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三百二十一卷目录
冠服部汇考五
唐一〈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四则 高宗永徽一则 显庆一则 龙朔一则 上元一则 仪凤一则 中宗嗣圣五则 神龙三则 景龙二则 睿宗景云二则 元宗开元七则 天宝一则〉
唐一〈高祖武德一则 太宗贞观四则 高宗永徽一则 显庆一则 龙朔一则 上元一则 仪凤一则 中宗嗣圣五则 神龙三则 景龙二则 睿宗景云二则 元宗开元七则 天宝一则〉
礼仪典第三百二十一卷
冠服部汇考五
唐一
高祖武德四年,始著衣服之令。按《唐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凡天子之服十四:大裘冕者,祀天地之服也。广八寸,长一尺二寸,以版为之,黑表,纁里,无旒,金饰玉簪导,组带为缨,色如其绶,黈纩充耳。大裘,缯表,黑羔表为缘,纁里,黑领、褾、襟缘,朱裳,白纱中单,皂领,青褾、襈、裾,朱袜,赤舄。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佩。黑组大双绶,黑质,黑、黄、赤、白、缥、绿为纯,以备天地四方之色。广一尺,长二丈四尺,五百首。纷广二寸四分,长六尺四寸,色如绶。又有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如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革带,以白皮为之,以属佩、绶、印章。鞶囊,亦曰革带,博三寸半,加金镂玉钩䚢。大带,以素为之,以朱为里,在腰及垂皆有裨,上以朱锦,贵正色也,下以绿锦,贱间色也,博四寸。纽约,贵贱皆用青组,博三寸。黻以缯为之,随裳色,上广一尺,以象天数,下广二尺以象地数,长三尺,朱质,画龙、火、山三章,以象三才,其颈五寸,两角有肩,广二寸,以属革带。朝服谓之韠,冕服谓之黻。衮冕者,践祚、飨庙、征还、遣将、饮至、加元服、纳后、元日受朝贺、临轩册拜王公之服也。广一尺二寸,长二尺四寸,金饰玉簪导,垂白珠十二旒,朱丝组带为缨,色如绶。深青衣纁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八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衣画,裳绣,以象天地之色也。自山、龙以下,每章一行为等,每行十二。衣、褾、领,画以升龙,白纱中单,黻领,青褾、襈、裾,韨绣龙、山、火三章,舄加金饰。鷩冕者,有事远主之服也。八旒,七章:华虫、火、宗彝三章在衣;藻、粉米、黼、黻四章在裳。毳冕者,祭海岳之服也。七旒,五章:宗彝、藻、粉米在衣;黼、黻在裳。絺冕者,祭社稷、飨先农之服也。六旒,三章:絺、粉米在衣;黼、黻在裳。元冕者,蜡祭百神、朝日、夕月之服也。五旒,裳刺黼一章。自衮冕以下,其制一也,簪导、剑、佩、绶皆同。通天冠者,冬至受朝贺、祭还、燕群臣、养老之服也。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金博山,黑介帻,组缨翠緌,玉、犀簪导,绛纱袍,朱里红罗裳,白纱中单,朱领、褾、襈、裾,白裙、襦,绛纱蔽膝,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白假带,其制垂二绦帛,以变祭服之大带。天子未加元服,以空顶黑介帻,双童髻,双玉导,加宝饰。三品以上亦加宝饰,五品以上双玉导,金饰,六品以下无饰。缁布冠者,始冠之服也。天子五梁,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九品以上一梁。武弁者,讲武、出征、蒐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之服也。有金附蝉,平巾帻。弁服者,朔日受朝之服也。以鹿皮为之,有襻以持发,十有二𤪌,玉簪导,绛纱衣,素裳,白玉双佩,革带之后有鞶囊,以盛小双绶,白袜,乌皮履。黑介帻者,拜陵之服也。无饰,白纱单衣,白裙、襦,革带,素袜,乌皮履。白纱帽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以乌纱为之,白裙、襦,白袜,乌皮履。平巾帻者,乘马之服也。金饰,玉簪导,冠支以玉,紫褶,白裤,玉具装,珠宝钿带,有靴。白帢者,临丧之服也。白纱单衣,乌皮履。 皇后之服三:袆衣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深青织成为之,画翚,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蔽随裳色,以緅领为缘,用翟为章,三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裨、纽约、佩、绶如天子,青袜,舄加金饰。鞠衣者,亲蚕之服也。黄罗为之,不画,蔽膝、大带、革带、舄随衣色,馀同袆衣。钿钗袒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十二钿,服用杂色而不画,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 皇太子之服六:衮冕者,从祀、谒庙、加元服、纳妃之服也。白珠九旒,红丝组为缨,犀簪导,青纩充耳。黑衣纁裳,凡九章:山、龙、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在裳。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裙。革带金钩䚢,大带,瑜玉双佩。朱组双大绶,朱质,赤、白、缥、绀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三百二十首。黻随裳色,有火、山二章。白袜,赤舄,朱履,加金涂银扣饰。鹿卢玉具剑如天子。远游冠者,谒庙、还宫、元日朔日入朝、释奠之服也。以具服,远游冠三梁,加金博山,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犀簪导,绛纱袍,红裳,白纱中单,黑领、褾、襈、裾,白裙、襦,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白袜,黑舄。朔日入朝,通服裤褶。公服者,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之服也。远游冠,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金钩䚢,假带,瑜玉只佩,方心,纷,金镂鞶囊,纷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色如大绶。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宾客之服也。白裙、襦,乌皮履。弁服者,朔、望视事之服也。鹿皮为之,犀簪导,组缨九𤪌,绛纱衣,素裳,革带,鞶囊,小绶,双佩。自具服以下,皆白袜,乌皮履。平巾帻者,乘马之服也。金饰,犀簪导,紫裙,白裤,起梁珠宝钿带,靴。进德冠者,亦乘马之服也。九𤪌,加金饰,有裤褶,常服则有白裙、襦。 皇太子妃之服有三:褕翟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青织成。文为摇翟,青质,五色九等。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用緅为领缘,以翟为章二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不朱里,青袜,舄加金饰,佩、绶如皇太子。鞠衣者,从蚕之服也。以黄罗为之,制如褕翟,无雉,蔽膝、大带随衣色。钿钗袒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九钿,其服用杂色,制如鞠衣,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花九树,有两博鬓。 群臣之服二十有一:衮冕者,一品之服也。九旒,青𤪌为珠,贯三采玉,以组为缨,色如其绶。青纩充耳,宝饰角簪导。青衣纁裳,九章:龙、山、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在裳,皆绛为绣遍衣。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朱袜,赤舄。革带钩䚢,大带,黻随裳色。金宝玉饰剑镖首,山元玉佩。绿綟绶,绿质,绿、紫、黄、赤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二百四十首。郊祀太尉摄事亦服之。鷩冕者,二品之服也。八旒,青衣纁裳,七章: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在裳,银装剑,佩水苍玉,紫绶、紫质,紫、黄、赤为纯,长一丈六尺,广八寸,一百八十首。革带之后有金镂鞶囊,金饰剑,水苍玉佩,朱袜,赤舄。毳冕者,三品之服也。七旒,宝饰角簪导,五章:宗彝、藻、粉米在衣;黼、黻在裳。韨二章:山、火。紫绶如二品,金银镂鞶囊,金饰剑,水苍玉佩,朱袜,赤舄。絺冕者,四品之服也。六旒,三章:粉米在衣;黼、黻在裳,中单,青领。韨,山一章。银镂鞶囊。自三品以下皆青绶,青质,青、白、红为纯,长一丈四尺,广七寸,一百四十首,金饰剑,水苍玉佩,朱袜,赤舄。元冕者,五品之服也。以罗为之,五旒,衣、韨无章,裳刺黻一章。角簪导,青衣纁裳,其服用䌷。大带及裨,外黑内黄,黑绶绀质,青绀为纯,长一丈二尺,广六寸,一百二十首。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金饰剑,水苍玉佩,朱袜,赤舄。三品以下私祭皆服之。平冕者,郊庙武舞郎之服也。黑衣绛裳,革带,乌皮履。爵弁者,六品以下九品以上从祀之服也。以䌷为之,无旒,黑缨,角簪导,青衣纁裳,白纱中单,青领、褾、襈、裾,革带钩䚢,大带及裨内外皆缁,爵韠,白袜,赤履。五品以上私祭皆服之。武弁者,武官朝参、殿庭武舞郎、堂下鼓人、鼓吹按工之服也。有平巾帻,武舞绯丝布大褒,白练裆,螣蛇起梁带,豹文大口裤,乌皮靴。鼓人朱褠衣,革带,乌皮履。鼓吹按工加白练裆。弁服者,文官九品公事之服也。以鹿皮为之,通用乌纱,牙簪导。缨:一品九𤪌,二品八𤪌,三品七𤪌,四品六𤪌,五品五𤪌,犀簪导,皆朱衣素裳,革带,鞶囊,小绶,双佩,白袜,乌皮履。六品以下去𤪌及鞶囊、绶、佩。六品、七品绿衣,八品、九品青衣。进贤冠者,文武朝参、三老五更之服也。黑介帻,青緌。纷长六尺四寸,广四寸,色如其绶。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及国官一梁,六品以下私祭皆服之。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有黄金珰,附蝉,貂尾。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诸州大中正一梁绛纱公服。殿庭文舞郎,黄纱袍,黑领、襈,白练裆,白布大口绔,革带,乌皮履。远游冠者,亲王之服也。黑介帻,三梁,青緌,金钩䚢大带,金宝饰剑,玉镖首,纁朱绶,朱质,赤、黄、缥、绀为纯,长一丈八尺,广九寸,二百四十首。黄金珰,附蝉,诸王则否。法冠者,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之服也。一名獬廌冠。高山冠者,内侍省内谒者、亲王司閤、谒者之服也。委貌冠者,郊庙文舞郎之服也。有黑丝布大褒,白练领、褾,绛布大口绔,革带,乌皮履。却非冠者,亭长、门仆之服也。平巾帻者,武官、卫官公事之服也。金饰,五品以上兼用玉,大口绔,乌皮靴,白练裙、襦,起梁带。陪大仗,有裲裆、螣蛇。朝集从事、州县佐史、岳渎祝史、外州品子、庶民任掌事者服之,有绯褶、大口绔,紫附褠。文武官骑马服之,则去裲裆、螣蛇。裤褶之制:五品以上,细绫及罗为之,六品以下,小绫为之,三品以上紫,五品以上绯,七品以上绿,九品以上碧。裲裆之制:一当胸,一当背,短褒覆膊。螣蛇之制:以锦为表,长八尺,中实以绵,象蛇形。起梁带之制:三品以上,玉梁宝钿,五品以上,金梁宝钿,六品以下,金饰隐起而已。黑介帻者,国官视品、府佐谒府、国子太学四门生俊士参见之服也。簪导,白纱单衣,青襟、褾、领,革带,乌皮履。未冠者,冠则空顶黑介帻,双童髻,去革带。书算律学生、州县学生朝参,则服乌纱帽,白裙、襦,青领。未冠者童子髻。介帻者,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下、登歌工人之服也。绛公服,以缦绯为之,制如绛纱单衣,方心曲领,革带钩䚢,假带,袜,乌皮履。九品以上则绛褠衣,制如绛公服而狭,褒形直如褠,不垂,绯褶大口绔,紫附褠,去方心曲领、假带。登歌工人,朱连裳,革带,乌皮履。殿庭加白练裆。平巾绿帻者,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大官署、食官署供膳、奉觯之服也。青丝布裤褶。羊车小史,五辫髻,紫碧腰襻,青耳屩。漏刻生、漏童,总角髻,皆青丝布裤褶。具服者,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大事之服也,亦曰朝服。冠帻,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黑领、褒,黑褾、襈、裾,白裙、襦,革带金钩䚢,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白袜,乌皮舄,剑,纷,鞶囊,双佩,双绶。六品以下去剑、佩、绶,七品以上以白笔代簪,八品、九品去白笔,白纱中单,以履代舄。从省服者,五品以上公事、朔望朝谒、见东宫之服也,亦曰公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钩䚢,假带,方心,袜,履,纷,鞶囊,双佩,乌皮履。六品以下去纷、鞶囊、双佩。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之婚,假絺冕。五品以上子孙,九品以上子,爵弁。庶人婚,假绛公服。 命妇之服六:翟衣者,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外命妇嫁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之服也。青质,绣翟,编次于衣及裳,重为九等。青纱中单,黼领,朱縠褾、襈、裾,蔽膝随裳色,以緅为领缘,加文绣,重雉为章二等。大带随衣色,以青衣,革带,青袜,舄,佩,绶,两博鬓饰以宝钿。一品翟九等,花钗九树;二品翟八等,花钗八树;三品翟七等,花钗七树;四品翟六等,花钗六树;五品翟五等,花钗五树。宝钿视花树之数。钿钗礼衣者,内命妇常参、外命妇朝参、辞见、礼会之服也。制同翟衣,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礼衣者,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服也。通用杂色,制如钿钗礼衣,唯无首饰、佩、绶。公服者,常供奉之服也。去中单、蔽膝、大带,九品以上大事、常供奉亦如之。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也。公主、王妃佩、绶同诸王。花钗礼衣者,亲王纳妃所给之服也。大褒连裳者,六品以下妻,九品以上女嫁服也。青质,素纱中单,蔽膝、大带、革带,袜、履同裳色,花钗,覆笄,两博鬓,以金银杂宝饰之。庶人女嫁有花钗,以金银琉璃涂饰之。连裳,青质,青衣,革带,袜、履同裳色。妇人燕服视夫。百官女嫁、庙见摄母服。五品以上媵降妻一等,妾降媵一等,六品以下妾降妻一等。 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文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靴,与贵臣通服。唯天子之带有十三镮,文官又有平头小样巾,百官常服同于庶人。至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腰带者,搢垂头于下,名曰尾,取顺下之义。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银,庶人以铁。既而天子袍衫稍用赤、黄,遂禁臣民服。亲王及三品、二王后,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玉。五品以上服小科绫罗,色用朱,饰以金。六品以上服丝布交梭双紃绫,色用黄。六品、七品服用绿,饰以银。八品、九品服用青,饰以鍮石。勋官之服,随其品而加佩刀、砺、纷帨。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则服䌷绢絁布,色用黄白,饰以铁、铜。
太宗贞观四年,诏定品官服色。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四年八月丙午,诏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色。
按《册府元龟》:贞观四年八月丙午,诏曰:车服以庸,昔王令典,贵贱有节,礼经彝训,自末代浇浮,采章讹杂,卿士无高卑之序,兆庶行僭侈之仪。遂使金玉珠玑,靡隔于工贾。锦绣绮縠,下通于皂隶。习俗为常,流遁亡反,因循已久,莫能惩革。朕继踵百王,钦承宝运,思弘典制,垂范后昆。永鉴前失,义存釐改。其冠冕制度,已备令文。至于寻常服饰,未为差等。今已详定,具如别式。宜即颁下,咸使闻知。于是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其夫色。
贞观五年,改定七品以下服色。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太宗时,命七品服龟甲双巨十花绫,色用绿。九品服丝布杂绫,色用青。是时士人以棠苧襕衫为上服,贵女工之始也。一命以黄,再命以黑,三命以纁,四命以绿,五命以紫。士服短褐,庶人以白。中书令马周上议:《礼》无服衫之文,三代之制有深衣。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上服。开胯者名曰缺胯衫,庶人服之。又请:裹头者,左右各三襵,以象三才,重系两脚,以象二仪。诏皆从之。太尉长孙无忌又议:服袍者下加襕,绯、紫、绿皆视其品,庶人以白。〈按《通典》:作贞观五年。〉
贞观八年,制翼善,进德冠。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太宗常以幞头起于后周,便武事者也。方天下偃兵,采古制为翼善冠,自服之。又制进德冠以赐贵臣,玉𤪌,制如弁服,以金饰梁,花趺,三品以上加金络,五品以上附山云。自是元日、冬至、朔、望视朝,服翼善冠,衣白练裙襦。裳服则有裤褶与平巾帻,通用翼善冠。进德冠制如幞头,皇太子乘马则服进德冠,九𤪌,加金饰,犀簪导,亦有裤褶,燕服用紫。其朔、望视朝,仍用弁服。
按《旧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八年五月丁丑,上初服翼善冠,贵臣服进德冠。
按《玉海》:贞观八年五月七日,太宗初服翼善冠,赐贵臣进德冠。因谓侍臣曰:幞头起于周武帝,盖取便军容耳。今四海无虞,当偃武事。此冠颇采古法,兼类幞头,乃宜常服。
贞观二十二年,令百寮服裤褶以朝。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唐会要》:贞观二十二年十月八日,令百寮朔望日,服裤褶以朝。
高宗永徽二年,给京官四品、五品随身鱼袋。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银鱼袋,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饰袋。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永徽二年五月壬辰,开府仪同三司及京官文武职事四品、五品,并给随身鱼。
显庆元年,改定衮冕及群臣服色。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显庆元年,长孙无忌等曰:武德初,撰《衣服令》,天子祀天地服大裘冕。按周郊被衮以象天。戴冕藻十有二旒,与大裘异。《月令》:孟冬,天子始裘以禦寒。若启蛰祈谷,冬至报天,服裘可也。季夏迎气,龙见而雩,如之何可服。故历代唯服衮章。汉明帝始采《周官》、《礼记》制祀天地之服,天子备十二章,后魏、周、隋皆如之。伏请郊祀天地服衮冕,罢大裘。又新礼,皇帝祭社稷服絺冕,四旒,三章;祭日月服元冕,三旒,衣无章。按令文,四品、五品之服也。三公亚献皆服衮,孤卿服毳鷩,是天子同于大夫,君少臣多,非礼之中。且天子十二为节以法天,乌有四旒三章之服。若诸臣助祭,冕与王同,是贵贱无分也。若降王一等,则王服元冕,群臣服爵弁,既屈天子,又贬公卿。《周礼》此文,久不用矣,犹祭祀之有尸侑,以君亲而拜臣子,硩蔟、蝈氏之职,不通行者盖多,故汉魏承用衮冕。今新礼,亲祭日月,服五品之服,请循历代故事,诸祭皆用衮冕。制曰:可。无忌等又曰:礼,皇帝为诸臣及五服亲举哀,素服,今服白袷,礼令乖舛。且白袷出近代,不可用。乃改以素服。自是鷩冕以下,天子不复用,而白帢废矣。
龙朔二年,定八品、九品著碧之制。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龙朔二年九月,司礼少常伯孙茂道奏称:八品、九品旧令著青,乱紫,非卑品所服,望令著碧。诏从之。
按《杜佑·通典》:龙朔二年九月,孙茂道奏:准旧令,八品九品著青。深青乱紫,非卑品所服。望请著碧,朝参之处,并依此服;非朝参处,听兼服黄。从之。前令九品以上,朝参及视事,听服黄。以洛阳县尉柳诞服黄夜行,为部人所殴,高宗闻之,以章服错乱,故此诏申明之,朝参行列一切不得著黄。
上元元年,定文武官服色。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高宗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二;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銙七。
按《旧唐书·高宗本纪》:上元元年,敕文武官三品已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深绯,五品浅绯,并金带;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并银带;八品深青,九品浅青,鍮石带;庶人服黄,铜铁带。一品已下文官,并带手巾、算袋、刀子、砺石,武官欲带亦听之。
仪凤二年,诏议冕服之制。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杜佑·通典》:龙朔二年九月,司礼少常伯孙茂道奏称:准令诸臣九章服,君臣冕服,章数虽殊,饰龙名衮,尊卑相乱。今请诸臣九章衣以云及麟代龙,升山为上,仍改衮名。当时纷议不定。至仪凤二年十一月,太常博士苏知机上言曰:去龙朔中,孙茂道奏请诸臣九章服,当时竟未施行。今请制大明冕十二章,乘舆服之,加日、月、星辰、龙、虎、山、火、麟、凤、元龟、云、水等象。鷩冕八章,三公服之。毳冕六章,三品服之。绣冕四章,五品服之。诏下有司详议,崇文馆学士杨炯奏曰:谨按虞书: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由此言之,则其所从来尚矣。逮及有周,乃以日月星辰为旌旗之饰,又登龙于山,登火于宗彝,于是制衮冕以祀先王也。九章者,法阳数也。以龙为首章,衮者卷也,龙德神异,应变潜见,表圣王深沈远智,卷舒神化也。又制鷩冕以祭先公也,鷩者雉也,有耿介之志,表公有贤才,能守耿介之节也。夫以周公之多才也,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夫以孔宣之将圣也,故行夏之时,服周之冕。先王之法服,乃此之自出也;天下之能事,又于是乎毕矣。今苏知机请制大明冕十二章乘舆服之者。谨按,日月星辰,已施于旌旗矣;龙虎山火者,又不踰于古矣。而云麟凤有四灵之名,元龟有负图之应,云有纪官之号,水有盛德之祥,此盖别表休徵,终是无踰比象。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此固不可毕陈于法服也。若夫礼唯从俗,则命为制,令为诏,乃秦皇之故事,犹可以适于今矣。若夫义取随时,则出称警,入称跸,乃汉国之旧仪,犹可以行于代矣。亦何取于变周公之轨物,改尼父之法度者哉。由是竟寝知机所请。
中宗嗣圣元年,〈即武后光宅元年〉易内外官服青者以碧。按《唐书·武后本纪》:光宅元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旗帜尚白,外官服青者以碧。
嗣圣三年,〈即武后垂拱二年〉始令都督刺史带鱼。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垂拱中,都督、刺史始赐鱼。
按《旧唐书·武后本纪》:垂拱二年春正月,初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
嗣圣八年,〈即武后天授二年〉改佩鱼为龟,赐都督刺史绣袍,始许借紫。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
按《唐会要》:天授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内出绣袍,赐新除都督刺史,其袍绣山形,绕山勒回文铭曰:德政惟明,职令思平,清慎忠勤,荣进躬亲。
按《杜佑·通典》:天授二年八月,左羽林大将军建昌王攸宁借紫衫金带。九月二十六日,除纳言,依旧著紫带金龟。借紫自此始。
嗣圣十一年,〈即武后延载元年〉始赐群臣巾子绣袍。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武后擅政,多赐群臣巾子、绣袍,勒以回文之铭,皆无法度,不足纪。按《文献通考》:武后延载元年五月,内出绣袍以赐文武三品以上官,其袍文仍各有训诫,诸王饰以盘石及鹿,宰相饰以凤池,尚书饰以对雁,左右卫将军,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卫,饰以对武,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千牛卫,饰以对牛,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玉铃卫,饰以对鹘,左右监门卫,饰以对狮子,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又铭其襟带各为八字回文,其词曰:忠正贞直,崇庆荣职,文昌翊政,勋彰陟庆,懿冲顺彰,义忠慎光,廉正躬奉,谦感忠勇。
嗣圣十七年,〈即武后久视元年〉定饰龟袋有别。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武后时,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按《玉海》作久视元年。〉
神龙元年,定服色,如旧制。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中宗本纪》:神龙元年二月甲寅,旗帜、服色,并依永淳以前故事。神龙二年制,京官五品以上,依旧佩银鱼,停六品以下著绯。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神龙二年八月制,京官五品以上,依旧式佩银鱼袋。
按《玉海》:神龙二年九月戊辰,停京官六品以下著绯裤褶,各依本品。
神龙 年,赐百官英王踣样巾。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中宗赐百官英王踣样巾,其制高而踣,帝在藩时冠也。其后文官以紫黑絁为巾。赐供奉官及诸司长官,则有罗巾、圆头巾子,后遂不改。
景龙二年,始令乘马者省衣冠。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皇太子将释奠,有司草仪注,从臣皆乘马著衣冠,左庶子刘子元议曰:古大夫乘车,以马为騑服,魏、晋朝士驾牛车。如李广北征,解鞍憩息;马援南伐,据鞍顾眄。则鞍马行于军旅,戎服所便。江左尚书郎乘马,则御史治之。颜延年罢官,骑马出入,世称放诞。近古专车则衣朝服,单马则衣亵服。皇家巡谒陵庙,册命王公,则盛服冠履,乘路车。士庶有以衣冠亲迎者,亦时服箱。其馀贵贱,皆以骑代车。比者,法驾所幸,侍臣朝服乘马。今既舍车,而冠履不易,何者。褒衣、博带、革履、高冠,车中之服也。袜而镫,跣而乘,非唯盭古,亦自取惊蹶。议者以秘阁梁《南郊图》,有衣冠乘马者,此图后人所为也。古今图画多矣,如画群公祖二疏,而有曳芒屩者;画昭君入匈奴,而妇人有施帷冒者。夫芒屩出于水乡,非京华所为;帷冒创于隋代,非汉宫所用。岂可因二画以为故实乎。谓衣冠乘马宜省。太子从之,编于令。〈按《杜佑·通
典》作景龙二年。
〉
景龙三年,命特进及散官俱佩鱼。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郡王、嗣王亦佩金鱼袋。景龙中,命特进佩鱼,散官佩鱼自此始也。然员外、试、检校官,犹不佩鱼。
睿宗景云二年,诏鱼袋饰以金、银为别。
按《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景云中,诏衣紫者鱼袋以金饰之,衣绯者以银饰之。按《旧唐书·睿宗本纪》:景云二年夏四月,诏内外官依上元元年九品以上文武官,咸带手巾算袋,武官咸带七事韘并足。其腰带一品至五品并用金,六品七品并用银,八品九品并用鍮石。鱼著紫者金装,著绯者银装。
景云 年,令职事官,罢佩刀、砺。
按《唐书·睿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初,职事官三品以上赐金装刀、砺石,一品以下则有手巾、算袋、佩刀、砺石。至睿宗时,罢佩刀、砺石,而武官五品以上佩韘七事,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是也。
元宗开元二年,申衣服之禁。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年七月,焚锦绣珠玉于前殿。戊戌,禁采珠玉及为刻镂器玩、珠绳帖绦服者,废织锦坊。 按《车服志》:开元初,将有事南郊,中书令张说请遵古制用大裘,乃命有司制二冕。元宗以大裘朴略,不可通寒暑,废而不服。自是元正朝会用衮冕、通天冠,百官朔、望朝参,外官衙日,则佩算袋,馀日则否。元宗谒五陵,初用素服,朔、望朝颛用常服。弁服、翼善冠皆废。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年七月,停京官所带胯巾算袋,每朝参日著,外官衙日著,馀日停。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年三月癸卯,诏曰:章服所施,贵贱攸别,苟容僭越未为奖劝,承前诸军人,多有借绯及鱼袋者,军中卑品,此色甚多,无功赏借,深非道理,宜敕诸军镇,但是从官借,鱼袋及无灼然功著军中权借者,并委州军长官敕到并即收取,待立功日,据功合得,即将已上者,委军将先借后奏,其灵武,和戎,大武,幽州镇军,赤水,河源,瀚海,安西,定远等军,既临贼冲,事藉悬赏,量军大小,各封赏金鱼袋五十枚,并委军将,临时行赏。七月戊戌,诏曰:雕文刻镂,衣纨履丝,习俗相誇,殊涂竞爽,伤风败俗,为弊良久,珠玉锦绣,既令禁断,准式,三品以上饰以玉,四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者,宜于腰带及御镫酒杯杓依式,自外悉铸为铤。妇人衣服,各随其夫子。其已有锦绣衣服,听染为皂。成段者,官为市取。天下更不得采取珠玉,刻镂器玩,造作锦绣、珠绳,织成帖绦二色,绫绮罗作龙凤禽兽等异文字,及坚𢵧锦文者,决杖一百。受雇工匠,降一等科之。两京及诸州,旧有官织锦坊,悉停。
开元三年,始令检校、试、判官及致仕官,皆佩鱼。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开元初,驸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金鱼袋,都尉、刺史品卑者假绯、鱼袋,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中书令张嘉贞奏,致仕者佩鱼终身,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当时服朱紫、佩鱼者众矣。〈按《玉海》作开元三年。〉开元四年,诏御史察冒衣绯紫者。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唐初,赏朱紫者服于军中,其后军将亦赏以假绯紫,有从戎𡙇胯之服,不在军者服长袍,或无官而冒衣绿。有诏殿中侍御史纠察。
按《杜佑·通典》:开元四年二月制,军将在阵,赏借绯紫,本是从戎𡙇胯之服,一得之后,遂别造长袍,递相仿效。又入蕃使,别敕借绯紫者,使回合停。自今以后,衙内宜专定殿中侍御史纠察。
开元十一年,敕诸卫给袍者,易其绣文,并定命妇及庶人服色。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诸卫大将军、中郎以下给袍者,皆易其绣文:千牛卫以瑞牛,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虎,武卫以鹰,威卫以豹,领军卫以白泽,金吾卫以辟邪。行六品者,冠去𤪌珠,五品去鞶囊、双佩,幞头用罗縠。妇人服从夫、子,五等以上亲及五品以上母、妻,服紫衣,腰襻褾缘用锦绣。九品以上母、妻,服朱衣。流外及庶人不服绫、罗、縠、五色绵靴、履。凡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按《通典》作开元十一年。〉开元二十年,《开元礼》成,定冠服之制。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奏上《开元新礼》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
按《开元礼》:君臣冕服冠衣制度。大裘冕,无旒,金饰,玉簪导,以组为缨,色如其绶。
令云冕长尺六寸,广八寸,元表纁里。以下广狭皆准此。
裘以黑羔皮为之。
令云:元领、褾、襟缘,朱裳。后有诏夏月以葛代裘。
白纱中单。
令云:皂领,青褾、襈、裾。
革带,玉钩䚢,大带。
令云:素带朱,纯其外,上以朱,下以绿,纽约用组。黻,蔽膝也,随裳色。
鹿卢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佩,元组双绶,六䌽。朱袜赤舄祀。天神地祗则服之。
令云:元、黄、赤、白、缥、绿,纯元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
衮冕,垂白珠,十有二旒。
令云:以组为缨,色如其绶。
黈纩充耳,玉簪导。元衣纁裳,十二章。
令云:八章在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衣褾领为升龙,皆织成为之。龙山以下,每章一行,重以为等,每行十二也。
白纱中单。
令云:黻领,青褾、襈、裾,韨加龙山火三章。毳冕已上山火二章,绣冕山一章,元冕无章。
革带、大带、剑、玉佩、绶、袜与上同。舄加金饰。飨庙、谒庙及朝遣上将、征还、饮至、践祚、加元服、纳后、元日受朝及临轩册拜王公则服之。
鷩冕,服七章。馀同衮冕,有事远主则服之。
令云:三章在衣,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
毳冕,服五章。馀同鷩冕,祭海岳则服之。
令云:三章在衣,宗彝、藻、粉米;二章在裳,黼、黻也。
絺冕,服三章。馀同毳冕,祭社稷、先农则服之。
令云:一章在衣,粉米;二章在裳,黼、黻。
元冕服。馀同绣冕,蜡祭百神、朝日夕月则服之。
令云:衣无章,裳刺黼一章。
通天冠,加金博山,附蝉十二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玉若犀簪导。绛纱衮,白纱中单。
令云:朱领、襈、裾。
白裙襦。
令云:亦裙衫也。
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剑、佩、绶与上同。白袜黑舄。诸祭还、冬至受朝、元会、冬会则服之。
令云:若未加元服,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也。
武弁,金附蝉,平巾帻,馀同前服。讲武、出征、四时蒐狩、大射、祃、类、宜社、赏祖、罚社、纂严则服之。弁服。十二琪。
令云:弁以鹿皮为之。琪以白玉珠为之。
玉簪导,绛纱衣,素裳,革带,白玉双佩,鞶龙,小绶,白袜,乌皮履,朔日受朝则服之。黑介帻,白纱单衣,白裙襦,革带,素袜,乌皮履,拜陵则服之。白纱帽。白裙襦,白袜,乌皮履,视朝、听讼及宴见宾客则服之。平巾帻,金宝饰,导簪冠支皆以玉,紫褶。白裤,玉具装,真珠宝钿带,靴,乘马则服之。翼善冠,其裳服及白练裙襦通著之。若服裤褶,则与平巾帻通著之。
皇太子衮冕,垂白珠九旒。
令云:以纯为缨,色如其绶。
青纩充耳,犀簪导。元衣纁裳九章。
令云:五章在衣,龙、山、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织成为之,每章一行黼,重以为等,每行九。
白纱中单。
令云:黼领,青褾、襈、裾。
革带,金钩䚢,大带。
令云:素带不朱里,亦纯以朱绿,纽约用绿。随裳色,火山二章。
玉具剑。
令云:金宝饰,玉缥首。
瑜玉双佩,朱组双大绶。朱袜赤舄。侍从祭祀及谒庙、加元服、纳妃则服之。
令云:四采,赤白缥绀,纯朱质。长丈八尺,三百三十首,广九寸。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舄加金饰。
具服,远游三梁冠,加金附蝉九首,施珠翠,黑介帻,发缨翠緌,犀簪导。绛纱衮,白纱中单。
令云:皂领、褾、襈、裾。
白裙襦,白假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其革带、剑、佩、绶与上同。白袜黑舄。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双玉导,加宝饰。谒庙还宫、元日冬至朔日入朝、释奠则服之。
其朔望日入朝,通服褶。五日常朝亦准此。
公服,远游冠。
簪导已上并同前。
绛纱单衣,白裙襦,革带,瑜玉只偑,方心,纷,鞶囊。
令云:长六尺四寸,广二寸四分,色同大绶。
白袜,乌皮履。五日常朝、元日冬至受朝服之。 乌纱帽,白裙襦,白袜,乌皮履,视事及宴见宾客则服之。弁服,犀簪导,组缨,玉琪九,绛纱衣,素裳,革鞶囊,小绶,只佩,白袜,乌皮履,朔日及视事则兼服之。 平巾帻,金饰,犀簪导,紫褶,白裤,玉梁珠宝钿带,靴,乘马服之。
进德冠,九琪,加金饰,其常服及白练裙襦通著之。
若服裤褶,则与平巾帻通著之。 群官冕,垂青珠九旒,以组为缨。
令云:缨色如绶。已下旒缨皆如之也。
青纩充耳,簪导。令云:五品已上乃通用犀。
青衣纁裳,服九章。
令云:每章一行,重以为等,每行九。五章在衣,龙、山、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纷米、黼、黻。皆绛为绣。鷩冕以下亦每章一行,各依旒数。
白纱中单。
令云:中单黼领,朱里,皆纯。中单青领,青褾、襈、裾。
革带,钩䚢,大带。
令云:二品已上,素带,不朱里,皆纯其外,上以朱,下以绿。五品已上,素带,纰其垂,外以元,内以黄。纽约皆用青组。黼皆裳色。毳冕已上,火、山二章。絺冕山一章。元冕无章。
金玉饰剑。
令云:三品已下用玉,不得加珠宝。
山元玉佩,绿綟绶。
亲王朱绶。
朱袜赤舄。第一品服之。鷩冕,八旒,服七章。
章数已具前数。
水苍玉佩,紫绶,金饰剑,馀同衮冕,第二品服之。 毳冕,七旒,服五章,水苍玉佩,紫绶,金饰剑,馀同衮冕,第三品服之。 絺冕,六旒,服三章,水苍玉佩,青绶,金饰剑,馀同衮冕,第四品服之。 元冕,五旒,衣无章,裳剌黻一章,水苍玉佩,黑绶,金饰剑,馀同衮冕,第五品服之。 爵弁,色同爵,无旒无章,元缨,簪导,青衣纁裳,白纱中单。
令云青领、褾、襈、裾也。
革带,钩䚢,大带。
令云:练带,纰其垂,内外以缁,纽约用青组。
爵韠,袜,赤履,九品已上服之。
凡冕服及爵弁服,助祭及亲迎则服之。若私家祭祀,三品已上及褒圣侯祭孔宣父,服元冕,五品已上服爵弁,六品已下服进贤冠。凡冕制,以罗为之,其服用䌷为之,其黻用缯也。
远游冠,三梁,黑帻,青緌。诸王服之。亲王即加金附蝉。
凡文官,皆青緌。已下准此也。
进贤冠,三品已上三梁,五品已上两梁,九品已上一梁。
三师、三公、太子三师三少、五等爵、尚书省、秘书省、诸寺监、太子詹事府、三寺及散官,亲王傅友、文学,若诸州县、关津、岳渎等流内九品以上服之也。
武弁,平巾帻。
武官及中书、门下省,殿中省、内侍、诸卫及太子诸坊诸率府及戍镇流内九品以上服之。若侍中、中书令、左右散骑常侍,则加貂蝉,侍左者左珥,侍右者右珥。
法冠。
一名獬豸冠,一角,为獬豸之形,御史以上服之。
高山冠。
内侍省内谒者监、内谒者服之。
却非冠。
亭长、门仆服之。凡应冠而未冠者,并双童髻,空顶帻。五品以上双玉导,金饰。二品以上加宝饰,六品以上无饰。
朝服。
亦名具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白裙襦,赤裙衫,革带,钩䚢,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袜,舄,剑,双緌。一品以下,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大事则服之。六品以下,去剑、佩、绶,馀并同。
公服。
亦名从省服。冠,帻,缨,簪导,绛纱单衣,白裙衫,革带,钩䚢,假带,方心,袜,履,纷,鞶囊,只佩。一品以下,五品以上,朔望朝谒、见东宫则服之。其六品以下,去纷、鞶囊、只佩,并同。若致仕官,以理去官,被召谒见,皆服前官从省服。
弁服。
以鹿皮为之,通用乌纱。
牙簪导。
五品以上通用犀。
缨,玉琪,朱衣,素裳,革带,鞶囊,小绶,只佩,白袜,乌皮履。
一品九琪,二品八琪,三品、四品六琪,五品五琪。六品以下,去琪及鞶囊、绶、佩。
文官职事九品以上寻常公事服之。
泥雨则通著常服。
平巾帻,簪导。
五品以上通用犀,六品以下通用角。
冠支。
令云:皆金饰,五品以上通用玉。
紫褶。
令云:五品以上绯褶,七品以上绿褶,九品以上碧褶。
并白大口裤,起梁带。三品以上玉梁宝钿,五品以上金梁宝钿,六品以上金饰隐起。
乌皮靴,武官及卫官寻常公事则服之。
文官乘马人则通服之。武官陪位大仗,加腾蛇裲裆。
进德冠,五品以上附山云,琪数准弁,以金饰梁靴。
三品以上加金络。
内外百官文官武官九品以上,十月以后,二月以前,常服,及白练裙襦通著之。
五品以上行。六品以下,冠去琪珠。若服裤褶,非陪位大仗,则与平巾帻者通著。裤褶,五品以上通用䌷绫及罗,六品以下通用小绫。
凡典谒,武弁,绛公服。学生,黑介帻,青襟服。斋郎,介帻,绛褠服。外州品子等皆平巾帻,绯衫,大口裤,朝集从事则服之。若外官拜表、受制,皆朝服。凡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婚,听假以四品冕服。若五品以上子孙、九品以上子及五品等爵,皆听弁服。若庶人婚,听假以绛公服。若刻漏生、漏童,服青裤褶总角之服。
令云:诸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上介帻,绛公服,方心,革带,钩䚢,假带,袜履。九品以上绛褠衣,制同绛公服,袖狭,形直如褠,不垂朝,去方心、假带,馀同公服。其非行署者,太常寺谒者、祝史、赞引,鸿胪寺司仪,诸典书、学,内侍省典引,太子右春坊掌仪、内坊导客舍人、诸赞,王公以下舍人,公主谒者等,各准行署,依品服。自外及在杂职掌无官品者,皆平巾帻,绯衫,大口裤,药童、奉觯年小者,皆总角髻,朝集从事则服之。馀条本,自有制者,不用此例。黑介帻,簪导,深衣,青襟褾领,革带,袜,履,未冠者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去革带,国子、太学、四门学士、俊士参见则服之。律书算学士、州县学士,则黑介帻,白裙襦。外官拜表受制皆朝服,本品无朝服者则公服。诸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谓经命讫者婚,听假以四品冕服。诸五品以上子孙、九品以上子及五等爵婚,皆听假以爵弁服。庶人婚,听假以绛公服。诸州县仓督、市令,县录事、佐史、里正,岳渎祝史、斋郎,并介帻,绛褠衣。平巾帻,绯褶,大口裤,紫褠,尚食局典膳局主食、太官署监膳史,食官署掌膳服之。平巾绿帻,青布裤褶,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良酝署奉觯服之。五辨,青裤褶,青耳屩,羊车小吏服之。总角髻,青裤褶,漏刻生、漏童服之。诸衣冠应入卤簿异于本制者,则从卤簿。
皇后服,首饰花十二树。
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
袆衣。
令云:染青织成为之。文为翚翟之形,素质,五色,十二等。
素纱中单。
令云:黼领,罗縠褾、襈,皆用朱色。
蔽膝。
令云:随裳色,以緅为褾襈,皆用翟为章,三等。
大带。
令云: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钮约用青组。
青衣,革带,青袜、舄。
令云:舄加金饰。
白玉双佩,元组双大绶。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
令云:章䌽尺寸与乘舆同。
鞠衣。亲蚕则服之。
黄罗为衣,其蔽膝、大带及革带舄,并随衣色。馀与袆衣同,唯无翟。
钿钗礼衣,十二钿,服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加只佩、小绶。宴见宾客则服之。
去舄加履。
皇太子妃服,首饰花九树。
小花如大花之数,并两博鬓也。
褕翟。
青织成为之,文褕翟之形,青质,九色,九等。
素纱中单。
令云:黼领,罗縠褾、襈,皆用朱色。
蔽膝。
随裳色,用緅为领缘,以褕翟为章,二等。
大带。
令云:随衣色,不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钮约用组也。
青衣,革带,青袜、舄。
令云:舄加金饰。
瑜玉双佩,纯朱双大绶。受册、助祭、朝会诸大事则服之。
章绶尺寸与皇太子同。
鞠衣。从蚕则服之。
黄罗为之。其蔽膝、大带、革带并随衣色。馀与褕衣同,唯无翟。
钿钗礼衣,九钿,服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加只佩、小绶。宴见宾客则服之。
去舄,加履。
内外命妇服花钗。
施两博鬓,宝钿饰。一品九树,二品八树,三品七树,四品六树,五品五树。宝钿准花树。
翟衣青质。
罗为之,绣为翟。褕衣,一品翟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四品六等,五品五等。
并素纱中单。
令云:黼领,朱褾、襈,亦通用罗縠。
蔽膝。
随裳色,以緅为领缘,加以文绣,重翟为章,二等。一品以下同。
大带,以青衣,革带,青袜、舄,佩,绶,内命妇受册、从蚕、朝会则服之。其外命妇及受册、从蚕、大朝会亦准此。钿钗。
一品九钿,二品八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
礼衣,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加只佩、小绶。
令云:去舄,加履。
内命妇寻常见,外命妇朝参辞见及礼会皆服之。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及女官等服,礼衣通用杂色,制与上同,唯无首饰佩绶。七品以上有大事则服之,寻常供奉则公服。
公服去中单、蔽膝、大带也。
九品以上大事及寻常供奉并公服。东宫准此。女史则半袖裙襦。 凡公主、王妃佩绶同,诸郡县主、内命妇各准品服。外命妇各从夫及子;若不同夫及子而加邑号,亦准品。花钗。
覆笄而已,并两博鬓,任以金银杂宝饰也。
大袖连裳,青质,素纱中单。
朱褾、襈也。
蔽膝。
随裳色,朱为缘带也。
大带。
纰其外,上以朱,下以绿,纽约用青组。
以青衣,革带,袜,舄履。
同裳色也。
六品以下九品以上妻及九品以上女嫁则服之。花钗。
以金银琉璃等涂饰。
连裳,青,以青衣,革带,袜,履。庶人女嫁则服之。 凡百官女嫁,听服母服庙见。本生荫高者,准兄弟。凡王公以下及妇人服饰等级,上得兼下,下不得僭上。开元二十五年,定朝参服色,非有战功者,不得赏绯紫。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开元二十五年,御史大夫李适之建议:冬至、元日大礼,朝参官及六品清官服朱衣,六品以下通服裤褶。
按《册府元龟》:开元二十五年五月丙子,诏曰:绯紫之服,班命所崇,以赏有功,不可踰滥,如闻诸军赏借,人数甚多,曾无甄别,是何道理,自今已后,除灼然有战功,馀不得辄赏。十一月丁亥,御史大夫李适之奏曰:臣伏以朝服准式,皆合备具。比来有称惨故,式致乖疏。臣望自今已后,每当正至及缘大礼,应朝官并六品清官,并服朱衣。馀六品已下,望许通著裤褶,朔望日,请依旧文武官朝集使,并服裤褶。如有惨故,准式,不合著朱衣裤褶者,其日听不入朝。自馀应合著,不著者,请夺一月俸,以惩不恪。其蕃官望,不在此限。如情愿著者,请听馀望依今式。许之。
开元二十六年,立皇太子,改绛纱衣为朱明服。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肃宗本纪》:开元二十六年,立为皇太子。有司行册礼,其仪有中严、外办,其服绛纱。太子曰:此天子礼也。乃下公卿议。太师萧嵩、左丞相裴耀卿请改外办为外备,绛纱衣为朱明服,乃从之。
按《杜佑·通典》:开元二十六年,肃宗为皇太子,受册,太常所撰仪注,有服绛纱袍之文。太子以为与皇帝所称同,上表辞不敢当,请有以易之。上令百官详议。尚书左丞相裴耀卿、太子太师萧嵩等奏曰:谨按衣服令,皇太子具服,有远游冠,三梁,加金附蝉九首,施朱翠,黑介帻,发缨緌,犀簪导,绛纱袍,白纱中单,皂领、褾、襈,白裙襦,方心曲领,绛纱蔽膝,革带,剑,佩,绶等,谒庙还宫、元日冬至朔日入朝、释奠则服之。其绛纱袍,则是冠衣之内一物之数,与裙襦、剑、佩等无别。至于贵贱之差,尊卑之异,则冠为首饰,名制有殊,并珠旒及裳采章之数,多少有别,此外不可事事差异。亦有上下通服,名制是同,礼重则具服,礼轻则从省。今以至敬之情,有所不敢,衣服不可减省,谓须臾变名。望所撰仪注,不以绛纱袍为称,但称为具服,则尊卑有差,谦光成德。议奏上,手敕改为朱明服,下所司行用焉。
天宝 载,定京官朝参,衣朱裤褶。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车服志》:天宝中,御史中丞吉温建议:京官朔、望朝参,衣朱裤褶,五品以上有珂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