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录
漕运部汇考二
唐〈高祖武德三则 太宗贞观五则 高宗显庆一则 咸亨一则 中宗嗣圣三则 神龙一则 元宗开元八则 天宝四则 肃宗上元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广德二则 大历三则 德宗建中三则 兴元一则 贞元六则 宪宗元和五则 穆宗长庆一则 敬宗宝历二则 文宗太和二则 开成四则 武宗会昌一则 宣宗大中二则 懿宗咸通三则 僖宗乾符一则 光启一则〉
唐〈高祖武德三则 太宗贞观五则 高宗显庆一则 咸亨一则 中宗嗣圣三则 神龙一则 元宗开元八则 天宝四则 肃宗上元一则 宝应一则 代宗广德二则 大历三则 德宗建中三则 兴元一则 贞元六则 宪宗元和五则 穆宗长庆一则 敬宗宝历二则 文宗太和二则 开成四则 武宗会昌一则 宣宗大中二则 懿宗咸通三则 僖宗乾符一则 光启一则〉
食货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漕运部汇考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诏窦琮守陕,护饟道。委李袭誉转运馈军。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窦威传》:威兄子琮。武德初,为右屯卫大将军。时将图洛阳,诏琮留守陕,护饟道。
按《旧唐书·李袭志传》:袭志弟袭誉。高祖定长安,召授太府少卿。太宗讨王世充,以袭誉为潞州总管。时突厥与国和亲,又通使于世充,袭誉掩击,悉斩之。因委令转运以馈大军。
武德二年,李袭誉、李靖运米实京师雒阳。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武德二年闰二月,太府少卿李袭誉运剑南之米,以实京师。八月,扬州都督李靖,运江淮之米,以实雒阳。
武德八年,诏开五节堰,以通漕运。
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食货志》: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姜行本请于陇州开五节堰,引水通运,许之。
太宗贞观六年,置舟楫,令掌舟楫、运漕。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注》:贞观六年,置舟楫署,有令一人,正八品下,掌舟楫、运漕;漕正一人,府三人,史六人,监漕一人,漕史一人,典事六人,掌固八人。
贞观十七年,令萧锐转粮入海。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十七年,令太仆少卿萧锐,于河南道诸州,转粮入海。
贞观十八年,诏贮军粮古大人城。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十八年八月,锐奏称,海中古大人城,西去黄县二十三里,北至高丽四百七十里,地多甜水,山岛接连,贮纳军粮,此为尤便。诏从之。于是自河南道运转米粮,水陆相继,渡海军粮,皆贮此。
贞观十九年,将征辽东,遣韦挺运粮,以清渠壅塞,令李道裕代之。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韦挺传》:挺为太常卿。贞观十九年,将有事于辽东,择人运粮马,周奏挺才堪粗使,太宗从之。挺以父在隋为营州总管,有经略高丽遗文。因此奏之。太宗甚悦,谓挺曰:幽州以北,辽水二千馀里无州县,军行资粮无所取给,卿宜为此使。但得军用不乏,功不细矣。以人部侍郎崔仁师为副使,任自择文武官四品十人为子使,以幽、易、平三州骁勇二百人,官马二百匹为从。诏河北诸州皆取挺节度,许以便宜行事。太宗亲解貂裘及中厩马二匹赐之。挺至幽州,令燕州司马王安德巡渠通塞。先出幽州库物,市木造船,运米而进。自桑乾河下至卢思台,去幽州八百里,逢安德还曰:自此之外,漕渠壅塞。挺以北方寒雪,不可更进,遂下米于台侧权贮之,待开岁发春,方事转运,度大兵至,军粮必足,仍驰以闻。太宗不悦,诏挺曰:兵尚拙速,不贵工迟。朕欲十九年春大举,今言二十年运漕,甚无谓也。乃遣繁畤令韦怀质往挺所支度军粮,检覆渠水。怀质还奏曰:挺不先视漕渠,辄集工匠造船,运米即下。至卢思台,方知渠闭,欲进不得,还复水涸,乃便贮之通达平夷之区。又挺在幽州,日致饮会,实乖至公。陛下明年出师,以臣度之,恐未符圣策。太宗大怒,令将作少监李道裕代之。
贞观二十二年,开斜谷道造水运舰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二十二年七月,开斜谷道水路,运米以至京师。
按《登州府志》:二十二年,将伐高丽,具舟舰为水运,遣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舰,自巫峡抵江、扬,趋莱州。
高宗显庆 年,始凿三门山为栈,以挽漕舟。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故漕事简。自高宗以后,岁益增多,而功利繁兴,民亦罹其弊矣。初,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仓,以车或驮陆运至陜。而水行来远,多风波覆溺之患,其失常十七八,故其率一斛得八斗为成劳。而陆运至陜,才三百里,率两斛计庸钱千。民送租者,皆有水陆之直,而河有三门底柱之险。显庆元年,苑西监楮朗议凿三门山为梁,可通陆运。乃发卒六千凿之,功不成。其后,将作大匠杨务廉又凿为栈,以挽漕舟。挽夫系二鈲于胸,而绳多绝,挽夫辄坠死,则以逃亡报,因系其父母妻子,人以为苦。
咸亨三年,运粟赈关中饥。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食货志》:咸亨三年,关中饥,监察御史王师顺奏请运晋、绛州仓粟以赡之。上委以运职。河、渭之间,舟相继,会于渭南,自师顺始也。
中宗嗣圣五年〈即武后垂拱四年〉,太后开泗州新漕渠。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地理志》:泗州涟水有新漕渠,南通淮,垂拱四年开,以通海、沂、密等州。
嗣圣 年〈即武后万岁通天中〉,狄仁杰请省江南转饟以息民,太后不纳。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狄仁杰传》:仁杰,万岁通天中,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请废安东,复高姓为君长,省江南转饟以息民,不见纳。
嗣圣十八年〈即武后大足元年〉,周开洛漕新潭穿新漕以置租船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按《地理志》:河南府河南有洛漕新潭,大足元年开,以置租船。
按《会要》:大足元年六月九日,于东都立德坊南,穿新漕,置诸州租船。
神龙三年,傍海凿平虏渠,以通漕。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按《姜师度传》:师度,神龙初,试为易州刺史,循魏武帝故迹,并海凿平虏渠,以通饷路,罢海运,省功多。
按《旧唐书·食货志》:神龙三年,沧州刺史姜师度于蓟州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又约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以避海难运粮。
元宗开元二年,浚梁公堰,以通漕运。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李杰传》:杰为河南尹。河、汴之交旧有梁公埭,废不治,南方漕弗通,杰调汴、郑丁男复作之,不费而利。
按《旧唐书·食货志》:开元二年,河南尹李杰奏,汴州东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漕运不通。发汴、郑丁夫以浚之。省功速就,公私深以为利。
开元十五年,以新漕塞,兼疏旧河口。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食货志》:十五年正月,令将作大匠范安及检行郑州河口斗门。先是,洛阳人刘宗器上言,请塞汜水旧汴河口,于下流荥泽界开梁公堰,置斗门,以通淮、汴,擢拜左卫率府胄曹。至是,新漕塞,行舟不通,贬宗器焉。遂发河南府、怀、郑、汴、滑三万人疏决兼旧河口,旬日而毕。
开元二十一年,置仓河西、河阴、三门,以省转运。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十八年,宣州剌史裴耀卿朝集京师,元宗访以漕事,耀卿条上便宜曰:江南户口多,而无征防之役。然送租、庸、调物,以岁二月至扬州入斗门,四月已后,始度淮入汴,常苦水浅,六七月乃至河口,而河水方涨,须八九月水落始得上河入洛,而漕路多梗,船樯阻隘。江南之人不习河事,转顾河师水手,重为劳费。其得行日少,阻滞日多。今汉、隋漕路,濒河仓廪,遗迹可寻。可于河口置武牢仓,巩县置洛口仓,使江南之舟不入黄河,黄河之舟不入洛口。而河阳、柏崖、太原、永丰、渭南诸仓,节级转运,水通则舟行,水浅则寓于仓以待,则舟无停留,而物不耗失。此甚利也。元宗初不省。二十一年,耀卿为京兆尹,京师雨水,谷踊贵。元宗将幸东都,复问耀卿漕事,耀卿因请罢陕陆运,而置仓河口,使江南漕舟至河口者,输粟于仓而去,县官雇舟以分入河、洛。置仓三门东西,漕舟输其东仓,而陆运以输西仓,复以舟漕,以避三门之水险。元宗以为然。乃于河阴置河阴仓,河西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凿山十八里以陆运。自江、淮漕者,皆输河阴仓,自河阴西至太原仓,谓之北运,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元宗大悦,拜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转运使,以郑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萧炅为副使,益漕晋、绛、魏、濮、邢、贝、济、博之租输诸仓,转而入渭。凡三岁,漕七百万石,省陆运佣钱三十万缗。是时,民久不罹兵革,物力丰富,朝廷用度亦广,不计道里之费,而民之输送所出水陆之直,增以函脚、营窖之名,民间传言用斗钱运斗米,其糜耗如此。按《裴耀卿传》:耀卿,开元二十年,副信安王祎讨契丹,还。迁京兆尹。明年秋,雨害稼,京师饥。帝将幸东都,召问所以救人者。耀卿曰:陛下既东巡,百司毕从,则太仓、三辅可遣重臣分道赈给,自东都益广漕运,以实关辅,关辅既实,则乘舆西还,事蔑不济。且国家大本在京师,但秦地狭,水旱易匮。往贞观、永徽时,禄禀者少,岁漕粟二十万略足;今用度浸广,运数倍且不支,故数东幸,以就敖粟。为国大计,臣愿广陜运道,使京师常有三年食,虽水旱不足忧。今天下输丁约四百万,使丁出百钱为陕、洛运费,又益半为营窖用,分纳司农,河南、陕州。又令租米悉输东都。从都至陕,河益湍沮,若广漕路,变陆为水,所支尚赢万计。且河南租船候水始进,吴工不便河漕,处处停留,易生隐盗。请置仓河口,以纳东租,然后官自顾载,分入河、洛。度三门东西各筑敖仓,自东至者,东仓受之;三门迫险,则旁河凿山,以开车道,运数十里,西仓受之。度宜徐运抵太原仓,趋河入渭,更无留阻,可减费钜万。天子然其计,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转运使。于是置河阴、集津、三门仓,引天下租繇盟津溯河而西。三年积七百万石,省运费三十万缗。或曰:以此缗纳于上,足以明功。答曰: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敕吏为和市费。迁侍中。
开元二十五年,停罢江淮河北运移漕路于京口开伊娄河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耀卿罢相,北运颇艰,米岁至京师才百万石。二十五年,遂罢北运。按《旧唐书本纪》:二十五年二月戊午,罢江淮运,停河北运。按《齐浣传》:二十五年,浣迁润州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润州北界隔吴江,至瓜步尾,纡汇六十里,船绕瓜步,多为风涛之所漂损。浣乃移其漕路,于京口塘下直渡江二十里,又开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县。自是免漂损之灾,岁减脚钱数十万。又立伊娄埭,官收其课,迄今利济焉。
按《册府元龟》:二十五年六月,诏曰:河东陜运两使,每年尝运一百八十万石米送京。近已减八十万石,讫今据太仓米数,支计有舒,务在息人,不欲劳弊。其今年所运一百万石,亦宜停。
按《永平府志》:二十五年二月戊午,停河北运而海运寻兴。
开元二十 年,以太仓粟有馀,减漕数十万石。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崔希逸为河南陕运使,岁运百八十万石。其后以太仓积粟有馀,岁减漕数十万石。
开元二十七年,开河入淮,以运漕,旋即停废。以李适之为河北海运使。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齐浣传》:浣,复为汴州刺史。淮、汴水运路,自虹县至临淮一百五十里,水流迅急,旧用牛曳竹索上下,流急难制。浣乃奏自虹县下开河三十馀里,入于清河,百馀里出清水,又开河至淮阴县北岸入淮,免淮流湍险之害。久之,新河水复迅急,又多僵石,漕运难涩,行旅弊之。
按杜佑《通典》:二十七年,河南采访使、汴州刺史齐浣以江淮漕运经淮水波涛有沉损,遂开广济渠下流,自泗州虹县至楚州淮阴县北十八里,合于淮,而踰时毕功。既而以水流浚急,行旅艰险,旋即停废,却繇旧河。
按《会要》:二十七年十二月,李适之为幽州节度、河北海运使。
开元二十八年,置平州马城以通水运。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地理志》:平州北平郡。马城。中。古海阳城也,开元二十八年置,以通水运。按《永平府志》:二十八年,分卢龙、石城二县地,置马城县,通水运,幽州刺史领之。
开元二十九年,凿砥柱为门以通漕,旋淤而罢。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二十九年,陕郡太守李齐物凿砥柱为门以通漕,开其山颠为挽路,烧石沃醯而凿之。然弃石入河,激水益湍怒,舟不能入新门,候其水涨,以人挽舟而上。天子疑之,遣宦者按视,齐物厚赂使者,还言便。齐物入为鸿胪卿,以长安令韦坚代之。
按《旧唐书·食货志》:二十九年,李齐物凿三门山以通运,辟三门巅,输岩险之地,俾负索引舰,升于安流,自齐物始也。
按杜佑《通典》:二十九年,陕州刺史李齐物避三门河路急峻,于淇北凿石渠通运船,为漫流,河泥旋填淤塞,不可漕而止。
天宝三载,治汉、隋运渠,起关门,抵长安,与渭合。又凿潭望春楼下,以聚漕舟。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李齐物入为鸿胪卿,以长安令韦坚代之,兼水陆运使。坚治汉、隋运渠,起关门,抵长安,通山东租赋。乃绝灞、浐,并渭而东,至永丰仓与渭合。又于长乐坡濒苑墙凿潭于望春楼下,以聚漕舟。坚因使诸舟各揭其郡名,陈其土地所产宝货诸奇物于栿上。先时民间唱俚歌曰得体纥那邪。其后得宝符于桃林,于是陕县尉崔成甫更《得体歌》为《得宝弘农野》。坚命舟人为吴、楚服,大笠、广袖、芒屩以歌之。成甫又广之为歌辞十阕,自衣阙后绿衣、锦半臂、红抹额,立第一船为号头以唱,集两县妇女百馀人,鲜服靓妆,鸣鼓吹笛以和之。众艘以次辏楼下,天子望见大悦,赐其潭名曰广运潭。是岁,漕山东粟四百万石。自裴耀卿言漕事,进用者常兼转运之职,而韦坚为最。按《韦坚传》:坚,为陕郡太守、水陆运使。汉有运渠,起阙门,西抵长安,引山东租赋,汔隋常治之。坚为使,乃占咸阳,壅渭为堰,绝灞、浐而东,注永丰仓下,复与渭合。初,浐水衔苑左,有望春楼,坚于下凿为潭以通漕。
按《旧唐书·食货志》:天宝三载,韦坚代萧炅,以浐水作广运潭于望春之东,而藏舟焉。是年,杨钊以殿中侍御史为水陆运使,以代韦坚。先是,米至京师,或砂砾糠秕,杂乎其间。开元初,诏使扬掷而较其虚实,扬掷之名,自此始也。
按《册府元龟》:三载,左常侍兼陜州刺史韦坚,开漕河,自苑西引渭水,因通渠至华阴县,入渭,引永丰仓及三门仓米,以给京师,名曰广运潭。以坚为天下转运使。初,坚为长安令,以干济称。天宝元年,擢为陕郡太守,充水陆运使。坚以漕运通于京师,岁益钜万。乃召水工审地脉,于咸阳拥渭水作兴成堰,截灞、浐并渭而东至潼关永丰仓,下与渭合,遂于苑东望春楼下穿潭,以通舟楫。既成,帝亲幸望春,长乐宴群臣。坚素备东京船数百艘于潭侧,每船皆标榜曰:某郡船。中悉贮本郡货物。连亘数里观者如堵。帝甚欢,下诏曰:万代之利,一朝而成,将允叶于永图,岂苟求于纵观。韦坚始终检校,夙夜勤劳,宜特与三品,仍改授三品官。判官以下,节级酬奖。所役人夫酬庸,外放一年地税,赐其潭以广运为名。坚遂加银青光禄大夫左常侍。其陕郡太守水陆运使,及江淮租庸转运使,并如故。
天宝七载,水陆运米满二百五十万石,八递用车千八百乘。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初,耀卿兴漕路,请罢陆运,而不果废。自景云中,陆运北路分八递,雇民车牛以载。开元初,河南尹李杰为水陆运使,运米岁二百五十万石,而八递用车千八百乘。
按杜佑《通典》:天宝中,每岁水陆运米二百五十万石入关。旧于河南路运至陕郡太原仓,又运至永丰仓及京太仓。开元初,河南尹李杰始为陆运使,从含嘉仓至太原仓,置八递场,相去每长四十里。每岁冬初起,运八十万石,后至一百万石。每递用车八百乘,分为前后,交两月而毕。其后渐加,至天宝七载,满二百五十万石。每递用车千八百乘,自九月至正月毕。天宝九载,陆运立交场为两递法。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耀卿罢久之,河南尹裴迥以八递伤牛,乃为交场两递,滨水处为宿场,分官总之,自龙门东山抵天津桥为石堰以遏水。其后大盗起,而天下匮矣。〈按《通典》及《玉海》俱系天宝九载九月。〉天宝十四载以江淮转运艰劳从宜停半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食货志》:十四载八月,诏水陆运宜停一半。
按《册府元龟》:十四载八月,制曰:所运粮储,本资国用。太仓今既馀羡,江淮转输艰劳,务在从宜,何必旧数。其来载水陆运入京,宜并停。
肃宗上元二年,置丞,掌运漕隐失。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按《百官志注》:上元二年,置丞二人,正九品下,掌运漕隐失。
宝应元年,刘晏为转运使,以淮运阻绝,由襄、汉以达京师。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肃宗末年,史朝义兵分出宋州,淮运于是阻绝,租庸盐铁溯汉江而上。河南尹刘晏为户部侍郎,兼句当度支、转运、盐铁、铸钱使,江淮粟帛,繇襄、汉越商于以输京师。及代宗出陕州,关中空窘,于是盛转输以给用。
按《旧唐书·食货志》:宝应元年五月,元载以中书侍郎代吕諲。是时淮、河阻兵,飞挽路绝,盐铁租赋,皆溯汉而上。以侍御史穆宁为河南道转运租庸盐铁使,寻加户部员外,迁鄂州刺史,以总东南贡赋。是时朝议以寇盗未戢,关东漕运,宜有倚办,遂以通州刺史刘晏为户部侍郎、京兆尹、度支盐铁转运使。盐铁兼漕运,自晏始也。
代宗广德元年,始以盐利为漕佣,岁运米数千万石。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食货志》:宝应二
年,〈是年七月,改元广德。〉刘晏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依前充使。晏始以盐利为漕佣,自江淮至渭桥,率十万斛佣七千缗,补纲吏督之。不发丁男,不劳郡县,盖自古未之有也。自此岁运米数千万石,自淮北列置巡院,搜择能吏以主之。
广德二年,以刘晏兼领诸道漕事。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广德二年,废句当度支使,以刘晏颛领东都、河南、淮西、江南东西转运、租庸、铸钱、盐铁,转输至上都,度支所领诸道租庸观察使,凡漕事亦皆决于晏。晏即盐利顾佣分吏督之,随江、汴、河、渭所宜。故时转运船繇润州陆运至杨子,斗米费钱十九,晏命囊米而载以舟,减钱十五;繇扬州距河阴,斗米费钱百二十,晏为歇艎支江船二千艘,每船受千斛,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上三门,号上门填阙船,米斗减钱九十。调巴、蜀、襄、汉麻枲竹筱为绹挽舟,以朽索腐材代薪,物无弃者。未十年,人人习河险。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运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太仓。岁转粟百一十万石,无升斗溺者。轻货自杨子至汴州,每驮费钱二千二百,减九百,岁省十馀万缗。又分官吏主丹阳湖,禁引溉,自是河漕不涸。按《刘晏传》:晏领东都、河南、江淮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时大兵后,京师米斗千钱,禁膳不兼时,甸农挼穗以输。晏乃自按行,浮淮、泗,达于汴,入于河。右循砥柱、碣石,观三门遗迹;至河阴、巩、洛,见宇文恺梁公堰,厮河为通济渠,视李杰新堤,尽得其病利。然畏为人牵制,乃移书于宰相元载,以为:大抵运之利与害各有四:京师三辅,苦税入之重,淮、湖粟至,可减徭赋半,为一利;东都彫破,百户无一存,若漕路流通,则聚落邑廛渐可还定,为二利;诸将有不廷,戎虏有侵盗,闻我贡输错入,军食丰衍,可以震耀夷夏,为三利;若舟车既通,百货杂集,航海梯峤,可追贞观、永徽之盛,为四利。起宜阳、熊耳,虎牢、成皋五百里,见户才千馀,居无尺掾,爨无盛烟,兽游鬼哭,而使转车挽漕,功且难就,为一病;河、汴自寇难以来,不复穿治,崩岸灭木,所在廞淤,涉泗千里,如罔水行舟,为二病;东垣、砥柱,渑池、北河之间六百里,戍逻久绝,夺攘奸宄,夹河为薮,为三病;淮阴去蒲坂,亘三千里,屯壁相望,中军皆鼎司元侯,每言衣无纩,食半菽,挽漕所至,辄留以馈军,非单车使者折简书所能制,为四病。载方内擅朝权,既得书,即尽以漕事委晏,故晏得尽其才。岁输始至,天子大悦,遣卫士以鼓吹迓东渭桥,驰使劳曰:卿,朕酂侯也。凡岁致四十万斛,自是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
大历元年,京兆尹黎干奏开漕渠。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黎干传》:干迁京兆尹,颇以治称。京师苦樵薪乏,干度开漕渠,兴南山谷口,尾入于苑,以便运载。
按《旧唐书本纪》:永泰二年〈是年十一月,改元大历。〉九月庚申,京兆尹黎干以京城薪炭不给。奏开漕渠,自南山谷口入京城,至荐福寺东街,北抵景风、延喜门入苑,阔八尺,深一丈。渠成,是日上幸安福门以观之。
大历八年,以丰穰,减漕十万石。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大历八年,以关内丰穰,减漕十万石,度支和籴以优农。
大历 年,开陈颍路以通漕挽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大历末,李芃为陈州刺史,开陈颍路以通漕挽。
德宗建中元年,罢转运使归度支,以崔河图主江淮漕米,又以杜佑为江淮水陆运使。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刘晏自天宝末掌出纳,监岁运,知左右藏,主财谷三十馀年矣。及杨炎为相,以旧恶罢晏,转运使复归度支,凡江淮漕米,以库部郎中崔河图主之。及田悦、李惟岳、李纳、梁崇义拒命,举天下兵讨之,诸军仰给京师。而李纳、田悦兵守涡口,梁崇义扼襄、邓,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
按《藩镇传》:李正己,封饶阳郡王。建中初,约田悦、梁
崇义、李惟岳偕叛。自屯济阴,陈兵按习,益师徐州以扼江、淮。天子于是改运道,檄天下兵为守备。按《张万福传》:李正己反,屯兵埇桥,江淮漕船积千馀不敢踰涡口。德宗乃以万福为濠州刺史。因驰至涡口,驻马于岸,悉发漕船相御进,贼兵熟视不敢动。
按《旧唐书本纪》:建中元年春正月甲午,诏:东都河南江淮山南东道等转运租庸青苗盐铁等使、尚书左仆射刘晏,顷以兵车未息,权立使名,久勤元老,集我庶务,悉心瘁力,垂二十年,朕以征税多门,乡邑凋耗,听于群议,思有变更,将置时和之理,宜复有司之制。晏所领使宜停。三月癸巳,以韩洄判度支,令金部郎中杜佑权勾当江淮水陆运使。按《食货志》:大历十四年,天下财赋,皆以刘晏掌之。建中初,宰相杨炎用事,尤恶刘晏。炎乃夺其权。诏曰:朕以征税多门,郡邑凋耗,听于群议,思有变更,将致时雍,宜遵古制。其江淮米准旨转运入京者,及诸军粮储,宜令库部郎中崔河图权领之。
建中三年,分置汴州东西水陆运。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江淮水陆转运使杜佑以秦、汉运路出浚仪十里入琵琶沟,绝蔡河,至陈州而合,自隋凿汴河,官漕不通,若导流培岸,功用甚寡;疏鸡鸣冈首尾,可以通舟,陆行才四十里,则江、湖、黔中、岭南、蜀、汉之粟可方舟而下,繇白沙趣东关,历颍、蔡,涉汴抵东都,无浊河溯淮之阻,减故道二千馀里。会李纳将李洧以徐州归命,淮路通而止。户部侍郎赵赞又以钱货出淮迂缓,分置汴州东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使,以度支总大纲。
按《旧唐书本纪》:三年八月丁未,初分置汴东西水陆运两税盐铁事,从户部侍郎、判度支赵赞奏也。建中 年,王绍督租输赴行在。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王绍传》:绍,为武康尉。再佐萧复府。包佶领租庸、盐铁使,署判官。时李希烈阻兵江淮,输物留梗,乃徙饷道自颍入汴。绍入关,德宗已西狩,乃督轻货趣间道走洋州。绍先见行在,帝劳之曰:吾军乏春服,朕且衣裘,奈何。绍流涕曰:佶遣臣贡奉,无虑五十万,当即至。帝曰:道回远,经费方急,何可望邪。后五日继至,由是纾难。〈按《册府元龟》系建中末。〉按《伊慎传》:李希烈反。嗣曹王皋授慎兵,与贼大战,破之。天子在梁州,包佶转东南财粮次蕲口,贼遣骁将杜少诚以兵万人遏江道,不得西。慎选士七千,列三屯奋击,漕无留艰。
兴元元年,赐米各节度,令所司般运,分付。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本纪》:兴元元年闰十月乙亥,诏宋亳、淄青、泽潞、河东、恒冀、幽、易定、魏博等八节度,螟蝗为害,蒸民饥馑,每节度赐米五万石,河阳、东畿各赐三万石,所司般运,于楚州分付。
贞元二年,议罢转运诸使,不果。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贞元初,关辅宿兵,米斗千钱,太仓供天子六宫之膳不及十日,禁中不能酿酒,以飞龙驼负永丰仓米给禁军,陆运牛死殆尽。德宗以给事中崔造敢言,为能立事,用为相。造以江、吴素嫉钱谷诸使颛利罔上,乃奏诸道观察使、刺史选官部送两税至京师,废诸道水陆转运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以度支、盐铁归尚书省,宰相分判六尚书事。以户部侍郎元琇判诸道盐铁、榷酒,侍郎吉中孚判度支诸道两税。增江淮之运,浙江东、西岁运米七十五万石,复以两税易米百万石,江西、湖南、鄂岳、福建、岭南米亦百二十万石,诏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滉,淮南节度使杜亚运至东、西渭桥仓。诸道有盐铁处,复置巡院。岁终宰相计课最。崔造厚元琇,而韩滉方领转运,奏国漕不可改。帝亦雅器滉,复以为江淮转运使。元琇嫉其刚,不可共事,因有隙。琇称疾罢,而滉为度支、诸道盐铁、转运使,于是崔造亦罢。滉遂劾琇常餫米淄青、河中,而李纳、怀光倚以搆叛,贬琇雷州司户参军,寻赐死。按《崔造传》:造,贞元二年,以给事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谓造敢言,为能立事,故不次用之。造久在江左,疾钱谷诸使罔上,或干没自私,乃建言:天下两税,请委本道观察使、刺史选官部送京师。诸道水陆转运使、度支巡院、江淮转运使,请悉停,以度支盐铁务还尚书省,六曹皆宰相分领。于是齐映判兵部,李勉刑部,刘滋吏、礼二部,造户、工二部;又以户部侍郎元琇判诸道盐铁、榷酒事,吉中孚度支诸道两税事。而浙江东、西岁入米七十五万石,方岁饥,更以两税准米百万,濠、寿、洪、潭二十万,责韩滉杜亚漕送东渭桥。诸道有盐铁处,仍置巡院。岁尽,宰相计最殿以闻。造厚元琇,故首命之。时滉方领转运,有宠于帝,朝廷仰其须。滉持不可改,帝重违之,复以滉为江淮转运使,馀如造请。是秋,江淮米大集,帝美滉功,以滉专领度支诸道盐铁、转运等使。造惧,始托疾辞位。按《旧唐书·韩滉传》:二年,滉封晋国公。其年十一月,来朝京师。时右丞元琇判度支,以关辅旱俭,请运江淮租米以给京师。上以滉浙江东节度,素著威名,加江淮转运使,欲令专督运务。琇以滉性刚愎,难与集事,乃条奏滉督运江南米至扬子,凡一十八里,扬子南北,皆元琇主之。滉深怒于琇。琇以京师钱重货轻,切疾之,乃于江东监院收获见钱四十馀万贯,令转送入关。滉不许,乃诬奏云:运千钱至京师,费钱至万,于国有害。请罢之。上以问琇,琇奏曰:一千之重,约与一斗米均。自江南水路至京,一千之所运,费三百耳,岂至万乎。上然之,遣中使赍手诏令运钱。
按《册府元龟》:二年正月,诏浙江东西,至今年入运送上都米七十五万石,更于本道两税,折纳米一百万石,并江西、湖南、鄂岳、福建等道先支米,并委浙江东西节度使韩滉处置船运数内,送一百万石至东渭桥;输纳馀赈给河北等诸军,及行营粮料。其淮南及濠寿等道先支米、洪潭屯米,并委淮南节度使杜亚勾当船运数内,送二十万石至东渭桥。馀支充诸军行营粮料。天下两税钱物,并委本道观察使、本州刺史拣择官典送上都。其应定色目程限脚价钱物,委度支商量条件闻奏。诸道水陆运使,及度支巡院江淮转运等使,宜并停。其巡院职掌官典等姓名,所请俸料,委度支勘责,分析闻奏。诸道盐铁榷酒等事,委元琇有盐铁事处,每道置巡院令勾当;河阴见在米及诸道先使度支、巡院般运在路钱物,委度支依前勾当,其未离本道者,并分付观察使发遣,仍委中书门下年终类例诸道课最少者闻奏。时崔造专政,大改移易钱谷司事,故累有诏令,事多隳败。造寻以忧疾归。
贞元元年,李泌凿集津仓山西径,为运道,属三门仓。遂罢南路陆运,齐抗督漕给京师。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是时,汴宋节度使春夏遣官监汴水,察盗灌溉者。岁漕经底柱,覆者几半。河中有山号米堆,运舟入三门,雇平陆人为门匠,执标指麾,一舟百日乃能上。谚曰:古无门匠墓。谓皆溺死也。陕虢观察使李泌益凿集津仓山西径为运道,属于三门仓,治上路以回空车,费钱五万缗。下路减半;又为入渭船,方五板,输东渭桥太仓米至凡百三十万石,遂罢南路陆运。按《李泌传》:贞元元年,拜陕虢观察使。泌始凿山开车道至三门,以便饟漕。以劳,进检校礼部尚书。
按《旧唐书·齐抗传》:贞元初,抗为水陆运副使,督江淮漕运以给京师。
贞元五年,诏当使诸院,悉自差纲节级般运边食。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食货志》:五年十二月,度支转运盐铁奏:比年自扬子运米,皆分配缘路观察使差长纲发遣。运路既远,实谓劳人。今请当使诸院,自差纲节级般运,以救边食。从之。
贞元八年,运米馈灵州军食。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八年五月,以都官郎中郑克均为灵、夏二州运粮使,吐蕃之围灵州,军食绝。及吐蕃稍却,均自夏州,以牛马杂运米六万馀斛,灵州度支又于胜州沂河运云朔米万馀斛。是秋,云亦有年粟稻数万斛,人心颇固。
贞元十五年,诏令江淮岁运米二百万石。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本纪》:十五年三月癸酉,令江淮岁运米二百万石。虽有是命,然岁运不过四十万石。
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度支使杜佑奏停北河转运。诏下百寮议,不决而止。
按《唐书·顺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本纪》:二十一年正月丙申,即位于太极殿。七月甲子,度支使杜佑奏:太仓见米八十万石,贮来十五年,东渭桥米四十五万石,支诸军皆不悦。今岁丰阜,请权停北河转运,于滨河州府和籴二百万石,以救农伤之弊。乃下百寮议,议者同异,不决而止。
宪宗元和元年,以李巽为诸道转运使,岁运江淮米,如刘晏之多。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诸道盐铁、转运使张滂复置江淮巡院。及浙西观察使李锜领使,江淮堰埭隶浙西者,增私路小堰之税,以副使潘孟阳主上都留后。李巽为诸道转运、盐铁使,以堰埭归盐铁使,罢其增置者。自刘晏后,江淮米至渭桥寖减矣,至巽乃复如晏之多。按《李巽传》:杜佑表巽为盐铁、转运副使,俄代佑。使任自刘晏后,职废不振,赋入脧耗。巽涖职一年,较所入如晏最多之年。按《旧唐书本纪》:元和元年三月丁未,以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为司徒;罢领度支、盐铁、转运等使,从其让也,仍以兵部侍郎李巽代领其任。
按《会要》:旧制,每岁运江淮米五十万斛,至河阴留十万,四十万送渭仓。晏没,不登数。李巽秉使三载,无升斗缺。
元和 年,筑平津堰,以通漕。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初,扬州疏太子港、陈登塘,凡三十四陂,以益漕河,辄复堙塞。淮南节度使杜亚乃浚渠蜀冈,疏句城湖、爱敬陂,起堤贯城,以通大舟。河益庳,水下走淮,夏则舟不得前。节度使李吉甫筑平津堰,以泄有馀,防不足,漕流遂通。然漕益少,江淮米至渭桥者才二十万斛。诸道盐铁、转运使卢坦籴以备一岁之费,省冗职八十员。自江以南,补署皆剸属院监,而漕米亡耗于路颇多。按《李吉甫传》:元和二年,擢吉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功封赞皇县侯,俄为淮南节度使。筑富人、固本二塘,溉田且万顷。漕渠庳下不能居水,乃筑堤阏以防不足,泄有馀,名曰平津堰。
元和六年,以渭桥运米欠阙收籴贮备。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食货志》:六年,卢坦奏,每年江淮运米四十万石到渭桥,近日欠阙太半,请旋收籴,递年贮备。从之。
元和八年,诏发卒通漕入颍。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八年十二月,盐铁使王播进供陈许琵琶沟年三运图。先是,中官李重秀奉命视之,还,言可以通漕,至郾城下北颍口,水运千里而近。及帝览图,诏韩弘发卒以通汴河。于是船胜三百石者,皆得入颍。
元和十一年,置淮颍水运使。省汴运七万六千贯。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本纪》:十一年十二月甲寅,初置淮颍水运使。运扬子院米,自淮阴溯流至寿州,四十里入颍口,又溯流至颍州沈丘界,五百里至于项城,又溯流五百里入溵河,又三百里输于郾城。得米五十万石,茭一千五百万束。省汴运七万六千贯。
穆宗长庆 年,王播浚七里港以便漕。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按《王播传》:播,长庆初,以检校尚书右仆射出为淮南节度使。浚七里港以便漕引,后赖其利。
敬宗宝历二年,以广运潭赐司农寺。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宝历二年七月,敕太仓广运潭宜却,令司农寺收管此潭漕舟止泊之所。贞元中,诏收为内捕鱼池,今以取汉陂,属尚食,故以此潭赐司农寺。
宝历三年,开管河,以通江淮漕运。
按《唐书·敬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三年正月,盐铁转运使上言:扬州城内管河,通江淮漕运。或时遇旱浅,即行李艰难。舳舻接连,拥积成弊。动经旬朔,不及程期。非惟供输是忧,兼亦商旅难济。今请从罗城南闾门古七里港,开河渠向东屈曲,取禅智寺桥东,通旧管河,长一十九里。其所役工价,并于当使方圆羡馀支遣。从之。
文宗太和三年,诏水损处,以入运米在侧近者,逐便般运赐之。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太和三年五月,诏去年以来水损处,郓、曹、濮、淄、青、德、齐等三道,宜各赐米五万石,兖、海三万石。并以入运米在侧近者,逐便速与般运。
太和 年,以漕米多耗,定死刑以下有差。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刑部侍郎王播代坦,建议米至渭桥五百石亡五十石者死。其后判度支皇甫镈议万斛亡三百斛者偿之,千七百斛者流塞下,过者死;盗十斛者流,三十斛者死。而覆船败挽,至者不得十之四五。部吏舟人相挟为奸,榜笞号苦之声闻于道路,禁锢连岁,赦下而狱死者不可胜数。其后贷死刑,流天德五城,人不畏法,运米至者十亡七八。盐铁、转运使柳公绰请如王播议加重刑。太和初,岁旱河涸,掊沙而进,米多耗,抵死甚众,不待覆奏。
开成元年,疏兴成堰故漕道,以省陆运。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秦、汉时故漕兴成堰,东达永丰仓,咸阳县令韩辽请疏之,自咸阳抵潼关三百里,可以罢车挽之劳。宰相李固言以为非时,文宗曰:苟利于人,阴阳拘忌,非朕所顾也。议遂决。堰成,罢挽车之牛以供农耕,关中赖其利。
按《册府元龟》:开成元年闰五月,帝御紫宸殿。宰臣李石奏曰:咸阳县令韩辽请开兴成堰。旧漕漕在县西十八里,东达永丰仓,自秦、汉以来疏凿,其后堙废。辽请重开道,用功亦不多。此漕成,自咸阳抵潼关,三百里内无车挽之勤,辕下之牛尽得归农耕,永利秦中。李固言曰:王涯已曾奏,开漕之利,利秦中实多,但恐今非其时。帝曰:莫有阴阳拘忌否。苟利于人,朕无所顾。七月,度支奏,天下两税榷酒诸色等钱,自江淮诸道送至河阴,自河阴转输,官纲及私脚计费,每岁一十七万七千二百有馀贯,而官纲欠折私费破用,杖死系死,皆傍及保人,遗患妻子。至是置畜郡县,递岁减七万七千四百馀贯,计一万三千三百,乘任缘路百姓随力畜之取,其佣日役一驿,运其货贿,输于泉府,通岁无停晷焉。而能永去损货溺人之患。
开成 年,设长定纲旋罢之置县递法。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故事,州县官充纲,送轻货四万,书上考。开成初,为长定纲,州择清彊官送两税,至十万迁一官,往来十年者授县令。江淮钱积河阴,转输岁费十七万馀缗,行纲多以盗抵死。判度支王彦威置县递群畜万三千三百乘,使路傍民养以取佣,日役一驿,省费甚博。而宰相亦以长定纲命官不以材,江淮大州,岁授官者十馀人,乃罢长定纲,送五万者书上考,七万者减一选,五十万减三选而已。
开成三年,仍旧移水运院于代州。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三年四月,度支使杜悰奏,水运院,旧制在代州。开成二年,省司以去营田发运,公事稍远,遂奏移院振武。臣得水运使司空舆状,兼往来之人,备言移院不便,请依旧却移代州。从之。
开成 年,卢弘宣计挽军粟之费,教民往贷,至秋收之。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按《循吏传》:卢弘宣,开成中,拜义武节度使。初,诏赐其军粟三十万斛,贮飞狐,弘宣计挽费不能满直,敕吏守之。明年春,大旱,教民随力往取,时幽、魏饥甚,独易、定自如。至秋,悉收所贷,军食以饶。
武宗会昌 年,刘濛经略河、湟。始议木牛运。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按《刘晏传》:晏子濛。会昌初,擢给事中。时回鹘衰,朝廷经略河、湟,遣濛按边,调兵械粮饷,为宣慰灵夏以北党项使。始议造木牛运。
宣宗大中六年,以河濒县令董漕事。
按《唐书·宣宗本纪》不载。按《食货志》:户部侍郎裴休为使,以河濒县令董漕事,自江达渭,运米四十万石。居三岁,米至渭桥百二十万石。凡漕达于京师而足国用者,大略如此。其他州、县、方镇,漕以自资,或兵所征行,转运以给一时之用者,皆不足纪。按《裴休传》:休进中书侍郎。大和后,岁漕江、淮米四十万斛,至渭河仓者才十三,舟楫偾败,吏乘为奸,冒没百端,刘晏之法尽废。休分遣官询按其弊,乃命在所令长兼董漕,褒能者,商怠者。由江抵渭,旧岁率雇缗二十八万,休悉归诸吏,敕巡院不得辄侵牟。著新法十条,又立税茶十二法,人以为便。居三年,粟至渭仓者百二十万斛,无留壅。
按《旧唐书·食货志》:大中五年二月,以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明年八月,以本官平章事,依前判使。始者,漕米岁四十万斛,其能至渭仓者,十不三四。漕吏狡蠹,败溺百端,官舟之沈,多者岁至七十馀只。缘河奸犯,大紊晏法。休使寮属按之,委河次县令董之。自江津达渭,以四十万斛之佣,计缗二十八万,悉使归诸漕吏。巡院胥吏,无得侵牟。举之为法,凡十事,奏之。上大悦。诏曰:裴休兴利除害,深见奉公。尽可其奏。由是三岁漕米至渭滨,积一百二十万斛,无升合沈弃焉。
大中九年七月,以旱遣使巡抚淮南,减上供馈运。按《唐书·宣宗本纪》云云。
懿宗咸通三年,以陈磻石专督海运济广州军
按《唐书·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本纪》:咸通三年夏,淮南、河南蝗旱,民饥。南蛮陷交阯,徵诸道兵赴岭南。诏湖南水运,自湘江入澪渠,西造切面粥以馈行营。湘、漓溯运,功役艰难,军屯广州乏食。润州人陈磻石诣阙上书,言:江西、湖南,溯流运粮,不济军师,士卒食尽则散,此宜深虑。臣有奇计,以馈南军。天子召见,磻石因奏:臣弟听思曾任雷州刺史,家人随海船至福建,往来大船一只,可致千石,自福建装船,不一月至广州。得船数十艘,便可致三万石至广府矣。又引刘裕海路进军破卢循故事。执政是之,以磻石为盐铁巡官,往扬子院专督海运。于是康承训之军皆不阙供。
咸通五年,诏淮南、两浙海运。令据船数米石数,牒报所在盐铁巡院,令和顾入海。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按《旧唐书本纪》:五年五月丁酉,诏:淮南、两浙海运,虏隔舟船,访闻商徒,失业颇甚,所由纵舍,为弊实深。亦有搬货财委于水次,无人看守,多至散亡,嗟怨之声,盈于道路。宜令三道据所搬米石数,牒报所在盐铁巡院,令和顾入海船,分付所司。通计载米数足外,辄不得更有隔夺,妄称贮备。其小舸短船到江口,使司自有船,不在更取商人舟船之限。如官吏妄行威福,必议痛刑。
咸通八年,安南高骈奏治江漕,以给储饷。
按《唐书·懿宗本纪》不载。按《高骈传》:骈,镇安南,授节度,兼诸道行营招讨使。始筑安南城。由安南至广州,江漕梗险,多巨石,骈募工劖治,由是舟济安行,储饷毕给。
按《旧唐书本纪》:八年三月,安南高骈奏:南至邕管,水路湍险,巨石梗涂,令工人开凿讫,漕船无滞者。降诏褒之。
僖宗乾符 年,置租庸使,以总漕挽事。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按《石林燕语》:唐制盐铁转运使,以掌山泽之入,与督漕挽之事。中世用兵,因以宰相领其职。乾符后,改置租庸使以总之。
光启元年,以关中郑、白两渠有利漕挽,诏京兆尹选僚相度。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按《册府元龟》:光启元年三月,诏曰:食乃人天,农为国本。兵荒益久,漕挽不通,而关中郑、白两渠,古今同利。四万顷沃饶之业,亿兆人衣食之源。比者权豪竞相占夺,堰高磴下,足明弃水之由。稻浸稑浇,乃见侵田之害。今固流散,尚可经营。宜委京兆尹,选强干僚属,巡行乡里,逐便相度,兼利公私。或署职特置使名,假之权宠。或力田递升科级,许免征徭。因务劝公,冀能兼蓄。亦宜速具闻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