不蚤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伊川先生曰天下之事未有不由积而成家之所积
 者善则福庆及于子孙所积不善则灾殃流于后世
 其大至于弑逆之祸皆因积累而至非朝夕所能成
 也明者则知渐不可长小积成大辩之于蚤不使顺
 长故天下之恶无由而成乃知霜冰之戒也霜而至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5a 页 WYG0045-0121a.png
 于(一无/于字)冰小恶而至于(一无/于字)大皆事势之顺长也(易/传)
 康节先生曰渔夫谓樵夫曰人之所谓亲莫如父子
 也人之所谓疏莫如路人也利害在心则父子过路
 人远甚父子之道天性也利害或夺之已非天性者
 矣夫利害之移人如是之深也可不慎乎路人之相
 逢则过之固无相害之心焉无利害在前故也有利
 害在前则路人与父子又奚择焉路人之能相交以
 义又何况父子之亲乎夫义者让之本也利者争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5b 页 WYG0045-0121b.png
 端也让则有仁争则有害何相去之远也尧舜亦人
 也桀纣亦人也人与人同而仁与害异尔仁因义而
 起害由利而生利不以义则臣弑其君者有焉子弑
 其父者有焉岂若路人之相逢一日而交袂于中逵
 者哉(邵子/外书)
 横渠先生曰馀庆馀殃百祥百殃与中庸必得之义
 同善者有后不善者无后理当然其不然者亦恐迟
 晚中閒譬之瘠之或秀腴之或不秀然而不直之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6a 页 WYG0045-0121c.png
 也幸而免遇外物大抵适然耳君子则不恤惟知有
 义理(易/说)
  白云郭氏曰坤之初六非积善之象而文言先及
  积善者因明善不善皆在所积知不善之不可积
  则善为可积矣圣人贵夫蚤辩者虑驯致之易长
  耳所以坤之德以柔而刚静而方为至盖非刚非
  方则一于顺皆驯致之道必不能蚤辩故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善不善之报必有馀者驯而不已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6b 页 WYG0045-0121d.png
  之既久则末流必多乾坤是也家言臣子也坤积
  至五子弑父臣弑君离日坎月自下而进非一朝
  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辩之不蚤其祸至此
  矧不辩乎先儒尝以乾坤论之谓君子之道有时
  而消于是有阴化阳灭者矣然而复出为震者馀
  庆之不亡也小人之道有时而消于是有阳息阴
  尽者矣然而极姤生巽者馀殃犹在也观诸天道
  月之生死晦尽而生明既满而或亏先儒馀庆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7a 页 WYG0045-0122a.png
  殃之论为不诬矣是故有虞之子不肖而陈齐永
  祚商辛之后有国而禄父再亡(易/传)
  新安朱氏曰古字顺慎通用案此当作慎言当辩
  之于微也(本/义)○阴阳皆自微至著不是阴便积著
  阳便合下具足此处亦不说这个意履霜坚冰只
  是说那微时便须着慎来所以说盖言慎也由
  辩之不蚤辩李光祖云不蚤辩它直到得郎当了
  却方辩刬地激成事来此说最好(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7b 页 WYG0045-0122b.png
  东莱吕氏曰坤之初六一阴始生之时圣人所以
  发明见微知著之理大抵善者阳之类恶者阴
  之类也凡小人女子皆是阴之类初六一阴初
  生初长之时在人一身论之则邪志初萌之时
  在天下时势论之则小人女子初生初长之时
  当其初生初长正如九月肃霜去坚冰之时甚远
  然而履霜须便知坚冰之必至须是蚤为之戒象
  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履霜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8a 页 WYG0045-0122c.png
  时阴始凝聚大抵邪心恶念与小人女子之类
  不可使凝聚将萌将长时便斩绝消荡才凝聚
  便渐渐驯致直至坚冰地位欲观此爻须看履字
  盖才踏便觉也看得履字则非心邪念发时便觉
  看得凝字则非心邪念便须消散看得驯字则知
  履霜坚冰势所必至臣之于君子之于父本是至
  亲至义至于弑君弑父时虽甚恶人安能一日做
  成皆由渐渐养成积久贯熟然后有弑君弑父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8b 页 WYG0045-0122d.png
  事使辩之蚤何由至此所以几微之间十分当辩
  辩之不蚤便是弑君弑父之渐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此一句尤可警非心邪念不可顺养将
  去顺养去时直至弑父与君如饮酒初时一两杯
  顺而不止必至沈湎杀身如斗殴初时只是忿疾
  若顺忿疾将去必至操刀杀人今世俗所谓纵性
  者即顺之谓也在大有所谓遏恶扬善在损所谓
  君子以惩忿窒欲不顺之之谓也大抵非心邪念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9a 页 WYG0045-0123a.png
  若顺将去何所不至惩治遏绝正要人著力(易/说)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善如
  何得积恶如何得不积肉膻则蚁集醯酸则蚋聚
  若胸中有容著善处善自然积胸中无容著恶处
  恶自然不积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大抵恶念恶
  事最不可顺它譬如忿怒若顺将去必至于杀人
  饮酒若顺将去必至于沈湎(纪/闻)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9b 页 WYG0045-0123b.png
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明道先生曰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人理敬
 而已矣便是约处易之乾卦言圣人之学坤卦言贤
 人之学惟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至于圣人亦止如是更无别途(吕与叔/束见录)○孟子曰仁
 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中庸所谓率性之谓道是
 也仁者人此者也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也若以敬
 直内则便不直矣行仁义岂有直乎必有事焉而勿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45-0123c.png
 正则直也夫能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则与物同矣故
 曰敬义立而德不孤○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合内外
 之道也释氏内外之道不备者也(并刘绚/师训)○敬义夹
 持直上达天德自此○古之人耳之于乐目之于礼
 左右起居盘盂凡杖有铭有戒动息皆有所养今皆
 废此独有理义之养心耳但存此涵养意久则自熟
 矣敬以直内是涵养意言不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
 矣(并李吁/师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45-0123d.png
 伊川先生曰直言其正也方言其义也君子主敬以
 直其内守义以方其外敬立而(一作/则)内直义形而(一/作)
 (则/)外方义形于外非在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
 期大而大矣德不孤也无所用而不周无所施而不
 利孰为疑乎(易/传)○敬以直内有主于内则虚自然无
 非僻之心如是则安得不虚必有事焉须把敬来做
 件事著此道最是简最是易又省工夫为此语虽近
 似常人所论然持之(一本有/久字)必别○有言未感时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45-0124a.png
 如何所寓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更
 怎生寻所寓只是有操而已操之之道敬以直内也
 ○帅气者在志养志者在直内切要之道无如敬以
 直内○人心不能不交感万物亦难为使之不思虑
 若欲免此(一本无/此四字)唯是心(一作/在人)有主如何为主敬而
 已矣有主则虚虚谓邪不能入无主则实实谓物来
 夺之今夫瓶罂有水实内则虽江海之浸无所能入
 安得不虚无水于内则停注之水不可胜注安得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45-0124b.png
 实大凡人心不可二用用于一事则它事更不能入
 者事为之主也事为之主尚无思虑纷扰之患若主
 于敬又焉有此患乎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
 者无适之谓一且欲涵泳主一之义一则无二三矣
 (一作不一/则二三矣)言敬无如圣人之言(一无圣人/之言四字)易所谓敬
 以直内义以方外须是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
 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
 涵养久之自然天理明○敬只是主一也主一则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45-0124c.png
 不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
 彼如是则只是内存此则自然天理明学者须是将
 (一本无/此字)敬以直内涵养此意直内是本○主一无适
 敬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浩然须要实识得它刚大
 直不习无不利(并入关/语录)○问人有专务敬以直内不
 务方外何如曰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唯恐不直内内
 直则外必方(周行/已录)○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
 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若只守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45-0124d.png
 个敬不知集义却是都无事也且如欲为孝不成只
 守着一个孝字须是知所以为孝之道所以侍奉当
 如何温清当如何然后能尽孝道也又问义只在事
 上如何曰内外一理岂特事上求合义也○问人敬
 以直内气便能充塞天地否曰气须是养集义所生
 积集既久方能生浩然气象人但看所养如何(并刘/元承)
 (手/编)○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矣此与
 敬以直内同理谓敬为和乐则不可然敬须和乐只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45-0125a.png
 是中心没事也○敬以直内则须君则是君臣则是
 臣凡事如此犬小大直截也(并吕与叔/东见录)○君子慎独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所以为克己复礼也克己复礼
 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焉(李吁/师说)○坤六二文言
 云云坤道也诚为统体敬为用敬则内自直诚合内
 外之道则万物流形故义以方外(朱公掞问/学拾遗)○敬以
 直内义以方外与德下孤一也为善者以类应有朋
 自远方来充之至于塞乎天地皆不孤也(游氏/拾遗)○心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45-0125b.png
 敬则内自直(胡氏/拾遗)○敬立则无妄无妄则礼也(语/解)
 横渠先生曰敬以直内则不失于物义以方外则得
 已敬义一道也敬所以成仁也盖敬则实为之实为
 之故成其仁(易/说)
  上蔡谢氏曰释氏所以不如吾儒无义以方外一
  节义以方外便是穷理释氏却以理为障碍然不
  可谓释氏无见处但见了不肯就理诸公不须寻
  见处但且敬与穷理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然后成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45-0125c.png
  德故曰不孤(语/录)
  广平游氏曰多识前言往行而考古以验今者学
  也耳目不交于物而悉心以自求者思也思则知
  敬以直内而中有主学则知义以方外而外有主
  (语/解)
  龟山杨氏曰易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夫尽
  其诚心而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于事则厚薄
  隆杀一定而不可易为有方矣敬与义本无二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45-0125d.png
  主者敬而义则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其实义
  亦敬也故孟子之言义曰行吾敬而已(京师/语录)
  兼山郭氏曰慎独之道何为哉君子敬以直内义
  以方外其如斯而已矣何谓敬主一之谓敬何谓
  主一孟子曰必有事焉之谓也必有事焉则上天
  之载可以驯致之也(中庸/解)
  和靖尹氏曰黄缨问庸言之信庸行之谨与直方
  大为轻重相反荅云造次颠沛必于是非圣人孰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45-0126a.png
  能知此○又宽问易称义以方外先生曰此须以
  体用言之便分明敬义本体也直其内也方其外
  也方只是用又谓是直方大足以尽地道后数日
  宽再问宽近日思此意恐不得分作三字说义理
  如何先生请设喻宽曰至如火才见火明照热皆
  具矣何必分先生曰是也宽一日又问宽以谓顺
  理为直不易为方先生首肯先生令再喻曰如见
  水便清润流(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45-0126b.png
  白云郭氏曰直以言六二之正也方以言六二之
  义也以敬为正而直内尽处中之道矣又以义而
  方外是以能居兴事造业之任也直内则中立不
  倚君子所以正其心方外则和而不流君子所以
  措诸事业内外并立则大德不孤矣虞舜夔夔斋
  慄直内之敬也温恭允塞方外之义也五典克从
  百揆时叙无所往而不利故不疑其所行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敬者操持其诚心而弗敢失也二动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45-0126c.png
  以直敬以直内也直内言内省不疚其理直也方
  者义之不可易也有所不为有所不行也二往之
  五义以方外也诚者合内外之道内直外方敬义
  立矣敬义立则相应相与其德不孤放诸四海而
  准以直方大也爻动为行巽为不果二动震见巽
  伏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上曰中则直此
  言直其正何也曰正而不中者有矣中则正矣(易/传)
  新安朱氏曰直其正此以学言之也正谓本体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45-0126d.png
  谓裁制敬则本体之守也直内方外程传备矣不
  孤言大也疑故习而后利不疑则何假于习(本/义)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是直上直下胸中无纤毫
  委曲方是割截方整之意○问敬以直内义以方
  外曰说只恁地说须自去下工夫方见得是如此
  敬以直内是无纤毫私意胸中洞然彻上彻下表
  里如一义以方外是见得是处决定是恁地不是
  处决定不恁地截然方方正正须是自将去做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45-0127a.png
  夫若实是把做工夫只是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
  个字一生受用不穷○景绍问敬义之说荅曰敬
  是立己之本义是处事截然方正各得其宜道夫
  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莫是合内外之道否曰久
  之则内外自然合又问敬以直内后便能义以方
  外还是更用就上做工夫曰虽是如此也须是先
  去敬以直内然后能义以方外○忠信所以进德
  是乾健工夫盖是刚健粹精兢兢业业日进而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45-0127b.png
  自已如活龙然精彩气燄自有不可及者直内方
  外是坤顺工夫盖是固执持守依文案本底做将
  去所以为学者事也又云说易只是阴阳说乾坤
  只是健顺如此议论更无差错○问忠信所以进
  德修辞立诚所以居业这是知得此理后全无走
  作了故直拔恁地勇猛刚健做将去便是乾道资
  敬义夹持之功不敢有少放慢这便是坤道曰意
  思也是恁地但乾便带了个知底意思带了个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45-0127c.png
  底意思所谓进德又是他心中已得这个道理了
  到坤便有个顺底意思便只蒙乾之知更不说个
  知字只说敬义夹持做去底已后事○问敬以直
  内若无义以方外也不得然所谓义以方外者只
  是见得这个道理合当恁地便只斩截恁地做将
  去否曰见不分晓则圆后糊涂便不方了义以方
  外只那界限使分明四面皆恁平正○敬义只是
  一事如两脚立定是敬才行是义合目是敬开眼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45-0127d.png
  见物便是义○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此表里
  夹持更无东西走作去处上面只有个天德忠信
  所以进德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者乾道也敬以
  直内义以方外坤道也只是健顺又曰非礼勿视
  听言动者乾道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者
  坤道又曰但看进德立诚是甚么样强健○因说
  敬恕先生举明道语云敬义夹持直上达天德自
  此今有一样人里面谨严外面却粗直有人外面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45-0128a.png
  恁地宽恕里面却都是私意了内外夹持如有一
  人在里面把住一人在门外把住不由它不上去
  ○问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伊川谓主一之谓
  敬无适之谓一而不涵义之意则须于应事接物
  问无往而不主一则义亦在其中矣如此则当明
  敬中有义义自敬中出之意方好荅曰亦不如此
  说主一之谓敬只是心专一不以它念乱之每遇
  事只与至诚专一做去即是主一之义但既有敬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45-0128b.png
  之名则须是还它敬字既有义之名则须是还它
  义字二者相济则无失此乃理也若必欲并合谓
  义自敬中出则圣人何不只言敬字便了既又言
  义字则须与寻义字意始得○问坤六二直方大先
  生云伊川只管说圣人发明坤爻之义这个不是
  恁地圣人作易只是说这个道理合恁地人依得
  这个时便不习无不利这个便是就来占底人身
  上说○问至大至刚以直何以不言至直吕与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45-0128c.png
  云刚大二字意恐已足不须直字如合有直须略
  明三者之别则乃见不可阙之实不知此意何如
  窃谓以坤六二言之则敬以直内故行无不慊于
  心义以方外则无适而不宜敬义立而德不孤则
  充塞乎天地之间所以为大也大也者道之体也
  三者阙一则不足为浩然之气矣先生曰直方大
  是坤六二之三德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
  德不孤是以人体之之事犹元亨利贞乾之四德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45-0128d.png
  而文言又以君子体仁以下之事明之也浩然之
  气乃天地之正气至大至刚以直是其本然之体
  段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敬义立而德不孤也然
  所谓塞乎天地亦全其本然之大而已盖气是有
  形体之物志至而气次焉犹乾健而坤顺也(志乾/气坤)
  盖其德与坤六二同其序不同者自观者而言则
  先见其大触之而后知其刚循之而后知其直自
  有者而言则直而方方而大坤爻本体有之者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45-0129a.png
  孟子指以语人观之者也○道夫问前所说敬义
  诚者三今思之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是个交相养
  之理至于诚则合一矣先生曰诚则是实有此理
  如实于为敬实于为义皆是诚不诚则是无此所
  以中庸谓不诚无物因问旧尝闻有人问不诚无
  物先生荅曰秉彝不存谓之无人可也中和不存
  谓之无礼乐可也还是先生所言否曰不记有无
  此语只如此说也却无病○刘问敬以直内义以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45-0129b.png
  方外仁也如何这处便谓之仁曰会到私欲净尽
  天理流行处皆可谓之仁如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能如是则便可为仁如克己复礼亦是仁出门如
  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亦是仁居处恭执事敬与
  人忠亦是仁看从那路入做到极处皆是仁方未
  有事时只得说敬以直内若事物之来当辨别一
  个是非不成只管敬去敬义不是两事敬者守于
  此而不易之谓义者施于彼而合宜之谓(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45-0129c.png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
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明道先生曰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不为之亏
 然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气不上腾则天气不下降
 天气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气也唯无成而
 代有终者地之道也(刘絇/师训)
 伊川先生曰为下之道不居其功含晦其章美以从
 王事代上以终其事而不敢有其成功也犹地道代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45-0129d.png
 天终物而成功则主于天也妻道亦然(易/传)
  白云郭氏曰阴能含美则能从事盖坤之德含弘
  为先也地道妻道臣道皆坤之道也无成代终含
  美俟用而已(易/传)
  汉上朱氏曰天地之间万物粲然而陈者皆阳丽
  于阴托之以为美者也阳尽则阴之恶毕见不能
  自美矣然阴虽有阳之美当含蓄之以从王事待
  时而发不有已也岂敢当其成功哉乾巽从王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45-0130a.png
  也地道无成顺天而行乾知大始坤代有终自然
  之道也故臣终君之事妻终夫之事不言子者臣
  子一也(易/传)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明道先生曰或问如何斯可谓之恕心答曰充扩得
 去则为恕心如何是充扩得去底气象曰天地变化
 草木蕃充扩不去时如何曰天地闭贤人隐(上蔡/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45-0130b.png
 伊川先生曰四居上近君而无相得之义故为隔绝
 之象天地交感则变化万物草木蕃盛君臣相际而
 道亨天地闭隔则万物不遂君臣道绝贤者隐遁四
 于闭隔之时括囊晦藏则虽无令誉可得无咎言当
 谨自守也(易/传)
 横渠先生曰造化所成无一物相肖者以自知万物
 众多其实无一物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
 而已(正/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4a 页 WYG0045-0130c.png
  上蔡谢氏曰或问忠恕答曰犹形影也无忠做恕
  不出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
  施诸人说得自分明恕如心而已恕天道也伯淳
  曰天地变化草木蕃是天地之恕天地闭贤人隐
  是天地之不恕朱问天地何故亦有不恕曰天无
  意天因人者也若不因人何故人能与天为一故
  有意必固我则与天地不相似(语/录)
  广平游氏曰盖言顺也言顺于势也盖言谨也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4b 页 WYG0045-0130d.png
  顺于命也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则用顺
  亦必有所处如齐之田氏鲁之三桓晋之六卿其
  势之驯致必至于不可解夫胡可以用顺邪此初六
  之坚冰所以明用顺之弊也天地闭贤人隐则伏
  其身而弗见闭其言而不出藏其智而不发唯恐
  其不谨如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非
  所以为谨矣此六四之括囊所以明用顺之善也
  夫顺何尤哉顺性命之理而已苟顺性命之理安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5a 页 WYG0045-0131a.png
  往而不善(易/说)
  白云郭氏曰天地交感则贤人出而万物亨天地
  闭隔则贤人隐而万物不遂此自然之理非必天
  地不交否之时为然也君臣之道不合则为闭矣
  贤人之德不彰则为隐矣括囊盖欲其自谨之耳
  (易/说)
  汉上朱氏曰泰之时天地变化草木亦蕃而况人
  乎否之时天地闭塞贤人亦隐而况草木乎三才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5b 页 WYG0045-0131b.png
  一理也是故并言之括囊无咎非闭其言而不出
  盖言谨也谨者庄子所谓慎为善也阴进至三成
  否否泰反其类故其言如此(易/传)
  新安朱氏曰或问如乾初九潜龙是象勿用是占
  辞坤六五黄裳是象元吉是占辞甚分明至若坤
  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上六龙战于野其
  血玄黄皆是举象而占意已见于象中此又别是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6a 页 WYG0045-0131c.png
  一例如何先生曰象占例不一有占意只见于象
  中者亦自可见如乾初九坤六五此至分明易见
  者如直方大惟直方故能大所谓敬义立而德不
  孤六二有直方大之象占者有此德而得此爻则
  不习而无不利矣言不待学习而无不利也故谓
  直方大为象不习无不利为占辞亦可然直方故
  能大故不习无不利象既如此占者亦不离此意
  矣六三阴居阳位为是阴带些阳故为含章之象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6b 页 WYG0045-0131d.png
  又贞以守则为阴象矣或从王事者以居下卦之
  上不终含藏故有或时出从王事之象无成有终
  者不居其成而能有终也在人臣用之则为不居
  其成而能有终之象在占者用之则为始进无成
  而能有终也此亦占意已见于象中者六四重阴
  不中故有括囊之象无咎无誉亦是象中已见占
  意因问程易云六四近君而不得于君为上下间
  隔之时与重阴不中二说如何先生曰只是重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7a 页 WYG0045-0132a.png
  不中故当谨密如此(语/录)
  东莱吕氏曰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人
  与天地万物同是一气泰则见否则隐犹春生秋
  落气至即应间不容发初不待思虑计较也若谓
  相时而动则已作两事看所以独称贤人隐者盖
  众人强自隔绝故与天地之气不相通气至而觉
  者独贤人而已(纪/闻)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7b 页 WYG0045-0132b.png
事业美之至也
 伊川先生曰黄中文居中也君子文中而达于理居
 正位而不失为下之体五尊位在坤则唯(一作/故唯)取中
 正之义美积于中而通畅于四体发见于事业德美
 之至盛也(易/传)○君子不成章不达易曰美在其中畅
 于四支成章之谓也(刘元承/手编)
 横渠先生曰正位居体所以应黄裳之美(易/说)
  广平游氏曰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则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8a 页 WYG0045-0132c.png
  周公其人也故曰公孙硕肤赤舄几几公之大美
  发于事业者既孙而不处其畅于四支者睟然见
  于动容周旋皆盛德神明之容不可得而形容也
  徒见其赤舄几几而已赤舄几几四体不言而喻
  也○黄中通理者养德性之源而通至理也正位
  居体者正为臣之位而居坤体也通理云者非谓
  其见彼也自见而已非谓其闻彼也自闻而已故
  宅于心者至虚而明居体云者处静而无倡也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8b 页 WYG0045-0132d.png
  其令而已处顺而无作也续其终而已故守其身
  者至柔而恭内外交相养则美在其中粹然无疵
  矣故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此
  畅于四支所以为美之至也致天下之大利成天
  下之大顺功高而朝不忌任重而上不疑此发于
  事业所以为美之至也古之人有体是道者吾于
  周公见之矣周公既有大美而不居则所可得而
  形容者道德之气神明之容而已故曰赤舄几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9a 页 WYG0045-0133a.png
  盖畅于四支者然也东人欲其留西人欲其归而
  名实孚于上下不可掩也故曰德音不瑕盖发于
  事业者然也公之硕肤若是而不与有焉则其为
  美之至可知也坤之六二地远于君诸侯之位也
  故言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而以其动者言之所以
  为大也六五地近于君公卿之位也故言黄中通
  理正位居体而以其静者言之所以为美也为臣
  之义于是两尽(并易/说)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29b 页 WYG0045-0133b.png
  白云郭氏曰君子有至美之德能通天下之理故
  可以正君之位居君之体而德与位称也是以近
  而畅于四支大而发于事业见于四方万里之远
  者无非在中之美德也充之足以保四海是为美
  德之至夫圣人治天下国家之道必本于正心修
  身之微是以六五君子之发于事业者盖由在中
  之美能通天下之理而已(易/说)
  汉上朱氏曰坤五黄中动而成坎传所谓坤之比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0a 页 WYG0045-0133c.png
  也坎为通有美在中而通于理理者中正也天地
  万物之所共由者也通于理则大美具矣美在其
  中矣五君位六变九正位也正位而居坤体不失为臣
  之道黄裳也九五艮艮为手二五相易成震震为
  足畅于四支也巽为事业者事之成发于事业也
  诚则形形则不可掩故美在其中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通于理者无往而不通其伊尹周公共伯和
  之事乎(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0b 页 WYG0045-0133d.png
  新安朱氏曰黄中言中德在内释黄字之义也正
  位言虽在尊位而居下体释裳字之义也美在其
  中复释黄中畅于四支复释居体(本/义)○问黄裳元
  吉伊川解作圣人示戒并举女娲武后之事今考
  本爻无此象这又是象外立教之意否先生曰不
  晓这意若伊川要立议论教人则可去别处说不
  可硬配在易上说此爻何曾有这义都是硬入这
  意来说所以说得絮了因举邵溥(尧夫/之孙)谓伊川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1a 页 WYG0045-0134a.png
  宣仁垂帘事有怨母后之意故此爻义特为它发
  固是它后生妄测度前辈然亦因此说而发也○
  问坤二五皆中爻二是就尽得地道上说五是就
  著见于文章事业上说否先生曰不可说尽得地
  道它便是坤道也二在下方是就工夫上说如不
  疑其所行是也五得尊位则是就它成就处说所
  以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并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1b 页 WYG0045-0134b.png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伊川先生曰阳大阴小阴必从阳阴既盛极与阳偕
 矣是疑于阳也不相从则必战卦虽纯阴恐疑无阳
 故称龙见其与阳战也于野进不已而至于外也盛
 极而进不已则战矣虽盛极不离阴类也而与阳争
 其伤可知故称血阴既盛极至与阳争虽阳不能无
 伤故其血玄黄玄黄天地之色谓皆伤也(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2a 页 WYG0045-0134c.png
 康节先生曰坤无一故无首乾无十故无后所以坤
 当是得一半又曰东北非阴之位阴柔到此既丧其
 朋自立脚不得必须归本位故终有庆又曰坤是柔
 顺故先迷而丧朋然行故却得而有庆焉不可分为
 二今姑分以见其义
  白云郭氏曰上六之战无龙以明之则不知其与
  阳战也为其嫌于无阳而言战也故称龙焉盖俱
  阴无战故也因其称龙故称血因其称血故称玄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2b 页 WYG0045-0134d.png
  黄从其类而言此周公爻辞之大法也天玄而地
  黄盖天地阴阳两伤之意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月盛则掩日臣彊则疑君阴疑于阳
  必战十月纯坤用事而称龙者天地未尝一日而
  无阳亦未尝一日而无君子为其纯阴嫌于无阳
  也故称龙焉乾在故也上六之动坤成乾其体剥
  剥者复之反震变也十一月复复初九庚子子坎
  之位坎为血震为玄黄血幽阴也上六疑阳未离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3a 页 WYG0045-0135a.png
  阴类故称血焉震者天地之一交天玄而地黄玄
  者坎中之阳黄者离中之阴天地之杂也其血玄
  黄者君臣相伤也虽欲力胜莫之助也故圣人于
  初六戒之上六则无及已郑本作为其兼于阳也
  故称龙焉或问初之四二之五三之上六爻反复
  相应何也曰京房所传世应也三画之卦一二三
  重为六爻四即初五即二上即三各以其类相应
  邵雍曰有变必有应也变乎内者应乎外变乎外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3b 页 WYG0045-0135b.png
  者应乎内变乎下者应乎上变乎上者应乎下本
  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变之与应常反对也
  故卦一世者四应二世者五应三世者上应四世
  者初应五世者二应六世者三应在易言应者一
  十有九卦昔之言应如子太叔论迷复凶是也至
  虞翻始传其秘然未尽善系辞曰变动不居周流
  六虚上下无常则柔相易世应者相易之一也故
  曰两则化一则神(易/传)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4a 页 WYG0045-0135c.png
  新安朱氏曰疑谓钧敌而无小大之差也坤虽无
  阳然阳未尝无也血阴属盖气阳而血阴也玄黄
  天地之正色言阴阳皆伤也○此以上申象传之
  意(本/义)○或问坤卦纯阴不为无阳之说如何曰虽
  是十月为坤十一月为复然自小雪后其下面一
  画便有三十分之一分阳生至冬至方足得一爻
  成耳故十月谓之阳月盖嫌于无阳也自姤至坤
  亦然曰然则阳毕竟有尽时曰剥尽于上则复生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卷六 第 34b 页 WYG0045-0135d.png
  于下其间不容息(语/录)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