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a 页 WYG0016-078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四十八 宋 冯椅 撰
易外传第十六
文言
此错杂彖象之言以文之故曰文言盖孔子门人之
所题以志篇目者也朱子发曰错杂彖象反复成文
问答往来相错亦文也故大玄准之以玄文林黄中
曰圣门以学者执文害意故于乾卦问答而再释之
厚斋易学卷四十八 宋 冯椅 撰
易外传第十六
文言
此错杂彖象之言以文之故曰文言盖孔子门人之
所题以志篇目者也朱子发曰错杂彖象反复成文
问答往来相错亦文也故大玄准之以玄文林黄中
曰圣门以学者执文害意故于乾卦问答而再释之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b 页 WYG0016-0785d.png
将使学者触类而长深思而得至于坤则申言之而
已他卦亦时举一二见于说卦学者明乎乾则通乎
坤明乎坤则六十二卦皆可通矣
元者善之长也
彖爻全以人事明之长张丈反首也元者仁也为众
善之首一阴一阳之谓道乾道也继之者善则元亨
利贞也亨利贞皆自一元而出故曰善之长以长释
元义林黄中曰穆姜云体之长以物象为义此云善
已他卦亦时举一二见于说卦学者明乎乾则通乎
坤明乎坤则六十二卦皆可通矣
元者善之长也
彖爻全以人事明之长张丈反首也元者仁也为众
善之首一阴一阳之谓道乾道也继之者善则元亨
利贞也亨利贞皆自一元而出故曰善之长以长释
元义林黄中曰穆姜云体之长以物象为义此云善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a 页 WYG0016-0786a.png
之长以训诂为义也
亨者嘉之会也
会者交相见之礼亨言情好之通也古称宾客曰嘉
亦以会聚之好言之以会释亨
利者义之和也
言顺物之宜而不相悖也以和释利
贞者事之干也
贞者固守事理之正而不可夺所谓天下之动贞夫
亨者嘉之会也
会者交相见之礼亨言情好之通也古称宾客曰嘉
亦以会聚之好言之以会释亨
利者义之和也
言顺物之宜而不相悖也以和释利
贞者事之干也
贞者固守事理之正而不可夺所谓天下之动贞夫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b 页 WYG0016-0786b.png
一犹城筑之桢干也桢言其贞谓木之坚者故立以
为干以干释贞林黄中曰立本之谓干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体去声今俗作替非穆姜无君子二字仁者元之善
也长善故足以长人李子思曰果木之实其中有生
性者皆谓之仁此造化之本而生物之元也朱子曰
体仁如体物然仁是道理以人立骨程可久曰汤武
身之是也
为干以干释贞林黄中曰立本之谓干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
体去声今俗作替非穆姜无君子二字仁者元之善
也长善故足以长人李子思曰果木之实其中有生
性者皆谓之仁此造化之本而生物之元也朱子曰
体仁如体物然仁是道理以人立骨程可久曰汤武
身之是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a 页 WYG0016-0786c.png
嘉会足以合礼
会穆姜作德嘉好相会则礼可合谓朝聘会同燕享
冠昏之事李子思曰犹阴阳之会而嘉生也
利物足以和义
利物者顺适物情使之各得其宜而不相妨故曰足
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朱子曰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
会穆姜作德嘉好相会则礼可合谓朝聘会同燕享
冠昏之事李子思曰犹阴阳之会而嘉生也
利物足以和义
利物者顺适物情使之各得其宜而不相妨故曰足
以和义
贞固足以干事
朱子曰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谓知而弗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b 页 WYG0016-0786d.png
去者也故足以为事之干游定夫曰事以知谋物以
知创而不贞则事不立李仲永曰四德不言知藏诸
用也此古占语春秋时穆姜尝言之于随故孔子述
之盖析为四德以推广乾之在人者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此孔子之所以文彖之言也游定夫曰行此四德则
乾道在我矣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知创而不贞则事不立李仲永曰四德不言知藏诸
用也此古占语春秋时穆姜尝言之于随故孔子述
之盖析为四德以推广乾之在人者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此孔子之所以文彖之言也游定夫曰行此四德则
乾道在我矣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a 页 WYG0016-0787a.png
乾之潜龙在人则有龙德而隐者隐诸潜也此爻内
卦变巽隐伏之象杨廷秀曰龙德具矣所潜者时与
位耳
不易乎世
易读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易三人道世也九二
比之则足以善世本爻远之则不可得而易之也游
定夫曰龙德而隐故不易乎世龙德而中正故善世
耿睎道曰不易乎世则独善而已无善世之功也
卦变巽隐伏之象杨廷秀曰龙德具矣所潜者时与
位耳
不易乎世
易读如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易三人道世也九二
比之则足以善世本爻远之则不可得而易之也游
定夫曰龙德而隐故不易乎世龙德而中正故善世
耿睎道曰不易乎世则独善而已无善世之功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b 页 WYG0016-0787b.png
不成乎名
君子者人之成名也见则名成隐则名泯名者人之
所称亦以去人道之远也一无乎字非
遁世无闷
遁徒顿反逃也闷门逊反心懑貌去人道之远是遁
世也阳舒而明故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
亦以远人故人不我知所为不见是于人也夫世不
君子者人之成名也见则名成隐则名泯名者人之
所称亦以去人道之远也一无乎字非
遁世无闷
遁徒顿反逃也闷门逊反心懑貌去人道之远是遁
世也阳舒而明故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
亦以远人故人不我知所为不见是于人也夫世不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5a 页 WYG0016-0787c.png
能易虽遁去而何憾名不可成虽非之而何损故皆
曰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乐声洛行之则不终隐也违之则勿可用也此复释
无闷张子厚曰主于求吾志而己无所求于外也
确乎其不可拔
释勿用也确苦学反坚实貌拔蒲八反手出之也如
朝拔一尤之拔言不为世用
曰无闷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乐声洛行之则不终隐也违之则勿可用也此复释
无闷张子厚曰主于求吾志而己无所求于外也
确乎其不可拔
释勿用也确苦学反坚实貌拔蒲八反手出之也如
朝拔一尤之拔言不为世用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5b 页 WYG0016-0787d.png
潜龙也
此章文初九之言总结龙德而隐之义也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身潜也遁世不见是而无闷心潜也至于
乐行忧违则志亦潜矣身以心为主心以志为主志
潜则心潜心潜则身潜此见之决而守之固虽欲拔
而出之不可得矣李子思曰此盖负天下至刚之德
不出则处而无踌躇之志者朱子曰六爻皆以圣人
明之有隐显而无浅深也
此章文初九之言总结龙德而隐之义也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身潜也遁世不见是而无闷心潜也至于
乐行忧违则志亦潜矣身以心为主心以志为主志
潜则心潜心潜则身潜此见之决而守之固虽欲拔
而出之不可得矣李子思曰此盖负天下至刚之德
不出则处而无踌躇之志者朱子曰六爻皆以圣人
明之有隐显而无浅深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6a 页 WYG0016-0788a.png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
者也
云以正中明见与大人之义盖以正中之德处正中
之位也正中言正当中也朱子曰不潜而未跃之时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行去声庸平常也朱子曰常言亦信常行亦谨
闲邪存其诚
郑邪下有以字闲限之也以言行之信谨限其邪则
者也
云以正中明见与大人之义盖以正中之德处正中
之位也正中言正当中也朱子曰不潜而未跃之时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行去声庸平常也朱子曰常言亦信常行亦谨
闲邪存其诚
郑邪下有以字闲限之也以言行之信谨限其邪则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6b 页 WYG0016-0788b.png
诚存矣盖乾阳之诚自潜而见未尝亡也唯防邪之
害诚耳三接人道过中则邪故限之于外也兰惠卿
曰邪自外入故闲之诚自我有故存之程正叔曰得
正中之义处无过之地唯在闲邪闲邪唯在语默动
静与人交接之际如人有室藩墙不修不能防寇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夸功曰伐相忘曰化唯存诚故言行足以善世而其
德能博夫是之谓见然乾健不息使伐善而不化则
害诚耳三接人道过中则邪故限之于外也兰惠卿
曰邪自外入故闲之诚自我有故存之程正叔曰得
正中之义处无过之地唯在闲邪闲邪唯在语默动
静与人交接之际如人有室藩墙不修不能防寇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夸功曰伐相忘曰化唯存诚故言行足以善世而其
德能博夫是之谓见然乾健不息使伐善而不化则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7a 页 WYG0016-0788c.png
其德不进矣三四言进德以此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此章文九二之言以君德结正中之义也石守道曰
更举易曰者欲见九二虽非君位有君之德也夫庸
言庸行者言行之中也闲邪言其正存诚保其中也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得中而不敢过也凡以中正
言之曰信曰谨曰闲曰诚曰善世曰德博皆九之象
曰庸曰不伐曰化皆二之象李季辨曰君德始著于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此章文九二之言以君德结正中之义也石守道曰
更举易曰者欲见九二虽非君位有君之德也夫庸
言庸行者言行之中也闲邪言其正存诚保其中也
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得中而不敢过也凡以中正
言之曰信曰谨曰闲曰诚曰善世曰德博皆九之象
曰庸曰不伐曰化皆二之象李季辨曰君德始著于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7b 页 WYG0016-0788d.png
二终盛于五大人之德当如九五质之天地日月四
时鬼神无一之不合然后为君德之备然圣学自有
源委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而圣学之始则
常言必信常行必谨闲去邪念实理自存此正心诚
意之学也正心诚意即治国平天下之事行言谨信
之始即欲善世而德博盖君德之发源也唯无一毫
自足之心不伐而化然后进德不息窃尝谓大易一
书万世人主圣学之用而纯乾一卦万世人主圣学
时鬼神无一之不合然后为君德之备然圣学自有
源委若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而圣学之始则
常言必信常行必谨闲去邪念实理自存此正心诚
意之学也正心诚意即治国平天下之事行言谨信
之始即欲善世而德博盖君德之发源也唯无一毫
自足之心不伐而化然后进德不息窃尝谓大易一
书万世人主圣学之用而纯乾一卦万世人主圣学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8a 页 WYG0016-0789a.png
之源也大抵易者理学之宗而乾坤者又易学之宗
也子思孟氏言诚者天之道而先儒亦每言诚敬其
源实出于此李子思曰乾之画一一则诚坤之画中
虚虚则生敬故乾之九二言诚坤六二言敬诚敬二
字盖始于包牺之心画而天地自然之理见于形象
者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
子进德修业
也子思孟氏言诚者天之道而先儒亦每言诚敬其
源实出于此李子思曰乾之画一一则诚坤之画中
虚虚则生敬故乾之九二言诚坤六二言敬诚敬二
字盖始于包牺之心画而天地自然之理见于形象
者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
子进德修业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8b 页 WYG0016-0789b.png
以德进业修明日夕乾惕之义德以心言业以事言
谓乾之德业已著于二至此当进修不已不可自安
也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此言进德修业之实以明终日乾乾之行事也尽己
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书云恭俭惟德无载尔伪德者
对伪之名主忠信则不伪而进于德矣修辞则言不
妄立诚则行不欺言行不贰则业有可居之地矣阳
谓乾之德业已著于二至此当进修不已不可自安
也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此言进德修业之实以明终日乾乾之行事也尽己
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书云恭俭惟德无载尔伪德者
对伪之名主忠信则不伪而进于德矣修辞则言不
妄立诚则行不欺言行不贰则业有可居之地矣阳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9a 页 WYG0016-0789c.png
为实忠信与诚之象此爻变兑为口舌有修辞之象
游定夫曰言而忠信则言为德言行而忠信则行为
德行盖谓自九二之庸言庸行谨信充之进于忠信
居于辞诚也程伯淳曰若以修省言辞为心则伪也
唯立诚则有可居之地有可居之地则可以修业矣
刘氏曰三未免危疑当以忠信与诚为德业之本修
辞使人见信则诚立矣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游定夫曰言而忠信则言为德言行而忠信则行为
德行盖谓自九二之庸言庸行谨信充之进于忠信
居于辞诚也程伯淳曰若以修省言辞为心则伪也
唯立诚则有可居之地有可居之地则可以修业矣
刘氏曰三未免危疑当以忠信与诚为德业之本修
辞使人见信则诚立矣
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9b 页 WYG0016-0789d.png
几平声及也义者当然之分也此覆言进德居业之
义以明夕惕若之实也以进德言之则德无止法知
可至而至之可以与之几及也盖如九五之与天地
日月四时鬼神无不合可也以居业言之则业有成
绩知其可终而终之可以与之存大义也盖如周文
王之终于西伯可也接乎上卦故可以进终乎下卦
故可以居审于所处惕厉之道也或曰三居人臣之
极知前有可至之位而至之此害教之大者也李子
义以明夕惕若之实也以进德言之则德无止法知
可至而至之可以与之几及也盖如九五之与天地
日月四时鬼神无不合可也以居业言之则业有成
绩知其可终而终之可以与之存大义也盖如周文
王之终于西伯可也接乎上卦故可以进终乎下卦
故可以居审于所处惕厉之道也或曰三居人臣之
极知前有可至之位而至之此害教之大者也李子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0a 页 WYG0016-0790a.png
思曰二已具君德矣而况于三乎乾坤纯体与诸卦
异乾为君六爻皆君事无臣位也坤为臣六爻皆臣
事无君位也世儒未识乾坤之体安识乾坤之义此
系名教之大者不可不辨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是故因上文之辞缘知至知终之义以不骄不忧明
无咎也上位谓下体之上下位谓上体之下爻之有
位犹人之有位也德之所至则前有馀地位虽居上
异乾为君六爻皆君事无臣位也坤为臣六爻皆臣
事无君位也世儒未识乾坤之体安识乾坤之义此
系名教之大者不可不辨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是故因上文之辞缘知至知终之义以不骄不忧明
无咎也上位谓下体之上下位谓上体之下爻之有
位犹人之有位也德之所至则前有馀地位虽居上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0b 页 WYG0016-0790b.png
无足骄也不骄则能进德矣业知所终则分所当守
位虽在下无足忧也不忧则能居业矣程可久曰居
者不失其所之谓在则寓焉而已矣春秋书昭公之
出于本国曰居它国曰在今下位称在言其可进非
常处也或曰九三之位危疑如此乌知其在下位而
不忧林黄中曰以其乾乾而知之也夫乾天下之至
健而德行恒易反复皆乾不离于道君子居易以俟
命夫何忧之有
位虽在下无足忧也不忧则能居业矣程可久曰居
者不失其所之谓在则寓焉而已矣春秋书昭公之
出于本国曰居它国曰在今下位称在言其可进非
常处也或曰九三之位危疑如此乌知其在下位而
不忧林黄中曰以其乾乾而知之也夫乾天下之至
健而德行恒易反复皆乾不离于道君子居易以俟
命夫何忧之有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1a 页 WYG0016-0790c.png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此章文九三之言以爻辞结进德修业之义谓因其
进德居业之时而惕于至之终之之事也君德著于
二君位尊于五自三以往无非养其德业之日而在
上下之间处之尤难进德修业惕厉以趋时求为无
过以合于道可也李季辨曰进此一位已有卓立之
地始也庸信庸谨今则忠信已立可以为进德之基
始也闲邪存诚今则修辞立诚言修辞则暴慢自远
此章文九三之言以爻辞结进德修业之义谓因其
进德居业之时而惕于至之终之之事也君德著于
二君位尊于五自三以往无非养其德业之日而在
上下之间处之尤难进德修业惕厉以趋时求为无
过以合于道可也李季辨曰进此一位已有卓立之
地始也庸信庸谨今则忠信已立可以为进德之基
始也闲邪存诚今则修辞立诚言修辞则暴慢自远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1b 页 WYG0016-0790d.png
邪不待闲言立诚则已履实地诚不待存言修诚立
则有业可居然圣学无止法进德一念不容少息中
间多少工夫何暇骄且忧哉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
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上下并上声言升降也为离并去声以上下进退明
跃与在渊以非为邪离群明无咎之义上与进言其
跃下与退言在渊也上下宜有常度今无常度疑其
则有业可居然圣学无止法进德一念不容少息中
间多少工夫何暇骄且忧哉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
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上下并上声言升降也为离并去声以上下进退明
跃与在渊以非为邪离群明无咎之义上与进言其
跃下与退言在渊也上下宜有常度今无常度疑其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2a 页 WYG0016-0791a.png
为邪而志在于德则非为邪也进退宜有恒所今无
恒所则疑其离群而志在于业则非离群也跃有邪
正之分渊为群龙之宅位不当非正也跃则离群也
故以非为邪离群言之常犹定恒久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所以上下进退者以此
故无咎
此章文九四之言以德业欲及时结爻辞之义朱子
恒所则疑其离群而志在于业则非离群也跃有邪
正之分渊为群龙之宅位不当非正也跃则离群也
故以非为邪离群言之常犹定恒久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所以上下进退者以此
故无咎
此章文九四之言以德业欲及时结爻辞之义朱子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2b 页 WYG0016-0791b.png
曰内卦以德学言外卦以时位言进德修业九三备
矣此则欲及时而进也毛伯玉曰明其不可中止李
氏宏曰三四皆中爻其辞略同然三下体故详于德
业四上体故上下进退之时不可失也兰惠卿曰与
进无咎之意同有勉之之意林黄中曰以九居四有
上下进退之象以九居上有得丧存亡之义夫岂苟
云乎哉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
矣此则欲及时而进也毛伯玉曰明其不可中止李
氏宏曰三四皆中爻其辞略同然三下体故详于德
业四上体故上下进退之时不可失也兰惠卿曰与
进无咎之意同有勉之之意林黄中曰以九居四有
上下进退之象以九居上有得丧存亡之义夫岂苟
云乎哉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3a 页 WYG0016-0791c.png
气相求
此下以同类相感明天下利见大人之义应去声后
不再出者并同如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是也谓之相
应则此鸣彼应彼鸣此应也同气相求如下文是也
借上句以发此句之指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此皆同气相求以明同类之感也卑则湿水润下故
流之水求湿也高则燥火炎上故就之火求燥也云
此下以同类相感明天下利见大人之义应去声后
不再出者并同如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是也谓之相
应则此鸣彼应彼鸣此应也同气相求如下文是也
借上句以发此句之指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此皆同气相求以明同类之感也卑则湿水润下故
流之水求湿也高则燥火炎上故就之火求燥也云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3b 页 WYG0016-0791d.png
水气龙水族故云求龙也猛虎啸谷风生故风求虎
也
圣人作而万物睹
圣人言大人也道曰大德曰圣作起也龙飞之象万
物者人民夷狄鸟兽之总称睹谓利见也程可久曰
赞言圣人者七皆以政教及乎天下者言之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此章文九五之言此覆释上意以结爻辞之义本乎
也
圣人作而万物睹
圣人言大人也道曰大德曰圣作起也龙飞之象万
物者人民夷狄鸟兽之总称睹谓利见也程可久曰
赞言圣人者七皆以政教及乎天下者言之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此章文九五之言此覆释上意以结爻辞之义本乎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4a 页 WYG0016-0792a.png
天谓火与云也亲上谓就燥从龙也本乎地谓水与
风也亲下谓流湿从虎也上下各从其类火从燥云
从龙水从湿风从虎也亦举一隅以言之圣人与万
物并生于天地上下之间是亦同类故利见而睹之
盖全举六爻之象也水坎象乾再索九二也下湿则
谓初矣火离象九五之变也高燥则谓上矣云坎气
之上腾谓九三之变也龙者上卦之乾一索得震之
象下体之上则亲上也虎者九三变兑之象风者九
风也亲下谓流湿从虎也上下各从其类火从燥云
从龙水从湿风从虎也亦举一隅以言之圣人与万
物并生于天地上下之间是亦同类故利见而睹之
盖全举六爻之象也水坎象乾再索九二也下湿则
谓初矣火离象九五之变也高燥则谓上矣云坎气
之上腾谓九三之变也龙者上卦之乾一索得震之
象下体之上则亲上也虎者九三变兑之象风者九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4b 页 WYG0016-0792b.png
四变巽之象上体之下则亲下也或曰圣人之于民
类也不曰万民而曰万物睹何也曰以殊分言之则
有人物之别以三极言之则命于上下之间者皆同
类也举物则兼人举人则遗物矣圣人者民物之主
苟作于上则下斯睹之民物何择焉韩退之原人粗
知此意而语焉未粹者也或谓万物睹乃欲见之杨
中立曰非也如日在天万物皆见圣人不作作则万
物睹之矣李仲永曰圣人不作父子兄弟妻子有不
类也不曰万民而曰万物睹何也曰以殊分言之则
有人物之别以三极言之则命于上下之间者皆同
类也举物则兼人举人则遗物矣圣人者民物之主
苟作于上则下斯睹之民物何择焉韩退之原人粗
知此意而语焉未粹者也或谓万物睹乃欲见之杨
中立曰非也如日在天万物皆见圣人不作作则万
物睹之矣李仲永曰圣人不作父子兄弟妻子有不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5a 页 WYG0016-0792c.png
相保者况于物乎圣人有作山川鬼神亦莫不宁鸟
兽鱼鳖咸若况于人乎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
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贵而无位谓尊于一卦之上而无五之位高而无民
谓极于一卦之上而远于初之民贤人在下位而无
辅谓九二应五而不应上
是以动而有悔也
兽鱼鳖咸若况于人乎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
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贵而无位谓尊于一卦之上而无五之位高而无民
谓极于一卦之上而远于初之民贤人在下位而无
辅谓九二应五而不应上
是以动而有悔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5b 页 WYG0016-0792d.png
此章文上九之言以九之动结爻辞之义盖七则无
朕九则动而吉凶悔吝之所生也以贵高者亢之义
而上之象无位与民辅者有悔之义也盖位者九五
之位民者九五之民贤人者九五之辅过五则亢固
应有悔如此然用静吉用作凶苟能谨守静处不交
物涉害虽凶其如子何孔子以动之一辞发明文王
占外之意然则不动则虽亢而悔可亡矣
潜龙勿用下也
朕九则动而吉凶悔吝之所生也以贵高者亢之义
而上之象无位与民辅者有悔之义也盖位者九五
之位民者九五之民贤人者九五之辅过五则亢固
应有悔如此然用静吉用作凶苟能谨守静处不交
物涉害虽凶其如子何孔子以动之一辞发明文王
占外之意然则不动则虽亢而悔可亡矣
潜龙勿用下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6a 页 WYG0016-0793a.png
此至用九一节以位明人事盖文用九之言也下去
声经中唯此与井初二两爻赞皆读如今声在下位
故不可用冯氏曰居下位而欲为上祸斯及之矣
见龙在田时舍也
舍去声止也与出舍于郊之舍同适止此位非久安
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行其位之事杨庭秀曰必有事焉非事则乾乾为无
声经中唯此与井初二两爻赞皆读如今声在下位
故不可用冯氏曰居下位而欲为上祸斯及之矣
见龙在田时舍也
舍去声止也与出舍于郊之舍同适止此位非久安
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
行其位之事杨庭秀曰必有事焉非事则乾乾为无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6b 页 WYG0016-0793b.png
益之勤
或跃在渊自试也
四位近五未遽有为故试其可如试可乃己之试谓
跃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上去声治平声居上位而治天下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灾将来反天灾曰灾位穷于上而不知变则灾至穷
或跃在渊自试也
四位近五未遽有为故试其可如试可乃己之试谓
跃也
飞龙在天上治也
上去声治平声居上位而治天下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灾将来反天灾曰灾位穷于上而不知变则灾至穷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7a 页 WYG0016-0793c.png
极也数极而位亦极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治叶平声阳上穷之亢穷则变而反本反本则亨故
乾以元而用九之变天下所以常治九不自用必有
乾元之德乃能用之此孔子发明辞外之意李子思
曰孔子赞彖曰大哉乾元此曰乾元用九四德独举
一元何也曰亨利贞同出于一元如循环然乾道之
终则一元复用矣都圣与曰见言在中将有为也潜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治叶平声阳上穷之亢穷则变而反本反本则亨故
乾以元而用九之变天下所以常治九不自用必有
乾元之德乃能用之此孔子发明辞外之意李子思
曰孔子赞彖曰大哉乾元此曰乾元用九四德独举
一元何也曰亨利贞同出于一元如循环然乾道之
终则一元复用矣都圣与曰见言在中将有为也潜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7b 页 WYG0016-0793d.png
而勿用以其在下而已飞龙而在天乃其所也见而
在田则时舍而已过中故行事而不敢怠有疑故自
试而不能释得位则居上而治过上则势穷而灾夫
天下治乱未尝不在乎君也中则治过则亢居尊位
大中而能用九以通其变则不至于亢矣此所以积
上治而成天下之治也冯氏曰乾道始于初九之潜
驯致九五而成上九而极以人事言之人君非一身
遽能有此天下亦祖宗垂统相承以至于今然则气
在田则时舍而已过中故行事而不敢怠有疑故自
试而不能释得位则居上而治过上则势穷而灾夫
天下治乱未尝不在乎君也中则治过则亢居尊位
大中而能用九以通其变则不至于亢矣此所以积
上治而成天下之治也冯氏曰乾道始于初九之潜
驯致九五而成上九而极以人事言之人君非一身
遽能有此天下亦祖宗垂统相承以至于今然则气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8a 页 WYG0016-0794a.png
之始乾之元也气之极乾之亢也草昧创业者有国
之元也极治而骄侈者有国之亢也使人主当极治
之时能用其祖宗艰难创业之心为心体乾用刚内
以制一己之欲外以裁天下之过则其极无极其穷
无穷亦犹四时循环而天道自若安有危亡之事哉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此下一节以时明天运申文用九之言也藏与下韵
明行皆张口声阳气入伏地下乃潜藏之时故不可
之元也极治而骄侈者有国之亢也使人主当极治
之时能用其祖宗艰难创业之心为心体乾用刚内
以制一己之欲外以裁天下之过则其极无极其穷
无穷亦犹四时循环而天道自若安有危亡之事哉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此下一节以时明天运申文用九之言也藏与下韵
明行皆张口声阳气入伏地下乃潜藏之时故不可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8b 页 WYG0016-0794b.png
用亦内卦变巽之义孔子释潜曰隐曰下曰藏随事
制义无不可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阳气外达乃文明之时故曰见内卦变离之象文谓
物之鲜荣明谓化之光显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天运将变乃与之偕行之时故终日乾乾天运有变
而无顷刻之息圣人惧夫人德业之止故欲其与时
制义无不可也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阳气外达乃文明之时故曰见内卦变离之象文谓
物之鲜荣明谓化之光显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天运将变乃与之偕行之时故终日乾乾天运有变
而无顷刻之息圣人惧夫人德业之止故欲其与时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9a 页 WYG0016-0794c.png
偕行而无有间断也卦变履有行象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上卦更始乃乾道革变之时故
必跃而无咎革言更始也即所谓乾道变化也以卦
言之筮得乾下复筮上卦革之义也以气言之天地
相去八万四千里上四万二千里为阳位下四万二
千里为阴位冬至之后阳气自地下而升凡五日一
候三候一气一气升七千里至春分十八候六气为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上卦更始乃乾道革变之时故
必跃而无咎革言更始也即所谓乾道变化也以卦
言之筮得乾下复筮上卦革之义也以气言之天地
相去八万四千里上四万二千里为阳位下四万二
千里为阴位冬至之后阳气自地下而升凡五日一
候三候一气一气升七千里至春分十八候六气为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19b 页 WYG0016-0794d.png
四万二千里乃入阳位变寒为温乾道之革也卦变
小畜夫妻反目之象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阳气在天乃位天德之时以当大人之造五应天之
德位乎五是乃位乎天德也卦变大有元亨之象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气数以穷乃与之偕极之时故亢而有悔极者室柱
之最高者也此卦变夬之象此一节全体以卦变言
小畜夫妻反目之象
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阳气在天乃位天德之时以当大人之造五应天之
德位乎五是乃位乎天德也卦变大有元亨之象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气数以穷乃与之偕极之时故亢而有悔极者室柱
之最高者也此卦变夬之象此一节全体以卦变言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0a 页 WYG0016-0795a.png
之兰惠卿曰过此则一阴生故时之极此章多以气
候明之杨廷秀曰暑极不生暑而生寒治极不生治
而生乱故戒之程正叔曰时极则处时者亦极矣李
氏宏曰时行而偕行可也时极而偕极则为不知变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则者法之体如权衡有则而不
可过也时不极则变不用有元以用变则得中不过
而天道之则见矣不用七而用九九变七不变故也
候明之杨廷秀曰暑极不生暑而生寒治极不生治
而生乱故戒之程正叔曰时极则处时者亦极矣李
氏宏曰时行而偕行可也时极而偕极则为不知变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则者法之体如权衡有则而不
可过也时不极则变不用有元以用变则得中不过
而天道之则见矣不用七而用九九变七不变故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0b 页 WYG0016-0795b.png
游定夫曰将来者进功成者退天之则也都圣与曰
孔子释乾之六爻者三赞言其理以爻义明之而前
章言其位以人事明之此章言其时以天运明之盖
孔子文言凡再释乾义此章当在其唯圣人乎之后
今继前章者以其义相蒙也夫有其位必有其时二
者相遇然后为之而成王景孟曰位者人之所居也
时者天之所运也即天与人互明之而用九之义著
矣李仲永曰此二章文用九之言用九不可见见于
孔子释乾之六爻者三赞言其理以爻义明之而前
章言其位以人事明之此章言其时以天运明之盖
孔子文言凡再释乾义此章当在其唯圣人乎之后
今继前章者以其义相蒙也夫有其位必有其时二
者相遇然后为之而成王景孟曰位者人之所居也
时者天之所运也即天与人互明之而用九之义著
矣李仲永曰此二章文用九之言用九不可见见于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1a 页 WYG0016-0795c.png
六爻在潜而下在见而舍在乾乾而行事在跃自试
在飞则治在亢则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用九
在六爻而天下治也此以人事言也潜藏于初文明
于二时行于三道革于四位天德于五时极则终矣
终则有始天行也天行有度故用九在六爻而乃见
天则此以天运言也斯言也意必有所授云张知常
曰此章以天运申前章之义阳气潜藏圣人所以在
下天下文明所以时出而舍与时偕行所以行其能
在飞则治在亢则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故用九
在六爻而天下治也此以人事言也潜藏于初文明
于二时行于三道革于四位天德于五时极则终矣
终则有始天行也天行有度故用九在六爻而乃见
天则此以天运言也斯言也意必有所授云张知常
曰此章以天运申前章之义阳气潜藏圣人所以在
下天下文明所以时出而舍与时偕行所以行其能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1b 页 WYG0016-0795d.png
事乾道乃革所以进而自试乃位乎天德所以居上
而治与时偕极所以处穷而灾乃见天则所以常治
而不乱林黄中曰此章言上下卦之应初四为始初
则潜藏而四乃革矣言革潜为跃也二五为中二则
文明而五乃位天德矣言德称其位也三上为终三
则与时偕行而上则偕极矣言道穷而当反也此章
二节皆协韵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而治与时偕极所以处穷而灾乃见天则所以常治
而不乱林黄中曰此章言上下卦之应初四为始初
则潜藏而四乃革矣言革潜为跃也二五为中二则
文明而五乃位天德矣言德称其位也三上为终三
则与时偕行而上则偕极矣言道穷而当反也此章
二节皆协韵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2a 页 WYG0016-0796a.png
此至天下平一章因用九而申乾元之义以文彖之
言而继以乾之体用明之元者四德之首故夫子常
以配乾盖乾道至颐其流行发见者皆一元之气也
天地之间万物所资以始所谓乾知大始者一元主
其事也始则必亨不亨则熄矣至于收藏归敛乃情
性之实盖元亨者气形之始而亨也利贞者性情之利
而正也互文以见尔毛伯玉曰元亨利贞于人为气
形情性朱子曰乾唯一性情尔始而亨是性情发用
言而继以乾之体用明之元者四德之首故夫子常
以配乾盖乾道至颐其流行发见者皆一元之气也
天地之间万物所资以始所谓乾知大始者一元主
其事也始则必亨不亨则熄矣至于收藏归敛乃情
性之实盖元亨者气形之始而亨也利贞者性情之利
而正也互文以见尔毛伯玉曰元亨利贞于人为气
形情性朱子曰乾唯一性情尔始而亨是性情发用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2b 页 WYG0016-0796b.png
处至利贞则一物具一性情百榖草木皆然李子思
曰孔子每兼利贞言之者性情合为一也性情合一
乃见天命知此则凡孔子于易所言性命皆可通矣
性情郑作情性意以情言利以性言贞也殊不知四
德性则皆性情则皆情气形性情各以其盛者言之
尔性情情性初无后先孔子但协韵语犹正中中正
止取其声之协也冯氏曰孔子于易多为韵语亨情
精情天下皆协
曰孔子每兼利贞言之者性情合为一也性情合一
乃见天命知此则凡孔子于易所言性命皆可通矣
性情郑作情性意以情言利以性言贞也殊不知四
德性则皆性情则皆情气形性情各以其盛者言之
尔性情情性初无后先孔子但协韵语犹正中中正
止取其声之协也冯氏曰孔子于易多为韵语亨情
精情天下皆协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3a 页 WYG0016-0796c.png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能郑作而孔子于四德每以元为主而继以亨贞罕
言利也惧人以利为可略至此合而为一归宿于利
以见乾之利如此之大而包亨贞言之凡以明四德
之不可一阙也亨者嘉之会合而言之所谓美利也
不言利者对坤而言如言利牝马之贞则贞不足于
乾矣文王不言贞之所利者举天下之贞无一非乾
始之利不可指名也大矣哉云者叹而有不尽之意
能郑作而孔子于四德每以元为主而继以亨贞罕
言利也惧人以利为可略至此合而为一归宿于利
以见乾之利如此之大而包亨贞言之凡以明四德
之不可一阙也亨者嘉之会合而言之所谓美利也
不言利者对坤而言如言利牝马之贞则贞不足于
乾矣文王不言贞之所利者举天下之贞无一非乾
始之利不可指名也大矣哉云者叹而有不尽之意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3b 页 WYG0016-0796d.png
大哉乾乎
因叹乾元之大而悟乾之全体若是其大也乾犹父
元犹长子观子而知父也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此乾之大之体也刚健中正乃元亨利贞之所从出
也六爻发挥乃旁通元亨利贞之情也刚者纯阳之
精无一毫之阴故融而为元健者纯阳之运无一息
之止故达而为亨中则不倚而利为天下之平正则
因叹乾元之大而悟乾之全体若是其大也乾犹父
元犹长子观子而知父也
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此乾之大之体也刚健中正乃元亨利贞之所从出
也六爻发挥乃旁通元亨利贞之情也刚者纯阳之
精无一毫之阴故融而为元健者纯阳之运无一息
之止故达而为亨中则不倚而利为天下之平正则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4a 页 WYG0016-0797a.png
不偏而贞为万事之干以六画观之内刚健外中正
凡内乾之卦虽遇艮止坎险亦必上进刚健故也在
外卦则以九居五以上临下故为中正程可久曰大
有大畜乾在内曰刚健讼乾在外曰中正是也刚健
中正散在诸卦未有不杂于阴者乾则纯粹而精纯
言不杂粹言不驳精言纯粹之极也内外皆乾故谓
之纯无阴驳阳故谓之粹内外合一故谓之精唯其
四者之纯粹而精所以出为四德也凡孔子之所以
凡内乾之卦虽遇艮止坎险亦必上进刚健故也在
外卦则以九居五以上临下故为中正程可久曰大
有大畜乾在内曰刚健讼乾在外曰中正是也刚健
中正散在诸卦未有不杂于阴者乾则纯粹而精纯
言不杂粹言不驳精言纯粹之极也内外皆乾故谓
之纯无阴驳阳故谓之粹内外合一故谓之精唯其
四者之纯粹而精所以出为四德也凡孔子之所以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4b 页 WYG0016-0797b.png
反复言四德者于此尽发其缊以诏天下万世焉程
可久曰乾之为时者一所以发越挥散旁通其情者
六相对相变以合天之十二次或曰纯坤亦有四德
不言纯粹精诸卦发挥亦有六爻何以乾独言旁通
情也曰坤画耦耦则不可言粹耦则二二则不可言
精至于诸卦六爻止各通其一卦之情旁通元亨利
贞之情则唯乾也冯氏曰纯粹精旁通情以御天皆
以三语结上文或以为七德六德者过矣朱子曰旁
可久曰乾之为时者一所以发越挥散旁通其情者
六相对相变以合天之十二次或曰纯坤亦有四德
不言纯粹精诸卦发挥亦有六爻何以乾独言旁通
情也曰坤画耦耦则不可言粹耦则二二则不可言
精至于诸卦六爻止各通其一卦之情旁通元亨利
贞之情则唯乾也冯氏曰纯粹精旁通情以御天皆
以三语结上文或以为七德六德者过矣朱子曰旁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5a 页 WYG0016-0797c.png
通犹言曲尽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此乾之大之用也乾各以其时乘此六阳之气以御
天运则云行雨施天下均被其泽所谓能以美利利
天下此其功用也彖赞天字亦协成字韵意古语之
音协也毛伯玉曰以元包亨利贞犹春秋以春包四
时也李氏宏曰彖赞言云行雨施而后言六位六龙
者盖以云行雨施起其用而六位六龙继其用于后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此乾之大之用也乾各以其时乘此六阳之气以御
天运则云行雨施天下均被其泽所谓能以美利利
天下此其功用也彖赞天字亦协成字韵意古语之
音协也毛伯玉曰以元包亨利贞犹春秋以春包四
时也李氏宏曰彖赞言云行雨施而后言六位六龙
者盖以云行雨施起其用而六位六龙继其用于后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5b 页 WYG0016-0797d.png
也此言六爻六龙而后言云行雨施者盖以云行而
施终其功而六爻六龙致其功于前也李仲永曰此
一章文乾元亨利贞之言元始而亨者一元之出也
利贞性情者一元之入也刚健中正纯粹精者一元
之合也六爻发挥旁通情者一元之散也时乘六龙
以御天者一元之升也云行雨施天下平者一元之
降也出入合散升降不离乎一元所以见乾元之大
也窃谓刚健中正以下槩言乾而元在其中李子思
施终其功而六爻六龙致其功于前也李仲永曰此
一章文乾元亨利贞之言元始而亨者一元之出也
利贞性情者一元之入也刚健中正纯粹精者一元
之合也六爻发挥旁通情者一元之散也时乘六龙
以御天者一元之升也云行雨施天下平者一元之
降也出入合散升降不离乎一元所以见乾元之大
也窃谓刚健中正以下槩言乾而元在其中李子思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6a 页 WYG0016-0798a.png
曰孔子之论元亨利贞或分而言之或继而言之或
离而言之或合而言之纵之衡之而于理无一不契
盖其胸中元自有乾坤所以流出于议论之间而辞
无不达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下再文六爻之言以释前章未尽之意此初九也
行并去声见并清声前章言德之潜此言行之潜德
离而言之或合而言之纵之衡之而于理无一不契
盖其胸中元自有乾坤所以流出于议论之间而辞
无不达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
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下再文六爻之言以释前章未尽之意此初九也
行并去声见并清声前章言德之潜此言行之潜德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6b 页 WYG0016-0798b.png
潜则不求用行潜则未可用成德成人之德如仁人
善人信人之类乃以仁善信为行也德成者行日可
见虽欲隐而不可得已今德隐于下而未见于世行
在于己而未成其名世莫之知故未可用也文王言
勿用谓不可用也孔子言弗用谓未肯用也李氏宏
曰不成乎名则方且退藏不欲其名之彰也至于德
行君子虽处幽潜未尝一日废也行无隐而不形曰
未见曰未成者终于见且成也九二是已李子思曰
善人信人之类乃以仁善信为行也德成者行日可
见虽欲隐而不可得已今德隐于下而未见于世行
在于己而未成其名世莫之知故未可用也文王言
勿用谓不可用也孔子言弗用谓未肯用也李氏宏
曰不成乎名则方且退藏不欲其名之彰也至于德
行君子虽处幽潜未尝一日废也行无隐而不形曰
未见曰未成者终于见且成也九二是已李子思曰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7a 页 WYG0016-0798c.png
行见而成则可用未见未成则弗用也潜藏于下不
汲汲于用所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此申前章君德未尽之意深明九二之为大人也四
之字皆指君德朱子曰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德李季
辨曰言行信谨闲邪存诚学问之功也善世不伐德
博而化宽仁之验也都圣与曰外刚故言学问内柔
汲汲于用所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
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此申前章君德未尽之意深明九二之为大人也四
之字皆指君德朱子曰由四者以成大人之德李季
辨曰言行信谨闲邪存诚学问之功也善世不伐德
博而化宽仁之验也都圣与曰外刚故言学问内柔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7b 页 WYG0016-0798d.png
故言宽仁刘氏翔曰四者皆田之象基于积土聚之
也成于敷菑辨之也地必平衍宽也功主利养仁也
郭子和曰学聚问辨宽居者期于仁以行之耳初九
行而未成故仁以行之为九二之事仁以行之则德
之所施者普矣大抵乾之六爻君德具焉养于初著
于二日新于四而辉光于五至上终焉窃尝因文言
合乾坤而观之于九二六二之传有以知圣学之渊
源有自来也九二言诚而六二言敬则诚敬之学本
也成于敷菑辨之也地必平衍宽也功主利养仁也
郭子和曰学聚问辨宽居者期于仁以行之耳初九
行而未成故仁以行之为九二之事仁以行之则德
之所施者普矣大抵乾之六爻君德具焉养于初著
于二日新于四而辉光于五至上终焉窃尝因文言
合乾坤而观之于九二六二之传有以知圣学之渊
源有自来也九二言诚而六二言敬则诚敬之学本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8a 页 WYG0016-0799a.png
乎此也九二言仁而六二言义则仁义之学本乎此
也此子思孟氏之学所为传得其宗也与孔子又惧
后世以乾坤为圣贤之辨而贤者以下不可企及于
圣人亢圣人于高明而不知尊德性道问学也则又
于乾九二言学问以见圣人不可以无学而坤六二
言不习以见贤者亦可以造圣人之域此所以为孔
氏之易之学而有功于天下万世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也此子思孟氏之学所为传得其宗也与孔子又惧
后世以乾坤为圣贤之辨而贤者以下不可企及于
圣人亢圣人于高明而不知尊德性道问学也则又
于乾九二言学问以见圣人不可以无学而坤六二
言不习以见贤者亦可以造圣人之域此所以为孔
氏之易之学而有功于天下万世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8b 页 WYG0016-0799b.png
而惕虽危无咎矣
上去声九四同此以位申前章德业未尽之义以明
其位之危故不能无忧惧也九三九四题爻位者诸
爻以君子大人起义此两爻不可遽言重刚不中故
题爻位以代大人君子之称也因其时谓日夕之时
李去非曰以六爻言之则三四为中今以居重刚之
间则中在二五而不在三四李季辨曰卦重乾故曰
重刚上不在九五之天下不在九二之田其位危而
上去声九四同此以位申前章德业未尽之义以明
其位之危故不能无忧惧也九三九四题爻位者诸
爻以君子大人起义此两爻不可遽言重刚不中故
题爻位以代大人君子之称也因其时谓日夕之时
李去非曰以六爻言之则三四为中今以居重刚之
间则中在二五而不在三四李季辨曰卦重乾故曰
重刚上不在九五之天下不在九二之田其位危而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9a 页 WYG0016-0799c.png
不安故惕李仲永曰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则中在人
矣故称乾乾之君子而不言龙也不得中而行过中
之事恐惧修省以补过故无咎都圣与曰圣人与人
为徒不能无忧疑也然忧其所当忧乃卒乎无忧疑
其所当疑乃卒乎无疑此三四所以皆无咎也李子
思曰初二两爻以德言三四两爻以位言此所以错
杂成文以尽六爻之义也郑舜举曰圣人亦有不中
乎曰圣人之德无不中也时与位之不中圣人之所
矣故称乾乾之君子而不言龙也不得中而行过中
之事恐惧修省以补过故无咎都圣与曰圣人与人
为徒不能无忧疑也然忧其所当忧乃卒乎无忧疑
其所当疑乃卒乎无疑此三四所以皆无咎也李子
思曰初二两爻以德言三四两爻以位言此所以错
杂成文以尽六爻之义也郑舜举曰圣人亦有不中
乎曰圣人之德无不中也时与位之不中圣人之所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29b 页 WYG0016-0799d.png
以兢兢也所遇然尔窃观孔子论六位之中初无定
说以八卦言之则下卦之中在二上卦之中在五以
六位言之则初上为上下而中在二三四五故大过
谓刚过而中说卦谓非其中爻不备以三极言之初
二在下为地五六在上为天而三四在中为人故中孚
以三四为中今乾乃以三四为不中者以二体取中
也中无定用故无定位亦无定说故曰君子而时中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说以八卦言之则下卦之中在二上卦之中在五以
六位言之则初上为上下而中在二三四五故大过
谓刚过而中说卦谓非其中爻不备以三极言之初
二在下为地五六在上为天而三四在中为人故中孚
以三四为中今乾乃以三四为不中者以二体取中
也中无定用故无定位亦无定说故曰君子而时中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0a 页 WYG0016-0800a.png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此以位申前章德业未尽之义以明其疑于上下之
间也天人与田皆不在者明其在渊也疑者谓疑于
所处随时而未定也刘氏翔曰三于下之中也过之
四于上之中也不及故皆不中孔仲达曰人道亲地
三居之矣四下远于地上近于天非人所处兰惠卿
曰居偪近之地使其彰灼自显安能免咎唯其进退
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此以位申前章德业未尽之义以明其疑于上下之
间也天人与田皆不在者明其在渊也疑者谓疑于
所处随时而未定也刘氏翔曰三于下之中也过之
四于上之中也不及故皆不中孔仲达曰人道亲地
三居之矣四下远于地上近于天非人所处兰惠卿
曰居偪近之地使其彰灼自显安能免咎唯其进退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0b 页 WYG0016-0800b.png
疑虑不轻所发所以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夫声符发语之端后皆仿此此至况于鬼神乎一章
以大人之德申九五前章未尽之意此言其德合造
化之体也以此合彼犹符节然谓之合程可久曰天
地之德生成万物日月之明照临万物四时之序运
行万物鬼神之吉凶祸福万物盖圣人作而万物睹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
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夫声符发语之端后皆仿此此至况于鬼神乎一章
以大人之德申九五前章未尽之意此言其德合造
化之体也以此合彼犹符节然谓之合程可久曰天
地之德生成万物日月之明照临万物四时之序运
行万物鬼神之吉凶祸福万物盖圣人作而万物睹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1a 页 WYG0016-0800c.png
以此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此言德合造化之用也先后并去声造化莫大于天
或先或后无往不合盖在天在我者同此乾道也时
之未至则先天以为之而天不违我非不违我不能
违乾也时之既至则后天以奉之而我不违天非不
违天不能违乾也天且不违况人与鬼神听命于天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此言德合造化之用也先后并去声造化莫大于天
或先或后无往不合盖在天在我者同此乾道也时
之未至则先天以为之而天不违我非不违我不能
违乾也时之既至则后天以奉之而我不违天非不
违天不能违乾也天且不违况人与鬼神听命于天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1b 页 WYG0016-0800d.png
者尚得而违之乎无怪乎日月四时无一之不合也
李子思曰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分而为万类九五
之所谓大人者能充太极而体乾之大而默运阴阳
故凡受阴阳之气者无不合也天也日也春夏也神
也则阳也地也月也秋冬也鬼也则阴也兰惠卿曰
圣材使阴阳则可以位置天地明昭日月序正四时
驱役鬼神夫岂有不合者哉窃谓九五一卦之主故
文言每兼一卦之象先天者谓乾下先乾上之天也
李子思曰太极分而为阴阳阴阳分而为万类九五
之所谓大人者能充太极而体乾之大而默运阴阳
故凡受阴阳之气者无不合也天也日也春夏也神
也则阳也地也月也秋冬也鬼也则阴也兰惠卿曰
圣材使阴阳则可以位置天地明昭日月序正四时
驱役鬼神夫岂有不合者哉窃谓九五一卦之主故
文言每兼一卦之象先天者谓乾下先乾上之天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2a 页 WYG0016-0801a.png
后天者谓乾上后乾下之天也德合天地者初上卑
高以陈也明合日月者二五中正坎离之位也序合
四时者六位之序也吉凶合鬼神者文之当不当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
丧去声圣或作愚非此章至终申上九前章未尽之
义以三者明亢而因叹非圣人不能处此孔子于初
上之潜亢曰之为言以其为本末而表出之
高以陈也明合日月者二五中正坎离之位也序合
四时者六位之序也吉凶合鬼神者文之当不当也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
知丧
丧去声圣或作愚非此章至终申上九前章未尽之
义以三者明亢而因叹非圣人不能处此孔子于初
上之潜亢曰之为言以其为本末而表出之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2b 页 WYG0016-0801b.png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始若设问而卒自应之也一说以前其唯圣人乎至
此为申文用九之言不言得丧者知进退存亡则无
得丧矣进退者身也存亡者位也得丧者物也天下
之理未有有进而无退有存而无亡者唯处之得其
正则斯无悔矣本爻穷上反下则退矣九变六则亡
矣无民无辅则丧矣正者贞也元亨利贞贞配上九
也易于乾先言君子通上下言之也次言大人以德
始若设问而卒自应之也一说以前其唯圣人乎至
此为申文用九之言不言得丧者知进退存亡则无
得丧矣进退者身也存亡者位也得丧者物也天下
之理未有有进而无退有存而无亡者唯处之得其
正则斯无悔矣本爻穷上反下则退矣九变六则亡
矣无民无辅则丧矣正者贞也元亨利贞贞配上九
也易于乾先言君子通上下言之也次言大人以德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3a 页 WYG0016-0801c.png
位言之也孔子至此再三感叹而归之圣人盖非有
圣人力量地位不能处此也李子思曰易之道一言
以蔽之曰中而已天数中于五阴极则剥乾上则亢
昔之知易之道者观进退存亡得丧之象于爻位之
表每每达权而用中不待其至于亢而后用夫然故
进退存亡之际而不失其正也正者贞也此乾元之
用之所归宿而孔子论圣人之体乾亦归于正也故
予每以利贞为乾之性情而易学之根抵云都圣与
圣人力量地位不能处此也李子思曰易之道一言
以蔽之曰中而已天数中于五阴极则剥乾上则亢
昔之知易之道者观进退存亡得丧之象于爻位之
表每每达权而用中不待其至于亢而后用夫然故
进退存亡之际而不失其正也正者贞也此乾元之
用之所归宿而孔子论圣人之体乾亦归于正也故
予每以利贞为乾之性情而易学之根抵云都圣与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3b 页 WYG0016-0801d.png
曰唯圣人乃能用九而不亢是犹天之气不能无愆
阳而天之道则变通而未尝有弊也李氏宏曰尧舜
相禅所以高乎千古者其知此乎虽然必得九五之
大人然后可以去亢而知退特尧舜之细尔张知常
曰持满有道天下所以常治而不乱也毛伯玉曰志
得意满般乐怠傲是之谓亢夙夜祗惧不敢荒宁是
之谓乾九五之重在位故曰大人上九之戒在亢故
曰圣人同是一人也所从言之者异耳窃谓合为一
阳而天之道则变通而未尝有弊也李氏宏曰尧舜
相禅所以高乎千古者其知此乎虽然必得九五之
大人然后可以去亢而知退特尧舜之细尔张知常
曰持满有道天下所以常治而不乱也毛伯玉曰志
得意满般乐怠傲是之谓亢夙夜祗惧不敢荒宁是
之谓乾九五之重在位故曰大人上九之戒在亢故
曰圣人同是一人也所从言之者异耳窃谓合为一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4a 页 WYG0016-0802a.png
人观之可也各为一人言之义亦有在也李之说进
退之正也张毛之说存亡之正也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此文坤彖元亨利牝马贞之言至柔而动刚者坤之
元而亨也至静而德方者利于牝马之贞也至柔者
坤之材也而刚则其材之动也动则一元之气辟而
亨矣至静者坤之性也而方则其性之德也静则一
元之气翕而贞矣孰不为柔而坤则柔之至也孰不
退之正也张毛之说存亡之正也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此文坤彖元亨利牝马贞之言至柔而动刚者坤之
元而亨也至静而德方者利于牝马之贞也至柔者
坤之材也而刚则其材之动也动则一元之气辟而
亨矣至静者坤之性也而方则其性之德也静则一
元之气翕而贞矣孰不为柔而坤则柔之至也孰不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4b 页 WYG0016-0802b.png
为静而坤则静之至也以六画观无一非耦则其材
之柔其性之静可谓至也已矣故一爻动则一爻刚
矣使有一画奇则动不为刚矣奇数圆而生耦数方
而成使有一画奇则静不为方矣此纯坤之象也方
谓生物有常石守道曰若播榖求黍不可得也张子
厚曰柔亦有刚静亦有动但举一体则有屈信动静
终始李子思曰以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刚地为柔亦
各指其盛者而言之尔要之阴阳之气刚柔之体在
之柔其性之静可谓至也已矣故一爻动则一爻刚
矣使有一画奇则动不为刚矣奇数圆而生耦数方
而成使有一画奇则静不为方矣此纯坤之象也方
谓生物有常石守道曰若播榖求黍不可得也张子
厚曰柔亦有刚静亦有动但举一体则有屈信动静
终始李子思曰以天为阳地为阴天为刚地为柔亦
各指其盛者而言之尔要之阴阳之气刚柔之体在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5a 页 WYG0016-0802c.png
两间大率均有兰惠卿曰坤之静翕动辟立地之道
曰柔与刚
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此文彖先迷后得主利之言顺故自后而得乾之主
静故有常以阴含阳万物生生之理具焉故其化生
光明此坤之所以为利化犹卵之孚也六三曰阴虽
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应此美也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曰柔与刚
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
此文彖先迷后得主利之言顺故自后而得乾之主
静故有常以阴含阳万物生生之理具焉故其化生
光明此坤之所以为利化犹卵之孚也六三曰阴虽
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应此美也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5b 页 WYG0016-0802d.png
此文彖东北丧朋安贞吉之言且以结坤彖之义也
东北丧朋乃顺乾而承之也故安于坤道之贞承之
而时行乾之所至者时也乾行则坤亦行未见乾行
而坤止也此坤之所以为顺也李去非曰二分王于
四季者以时行也兰惠卿曰承天之施而与之偕行
冯氏曰乾之文言则赞曰四德至坤则含四德而赞
牝马柔顺之意坤之所以别于乾者特以加牝马二
字尔此别乾健坤顺君尊臣卑之纲领也始以柔终
东北丧朋乃顺乾而承之也故安于坤道之贞承之
而时行乾之所至者时也乾行则坤亦行未见乾行
而坤止也此坤之所以为顺也李去非曰二分王于
四季者以时行也兰惠卿曰承天之施而与之偕行
冯氏曰乾之文言则赞曰四德至坤则含四德而赞
牝马柔顺之意坤之所以别于乾者特以加牝马二
字尔此别乾健坤顺君尊臣卑之纲领也始以柔终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6a 页 WYG0016-0803a.png
以顺是坤之文言专为牝马二字而设朱子曰此章
申彖赞之意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
不早辩也
此下至盖言顺也文初六之言犹曰积阳之后必有
馀暑积阴之后必有馀寒也盖霜至坚冰者积阴之
所致也程正叔曰善恶萌于初而积善见于六五积
申彖赞之意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
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
不早辩也
此下至盖言顺也文初六之言犹曰积阳之后必有
馀暑积阴之后必有馀寒也盖霜至坚冰者积阴之
所致也程正叔曰善恶萌于初而积善见于六五积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6b 页 WYG0016-0803b.png
恶见于上六林黄中曰说者皆以馀庆馀殃言子孙
报应之事非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斯为庆矣臣弑
其君子弑其父殃莫大焉李子思曰善不善之积于
阴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又曰以易道而占知吉凶之
事于将来者无如是之不爽也弑式志反或作杀声
同辩晁云今变王符作变初六在下臣子之象上六
在上君父之象自初至上则由姤至剥而成坤历变
诸爻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自姤而遁遁而否否而观
报应之事非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斯为庆矣臣弑
其君子弑其父殃莫大焉李子思曰善不善之积于
阴非一朝一夕之故也又曰以易道而占知吉凶之
事于将来者无如是之不爽也弑式志反或作杀声
同辩晁云今变王符作变初六在下臣子之象上六
在上君父之象自初至上则由姤至剥而成坤历变
诸爻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自姤而遁遁而否否而观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7a 页 WYG0016-0803c.png
观而剥剥而坤其所由来者有渐使节节有变之者
则不至纯阴矣由变之不早遂至于纯阴履霜而至
坚冰臣子而弑君父也又以八卦之方位与重卦十
二月之气参之乾位西北正十月之时也卦气至此
为坤以坤之气乘乾之位尊卑倒置爻象为龙战于
野此臣子弑君父之象也圣人移上六之象于初六
言之所以丁宁告戒使人知渐不可长变必早速履
霜而即备其坚冰也
则不至纯阴矣由变之不早遂至于纯阴履霜而至
坚冰臣子而弑君父也又以八卦之方位与重卦十
二月之气参之乾位西北正十月之时也卦气至此
为坤以坤之气乘乾之位尊卑倒置爻象为龙战于
野此臣子弑君父之象也圣人移上六之象于初六
言之所以丁宁告戒使人知渐不可长变必早速履
霜而即备其坚冰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7b 页 WYG0016-0803d.png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结此爻之意坤为顺自下而往上以阴消阳无阳爻
以阻之故其势顺尔朱子曰古顺慎通用此义当作
慎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此以下至不疑其所行也文六二之言此谓直方大
也盖直者六二之正而方者六二之义也兰惠卿曰
以阴居阴正也阴为义义则方京氏曰坤以至顺为
结此爻之意坤为顺自下而往上以阴消阳无阳爻
以阻之故其势顺尔朱子曰古顺慎通用此义当作
慎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
此以下至不疑其所行也文六二之言此谓直方大
也盖直者六二之正而方者六二之义也兰惠卿曰
以阴居阴正也阴为义义则方京氏曰坤以至顺为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8a 页 WYG0016-0804a.png
正乃能因物之性以为直坤以有常为义乃能循物
之分以为方林黄中曰由爻象而言则直为正方为
中由德而言则直为正方为义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
明君子体坤六二之德见于修身者也敬主一而无
适之谓正在六二君子体之而为敬义在六二君子
体之而为时措之宜都圣与曰坤者地道也君子者
人道也人道以敬存心则不舍正以从邪内外不可
之分以为方林黄中曰由爻象而言则直为正方为
中由德而言则直为正方为义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
明君子体坤六二之德见于修身者也敬主一而无
适之谓正在六二君子体之而为敬义在六二君子
体之而为时措之宜都圣与曰坤者地道也君子者
人道也人道以敬存心则不舍正以从邪内外不可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8b 页 WYG0016-0804b.png
以孤立必敬立于内义立于外并立则为德不孤此
直方之所以至于大也杨廷秀曰爻辞止言直方文
言以正释直以敬释正以义释方其晓学者至矣敬
以直内则养心主一而不分义以方外则处物适宜
而不随朱子曰正谓本体义谓裁制敬则本体之守
也不孤言大也程正叔曰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
义形于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程
伯淳曰乾卦言圣人之学坤卦言贤人之学李子思
直方之所以至于大也杨廷秀曰爻辞止言直方文
言以正释直以敬释正以义释方其晓学者至矣敬
以直内则养心主一而不分义以方外则处物适宜
而不随朱子曰正谓本体义谓裁制敬则本体之守
也不孤言大也程正叔曰敬立而内直义形而外方
义形于外也敬义既立其德盛矣不期大而大矣程
伯淳曰乾卦言圣人之学坤卦言贤人之学李子思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9a 页 WYG0016-0804c.png
曰文言字字皆有位置乾之二言诚而坤之二言敬
诚敬者乾坤之别也先儒论诚敬之学起于此乾之
二言仁而坤之二言义仁义者阴阳之辨也先儒论
仁义之用取诸此刘器之曰君子敬以直内敬当作
政深衣篇云直其政政者正也古当通用敬与政文
相似故传之者讹尔未知孰是
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明君子体坤之德而行之不疑以释不习无不利且
诚敬者乾坤之别也先儒论诚敬之学起于此乾之
二言仁而坤之二言义仁义者阴阳之辨也先儒论
仁义之用取诸此刘器之曰君子敬以直内敬当作
政深衣篇云直其政政者正也古当通用敬与政文
相似故传之者讹尔未知孰是
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明君子体坤之德而行之不疑以释不习无不利且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39b 页 WYG0016-0804d.png
总结此爻之意阴善疑以阴居阴本有疑也以中正
故不疑朱子曰疑故习而后利不疑则何假于习都
圣与曰地之所以生物者直方而已何习之有君子
之所以事君者直方而已何疑之有李季辨曰坤之
德二已尽之矣自三以往则出而见于事业者也故
三即从王事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此以下至代有终也文六三之言以美释章含藏之
故不疑朱子曰疑故习而后利不疑则何假于习都
圣与曰地之所以生物者直方而已何习之有君子
之所以事君者直方而已何疑之有李季辨曰坤之
德二已尽之矣自三以往则出而见于事业者也故
三即从王事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此以下至代有终也文六三之言以美释章含藏之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0a 页 WYG0016-0805a.png
而弗敢成其美以从王事也荀慈明曰坤阴也位有
伏阳含藏不显以待乾命李子思曰天地之间万物
粲然而陈者皆阴丽于阳其美外见者也六三六五
皆以阴居阳故三有美而五美在其中三方进而位
不中故虽有美而含之五正位而居体故美在其中
而发于事业耿睎道曰弗敢者于分有所不敢非其
材有所不能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伏阳含藏不显以待乾命李子思曰天地之间万物
粲然而陈者皆阴丽于阳其美外见者也六三六五
皆以阴居阳故三有美而五美在其中三方进而位
不中故虽有美而含之五正位而居体故美在其中
而发于事业耿睎道曰弗敢者于分有所不敢非其
材有所不能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0b 页 WYG0016-0805b.png
李去非曰地道妻道臣道者皆主乾也地终天功臣
终君事妇终夫业李氏曰初言地道妻道以明臣道
而终独言地道者互见也程可久曰自阳始生而至
于极阴特辅阳而行弗敢成也及阳静而专阴乃代
阳终其事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此文六四之言蕃伐袁反盛多貌李仲永曰乾至四
终君事妇终夫业李氏曰初言地道妻道以明臣道
而终独言地道者互见也程可久曰自阳始生而至
于极阴特辅阳而行弗敢成也及阳静而专阴乃代
阳终其事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此文六四之言蕃伐袁反盛多貌李仲永曰乾至四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1a 页 WYG0016-0805c.png
乾道乃革则天地交而泰矣草木尚蕃况于人乎坤
至四天地闭则天地不交而否矣贤人且隐况于物
乎李去非曰括囊非以全身也时至于不可奈何则
谨以待之林黄中曰天地闭塞贤人遁藏杀其身而
无益也是以杜其口而不出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美之至也
文六五之言畅敕亮反黄者色之美在中其文理通
至四天地闭则天地不交而否矣贤人且隐况于物
乎李去非曰括囊非以全身也时至于不可奈何则
谨以待之林黄中曰天地闭塞贤人遁藏杀其身而
无益也是以杜其口而不出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
事业美之至也
文六五之言畅敕亮反黄者色之美在中其文理通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1b 页 WYG0016-0805d.png
畅于外也此释黄义也黄地之色也以明臣道也正
臣之位而不辞居臣之体而不僭此释常义也谓是
所以为元吉也恐人难晓又覆释之曰黄中者美在
其中也通理者畅于四肢也正位居体者以此发于
事业也其美如此之至是以谓之元吉也冯氏曰唯
其由衷之诚表见于外如黄之染丝自中通理表里
如一斯有以释天下之疑理者肌理之理自中通表
故曰畅于四肢也程可久曰道穷则变中则通位过
臣之位而不辞居臣之体而不僭此释常义也谓是
所以为元吉也恐人难晓又覆释之曰黄中者美在
其中也通理者畅于四肢也正位居体者以此发于
事业也其美如此之至是以谓之元吉也冯氏曰唯
其由衷之诚表见于外如黄之染丝自中通理表里
如一斯有以释天下之疑理者肌理之理自中通表
故曰畅于四肢也程可久曰道穷则变中则通位过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2a 页 WYG0016-0806a.png
则危正则安亦一说也李子思曰美在其中根诸纯
懿此皋夔稷契之德孔子所谓正位居体者人臣之
正也说者谓五君位在臣则犹新室在妻则犹武氏
然得为正位居体者乎此系名教之大者不可以不
辨又曰诚而见于变化者乾之九五也敬而见于事
业者坤之六五也乾之九五尧舜之君也坤之六五
皋夔稷契之臣也坤六五之应在乾之九五尧舜皋
夔之遇合也尧舜之典谟即乾坤二卦之辞见于功
懿此皋夔稷契之德孔子所谓正位居体者人臣之
正也说者谓五君位在臣则犹新室在妻则犹武氏
然得为正位居体者乎此系名教之大者不可以不
辨又曰诚而见于变化者乾之九五也敬而见于事
业者坤之六五也乾之九五尧舜之君也坤之六五
皋夔稷契之臣也坤六五之应在乾之九五尧舜皋
夔之遇合也尧舜之典谟即乾坤二卦之辞见于功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2b 页 WYG0016-0806b.png
用者也乾坤定体一纯而不杂与诸卦六爻自为配
应之例不同李季辨曰六五之事业设施非一日之
积也盖自六二坤德以备事业自当如此说者谓黄
中色常下服五君位故有居中处下之戒然文王孔
子无此意也初上已戒之而五又有戒是坤无德之
可取也当从象赞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应之例不同李季辨曰六五之事业设施非一日之
积也盖自六二坤德以备事业自当如此说者谓黄
中色常下服五君位故有居中处下之戒然文王孔
子无此意也初上已戒之而五又有戒是坤无德之
可取也当从象赞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
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3a 页 WYG0016-0806c.png
文上六之言疑或作凝嫌或作谦嗛皆非离去声朱
子曰疑谓钧敌无小大之差王介父曰嫌与春秋不
以嫌代嫌之嫌同疑与臣疑于君之疑同兰惠卿曰
凡物各当其分则无疑为臣而疑其君则自歉而反
疑其君为下而抗其上则自歉而反其上臣而疑其
君下而疑其上则必战李子思曰阴极无阳于理为
嫌故称龙龙出而战阴必先伤故称血郭子和曰上
六之战不称龙以明之无以知其与阳战也为其嫌
子曰疑谓钧敌无小大之差王介父曰嫌与春秋不
以嫌代嫌之嫌同疑与臣疑于君之疑同兰惠卿曰
凡物各当其分则无疑为臣而疑其君则自歉而反
疑其君为下而抗其上则自歉而反其上臣而疑其
君下而疑其上则必战李子思曰阴极无阳于理为
嫌故称龙龙出而战阴必先伤故称血郭子和曰上
六之战不称龙以明之无以知其与阳战也为其嫌
厚斋易学 卷四十八 易外传第十六 第 43b 页 WYG0016-0806d.png
于无阳而言战也故称龙盖俱阴无战故也因其称
龙故称血因其称血故称玄黄从其类而言此爻辞
之大法也
厚斋易学卷四十八
龙故称血因其称血故称玄黄从其类而言此爻辞
之大法也
厚斋易学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