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七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四十七卷目录

 荐举部汇考二
  宋〈文帝元嘉一则 孝武帝大明一则 前废帝景和一则 明帝泰始二则 泰豫一则〉
  南齐〈武帝永明二则 明帝建武一则〉
  梁〈武帝天监二则 普通一则 太清一则〉
  陈〈文帝天嘉一则 后主太建一则〉
  北魏〈太宗永兴一则 世祖延和一则 高祖延兴二则 太和四则 肃宗孝昌一则 敬宗建义一则 孝静帝天平一则〉
  北齐〈孝昭帝皇建一则 后主天统一则〉
  北周〈孝闵帝一则 武帝建德二则 宣政一则 静帝大定一则〉
  隋〈文帝开皇三则 仁寿一则 炀帝大业三则〉
  唐〈太守贞观四则 高宗显庆二则 龙朔二则 乾封一则 咸亨一则 仪凤二则 调露一则 中宗嗣圣三则 神龙三则 睿宗景云一则 太极一则 元宗先天二则 开元十二则 天宝二则 肃宗至德二则 乾元一则 上元一则 代宗永泰一则 大历三则 德宗贞元四则 宪宗元和三则 穆宗长庆一则 文宗太和一则 开成一则 懿宗咸通一则〉
  后梁〈太祖开平二则〉
  后晋〈高祖天福一则〉
  辽〈太宗会同一则 圣宗统和二则 太平一则 兴宗重熙二则〉

选举典第四十七卷

荐举部汇考二

文帝元嘉十二年,诏内外荐举贤才。
《宋书·文帝本纪》:元嘉十二年夏四月丙辰,诏曰:周宗以宁,实由多士;汉室之隆,亦资得人。朕寤寐乐贤,为日已久,而俊哲难阶,明扬莫效。用令遗才在野,管库虚朝,永怀前载,惭德深矣。夫举尔所知,宣尼之笃训,贡士任官,先代之成准。便可宣敕内外,各有荐举。当依方铨引,以观厥用。 按《江夏王义恭传》:时诏内外百官举才,义恭上表曰:臣闻云和备乐,则繁会克谐,骅骝骖服,则致远斯效。陛下顺简夤化,文明在躬,玉衡既正,泰阶载一,而犹发虑英髦,垂情仄陋,幽谷空同,显著扬历。是以潜虬耸鳞,伫利见之期;翔凤弭翼,应来仪之感。窃见南阳宗炳,操履闲远,思业真纯,砥节丘园,息宾盛世,贫约而苦,内无改情,轩冕屡招,确尔不拔。若以蒲帛之聘,感以大伦之美,庶投竿释褐,翻然来仪,必能毗燮九官,宣赞百揆。尚书金部郎臣徐森之,臣府中直兵参军事臣王天宝,并局力允济,忠谅款诚。往年逆臣叛逸,华阳失守,森之全境宁民,绩章危棘。前者经略伊、瀍,元戎丧旅,天宝北勤河朔,东据营丘,勋勇既昭,心事兼竭。虽蒙褒叙,未尽才宜,并可授以边藩,展其志力。交阯辽邈,累丧藩将,政刑每阙,抚莅维艰。南中夐远,风遥迥隔,蛮獠狡窃,边氓涂炭,实须练实,以绥其难。谓森之可交州刺史,天宝可宁州刺史,庶足威怀荒表,肃清遐服。昔魏戊之贤,功存荐士;赵武之明,事彰管库。臣识愧前良,理谢先哲,率举所知,仰酬采访,退惧瞽言,无足甄奖。
孝武帝大明六年,诏四方奏茂异之士。
《宋书·孝武帝本纪》:大明六年春正月辛卯,下四方旌赏茂异,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前废帝景和元年,诏令随才旌举。
《宋书·前废帝本纪》:景和元年八月乙亥,诏曰:昔凝神伫逸,磻溪赞道,湛虑思才,傅岩毗化。朕位御三极,风澄万宇,资鈇电断,正卯斯戮。思所以仰宣遗烈,俯弘景祚,每结梦庖鼎,瞻言板筑,有劬日昃,无忘昧旦。可甄访郡国,招聘闾部:其有孝性忠节,幽居遁栖,信诚义行,廉正表俗,文敏博识,干事治民,务加旌举,随才引擢。庶官克顺,彝伦咸叙。主者精加详括,称朕意焉。
明帝泰始二年,诏四方举隐逸。
《宋书·明帝本纪》:泰始二年十一月壬辰,诏曰:矢机询政,立教之攸本;举贤聘逸,弘化之所基。故负鼎进策,殷代以康;释钓作辅,周祚斯乂。朕甫承大业,训道未敷,虽侧席忠规,伫梦岩筑,而良图莫荐,奇士弗闻,永鉴通古,无忘宵寐。今藩隅克晏,敷化维始,屡怀存治,实望箴阙。王公卿尹,群僚庶官,其有嘉谋直献,匡俗济时,咸切事陈奏,无或依隐。若乃林泽贞栖,丘园耿洁,博洽古今,敦崇孝让,四方在任,可明书搜扬,具即以闻。
泰始五年,诏在所招括隐逸。
《宋书·明帝本纪》:五年九月己未,诏曰:夫箕、颍之操,振古所贵,冲素之风,哲王攸重。朕属横流之会,接难晦之辰,龛暴剪乱,日不暇给。今虽关、陇犹霭,区县澄氛,偃武修文,于是乎在。思崇廉耻,用静驰薄,固已物色载怀,寝兴伫叹。其有贞栖隐约,自事衡樊,凿坯遗荣,负钓辞聘,志恬江海,行高尘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时以名闻。将贲园矜德,茂昭厥礼。群司各举所知,以时授爵。
泰豫元年后,废帝即位,诏牧守搜采逸隐。
《宋书·后废帝本纪》:泰豫元年四月庚子,即皇帝位。六月壬辰,诏曰:夫寝梦期贤,往诰垂美,物色求良,前书称盛。朕以冲昧,嗣膺宝业,思仰述圣猷,勉弘政道,兴言多士,常想得人。可普下牧守,广加搜采。其有孝友闻族,义让光闾,或匿名屠钓,隐身耕牧,足以整厉浇风,扶益淳化者,凡厥一善,咸无遗逸。虚轮伫帛,俟闻嘉荐。

南齐

武帝永明元年春,正月,诏王公卿士,各举所知,随方登叙。
《南齐书·武帝本纪》云云。
永明八年,诏公卿已下各举所知。
《南齐书·武帝本纪》:八年夏,四月,戊辰,诏公卿已下各举所知,随才授职。进得其人,受登贤之赏;荐非其才,获滥举之罚。
明帝建武二年,诏群臣各举所知。
《南齐书·明帝本纪》:建武二年春,正月,辛未,诏王公以下,各举所知。随王公卿士,内外群僚,各举朕违,肆心极谏。

武帝天监十四年,诏举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者。
《梁书·武帝本纪》:天监十四年春正月辛亥,舆驾亲祀南郊。诏曰:朕恭祗明祀,昭事上灵,临竹宫而登泰坛,服裘冕而奉苍璧,柴望既升,诚敬克展,思所以对越乾元,弘宣德教;而缺于治道,政法多昧,实伫群才,用康庶绩。可班下远近,博采英异。若有确然乡党,独行州闾,肥遁丘园,不求闻达,藏器待时,未加收采;或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并即腾奏,具以名上。当擢彼周行,试以邦邑,庶百司咸事,兆民无隐。
天监  年,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朱异,诏奖之。〈按《天监普》:通时,无可考。据而《朱异传》普通五年,已作常侍,故知在天监年也。〉《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朱异传》:诏求异能之士,《五经》博士明山宾表荐异曰:窃见钱唐朱异,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闇有对宾之色,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加以圭璋新琢,锦组初构,触响铿锵,值采便发。观其信行,非惟十室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高祖召见,使说《孝经》《周易》义,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异。后见明山宾,谓曰:卿所举殊得其人。
普通七年,诏在位,各举所知。
《梁书·武帝本纪》:普通七年夏四月乙酉,诏在位群臣,各举所知,凡是清吏,咸使荐闻,州年举二人,大郡一人。
太清二年,诏举清人任治民者,又诏求贤才。
《梁书·武帝本纪》:太清二年夏四月丙子,诏在朝及州郡各举清人任治民者,皆以礼送京师。五月癸丑,诏曰:为国在于多士,宁下寄于得人。朕暗于行事,尤阙治道,孤立在上,如临深谷。凡尔在朝,咸思匡救,献替可否,用相启沃。班下方岳,傍求俊乂,穷其屠钓,书其岩穴,以时奏闻。

文帝天嘉元年,诏王公已下,各举贤良。
《陈书·文帝本纪》:天嘉元年秋七月甲寅,诏曰:朕以眇身,属当大宝,负荷至重,忧责实深,而庶绩未康,胥怨犹结,伫咨贤良,发于梦想,每有一言入听,片善可求,何尝不褒奖抽扬,缄书绅带。而傅岩虚往,穷谷尚淹,蒲币空陈,旌弓不至。岂当有乖则哲,使草泽遗才。将时运浇流,今不逮古。侧食长怀,寝兴增叹。新安太守陆山才有启,荐梁前征西从事中郎萧策,梁前尚书中兵郎王暹,并世胄清华,羽仪著族,或文史足用,或孝德可称,并宜登之朝序,擢以不次。王公已下,其各进举贤良,申荐沦屈,庶众才必萃,大厦可成,使《棫朴》载歌,《由庚》在咏。
后主太建十四年,诏九品已上,各荐一人。
《陈书·后主本纪》:太建十四年三月癸亥,诏曰:夫体国经野,长世字氓,虽因革傥殊,弛张或异,至于旁求俊乂,爰逮侧微,用道和羹,是隆大厦,上智中主,咸由此术。朕以寡薄,嗣膺景祚,虽哀疚在躬,情虑惛舛,而宗社任重,黎庶务殷,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思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五能不至。是用甲旦凝虑,丙夜损怀。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应内外众官九品以上,可各荐一人,以会汇征之旨。且取备实难,举长或易,小大之用,明言所施,勿得南箕北斗,名而非实。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著《宾戏》以自怜,草《客嘲》以慰志,人生一世,逢遇诚难,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趋铜驼以观国,望金马而来庭,便当随彼方圆,饬之矩矱。

北魏

太宗永兴五年,诏求俊逸。按《魏书·太宗本纪》:永兴五年二月,诏分遣使者巡求俊逸,其豪门彊族为州闾所推者,及有文武才干、临
疑能决,或有先贤世胄、德行清美、学优义博、可为人师者,各令诣京师,当随才叙用,以赞庶政。
世祖延和元年,诏以礼辟召贤良。
《魏书·世祖本纪》:延和元年十二月,先是,辟召贤良,州郡多逼遣之。诏曰:朕除伪平暴,征讨累年,思得英贤,缉熙治道,故诏州郡搜扬隐逸,进举贤俊。古之君子,养志衡门,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容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栖栖遑遑,负鼎而自达。虽徇尚不同,济时一也。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此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其明宣敕,咸使闻知。
高祖延兴二年,诏举才堪专对者。
《魏书·高祖本纪》:延兴二年秋七月壬寅,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九月讲武,当亲问风俗。延兴三年,诏有孝悌力田者,具以名闻。
《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三年十一月,诏其有力田孝悌、才器有益于时、信义著于乡闾者,具以名闻。
太和十七年九月,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
《魏书·高祖本纪》云云。
太和十八年,诏孝义廉贞、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按《魏书·高祖本纪》:十八年十一月辛未,诏孝义廉贞、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十二月丁卯,诏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
太和十九年,诏各州郡举士。
《魏书·高祖本纪》:十九年夏四月辛亥,诏德著丘园者具以名闻。庚申,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诏兖州剌史举部内士人才堪军国者及守宰治行,具以名闻。六月壬子,诏济州、东郡、荥阳及河南诸县车驾所经者,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具以名闻。冬十月辛酉,诏州郡诸有士庶经行修敏、文思遒逸,才长吏治、堪干政事者,以时发遣。
太和二十一年五月庚寅,诏雍州士人,其孝友德义、文武才干,悉仰贡举。
《魏书·高祖本纪》云云。
肃宗孝昌元年,诏群臣各举所知。
《魏书·肃宗本纪》:孝昌元年三月甲戌,诏曰:选众而举,其来自昔。朕缵承大业,综理万几,求贤致治,心焉若渴。知人则哲,振古所难,宜博访公卿,采兹声实。可令第一品以下五品以上,人各荐其所知,不限素身居职。必使精辩器艺,具注所能,然后依牒简擢,随才收叙。庶济济之美,无替往时;謇謇之直,有申兹岁。
敬宗建义元年,诏举德行、文艺、政事强直者。
《魏书·敬宗本纪》:建义元年五月壬午,诏求德行、文艺、政事强直者,县令、太守、刺史皆叙其志业,具以表闻。得三人以上,县令、太守、刺史赏一阶;举非其人,亦黜一阶。又以旧叙军勋不过征虏,自今以后宜依前式以上,馀阶积而为品。其从舆驾北来之徒,不在此例。悉不听破品受阶,破阶请帛。帝以寇难未夷,避正殿,责躬撤膳。又班募格,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陈国家利害之谋、赴君亲危难之节者,集华林园,面论事。
孝静帝天平三年春正月戊申,诏百官举士,举不称才者两免之。
《魏书·孝静帝本纪》云云。

北齐

孝昭帝皇建二年,诏内外诸臣,每二年各荐举一人。按《北齐书·孝昭帝本纪》:皇建二年二月丁丑,诏内外执事之官从五品已上及三府主簿录事参军、诸王
文学、侍御史、廷尉三官、尚书郎中、中书舍人,每二年之内各举一人。
《册府元龟》:皇建二年,诏其高才良器,允文允武,理识深长,干具通济,操履凝峻,学业宏赡。诸如此辈,随取一长,无待兼资方充举限。
后主天统三年,太上皇诏京官举人有差。
《北齐书·后主本纪》:天统三年春正月戊戌,太上皇帝诏京官执事散官三品已上各举三人,五品已上各举二人;称事七品已上及殿中侍御史、尚书都检校御史、主书及门下录事各举一人。

北周

孝闵帝元年,诏举贤良堪治民者。
《周书·孝闵帝本纪》:元年八月甲午,诏曰:帝王之治天下,罔弗博求众才,以乂厥民。今二十四军宜举贤良堪治民者,军列九人。被举之人,于后不称厥任者,所举官司,皆治其罪。
武帝建德三年二月丙午,令六府举贤良清正之人。按《周书·武帝本纪》云云。
建德六年,诏山东,举明经干治者。
《周书·武帝本纪》:六年三月壬午,诏山东诸州,各举明经干治者二人。若奇才异术,卓尔不群者,弗拘多少。
宣政元年,宣帝即位。诏州郡举才堪任用者,及秀才孝廉。
《周书·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六月戊戌,即皇帝位。八月壬申,遣大使巡察诸州。诏制九条,宣下州郡:五曰,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八曰,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郡举经明行修者为孝廉,上州、上郡岁一人,下州、下郡三岁一人。
静帝大定元年,诏举贤才。
《周书·静帝本纪》:大定元年春正月丙戌,诏曰:帝王设官,惟才是务;人臣报国,荐贤为重。去岁以来,屡有妖寇,宰臣英算,咸得清荡。逆乱之后,兵车始朅,遐迩劳役,生民未康。居官之徒,致治者寡。斯故上失其道,以至于兹,亦由下有幽人,未展其力。今四海宁一,八表无尘,元辅执钧,垂风扬化。若使天下英杰,尽升于朝,铨衡陟降,量才而处,垂拱无为,庶几可至。于是遣戎秩上开府以上,职事下大夫以上,外官刺史以上,各举清平勤干者三人。被举之人,居官三年有功过者,所举之人,随加赏罚。

文帝开皇二年春正月甲戌,诏举贤良。
《隋书·文帝本纪》云云。
开皇三年,诏举文武才用,以礼发遣。
《隋书·文帝本纪》:三年十一月己酉,发使巡省风俗,因下诏曰: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化,以德代刑,求草莱之善,旌闾里之行。如有文武才用,未为时知,宜以礼发遣,朕将铨擢。
开皇十八年,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按《隋书·文帝本纪》:十八年秋七月,诏京官五品已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仁寿三年,诏州县搜扬贤哲。
《隋书·文帝本纪》:仁寿三年秋七月丁卯,诏曰:日往月来,惟天所以运序,山镇川流,惟地所以宣气。运序则寒暑无差,宣气则云雨有作,故能成天地之大德,育万物而为功。况一人君于四海,睹物欲运,独见致治,不藉群才,未之有也。是以唐尧钦明,命羲、和以居岳,虞舜睿德,升元、凯而作相。伊尹鼎俎之媵,为殷之阿衡,吕望渔钓之夫,为周之尚父。此则鸣鹤在阴,其子必和,风云之从龙虎,贤哲之应圣明,君德不回,臣道以正,故能通天地之和,顺阴阳之序,岂不由元首而有股肱乎。自王道衰,人风薄,居上不能公道以御物,为下必踵私法以希时。上下相蒙,君臣义失,义失则政乖,政乖则人困。盖同德之风难嗣,离德之轨易追,则任者不休,休者不任,则众口铄金,戮辱之祸不测。是以行歌避代,辞位灌园,卷而可怀,黜而无愠,放逐江湖之上,沈赴河海之流,所以自洁而不悔者也。至于闾阎秀异之士,乡曲博雅之儒,言足以佐时,行足以励俗,遗弃于草野,湮灭而无闻,岂胜道哉。所以览古而叹息者也。方今区宇一家,烟火万里,百姓乂安,四夷宾服,岂是人功,实乃天意。朕惟夙夜祗惧,将所以上嗣明灵,是以小心励己,日慎一日。以黎元在念,忧兆庶未康,以庶政为怀,虑一物失所。虽求傅岩,莫见幽人,徒想崆峒,未闻至道。唯恐商歌于长夜,抱关于夷门,远迹犬羊之间,屈身僮仆之伍。其令州县搜扬贤哲,皆取明知今古,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不限多少,不得不举。限以三旬,咸令进路。徵召将送,必须以礼。
炀帝大业三年,诏文武五品以上,以十科举人。
《隋书·炀帝本纪》:大业三年夏四月甲午,诏曰:天下之重,非独治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举能,收采幽滞。周称多士,汉号得人,常想前风,载怀钦伫。朕负扆夙兴,冕旒待旦,引领岩谷,寘以周行,冀与群才共康庶绩。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韬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永鉴前哲,怃然兴叹。凡厥在位,譬诸股肱,若济巨川,义同舟楫。岂得保玆宠禄,晦尔所知,优游卒岁,甚非谓也。祈大夫之举善,良史以为至公,臧文仲之蔽贤,尼父讥其窃位。求诸往古,非无褒贬,宜思进善,用匡寡薄。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励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才堪将略,则拔之以禦侮,膂力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众善毕举,与时无弃。以此求治,庶几非远。文武有职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十科举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擢。其见任九品以上官者,不在举送之限。
大业五年,诏以四科举人。
《隋书·炀帝本纪》:五年六月辛亥,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壮、超绝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彊禦四科举人。
大业十年五月庚子,诏郡举孝悌廉洁各十人。按《隋书·炀帝本纪》云云。

太宗贞观十一年,诏河北、淮南举孝弟淳笃等科。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一年夏四月丙寅,诏河北、淮南举孝弟淳笃,兼闲时务;儒术该通,可为师范;文辞秀美,才堪著述;明识政体,可委字人:并志行修立,为乡闾所推者,给传诣洛阳宫。
贞观十五年六月戊申,诏天下诸州,举学综古今及孝弟淳笃、文章秀异者,并以来。
《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云云。按《册府元龟》:十五年六月,诏令天下士庶人,内或识达公方学,综今古。廉洁正直,可以经国佐时,或孝悌淳笃,节义昭显,始终不移,可以敦风厉俗,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异,才足著述,并宜荐举,具以名闻。
贞观十七年五月乙丑,手诏举孝廉茂才异能之士。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云云。贞观二十三年,高宗即位,诏以四科举人。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高宗以贞观二十三年六月,即位。九月,诏其有经明行修,谈讲精熟,具此师严,才堪教胄者。志节高妙,适用清通,博闻强记,终堪卿辅者。游情文藻,下笔成章,援心处事,端平可纪者,疾恶扬善,依忠履义,执持典宪,终始不移者,京司长官上都督府及上州各举二人,中下州刺史各举一人。
高宗显庆二年,诏群臣各举所知。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庆二年二月,诏宜令京官五品以上及诸州牧守,各举所知,或勇冠三军,翘关拔山之力。智兼百胜,纬地经天之才,蕴奇策于良平。驰功绩于卫霍,踪二起于吴白,轨双李于牧广,赏纤善而万众悦,罚片恶而一军惧,如有此色,可精加采访,各以奏闻。
显庆五年六月辛卯,诏文武五品以上四科举人。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按《册府元龟》:五年六月,诏内外官四科举人,或孝悌可称,德行夙著,通涉经史,堪居繁剧。或游泳儒术,沈研册府,下帷不倦,博物驰声。或藻思清华,词锋秀逸,誉标文雅,材堪远大。或廉平处事,强直为心,洞晓刑书,兼包文艺者,精加搜访,各以名荐。
龙朔元年八月丙戌,令诸州举孝行尤著及累叶义居可以励风俗者。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龙朔三年八月,令内外官五品已上各举所知。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乾封二年十月,令天下诸州举鸿儒硕学,博闻强记之士。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咸亨二年冬十月,搜扬明达礼乐之士。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
仪凤元年,诏籍所举者名以闻。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仪凤元年十二月,诏或孝悌通神,遐迩推敬,或德行光俗,邦邑崇仰,或学综九流,垂帷睹奥,或文高六义,下笔成章,或备晓八音,洞该七曜,或射能穿扎,力可翘关,或丘园秀异,志存栖隐,或将帅子孙,素称勇烈,亦有婆娑乡曲,负材傲俗,为讥议所斥,陷于跅之流者,各以名闻。
仪凤二年十二月乙卯,诏京文武职事官三品已上,每年各举文武才能堪任将帅牧守者一人。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云云。按《册府元龟》:二年十二月,诏或才蕴廊庙,器均瑚琏,体王佐之嘉,猷资公辅之宏量,或奇谋异算,决胜千里。或投石拔距,勇冠三军。或謇谔忠亮,志存规弼,或绳违纠恶,不避权豪,或威惠仁明,堪居牧守之重。或公正廉直,足膺令长之任,咸宜搜访,具录封进。
调露元年,诏行荐举。
《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调露元年七月,诏或孝弟纯至,感于神明,或文武兼资,材堪将相,或学艺该博,业标儒首,或藻思宏赡,辞擅文宗,或洞晓音律,识均牙旷,或深明历数,妙同京管者,咸令荐举。
中宗嗣圣二年,〈即武后垂拱元年。〉太后诏许自举。
《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后本纪》:垂拱元年,诏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嗣圣六年,〈即武后永昌元年〉太后令文武官各举所知。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后本纪》:永昌元年,令文武官五品已上各举所知。
嗣圣八年,〈即武后天授二年〉太后制官人自举。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武后本纪》:天授二年冬十月,制官人者咸令自举。
神龙元年二月,诏九品以上及朝集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中宗本纪》云云。神龙二年二月,令举天下鸿儒硕学之士。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神龙三年春正月庚戌,以默啜寇边,制募猛士武艺超绝者,各令自举。
《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中宗本纪》云云。
睿宗景云元年,诏所司博采贤才。
《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景云元年十二月,制举有能明三经,通其大义者,能宗一史,知其本末者,通三教宗旨,究其精微者,善六书文字,辨其声象者,博雅造曲,度知六律五音者,明韬略学孙吴,识天时人事者,畅于词气,聪于受领,善敷奏吐纳者,咸令所司博采明试以闻。
太极元年二月,命文武官五品已上各举才堪将军,及边州都督刺史以闻。
《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元宗先天元年十二月,制令京文武官及朝集使五品已上,各举堪充将帅者一人。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先天二年六月,诏诸州有抱器怀才,不求闻达者,访名闻奏。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开元二年,制求直谏言弘益政理者。又制举茂才。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年春正月,制求直谏言弘益政理者。
《册府元龟》:开元二年六月甲子,制其有茂才异等拔萃超群,咸令自举。
开元五年二月,诏有嘉遁幽栖养高不仕者,州牧各以名荐。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开元九年,诏举武勇之士。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九年正月,诏曰:诸州官人百姓,有智合孙吴,可以运筹决胜,有勇齐贲育,可以斩将搴旗,或临戎却寇,堪为一堡之雄,各听自举,务通其实。
开元十一年,诏府县荐举才堪文武,及沉沦草泽者。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十一年正月,武德功臣及元从子孙,有才堪文武未有官者,委府县搜扬,具以名荐。
《册府元龟》:十一年正月丁卯,制其有沉沦草泽,抱德栖迟,并委府县搜扬。
开元十三年夏四月癸酉,令朝集使各举所部孝悌文武,集于泰山之下。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开元十五年春正月戊寅,制草泽有文武高才,令诣阙自举。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开元二十年冬十月丙戌,命巡幸所至,有贤才未闻达者举之。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云云。开元二十三年,诏举贤才。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二十三年春正月己亥,制其才有霸王之略、学究天人之际、及堪将帅牧宰者,令五品已上清官及刺史各举一人。
《册府元龟》:二十三年正月,诏孝悌力田,乡闾推挽者,本州刺史长官各以名闻。
开元二十五年,诏举清资官以礼去职者。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二十五年春正月壬午,制崇德尚齿,三代丕义;敦风劝俗,五教攸先。其曾任五品已上清资官以礼去职者,所司具录名奏。
开元二十六年,诏举博学文辞之士。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二十六年春正月,制内外八品已下及草泽有博学文辞之士,各委本司本州闻荐。
开元二十七年,诏举德行之士。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七年正月,制令诸州刺史举德行尤异,不求闻达者。开元二十九年,诏内外官保荐亲属。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二十九年春正月丁丑,制内外官有伯叔兄弟子侄堪任刺史、县令,所司亲自保荐。
天宝元年,诏举文武之士,及文武官堪为刺史者。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元年正月朔,诏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英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京文武官才堪为刺史者各令封状自举。
天宝十三载,诏博学及武勇者任自举。
《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三载二月,诏其博通坟典,洞晓元经,清白著闻,词藻宏丽,军谋出众,武艺绝伦者任自举。
肃宗至德元载,诏贤才诣阙自陈。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至德元载,诏有直言极谏,才能宰牧,文词博达,武艺绝伦,孝悌力田,沉沦草泽,听诣阙自陈。
至德二载正月,上皇令举孝弟之士。十二月,诏举人,勿限数。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二载春正月,上皇下诰曰:其天下有至孝友悌行著乡闾堪旌表者,郡县长官采听闻奏,庶孝子顺孙沐于元化也。
《册府元龟》:二载十二月,诏其有文经邦国,学究天人,博于经史,工于词赋,善于著述。精于法理,军谋制胜,武艺绝伦,并任于所在自举,委郡守铨择奏闻,不限人数。
乾元二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乾元二年四月壬寅,诏自文武五品已上正官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一人,任自封进。
上元元年,诏举贤良方正及文武之士。
《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上元元年闰四月,诏宜令中外五品已上文武正从员,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一人。武艺文才俱堪济理者,亦任状举,其或文乏词策,武非骑射,但权谋可以集事,材力可以临戎,方圆可收,亦任通举。
代宗永泰元年正月,制孝弟力田,怀材抱器,遗逸未经荐达者,各委州府闻奏。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大历元年十一月,制天下有安贫乐道,孝弟力田者,具以名闻。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大历五年,诏所在荐举。
《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五年六月,诏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已下,并草泽中有硕学专门,茂才异等,智谋经武,讽谏主文者,仰所在表荐。大历十四年,德宗即位,诏群臣荐举。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十四年五月,即位于太极殿。六月癸亥,诏中书门下、御史台五品已上,诸司三品已上长官,各举可任刺史县令者一人,中书门下量才进拟,有犯坐举主。
《册府元龟》:德宗以大历十四年五月即位,六月诏天下,有才业尤著,高蹈丘园,及直言极谏之士,具以名闻。诸色人中有孝弟力田,及经学优深,文辞清丽,军谋宏远,武艺殊伦者,亦具以名闻。能诣阙自陈者亦听。
德宗贞元四年正月,诏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高蹈不仕,隐居岩穴,孝弟力田,闻于乡里,所在长官,具以名闻。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贞元八年,初令授台省官者各具举主于授官诏。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八年五月戊辰,初令授台省官者各具举主于授官诏。先是郎官缺,左右承举之,御史缺,大夫、中丞举之,诏书不具所举。及赵憬、陆贽为相,以谏议郎官不宜专于左右丞,宜令尚书、丞、郎各举其可,诏书具所举官名,御史亦如之,异日考殿最以举主能否。从之。
贞元九年,定殿最举主法诏群臣各举所知。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九年十一月甲辰制荐官,宜令尚书丞、郎于都堂访以理术,试时务状,考其通否及历任考课事迹,定为三等,并举主姓名。仍令御史一人为监试。如授官后政事能否,委御史台、观察使以闻,而殿最举主。
《册府元龟》:九年十一月,制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或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或详明政术,可以理人者,委常参官及州府长吏各举所知。
贞元十一年,诸州准例荐举。
《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德宗本纪》:十一年三月丙申,诸州准例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蔡广成等九人,各受试官,令给公乘到京,日量才叙用。
宪宗元和二年,诏内外官各举所知。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元和二年正月,制天下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委内外官各举所知。
元和七年,诏各道长官荐替后,官朝臣荐。罢使郎官、御史。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宪宗本纪》:七年八月戊申,制:诸州府五品已上官替后,委本道长官量其才行、官业、资历,每年冬季一度闻荐。其罢使郎官、御史,许朝臣每年冬季准此闻荐。
元和十四年,诏内外官各举所知。
《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十四年七月,诏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者,委内外官各举所知。
穆宗长庆四年,敬宗即位,诏群臣各举所知。
《唐书·敬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长庆四年正月,敬宗即位,三月诏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人师,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军谋宏远,材任边将者,委常参官,并诸道节度观察使,诸州刺史,各举所知。
文宗太和元年,诏群臣各举所知,无人举者听其自举。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太和元年正月,制诸色人中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及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闲吏理,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帅者,常参官及方牧郡守各举所知,无人举者亦听自举。
开成元年正月,制其有藏器俟时,隐身岩穴,奇节独行,可激风俗者,各以名闻。
《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云云。
懿宗咸通四年,诏授官后举人自代。
《唐书·懿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懿宗本纪》:四年春正月,制中外官宜准建中元年敕,授官后三日举一人自代。

后梁

太祖开平三年冬十一月己酉,诏搜访贤良。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开平三年,制其有卓荦不羁,沉潜用晦,负王霸之业,蕴经济之谋,究古今刑政之源,达礼乐质文之奥机,筹可以制度经术,可以辨疑,旋具奏闻,然后试其所长,待以不次。
开平四年九月辛亥,诏搜访贤良。
《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册府元龟》:四年九月诏:如有卓荦不羁,沉潜自负,通王霸之上略,达文武之大经,究古今刑政之源,达礼乐质文之变,朕则待以不次,委以非常。

后晋

高祖天福三年,诏百僚荐引,得人者赏,徇私者黜罚。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不载。 按《宋史·窦贞固传》:贞固晋时为翰林学士,就拜中书舍人。天福三年,诏百
僚各上封事,贞固疏曰:臣闻举善为明,知人则哲。圣君在位,薮泽岂有隐沦;昭代用材,政理固无紊乱。求贤若渴,从谏如流,郑所以誉子皮;蔽贤窃位,不知不仁,鲁所以讥文仲。为国之要,进贤是先。陛下方树丕基,宜求多士。乞降诏百僚,令各司议定一人,有何能识,堪何职官,朝廷依奏用之。若能符荐引,果谓当才,所奏之官,望加奖赏;如乖其举,或涉徇私,所奏之官,宜加黜罚。自然官由德序,位以才升。三人同行,尚闻择善;十目所视,必不滥知。臣职在论思,敢陈狂狷。书奏,帝深嘉之,命所司著为令典。

太宗会同三年六月乙未朔,东京宰相耶律羽之言渤海相大素贤不法,诏僚佐部民举有才德者代之。按《辽史·太宗本纪》云云。圣宗统和九年秋七月乙巳,诏诸道举才行。
《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统和十二年十一月,诏诸部所俘宋人有官吏儒生抱器能者,诸道军有勇健者,具以名闻。庚戌,诏郡邑贡明经、茂材异等。
《辽史·圣宗本纪》云云。
太平六年,诏举清勤自励之官。
《辽史·圣宗本纪》:太平六年十二月辛巳,诏北面诸部廉察州县及石烈、弥里之官,不治者罢之。诏太小职官有贪暴残民者,立罢之,终身不录。其不廉直,虽处重任,即代之;能清勤自励者,在卑位亦当荐拔。
兴宗重熙九年十二月,诏诸职官。有治民安边之略者,悉具以闻。
《辽史·兴宗本纪》云云。
重熙十年十月丙戌,诏东京留守萧孝忠举察官吏清彊者,悉具实以名闻。
《辽史·兴宗本纪》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