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二百六十六卷目录
粥部艺文〈诗〉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 李商隐
豆粥 宋苏轼
口数粥行 范成大
食粥诗 陆游
薄粥诗 前人
豆粥 僧惠洪
戏郑秀才 金刘勋
滦京杂咏 元杨允孚
食茯苓粥 明周砥
煮粥诗 张方贤
粥部选句
粥部纪事
粥部杂录
粥部外编
糕部汇考
方言〈糕杂释〉
岁时记〈食禄糕〉
艺苑雌黄〈枣糕〉
山家清供〈蓬糕 大耐糕 广寒糕〉
市肆纪〈糕〉
帝京景物略〈花糕 榆钱糕〉
本草纲目〈糕〉
遵生八笺〈五香糕方 松糕方 高丽栗糕方到口酥方〉
云蕉馆纪谈〈云液紫霜〉
海槎馀录〈丹桂花糕〉
糕部艺文〈诗〉
谢韩干送丝糕 宋陈造
九日陪诸阁老食赐糕次谢授经韵
明高启
糕部选句
糕部纪事
糕部杂录
糕部外编
吃茗粥作 唐储光羲
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 李商隐
豆粥 宋苏轼
口数粥行 范成大
食粥诗 陆游
薄粥诗 前人
豆粥 僧惠洪
戏郑秀才 金刘勋
滦京杂咏 元杨允孚
食茯苓粥 明周砥
煮粥诗 张方贤
粥部选句
粥部纪事
粥部杂录
粥部外编
糕部汇考
方言〈糕杂释〉
岁时记〈食禄糕〉
艺苑雌黄〈枣糕〉
山家清供〈蓬糕 大耐糕 广寒糕〉
市肆纪〈糕〉
帝京景物略〈花糕 榆钱糕〉
本草纲目〈糕〉
遵生八笺〈五香糕方 松糕方 高丽栗糕方到口酥方〉
云蕉馆纪谈〈云液紫霜〉
海槎馀录〈丹桂花糕〉
糕部艺文〈诗〉
谢韩干送丝糕 宋陈造
九日陪诸阁老食赐糕次谢授经韵
明高启
糕部选句
糕部纪事
糕部杂录
糕部外编
食货典第二百六十六卷
粥部艺文〈诗〉
《吃茗粥作》唐·储光羲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李商隐
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鞦韆。《豆粥》宋·苏轼
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著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口数粥行》范成大
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撩铛分口数,疫鬼闻香走无处。锼姜屑桂浇蔗糖,滑甘无比胜黄粱。全家团栾罢晚饭,在远行人亦留分。襁中孩子强教尝,馀波溥沾获与臧。新元叶气调玉烛,天行已过来万福。物无疵疠年谷熟,长向腊残分豆粥。《食粥诗》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薄粥诗》前人
薄粥枝梧未死身,饥肠且免转车轮。从来不解周公意,养老常须祝鲠人。《豆粥》僧惠洪
出碓新粳,明玉粒、落丛、小豆、枫叶、赤井花,洗粳勿去萁沙,瓶煮豆。须弥日五更,锅面沤起,灭秋沼,隆隆疏雨集,急除烈焰,看徐搅豆,才亦趁洄涡入。须臾,大杓传净瓮,浪寒不兴,色如栗食,馀偏称地炉眠。白灰红火光,濛密金谷。宾朋怪咄嗟,蒌亭君臣相记,忆我今万事不知他,但觉铜瓶蚯蚓泣。《戏郑秀才》金·刘勋
张老豆新频见饷,郑家米凿不须赊。客来粥熟吾能办,要与齐奴斗咄嗟。《滦京杂咏》元·杨允孚
狼山山下晓风酸,掩面佳人半怯寒。倚户殷勤唤尝粥,正宜倦客宿征鞍。《食茯苓粥》明·周砥
荷钁穿云得茯苓,作糜从此谢吞腥。斋厨自启添松火,香韵初浮满竹庭。时忆紫芝歌旧曲,尚寻黄独制颓龄。今晨暂辍青精饭,与洁方坛味玉经。《煮粥诗》张方贤
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熟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粥部选句
《楚辞》:精琼糜,以为粻。魏武帝:苦寒行行行,日以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采薪斧冰,持作糜。
粥部纪事
《汲冢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括地图》:羿年五岁,父母入山。羿年二十,能习弓射。随往每食糜则馀一杯也。
《太公金匮》:武王伐纣,都洛邑而雪深丈馀,师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开门而进曰:天寒,故进热粥以御寒。《录异传》:周时,尹氏贵盛,五世不别会食,数千人遭饥荒,罗鼎作粥,啜之声闻数十里。
尹氏有三人堕糜镬中,辄焦烂,糜深故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冬,卫侯与元咺讼,宁武子为辅,针庄子为坐,士荣为大士,卫侯不胜,杀士荣,刖针庄子,谓宁俞忠而免之,执卫侯,归之于京师,寘诸深室,宁子职纳橐饘焉。〈注〉饘,糜也。
《韩诗外传》:楚庄王使使赍金百斤,聘北郭先生。先生曰:臣有箕帚之使,愿入计之。即谓妇人曰:楚欲以我为相,今日相,即结驷列骑,食方丈于前,如何。妇人曰:夫子以织屦为食,食粥毚履,无怵惕之忧者、何哉。与物无治也,而徇楚国之忧,其可乎。于是遂不应聘,与妇去之。诗曰:彼美淑姬,可与晤言。
《左传》:襄公十七年,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缞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苦,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之礼也。
昭公七年秋九月,正考父,鼎铭云,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
《礼记·檀弓》: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饥者,是不亦惠乎。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
穆公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
《庄子·让王篇》:颜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餰粥。《史记·赵世家》:左师触龙见太后。曰:食得无衰乎。太后曰:恃粥耳。
《仓公传》:仓公,姓淳于氏,名意,文帝诏问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意对曰:阳虚侯相赵章病,臣意诊其脉曰:迵〈音同〉风。迵风者。五日死,而后十日乃死,所以过期者,其人耆粥,故中藏实,中藏实故过期。
《七略》:宣帝诏徵被公,命诵楚辞,每一诵辄与粥。《后汉书·礼仪志》: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
《冯异传》: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后以征西大将军,朝京师,赐以珍宝、衣服、钱帛。诏曰:仓卒无蒌亭豆粥,厚意久不报。
《樊宏传》:宏子倏。事后母至孝,及母卒,哀思过礼,毁病不自支,世祖常遣中黄门朝暮送饘粥。
《独行传》:陆续,会稽人,仕郡户曹史。时岁荒民饥困,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饘粥。续悉简阅其人,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馀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
《曹褒传》:褒为将作大匠。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经理饘粥,多蒙济活。《东观汉记》:曹褒迁将,作大匠,上闻褒病,使致医药、糜粥。
《读书镜》:魏昭者,陈国童子也,师事郭泰,泰命作粥,呵曰:高明为长者作粥,使沙不可食。掷杯于地,昭复进之,泰复呵之,如是者三。泰喜曰:吾乃知子之心矣。《风俗通》:范滂父,字叔矩,遭母忧,既葬之,后饘粥不赡,司徒诏滂,滂曰:老父年尊,绝意世事。遂不得辟也。《世说》:宾客诣陈太丘宿,使元方、季方炊。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今皆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彷佛志之。二子俱说,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后汉书·献帝纪》:兴平元年,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数。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诏:汶可杖五十。
袁宏纪:献帝敕侍中刘艾取米豆五升于御前作糜,得满三盂,于是诏尚书曰:米豆五升,得糜三盂,而人委顿,何也。
《九州春秋》:臧洪为青州刺史,为袁绍所围,粮尽,厨有米三斗,主簿启白:欲以为糜粥。洪叹曰:吾独食此,何味。命为薄粥,与众共歠之。
《广志》:辽东赤粱,魏武帝以为御粥。
《魏武遗令》: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曹植表》:诸老熙朝之辅,每作粥食,肴惟蔬薤。
《世说》: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妇云:无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三国·魏志·曹真传〈注〉·魏末传》曰:曹爽等令李胜辞宣王,并伺察焉。宣王见胜,胜自陈无他功劳,横蒙特恩,当为本州,诣阁拜辞,不悟加恩,得蒙引见。宣王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杯饮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悯然,为之涕泣。
《吴志·朱桓传》:桓除馀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
《吴录海盐》:李寿作糜以食饥者,而不自名。
《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每冬,得韭齑。尝与恺出游,争入洛城,崇牛迅若飞禽,恺绝不能及。恺每以此三事为恨,乃密货崇帐下问其所以。答云:豆至难煮,豫作熟末,客来,但作白粥以投之耳。
《世说》:郗嘉宾尝三伏之月诣谢公,时炎暑熏赫,诸人虽当风交扇,犹沾汗流离,谢著故绢衣食热白粥,宴然无异,郗谓谢曰:自非君体几不堪此。
《徐广记》:悯帝建兴四年,京师粮尽,屑曲为粥,即以供帝。
《王荟别传》:荟为吴郡内史,其年大饥,荟出私财为百姓饘粥,全活甚众。
王隐《晋书》贼杜韬,下蜀人饥,陶侃多作粥以待之,于是悉降。
《殷康集》:康为武康县教曰:郭邑居民有死丧者,可令送饵粥。
王隐《晋书》孔恒大作粥置门外,呼饥人食之,谓是嗟来,皆无往食者。
《俗说晋简文集》:诸谈士夜坐,每自设粥。
王东亭常之吴郡就汰公宿,别汰公,设豆藿糜,自啖一大瓯,东亭有难色,汰公强进半瓯。
《宋书·隐逸传》:戴颙,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中书令王绥尝携宾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不答,绥恨而去。
《孝义传》:何子平母丧。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暑避清凉,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
《南齐书·皇后传》:宣孝陈皇后生太祖。太祖年二岁,乳人乏乳,后梦人以两瓯麻粥与之,觉而乳大出,异而说之。
《梁书·张弘策传》:弘策幼以孝闻。母常有疾,五日不食,弘策亦不食。母强为进粥,乃食母所馀。
《萧景传》:景为南兖州刺史。会年荒,计口赈恤,为饘粥于路以赋之。
《南史·梁任昉传》:昉为义兴太守。岁荒民散,以私奉米豆为粥,活三千馀人。
《孝义传》:庾道悯族孙沙弥。母刘氏亡,水浆不入口累日。初进大麦薄饮,经十旬方为薄粥。
《梁书·王志传》:志,琅邪临沂人。天监元年,迁丹阳尹。时年饥,每旦为粥于郡门,以赋,民称之不容口。
《昭明太子统传》:统母丁贵嫔薨,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高祖遣中书舍人顾协宣旨曰: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彊进饮食。太子奉敕,乃进数合。自是至葬,日进麦粥一升。高祖又敕曰:闻汝所进过少,转就羸瘵。我比更无馀病,正为汝如此,胸中亦圮塞成疾。故应强加饘粥,不使我恒尔悬心。虽屡奉敕劝逼,日止一溢,不尝菜果之味。
《珍珠船》:梁武帝寒食赐麦粥。
《陈书·孝行传》:张昭弟乾,聪敏博学,亦有至性。父卒,兄弟日唯食一升麦屑粥而已。
《魏书·崔浩传》:浩,天兴中,给事秘书,转著作郎。太祖以其工书,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太祖知之,辄命赐以御粥。
《杨播传》:播弟椿,授中部曹。文明太后崩,高祖五日不食。椿进谏曰:圣人之礼,毁不灭性,纵陛下欲自贤于万代,其若宗庙何。高祖感其言,乃一进粥。
《薛安都传》:安都从祖弟真度,为豫州刺史。景明初,豫州大饥,真度表曰:臣辄日别出州仓米五十斛为粥,救其甚者。诏曰:真度所表,甚有忧济百姓之意。《韦阆传》:阆族弟珍。珍子朏,字遵显,少有志业。年十八,辟州主簿。时属岁俭,朏以家粟造粥,以饲饥人,所活甚众。
《房法寿传》:法寿族子景远。重然诺,好施与。频岁凶俭,分赡宗亲,又于通衢以食饿者,存济甚众。平原刘郁行经齐兖之境,忽遇劫贼,已杀十馀人。次至郁,郁呼曰:与君乡近,何忍见杀。贼曰:若言乡里,亲亲是谁。郁曰:齐州主簿房阳是我姨兄。阳是景远小字。贼曰:我食其粥得活,何得杀其亲。遂还衣服,蒙活者二十馀人。
《杨播传》:播弟津。津子逸为光州刺史。时灾俭连岁,人多饿死,逸欲以仓粟赈给,而所司惧罪不敢。逸曰: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假令以此获戾,吾所甘心。遂出粟,然后申表。右仆射元罗已下谓公储难阙,并执不许。尚书、临淮王或以为宜贷二万。诏听二万。逸既出粟之后,其老小残疾不能自存活者,又于州门煮粥饭之,将死得济者以万数。帝闻而善之。
《时镜新书》:齐魏收当寒食,饷王元景粥,因与收书曰:始知令节,须御麦粥,加之以糖,弥觉香冷。
《周书·孝义传》:皇甫遐,字永览,河东汾阴人。性至孝,遭母丧,乃庐于墓侧。食粥枕块,栉风沐雨,形容枯悴,家人不识。
《隋书·隐逸传》:李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值年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
《列女传》:陆让母者,上党冯氏女也。性仁爱,有母仪,让即其孽子也。仁寿中,为番州刺史,赃货狼籍,为司马所奏。上遣使按之皆验。乃命公卿百僚议之,咸曰让罪当死。诏可其奏。让将就刑,冯氏蓬头垢面诣朝堂数让曰:无汗马之劳,致位刺史,不能尽诚奉国,以答鸿恩,而反违犯宪章,赃货狼籍。若言司马诬汝,百姓百官不应亦皆诬汝。若言至尊不怜悯汝,何故治书覆汝。汝岂诚臣。岂孝子。不诚不孝,何以为人。于是流涕呜咽,亲持盂粥劝让令食。既而上表求哀,词情甚切,上悯然为之改容。献皇后甚奇其意,致请于上。遂下诏可减死为民。
《隋唐嘉话》:英公虽贵为仆射,其姊病必亲为粥,釜燃辄焚其须,姊曰:仆妾多矣,何为自苦如。此绩曰:岂为无人耶。顾今姊年老,绩亦年老,虽欲久为姊粥,复可得乎。
《朝野佥》:载天后中,契丹李尽忠、万荣之破营府也,以地牢囚仆俘数百人,闻麻仁节等诸君欲至,乃令守囚霫等绐之,曰:家口饥寒,不能存活,求待国家兵到,吾等即降。其囚日别与一顿粥,引出安慰曰:吾此无饮食养汝,又不忍杀汝,总放归若何。众皆拜伏乞命乃去。
《唐书·卓行传》:阳城隐中条山。岁饥,屏迹不过邻里,屑榆为粥,讲论不辍。
《云仙杂记》:白居易在翰林,赐防风粥一瓯,剔取防风得五合,馀食之口香七日。
王施避巢寇入天台山,主人贺理给以牛粥,练裙施谢曰:公乃命司延,我光景当为扫露明轩,永为下吏。《教坊记》:著斗裴承恩妹大娘善歌,兄以配竿木侯氏,又与长入赵解愁私通。侯氏有病,因欲药杀之,王辅国、郑衔山与解愁相知,又是侯乡里密谓薛忠、王琰曰:为我语侯大兄,晚间有人送粥,慎莫吃。及期果有赠粥者,侯遂不食。其夜裴大娘引解愁谋杀其夫,衔山愿擎土袋,灯既灭,衔山乃以土袋置侯身上,不压口鼻,馀党不之觉也。比明,侯氏不死,有司以闻,上令范安穷究其事,于是赵解愁等皆决一百,众皆不知侯氏不掩口鼻而不死也。
《云仙杂记》:蔺先生坐琴庄食兰香粥,有鸠至阶上,先生以匙掷饲之,渐进至肩,遂尽此粥。后日,鸠以千百至,先生饲之。
《十国春秋·吴徐温传》:温,海州朐山人。唐末大乱,太祖起合肥,隶部下时,太祖劲兵数万,号其军为黑云长剑,所与举事者刘威、陶雅之徒,称三十六英雄,惟温未常有战功。太祖之入宣州也,诸将争取金帛,温独据米囷为粥以食饥者,太祖心异之。
《吴越·文穆王世家》:王名元瓘,初名传瓘,武肃王第七子。唐长兴三年春,武肃王既薨,传瓘哀恸终日,四日不食,左右勉进以粥。
《清异录》:魏王继岌,每荐羹以羊兔猪脔参之,时卢澄为平章事,趋朝待漏堂厨具小馔,澄惟进粥,其品曰:粟粥、乳粥、豆沙加糖粥,三种并供。澄取少许并和而食,厨官遂有王羹。亥卯未相粥白,元黄之语。
单公洁阳,翟人耻言贫,尝有所亲访之,留食惭于正名,但云啜少许双弓。
《酒谱》:昔有三人晨犯雾露而行,空腹者死,食粥者病,饮酒者无疾。
《渑水燕谈录》:张仆射齐贤以吏部尚书知青州六年,其治安静,民颇安之。好事者或谤其居官弛慢,朝廷召还,公语人曰:向作宰相,幸无大过。今典一郡,乃招物议。正如监御厨三十年,临老反煮粥不了。士大夫闻之深罪谤者,曾孙仲平为予言。
《宋史·王旦传》:旦为宰相。疾甚,遣内侍问者日或三四,帝手自和药,并薯蓣粥赐之。
《墨客挥犀》:庆历中,范希文以资政殿学士判邠州,予中途上谒。翌日召食,时李郎中丁同席,范与丁同年进士也,因道旧日某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数茎,醋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东坡志林》:吾无求于世矣,所须二顷田以足饘粥耳。而所至访问,终不可得。岂吾道方艰难无适而可耶。抑人生自有定分,虽一饱亦如功名富贵不可轻得也。
苏轼帖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
《可谈》:先公至北庭,日供乳粥一碗,甚珍,但沃以生油,不可入口,谕之使去油,不听,因绐令以他器贮油,使自酌用之,乃许。自后遂得淡粥。
《续明道杂志》:刘几,字伯寿,洛阳人,自言唐文静之后,登进士高科。余素闻其善养生,见几晡后食少许物,便已一夕。与余饮,各大醉就寝。五更,余觉觉饥甚,呼人作粥,几亦起曰:幸留粥。待我粥成,几曰:待我略遣宿酒。余起视之,见几以被自覆,渐起两足。久之,乃兴进粥,谈笑至旦,略无少苦。
《东轩笔录》:宋章惇少善养生,尝云遇饥虽不相识处,亦须索饭,若食饭时,见爷亦不拜。
《挥麈后录》:绍兴中,章子厚在相位,曾文肃居西府。文肃忽苦腹疾,子厚来视病。坐间,文肃忽思幐沙粥,时外祖空青先生曾公卷在侍侧,咄嗟而办。文肃食之甚美。子厚犹未去也,询其速致之术。空青云:适令于市中货幐沙饀檐中买米,取其穰入粥中,故耳。子厚赏叹云:他日转运使才也。其后空青仕宦,果数历输挽。
《元史·王磐传》:磐,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磐年方冠,从麻九畴学于郾城,客居贫甚,日作糜一器,画为朝暮食。
《仁宗纪》:大德十一年春正月,成宗崩,时武宗为怀宁王,总兵北边,戊子,帝与太后闻哀奔赴。庚寅,至卫辉,经比干墓,顾左右曰:纣内荒于色,毒痡四海,比干谏,纣刳其心,遂失天下。令祠比干于墓,为后世劝。至漳河,值大风雪,田叟有以盂粥进者,近侍却不受。帝曰:昔汉武尝为寇兵所迫,食豆粥。大丈夫不备尝艰阻,往往不知稼穑艰难,以致骄惰。命取食之。赐叟绫一匹,慰遣之。
《遂昌杂录》:余年三十许,时识一老僧于吴江洲渚上。僧,台人也,时巳年七十馀,为余言,伯颜丞相先锋兵至吴,是日大寒雨雪。老僧者,时为承天寺行童。兵森列寺前,住山老僧某令其觇兵势,且将自刎,行童震慄。远望有以银椅中坐者以手招行童,童莫敢前,且令军士趣召之。将至,戒以无恐。既至,召令前问住山某和尚安否,西廊下某首座安否,童大惊,且戒令先往首座房致意,首座僧大惊。而银椅中坐者已至房作礼,笑问曰:首座如何忘却耶。某固昔时知命子,寺前卖卜者也,尝宿上房踰半年。已而偕至方丈,拜主僧,主僧错愕,漫不省。扣之乃言曰:我尤宣抚也,今日尚何言。即命大锅煮粥啖兵人,令兵人持招安榜而令行童以吴语诵榜文,晓谕百姓于此。始知尤公探谍江南凡八年矣。
《复辟录》:天顺元年正月十七日,上复宝位。二三日间,诸文臣首功之人列侍文华殿,上喜见眉宇,呼诸臣曰:弟弟好矣,吃粥矣,事固无预弟弟,小人坏之耳。诸臣默然。
《古穰杂录》:魏文靖为松江训导,汲汲成就人材,诸生在学者,候一更携茶往视之,见书声者供茶一瓯。至三更携粥以往,尚有诵者供粥一碗。如此者亦不频数间,一行之士子感激。
《贤奕》:黄冈郭孝廉庆挈其徒吴良吉往越中谒阳明先生,昕夕争论不合。既至,郭趣吴以前论辨,语往质正先生时,燕居楼上食饘聆。吴生语已不答,第目摄而指示之曰:子视此盂,中下便能盛此饘,此几下便能载此盂,此楼下便能载此几地,又下便能载此楼,人贵能下下。乃大语已,更目摄吴生者,再竟无他语。吴生退就舍,郭问:先生何言。吴生哽咽不能应第,潸然涕数行下云。
吴司空廷举平生笃友谊见良士,身下之在太学兄事罗𤣱,𤣱病痢,会仆死,公为煮粥,负之如厕,一昼夜十数返。𤣱病瘥,同登进士,语人曰:𤣱四十前生我者父母,四十后献臣生我也。
粥部杂录
《礼记·檀弓》:饘粥之食,自天子达。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礼也。
《丧大记》: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众士食粥,纳财,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无算。
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
《问丧》:亲始死,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说文》:周谓之饘,宋卫谓之餰。
《谯子法训》或曰:母有疾,使其妻为粥者,妻不可以刀击之,夷其面可以为孝乎。以刃妻,其亲必骇而有忧及之,何有于孝。
《风土记》:天正日,南黄钟践长。是日始牙动,为饘粥以养幼。俗尚以赤豆为糜,所以象色也。
《邺中记》:并州之俗,以冬至后一百五十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三日,作乾粥,中国以为寒食。
《凉州记》:高昌僻土,有异于华,寒服冷水,暑啜罗阇。罗阇,郡人呼粥也。
《南越志》:庐陵城中有井,半青半黄黄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荆楚岁时记》:正月十五日,豆糜加油骨,上其以祠门户。
《中说》:文中子曰:弊庐可以避风雨,有田可以具饘粥,弹琴著书讲道劝义,自乐也。
《云仙杂记》:洛阳人家,寒食煮杨花粥。
《老学庵笔记》:护圣杨老云:平旦粥后就枕,粥在腹中煖而宜睡。天下第一乐也。予虽未之试,然觉其言之有味。后读李端叔诗云粥后复就枕,梦中还在家。则固有知之者矣。
《王氏谈录》:公言北人馈客以乳粥,亦北荒之珍。《熙朝乐事》:杭州十月八日则以白米和胡桃、榛松、乳菌、枣栗之类作粥,谓之臈八粥。除夕人家以赤豆作粥,虽猫犬亦食之。
《珍珠船》:茶古不闻食,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
熟时蓬头曳杖君家去,此豆粥法也。若夫金谷之会,徒咄嗟以誇客,孰若山舍清谈徜徉,以候其熟也。《熙朝乐事》:杭州十月八日则以白米和胡桃、榛松、乳菌、枣栗之类作粥,谓之臈八粥。除夕人家以赤豆作粥,虽猫犬亦食之。
《珍珠船》:茶古不闻食,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
《偶谈》:饘于是粥,于是充口腹,无羡大烹。
粥部外编
《续搜神记》:刘池荀,家在夏口,忽有鬼来。喜偷食。刘即于他家煮冶葛,取二升汁,密赍还家。向夜,令举家作糜,食馀一瓯,因泻葛汁于中,著几上,以盆覆之。人定后,闻鬼,发盆啖糜。须臾闻,在屋头吐。至四更,中寂然于此遂绝也。《续齐谐记》:吴县张成夜起,忽见一妇人立于宅上南角,举手招成,成即就之,妇人曰:此地是君家蚕室,我即是此地之神,明年正月半宜作白粥,泛膏于上,祭我也,必当令君蚕桑百倍。言绝失之,成如言作膏粥,自此后大得蚕。今正月半作膏粥,自此始也。
糕部汇考
《方言》
《糕杂释》
饵谓之糕,或谓之粢,或谓之,或谓之,或谓之。《岁时记》《食禄糕》
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艺苑雌黄》《枣糕》
寒食以面为糕,若蒸饼样,以枣附之,名枣糕。《山家清供》《蓬糕》
采白蓬嫩者熟煮细捣,和米粉蒸熟,以香为度世之。贵介子弟知鹿茸、钟乳为重,而不知食此实大有补讵,可以山食而鄙之哉。《大耐糕》
向杭雪分兖夏日,命饮作大耐糕,必粉面为之。及出,乃用大芋生者去皮剜心,以白梅甘草汤焯,用蜜和松子、榄仁填之,入小甑蒸熟,为孛宗也,非熟则损脾。且取先公大耐官职之意,以此见向公有意于文简之衣钵也。夫天下之事,苟知耐以此一字,以节义自守,何患事业之不远。且洪因赋之曰:既久传家学,清名自此高。《雪谷类编》乃谓:大耐本李沆事,或恐未然。《广寒糕》
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米粉炊作糕大。比岁,士友咸作子相馈,取广寒高甲之谶。又有采花略蒸暴乾作香者,吟边酒里以古鼎,然之尤有清意同用掘。师禹诗云:胆瓶清酌撩诗兴,古鼎馀晕腻酒香。可谓得此花之趣也。《市肆纪》《糕》
糖糕 蜜糕 栗糕 粟糕麦糕 豆糕 花糕 糍糕雪糕 小甑糕 蒸糖糕 生糖糕蜂糖糕 线糕 间炊糕 乾糕
乳糕 重阳糕 社糕
《帝京景物略》《花糕》
九月九日面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榆钱糕》
四月,榆初钱,面和糖蒸食之,曰榆钱糕。《本草纲目》《糕》释名
粢。
李时珍曰:糕以黍糯合粳米粉蒸成状如凝膏也,单糯米粉作者曰粢,米粉合豆末糖蜜蒸成者曰饵,释名云粢慈软也。饵而也,相粘而也。扬雄《方言》云:饵谓之糕,或谓之粢,或谓之,音令,或谓之,音浥,然亦微有分别,不可不知之也。
气味
甘温无毒。
李时珍曰:粳米糕易消导,粢糕最难剋化,损脾成积,小儿尤宜禁之。
主治
李时珍曰:粳糕养脾胃,厚肠,益气和中。 粢糕益气暖中,缩小便坚大便效。
发明
李时珍曰:晚粳米糕可代蒸饼丸脾胃药,取其易化也。糯米粢可代糯糊丸丹药,取其相粘也。九日登高,米糕亦可入药。按《圣惠方治》:山瘴疟,有糕角饮,九月九日,取米糕角阴乾半两,寒食饭二百粒,豉一百粒,独蒜一枚,恒山一两,以水二盏浸一夜,五更煎至一盏,顿服当下利为度。
附方
老人泄泻,乾糕一两,姜汤泡化代饭。〈《简便方》〉
《遵生八笺》《五香糕方》
上白糯米和粳米二六分芡,实乾一分,人参、白朮、茯苓、砂仁总一分,磨极细筛过,用白沙糖滚汤拌匀,上甑粉一斗,加芡实四两,白朮二两,茯苓二两,人参一两,砂仁一钱,共为细末和之,白糖一升拌入。《松糕方》
陈粳米一斗,砂糖三斤,米淘极净烘乾,和糖洒水入臼舂碎于内,留二分米拌粉,其粗令尽,或和蜜或纯粉,则择去黑色米。凡蒸糕须候汤沸渐渐上,粉要使汤气直上,不可外泄,不可中阻,其布宜疏,或稻草摊甑中。《高丽栗糕方》
栗子不拘多少,阴乾去壳,捣为粉三分,之一加糯米粉拌匀,蜜水拌润,蒸熟食之,以白糖和入妙甚。
到口酥方
用酥油十两,白糖七两,白面一斤,将酥化开倾盆内,入白糖和匀,用手揉擦半个时辰,入面和作一处,令匀捍为长条,分为小烧饼,拖炉微微火焊熟食之。
《云蕉馆纪谈》《云液紫霜》
广安出紫梨,到口即化者为佳,明升取其汁和紫藤粉为糕,名云液紫霜,食之能却醉。《海槎馀录》《丹桂花糕》
丹桂花采花,洒以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清香满颊。糕部艺文〈诗〉《谢韩干送丝糕》宋·陈造
玉颗莹澈珠就磋,吴乡早杭莫计过。无乃风露秀结异,移种昆崙之木禾。国家厨妇一百技,三舂九淅付重罗。银丝千寻忽萦积,中疏外洁生搓挼。扶桑仙蚕大如盎,线之本供织女梭。恍惊万啄斗新巧,𦊰作冰茸雪网窠。即今拟形供食事,纤手幻出千絇多。倒甑入著第三绝,色香兼味皆可歌。周官宾祭珍餈饵,有此复具理则那。诗翁物色及粔籹,得此来前当见诃。绘盘漫诧金缕饤,汤饼徒誇银线窝。琼酥玉腻信非匹,胡麻崖蜜仍相和。感君汎爱记衰朽,回首一笑分馀波。腐儒口实长作累,馋钟之名定不磨。金山别去每挂梦,老眼复见还双摩。婪酣得饱问便腹,如汝平生相负何。更从公子乞方法,日当饫之老涧薖。买田二顷不种秫,未怕酒客来操戈。《九日陪诸阁老食赐糕次谢授经韵》明高启
叨陪讲席按词曹,晓禁霜花点素袍。院贮图书西掖静,云连宫殿北山高。故园莫忆黄花酒,内府初尝赤枣糕。最爱凤毛今复见,便令池上一挥毫。
糕部选句
宋杨万里诗:大官烝羊压花糕。陆游诗:旋压麦糕邀父老,时分菜把饷比邻,〈又〉䌽猫糕上菊初黄。
糕部纪事
《唐六典·膳部·节日食料》:九日麻葛糕。《食谱》:张手美家重九米锦糕。
《嘉话录》:袁师德,给事中高之子也,九日出糕,谓坐客曰,某不忍食糕,俛首者久之,以父名高故耳。
《云仙杂记》:宣慈寺每求化人,先留食软枣糕,柳尚书来方食糕,袖疏欲出,尚书急解,连带绯袍,锁子鱼袋施之。
《清异录》:皇建僧舍,旁有糕坊,主人由此入资为员外官,盖显德中也,都人呼花糕员外。
《闻见后录》:刘梦得作九日诗,欲用糕字,以五经中无之,辍不复为。宋子京以为不然,故子京九日食糕有咏云:飙馆轻霜拂曙袍,糗餈花饮斗分曹。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遂为古今绝唱。糗饵粉餈,糕类也,出《周礼》,诗豪白乐天目梦得云。
糕部杂录
《周礼·天官》:笾人。〈疏〉羞笾之实,糗饵,粉餈。郑笺云:今之餈糕。《隋书·五行志》:童谣云:七月刈禾伤早,九日食糕正好。《岁时记》:民间九日以片糕搭小儿头上,乳母祝云百事皆高。
《梦华录》:京师八月秋社,以社酒、社糕相赍送。
《云仙杂记》:洛阳人家正月十五日食玉粱糕。。
《青箱杂记》:凡以面为食煮之,皆为汤饼。《熙朝乐事》:杭州重九日,人家糜粟粉和糯米,伴蜜蒸糕,铺以肉缕,标以䌽旗,问遗亲戚。
冬至谓之亚岁,舂粢糕以祀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