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上
卷七上 第 1a 页 WYG0195-015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七上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离娄章句上注离娄者古之明目者也盖以为黄帝
之时人也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离朱即离娄
也能视于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然必须规矩乃成
方圆犹论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以名萹疏(正义曰前章首论滕文公问以古道故以滕文公为篇题次于公孙丑问政谓其为政莫大于反古也然则此篇孟
卷七上 第 1b 页 WYG0195-0156d.png
子首言离娄之明故以目为篇题次于滕文公问以古道是亦反古道者莫大乎明也遂次滕文公之篇
所以揭离娄为此篇之题此篇凡六十一章赵氏分之以为上下卷此卷只有二十八章而已一章言虽
有巧智犹须法度二章言法则尧舜鉴戒桀纣三章言安仁在于为仁恶弗去则患及其身四章言行有
不得于人反求诸身责已之道也五章言天下国家本正则立本倾则踣六章言巨室不罪咸以为表德
之流行可充四海七章言遭衰逢乱屈服强大据国行仁天下无敌八章言人之安危皆由于己九章言
水性趋下民乐归仁十章言旷仁舍礼自暴弃之道也十一章言亲亲敬长近取诸已十二章言事上得
君乃可临民信友悦亲本在于身十三章言养老尊贤国之上务十四章言聚敛富民弃于孔子重人命
之至者十五章言知人之道十六章言人君恭俭率下移风人臣恭俭明其廉忠十七章言权时之义嫂
卷七上 第 2a 页 WYG0195-0157a.png
溺援手十八章言父子至亲相责离恩易子而教相成以仁十九章言上孝养志下孝养体二十章言小
人为政不足间非君正国定下不邪侈二十二章言不虞获誉不可为戒求全受毁未足惩咎二十二章
言言出于身不惟其责则易之矣二十三章言人患在为师二十四章言尊师重道二十五章言餔啜沈
浮君子不与二十六章言无后不可二十七章言仁义之本在孝悌二十八章言天下之富贵不若得意
于亲其馀三十三章分在下卷不无叙焉注离娄至题篇○正义曰庄子天地篇云黄帝游乎赤水之北
登乎昆崙之山南望而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不得使离朱索之盖其人也离朱即离娄也论语第七萹
首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是其盲也)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卷七上 第 2b 页 WYG0195-0157b.png
注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或以为鲁昭公之子虽天
下至巧亦犹须规矩也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
音注师旷晋平公之乐太师也其听至聪不用六律不
能正五音六律阳律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也
五音宫商角徵羽也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
下注当行仁恩之政天下乃可平也今有仁心仁闻而
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注仁
心性仁也仁闻仁声远闻也虽然犹须行先王之道使
卷七上 第 3a 页 WYG0195-0157c.png
百姓被泽乃可为后世之法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注但有善心而不行之不足以为政
但有善法度而不施之法度亦不能独自行也诗云不
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注诗
大雅假乐之篇愆过也所行不过差矣不可忘者以其
循用旧故文章遵用先王之法度未闻有过者也圣人
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
用也注尽已目力续以其四者方圆平直可得而审知
卷七上 第 3b 页 WYG0195-0157d.png
故用之不可胜极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
不可胜用也注音须律而正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
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注尽心欲行恩继以不忍加
恶于人之政则天下被覆衣之仁也故曰为高必因丘
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注言
因自然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矣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注仁者能由先王之
道不仁逆道则自播扬其恶于众人也上无道揆也下
卷七上 第 4a 页 WYG0195-0158a.png
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
之所存者幸也注言君无道术可以揆度天意臣无法
度可以守职奉命朝廷之士不信道德百工之作不信
度量君子触义之所禁谓学士当行君子之道也小人
触刑愚人罹于密网也此亡国之政然而国存者侥倖
耳非其道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
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
丧无日矣注言君不知礼臣不学法度无以相捡制则
卷七上 第 4b 页 WYG0195-0158b.png
贼民兴亡在朝夕无复有期日言国无礼义必亡诗曰
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
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注诗大雅板之篇天
谓王者蹶动也言天方动女无敢沓沓但为非义非礼
背先王之道而不相匡正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
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注人臣之道当进君
于善责难为之事使君勉之谓行尧舜之仁是为恭臣
陈善法以禁闭君之邪心是为敬君言吾君不肖不能
卷七上 第 5a 页 WYG0195-0158c.png
行善因不谏正此谓贼其君也故有恭敬贼三者之义
音义(蔟音凑洗音铣射音亦徵陟里切仁闻音问注同衣于既切揆度大各切后章注不度同度量丁并
去声侥古尧切辟音辟蹶俱卫切泄弋制切沓徒合切女音汝)疏(正义曰此章言虽有巧智犹须法度固由
先王礼义为要不仁在位播越其恶诬君不谏谓之贼明上下相须而道化行也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
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者公输子鲁般鲁之巧匠也孟子谓离娄明虽足以察秋毫之末公输子其性虽巧
然不以规矩之度不能成其方员之器规所以员也言物之员者皆由规之所出也矩所以方也言物之方者
皆由矩之所出也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者师旷乐官名也孟子又谓师旷其耳虽聪善能听音然
不得六律以和之固不能正其五音也六律五音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是六律也宫商角徵羽是五
卷七上 第 5b 页 WYG0195-0158d.png
音也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者尧舜二帝唐虞之盛者也然而不以仁政而施于天下故不能平
治天下而享无为之功矣以其天下平治由仁政之施也如物之方员必自规矩之所出五音之正由六律以
和之者也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者孟子言今之人君虽有仁人
不忍之心又有仁声而远闻四方然而民皆不得沾被其恩泽不可为后世之所法者以其不行古先王之道
而治之也无他盖以先王之道有恩泽足以被民其法可为后世取象故也苟不行先王之道虽有仁心仁闻
亦若离娄之明师旷之聪尧舜之道不得以规矩六律仁政为之亦无如之何也已矣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者此孟子言至于此所以复言之者也徒善不足以为政盖谓虽有先王之道而为之善然
而人不能用而行之是徒善不足以为政也徒法不能以自行盖谓虽有规矩六律之法然而人不能因而用
卷七上 第 6a 页 WYG0195-0159a.png
之是徒法不能以自行也以其规矩六律之法不能自行之必待人而用之然后能成其方员正其五音也尧
舜之道自不足以为之政必待人而行之然后能平治天下而为法于后世也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
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者孟子引大雅假乐之篇文而云也盖谓不愆违不忘去其故旧典章皆循而用之
未有过失者也故复言之曰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典章者即先王之法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
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者孟子又言圣人既竭已目力而视续以规矩准绳而为方员平直故
其用之不可胜极也盖规所以能员矩所以能方准所以能平绳所以能直故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
五音不可胜用也者孟子又言圣人既已尽其耳力而听之又续以六律而正五音故其用亦不可胜极也盖
六律所以正五音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者孟子又言圣人既已能尽心之所思
卷七上 第 6b 页 WYG0195-0159b.png
虑续以施其不忍人之政则仁恩德泽足以覆盖于天下矣无他以其仁恩广大矣故云覆天下故曰为高必
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者孟子言至于此又所以复言之者也盖譬言人之欲
为高者必因其丘陵而为之也为下者必因其川泽而为之耳无他以其丘陵之山其本高矣川泽之地其本
下矣言为政于天下者而不因先王之道为之岂足谓之智者乎言不可谓之智矣以其先王之道是为之所
本焉故智足以有知苟为政而不知以先王之道为本岂谓之智乎大抵孟子言规矩准绳六律者皆譬为政
而言也抑亦知孟子长于譬喻者欤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者孟子于此毕
其譬喻乃曰是以惟仁者之君宜其处高位为尊也不仁之君而处高位是其处高位而播扬其恶于人民之
众矣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者孟子言上之为
卷七上 第 7a 页 WYG0195-0159c.png
君无道术以表率其下下之为臣无法度以守其职朝廷之士皆不信其道德百工之作皆不信其度量君子
之人以之触义之所禁小人之人以之犯冒其刑宪然而如此而国尚存而不亡者以其侥倖得存焉必云幸
也盖少有存者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
民兴丧无日矣者孟子言至此所以复言之也故云城郭颓坏而不完兵甲之器少此非为国之灾害也田野
荒芜而不开辟货财竭尽而无贮聚此非为国之害也然而上之为君无礼法以检制下之为人臣不学法度
以守职贼民相杀戮以之兴起是则国之丧亡俱在朝夕无复有日矣诗云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
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者自天之方蹶至泄泄犹沓沓也是诗大雅板之篇诗
也自事君至沓沓也是孟子自解上云沓沓之义也其诗盖言王者方动而为非为之臣者无更沓沓但复为
卷七上 第 7b 页 WYG0195-0159d.png
非礼义以事其王者也故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蹶动也天谓王者也泄泄则沓沓是也孟子
复自解之言事君以无义之事事之其进退无礼节其言则非先王之道而为言者是若沓沓者也以其当匡
正其君不可复长君之恶耳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者孟子言至于此所
以又复言之者也故云君之有难恶当责之以善能责君难恶以为之善是为恭臣恭其君也陈之以善事而
闭其君之邪心是谓敬其君者也如不责君之难不陈善而闭君之邪而乃曰我君不能行善因不谏正之者
是谓残贼其君者也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注公输子至规矩也○正义
曰案淮南子云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见楚王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工作
为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
卷七上 第 8a 页 WYG0195-0160a.png
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乃偃兵不攻是公输即鲁般也或云是鲁昭公之子也注师旷晋平公之乐太师至
羽也○正义曰案吕氏春秋云晋平公铸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以为调
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不调臣窃为耻之至师涓果知钟之不调是师旷善听为晋平公之乐师也云
六律阳律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黄钟案律历志云吕不韦春秋言黄钟之宫律之本也下生林钟林钟上
生太簇太簇下生南吕南吕上生姑洗姑洗下生应钟应钟上生蕤宾蕤宾下生大吕大吕下生夷则夷则上
生夹钟夹钟下生无射无射上生中吕淮南王安延致儒生博士亦为律吕云黄钟之律九寸而宫音调因而
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黄钟之数立位在子太簇之数七十二姑洗之数六十四蕤宾之数五十七夷则之数五
十一无射之数四十五以黄钟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角生应钟不比正音故为和应钟生蕤宾不比正音故为
卷七上 第 8b 页 WYG0195-0160b.png
缪日冬至音比林钟浸以浊日夏至音比黄钟浸以清以十二律应二十四时之变甲子大吕之徵也丙子夹
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其为音一律而生五音十二律为六十音因
而六之六六三十六故三百六十五日以当一岁之日故律之数天地之道也凡此则以律正五音之谓也注
诗大雅假乐之篇○正义曰笺云愆过也率循也言成王之令德不过误不遗失循用旧典之文章旧典谓周
公之礼法也注云诗大雅板之篇○正义曰笺注云蹶动也泄泄犹沓沓也笺云天斥王也王方欲艰难天下
之民又方更变先王之道无沓沓然为之制法度达其意以成其意)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注至极也
人事之善者莫大取法于圣人犹方员须规矩也欲为
卷七上 第 9a 页 WYG0195-0160c.png
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注尧
舜之为君臣道备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
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注言舜之
事尧敬之至也尧之治民爱之尽也孔子曰道二仁与
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注仁则国安
不仁则国危亡甚谓桀纣不甚谓幽厉厉王流于彘幽
王灭于戏可谓身危国削矣名之谓谥之也谥以幽厉
卷七上 第 9b 页 WYG0195-0160d.png
以章其恶百世传之孝子慈孙何能改也诗云殷鉴不
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注诗大雅荡之篇也殷之所
鉴视近在夏后之世耳以前代善恶为明镜也欲使周
亦鉴于殷之所以亡也音义(厉王流于彘丁音带韦昭曰彘晋地汉为县属河东
案史记周厉王立三十年暴虐侈敖国人谤王王杀谤者三十四年民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袭王王奔彘
戏音义远于愿切)疏(正义曰此章言法则尧舜鉴戒桀纣也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
者孟子言规矩之度其为方员之至者也谓之至者以其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圣人是为人伦之至者亦
然人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者孟子言凡欲
卷七上 第 10a 页 WYG0195-0161a.png
为人君者当尽其为君之道也凡欲为人臣者当尽其为臣之道也此二者在皆则法尧舜而已矣以尧舜所
为君臣之道备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者言为人
臣者如不以舜之所以事尧者事君是不尊敬其君者也为人君者如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者治民是残贼其
民者也舜所以事尧者尽其义之道也尧之所以治民者尽其仁之道也义所以敬其君者也仁所以爱其民
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
不能改也者孟子言孔子有曰道有二是仁与不仁为二而已暴虐其民以至于甚极则身必为下之所杀而
国必丧亡矣不至于极甚则身必危难而国必减削谥之曰幽厉之君既谥为幽厉以章恶于后世虽有孝子
慈孙所出亦不能改此谥也厉王但止于流彘幽王灭于戏是谓身危国削矣如身弑国亡而孟子不止归于
卷七上 第 10b 页 WYG0195-0161b.png
人名者以其被所杀戮国已丧亡足以章其恶固不待为谥而彰之矣如桀纣者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
世此之谓也者盖诗大雅荡之篇文也其诗已谓殷之世所以鉴视在近而不远者以其即在夏后之世是也
以其前代善恶足以为明镜而可鉴也孟子所以云此之谓也者盖欲使周之时亦鉴于殷之所以亡也注尧
舜之为君臣道备○正义曰书云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盖为君之道尽
于此矣是君道之备也舜自元德升闻以之事尧而慎徽五典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其后坐常见尧
于墙食常见尧于羹盖为臣道尽于此矣是臣之道备也注桀纣幽厉○正义曰案史记本纪云桀为虐政淫
荒汤伐之于是桀败于有娀之墟汤王乃改正朔易服色是为汤王为殷之始王又云纣资辨捷知足以拒谏
言足以饰非好酒淫乐醢九侯脯鄂侯武王东伐至于盟津伐纣纣兵败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赴火而死武
卷七上 第 11a 页 WYG0195-0161c.png
王遂斩纣头悬之白旗殷民大悦武王于是为天子以为周之始王又云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之于是相
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韦昭曰彘晋地也汉为县属河东今曰永安是也厉王终死于彘于是太子静即
位是为宣王宣王崩子幽王官涅立幽王以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乃为烽烽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
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不至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
怨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不至遂杀幽王骊山下汲冢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纣
二十九王凡四百九十六年自武灭纣以至幽王凡二百五十七年注诗大雅荡之篇○正义曰笺云此言殷
之明镜不远近在夏后之世谓汤诛桀也后武王诛纣今之王何以不用为之戒孟子于此所以引之以戒其
时之君臣也)

卷七上 第 11b 页 WYG0195-0161d.png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
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注三代夏商周国谓公侯之
国存亡在仁与不仁而已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
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
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注保安也
四体身之四肢强酒则必醉也喻恶亡而乐不仁也音
(恶乌故切下恶醉喻恶皆同乐音洛此卷内皆放此惟后章乐正乐之实礼乐即音岳强其丈切下注同)
疏(正义曰此章言人所以安莫若为仁恶而弗去患必及身自上达下而其道一也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
卷七上 第 12a 页 WYG0195-0162a.png
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者孟子言夏商周三代之王其所以得天下也以其
皆以仁存心为政于天下而得之也三代之中其有以失天下者以其不仁故失之也以至公侯之国所以有
废而不兴有兴而不废者亦如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失天下也以不仁也以其皆在于仁道而已天子不仁
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
而强酒者孟子言为天子者不为仁则不能安其四海诸侯不为仁则不能安其社稷卿大夫不为仁则不能
安其宗庙士庶人不为仁则不能安其四体四体身之四肢也天子守四海诸侯守社稷卿大夫守宗庙士庶
人守其身故各因其所守而言也今天下之人皆知疾恶其死亡而以乐为不仁是若恶其醉酒而以强饮其
酒耳亦谓恶湿而居下之意也)

卷七上 第 12b 页 WYG0195-0162b.png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注反其仁已仁犹未至邪反其智已智犹未足邪反其
敬己敬犹未恭邪反求诸身身己正则天下归就之服
其德也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注此诗己见上篇其
义同音义(治人不治张云上直之切将理之义也下直吏切己理之义也后皆放此行张下孟切下
改行之行正行皆同)疏(正义曰此章言行有不得于人反求于身是为责己之道也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
仁治人不治反其智至而天下归之者孟子言爱人而人不亲之必吾仁有所未至也故当反己责之治其人
卷七上 第 13a 页 WYG0195-0162c.png
而人不治者必吾之智有所未尽也故当反己而责之也礼接于人而人不以礼报答之必吾之敬有所未至
也故当反己而责之也凡所行有不得于人者皆当反求诸己而已以其身之所有未至也故当自反而责之
盖以身先自治而正之则天下之人皆归之而服其德也如颜渊克已而天下归仁焉是也诗云永言配命自
求多福已说于上篇此固不说)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注恒常也人之常语
也天下谓天子之所主国谓诸侯之国家谓卿大夫之
家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注治天
下者不得良诸侯无以为本治其国者不得良卿大夫
卷七上 第 13b 页 WYG0195-0162d.png
无以为本治其家者不得良身无以为本也是则本正
则立本倾则踣固在所敬慎而已音义(踣朋北反)疏(正义曰此章言
天下国家各依其本本正则立本倾则踣也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者孟子言人之所常言皆曰天
下国家也天子有天下公侯有国大夫有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者言天下之根本独在
于公侯为之根本也公侯之根本又在卿大夫为之根本也卿大夫之根本抑又在于私身为之根本也如大
学有云欲明明德于天下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必先修其身此其意也云天下国家
者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
国天子谓之王国国字文从或又从围为其或之也故围之也至于家则自天子达于庶人未尝不通称之矣)
卷七上 第 14a 页 WYG0195-0163a.png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注巨室大家也谓贤
卿大夫之家人所则效者言不难者但不使巨室罪之
则善也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
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注慕思也贤卿大夫一国思随
其所善恶一国思其善政则天下思以为君矣沛然大
洽德教可以满溢于四海之内也音义(沛普害切)疏(正义曰此章言
天下倾心思慕向善巨室不罪咸以为表德之流行可以充四海也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者巨室
喻卿大夫之家也孟子言为政于天下易而不难也但不得罪于乡大夫之家也以其卿大夫之家以上则近
卷七上 第 14b 页 WYG0195-0163b.png
君而君所待以辅弼以道则近民而民待以视效故君之言动其是非可得而刺也国之政令其得失可得而
议也道合则从不合则去君民之从违而系之也故为君不得罪于卿大夫则为政可以行天下矣巨室之所
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者言卿大夫之所思慕也一国亦随而思慕之一
国所思慕则天下亦随而思慕之故沛然大洽其上之德教可以充溢乎四海如东注之水沛然流溢乎四海
也此言四海犹中国则谓之天下夷狄则谓之四海耳孟子之意盖欲当时国君为政直其道正其心使卿大
夫慕之而不去则远近虽异方莫不均慕之此德教所以溢乎四海亦如传云大夫者近者视而仿之远者望
而效之盖其意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
卷七上 第 15a 页 WYG0195-0163c.png
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注有
道之世小德小贤乐为大德大贤役服于贤德也无道
之时小国弱国畏惧而役于大国强国也此二者天时
所遭也当顺从之不当逆也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
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注齐景公齐侯景谥也
言诸侯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又不能事大国往
受教命是所以自绝于物物事也大国不与之通朝聘
之事也吴蛮夷也时为强国故齐侯畏而耻之泣涕而
卷七上 第 15b 页 WYG0195-0163d.png
与为婚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
受命于先师也注今小国以大国为师学法度焉而耻
受教命不从其进退譬犹弟子不从师也如耻之莫若
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注文王行仁政以移殷民之心使皆就之今师效文王
大国不过五年小国七年必得政于天下矣文王时难
故百年乃洽今之时易文王由百里起今大国乃踰千
里过之十倍有馀故五年足以为政小国差之故七年
卷七上 第 16a 页 WYG0195-0164a.png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
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注诗大雅文王之篇
丽亿数也言殷帝之子孙其数虽不但亿万人天既命
之惟服于周殷之美士执祼鬯之礼将事于京师若微
子者肤大敏达也此天命之无常也孔子曰仁不可为
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注孔子云行仁者天下之
众不能当也诸侯有好仁者天下无敢与之为敌今也
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
卷七上 第 16b 页 WYG0195-0164b.png
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注诗大雅桑柔之篇谁能持热而
不以水濯其手喻其为国谁能违仁而无敌于天下也
音义(令力政切女丁去声以女妻人曰女祼音灌畅丁云谓鬯酒也好呼报切下好仁好为皆同濯张直
角切丁作瀹音药)疏(正义曰此章言遭衰逢乱屈伏强大据国行仁天下莫敌虽有亿众无德不亲执热
须濯明不可违仁也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
者存逆天者亡者孟子言天下有治道之时小德乐为大德小贤乐为大贤故小德役服大德小贤役服大贤
以其德之得于己者有多少故有大德小德以其贤之贤于人也有远近故有大贤小贤天下有道则论德而
定位故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而乱则小国弱国畏惧而役于大国强国以其力有小大势有强
卷七上 第 17a 页 WYG0195-0164c.png
弱故有小有大有弱有强天下无道则力胜德势胜贤故小役大弱役强言二者皆天使然也顺其天者故存
逆其天者故亡以其所遭之时然也故当顺而不当逆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
吴者孟子引齐景公谓诸侯既不能以令制邻国又不能受命以制于邻国是自绝于交通朝聘之事也于是
景公泣涕以女事于吴是时吴为强大也故女于吴此乃小役大弱役强者也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
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者言今也为之小国者既以师其大国而羞耻受大国之命焉如此是若为之
弟子者以羞耻受教命于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者言如
耻受命于大国莫若师法文王也如师法文王则大国不过五年小国不过七年必能为政行于天下矣以言
其时之易也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者此盖
卷七上 第 17b 页 WYG0195-0164d.png
诗大雅文王之篇文也孟子所以引此者盖言其天命靡常惟德是亲之意也其诗言商王之子孙虽相附丽
而不足以为强虽数至亿而不足以为众至文王膺受上天之骏命而商之孙子乃为君侯于周之九服中然
为君处服于周是天命靡常惟德是亲也不特商之子孙如此其为殷之侯者为壮美之士亦莫不执祼鬯之
礼而皆助祭于周之京师也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者言孔子有曰为仁者不可为众
而当之也夫国君能好仁则天下无敢与之敌也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者言
今也欲为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为之是若持其热物而不以濯也濯者以水濯其手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
以濯盖诗之大雅桑柔之篇文也孟子于此所以引之盖谓诗有云言谁能持其热物往而不以水濯手也以
其执热须濯手于水也如欲无敌于天下必须为仁也注齐景公齐侯景谥也至为婚○正义曰云景谥也者
卷七上 第 18a 页 WYG0195-0165a.png
案史记云灵王十六年齐庄公母弟杵臼立是为景公在位五十八年卒谥曰景地近荆蛮故注云蛮夷也注
诗大雅至无常也○正义曰笺云丽数也于于也言商之子孙其数不徒亿多言之也至天己命文王之后乃
为君于周之九服中言众之不如德也九服案周礼九服云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人也毛注云殷士殷侯也
肤美也敏疾也祼灌鬯也将行也郑云祼谓以圭瓒酌郁鬯以献尸也瓒如槃大五升口径八寸深二寸其柄
用圭是也注诗大雅桑柔之篇○正义曰笺云当如手持热物之用濯亦犹治国之道当用其贤人者也)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
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注言不仁之
人以其所以为危者反以为安必以恶见亡而乐行其
卷七上 第 18b 页 WYG0195-0165b.png
恶如使其能从谏从善可与言议则天下何有亡国败
家也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
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
濯足矣自取之也注孺子童子也小子孔子弟子也清
浊所用尊卑若此自取之喻人善恶见尊贱乃如此夫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
伐而后人伐之注人先自为可侮慢之行故见侮慢也
家先自为可毁坏之道故见毁也国先自为可诛伐之
卷七上 第 19a 页 WYG0195-0165c.png
政故见伐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
之谓也注己见上篇说同音义(菑音灾浪音郎夫音扶下同孽鱼列切)
(正义曰此章言人之安危皆由于己也孟子曰不仁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
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者孟子言不仁之人可与言哉言不可与之言也以其不仁之人以危为之安以菑为
之利乐行其所以亡者也如不仁而可以与言议以其能从谏从善也如此则何有亡国败家者哉言不能亡
国败家也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者子曰至自取之也者孟子
言有孺子歌咏曰沧浪之水清兮则可以洗濯我之缨沧浪之水浑浊兮则可以洗濯我之足以其缨在上人
之所贵水清而濯缨则清者人之所贵也足在下人之所贱水浊而濯足则浊者人之所贱也孔子曰小子当
卷七上 第 19b 页 WYG0195-0165d.png
听之清斯濯其缨浊斯濯其足贵贱人所自取之也孺子童稚也小子则孔子称弟子也清斯喻仁浊斯喻不
仁言仁与不仁见贵贱亦如此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者
孟子言夫人苟自为可侮之事然后人从其事而侮慢之家自为可毁讟之事而后人从而毁讟之国必自为
可诛戮之事而人然后从而诛戮之斯亦自取之谓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者己
说在上篇注云如临深渊战战恐惧也○正义曰此盖诗之小雅小旻之篇文也注云战战恐惧也赵氏放之
而已)



  孟子注疏卷七上

卷七上 第 20a 页 WYG0195-0166a.png
  孟子注疏卷七上考證

  离娄章句上疏此篇凡六十一章赵氏分之以为上下
卷○阁本误作六十章今改正

  疏其馀三十三章○阁本讹三十二章今改正

  离娄之明○(臣齐焘)按孟子纂笺引赵岐注离娄黄帝
时人庄子黄帝亡其玄珠使离朱索之即离娄也今
本并无此文

  又是为敬君○监本讹是勉之君今改正

卷七上 第 20b 页 WYG0195-0166b.png
  疏君子之人以之触义之所禁○禁监本讹具今改


  规矩方员之至也章注尧舜之为君臣道备疏其后坐
常见尧于墙○坐监本讹生今改正

  注桀纣幽厉疏武王于是为天子以为周之始王○
监本以为周之下脱始字以为周之始王下衍以为
天子四字今从阁本删

  又子幽王官涅立○官涅监本讹宫湦今改正

卷七上 第 21a 页 WYG0195-0166c.png
  三代之得天下章疏亦谓恶湿而居下之意也○此句
上监本有论语孔子四字系衍文今从阁本删

  爱人不亲章注反其仁己仁犹未至邪反其敬己敬犹
未恭邪○两犹字监本俱讹独今改正

  天下有道章注既不能令告邻国使之进退○邻监本
讹大今改正

  不仁者章沧浪之水清兮○(臣宗楷)按倪氏曰汉水东
为沧浪之水见禹贡郦道元云武当县北四十里有
卷七上 第 21b 页 WYG0195-0166d.png
沧浪洲汉水古为沧浪即渔父所云沧浪之水今沧
浪水合流出北界山盖后人名之非古沧浪

  疏末注云如临深渊至放之而已○共五句系他章
之注错杂于此







  孟子注疏卷七上考證
卷七上 第 22a 页 WYG0195-016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注疏卷七下

  汉赵氏注 宋孙奭音义并疏

  离娄章句上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注失其民之心则天下畔之箪食壶浆以迎武王之
师是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
卷七上 第 22b 页 WYG0195-0167b.png
施尔也注欲得民心聚其所欲而与之尔近也勿施行
其所恶使民近则民心可得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
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
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注民之思明君犹
水乐卑下兽乐圹野驱之则归其所乐獭猵也鹯土鹯
也故云诸侯好为仁者驱民若此也汤武行之矣如有
则之者虽欲不王不可得也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
卷七上 第 23a 页 WYG0195-0167c.png
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
忧辱以陷于死亡注今之诸侯欲行王道而不积其德
如至七年病而却求三年时艾当畜之乃可得以三年
时不畜藏之至七年欲卒求之何可得乎艾可以为炙
人病乾久益善故以为喻志仁者亦久行之不行之则
忧辱以陷死亡桀纣是也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
之谓也注诗大雅桑柔之篇淑善也载辞也胥相也刺
时君臣何能为善乎但相与为沈溺之道也音义(走圹张音
卷七上 第 23b 页 WYG0195-0167d.png
奏下音旷为于伪切下为丛为汤为之为无后皆同驱音驱鹯诸延切埤音卑猵音频獭别名卒千忽切后章
卒至同)疏(正义曰此章言水性趋下民乐归仁桀纣驱使就其君三年之艾畜而可得一时欲仁犹将沈
溺所以明鉴戒也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至心也者孟子言桀纣亡失天下是失其民失其民乃是失其民
之心也得天下有道至勿施尔也者言人君所以得天下有其道也得其民斯为得天下矣所以得其民有道
者得其民之心斯为得民矣所以得其心有道在民所欲而与之聚之民之所恶而勿施于民则近得其民心
矣民之归仁也至不可得己者言民之归亲于仁人之君如水之归就于下兽之乐趋于广野矣故为渊而驱
聚其鱼而归之渊者是獭为之驱矣为丛木而驱聚其爵而归之丛者是鹰鹯为之驱也为汤王武王而驱聚
其民而归之汤武者是桀与纣也今夫天下为之君者有能好行其仁政则天下之诸侯皆为驱聚其民而归
卷七上 第 24a 页 WYG0195-0168a.png
之亦如獭为渊驱鱼鹯为业驱爵者而归之矣如此虽欲不为王不可得而不为耳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
至于死亡者言今之国君欲为王者如七年之病欲卒而求讨三年之艾草也苟为己前不积虽终身而死亦
不得此三年之艾也若苟不志仁于久虽终一身忧辱亦以陷于死亡之地矣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
谓也盖诗之大雅桑柔之篇文也盖言何能为之善乎但相与及其沈溺于患难也孟子所以言此者欲时君
在于久行其仁不但欲为之王然后乃行之耳注獭猵也鹯土鹯也○正义曰案释名云獭形如猫居水食鱼
者也猵獭之属也鹯鹞之属也能食鸟雀注诗大雅章桑柔之篇○正义曰此诗盖芮伯刺厉王之诗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
卷七上 第 24b 页 WYG0195-0168b.png
也注言人尚自暴自弃何可与有言有为仁人之安宅
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注旷空舍纵哀伤也弗由居是者是可哀伤也音义(舍音
舍注同)疏(正义曰此章言旷仁舍礼自暴弃之道也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者孟子言人之有为自暴者不可与之言议也有为自弃者不可与之有所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
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者此盖孟子自解自暴自弃之言也仁人之安宅也至哀哉者孟子言仁道乃人
之所安之宅舍也义乃为人之正路也今有空旷其此宅而不安居之舍去此正路而不行之者是可得而哀
伤之者也此孟子所以有是而言于当世也)

卷七上 第 25a 页 WYG0195-0168c.png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
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注迩近也道在近而患人求之远
也事在易而患人求之难也谓不亲其亲以事其长故
其事远而难也音义(长其长并张丈切注及下同)疏(正义曰此章言亲亲敬长近取
诸己则迩而易者也孟子曰至天下平者孟子言道在近而人乃求之于远事在易而人乃求之于难但人人
亲爱其所亲敬长其所长则天下即太平大治矣亲亲即仁也长长即义也)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
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
卷七上 第 25b 页 WYG0195-0168d.png
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注言人求上之意先从已始本
之于心心不正而得人意者未之有也是故诚者天之
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
未有能动者也注授人诚善之性者天也思行其诚以
奉天者人也至诚则动金石不诚则鸟兽不可亲狎故
曰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疏(正义曰此章言事上得君乃可临民信友悦亲本在于身
也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者孟子言居下位而为君上之臣者而不见获于上则民故
卷七上 第 26a 页 WYG0195-0169a.png
不可得而治之也以其上之所以得民者乃治也获于上有道至不诚其身者言获于上者有其道如不信于
友则弗获于上矣以其君之所以愿乎臣者忠也如臣弗信于友则其忠不足称矣此所以弗获于上矣信于
友有其道如事其亲而弗悦其亲则亦弗信于友矣以其友之所以资于己者仁也如事亲弗悦则其仁不足
称矣此所以弗信于友矣悦亲有其道如反己而不诚则弗悦于亲矣以其亲之所望于己者孝也如反身不
诚则其孝不足称矣此所以不悦于亲矣诚身有其道如不能明乎善则不诚其身矣以其所谓诚者亦明乎
在我之善而已如不明其善则在我之善有所未明又安知所谓诚故不明乎善则不诚其身矣由此推之则
信于友是获于上之道也悦亲是信于友之道也诚身是悦亲之道也而明乎善者是又诚身之道也是故诚
者天道也思诚者人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者孟子言此故诚者是天授人诚善
卷七上 第 26b 页 WYG0195-0169b.png
之性者也是为天之道也思行其诚以奉天是为人之道也然而至诚而有不感动者必无也故曰未之有也
不至诚而能感动之者亦必无也故曰未有能动者也○正义曰论语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曾子三省之事也大雅矜矜此盖荀卿之言然)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
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注伯夷让国遭纣之世辟之隐
遁北海之滨闻文王起兴王道盍归乎来归周也太公
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
善养老者注太公吕望也亦辟纣世隐居东海曰闻西
卷七上 第 27a 页 WYG0195-0169c.png
伯养老二人皆老矣往归文王也二老者天下之大老
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
往注此二老犹天下之父也其馀皆天下之子耳子当
随父二父往矣子将安如言皆归往也诸侯有行文王
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注今之诸侯如有
能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间必足以为政矣天以七纪
故云七年文王时难故久衰周时易故速也上章言大
国五年者大国地广人众易以行善故五年足以治也
卷七上 第 27b 页 WYG0195-0169d.png
音义(焉于虔切下章焉廋同)疏(正义曰此章言养老尊贤国之上务七年为政以勉诸侯者也孟子
曰伯夷辟纣至养老者孟子言伯夷辟纣之世乃辟纣而逃遁居于北海之畔后闻文王作兴而起王道乃曰
盍归乎来归周也我闻之西伯善养其耆老者也太公辟纣至养老者孟子又言太公辟纣之乱而辟居于东
海之畔后闻文王兴起乃曰盍归乎来归周也我闻西伯善养其耆老者也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至其子焉
往者言伯夷太公二老乃天下之大老也犹父也而皆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天下之父既归之其为天下之
子又焉往是必皆归之也注伯夷让国至归周也○正义曰案太史公云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
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后因叩马谏武王武平殷乱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且饿死焉孔子云伯
卷七上 第 28a 页 WYG0195-0170a.png
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是也又云太公望东海之上人也或云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
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注云天以七纪故云七年○正义曰书云五纪曰岁月日星辰历鼓今云七纪者案
鲁昭公十年左傅云天以七纪杜注云二十八宿四七是其旨也)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注求孔子
弟子冉求季氏鲁卿季康子宰家臣小子弟子也孔子
以冉求不能改季氏使从善为之多敛赋粟故欲使弟
子鸣鼓以声其罪而攻伐责让之曰求非我徒疾之也
卷七上 第 28b 页 WYG0195-0170b.png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
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
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注孔子弃富不仁
之君者况于争城争地而杀人满之乎此若率土地使
食人肉也言其罪大死刑不足以容之故善战者服上
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注孟子言天
道重生战者杀人故使善战者服上刑上刑重刑也连
诸侯合从者也罪次善战者辟草莱任土地不务脩德
卷七上 第 29a 页 WYG0195-0170c.png
而富国者罪次合从连横之人也音义(辟音辟任如禁切合从之从音
纵)疏(正义曰此章言聚敛富民弃于孔子重人命之至也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至攻之可也者孟子言
冉求为季氏之家臣不能佐君改于其德以为治国而乃聚敛其粟倍过于他日孔子责之曰求非我之徒弟
也乃令弟子鸣鼓以声其罪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至罪不容于死者孟子言由此冉求赋敛观
之以孔子所攻则今之国君不行仁政而富之是皆弃之于孔子者也又况为之强战争地以战而杀人至于
盈满其野争城以战而杀人至于盈满其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之肉也其罪必不容于死以其罪大虽死
刑不足以容之也故善战者服上刑至任土地者次之者孟子又言故善能为陈而战者服于上刑上刑重刑
也合从连横之诸侯罪次之以其罪次于善战之上刑也务广开辟草菜而任土地不务脩德者又次之以其
卷七上 第 29b 页 WYG0195-0170d.png
又次连横合从之诸侯者刑也注求孔子弟子至疾之也○正义曰案史记弟子传云冉求字子有郑氏曰鲁
国人又案论语云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安国
云冉求为季氏宰为之急赋税郑注云小子门人也云季氏鲁卿季康子者案左传云季康子鲁卿季孙肥谥
曰康谥法曰安乐抚民曰康)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注眸
子瞳子也存人存在人之善恶也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注瞭明也眊者蒙蒙目不明之
貌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注廋匿也听言察目
卷七上 第 30a 页 WYG0195-0171a.png
言正视端人情可见安可匿之哉音义(眸音牟瞭音了眊音耄廋音搜)
疏(正义曰此章言目为神侯精之所在存而察之善恶不隐也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
其恶者孟子言存在于人者莫贵乎眸子眸子目瞳子也眸子不能盖掩人之恶也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
不正则眸子眊焉者言人胸中正而不邪则眸子于是乎明瞭明也胸中不正则眸子矇矇而不明眊不明也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者言知人之道但听其言观其眸子明与不明则人可见又安可廋匿之哉此
孟子言知人之道但观人之眸子耳注眸瞳子瞭明眊不明之貌○正义曰是皆矇释文而言之也)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
顺焉恶得为恭俭注为恭敬者不侮慢人为廉俭者不
卷七上 第 30b 页 WYG0195-0171b.png
夺取人有好侮夺人之君有贪陵之性恐人不顺从其
所欲安得为恭俭之行也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注恭俭之人俨然无欲自取其名岂可以和声音笑貌
强为之哉音义(恶音乌卷末乌可已也音同)疏(正义曰此章言人君恭俭率下人臣恭俭
明其廉忠也孟子曰恭者不侮人至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者孟子言为之恭俭者则不侮慢于人亦不能僭
夺于人盖以恭敬则不侮俭约则不奢故也如有侮夺人之君惟恐其民不顺已之所欲安得为恭俭者焉为
之恭俭又岂可以声音笑貌为之恭俭哉言人为恭俭在心之所存不在于声音与其笑貌为之矣)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注淳于髡齐人也问礼
卷七上 第 31a 页 WYG0195-0171c.png
男女不相亲授孟子曰礼也注礼不亲授曰嫂溺则援
之以手乎注髡曰见嫂溺水则当以手牵援之否耶曰
嫂溺不援是豺狼也注孟子曰人见嫂溺不援出是为
豺狼之心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
也注孟子告髡曰此权也权者反经而善也曰今天下
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注髡曰天下之道溺矣夫子何
不援之乎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
援天下乎注孟子曰当以道援天下而道不得行子欲
卷七上 第 31b 页 WYG0195-0171d.png
使我以手援天下乎音义(髡音坤与音馀援音爰)疏(正义曰此章言权时之义
者也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者淳于髡齐国之人也问孟子曰男女授受之际不相亲授是礼然与否
孟子曰礼也孟子答之以为是礼然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者髡又问孟子如是则嫂之沈溺于水当牵援
以乎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孟子言如嫂之沈溺于水而不牵援之者是有豺狼之心者也以其豺狼之为
兽其心常有害物之暴故以喻之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者孟子又告淳于髡以谓男
女授受不亲是礼当然也嫂之沈溺援之以手者是权道也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
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故权云为量或轻或重随物而变者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之何也髡复问
孟子言今天下之道以沈溺之也夫子之不拯援之是如之何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
卷七上 第 32a 页 WYG0195-0172a.png
天下乎孟子言天下之沈溺当以道拯援之嫂溺则当以手援之今子之言是欲使我以手援天下乎此言不
可以手援天下当以道援之矣斯亦明淳于髡之蔽也)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注问父子不亲教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
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
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注父亲教子其势不
行教以正道而不能行则责怒之夷伤也父子相责怒
则伤义矣一说云父子反目相非若夷狄也子之心责
卷七上 第 32b 页 WYG0195-0172b.png
于父云夫子教我以正道而夫子之身未必自行正道
也执此意则为反夷矣故曰恶也古者易子而教之父
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注易子而
教不欲自相责以善也父子主恩离则不祥莫大焉疏
(正义曰此章言父子至亲相责则离易子而教相成以仁教之善者也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公孙丑
问孟子言君子以不自教诲其子是如之何孟子曰势不行也至父子相夷则恶矣者孟子答公孙丑以谓君
子所以不教子者是其势之不行所以不自教也教之者必以正道而教之以正道而教之而子不行则续之
愤怒既续之以愤怒则反伤其为父子之恩矣夷伤也父子之思则父慈子孝是为父子之恩也今继之以怒
卷七上 第 33a 页 WYG0195-0172c.png
是非父之慈也且以子比之夫子既教我以正道而子之身自未能出行其正道也如父子之间子以是言而
反父是则父子相伤矣父子既以相伤其恩则父子必相疾恶也故云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
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者孟子又言古之时人皆更易其子而教之者以其父子之间不相责让其
善也如父子自相责让则父子之恩必离之矣父子恩离则不祥之大者也所谓易子而教者如已之子与他
人教他人之子与已而教之是易子而教也所谓不祥之大者则祸之大者矣注夷有二说一说则以夷训伤
一说以夷为夷狄其义皆通矣)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
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卷七上 第 33b 页 WYG0195-0172d.png
吾未之闻也注事亲养亲也守身使不陷于不义也夫
不义则何能事父母乎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
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注先本后末事守乃立也曾子养
曾晰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馀必曰有曾晰死
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曰亡矣
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
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注将彻请所与问曾晰所欲与
子孙所爱者也必曰有恐违亲意也故曰养志曾元曰
卷七上 第 34a 页 WYG0195-0173a.png
无欲以复进曾子也不求亲意故曰养口体也事亲之
道当如曾子之法乃为至孝音义(养馀亮切下同晰先历切彻直列切)
(正义曰此章言上孝养志下孝养口体者也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至吾未之闻也
者孟子言人之所事者何事为大以其事父母之亲为大也人之所守者何守为大以其守己之身为大也不
失其身而为能事其父母之亲则我尝闻之矣如失其身而能事父母之亲则我未之闻也盖以已身尚不能
守之况能事其父母乎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者言人谁不为所事凡有所事于
彼者是皆为所事也然而事父母之亲是所事之本也夫人谁不为所守凡有所守于我者是皆为所守也然
而守身是所守之本也所谓身安而国家可保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此之谓也岂非事亲守身为事为守之
卷七上 第 34b 页 WYG0195-0173b.png
本者欤曾子养曾晰至事亲若曾子可也者孟子又言昔日曾子奉养其父曾晰必有酒肉将欲彻去曾子必
请所欲与者知曾晰问复有馀剩曾子必应曰有馀剩曾晰已死曾元奉养其曾子曾元曾子之子也必有酒
肉将欲彻去曾元不请所欲与者如曾子复问有馀剩曾元乃应之曰无矣遂将以酒食复进曾子也如此是
谓养其父之口体而已必若曾子之养父乃可谓养其父之志也如事其亲若曾子之事亲则可矣盖曾子知
父欲有馀者与之所爱之子孙故狗而请其所与问有馀故复应之曰有是其遂其亲之志意而不违者也故
曰养志也曾元反此盖有违逆其亲之志意但为养口体者也非养志者也故孟子所以言事亲若曾子则可
以为之孝子)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
卷七上 第 35a 页 WYG0195-0173c.png
君心之非注适过也诗云室人交遍适我间非格正也
时皆小人居位不足过责也政教不足复非说独得大
人为辅臣乃能正君之非法度也君仁莫不仁君义莫
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注正君之身一国
定矣欲使大人正之音义(适丁音谪注同间古苋切)疏(正义曰此章言小人为政
不足间非贤臣正君使握道机君正国定下不邪侈将何间者也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至为能格君心之非
者孟子言小人在位不能事君不足适责之也所行政教亦不足间非之也惟大人之为臣而事其君故能格
正君心之非也注诗云室人交遍适我○正义曰盖诗国风北门之篇文也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笺云
卷七上 第 35b 页 WYG0195-0173d.png
我从外入在室之人更迭遍来责我使已去也言室人亦不知己志也)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注虞度也言人之行
有不虞度其时有名誉而得者若尾生本与妇人期于
梁下不度水之卒至遂至没溺而获守信之誉求全之
毁者陈不赡将赴君难闻金鼓之声失气而死可谓欲
求全其节而反有怯弱之毁者也音义(难乃旦切)疏(正义曰此章言
不虞获誉求全受毁者也孟子言人有不虞度其功而终获其名誉又有欲求全其行而终反受其人之毁者
以言其君子之人于毁誉不容心于其间但务为善之实而不期人之誉务去其不善之实而不愠人之毁是
卷七上 第 36a 页 WYG0195-0174a.png
皆行义以俟命而已矣注尾生与陈不赡之事○正义曰此皆据史记之文而言之也其事烦故不重述耳)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注人之轻易其言不
得失言之咎责也一说人之轻易不肯谏正君者以其
不在言责之位者也音义(易以豉切)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注人之所患患于不知已
未有可师而好为人师者惑也疏(正义曰此章言君子之患在好为人师也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者孟子言人之有患非他特在其好为人之师也盖在人患在于不知已未有可
师耳如务在好为人师则惑也)

卷七上 第 36b 页 WYG0195-0174b.png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注鲁人乐正克
孟子弟子也从于齐之右师子敖子敖使而之鲁乐正
子随之来之齐也孟子在齐乐正子见之也孟子曰子
亦来见我乎注孟子见其来见迟故云亦来也曰先生
何为出此言也注乐正子曰先生何为非克而出此言
也曰子来几日矣注孟子问子来几日乎曰昔者注克
曰昔者来至昔者往也谓数日之间也曰昔者则我出
此言也不亦宜乎注孟子曰昔者来至而今乃来我出
卷七上 第 37a 页 WYG0195-0174c.png
此言亦其宜也孟子重爱乐正子欲亟见之深思望重
也曰舍馆未定注克曰所止舍馆未定故不即来馆客
舍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注孟子曰子
闻见长者之礼当须舍馆定乃见之乎曰克有罪注乐
正子谢过服罪也音义(敖五高切见孟之见张音现使所吏切亟音棘)疏(正义曰此
章言尊师重道敬贤事长人之大纲乐正子好善孟子讥之责贤者备也乐正子从子敖之齐乐正子从子敖
往齐而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孟子见乐正子来迟故曰子亦来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乐正
子问孟子何为于我而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孟子又问乐正子从子敖到齐以几日乎曰昔者乐正子曰
卷七上 第 37b 页 WYG0195-0174d.png
往日来至若数日之间也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孟子又言子到数日而今乃来见我则我出此言
是其宜也曰舍馆未定乐正子又曰为客馆所止未定故不能即来也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
孟子又言子曾闻见长者之礼必待舍馆定然后乃见长者乎曰克有罪乐正子于是无所答乃对孟子曰是
克有罪也以其待舍馆定然后见非尊师重道者也宜孟子以备责之)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
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注子敖齐之贵人右师王驩
者也学而不行其道徒食饮而已谓之餔啜也乐正子
本学古圣人之道而今随从贵人无所匡正故言不意
卷七上 第 38a 页 WYG0195-0175a.png
子但餔啜也音义(餔张博孤切亦音哺啜昌悦切)疏(正义曰此章言学优则仕仕以行道
否则隐逸餔啜沈浮君子不与是以孟子咨嗟乐正子者也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
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啜也者孟子谓乐克曰子随右师来至齐是徒以食饮而已我不意有如子本学古
圣人之道而且今随右师之游而以徒为其饮食也孟子所以言此盖谓子敖我未尝与之学古者而今子乃
随之游是诎道以从人之谓也注云子敖齐之贵人右师王驩者○正义曰此盖以经文推而为解也公孙丑
篇云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下卷
言公行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
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孟子闻之曰礼也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是知为齐
卷七上 第 38b 页 WYG0195-0175b.png
之贵人右师王驩者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
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
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
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注舜惧
无后故不告而娶君子知舜告焉不得而娶娶而告父
母礼也舜不以告权也故曰犹告与告同也注(正义曰此章言
量其轻重无后为不孝之大者也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者言不孝于礼有三惟先祖无以承后世无以
卷七上 第 39a 页 WYG0195-0175c.png
继为不孝之大者而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特不孝之小而已舜以不告而娶为无后也
君子以为犹告也故孟子乃言此以谓舜受尧之二女所以不告父母而娶是为其无后也告之则不得娶故
也君子于舜不告而娶是亦言舜犹告而娶之也以其反礼而合义故君子以为不告犹告也注尧二女○正
义曰案古史云舜有二妃一曰娥皇二曰女英并尧之女)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
斯二者弗去是也注事皆有实事亲从兄仁义之实也
知仁义所用而不去之则智之实也礼之实节文斯二
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注礼义之实节文事亲从兄
卷七上 第 39b 页 WYG0195-0175d.png
使不失其节而文其礼敬之容故中心乐之也乐则生
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注乐此事亲从兄出于中心则乐生其中矣乐生之至
安可已也岂能自觉足蹈节手舞曲哉疏(正义曰此章言仁义之本
在孝悌盖有诸中而形于外也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至知斯二者弗去是也者孟子言仁道之本实在事
亲是也义之本实在从兄是也以其事亲孝也从兄悌也能孝悌是为仁义矣智之本实在知事亲之孝从兄
之弟而弗去之者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言礼之本实使事亲从兄者是也由此言
之则事亲之孝为仁之实凡移之于事君者则为仁之华也从兄之悌为义之实则知凡移于从长者是为义
卷七上 第 40a 页 WYG0195-0176a.png
之华也知仁义为智之实则知前识者是为智之华也礼之实在仁义则威仪为礼之华也乐之实在仁义则
节奏为乐之华也凡此是皆从而可知矣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言由
仁义之实充之至于乐则流通而不郁日进而不已是其乐则生生则乌可已乌可已则得之于心而形之于
四体故不知手舞足蹈之所以者也盖当时有夷子不知一本告子以义为外故孟子宜以是言之而救当时
之弊者也)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芥
也惟舜为然注舜不以天下将归已为乐号泣于天不
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
卷七上 第 40b 页 WYG0195-0176b.png
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
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注舜以不顺亲意为非
人子底致也豫乐也瞽瞍顽父也尽其孝道而顽父致
乐使天下化之为父子之道者定也音义(底之尔切)疏(正义曰此
章言以天下富贵为不若得意于亲也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芥也惟舜为然者
孟子言天下之人皆大悦乐而将归向已视天下悦而归已但若一草芥不以为意者惟大舜为能如此也不
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至此之谓大孝者孟子又言人若不得事亲之道则不可以为人
若得事亲之道而不能顺事亲之志故不可以为人之子惟舜能尽其事父母之道而瞽瞍顽嚚且亦致乐瞽
卷七上 第 41a 页 WYG0195-0176c.png
瞍既以致乐而先天下而天下亦从而化之瞽瞍致乐故天下父子者亲亲之道定此所以为舜之大孝矣故
曰此之谓大孝注瞽瞍顽父也○正义曰瞽瞍者案孔安国尚书传云无目曰瞽舜父有目不能分别好恶故
时人谓之瞽配字曰瞍瞍无目之称顽者左传云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





卷七上 第 41b 页 WYG0195-0176d.png




















  孟子注疏卷七下

卷七上 第 42a 页 WYG0195-0177a.png
  孟子注疏卷七下考證

  居下位章疏以其上之所以得民者乃治也○语意不
足疑有脱误

  疏正义曰论语云云○共十句本注所无疑古注今
有逸者

  人不足与适也章注政教不足复非说○(臣邦绥)按非
说二字未洽太玄经云祸不祸非厥尤也说文尤过
也此说字疑尤字之讹

卷七上 第 42b 页 WYG0195-0177b.png
  不孝有三章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辅广曰此必见
于古传记赵氏时其书尚存故引之今则不复存矣

  仁之实章疏○乐之实二句似未疏疑有缺文

  疏言礼之本实使事亲从兄者是也○此句未明疑
有脱误

  又凡移之于事君者则为仁之华也○朱子此所谓
实以对华而言耳意亦宗此

  孟子注疏卷七下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