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百二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

 第二百二十卷目录

 宗庙祀典部汇考十四
  元三〈成宗元贞一则 大德八则 武宗至大四则 仁宗皇庆一则 延祐四则 英宗至治三则 泰定帝泰定四则 致和一则 文宗天历二则 至顺三则 顺帝元统二则 至元五则 至正十三则〉

礼仪典第二百二十卷

宗庙祀典部汇考十四

元三

成宗元贞元年,以玉册玉宝成行亲享礼。
《元史·成宗本纪》:元贞元年冬十月癸卯,有事于太庙。中书省臣言:去岁世祖、皇后、裕宗祔庙,以绫代玉册。今册、宝成,请纳诸各室。帝曰:亲享之礼,祖宗未尝行之,其奉册以来,朕躬祝之。命献官迎导入庙。
大德元年,享于太庙增用马。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元年十月丁酉,有事于太庙。十一月戊辰,增太庙牲用马。 按《祭祀志》:大德元年十一月,太保月赤察儿等奏请庙享增用马,制可。大德二年,行特祭太庙礼。
《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大德二年正月,特祭太庙,用马一,牛一,羊鹿野豕天鹅各七,馀品如旧,为特祭之始。
大德四年,享于太庙,以皇妣、皇后祔。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四年十月癸酉朔,有事于太庙。 按《祭祀志》:大德四年八月,以皇妣、皇后祔。大德六年五月戊申,太庙寝殿灾。辛未,享于太庙。按《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八年十月辛卯,有事于太庙。
《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九年立,皇太子告于太庙。
《元史·成宗本纪》:大德九年六月丙子朔,以立皇太子,遣御史大夫铁古迭儿告太庙。十月辛巳,有事于太庙。
大德十年十月丁未,有事于太庙。
《元史·成宗本纪》云云。
大德十一年,上成宗及顺宗庙号议升祔礼,并定曲谱舞节。
《元史·武宗本纪》:大德十一年五月,即位于上都。六月丁酉,中书右丞相哈剌哈孙荅剌罕、左丞相塔剌海言:臣等与翰林、集贤、太常老臣集议,皇帝嗣登宝位,诏追尊皇考为皇帝,皇考大行皇帝同母兄也,大行皇帝祔庙之礼尚未举行,二帝神主依兄弟次序祔庙为宜。今拟请谥皇考昭圣衍孝皇帝,庙号顺宗;大行皇帝曰钦明广孝皇帝,庙号成宗。太祖之室居中,睿宗西第一室,世祖西第二室,裕宗西第三室,顺宗东第一室,成宗东第二室。先元妃弘吉剌氏失怜荅里宜谥曰真慈静懿皇后,祔成宗庙室。制曰:可。七月壬辰,命御史大夫铁古迭儿、中书平章政事床兀儿、枢密副使孛兰奚,以即位祗谢太庙。九月壬申,命塔剌海奉玉册、玉宝,上皇考及大行皇帝尊谥于庙,又上先元妃弘吉烈氏尊谥,祔于成宗庙室。 按《礼乐志》: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九月,顺宗、成宗二室祔庙,下大乐署编运曲谱舞节,翰林撰乐章,顺宗室曰《庆成之曲》,成宗室曰《守成之曲》。 按《祭祀志》: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追皇考为皇帝,庙号顺宗。太祖室居中,睿宗西第一室,世祖西第二室,裕宗西第三室,顺宗东第一室,成宗东第二室。追尊先元妃为皇后,祔成宗室。
武宗至大元年,增影堂荐新品物。
《元史·武宗本纪》不载。 按《祭祀志》:至大元年春正月,皇太子言荐新增用影堂品物,羊羔、炙鱼、馒头、子、西域汤饼、圜米粥、砂糖饭羹,每月用以配荐。至大二年,以受尊号谢太庙改制金表神主上太祖睿宗,及光献庄圣二皇后尊谥庙号。
《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二年正月辛卯,皇太子、诸王、百官上尊号曰统天继圣钦文英武大章孝皇帝。乙未,恭谢太庙。十月辛酉,立太庙廪牺署,设令、丞各一员。十二月己卯,亲飨太庙,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庙号及光献皇后尊谥,又上睿宗景襄皇帝尊谥、庙号及庄圣皇后尊谥,执事者人升散阶一等,赐太庙礼乐户钞帛有差。 按《礼乐志》:至大二年,亲享太庙。皇帝入门奏《顺成之曲》,盥洗、升殿用至元中初献升降《肃成之曲》,亦曰《顺成之曲》,出入小次奏《昌宁之曲》,迎神用至元中《来成之曲》,改曰《思成》,初献、摄太尉盥洗、升殿奏《肃宁之曲》,酌献太祖室仍用旧曲,改名《开成》。睿宗室仍用旧曲,改名《武成》。皇帝饮福、登歌奏《釐成之曲》。文舞退、武舞进仍用旧曲,改名《肃宁》。亚终献、酌献仍用旧曲,改名《肃宁》。彻豆曰《丰宁之曲》。送神曰《保成之曲》,皇帝出庙廷亦曰《昌宁之曲》。 按《祭祀志》:至大二年春正月乙未,以受尊号,恭谢太庙,为亲祀之始。十月,以将加谥太祖、睿宗,择日请太祖、睿宗尊谥于天,择日请光献皇后、庄圣皇后尊谥于庙,改制金表神主,题写尊谥庙号。十二月乙卯,亲享太庙,奉玉册、玉宝。加上太祖圣武皇帝尊谥曰法天启运,庙号太祖,光献皇后曰翼圣。加上睿宗景襄皇帝曰仁圣,庙号睿宗,庄圣皇后曰显懿。其旧制,金表神主,以椟贮两旁,自是主皆范金作之,如金表之制。
至大三年,皇后皇太后以受册受尊号告庙,并改祭器用银。
《元史·武宗本纪》:至大二年二月庚戌,以皇后受册,遣官告谢太庙。乙亥,以上皇太后尊号,告祀太庙。六月壬申,以西北诸王察八儿等来朝,告祀太庙。十月甲辰,三宝奴及司徒田忠良等又言:太庙祠祭,故用瓦尊,乞代以银。从之。戊申,帝率皇太子、诸王、群臣朝兴圣宫,上皇太后尊号册宝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庚戌,恭谢太庙。
至大四年,祔武宗于太庙议翰林院,旧置御容,二祭如故。
《元史·武宗本纪》:至大四年春正月庚辰,帝崩于玉德殿。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也先铁木儿等上尊谥曰仁惠宣孝皇帝,庙号武宗。闰七月丙午,祔于太庙。
《礼乐志》:至大四年夏六月,武宗祔庙,命乐正谢

世宁等编曲谱舞节,翰林侍讲学士张士观撰乐章,曲名《威成之曲》。 按《祭祀志》:至大四年,翰林院移署旧尚书省,有旨月祭。中书平章完泽等言:祭祀非小事,太庙岁一祭,执事诸臣受戒誓三日乃行事,今此轻易非宜。旧置翰林院御容,春秋二祭,不必增益。制若曰可。
仁宗皇庆二年,以皇后受册宝告谢太庙,并遣官致祭真定神御殿。
《元史·仁宗本纪》:皇庆二年三月丙辰,以皇后受册,宝遣官恭谢太庙。 按《礼乐志》:皇庆二年秋九月,用登歌乐祀太上皇。于真定玉华宫。自是岁用之。 按《祭祀志》:神御殿。仁宗皇庆二年秋八月庚辰,命大司徒田忠良诣真定致祭,依岁例给御香酒并牺牲祭物钱中统钞一百锭。
延祐三年十月壬申,有事于太庙。
《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延祐四年,享于太庙,始用登歌,行三献礼。
《元史·仁宗本纪》:延祐四年十月甲午朔,有事于太庙。 按《祭祀志》:延祐四年,始用登歌乐,行三献礼。延祐五年十月甲午,有事于太庙。十一月癸未,敕大永福寺创殿,安奉顺宗皇帝御容。
《元史·仁宗本纪》云云。
延祐七年,祔仁宗于太庙,定乐谱舞节增庙室躬行谢礼。
《元史·英宗本纪》:延祐七年三月庚寅,帝即位。四月庚戌,有事于太庙,告即位。八月丙辰,祔仁宗圣文钦孝皇帝、庄懿慈圣皇后于太庙,铁木迭儿摄太尉,奉玉册行事。十月丁未,时享太庙。戊午,诏太常院臣曰:朕将以四时躬祀太室,宜与群臣集议其礼。此追远报本之道,毋以朕劳于对越而有所损,其悉遵典礼。丙寅,定恭谢太庙仪式。己巳,罢玉华宫祀睿宗登歌乐。十一月丙子朔,帝御斋宫。丁丑,恭谢太庙,至仁宗太室,即流涕,左右感动。辛巳,以亲祀太庙礼成,御大明殿受朝贺。甲辰,太常礼仪院拟进时享太庙仪式。十二月乙巳朔,诏曰:朕祗遹贻谋,获承丕绪,念付托之惟重,顾继述之敢忘。爰以延祐七年十一月丙子,被服衮冕,恭谢于太庙。既大礼之告成,宜普天之均庆。戊辰,以太皇太后加号礼成,告太庙。 按《礼乐志》:延祐七年,仁宗祔庙,命乐正刘琼等编运酌献乐谱舞节,翰林撰乐章,曲名曰《歆成之曲》。 按《祭祀志》:延祐七年,仁宗升祔,增置庙室。太常礼仪院下博士检讨历代典故,移书礼部、中书集议曰:古者天子祭七代,兄弟同为一代,庙室皆有神主,增置庙室。又议:大行皇帝升祔太庙,七室皆有神主,增室不及。依前代典故,权于庙内止设幄座,面南安奉。今相视得第七室近南对室地位,东西一丈五尺,除设幄座外,馀五尺,不妨行礼。乃结䌽为殿,置武宗室南,权奉神主。十月戊子,英宗将以四时躬祀太庙,命太常礼官与中书、翰林、集贤等官集议其礼制,曰:此追远报本之道也,毋以朕劳而有所损焉,其一遵典礼。丙寅,中书以躬谢太庙仪注进。十一月丙子朔,帝御斋宫。丁丑,备法驾仪卫,躬谢太庙,至棂星门驾止,有司进辇不御,步至大次,服衮冕端拱以俟。礼仪使请署祝,帝降御座正立书名。及读祝,敕高赞御名。至仁宗室,辄歔欷流涕,左右莫不感动。退至西神门,殿中监受圭,出降没阶乃授。甲辰,太常进时享太庙仪式。
英宗至治元年,诏亲祀太庙,议增庙制。
《元史·英宗本纪》:至治元年正月丙戌,帝服衮冕,享太庙,以左丞相拜住亚献,知枢密院事阔彻伯终献。诏群臣曰:一岁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诚,实所未安。岁必亲祀,以终朕身。二月己酉,作仁宗神御殿于普庆寺。四月庚戌,享太庙。五月辛丑,太常礼仪院进太庙制图。七月丁丑,享太庙。十月庚戌,享太庙。十一月庚寅,拜住等言:受尊号,宜谢太庙,行一献礼。世祖亦尝议行,武宗则躬行谢礼。诏曰:朕当亲谢。命太史卜日,枢密选兵肄卤簿。十二月戊申,躬谢太庙。 按《祭祀志》:至治元年正月乙酉,始命于太庙垣西北建大次殿。丙戌,始以四孟月时享,亲祀太室。礼成,坐大次谓群臣曰:朕缵承祖宗丕绪,夙夜祗慄,无以报称,岁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诚,实所未安。自今以始,岁必亲祀,以终朕身。五月,中书省臣言:以庙制事,集御史台、翰林院、太常院臣议。谨按前代庙室,多寡不同。晋则兄弟同为一室,正室增为十四间,东西各一间。唐九庙,后增为十一室。宋增室至十八,东西夹室各一间,以藏祧主。今太庙虽分八室,然兄弟为世,止六世而已。世祖所建前庙后寝,往岁寝殿灾。请以今殿为寝,别作前庙十五间,中三间通为一室,以奉太祖神主,馀以次为室,庶几情文得宜。谨上太常庙制。制曰:善,期以来岁营之。
至治二年正月庚午,广太庙。十月戊辰,享太庙,以国哀迎香去乐,修庙工役未毕,妨陈宫悬,止用登歌。按《元史·英宗本纪》云云。 按《祭祀志》:至治二年正月丁丑,始陈卤簿,亲享太庙。二月二十三日,以新作太庙正殿,夏秋二祭权止。秋八月丙辰,太皇太后崩,太常院官奏:国哀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举祀事。有司以十月戊辰,有事于太庙,取圣裁。制曰:太庙礼不可废,迎香去乐可也。又言:太庙兴工未毕,有妨陈宫悬,请止用登歌。从之。
至治三年正月,增牝马,以供祭祀马湩。三月,祔太皇太后于顺宗庙。六月,置太庙夹室。八月,泰定即位,仍古制一岁四祭。
《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正月乙未,享太庙。壬寅,命太仆寺增给牝马百匹,供世祖、仁宗御容殿祭祀马湩。三月戊申,祔太皇太后于顺宗庙室。六月癸酉,置太庙夹室。 按《泰定帝本纪》:至治三年八月癸巳,即皇帝位于龙居河。十二月己巳,盗入太庙,窃仁宗及庄懿慈圣皇后金主。壬申,作仁宗主。乙亥,太常院臣言:世祖以来,太庙岁惟一享,先帝始复古制,一岁四祭,请裁择之。帝曰:祭祀,大事也,朕何敢简其礼。命仍四祭。 按《祭祀志》:至治三年春三月戊申,祔昭献元圣皇后于顺宗室。夏四月六日,上都分省参议速速,以都堂旨,太庙夹室未有制度,再约台院等官议定。博士议曰:按《尔雅》曰室有东西厢曰庙,《注》:夹室前堂。同礼曰西夹南向,《注》曰西厢夹室。此东西夹室之正文也。贾公彦曰:室有东西厢曰庙,其夹皆在序。是则夹者,犹今耳房之类也。然其制度,则未之闻。东晋太庙正室一十六间,东西储各一间,共十有八。所谓储者,非夹室与。唐贞观故事,迁庙之主,藏于夹室西壁,南北三间。又宋哲宗亦尝于东夹室奉安,后虽增建一室,其夹室仍旧。是唐、宋夹室,与诸室制度无大异也。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今庙制皆不合古,权宜一时。宜取今庙一十五间,南北六间,东西两头二间,准唐南北三间之制,垒至栋为三间,壁以红泥,以准东西序,南向为门,如今室户之制,虚前以准厢,所谓夹室前堂也。虽未尽合于古,于今事为宜。六月,上都中书省以闻,制若曰可。壬申,敕以太庙前殿十有五间,东西二间为夹室,南向。秋七月辛卯,太庙落成。俄,国有大故,晋王即皇帝位。十二月戊辰,追尊皇考晋王为皇帝,庙号显宗,皇妣晋王妃为皇后。庚午,盗入太庙,失仁宗及慈圣皇后神主。壬申,重作仁庙二金主。丙午,御史赵成庆言:太庙失神主,乃古今莫大之变。由太常礼官不恭厥职,宜正其罪,以谢宗庙,以安神灵。制命中书定罪。〈又〉庙制。至治三年,别建大殿一十五间于今庙前,用今庙为寝殿,中三间通为一室,馀十间各为一室,东西两旁际墙各留一间,以为夹室。室皆东西横阔二丈,南北入深六间,每间二丈。宫城南展后,凿新井二于殿南,作亭。东南隅、西南隅角楼,南神门、东西神门,馔幕殿、省馔殿、献官百执事斋室,中南门、齐班厅、雅乐库、神厨、祠祭等局,皆南徙。建大次殿三间于宫城之西北,东西棂星门亦南徙。东西棂星门之内,卤簿房四所,通五十间。
泰定帝泰定元年,作显宗影堂,以册皇后太子祭太庙,又以新殿成,迁列圣神主于太庙定室次。
《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元年二月丁巳朔,作显宗影堂。丁丑,监察御史宋本、赵成庆、李嘉宾言:盗窃太庙神主,由太常守卫不谨,请罪之。不报。三月癸卯,命知枢密院事阔彻伯祭太庙,以册皇后、皇太子告。四月庚申,作昭圣皇后御容殿于普庆寺。癸亥,以国言上英宗庙号曰格坚皇帝。辛巳,太庙新殿成。五月戊戌,迁列圣神主于太庙新殿。八月丙辰,享太庙。辛亥,遣翰林学士承旨斡赤祀太祖、太宗、睿宗御容于普庆寺。十月戊午,享太庙。 按《祭祀志》:泰定元年春正月甲午,奉安仁宗及慈圣皇后二神主。丁丑,御史宋本、赵成庆、李嘉宾言:太庙失神主,已得旨,命中书定太常失守之罪。中书以为事在太庙署令,而太常官属居位如故。昔唐陵庙皆隶宗正。盗斫景陵门戟架,既贬陵令丞,而宗正卿亦皆贬黜。且神门戟架比之太庙神主,孰为轻重。宜定其罪名,显示黜罚,以惩不恪。不报。先是,博士刘致建议曰:窃以礼莫大于宗庙。宗庙者,天下国家之本,礼乐刑政之所自出也。唐、虞、三代而下,靡不由之。圣元龙兴朔陲,积德累功,百有馀年,而宗庙未有一定之制。方圣天子继统之初,定一代不刊之典,为万世法程,正在今日。周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昭处于东,穆处于西,所以别父子亲疏之序,而使不乱也。圣朝取唐、宋之制,定为九世,遂以旧庙八室而为六世,昭穆不分,父子并坐,不合《礼经》。新庙之制,一十五间,东西二间为夹室,太祖室既居中,则唐、宋之制不可依,惟当以昭穆列之。父为昭,子为穆,则睿宗当居太祖之东,为昭之第一世,世祖居西,为穆之第一世。裕宗居东,为昭之第二世。兄弟共为一世,则成宗、顺宗、显宗三室皆当居西,为穆之第二世。武宗、仁宗二室皆当居东,为昭之第三世。昭之后居左,穆之后居右,西以左为上,东以右为上也。苟或如此,则昭穆分明,秩然有序,不违《礼经》,可为万世法。若以累朝定制,依室次于新庙迁安,则显宗跻顺宗之上,顺宗跻成宗之上。以礼言之,春秋闵公无子,庶兄僖公代立,其子文公遂跻僖公于闵公之上,史称逆祀。及定公正其序,书曰从事先公。然僖公犹是有位之君,尚不可居故君之上,况未尝正位者乎。国家虽曰以右为尊,然古人所尚,或左或右,初无定制。古人右社稷而左宗庙,国家宗庙亦居东方。岂有建宗庙之方位既依《礼经》,而宗庙之昭穆反不应《礼经》乎。且如今朝贺或祭祀,宰相献官分班而立,居西则尚左,居东则尚右。及行礼就位,则西者复尚右,东者复尚左矣。致职居博士,宗庙之事所宜建明,然事大体重,宜从使院移书集议取旨。四月辛巳,中书省臣言:始祖皇帝始建太庙。太祖皇帝居中南向,睿宗、世祖、裕宗神主以次祔西室,顺宗、成宗、武宗、仁宗以次祔东室。迩者集贤、翰林、太常诸臣言,国朝建太庙遵古制,古尚左,今尊者居右为少屈,非所以示后世。太祖皇帝居中南向,宜奉睿宗皇帝神主祔左一室,世祖祔右一室,裕宗祔睿宗室之左。显宗、顺宗、成宗兄弟也,以次祔世祖室之右,武宗、仁宗亦兄弟也,以祔裕宗室之左,英宗祔成宗室之右。臣等以其议近是,谨绘室次为图以献,惟陛下裁择。从之。五月戊戌,祔显宗、英宗凡十室。
泰定二年,奉安显宗像于永福寺,复祀祖宗御容于普庆寺。
《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二年正月甲辰,奉安显宗像于永福寺,给祭田百顷。十月丁亥,享太庙。丁巳,幸大承华普庆寺,祀昭献元圣皇后于影堂。 按《祭祀志》:祖宗御容。至治三年迁置普庆寺,祀礼废。泰定二年八月,中书省臣言当祭如故,乃命承旨斡赤赍香酒至大都,同省臣祭于寺。
泰定三年,祭祖宗神御于国史院,奉显宗神御于延寿寺,又贾垕请升祔武宗皇后不报。
《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三年二月甲申,祭太祖、太宗、睿宗御容于翰林国史院。丙申,建显宗神御殿于卢师寺,赐额曰大天源延圣寺。十月庚辰,享太庙。奉显宗御容安于大天源延圣寺。十一月壬午,御史贾垕请祔武宗皇后于太庙,不报。
泰定四年,祭祖宗御容作武宗主,并祔武宗英宗皇后于太庙。
《元史·泰定帝本纪》:泰定四年二月甲戌,祭太祖、太宗、睿宗御容于大承华普庆寺,以翰林院官执事。丙子,命亦烈赤领仁宗神御殿事。四月辛未,盗入太庙,窃武宗金主及祭器。壬申,作武宗主。五月乙巳,作成宗神御殿于天寿万宁寺。甲子,以典守宗庙不严,罢太常礼仪院官。七月丙午,享太庙。八月癸巳,谥武宗皇后,英宗皇后,升祔太庙。 按《祭祀志》:泰定四年四月辛未,盗入太庙,失武宗神位及祭器。壬申,重作武宗金主及祭器。甲午,奉安武宗神主。
《续文献通考》:泰定四年,作成宗神御殿于大寿万宁寺。是年,祔显宗、英宗凡十室。
致和元年,以重臣为三献官,遣使祀世祖神御殿。
《元史·泰定帝本纪》:致和元年正月甲戌,享太庙。乙亥,御史邹惟亨言:时享太庙,三献官旧皆勋戚大臣,而近以户部尚书为亚献,人既疏远,礼难严肃。请仍旧制,以省、台、枢密、宿卫重臣为之。六月丙午,遣使祀世祖神御殿。
文宗天历元年,立泰禧院,以奉祖宗,毁显宗室升祔诸帝遂行亲祀礼。
《元史·文宗本纪》:天历元年九月乙亥,立太禧院,以奉祖宗神御殿祠祭,秩正二品。十月辛卯,礼官言:即位之始,当告祭郊庙,时享之礼,请改用仲月。从之。己亥,幸大圣寿万安寺,谒世祖、裕宗神御殿。丁巳,毁显宗室,升顺宗祔右穆第二室,成宗祔右穆第三室,武宗祔左昭第三室,仁宗祔左昭第四室,英宗祔右穆第四室。十一月癸亥,帝宿斋宫。甲子,服衮冕,享于太庙。丁丑,以躬祀太庙礼成,御大明殿,受诸王、文武百官朝贺。十二月丙午,幸大崇恩福元寺,谒武宗神御殿。 按《祭祀志》:神御殿,旧称影堂。所奉祖宗御容,皆纹绮局织锦为之。影堂所在:世祖帝后大圣寿万安寺,裕宗帝后亦在焉;顺宗帝后大普庆寺,仁宗帝后亦在焉;成宗帝后大天寿万宁寺;武宗及二后大崇恩福元寺,为东西二殿;明宗帝后大天源延圣寺;英宗帝后大永福寺;也可皇后大护国仁王寺。世祖、武宗影堂,皆藏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仁宗影堂,藏皇太子玉册十有二牒,皇后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英宗影堂,藏皇帝玉册十有二牒,玉宝一钮,皇太子玉册十有二牒。凡帝后册宝,以匣匮金锁钥藏于太庙,此其分置者。其祭器,则黄金瓶斝盘盂之属以十数,黄金涂银香合碗楪之属以百数,银壶釜杯匜之属称是。玉器、水晶、玛瑙之器为数不同,有玻璃瓶、琥珀勺。世祖影堂有真珠帘,又皆有珊瑚树、碧甸子山之属。其祭之日,常祭每月初一日、初八日、十五日、二十三日,节祭元日、清明、蕤宾、重阳、冬至、忌辰。其祭物,常祭以蔬果,节祭忌辰用牲。祭官便服,行三献礼。加荐用羊羔、炙鱼、馒头、子、西域汤饼、圜米粥、砂糖饭羹。泰定二年,亦作显宗影堂于大天源延圣寺,天历元年废。旧有崇福、殊祥二院,奉影堂祀事,乃改为泰禧院。
天历二年,有事于太庙,遣官祭太祖、太宗、睿宗御容。定明宗庙乐谱舞节,改影堂为神御殿。
《元史·文宗本纪》:天历二年正月甲子,时享于太庙。己卯,以册命皇后,告于太庙。二月丙申,命中书省、翰林国史院官祀太祖、太宗、睿宗御容于普庆寺。三月丁丑,文献昭圣皇后神御殿月祭,特命如列圣故事。四月己丑,时享于太庙。十月甲申,帝服衮冕,享于太庙。十一月丙申,上大行皇帝尊谥。是日,奉玉册、玉宝于太庙,如常仪。庚戌,以亲祀太庙礼成,诏天下。 按《礼乐志》:天历二年春三月,明宗祔庙,下大乐署编运乐谱舞节,翰林定撰乐章,曲曰《永成之曲》
至顺元年,祭太祖、太宗、睿宗御容,复议明宗升祔室序。
《元史·文宗本纪》:至顺元年正月辛酉,时享太庙。二月戊申,命中书省及翰林国史院官祭太祖、太宗、睿宗三朝御容。三月甲寅,命宣政院供显懿庄圣皇后神御殿祭祀。己巳,议明宗升祔,序于英宗之上,视顺宗、成宗庙迁之例。四月甲申,时享太庙。十月己未,遣亚献官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终献官帖木尔补花率诸执事告庙,请以太祖皇帝配享南郊。
至顺二年,祀太祖、太宗、睿宗御容,其神御殿在诸寺者各制名以冠之。
《元史·文宗本纪》:至顺二年正月乙酉,时享太庙。二月乙卯,祀太祖、太宗、睿宗御容。三月甲申,绘皇太子真容,奉安庆寿寺之东鹿顶殿,祀之如累朝神御殿仪。癸巳,诏累朝神御殿之在诸寺者,各制名以冠之:世祖曰元寿,昭睿顺圣皇后曰睿寿,南必皇后曰懿寿,裕宗曰明寿,成宗曰广寿,顺宗曰衍寿,武宗曰仁寿,文献昭圣皇后曰昭寿,仁宗曰文寿,英宗曰宣寿,明宗曰景寿。四月乙卯,时享太庙。丙辰,葺太祖所御衣行帐。五月甲辰,宣政院臣言:旧制,列圣神御殿及诸寺所作佛事,每岁计二百十六,今汰其十六为定式。制可。十月己酉,时享于太庙。
至顺三年,议立太祖神御殿,并议文宗庙号。
《元史·文宗本纪》:至顺三年正月己卯,时享太庙。二月己巳,命燕铁木儿集翰林、集贤、太禧宗禋院,议立太祖神御殿。八月丁未,有事于太庙。 按《宁宗本纪》:至顺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十月庚子,帝即位于大明殿。己未,告祭太庙。十一月己巳,诏翰林国史、集贤院、奎章阁学士院集议先皇帝庙号、神主、升祔武宗皇后及改元事。
顺帝元统元年,议升祔三朝皇后,上文宗庙号神主,权奉于英宗室次。
《元史·顺帝本纪》:元统元年十月庚辰,奉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御容于大承天护圣寺,命左丞相撤敦为隆祥使,奉其祭祀。庚寅,中书省臣请集议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后升祔。丁酉,享于太庙。辛亥,追谥札牙笃皇帝为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时寝庙未建,于英宗室次权结䌽殿,以奉安神主。 按《逯鲁曾传》:鲁曾。除太常博士。武宗一庙,未立后主配享,集群臣廷议之。鲁曾抗言:先朝以武宗皇后真哥无子,不立其主。时伯颜为右丞相,以为明宗之母亦乞列氏,可以配享。徽政院传太后旨,以文宗之母唐兀氏可以配享。伯颜问鲁曾曰:先朝既以真哥皇后无子,不为立主,今所立者,明宗母乎。文宗母乎。对曰:真哥皇后在武宗朝,已膺玉册,则为武宗皇后,明宗、文宗二母后,因为妾也。今以无子之故,不为立主,以妾后为正宫,是为臣而废先君之后,为子而追封先父之妾,于礼不可。且燕王垂即位,追废其母后,而立其先母为后,以配享先王,为万世笑,岂可复蹈其失乎。集贤大学士陈颢,素嫉鲁曾,出曰:唐太宗册曹王明之母为后,是亦二后也,岂不可乎。鲁曾曰:尧之母为帝喾庶妃,尧立为帝,未闻册以为后而配喾。皇上为大元天子,不法尧、舜,而法唐太宗邪。众服其议,而伯颜韪之,遂以真哥皇后配焉。
元统二年,祔文宗神主于庙,行亲祀礼。
《元史·文宗本纪》:元统二年三月己酉,祔于太庙。按《顺帝本纪》:元统二年二月甲申,太庙木陛坏,遣官告祭。四月己卯,奉圣明元孝皇帝文宗神主祔于太庙,躬行告祭之礼,乐用宫悬,礼三献。先是,御史台臣言:郊庙,国之大典,王者必行亲祀之礼,所以尽尊尊、亲亲之诚,宜因升祔,有事于太庙。帝从之。是日,罢夏季时享。七月辛卯,祭太祖、太宗、睿宗三朝御容。罢秋季时享。十月戊午,享于太庙。
至元元年,定别吉太后祭礼,及帝生母奉安太庙礼,又以太皇太后册、宝成告祭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元年三月丙申,中书省臣言:甘肃甘州路十字寺奉安世祖皇帝母别吉太后于内,请定祭礼。从之。庚子,中书省臣言,帝生母太后神主宜于太庙安奉,命集议其礼。五月壬午朔,皇太后以膺受宝、册,恭谢太庙。七月丁亥,享于太庙。十月辛未,太皇太后玉册、玉宝成,遣官告祭于太庙。
至元二年,绘明宗御容,升祔三朝皇后于庙,兼议宁宗庙号。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二年十月己卯,享于太庙。丙申,命参知政事纳麟监绘明宗皇帝御容。十一月壬子,武宗、英宗、明宗三朝皇后升祔入庙,命官致祭。十二月,诏省、院、台、翰林、集贤、奎章阁、太常礼仪院、礼部官定议宁宗皇帝尊谥、庙号。
至元三年,祔宁宗于太庙,文宗新主及祭器成,诏依典礼祭告。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三年正月辛亥,升祔懿璘只班皇帝于庙,谥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二月壬午,以上太皇太后玉册、玉宝,恭谢太庙。四月壬寅,皇后以受玉册、玉宝,恭谢太庙。八月壬午,京师地大震,太庙梁柱裂,各室墙壁皆坏,压损仪物,文宗神主及御床尽碎;西湖寺神御殿壁仆,压损祭器。九月己酉,文宗新主、玉册及一切神御之物皆成,诏依典礼祭告。十二月己巳,享于太庙。壬午,集贤大学士羊归等言:太上皇、唐妃影堂在真定玉华宫,每年宜于正月二十日致祭。从之。
至元四年十月辛卯,享于太庙。十一月丙寅,改英宗殿名昭融。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元六年,立司禋监寻罢之,撤文宗庙主上皇考尊谥,亲祼太室。
《元史·顺帝本纪》:至元六年正月甲戌,立司禋监,奉太祖、太宗、睿宗三朝御容于石佛寺。二月丁未,立延徽寺,以奉宁宗祀事。罢司禋监。四月己丑,享于太庙。五月丙子,车驾时巡上都。置月祭各影堂香于大明殿,遇行礼时,令省臣就殿迎香祭之。六月丙申,撤文宗庙主。七月戊午,享太庙。十月甲申,奉玉册、玉宝尊皇考为顺天立道睿文智武大圣孝皇帝,亲祼太室。
按《祭祀志》:至元六年六月,监察御史呈:尝闻《五行

传曰》,简宗庙,废祭祀,则水不润下。近年雨泽愆期,四方多旱,而岁减祀事,变更成宪,原其所致,恐有感召。钦惟国家四海乂安,百有馀年,列圣相承,典礼具备,莫不以孝治天下。古者宗庙四时之祭,皆天子亲享,莫敢使有司摄也。盖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孝,孝莫大于祭。世祖皇帝自新都城,首建太庙,可谓知所本矣。《春秋》之法,国君即位,逾年改元,必行告庙之礼。伏自陛下即位以来,于今七年,未尝躬诣太庙,似为阙典。方今政化更新,并遵旧制,告庙之典,理宜亲享。时帝在上都,台臣以闻,奉旨若曰:俟到大都,亲自祭也。九月二十七日,中书省奏以十月初四日皇帝亲祀太庙,制曰:可。前期,告示以太师、右丞相马扎儿台为亚献官,枢密知院阿鲁秃为终献官,知院泼皮、翰林承旨老章为助奠官,大司农爱牙赤为七祀献官,侍中二人,门下侍郎一人,大礼使一人,执劈正斧一人,礼仪使四人,馀名如故事。有司具仪注云:享前一日质明,所司备法驾于崇天门外,侍仪官引擎执,同导驾官具公服,于致斋殿前左右分班侍立。承奉舍人引门下侍郎、侍中入殿门下,侍郎相向立,侍中跪奏臣某等官请皇帝中严,就拜兴,退出。少顷,引侍中版奏外办,就拜兴,退。皇帝出斋室,侍中跪奏请皇帝升舆,巡辇路,由正门至大明殿西陛下。侍中跪奏请皇帝降舆升殿,就拜兴,引皇帝即御座。执事官于午陛下起居讫,舍人引侍中、门下侍郎入殿,至御榻前,门下侍郎相向立。侍中跪奏请皇帝降殿升舆,就拜兴,导至大明殿外。侍中跪奏请皇帝升舆,就拜兴。至大明门外,太仆卿进御马。侍中跪奏请皇帝降舆乘马讫,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进发,就拜兴,进发时称警跸。至崇天门外,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少驻,敕众官上马,就拜兴。侍中承旨退称曰制可,赞者承传,敕众官上马。少顷,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进发,就拜兴,进发时称警跸。导至太庙外红门内,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权停,敕众官下马,就拜兴。赞者承传,敕众官下马。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进发,至右桥南,侍中跪奏请皇帝下马,步入神门,就拜兴。皇帝下马,侍仪官同导驾官前导,皇帝步入神门稍西,侍中跪奏请皇帝升舆,就拜兴。至大次殿门前,侍中跪奏请皇帝降舆,入就大次,就拜兴。帘降,宿卫如式。侍中入跪奏,敕众官各还斋次,承旨赞者承传,敕众官各还斋次,俟行礼时至丑时二刻顷,侍仪官备擎执,同导驾官于大次殿门前,舍人引侍中、门下侍郎入大次座前,侍中跪奏请皇帝中严,服衮冕,就拜兴,退。少顷,再引侍中跪奏外办,就拜兴,退。礼仪使跪奏请皇帝行礼,侍仪官同导驾官导引皇帝至西神门,擎执侍仪官同导驾官止。行礼毕,皇帝由西神门出,侍仪官备擎执,同导驾官引导皇帝还至大次。舍人引侍中入跪奏,请皇帝解严,释衮冕。尚食进膳如式毕,侍中跪版奏外办,就拜兴,退。导皇帝出大次,侍中跪奏请皇帝升舆,就拜兴。侍仪官同导驾官前导,至神门外,太仆卿进御马,侍中跪奏请皇帝降舆乘马,就拜兴。乘马讫,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进发,就拜兴,退,进发时称警跸。至棂星门外,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马少驻,敕众官上马,就拜兴。侍中承旨退称曰制可,赞者承传,敕众官上马。少顷,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进发,就拜兴,进发时称警跸,教坊乐振作。至丽正门里石桥北,引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权停,敕众官下马,就拜兴。赞者承传,敕众官下马。门下侍郎跪奏请车驾进发,侍仪官引擎执,同导驾官前导,执事官后从,皇帝由红门里辇路至大明门外。侍中跪奏请皇帝降马乘舆,就拜兴。侍仪官擎执,同导驾官导至大明殿,诸执事殿下相向立。俟皇帝入殿升座,侍中跪奏敕众官皆退,赞者承传,敕众官皆退。〈又〉翰林院言三朝御容祭所甚隘,兼岁久屋漏,于石佛寺新影堂奉安为宜。中书省臣奏,此世祖定制,当仍其旧,制可。
至正元年正月丁巳,享于太庙。四月甲申,享于太庙。七月己卯,享于太庙。十月己未,享于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二年正月丁丑,享于太庙。四月乙巳,享于太庙。七月辛未,享于太庙。十月丁未,享于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三年,修太庙,奉安神主于后殿,复奏罢玉华宫太常礼乐。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三年正月丁丑,享于太庙。四月乙巳,享于太庙。七月丁卯,享于太庙。九月甲申,修理太庙,遣官告祭,奉迁神主于后殿。十月丁酉,告祭太庙,奉安神主。戊戌,帝将祀南郊,告祭太庙。至宁宗室,问曰:朕,宁宗兄也,当拜否。太常博士刘闻对曰:宁宗虽弟,其为帝时,陛下为之臣。春秋时,鲁闵公弟也,僖公兄也,闵公先为君,宗庙之祭,未闻僖公不拜。陛下当拜。帝乃拜。十一月辛未,享于太庙。
《续文献通考》:时方永贞请真定玉华宫罢遣太常礼乐,议曰:原庙之制隆古未闻。汉孝惠从叔孙通之请,始诏有司立原庙,遂有衣冠月出游之名,其后郡国所在因各立庙。至元帝永平四年,贡禹奏郡国祖宗庙不应古礼,天子是其议罢之。谨按:尚书黩于祭祀,时谓弗钦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君不祭于臣仆之家。伏睹圣朝建立七庙,崇奉孝享,可谓至矣。而睿宗皇帝神御别在真定路玉华宫,窃惟有功德于天下者,莫如太祖皇帝、世祖皇帝。太祖皇帝不闻有原庙,世祖皇帝神御奉安大圣寿万安寺,岁时差官,以家人礼祭供,不用太常礼乐。今玉华宫原庙列在郡国,又非龙兴降诞之地,主者以臣仆之贱,供奉御容,非礼之甚。伏望朝廷稽前汉故事,致隆太庙。玉华宫照依京师诸寺影堂例,止命有司以时祭供。罢遣太常礼乐,非独圣朝得典礼之正,而在天之灵无亵渎之烦,礼官免失礼之责矣。至正六年四月乙卯,享于太庙。五月丁亥,盗窃太庙神主。七月己卯,享于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七年正月己酉,享于太庙。十月辛未,享于太庙。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八年正月丁未,享于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九年正月丁酉,享于太庙。四月丁卯,享于太庙。十月辛卯,享于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一年正月乙卯,享于太庙。四月乙酉,享于太庙。十月己卯,享于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二年四月己酉,时享太庙。六月乙丑,修太庙西神门。七月丁丑,时享太庙。十月丁未,时享太庙。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三年正月癸酉,享于太庙。四月乙巳,时享太庙。七月丁卯,时享太庙。九月丁酉,享于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至正十四年,享太庙,立宁宗影堂。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四年正月辛未,享于太庙。十月甲午,享于太庙。
《续文献通考》:十四年,立宁宗影堂。
至正十五年,皇太子谒太庙,分命诸臣提调各影堂祭祀。
《元史·顺帝本纪》:至正十五年正月癸亥,享于太庙。三月甲午,命汪家奴摄太尉,持节授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玉册,锡以冕服九旒,祗谒太庙。七月辛卯,享于太庙。九月辛卯,命秘书卿荅兰,提调别古太后影堂祭祀,知枢密院事野仙帖木儿,提调世祖影堂祭祀,宣政院使蛮子提调裕宗、英宗影堂祭祀。十月丙子,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祭告太庙。
至正十六年正月戊子,亲享太庙。
《元史·顺帝本纪》云云。