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194-000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群经补义卷一

  婺源江永撰

  周易补义(别冇河洛精蕴九卷详之)

  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
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夫卦画以阴阳奇耦积画
而成图书以点数多少相错而列何以画卦与图书有
合也河图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
卷一 第 1b 页 WYG0194-0004b.png
十居中卦则由太极而生两仪画一奇一以象阳画一
以象阴由两仪而生四象阳上加一阳一一为老
阳阳上加一阴一为少阴阴上加一阳一为少阳
阴上加一阴为老阴又由四象而生八卦则老阳
之上复加一阳一一一为乾加一阴一一为兑少阴
之上复加一阳一一为离加一阴一为震此阳
仪之四卦也河图之数则九四三八横列者应之盖老
阳之位居一少阴之位居二于中央十数中除一则为
卷一 第 2a 页 WYG0194-0004c.png
九五数中除一则为四五数中除二则为三十数中除
二则为八故九四生于老阳九为乾而四为兑也(乾兑下二
画为老阳一一)三八生于少阴三为离而震为八也(离震下二画为少阴
一)少阴之上复加一阳一一为巽加一阴
坎老阴之上复加一阳一为艮加一阴
坤此阴仪之四卦也河图之数则二七六一纵列者应
之盖少阳之位居三老阴之位居四于中央五数中除
三则为二十数中除三则为七十数中除四则为六五
卷一 第 2b 页 WYG0194-0004d.png
数中除四则为一故二七生于少阳二为巽而七为坎
(巽坎下二画为少阳一)六一生于老阴六为艮而一为坤也(艮坤下二
画为老阴)是以先天八卦之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
坎六艮七坤八即河图之九四三八二七六一也乾一
至坤八次序之数乾九至坤一生成之数也以男女分
阴阳乾为父得九震长男得八坎中男得七艮少男得
六五行之成数自多而少而卦画中则纯阳为父一阳
在下在中在上分三男坤为母得一巽长女得二离中
卷一 第 3a 页 WYG0194-0005a.png
女得三兑少女得四五行之生数自少而多而卦画则
纯阴为母一阴在下在中在上分三女也已上皆八卦
之横列本于河图之数以横列者中分规而圆之乾兑
离震居左即洛书之九正南四东南三正东八东北也
巽坎艮坤居右即洛书之二西南七正西六西北一正
北也是为先天八卦之圆图卦画与图书相合如此故
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也

  河图一六水居北二七火居南三八木居东四九金居
卷一 第 3b 页 WYG0194-0005b.png
西已定后天之位矣八卦则由先天而变为后天坎水
居北离火居南震阳木居东兑阴金居西乾阳金居西
北巽阴木居东南坤阴土居西南艮阳土居东北乾统
三男坤领三女左旋数之乾坎艮震四阳卦相连巽离
坤兑四阴卦相连此后天八卦之圆图也

  伏羲始画八卦以造化之八类象之乾坤为天地坎离
为水火震巽为雷风艮兑为山泽不言五行而五行在
其中天与泽金之气也地与山土之气也雷与风木之
卷一 第 4a 页 WYG0194-0005c.png
象也后世言易者始以八卦分五行实不易之理水火
气也故各专其一木金土质也故各有其二以四象观
之老阳之所成者金老阴之所成者土少阴少阳一火
一水而两木也由此观之图书之数先天也八卦中天
也八类之象先天也五行后天也后天实由先天而来

  卦变考

  按彖传中有言刚柔往来上下者虞翻谓之卦变本
义谓自某卦而来者其法以相连之两爻上下相易
卷一 第 4b 页 WYG0194-0005d.png
取之似未安倘谓来无所自往无所之但虚言之不
指何卦此注疏之说又觉虚空无著今更考之文王
之易以反对为次序则所谓往来上下者即取切近
相反之卦非别取诸他卦也往来之义莫明于泰否
二卦之彖辞否反为泰三阴往居外三阳来居内故
曰小往大来泰反为否三阳往居外三阴来居内故
曰大往小来彖传所谓刚来柔来者本此而往亦为
上来亦为下又或因卦之义而以上为进为升以下
卷一 第 5a 页 WYG0194-0006a.png
为反其为取诸相反之卦则一也今举诸卦列于后

  讼刚来而得中也

  本义于卦变自遁而来刚来居二而当下卦之中
今按本义取相连之爻交易为卦变讼之二三两爻
由遁之九三来为九二遁之六二往为六三也然而
两爻相易似无所取义后皆仿此今别为之说曰需
反为讼需之九五来为九二而得中也

  泰小往大来

卷一 第 5b 页 WYG0194-0006b.png
  本义小谓阴大谓阳言坤往居外乾来居内又自归
妹来则六往居四九来居三也

  今按否反为泰则小往而大来亦即坤往居外乾来
居内之义也然则泰自否来耳

  否大往小来

  本义乾往居外坤来居内又自渐卦而来则九往居
四六来居三也

  今按泰反为否则大往而小来亦即乾往居外坤来
卷一 第 6a 页 WYG0194-0006c.png
居内之义也然则否自泰来耳

  随刚来而下柔

  本义以卦变言之本自困卦九来居初又自噬嗑九
来居五而自未济来者兼此二变皆刚来随柔之义
今按蛊反为随蛊之上九来为随之初九下为二三
之柔也初九为成卦之主爻辞谓之官官者主也本
义云初九以阳居下为震之主卦之所以为随者也
则刚来下柔惟当以初九为主若九五之下上六非
卷一 第 6b 页 WYG0194-0006d.png
所论矣凡言来者自外卦来也初九之刚由蛊之上
九明矣

  蛊刚上而柔下

  本义艮刚居上巽柔居下上下不交或曰刚上柔下
谓自贲来者初居二下自井来者五上上下自既济
来者兼之亦刚上而柔下皆所以为蛊也

  今按此以卦变为义随反为蛊随之初九上而为上
九随之上六下而为初六也阳刚者居上不任事阴
卷一 第 7a 页 WYG0194-0007a.png
柔者居下为卦主是以成蛊取义甚明

  噬嗑柔得中而上行

  本义本自益卦六四之柔上行以至于五而得其中
今按贲反为噬嗑贲之六二得中上行以为六五亦
得中也

  贲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本义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二刚自二上而文
三自既济而来者柔自上来而文五刚自五上而文
卷一 第 7b 页 WYG0194-0007b.png


  今按噬嗑反为贲噬嗑之六五来为六二而文乎初
与三之刚噬嗑之初九上为上九而文乎四与五之
柔也噬嗑与贲皆刚柔分之卦分刚者分其三之一
之刚也柔来文刚柔居中而刚不过故亨分刚上而
文柔刚在上仅令柔不过而已故小利有攸往

  复亨刚反

  今按此句亦以卦变为义剥反为复剥之上九反而
卷一 第 8a 页 WYG0194-0007c.png
为初九也反亦来也因卦为复故谓之反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

  本义为卦自讼而变九自二来而居于初

  今按大畜反为无妄大畜之上九自外卦来为初九
而为主于内卦也此句之义尤分明外者反卦大畜
之外卦非本卦之外卦也诸家有谓无妄内卦之初
九自外乾卦之初爻来甚为牵强乾外卦之初爻未
尝变动何以此爻自彼爻来耶

卷一 第 8b 页 WYG0194-0007d.png
  大畜刚上而尚贤

  本义以卦变言此卦自需而来自九五而上

  今按无妄反为大畜无妄之初九上为上九而尚乎
六五之贤也

  咸柔上而刚下

  本义或以卦变言柔上刚下之义而曰咸自旅来柔
上居六刚下居五也亦通

  今按恒反为咸恒之初六上而为上六恒之九四下
卷一 第 9a 页 WYG0194-0008a.png
而为九三也

  恒刚上而柔下

  本义或以卦变言刚上柔下之义曰恒自丰来刚上
居二柔下居初也亦通

  今按咸反为恒咸之九三上而为九四咸之上六下
而为初六也咸恒相反二卦之辞亦正相反以此益
知卦变取诸反卦

  晋柔进而上行

卷一 第 9b 页 WYG0194-0008b.png
  本义其变自观而来为六四之柔进而上行以至于


  今按明夷反为晋明夷之六二进而上行为六五也
程子传谓凡卦离在上者柔居君位多云柔进而上
行噬嗑睽鼎是也欲见柔居尊者晋鼎是也今考之
皆是反卦之六二上行为六五

  暌柔进而上行

  本义以卦变言之则自离来者柔进居三自中孚来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94-0008c.png
者柔进居五自家人来者兼之

  今按家人反为暌家人之六二进而上行为六五也

  蹇利西南往得中也

  本义卦自小过而来阳进则往居五而得中

  今按解反为蹇解之九二往而为九五也宋时有薛
温其者说此卦云诸卦皆指内为来外为往则此往
得中谓五也蹇解相循覆视蹇则为解九二得中则
曰其来复吉乃得中也往者得中中在外也来复得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94-0008d.png
中中在内也按此说正得反卦取义之意惜未遍推
诸他卦宋熙宁间蜀人房审权易义海已收之宋诸
儒亦未有从之者何也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本义卦自升来三往居四入于坤体二居其所而又
得中

  今按蹇反为解蹇之九三往而为九四得五上二阴
为众蹇之九五来为九二而得中外卦一阳得二阴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94-0009a.png
即为得众不必坤而后为众也本卦无坤升卦之坤
与此无预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按本义以此为卦体今考之亦卦变也益反为损以
益之初九为上九是为损下益上其道自下而上行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按本义以此为卦体今考之亦卦变也损反为益以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94-0009b.png
损之上九为初九是为损上益下自上而下下也损
以上爻为主益以初爻为主观爻辞可知

  升柔以时升

  本义卦自解来柔上居四

  今按萃反为升萃之下三阴爻升而为上卦也上三
阴虽同升当以六五为主下云刚中而应谓九二应
六五也

  鼎柔进而上行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94-0009c.png
  本义卦自巽来阴进居五

  今按革反为鼎革之六二进而上行为六五也

  渐进得位往有功也

  本义以卦变释利贞之义盖此卦之变自涣而来九
进居三自旅而来九进居五皆为得位之正

  今按归姝反为渐归妹之九二往而为九五归妹之
六三往而为六四皆为得位之正下云其位刚得中
也则专以九五言之诸家有谓自二至五四爻皆得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94-0009d.png
正位者然曰进曰往皆指上卦之爻二三非所论也

  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本义其变则本自渐卦九来居二而得中六往居三
得九之位而上同于四

  今按节反为涣节之九五来为九二节之六三为六
四得位乎外而上同于九五也

  总论文王演易见卦有反对不可反者八卦可反者
五十六卦上下经以此为序天道人事恒以相易而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94-0010a.png
相反又以相反而复初此易中一大义上古立卦名
如泰否剥复蹇解损益之类分明有相反之义而文
王作彖辞特于泰否二卦发之夫子遂承其往来之
义以释他卦又于系辞传言之曰上下无常刚柔相
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正谓此也此例亦可谓之
卦变程子不信卦变之说朱子不从其本义以卦变
言者十九卦今推之当有二十二卦如其例五十六
卦皆可以此取义然不必皆然者所谓不可为典要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94-0010b.png
是也以此说卦变似是文王孔子本意永少读易即疑
朱子卦变之说后因读泰否二卦彖辞豁然有悟遂
以是例推之他卦无不合者惟贲卦分刚上而文柔
分字之义难解数年后思之贲与噬嗑皆刚柔分之
卦贲之分刚上而文柔乃是于三刚中分其一也于
是诸卦皆释然故通考之如此观宋时薛氏温其说
蹇解二卦则此义已有思得之者至明时瞿唐来氏
之德说易专以错综二字言之卦不可反者谓之错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94-0010c.png
可反者谓之综虽错综二字未为精当而以相近之
卦为卦变当为确论

  大衍之数五十先儒说者皆未尽今思之河图中宫五
与十相乘固五十其外阴阳老少之位与数乘五而合
之亦皆得五十老阳居一连九一五如五九五四十五
合得五十少阴居二连八二五一十八五四十亦合得
五十少阳居三连七三五一十五七五三十五亦合得
五十老阴居四连六四五二十六五三十亦合得五十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94-0010d.png
洛书则阴阳老少之位与数相对奇数乘五合五十耦
数乘五亦合五十也故五十为大衍之数以图为主而
书亦符若合之则五十为图书之中数图饶五而书乏
五也

  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变化之道多端本义之说似泥
天地间阴阳五行之变化皆数以成之其间若有鬼神
莫测皆数以行之章末云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
为乎正应此语鬼神犹言神也不必言屈伸往来此二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94-0011a.png
语起下揲蓍求卦

  参天两地而倚数先儒以天圆地方圆围三方围四解
之未安径一不止围三则数未密合地之德方而形本
圆则不可谓方愚谓大传以五奇数为天五偶数为地
观河图第二层一与三即是参天三者三其一也二与
四即是两地四者两其二也外层成数右旋九与七是
参天三九二十七也八与六是两地二八一十六也洛
书一三九七为参天二四八六为两地凡数不外于乘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94-0011b.png
除天数以三行地数以二行为乘除之原故曰参天两
地而倚数

  后天八卦先儒以为文王所作恐未必然有先天即宜有
后天自上世以来盖已有之连山首艮似有取于终始
万物之义艮之位在东北也殷人革命示不相沿即因
艮卦对冲之坤以为首谓之归藏又谓之坤乾而周人
即因坤乾而反之以乾为首坤为次犹之建正寅变为
丑丑变为子服色黑变为白白变为赤也以此思之后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94-0011c.png
天卦位不必文王所定

  即鹿无虞疑鹿字是林麓之麓左传山林之木衡鹿守
之古字通即鹿者就林麓以从禽非即以鹿为禽以即
鹿为逐鹿即字之义似未安

  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以韵读之陆当作阿
大陵曰阿九五为陵则上九宜为阿阿仪相叶菁菁者
莪是也先儒谓当作逵逵与仪非古音韵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一章所以明先天横图之位从中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94-0011d.png
说至首尾也有此一章方知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
六坎七艮八坤意不在说气化

  八卦相错邵子谓交相错而成六十四卦愚谓此章但
言三画之卦未及六十四也八卦相错足上文之词上
文但言八象之相对此句言八卦交错而居天上地下
山居西北泽居东南雷居东北风居西南火居东水居
西若非此句未见八卦之列位也

  尚书补义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94-0012a.png
  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
纳日盖欲测日出日入之景以验正东正西之方位因
以知是日为春分秋分太阳正交赤道也东西之方位
正则南北之方位亦正矣当二分之正午时测其景之
短长可以知其离天顶之度而北极之出地度与黄道
赤道间之纬度亦可得矣然二分之日太阳出入必当
正东正西万国皆同不必居嵎夷而后可知正东居极
西而后可知正西也且地是浑圆非平面𤾉谷昧谷处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94-0012b.png
处皆有之非常定于一处必以嵎夷为日出以极西为
日入因此可知浑天之理羲和时犹在明闇之间耳
或谓羲仲处东和仲处西所以测东西里差此不然日
景可以测南北不可以测东西东西里差必须屡测月
食而后可定恐羲和时未有此法也

  诸侯有命圭及谷璧蒲璧朝觐执之以为挚而天子亦
执冒四寸以朝诸侯自是相见之仪当如此旧说谓圭
头斜锐其冒下斜刻小大长短广狭如之诸侯来朝天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94-0012c.png
子以刻处冒其圭头有不同者则辨其伪舜之辑五瑞
令其执之以合符于天子而验其信否审知非伪乃颁
还之此伪孔传释瑁字谬妄之说也命圭有伪则诸侯
亦有盗窃者乎冒下之刻果能尽辨之乎璧是圆形异
于圭之锐又将何以辨之以冒防伪辨伪可谓拙矣以
此说辑瑞颁瑞似此举专为防诸侯之盗窃者煌煌觐
后大典祗为阴私诡秘之计何其视圣人德量之不广
乎伏生尚书大传谓诸侯有过者留其圭无过者还之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94-0012d.png
此说犹近理惜集传未辨正他处诸侯执圭亦以合瑞
言之皆承孔传之误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考工记之说仪礼觐礼则不
执冒矣舜典本无执冒之文不当牵引不必然者为说
况又就冒字穿凿乎

  凡乐县皆在堂下惟琴瑟随工而升记云歌者在上匏
竹在下贵人声也不但匏竹在下钟鼓磬之类皆在下
观大射仪可见惟在庭故可为宫县四面轩县三面之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94-0013a.png
制若分堂上则杂矣且堂上设樽俎行礼之地惟有工
人鼓琴瑟者坐于堂帘及太师击拊以引之更无县钟
磬之地也书云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此谓堂上抟
拊琴瑟以咏而堂下击鸣球以节之非谓鸣球陈之堂
上也先儒不详考乐制又不详文意遂以鸣球琴瑟皆
为堂上之乐而后世之乐县遂由此误并钟鼓磬亦设
堂上非也大射之乐县甚详明而陈𤾉乐书乃以为堂
上之阼阶西阶遂分钟磬在堂上鼓鼗鼙在堂下夫阶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94-0013b.png
所由升堂也堂上安得有阼阶西阶鼗既堂下与堂上
之磬离矣何云鼗倚于颂磬西纮乎

  泾属渭汭属注也谓泾水注于渭水之内古属注二字
通用士昏礼记酌玄酒属于尊郑云属注也匠人水属
不理孙谓之不行郑云属读为注此属字之义正是如
此孔传云属逮也非其义蔡传云属连属也泾水连属
渭汭二水文势亦不安渭大泾小而汭又小于泾且先
入渭不得以泾连之且汭为水名者惟职方氏雍州其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94-0013c.png
川泾汭其馀渭汭洛汭妫汭及左传汉汭滑汭罗汭豫
章之汭沙汭淮汭桐汭其义皆为水内(属字固有连属之义而左传有
韎韦之跗注谓却至著韎韦与足跗相连属是注字亦借为连属之属可知属注二字古相通义亦可互借也)
禹贡黑水说者纷纷讫无定论今尚书地理通释以大
通河为界雍州之黑水以金沙江为界梁州之黑水以
澜沧江为导水之黑水三黑水各不相通其说似是而
亦多可疑惟金沙江为界梁之黑水为最确耳大通河
即古之湟水自西来合浩亹水至兰州入黄河者也玩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94-0013d.png
经文黑水西河惟雍州是以黑水与西河相对为雍之
西界必其水自北而南流乃足以为界若湟水浩亹水
乃是自西而东南流可界南北不可界东西安见界雍之
黑水必为大通河乎澜沧江固是入南海矣然而三危
山为窜三苗之处经明言雍州三危既宅三苗丕叙而
澜沧江与金沙江同发源于诺漠浑伍巴什山不经三
危势不得不于澜沧之下流指一山以当之于是以云
南大理府龙州西之三崇山为三危而又自言其地太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94-0014a.png
南似未为的姑存备考余谓三崇山即令可当三危
亦未安黑水既分为三矣犹曰是名偶同耳若三危
既为三苗所宅之地忽又有一三危山与同名名实
相乱将使后人何所适从导黑水所至之地岂不能
于附近处别举一地而必举其与三苗同名之地乎
则此二黑水者大惑终不解矣然则雍州之黑水果
何在案肃州卫志云卫西北十五里有黑水自沙漠
中南流经黑山下(明一统志黑山在肃州卫城北沙漠中望之惟见黑山)又南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94-0014b.png
合于白水白水在卫西南二十里源出卫北山谷中
南流与黑水合又有红水在卫东南三十里源出卫
南山谷中西流会于白水入西宁卫之西海然则黑水
合白水红水西南流入临羌青海之上源其水名为鲜
水亦曰仙水下入西海即青海其下流入黄河此黑水
真为雍州之西界者也盖古雍州于汉时河西四郡但
得武威张掖酒泉而不得燉煌武威今凉州府张掖今
甘州府酒泉今肃州燉煌今废沙州及瓜州流沙在沙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94-0014c.png
州之西假令雍得沙州则经文当云流沙西河惟雍州
不以黑水为界矣西海者在湟水之南西宁之西黑水
既入西海不但可界雍之西鄙兼可界河外之南鄙盖
雍域不越西海而南其地为昆崙析支渠搜西戎之地
经但于州未纪其以织皮来贡不在州域之内此皆以
黑水为界而知之先儒未知肃州有黑水惟焦竑禹贡
解略举之云今舆地图肃州有黑水南流至积石几及
三百里不与积石河通此为禹贡之黑水无疑此虽得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94-0014d.png
之而考之未详不知此水从鲜水入西海非南流至积
石积石去黑水远何止三百里若西海之下流入河则
亦流至积石非不与积石河通也盖西海与西域之蒲
昌海不同蒲昌海水停不流此海仍流入黄河焦氏尚
未知耳然焦氏欲以此黑水合于导冰之黑水云若入
于南海则当截河而过不然当绕出星宿海之外此则
大谬不然矣(肃州今改安西府)

  肃州之黑水志云入西海愚疑经文本云导黑水至于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94-0015a.png
三危入于西海后来经生相传误以西海为南海耳其
误也有因盖中国不见西海雍州之黑水得入西海似
为可骇咸谓此水必是西南流而入南海故遂以西为
南犹之诸州贡道皆以达河为达帝都徐州经文遂云
浮于淮泗达于河不知河字本是渮字之误也此一字
大有关系若淮泗可达河则禹时鸿沟已开无故而分
支流仅为徐扬贡道之利大害必及于河矣幸有许氏
说文引古文作渮今人始知其误然经文犹相承不改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94-0015b.png
此西海南海一字亦有关系如雍州黑水可入南海势
必穿过河源江源诸大山大胍虽神禹亦不能为既不
能为而说经如此不滋后人大惑乎西北之地水猪而
广大者即谓之海蒲昌海牢兰海之类是也而艾儒略
职方外纪西域有地中海太平海则海不必大海也蒲
昌海方三百里已称为海若西宁之西海按今地图为
呼呼鄂模方广殆七八百里岂不可称海乎或疑西海
之称起王莽时始立西海郡古时未必然然愚考之山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94-0015c.png
海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此赤水是
金沙江黑水是怒江)有昆仑之邱此西海正是今之青海盖今江
源河源诸山方八百里皆曰昆仑之邱在西海之西南
而流沙之碛尾在其西北故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观
此则西海之名由来久矣安知禹时不即有此名乎或
曰三危山说者皆谓在燉煌肃州黑水不经其地奈何
曰黑水从肃州至西海其间所经之山必多安知三危
不在其间乎西海既皆讹传为南海则三危山亦皆谓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94-0015d.png
在燉煌意其入南海必须经沙州而真三危在西海之
上源者其名遂隐矣且地理之传讹附会者甚多穆天
子所登之昆崙正是今河源之昆崙其洋水黑水皆见
山海经后世志书不得吐蕃之昆崙黑水遂以肃州南
所出讨来河之雪山为昆崙以肃州之黑水为穆王所
循之黑水以肃州之嘉峪山当穆传之鸿鹭山若欲以
是为肃州荣谓昔者天子亦尝游于此见西王母而不
知其甚不然也则燉煌之三危亦岂得为真乎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94-0016a.png
  左传言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禦螭魅故允姓之奸居
于瓜州后人以窜三苗亦当在瓜州相近之地故谓三
危在燉煌然以禹贡考之当不然雍州于原隰底绩至
于猪野之后即继之以三危既宅三苗丕叙皆在雍州
界内之辞不与昆崙析支渠搜在界外者同可知三危
犹在黑水之内不在沙州如谓沙州亦在界内则经文又
当举流沙与西河为界不当举黑水反复推之黑水在
肃州无疑而南海之讹三危在燉煌之误姑为之说俟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94-0016b.png
明者论定如有博考地理于肃州黑水之侧得一山土
俗相传为三危者则余言信而有徵矣

  中国不见北海西海而经书动称四海尔雅以九夷八
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解之终有未安既谓之海当有
其水岂可以四裔所处当之直沽外之渤海犹是九河
下之逆河而称为北海者假借也北海可假借则青海
亦可借作西海以充四海之数矣盖西海之地历代为
戎羌浑蕃所居虽汉唐之盛亦未尝为郡县惟王莽时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94-0016c.png
诱羌人献地设西海郡立五县不久即废后有立西海
郡者遂取西海为名而非其地隋之西海郡惟居延一
县居延实不在西海也然则青海亦可谓极边西戎所
处举此为西界以合三方之海亦可谓四海之内矣否
则无其海而称四海不有类于夸张乎

  周官云六年五服一朝言六年而五服皆朝遍正与周
礼大行人合谓王巡狩之后一年侯服朝二年甸服朝
三年男服朝四年采服朝五年卫服朝至六年当要服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94-0016d.png
朝是为六年六服一朝而惟言五服者蛮夷道远略之
故空其文耳孔传失经意谓五服六年一朝会京师是
五年诸侯皆无事至六年而皆聚京师计当时五服有
数百国王之接见亦不胜其劳群臣日以待宾客为事
皆不遑他务矣圣王制礼何为必逸于五岁而并劳于
一岁乎此伪孔传不达事理之言蔡传亦误从之也
昭十三年平邱之会叔向云明王之制岁聘以志业间
朝以讲礼再朝而会以示威再会而盟以显昭明自古
卷一 第 27a 页 WYG0194-0017a.png
以来未之或失也孔疏引此语以为计彼六年一会与
此适合是不然叔向此语临时撰出以抵当齐人与周
官周礼皆不合如其言是六年而再朝先王岂有此烦
诸侯之制哉疏谓若无此理叔向妄说齐人当以辞拒
之何敬以从命此亦不然平邱之会甲车四千乘全是
以威胁诸侯主此谋者叔向观其言云牛虽瘠偾于豚
上其畏不死竟是无义理语惟有子产敢争在齐人安
敢与之辨哉若欲从王制上搜根则晋为诸侯长何不
卷一 第 27b 页 WYG0194-0017b.png
三年一朝六年一会于京师而顾以此责诸侯乎叔向
亦明知齐人不敢辨故随口敷衍安可据此为王制以
求强合而实不合乎

  尚书孔安国传晋魏间人伪撰其言禹治水时神龟负
文而列于背有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后人
遂谓洛书为九畴非也箕子为武王陈洪范九畴谓治
天下之大法有此九类耳未必有取于洛书洛书九数
有一定之方位洪范五行居一皇极居五似有合矣然
卷一 第 28a 页 WYG0194-0017c.png
三八政何以居东七稽疑何以居西九五福六极何以
居南二五事六三德何以居西南西北四五纪八庶徵
何以居东南东北九畴之次第虽可臆推洛书之方位
则难强解其云天乃锡禹洪范九畴者犹云天启其衷
云耳非真以龟文为九畴由天锡之也明儒王祎已详
辩之

  五事与庶徵相应蔡传谓貌为水言为火视为木听为
金思为土雨𤾉燠寒风之休咎亦如之若汉儒之说大
卷一 第 28b 页 WYG0194-0017d.png
不同伏生尚书大传以貌为木言为金视为火听为水
扬子太元其说亦同以雨𤾉燠寒推之似是四时之气
春温多雨秋燥多𤾉夏火故燠冬水故寒然则貌言视
听亦以木金火水属之不必如五行生出之序也肾窍
为耳卦亦属坎则听当属水肝窍为目火必丽于木而
明河图三木即离火后天离趋于南故视之光明当属
火说卦亦以离为目也言出于舌虽属心而言有声音
属肺兑为口舌荀九家易以乾为言乾兑皆金故言宜
卷一 第 29a 页 WYG0194-0018a.png
属金然则貌之属木者人之貌恭如木之植立有容而
蔡传以貌泽为水者似未安然则汉儒之说亦有理不
可废也

  柷敔之用所以节歌也合止柷敔合者协也谓与歌相
协而击柷以节之止者歌句之中有当暂一止则擽敔
以止之此柷敔之用也后世则易之以拍板柷敔之音
清亮大乐陈柷敔者存古焉耳后人不识柷敔之用谓
始作击柷将终栎敔惟首尾各一用误矣

卷一 第 29b 页 WYG0194-0018b.png
  诗补义(诗之叶韵有古韵标准六卷详之)

  昏义言古者妇人始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
既毁教于宗室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蘋藻其事与
采蘋之诗正合然则采蘋者大夫妻将嫁教成而祭于
宗子之庙以鱼为羹而芼之蘋藻为铏羹奠于奥之牖
下此祭宗子不主而季女主之故曰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非大夫妻奉祭祀也季女者未嫁之称言尸之则非助
祭也郑笺主此似为长

卷一 第 30a 页 WYG0194-0018c.png
  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分明是鲁庄公时王姬归于齐之
事旧解平为正恐未安东迁后之诗何以不入王风而
入召南其以此诗为有王者之化异于黍离诗篇故特
附之召南乎

  衣锦褧衣夫人始嫁之服也衣锦者纯衣而以锦缘非
通身用锦也褧衣禅縠之衣登车则服之为行道禦风
尘犹士昏礼姆加景也褧絅景一字同音中庸衣锦尚
絅恶其文之著断章取义耳锦衣惟夫人可服丰篇似
卷一 第 30b 页 WYG0194-0018d.png
用之士庶僭也士宜纯衣纁衻而加景妇人服不殊裳
丰篇言衣锦褧衣裳锦褧裳举上下体言之非衣裳殊
也诸侯锦衣狐裘亦是以锦为缘

  济盈不濡轨轨是车行之迹济盈何能濡之辙迹由轮
所践而成不濡轨犹曰不濡轮焉耳轨音九与牡叶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凡百君子莫肯用讯以韵读之讯
皆当为谇字相似而讹也说文讯问也谇告也于义皆
当为告不当为问离骚謇朝谇而夕替王逸注引诗谇
卷一 第 31a 页 WYG0194-0019a.png
予不顾可證也

  豳风七月一诗有风有雅有颂盖风雅颂各有其音节
非如郑氏分章之说也雪山王氏谓豳诗以鼓钟琴瑟
四器之声合籥笙师以所吹十二器以雅器之声合籥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此幽王六年
乙丑周正十月辛卯朔日食夏正则八月建酉也去之
数千年历家犹能追算此日入交加时在辰而集传谓
夏正建亥之月误矣

卷一 第 31b 页 WYG0194-0019b.png
  有谓正月篇以下为东迁后之诗盖因赫赫宗周褒姒
灭之似西周已灭故也集传兼存此说而云未能必其
然否愚谓当以日食决之使平王在位时有十月辛卯
日食之年则可今推之不得其年则信为幽王时之诗
褒姒灭周是逆料其必然之辞而非已然之辞也然则
东周已后有风无雅亦信矣

  武王之子封于韩括地志同州韩城县南十八里为古
韩国然韩奕之诗言韩城燕师所完奄受追貊北国则
卷一 第 32a 页 WYG0194-0019c.png
韩当不在关中王肃谓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王符?
夫论曰周宣王时有韩侯其国近燕故诗云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考水经注云圣水径方城县故城北又东径
韩侯城东方城今为顺天府之固安县在府西南百二
十里与诗之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者正相符
或又以梁山在韩城为可疑然而燕地亦自有梁山水
经注鲍邱水过潞县西高梁水注之水东径梁山南潞
县今之通州其西有梁山正当固安县之东北也禹治
卷一 第 32b 页 WYG0194-0019d.png
冀州水恒卫既从则燕地之梁山固其所奠定者韩城
之梁山名偶同耳然则韩始封在韩城至宣王时徙封
于燕之方城与

  尝疑鲁僭郊禘自僖公始而泮宫亦由僭郊而作故云
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此亦仿天子而为
之王将郊立于泽以听誓命泮宫亦犹泽宫于此听誓
命亦即以为齐宫犹隐公祭钟巫而齐于社圃也有事
頖宫告将郊上帝也泮者鲁之水名作宫其上故曰泮
卷一 第 33a 页 WYG0194-0020a.png
宫宫成而僖公饮酒鲁人遂大为铺张扬厉之辞克淮
夷献馘献囚淮夷献琛皆无其事夸张虚美今诗并无
立学教民之意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者从公饮酒
耳则泮宫非学也明堂位以頖宫为周学已不足信汉
文帝使博士作王制谓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
頖宫释者谓辟雍之制水旋邱如璧诸侯半之又因献
馘献囚之虚辞谓天子出征受成于学执有罪反释奠
于学以讯馘告夫立学祀先圣先师非讯馘讯囚之地
卷一 第 33b 页 WYG0194-0020b.png
出征受兵于庙归而饮至于庙以告祖宜也周礼左传
皆无学中献捷之礼其为附会诗词无疑矣以泮宫为
学相沿已久今虽不能反正其说而读书者何能无疑
(作泮宫亦土功之事说者谓立学教民为得礼故春秋不书非也僖始僭郊为大恶不可书故于三十一年卜
郊不从始书之则因郊而作泮宫亦讳不书矣)


  群经补义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